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24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二十四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文學總部藝文六

  司徒張建封文集序     權德輿

  趙郡李公中集序      獨孤及

  丞相鄴侯李泌文集序     梁肅

  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後序    前人

  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    李商隱

  上知己文啟         杜牧

  答莊克書          前人

  文戰賦以士之角文當如戰敵為韻林滋

  六藝賦以移風易俗安上理人為韻封希顏

  問文章對策        白居易

  文章論          牛希濟

  復友生論文書       陸龜蒙

  書李賀小傳後        前人

  梓州兜率寺文塚銘      劉蛻

  文學傳敘          遼史

  文學傳後論         同前

文學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文學總部藝文六

编辑

《司徒張建封文集序》
權德輿

编辑

昔有虞以濬哲文明理天下,故有「諧八音,陳九德、賡 歌康哉」之臣。周宣王修文、武之業以開中興,故有歌 《蒸人》,賦《韓奕》《清風》《大雅》之什。春秋之際,諸侯列卿大 夫,感物造端,能賦可以圖事,稱詩可以諭志。然則元 侯宗工,作為文章,本於王化,繫於風俗,亦其志氣之 所發也。司徒諱建封,南陽人,簡廉疏達,信厚誠直,秉 公可大,以禮義為干櫓,非道不處,視圭組猶稊稗。以 褐衣寬博,遊於京師。當時賢公名卿,盛服先王之倫, 皆迎門締交,就義若渴。贊師律於盟津,大鹵二府,由 察視主柱下《方書》。朝廷以州部要害,選難符守。歷巴 陵,陟壽春,婪婪反虜,壤地相接,眾寡懸絕,物情不支。 斬其使者以徇,傳首於行在所。屏翰海淮,我為金湯 選恧觀望者皆革心服義,而東夏安矣。加地進祿,察 廉三郡,授鉞貞師,蒞於徐方,就加六職端右之任,追 命三公論道之秩,其始終艱貞光大也如是。昔左丘 載單襄公之言曰:「忠,文之實也,智文之輿也,仁文之 愛也,義文之制也。」則司徒嚮時之大忠明智,戴仁抱 義,皆推本乎斯文,然後足言足志,踐履章灼。故其辨 古人心源,定是非於群疑之下,則《韓君別錄》痛詆時 病以發舒憤懣,則投元杜諸宰相書,其餘贊勳閥表 丘隴、銘器敘事,放言詣理,皆與作者方駕。而歌詩特 優,有仲宣之氣質,越石之清拔,如雲濤溟漲,浩濛無 際,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其入覲也,獻《朝天行》一篇, 因喜氣以攄肝膈,覽其詞者,見公之心焉。其還鎮也, 德宗皇帝紓天文以送別,湛思異倫,輝動中朝。至於 內廷錫宴,君唱臣和,皆酌六義之英,而為一時之盛。 夫文之病也,或牽拘而不能騁,或奔放而不自還。公 則財成心匠,揮斥細故,英華感慨,卓爾其宏大;析理 研幾,泊然其精微。全才逸氣,與勳力相宣,盡在是矣。 公之理也,徐人宜之。故《尚書》「克家纂業,用嗣厥服」,猶 鮑氏之居司隸,鄭人之賦緇衣,大君,推恩善善,《春秋》 之義也。永懷先志,乃集遺文。以德輿嘗承司徒之懽, 表列編次,凡二百三十篇,承詔作序,是用拜君命之 辱,而不敢讓云。

《趙郡李公中集序》
獨孤及

编辑

「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是三者相為用,亦猶涉川 者假舟楫而後濟。自典謨缺,《雅》《頌》寢,世道陵夷,文教 下衰。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後比興,其風流蕩而不返。 乃至有飾其辭而遺其意者,則潤色愈工,其實愈喪。 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 梏拲,拳拳守之,如奉法令。聞皋陶、史克之作,則呷然 笑之。天下雷同,風馳雲趨。文不足言,言不足志,亦猶 木蘭為舟,翠羽為楫,翫之於陸,而無涉川之用。痛乎 流俗之惑人也久矣!帝唐以文德敷乂於下,民被王 風,俗稍丕變。至則天太后時,陳子昂以《雅》《易》《鄭》,學者 浸而嚮方。天寶中,公與蘭陵蕭茂挺、長樂賈幼幾勃 焉復起,用三代文章,律度當世。公之作,本乎王道。大 抵以《五經》為泉源,抒情性以託諷,然後有歌詠;美教 化,獻箴諫,然後有賦頌;懸權衡以辨天下公是,然後 有論議。至若記敘編錄銘鼎刻石之作,必採其行事, 以正褒貶,非夫子之旨不書。故風雅之指歸,刑政之根本,忠孝之大倫,皆見於詞,然後中古之風,復形於 今。於時文士馳騖,飆扇波委,二十年間,學者稍厭,抑 揚《黃》《華》而窺《咸》《韶》之音者什五六,識者謂之「文章中 興」,公實啟之。公名華,字遐叔,趙郡人,安邑令府君第 三子。質直而和,純固而明,曠達而有節,中行而能斷, 孝敬忠廉,根於天機,執親之喪,哀達神明,而任職釐 務,外若坦蕩,而內持正性,謙而不犯,見義乃勇,舉善 惟懼,「不及,務去惡如復仇」,與朋友交,然諾著於天下。 其偉詞麗藻,則和氣之餘也。學博而識有餘,才多而 體愈迅,每述作則筆端風生,聽者耳駭。開元二十三 年舉進士,天寶二年舉博學宏詞,皆為科首。由南和 尉擢祕書省校書郎,八年歷伊闕尉。當斯時,唐興白 三十餘年,天下一家,朝廷尚文。夫羿工乎中微,拙於 使人,無己譽。公才與時并,故不近名而名彰,時輩歸 望,如鱗羽之於虯鸞也。十一年,拜監察御史,會權臣 竊政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 嚮,列郡為肅。為奸黨所嫉,不容於御史府,除右補闕。 祿山之難,方命圯族者蔽天聰明,勇者不得奮,明者 不得謀。公危行正詞,獻納以誠。累陳誅兇渠完封疆 之策,閽犬迎吠,故書留不下。時繼太夫人在鄴,初,潼 關敗書聞,或勸公走蜀詣行在所,公曰:「奈方寸何?不 若間行問安否。」然後輦母安輿而逃。謀未果,為盜所 獲。二京既復,坐謫杭州司功參軍。太夫人棄敬養,公 自傷悼,以事君故,踐危亂而不能安。親既受污,非其 疾而貽親之憂,及隨牒願終養,而遭天不弔,由是銜 罔極之痛者三,故雖除喪,抱終身之戚焉。謂志已虧, 息陳力之願焉。因屏居江淮間,省躬遺名,誓心自絕。 無何,詔復授左補闕,又加尚書司封員外郎。璽書連 徵,公卿以下,傾首延佇。至止之日,將以司言處公。公 曰:「焉有隳節辱志者,可以荷君之寵乎?」遂稱病請告。 故相國梁公峴之領選江南也,表為從事,加檢校吏 部郎中。明年,遇風痺,徙家於楚州山陽縣。疾痛貧甚, 課子弟力農圃,贍衣食。雅好修無生法,以冥寂思慮, 視爵祿形骸與遺土同。唯吳楚之士君子,譔家傳,修 墓版,及郡邑頌賢守宰功德者,靡不齎貨幣,越江河, 求文於公,得請者以為子孫榮。公遇勝日時,復綴錄 以應其求。過是而往,不復著書。素所著者,多散落人 間,自「志學」至校書郎已前八卷,并《常山公主誌文》、「《竇 將軍神道碑》《崔河南生祠碑》《禮部李侍郎碑》《安定三 孝論》《哀舊遊詩》《韓幼深避亂詩序》《祭王端員外沈起 居興宗裴員外騰文》《別元亙詩》、并《楊騎曹集序》《王常 山碑》,並因亂失」之,名存而篇亡。自監察御史已後,迄 至於今,所著述者,公長男羔,字宗敘編而集之,斷自 監察御史。已前十卷,號為前集;其後二十卷,頌、賦、詩、 碑、表、敘、論、誌、記、讚、祭、文,凡一百四十四篇,為「中集。」其 中陳王業則《無疆頌》,議世道則《原卜論》《質文》,論主文 而譎諫則《言醫》《含元殿賦》,敦禮教則《哀節婦賦》《靈武 二孝讚》《與外孫女二孩書表》。賢達盛德,則《元魯山碣》 《房太尉頌、德銘》《崔賓客集序》《平原張公頌》《梁國李公 傳》《德先生誄》《權著作墓表》《李夫人傳》《盧夫人頌》。一死 一生之間,抒其交情,則《祭蕭功曹劉評事張博士文》。 吟詠情性,達於事變,則《詠古詩》。辨卿大夫族姓,則《盧 監察神道碑》。思舊則《三賢論》。自敘則別相里造范倫 序,詮佛教心要而會其異同,則《南泉真禪師左溪朗 禪師碑》。其餘雖比興萬變,而未始不根於道德。故覽 公之文,知公之質,不俟覿容貌,聽詞氣,而後睹其行。 若使束帶立於史臣之位,具備獻替,足以潤色王度, 正一代之訓典。天而病之,國不幸也。然遐叔身甚病 而心甚壯,文益贍而才不竭,則前路逸氣,詎可度矣。 他日繼於此而作者,當為《後集》及常游公之藩也久。 故錄其述作之所以然著於篇。

《丞相鄴侯李泌文集序》
梁·肅

编辑

唐興,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澤洽,頌聲作,洋 洋焉與三代同風。其輔相之臣曰鄴侯李公泌,字長 源,用比興之文,行易簡之道,贊事盛聖,辨章品物,疏 通以盡理,閎麗而合雅,舒卷之道,必形於辭,其偉矣 夫!予嘗論古者聰明睿智之君,忠肅恭懿之臣,敘六 府三事,同八風七律,莫不言之成文,歌之成聲,然後 「浹於人心,人心安以樂;播於風俗,風俗厚以順。其有 不由此者,為理則粗,在音則煩。粗之弊也悖,煩之甚 也亂。用其道行其位者,歷選百千,不得十數。嘻!才難 不其然乎?」開元中,公七歲見丞相始興張公九齡,張 駭其聰異,授以屬辭之要,許以輔相之業。洎始興歿, 不六十載,公果至宰相封侯。有文集二十卷。其習嘉 遯,則有《滄浪紫府》之詩;其在王廷,則有《君臣賡載》之 歌。或依隱以翫世,或主文以譎諫,步驟六義,發揚時 風。觀其詞者,有以見上之任人,始興之知人者已。初 太上當陽,公以處士延登內殿,實敷黃老之訓。至德 初,宣皇以元良受禪,公則獻《泰階頌》,昭纂堯之道。睿 文以廣平伐罪,公則握中權之柄,參復夏之功。大德 不官,既追五嶽之隱;大用不器,終踐代天之職。方將熙庶工以成邦教,載直筆以修《唐書》。命之不融,凡百 興歎。既薨之來,載皇上負扆之暇,思索時文,徵公遺 編,藏之御府。於是公之文辭,光大一門。近歲肅以監 察御史徵詣京師,始得集錄於公子繁,且以序述見 託。公之執友諫議大夫北平陽城亦謂予曰:「鄴侯經 邦緯俗之謨,立言垂世之譽,獨善兼濟之略,藏在冊 牘,載於碑表,唯斯言不可以不傳於後。」嘗謂肅曰:「吾 子辭直,盍存乎篇序?」既詠嘆之不足,因著其所以然, 貽諸好事者。凡《詩》三百篇,誌、表、記、贊、序、議、述,又百有 二十,其五十篇缺,獨著其目云。

《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後序》
前人

编辑

大曆丁巳歲夏四月,有唐文宗常州刺史獨孤公薨 於位,秋七月,既葬,門下士安定梁肅,咨謀先達,稽覽 故志,以公茂德映乎當世,美化加乎百姓,發揚秀氣, 磅礡古訓,則在乎斯文,斯文之盛,不可以莫之紀也。 於是綴其遺草三百篇,為二十卷,以示後嗣。且繫其 辭曰:「夫大者天道,其次人文。在昔聖王以之經緯百 度,臣下以之弼成五教。德又下衰,則怨刺形於歌詠, 諷議彰乎史冊。故道德仁義,非文不明;禮樂刑政,非 文不立。文之興廢,視世之治亂;文之高下,視才之厚 薄。」唐興,接前代澆醨之後,承文章顛墜之運,王風下 扇,舊俗稍革,不及百年,文體反正。其後時寖和溢,而 文亦隨之。天寶中,作者數人,頗節之以禮,洎公為之。 於是操道德為根本,總經籍為冠帶,以《易》之精義,《詩》 之雅興,《春秋》之褒貶屬之於辭。故其文寬而簡,直而 婉,辨而不華,博厚而高明,論人無虛美,比事為實錄, 天下凜然,復睹兩漢之遺風。善乎,中書舍人崔公祐 甫之言也!曰:「常州之文,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 故議論最長。其或列」於碑頌,流於歌詠,峻如嵩華,浩 於江河,若贊堯舜禹湯之命,為誥為典,為謨為訓,人 皆許之,而不吾試,論道之位,宜而不陟,誠哉!公諱及, 字至之,祕書監府君之中子。道與之粹,天授之德,聰 明博達,剛毅正直,中行獨復,動靜可則,孝弟積為大 本,文藝成乎餘力。凡立言必忠孝大倫,王霸大略,權 正大義,古今大體。其中雖波騰雷動,起伏萬變,而殊 流會歸,同志於道。故於賦《遠遊頌》、「嘯臺」,見公放懷大 觀,超邁流俗;於《仙掌》《函谷》二銘、《延陵論》《八陣圖記》,見 公識探神化,智合權道。於議郊祀、配天之禮,呂諲、盧 奕之諡,見公闡明典訓,綜覈名實。若夫述聖道以揚 儒風,則《陳留郡文宣王廟碑》《福州新學碑》成功以旌 善人,則《張平原頌》《李常侍姚尚書嚴庶子韋給事穎 叔墓銘》《鄭氏孝行記》《李雎陽楊懷州碑》。纂世德以貽 後昆,則《先祕書監靈表》。陳黃老之義,於是有《對策文》。 演釋氏之奧,於是有《鏡智禪師碑》。於論文變之益損, 於是有《李遐叔集序》。稱物狀以怡情性,於是有《瑯琊 溪述》《盧氏竹亭記》。抒久要於存歿之間,則《祭賈尚書 相里侍郎元郎中李叔子文》,其餘紀物敘事,一篇一 詠,皆足以追蹤往烈,裁正狂簡。噫!天其以述作之柄 授夫子乎?不然,則吾黨安得遭遇乎斯文也。初,公視 肅以友,肅亦仰公猶師,每申之話言,必先德禮而後 文學。且曰:「後世雖有作者,六籍其不可及已。荀、孟朴 而少文,屈、宋華而無根,有以取正其賈生、史遷、班孟 堅云爾。吾子可以共學,當視庶子成名。」肅承其言,大 發蒙惑,今則已矣,知我者其誰哉?遂銜涕為敘,俾來 者於是觀夫子之志。若立身行道,始終出處,皆載易 名之狀,故不備之此篇。

《為舉人獻韓郎中琮啟》
李商隱

编辑

某啟。某少承嚴訓,早學古文。非聖之書,未嘗關慮;論 都之賦,頗亦留神。徒以不授綵毫,未吞瑞鳥。馳名江 左,陸機莫及於材多;擅譽鄴中,王粲終聞於體弱。上 下群士,差池累年。頃者輒露疏蕪,不思狂簡。捧爝火 以干日,御動已光銷;抱布鼓以詣雷門,忽然聲寢。不 謂郎中搜才路廣,登客門寬,望犬附書,冀雞談易。特 垂題目,曲賜丹青。旋屬滎嶓從行,神州視膳。同孟陽 之覲蜀,比孝若之歸齊。雖佩恩私,竟乖陳謝。光陰荏 苒,誠抱勤拳。今此秋期,遂有天幸。更奉禰衡之刺,敢 無鬷蔑之言。某在京多時,自夏有疾,失外郡薦名之 限,俯神皋試士之期。物情既集於宗師,公選果歸於 令季。懷材者皆云道泰,抱器者自謂時來。以卞和為 玉人,無不收之瓊玖;得蹇修為媒氏,無不嫁之娉婷。 是以願託一拳,潛布百兩。顧方流而有託,慮良會之 猶賒。伏惟郎中與先輩賢弟,價重兩劉,譽高二陸。比 李膺則仙舟對棹,方馬融則絳帳雙褰。若某者,雖陋 若左思,瘦同沈約,無庾信之腰腹,乏崔琰之鬚眉。然 至於感分識歸,銜誠議報。將酬楊寶,則就雀求環;欲 答孔愉,則從龜覓印。推其異類,不後他人。謹復陳新 文,重干清鑒,馬卿室邇,孔子牆高,遲面莫由,隳肝無 所。任重道遠,方懷驥坂之長鳴;一日三秋,空詠馬嵬 之清什。知深可恃,言切成煩,幽谷未見於鶯喬,曲沼 空勤於鳧藻。仰贍几閤,伏待簡書。謹啟。

===
《上知己文啟》
杜牧
===某啟。某少小好為文章,伏以侍郎文師也,是敢謹貢

七篇,以為視聽之污。伏以元和功德,凡人盡當歌詠 紀敘之,故作《燕將錄》。往年弔伐之道,未甚得所,故作 《罪言》。自艱難以來,卒伍傭役輩,多據兵為天子諸侯, 故作《原十六衛》。諸侯或恃功不識古道,以至於反側 叛亂,故作《與劉司徒書》。處士之名,即古之巢、曰、伊、呂 輩,近者往往自名之,故作《送薛處士序》。寶曆大起宮 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有廬終南山下,嘗有耕田 著書志,故作《望故園賦》。雖未能深窺古人,得與揖讓 笑言,亦或的的分其狀貌矣。貞元四年來,在大君子 門下,恭承指顧,約束於政理簿書間,永不執卷。上都 有舊第,唯書萬卷。終南山下有舊廬,頗有水樹,當以 耒耜筆硯歸其間。及齒髮尚壯,冀是成立。他日捧持, 一遊門下,為拜謁之先,或希一獎。今者所獻,但有輕 黷,尊嚴之罪,亦何所取。伏冀少假誅責,生死幸甚。

《答莊充書》
前人

编辑

某白莊先輩足下:「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 彩章句,為之兵衛,未有主彊盛而輔不飄逸者,兵衛 不華赫而莊整者。四者高下圓折步驟,隨主所指,如 鳥隨鳳,魚隨龍,師眾隨湯武,騰天潛泉,橫裂天下,無 不如意。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辭句,繞前捧後,是言 愈多而理愈亂,如入闤闠,紛然莫知其誰,暮散而已。」 是以意全勝者,辭愈朴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 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辭,辭不能成意,大抵為文之旨 如此。觀足下所為文百餘篇,實先意氣而後辭句,慕 古而尚仁義者,苟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 為難到。今以某無可取,欲命以為序,承當厚意,惕息 不安。復觀自古序其文者,皆後世宗師其人而為之。 《詩》《書》《春秋》《左氏》已降,百家之說皆是也。古者其身不 遇於世,寄志於言,求言遇於後世也。自兩漢以來,富 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 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於當世哉?故親見揚 子雲著書,欲取覆醬瓿。雄當其時,亦未嘗自有誇目, 況今與足下並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此固不 可也。苟有志古人不難到,勉之而已。」某再拜。

《文戰賦》以士之角文當如戰敵為韻
林滋

编辑

為學之人,會友以文。念斯文之樞要無極,將一戰而 是非可分。索隱窮微,既不𠎝於夫子;解紛挫銳,爰取 譬於將軍。由是推匪石之心,召如林之士,六籍之奧 斯究,萬夫之雄莫擬。且曰:「戰也者,所以分勝敗之端; 文也者,所以明盛衰之理。」必將抑浮偽,考深旨,措詞 苟得於朝聞,遊刃寧甘於夕死。是用徵師於伐善之 所,命將於角勝之場。鶚視而鵝鸛斯列,豹變而貔貅 莫當。利口縱橫,已有摧堅之意;雄姿踴躍,那無露穎 之囊。得失未分,切磋斯見。弛張既出於心術,向背寧 虞於色戰。忠為甲而信為胄,豈憚重圍。筆有陣而詞 有鋒。誠能萬變既區以別矣,乃則《而象》之。拂緗袠作 鼓鼙之響,卷絳紗為旌斾之姿。波駭九流,苟再揚而 盡委;心攢百箭,終一貫而無遺。乃考《擊蒙》,諒無前敵。 決勝既返於三隅,請命俄分於四壁。是以及門之子, 互騁其成功;無勇之徒,空悲於敗績。已而探討無餘, 詞林宴如。九合之剛腸斯弭,千里之祕思潛舒。深淺 既分,盡洗兵於學海;姦回云革,皆棄甲於德車。蓋以 振此芳塵,仰於先覺。苟能立分於閫閾,曷愧坐籌於 帷幄。今則仗其信,志其學,幸從戰之有聞,願無慚於 挫角。

《六藝賦》以移風易俗安上理人為韻
封希顏

编辑

散琴書以吟想,多《六藝》之為儀,禮緣情而損益,樂與 道而推移,數方窮於大衍,射不貴於主皮,書斷決以 象夬,御周行而取隨,則廢一而不可,猶五材之並施。 且夫《禮》者,含七曜,均兩儀,順之則安,違之則危。故君 當廣敬,臣亦盡規,不害物以利己,每謙尊而守卑。況 復冕旒十二,駱馬千羈,會同侯伯,享獻神祇者焉。人 無定,樂有曲,扣羽增智,聞商寡欲,必除怗懘之音,使 優柔以自足。然後美教化,成風俗,魯不納於齊人,戎 辭遺於秦繆。太史之職,推步萬端,或分或至,一暑一 寒,趣乾坤之取捨,知運命之艱難。亦有弘羊心計,小 道可觀,便人利國,下給上安。若乃墨妙之場,書淫之 客,轉注別態,圓方自適。萬仞崩雲,千巖落石,垂露霑 於緗綺,飛花散於竹帛。觀夫始用契以代繩,未有紙 而作策,何朴略之難同,為智巧之所易也?大射之禮, 先王是崇侯,以示其所服,正無言而審同。飲少算於 多算,或在澤而在宮。天子用《騶虞》之節,諸侯歌《狸首》 之風。將以合雅投頌,褒德進功,敢不慎其所舉。取制 於中,恐前功之相棄,「故少息而未窮。」良馬四之,分鑣 用壯,平心正體,自下奉上。周諏則瑤水遐通,虞巡則 蒼梧可望。不遠千里,惟君所向。寧止過遠前驅,逐禽 左廣,願終功於造父,不見遺於師曠。繄彼庶藝,孰與 之倫?圍碁好殺,夾食無親,祈年設漢,左道亡秦。今我 守則以禮,動輒隨人,為百工之恆式,同六律之相循。

於戲!聞先達之格言,才難得而具美。伊小人,其何執
考證
於夫子?有餘力以學文,恐代匠而傷理。屬天地之交

泰,忝侯藩之貢士。倘片善而必收,敢長鳴於知己。

《問文章對策》
白居易

编辑

問:國家撫天下以文明,獎多士以文學,二百餘載,文 章炳焉。然則述作之間,久而生弊,書事者罕聞於直 筆,褒美者多睹其虛詞。今欲去偽抑淫,芟蕪划穢,黜 華於枝葉,反實於根原,引而求之,其義安在?

對。臣謹按《易》曰:「觀乎人文,以化天下。」《記》曰:「文王以文 理。」則文之用大矣哉!自三代以還,斯文不振,故天以 將喪之弊,授我國家。國家以文德,應天以文教,牧人 以文行,選賢以文學,取士,二百餘載,煥乎文章,故士 無賢不肖,率意於文矣。然臣聞大成不能無小弊,大 美不能無小疵,是以凡今秉筆之徒,率爾而言者有 矣,斐然成章者有矣。故歌詞賦頌讚誄碑碣之製,往 往有虛美者焉,有愧詞者焉。若行於時,則誣善惡而 惑當世,若傳於後,則混真偽而疑將來。臣伏思之,恐 非先王之理,化成之教也。其古之為文者,上以備王 教,繫國風,下以存警誡,通諷諭。故懲勸善惡之柄,執 於文士褒貶之際焉。補察得失之端,「操於詩人美刺 之間焉。」今褒貶之文不覈實,則勸懲之義缺;美刺之 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 臣又聞稂莠稗秕,生於穀反害於穀者也;淫詞麗藻, 生於文反傷於文者也。故耘者耘,稂莠稗秕,所以養 穀也;王者刪,淫詞麗藻,所以養文也。伏唯陛下詔主 文之司,諭養文之旨,俾詞賦合警誡諷諭者,雖質雖 野,採而獎之。碑誄有虛美愧詞者,雖華雖麗,禁而絕 之。若然則為文者必當尚實,抑淫者誠宜去偽,小疵 小弊蕩然無遺矣。則何慮乎文章不與三代同風哉。

《文章論》
牛希濟

编辑

「聖人之德也。有其位乃以洽化為文,唐虞之際是也; 聖人之德也,無其位乃以述作為文,周孔之教是也。 纂堯、舜之運,以宮室車輅鐘鼓玉帛之為文,山龍華 虫、粉米藻火之為章,亦已鄙矣。」師周、孔之道,忘仁義 教化之本,樂霸王權變之術,困於編簡章句之內,何 足大哉!況乎澆季之世,淫靡之文,恣其荒巧之說,失 「於中正之道。」兩漢以前,史氏之學猶在;齊梁以降,《國 風》《雅》《頌》之道委地。今國朝文士之作,有「詩、賦、策、論、箴、 判、贊、頌、碑、銘、書、序、文、檄、表、記」,此十有六者,文章之區 別也。制作不同,師模各異,然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艷 為勝,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見矣。古人之道,殆以中 絕,賴韓吏部獨正之於千載之中,使聖人之旨復新, 今古之體分而為四。崇仁義而敦教化者,經體之制 也;假彼問對,立意自出者,子體之制也;屬詞比事,存 於褒貶者,史體之制也。又有釋訓字義,幽遠文意,觀 之者久而方達,乃訓誥《雅》《頌》之遺風。即皇甫持正、樊 宗師為之,謂之「難文。」今有司程式之下,詩賦判章而 已,唯聲病忌諱為切,「比事之中,過於諧謔。學古文者 深以為慚,晦其道者揚袂而行,又屈、宋之罪人也。且 文者,身之飾也,物之華也。宇宙之內,微一物無文乃 頑也,何足以觀?且天以日月星辰為文,地以江河淮 濟為文,時以風雲草木為文,眾庶以冠冕服章為文, 君子以言可教於人謂之文,垂是非於千載,歿而不 朽者」,唯君子之文而已。且時俗所省者,唯詩賦兩途, 即有身不就學,口不知書,而能吟詠之列。是知浮艷 之文,焉能臻於理道?今朝廷思堯、舜洽化之文,莫若 退屈、宋、徐、庾之學,以通經之儒,居燮理之任,以揚、孟 為侍從之臣,使仁義治亂之道,日習於耳目,所謂觀 乎人文,可以化成天下也。

《復友生論文書》
陸龜蒙

编辑

辱示近年作者《論文書》二篇,使僕是非得失於其間。 僕性雖極頑冥,亦知惴息汗下,見請幫助識別此字。訶之甚難,招禍 患之甚易也。況僕少不攻文章,止讀古聖人書,誦其 言思行其道,而未得也。每涵咀義味,獨坐日昃案上 有一杯藜羹,如五鼎七牢,饋于左右,加之以撞金石 萬羽籥也。未嘗干有司對問,希品第,未嘗歷王公丐 貸,飾車馬,故無用文。處江湖間,不過美泉石則記之, 聳節概則傳之,傷離會則序之,值巾罍則銘之,簡散 誕放,無所諱避,又安知文之是歟?非歟生過聽,德我 太甚,苟嘿嘿不應,非朋友切切偲偲之義也。故扶病 把筆,述一道《論文書》曰:「我自少讀六經孟軻、揚雄之 書,頗有熟者。求文之指趣規矩,無出于此。」及子史,則 曰:「『子近經,經語古而微;史近書,書語直而淺。所言子 近經,近何經,史近書,近何書?書則記言之史也,史近 《春秋》,《春秋》則記事之史也。六籍中獨《詩》《書》《易》《象》與《魯 春秋》經聖人之手耳。《禮》《樂》二記雖載聖人之法,近出 二戴,未能通一純實,故時有齟齬不安者。蓋漢代諸 儒爭撰而獻之,求購金耳。記言記事,參錯前後,曰『經』」 曰「史』,未可定其體也。」按經解則悉謂之「經」,區而別之, 則《詩》《易》為經,《書》與《春秋》其實史耳,學者不當渾而言 之。且經解之篇句名出于戴聖耳,王輔嗣因之,以《易》 為經,杜元凱因之,以《春秋》為經。孔子曰:「學《詩》乎?學《禮乎?《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知我以《春秋》,罪我以《春秋》」, 未嘗稱經稱經,非聖人之旨也,蓋出於周公。《諡法》「經 緯天地曰文」故也。有經書,有緯書,聖人既作經,亦當 作緯。譬猶織也,經而不緯,可成幅乎?緯者且非聖人 之書,則經亦後人強名之耳,非聖人之旨明矣。苟以 六籍謂之經,習而稱之可也。指司馬遷、班固之書謂 之史,何不思之甚乎?六籍之內,有經有史,何必下及 子長、孟堅,然後謂之史乎?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 也。」又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又曰「董狐古之良 史也」,此則筆之曲直,體之是非,聖人悉論而辨之矣, 豈須班、馬而後言史哉?以《詩》《易》為經,以《書》《春秋》為史 足矣,無待於外也。謂經語古而微,則《易》曰「履霜堅冰 至,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苦節不可貞」之類,果純 古而微乎?謂史語直而淺,則《春秋》書「考仲子之宮,初 獻六羽,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辛巳有事於太 廟」,「仲遂卒於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之類,果純直而 淺乎?經不純微,史不純淺,又可見也。言文之不可立 諭,則曰「《春秋》不當言,無使滋蔓」,又云「《春秋》舉軍旅會 盟」,豈非敘事耶?引《左氏傳》語徵左氏敘事,悉謂之《春 秋》,可乎?《春秋》,大典也,舉凡例而褒貶,非周公之法,所 及者酌在夫子之心,故游、夏不能措一詞。若區區於 敘事,則魯國之史官耳,孰謂之《春秋》哉?前所謂自讀 六經,頗有熟者,求文之指趣規矩,不出於此,妄矣。又 一篇曰:「某文也,某辭也。」文既與辭異,是文優而辭劣 耳。《易》之《翼》曰:「《繫辭》。《繫辭》曰:『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 者存乎辭。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又曰:「觀其彖辭,則 思過半矣。」《易》之辭,非文耶?《書》載「帝庸作歌,皋陶乃賡。」 載歌又歌,五子之歌,皆辭也,《書》之辭,非文耶?屬辭比 事,《春秋》教也,《春秋》之辭,非文耶?《禮》有朝聘之辭,娶夫 人之辭,《樂》有登歌薦辭,禮樂之辭,非文耶?《法言》曰:「往 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孟軻之辭,非文 耶?《太元》曰:「元之辭也,沉以窮乎下,浮以際乎上。揚雄 之辭非文耶?是知文者辭之總,辭者文之用,天之將 喪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不當稱辭。吉人之辭寡, 躁人之辭多,不當稱文。文辭一也,但所適者有宜耳, 何異塗云云哉?」又曰:聲病之辭非文也。夫聲成文謂 之音,五音克諧,然後中律度。故《舜典》曰:「詩言志,歌永 言,聲依永,律和聲。」聲之不和病也。去其病則和,和則 動天地,感鬼神,反不得謂之文乎?猶繪事組繡中有 精觕耳。大凡辭人之說,不敢避墉垣,援膚爪,而自矜 於堂奧心府也。要在引學者當知之事以明之而已 矣。師道不行,後生多泥于所習,有陷而溺者,力能援 之可也。如或不同,請觀過而後罰。

《書李賀小傳後》
前人

编辑

《玉溪生傳》李賀云:「長吉常時旦日出遊,從小奚奴騎 驅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暮歸,足 成其文。」余為兒時在溧陽,聞白頭書佐言,孟東野貞 元中以前秀才,家貧,受溧陽尉。溧陽昔為平陵縣,南 五里有投金瀨,瀨八里許,道東有故平陵城,周千餘 步,基阯陂陁,裁高三四尺,而草木勢甚盛,率多大櫟, 「合數十抱,藂蓧蒙翳,如塢如洞。地窪下積水沮洳,深 處可活魚鱉輩,大抵幽邃岑寂,氣候古澹可喜,除里 民樵罩外無入者。東野得之忘歸,或比日或閒日乘 驢後,小吏經驀投金渚一往至得蔭大櫟,隱喦篠,坐 於積水之傍。吟到日西還,爾後滾滾去。」曹務多弛廢, 令兇躁卞急,不佳東野之為,立白主府,請以假尉代 東野,分其俸以給之,東野竟以窮去。吾聞「淫畋漁者, 謂之暴天物。」天物既不可暴,又可抉擿刻削,露其情 狀乎?使自萌卵至於槁死,不能隱伏,天能不致罰耶? 長吉夭東野窮玉溪,生官不掛朝籍而死,正坐是哉! 正坐是哉!

《梓州兜率寺文塚銘》
劉蛻

编辑

《文塚》者,長沙劉蛻復愚為文,不忍棄其草聚而封之 也。蛻愚而不銳於用,百工之技,天不工蛻也,而獨文 蛻焉。故飲食不忘於文,晦冥不忘於文,悲戚怨憤,疾 病嬉遊,群居行役,未嘗不以文為懷也。適當無事,而 天下將以文為號,文明代生,生殖明晦,皆效文用。故 日月星辰,文乎旂常;昆蟲鳥獸,文乎彝器;徐方之土, 文於侯社;夏翟之羽,文於旗旄。登龍於章,升玉於藻。 百工婦人,雕礱染練,以供宗廟祭祀之用,豈獨蛻也, 生知效用,不及時文哉?然而意嘗獲助於天,而不獲 助於人,故其窮,雖窮無憾也。當勤意之時,不敢嚏,不 敢咳,不敢唾,不敢跛倚,嗜欲躁競,忘之於心,其祗祗 畏畏,如臨上帝,故有粲如星光、如貝「氣,如蛟宮之水, 又有黯如屯雲,如久陰,如枯腐,熬燥之色,則有如春 陽,如華川,逶逶迤迤,則有如海運」,如震怒,動蕩怪異。 夫十為文,不得十如意,少如意則豈非天助乎?常欲 使天下聞之而必行,觀之而必蹈,散之茫洋以為道, 演之浸潤以及物,然後為農文之使風雨以時,兵文 之使戎虜以順,文於「野,文於市,使得其所。幽隱之士

以出,口者使之言,材者使之用,然而自振者無力,終
考證
知者甚稀,豈非不獲於人助乎?」嗚呼,十五年矣,實得

一千一百八十紙,有塗者乙者,有注揩者,有覆背者, 有硃墨圍者,於是以《周易》筮之,遇復。請幫助識別此字。震下坤上之《同人》。 ䷌離下乾上筮者曰:「鳴於地中,殷殷隆隆,七日而復,復來, 其天下昭融乎!」它日,更召龜而合之,將聽襲吉。卜於 火,如秦兆惟曰不吉;卜於水,不成乎河洛,兆則亦惟 曰不吉。卜於木而悶悶,土協吉。纍纍為塚,則汲之兆 乎?峭峭為壁,則魯之兆乎?且其占曰:「土之文為河山, 為華英,將不崩不竭,為滋味而傳乎?結為丘陵,為其 設險乎?融為川瀆,率其朝宗乎?華為百穀,以潔祭祀 之粢盛乎?不然,使其速腐為墟壤,生芻槁,以食牛羊 乎?化塗泥為甄陶,以作器乎?將塊為五色,而分封茅 社乎?流為樂為土鼓,為凷桴,以泄其和聲乎?夷為都 邑,以興宮廟;坎為洿池,以澤生植乎?祀為壇竈乎?窾 為井墓乎?吾皆不得而知也。」嘗既不得為吾「用,唯速 化為百工之用。慎毋朽,為芝菌以怪人自媚;慎毋堅, 為金鐵以作貨起爭;慎毋潏,為醴泉以味乎諂口;慎 毋禱,為城社以狐鼠憑妖;慎毋聳,為良材以雕斲傷 性;慎毋萌,為蘭茝以佩服見褻。」嗚呼!介而為石,使之 能言;舒而為螾,使之飲泉。既而他年遊魂之未返者, 亦命巫以巾三招之,號曰:「在几閣而來歸兮,奄為塵 垢;在耳目而來歸兮,視不汝醜;在口吻而來歸兮,譽 不汝久。噫筆絕之年而麟見祟,文其無祟乎?唅非珠 玉,斂無裙襦,後世詩《禮》之儒,無驚吾之幽墟。」其塚也 在莽蒼之野,大塊之丘。時大唐大中之丁卯,而戊辰 之季秋《銘》云:

「文乎文乎」,有鬼神乎。風水惟貞,將利其子孫乎。

《文學傳敘》
遼史

编辑

遼起松漠,太祖以兵經略方內,禮文之事,固所未遑。 及太宗入汴,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後制度漸以修 舉。至景聖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陞侍從,駸 駸崇儒之美。但其風氣剛勁,三面鄰敵,歲時以蒐獮 為務,而典章文物,視古猶闕。然二百年之業,非數君 子為之綜理,則後世惡所考述哉?作《文學傳》。

《文學傳後論》
同前

编辑

論曰:孔子言「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雖多,亦奚以 為。王鼎忠直達政,劉輝侍青宮,建言國計,昭陳邊防 利害,皆洞達闓敏。孟簡疾乙辛姦邪,黜而不怨。孰謂 文學之士無益於治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