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045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四十五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四十五卷目錄

 樂律總部紀事二

 樂律總部雜錄一

樂律典第四十五卷

樂律總部紀事二 编辑

《宋史禮志》:「乾德三年七月三日,詔皇弟開封尹、宰相、 樞密使、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泛舟後苑新池,張樂宴 飲,極歡而罷。」

《玉海》:「乾德四年九月十四日,觀衛兵騎射張樂,賜從 官飲。」

《談錄》:太祖大宴,大雨驟至,上不悅。少頃雨不止,形於 言色,以至叱怒左右。趙普近前奏曰:「外面百姓正望 雨,官家大宴何妨?只是損得些少陳設,濕得些少樂 人衣裳,但令樂人雨中做雜劇。此時雨難得,百姓得 雨快活之際,正好喫酒娛樂。」上於是大喜,宣樂人就 雨中奏樂入雜劇。是日屢勸近臣百官軍員喫酒,盡 歡而散。又言趙普出鎮河陽,襄鄧三郡,皆以嚴重肅 下,政務自集,唯聖節日即張樂設筵。其雅素如此。 《澠水燕談錄》:開寶中,教坊司魏某年老當補外,援後 唐故事,求領小郡。太祖曰:「伶人為刺史,豈治朝事尚 可法耶?」第令於本部中遷敘。乃以為太常太樂令。 《避暑漫抄》:李煜歸朝後鬱鬱不樂,見於詞語。在賜第 七夕,命故妓作樂,聞於外。太宗怒,又傳「小樓昨夜又 東風」,併坐之,遂被禍。

《宋史錢俶傳》:「太平興國三年,俶來朝,貢銀裝鼓二,七 寶飾胡琴、五絃箏各四,銀飾箜篌、方響羯鼓各四,紅 牙樂器二十二事,即以禮賢宅賜之。是歲七月中元, 京城張燈,令有司於俶宅前設燈山,陳聲樂以寵之。 八月,杭州貢俶,樂人凡八十有一人」,詔以三十六人 還杭州,四十五人賜俶。俶上表謝。

《禮志》:太平興國九年四月,幸金明池習水戰。帝御水 殿,召近臣觀之,謂宰相曰:「水戰,南方之事也。今其地 已定,不復施用,時習之,示不忘戰耳。」因幸講武臺閱 諸軍,都試軍中之絕技者,遞加賜賚。遂登瓊林苑樓, 陳百戲,擲金錢,令樂人爭之,極歡而罷。

雍熙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御丹鳳樓觀酺,召侍臣 賜飲。自樓前至朱雀門張樂,作山車、旱船,往來御道。 又集開封府諸縣及諸軍樂人,列於御街,音樂雜發, 觀者溢道,縱士庶遊觀。遷市肆百貨於道之左右,召 京畿耆老列坐樓下,賜之酒食。

雍熙二年四月二日,詔「輔臣、三司使、翰林、樞密直學 士、尚書省四品、兩省五品以上、三館學士宴於後苑, 賞花釣魚,張樂賜飲。」

淳化三年三月,幸金明池,命為競渡之戲,擲銀甌於 波間,令人泅波取之,因御船奏《教坊樂》。

真宗咸平元年二月,宴群臣於崇德殿,不作樂。二年 八月七日,再宴,用樂。

咸平三年五月,幸金明池觀水戲,移幸瓊林苑,登露 臺,鈞容直奏樂,臺下百戲競集,從臣皆醉。

景德四年二月甲申,上御五鳳樓觀酺,宗室、近臣侍 坐樓前露臺,奏《教坊樂》,召父老五百人列坐,賜飲於 樓下。

《魏王廷美傳》:「武當侯子克己,曉音律,嘗作《雅樂圖》,樂 曲以獻。」

儒林公議。景德初,契丹寇河朔,章聖將幸澶淵,中外 人情震懼。車駕發京師,六軍奏作樂,上疑問左右,杜 鎬前曰:「周武伐紂,前歌後舞。」上悅,遂作樂,人情頗安。 聞見《前錄》:真宗東封西祀,禮成,海內晏然。一日,開太 清樓,宴親王宰執,用仙韶女樂數百人,有司以宮嬪 不可視外,於樓前起綵山障,樂聲若出於雲霄間者。 李文定公、丁晉公坐席相對,文定令行酒,黃門密語 晉公曰:「如何得倒了假山?」晉公微笑。上見之,問其故, 晉公以實對,上亦笑,即命女樂列樓下,臨軒觀之。 《楓窗小牘》:周顯德中,嘗詔王朴考正雅樂,朴以為十 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京房為律準,以九尺之 弦十三,依管長短分寸設柱,用七聲為均,樂乃和。至 景祐元年九月,帝御觀文殿,詔取王朴《律準》觀視,御 筆篆寫「律準」字於其底,復付太常祕藏,本寺模勒,刻 石於廳事。博士、直史館宋祁為之贊,其詞曰:「有周有 臣,嗣古成器。絃寫琯音,柱分律位。俾授攸司,謹傳來 世。上聖稽古,規庭閱視。嘉御正聲,親銘寶字。奎鉤奮 芒,河龍獻勢。樂府增榮,乾華俯賁。用協《咸》《韶》,永和天 地。」

《歸田錄》:國朝雅樂,即用王朴所製周樂,太祖時,和峴 以為聲高,遂下其一律,然至今言樂者猶以為高云今黃鐘乃古夾鐘也。景祐中,李照作新樂,又下其聲, 太常歌工以其太濁,歌不成聲。當鑄鐘時,乃私賂鑄 匠,使減其銅齊而聲稍清,歌乃葉而成聲,而照竟不 知。以此知審音作樂之難也。照每謂人曰:「聲高則急 促,下則舒緩。吾樂之作久,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而 人物之生亦當豐大。」王侍讀身尢短小,常戲之曰:「君 樂之成,能使我長乎?」聞者以為笑,而樂成竟不用。 聞見《前錄》。伯溫嘗得老僧海妙者,言仁宗朝,因赴內 道場,夜聞樂聲出雲霄間,帝忽來臨觀,久之,顧左右 曰:「眾僧各賜紫羅一疋。」僧致謝,帝曰:「來日出東華門, 以羅置懷中,勿令人見,恐臺諫有文字論列。」

《遵堯錄》:仁宗一夕既寢,聞樂聲,命燭興坐,使內侍審 之,曰:「礬樓百姓飲酒樂聲也。」帝欣然曰:「朕為天下父 母,得百姓長,如此足矣。」聽徹,乃就寢。

《澠水燕談錄》:皇祐末,契丹請觀太廟樂,仁宗以問宰 相,對曰:「恐非享祀不可習也。」樞密副使孫公沔曰:「當 以禮折之。」請謂使者:廟樂之作,皆本朝廷所以歌詠 祖宗功德也,他國可用邪?使人如能用吾祭乃觀之。 使者不敢復請。

《宋史呂夷簡傳》:「夷簡子公綽,判太常寺,鈞容直,假太 常旌纛羽籥為優人戲。公綽執不可,遂罷之。」

《蘇寀傳》:寀判刑部,使契丹還,及半道,聞英宗晏駕,契 丹置宴仍用樂。寀謂送者曰:「兩朝兄弟,國家君臣之 義,吾與君等一也。此而可忍,孰不可忍。」遂為徹樂。 《李肅傳》:肅嘗作大宋樂章九首,取九成、九夏之義,以 頌國家盛德,其文甚工。

《程頤傳》,神宗既除喪,有司請開樂置宴。頤言,「除喪而 用吉禮,尚當因事張樂,今特設宴,是喜之也。」從之。 《劉隨傳》:時下詔蜀中選優人補教坊,隨以為賤工不 足辱詔書。

《王繼先傳》:繼先以醫得幸,其後寖貴寵,侍御史杜莘 老劾其十罪,大略謂繼先奪良家婦女為侍妾。鎮江 有娼,妙於歌舞,矯御前索之。淵聖成喪,舉家燕飲,令 妓女舞而不歌,謂之「啞樂。」此特舉其大者,其餘擢髮, 未足數也。

《聞見近錄》:仁宗皇帝朝,有獻新樂者,其音近鄭、《衛》,眾 謂非古,遂寢。熙寧中,劉几等頗采用之。教坊樂工某 乙詣几上書以為不可。几以書聞,付大理問狀,工曰: 「國朝所用王朴樂為近古,今几所奏,純清而不濁,鄭、 衛音也。又兩宮聲大,宮微而此宮高,是有兩君之象。 天無二日,國無二王,樂之所諱。」時以為狂,編管畿縣。 未幾,哲宗出閣,遂即帝位。

《清波雜志》:元祐大婚,呂正獻公執議不用樂。宣仁云: 「尋常人家娶箇新婦,尚點幾箇樂人,如何官家卻不 得用?」欽聖云:「更休與他懣宰執理會,但自安排著。」遂 令教坊鈞容伏宣德門裡,皇后乘翟車,甫入兩部闌 門,眾樂具舉。

《續明道雜志》:「劉几字伯壽,洛陽人,最曉音數,為余言 之。余亦未嘗學鍾律,不能盡記其說,猶記一說,頗有 理。几言:有士人陳昭素者,頗以知音自許,欲自言朝 廷願定大樂。几問其說,昭素講之已備,几謂之曰:『此 不足恃也。定樂之要,在心通而耳曉。今樂發黃鍾之 鐘,用銅若干,今具以三若干銅,火齊金汁無少異者』」, 鑄為三黃鐘,舉而扣之,為三聲耶?一聲也。昭素曰:「金 火雖均,聲不能無變。」几曰:此須子心與耳,知黃鍾而 後可法不足恃也。

《丁晉公談錄》:「河東偽相趙文度歸向朝廷,便授華州 節度使。時同州節度使宋相公移鎮邠州,道由華下, 趙張筵命宋,宋以趙自河東來,氣焰陵之,帶隨使樂 官一百人,入趙府署庭,所使排立於東廂。將舉盞,趙 之樂官立于西廡。時東廂先品數聲,卻令西廡吹之。 送盞畢,東廂之樂失次,宋亦覺其挫銳。洎中筵起,移」 于便廳再坐。宋自吹笙,送趙一盞。趙遂索笛,復送一 盞,聲調清越,眾所驚歎。其笛之竅,宋之隨使樂工手 指按之,不滿洎。席闋,宋回驛。趙又于山亭張夜宴,召 之不至,宋於是宵遁。

《過庭錄右丞許太守韓持國秋日于郡圃會景亭置 宴張樂會諸郡公程正叔及右丞以故不至持國以 詩寄之》「曲肱飲水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顧我未 能忘舊樂,綠樽紅妓對西曛。」

《宋史劉正夫傳》:正夫作春宴樂語,有「紫宸朝罷袞衣 閒」之句,蔡京黨張康國密白帝曰:「袞豈可閒耶?」又太 學諸生習樂成,京欲官之,正夫曰:「朝廷長育人材,規 為時用,而使與伶官齒策名,得無為士子羞乎?」 《湘山野錄》:楊叔賢郎中冀,眉州人言頃有眉守初視 事,三日大排,樂人獻口號,其斷句「為報吏民須慶賀, 災星移去福星來。」新守頗喜。後數日,召優者問:「前日 大排樂詞口號誰撰者?」其工對曰:「本州自來舊例,用 此一首。」

《江寧府志》:「張卲字才彥,烏江人,籍之六代孫也。登宣 和三年上舍第。金人南侵,詔求可至軍前者,卲慨然請行,即日就道。至濰州,接伴使置酒張樂,卲曰:『二帝 北遷,卲為臣子,所不忍聽,請止樂』。」

《老學菴筆記》:「秦太師娶王禹玉孫女,故諸王皆用事。 有王子溶者,知吳縣,尢放肆。郡守宴客,初就席,子溶 遣縣吏呼伎樂伶人,即皆馳往,無敢留者。」

王黼作相,請朝假歸。咸平焚黃,畫舫數十,沿路作樂, 固已駭物論。紹熙中,秦熹亦歸金陵焚黃,一路凡數 百艘,結綵樓數丈,大合樂,官妓舞於其上,縹緲若在 雲間,熹處之自若。

銷夏淳熙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節,駕率皇后、太 子、太子妃、文武百官詣宮上壽,皇帝起居拜舞如儀, 率皇后、百官上酒,樂作少歇,請太上至樂堂坐。教坊 大使回。正德,進新製《萬歲興龍樂》曲,破對舞,各賜銀 絹有差。又移燕清華看蟠松,宮嬪五十人皆仙妝,奏 清樂,進酒前呈新藝。

辟寒十月二十二日,孝宗皇帝會慶聖節,至日車駕 過宮,午初至載忻堂排當,太后賜宮裡女樂二十人, 上再拜謝恩。教坊都管王喜等進新製《會慶萬年薄》 媚曲破對舞,並賜銀絹。

《見聞搜玉》:光宗之喪,金遣使弔祭,以京仲遠為報謝 使金宴之。仲遠請徹樂,不許,留館俟命,賦詩曰:「鼎湖 龍馭去無蹤,三遣行人意則同。凶禮強更為吉禮,裔 風終未變華風。設令耳與笙鏞末,只願身糜鼎鑊中。 已辦滯留期得請,不辭築館汴江東。」竟獲免樂之命。 《白獺髓》:慶元間,士人姜夔上書乞正奉常雅樂,因送 赴太常,同寺官校正樂。師齎出大樂,首見錦瑟,問曰: 「此何樂?」眾官竊哂之,答曰:「瑟也。」夔遽曰:「語云鼓瑟,希 未聞彈之。」眾官大噱散去。

《齊東野語》:女官吳知古用事,人皆側目。內宴日,參軍 四筵張樂,胥輩請僉文書,參軍怒曰:「我方聽觱栗,可 少緩。」請至三四,其答如前。胥擊其首曰:「甚事不被觱 栗壞了。」蓋俗呼黃冠為觱栗也。

《筆錄》:駙馬都尉高懷以節制領睢陽歲久,性頗奢靡, 而洞曉音律,故聲伎之妙,冠於當時,法部中精絕者 殆不過之。宋城南抵汴渠五里,有東西二橋,舟車交 會,民居繁夥,倡優雜戶厥類亦眾。然率鄙俚,為高之 伶人所輕誚。每宴飲樂作,必效其朴野之態,以為戲 玩,謂之「河市樂。」迄今俳優常有此戲。

《癸辛雜識》:「秦九韶字道古,秦鳳間人。年十八在鄉里 為義兵首。豪宕不羈,性極機巧,星象音律無不精究。 嘗製樂度曲,皆極精妙。」

《金史選舉志》:大定十三年八月,於憫忠寺策試女直 進士。寺舊有雙塔,進士入院之夜半,聞東塔上有聲 如樂音,西達於宮。考官完顏蒲涅等曰:「文路始開而 有此,得賢之祥也。」

《續文獻通考》: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以元妃李氏之喪, 致祭興德宮,過市肆不聞樂聲。帝謂宰臣曰:「豈以妃 故禁之耶?細民日作而食,若禁之,是廢其生計也。其 勿禁。」

《元史》:《巎傳》巎巎拜禮部尚書,監群玉內司正色率 下。國制大樂諸坊咸隸本部。遇公讌眾伎畢陳,巎巎 視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肅然。

《虞集傳》:「集為國子助教,大成殿新賜登歌樂,其師世 居江南,樂生皆河北田里之人,性情不相能,集親教 之,然後成曲。復請設司樂一人掌之,以俟考正。仁宗 即位,責成監學,拜臺臣為祭酒,除吳澄司業。皆欲有 所更張,以副帝意。集力贊其說,有為異論以沮之者, 澄投檄去,集亦以病免。」

《楊桓傳》:「桓拜監察御史,疏上時務二十一事,十二曰 訪求曉習音律者,以協太常雅樂。」

《熊朋來傳》:「朋來為兩郡教授,所至調律呂,協歌詩,以 興雅樂。制器定辭,必則古式,學者化焉。」

《輟耕錄》: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為宋太學諸生, 因家錢塘。先生疏曠,故高不事之節,其所厭棄者,或 請謁,從樓上遙謂曰:「吾出有間矣。」顧彈琴吹簫,撫弄 如意不輟。其所著述有《九歌譜》《十二月樂譜》,辭兼通 聲音律呂之學。

《江西通志》:曾德裕弟巽申,至元初著《郊祀禮樂圖》以 進。帝大喜曰:「今日方知天子尊。」命為太樂署丞。 《元氏掖庭記》:每遇上巳,令諸嬪妃祓於內園迎祥亭、 漾碧池,或執蘭蕙,或擊球筑,謂之水上迎祥之樂。 《明外史趙壎傳》:壎授翰林院編修。高麗遣使朝貢,賜 宴樂作,使者以國喪辭,壎進曰:「『小國之喪,不廢大國 之禮』。太」祖甚悅。

《江西通志》:熊鼎除太常博士。上嘗召朱升、范權等辯 樂音,忤旨,眾皆股栗。鼎奏曰:「樂和不在多求,實在人 主一心。君心和則天地之氣和,天地之氣和則樂音 自和矣。願無求速效。」上威乃霽。

《松江府志》:「王震字以東,蘇州府人。慎密清白。洪武初, 嘗徵校大祀樂,後徙華亭。時初頒《大成樂》,諸郡皆聘

震教習。永樂初復徵,以老疾辭。所著有《八音圖》《彭溪
考證
稿》。」

《浦江縣志》:「盧祖皋字申之,有《浦江詞》一卷,樂章甚工, 克諧律呂。」

《常熟縣志》:「孫彥和世有隱操,雅好音律,自號枕流樵 者。所著樂府,編類成冊,名曰《虞山樵唱》。」

《明外史韓宜可傳》:建文帝之建御史臺也,諸御史以 敢言著者,自宜可外則稱周觀政。觀政嘗監奉天門, 有中使將女樂入,觀政止之,中使曰:「『有命』。觀政執不 聽。中使慍而入,頃之出報曰:『御史且休,女樂已罷不 用』。觀政又拒曰:『必面奉詔』。已而帝親出宮,諭之曰:『宮 中音樂廢缺,欲使內家肄習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 也。左右無不驚異者。

《侯顯傳》:「永樂初,顯為司禮少監。帝聞烏思藏僧尚師 哈立麻有道,欲致一見,乃命顯齎書幣往迓,延見奉 天殿。五年二月,建普度大齋於靈谷寺,為高帝高后 薦福,聞梵唄天樂自空而下。帝大喜,廷臣表賀,學士 胡廣等咸獻聖孝瑞應歌詩。」

《明昭代典則》:「乙巳、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 天殿朝群臣,命禮部、鴻臚寺不作樂,群臣止行五拜 三叩頭禮。以山陵甫畢,未忍即吉也。」

《朝鮮紀事》:「景泰元年,差都御史李純、巡按御史劉孜、 左府都督守遼東都司王祥出城宴餞別自遼東至 安興館,王遣禮曹參判李邊來問安設宴,盛飾女樂 三十餘輩,兩行各抱樂器升堂辭卻之。退有《卻樂》詩。 至西京平壤府磪先於十數里外遣伶戲來迎。抵近 郊,列香亭、龍亭、儀仗鼓樂,率僚屬迎詔。樂人皆著幞」 頭束帶,執仗者背著戎冠、葵花衫、金釘帶,與花同。陳 百戲,環繞作百獸率舞態,豎若幡幢者四。《上書》曰:「萬 國同歡爭蹈舞,兩儀相對自生成。天下太平垂拱裡, 海東無事鑿耕中。」

《見聞錄》:「少司馬陳公洪謨,武陵人。初出守漳,見文廟 樂器久壞,遣人求泗磬,請神樂觀知音樂羽士,選俊 民百餘人肄習,仍刻《大成樂譜》傳焉。」

《大政紀》:「弘治十七年,內旨行河南取樂工,巡撫都御 史韓邦問疏乞止之。」

正德六年,寧王宸濠奏討樂人,榮為樂官,許之。濠愛 榮質美,善唱於近侍。奏討,出入宮闈,撥置府事。 《明外史江彬傳》:「彬因錢寧見帝談兵,帝悅,擢都指揮 僉事。出入豹房,同臥起。每團練大內,間以角觝戲,帝 戎服臨之。既心忌寧,欲導帝巡幸遠。寧因數言:『宣府 樂工多美婦人,且可觀邊釁瞬息馳千里。何鬱鬱居 大內』」,為廷臣所制,帝然之。又導帝由西安歷偏頭關, 抵太原,大徵女樂。有劉良女者,晉府樂工楊騰妻也, 以謳進,遂大寵,載歸。初,延綏總兵官馬昂罷免,有女 弟善歌,嫁指揮畢春,有娠矣,昂因彬奪歸。進於帝,召 入豹房,大寵,傳陞昂右都督。

《黃佐傳》:「佐平生譔述至二百六十餘卷,所著樂典,自 謂洩造化之秘。」

《海瑞傳》:「瑞為南京右都御史,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 太祖法,予之杖百,師惴恐,多患苦之。」

《安惠王檻傳》:檻,太祖第二十二子,封平涼。薨,無子,封 除,盡革府僚及樂戶。洪熙初,韓恭王改封平涼,就安 王邸。後,韓憲王子襄陵王仲秋乞承安王祀。正德十 二年,嗣襄陵王徵鈐遂得請樂戶祀安王。明年,樂平 王徵錏援徵鈐例以請。禮部言:「親王有樂戶,郡王別 城居者,有事,假鼓吹於有司。其附親王國者,假樂戶」 於長史,因併革安王供祀樂戶。嘉靖二年,韓王旭櫏 復為代請。帝以安王故,特允徵鈐。徵鈐卒,韓王融燧 又令長史革之。徵鈐長孫旭橦上言:「禮樂自天子出, 韓王不宜擅予奪。」融燧亦言:親王、郡王禮樂宜有降 殺。帝曰:「樂戶為安王祀也。」給如故。

《列朝詩集》:顧璘字華玉,晚歲家居,文譽藉甚,喜設客, 每張讌,必用教坊樂工以箏琶佐觴。最喜小樂工楊 彬,常詫客曰:「蔣南泠詩所謂『消得楊郎一曲歌』者也。」 正奏樂時,每發一談,則樂聲中闋,談竟樂復作。 屠隆字長卿,晚出盱江,登武夷,窮八閩之勝。阮堅之 司理晉安,以癸卯中秋大會詞人於烏石山之鄰霄 臺,名士宴集者七十餘人,而長卿為祭酒,梨園數部, 觀者如堵。酒闌樂罷,長卿幅巾白衲,奮袖作《漁陽摻》 鼓聲。一作「廣場無人,山雲怒飛,海水起立。」林茂之少 年下坐,長卿起執其手曰:「子當為《撾鼓歌》以贈屠生。」 快哉,此夕千古矣!

辟寒趙元父祖母齊安郡夫人徐氏,幼隨其母入吳 郡王家及平原郡王家,嘗談兩家侈盛之事,歷歷可 聽。其後翠堂七楹,全以青石為飾,為諸姬教習聲伎 之所。一時伶官樂師,皆梨園國工也。吹彈舞拍,各有 總之者,號為「部頭。」每遇節序生辰,則旬日外依月律 按試,名曰「小排當」,雖中禁教坊所無也。

《瀛涯勝覽》:古俚西洋大國也。樂則葫蘆為樂器,紅銅 絲為絃歌,樂自和協,鏘鏘可聽。

《杭州府志》:「仙樂在天目西峰絕頂,人蹟罕到。隱者常於風清月白之夜,聞雲外笙簫聲。每陰霾欲舒,久晴 欲雨,夜輒聞空中絲竹聲,至旦或在峰尖,或響巖谷, 鄉民樵者每聽以為候。」

《順慶府志》:「蜀有樂山,在渠縣北。每歲人日,邑人將鼓 笛酒食登此娛樂,以祈蠶事。」

樂律總部雜錄一 编辑

《禮記·曲禮》:「臨樂不歎。」非歎所也。大夫無故不徹 縣,士無故不徹琴瑟。

《檀弓上》:孟獻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獻 子加於人一等矣。」

《曾子問》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 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禮運》:「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

《郊特牲》:「諸侯之宮縣,而祭以白社。擊玉磬,朱干,設錫。 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諸侯之僭禮也。

《少儀》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 則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

《祭統》: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廣博易良, 樂教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

《射義》:其節:「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 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貍 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 也。」

《詩正義》五帝以還,詩樂相將,故有詩則有樂。

《孝經廣要道章》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

《左傳》:醫和對晉侯曰:「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 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 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惂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 不聽也。

《公羊傳》:「西狩獲麟」註:「上有聖帝明王,天下太平,然後 乃至。」《尚書》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 舞。」彼鄭註云:「《簫韶》,舜所制樂。」宋均註《樂說》云:「簫之言 肅,舜時民樂其肅敬而紀堯道,故謂之簫韶。」或云:「韶, 舜樂名,舜樂者其秉簫乎?」鄭氏又云:「樂備作謂之成。 《簫韶》作九備,而鳳凰乃來儀;止巢乘匹,擊石拊石,百 獸率舞」者。石,磬也。百獸服不氏所養者,謂聲音之道 與政通焉。

《管子內業》:「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 禁藏。夫明王不聽鐘鼓,非惡樂也,為其傷於本事而 妨於教也。故凡有天下而謀有功者,聽其淫樂以廣 其心,遺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內,遺以諂臣文馬以蔽 其外。外內蔽塞,可以成敗。」

《莊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

「至樂《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 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 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墨子三辨》程繁問於子墨子曰:「聖王不為樂。昔諸侯 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竿 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聆缶之樂。今 夫子曰『聖王不為樂』,此譬之猶馬駕而不稅,弓張而 不弛,無乃非有血氣者之所不能至邪?」子墨子曰:「昔 者堯舜有第期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湯放桀於大 水,環天下自立以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後患,自作樂 命曰《九招》。武王勝殷殺紂,環天下自立以為王,事成 功立,亦無大後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象周 成王》」;因先王之樂,命曰《騶虞》。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 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湯,成湯之治天下 也不若堯舜,故其樂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觀之,樂 非所以治天下也,程繁曰:子曰:聖王無樂,此亦樂已, 若之何其謂聖王無樂也?《子墨子》曰:聖王之命也,多 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饑而食之者,智也,因為無知矣。 今聖有樂而少,此亦無也。

《非樂》,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從飾樂也。《於武觀》曰:「啟 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將將銘莧磬以力,湛濁於酒, 渝食於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天,用弗式。故上者天鬼 弗戒,下者萬民弗利。」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士君子 請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在樂之為物, 不可不禁而止也。

《韓非子十過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 也。」

《六反》,上下清濁,不以耳斷,而決於樂正,則瞽工輕君 而重樂正矣。

《荀子儒效》篇:「武王之誅紂也,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 天下,立聲樂。於是《武》《象》起而《韶》《濩》廢矣。」

《哀公》篇:「齊衰苴杖者不聽樂,非耳不能聞也」,服使然 也《揚子問神》篇:「延陵季子之於樂也,其庶矣乎?如樂弛, 雖札末如之何矣!」

《汲冢周書本典解》:「奏鼓以章樂,奏舞以觀禮,奏歌以 觀和。禮樂既和,其上乃不危。」

賈誼《新書審微禮》:天子之樂宮縣,諸侯之樂軒縣,大 夫直縣,士有琴瑟。叔于奚者,衛之大夫也。曲縣者,衛 君之樂禮也。繁纓者,君之駕飾也。齊人攻衛,叔于奚 率師逆之,大敗齊師,衛於是賞以溫。叔于奚辭溫而 請曲縣繁纓以朝,衛君許之。孔子聞之曰:『惜也,不如 多與之邑。夫樂者所以載國,國者所以載君。彼樂亡』 而禮從之,禮亡而政從之,政亡而國從之,國亡而君 從之,惜也,不如多予之邑。

匈奴。若使者至也,令婦人傅白墨黑繡衣而侍其堂 者二三十人,或薄或揜,為具胡戲以相飯。上使樂府 幸假之,俾樂吹簫鼓鞀,倒挈面者更進,舞者踰者時 作,少間擊鼓舞。其偶人莫時乃為戎樂,攜手胥彊。上 客之後,婦人先後扶持之者十餘人,使降者時或得 此而樂之耳。一國聞之者見之者希旴相告人忣忣, 惟恐其後來至也,將以此壞其耳。

《官人》,王者官人。師至,則清朝而侍,小事不進。友至,則 清殿而侍。聲樂技藝之人不並見。大臣奏事,則俳優 侏儒逃隱,聲樂技藝之人不並奏。左右在側,聲樂不 見,侍御在側,子女不雜處。故君樂雅樂,則友大臣可 以侍君。樂燕樂,則左右侍御可以侍君。開北房,從薰 服之樂,則廝役從。

《淮南子主術訓》: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於 和;鄒忌一徽,而威王終夕悲感於憂。動諸琴瑟,形諸 音聲,而能使人為之哀樂。甯戚商歌,車下桓公喟然 而寤,至精入人深矣。故曰:「樂聽其音則知其俗,見其 俗則知其化。孔子學鼓琴於師襄,而諭文王之志,見 微以知明矣。延陵季子聽魯樂而知殷、夏之風,論近」 以識遠也。

《齊俗訓》:「古者非不能陳鐘鼓,盛筦簫,揚干戚,奮羽旄, 以為費財亂政,制樂足以合歡宣意而已。」

《泰族訓》。今夫《雅》《頌》之聲,皆發於詞,本於情,故君臣以 睦,父子以親。故《韶》《夏》之樂也,聲浸乎金石,潤乎草木。 今取怨思之聲,施之於絃管,聞其音者,不淫則悲,淫 則亂男女之辨,悲則感怨思之氣,豈所謂樂哉?趙王 遷流於房陵,思故鄉,作為山水之謳,聞者莫不殞涕。 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筑而歌於易水之 上,聞者莫不瞑目裂眥,髮植穿冠,因以此聲為樂而 入宗廟,豈古之所謂樂哉!

《大戴禮記》:保傅,「天子號呼歌謠,聲音不中律,宴樂雅 誦,送樂序。凡此其屬,太史之任也。」

《白虎通攷》黜能使民和樂,故賜之樂以事其先也。《禮》 曰:「夫賜樂者,不得以時王之樂事其宗廟也。以其長 於教誨,內懷至仁,則賜時王樂以化其民。」

《論衡須頌篇》:問:「儒者禮言制,樂言作,何也?」曰:「禮者,上 所制,故曰制;樂者,下所作,故曰作。天下太平,頌聲作。 方今天下太平矣,頌詩樂聲可以作未?傳者不知也。」 《感虛篇》:「傳書言師曠奏《白雪》之曲,而神物下降,風雨 暴至,平公因之癃病,晉國赤地。」或言「師曠《清角之曲》, 一奏之,有雲從西北起;再奏之,大風至,大雨隨之,裂 帷幕,破俎豆,墮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乎廊室。 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平公癃病。」夫《白雪》與《清角》,或同 曲而異名,其禍敗同一實也。傳書之家,載以為是,世 俗觀見,信以為然。原省其實,殆虛言也。夫《清角》何音 之聲而致此?《清角》,木音也,故致風而如木為風,雨與 風俱。三尺之木,數絃之聲,感動天地,何其神也!師曠 能鼓清角,必有所受,非能質性生出之也。其初受學 之時,宿昔習弄,非直一再奏也。審如《傳》《書》之言,師曠 學清角時,風雨當至也。《傳》書言:「瓠巴鼓瑟,淵魚出聽; 師曠鼓琴,六馬仰秣。」或言「師曠鼓清角,一奏之,有元 鶴二八自南方來,集於廊門之危;再奏之,而列;三奏 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之聲,聲吁於天。平 公大悅,坐者皆喜。《尚書》曰:「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此雖 奇怪,然尚可信。何則?鳥獸好悲聲耳,與人耳同也。禽 獸見人欲食,亦欲食之,聞人之樂,何為不樂?然而魚 聽仰秣,元鶴延頸,百獸率舞。蓋其實風雨之至,晉國 大旱,赤地三年,平公癃病,殆虛言也。或時奏清角,天 偶風雨,風雨之後,晉國適旱,平公好樂,喜笑過度,偶 發癃病。傳書之家,信以為然。世人觀見,遂以為實實 樂聲,不能致此。何以驗之?風雨暴至,是陰陽亂也。樂 能亂陰陽,則亦能調陰陽也。王者何須修身正行,擴 施善政,使鼓調陰陽之曲,和氣自至,太平自立矣。 《鹽鐵論》「散不足。往者民間酒會,各以黨俗,彈」箏鼓缶 而已,無要妙之音,變羽之轉。今富者鐘鼓五樂,歌兒 數曹,中者鳴竽調瑟,鄭儛趙謳, 蔡中郎集宗廟所歌詩之別名。《清廟》一章八句,洛邑 既成,諸侯朝見宗祀,文王之所歌也。《維天之命》一章 八句,告太平於文王之所歌也。《維清》一章五句,奏象武之所歌也。《烈文》一章十三句,成王執政,諸侯助祭 之所歌也。《天作》一章七句,祀先王公之所歌也。《昊天 有成命》一章七句,郊祀天地之所歌也。《我將》一章十 句,祀文王於明堂之所歌也。《時邁》一章十五句,巡狩 告祭柴望之所歌也。《執競》一章十四句,祀武王之所 歌也。《思文》一章八句,祀后稷配天之所歌也。《臣工》一 章十句,諸侯助祭遣於廟之所歌也。《噫嘻》一章八句, 春夏祈穀於上帝之所歌也。《振鷺》一章八句,二王之 後來助祭之所歌也。《豐年》一章七句,蒸嘗秋冬之所 歌也。《有瞽》一章十三句,始作樂合諸樂而奏之所歌 也。《潛》一章六句,季冬薦魚獻鮪之所歌也。《雍》一章十 六句,禘太祖之所歌也。《載見》一章十四句,諸侯始見 於武王廟之所歌也。《有客》一章十三句,微子來見祖 廟之所歌也。《武》一章七句,奏《大武》,周武所定一代之 樂之所歌也。《憫予小子》一章十一句,成王除武王之 喪,將始執政,朝於廟之所歌也。《訪洛》一章十二句,成 王謀政於廟之所歌也。《敬之》一章十二句,群臣進戒, 嗣王之所歌也。《小毖》一章八句,嗣王求忠臣助己之 所歌也。《載芟》一章三十一句,春籍田,祈社稷之所歌 也。《良耜》一章二十三句,秋報社稷之所歌也。《絲衣》一 章九句,繹賓尸之所歌也。《酌》一章九句,告成大武,言 能酌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之所歌也。《桓》一章九句,師 祭講武,類禡之所歌也。《賚》一章六句,大封於廟,賜有 德之所歌也。《般》一章七句,巡狩祀四嶽河海之所歌 也。右《詩》三十一章,皆天子之禮樂也。

《詩序》:《𨚍風桑中》註:「或者曰:『《詩》三百篇皆雅樂也,祭祀 朝聘之所用也。《桑間》《濮上》之音,鄭、衛之樂也,世俗之 所用也。雅鄭不同部,其來尚矣。且夫子答顏回之問 於鄭聲,亟欲放而絕之,豈其刪《詩》,乃錄淫奔者之詞, 而使之合奏於雅樂之中乎?亦不然也。《雅》者,二雅是 也。鄭者,《緇衣》以下二十一篇是也;衛者,《𨚍鄘》衛三十』」 九篇是也;《桑間》,衛之一篇,《桑中》之詩是也;《二南》《雅》《頌》, 祭祀朝聘之所用也。《鄭》《衛》《桑濮》,里巷狹邪之所歌也。 夫子之於鄭、衛,蓋深絕其聲於樂以為法,而嚴立其 詞於詩以為戒。蓋不如是,無以見當時風俗事變之 實,而垂監戒於後世,故不得已而存之,所謂道並行 而不相悖者也。今不察此,乃欲為之諱其鄭、衛、桑濮 之實,而文之以雅樂之名;又欲從而奏之宗廟之中、 朝廷之上,則未知其將以薦之何等之鬼神,用之何 等之賓客,而於聖人為邦之法,又豈不為陽守而陰 叛之耶?其亦誤矣。曰:然則《大序》所謂「止乎禮義」,夫子 所謂「思無邪」者,又何謂邪?曰:《大序》指《柏舟》《綠衣》、「泉水」、 「竹竿之屬而言,以為」多出於此矣。非謂篇篇皆然,而 《桑中》之屬亦止乎禮義也。夫子之言,正為其有邪正 美惡之雜,故特言此,以明其皆可以懲惡勸善,而使 人得其性情之正耳,非以《桑中》之類亦以無邪之思 作之也。曰:「荀卿所謂詩者,中聲之所止,太史公亦謂 三百篇者,夫子皆弦歌之,以求合於《韶》《武》之音」,何耶? 曰:荀「卿之言,固為正經而發,若史遷之說,則恐亦未 足為據也」,豈有哇淫之曲,而可強合於《韶》《武》之音也 耶?

《何承天集》:「世咸傳吳朝無雅樂。」按孫皓迎父喪明陵, 唯云「倡伎晝夜不息」,則無金石登歌可知矣。或云今 之神絃,孫氏以為宗廟登歌也。

《抱朴子守塉篇》注:「清聽於《九韶》者,巴人之聲不能悅 其耳。」

《詰鮑》「古之為樂,足以定人情。而今則煩手淫聲,驚魂 傷和。」

《孝經鉤命決》:「作樂制禮,孝以事天,則景星見也。」 《五經通義》:「受命而王者,六樂焉:以太一樂天,以《咸池》 樂地,以《肆夏》樂人,以《大夏》樂四時,以大濩樂五行神 明,以《大武》樂六律,各象其性而為之制,以樂其先祖。 湯作濩,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 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隱惻而愛人;聞其徵聲, 使人」樂養而好施,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 東裔之樂《持矛》舞,助時之生,南裔之樂《持羽》舞,助《時 之養》。

吳公卿奏曰:「烈祖未制樂舞,非所以昭德著功。夫歌 以詠德,一以象事,於文武為斌,兼秉文武,聖德所以 彰也。」

《春秋元命苞》:「翼星主南宮之羽儀,文物聲名之所豐 茂,為樂庫,為天倡,先王以賓於四門,而列天庭之衛, 主俳倡,近太微而為尊。」

《樂稽耀嘉》「冬至日祭天于圜丘,樂用夾鐘為宮,樂作 六變。」

地蓄莫如山,天開莫如樂。

《述異記》:「南海中有軒轅丘,鸞自歌,鳳自舞,古云天帝 樂也。」

《文心雕龍樂府》:「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樂體在聲,瞽師 務調其器;樂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好樂無荒,晉風 所以稱遠;伊其相謔,鄭國所以云亡《三禮》義宗,周公制禮,用六代之樂,四時祭祀,分而用 之。祭之尊卑,凡有六等,故用六代之樂,以六代之樂, 配十二調而作之。一代之樂,則用二調。遠取黃帝者, 以舞樂之始興」於黃帝。奏者謂堂下四垂鐘聲之調, 歌者謂堂上琴瑟之音。但一祭之中,皆自為二調,庭 奏者常以陽聲為調,升歌者常以陰呂為聲。周人用 六代之樂,祭天《雲門》,地以《咸池》,宗廟以《大㲈》,不用時 王之樂。以三樂其道最美,故三祭用之宗廟如《九德》 之歌,彰明先祖之德也。大蜡,盡天地四方之神而祭 之,其樂亦盡用四時之調。凡四方十二辰,則有十二 律,陰陽相配,二調共作一代之樂,故為六樂。大蜡之 祭則盡用之。合天地四方之神,合六代之樂,故終不 過六。

《譚子聲氣》:「操琴瑟之音,則翛然而閑;奏鄭衛之音,則 樂然而逸;解瓴甓之音,則背膂凜森;撾鼓鼙之音,則 鴻毛躑躅。其感激之道也如是。以其和也,召陽氣,化 融風,生萬物也;其不和也,作陰氣,化厲風,辱萬物也。 氣由聲也,聲由氣也,氣動則聲發,聲發則氣振,氣振 則風行,而萬物變化也。是以風雲可以命,霜雹可以 致,鳳凰可以歌,熊羆可以舞,神明可以友。」用樂之術 也甚大,

無能子答魯問:「樂者本乎和,和,行也;陶匏絲竹,文也。」 《中說周公》篇:「子謂《武德》之舞,勞而決,其發謀動慮,經 天下乎?謂《昭德》之舞,閑而泰,其和神定氣,綏天下乎?」 太原府君曰:「何如?」子曰:「或決而成之,或泰而守之,吾 不知其變也。噫《武德》則功存焉,不如《昭德》之善也。且 《武》之未盡善久矣,其時乎!其時乎!」

《述史篇》:「吳季札曰:『《小雅》其周之衰乎?豳其樂而不淫 乎』?子曰:『孰謂季札知樂!《小雅》烏乎衰?其周之盛乎?豳 烏乎樂其勤而不怨乎』?」

《魏相篇》:《文中子》曰:「吾正樂於霍生,見持竿者幾焉,吾 將退求諸野矣。」

《樂說》:「時元者,受氣於天,布之於地,以時出時入物者 也。風元者,禮樂之本,萬物之首,物莫不以風成熟也。」 《詩紀歷樞》:「樂者,非謂金石之聲,管絃之鳴,謂陰陽和 也。」

《同話錄》:「散樂出《周禮》,注云野人之能樂舞者,今乃謂 之路岐人。此皆市井之談,入士大夫之口而當文之, 豈可習為鄙俚?」

《兼明書》:丘希範侍宴會樂遊苑《送徐州應詔詩》云:「詰 旦閶闔開,馳道聞鳳吹。」臣延濟曰:「鳳,吹笙也。笙體象 鳳,故比之也。」明曰:「吹者,樂之總稱;鳳者,美言之也。以 天子行幸,必奏眾樂,豈獨吹笙而已哉?故《月令》云:『命 樂工習吹,大享帝於明堂』。是謂眾樂為吹也。」

今州府貢士陳鄉飲酒,堂上堂下皆坐,亦皆有人歌, 又皆絲竹。明曰:「『如此則尊卑無別,何為分居上下哉』? 按《鄉飲酒禮》事,皆云:『升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入, 立於堂下,奏《南陔》《白華》《華黍》。即是堂上樂。有人歌,以 琴瑟和之,並無竹器。樂工皆坐堂下,無人歌,但吹笙 播詩,亦無琴瑟,吹笙者皆立。故《郊特牲》云:『歌者在上, 匏竹在下,貴人聲也』。」言貴重人之聲,故令歌者在上; 輕匏竹之器,故令在下。今州府所行,並無等級,有司 不辨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