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文學總部紀事三
文學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文學總部紀事三
编辑《雲麓漫抄》:東坡先生既得自便,以建中靖國元年六 月還次京口。時章子厚丞相有海康之行,其子援尚 留京口,以書抵先生,某惶恐再拜端明尚書台座:「某 伏聞旌斾還自南越,揚舲江海,躡履嶺嶠,執事者良 苦。數歲以來,險艱備至,殆昔人之所未嘗,非天將降 大任者,豈易堪此。竊惟達人大觀,俯仰陳跡,無復可 言,不審即日尊體動止何似?」伏念某離遠門牆,于今 九年,一日三月,何可數計。傳聞車馬之音,當歡欣鼓 舞,迎勞行色,以致其積年慕戀,引領舉足,崎嶇盼望 之誠,今乃不然。近緣老親重被罪,憂深慮切,忘寢與 食。始聞後命,方在浙東,即欲便道省覲,又顧幼稚,須 攜挈致之。今暫抵此,治任裹糧,旦暮遠行,交親往來, 一切皆廢。此則自儕于眾人,宜其所以未獲進見者。 某于門下,豈敢用此為解?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是 為有罪,況乎不克見者乎?逡巡猶豫,事為老親,固當 審慮耳。邇來聞諸道路之言,士大夫日夜望尚書進 陪國論。今也使某不得見,豈得泊然無意哉?尚書固 聖時之蓍龜,竊將就執事者穆卜而聽命焉。南海之 濱,下潦上霧,毒氣薰蒸,執事者親所經歷,于今回想, 必當可畏。老親以益高之年,齒髮尤衰,涉乎此境,豈 不惴惴?但念老親性疏豁,不護短,內省過咎,仰戴上 恩,庶有以自寬,節飲食,親藥物,粗可僥倖歲月。不然 者,借使小有惉懘之情,悴于胸次,憂思鬱結,易以傷 氣,加以瘴癘,則朝夕幾殆,何可忍言,況復為淹久計 哉?每慮及此,肝膽摧落,是以不勝犬馬之情,子私其 父,日夜覬幸。聖上慈仁,哀矜耆老,沛然發不虞之詔, 稍弛罪罟,尚得東歸田里,保養垂年。此「賤微之禱,悲 傷涕泣,斯須顛沛,不能忘也。倘聞焉而執事者以為 未然,使某也將何以為懷?誠不若匍匐而」徙,自庶幾 之為愈也。倘以為可覬也,固愚情所欲聞。然而旬數 之間,尚書奉尺一,還朝廷登廊廟,地親責重,所忖度 者幸而既中,又不若今日之不克見,可以遠跡避嫌, 杜讒慝之機,思患而豫防之為善也。若乃世故多端, 紛紜轇轕,雖彌日信宿,未可盡剖。《勃鞮》所謂,君其知 之矣,寧須多言。獨恨九年之間,學不益博,文不益進, 以此負門下。然古人有「聞之而不言,能之而不為,存 之而不論」者,竊嘗留意焉,未若面得之也。請候它日 仰叩緒論,不勝拳拳之情,敢言之執事者。伏惟財幸, 暑溽异甚,伏望保護寢興,萬萬珍重。不宣。某惶恐再 拜。先生得書大喜,顧謂其子叔黨曰:「斯文司馬子長 之流也。」命從者伸楮和墨,書以答之。某頓首致平學 士。某自儀真得暑毒,困臥,入昏醉中。到京口,自太守 以下皆不能見,茫然不知致平在此。辱書,乃漸醒悟。 伏讀來教,感歡不已。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 間出處稍异,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 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即今 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魚所知,建中靖國之際,又恃 以安。海康風土不甚寒,寒熱皆適中,舶到時日,方物 多有。若昆仲先于蘭、客、川、廣舟中準備密當,要用藥 若干去。自治之餘,亦可及鄰里鄉黨之相知者,內外 丹備矣。所以未成者,正坐以大用故也。今茲閑放,正 宜成此。然可用內養丹,切不可服外物也。某在海外, 曾作《續養生論》一首,甚願寫寄。病困未能到毗陵,定 疊檢獲,當錄呈也。所云「穆卜」,反復究繹,必是誤聽,紛 紛見及已多,第得安此行為幸矣。幸更徐聽其審。又 見今病狀,死生未可必。自半月來,日食米不半,合,見 食即先飽。今且歸毗陵,聊自欺此,我里庶幾,且少休 不即死。書至此困憊,放筆太息而已。某頓首再拜致 平學士閣下:六月十四日此紙乃一揮筆勢翻,翻後 又寫《白朮,方》今在其孫洽教授君處。既歸宜興,七月 疾革,折簡錢世雄云云。徑山老惟琳來問疾,有偈云: 「『扁舟駕蘭陵,目換舊風物。君家有天人,雌雄維摩詰。 我口答文殊,千里來問疾。若以偈相答,霜柱皆笑出』。 先生答」云云。蓋與惟琳、世雄問答,而終,乃二十八日 也。今刊行《先生年譜》不載,此以補闕文云。先生集中 有答致平書,而章書人多不曾見,故不能曉其答意。 元祐三年,先生知舉,時致平為舉子。初,致平之文法 荊公,既見先生知舉,為文皆法坡,遂為第一。逮揭牓, 方知子厚子。
《聞見後錄》:「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 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 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 《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 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 翔府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 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墨改 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臺記》曰:「東則秦穆公祈 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 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 倍于臺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破瓦頹垣, 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于 此臺歟?夫臺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 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 覽之,笑曰:「吾視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 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 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 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于死。或云:歐陽公憾 于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 子慥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 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 自東坡委于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驩甚,故 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 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 形于言色,已而悔之。崔德符戲語予曰:「果如元豐執 政之疑,東坡之悔,豈釋氏懺悔之悔乎?」
《墨莊漫錄》:東坡在海外,瓊州士人姜公弼來從學,坡 題其扇云:「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公弼 求足之,坡云:「候汝登科,當為汝足。」後入廣,被貢至京 師,時坡已薨,乃謁黃門于許下。子由乃為足之云:「生 長芸間已異芳,風流稷下古諸姜。適從瓊管魚龍窟, 秀出羊城翰墨場。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 荒。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目長。
《老學庵筆記》:呂吉甫問客:「蘇子瞻文辭似何人?」客揣 摩其意,答之曰:「似蘇秦、張儀。」呂笑曰:「秦之文高矣,儀 固不能望,子瞻亦不能也。」徐自誦其表語云:「面折馬 光于講筵,廷辯韓琦之奏疏,甚有自得之色。」客不敢 問而退。
饒德操詩為近時僧中之冠。早有大志,既不遇,縱酒 自晦,或數日不醒。醉時往往登屋危坐,浩歌慟哭,達 旦乃下。又嘗醉赴汴水,適遇客舟救之,獲免。
《聞見前錄》:王荊公天資孝友,俸祿入門,諸弟輒取以 盡,不問。其子雱既長,專家政,則不然也。荊公諸弟皆 有文學。安禮者,字和甫,事神宗為右丞,氣豪玩世,在 人主前不屈也。一日,宰執同對,上有無人材之歎,左 丞蒲宗孟對曰:「人材半為司馬光以邪說壞之。」上不 語,正視宗孟久之,宗孟懼甚,無以為容。上復曰:「蒲宗 孟乃不取司馬光耶?司馬光者未論別事,只辭樞密 一節,自朕即位以來,唯見此一人。他人則雖迫之使 去,亦不肯矣。」又因泛論古今人物,宗孟盛稱揚雄之 賢,上作而言曰:「揚雄著《劇秦美新》,不佳也。」上不樂。宗 孟又因奏書請官屬恩,上曰:「所修書謬甚,無恩。」宗孟 又引例,書局、儀鸞司等當賜帛,上以小故未答。安禮 進曰:「修書謬,儀鸞司者恐不預。」上為之笑。罷朝,安禮 戲宗孟曰:「揚雄為公坐累矣。」方蘇子瞻下御史獄,小 人勸上殺之,安禮言其不可。安國者,字平甫,尤正直 有文。一日,荊公與呂惠卿論新法,平甫吹笛于內,荊 公遣人諭曰:「請學士放鄭聲。」平甫即應曰:「願相公遠 佞人。」惠卿深銜之。後荊公罷,竟為惠卿所陷,放歸田 里,卒以窮死。雱者,字元澤,性險惡,凡荊公所為不近 人情者,皆雱所教,呂惠卿輩奴事之。荊公置條例司, 初用程顥伯淳為屬,伯淳,賢士。一日盛暑,荊公與伯 淳對語,雱乃囚首跣足,手攜婦人冠以出,問荊公曰: 「所言何事?」荊公曰:「以新法數為人沮,與程君議。」雱箕 踞以坐,大言曰:「梟韓琦、冨弼之頭于市,則新法行矣。」 荊公遽曰:「兒誤矣!」伯淳正色曰:「方與參政論國事,子 弟不可預,姑退。」雱不樂去。伯淳自此與荊公不合。祖 宗之制,宰相之子無帶職者,神宗特命雱為從官,然 雱已病不能朝矣。雱死,荊公罷相,哀悼不忘,有「一日 鳳鳥去,千年梁木摧」之詩,蓋以比孔子也。荊公在鍾 山,嘗恍惚見雱荷鐵枷,杻如重囚。荊公遂施所居半 山園宅為寺,以薦其福。後荊公病瘡良苦,嘗語其姪 曰:「亟焚吾所謂《日錄》者。」姪紿公,焚他書代之,公乃死。 或云又有所見也。
《東軒筆錄》:「王安國著《序言》五十篇。上初即位,韓絳、卲 亢為樞密副使,同以序言進。上御批稱美,令召試學 士院,將不次進用。而大臣有不喜者,止得兩使職官, 從辟為西京國子監教授。後中丞呂晦彈奏王荊公, 猶引以為推恩太重。」平甫博學士文章通古今,達治 道,勁直寡合,不阿時之好惡,雖與荊公論議亦不苟 合,故異時執政得以中傷,而言事者謂非毀其兄,遂因事逐之,天下之人皆以為冤。其死也,余以文祭之, 略曰:「人望二紀,而僅獲寸進;讒夫一言,而應聲榻翼。」 蓋謂是也。
桯史:建中靖國初,有宿儒曰徐常,持節河朔,風采隱 然重于時,然持論與時大異。曾文肅布惡之,嘗具詆 先烈人姓名,陳之乙覽,常列其間,然未有以罪也。會 市肆有刊《武夷先生集》者,乃常所為文,文肅之子紆 適相國寺,偶售得之。首篇乃熙寧間《上王荊公書》詆 常平法者,紆以置几案間,不為意。文肅偶入黌舍見 之,袖以入。明日遂奏榻前,且謂:「常元未嘗上此書,特 沽流俗之名耳。」言者從之,遂免所居官,竟以蹭蹬。徐 嘗有《教子詩》曰:「詞賦切宜師二宋,文章須是學三蘇。」 其措意如此,宜其與文肅異也。
《貴耳集》:張元、吳昊、姚嗣宗皆關中人,負氣倜儻,有古 俠士志。《題崆峒》詩曰:「南粵干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 轟天。崆峒山叟笑無語,飽聽松聲春晝眠。」又云:「踏碎 賀蘭石,掃清西海塵。」《鸚鵡》詩云:「好著金籠收拾取,莫 教飛入別人家。」張、吳徑之西夏,范文正公追之不及, 獨表姚入幕府。朝廷困西兵十餘年,皆二人之力。姚 述懷詩曰:「大開雙白眼,只見一青天。」後六十年,有施 宜生,改名方,南人也,入大金,曾為奉使來朝。逆亮欲 南牧,登北高峰發一語云:「北風甚緊。」次年逆亮來開 禧,有柳虛心過北境,問其在南作何官,答云:「發兩解, 博不得一官。」亮云:「爾今要作何官?」曰:「要做翰林學士。」 亮即授此官。凡嫚書之來,皆其筆也。
王景文質,興國人,在上庠,公私試必魁。一日,試《文帝 道德為麗論》,終日閣筆,欲袖卷出。方擬議間,忽有人 曰:「天下之至美,吾心之至樂。」景文得之,一筆而就,果 為魁首。其豪放不可及,有「何處難忘酒,蠻裔太不庭。 有心扶白日,無力洗蒼溟。豪傑將斑白,功名未汗青。 此時無一盞,壯氣激雷霆。何處難忘酒,姦邪太陸梁。 腐儒還有酈,好漢總無張。曹趙扶開國,王徐賣靖康。 此時無一盞,淚滴海茫茫。」「何處難忘酒,英雄太屈蟠。 時違聊置畚,運至即登壇。梁甫吟聲苦,干將寶氣寒。 此時無一盞,拍碎玉闌干。」「何處難忘酒,生民太困窮。 百無一人飽,十有九家空。人說天方解,時和氣自豐。 此時無一盞,入地訴英雄。」曾入張魏公幕,有《雪齋集》 《楓窗小牘》:洪駒父才而傲,每讀時輩篇什,大叫云:「使 人齒頰皆甘。」其人喜而問之曰:「似何物?」駒父曰:「不減 樹頭霜柿。」人每頳面而去。比汴京失守,粘沒喝勾括 金銀,駒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觴酌,幸醉中不見此時 情狀,竟為剛紀自利,峻于搜索,坐貶沙門。
《杭州府志》:宋高宗酷嗜翰墨,張孝祥廷對,頃宿酲猶 未解,濡毫答聖問,立就萬言,未嘗加點。上訝一卷紙 高軸,大試取閱之,讀其卷首,大加稱獎,而又字畫遒 勁,卓然顏魯公。上疑其為謫仙,親擢首選。臚唱賦,詩 尤雋永。張正謝畢,遂謁秦檜,檜語之云:「上不惟喜狀 元策,又且喜狀元詩與字,可謂三絕。」又扣以詩何所 「本字何所法?」張正色以對曰:「本杜詩,法顏字。」檜笑曰: 「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斷。」蓋嫉之也。
《清波雜志》:「東湖徐師川俯,紹興初繇諫垣遷翰苑,贊 幾命輝。乾道丁亥,在上饒從公季子珪遊,因叩家集, 云:詩已板行,他無存者。久而得奏議于殘編斷簡中, 猥井錯亂不可讀,乃為整綴成十卷,附以雜文一卷, 寫以歸之。公視山谷為外家,晚年欲自立名,客有贄 見,甚稱淵源所自,公讀之不樂,答以小啟曰:『涪翁之 妙天下,君其問諸水濱。斯道之大域中,俯獨知之濠 上』。」及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老學庵筆記》:「徐師川長子璧,字待價,豪邁能文辭,嘗 作書萬言,欲投匭,極言時政,無諱避。師川偶見之,大 驚,奪而焚之。早死。」
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性 之已盡一紙。後生有投贄者,且觀且捲,俄頃即置之。 以此人疑其輕薄,遂多謗毀,其實工拙皆能記也。既 卒,秦熹方恃其父氣燄薰灼,手書移郡將,欲取其所 藏書,且許以官。其子長子仲信,名廉清,苦學有守,號 泣拒之曰:「願守此書以死,不願官也。」郡將以旤福誘 脅之,皆不聽,熹亦不能奪而止。
《癸辛雜識》:「彭晉叟,福州候官人,亦有學,文亦奇,受業 京庠,每試多居首選。胡穎為浙西憲,政尚猛厲,物情 不安,彭因偽作臺章以脅之。有尼僧為之表裡,使以 槁示之曰:『得之臺中,行且止矣』。胡懼,就致禱,約以獲 免,當以數萬為謝。已而月課不及,胡遂作臺長江古 心書,歷述所聞以謝之。古心下京府,名捕時政。」放堂 《試賦》,題出《王言如絲》,彭為首冠,破云:「王妙心緯言,關 化機于未布以先,謹如有絲之至微。」揭曉之際,彭已 寘理,乃以次名代之。獄成,黥隸貴州。久之,宛轉自如, 得至靜江,適當詔歲入貢,闈為編欄,遇都吏一子于 場中日授三卷,得預薦送。吏深德之,未有以報,乃為 之謀曰:「經翰潘公諟,汝鄉人也,盍往歸之?」彭以呈面
為難,又命之作劄,「吾當為通。」潘見其辭藻粲然,亟令來見,深愛其才,而革面無策,為之重,嘆曰:「吾當思一策以處。」既數日,乃曰:「得其說矣。」使具戎服,介之經帥 府。時姚橘洲希得領桂管,因從容為地,且令修一儷 語為贄。彭退思數日,未能措詞,乃往見潘求教,潘為 之思。有頃,拊髀曰:「吾已得一聯矣。曰:『失邯鄲之步,為 吾黨羞;借荊州之階,以軍禮見』。」使續成之。且為點定, 約日導之以前。橘洲庭見之,彭趨進,八拜如儀,乃以 贄上。橘洲觀之喜甚,詳詢始末,留之書院,授以《文選》, 使分類之,以觀其能否。未幾書成,橘洲益喜,使諸子 師之,資身之計漸裕。旋得勇爵,納妾有家。繼得兩子。 橘洲入為文昌,兼夕拜使,與俱行,繳駁之章,多出其 手。復出入無間,輒登市樓,恣肆無忌,為人指目。聞于 當路,于是逮治填配,押回元隸所。橘洲亦以此去國。 彭後與黎峒通,為具舟楫,盡室以行,莫知所之。 《齊東野語》:熊克字子復,博學有文。王季海守冨沙日, 漕使開宴,命子復譔《樂語》,季海讀之稱善,詢司謁者 曰:「誰為之?」答曰:「新任某州熊教授也。」自此甚見前席。 別後,子復一向官湖湘間,不相聞者幾二十年。及改 秩作邑滿,造朝謁光範。季海時為元樞,詢子復曰:「近 亦有著述乎?」子復以兩編獻。一日,後殿奏事畢,阜陵 從容曰:「卿見近日有作四六者乎?」時學士院闕官,上 不訪之趙丞相而訪之季海,於是以陸務觀等數人 對。上云:「朕自知之,今欲得在下僚未知名者爾。」季海 遂及子復姓名,上云:「此人有近作,可進來。」季海退,以 所獻繳入。翌日,上謂季海曰:「熊克之文,朕嘗觀之,可 喜。」蓋欲置之三館兼翰苑也。季海奏云:「如此恐太驟, 不如且除院轄,徐召試,使克文聲著於士大夫間,則 人無間言。」阜陵然之,遂除提轄文思院。他日趙丞相 進擬,上曰:「朕自有人。」趙問何人,上曰:「熊克。」又曰:「陛下 何以知之?」曰:「朕嘗見其文字。」又問:「陛下何從得其文 字?此必有近習為道地者。」上曰:「不然。」季海雖知由己 所薦,以上既不言,亦不敢泄,而趙終疑之。未幾召試。 故時學士院發策,率先示大略,試者得為之備。趙乃 以喻周子充云:「此非佳士也。」克屢造請求問目,子充 不答。及對策殊略,克大以為恨,故在玉堂,每當子充 制詔,輒無美辭。後竟出知台州。
《癸辛雜識》南渡以來,太學文體之變,乾淳之文師淳 厚,時謂之「乾淳體。」至端平,江萬里習《易》,自成一家,文 體幾于中復。淳祐甲辰,徐霖以書學魁南省,全尚性 理,時競趨之,即可以釣致科第功名自此非《四書東 西銘》《太極圖》《通書》、語錄不復道矣。至咸淳之末,江東 謹思、熊瑞諸人倡為變體,奇詭浮艷,精神煥發,多用 莊、列之語,時人謂之換字文章。對策中有「光景不露, 大雅不澆」等語,以至于亡,可謂文妖矣。
《中州集》:王元粹字子正,初名元亮,後止名粹,平州人。 正大末,用門資敘為南陽酒官。遭亂,流寓襄陽。襄陽 破,隻身北歸,家食燕中,遂為黃冠師。有「十月風霜侵 病骨,數家針線補殘衣」之句。親舊有憐其孤苦,欲為 之更娶者,子正已高舉,主太極道院不返,年四十餘 病卒。從弟鬱亦工詩。
王飛伯少日作樂府,人多傳之,後入京師。〈金南京〉大為 李欽叔所稱,與之詩云:「詩句媲《國風》」,下者猶《楚辭》。贈 詩者甚多。有云:「惜昔穎亭見飛伯,恍若夢中逢李白。」 又云:「紫陘仙人今淵雲,騎風御氣七尺身。」又云:「良金 元有價,白璧況無瑕。」又云:「王郎少年詩境新,氣象慘 澹含古春。筆頭仙語復鬼語,只有溫李無他人。」飛伯 用是頗自貴重,嘗以布為囊,采當世名卿詩投其中 焉。
《宋詩元會箋》:燕人何失世以織紗縠為業,與張進忠 製筆齊名。失獨工詩,其《燕都雜題》詩云:「一夜春陰徹 曉寒,玉山無奈酒杯乾。青蛾知有愁多少,狼籍殘妝 嬾對看。」揭徯斯贈詩云:「心事巢由上,文章陶阮間。」其 為士大夫所重如此。
《元史余闕傳》:「闕留意經術,五經皆有傳注。為文有氣 魄,能達其所欲言。詩體尚江左,高視鮑、謝、徐、庾以下 不論也。篆隸亦古雅可傳。」
《耶律楚材傳》:「楚材生三歲而孤,母楊氏教之學。及長, 博極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卜之 說。下筆為文,若宿搆者。」
《楊奐傳》:「奐博覽強記,作文務去陳言,以蹈襲古人為 恥。朝廷諸老皆折行輩與之交,關中雖號多士,名未 有出奐右者。所著有《還山集》六十卷,《大興近鑑》三卷, 《正統書》六十卷,行于世。」
《董文炳傳》:「文炳次子士選,為江西行省左丞,以屬掾 元明,善為賓友。既又得吳澄而師之,延虞汲於家塾, 以教其子。諸老儒及西蜀遺士,皆以書院之祿起之, 使以所學教授。遷南行臺,又招汲子集與俱。後又得 范梈等數人,皆以文學大顯于時。故世稱求賢薦士, 必以董氏為首。」
《劉秉忠傳》:「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雖位極人臣,而 齋居蔬食,終日澹然,不異平昔。自號藏春散人,每以吟詠自適,其詩蕭散閑淡,類其為人。有文集十卷。」 《宋子貞傳》:子貞性敏悟好學,工詞賦。弱冠領薦書,試 禮部,與族兄知柔同補太學生,俱有名于時,人以「大 小宋稱之。」
《王磐傳》:「磐年方冠,從麻九疇學于郾城,客居貧甚,日 作麋一器,畫為朝暮食。年二十六,擢至大四年經義 進士第,授歸德府錄事判官,不赴。自是大肆力于經 史百氏,文辭宏放,浩無涯涘。」
《李謙傳》:「謙幼有成人風,始就學,日記數千言,為賦有 聲,與徐世隆、孟祺、閻復齊名,而謙為首。為東平府教 授。翰林學士王磐以謙名聞,召為應奉翰林文字,一 時制誥多出其手。謙文章醇厚有古風,不尚浮巧,學 者宗之,號野齋先生。」
《郝天挺傳》:「天挺英爽剛直有志略,受業于遺山。元好 問以勳臣子,世祖召見,嘉其容止,有旨宜任以政,俾 執文字,備宿衛春宮。裕宗遇之甚厚,建省雲南,選官 屬,遂除參議雲南行尚書省事,尋陞參知政事。嘗修 《雲南實錄》五卷,又註唐人鼓吹集一十卷,行于世。」 《李孟傳》:「孟為文有奇氣,其論必主于理,其獻納謀議, 常自毀,其槁家無幾存。」
《劉敏中傳》:敏中幼卓異不凡,年十三,語其父景石曰: 「昔賢足于學而不求知,豐于功而不自衒,此後人所 弗逮也。」父奇之,鄉先生杜仁傑愛其文,亟稱之。為文 辭,理備辭明。有《中庵集》二十五卷。
《王結傳》:結生而聰穎,讀書數行俱下,終身不忘。嘗從 太史董朴受經,深于性命道德之蘊,故其措之事業, 見之文章,皆悉有所本。憲使王仁見之曰:「公輔器也。」 《趙世延傳》:世延歷事凡九朝,揚歷省臺五十餘年。負 經濟之資,而將之以忠義,守之以清介,飾之以文學, 凡軍國利病,生民休戚,知無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 拳拳焉。為文章,波瀾浩瀚,一根于理。嘗較定律令,彙 次《風憲》宏綱行于世。
《張起巖傳》:先是至元乙酉三月乙亥,太史奏「文昌星 明,文運將興。」時世祖行幸上京,明日丙子,皇孫降生 于儒州,是夜起巖亦生。其後皇孫踐祚,是為仁宗,始 詔設科取士。及廷試,起巖遂為第一人,論者以為非 偶然也。起巖博學有文,善篆隸,有《華峰漫槁》《華峰類 槁》《金陵集》各若干卷,藏于家。
《許有壬傳》:「有壬善筆札,工辭章。歐陽元序其文,謂其 雄渾閎雋,湧如層瀾,迫而求之,則淵靚深實。」蓋深許 之也。所著有《至正集》若干卷。
《宋本傳》:「本字誠夫,大都人。自幼穎拔異群兒。既成童, 聚經史,窮日夜讀之,句探字索,必通貫乃已。嘗從父 禎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義理之學,本往質所 得,造詣日深。善為古文,辭必己出,峻潔刻厲,多微辭。 年四十始還燕。至治元年,策天下士于廷,本為第一 人,賜進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孛朮魯翀傳》:「翀狀貌魁梧,不妄言笑。其為學一本于 性命道德,而記問宏博,異言僻語,無不淹貫。文章簡 奧典雅,深合古法,用是天下學者仰為表儀。其居國 學者久,論者謂自許衡之後,能以師道自任者,惟耶 律有尚及翀而已。」有文集六十卷。
《呂思誠傳》:思誠氣宇疑定,素以勁拔聞,不為勢利所 屈。三為祭酒,一法許衡之舊,諸生從化,後多為名士。 嘗病古注疏太繁,魏了翁刪之太簡,將約其中以成 書,不果。有文集若干卷,《兩漢通紀》若干卷。
《陳祖仁傳》:「祖仁一目眇,貌寢,身短瘠,而語音清亮,議 論偉然,負氣剛正,似不可犯者。其學博而精,自天文、 地理、律曆、兵乘、術數百家之說,皆通其要。為文簡質, 而詩清麗,世多稱傳之。」
《貢師泰傳》:「師泰性倜儻,狀貌偉然,既以文字知名,而 于政事尤長,所至績效輒暴著,尤喜接引後進,士之 賢,不問識不識,即加推轂,以故士譽翕然咸歸之。有 詩文若干卷行于世。」
《成遵傳》:「遵字誼叔,南陽穰縣人也。幼敏悟,讀書日記 數千百言。年十五喪父,家貧勤苦不廢學問。二十能 文章。時郡中先輩無治進士業者,遵欲為以不合程 式為患。一日,憤然曰:『四書五經吾師也,文無逾于《史》 《漢》韓柳,區區科舉之作何難哉?會楊惠初登第,來尹 穰,遵乃書所作數十篇見之,惠撫卷大喜,語之曰:『以 此取科第如拾芥耳』』。」至順辛未,至京師,受《春秋》業于 夏鎮,遂入成均為國子生。時陳旅為助教,喜其文,數 以語奎章閣侍讀學士虞集,集亟欲見之,旅令以己 馬俾遵馳詣集,集方有目疾,見遵來,迫而視之曰:「適 觀生文,今見生貌,公輔器也。吾老矣,恐不及見生,當 自愛重也。」元統改元,中進士第,授將「仕郎、翰林國史 院編修官。明年預修《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實錄》。」 《吳師道傳》:「師道字正傳,婺州蘭溪人。自羇丱知學,即 善記覽,工詞章,才思湧溢,發為歌詩,清麗俊逸。弱冠, 因讀宋儒真德秀遺書,乃幡然有志於為己之學,刮 摩淬礪,日長月益。嘗以持敬致和之說質於同郡許謙,謙復之以理一分殊之」旨,由是心志益廣,造履益 深,大抵務在發揮義理,而以闢異端為先務。
《輟耕錄》:「俞俊,其先嘉興人,今占籍松江上海縣。娶也 先普化,次兄丑驢,女也先普化長兄觀,觀死,蒸長嫂 而妻之。次兄丑驢死,又蒸次嫂而妻之。俊,妻母也。既 而亦死。俊縛綵繒為祭亭,綴銀盤十有四干,亭兩柱 書詩聯盤中云:『清夢斷柳營風月,菲儀表梓里葭莩』。」 蓋柳營暗藏亞夫二字,「菲儀」謂菲人,表梓謂臕子,總 賤娼濫婦之稱,葭莩皆是夫也。郡人莫不多其才,而 譏其輕薄如此。又嘗詣妻父墓所,題于廬壁曰:「柏舟 在河,可謂節乎?二嫂治棲,可謂義乎?覆宗絕祀,可謂 孝乎?」先刺妻母中刺也先,普化末,刺妻之弟博顏帖 木兒也。博顏帖木兒無他兄弟,因利也先之財,願繼 其後,竟不恤親父,小宗之祀為重,故云。博顏帖木兒 將赴鄉試,謂人曰:「若忝一薦,有司以禮敦遣。」先就北 宅上馬赴府公宴畢,卻歸新宅下馬北宅,丑驢所居, 新宅也,先普化所居。人戲之曰:「昔人有二天,今子有 二父,何其幸歟。」博顏帖木兒赧甚。俊弱冠時從顧琛 淵白游,負氣傲物。當伯顏太師柄國日,嘗賦《清平樂》 長短句云:「君恩如草秋至還枯槁。落落殘星猶弄曉, 豪傑消磨盡了。放開湖海襟懷。休教鷗鷺驚猜。我是 江南倦客,等閒容易安排。」手槁留葉起之處。後與葉 交惡,竟訴于官,必欲搆成其罪。夤緣賄賂浙省,移准 中書省咨劄付儒學提舉司,議得古人寄情遣興,作 為閨怨詩詞,多有指夫為君者,然此亦當禁止,以故 獲免罪戾,而所費已幾萬定矣。至正丙申春,張士誠 僭號誠王,據有平江日,又以賄通松江偽尹鄭煥,署 宰華亭,用酷刑脧剝,邑民恨入骨髓。郡士袁海叟有 詩曰:「四海清寧未有期,諸公袞袞正當時。忽然一日 天兵至,打破王婆醋缽兒。」或者不知醋缽之義,以問 叟。叟曰:「昔有不軌伏誅,暴屍于竿。王婆買」醋,經過其 下,適索朽屍墜,醋缽為其所壓,著地而碎。王婆年老 無知,將謂死者所致,顧謂之曰:「汝只是未曾喫惡官 司來。」聞者皆絕倒。
《明外史懿文太子傳》:「先是建大本堂,取古今圖籍充 其中,徵四方名儒,教太子諸王分番夜直,選才俊之 士充伴讀。帝時時賜宴賦詩,商搉古今,評論文字無 虛日。命諸儒作《鍾山龍蟠賦》,置酒歡甚,自作《時雪賦》。 賜東宮官,令三師、賓客、諭德朝賀東宮,東宮答拜。又 命東宮及王府官編緝古人行事可為鑒戒者,訓諭」 太子諸王。
《鎮平王有爌傳》:有爌,周定王第八子。嗜學工詩,兼通 書畫,騎射蹴鞠諸伎,靡所不習。一日讀《中庸》,默有悟 解,作《道統論》數萬言。又采歷代公族賢者,自夏五子 迄元真金百餘人,作《賢王傳》若干卷。有《德善齋詩集》。 《潭王梓傳》:梓,太祖第八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 長沙。梓英敏好學,善屬文,嘗召府中儒臣設醴賦詩, 親品其高下,賚以金幣。
《靈丘王遜烇傳》:「遜烇,代簡王六子也,宣宗時封。好學, 手不釋卷。工詩,有《雲溪稿》千餘首。」
《寧獻王權傳》:權改封王南昌。至宣宗時,權已老,日與 文學士相往還,託志翀舉,自號臞仙。嘗奉敕輯《通鑑 博論》二卷,又作《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 祕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註纂 數十種,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冶諸術皆具。正統十 二年薨。孫靖王奠培嗣。奠培善文辭,著仙謠卻掃吟、 擬古詩二百餘篇,皆有思致。
《奉國將軍健根傳》:「健根子鎮國中尉觀樞,字中立,居 母喪,蔬食逾年,哀毀骨立,嘗繪《太平圖》上獻,世宗嘉 獎之,賜承訓書院名額,并五經諸書。所著《濟美堂槁》 《畫法權輿》若干卷,又輯齊魯詩為《海岳靈秀集》。」弟觀, 亦以詩畫著名,嘗請辭祿廬父墓未允。同時鉅野 中尉頤堟,字育甫,安丘將軍頤墉,字冕甫,皆倜儻有 逸才,聲詩清㧞,二甫之名滿天下。頤墉著《同聲館集》, 頤堟著《赤霞館集》,而樂陵王頤𡍌亦喜稱詩,著《東魯 勝概》四卷。
《安塞王秩炅傳》:秩炅,靖王季子也。十二而孤,母位氏 誨之。性通敏,過目不忘,風致俊朗,美髭髯,目光如電, 善古文,遇縉紳學士,質疑辨惑,移日不倦。自稱滄州 野客,又稱「樗齋。」所著有《隨筆》二十卷。
《石城王奠堵傳》:奠堵曾孫拱梃,沈毅嗜學,獨處一室, 朝夕諷詠,著《巢雲集》四卷,卒後四十年,子多烠始梓 傳之,其後嗣亦多能文者。
《鎮國中尉謀㙔傳》:「謀㙔從弟謀晉,字公退,少英敏,築 室龍沙之旁,躬耕賦詩,詞旨婉約,著《蕪城》」、「《巾車》二集。」 《奉國將軍拱榣傳》:拱榣子鎮國中尉多𤏳,字宗良,辭 賦典麗,始與群從多煃齊名,晚益折節虛己,獎拔後 進。
《奉國將軍多煃傳》:多煃少而折節讀書,攻苦特甚。里 人余曰:「得與李攀龍、王世貞友,為多煃延譽,世貞定 續五子,多煃與焉。」時建安府奉國將軍拱樂安府鎮國中尉多焀,並文雅著名。《拱》著《瑞鶴堂詩集》,多 焀。著《支離市隱集》《北郭子魚樂詞》三十餘卷。
《奉國將軍多煌傳》:「多煌廉靜寡欲,與弟多炡、多燝、多 炤皆用文雅結交遍遠近,諸子謀壯謀」謀。謀重, 又嫺詞藻,善承父志。暇則開園亭,與賓從雅歌賦詩 以為樂。著《委蛇集》四卷。多炡字貞吉,亦奉國將軍,穎 敏絕人,善詩歌,兼工書畫。始與宗人多𤏳謀墝「謀境」 等結詞社,久之,游道益廣,談藝者皆向慕。時輕裝出 遊,變姓名為「來相如。」遠覽山水,蹤跡遍吳、楚間,所至 傾動。家居以鐵肩戶,賓客雜沓,歲凡再易。晚病羸,猶 不廢吟誦,著《五遊》《勌遊》諸集。子謀堚,亦有文集,效其 父,變姓名為來鯤,字子魚,出遊三湘、吳楚間。時安樂 輔國將軍,多有詩癖造語新奇,與謀堚及謀墡謀。 修竹林之遊,放志文酒,終其世無忤也。 《沁水王珵階傳》:珵階,瀋簡王七世孫也。工詩喜士,往 來多布衣交,名譽籍甚。所著《衡漳槁》《滄海披沙集》,詞 多可觀。前此有德平王引梴淵鬱負儁才,與宗人衡 府新樂王載璽、周府中尉睦桔、襄垣府俊噤、晉府康 衢、秦府玉華齊名。俊噤著《五懷詩》述其事。復有鎮國 將軍恬烷、子輔國將軍珵《圻》與《珵》。珵塯珵堛,結為 詞社,日相賡和,時稱《瀋國多才》焉。
清源王幼傳、幼㘧,康王第三子。博學能文詞,有《飲 河集》二十五卷、《續集》八卷、《家訓》《詠史》若干卷。輔國將 軍勳漣,字叔文,雅好為詩,與從子引杉、引楮、引析及 諸名士讌游賡和,海內稱之,皆清源之後也。
《輔國將軍宇浹傳》:宇浹孫碩㷲,字孔炎,鎮國中尉,博 雅工文詞,與子器封並以詞章名海內,號「南陽。」父子 碩。著《巨勝園集》《友聲集》、器封著《宛志略》《嵾游草》,附 《巢園集》。
《新樂王載璽傳》:載璽,祜楎孫也。博雅善文辭。嘉靖中, 著《丁巳同封錄》一卷,索請藩所纂述,得數十種,梓而 傳之,曰《綺合繡揚集》。又撰「《洪武聖政頌》《皇明政要》」、《樓 居》《田居槁》《夢翫》《神覽》諸集,多可傳者。
《曾魯傳》:魯字得之,新淦人。年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 不遺。奉禮郎簡正理欲以神童舉于朝,其父不聽。稍 長,日取三史記之,尋及其餘。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 度沿革,無不能言者,遂以文學聞于時。洪武初,召魯 為纂修《元史》總裁官,譔葺功最多。後拜中順大夫,禮 部侍郎。帝將歸倭人俘,命儒臣草詔閱魯槁,大悅曰: 「頃陶凱文已起人意,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未幾,命 主京畿鄉試。甘露降鍾山,群臣爭以詩應制,魯獨進 賦。帝命侍臣取諸作更番誦之,獨歎魯文整核。徐尊 生嘗曰:「南京有博學士二人,以舌為筆者曾得之;以 筆為舌者宋景濂也。」魯屬文不留,槁其徒間有所輯 錄,亦未成書云。
《劉三吾傳》:三吾博學,善屬文。帝製大誥,命三吾序《洪 範注》成,亦命序。敕修省,躬錄善傳、《會選》《寰宇通志》《禮 制集要》諸書,皆總其事。書成,賜賚甚厚。帝嘗曰:「朕觀 天象,奎璧間嘗有黑氣,今消矣,文運其興乎!卿等宜 有所述作,以稱朕意。」於是帝製詩,時令屬和。嘗賜以 朝鮮玳瑁筆,朝參命列侍衛前。燕享賜坐殿中,與汪 叡、朱善,稱「三老」,而禮遇尤重。
《吳伯宗傳》:「伯宗名祐,以字行,金谿人。洪武三年庚戌 鄉薦舉首。明年辛亥廷對,擢進士第一。時開科之始 得伯宗,帝甚喜,賜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與修《大 明日曆》。後改翰林典籍。帝製十題命賦,援筆立就,詞 旨峻潔,帝稱曰『才子,賜織金錦衣』。」
《劉崧傳》:「崧字子高,泰和人。七歲能賦詩。家貧寒無爐 火,手皸裂而鈔錄不輟。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召見 奉天殿,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終 國子司業。居官未嘗以家累自隨。之任北平,攜一童 往,至則遣還晡時吏退,孤燈賦詩往往達旦,豫章人 宗其詩為江西派。」
《方孝孺傳》:「孝孺工為文章,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 爭相傳誦。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門人王稌潛 錄為《侯城集》。成化中,謝鐸始編為《遜志齋集》四十卷, 行于世。」
《王艮傳》:「高遜志者,艮座主也,蕭縣人,寓嘉興。幼嗜學, 師貢師泰、周伯琦等,文章典雅,成一家言。」
《金幼孜傳》:「永樂八年北征,幼孜與胡廣、楊榮從。駕駐 清水源,有泉出焉。幼孜獻銘,榮獻詩,皆勞以上尊。帝 重幼孜文學,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有敕旨屬幼 孜等據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來,帝召幼孜等傍駕 行,與語瓦剌事,親倚甚。自後北征皆扈從,先後撰《北 征二錄》。」
《胡儼傳》:「儼為國子祭酒,凡朝廷著作,多命儼修,《高皇 帝實錄》,《永樂大典》皆為總裁官。十九年,改北京國子 監祭酒。當是時,海內混一垂五十年,民物滋殖,嘉祥 畢至。帝方內興禮樂,外懷要荒,公卿大夫文學之士, 彬彬以潤色鴻業為事。儼館閣宿儒,為時冠冕。」 《楊士奇傳》:「永樂二年,選東宮官,以士奇為左中允,進左諭」德。帝北巡,士奇留輔太子,從容規勸,太子待之 甚恭。太子喜文辭,贊善王汝玉以詩法進。士奇曰:「殿 下聽治暇,當留意《六經》,否則兩漢詔令可觀。雕蟲小 技,不足效也。」太子稱善。士奇能推轂寒士,見一詩一 文善,輒薦達之,有初未識面者。次子導,字叔簡,少豪 放。後折節向學,博涉經史,能詩賦,談論娓娓,一時大 臣子能文者稱導。
《曹鼐傳》:「張益字士謙,江寧人,永樂十三年進士,由庶 吉士授中書舍人,改大理評事,又改修撰。博學強記, 詩文操筆立就,三楊雅重之。」
《王英傳》:仁宗即位,英進侍講學士,再進右春坊大學 士,乞歸省,賜鈔馳傳還。宣宗立,還朝。是時海內宴安, 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士談論文藝,賞花賦詩,禮 接最優渥。嘗謂英曰:「洪武中學士有宋濂、吳沉、宋善、 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汝勉之,毋俾前人獨專 其美。」修《太宗實錄》成,遷詹事府少詹事,賜麒麟帶。 《丘濬傳》:「濬既官翰林,見聞益廣,尤熟國家典故。成化 中,秩滿,進侍講,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講學士。《續宋元 綱目》成,擢學士,遷國子祭酒。經生作文尚險怪,濬主 南畿鄉試,分考、會試,皆痛抑之。及是尤諄切告誡,返 文體于正。」
《李東陽傳》:「東陽為文,典雅流麗,朝廷大著作多出其 手。工篆隸書,碑版篇翰,照耀四裔。獎成後進,推挽才 彥。學士大夫出其門者,率粲然有所成就。自明興以 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縉紳者,楊士奇之後東陽而已。」 《劉健傳》:「東陽以詩文引後進,于是海內之士,皆抵掌 談文學。」
《王鏊傳》:鏊博學有識鑒,文章爾雅,議論明暢。晚著《性 善論》一篇,王守仁見之曰:「王公深造,世未能盡也。」少 善制舉義,後數典鄉試,程文冠一代。取士尚經術險 詭者,一切屏去。弘正間,文體為一變。
《楊廷和傳》:「廷和為人美風姿,性沈靜詳審,為文簡暢 有法,不好為聲律華藻之學,惟考究掌故、民瘼、邊事 及一切法家言,鬱然負公輔望。」
《楊一清傳》:「一清少而能文,貌寢而性警敏,詩文與書 效李東陽。」
《徐階傳》:「階性穎敏,讀書為古文辭,傾身事賢豪長者 王守仁,以講學傾東南。階與其門人歐陽德善,遂為 王氏學,有聲士大夫間。」
《嚴訥傳》:袁煒才思敏捷。帝中夜出片紙,命撰青詞,舉 筆立成。遇中外獻瑞,輒極詞頌美。帝畜一貓死,命儒 臣撰詞以醮煒詞有「化獅作龍」語,帝大悅。其詭詞媚 上多類此。
《翁萬達傳》:「萬達好談性命之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 順之、王畿、魏良政善通古今,操筆頃刻萬言。」
《夏言傳》:「言性警敏,善屬文,撰青詞及他文,最當帝意。」 《趙時春傳》:「時春讀書善強記,文章豪肆,與唐順之、王 慎中齊名。詩伉浪自喜類其為人。」
《于慎行傳》:「慎行學有原委,貫穿百家。」北人居詞館,以 慎行及臨胊馮琦文學為一時冠。
《蕭如薰傳》:「如薰為將持重,更歷七鎮,所在見稱。自戚 繼光好延文士,王世貞、汪道昆輩咸稱道之,幕下之 士,尊為詞宗宿老。繼光傾貲結納,取足軍府,久亦稍 厭之,而勢不能止。如薰亦能詩,士趨之若騖,賓座常 滿。」
《蔣德璟傳》:「德璟博聞強識,熟前代典章,及本朝掌故, 九邊阨塞,河漕屯牧,鹽筴水利,曆律刑法,莫不究其 利弊。文章敏捷,一日應二十餘誥敕,見者歎異。」 《黃道周傳》:「道周學貫古今,詩文敏捷,所至學者雲集, 講論不倦。所居銅山,在孤島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 臥其中,故學者稱為石齋先生。」精天文曆數、皇極諸 書,所著《易象正》《三易洞璣》,學者窮年不能通其說,而 道周用以推驗治亂。
《張可大傳》:「可大,應天人。弟可仕,字文峙,以字行。隱居 博學,嘗輯《明世布衣詩》一百卷。」
《吳應箕傳》:「應箕字次尾,貴池人。善今古文,意氣橫厲 一世。」
《陳子龍傳》:「子龍生有異才,工舉子業,兼治詩賦,為文 宗魏、晉。其駢體精妙,徐陵、庾信弗能過也。」
《夏允彝傳》:「允彝字彝仲,華亭人,弱冠舉于鄉,好古博 學,工屬文。是時東林方講學蘇州,高才生張溥、楊廷 樞等慕之,結文會,名曰復社。允彝與同邑陳子龍、何 剛、徐孚遠、王光承輩,亦結幾社相應和,名重海內。 子完淳,字存古,生有異稟,七歲能詩文,年十三擬庾 信作《大哀賦》,文采宏逸。允彝死後二歲,以子龍獄詞 連」及,亦逮下吏。談笑自如,作《樂府》數十闋,臨刑神色 不變。
《青溪暇筆》:太祖一日問劉基曰:「我朝文章,何人為首?」 基對「當以宋濂為第一。」又問其次,乃曰:「其次則臣不 敢多讓。」
《吾學編》:太祖嘗諭詹同曰:「古人文章,明道德,通世務如典謨之言,皆明白坦易,無深怪險僻之語。孔明《出 師表》亦何嘗雕刻為文,而誠意溢出」,至今讀之,感動 今世。辭雖艱深,意實淺近,即使過相如、揚雄,何裨實 用。
《水東記略》:楊文定公最善王檢討、張修撰,相見輒出 所作就二人評,有所改易,即樂從公亦喜改人文字。 太和陳學士當筆譔祭文,公欲有所易,陳忿然不平, 見于言色,公即已之。
《明詩紀事》:「楊士奇,太和人。其詩文號臺閣體。」
黃輝,字平倩,南充人。異時館課,皆沿襲格套,人目為 「翰林體。」及王、李之學盛行,則詞林又改而從之,天下 皆謂翰林無文。平倩入館,乃刻意為古文,傑然自異。 《筆記》:王履吉手寫經書,皆一再過,俗言,未嘗出口。風 儀玉立,舉止軒揭,然其心每抑下,雖聲稱振疊,而醞 藉自將,對人未始言學,蓋不欲以所能尚人。性惡喧 「囂,居洞庭三年。既而讀書石湖之上二十年,非歲時 省侍不數數入城,遇佳山水輒忻然忘去,或時偃息 於長林豐草間,含醺賦詩,倚席而歌,邈然有千載之 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