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49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四十九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目錄

 箋啟部彙考

  許慎說文箋 啟

  服虔通俗文

  唐書百官志

  明會典箋式

大清會典箋式

 箋啟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篇 奏啟篇

  徐炬事物原始

  徐師曾文體明辯

 箋啟部藝文

  投箋獲弟判       唐楊守訥

 箋啟部選句

 箋啟部紀事

 箋啟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四十九卷

箋啟部彙考 编辑

《許慎說文》
编辑

《箋》
编辑

《箋》:「表,識書也。」

《啟》
编辑

《啟》,傳,信也。

《服虔通俗文》
编辑

《啟》
编辑

《官信》曰「啟。」

《唐書》
编辑

《百官志》
编辑

凡下之達上,其制有六:三曰「箋」,四曰「啟。」

《明會典》
编辑

《箋式》
编辑

中宮壽旦、正旦、冬至,親王上箋群臣同宣德間定。 「伏以天眷聖明,萬年盛業。中宮正治,協相洪猷。敬惟 皇后殿下,懋嗣徽音,弘昭令範。仁慈施於宮壼,懿德 著於邦家。是以宗廟尊安而本支蕃衍也。」臣某宗室屬籍 親群臣見表忻逢壽旦。正旦長至肅班行而敬拜,祝寶算以齊 天。無任瞻仰激切屏營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東宮千秋節正旦冬至親王上箋》。伏以天眷皇家,茂 隆大本。前星協應,四海歸心。敬惟皇太子殿下,天賜 英資,日新聖學。懋德祗承於謨烈,重明翼贊於治平。 是以宗社奠安,臣民咸戴也。臣某奉守藩邦,忻逢誕 辰。正旦長至仰春宮而稱頌,祝壽算於千秋。無任瞻仰激 切屏營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東宮千秋節正旦冬至群臣上箋》:「伏以皇天眷佑,景 運弘開。大本益隆,臣民忻戴。敬惟皇太子殿下,寬仁 毓德,敬謹存心,嗣承萬世之洪圖,寅奉重熙之寶曆。 是以貞符協應,萬邦永寧也。臣某等職守藩維,忻逢 令旦。」正旦長至仰望前星,敬祝千秋之壽。無任瞻仰激切 屏營之至。謹奉箋稱賀以聞。

以上書寫、署名、印封,皆與表同,但易箋文,并紅帖,紅 綾袱匣。

凡表箋,「洪武間令止作散文,不許循習《四六》舊體。務 要言詞典雅,不犯應合迴避凶惡字樣。仍用朱筆圈 點句讀。表用黃紙,箋用紅紙為圅,外用夾板夾護拜 進并依見行儀式。」又令:進表、箋及一應文字,若有御 名廟諱,合依古「二名不偏諱」,「嫌名不諱。」若有二字相 連者,必須迴避。寫字之際,不必缺其點畫。二十九年, 以天下諸司所進表箋,多務奇巧,詞體駢儷,令翰林 院撰慶賀謝恩表箋成式,頒於天下諸司,令如式錄 進。正統間奏准凡表箋字畫,俱用《洪武正韻》寫進。 永樂十年定,凡諸衙門於皇太子之前具啟或敬奉 過事件。其本內及行移文書內、止許寫「啟本」、「敬奉令 旨」、或止云「敬依敬蒙」及「『啟准具啟』外」字樣。

《大清會典》
编辑

《箋式》
编辑

《皇后千秋節元旦長至箋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祥凝璇室仰

內治之弘昭。

瑞靄椒宮慶

母儀之光大。敬惟

皇后殿下、

安貞表範

恭儉垂型

博厚協載物之仁

恩隆逮下

肅雍贊齊家之化

德懋承天。臣。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武官職典戎行

上官職在邊方

《欣逢》。

令節。元旦《長至》。伏願:

徽音益著,彌增彤管之輝。

景福駢臻,永紀瑤編之盛。臣。等,無任瞻

《天仰》

聖懽忭之至。謹奉

箋稱

賀以

聞。

皇太子《千秋節正旦長至箋式》。

某親王:臣某。等諸王貝勒、《文武官員》。等。凡在外官員各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天心眷祐》,《綿萬世》之洪圖。

國本茂隆介

千秋之景福敬惟

皇太子殿下

元良德裕

英敏性成膺

「有道之昌期。」 「臣民懽戴。」 奉無疆之

寶曆

宗社,《奠安》等。王等屬在懿親 文官職守封圻 武官職典戎行

土官職在邊方

《欣逢》。

《令旦》:《正旦》《長至》。伏願永承

泰運合宇宙,以諴和大集。

「禎符躋升」,恆於悠久。臣。等無任懽忭踊躍之至。謹

箋稱

賀以

聞。

以上書寫、印封,皆與表同,但易箋文,并紅帖紅綾袱匣。

箋啟部總論 编辑

《劉勰文心雕龍》
编辑

《書記篇》
编辑

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崔寔奏記於公府,則崇讓之 德音矣;黃香奉箋於江夏,亦肅公之遺式矣。公幹箋 記,文麗而規益,子桓弗論,故世所共遺。若略名取實, 則有美於為詩矣。劉廙《謝恩》,喻切以至;陸機自敘,情 周而巧,箋之善者也。原箋記之為式,既上規乎表,亦 下睨乎書,使敬而不懾,簡而無傲,清美以惠其才,彪 蔚以文其響,蓋《箋》《記》之分也。

《奏啟篇》
编辑

啟者,開也。高宗云:「啟乃心,沃朕心。」取其義也。孝景諱 啟,故兩漢無稱。至魏國箋記,始云啟聞,奏事之末,或 云謹啟。自晉來盛啟,用兼表奏。陳政言事,既奏之異 條;讓爵謝恩,亦表之別幹。必斂徹入規,促其音節,辨 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

《徐炬事物原始》
编辑

《啟》
编辑

張璠《溪紀》曰:「董卓呼三臺尚書以下,自詣啟事,然後 得行。」此啟事得名之始也。始云啟,末云「謹啟。」晉、宋以 下,與表俱用,今止臣下以相往來也。

《徐師曾文體明辯》
编辑

《箋》
编辑

按,劉勰云:「箋者,表也,識表其情也。」字亦作牋。古者君 臣同書,至東漢始用箋記。公府奏記,郡將奏箋,若班 固之說廣平,黃香之奏江夏,所稱郡將奏箋者也。是 時太子諸王大臣皆得稱箋,後世專以上皇后、太子, 於是天子稱表,皇后太子稱箋,而其它不得用矣。其 詞有散文,有儷語,分為古俗二體而列之。今制,奏事

太子、諸王稱啟,而慶賀則皇后、太子仍並稱「箋」云
考證

箋啟部藝文 编辑

《投箋獲弟判》
编辑

河內縣荀君林乘冰省舅,冰陷而逝。兄倫求屍不獲, 遂作箋與河伯。經宿冰開,獲君林執箋出,鄉人告稱 「妖惑。」

《對》
唐·楊守訥
编辑

覃懷舊壤,野王遺跡,元凱造舟於後,忿生食邑於前。 自晉啟山陽,鄭錫河沃,精靈有作,人物代興。相彼君 林,實為茂族。感如存之念,恭自出之心,憑河履冰,自 貽陷溺,終墜而死,當奈若何?類無忌之永休,比元陽 之相負。況《鴒原》稱詠,本在急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嫂溺禮通於援手,季沒義切於投箋。孝悌之心,聰明 正直,靈鑒在斯,信宿之間,克備喪禮,誠有應於今日, 事無隔於古人。告以為妖,未符通識,誣人之罪,法有 恆規,請據愆尤,以定刑典。

箋啟部選句 编辑

《晉書載記序》:「郭欽騰箋于武帝,江統獻策于惠王, 陶侃答封,抽書車騎,雖未能為國摧勒,然忠義竭誠, 見於辭表。今騰箋上聽,可否遲速,當在天臺也。」 沈約《梁武帝集序》:「箋記風動,表議雲飛。」

徐陵《傅大士碑》,「言辭謹敬,多乖釋迦之書;文牒卑恭, 飜豫山公之啟。」 庾信文「東京鼎食,先加鄧騭之勳;西晉官人,多用山 濤之啟。」

常袞《授楊綰吏部侍郎制》:「令猷自洽,厚德彌彰。參我 密啟,屬於清鑒。」

柳宗元《祭李中丞文》:「皂囊密啟,忠懇屢陳。」

錢珝《授劉崇望吏部尚書制》:「山公密啟,更廣規模;楚 客《離騷》,休勞諷諭。」

李劉《回桐廬朱縣丞啟》:「短啟代庖,已忘西施之唐突; 長箋倒廩,尚憐東野之龍鍾。」

《李白詩》:「飛箋絡繹奏明主,天書降問迴恩榮。」

《劉禹錫詩》:「曾忝揚州薦,因君達短箋。」

蔡襄《四賢詩》「夕陳疏舉時密啟,此語多祕世莫知。」 徐夤《公子行》「有耳不聞經國事,拜官方買謝恩牋。」

箋啟部紀事 编辑

《晉書劉卞傳》:「劉卞,字叔龍,東平須昌人也。本兵家子, 質直少言,為縣小吏。功曹夜醉如廁,使卞執燭,不從。 功曹銜之,以它事補亭子。有祖秀才者,於亭中與刺 史箋,久不成。卞教之數言,卓犖有大致。秀才謂縣令 曰:『卞公府掾之精者,云何以為亭子』?令即召為門下 史。」

《異苑》:「河內荀儒字君林,乘冰省舅氏,陷河而死。兄倫 字君文,求尸積日不得,設祭冰側,又投箋與河伯。經 一宿,岸側冰開,尸手執箋浮出,倫又箋謝之。」

《世說》:郄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惡其居兵權,於是乘暗 遺箋詣桓,方欲共獎王室,修復園陵。世子加賓出行 道上聞信至,急遣取箋視之,竟寸寸毀裂。便回車還, 依帳中臥,更作箋自陳老病不復堪人間,欲乞閒地 自養。宣武大善,即發詔轉為都督五郡,守會稽。 《陳書傅縡傳》:縡博通群書,王琳聞其名,引為府記室。 琳敗,隨琳將孫瑒還都。時世祖使顏晃賜瑒雜物,瑒 託縡啟謝,詞理優洽,文無加點。晃還言之世祖,召為 撰史學士。

《北齊書魏收傳》:「神武入朝,靜帝授相國固讓,令收為 啟。啟成呈上。文襄時侍側,神武指收曰:『此人當復為 崔光』。」

《陸瓊傳》:「瓊第三子從典,為太子舍人。時後主賜僕射 江總并其父瓊詩,總命從典為謝啟,俄頃便就,文華 理暢,總甚異焉。」

《摭言》:盧肇,開成中就江西解末,肇送啟謝曰:「巨鼇負 贔,首冠蓬山。」試官曰:「昨以人數擠排,深慚名第奉浼, 焉得首冠之語?」肇曰:「頑石處上,巨鼇戴之。」豈非首冠 耶?

曹汾尚書,鎮許下,其子希幹及第,用錢二十萬,榜至 鎮,開賀宜宴日,張之於側。進士胡錡《賀啟》曰:「桂枝折 處,著萊子之彩衣;楊葉穿時,用魯連之舊箭。」又曰:「一 千里外,觀上國之風光;十萬軍前,展長安之春色。」 《北夢鎖》言:「蜀中庾傳昌舍人,始為永和府判官,文才 敏贍,傷於冗雜。因候相國張公有故,未及見,庾怒而 歸」,草一啟事,僅數千字,授於謁者,拂袖而去。他日張相謂朝士曰:「庾舍人見示長箋,不可多得。雖然,曾聞 其草角觝牒詞,動乃數幅,譏其無簡當體要之用也。」 《江表志》:宋齊丘為儒日,修啟投姚洞天,略云:「城上之 嗚嗚曉角,吹入愁腸。樹頭之颯颯秋風,結成離緒。」又 云:「『其如千懇萬端,無柰饑寒』兩字。」時有識者云:「當須 殍亡。」後果如其言。

《十國春秋?吳殷文珪傳》:唐末詞場,請托公行,文珪與 游恭獨步場屋。乾寧中,昭宗幸三峰,文珪攜東平王 全忠表薦及第,尋為裴樞宣諭判官,至汴州,全忠復 表薦之。既而文珪投啟於公卿曰:「於菟獵食,非求尺 璧之珍;鶢鶋避風,不望洪鐘之樂。」及南歸,為多言者 所發,全忠大怒,遣吏捕之,不及。

閩《徐寅傳》:寅才思敏絕。黃滔方與寅接談,太祖餽滔 以魚,滔請寅為謝箋,寅殊不經意,援筆疾書曰:「銜諸 斷索,裁從羊續懸來;列在琱盤,便到馮驩食處。」時人 大稱之。

《宋史鄧潤甫傳》:「潤甫知成都府,召復翰林學士,兼掌 皇子閤箋記,一時制作,獨倚潤甫焉。歷尚書左丞,暴 卒,年六十八,輟視朝二日。以嘗掌均邸箋奏,優贈開 府儀同三司,諡曰安惠。」

《湘山野錄》:丁晉公貶崖時,權臣實有力焉。後十二年, 丁以祕監召還光州致仕,時權臣出鎮許田,丁以啟 謝之,其略曰:「三十年門館游從,不無事契;一萬里風 波往復,盡出生成。」其婉約皆此。又《自夔漕召還知制 誥,謝兩府啟》:「二星入蜀,難分按察之權;五月渡瀘,皆 是提封之地。」後云:「謹當揣摩往行,軌躅前修,效慎密」 於孔光,不言溫樹;體風流於謝傅,惟詠「蒼苔。」

《卻掃編》:楊文公億初入館時年甚少。故事,初授館職, 必以啟事謝先達。時公啟事有曰:「朝無絳灌,不妨賈 誼之少年;坐有鄒枚,未害相如之末至。」一時稱之。 《青箱雜記》:楊文公為執政所忌,母病謁告,不俟朝旨, 徑歸韓城,與弟倚居,踰年不調。公有啟謝朝中親友 曰:「介推母子,願歸綿上之田;伯夷弟兄,甘受首陽之 餓。」後除知汝州,而希旨言事者攻擊不已。公又有《啟 與親友》曰:「已擠溝壑,猶下石而弗休;方困蒺藜,尚關 弓而相射。」

范文正公幼孤,隨母適朱氏,因冒朱姓名說後復本 姓,以啟謝時宰曰:「志在投秦,入境遂稱於張祿;名非 霸越,乘舟乃效於陶朱。」以范睢、范蠡亦嘗改姓名故 也。又偽蜀翰林學士范禹偁亦嘗冒張姓,謝啟云:「昔 年上第,誤標張祿之名;今日故園,復作范睢之裔。」不 若文正公之精切。

錢塘林逋,素著高節,以詩名當世,名公卿多與之游。 天聖中,丞相王公隨以給事中知杭州,日與唱和,親 訪其廬,見其頹陋,即為出俸錢新之。逋乃以啟謝王 公,其略曰:「伏蒙府主給事差人送到留題唱和石一 片,拜世軒榮,以庇風日。衡茅改色,猿鳥交驚,夫何至 陋之窮居,獲此不朽之奇事。竊念頃者,清賢鉅公出 鎮藩服,亦嘗顧丘樊之側,微,念土木之衰病,不過一 枉駕,一式廬而已。未有迂回玉趾,歷覽環堵,當纓蕤 之盛集,攄《風》《雅》之祕思,率以賡載,始成編軸。且復搆 他山之堅潤,刊群言之鴻麗,珠聯綺錯,雕縟相照,輦 植置立,賁於空林。信可以奪山水之清暉,發斗牛之 寶氣者矣。」迨景祐初,逋尚無恙,范文正公亦過其廬, 《贈逋》詩曰:「巢由不願仕,堯、舜豈遺人?」又曰:「風俗因君 厚,文章到老醇。」其激賞如此。

《墨莊漫錄》:翟公巽知密州,侯蒙元功自中書侍郎罷 政歸鄉,公有啟云:「得請真祠,歸榮故里。雖老成去國 之易,而明哲保身之全。多士嘆嗟,餞韓侯之出祖;邦 人慰喜,詠季子之來歸。」又云:「乘安車而過諸子,未慕 昔賢;揮賜金以娛故人,用償夙志。」公平時四六多聱 牙高古,而此啟特平易,誠大手筆也。

《澠水燕談錄》:真宗朝,錢希白賢良方正擢第。慶曆中, 子明逸、子飛、彥遠、子高,相繼制舉登科。嘉祐末,蘇軾 弟轍同年制策入等,衣冠以為盛事。故子高謝啟云: 「兩朝之間,相繼者父子。十年之內,並進者兄弟。」子瞻 《汝州謝表》曰:「兄弟並竊於賢科。」衣冠或以為盛事。而 子瞻入等尤高,故謝啟曰:「誤玷久虛之等。」希白從孫 藻,皇祐五年登進士第,是年晚書中選。後十年,復登 科舉,《謝啟》曰:「十年三第,屢玷於主司;一門四人,無替 於祖烈。」

《夢溪筆談》:鄭毅夫自負時名,國子監以第五人送意, 甚不平。謝主司啟事,有「『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 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騏驥已老,甘駑馬以先之;巨 鼇不靈,因頑石之在上』。」主司深銜之。

《老學庵筆記》:林自為太學博士,上章相,子厚啟云:「伏 惟門下相公有猷有為,無相無作。」子厚在漏舍,因與 執政語及,大罵云:「遮漢敢亂道如此!」蔡元度曰:「『無相 無作,雖出佛書,然荊公《字說》嘗引之,恐亦可用』。子厚 復大罵曰:『荊公亦不曾奉敕許亂道,況林自乎』?」坐皆 默然《揮麈後錄》:建中初,曾文肅秉軸,與蔡元長兄弟為敵。 有當時文士,《與文肅啟》,略云:「扁舟去國,頌聲惟在于 曾門;策杖還朝,足跡不登于蔡氏。」明年,文肅南遷,元 度當國,即更其語以獻曰:「幅巾還朝,輿頌咸歸干蔡 氏;扁舟去國,片言不及于曾門。」士大夫不足養如此。 老親云米元章

《紫薇詩話》:「劉跋斯立,莘老丞相長子,賢而能文。建中 靖國間,丞相追復,斯立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 招魂于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于故人』。」

李光祖元亮,野夫學士之孫,少有俊聲,與蔡薿同學 舍。薿既貴,元亮猶蹉跎場屋。薿在金陵,以同舍故,先 謁之,元亮以啟事謝之云:「跣足而見長者,古猶非之; 輕身以先匹夫,今無是也。」

《容齋三筆》:「建昌縣士人李元亮,山房公擇,尚書族子 也。抱材尚氣,不以辭色假人。崇寧中,在太學。蔡薿為 學錄,元亮惡其人,不以所事前廊之禮事之。蔡擢第, 魁多士。元亮失意歸鄉。大觀三年冬,復詣學,道過和 州,蔡解褐即超用,纔二年,至給事中,出補外,正臨此 邦。元亮不肯入謁。蔡自到官,即戒津吏門卒,凡士大」 夫往來,無問官高卑必飛報,雖布衣亦然。既知其來, 便命駕先造所館。元亮驚喜出迎,謝曰:「所以來,顓為 門下之故。方修贄見之禮,須明旦扣典客,不意給事 先生卑躬下賤如此,前贄不可復用,當別撰一通,然 後敬謁。」蔡退,元亮旋營,一啟旦而往焉。其《警策》曰:「定 館而見長者,古所不然。輕身以先匹夫,今無此事。」蔡 摘讀嗟激,留宴連夕,贈以五十萬錢,且致書延譽於 諸公間,遂登三年貢士科。

《貴耳集》:余外祖王詗子文上蔣子禮除右相啟曰:「早 登黃閣,獨見名公之少年;今得舊儒,何憂左轄之虛 位。」皆用杜詩語。「扈聖登黃閣,名公獨少年,左轄頻虛 位,今年得舊儒。」為洪文敏稱賞,載之《隨筆》。

馬子:作守令幕下,黃次山作《啟與廟堂不入意,自 改》云:「方四九之年,買臣自知其將貴;當乙巳之歲,淵 明已賦其歸來。固不敢自比於古人,欲以此折衷於 夫子。」黃大服。

《揮麈後錄》:曾文清,吉父孔毅父之甥也。早從學於毅 父文清,以蔭入仕。大觀初,以銓試合格五百人為魁, 用故事賜進士出身。紹興中,明清以啟贄見云:「傳經 外氏,早侍仲尼之閒居;提筆文場,曾寵平津之為首。」 文清讀之,喜曰:「可謂著題矣。」後與明清詩云:「吾宗擇 壻得羲之,令子傳家又絕奇。甥舅從來多酷似,弟兄 如此,信難為。」徐敦立覽之,笑云:「此迺用前日之啟為 體修報耳。」

季漢老與秦會之《賀進維垣啟》云:「推赤心於腹中,君 既同於光武;有大勳於天下,相自比於姬公。」秦答之 云:「君既同於光武,仰歸美報上之誠;相自比於姬公, 其敢犯貪天之戒?」漢老得之,皇恐者累月。

熊叔雅彥詩、伯通之孫,早有文名。紹興初入館,權郎 秦會之秉鈞,指為趙元鎮客,擯不用者十年。慈寧回 鑾,會之以功陞維垣,叔雅以啟賀之云:「大風動地,不 移存趙之心;白刃在前,獨奮安劉之略。」會之大喜,起 知永州,已而擢漕湖北。其後王日嚴曮為少蓬,權直 禁林,會之加恩,取其聯入制詞中,翌日即除禮部侍 郎。甲戌歲,策士於庭,有引此以對大問者,遂魁天下。 《林下偶談》:水心舊為監司,有一舉員未發,批付書吏, 令搜檢,僚屬通啟,內有兩句云:「氣稟天下之至清,品 列人間之最上。」吏既檢呈,即日剡薦。

《游宦紀聞》:蕭公翀,登科歲第一人。本丞相忠定趙公 故事,設科以待草茅士,凡豫屬籍挂仕版者,法當遜 避,唱名曰陞,蕭翀為榜首。故蕭公《對御吟》有「名傳玉 陛星辰曉,澤霈金枝雨露春」之句。其謝啟有云:「豫飛 龍之選,淮安論次以當先;無汗馬之勞,酇侯何功而 居上。」蓋用宗室及蕭家事,至今膾炙人口。

秦會之當軸時,幾務之微瑣者皆欲豫聞,此相權之 常態。然士夫投獻,必躬自披閱,間有去取。時有蜀士 投啟,其間一聯云:「乾坤二百州,未有託身之所;水陸 八千里,來歸造命之司。」秦尤稱道之,遂得陞擢。 《寓簡》秦熹狀元及第,汪彥章以啟賀會之,有云:「三年 而奉詔策,固南宮進士之所同;一舉而首儒科,蓋東 閣郎」君之未有,本意求屬對之工,非有意薄之也。而 熹父子怒,以為輕己。彥章自此得罪,羈置湖湘,至終 身不得還近地。

《桯史》。秦檜秉權寖久,植黨締交,牢不可破。高皇淵嘿 雷聲,首更大化,懲言路壅蔽之弊,召湯元樞鵬舉於 外,執法殿中,繼遷侍御史。時有選人任盡言者,居下 僚,好慷慨論事,聞其除,亟以啟賀之曰:「伏審光奉明 綸,榮躋橫榻。國朝更西都三府之制,故御史不除大 夫。端公居南司五院之中,與獨坐迭為憲長,自昔雖 稱於雄劇,比歲或乖於選掄。污我霜臺,賴公雪恥。輒 陳管見,少助風聞。竊思有宋之姦臣,無若亡秦之巨 蠹。十九載輔國而專政,亙古無之;二百年列聖之貽謀,掃地盡矣。」乃若糊名而較藝,亦復肆志而任私。敢 以五尺之童,連冠兩科之士。老牛舐犢,愛子誰無?野 鳥為鸞,欺君實甚。公攘名器,報微時「簞食之恩;峻立 刑誅,鉗當世縉紳之口。一時謫籍,半坐流言。父子至 於相持道路,無復偶語。每除言路,必預經筵。蓋緣乳 臭之雛,實預金華之講,受其頤旨,應若影從。忠臣不 用而用臣不忠,實事不聞而聞事不實。逮政府樞庭 之有闕,必諫官御史而後除。所以復鷹犬之報而搏 吠己憎,疏鴛鷺之班」而孤危主勢,私竊富貴之勢利, 豈止於子孫而為臣仰奪造化之鑪錘,至不容人主 之除吏。方當宁之意,未罪魏其;而在位之臣,專阿王 氏。致學官之獻佞,假題目以文姦。引前代興王之詩, 為其孫就試之讖。旋從外幕,擢置中都。冀招致於妖 言,啟包藏之異意。忠憤扼腕,智識寒心。上愧漢臣,既 乏朱「雲之請劍;下慚唐室,未聞林甫之斲棺。坐令存 沒之姦,備極寵榮之典。正緣和議,常贊睿謀。故聖主 念功,務曲全於體貌;然憲臺議罪,當明正於典刑。賞 當功,所以示朝廷之至恩;罰當罪,所以貽臣子之大 戒。政若偏廢,國將若何?敢為上言,莫如君重。恭惟侍 御氣剛而志烈,學老而才雄。自親擢於中宸,即大符 於民望。明目張膽,士林日誦於讜言;造膝沃言,天下 咸受其陰賜。雖直道盡更其覆轍,而宏綱獨漏於吞 舟。惟九重之委任寖降,故四海之責望尤備。願言彈 擊,無置渠魁。矧今日之新除,有昔人之故事。章仁約 自稱鵰鶚,才固絕倫;張文紀不問狐狸,惡惟誅首。縱 黃壤之已隔,在白簡以難逃。使六合之間,忠義之心 如日;九泉之下,邪佞之骨常寒。庶幾紹興湯御史之 名,不在慶曆唐子方之下。其他世俗之諂語,諒非方 正之樂聞。側聽褒遷,別當修致。」湯得之喜,袖以白上, 天顏為回。故一時公議大明,姦諛膽落,盡言其助也。 任字元受,有集名《小醜》,楊誠齋為之序,仕亦不大顯。 余先君手抄其《啟雜俎》中。

開禧兵隙將開,憂國者慮其不終。乙丑之元,吳畏齋 自鄂召過京口,以先君湖湘之契,先來訪,余亟送出 南水門謝不敏,既而留中為大蓬。未幾,遂以祕撰帥 荊,復出閘西泝。時北事已章灼,余念數路出師,具有 殷鑒,雖上流運奇,先王有遺規,而今未必能。且是時 招偽官,遣妄諜,亹亹多費,實無益於事,天下寒心,而 「謀國者不之知也。」因草一啟代贄及之曰:「騎虹過賀, 曾親謦欬之承;倉鼠嘆斯,尚墮塵埃之夢,喜拜重來 之命。試伸一得之愚,竊以宋受天命何啻百?庚申鹵 陷中原,又閱一甲子。自崇、觀撤藩籬之蔽,而炎、興紛 和戰之謀,誕謾敗事,而巽懦則有餘;浮躁大言,而矜 夸之亡實。有志者以拘攣而廢,無庸」者以積累而升。 牢籠易制之人才,玩愒有為之歲月,肉食者鄙亡秦, 當可進而失機,骨狺而爭逆,亮以難從而求釁,遂致 蟠固狡兔之窟,猶欲睥睨化龍之都,決策和親,姑謂 奉春之孰計;臥薪自厲,誰為勾踐之盛心。金湯恐喝 於豫圖,玉帛聯翩於遠餽。百年棄置,亦已久矣;萬口 和附,以為當然。不特「手足混於無別而反使有加,將 見膏血困於常輸,而未知所止。有識每一寘念,終夕 為之寒心。今雖欲為,後乃益甚。竊聞九世之大議,僅 積三時之成規。蹤跡張皇,已同獸鬥;議論噂𠴲,堅闢 狐疑。徒欲快一決而僥前功,詎曰計萬全而為後慮? 畎畝有懷於憂國,匭旌無路而陳情,敢忘末學之激 衷,試」請丈人之靜聽。嘗觀古昔中興之業,或因東南 全盛之基,規模雖狹於未宏,功業亦隨其所就。孫氏 北無淮而西無蜀,距江尚固於周防;晉室內有寇而 外有戎,渡水亦成於克捷。彼皆未盡有今日之所有, 我乃類欲為當時之不為。邊草未搖,紛紛扺掌;塞塵 一警,惴惴奉頭。弛張以道,固曰隨時;勇怯「任情,料必 至此。未嘗有十年之生聚,但聞以千里而畏人。惟昧 於天下轉移之機,所以成流俗衰頹之弊。」願姑寘尋 常以破未識時之說,特欲舉一二以釋妄乘勢之疑。 夫江淮為唇齒之邦,關陝乃腹心之地,欲近守則不 當固其內而舍其外,欲遠攻則安可即所後而忘所 先。況天險可守,共守則險「亦均;地利可据,能据則利 必倍。」此皆不易之常理,具有已行之舊規。襄陽關中 之喉,兵易進而亦易退;京師海內之腹,守可暫而不 可常。通秦蜀兩道之勢,則兵力不宜輕;居陳梁四戰 之郊,則守備不必泥。使靈旗再圖北指,詎不先出峴 之師;而大駕一日東歸,似難執居汴之策。蓋設嶮象 存於習坎,「而趨時患在於用常。」誠由泗、宿以下,靈壁 之師,因登、萊而濟;海道之眾,淮西則出壽春而窺許 境,關外則道大散而瞰雍郊,是謂正兵,皆為危道。蓋 河南雖可得而難於持久,舟師雖可用而未為全謀。 即平壤以制敵,蹉跌則不支;用嶮道以出兵,餽餉則 難繼。故顯忠卒成符離之衂而至於潰,李寶僅「濟膠 西之捷,而不敢留,水路貽明徹之憂,陸運制武侯之 出,非陳言之是襲,亦商監之可稽。若夫運上流之奇,

此端繫大賢之責。一軍下虢洛,中原之勢已搖;萬騎
考證
出潁昌,京畿之地旋復。南城分徇而首尾互應,朱仙

進擊而手足猖披。惟是時之舉偶困於謗書,而此日 之功難言於覆簣。苟盡得策,豈」復至今?自兩河而言, 則銅梁為舊疆;由九郡而論,則金坡為限塞。平州與 三關異路而不豫計,真兒戲哉!白溝僅一水,累世而 不敢踰,亦幸安耳。今欲為能勝,而必不可勝,固當審 所圖而棄其難圖,豈徒舍敗績而趨成功,庶不因空 名而受寔禍?宣和之捷,所以胎靖康之變;隆興之戰, 所以成乾道之盟。惟思之遠而慮之深,庶功可成而 憂可弭。大姑少置,小亦未安。招攜固上策,而納歸正, 乃自困之資;用間誠至謀,而遣妄諜,乃無益之費。偽 官換授,是當誅而蒙賞;厚貲輕畀,是以寔而易虛。雖 至愚猶且知其非,豈在上顧甘循其弊?許移治者,是 許其棄地;令擇利者,是令其退師。徒使全家保妻子 之臣,用以藉口竊爵祿之寵。邊城保障,以廟堂使闕, 而不免於屢遷;戎閫事機,以主帥豢安,而常淹於難 達。偃然以承平文飾之體,巍乎居要境藩維之權。塞 下之粟,反內徙以自虛。軍中之弊,猶日朘而不止,歲 市駿而不能償耗。誰興開元監牧之謀,日計漕而未 足。饋軍,孰啟神爵屯田之策?民兵文具,禁籍虛員。奈 何欲興不世之儁功,尚爾未革易知之宿弊。此特言 其梗概,初未效於涓埃,已不勝賈生痛哭之私,矧欲 致臧宮鳴劍之議。試捈悶悶,毋謂平平。恭惟某官,以 世大儒,助國正論,貫兼資於文武,視一節於險夷。歸 自乘軺,公議浩然而歸;重畀之顓閫,天心昭若以可 知。上方勤西顧之憂,「公特任北門之寄。風露三神之 頂,洊爾褰裳;旌旗千騎之來,跫然望履。聳列城之觀 望,屹外閫之蕃宣。當盡遠猷,庶銷過計。」某辱知最渥, 因事有言。「屢矣蹉跎,雖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簡,得 毋貽小子之嗤。或可執鞭,願供磨盾。其諸軟熟之貢, 徒致高明之煩。嗣聽策勳,別當修贄。」畏齋在丹陽館, 一覽輒喜,親作數語謝曰:「抗身名以衛社稷,久沉射 虎之威;疏王爵以大門閭,將表食牛之氣。有來相過, 允荷不忘。監食學士風烈承宗,詞華振俗,喜北平之 有後,幸郎君之克家。庾氏卑官,王孫令器,必有表薦, 以發忠嘉。至於陳誼之甚高,與夫期待之太過,此則 諸君子之責,而非一郡守之憂。」某行官沔鄂之間,即 有兵民之寄,當呼老校退卒,問先烈之宏規,將與群 公貴人,誦故侯之名緒敘謝之意,匆草莫殫,於是一 得之謀,頗徹於諸公間矣。又一年,稍稍如言,宇文顧 齋聞之,從章以初錄本去,會除次對,謬以充自代薦, 且有志識不群之褒,初未相識也,故余《投謝駢儷》有 曰:「初不求於識面,亶自得于知心」,蓋指此。它日又《特 剡》亟稱之于廟堂,余迄不知所蒙。近繙《故笈》,偶見存 本,因悼殄瘁,潸然出涕,書之以志余之愧於知己者 焉。

《齊東野語》:傅伯壽為浙西憲,韓𠈁胄用事,伯壽首以 啟贄之曰:「澄清方效於范滂,跋扈遽逢於梁冀。人無 恥矣,咸依右相之山;我則異歟,獨仰韓公之斗。首明 趨向,願出鎔陶。」由是擢用,至僉書樞密院事。韓敗,追 三官,奪執政恩。

《輟耕錄》:「至元間,平原郡公趙氏與芮,宋福王也。其子 娶全竹齋少保之女,婚啟內一聯云:『休光薊北,苟安 公位之居;回首江南,惟重母家之念』。」儘有味。

箋啟部雜錄 编辑

《博物志》:「鄭元注《毛詩》曰箋。」不解此意。或云毛公嘗為 北海,元是此郡人,故以為敬耳。

《紫薇詩話》:正獻公守河陽,范蜀公司馬溫公往訪,公 具燕設口號,有云:「玉堂金馬,三朝侍從之臣;清洛洪 河,千古圖書之奧。」

夏英公《賀文靖公兼樞密使啟》云:「三公之尊,古無不 統。五代多故,政乃有歸。」又云:「部分諸將,獨出於禁中; 制決奇謀,不關於公府。」又云:「當清明之盛旦,布焜煌 之冊書。」

孫廣伯術《謝東萊公舉改官啟》云:「清朝薦士,寒門蒙 座主特達之知;絳帳傳經,賤子辱侍講非常之遇。」蓋 孫公莘老受知正獻公廣伯常從滎陽學也。

《泊宅編》:王欽臣除太僕卿,東坡賀啟有云:「萬事不理, 問伯始而可知;三篋若亡,賴安世之猶在。」其後孔平 仲《賀蘇子容頌吏部尚書》復云:「萬事不理,當問胡公; 三篋若亡,請詢安世。」

《澠水燕談錄》:「國初襲唐末士風。舉子見先達,先投刺, 謂之『請見。既與之見,他日再投啟事,謂之『謝見』。又數 日,再投啟事,謂之『溫卷』。或先達以書謝,或有稱譽,即 別裁啟事,委曲敘謝,更求一見。當時舉子之於先達 者,其禮如此之恭。近歲不復行此禮,而上官亦有延 譽而進者』。」

《春渚紀聞》:「余宣和間於楊文公五世孫德裕家,見文 公八九歲時《病起謝郡官》一啟,屬對用事,如老書生, 而筆蹟則童稚也。」

《老學庵筆記》:紹興中,有貴人好為俳諧體詩及箋啟詩云:「綠樹帶雲山罨畫,斜陽入竹地銷金。」《上汪內相 啟》云:「長楸脫卻青羅帔,綠蓋千層;俊鷹解下綠絲絛, 青雲萬里。」後生遂有以為工者。賴是時前輩猶在,雅 正未衰,不然與五代之體何異?此事繫時治,忽非細 事也。

晉人所謂「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永嘉、正始, 乃魏晉年名。胡武平《上呂丞相啟》云:「手提天鐸,鏘正 始之遺音;夢授神椽,擯奪朱之亂色。」蓋不悟正始為 年名也。

宣和間,雖風俗已尚諂諛,然猶趨簡便。久之,乃有以 駢驪牋啟與手書俱行者。主於牋啟,故謂手書為「小 簡。」

《容齋四筆》:《晉書山濤傳》:「濤再居選職,十有餘年,每一 官缺,輒啟擬數人,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 欲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舉首,眾情不察,以濤輕重 任意。或譖之於帝,濤行之自若,一年之後,眾情乃寢。 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此語今 多引用,然不得其式。法帖中乃有之云:侍中、尚書僕 「射、奉車都尉、新沓伯臣濤言,臣近啟崔諒、史曜、陳准 可補吏部郎,詔書可爾。此三人皆眾所稱,諒尤質止 少華,可以敦教,雖大化未可倉卒,風尚所勸,為益者 多,臣以為宜先用諒,謹隨事以聞。」觀此一帖,可以概 見,然所啟三人,後亦無聞,既云皆眾所稱,當不碌碌 也。舊《潭帖》為識者稱許,以為賢於他本。然於此奏未 可倉卒之下。乃云「風筆惻然。」全無意義。今所錄者。臨 江本也。

《貴耳集》:項平齋自號江陵病叟。余侍先君往荊南,所 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云,杜詩柳 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嘗為潭教與帥啟云:「抆淚過 故人之墓,驚鬢髮之皆非;倚杖看祝融之峰,喜山色 之如舊。」

《齊東野語》:龔聖任言林德崇父嘗為劇縣,有聲,其與 監司啟有云:「鳴琴堂上,將貽不治事之譏;投巫水中, 必得擅殺人之罪。」時以為名言。劉潛夫宰建陽,亦有 一聯云:「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張弓;欲竭吏能,恐聖門 之鳴鼓。」語意尤勝,信乎治邑之難也。

《瑯嬛記》:李易安《賀人攣生啟》中有云:「無午未二時之 分,有仲伯兩楷之侶。既繫臂而繫足,實難弟而難兄。 玉刻雙璋,錦挑對褓。」

《山房隨筆》:薛制機言:有賀自長沙鎮南昌者啟云:「夜 醉長沙,曉行湘水,難教檣燕之留,朝飛南浦,暮捲西 山,來聽佩鸞之舞。」又有賀除直祕閣依舊沿江制置 司幹辦公事云:「望玉宇瓊樓之邃,何似人間;從綸巾 羽扇之遊,依然江表。」上《已請客》云:「三月三日,長安水 邊多麗人;一詠一觴,會稽山陰修禊事。」又云:「良辰美 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崇山峻嶺,修竹茂林,群賢畢 至。」端平中,余申周翰分教毗陵,題《捷人簿》云:「三年大 比,視郊祀天地之禮;均萬乘臨軒,與封拜公孤之儀 等。」中一聯云:「昭陵之仁如天,積歲月而養成巨棟;歐 公之學如海,鼓波濤而放出老龍。」惜未見全篇, 文本心典。淮郡蕭條甚,《謝賈相啟》有云:「人家如破寺, 十室九空;太守若頭陀,兩粥一飯。」

《甲乙剩言》:有一近來聞人賀翰林某啟云:「通籍玉堂, 帝亦呼庶吉之士;校書天祿,人皆稱劉更之生。」此與 昔人身坐銀交之椅,手持金骨之朵,可謂今古捧腹 也。

《潛確類書表飾》曰《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