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68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八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六十八卷目錄

 干盾部彙考

  書經牧誓 費誓

  詩經秦風小戎

  周禮夏官

  方言雜釋

  釋名釋兵

  天工開物

  武備志牌 步兵旁牌圖說 騎兵旁牌圖說 手牌圖說 燕尾牌圖說 捱牌圖

  說 藤牌圖說 腰刀圖說 摽鎗圖說 梭鎗圖說

 干盾部藝文

  盾銘           漢李尢

 干盾部紀事

 干盾部雜錄

戎政典第二百六十八卷

干盾部彙考 编辑

《書經》
编辑

《牧誓》
编辑

《比爾干》:

蔡傳「干」,楯也。楯則並以扞敵,故言「比。」

《費誓》
编辑

敽乃干。

蔡傳《敽》,鄭氏云:「猶繫也。」王肅云:「敽楯當有紛,繫之也。」

《詩經》
编辑

《秦風小戎》
编辑

龍盾之合。

朱注《盾》,干也。畫龍於盾,合而載之,以為車上之衛。必載二者,備破毀也。

《蒙》伐有苑。

《蒙》,討羽也。伐,中干也。苑,大貌。蒙,厖也。討,雜也。畫雜羽之文於伐,故曰「厖伐。」正義上言「龍盾」,是畫龍於盾,則知「蒙伐」是畫物于伐,故以蒙為討。「羽」,謂畫雜鳥之羽以為盾飾也。《夏官司兵》「掌五盾,各辨其等,以待軍事。」注云:「五盾十櫓之屬」,其名未盡聞也。言辨其等,則盾有大小。襄十年《左傳》說狄虎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櫓是大盾,故以「伐」為中干,干、伐皆盾之別名也。蒙為雜色,知苑是文。

《周禮》
编辑

《夏官》
编辑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

訂義王昭禹曰:「五盾則授兵舞者之盾、貳車之盾、乘車之盾、旅賁、虎士之盾、藩盾,凡五。」李嘉會曰:「兵有五宜也,盾亦有五者,先王害人之意少而自衛之意多,故有五兵,必有五盾。」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黃氏曰:「司兵掌五兵、五盾。」 戈盾用稍多,故別設官,其實司兵之支屬。

掌戈盾之物而頒之。

鄭鍔曰:「盾,干也,用以自衛也,如《書》云『敽乃干』,《詩》云『龍盾之合,蒙伐有苑』」 、「『伐中干也』。又云『干戈戚揚,五兵之用,長以衛短,則人持其一矣,盾則夫人有之,《書》云『比爾干干』,欲其比則夫人有之可知矣。司兵掌五盾,又是司戈盾之官者,蓋司兵掌辨之,司戈盾正掌其物而頒之』。」

祭祀,「授旅賁、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鄭康成曰:「故士王族,故士與旅賁當事則衛王。」 鄭鍔曰:「舞者執戈盾,未嘗執殳。所謂『亦如』者,亦如授故士以戈盾也。」

軍旅會同,授貳車戈盾。建乘車之戈盾,授旅賁及虎 士戈盾。

鄭康成曰:「乘車,王所乘車也。軍旅則革路,會同則金路。」 鄭鍔曰:「貳車言授,則授之於其人。貳車所以衛王,故必人自執之。乘車所以為節,故特建之於車較及輿也。」 劉執中曰:「旅賁夾王車左右,而虎士趨王車後,先舍則守,王閑則殳,與戈盾,戒備之尤急者也,非其有屏蔽之用乎?」

及舍,設藩盾,行則斂之。

鄭康成曰:「舍,止也。藩盾,盾可以藩衛者,如今之扶蘇與。」 鄭鍔曰:「王之所舍,設梐枑再重以為藩。又於梐枑之外設藩盾,欲以為衛,故行則斂而藏之。言授、言建、言設,皆不同,知五盾各異用故也。」

《方言》
编辑

《雜釋》
编辑

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

《釋名》
编辑

===
《釋兵》
===盾,遯也,跪其後,避以隱遯也。大而平者曰吳魁,本出

於吳,為魁帥者所持也。隆者曰須盾,本出於蜀,須所 持也。或曰羌盾,言出於羌也。約脅而鄒者曰「陷鹵」,言 可以陷破鹵敵也,今謂之曰《露見》是也。狹而長者曰 步盾,步兵所持,與刀相配者也。狹而短者曰孑盾,車 上所持者也。孑,小稱也。以縫編板,謂之木絡,以犀皮 作之曰「犀盾」,以木作之曰「木盾」,皆因所用為名也。 《彭排》,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

《天工開物》
编辑

《干》
编辑

凡干戈名最古,「干」與「戈」相連得名者,後世戰卒、短兵 馳騎者更用之。蓋右手執短刀,則左手執干以蔽敵 矢。古者車戰之上,則有專司執干,併抵同人之受矢 者。若雙手執長戈與持戟槊,則無所用之也。凡干長 不過三尺,杞柳織成尺徑圈置於項下,上出五寸,亦 銳其端,下則輕竿可執。若盾名「中干」,則步卒所持以 蔽矢并拒槊者,俗所謂「傍牌」是也。

《武備志》
编辑

《牌》腰刀摽鎗梭鎗附
编辑

茅子曰:牌之制,其來尚矣。《武經》載牌二,一曰步,其式 長;一曰騎,其式圓。然騎用牌,非利器。近世南兵率用 圓牌,而間之以腰刀,先之以摽鎗,亦一奇也。苗人用 木牌,先王父嘗以其制告胡襄懋。近世朝鮮人以牌 而間鳥銃,皆可法也。其梭鎗者,出《武經》。

步兵旁牌圖

步兵旁牌圖

騎兵旁牌圖

騎兵旁牌圖

《旁牌圖說》
编辑

右並以木為質,以革束而堅之。步兵牌長可蔽身,內 施鎗,木倚立於地。騎兵牌正圓,施於馬射,左臂繫之, 以捍飛矢。

手牌圖

手牌圖

《手牌圖說》
编辑

手牌,宜用白楊木或輕松木為之,取其輕而堅也。每 面長五尺七寸,闊一尺,上下兩頭比中間闊三四分, 俱小尺。

燕尾牌圖

燕尾牌圖

《燕尾牌圖說》
编辑

燕尾牌,廣中狼、柳之兵用之,其長與手牌相似,但闊 不滿尺,背如鯽魚,故側身前逼,雖當利刃而不能斷。 其體輕,故運如鳥翼,而一切矢石皆可避。以柁木、桐 木為之。

捱牌圖

捱牌圖

《捱牌圖說》
编辑

捱牌,亦用白楊木為之,每面長五尺,闊一尺五寸,上 頭比下略小四五分,俱小尺,用繩索及木橄欖挽之。

藤牌圖

藤牌圖

《藤牌圖說》
编辑

老粗藤如指,用之為骨。藤篾纏聯中心,突向外內空, 庶箭入不及手腕也。週簷高出,雖矢至不能滑泄及 人。內以藤為上下二環,以容手肱執持。

腰刀圖

腰刀圖

《腰刀圖說》
编辑

腰刀造法,鐵要多煉。刃用純鋼,自背起用平剷平削 至刃,刃芒平磨,無肩乃利,妙尢在尖。近時匠役將刃 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側銼橫出芒,兩下有肩,砍 入不深,刃芒一禿,即為頑鐵矣。此當辨之。刀要與手 相輕,柄要短,形要彎,庶宛轉牌下,不為所礙,蓋就牌 勢也。

摽鎗圖

摽鎗圖

《摽鎗圖說》
编辑

或用稠木細竹皆可,鐵鋒要重,大柄前重後輕,前粗 後細,為得法

梭鎗圖

梭鎗圖

《梭鎗圖說》
编辑

梭鎗長數尺,本出南方,蠻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 摽以擲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擲,故云 「梭鎗」,亦曰「飛鎗。」

干盾部藝文 编辑

《盾銘》
漢·李尤
编辑

吳旂魯瞂,戎兵特頒。進則避刃,爰以衛軀。

干盾部紀事 编辑

《國語》:桓公問曰:「齊國寡甲兵,為之若何?」管子曰:「輕過 而移諸甲兵。」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輕罪贖,一 盾一戟。」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齊子淵捷, 從洩聲子射之,中楯瓦繇,胊汰輈匕,入者三寸。」楯, 瓦楯脊。胊,車軛。輈,車轅。匕,矢鏃也。

《史記項羽傳》:「沛公從百餘騎見項王,項王即日留沛 公與飲。范增起出召項莊,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樊噲 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 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

《後漢書逄萌傳》:「萌字子慶,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 縣為亭長。時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歎曰: 『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時 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 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袁紹傳》:紹討公孫瓚,先令麴義領精兵八百,強弩千 張,以為前登。瓚輕其兵少,縱騎騰之,義兵伏楯下,一 時同發,瓚軍大敗。

袁紹與曹操官度合戰,操軍不利,復還堅壁。紹為高 櫓,起土山,射營中,皆蒙楯而行。

《世說》: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斤竹片,咸長數 寸,眾並謂不堪用,正合燒除。太祖意甚惜,思所以用 之,謂可以為竹甲楯,而未顯其言。馳使以問楊主簿, 德祖,應聲答與帝正同,眾伏其辯悟。

《魏略》曰:「鮑出遊俠。興平中,三輔亂,出母為賊所略,出 攘臂結衽,獨持盾追之。行數里,及賊,殺數十餘人,賊 乃解母還。」

《吳書》:「魯肅少有壯節,好為奇計。中州擾亂,命其屬三 百餘徙江東州。追騎至,肅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 騎度不能制,乃相率還。」

《吳志孫皓傳》天紀四年:「沈瑩領丹陽銳卒,刀楯五千, 號曰『青巾兵,前後屢陷堅陣,於是以馳淮南軍,三衝 不動,退引亂。薛勝、蔣班因其亂而乘之,吳軍以次土 崩,將帥不能止』。」

《晉記》:「吳軍師張悌帥眾一二萬濟江,與討吳護軍張 翰、揚州刺史周陵成陣相對。沈瑩領丹陽銳卒刀盾 五千,號青巾兵,屢陷堅陣。」

《異苑》:河南褚裒,字季野。將北伐,軍士忽同時唱言可 各持兩楯。復相謂曰:「一人焉用兩楯為?」及敗北,拋戈 棄甲,兩手各持一楯,蒙首而奔。

《元晏春秋》云:「皇甫謐年十七,未通經史,編荊為盾,執 枝為戈。」

《宋書宗越傳》:「越,南陽葉人也,為隊主。蠻有為寇盜者, 常使越討伐,往輒有功。家貧無以市馬,刀楯步出,單 身挺戰,眾莫能當。每一捷,郡將輒賞錢五千,因此得 買馬。」

《宋略》:「寧朔將軍、益州刺史劉豪,少工刀楯,勇冠三軍。」 《宋書宗室長沙景王傳》:「長沙景王子義融,歷侍左衛 軍,領太子中庶子,五兵尚書,領軍,有質幹,善於用短 楯。」

《孔覬傳》:「齊王率軍東討,與張永、劉亮、杜幼文、沈懷明 於晉陵九里西結營。劉亮果勁,便刀楯,朝士先不相 悉,上亦弗聞,唯尚書左丞徐爰知之,白太宗,稱其驍敢。至是每戰以刀楯直盪,往輒陷決。張永嫌其過銳, 不令居前。賊連柵周亙,塘道迫狹,將士刀不得展。亮 乃負楯而進,直入重柵,眾軍因之即皆摧破。」

《元嘉起居注》:「御史中丞劉損奏,風聞前廣州刺史韋 朗,蒞任虐法,暴濁是彰,於州所造牙盾三十幡,朱畫 青綾盾三十五幡,請以見事。追免朗前所居官。」 《南齊書桓康傳》,黃回初與屯騎校尉王宜興同石頭 之謀,太祖隱其事,猶以重兵付回,而陰配以腹心。宜 興拳捷,善舞刀楯,回嘗使十餘人以水交灑,不能著 也。

《梁書王神念傳》,神念少善騎射,既老不衰。嘗於高祖 前手執刀楯,左右交度,馳馬往來,冠絕群伍。時復有 楊華者,能作驚軍騎,並一時妙捷,高祖深歎賞之。 《南史王洪軌傳》,桂陽王之難,洪軌隨齊高帝鎮新亭, 常以身捍矢。高帝曰:「『我自有楯,卿可自防』。答曰:『天下 無洪軌何有哉?蒼生方亂,豈可一日無公乎』?」帝甚賞 之。

《北史任城王雲傳》:蠕蠕犯塞,雲為中軍大都督,從獻 文討之,過大磧,雲曰:「異域之馬,初不見武頭盾,若令 此盾在前,破之必矣。」帝從之,於是相率而歌,方駕而 前,大破之。

《唐書李密傳》:「煬帝遣王世充擊密,密兵多騎,與長槊 而北,薄山,地隘,騎迮不得騁。世充多短兵,盾䂎蹙之, 密軍卻。」

《黠戞斯傳》:「戞斯戰有弓矢旗幟。其騎士析木為盾,蔽 股足,又以圓盾傅肩,可捍矢刃。」

《高麗傳》:「李勣圍遼東,眾登陴城,中蒙盾以拒,士舉長 矛舂之。」

《崔義元傳》:義元為婺州刺史。睦州女子陳碩真反,義 元發兵,自統眾繼之,詰朝奮擊。左右有以盾障者,義 元曰:「刺史而有避耶?誰肯死。」敕去之。由是眾為用。 《孔帖》:劉禹錫為記室參軍,會出師淮上,常磨墨於楯 鼻。

《宋史趙贊傳》:「贊仕周,歷左右羽林,左龍武三統軍。世 宗征壽春,移兵趨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贊親督役, 矢集於胄,雖被重傷,猶力戰,遂拔其羊馬城。」

《曹利用傳》:「利用至嶺外,遇賊武仙縣。賊持健標,蒙采 盾,衣甲堅利,鋒鏑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長刀破 盾,遂斬首以徇。」

《兵志》:慶曆元年,知州楊偕遣曲陽縣主簿楊拯獻《龍 虎八陣圖》及所製神盾、劈陣刀、手刀、鐵連槌、鐵簡。且 言:「《龍虎八陣圖》有奇有正,有進有止,遠則射,近則擊 以刀盾。彼蕃騎雖眾,見神盾之異,必遽奔潰,然後以 驍騎夾擊,無不勝者。」歷代用兵,未有經慮及此。帝閱 於崇政殿,降詔獎諭。其後言者以為其器重大,緩急 難用云。

《通鑑元紀》:「劉國傑師出播州境,與賊遇,戰失利,乃令 軍士人持一盾而釘其上,俟陣合即棄盾佯走。賊果 逐之,馬遇盾皆仆。國傑鼓噪趨之,賊大敗。」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三年正月,馬八國遣使進 銅盾。」

《兵略纂》聞傅友德、沐英征雲南,與達里麻阻水而陣, 將濟師,達里麻驚懼,急撤陣後軍禦之,水上軍覺之, 心動而陣亂,英乃拔刀以濟。士有猛而善泅者數百 人,皆蒙盾而渡,以長刀仰砍岸上軍卻,我軍畢濟。 隆慶時,賊寇界嶺,我兵禦之欻東風大作,而南角不 戢,人爭避之,賊乘虛入三十步許,揮僉李文急拔其 纛,大呼曰:「若輩不隨我守東南角,事寧,軍法不貸。」然 隨行者僅百餘人,矢如雨下,莫能立。乃取空舍磨盤 為盾,豎於壘旁,眾始稍厝足,設大砲壕外,連發中百 人,賊圍解而去。

陸完討山東盜劉六、劉七等,賊據山嶺,矢石雨下。副 總劉暉等引所部力戰,戴盾跽行,奪其險,賊墜死無 算。

干盾部雜錄 编辑

《韓子》人鬻矛,與楯者譽其楯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 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晁錯上言:「兵事: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 木薦,弗能支也。」孟康注曰:「木薦,以木板作,如楯。」 《物理論》:「古有阮師之刀,蘇家之瞂,皆為良工利器,時 所寶貴也。夫刀者,身之寶也,盾者,身之衛也,禦難之 藩牆,守衛之城池也《炙轂子錄》:「旁排自夷子始也,謂之彭排,步卒用八尺 牛肋排,馬軍用朱漆排,至今然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