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48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八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目錄

 表章部紀事二

 表章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八卷

表章部紀事二 编辑

《宋史》?和傳。遷右正言。時摹印《儒行篇》以賜新及 第人及三館臺省官,皆上表稱謝。上時御便坐,出表 以示宰相,而「與張洎尤稱上旨。」因謂李昉曰:宰 相子勤學自立,有文章,能荷堂構。如「者不可多得 也。」遂以本官知制誥。

《張洎傳》:「洎為史館修撰時,上令以《儒行篇》刻於版,印 賜近臣及新第舉人。洎得之,上表稱謝,上覽而嘉之, 翌日,謂宰相曰:群臣上章獻文,朕無不再三省覽,如 張洎一表,援引古今,甚不可得,可召至中書,宣諭朕 意。」數月,擢拜中書舍人,充翰林學士。

《楊億傳》:「億年十一,召試,授祕書省正字。公卿表疏多 丐文於億,名稱益著。」

《陳越傳》:「越遷著作佐郎,直史館。真宗車駕朝陵,掌留 司名表,時稱為工。自是兩府牋奏,多命草之。故事,中 書章表皆舍人為之。東封後,朝廷多慶禮,舍人或為 他務所嬰,乃擇館閣官,得盛度。路振、劉筠、夏竦、宋綬 洎越分撰表奏。宰相嘗以名聞,其後皆在次掌外制, 唯越不及登擢,時論惜之。」

《周孟陽傳》:「孟陽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居 環列,以其質厚禮重之。會除知宗正寺,力辭。凡上十 八表,皆孟陽為文。」

《趙鼎傳》:「鼎責潮州安置,在潮五年,杜門謝客,時事不 掛口,有問者,但引咎而已。中丞詹大方誣其受賄,屬 潮守放編置人,移吉陽軍。鼎謝表曰:『白首何歸,悵餘 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檜見之曰:『此老 倔強猶昔』。」

《王應麟傳》:「應麟遷著作佐郎。度宗即位,攝禮部郎官, 草百官表。舊制,請聽政,四表已上。一夕入臨,宰臣諭 旨,增撰三表,應麟操筆立就,丞相總護,還辭位表三 道,使者立以俟,應麟從容授之,丞相驚服。」

《聞見前錄》:乾德初,浙西錢俶來朝,上待之甚厚。俶方 到闕,自晉王、丞相及中外臣僚有表章五十餘封請 留俶。上曰:「錢俶在本國,歲修職貢無闕,今又委質來 朝,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何以示信 於天下也。」奏俱不納。俶辭歸國,賜與金幣名馬之外, 別以黃絹封署文書一角付俶曰:「侯至本國開之。」仍 諭俶曰:「朕知卿忠勤,若朕常安健,公則常有東南,他 人即不可也。」俶感泣拜謝而去。俶至錢塘,開把中文 字,乃是晉王丞相已下請留牋章五十餘封。俶大驚, 以表稱謝。上存心仁信類如此。

《東軒筆錄》:真宗聖性好學,尤愛文士。即位之初,王禹 偁為知制誥,坐事責守黃州,謝上表有「宣室鬼神之 問,豈望生還。茂陵封禪之書,唯期身後」之語。真宗覽 表,驚其詞之悲,方欲內徙,會黃州境有二虎鬥而食 其一,占者以為咎在守土之臣,遽有旨移守蘄州,以 避其變。敕下而禹偁死矣。

《歸田錄》:夏英公竦父官於河北,景德中,契丹犯河北, 遂歿於陣。後公為舍人,丁母憂起復,奉使契丹,公辭 不行,其表云:「父歿王事,身丁母憂,義不戴天,難下穹 廬之拜,禮當枕塊忍聞。」《樂》之聲,當時以為「四六偶 對」,最為精絕。

《墨客揮犀》:丁晉公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 問。一日忽有一書與執政,執政得之不敢發,立具上 聞。洎發之,乃表也。深自敘致,詞頗哀切,其間兩句曰: 「雖遷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遂有北還命。謂多智 變,以流人無因達章奏,遂託為執政書,度以上聞,因 蒙寬宥。

《夢溪筆談》:舊翰林學士地勢清切,皆不兼他務,文館 職任,自校理以上皆有職錢,惟內外制不給。楊大年 久為學士,家貧,請外,表辭千餘言,其間兩聯曰:「虛沗 甘泉之從臣,終作莫敖之餒鬼;從者之病莫興,方朔 之饑欲死。」

《澠水燕談錄》:王魏公旦與楊文公大年交善,疾篤,大 年於臥內託草遺奏,言「為宰相不可以將盡之言」為 宗親求官,但敘平生遭遇之意。表上,真宗歎之,遽遣 就第,名數進錄。

蒲中李續,好學有高志,廬中條山,以泉石吟詠自樂, 未嘗造州縣。真宗祀汾陰,詔赴行在,續不起,有表稱 謝云:「十行溫詔,初聞丹鳳銜來;一片閑心,已被白雲 留住《湘山野錄》:皇祐中,明堂大享時,世室亞獻,無宮僚,惟 杜祁公衍以太子太師致仕南京,仁宗詔公歸以侍 祠。公已老,手染一疏以求免,但直致數句,更無表章 鋪敘之飾,止以奇牒妙墨,臨帖行書,親寫陳奏。「臣衍 向者甫及年期,還上印紱,天慈極深,曲徇私欲。今犬 馬之齒,七十有三,外雖支持,中實衰弊。且明堂大享, 千載難逢,臣子豈不以捧璋侍祭為榮遇。臣但恐顛 倒失容,取戾非淺。伏望陛下察臣非矯,免預大禮,無 任屏營。」

景祐中,范文正公以言事觸宰相,黜守饒州。《到任,謝 表》云:「此而為郡,鍊優優布政之方;必也立朝,增蹇蹇 匪躬之節。」天下嘆公至誠於國,始終不渝,不以進退 易其守也。

《過庭錄》:范蜀公六十三歲致政歸第後十餘年,上欲 起之者再三,蜀公表謝云:「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 七十五而復來,孰云中禮?」朝廷無以強,竟從其請。 蘇軾《蜀公墓誌銘》:公忤安石,落翰林學士,以本官致 仕。《上謝表》,其略曰:「望陛下以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 之姦;任老成為腹心,以養和平之福。天下壯之。」 《龍川別志》:富鄭公、韓魏公同在中書,鄭公母老矣,一 日語及故事,宰相有起復視事者,魏公曰:「此非朝廷 盛事。」已而鄭公居母憂,朝廷屢起之,上章三辭,貼黃 言:「臣在中書日,嘗與韓琦言之,決不當起。」魏公曰:「吾 但以實言之,不料以為怨。」自此二人稍稍有隙。 《東軒筆錄》:吳奎為參知政事,會御史中丞王陶以韓 魏公不肯押班事,其言兼及兩府。奎乃上章言爾來 天文謫見,皆為王陶召之。又嘗於上前薦滕甫可為 邊帥,上問其故,奎曰:「滕甫不唯將略可取,至於樞幹 膂力,自可被兩重鐵甲。」異時上語其事於侍臣,且曰: 「吳奎論事,大概皆此類也。」

《夢溪筆談》:宗子授南班官,世傳王文正太尉為宰相 日始開此議,不然也。故事,宗子無遷官法,惟遇稀曠 大慶則普遷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並配南郊,宗室 欲緣大禮乞推恩,使諸王宮教授刁約草表上開。後 約見丞相王沂公,公問:「前日宗室乞遷官表何人所 為?」約未測其意,答以不知。歸而思之,恐事窮且得罪, 乃再詣相府,洎公問之如前。約愈恐不復敢隱,遂以 實對。公曰:「無他,但愛其文詞耳。」再三嘉獎,徐曰:「已得 旨別有措置,更數日當有指揮。」自此遂有南班之授。 近屬自初除小將軍,凡七遷則為節度使,遂為定制。 諸宗子以十縑謝約,約辭不敢受。予與刁親舊,刁嘗 出表以示予。

《石林燕語》:故事,臣僚告老,一章即從。仁宗時始命,一 章不允,兩章而後從,所以示優禮也。熙寧末,范景仁 以薦蘇子瞻,孔經甫不從,曰:「臣無顏可見班列。」乃乞 致仕,章四上不報。最後第五章併論青苗法,於是始 以本官致仕。神宗初未嘗怒也。

元厚之少以文字自許,屢以贄歐陽文忠,卒不見錄, 故在嘉祐初、治平間,雖為從官,但多歷監司、帥守。熙 寧初,荊公當國,獨知之,始薦以為知制誥,神宗猶未 以為然。會廣西儂智高後,復傳溪洞有警,選可以經 略者,乃自南京遷知廣州。既至,邊事乃誤傳。其《謝上 表》云:「橫水明光之甲,得自虛傳;雲中赤白之囊,唱為」 危事。蓋用澤潞李文饒及《丙吉傳》中事。神宗覽之,大 稱善。後遂自荊南召為翰林學士。

《東軒筆錄》:熙寧初,朝廷初置條例司,諸路各置提舉 常平司,及俵常平錢收二分之息。時韓魏公鎮北都, 上章論其事,乞罷諸路提舉官,常平法依舊不收二 分之息。魏公精於章表,其說從容詳悉,無所傷忤。有 皇城使沈惟恭者,輒令其門客孫棐詐作魏公之表 云:「欲興晉陽之甲,以除君側之惡。」表成,惟恭以示閤 門使李評,評奪其槁以聞,上大駭,下惟恭、孫棐於大 理,而御史中丞呂公著因便坐奏事,猶以棐言為實。 上出魏公章,送條例司,惟恭流海上,孫棐杖殺於市。 罷公著中丞,出知潁州。《制》曰:「比大臣之抗章,因便坐 而與對,乃厚誣方鎮有除惡之謀,深駭予聞,乖事理 之實,蓋因此耳。」

王荊公當國,郭祥正知邵州武岡縣,實封附逓奏書, 乞以天下之計專聽王安石處畫,凡議論有異於安 石者,雖大吏亦當屏黜。表辭亦甚辨暢,上覽而異之。 一日問荊公曰:「卿識郭祥正否,其才似可用。」荊公曰: 「臣頃在江東嘗識之,其為人才近縱橫,言近捭闔,而 薄於行,不知何人引薦而聖聰聞知也。」上出其章以 示荊公,公恥為小人所薦,因極口陳其不可用而止。 《聞見後錄》:東坡既遷黃岡,京師盛傳白日僊去。神廟 聞之,對左丞蒲宗孟嘆惜久之。故東坡謝表有云:「疾 病連年,人皆相傳為已死;饑寒併日,臣亦自厭其餘 生也。」

《卻掃編》:東坡既謫黃州,復以先知徐州日不覺察妖 賊事取勘,已而有旨放罪,乃上表謝。神宗讀至「無官 可削,撫己知危」,笑曰:「畏喫棒耶《揮麈前錄》:國朝百官致仕,庶僚守本官,以合遷一官 回授任子,侍從仍轉一官,宰執換東宮官。熙寧初,歐 陽文忠公始以太子少師帶觀文殿學士致仕,示特 恩也。故謝表云:「道愧師儒,乃沗春宮之峻秩;身居畎 畝,猶兼書殿之隆名。」自是以為例,

蒲傳正在翰林,因入對,神宗曰:「學士職清地近,非它 官比,而官儀未寵,自今宜加佩魚。」遂著為令。見於《神 宗實錄》。東坡先生謝入翰林表曰:「玉堂賜篆,仰淳化 之彌文;寶帶重金,佩元豐之新渥。」

《可談》先公在講筵,聞神考言,「熊本表章用印端謹,朱 色鮮明,先後無小異」,由此受知,擢用至兩制。

《揮麈餘話》:「富文忠公熙寧二年再相,王荊公為參知 政事,始用事,與文忠不協。文忠力丐去,以使相判河 南府。上章自劾,繼改亳州。今錄於此。清時竊祿,難逃 素食之譏。白首佐朝,遂起蔽賢之謗。幸聖明之洞照, 舉毫髮以無遺。顧此薄材,尚容具位。中謝。切念臣業 非經遠,識寡通方。少因章句之科,得偕群俊;長脫簿」 書之秩,獲事三朝。仁宗之顧遇匪輕,英廟之丁寧尤 甚。旋屬大人繼照,飛龍在天,思肯構於先基,忽遐遺 於萬物。澗蘋何美,雜圭璧以薦羞;槽馭已疲,復驊騮 之共駕。殫力雖勞於負嶽,小心更甚於履冰,果不克 堪,遂貽彈劾。如安石者,學強辯勝,年壯氣豪,論議方 鄙於古人,措置肯諧於僚黨。至使山林末學,草澤後 生,放自得之良心,樂心傳之異說,蘋蘋者子,此句恐有訛 「譊譊其書,足以干名,足以取貴。拖紳朝序者,非安石 之黨,則指為俗吏;圜冠校學者,異安石之學,則笑為 迂儒;嘆古人之不生,恨斯文之將喪。」臣切觀安石平 居之間,則口筆丘旦,有為之際則身心管商。至乃忽 故事於祖宗,肆巧譏於中外,喜怒惟我,進退,其人待 聖主為可欺,視同僚為不物。臺諫官以茲切齒,謂社 稷付在何人,士大夫罔不動心,以朝廷安用彼相?為 臣及此事主若何,臣非不能秉筆華袞之前而正其 罪,覆身青蒲之上而排其失。重念陛下方當淵默,堯 舜中和,禹湯同天德之尚。「待人臣之有體。徒高脣 吻,莫補聰明。且區區晉都,尚有相先之下佐;況赫赫 昭代,豈有不和之大臣愚念及斯,眾言陋此。伏乞陛 下特申雄斷,大決群疑,正安石過舉之謬,以幸保家 邦;白臣等後言之罪,而俾歸田里。」如其尚矜微朽,處 以便藩,不唯有遂於物情,亦以不妨於賢路。如是則 始終事聖,史傳不附於姦朋;去就為臣,物議庶歸於 直道。其臨薨二表,尤為懇切。東坡先生作公《神道碑》 云:「手封遺表,使其子上之者也。」徐敦立《國紀》亦載其 略。

《過庭錄》:李毅師贊,文正李夫人姪也。與弟顏俱博學 有大才,時號「二李。」嘗代蜀守謝上表一聯云:「捫參歷 井,都忘蜀道之難;就日望雲,但覺長安之遠。」一時稱 賞,由是師贊四六之名甚著。

王陶樂道,哲廟居東宮時師傅也。哲廟登極時,王退 閑,上力欲召用,陶表謝云:「羽翼已成,四皓不聞于再 起;田園粗足,兩疏那見于復來。」遂不出。又有《謝賜夏 藥表》云:「陛下樂忠良之諫,而臣無入告之嘉猷;陛下 錫藥石之良,而臣無盡言之苦口。」一時稱之。陶美姿 而長身,時謂之沒興真武。

《續明道雜志》:元祐中祫享,詔南京張安道陪祠。安道 因蘇子由託某撰辭免及謝得請表,余撰去。後見張 公表到,悉用余文,不改一字,獨表內有一句云「邪正 昭明」,改之云「民物阜安」,意不欲斥人為邪也。張公高 簡,自居而慎如此。

《卻掃編》:劉丞相莘老初拜右僕射,表略曰:「命相之難, 為邦所重,惟皇盛世尤慎。此官君臣賡歌今百三十 載,勳業繼踵裁五十二人。劉公拜相實元祐五年庚 午,距今紹興十年庚申五十年矣,繼踵為相者又二 十有八人,通前凡八十人焉。」

《揮麈後錄》:「建中靖國初,李端叔之儀為樞密院編修 官,曾文肅薦於祐陵,擬賜出身,擢右史。成命未頒,而 為御史錢遹論列,報罷。去國之後,暫泊潁昌,值范忠 宣公疾篤,口授其旨,令作遺表。上讀之,悲愴之餘,稱 賞不已。欲召用之,而蔡元長入相,時事大變,祐陵裂 去御書『世濟忠直之碑,及降旨御書院碑指揮,更不』」 施行,且興獄治《遺表》中語。端叔坐除名,編管太平州, 會赦復官。

《墨莊漫錄》:翟三丈公巽,宣和末蔡絛約之用事,外召 從官七人。公巽再以瑣闥召,力辭之,未至闕,有旨落 職宮祠,繼而復還待制。公作謝表有云:「彈貢禹之冠, 誠非本志;奪伯氏之邑,其又何言。」又云:「惟一予一奪 之命,無有二三;而三仕三已之心,敢懷慍喜。」人多稱 之。

《老學庵筆記》:黃元暉為左司諫,論事忤蔡氏,謫昭潭。 後復管勾江州太平觀。謝表曰:「言之未盡,悔也奚追。」 祕書新省成,徽廟臨幸,孫叔詣參政作賀表云:「蓬萊

道山,一新群玉之構;勾陳羽衛,共仰六飛之臨。」同時
考證
無能及者。

靖康中,蔡元長父子既敗,言者攻之,發其姦惡不遺 餘力。蓋其門下士如楊中立、孫仲益之類是也。李泰 發光時為侍御史,獨不露章,且勸勿為太甚,坐是責 監汀州酒稅,謝表云:「當垂涕,止彎弓之射。」人以為狂, 然臨危多下石之徒,臣則不敢。士大夫多稱之。 《玉照新志》:靖康丙午,何文縝㮚相,金人初退,時議欲 率文武百僚拜乞乾龍節上壽,文縝命吏部郎中方 允迪、元若為三表,才上,即允所請。後二表不復用,文 縝與允迪大稱歎賞不已,且云:「恨不果用,然當誦佳 句於百僚之上也。」今列於後。第二表云:「立為天子,肇 興黃帝之英姿;請祝聖人,允執唐堯之謙柄。載陳悃 愊,冀動淵衷。《中謝》。恭惟皇帝陛下,勇智生知,聰明性 稟。東宮主器,盛德久孚於寰瀛;內禪應圖,大計果安 於社稷。厲精為治,側身修行。儉奉己而厚事親,寬御 眾而亟承祖。維震夙之令旦,萃晉師之歡呼。五百歲 為春秋,寧俯稽於南楚;一千年而華實,盍還取於西 池。何睿意之勿休,當縟儀而固拒。伏望昭一人之有 慶,納萬壽之無疆。」陋彼太「宗,南嚮辭而必再;超乎孝 武,中嶽呼而止三。幸賜俞音,或從公愿。」第三表云:「節 紀千秋,歸美薦形於剡牘;享加三夏,隆謙再卻乎舉 觴。效罄輿情,頻干震聽。皇帝陛下兆於變化,生而神 靈。學建已誕彌之辰,應虹流長發之瑞。盡仁皇之忠 厚,指發乾元於向辰;自有仁祖之聰明,數同天於過 信。正心誠」意,勤儉邦家。地闢天開而除妖災,雷勵風 行而成功治。龍樓問寢,欣西宮鳴蹕之還;虎符發兵, 至北鄙控弦之遠。式全丕搆,允謂中興,豈有首臨蘭 殿之期,而當力拒華封之祝。伏望皇帝陛下制行不 以己,斂福用錫民。登五咸三,偉示茲之高宴;桑田東 海,協稱壽之懽謠。罔達就日之懷,克受後天之算。 《揮麈三錄》:「朱弁,字少張,徽州人。學文頗工,早歲漂泊 游京洛間,晁以道為學官於朝,一見喜之,歸以從女。 弁以啟謝之云:『事大夫之賢者』。以其兄子妻之。又以 李虛中之術較量休咎,游公卿間。六飛在維揚,有薦 之者,授修武郎、閣門宣贊舍人,副王正道。倫出疆,被 拘在朔庭。因正道之歸,賫表於上」云:「節上之旄盡落, 口中之舌徒存。歎馬角之未生,魂飛雪窖;攀龍髯而 莫逮,淚灑冰天。」上覽之感愴,厚卹其家。

吳棫才老,舒州人。飽經史而能文,決科之後,浮湛州 縣,晚始得丞太常,紹興間尚須次也。娶孟氏,仁仲之 妹,貧,往依焉。仁仲自建康易帥浙東,言者論謝,上表 中含譏刺,詔令分析,仁仲辨數,以謂「久棄筆研,實託 人代作。」孟雖放罪,尋亦引閑。秦會之令物色,知假手 於才老,臺評遂上,罷其新任,由是廢斥以終。有《毛詩 葉韻》行於世。

方公美庭實,興化人。其父宣和中嘗為廣南提學以 卒。公美後登科,至紹興間,自省郎為廣東提刑,以母 憂去官,服闋,復除是職。公美辭以不忍往,秦會之不 樂,降旨趣行。公美勉強之官,《謝上表》云:「三舍教育,先 臣之遺愛尚存;一笑平反,慈母之音容未遠。」讀者哀 之。已而竟沒於嶺外。

《卻掃編》:汪彥章言,頃有一士人,忘其名,初以進士登 科,後為法,官至刑部侍郎。嘗有表曰:「臣本實儒生,初 非法吏。清朝奪其素守,白首困於丹書。雖以文辭自 名者,無以過也。」

《貴耳集》:綦內相崇禮在太學前廊,裕陵有進枸杞根 如犬大,作賀表。學官令前廊撰述,皆不下筆,綦欣然 當之。其用一句:「靈根夜吠。」舉學皆服用。東坡詩云:「靈 庬欲吠。」又出白樂天枸杞詩,因此後登玉堂。

李大異為廣西憲,《庚申年謝曆日表》云:「歲次庚申,乃 藝祖開基之日;朔臨戊子,是吾皇誕聖之辰。當年正 月一日戊子,即茂陵元命。」用得親切,旋召入舍人院。 《老學菴筆記》:張樞密子功,紹興末還朝,已近八十,其 辭免及謝表,皆以屬予。有一表用「飛龍在天」對「老驥 伏櫪」,公惶恐,語周子充左史託言於予,易此二句。周 叩其故,則曰:「某方丐去,恐人以為志在千里也。」周笑 解之曰:「所謂志千里者,正以老驥已不能行,故徒有 千里之志耳。公雖筋力衰,豈無報國之志耶?」子功亦 笑而止。蓋其謹如此。

吳處厚,字伯固,既上書告蔡新州詩事,自謂且顯擢 時已為漢陽守,比秩滿,僅移衛州。予少時嘗見其《謝 表》曰:「今李常已移成都,則餘人次第復用。臣有兩子 一壻,俱是選人,到處撞見冤讎,何人更肯提挈?」處厚 本能文,而表辭鄙淺如此,意謂太母見之易曉耳。 呂吉甫問客:「蘇子瞻文辭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 曰:「似蘇秦、張儀。」呂笑曰:「秦之文高矣,儀固不能望,子 瞻亦不能也。」徐自誦其表語云:「面折馬光於講筵,廷 辨韓琦之奏疏。」甚有自得之色。客不敢問而退。 《清波雜志》:族叔茂振以正字權外制日,秦丞相俾代 作進茶鹽法表,繼聞秦自有所改定,迨付出所改者 「不有成憲,將何靖民」八字耳。或叩本語云:「不逮也。」後自同知樞密院責祕書少監分司,居筠州,踰年放還。 宗族勞其歸,因言蘇黃門亦以少蓬分司居於筠州, 云:不獨爾所寓之屋,亦黃門舊宅。既葬,二十八年,內 翰洪公景盧方誌其墓。當在樞府日,洪為編修官。 《閒燕常談》:王將明作《賀復燕》雲:「表以昆彝維其喙矣。 對燕民悅則取之。」鄭達夫特為領樞密院事,亦用上 句,而以「周公方且膺之」為對語。王曰:「相公屬對甚的?」 因舉己對曰:「此是當家者。」

《稗史》:徐司戶逸字無競,天台人,號竹溪,又號抱獨子。 少與朱文公為友,公提舉東常,平日過天台,訪其家, 燃燈夜話,至鐘鳴而別。公嘗託無競作謝恩表曰:「可 放筆力稍低,使人見之無假手之意也。」其受人推獎 如此。

《桯史》:「周益公相兩朝,慶元間,以退傅居於吉,隱然有 東山之望,當路忌之。時善類引去者紛紛,一皆指為 偽學。婺有呂祖泰者,東萊之別派也,勇義敢言,憤時 事之日非,奮然投匭上書力詆用事者,且乞以益公 為相。皁囊下三省,朝論雜然起,或以為益公實頤指 之,遂露章奏劾,且謂淳熙之季,王魯公為首台,益公 嘗擠而奪之位,以身為偽學標準,羽翼其徒,使邪說 橫流以害天下。屏居田野,不自循省,而誘致狂生叩 閽自薦,以覬召用,乞加貶削。」上不以為然,言者益急, 乃鐫一官為少保,下祖泰於天府,杖而竄之。益公上 表謝,余時在里中傳得之,今尚憶其全文曰:「告老七 年,宿愆故在;貶官一等,洪造難名。敢」期垂盡之年,猶 麗怙終之罪。《中謝》。伏念臣疏庸一介,際遇四朝。逮事 高皇,已遍塵於臺省;受知孝廟,復久玷於機衡。不思 勉效於同寅,乃敢與聞於異論。既肺肝眾所共見,豈 口舌獨能自明。惟光宗興念於元僚,亦屢分於閫寄。 肆陛下曲憐其末路,爰俾遂於里居。首將正於狐丘, 巢忽危於燕幕。狂生妄發,姓名輒及於樵蘇。公議大 喧,論罰盍輸於《薪粲》。僅削司徒之秩,猶存平土之官。 茲蓋恭遇皇帝陛下,崇德尚寬,馭民敬故。國皆曰殺, 雖微可恕之情;耄不加刑,姑用惟輕之典。遂令衰朽, 亦與生全。臣有愧積中,無階報上。省愆田里,視桑蔭 之幾何;託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初當務入,浸潤欲 文。致以罪,而難其重名,意或有辨論,乃寘於貶。及奏 至,引咎,紆徐,言正文婉,灑然消釋。

《金史李經傳》:「經字天英,錦州人。再舉不第,拂衣去。南 渡後,其鄉帥有表至朝廷,士大夫識之,曰:『此天英筆 也』。朝議以武功就,命倅其州。」

《完顏勗傳》:「大定二十年,詔曰:『太師勗諫表詩文甚有 典則,朕即位以來所未嘗見,其諫表可入實錄。 《明紀》:洪武六年,命儒臣擇唐、宋表箋可為法者,以韓 愈《賀雨表》、柳宗元代柳公綽謝表進。命中書省學作 二表,頒為天下式。諭群臣曰:唐、虞、三代典謨訓誥之 書,切實不華,誠可為千萬世法。漢、魏之間猶為近古。 晉、宋間文體日衰,駢麗綺美,而古法蕩然矣。唐宋名 儒,雖欲變之而未能。近時詔誥章表之類,仍蹈舊習。 朕嘗厭其雕琢,殊異古體,且使事實為浮詞所掩。自 今凡表箋奏疏,毋用四六,悉從典雅』。」

《吾學編》:太祖厭表箋多諛詞纖巧,命右贊善王俊華 撰定,頒天下。

陳迪字景道,宣城人。洪武八年薦辟,為郡學訓導。嘗 為郡草《萬壽表》,太祖覽而異之。

董倫,字安常,恩縣人。建文君即位,召拜禮部侍郎,賜 御書「怡老堂」扁及髹几、玉鳩杖各一。倫上表謝,略曰: 「桓榮設几杖於太常,不聞宸翰之賜;晏殊題舊學於 神道,未見几杖之頒。自今將杖以戒噎,則思四方,或 有饑饉之民;憑几以安身,則思一物,容有失所之歎。」 或曰:「此孝孺筆也。」

《明詩紀事》:「皇甫涍字子安。在儀制時,貴溪及宗伯請 建儲表凡十上,皆子安起草。貴溪由是當世宗意,得 超拜。」

徐渭,字文長,為少保。胡宗憲管書記。海上獲白鹿,二 少保屬令文長作表,并他幕客所撰,郵致所善某學 士,以文長《表》進,世宗覽之大悅,益寵異少保,少保亦 以是重文長。

表章部雜錄 编辑

魏文帝《典論》:「陳琳、阮瑀之表章書記,今之俊也。」 《與吳質書》云:「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

李充《翰林論表》:「宜以遠大為本,不以華藻為先。」若曹 子建之表,可謂成文矣。諸葛亮之表劉主,裴公之辭 侍中,羊公之讓開府,可謂德音矣。

《文心雕龍定勢篇》曰:「章表奏議,則準的乎雅、頌。」 《文選注》:「謝恩曰章,陳事曰表。」

《筆記》:予最愛李令伯表曰:「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
考證
之日短也。」此言之要也。

《東軒筆錄》:王禹偁在太宗末年以事謫守滁州,到任 謝表略曰:「諸縣豐登,苦無公事。一家飽煖,全荷君恩。」 禹偁有遺愛,滁州懷之,畫其像於堂以祠焉。慶曆中, 歐陽修責守滁州,觀禹偁遺像而作詩曰:「偶然來繼 前賢跡,信矣皆如昔日言。諸縣豐登少公事,一家飽 煖荷君恩。想公風采猶如在,顧我文章不足論。名姓 已光青史上,壁間容貌任塵昏。」皆用其表中語也。 《雞肋編》:按《常袞集》有《謝賜緋表》云:「內給事潘某奉敕 旨,賜臣緋衣一副,并魚袋、玉帶、牙笏等。臣學愧聚螢, 才非倚馬。典墳未博,謬塵良史之官;辭翰不工,叨辱 侍臣之列。唯知待罪,敢望殊私。銀章雪明,朱紱電映; 魚須在手,虹玉橫腰。祗奉寵榮,頓忘驚」惕。《蜉蝣》之詠, 恐刺《國風》;螻蟻之誠,難酬天造。則知唐世玉帶施於 緋衣,而銀魚亦懸於玉帶也。

《鼠璞》。俗謂章奏為「囊封」,本於漢,凡章奏皆啟封,至言 密事不敢宣泄,則用皂囊重封以進,若州縣之紫袋。 劉向懼恭、顯之傾危,上乃上封章以諫,其末云:「臣謹 重封,昧死上。」漢漏泄之法極重,師丹使吏書奏,丁傅 得其草,以告廷尉劾治策免。而本朝於章奏凡論治 大體及有關於聖躬者,往往留中不出。太宗得田錫 諌疏,悉類聚於禁中是也。今例從內降付中書,雖泛 言敬天修德之類,往往批依以入報,非故事也。 《墨莊漫錄》:翟公巽謝對衣金帶鞍馬表云:「顧臣非緇 衣之宜敝。」予又改以「臣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葉少 蘊《謝賜曆日表》云:「豈特千歲之日可坐而致,將使百 畝之田勿奪其時。」汪彥章《賀進築隆兌二州及城寨 表》云:「我陵我阿,不以山溪之險,有民有社,在吾邦域 之中。」皆用經史全語而工者。

《錢氏私誌》:張天覺丞相再召到闕,謝表云:「十年去國, 門前之雀可羅;一日還朝,屋上之烏亦好。」後有一達 官效顰云:「十年去國,不聞長樂之鐘;一日還朝,復見 大君之鼎。」見魏漢津所鑄九鼎初成也。

《芥隱筆記》:墨子:「雖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 不愛無益之子。」故曹植《自試表》云:「故慈父不能愛無 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羊祜《讓開府表》云:「德未為人所服而受高爵則使才 臣不進;功未為人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用 《管子》,德業未明於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 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

王安石讀《江南錄》:兒時聞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見殺, 及得佑所上《諫李氏表》讀之,詞意切直,忠臣之言。 宋曾鞏《後耳目志》:東萊先生嘗稱曾子固《謝日曆表》 云:「臣幸備藩,預聞告朔。去親方遠,已驚歲月之新;許 國雖堅,更嘆功名之晚。」以為妙處全在「晚」字。

先生嘗愛東坡《過海謝表》云:「臣無毫髮之能,而有丘 山之罪,宜三黜而未已,跨萬里而獨來。」蓋蕭然出四 六畦畛之外。

《聞見後錄》:歐陽公乞致仕表云:「俾其解組官庭,還車 故里。披裘散髮,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 之樂。」客有面嘆其工緻平淡者,公曰:「也不如老蘇秀 才,有田一㙻,足以為養。行年五十,復將何求?」蓋蘇明 允《謝官牋》中語,公愛之尚不忘耳。

予見司馬文正手寫歐陽公《青州不俵秋料青苗錢 放罪謝表》「戒小人之遂非,希君子之改過」二語,文正 喜其工邪,抑以遂非改過為不然也。如文正力詆青 苗等事《免樞近出帥長安,謝表》則云:「雖復失位危身, 終不病民害國。」

李義山《樊南四六集》載,《為鄭州天水公言甘露事表》 云:「宰臣王涯等,或久服顯榮,或超蒙委任,徒思改作, 未可與權。敷奏之時,已彰虛偽;伏藏之際,又涉震驚」 云云。當北司憤怒不平,至誣殺宰相,勢猶未已。文宗 但為涯等流涕,而不敢辨。義山之表,謂徒思改作,未 可與權。獨明其無反狀,亦難矣。

《後山詩話》:韓退之上尊號表曰:「析木天街,星宿清潤; 北嶽毉閭,神鬼受職。」曾子《賀赦表》曰:「鉤陳太微,星緯 咸若。崑崙渤澥,濤波不驚。」世莫能輕重之也。後當有 知之者。

國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語與故事爾。楊文公 刀筆豪贍,體亦多變,而不脫唐末與五代之氣。又喜 用古語,以切對為工,乃進士賦體爾。歐陽少師始以 文體為對屬,又善敘事,不用故事陳言,而文益高。退 之云:「王特進暮年表奏亦工,但傷巧爾。」

《過庭錄》:先子於河東一官員家見東坡親墨春宴,致 語云:「春為陽中生物各遂其性;樂以天下聖人豈私 其身。」又云:「主上方麯糵群賢而惡旨酒,鼓吹六藝而 放鄭聲。雖白雪陽春,難解天顏之一笑;而獻芹奉職, 各盡野人之寸心。」今集中蓋無此。

《紫薇詩話》:正獻公自同知樞密院出知定州,謝上表 有云:「特以百年舊族,荷累聖不貲之恩;一介微軀,辱 主上非常之遇。」又云:「謂臣世服近僚,有均休共戚之義;察臣旁無厚援,絕背公死黨之嫌。」又云:「進不敢希 功而生事,退不敢弛備以曠官。」

正獻公自中司罷後數年,起知河陽,《謝上表》云:「三學 士之職,嘗忝兼榮;中執法之司,亦蒙真授。」蓋公嘗為 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寶文閣學士,官至侍郎,拜中 丞,銜內不帶「權」字。公為中丞時,官已至侍郎,故云「亦 蒙真授」也。

正獻公知揚州,《賀景靈宮成表》有云:「即上都之福地, 再廣真庭;會列聖之晬容,益嚴昭薦。」又云:「回廊曼衍, 圖拱極之近僚;高殿重深,列儀坤之正位。」

《清波雜志》:客有言表章所用字有合回互處,若危亂 傾覆之類,通朝士書,如罪出憂去,甚至以中謝為敘 謝。初以為過,及見元祐一小說,言蘇明允作權書,歐 陽公大奇之,為改書中所用「崩亂」十餘字,奏於朝。哲 宗嘗書鄭谷雪詩於扇,「亂飄僧舍茶煙濕」,改「亂飄」為 「輕飄。」

四六、應用所貴剪裁,或屬筆於人,有未然則當通情 商確。建王元樞初以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除試工 部侍郎,仍直除,落「權」字。辭免奏劄,第及起曹,議者疑 焉。託一故人草《謝表》,內一聯云:「百工之事,蘭省遽冒 於真除;一札之書,花」復遵於故步,王改作散句《蘭 省》遽接於《奐游花》。不失於故步,剪裁固善。然花塼 宜帖「故步」上句,或謂似稍偏枯。

頃年番江初刊《唐子西詩集》時,寓公曲肱熊叔雅來 見。先人偶案間寘此書,顧煇曰:「曾看否?」第九卷第一 篇惠州《謝復官表》,首云「始以為夢,既而果然。」語簡而 意足,可法也。退而先人誨煇曰:「前輩觀書不苟簡,類 如此,雖一覽亦記篇目,後生豈可不勉!」

外國表章,類不應律令,必先經有司點視,方許進御。 寶元間,遣屯田員外郎劉渙奉使唃廝囉番中,不識 稱朝廷,但言趙家天子及東宮趙家阿舅。蓋吐蕃與 唐通姻,故稱阿舅,至今不改。政和間,從于闐求《大玉 表》,至,示譯者,方為答詔。其表有云:「日出東方,赫赫大 光,照見西方五百里國。」五百國內《條貫主黑汗王表》 上「日出東方,赫赫大光,照見四天下。」四天下條貫主 阿舅大官家,你前時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只為難 得似你底尺寸,自家已令人兩河尋訪,纔得似你底, 便奉上也。元豐四年,于闐國上表稱「于闐國僂儸大 福,力量知文法,黑汙王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 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云云。如此等語言,恐藩服自 有格式。

事有礙於理,亦恐所傳或致訛舛。富鄭公薨,司馬溫 公、范仲宣來弔哭。公之子紹庭泣曰:「先公有自封押 章疏一通,殆遺表也。」二公曰:「當不啟封以聞。」既曰遺 表,自有常式,恐難以元封押進御。封可乎?押可乎?東 坡作公《神道碑》,止云:手封遺表,使其子上之,世莫知 所以言者。「袖中諫草朝天去」,歐陽公固嘗議之。 張無盡嘗作一表云:「魯酒薄而邯鄲圍,城門火而池 魚禍。」上句出《莊子》,下句不知所出,以意推之,當是城 門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魚死也。《廣韻》池字韻注 云:「池,水沼也。」古有姓池名仲魚者,城門失火燒死。諺 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白樂天詩有「火發城頭魚水 裏,救火竭池魚失水。」初不主姓名之說。然《廣韻》所載, 當有所據。

《容齋三筆》:漢魏以來,諸公上表薦士,必首及本郡名, 次著其年,又稱其字。如漢孔融《薦禰衡表》云:「處士平 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齊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 表》云:「祕書丞琅邪王暕,年二十一,字思晦。前候官令 東海王僧孺,年三十五,字僧孺。」是也。唐以來乃無此 式。

《容齋四筆》表章自敘以兩「臣」字對說,由東坡至汪浮 溪多用之,然須要審度君臣之間情義厚薄,及姓名 眷顧於君前如何,乃為合宜。坡《湖州謝表》云:「知臣愚 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臣老不任事,或能牧養小 民。」《登州表》云:「於其黨而觀過,謂臣或出於愛君;就所 短以求長,知臣稍習於治郡。」《侍讀謝表》云:「謂臣雖無 大過人之才,知臣粗有不欺君之實,欲使朝夕與於 討論。」《潁川表》云:「意其忠義許國,故暫召還;察其老病 畏人,復許補外。」汪《謝徽州》云:「謂臣不改歲寒,故起之 散地;察臣素推月旦,故付以本州。」《為陸藻謝給事中》 云:「知臣椎鈍無他故,長奉賢王之學。憫臣踐揚滋久, 故亟陞法從之班。」《為汪樞密謝子自》虜中歸,不令入 城,降詔獎諭表云:「知臣齒髮已凋,常恐鄧攸之無後, 憐臣肺肝。」可見有如去病之辭家。凡此所言,皆可自 表於君前者。劉夢得《代竇群容州表》有「察臣前任事 實,恕臣本性朴愚」之句,坡公蓋本諸此。近年後生假 倩作文,不識事體,至有碌碌常流,乍得一壘,亦輒云 「知臣察臣」之類,真可笑也。

《郡守,謝上表》首必云「伏奉告命,授臣某州,已於某月 某日到任。」上訖,然後入詞。獨劉夢得數表不然。和州 者曰:「伏奉去年六月二十五日制書,授臣使持節和州諸軍事、守和州刺史。臣自理巴賨,不聞善最,恩私 忽降,慶抃失容。臣某《中謝》。伏惟皇帝陛下,丕承寶祚, 光闡鴻猷,有漢武天人之姿,稟周成叡哲之德。發言」 合古,舉意通神,委用得人,動植咸悅。理平之速,從古 無倫,微臣何幸,獲睹昌運。臣業在辭學,早歲策名,德 宗尚文,擢為御史。出入中外,歷事五朝,累承恩光,三 換符竹,分憂之寄,祿秩非輕,而素蓄所長,效用無日。 臣聞一物失所,前王軫懷;今逢聖朝,豈患無位。臣即 以今月二十六日到所任上訖。伏以地在江淮,俗參 吳、楚,災旱之後,綏撫誠難。謹當奉宣皇風,慰彼黎庶, 久於其道,冀使知方。伏乞聖慈,俯賜昭鑒。首尾敘述, 皆與他人表不同。其《夔州》《汝州》《同州》《蘇州》諸篇一體。 邁長子梓常稱誦之。及為太平州,遂擬其體,代作一 表。其詞云:「臣邁言:伏奉今年九月十七日制書,授臣 知太平州者。一麾出」守,方切兢危。三命滋恭,弗容控 避。仰皇天之大造,扣丹地以何言。《中謝》。恭惟皇帝陛 下,叡知有臨,神武不殺。慕舜之孝,見堯於牆。德冠古 今而獨尊,仁並清寧而遍覆。明見萬里,將大混於車 書;子來庶民,更精求於岳牧。臣家本儒素,時無令名。 濫竽宏博之科,稅駕清華之地。瀛山抱槧,郎省握蘭。 在紹興之季年,污記注於右史。龍飛應運,鳳歷紀祥。 不遺細微,兼取愚頓。遂以詞賦之職,獲侍清閒之歡。 雖宿命應仙,許暫來於天上;而塵心未斷,旋即墮於 人間。一去十八年之中,三叨二千石之寄。末由金華 郡,還抽石室書。從珍臺閒館之游,勸廣廈細旃之講。 真拜學士,號名私人。受九重知己之殊,極「三入承明 之幸。使與大議,不專斯文。而臣弱羽不足以當雄風, 蹇步不足以勝重任。」上恩惜其終棄,左符寵其餘生。 李廣數奇,徒羨侯於校尉;汲黯妄發,敢歎薄於淮陽。 臣即以今月二十八日到任上訖。伏以郡在江東,昔 稱道院;地鄰淮右,今謂壯藩。謹當宣布恩威,奉行寬 大。求民之瘼,問俗所宜。緩「帶輕裘,雖弗賢長城於李 勣;清心省事,敢不避正堂於蓋公。庶幾固結本根,少 復報酬知遇,全規模其步驟,然視昔所作,猶覺語煩。」 《容齋五筆》:「唐自大曆以河北三鎮為悍藩所據,至元 和中,田弘正以魏歸國。長慶初,王承元、劉總去鎮幽, 於是河北略定。而穆宗以昏君,崔植、杜元穎、王播以 庸相,不能」建久長之策,輕徙田弘正,以啟王庭湊之 亂;繆用張弘靖,以啟朱克融之亂。朝廷以諸道十五 萬眾,裴度元臣宿望,烏重嗣、李光顏當時名將,屯守 踰年,竟無成功,財竭力盡,遂以節鉞授。二賊再失河 朔,訖於唐亡,觀一時事勢,何止可為痛哭!而宰相《請 上尊號表》云:「陛下自即大位,及此二年,無巾車汗馬 之勞,而坐平鎮、冀;無亡弓遺鏃之費,而立定幽、燕,以 謂威靈四及,請為神武君臣上下,其亦云無羞恥矣。」 此表乃白居易所作。又翰林學士元稹求為宰相,恐 裴度復有功大用,妨己進取,多從中沮壞之。度上表 極陳其狀,帝不得已,解稹翰林,恩遇如故。稹怨度欲 解其兵柄,勸上罷兵。未幾拜相,居易代作《謝表》,其略 云:「臣遭遇聖明,不因人進,擢居禁內,訪以密謀,恩獎 太深,讒謗並至。雖內省行事,無所愧心,然上黷宸聰, 合當死責。」其文過飾非如此,居易二表,誠為有玷盛 德。

韓文公《諫佛骨表》,其詞切直,至云:「凡有殃咎,宜加臣 身。上天監臨,臣不怨悔。」坐此貶潮州刺史。而謝表云: 「臣於當時之文,未有過人者。至論陛下功德,與《詩》《書》 相表裏,作為歌詩,薦之郊廟。雖使古人復生,臣亦未 嘗肯多遜。而負罪嬰釁,自拘海島,懷痛窮天,死不閉 目。伏惟天地父母哀而憐之。」考韓所言,其意乃望召 還。憲宗雖有武功,亦未至編之《詩》《書》而無愧。至於「紀 泰山之封,鏤白玉之牒,東巡奏功,明示得意」等語,摧 挫獻佞,大與諫表不侔。當時李漢輩編定文集,惜不 能為之除去。東坡自黃州量移汝州,上表云:「伏讀訓 詞,有『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臣昔在常州,有田粗 給饘粥,欲望許令常州居住。」輒敘徐州守河及獲妖 賊事,庶因功過相除,得從所便。讀者謂與韓公相類, 是不然。二表均為歸命君上,然其情則不同。坡自列 往事,皆其實跡,而所乞不過見地耳,且略無一佞詞, 真為可服。

《老學庵筆記》:「綦翰林叔厚《謝宮祠表》云:『雜宮錦於漁 蓑,敢忘君賜;話玉堂於茆舍,更覺身榮』。時歎其工。又 有一表云:『欲掛衣冠,尚低回於末路;未先犬馬,儻邂 逅於初心』。」尢佳。

《野客叢談》:孔融上表薦禰衡曰:「竊見處士平原禰衡, 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躒。」應瞻上疏薦 韋泓曰:「伏見議郎韋泓,年三十八,字元量,純心清沖, 才識備濟。」蕭楊州《薦士表》曰:「竊見祕書丞瑯琊臣王 暕,年三十一,字思晦,七葉重光,海內冠冕。古之薦人, 皆言幾歲,及稱其字。今之薦章,罕有此體,豈當時以」 其字素著故耶?此體至唐猶在,觀令狐楚薦齊孝若, 亦曰:「竊見前進士高楊齊孝若,字考叔,年二十四」云云。范雲《讓封侯表》曰:「晉安郡候官令東海王僧孺,年 三十五,理尚棲約,思致恬淡。」此稱年而不稱字,而唐 韋處厚薦皇甫湜,崔顥薦樊衡,亦用此體,乃知唐人 撰述,皆有所祖。

《齊東野語》: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有云:「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後東坡行忠宣公辭免批答, 徑用此語云:「吾聞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卿將書 之紳,銘之盤盂,以為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歟?則 今茲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艱而已,又何辭乎?其 後忠宣上遺表亦用之云。「蓋嘗先天下之憂。期不負 聖人之學。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所以事君。」此又 述批答之意。亦前所未見也。

今臣僚上表,所稱「誠惶誠恐」及「誠歡誠喜、頓首稽首」 者,謂之「中謝中賀」,自唐以來,其體如此。蓋「臣某」以下, 亦略敘數語,便入此句,然後敷陳其詳。如柳子厚《平 淮西賀表》「臣負罪積釁,違尚書牋表,十有四年」云云, 「懷印曳紱,有社有人」,語意未竟也。其下即云「臣誠惶 誠恐」,蓋以此一句結上數語云爾。今人不察,或於首 聯之後,湊用兩短句,言震惕之義,而復接以中謝之 語,則遂成重複矣。前輩表章如東坡、荊公,多不失此 體。近周益公為相,《謝復封表》云:「華陽黑水,裂地而封; 舊物新氈,從天而下。磨玷之勤未泯,執圭之寵彌如。 臣誠惶誠恐。」或以為疑。嘗以問公,公答之:正如此 貴耳。集南宮舍人果是不好作的官職,每歲賀雪表 尤難下筆。曾有一聯云:「普天咸有,率土莫非。」此何等 語也。

周益公與韓無咎同賦詞科,試交趾國進象表,有「備 法駕之前陳」,此無咎句也。益公止改「陳」字作「驅」字,遂 中大科。「陳」字不切「驅」字,「象」上有用,又用「拜舞周章」,出 《本草註》。

《蜀都雜抄》進宋史表,或云「歐陽元所為最警策者,是 聲容盛而武備衰,論建多而成效少,不若議論多而 成功少,差為渾成。至齊亡而訪王蠋,乃存秉節之臣。 楚滅而諭魯公,堪矜守禮之國。溫厚典雅之旨,尤為 藹然。一時史官若張翥、吳當號稱博洽,而危素亦與 焉。」

書蕉《陳情表》有「仕偽朝」之句,責備者謂其篤於孝而 妨於忠。嘗見佛書引此文,「偽朝」作「荒朝」,蓋密之初文 也,「偽」字蓋史改之以入史耳。劉靜修詩:「若將文字論 心術,恐有無邊受屈人。」指此類耳。近世趙弘道作《令 伯祠記》,辨「偽朝」字,惜未見此。

《魏晉儀注》,寫表章別起行頭者,謂之「跳出」,今則曰「抬 頭。」

《潛確類書》「思內表外曰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