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48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四十八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八卷目錄

 屯田部藝文一

  棗祇子處中封爵令     漢曹操

  請置屯田表        唐張說

  論廢楚州營田表      劉禹錫

  代李僕射謝加營田使表    崔位

  蘇州嘉興屯田紀績頌     李翰

  民政策五         宋蘇轍

  御書屯田三事跋       岳飛

  與汪帥論屯田事       朱熹

  論邊屯          明王鏊

  送按察使王君督四川屯政序 王世貞

 屯田部藝文二

  屯田詞         唐戴叔倫

 屯田部紀事

 屯田部雜錄

戎政典第二百四十八卷

屯田部藝文一 编辑

《棗祗子處中封爵令》
漢·曹操
编辑

故陳留太守棗祗,天性忠能,始共舉義兵,周旋征討。 後袁紹在冀州亦貪,祗欲得之,祗深附託於孤,使領 東阿令。呂布之亂,充州皆叛,惟范東阿完在,由祗以 兵據城之力也。後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祗之功也。 及破黃巾,定許得賊資業,當興立屯田。時議者皆言 當計牛輸穀,佃科以定。施行。後祗白,以為「僦牛輸穀」 大收不增。穀有水旱災,除大不便,反覆來說,孤猶以 為當如故大收,不可復改易。祗猶執之。孤不知所從, 使與荀令君議之。時故軍祭酒侯聲云科取官牛,為 官田計,如祗議,於官便,於客不便。聲懷此云云,以疑 令君,祗猶自信,據計畫,還白執分田之術,孤乃然之, 使為屯田都尉,施設田業。其時歲則大收,後遂因此 大田豐足,軍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興 其功,不幸早沒,追贈以郡,猶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 受封,稽留至今,孤之過也。祗子處中,宜加封爵以祀 祇,為不朽之事。

《請置屯田表》
唐·張說
编辑

臣某言:臣聞求人安者莫過於足食;求國富者莫先 於疾耕。臣再任河北,備知川澤。竊見漳水可以灌巨 野,淇水可以溉湯陰。若開屯田,不減萬頃,化萑葦為 秔稻,變斥鹵為膏腴。用力非多,為利甚溥。諺曰:「歲在 申酉,乞醬得酒。」來歲甫邇,春事方興。願陛下不失天 時,急趨地利。上可以豐國,下可以廩邊,河漕通流,易 「於轉運,此百代之利也。當今國儲未贍,邊軍未息,靜 人農業,願留聖意亦常賜前階之食,承後騎之顧,竟 唯唯而無言者,豈敢隱情於聖主哉?正以職在仗衛, 憂於部伍,馬上非公議之所,囿遊非朝廷之事。今昧 死上愚見,乞與大臣籌謀,速下河北支度及溝渠使 檢料施功,不後農節。」謹附。《賀正使隨》「軍前曹州考城 縣尉同希再奉表以聞」,謹言。

《論廢楚州營田表》
劉禹錫
编辑

「臣某言:中使曹進玉至,奉宣聖旨存問,兼賜臣墨詔, 以楚州營田廢置事令臣商量奏者。跪奉天書,恭承 睿旨,道存通變,義在隨時。」云云。伏以本置營田,是求 足食,而徒有糜費,鮮逢順成。刈穫所收,無裨於國用; 種糧每闕,常假於供司。較其利害,宜廢已久。比來循 守舊制,不敢輕有上陳。皇心鑒微,特革斯弊。取其田 「蓄,授彼蒸黎,仍俾薄租,誠為至當。但以田數雖廣,地 力各殊,須量沃瘠,用立程度。臣已追里正,與商量利 便,謹具別狀奏聞,伏惟聖慮,俯賜詳擇。」

《代李僕射謝加營田使表》
崔位
编辑

臣某言:「伏奉某月日敕,以臣兼充當道營田使者。」捧 受絲綸,載驚載躍。臣某《中謝》。幸忝宗室,沐浴恩波,性 惟直方,官絕依倚。凡忝任用,皆自宸衷。常思殺身,以 答鴻造。所至之職,勵精苦節。苟可利人利國,誠願悉 心。況西戎狡謀,有備無患;東都要害,居安慮危。俱屯 偃革之師,豈可不耕而食?臣是以諭臨邊將士,首建 「屯田,董所屬軍人,力開荒壤,近為水旱之蓄,遠減飛 輓之勞,臣之用心,素切於此。又軍營衣賜,久費度支, 百方圓融,三分全給,在臣守土,固合分憂。此皆塵露 至微,豈於山海云益。陛下曲垂天獎,正以使名,榮光 薦加,荷懼惟厲。但當撫字鰥寡,訓練貔貅,克宣皇風, 底靖藩鎮,庶申萬一,少報生成。」所守有限,不獲奔赴 闕庭,拜舞丹墀。無任感恩隕越之至。

《蘇州嘉興屯田紀績頌》并序
李翰
编辑

「禹平九土,溝洫之功大;棄粒蒸人,稼穡之務重。」自古 有國家,未嘗不率由斯道,底慎其業。故「登平足以厚 生殖,禍難足以定凶災,未有易此而能理者。自邊警 時告,天步多艱,兵連不解,十有四年,因之以饑饉,重 之以夭札,死者暴露,亡者惰遊。編版之戶,三耗其二歸耕之人,百無其一。將多於官吏,卒眾於農人。古者」 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供之,猶曰「興師十萬。內外 騷動,不得操農桑者七十萬家。」今乃以一夫家食一 伍,一餘子衣一卒,師將不立,人將不堪。此聖上所以 旰食宵興,求古今令典,可以濟斯難者,莫出乎《屯田》。 廣德初,乃命相國元公倡其謨,分命諸道節度觀察、 都團練使統其事,擇封內閒田荒壤、人所不耕者為 其屯,求天下良才善政,以食為首者掌其務。屯有都 知,群士為之都知;有治,即邑為之官府。官府既建,吏 胥備設。田有官,官有徒,野有夫,夫有任。上下相維如 郡縣,吉凶相恤如鄉黨,有誅賞之政馭其眾,有教令 之法頒於時。此其所以為「屯」也。雖天子命之,股肱贊 之。至於宣上命,齊下「力經地域,制地事,辨土宜,均土 法,簡穡器,修稼政,陳三壤之種而敬其始,考九農之 要而成其終,則都知之職,專達其事焉,詎可以非其 人哉?」浙西觀察都團練使、御史中丞兼吳郡守贊皇 公王國大賢,憂公如家,慎擇厥官,以對明命。浙西有 三屯,嘉禾為之大,乃以大理評事朱自勉主之。且揚 州在「九州之地最廣,全吳在揚州之域最大,嘉禾在 全吳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 江淮為之儉。」公首選於眾,獨當其任,有寬簡惠和之 德,知艱難勤儉之事,政達乎本,智通乎時,仁愛足以 結下,機權足以成務。嘉禾大田二十七屯,廣輪曲折, 千有餘里,公畫為封疆,屬於海,濬其畎澮,「達於川,求 遂氏治野之法,修稻人稼澤之政,芟以殄草,剔以除 木,風以布種,土以附根」,頒其法也。冬耕春種,夏耘秋 穫,朝巡夕課,日考旬會,趨其時也。勤者勞之,惰者勖 之,合耦助之,移田救之,宣其力也。下稽功事,達之於 上,上制祿食,復之於下,敘其勞也。至若義感於內,誠 動於中,徇國忘家,恤人猶「己。野次露宿,簞食瓢漿,盡 四體之勤,趨一時之役,大寒栗烈而猶執鞀鼓,盛暑 赫曦而不傳車蓋。如登高去梯,與之死生,投醪均味, 忘其饑渴。然後知仁義之政必見於耕穫,井田之法 可施於甲兵。」夫如是,人將竭其力,地將盡其利,天將 與其時。自贊皇為郡無凶年,自朱公為屯無下歲。元 年,各收入若干斛數,與浙西六州稅埒。朝嘉厥庸,授 廷尉評。公又稽氣授時,如前代法。有白雀集於高豐 屯廩,蓋大穰之徵也。屯官某乙等聚而稱曰:「初公為 屯人,有二懼焉:邑人懼其暴,屯人懼其擾。今溝封犬 牙而不相侵,疆場日履而人不知,方舟而上,以饋師 旅,此功及於國也;登量而入,以寬征稅,此德加」於人 也。古者智效一官,政修一鄉,猶歌之詠之,手之足之, 況朱公之績,如此其大者乎?遂相與斲琬琰,表阡陌。 南陽太守,豈專刻石之功;桐鄉嗇夫,終踐大農之位。 其辭曰:

茫茫。九區陽九躔災,丘荒札瘥,田卒污萊。天步未移, 連師滿野。不耕不穫,仰食於下。嗷嗷遺人,餬口饋軍。 帝曰予憂,爰立其屯。且戰且耕,古之善經。辟師肅祗, 王命是聽。嘉禾之田,際海茫茫。取彼榛荒,畫為封疆。 朱公莅之,展器授方。田事既飭,黎人則康。我屯之稼, 如雲漠漠。星羅棋布,溝封綺錯。朱公履之,勸耨趨穫。 「稂莠不生,螟蝥不作。歲登億計,征寬稅薄。息我蒸人, 遂其耕鑿。我屯之庾,如京如坻。嘉量是登,方舟是維。 贊皇獻之,達於京師。飽我六軍,肅將天威。畎距於溝, 溝達於川。故道既堙,變將為田。朱公濬之,執用以先。 浩浩其流,乃與湖連。上則有塗,中亦有船。旱則溉之, 水則泄焉。曰雨曰霽,以溝為天。俾我」公私,永無饑年。 公田翼翼,私田薿薿。不侵其畔,不犯其穡。我倉既盈, 爾廩維億。屯人熙熙,邑人怡怡。不擾其務,不干其時。 我無爾暴,爾無我欺。我有官屬,朱公訓之。我有徒卒, 朱公恤之。我有眾役,朱公率之。我有徵功,朱公序之。 起於田中,印綬纍纍。何以況之?福祿如茨。何以久之? 刻篆於碑。

《民政策五》
宋·蘇轍
编辑

近代以來,天下之變備矣。世之君子隨其破敗而為 之立法,補苴缺漏,疏剔棼穢,其為法亦已盡矣,而後 世之弊常不為之少息。其法既立而旋亡,其民暫享 其利而不能久,因循維持,至於今世,承百王之弊而 獨受其責,其病最為繁多,而古人已行之遺策,又莫 不盡廢而不舉。是以為國百有餘年而不至於治平 者,由此之故也。蓋天下之多虞,其始自井田之亡。田 制一敗,而民事大壞,紛紛而不可止。其始也,兼并之 民眾,而貧民失職。貧者無立錐之地,而富者連阡陌 以勢相役,收大半之稅;耕者窮餓,而不耕者得食,以 為不便。故從而為之法,曰「限民名田」,貴者無過若干, 而貧者足以自養。此《董生》之法也。天下之人兼并而 有餘,則思以為驕奢。驕奢之風行於天下,則富者至 有破其貲畜,而貧者恥於不若,以爭為盜而不知厭。 民皆有為盜之心,則為之上者甚危而難安。故為之 法曰:「立制而明等,使多者不得過,而少者無所慕也, 以平風俗。」此賈生之法也。民之為性,豐年則食之而無餘,饑年則轉死於「溝壑而莫之救。富商大賈,乘其 不足而貴賣之,以重其災,因其有餘而賤取之,以待 其敝。予奪之權,歸於豪民,而上不知收,粒米狼戾而 不為斂,藜藿不繼而不為發。故為之法曰:『賤而官為, 糴之以無傷農;貴而官為,發之以無傷民。小饑則發 小熟之斂,中饑則發中熟之斂,大饑則發大熟之斂』。」 此李悝之法也。古者三代之兵,出而為兵,入而為農。 出兵臨敵,則國有資糧之儲,而兵罷役休,則無復養 兵之費。及至後世,海內多故,而征伐不息,以為害農, 故特為設兵以辦天下之武事。其始若不傷農者,而 要其終衣食之奉,農亦必受其困。故為之法曰:不戰 則耕以自養。而耕之閒暇則習為擊刺,以「待寇至。」此 趙充國之法也。蓋古之遺制,其可以施於今者甚多, 而臣不敢復以為說。而此四者,皆天下之所共知而 不行者也。夫知之而不行,此其故何歟?臣聞事固有 可以無術而行者,有時異事變,無術而不可行者。均 民以名田,齊眾以立制,是無術而可以直行者也;平 糴以救災,屯田以寬農,是無術而不可行者也。古者 賢君在上,用度足而財不竭,損其有餘以備民之所 不足,而不害於歲計。今者歲入不足以為出,國之經 費,猶有所不給,而何暇及於未然之備?古者將嚴而 兵易,使其兵安於劬勞,故雖使為農而不敢辭。今者 天下之兵,可使執勞者皆不知戰,而可與戰者皆驕 而不可使衣食豐溢而筋力疲憊。且其平居自處甚 倨,而安肯為農夫之事乎?故屯田、平糴之利,舉世以 為不可復者,由此之故也。盍亦思其術矣。臣嘗聞之, 賈人之治產也,將欲有為而無以為資者,不以其所 以謀朝夕之利者為之也。蓋取諸其不急之處而日 蓄之,徐徐而為之,故其業不傷而事成。夫天子「之道, 食租衣稅,其餘之取於民者,亦非其正矣。茶、鹽、酒、鐵 之類,此近世之所設耳。夫古之時,未嘗有此四物者 之用也,而其為國,亦無所乏絕。」臣愚以為可於其中 擇取一焉,而置之用度之外,歲以為平糴之資。且其 既已置之用度之餘,則不復有所顧惜而發之也輕, 發之也輕,而後民獲其利,其與今之所謂常平者亦 已大異矣。抑嘗聞之:已牧馬者不可使之畜豚,馬彘 之相去未能幾也,而猶且不可使。今世之兵以為兵 募之,而欲強之以為農,此其不從,固無足怪者。今欲 以兵屯田,蓋亦告之以將屯田而募焉。人固有無田 以為農而願耕者,從其願而使之,則雖勞而無怨。苟 屯田之兵既多而可用,則夫不耕而食者,可因其死 亡而勿復補,以待其自衰矣。嗟夫!古之人,其制天下 之患,其亦已略盡矣,而其守法者常至於怠惰而不 舉,是以世之弊常若近起於今者,而不求古之遺法, 而依之以為治,可不大悲矣哉!

《御書屯田三事跋》
岳飛
编辑

臣聞先正司馬光有言:「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 之小人。」論人者能審於才德之分,則無失人矣。曹操 募百姓屯田許下,所在積粟;諸葛亮分兵屯田而百 姓安堵;羊祜懷遠,近得江漢之心,亦以墾田獲利。若 三子者,知重本務農,使兵無囏食,其謀猷術略,皆不 在人下,才有足稱者。然操酷虐變詐,攬申、商之法術, 雖號超世之傑,豈正直中和者所為乎?許劭謂「清平 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其德有貶云。亮開誠心,布公道, 邦域之內,畏而愛之。祜增修德信,以懷柔初附,則德 過於操遠矣。觀亮素志,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以興 漢室。天不假以年,遽有渭南之恨。祜輔晉武,慨然有 并吞之心。後平吳,身不及見。二子有「意於功名,而志 弗克伸」,惜哉!臣庸德薄才,誠不敢妄論古人。伏蒙陛 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臣 敢不策駑礪鈍,仰副聖意。萬一夫服田力穡,乃亦有 秋,農夫職爾,用屯田以足兵食,誠不為難。臣不揆願, 遲之歲月,敢以奉詔。要使忠信以進德,不為君子之 棄,則臣將勉其所不「逮焉。若夫鞭撻四方,尊強中國, 扶宗社於再安,輔明天子以享萬世無疆之休,臣竊 有區區之志,不知得伸歟否也。」紹興十年正月初一 日,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湖北京西路 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四千戶、實 封一千七百戶臣岳飛謹書。

《與汪帥論屯田事》
朱熹
编辑

「崇安有范𦬊通判者,頃從鄭資政鎮蜀,能言當時漢 中屯田之利,所以實邊郡、紓民力、省歲費者,甚有條 理,不知其幕府文書猶有存於今日者否?就使不完, 當日官吏必尚有可訪者。今之所謂和好,豈可長保? 萬一可保,而在我者,亦豈當但為安坐以守所保之 計乎?聚人之本,財用為急。與其賣度牒、責財於民而 髡其首,以絕生聚之源;賣官告使入仕之流,猥濫訛 雜,以為吾民之病。孰若因天時,分地利,借力於飽食 安坐之兵,而坐收富彊之實效乎?況前人已試之驗 未遠,在博訪而亟行之爾。」稼穡之功,經歲乃成,然當 可為之時,緩之一日,則失一歲之事。今以閤下之明乘此邊事少休、歲收大稔之際,兵民皆有餘力可以 就事,況諸司又皆通情,則事之在漢中者,亦可委曲 審議而共為之。失今不為,恐後難復值此,可為之會 矣。熹在遠僻,不能深得利病之詳,然得於傳聞,參以 簡冊所記載,竊以為此最當今邊防之急務,而申軍 律、練士卒、備器械,抑又次之,皆不可不先事預謀以 為之備。不審台意以為如何?

《論邊屯》
明·王鏊
编辑

「國家供三邊之費最大,歲用銀至四五十萬。愚以為 欲省轉運之費,莫若興屯田。兵法取敵一鍾當吾二 十鍾,屯田一石可當二十石。今三邊之地固在也,而 人以為不可行,何哉?」按趙充國《屯田之奏》曰:計度臨 羌東至浩亹,羌鹵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墾,可二千頃。 又言:「北邊自燉煌至遼東一萬一千五百餘里,故有 吏卒數千人,鹵不能攻。今留步士萬人屯田,地勢平 易,多高山遠望之便,部曲相保,以為屯田,內有亡費 之利,外有守禦之備。」唐元和中,振武軍饑,宰相李絳 請開營田,乃使韓重華為水陸運使,使給耒耜與牛 耕。傍近地方,連歲大熟,軍不復饑,又益募人為十五 屯,屯置百三十人,而種百頃,各就高「為堡,東起振武, 西過雲州界,極於中受降城,秋果倍收,歲省度支錢 千三百萬緡。此又近事之效也,今獨不可行乎?」

《送按察王君督四川屯政序》
王世貞
编辑

益州古稱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非耶?司馬錯往與張 儀爭論其利矣。秦得李冰,鑿江灌溉;漢得唐蒙,開犍 為,用大行。張騫言益斥地卭笮盡,蜀土無磽瘠滷薄 者。語稱崏山下有踆鴟,至死不飢,饒富何如哉?蜀之 賦足以自國,武侯用其理蜀法,田漢中,男女雜居,按 堵無犯,歲收供吏士乃不乏。此特一時而效已彰,彰 然者,無他法行也。明興,高皇帝制詔天下定兵政,諸 邊重蜀,西邊番裔以故重已。又詔天下兵當無事,坐 餕廩餼諸棄遺土地漸蕪蔓不理,其令所在兵三分 之一以城守,二者就南畝,即郡縣比沒入田田之,收 其息以贍蜀,獨得六十餘萬頃,當天下半,又故號饒, 無被兵。然不聞轉巴蜀粟,南浮江,北出子午,助縣官 費庫藏尟溢羨,陳陳之積,其說何耶?且既以蜀兵將 恐孽蠹,嚴法而威之,法久不任,特分外臺臣專糾理 之,亦密矣。網益密,蠹益深,卒罷無所恤,逃亡銖累,而 將又極意蠶食焉。藩國之彊有力,與卓、鄭之徒把持 而漁,其間何限也?臺臣泄泄然冀得遞代去,於是人 又不任矣。聞之眾稱外臺唯屯田簡號無害,至多所 兼治。夫使因故襲陋,視而不為之所宜其簡也。湘南 王君始由尚書郎遷蜀臬,王君任專理屯,以璽書馳 傳,往則過世貞而蹙額曰:「眾乃易予任矣。」夫予則何 敢易哉?蓋王君嘗為郎,治獄上間有所怒以屬郎,而 王君釋牘從輕典,曰:「法如是足也。」他曹郎私目攝君 不動,「而賴上仁聖,竟伸王君法。當君平時,恂恂若不 能出口,一旦法所在極以重輕迫之,愈自奮。即君任 誠不易,君胡不易也?夫蜀大都之中,彊挾勢要來奸 吾政,即以柱後惠文彈治之耳。」或曰:「王君誠賢,其望 深而秩薄,是不久當遷,奈何?」世貞應之曰:「曷不聞趙 搜粟棗都尉之治許下哉?承亂草創,猶收」效速工君 賢,即故案不過一舉,廢而裁棼,何事久也?今大司農 經耗賦稅,竭不足以奉戰士徵筭,使冠蓋相望。王君 舉最報,蜀士飽而馬騰廩,有贏食當齎持黃金詔道 西者,必之王君矣。

屯田部藝文二 编辑

《屯田詞》
唐·戴叔倫
编辑

春來耕田遍沙磧,老稚欣欣種禾麥。麥苗漸長天苦 晴,土乾确确鉏不得。新禾未熟飛蝗生,青苗食盡餘 枯莖。捕蝗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缾無粟。十月移屯 來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驅牛駕車入山去,霜重草 枯牛凍死。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

屯田部紀事 编辑

《冊府元龜》:「王莽遣尚書大夫趙並使勞北邊,還言五 原、北假膏壤殖穀,異時嘗置田官。乃以並為田禾將 軍,發戍卒屯田北假以助軍。」

《後漢書傳燮傳》:「燮為南陽太守,善卹人,叛羌懷其恩 化,並來降附。乃廣開屯田,列置四十餘營。」

《三國魏志王朗傳》:「孫權欲遣子登入侍,不至。是時車 駕徙許昌,大興屯田,欲舉軍東征。朗上疏以為宜敕 別征諸將,各明奉禁令,以慎守所部,外曜烈威,內廣耕稼,使泊然若山,澹然若淵,勢不可動,計不可測。是 時帝以成軍遂行。權子不至,車駕臨江而還。」

《袁渙傳》:渙拜為沛南部都尉,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 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 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 勿彊。太祖從之,百姓大悅。」

《胡質傳》:「質遷征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廣農 積穀,有兼年之儲,置東征臺,且佃且守。又通渠諸郡, 利舟楫,嚴設備以待敵,海邊無事。」

《梁習傳》:「習領并州刺史。建安十八年,州并屬冀州,更 拜議郎西部都督從事,統屬冀州,總故部曲。又使於 上黨取大材供鄴宮室。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領客六 百夫,於道次耕種菽粟,以給人牛之費。後單于入侍, 西北無虞,習之績也。」

《吳志呂蒙傳》:「『曹公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晥,大開稻 田,又令閒人招誘鄱陽賊帥,使作內應。蒙曰:晥田肥 美,若一收孰,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早除 之』。乃具陳其狀,於是權親征晥城拔。權嘉其功,即拜 廬江太守,所得人馬皆分與之,別賜尋陽屯田六百 戶,官屬三十人。」

《晉書宣帝本紀》:「帝初為魏國軍司馬,言於魏武曰:昔 箕子陳謨,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 經國遠籌也。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納之。 於是務農積穀,國用豐贍。

《司馬孚傳》:「孚為度支尚書,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 及事機,宜預遷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又 以關中連遭寇,穀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 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 賊有備矣。」

《扶風武王駿傳》:「駿鎮許昌,遷鎮西大將軍,使持節都 督雍涼等州諸軍事,代汝南王亮鎮關中。駿善撫御, 有威恩,勸督農桑,與士卒分役。己及寮佐并將帥兵 士等人限田十畝,具以表聞。詔遣普下州縣,使各務 農事。」

《溫嶠傳》:「嶠加中壘將軍,持節都督東安北部諸軍事。 是時天下凋弊,國用不足,詔公卿以下詣都坐論時 政之所先,嶠因奏軍國要務,其三曰:諸外州郡將兵 者,及都督府非臨敵之軍,且田且守。又先朝使五校 出田,今四軍五校有兵者,及護軍所統外軍,可分遣 二軍出,并屯要處,緣江上下皆有良田,開荒須一年 之後即易,且軍人累重者,在外有樵採蔬食之人,於 事為便。」議奏多納之。

《殷浩傳》:「浩為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 軍事,北征許洛。既而以淮南太守陳逵,兗州刺史蔡 裔為前鋒,安西將軍謝尚,北中郎將荀羨為督統,開 江西疁田千餘頃,以為軍儲。」 《荀羨傳》:「羨除北中郎將、徐州刺史,監徐兗二州諸軍 事。羨至鎮,發二州兵,使參軍鄭襲戍淮陰。羨尋北鎮 淮陰,屯田於東陽之石」鱉。

《石季龍載記》:「季龍謀伐昌黎,使典農中郎將王典率 眾萬餘,屯田海濱。又自幽州東至白狼,大興屯田。」 《冊府元龜》:「元帝為晉王,課督農功,詔二千石長吏以 入穀多少為殿最,其非宿衛要任,皆宜赴農,使軍各 自佃作,即以為廩。」

《宋書王弘傳》,「弘弱冠為會稽王司馬道子驃騎參軍 主簿。時農務頓息,末役繁興,弘以為宜建屯田。陳之 曰:近面所諮立屯田事,已具簡聖懷。南畝事興,時不 可失,宜早督田畯,以要歲功。而府資單刻,控引無所, 雖復厲以重勸,肅以嚴威,適足令囹圄充積,而無救 於事實也。伏見南局諸冶,募吏數百,雖資以廩贍,收 入甚微。愚謂若回以配農,必功利百倍矣。然軍器所 須,不可都廢。今欲留銅官大冶及都邑小冶各一所, 重其功課,一准揚州。州之求取,亦當無乏,餘者罷之, 以充東作之要。又欲二局田曹,各立典軍募吏,依冶 募比例,并聽取山湖人。此皆無損於私,有益於公者 也。其中亦應籌量分判番假,及給廩」多少,自可一以 委之本曹。親局所統,必當練悉。且近東曹板水曹參 軍納之領此任,其人頗有幹能,自足了其事耳。頃年 以來,斯務弘廢,田蕪廩虛實,亦由此弘。過蒙飾擢,志 輸短效,豈可相與寢默,有懷弗聞邪?至於當否,尊自 當裁以遠鑒。若所啟謬允者,伏願便以時施行。庶歲 有務農之勤,倉有盈「廩之實,禮節之興,可以垂拱待 也。」道子欲以為黃門侍郎,珣以其年少,固辭。

《毛修之傳》:「修之為冠軍將軍,領南郡相。高祖將伐羌, 先遣修之復芍陂,起田數千頃。」

《南平穆王鑠傳》:「上以兗土彫荒,罷南兗并南徐州,當 別置淮南都督,住盱眙,開創屯田,應接遠近。」

《南齊書徐孝嗣傳》,孝嗣轉尚書令,即本號開府儀同 三司,固讓不受。是時連年鹵動,軍國虛乏,孝嗣表立 屯田曰:「有國急務,兵食是同,一夫輟耕,於事彌切。故井陌壃里,長轂盛于周朝;屯田廣置,勝戈富于漢室。 降此以還,詳略可見。但求之自古,為論則賒,即以當 今,宜有要術。竊尋緣淮諸鎮,皆取給京師,費引既殷, 漕運艱澀,聚糧待敵,每若不周,利害之基,莫此為急。 臣比訪之故老,及經彼宰守,淮南舊田,觸處極目,陂 遏不修,咸成茂草,平原陸地,彌望尤多。今邊備既嚴, 戍卒增眾,遠資餽運,近廢良疇,士多飢色,可為嗟嘆。 愚欲使刺史二千石躬自履行,隨地墾闢,精尋灌溉 之源,善商肥确之異。州郡縣戍主帥以下,悉分番附 農。水田雖晚,方事菽麥,菽麥二種,益是北土所宜,彼 人便之,不減粳稻。開創之利,宜在及時。所啟允合,請 即使至徐、兗、司、豫,爰及荊、雍,各當境規度,勿有所遺, 別立主曹,專司其事。田器耕牛,臺詳所給,歲終言殿 最,明其刑賞,此功克舉,庶有弘益。若緣邊足食,則江 南自豐,權其所饒,略」不可計。事御見納。時帝已寢疾, 兵事未已,竟不施行。

《祖沖之傳》:「沖之轉長水校尉,領本職,造《安邊論》,欲開 屯田,廣農殖。建武中,明帝使沖之巡行四方,興造大 業,可以利百姓者。會連有軍事,竟不行。」

《垣崇祖傳》:崇祖為豫州刺史,平西將軍。上遣使入關, 參敵消息,還敕崇祖曰:「卿視吾是守江東而已邪?所 少者食,卿但努力營田,自然平殄殘醜。」崇祖修治芍 陂田。

《梁書始興王憺傳》:「天監元年,加安西將軍,都督、刺史 如故,封始興郡王,食邑三千戶。時軍旅之後,公私空 乏,憺厲精為治,廣闢屯田,減省力役,存問兵死之家, 供其窮困,民甚安之。」

《裴邃傳》:「邃為竟陵太守,開置屯田,公私便之。尋遷假 節明威將軍,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復開創屯 田數千頃,倉廩盈實,省息邊運,民吏獲安。乃相率餉 絹千餘匹,邃從容曰:『汝等不應爾,吾又不可逆納。其 絹二匹而已』。」

《夏侯夔傳》:「夔為豫州刺史。豫州積歲寇戎,人頗失業, 夔乃帥軍人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歲收穀百餘 萬石,以充儲備,兼贍貧人,境內賴之。」

《陳慶之傳》:「大通二年,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 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餘並如故。慶之至鎮,罷義陽 鎮兵,停水陸轉運,江湖諸州,並得休息。開田六千頃, 二年之後,倉廩充實,高祖每嘉勞之。」

《魏書楊椿傳》:「自太祖平中山,多置軍府,以相威攝,凡 有八軍,軍各配兵五千食祿,主帥軍各四十六人。自 中原稍定,八軍之兵漸割南戍,一軍兵纔千餘,然主 帥如故,費祿不少。椿表罷四軍,減其帥百八十四人。 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戶,年常發夫三千,草三百 車,修補畦堰。椿以屯兵惟輸此田課,更無徭役,及至 閒月,即應修治,不容復勞百姓。」椿亦表罷之。

《薛野䐗傳》:野䐗子虎子除開府徐州刺史。時州鎮戍 兵,資絹自隨,不入公庫,任其私用,常苦饑寒。虎子上 表曰:「臣聞金湯之固,非粟不守;韓白之勇,非糧不戰。 故自用兵以來,莫不先積聚然後圖兼并者也。今江 左未賓,鯨鯢待戮,自不委粟彭城,以彊豐沛,將何以 拓定江關,掃一衡霍?竊惟在鎮之兵,不減數萬,資糧 之絹,人十二匹,即自隨身,用度無準,未及代下,不免 饑寒。論之於公,無毫釐之潤。語其利私,則橫費不足, 非所謂納民軌度,公私相益也。徐州左右,水陸沃壤, 清汴通流,足盈激灌,其中良田十萬餘頃,若以兵絹 市牛,分減戍卒,計其牛數,足得萬頭。興力公田,必當 大獲粟稻。一歲之中,且給官食,半兵耘植,餘兵尚眾, 且耕且守,不妨捍邊。一年之收,過於十倍之絹;暫時 之耕,足充數載之食。於後兵資,唯須內庫,五稔之後, 穀帛俱溢。匪直戍士有豐飽之資,於國有吞敵之勢。 昔杜預田宛葉以平吳,充國耕西零以彊漢,臣雖識 謝古人,任當邊守,庶竭塵露,有增山海。」高祖納之。 《宋弁傳》弁從駕南討,詔弁於豫州都督所部及東荊、 潁、葉皆減戍士營農,水陸兼作。

《范紹傳》:「值義陽初復,起紹除寧遠將軍,郢州龍驤府 長史,帶義陽太守。其年冬還,值朝廷有南討之計,發 河北數州田兵二萬五千人,通緣淮戍兵,合五萬餘 人,廣開屯田。八座奏紹為西道六州營田大使,加步 兵校尉。紹勤於勸課,頻歲大獲。」

《杜纂傳》:纂為積弩將軍,從征新野,除騎都尉。及南陽 平,賜爵井陘男。又詣赭陽武陰二縣,課種公田,隨供 軍費。

《源賀傳》:「時每歲秋冬遣軍三道並出,以備北寇,至春 中乃班師。賀以勞役京都,又非禦邊長計,乃上言請 募諸州鎮有武健者三萬人,復其徭賦,厚加賑恤,分 為三部,二鎮之間築城,城置萬人,給彊弩十二床,武 衛三百乘,弩一床給牛六頭,武衛一乘給牛二頭。多 造馬槍及諸器械,使武略大將二人以鎮撫之。冬則 講武,春則種殖,並戍並耕,則兵未勞而有盈畜矣。又 於白道南三處立倉,運近州鎮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備不虞,於宜為便。不可歲常舉眾,連動京師,令 朝廷恆有北顧之慮也。」事寢不報。

《北齊書斛律羨傳》:「羨為幽州刺史,詔加行臺僕射。羨 以北騎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厙堆戍東拒於海,隨山 屈曲二千餘里。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築 城,或斷谷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又導高梁水, 北合易京,東會於潞,因以灌田。邊儲歲積,轉漕用省, 公私獲利焉。」

《周書李賢傳》:「保定四年,王師東討,朝議以西道空虛, 慮羌渾侵擾,乃授賢使持節河州總管、三州七防諸 軍事、河州刺史。河州舊非總管,至是創置焉。賢乃大 營屯田,以省運漕。」

《隋書賀婁子幹傳》:「高祖以隴西頻被寇掠,甚患之。彼 俗不設村塢,敕子幹勒民為堡,營田積穀,以備不虞。 子幹上書曰:比者兇寇侵擾,蕩滅之期,匪朝伊夕。伏 願聖慮,勿以為懷。今臣在此,觀機而作,不得準詔行 事。且隴西、河右,土曠民稀,邊境未寧,不可廣為田種。 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虛役人功,卒逢踐暴。屯田 疏遠者,請皆廢省。但隴右之民,以畜牧為事,若更屯 聚,彌不獲安。只可嚴謹斥候,豈容集人聚畜。請要路 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鎮戍連接,烽候相望,民雖散居, 必謂無慮。」高祖從之。

《郭衍傳》:「衍開皇中,選授朔州總管,所部有恆安鎮,北 接蕃境,常勞轉運。衍乃選沃饒地置屯田,歲剩粟萬 餘石,民免轉輸之勞。」

《唐書地理志》:「寶應縣西南八十里有白水塘。證聖中, 開置屯田。長慶中興,白水塘屯田,發青、徐、揚州之民 以鑿之。」

《河間元王孝恭傳》:「高祖定京師,詔拜山南招尉大使, 後遷荊州大總管。孝恭治荊,為置屯田,立銅冶,百姓 利之。」

《李素立傳》:「初突厥鐵勒部內附,即其地為瀚海都護 府,詔素立領之,乃開屯田,立署次,敵益畏威。」

《薛大鼎傳》:「鼎為山南道副大使,開屯田以實倉廩。」 《舊唐書張公謹傳》:「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請置 屯田,以省餽運。又前後言時政得失十餘事,並見納 用。」

《劉仁軌傳》:「百濟既平,詔留仁軌勒兵鎮守,百濟餘眾 各安其業。於是漸營屯田,積糧撫士,以經略高麗。」 《唐書寶軌傳》:「軌遷益州道行臺左僕射,党項引吐谷 渾寇松州,詔軌與扶州刺史蔣善合援之。善合先期 至,敗之鉗州。軌進軍臨洮,擊左封,走其眾。度羌必為 患,始屯田松州。」

《陳子昂傳》:「武后時,子昂上言,河西諸州,軍興以來,公 私儲畜,尢可嗟痛。涼州歲食六萬斛,屯田所收,不能 償墾。陛下欲制河西,定亂戎,此州空虛,未可動也。甘 州所積四十萬斛,觀其山川,誠河西咽喉地,北當九 姓,南逼吐蕃,姦回不測,伺我邊罅,故甘州地廣粟多, 左右受敵,但戶止三千,勝兵者少。屯田廣夷,倉庾豐 衍,瓜、肅以西,皆仰其餫,一旬不往,士已枵饑,是河西 之命,係於甘州矣。且其四十餘屯,水泉良沃,不待天 時,歲取二十萬斛,但人力寡乏,未盡墾發。異時吐蕃 不敢東侵者,由甘、涼士馬強盛,以抗其入。今甘州積 粟萬計,兵少不足以制賊。若吐蕃敢大入,燔蓄穀,蹂 諸屯,則河西諸州,我何以守?宜益屯兵,外得以防盜, 內得以營農,取數年之收,可飽士百萬,則天兵所臨, 何求不得哉!」其後吐蕃果入寇,終后世為邊患。 《舊唐書婁師德傳》: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將軍,兼檢校 豐州都督,仍依舊知營田事。則天降書勞曰:「卿素積 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 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 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 兵,數年咸得支給,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 悅良深。」長壽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書事。明年,同 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謂師德曰:「王師外鎮,必藉邊 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又以為河源、積 石、懷遠等軍及河蘭鄯廓等州檢校營田大使 《張儉傳》:「貞觀初,以軍功累遷朔州刺史。儉廣營屯田, 歲致穀十萬斛,邊糧益饒。及遭霜旱,勸百姓相贍,遂 免饑餒,州境獨安。」

《王晙傳》:「景龍末,累轉為桂州都督。桂州舊有屯兵,常 運衡永等州糧以饋之。晙始改築羅郭,奏罷屯兵及 轉運。又堰江水開屯田數千頃,百姓賴之。」

《黑齒常之傳》:「常之為河源軍大使,以河源軍正當賊 衝,欲加兵鎮守,恐有轉運之費,遂遠置烽戍七十餘 所,度開營田五千餘頃,歲收百餘萬石。」

《郭元振傳》:「大足元年,遷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 先是涼州封界,南北不過四百餘里,既逼突厥吐蕃 二寇,頻歲奄至城下,百姓苦之。元振始於南境硤口, 置和戎城,北界磧中置白亭軍,控其要路。乃拓州境 一千五百。自是寇鹵不復更至城下。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盡其水陸之利。舊涼州粟麥」 斛至數千,及漢通收率之後,數年豐稔,乃至一匹絹 糴米數十斛,積軍糧支數十年。

《李元紘傳》:「元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 初廢京司職田,議者請於關輔置屯。元紘建議曰:軍 國不同,中外異制。若人閒無役,地棄不墾,發閒人以 耕棄地,省饋運以實軍糧,於是乎有屯田,其為益多 矣。今百官所退職田,散在諸縣,不可聚也。百姓所有 私田,皆力自耕墾,不可取也。若置屯田,即須公私相 換,徵發丁夫,徵役則業廢於家,免庸則賦闕於國,內 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補失,或恐未可。」其議遂止。 《通鑑》:大曆中,郭子儀以河中軍食常乏,乃自耕百畝, 將校以是為差,於是士卒皆不勸而耕。是歲河中野 無曠土,軍有餘糧。

《舊唐書劉怦傳》:「怦積軍功,為雄武軍使,廣屯田節用, 以辦理稱。」

《玉海》:「徐申遷韶州刺史,按公田之廢者,募人假牛犁 墾發,以所收半界之,歲入三萬斛。」

《舊唐書薛玨傳》:「玨遷楚州刺史,本州營田使。先是,州 營田宰相遙領使,刺史得專達俸錢及他給百餘萬, 田官數百員,奉廝役者三千戶,歲以優授官者復十 餘人,玨皆條去之,十留一二而租入有贏。」

《李承傳》:「承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於楚州置常豐堰 以禦海潮,屯田瘠鹵,歲收十倍,至今受其利。」

《唐書嚴郢傳》:「郢拜京兆尹,嚴明持法令,疾惡撫窮,敢 誅殺,盜賊一衰減,隸官匠丁數百千人,號稱職。宰相 楊炎請屯田豐州,發關輔民鑿陵陽渠。郢習朔邊,病 利,即奏舊屯肥饒地,今十不墾一,水田甚廣,力不及 而廢。若發二京關輔民浚豐渠營田,擾而無利。請以 內苑蒔稻驗之,秦地膏腴,田上上,耕者皆畿人,月一 代,功甚易。又人給錢,月八千,糧不在。然有司常募不 能足。合府縣共之,計一農歲錢九萬六千,米月七斛 二斗,大抵歲僦丁三百,錢二千八百八十萬,米二千 一百六十斛,臣恐終歲穫不酬費,況二千里發人出 塞,而歲一代乎!又自太原轉糧以哺私出,資費倍之, 是虛畿甸,事空徭也。」郢又言:「五城舊屯地至廣,請以 鑿渠糧俾諸城夏貸冬輸,取渠土布帛給田者,令據 直轉穀,則關輔免調發,而諸城闢田。」炎不許,渠卒不 成,棄之。

《舊唐書李聽傳》:「元和十五年六月,改靈州大都督府 長史、靈鹽節度使。境內有光祿渠,廢塞歲久,欲起屯 田以代轉輸。聽復開決舊渠,溉田千餘頃,至今賴之。 就加檢校工部尚書。」

《李元諒傳》:「貞元四年春,加隴右節度支度營田觀察 洮臨軍使,移鎮良原。良原古城多摧圯,隴東要地,敵 入寇,常牧馬休兵於此。元諒遠烽堠,培城補堞,身率 軍士,與同勞逸。芟林薙草,斬荊榛,俟乾盡焚之,方數 十里,皆為美田,勸軍士樹蓺,歲收粟菽數十萬斛。」 《崔弘禮傳》:「弘禮遷河陽節度使,整練戈矛,頗壯戎備。 又」上言:「請於秦渠下闢荒田二百頃,歲收粟二萬斛。」 詔皆從之。

《唐書杜佑傳》:「佑鎮淮南,決雷陂以廣灌溉,斥海瀕棄 地為田,積米至五十萬斛,列營三十區,士馬整飭,四 鄰畏之。」

《韋丹傳》:「丹為容州刺史,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 四所,教種牟麥,仁化大行。」

《舊唐書杜亞傳》:「亞為東都留守、都防禦使,既病風,尚 建利以固寵,奏請開苑內地為營田,以資軍糧,減度 支每年所給,從之。亞不躬親部署,但委判官張薦、楊 晪。初奏請取荒地營田,其苑內地堪耕食者,先為留 司中官及軍人等開墾已盡。亞計急,乃取軍人車牛 散入村鄉,收斂百姓所得菽粟。將還軍民家略盡,無 可輸稅,人多艱食,由是大致流散。」

《孟元陽傳》:「元陽起於陳許,軍中理戎整肅勤事善部 署。曲環之為節度,元陽已為大將,環使董作西華屯, 元陽盛夏芒屩立稻田中,須役者退而後就舍。故其 田歲無不稔,軍中足食。」

《唐書劉昌傳》:「貞元三年,入朝,詔以宣武兵八千北出 五原,尋授京西行營節度使。歲餘,改四鎮北廷行營 兼涇原節度。七年,城平涼,開地二百里,扼彈箏峽,又 西築保定,扞青石嶺。凡七城二堡,旬日就。十四年,歸 化堡軍亂,逐大將張國誠,詔昌經略。昌入堡,誅數百 人,復使國誠統之。昌在邊凡十五年,身率士墾田,三」 年而軍有羨食,兵械銳新,邊障安寧。

《李景略傳》:「景略拜豐州刺史,天德軍西受降城都防 禦使。窮塞苦寒,地塉鹵,邊戶勞悴。景略至,節用約己, 與士同甘蓼。鑿咸應、永清二渠,溉田數百頃,儲廩器 械畢具,威令肅然,聲雄北疆,回紇畏之。」

《高崇文傳》:「崇文子承簡,裴度征蔡,奏署牙將。蔡平,詔 析上蔡、郾城、遂平、西平四縣為溵州,拜承簡刺史,治 郾城,始開屯田,列防庸,瀕溵綿地二百里,無復水敗皆為腴田。」

《畢諴傳》:「諴拜刑部侍郎,出為邠寧節度,河西供軍安 撫使。諴到軍,遣吏懷諭,羌人皆順向。時戍兵常苦調 饟乏,諴募士置屯田,歲收穀三十萬斛,以省度支經 費,詔書嘉美。」

《楊收傳》:「收為杜悰節度府判官。蜀有可縣,直巂州西 南,地寬平,多水泉,可灌秔稻。或謂悰計興屯田,省轉 餽以飽邊士,悰將從之,收曰:田可致,兵不可得,且地 當蠻衝,本非中國,今輟西南屯士往耕,則姚巂兵少, 賊得乘間,若調兵捍賊則民疲士怨,假令大穰,蠻得 長驅,是資賊糧,豈國計耶。」乃止。

《盧簡方傳》:「簡方累遷江州刺史,徙大同軍防禦使。大 開屯田,練兵侈鬥,沙陀畏附。」

《五代史張希崇傳》:「希崇遷靈武節度使。靈州地接羌 戎,兵餉常苦抄掠。希崇乃開屯田,教士耕種,軍以足 食,而省轉饋,明宗下詔褒美。」

《宋史陳規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守德安時,嘗條 上營屯田事宜,欲倣古屯田之制,合射士、民兵分地 耕墾。軍士所屯之田,皆相險隘立堡砦,寇至則堡聚 捍禦,無事則乘時田作,射士皆分半以耕。屯田民戶 所營之田,水田畝賦粳米一斗,陸田賦麥豆各五升, 滿三年無逋輸給為永業。流民自歸者,以田還之。凡」 屯田事,營田司兼行;營田事,府縣官兼行,皆不更置。 官吏條列以聞,詔嘉獎之,仍下其法於諸鎮。

《韓肖冑傳》:「建炎二年,知江州,入為祠部郎,遷左司。嘗 言,中原未復,所恃長江之險,淮南實為屏蔽。沃野千 里,近多荒廢,若廣修農事,則轉餉可省,兵食可足。」自 是置局建康,行屯田於江淮。

《章誼傳》:「紹興七年,移蹕建康,誼復為戶部尚書。誼奏 屯田之策,謂京西、湖北、淮南失業者最多,朝廷必欲 家給牛種,人給錢糧,以勸耕,則財力不足。今三大將 各屯一路,如各捐數縣地均給將士,收其餘以省轉 輸,非小補也。」

《勾濤傳》:「紹興七年九月,濤兼權中書舍人。時沿邊久 宿兵江浙,罷於餽餉,荊襄淮楚多曠土,濤因進羊祜 屯田故事,事下諸大將,於是邊方議行屯田。」

《黃度傳》:「度,隆興間進士,知嘉興縣,入監登聞鼓院,行 國子監簿,言今日養兵為巨患救患之策,宜使民屯 田,陰復府衛,以銷募兵。具《屯田府衛》十六篇上之。」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上自將攻黃龍府,進逼達 魯古城,遼兵敗,乘勝追躡,至其營,步卒盡殪,得其耕 具數千,以給諸軍。是役也,遼人本欲屯田,且戰且守, 故」併其耕具獲之。

《張萬公傳》,主兵者言:「比歲征伐,軍多敗衄。蓋屯田地 寡,無以養贍,有不免饑寒者,故無鬥志。願括民田之 冒稅者分給之,則戰士氣自倍矣。」朝臣議已定,萬公 獨上書言其不可者五,大略以為:「軍旅之後,瘡痍未 復,百姓拊摩之不暇,何可重擾,一也;通檢未久,田有 定籍,括之必不能盡,適足以增猾吏之弊,長告訐之 風,二也。浮費侈用,不可勝計,推之以養軍,可斂不及 民,而無待於奪民之田,三也。兵士失於選擇,強弱不 別,而使同田共食,振厲者無以盡其力,疲劣者得以 容其姦,四也。奪民而與軍,得軍心而失天下心,其禍 有不可勝言者,五也。必不得已,乞以冒地之已括者 召民蒔之,以所入贍軍,則軍有坐獲之利,而民無被 奪之怨矣。」皆不報。

《張九思傳》:「九思轉御史中丞,言屯田猛安人為盜徵 償,家貧輒賣所種屯地,凡家貧不能徵償者,止令事 主以其地招佃,收其租入,估賈與徵償相當,即以其 地還之。臨洮尹完顏讓亦論,屯田貧人,徵償賣田,乞 用九思議。詔從之。」

《元史李德輝傳》:「皇子安西王鎮關中,奏以德輝為輔, 遂改安西王相。至則視瀕涇營牧故地,可得數千頃, 起廬舍,疏溝澮,假牛種田具,與貧民二千家屯田其 中,歲得粟麥芻槁萬計。」

《余闕傳》:「至正十三年,行中書於淮東,改宣慰司為都 元帥府,治淮西,起闕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分兵守安 慶。於時南北音問隔絕,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 拒卻之。乃集有司與諸將議屯田戰守計,環境築堡 砦,選精甲外扞,而耕稼於中。屬縣灊山八社,土壤沃 饒,悉以為屯。」

《哈剌哈孫傳》:廣西元帥府請募南丹五千戶屯田。事 上行省,哈孫曰:「此土著之民,誠為便之,內足以實空 地,外足以制交趾之寇,可不煩士卒而餽餉有餘。」即 命度地立為五屯,統以屯長,給牛種農具與之。 《朵兒赤傳》:朵兒赤年十五,召見於香閣,帝問欲何仕, 朵兒赤對曰:「西夏營田,實占正軍,儻有調用,則又妨 耕作,土瘠野曠,十未墾一。南軍屯聚以來,子弟蕃息 稍眾,若以其成丁者別編入籍,以實屯力,則地利多 而兵有餘矣。請為其總管,以盡措畫。」帝可之,乃授中 興路新民總管。至官,錄其子弟之壯者墾田,塞黃河九口,開其三流。凡三載,賦額增倍,就轉營田使。秩滿 入覲,帝大悅。

《商挺傳》:「至元六年,同僉樞密院事。七年,遷僉書。八年, 陞副使。數軍食,定軍官品級,給軍吏四千人屯田,開 墾三萬畝,收其穫以餉親軍,汰不勝軍者。戶三萬,戶 一丁者亦汰去。丁多業寡,業多丁寡,財力相資,合出 一軍。」

《許楫傳》:「楫為勸農副使時,商挺為安西王相,遇於途, 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數千頃,宋金皆嘗置屯,如募 民立屯田,耕種得穀,給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從 之。三年屯成,果獲其利。

《烏古孫澤傳》:「澤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副使,僉都元帥 府事。邕管徼外蠻數為寇,澤循行並徼,得阸塞處,布 畫遠邇,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餘戶,置雷留那扶十 屯,列營堡以守之。陂水墾田,築八堨以節瀦洩,得稻 田若干畝,歲收穀若干石為軍儲,邊民賴之。」

《明外史沐英傳》:「英留鎮滇中,討平浪穹叛蠻,奉詔自 永寧至大理,每六十里設一堡,留軍屯田。英在鎮,百 務具舉,簡守令,課農桑,歲較屯田增損以為賞罰,墾 田至百萬餘畝。英沒,子春嗣。」

春,在鎮七年,大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 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餘戶。

《韓林兒傳》:「林兒將毛貴破濟南,於萊州立屯田三百 六十所,每屯相距三十里,造挽運大車百輛,凡官民 田十分取其二。」

《徐達傳》:「達佩大將軍印,鎮北平,以便宜徙山後軍民 實諸衛府,置二百五十四屯,墾田一千三百餘頃。」 《吳良傳》:「良與趙繼祖克江陰,以良為指揮使守之,大 開屯田,均徭省賦,在境十年,封疆宴然。」

《康茂才傳》:茂才從廖永安攻池州,取樅陽。太祖以軍 興民失業,命茂才為都水營田使,修水利,興屯田。 《華雲龍傳》:雲龍從大軍克元都,擢雲龍大都督府僉 事,總六衛兵留守。雲龍上言:「前大兵克永平,留故元 八翼軍士千六百人屯田,人月支糧五斗,所得不足 償費,宜入燕山諸衛,補伍操練。」從之。

《葉昇傳》:「洪武二十年,命同普定侯陳桓總制諸軍,於 雲南定邊、姚安,立營屯田,經理畢節衛。」

《郭景祥傳》:「景祥為和州總制,益治城隍樓櫓,廣屯田, 練士卒,威望肅然,和遂為重鎮,太祖賜璽書褒之。」 《宋訥傳》:「訥應詔陳邊事,言海內乂安,蠻陬奉貢。惟沙 漠一方,尚煩聖慮,若置而不治,久且為患。若窮追遠 擊,又士馬疲勞,轉輸不繼。陛下為聖子神孫計,不過 謹備而已。備邊在乎實兵,實兵在乎屯田。漢本始中, 匈奴率十餘萬騎而南,趙充國將四萬騎分屯緣邊 九郡,單于聞之引去。當時籌畫區分,可以想見。今陛 下宜於諸將中選謀勇數人,以東西五百里為制,隨 其高下,立法分屯。如充國兵數,斟酌損益,率五百里 屯一將,布列邊方遠近,首尾相應。耕作以時,遇敵則 戰,寇去則耕,此長策也。」帝是之,邊防多用其言。 《郁新傳》:成祖即位,召掌戶部主事。言湖廣屯田,所產 不一,凡粟穀泰麥之屬,皆令輸官准米。詔從新言,著 為令。又議:公、侯、伯、駙馬、儀賓祿,請如文武官例,米鈔 兼支,屯田歲收不能如額者,減十之四五。皆允行。 《聖學格物通》:永樂十一年四月,帝坐御幄中,召問足 食足兵之策。大學士楊榮對:「宜擇將帥,力屯田。將得 人則軍士弗擾,軍士既安則耕不違時,何患兵食之 不足哉?」

《明外史王承裕傳》:「承裕為兵科給事中,出理山東、河 南屯田,減登、萊糧額三畝徵一斗,還青州、彰德屯田, 先賜王府者三百六十餘頃。」

《張鎣傳》:「成化三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城皆土 築,鎣始甃以甎,繕牆塹二萬二千餘丈,開靈州屯田 七百餘頃,邊人賴之。」

《邢表傳》:「表於弘治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時 屯卒患凶年追呼,率棄田不耕。表與卒約,沿邊閒地, 任開墾課耕,不課稅,行之二年,得羨粟數萬石。」 《胡汝礪傳》:「正德三年,汝礪遷戶部左侍郎,命兼僉都 御史,董宣府屯田事。時屯田多為勢家所并,汝礪履 畝丈之,得英國公張懋以下莊田千八百餘頃,中官 武將」侵據者九百二十餘頃,悉籍上之。

《吳世忠傳》:「劉瑾遣官清覈屯田,命世忠往薊州。時清 屯者務為刻急,惟世忠獨濟以寬,近畿賴之。」

《梁材傳》:「嘉靖七年,材為戶部尚書。先是,畿輔屯田,遣 御史督理,自正統間易以僉事,屯政日弛。材言:僉事 權輕,力不能抗勢要,請仍用御史,三歲一更。報可。」 《張潤傳》:「潤遷戶科都給事。劉瑾嘗增遼東諸衛屯田 糧額,潤以為言,得還其故。世宗即位,命撫寧夏,屬衛 屯田有坍於河者,奏蠲其租。斥鹵地舊徵米斗二升, 亦」請寬減。

《詹榮傳》:「嘉靖中,榮巡撫大同。是時俺荅歲犯邊,大同 尢擾。榮以守邊之計,當務屯田積粟。而近邊弘賜諸堡三十一所,延亙五百餘里,闢而治之,皆膏腴田,可 數十萬頃。乃奏請召軍佃作,復其租徭,秋冬則聚而 遏寇,帝從焉。」

《陶諧傳》:「諧為工科給事中,奉命清京衛屯田。舊制,軍 授田五十畝,課租六石,諧請減四之三部議成,不可 更。今但石徵銀二錢,軍亦不至困。詔可。」

《顧珀傳》:「珀轉湖廣督糧參議。諸衛屯田,多瀕江,隄岸 不修,屯額大損。乃稽積歲所負軍士月糧石,折銀三 錢而築隄一丈者,倍給之,軍皆踴躍,不踰時隄成。嘉 靖初,為南京太僕卿,見近郊屯田荒而不耕,曰:『此懼 逋租為累耳』。乃令墾闢。後止徵見租,屯額遂足。」 《王遴傳》:「隆慶初,遴巡撫宣府,時總兵官馬芳驍勇,賊 不敢」深入。遴乃大興屯田,募民墾治,輕其租,奏行屯 政便宜,邊儲賴之。

《王之誥傳》:「嘉靖四十一年,之誥擢右僉都御史,巡撫 遼東,遂大興屯田,每營墾田百五十頃,役軍四百人, 口糧牛種皆給於官。列上便宜八事行之。」

《張慎言傳》:「天啟初,出督畿輔屯田,言天津靜海、興濟 間,沃野萬頃,可墾為田。近同知盧觀象墾田三千餘 畝,其溝洫廬舍之制,種植疏濬之方,犁然具備,可倣 而行。」因列上官種、佃種、民種、軍種、屯種五法。又言:「廣 寧失守,遼人轉徙入關者不下百萬。宜招入津門,以 無家之眾,墾不耕之田,於計為便。請發臣部內剩積 銀四千兩付觀象,督率異日墾田多者計功授職。」詔 悉從之。

《高斗樞傳》:「斗樞為荊州知府,部議核屯田,諸沒於民 間者,并徵其舊入之賦,民聞大擾,斗樞力持不可,上 官不從,督責愈嚴。斗樞請據府文達部,罪自有歸。部 議竟不能奪。」

屯田部雜錄 编辑

「雲麓,漫抄趙充國屯田事,乃兵家計策,不惟宣帝與 漢庭諸公,先零《䍐幵》為惑,班固亦不識其幾。漢用兵 皆調發鄯善國,千里行師,遇鹵輒北。今䍐幵零羌亦 烏合,充國知其不能久,故欲以計挫之,但云:兵難隃 度,願至金城,圖上方略。」又曰:「明主可為忠言,兵當以 全取勝,及到彼,但欲為留屯計。凡與漢庭往復論難」 者,不過糧草多寡耳,幾初不露也。羌人見其設施,出 於所料之外,實不可久留,故輸款而退,趙亦奏凱而 還。在邊不過自冬徂夏,元不曾收得一粒穀,想亦不 曾下種。不然五月穀將穗,那肯留以遺羌耶?學者不 以時月考之,每語屯田,必為稱首,可笑。

《考索》「募民以耕」謂「營田」,「部兵以耕」謂「屯田。」

《玉海》:「漢文帝募民耕塞下,已有屯田之說。武帝屯渠 犁,始有屯田之規。成於昭、宣,廣於魏、晉,而極盛於唐。」 大抵漢之屯田以兵,唐之屯田以民,歷代或民或兵, 蓋不一也。

求遂氏治野之法,修《稻人》稼澤之政,「芟以殄草,剔以 除木,風以布種,土以附根」,頒其法也;「冬耕春種,夏耘 秋穫,朝循夕課,日考旬會,趨其時也;勤者勞之,惰者 勉之,合耦助之,移田救之,宣其力也;下稽功事,達之 於上;上制祿食,復之於下」,敘其勞也。

《渠犁之屯》,昉於孝武。「張掖」之屯,俶於孝昭。

充國留田於漢鄙,坐制先零;重華給耒於唐軍,卒全 振武。羊祜耕屯,得十年之儲;郭元振開置,有數十年 之積。

漢武帝屯田車師、渠犁,於是始有屯田之名。趙充國 留田金城,於是始有屯田之利。

田事出賦,人三十畝,至四月草生,發騎就草為田者 游兵,則有趙充國之策;令諸典農,不復以商事雜亂, 專以農桑為務,則有司馬芝之議。相土處民,計民置 吏,明功課之法,有如國淵;大治諸陂,穿渠溉田,又通 運漕之道,有如鄧艾。每屯百三十人,就高為堡,凡六 百餘里,列柵二十,有如韓重華。

「三代之隆,寓兵於農,因厥井田,以奠軍賦,出則兵,居 則農,如左右手,莫睹厥害。」自秦人開阡陌,趨利急戰, 而良法掃地矣。繇漢以來,弗克復古,因世制宜,有足 稱者:上郡、河西,分建屯官,渠犁、張掖,調遣將吏。臨羌 之屯,充國力厥議;許下之耕,棗祗薦厥功。或資步士, 或募諸民。唐諸道為屯九百二十有二,如張儉治朔 州,韓重華、田振武、王起開邠寧,畢諴營河西,皆傑出 聞見,逮今稱之。

《金志》:「屯田之制,本出上古。金國行之,比上古之制尢 簡廢齊國後,慮中州有懷王三戶之意,始置屯田軍。 非止女真,契丹亦有之。自本部族徙居中土,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給賜官田,使自播種,以充口食。春秋 量給衣服。若遇出軍之始,月給錢米,米不過十斗,錢 不過數千,老幼在家,依舊耕耨,亦無不足之歎。今屯 田去處,大名、山東、河北兩關諸路皆有之,約一百三 十餘千戶,每千戶止三四百人,所居止處,皆不在州 縣,築寨處村落間,千戶、百戶雖設官府,亦在其內。」 《江南經略》:「今世屯田之弊極矣。古所為屯田者,因為 兩軍相攻,敵常擾民,民不得耕,故就用屯軍耕田,以 足軍食,若邊塞之處是也。在中原與南」方,既不乏食, 何用屯田?況用軍之餘丁耕種,而軍田又四散,不便 召民代佃,而歲收其租,豈非有名無實者耶?愚謂朝 廷清理田糧,亟宜均入官民田則內,一體成賦,無徒 存屯田之虛名而可。

《籌海圖編》:「國初,定海之外,秀岱、蘭劍、金塘五山爭利, 內相仇殺,外連倭寇,歲為邊患。信國公經略海上,起 遣其民,盡入內地,不容得業,乃清野之策也。工部侍 郎趙文華近奏令民開種,以給幕租。若興此利,金塘 一山即可墾田數萬畝,歲入米幾萬石。合玉環諸山 計之,每歲可得米幾十萬石,大為海防之助。但其患 有二,故當道屢議屢止。其一是倭人藉以為糧,結巢 於此,兵費反多;其一是大家爭佃,秋糧難徵,且無益 於小民。以愚計之,須丈量為屯田,召民耕種輸賦。軍 門耕者,搭棚廠而居,不挈妻孥,不得賣買,逐歲更始, 如大家放租之法,則官民兩利,而爭奪之患免矣。官 差石工伐山造堡,海洋有警,小民避」入賊,知堡中無 子女財帛,自無結巢之念矣。蠡測之見,未知然乎否 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