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第290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九十卷
經濟彙編 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二百九十卷目錄

 斧鉞部彙考

  書經牧誓

  詩經豳風破斧 豳風伐柯 大雅篤公劉

  太公六韜立將

  尉繚子將令

  漢書刑法志

  釋名釋器用 釋兵

  晉書天文志

  古今注斧鉞鍠

  宋史天文志

  輟耕錄

  三才圖會戚揚圖說 剉子斧圖說

  武備志大斧圖說

 斧鉞部藝文

  黃鉞銘          漢蔡邕

  作斧教          諸葛亮

  為蕭驃騎解嚴輸黃鉞表   梁江淹

 斧鉞部紀事

 斧鉞部雜錄

 棨戟部彙考

  詩經秦風無衣

  禮記明堂位

  周禮考工記

  釋名釋兵

  方言雜說

  古今注棨戟

  中華古今注戈戟 矛殳

  三禮圖戟圖說

 棨戟部藝文

  手戟銘          晉張協

 棨戟部紀事

 棨戟部雜錄

戎政典第二百九十卷

斧鉞部彙考 编辑

编辑

《牧誓》
编辑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蔡注鉞,斧也,以黃金為飾。王無自用鉞之理,左杖以為儀耳。

编辑

《豳風破斧》
编辑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注疏隋銎曰:斧孔,形狹而長也;斨方,鉞斧也,唯銎、孔異耳。鑿屬曰錡,《韓詩》曰:「木屬。」木屬曰銶,《韓詩》云「鑿屬」,一曰今之獨頭斧。

《豳風伐柯》
编辑

《伐柯》伐柯,匪斧不克。

朱注柯,斧柄也。大全《考工記》曰:「柯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五分其長,以其一為之首。」

《大雅篤公劉》
编辑

干戈戚揚。

正義《廣雅》云:「鉞,戚斧也。」則戚、揚皆斧鉞之別名。傳以「戚」為斧,以「揚」為鉞,鉞大而斧小。《太公六韜》云:「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鉞。」是鉞大於斧也。《牧誓》云:「武王左杖黃鉞。」孔安國云:「黃鉞,以黃金飾斧也。」以其特言黃鉞,故云「以金飾。」然則不言「黃」者,未必皆金飾也。

编辑

《立將》
编辑

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鑽靈龜,卜吉 日,以授斧鉞。君入廟門,西面而立。將入廟門,北面而 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 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 制之。」

编辑

《將令》
编辑

將軍受命,君必先謀於廟,行令於廷。君身以斧鉞授 將,曰:「左右中軍皆有分職,若踰分而上請者死。」軍無 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

编辑

《刑法志》
编辑

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

编辑

《釋器用》
编辑

《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斨,戕也。所伐皆戕毀也。

《釋兵》
编辑

《戚》,慼也。斧以斬斷,見者皆慼懼也。

鉞,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晉書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一曰天鉞,曰「天之武備也。」 參十星,一曰參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 斬刈。

古今注 编辑

《斧鉞鍠》
编辑

金斧,黃鉞也。鐵斧,元鉞也,三代通用之以斷斬。今以 金斧黃鉞為乘輿之飾。元鉞,諸王公得建之。武王以 黃鉞斬紂,故王者以為戒。太公以黃鉞斬妲己,故婦 人以為戒。漢制,諸公亦建元鉞,以太公秉之,助武王 斷斬,故為諸侯之飾焉。大將軍出征,特加黃鉞者,以 銅為之,黃金塗刃及柄,不得純金也。得賜黃鉞,則斬 持節將也。

鍠,秦改鐵鉞作鍠,始皇制也。一本云:「鍠,秦制也。今乘 輿諸公王妃主通建之也。」

宋史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斧鉞三星,在北落師門東,芟刈之具也,主斬芻槁以 飼牛馬。明,則牛馬肥腯;動搖而暗,或不見,牛馬死。《隋 志》《通志》皆在八魁西北,主行誅、拒難、斬伐、姦謀。明大, 用兵將憂;暗,則不用;移動,兵起。月入,大臣誅。歲星犯, 相誅。熒惑犯,大臣戮。填星入,大臣憂。太白入,將誅。客、 彗犯,斧鉞用。又占:客犯,外兵被擒,士卒死傷,外國降; 色青,憂赤,兵,黃白吉。史記天官書漢天文志皆有此星而宋史最詳故獨錄此

輟耕錄 编辑

编辑

劈正斧以蒼水玉碾造,高二尺有奇,廣半之,遍地文 藻粲然。或曰「自殷時流傳至今者,如天子登極、正旦、 天壽節、御大明殿會朝時,則一人執之,立於陛下《酒 海》之前。」

三才會圖 编辑

揚圖

揚圖

{{{2}}}

{{{2}}}

戚揚圖說 编辑

「戚、揚」二者,斧鉞之別名。戚為斧,揚為鉞,斧小於鉞,鉞 大於斧。

剉子斧

剉子斧

剉子斧圖說 编辑

剉子斧,直柄橫刃,長四寸,厚四寸五分,闊七寸,柄長 三尺五寸,柄施四刃,長四寸。並用於敵樓、戰棚、滔空 版下,鉤刺攻城人及斫攀城人手。

武備志 编辑

大斧圖

大斧圖

大斧圖說 编辑

大斧一面刃,長柯,又有「開山」、「靜燕」、「日華、無敵」、「長柯」之 名,大抵其形一耳。

斧鉞部藝文 编辑

《黃鉞銘》
漢·蔡邕
编辑

《孝桓》之季年,《鮮卑》入塞,盜起匈奴左部梁州叛羌逼 迫兵誅,淫衍《高句麗》。子百固,逆謀並發,三垂騷然, 為國憂念。西府表橋公昔在涼州,柔遠能邇,不煩軍 師,而車師克定。及至上谷、漢陽,連在營郡,膂力方剛, 明集士眾,徵拜度遼將軍,始受旄鉞。鉦鼓之任,扞禦 三垂。公以吏士頻年在外,勤於奔命,人馬疲羸撓鈍, 請且息州營橫發之役,以補困憊。朝廷許之。於是儲 廩豐饒,室罄不懸,人逸「馬畜,弓勁矢利,而經用省息, 官有餘資,執事無放散之尢,簿書有進入之贏。治兵 示威,戎士踊躍,旌旗耀日,金鼓雷奮,守有山嶽之固, 攻有必克之勢。羌戎授首於西疆,百固冰散於東鄰, 鮮卑收跡,烽燧不舉。視事三年,馬不帶鈌,弓不受彄。 是用鏤石,作茲鉦鉞,軍鼓陳之東階,以昭公文武之 勛焉。」銘曰:

帝命將軍,秉茲黃鉞。威靈振耀,如火之烈。公之在位, 群狄斯柔。齊斧罔設,人士斯休。

《作斧教》
諸葛亮
编辑

前後所作斧,多不可用。前到武都,鹿角壞刀斧千餘 枚,賴賊已走,問自令作部刀斧百枚,用之百餘日,初 無壞者。爾乃知彼主者無意,宜收治之,非小事也。若 臨敵,敗人軍事矣。

《為蕭驃騎解嚴輸黃鉞表》
梁·江淹
编辑

臣某言:「逆沴電熾,凶妖霧舒,志大禋天,情已類社。故 乃馳羽江郊,騖燧山甸。雖藏智審其黥戮,涵識判其 奔沮,然兵扈難輕,義險宜備,故膺寵無辭,奉鉞不讓。 今元凶既殪,醜徒自紊,朝靄方卷,郢氛已廓,樂琯登 肆,禮衣曳朝,不宜復假殊服,取缺彝則。輒上還王府, 永戢祕館。」

斧鉞部紀事 编辑

《史記·殷本紀》:「夏桀為虐,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 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周本紀》:「紂賜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專征伐。武王至紂 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 鉞斬紂頭,縣太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 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元鉞,縣其頭 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復軍。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 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弟叔振鐸奉陳 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 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

《魯周公世家》:「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 社。」

《淮南子》:武王伐紂,渡於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疾 風晦冥,人馬不相見。於是武王左操黃鉞,右秉白旄, 瞑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誰敢害吾意者。」於是風濟 而波罷。

《漢書武帝本紀》:「天漢二年夏五月,泰山、琅邪群盜徐 勃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 繡衣杖斧,分部逐捕。」《杖斧》持斧也。謂建持之以為 威也。

《王莽傳》:無鹽索盧恢等舉兵反城,莽遣司徒王尋將 十餘萬屯雒陽。初發長安,宿霸昌廄,亡其黃鉞。尋士 房揚素狂直,迺哭曰:「此經所謂喪其齊斧者也。」自劾 去莽,擊殺揚。

《後漢書郭躬傳》:「永平中,奉車都護竇固出擊匈奴,騎 都尉秦彭為副。彭在別屯而輒以法斬人,固奏彭專 擅,請誅之。顯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 律。召入議,議者皆然。固奏躬獨曰:『於法,彭得斬之』。帝 曰:『軍征校尉,一統於督,彭既無斧鉞,可得專殺人乎』? 躬對曰:『一統於督者,謂在部曲也。今彭專軍別將,有 異於此,兵事呼吸不容,先關督帥。且《漢制》棨戟即為 斧鉞,於法不合罪』。」帝從躬議。

《獻帝本紀》中平六年「九月乙酉,董卓自為太尉,加鈇 鉞虎賁。」諸侯賜鈇鉞,然後專殺。《說文》曰:「鈇,莝刀也。」 《蒼頡篇》曰:「鈇,斧也。」加鈇鉞者,得專殺也《橋元傳》,四府舉為度遼將軍,假黃鉞。

《魏志典韋傳》:「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 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 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 將帥莫敢仰視。」

《吳志陸遜傳》:「曹休舉眾入皖,乃召遜假黃鉞,為大都 督,逆休。」

《晉書文帝本紀》:景元四年冬十月,天子以諸侯獻捷 交至,乃申前命曰:「公明慎用刑,簡恤大中,章厥天威, 以糾不虔。是用錫公鈇鉞各一。」

《張重華傳》:石季龍侵寇,涼州振動。張眈言於重華曰: 「今彊寇在郊,諸將不進,人情騷動,危機稍逼。主簿謝 艾兼資文武,明識兵略,若授以斧鉞,委以專征,必能 折衝禦侮,殲殄凶類。」

《南齊書紀僧真傳》:初,太祖在淮陰治城,得古錫鈇,大 數尺,下有篆文,莫能識者。僧真曰:「何須辨此文字?此 自久遠之物,九錫之徵也。」太祖曰:「卿勿妄言。」

《魏書始祖本紀》:「五十八年,始祖不豫。烏丸王庫賢,親 近任勢,先受衛瓘之貨,故欲沮動諸部,因在廷中礪 鉞斧。諸大人問欲何為,答曰:『上恨汝曹讒殺太子,今 欲盡收諸大人長子殺之』。大人皆信,各各散走。」 《周書。武帝本紀》:保定四年冬十月甲子,詔大將軍、大 冢宰、晉國公護率軍伐齊,帝于太廟庭授以斧鉞。 《酉陽雜俎》:李師古治山亭,掘得一物,類鐵斧頭。時李 章武游東平,師古示之,章武驚曰:「此禁物也,可飲血 三斗。」驗之而信。

《雲仙雜記》:杜甫子宗武以詩示阮兵曹,兵曹答以石 斧一具,隨使并詩還之。宗武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 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阮聞之曰:「誤矣,欲子砍斷其手, 此手若存,天下詩名又在杜家矣。」

《宋史楊存中傳》:金人以拐子馬翼進,存中曰:「敵恃弓 矢,吾有以屈之。」使萬人操長斧如牆而進,諸軍鼓譟 奮擊,金人大敗。

《王德傳》:兀朮以鐵騎十餘萬,夾道而陣,德曰:「賊右陣 堅,我當先擊之。」麾軍渡橋,首犯其鋒,一人披甲躍馬 始出,德引弓一發而斃。乘勝大呼,令萬兵持長斧如 牆而進,敵大敗。

《雲煙過眼錄》:「殷武鉞長三丈餘,一段美玉,文藻細甚, 三代之寶。」宣和故物,又歸大金。今在御府,每大朝會 必設之外庭。

《弇州史料》宣平王朱永與王越厚相結,而出入中貴 人汪直門。兵部尚書陳鉞,既以建州之役中直心直, 亦怙之。有閹而優者,阿丑嘗於上曲宴,為中貴武狀 者,挾雙斧踉蹌而前,人問之,曰:「我汪太監也已。」左右 顧其手曰:「我惟仗此兩鉞耳。」

斧鉞部雜錄 编辑

《易經旅》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按程傳:「『得 貨財之資,器用之利也。」《大全》、進齋徐氏曰:「資』當作齊。」 按:《漢書》:王莽遣王尋屯洛陽,將發,亡其黃鉞,其士房 揚曰:「此經所謂『喪其齊斧者也』。」應劭云:「齊,利也,讀如 齊衰之『齊』。」「資」、「齊」音同,誤作「資。」胡氏曰:資與二象同。斧 即離,為兵象,亦互兌。金在巽木上象離。兌在四上,所 以得也。若《巽》上九「喪其資斧」,亦有離、兌、《巽》象,然皆在 上爻下,所以喪也。合兩卦論,取象甚明。

巽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按:《本義》:「喪其資斧」, 失所以斷也。

《詩經齊風·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豳風》「取彼斧斨,以伐遠揚。」

《商頌長發》:「武王載斾,有虔秉鉞。」按注:「虔,敬也,言恭行 天討也。」

《禮記·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 《西溪叢語》:「齊斧」,虞喜《志林》:「音側階切。凡師出,齊戒入 廟受斧,故云齊也。」陳琳云:「腰領不足以膏齊斧。」服虔 注云:「《易》:『喪其資斧』。」張姜云:「斧,鉞也,以整齊天下。」應劭 云:「齊,利也。蕭斧,或云鉞斧也。」《淮南子》云:「磨蕭斧以伐 朝菌。」蕭之義未詳。《太平御覽》引《漢書王莽傳》:「喪其齊 斧。」音齊。

棨戟部彙考 编辑

詩經 编辑

《秦風無衣》
编辑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

戟,車戟也。長丈六尺。大全鄭氏曰:「車戟常也。」正義《考工記》:「廬人文常長丈六。」

禮記 编辑

《明堂位》
编辑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越,《國名》。棘戟也。

周禮 编辑

《考工記》
编辑

《冶氏》戟,廣寸有半,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 與刺重三鋝。

訂義王昭禹曰:㦸,今戈類,然戟有三鋒,則其廣宜少殺於戈,然後便於用。故戈廣二寸,而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凡長四寸有半寸;援五之,則其長七寸有半寸,與內之長亦共尺有二寸。 趙氏曰:「三鋒共廣四寸半,戟之長亦尺有二寸,胡之長亦六寸,特胡內獨長於戈之內半寸,援卻短於戈之援半寸,蓋㦸刃多則頭重」,所以深內半寸減援半寸,則戟柲插得牢而難脫也。倨句中矩,若以平易解之,皆是說胡,謂胡直處曲,處中、處矩,四方平正也。然倨句之形,惟方而無角者,方是既為倨句,乃不方不員,豈得曰中矩?此注所以分為二事,分据於援,分中矩於胡也。注云:「胡直中矩,言方正也。戟,胡橫貫之,胡中矩則援之外句,磬折歟。」《疏》云:「胡六寸,橫貫三寸,直下三寸。」是胡中矩也。援七寸半,亦以三寸為橫,稍舉之使不中矩,以四寸半者向上為磬折向外,此援為倨句也。 鄭鍔曰:「五兵之制尚矣,《書》有執戈上刃之文,而執劍執瞿,說者皆以為㦸屬。經有司戈盾之官,而不司戟。《詩》有『干戈戚揚之文,亦不言戟。以理攷文』」,兵之用最多者無如戈。觀富父終生以戈樁僑如之喉,狼瞫以戈斬秦囚,子南以戈擊子晳,長魚矯以戈殺駒伯,《詩》曰「荷戈與殳」,《書》曰「稱爾戈,經之司戈。」盾,言祭祀授故士戈,軍旅會同授貳車戈,授虎士戈,無所往而不用焉,豈非以其柲短而易持其胡,其援廣而易入,可以樁,可以斬,可以擊,可以鉤故歟。然《左傳》有子都援棘之事,《明堂位》言越棘經于掌舍有棘門。楚武王荊尸而舉,授師孑焉。說者謂孑者㦸也,則㦸亦未嘗不與戈並用,然不若戈為常用。故後世以戟賜臣下之有勳者,或韜以赤油,或韜以黼黻,而謂之棨戟,以代斧鉞焉。先儒謂戈或謂之雞鳴者,以其胡似雞也;或謂之擁頸者,以其胡曲,故謂之「擁頸」也。凡戟而無刃者,秦晉之間謂之孑,或謂之鑣,吳揚之間謂之伐。東齊。秦晉之間其大者謂之曼胡,其曲者謂之《句孑》《曼胡》。

廬人,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 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訂義王昭禹曰:「戈矛戟之柄謂之柲者,蓋操執之以為用則謂之柄,左右戾而為取小則謂之柲。」 鄭康成曰:「八尺曰尋,倍尋曰常, 陳用之曰戈戟,皆刺兵也。戈二刃,戟三刃。」 鄭鍔曰:「車戟常則一丈六尺,謂之車戟者,疑㦸之制,人所執者與車所建者長短不一也,惟建於車戟,則丈六尺也。《左傳》言『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注謂:「孑,戟也。」戟以授師,豈非人所執之戟乎?《顧命》云:「一人執戣,一人執瞿。」說者皆以為戟謂之執,則人所執可知。以是觀之,說者曰車戟,所以別之也。

釋名 编辑

《釋兵》
编辑

戟,格也,旁有枝格也。

《戈句》,矛戟也。戈,過也。所刺擣則決過,所鉤引則制之, 弗得過也。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 尋,倍尋曰常,故稱「常」也。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

方言 编辑

《雜說》
编辑

戟,楚謂之「孑。」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間謂之。或謂之 鏔,吳揚之間謂之「戈」,東齊秦晉之間謂其大者曰《鏝 胡》,其曲者謂之鉤。鏝胡。

《孑》,取名於「鉤。」也。即今「雞鳴孑㦸」也。

「三刃枝」,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柲, 或謂之殳。

「《三刃》枝」 ,今㦸中有小孑刺者,所謂雄戟也。「宛郢」 ,今江陵也。

古今注 编辑

《棨戟》
编辑

棨戟,殳之遺象也。《詩》所謂「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殳,前 驅之器也,以木為之。後世滋偽,無復典刑,以赤油韜 之,亦謂之油戟,亦謂之棨戟,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 驅。

中華古今注 编辑

《戈戟》
编辑

魯陽以長戈指日,日為之退舍,戈由殳也,戟以木為 之。後世刻偽,無復典刑,赤油韜之,亦謂之「油戟」,亦謂 之「棨戟。」王公已下通用,以為前驅。唐五品以上,皆施 棨戟于門。

===
《矛殳》
===
考證
殳亦㦸之象也。《詩》云:「伯也執殳,為王前驅。」其器也以

木為之。

三禮圖 编辑

戟圖

戟圖

戟圖說 编辑

戟廣寸半,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重 三鋝。注云:「戟,今三鋒㦸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 長七寸半。三鋒者,胡直中矩,言正方也。剌者,著柲直 前如鐏者也。」戟,胡橫貫之,胡中矩,則援之外句,磬折, 與柲長一丈六尺。

棨戟部藝文 编辑

《手戟銘》
晉·張協
编辑

錟錟雄戟,淬金煉剛。名配「越戟,用過干將。嚴鋒勁柲, 摛鍔耀芒。」

棨戟部紀事 编辑

《左傳·莊公四年》:「春正月,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 隨。」孑,戟也。

宣公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 呂御之。二月壬子,戰於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 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 輅鄭人。鄭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君子曰:「失 禮違命,宜其為禽也。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殺敵 為果,致果為毅,《易》之戮也。」

《漢書吳王濞傳》:「吳王敗走保東越。漢使人以利啗東 越,東越即紿吳王。吳王出勞軍,使人鏦殺吳王。」《孟 康方言》:「戟謂之鏦。」師古曰:「鏦謂以矛戟撞之。」

《韓延壽傳》:「延壽在東郡時,試騎士,治飾兵車,畫龍虎 朱爵。延壽衣黃紈方領,駕四馬,傅總建幢棨,植羽葆, 鼓車歌車功曹引車,皆駕四馬,載棨㦸。」幢,麾也。棨 有衣之戟,其衣以赤黑繒為之。

《後漢書姚期傳》:「光武略地潁川,召署賊曹椽。時王朗 檄書到薊,光武趨駕出,百姓聚觀,遮路不得行。期騎 馬奮戟,瞑目大呼,左右曰『䟆』!」眾皆披靡。 《杜詩傳》:建武元年,歲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 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 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棨戟。《漢雜 事》曰:漢制,假棨戟以代斧鉞。崔豹《古今注》曰:「棨戟,前 車之器也,以木為之。後代刻偽,無復典刑,以赤油韜 之,亦謂之油戟,亦曰棨戟。王公已下通用之,以前驅 也。」

《漢雜事》:竇固征匈奴,騎都尉秦彭擅刺軍,司馬固奏 劾之。公府掾郭公曰:「漢制,假棨戟以當斧鉞,彭得斬 人。」

《後漢書呂布傳》:「董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 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懷猜 畏,行止嘗以布自衛。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 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 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 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時允與尚書僕射」 士孫瑞密謀誅卓,因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如父子 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 戟之時,豈有父子情也!」布遂許之,乃於門刺殺卓。 袁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以攻備,備求救於布。諸 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布曰:「不 然。若破備,則北連大山,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 便率步騎千餘,馳往赴之。靈等聞布至,皆斂兵而止。 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備,并請靈等與共饗飲。布謂靈 曰:「元德,布弟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 鬥,但喜解鬥耳。」乃令軍候植戟於營門,布彎弓顧曰「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 布即一發,正中戟支。靈等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 復歡會,然後各罷。」

《魏志武帝紀》:「太祖常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 舞手戟於庭,踰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張遼傳》:「太祖征孫權還,使遼屯合肥。俄而權率十萬 眾圍合肥,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 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十 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 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

《典韋傳》: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 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吳志孫權傳》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 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 張世擊以戈,獲之。」

《太史慈傳》:「慈到曲阿,會孫策至,慈偵視輕重,時獨與 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 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剌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 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諸葛恪傳》:「孫權拜恪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授棨戟 武騎三百。」

《晉書陶璜傳》:「璜從海道至交趾,董元距之,諸將將戰, 璜疑斷牆內有伏兵,列長㦸於其後。兵纔接,元偽退, 璜追之,伏兵果出長戟逆之,大破元等。」

《楊駿傳》:永熙中,溫縣有人如狂,造書曰:「光光文長,大 戟為牆,毒藥雖行,㦸還自傷。」及駿居內府,以戟為衛 焉。

《宋書五行志》:「晉惠帝永興元年,成都伐長沙,每夜戈 㦸鋒有火光如縣燭。此輕民命,好攻戰,金失其性而 為變也。」

《南齊書祥瑞志》:「昇明三年,左里村人於宮亭湖得靫 戟二枚,傍有古字文遠不可識。」

《魏書自序傳》:「子建子收,字伯起,隨父赴邊,值四方多 難,好習騎射,欲以武藝自達。滎陽鄭伯調之曰:『魏郎 弄戟多少』?收慚,遂折節讀書。」

《周書達奚武傳》,武轉太傅。武賤時奢侈,好華飾,及居 重位,不持威儀,行常單馬,左右止一兩人而已。外門 不施戟,恆晝掩一扉。或謂武曰:「公位冠群后,功名蓋 世,出入儀衛,須稱具瞻,何輕率若是?」武曰:「子之言,非 吾心也。吾在布衣,豈望富貴,不可頓忘疇昔。且天下 未平,國恩未報,安可過事威容乎?」言者慚而退。 《隋書柳彧傳》:「彧為屯田侍郎,固讓弗許。時制,三品已 上,門皆列戟。左僕射高熲子弘德,封應國公,申牒請 戟。彧判曰:『僕射之子,更不異居父之㦸槊,已列門外, 尊有壓卑之義,子有避父之禮,豈容外門既設,內閣 又施。事竟不行,熲聞而嘆伏』。」

《唐書淮安王神通傳》:「齊物字道用,天寶初,擢累陜州 刺史,開砥柱,通漕路,發重石,下得古鐵戟,銘曰『平陸』, 上之,詔因以名縣。」

《盧坦傳》:「舊制,官階勳俱三品,始聽立戟。後雖轉四品 官,非貶削者戟不奪。坦為戶部侍郎時,階朝議大夫, 勳護軍,以嘗任宣州刺史三品,請立㦸,許之。時鄭餘 慶淹練舊章,以為非是,為憲司劾正,詔罰一月俸,奪 戟。自貞元以來,立戟十八家,不應令,並追正之。」 《張介然傳》:「張介然者,猗氏人,本名六郎,性慎愿,長計 畫。始」為河、隴支郡太守。王忠嗣、皇甫惟明、哥舒翰踵 領節度,並署營田、度支等使。入奏稱旨,賜與良渥。介 然啟曰:「臣位三品,當給棨戟。若列於京師,雖富貴,不 為鄉人知,願得列戟故里。」元宗許之,別賜戟京師第 門,仍賜絹五百匹,宴閭里長老。本鄉得列戟,自介然 始。

《張儉傳》:「儉歷東夷校尉,官為都護府即以儉為都護。 永徽初,加金紫光祿大夫。卒年六十,諡曰密。儉兄大 師,太僕卿,華州刺史,武功縣男。弟延師,左衛大將軍, 范陽郡公。性謹畏,典羽林兵三十年,未嘗有過。卒,贈 荊州都督,諡曰敬,陪葬昭陵。儉兄弟三人,門皆立戟, 時號三戟張家。」

《尹思貞傳》:「思貞授司府少卿,時卿侯知一亦厲威嚴, 吏為語曰:『不畏侯卿杖,祇畏侯卿筆』。」加銀青光祿大 夫。其家砍地獲古戟十二,俄而門樹戟,時人異焉。 珍珠船,《隋書》:三品以上門皆立戟。五代馮道官一品, 給門戟十六枚,中書侍郎平章事桑維翰、李崧給十 二枚。

《冊府元龜》:晉天福三年五月敕:「舊制,內外臣僚,據官 品私門,合立㦸事。將相之崇,朝廷所重,並輸忠節,仰 奉宗祧。宜旌佐國之功,顯示榮家之慶。應中外臣僚 帶平章事、侍中、中書令及諸道節度使,並許私門立 戟,仍並官給,并各賜詔書,仍據官品依令式處分。」 《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秋七月戊戌,賜開封尹光 義「門戟。」

《宋史·輿服志》:門戟,木為之而無刃,門設架而列之,謂
考證
之棨戟。天子宮殿門左右各十三,應天數也。宗廟門

亦如之。國學文宣王廟、武成王廟亦賜焉,惟武成王 廟左右各八。臣下則諸州公門設焉,私門則府第恩 賜者許之。太宗淳化二年,詔諸道州、府、軍、監奏乞鼓 角戟槊,如令文合賜,即下三司指揮。仁宗天聖四年, 太常禮院言:「準批狀,詳定知廣安軍范宗古奏,本軍 乞降槊。檢會令文,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府都護 門十四戟,若中都督、上都護門十二戟,下都督、諸州 門各十㦸,並官給。所有軍監門不載,伏請不行。」神宗、 元豐之制,凡門列戟者,官司則開封、河南、應天、大名 大都督府皆十四,中都督皆十二,下都督皆十品官。 恩賜者正一品十六,二品以上十四。中興仍舊制。 《元史齊榮顯傳》:「榮顯攻濠州,宋兵背城為陣,榮顯薄 之,所向披靡。其屬王孝忠力戰,中鉤戟,榮顯斷戟援 孝忠出,復逐北入其郭而還。」

棨戟部雜錄 编辑

《禮記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按注疏曰:「矛如鋋而二 廉,戟今之戟也。鐓為矛㦸,柄尾平底,以平向人,敬也。」 亦應並授,不云左右,而云前後者,互文也。若相對則 前後也,若並授則左右也。

《淮南子人間訓》:「戟者,所以攻城也,鏡者,所以照人也, 宮人得戟,則以刈葵。」宮人宦侍也

演繁露交戟之內,案:《通典衛尉公車令》曰:「胡廣曰,諸 門部各陳屯夾道,其旁設兵以示威武,交節立戟,以 遮呵出入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