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八十七卷目錄
易經部總論十三
元俞琰大易集說〈周易上下經說 周易象辭說 說卦說〉
張理大易象數鉤深圖〈易象圖說內篇 易象圖說外篇〉
熊朋來經說〈先天後天圖論 先甲後甲之義 揲蓍說〉
明朱睦桔周易稽疑〈元亨利貞 彖傳爻傳 見龍在田 知進而不知
退 位乎天地 利執言 君子有終 剛柔交錯 枯楊生華 大耋之嗟 有嘉折首
晉如鼫鼠 得其大首 弗損益之 居德則忌 入于幽谷 井谷射鮒 井收勿幕 己
日乃孚 漸下有缺 賢德善俗 鴻漸于磐 得童僕貞 未濟征凶 立象成器 是故
夫象 不威不懲 同功異位 坤為柄 震為龍 馬為曳 兌為羊 晉晝明夷 大壯
則止〉
焦竑經籍志〈易類序〉
經籍典第八十七卷
易經部總論十三
编辑元俞琰大易集說
编辑《周易上下經說》
编辑
周代名《易》,書名,猶《周書》題周,以別於夏、殷也。《易》有二 義,變易也,交易也。變易者,陽變陰,陰變陽也;交易者, 陽交陰,陰交陽也。觀先天圖可見經即篇也。孔子稱 「乾坤之策曰二篇」,則「經」字乃後人所加。呂東萊謂《經》 分上下,必始於文王,郭白雲已《序卦》已分,其來尚矣。 皆不言分經之由。邵康節曰:「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 《易》者二十八。故卦有六十四,而用止乎三十六;爻有 三百八十四,而用止乎二百一十有六。知此則知《經》 之分上下者,蓋有由焉,非苟然也。或疑《上經》卦三十, 《下經》卦三十四,多寡不均,不知卦有對體,有覆體。何 謂覆體?《屯》倒轉為《蒙》,《需》倒轉為《訟》之類是也。何謂對 體?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相對而不可覆者是 也。餘皆一卦,倒轉為兩卦,故《上經》卦三十,約之則十 八,《下經》卦三十四,約之亦十八,謂之不均可乎?卦分 內外二體,凡六十四陽、六十四陰,約為三十六,則《上 經》純陽卦六,純陰卦四,《下經》純陽卦四,純陰卦六。陰 陽相重之卦,上《下經》皆八,不亦均乎?《上經》陽爻八十 六,陰爻九十四,約為十八,則五十二陽,五十六陰,共 一百八。《下經》陽爻一百六,陰爻九十八,約為十八,則 五十六陽,五十二陰,亦一百八。其均如此。孔穎達謂 《繫辭》分上下,無異義。晁以道乃曰:「古者竹簡重大,分 經為二篇,皆不知六十四卦,約之則為兩十八也。」
《周易象辭說》
编辑
「象者,伏羲所畫八卦,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之象,其辭 則孔子為之也。《彖》辭爻辭亦皆有象,獨以『天行健,君 子以自彊不息』之類為象辭,何也?」曰:「彖辭爻辭固皆 有象,然又有占辭,又有象占相渾之辭。象辭則止乎 象而已,並無吉凶悔吝之占辭,故特謂之象辭。其象 則乾坤為天地,艮兌為山澤,震為雷,更不別取他物。」 《巽》《坎》離則不然。《巽》為風,遇天遇雷,在上在下皆為風, 在地澤水火之上亦為風,遇山則在下為風,在上為 木,在地澤水火之中亦為木。《坎》為水,遇地風火澤之 上下皆為水,在山上亦為水,在山下則為泉,在天下 亦為水,在天上則為雲,遇雷而在上亦為雲,在下則 為雨。《離》為火,純《離》之象。不言火而言明,遇地亦皆言 明,遇天山水、澤、風、木則皆為火,遇雷則為電。凡此取 象,皆以共見者言,其辭則與《彖》爻之辭不同。《彖辭》、爻 辭有善有惡,或善惡相半,象辭則無有不善也。且如 《剝》如《明夷》,皆凶卦也,而《剝》曰「上以厚下安宅」,《明夷》曰 「君子以莅眾」,用晦而明,必於凶中取吉為辭。卦雖凶, 君子於此觀象玩辭而善用之,則亦轉凶為吉,不待 乎占也。是以每象皆著一「以」字。「以」者,用也,用而見之 於事也。稱上稱「大人」者皆一,《剝》與《離》是也。稱「先王」者 七,《比》《豫》《觀》《噬嗑》《復》《無妄》《渙》是也。稱后者三,《泰》《復》《姤》是 也。稱「君子」則五十三《易》,蓋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也。
《說卦說》
编辑
《易》有三畫,卦有六畫。卦三畫有三畫之象,六畫有六 畫之象。何謂「六畫之象?」如下震上艮而為頤,頤中有 物而為噬嗑,與夫井鼎之類,合上下二體為之者是 也。何謂三畫之象?《說卦》所列者是也。卦有畫則有象, 象以辭而顯,不說則不明,此《說卦》所以作也。先說蓍 數卦爻為聖人作《易》之本,次說六畫兼具三才之道, 次說伏羲八卦方位,先乾坤,後六子,以明六子之功 用皆出於乾坤。次說文王八卦方位,始震終艮,而又 盛稱六子之功用。次說八卦之德。次說乾馬坤牛之 類,以明遠取諸物。次說乾首坤腹之類,以明近取諸 身。次說乾坤為父母,所以得男女之由。終則分八卦 為八條。凡三才之道無不說之,所以「類萬物之情也。」 其說亦有經中所無者,如《震》之蒼筤竹萑葦,《離》之鱉蟹蠃蚌是也。然《損》之簋,《泰》之茅,非蒼筤竹萑葦之屬 乎?《頤》之龜,《震》之貝,非鱉蟹蠃蚌之屬乎?《需》之酒,即《坎》 之水也;《旅》之斧,即《離》之戈兵也。乃若震為龍,《乾》《坤》皆 無《震》而言龍;坎為豕,《大畜》《姤》皆無《坎》而言豕;離為龜, 《損》《益》皆無《離》而言龜,蓋自有所取也。乾為馬而坤為 牝馬,坤乃乾之配也;坤為牛而離為牝牛,離之中畫 乃坤畫,此又取一畫之象也。至如《訟》之「帶」、《困》之「紱」、豐 之「沛」、「巽」之「床」、「渙」之「機」、「坎」之「牖」、《大過》之「棟」、《漸》之「鴻」、剝之 「魚」、《中孚》之鶴,聖人豈能一一盡言之於《說卦》哉?讀《易》 者苟能觸類而長之,則《說卦》之所無者,盡皆可以通 之也。
《序卦》者,孔子釋文王六十四卦之先後次第也。《上經》 三十卦約為十八,《下經》三十四卦約之亦為十八,此 《上下經》之分也。乾坤陰陽之純,坎離陰陽之中,為天 地四正,故《易》以乾坤坎離居上,震巽艮兌反是則居 下,咸恆損益在下,蓋震巽艮兌之交也。《上經》首乾坤 者,天地之道,二體之分也。《下經》首咸恆者,夫婦之道, 二體之合也。《易》道貴中,不欲其終。《下經》《泰》《否》在上,乾 父坤母,自交也。《需》《訟》《同人》《大有》《無妄》《大畜》《小畜》《履》以 乾父交六子,故在上。《師》《比》《謙》《豫》之在上,則以坤母交 三男也。《晉》《明夷》《萃》《升》之在下,則以坤母交三女也。《剝》 《復》《臨》《觀》所以進而上者,一陽二陽為主也。《夬》《姤》《遯》《大 壯》所以退而下者,一陰二陰為主也。《困》《井》《革》《鼎》《家人》 《睽》《蹇》《解》《豐》《旅》《渙》《節》,此六子自交,故居下,而《屯》、蒙居上 者,三男繼父母用事也。《屯》《蒙》以坎交震艮而在上,故 《噬嗑》、賁以離交震艮亦在上,《隨》《蠱》《漸》《歸》《妺》皆震巽艮 兌之交,而《隨》、蠱在上,長男長女為主也。《頤大過》《中孚》 《小過》雖皆震巽艮兌之交,然《頤大過》互乾坤,故在上; 《中孚》《小過》止肖坎離,故在下向微。孔子為之序,則後 世簡編脫落,寧不錯亂,又焉知某卦先,某卦後哉?孔 子懼其或然,此《序卦》所以作也。韓康伯乃謂「《序卦》非 《易》之蘊」,謬矣。紫陽朱子曰:「謂非《易》之精則可,謂非《易》 之蘊則不可。」
《雜卦》者,孔子釋六十四卦名義,而先後雜糅,不依《上、 下經》次序之舊。然《乾坤》居首,而《咸》《恆》亦居三十卦之 後,則《雜》之中又有不雜者存焉。案《隋經籍志》云:「秦焚 書,《周易》獨以卜筮得存,唯失《說卦》三篇,後河內女子 得之。」今韓康伯注本以《說卦》三篇分出《序卦》《雜卦》,則 《序卦》《雜卦》之名,蓋始於康伯。又案《史記》云:「孔子晚而」 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而不及《序卦》。《雜卦》,則漢初 猶以《序卦》《雜卦》總名之曰《說卦》也。朱漢上曰:「三《易》之 卦,其次各異,首《艮》者《連山》也,首《坤》者,《歸藏》也,首乾者, 《周易》也。聖人猶慮後世未知二《易》之變,故於《雜卦》一 篇,雜糅眾卦,錯綜其義,以示變《易》之無窮。以愚觀之, 先天圖始《乾》而終《坤》,此伏羲氏之《易》」也。《周易》始《乾》而 終《未濟》,此文王之《易》也。《雜卦》始《乾》而終《夬》,茲非孔子 之易歟?夫夬之為卦,五陽而一陰,比《乾》之純,只爭一 畫,若決去在上一陰,即為純《乾》。今置《夬》於《雜卦》之終, 聖人之意可見矣。蓋《易》道貴乎變通,變通則不窮,《夬》 而又《乾》,則生意周流不息,是故《雜卦》不終之以它卦, 而必終之以《夬》也。始而《乾》,終而夬,亦猶六十四卦始 於《乾》,終於《未濟》,皆此意也。《雜卦》之作,大概兩兩相對, 而其義則各各相反,如乾剛則坤柔,比樂則師憂,餘 卦皆然,至《大過》則有不然者,故鄭元云:自「《大過》以下, 卦旨不協,以錯亂失正,弗敢改耳。」至蘇東坡始改之, 紫陽朱子亦以為當改,蔡節齋又改之,今依蔡氏本。
張理大易象數鉤深圖
编辑《易象圖說內篇》
编辑
希夷陳先生《龍圖序》曰:「且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 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今存已合之位,尚疑之,況更陳 其未合之數邪?然則何以知之?」答曰:「於夫子三陳九 卦之義,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況夫天之垂象,的如貫 珠,少有差則不成次序矣。故自一至於盈萬,皆累然 如繫之於縷也。且若龍圖便合,聖人不得見其象,所」 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聖人觀象而明其用。是龍 圖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 《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上二十五,天數也,中貫 三、五九,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並十五之位。 後形一、六無位,又顯二十四之為用也。茲所謂「天垂 象」矣。下三十,地數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 而為六」形地之象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 則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後 既合也。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器之本。三 幹地二地四為之用。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 寡陽。大矣哉!龍《圖》之變,岐分萬途,今略述其梗概焉。
《易象圖說外篇》
编辑
《易》者,道也。若稽古聖神,繼天立極,肇修人紀,懼後世 之弗覺弗悟,而始示其道於人也。是道也,迎之莫探 其始,循之莫測其終,其小無內,其大無垠,天得之揭 日月而常運,地得之載河嶽而不傾。聖人仰觀其象 之元,故畫一一而擬之於天;俯察其順之勢,故畫一 ╍而擬之於地。天有陰陽,地有柔剛,故奇偶各生,奇 偶而四象備。天有四時,地有四偶,故四象各生奇偶 而八卦彰。陽而純者乾之健;陰而順者《坤》之元;陽而 外明者離為火;陰而內昭者坎為川;陽而隆者艮之 象;陰而窪者兌之原;鼓舞而震動者震雷之屬;噓吸 而披拂者㢲風之宣。八象相交而《易》道著。惟人也乃 特立乎其中而克肖焉。顛而圓者乾為首,皤而垂者 坤為腹。震肱居上動於手,㢲股居下隨於足。艮鼻而 兌口,坎耳而《離》目,渴而飲,飢而食,朝而作,暮而息,紛 紛汨汨,亦何以異於物不物於物?是以稱「有聖人者 出。」聖人者,德合天地,明並日月,掌握宇宙,調御陰陽, 仁知周覆乎天下,德澤垂裕乎後昆。致中和而天地 位,萬物育,至誠感而神祇格,鳥獸馴。聖人之道如是, 而後謂之為能踐形。《孟子》曰:「鈞是人,從其大體為大 人,從其小體為小人。萬物皆備於我」,亦曰「反身而誠。」 天行健,吾則體之而自強不息;地勢坤,吾則順之而 厚德載物。繼《離》而明照,習《坎》而常德,止乎《艮》而思不 出位,動乎震而恐懼修省,重㢲以申命行事,麗《兌》而 朋友講習。當其泰則財成輔相,當其否則儉德辭榮。 於益而遷善改過,損而窒慾懲忿,大而揖讓放伐,小 而動靜語默,其道皆備於《易》。明之為禮樂,幽之為鬼 神,三綱五常,百世相因。《傳》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 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 業也。懼後世之弗明,是故作《易》而以其道覺諸人。愚 末小子,敢曰希賢希聖希天,觀象述圖而次第之,曰 大《易》卦畫之原。
熊朋來經說
编辑《先天後天圖論》
编辑
先天圖體也,後天圖用也,先天圖從也,後天圖衡也。 「是故有先天八卦之次序,有後天八卦之次序,有先 天八卦之方位,有後天八卦之方位。自太極分陰陽, 陽之中有陰有陽,所謂太陽少陰也;陰之中有陰有 陽,所謂太陰少陽也。太陽之中,陽乾陰兌;少陰之中, 陽離陰震;少陽之中,陽巽陰坎;太陰之中,陽艮陰坤。」 自《乾》一至《坤》八,此先天八卦之次序也。乾父坤母,《震》 得《乾》初爻為長男,《巽》得《坤》初爻為長女,《坎》得《乾》中爻 為中男,《離》得《坤》中爻為中女,《艮》得《乾》上爻為少男,《兌》 得《坤》上爻為少女,此後天八卦之次序也。「乾上坤下 象天地,離東《坎》西象日月,艮兌象山澤,震巽象雷風。 自乾至震順布,自巽至《坤》逆布。」此先天八卦之方位 也。震東,離南,兌西,坎北,巽東南,乾西北,坤西南,艮東 北,乾坤退居,六子用事,此後天八卦之方位也。《說卦 傳》所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言先天也。所謂「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 《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言後天也。先 天四圖,其來久矣。世傳康節得於李挺之,挺之得於 穆伯長,伯長得於陳希夷。四圖之中,其一為八卦次 序,又其一為六十四卦次序,其一為八卦方位,又其 一為六十四卦方位。自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加倍而 進之,八卦倍為十六,十六倍為三十二,三十二倍為 六十四。觀六十四卦次序,但觀八卦之次序可也。《圓 圖》在「外以象天」,先將八卦定外卦,而以乾一、《兌》二、《離》 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依次布於外卦。方圖在 內以象地,先將八卦定內卦,而以乾一、《兌》二、《離》三、《震》 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依次布於內卦。觀六十四卦 方位,但觀八卦之方位可也。後天二圖,其一為六子 受生之次序,其一為八卦入用之方位,朱子蓋以此 配先天四圖爾。先天所以立體,而明法象自然之妙; 後天所以致用,而著隨時變易之道。先天圖當豎看, 《乾》天坤地以上下言;後天圖當平看,《離》火坎水以南 北言。伏羲《易》自作《伏羲易》看,《文王易》自作《文王易》看。 大抵文王以前,有占無文,本非可以言語文字求之。 《易》之見於辭者,自文王始。《易》之有先天後天,則自孔 子於《說卦》發其機。至康節四圖,而大明先天之學,心 學也,所謂畫前有《易》者也。伏羲畫八卦而已,詎知百 世之下,乃有四圖。愚嘗細繹羲文之《易》,惟周子《太極 圖》上一截陽動陰靜處,可以見先天四象生八卦之 象;下一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處,可以見後天乾坤 生六子之象。《太極》所謂「陽動陰靜」,即先天圖中太極 分陰陽。陽動中一暈之陰,即少陰生太陽,中乾兌離 震在焉;陰靜中一暈之陽,即少陽生太陰,中巽坎艮 坤在焉,此《太極圖》中先天圖也。太極所謂「乾道坤道」, 即後天圖中「乾父坤母;乾道成男,震坎艮在焉;坤道 成女,巽離兌在焉」,此《太極圖》中《後天圖》也。先天乾南 坤北,後天乾西北,坤西南,先天震巽對後天震東方, 巽東南,先天艮兌對後天兌正西,艮東北。此六卦不 但變其方位,且變其對卦。獨坎離二卦,先天為東西 之門,後天為南北之極,常相對立,坎離具四象之體, 太極陽動陰靜圖即坎離二卦從揭之也,豈惟太極 圖哉?《參同契》曰:「《易》謂坎離。」又曰:「日月為易,乾坤門戶, 坎離匡郭,牝牡四卦。」先天以乾坤坎離牝牡兌震巽艮四卦。又曰:坎離者,乾坤二用,老陽變陰用九,老陰 變陽用六。其牝牡之體,九六之用,皆坎離也。姑就《參 同契》言之,則先後天圖已在其中。乾坤爐鼎,坎離水 火,故後天坎離居先天乾坤之位。以坎中陽實離中 陰,則仍為乾坤,故《丹經》謂之「還元。」乾專於陽,坤專於 陰,曰爐鼎者器之。惟夫離己日光,坎戊月精,互相根 依。在納甲則主中宮戊己之功,在先天則為日東月 西之象,在後天則正火南水北之位。八卦中乾兌二 金,坤艮二土,震巽二木,皆陰陽相須。惟坎離水陰根 陽,火陽根陰,不同它卦天降而地升,陽倡而陰和。坎 「離者,天地之交也,故日為太陽精。」離者日之象,何不 三爻純陽而中有陰爻?才說太陽,其間便有少陰?所 以日納月之烏,認得日中有月,則可以知離卦月為 太陰精。坎者月之象,何不三爻純陰而中有陽爻,才 說太陰,其間便有少陽,所以月納日之兔,認得月中 有日,則可以知《坎》卦乾與離同受太「極之陽,而離者 中虛之乾;坤與坎同受太極之陰,而坎者中滿之坤。 乾坤太極之兩儀,離坎太極之四象。是以離坎二卦, 常為陰陽造化之樞紐也。」或謂「《太極圖》與《先天圖》皆 自希夷來,其一自濂溪發之,其一自康節發之。」或謂 周、邵所自得,使圖出希夷,亦安用諱?故明道先生誌 邵墓,不隱其師,但言其自得處。非師傳所及。真大賢 之言也。
《先甲後甲之義》
编辑
或問:「《蠱》之先甲後甲,有以甲子戌申為先,甲午辰寅 為後者;有以丁辛為甲,三日之先後者。《巽》之先庚後 庚,有以庚午辰寅為先,庚子戌申為後者;有以丁癸 為庚,三日之先後者。不知蠱何取於甲,㢲何取於庚 也?」曰:「蠱《隨》相伏,《蠱》之三陰,《隨》之三陽伏焉。《蠱》初爻變 《大畜》,則內卦為《乾》,先甲也;至五爻變《無妄》,則外卦為 乾,後甲也。《蠱》之《彖傳》言『先甲後甲』,曰:『天行也』,所以言 甲者,乾甲也。《巽》《震》二卦亦相伏,所以言庚者,震庚也。」 又問:「乾甲震庚,於納甲通矣。《蠱》之先甲後甲,於卦辭 言之;《巽》之先庚後庚,於九五爻辭言之,何也?」曰:「《蠱》《隨》 反對,以卦之全體得《乾》,故言先甲後甲於卦辭也。重 《巽》伏震,先庚也。九五變則三至五又」互《震》,後庚也。周 公因《蠱》之《乾》甲,記《巽》之《震》《庚》。《巽》九五變為《巽》之《蠱》,《蠱》 六五變為《蠱》之《巽》。《庚》甲相直,《巽》《蠱》相入,特於五爻言 之,宜也。「三日」者,或曰三爻也。
《揲蓍說》
编辑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 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 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此蓋舉一變以見十八變之 例。「揲者,以五十蓍虛一不用,象太極四十九蓍,兩手 平分象兩儀。置右手所分一半,就取其一蓍掛於左 手小指間,所謂象三才,以所分四揲之所謂象四時。」 先揲,左手所分,取其奇餘者,扐於左手無名指間,所 謂「歸奇於扐」以象閏。次揲,右手所分,取其奇餘者,扐 於左手中指間,所謂象五歲再閏。初揲之扐,通計三 指,不五則九。以一卦言之,此十八變中之一變;以一 變言之,此三揲中之第一揲也。又置第一揲所得之 筭,再以餘蓍如前法掛扐而揲之。第「二第三揲之扐, 通計三指,不四則八,八九為多,四五為少,三少為老 陽,三多為老陰,兩多一少為少陽,兩少一多為少陰。」 蓋大衍全數五十,即《河圖》中宮以五乘十之數。《河圖》 四面,太陽居一而連九,少陰居二而連八,少陽居三 而連七,太陰居四而連六,此陰陽老少之策,所由分 也。《河圖》之數十,布揲之奇,餘則有一、有二、有三、有四, 所得之策數則有六、有七、有八有九,獨不及五與十 者,《大衍》之數五十也。布揲之時,見左手所餘多少,即 知右手之數。第一揲左手餘數或一或二或三,則并 掛一與右手所餘者,成五。若左手餘四,則并掛一,與 右手所餘者,成九。第二揲收取第一揲之餘蓍,或四 十四蓍,或四十蓍,再分為二,掛扐如前法。左手餘數 或一或二,則并掛一與右手所餘者,成四。若左手餘 數或三或四,則并掛一與右手所餘者,成八。第三揲 又取第二揲餘蓍,或四十蓍,或三十六蓍,或三十二 蓍。再分二,掛扐亦如前法。左手餘數得一與二即成 四,得三與四即成八,此不待終籌而知,所以潛虛,揲 左虛右,揲右虛左。然潛虛分陰陽客主,故只揲一半, 而《大衍》之揲,必須左右手皆揲,以見全體也。所謂揲 蓍者,非是看掛扐過數目,正是看餘下數目。掛扐過 一十三蓍,名為三少,餘下三十六蓍,以四筭之為四 九,老陽得九數,何也?四象中太陽居一,而九者一之 餘數。掛扐過二十五蓍,名為三多,餘下二十四蓍,以 四筭之為四六老陰,得六數,何也?四象中太陰居四 而六者四之餘數。掛扐過二十一蓍,名為兩多一少, 餘下二十八蓍,以四筭之為四七少陽,得七數,何也? 四象中少陽居三而七者三之餘數。掛扐過一十七 蓍,名為兩少一多,餘下三十二蓍,以四筭之為四八 少陰得八數,何也?四象中少陰居二,而八者二之餘數。三變既定而一畫成,十有八變而一卦成,三變之 間為老陽,十二為老陰,四為少陽,二十為少陰,二十 八。世儒不通再扐後掛之義,或謂第二第三揲不必 掛一,不知第一揲若非掛一,已無從得九,第二第三 揲若不掛一,則老陽少陰各該二十七路少陽,九路 老陰,僅一路矣。再扐後掛者,言初揲雖再扐,而後揲 亦須掛一也。至如六爻占法,求之《左氏》《國語》,自有成 說。六爻皆不變,則以本卦彖辭為占,而以內卦為貞, 外卦為悔。如孔成子筮立衛元,遇屯,曰「利建侯。」秦伯 伐晉,卜徒父筮之,遇蠱,曰「其貞風,其悔山。」凡卦六爻 全不變者用此例。一爻變則專用所變爻為占。如畢 萬筮仕遇《屯》之《比》,只看初九一爻。蔡墨論《乾》之《同人》, 只看九二一爻。晉侯納王,遇《大有》之《睽》,只看九三一 爻。周史筮陳敬仲遇《觀》之《否》,只看六四一爻。南蒯之 《筮》,遇《坤》之《比》,只看六五一爻。晉獻公筮嫁伯姬,遇《歸 妺》之《睽》,只看上九一爻。凡卦一爻變者用此例。三爻 變者,以本卦為貞,支卦為悔。如《國語》「重耳筮當得晉 國,遇貞」、《屯》、悔、《豫》皆八。蓋初與四、五爻變也。初與五皆 老陽用九變,四爻老陰用六變,二三與上爻不變,在 《屯》《豫》二卦皆為少陰,故曰「皆八。」朱文公所謂「變及三 爻占兩卦體」是也。五爻皆變,則專以不變爻為占,如 穆姜筮,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杜元凱以為連 山首艮之《易》,非也。按:艮卦變《隨》,惟第二爻不動,三與 上爻皆老陽,用九變。初爻四五爻皆老陰,用六變,惟 第二爻少陰不變,故所占只在《艮》之八。朱文公所謂 四二五一,二分一專是也。若六爻皆變,則以乾坤二 用為例。如蔡墨對魏獻子所謂乾之坤,即六爻全變 之例,此占法之大略。或問:《左氏》《國語》「所載《左傳》於穆 姜之筮,既曰《艮》之八,《國語》晉重耳之筮,亦曰泰之八, 又曰貞、《屯》《悔》《豫》皆八,七八皆不變爻,何以罕言七而 專言八?」曰:「七七,蓍數也;八八卦數也。三揲之餘,得少 陰爻最易,惟其揲者多得八,故經傳亦多舉八以紀 占也。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中分之得五千 七百六十,老陽爻六」千九百一十二,饒一千一百五 十二策;老陰爻四千六百有八,乏一千一百五十二 策。故《大衍》初揲,「扐一扐二,扐三者少,扐四者多,少者 凡三,多者凡一。」已是饒陽減陰,故老陽十二路,少陽 二十路,少陰二十八路,而老陰只四路。若揲法少差, 則其遇愈艱。然老陰之路雖最少,而卦中未嘗無交 爻,以揲蓍之法周密如此,古人猶有「筮短龜長」之嘆。 況今俗下占卦,以錢代蓍,所謂重交單拆之畫,老陰 老陽以三純而變,少陽二陰中取一陽,少陰二陽中 取一陰,欲一擲而了十八變之事,不過約揲法而用 之。至於世應之法,八純以上爻,自初至五,各從其世, 惟上爻獨不變,反取第四爻變之,名為遊魂,又舉內 卦三爻同為一變名為《歸魂》。亦以先天卦位,天、地、雷、 風、水、火、山、澤,參錯為六十四卦,竊取夫參伍錯綜之 義,然上爻不變,虛而不備,以錢寓筮,老少均取,滋見 其短矣。古之為筮者,猶曰不如龜之長。今學者鮮布 揲,不見蓍中作用處,僅賴俗占以詔凡愚,故集先儒 緒言,作《揲蓍說》。
明朱睦桔周易稽疑
编辑《元亨利貞》
编辑
《易》道廣大精微,無所不備,故注者各以所見。如「元亨 利貞」,《程傳》以為四德,《本義》謂當得大通而利在貞固, 然後可以保終也。或謂二說以占言,當宗《本義》;以彖 言,當宗程傳,《程傳》祖《文言》者也。
《彖傳爻傳》
编辑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此本《彖傳》之辭,今不曰《傳》 而曰「彖」,何也?「雖盤桓,志行正也。」此本《爻傳》之辭,今不 曰《傳》而曰《小象》,何也?其它卦曰《彖》、曰《小象》,皆類此是 義不知本於何人,始於何時?宋大儒俱不言及,或別 有意義也。
《見龍在田》
编辑
見龍在田時舍也。項平甫舍讀作去聲,猶傳「舍」之「舍」, 誤。龍初出潛時寓於此。朱義雖未明訓,音義亦與此 同。
《知進而不知退》
编辑
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曹仲 禮云:「喪』字下魏王肅本曰:「『其惟愚人乎!知進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如此讀意,似完足。」
《位乎天位》
编辑
《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按:鄭氏謂上「位」字誤,當作 「蒞」字。
《利執言》
编辑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按:「言」字當作「之」字,傳寫之 謬。以五柔中,不為兵端之象。
《君子有終》
编辑
謙。亨,君子有終。按:《說苑》「終」下有「吉」字。《韓詩外傳》曰:「能 以此終吉者,君子之道。」今謂亨通而有終,則卦又係 君子,若於義未盡也
《剛柔交錯》
编辑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天文上脫「剛柔 交錯」一句,余初讀疑有此句,未敢以為然,及觀《朱子 語錄》,亦稱脫也。
《枯楊生華》
编辑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按:「少」字誤作「士」字,及 觀郭氏定本,亦云少字蟲傷,類於「士」字誤亦明矣。「士」 字義理無謂。
《大耋之嗟》
编辑
「大耋之嗟,凶。」「嗟」字下,古文及鄭、薛本無「凶」字。晁景迂 曰:「無『凶』字者,得象數,理或然也。」
《有嘉折首》
编辑
《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舊傳以「有嘉」為句,恐 不是。桔讀。《小象》多有韻,此當曰「有嘉折首」,庶與韻葉 也。
《晉如鼫鼠》
编辑
晉如。鼫鼠貞厲。《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鼫鼠,子夏、 康成皆作「碩。」碩,大也。二三四互艮象鼠。九陽為大鼠, 《本草》指為螻蛄。項平菴以土狗言,皆非。
《得其大首》
编辑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吳幼清曰:「大 謂三之陽,與上應。上者,三之首,故曰大首」,謂能得上 六也。「不可疾貞。」先儒俱連讀,項氏玩辭,「貞」字自為句, 得之。
《弗損益之》
编辑
「弗損益之」,先儒皆連讀,惟《晁氏客語》「弗損」絕句,蓋損 處上九,物極則反,是以弗損也。
《居德則忌》
编辑
居德則忌,南軒張氏曰:「居德則忌,言不居其德也。積 而不流之謂居。」節齋蔡氏曰:「居德而不施,則與象反 矣,故忌。」蓋祖南軒之說。《注疏》以「則」字作「明」字,非。
《入于幽谷》
编辑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按:《象》曰:「入于 幽谷」,幽不明也。「不明」字上,誤增「幽」字,義亦甚析也。
《井谷射鮒》
编辑
「井谷射鮒」,谷窮也,即《詩進退》「維谷之谷。」射,注也,言井 竭而空,不能上出濟物,僅足注「鮒」而已,不在谷字取 義。今傳稱「澗谷」,又稱「谷下」,恐非本爻之旨。
《井收勿幕》
编辑
井收勿幕。俞氏謂收為「汲」,「收」字作去聲讀,詩「救切」,是 也。「幕」當作「羃」,掩之也。「井養不窮」,蓋以濟人利物為均 而使之羃,可乎?
《己日乃孚》
编辑
「己日乃孚」,漢上朱氏曰:「十干自甲至己,然後為庚。庚, 革也。自庚至己,十日浹矣。己日,浹日也。例以先庚、先 甲為訓,似為近之。」
《漸下有缺》
编辑
「漸」字下缺一「漸」字。瀘川毛氏曰:「《易》未有一義而明兩 卦者,《晉》,進也,漸非進,以漸而進爾。」
《賢德善俗》
编辑
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郭氏云:「賢德以止 《巽》為居,風俗以止巽為善。」今本正文脫「風」字,《本義》亦 疑「善」下有脫字,是也。
《鴻漸于磐》
编辑
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孟康曰:「磐,水涯之堆。」二當互坎, 可稱水涯之堆。虞、馬謂磐為山石,悉誤。坎為飲,互兌 為食。夫鴻,水鳥也,據于石又何飲食乎?《孟》之說是矣。
《得童僕貞》
编辑
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俞氏曰:「貞當自為句。《周禮》 『有所求貞』,貞亦古之美辭。」或謂此意象也。黃楚望謂 「象外之象」,即此類。它爻亦有同此。
《未濟征凶》
编辑
未濟。征凶,利涉大川。居下《坎》之上,似亦濟矣。而又有 坎在前,蓋亦未濟也。六三位不當,征之且凶,況涉大 川乎?朱子曰:「利』字上當有不字。
《立象成器》
编辑
立成器以為天下利。《漢紀》引《易》。「立象成器以為天下 利。」《本義》云。「立下疑有闕文。」蓋使人深考而自得之也。
《是故夫象》
编辑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 其物宜。郭京曰:「『是故夫象』四字衍文。」呂東萊說亦同。 今觀上下文,郭、呂之說,似不誤。
《不威不懲》
编辑
不威不懲,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說苑》「不威」下脫 「小」字,「不懲」下脫「大」字。此先泛論事理,而後舉《易》以明 之。《說苑》去古不遠,或有所據也。
《同功異位》
编辑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或以為譽可以言善,而懼亦可以言善乎?「善」字疑是 「義」字之誤。
===直,故「乾圜坤枘相反也。」此一句本義不解,當以俞氏 之說為是。
《震為龍》
编辑
震為龍。龍,虞翻干寶作䮾,以第八章有其文,此重出 也,故以《虞》《干》之說為然。䮾,色蒼也。震之色亦蒼。
《馬為曳》
编辑
其於馬也為曳,郭氏雍曰:「馬」字誤,當作「其於輿也為 曳。」《易》曰「見輿曳」,又曰「曳其輪。」故輿有曳而馬無曳也。
《兌為羊》
编辑
《兌》為羊,李鼎祚曰:「羊已見前,此當為羔,庶不重出。」與 震為䮾之義一也。
《晉晝明夷》
编辑
《晉》。晝明夷,誅也。「誅」,孫奕作「昧。」明出地上為晝,明入地 中為昧,得反對之義。關子明曰:「蒙昧者,厥道求乎明。」 明夷亦昧也,昧不明,蓋傷之也。孫氏、奕本此。
《大壯則止》
编辑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熊氏曰:《大壯》剛以動而曰止,非 其象矣。止蓋「上」字之誤。《大壯》之勢,陽上而不已,遯則 陽退。諸家之說紛紛,多牽會無取也。
焦竑經籍志
编辑《易類序》
编辑
蜀張生有言:「《連山》,天易也;《歸藏》,地易也。有灋數而未 有書,《周易》人易始有書矣,而未詳於義也。」商瞿受《易》, 孔子五傳而至田何,雖有異家,一以象數為宗。自王 弼之說出,陰陽占筮,皆眂為術數之流,而易晦矣。子 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非直以其辭而已。」蓋嘗譬之, 象數者,水之源,木之本也。卦有定名,則水出木生,而 某水某木可知;六爻則其派與枝葉也。派之通塞,枝 葉之華悴,則爻之吉凶也;辭則水之經,木之譜也。學 者執經與譜,而不復尋其源本,謂學《易》可乎?世儒王 主理、鄭主象,二家局見,今古所同,顧承學左袒王氏 者為多。𦅸象無筌蹄可尋,而理則管蠡可測,《折楊》《黃 華》,嗑然而笑,無足怪也。今並列於篇,以俟采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