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八十二卷 |
第八十二卷目錄
歌部紀事二
樂律典第八十二卷
歌部紀事二
编辑《晉書樂志》:「魏晉之世有孫氏,善弘舊曲,宋識善擊節 唱和,陳左善清歌。」
武帝泰始二年,詔傅休奕造《祀天地五郊夕牲歌》。 泰始五年,尚書奏使太僕傅休奕、中書監荀勖、黃門 侍郎張華各造正旦行禮歌,及王公上壽酒食舉樂 歌詩。
《世說》: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否?」 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 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帝悔之。
《晉書袁山松傳》:「山松衿情秀遠,善音樂。舊歌有《行路 難》曲,辭頗疏質,山松好之,乃文其辭句,婉其節制,每 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羊曇善唱樂,桓伊 能挽歌,及山松《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絕。」時張湛 好為齋前種松柏,而山松每出遊,好令左右作挽歌, 人謂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
《祖逖傳》:逖為豫州刺史,躬自儉約,勸課農桑,百姓感 悅。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 母,將死何恨。」乃歌曰:「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 慈父,元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襄陽耆舊傳》:「山季倫每臨習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恆 曰:『此我高陽池也』。襄陽城中小兒歌之曰:『山公何所 去,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 馬,倒著白接䍦。舉鞭問葛強,何如并州兒』?」 《晉書鄧攸傳》:「攸為吳郡太守,刑政清明,百姓歡悅。後 稱疾去,百姓數千人留,牽攸船,不得進,攸乃少停,夜 中發去。吳」《人歌》云:「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 不留,謝令推不去。」
《王敦傳》:敦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於江左,遂欲專制 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遂引劉隗刁協等以 為心膂,敦益不平,於是嫌隙始搆矣。每酒後輒詠魏 武帝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 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沈充傳》:「充字士居,少好兵書,頗以雄豪聞於鄉里,敦 引為參軍,充因薦同郡錢鳳,鳳字世儀,敦以為鎧曹 參軍,數得進見,知敦有不臣之心,因進邪說,遂相朋 構,專弄威權,言成禍福。遭父喪外託還葬,而密為敦 使,與充交構。初,敦參軍熊甫見敦委任,鳳將有異圖, 因酒酣謂敦曰:『開國承家,小人勿用,佞倖在位,鮮不』」 敗業。敦作色曰:「小人阿誰?甫無懼容」,因此告歸。臨與 敦別,因歌曰:「徂風飆起蓋山陵,氛霧蔽日玉石焚。往 事既去可長歎,念別惆悵復會難。」敦知其諷己而不 納。
《孟嘉傳》:嘉為桓溫參軍,溫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 肉,何謂也?」嘉答曰:「漸近使之然。」一坐咨嗟。
《束晳傳》:晳為邑人請雨,三日而雨注,眾為作歌曰:「束 先生,通神明,請天三日甘雨零。」
《桓伊傳》:謝安女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為人, 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內,而會稽王道子昏 醟尢甚,惟狎昵諂邪。於是國寶讒諛之計,稍行於主 相之間。而好利險詖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構會之, 嫌隙遂成。帝召伊飲讌,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 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云:「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 自足以韻合歌管,請以箏歌,并請一吹笛人。」帝善其 調達,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於臣必自不合, 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彌賞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 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 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 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聲節忼」慨,俯仰可觀。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帝甚有愧色。
《世說》: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 可謂一往有深情。」
張驎《酒後挽歌》甚悽苦。桓車騎曰:「卿非田橫門人,何 乃頓爾至致?」
王曇首年十四五便能歌,諸妓向謝公稱歎,謝公甚 欲聞之。而王名家年少,無由得聞。諸妓又具向王說 謝意。謝後出東土山作伎樂,王時騎馬往土山下庾 家墓林中,作一曲歌之。於時秋月正皎,王因舉頭看 北林,卒曲便去。妓白謝公曰:「此王郎也。」
《女俠傳》:「綠珠能吹笛,又善舞。石崇以《明君曲》教之,而自製新歌,又製《懊惱曲》以贈綠珠。」
《晉記》:太子洗馬郭訥嘗入洛觀妓人歌,言佳。石崇問 其曲,訥言不知。崇笑曰:「卿不知曲,那得言佳?」訥答曰: 「譬如見西施,何必識其姓名,然後知美?」
《廣博物志》:升平末,俗間忽作廉歌。有扈兼者聞之曰: 「廉者,臨也,國家其大諱乎?」少時而穆帝宴駕。
《晉書王恭傳》:恭遷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孝武帝以恭 后兄,深相欽重。時陳郡袁悅以傾巧事會稽王道子, 恭言之於帝,遂誅之。道子嘗集朝士,置酒於東府,尚 書令謝石因醉為《委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 集藩王之第,而肆淫聲,欲令群下何所取則』?石深銜 之。」
《劉曜載記》:「曜曲赦隴右殊死已下,惟陳安、趙募不在 其例。安留楊伯支、姜沖兒等守隴城,帥騎數百突圍 而出,欲引上邽、平襄之眾還解隴城之圍。安既出,知 上邽被圍,平襄已敗,乃南走陝中。曜使其將軍平先、 丘中伯率勁騎追安,頻戰敗之,俘斬四百餘級。安與 壯士十餘騎於陝中格戰,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 執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輒害五六;遠則雙帶 鞬服,左右馳射而走。平先亦壯健絕人,勇捷如飛,與 安搏戰,三交,奪其蛇矛而退。會日暮雨甚,安棄馬與 左右五六人步踰山嶺,匿於溪澗。翼日尋之,遂不知 所在。會連雨始霽,輔威呼延清尋其徑跡,斬安於澗 曲,曜大悅。安善於撫接,吉凶夷險與眾同之。及其死, 隴上歌之曰:「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愛 養將士同心肝,䯀驄文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 丈八蛇矛左右盤。十盪十決無當前,戰始三交失蛇 矛。棄我䯀驄竄幽巖,為我外援而懸頭。西流之水東 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曜聞而嘉傷,命樂府歌之。 《夏統傳》:統,會稽人。幼孤貧,養親以孝聞。後其母病篤, 刀詣洛市藥。會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並至浮橋, 士女駢填,車服燭路。統時在船中曝所市藥,諸貴人 車乘來者如雲,統並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統 初不應,重問,乃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充使問其土 地風俗,統曰:「其人循循,猶有大禹之遺風,太伯之義 讓,嚴遵」之抗志黃公之高節。又問:「卿居海濱,頗能隨 水戲乎?」答曰:「可。」統乃操柁正櫓折旋中流。初作鯔 躍,後作鯆䱐,引飛鷁首,掇獸尾,奮長梢,而船直逝者 三焉。於是風波振駭,雲霧杳冥。俄而白魚跳入船者 有八九,觀者皆悚遽。充心尢異之,乃更就船與語,其 應如饗,欲使之仕,即俛而不答。充又謂曰:「昔堯亦歌, 舜亦歌,子與人歌而善,必反而後和之,明先聖前哲 無不盡歌,卿頗能作卿《土地閒曲》乎?」統曰:「先公惟寓 稽山,朝會萬國,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澤雲布,聖化 猶存,百姓感詠,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貞 順之德,過越梁宋。其父墮江不得尸,娥仰天哀號,中 流悲歎,便投水而死。父子喪尸,後乃俱出。國人哀其 孝義,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諫吳王,言不納用,見戮 投海。國人痛其忠烈,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眾人僉 曰:「善。」統於是以足叩船,引聲喉囀,清激忼慨,大風應 至,含水漱天,雲雨響集,叱咤讙呼,雷電晝冥,集氣長 嘯,沙塵煙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諸人顧相謂 曰:「若不遊洛水,安見是人?」聽慕歌之聲,便髣髴。見大 禹之容,聞河女之音,不覺涕淚交流,即謂伯姬高行 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謂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 《五行志》:海西公時,庾晞喜為挽歌,自搖大鈴為唱,使 左右齊和。又讌會輒令倡妓作新安人歌舞離別之 辭,其聲悲切,時人怪之。
《荊州先賢傳》:「昔羅獻守巴東,大將步協率眾攻圍,固 守不下,羅因賦詩,使人歌,以慰城中人。」
《交州記》:「俗好鼓琴,牧豎於野澤乘牛唱遼遼之歌。」 《荊州記》:「臨賀馬乘縣有老姥善歌,餘音傳谷數日。」 《武陵記》:「綠羅山側,巖垂水懸,下有明月池,碧石潭澄 澈百尺見底,素巖若雪,松如插翠,風來時有絲桐之 韻,土人為之歌曰:『仰茲山兮迢迢,層石構兮嵯峨。樂 茲潭兮安流,援爾棹兮詠歌』。」
《東陽記》:「歌山在吳寧縣,故老相傳云,昔有人乘船從 下過,見一女子波閒汲,登此山,負水行歌,姿態甚妍, 而莫知所由,故名歌山。」
《廣博物志》:憑乘縣有歌父山,傳云,老父少不娶妻,而 善於謳歌。年八十餘,病將困,鄉里,六七人輿上穴中, 鄰人舞歸,老父歌而送之,聲振林薄,響遏行雲。 濟南公姚邕,字子和,興之弟也。尢善音樂,皆能度其 盈虛,增改曲調,世咸傳之,號「濟南新調。」
《宋書樂志》:「武帝永初元年,有司奏肇建廟祀,廟設雅 樂,太常鄭鮮之等各撰立新歌,並合施用。」
《劉道產傳》:「道產為襄陽太守,善於臨民。在雝部,政績 尢著,蠻裔前後叛戾不受化者,並皆順服,悉出緣沔 為居。百姓樂業,民戶豐贍。由此有《襄陽樂歌》」,自道產 始也。
《范曄傳》:「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將葬祖夕,僚故並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曄與司 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 為樂。義康大怒,左遷曄宜城太守。」
《南史漁父傳》: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太 康孫緬為尋陽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凌波 隱顯。俄而漁父至,神韻蕭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遂 褰裳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今方王道文明, 子胡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僕山 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乃歌曰:「竹竿 籊籊,河水浟浟。相忘為樂,貪餌吞鉤。非夷非惠,聊以 忘憂。」於是悠然鼓棹而去。
《南齊書樂志》:「永明四年,籍田,詔驍騎將軍江淹造《籍 田歌》二章,世祖口敕付太樂歌之。」
《梁書楊華傳》:「華,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為魏名將。華 少有勇力,容貌雄偉,魏胡太后逼通之,華懼及禍,乃 率其部曲來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為作楊白華 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辭甚悽惋焉。」 《羊侃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蓮》《棹歌》兩曲,甚有 新致。」
《隋書音樂志》:「初,武帝之在雍鎮,有童謠云:『襄陽白銅 蹄,反縛揚州兒』。識者言曰:『銅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 師之興,實以鐵騎,揚州之士皆面縛,果如謠言。故即 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沈約為三 曲,以被管絃。」
《陳書張貴妃傳》:「至德二年,於光照殿前起臨春、結綺、 望仙三閣,閣高數丈,並數十閒,其窗牖壁帶、懸楣欄 檻之類,並以沈檀香木為之,又飾以金玉,閒以珠翠, 外施珠簾,內有寶床寶帳。其服玩之屬,瑰奇珍麗,近 古所未有。每微風暫至,香聞數里,朝日初照,光映後 庭。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藥。後」 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 仙閣,並複道,交相往來。又有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 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並有寵,遞代以遊。 其上以宮人有文學者袁大捨等為女學士。後主每 引賓客,對貴妃等遊宴,則使諸貴人女學士與狎客 共賦新詩,互相贈荅。採其尢豔麗者以為曲詞,被以 新聲。選宮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數,令習而歌之,分部 迭進,持以相樂。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指 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 夜滿,瓊樹朝朝新。」而張貴妃髮長七尺,鬒黑如漆,其 光可鑑。特聰惠,有神采,進止閒暇,容色端麗,每瞻視 盼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常於閣上靚妝,臨於軒檻。 宮中遙望,飄若神仙。
《杜之偉傳》:「皇太子釋奠於國學,時樂府無孔子、顏子 登歌詞,尚書參議令之偉製其文,伶人傳習,以為故 事。」
《沈不害傳》:「不害幼孤,而修立好學。天嘉初,除嘉德殿 學士,表改定樂章,詔使制三朝樂歌八首,合二十八 曲,行之樂府。」
《隋書音樂志》:「後主嗣位,耽荒於酒。視朝之外,多在宴 筵,尤重聲樂。於清樂中造《黃鸝留》」及「玉樹後庭花」、「『金 釵兩臂垂』等曲,與幸臣等製其歌詞,綺豔相高,極於 輕薄。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魏書咸陽王禧傳》:「禧賜死私第,其宮人歌曰:『可憐咸 陽王,奈何作事誤?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蹋霜與露。洛 水湛湛彌岸長,行人那得度』!其歌遂流至江表,北人 在南者雖富貴,絃管奏之,莫不灑泣。」
《吐谷渾傳》:「吐谷運本遼東鮮卑徒河涉歸子。涉歸一 名奕洛韓,有二子,庶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涉歸 死,若洛廆代統部落,別為慕容氏。涉歸之存也,分戶 七百以給吐谷渾。吐谷渾與若洛廆二部馬鬥相傷, 若洛廆怒,吐谷渾曰:『鬥在馬,而怒及人,乖別甚易。今 當去汝萬里之外』。若洛廆悔,遣舊老及長史七那樓」 追謝,留之。吐谷渾曰:「我乃祖以來,樹德遼右。先公之 世,卜筮之言,云有二子當享福祚,並流子孫。我是卑 庶,理無並大,今以馬致乖,殆天所啟。諸君試驅馬令 東,馬若還東,我當隨去。」即令從騎擁馬令回,數百步, 欻然悲鳴,突走而西,聲若頹山。如是者十餘輩,一回 一迷。樓力屈,乃跪曰:「可汗,此非復人事。」渾謂其部落 曰:「我兄弟子孫並應昌盛,廆當傳子及曾元孫,其閒 可百餘年,我及元孫閒始當顯耳。」於是遂西附陰山, 後假道上隴若洛廆,追思吐谷渾,作《阿干歌》徒河,以 兄為阿干也。子孫僭號,以此歌為輦後鼓吹大曲。 《趙琰傳》:琰子煦,字賓育,好音律,以善歌聞於世。 《鄭羲傳》:羲子道昭,從征沔,漢高祖饗侍臣於懸瓠方 丈竹堂,道昭與兄懿俱侍坐焉。樂作酒酣,高祖乃歌 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彭城王勰 續歌曰:「願從聖明兮登衡會,萬國馳誠混內外。」鄭懿 歌曰:「雲雷大振兮天門闢,率土來賓一正曆。」邢巒歌 曰:「舜舞《干戚》兮天下歸,文德遠被莫不思。」道昭歌曰: 「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今日道風明。」宋弁歌曰:「文 王政教兮暉江沼,寧如大化光四表。」
《伽藍記》:高陽王雍薨後,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 人徐月華善彈箜篌,能為《明妃出塞》之歌,聞者莫不 動容。永安中,與衛將軍原士康為側室,宅近青陽門。 徐鼓箜篌而歌,哀聲入雲,行路聽者,俄而成市。徐嘗 語士康云:「王有二姬,一名修容,一名豔姿,並蛾眉皓 齒,潔貌傾城。修容亦能為《綠水歌》,豔姿善幺鳳舞,並」 愛傾後室,寵冠諸姬。士康聞此,遂常令徐鼓《綠水幺 鳳》之曲焉。
洛陽大市南有調音樂肆二里,里內之人,絲竹謳歌, 天下妙伎出焉。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為《壯士歌》《項 羽吟》,征西將軍崔延伯甚愛之。正光末,高平失據,虎 吏充斥,賊帥万俟醜奴寇暴涇、岐之閒,朝廷為之旰 食,延伯總步騎五萬討之。延伯出師於洛陽城西張 方橋,即漢之夕陽亭也。時公卿祖道,車騎成列。延伯 危冠長劍,耀武於前,僧超吹《壯士笛》,歌曲於後。聞之 者「懦夫成勇,劍客思奮。」
《嫏嬛記》:河閒王琛有妓曰朝雲,善歌。又有綠鸚鵡,善 語。朝雲每歌,鸚鵡和之,聲若出一。琛愛之,號為「綠朝 雲。」
河閒王夜飲,妓女謳歌,一曲下一金牌,席終,金牌盈 座。
《北齊書高帝本紀》:「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聞之,乃勉 坐見諸貴,使斛律金作《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涕 流。」
《蘭陵武王長恭傳》: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 遷并州刺史。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芒山之敗, 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 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 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 《幼主本紀》:「初,琅琊王舉兵,人告者誤云:『厙狄伏連反。 帝曰:『此必仁威』』。」又斛律光死後,諸武官舉高思好堪 大將軍。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遂自以策無遺筭, 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胡琵琶而唱之,侍 和之者以百數,人閒謂之無愁天子。
《宋遊道傳》:「遊道除司州中從事,時將還鄴,會霖雨,行 旅擁於河橋,遊道於幕下朝夕宴歌。行者曰:『何時節 作此聲也』?」固大癡。遊道應曰:「何時節而不作此聲也?」 亦大癡。
《酉陽雜俎》:北齊高祖嘗宴群臣,酒酣,各令歌武衛斛 律豐樂歌曰:「朝亦飲酒醉,暮亦飲酒醉,日日飲酒醉, 國計無取次。」帝曰:「豐樂不諂,是好人也。」
《教坊記》:「北齊有人姓蘇。」鼻,而嗜飲酗酒,每醉輒毆 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 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和來,踏謠 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如其稱冤,故 言「苦。」
《周書于謹傳》:「謹討梁元帝平之,封新野郡公,邑二千 戶。謹固辭,太祖不許,又令司樂作《常山公平梁歌》十 首,使工人歌之。」
《蕭大圜傳》:大圜心安閒放,嘗言之曰:「歌纂纂,唱烏烏, 可以娛神,可以散慮。」
《詩紀》:北周宣帝與宮人半夜連臂蹋踶而歌。「自知身 命促,把燭夜行遊。」帝即位二年崩。
《隋書音樂志》:「開皇六年,高昌獻《聖明樂曲》,帝令知音 者於館所聽之,歸而肄習。及客方獻,先於前奏之,邊 裔皆驚焉。」
《文中子世家》:「仁壽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濟蒼生 之心,西遊長安,見隋文帝坐太極殿召見,因奏太平 十有二策,下其議于公卿。公卿不悅。文中子知謀之 不用也,作《東征之歌》而歸。帝聞而再徵之,不至。」 《隋書·音樂志》:「煬帝矜奢,頗玩淫曲。御史大夫裴蘊揣 知帝情,奏括周、齊、梁、陳樂工子弟及人閒善聲調者 凡三」百餘人,並付太樂,倡優獶雜,咸來萃止。其哀管 新聲,淫弦巧奏,皆出鄴城之下,高齊之舊曲云。 「煬帝大製豔篇,辭極淫綺,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刱 《萬歲樂》《藏鉤樂》《七夕相逢樂》《投壺樂》《舞席同心髻》」、「《玉 女行觴》,《神仙留客》,《擲磚續命》」,「《鬥雞子》《鬥百草》《汎龍舟》 《還舊宮》」、「《長樂花》及《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絕。」 帝悅之無已。
《大業拾遺記》:「大業元年夏五月,築西苑,周二百里,其 內造十六院,外遊觀之處復有數十。或泛輕舟畫舸, 習采菱之歌,或升飛橋閣道,奏春遊之曲。每秋八月 月明之夜,帝引宮人入西苑,歌管達曙,諸府事乃置 《清夜遊》之曲。」
《迷樓記》:大業九年,帝將幸江都,有迷樓宮人抗聲夜 歌云:「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 花結果自然成。」帝聞其歌,披衣起聽,召宮女問之,云: 「孰使汝歌也,汝自為之邪?」宮女曰:「臣有弟在民閒,因 得此歌。曰道途兒童多唱此歌。」帝默然久之,曰:「天啟之也。」因索酒自歌云:「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 成悲。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變紅輝。
《煙花記》:帝既作龍鳳舸,因製湖上曲、《望江南》八闋,多 令宮中美人歌唱之。
煬帝在揚州,每集童女,鳴鼓吹簫,歌龍女思元之曲。 《雲仙雜記》:隋諸葛昂、高瓚爭為豪侈,昂屈瓚串長八 尺,餅闊丈餘,餤麤如柱,酒行,自作金剛舞以送之。瓚 復屈昂,以車行酒、馬行肉,碓斬膾,碾蒜虀,自唱《夜叉 歌》以送之。
《盧氏雜說》:隋煬帝幸江都時樂工王令言子自內歸, 令言問其子,「今日所進曲子何?」曰:「安公子。」令言命其 子奏之,曰:「汝不須隨駕去,此曲無宮聲,上必不回。」果 如其言。
《文中子》:子遊孔子廟,出而歌曰:「大哉乎!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
子遊大樂,聞《龍舟五更》之曲,瞿然而歸,曰:「靡靡,樂也, 作之邦國焉,不可以遊矣。」
《海山記》:「煬帝東幸維揚,御龍舟中道夜半,聞歌者甚 悲,其辭曰:『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 困隋隄道。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 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妻,望 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 其白骨歸』。」帝聞其歌,遽遣人求其歌者,至曉不得其 人。帝頗徬徨,通夕不寐。
《岳陽風土記》:「荊湖民俗,歲時會集或禱祠,多擊鼓,令 男女踏歌,謂之歌場。」
《全唐詩話》:「雪兒者,李密之愛姬。能歌舞。每見賓僚文 章有奇麗入意者,即付雪兒,葉音律以歌之。」
《通典》:大唐貞觀中,有尚書侯貴和妾名麗音,特善唱 《行天》。清暢舒雅,含嚼態姿,有喉牙吐納之異。後改號 方等女,亦傳其母伎。方等卒後,有郝三寶,亦善歌《行 天》,有人引三寶歌之,諸女隔簾聽之,發聲便笑。三寶 初不知,怒曰:「亦堪女郎,終身倣效,何忽嗤笑?」女曰:「上 客所為,殊有乖越,請一聽之。」始發一聲,三寶便拜伏 曰:「真方等聲也。誠遠所不及也。」
《隋唐嘉話》:太宗之平劉武周,河東士庶歌舞於道,軍 人相與為「秦王破陣樂」之曲,後編樂府焉。
《唐書禮樂志》:「高宗即位,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采古 誼為《景雲河清歌》。」
高宗以琴曲寖絕,雖有傳者,復失宮商,令有司修習。 太常丞呂才上言:「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是知 琴操曲弄,皆合於歌。今以《御雪詩》為《白雪歌》。古今奏 正曲,復有送聲,君唱臣和之義,以群臣所和詩十六 為送聲十六節。」帝善之,乃命太常著於樂府。才復譔 《琴歌》《白雪》等曲,帝亦製歌詞十六,皆著樂府。
伐遼東平,行軍大總管李勣作《裔來賓》之曲以獻。 《潘師正傳》:師正居逍遙谷,高宗幸東都,召見尊異之, 敕直逍遙谷,作門曰仙遊,北曰尋真。時太常獻新樂, 帝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
《教坊記》:「《春鶯囀》,高宗曉聲律,晨坐聞鶯聲,命樂工白 明達寫之,遂有此曲。」
《唐書李嗣真傳》:「嗣真為始平令,風化大行。時章懷太 子作《寶慶曲》,閱於太清觀。嗣真謂道人劉概、輔儼曰: 『宮不召商,君臣乖也。角與徵戾,父子疑也。死聲多且 哀,若國家無事,太子任其咎』。俄而太子廢,概等奏其 言,擢太常丞,知五禮儀,封常山縣子。嗣真常曰:『隋樂 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側堂堂,橈堂堂』之』」 謠,側不正也。橈,危也。吾見難作不久矣。
《后妃傳》:中宗庶人韋氏,神龍三年,群臣請加號翊聖, 詔可,因大赦天下,賜百官母妻封號。太史迦葉志忠 表上《桑條歌》十二篇,言后當受命曰:「昔高祖時天下 歌《桃李》,太宗時歌《秦王破陣》,高宗歌《堂堂》,天后世歌 《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后今受命歌《桑條韋》。 蓋后妃之德,專蠶桑,共宗廟事也。」乃賜志忠第一區 絹七百段。太常少卿鄭愔因之被樂府《楚客》,又諷補 闕趙延禧離釋桑條,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諫 議大夫。
《大唐新語》:景龍中,中宗嘗遊興慶池,侍宴者遞起歌 舞,并唱《迴波詞》,方便以求官爵。給事中李景伯亦起 舞歌曰:「迴波詞,持酒卮,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既過三 爵,諠譁竊恐非儀。」於是宴罷。
《全唐詩話》:「李行言,中宗時為給事中,能唱《步虛歌》。帝 七月七日御兩儀殿會宴,帝命為之。行言於御前長 跪,作三洞道士青詞歌曲,貌偉聲暢,上頻歎美。 萬歲通天元年,鑄九鼎成,置於東都明堂之庭,后自 製《曳鼎歌》,令曳鼎者唱。」
《舊唐書睿宗本紀》:「上元夜,上皇御安福門觀燈,出內 人連袂踏歌,縱百寮觀之。」
《輦下歲時紀》:「先天初,上御安福門觀燈,太常作樂,出 宮女歌舞,朝士能文者為踏歌,聲調入雲。」
《唐書武承嗣傳》:「承嗣聞左司郎中喬知之婢窈娘美且善歌,奪取之。知之作《綠珠篇》以諷。婢得詩恨死,承 嗣怒,告酷吏殺之,殘其家。」
《禮樂志》:「元宗為平王,有散樂一部。及即位,命寧王主 於蓬萊宮側,居新聲散樂倡優之技。其後河西節度 使楊敬忠獻《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終必遽,唯《霓 裳羽衣曲》將畢,引聲益緩。帝方寖喜神仙之事,詔道 士司馬承禎製《元真道曲》,茅山道士李會元製《大羅 天曲》,工部侍郎賀知章製《紫清上聖道曲》。太清宮成」, 太常卿韋縚製《景雲》《九真》《紫極》《小長壽》《承天》《順天樂》 六曲,又製商調《君臣相遇》樂曲。
元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子弟三百教於 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 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園法部,更置 小部音聲三十餘人。
《讓皇帝憲傳》:「涼州獻新曲,帝御便坐,召諸王觀之。憲 曰:『曲雖佳,然宮離而不屬,商亂而暴。君卑逼下,臣僭 犯上,發於忽微,形於音聲,播之詠歌,見於人事。臣恐 一日有播遷之禍』。」帝默然。及安史亂世,乃思憲審音 云。
《元德秀傳》:德秀為魯山令。元宗在東都酺五鳳樓下, 命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是時頗言帝且第 勝負,加賞黜。河內太守輦優伎數百,被錦繡,或作犀 象,瑰璚光麗。德秀惟樂工數十人,聯袂歌《于蒍于》。《于 蒍于》者,德秀所為歌也。帝聞異之,歎曰:「賢人之言哉。 謂宰相曰:『河內人其塗炭乎』。」乃黜太守。
《韋萬石傳》:「萬石善音律。上元中,遷太常少卿。當時郊 廟燕會樂曲,皆萬石與太史令姚元辨增損之。」 《韋堅傳》:「堅為陝郡太守,水陸運使。先是,人閒唱得體 紇那歌,有『揚州銅器語。開元末,得寶符於桃林,而陝 尉崔成甫以堅大輸南方物,與歌語葉,更變為《得寶 歌》。自造曲十餘解,召吏唱習。至是衣缺胯衫、錦半臂、 絳冒』」額,立艫前,倡人數百,皆巾。鮮冶齊聲應和,鼓 吹合作。船次樓下,堅跪取諸郡輕貨上於帝,以給貴 戚近臣。上百牙盤食。府縣教坊音樂迭進,帝大悅。 《宋之問傳》之問弟之愻為連州參軍,刺史聞其善歌, 使教婢日執笏立簾外,唱吟自如。
《張志和傳》:「志和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 成。嘗譔《漁歌》,憲宗圖真,求其歌不能致。」
《舊唐書李白傳》:「白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 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雲仙雜記》:「張旭醉後唱《竹枝曲》,反復必至九回乃止。」 《江寧府志》:「孫楚酒樓在城西,李白翫月於此,達曉歌 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 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
《梅妃傳》:上在花萼樓,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妃不受, 以詩付使者曰:「為我進御前也。」上覽詩,悵然不樂,令 樂府以新聲度之,號《一斛珠》。
《樂府雜錄》: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 居諸樂之上。古之能者,即有韓娥、李延年。莫愁善歌, 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 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明皇朝有 韋青,本是士人,能唱歌,官至將軍。開元中,內人有許 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 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 韓娥延年歿後千餘載,曠無其人,至永新始繼其能。 遇高秋朗月,臺殿清虛,喉囀一聲,響傳九陌。明皇嘗 獨召李謨吹笛逐其歌,曲終管裂,其妙如此。又一日, 賜大酺於勤政樓,觀者數千萬眾,諠譁聚語,莫得魚 龍百戲之音。上怒,欲罷宴。中官高力士奏請「命永新 出樓歌一曲,必可止諠。」上從之。永新乃撩鬢舉袂,直 奏曼聲。至是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喜者聞之氣勇,愁 者聞之腸絕。洎漁陽之亂,六宮星散,永新為一士人 所得。韋青避地廣陵,日夜憑闌於上河之上,忽聞舟 中奏《水調》者曰:「此《永新歌》也。」乃登舟與永新對泣久 之。青始亦晦其事。後士人卒與其母之京師,竟歿於 風塵。及卒,謂其母曰:「阿母,錢樹子倒矣。」
《開元天寶遺事》:宮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寵愛。每 對御奏歌,則絲竹之聲莫能遏。帝嘗謂左右曰:「此女 歌直千金。」
寧王宮有樂妓寵姐者,美姿色,善謳唱。每宴外客,其 諸妓女盡在目前,惟寵姐客莫能見飲,故半酣。詞客 李太白恃醉戲曰:「白久聞王有寵姐,善歌,今酒殽醉 飽,群公宴倦,王何恡此女示於眾?」王笑謂左右曰:「設 七寶花障,召寵姐於障後歌之。」白起謝曰:「雖不許見 面,聞其聲亦幸矣。」
珍珠船上,令宮妓佩七寶瓔珞,舞《霓裳羽衣曲》。曲終, 珠翠可掃。
《唐書王翰傳》:「翰字子羽,并州晉陽人。少豪健恃才,喜 蒱酒。張嘉貞為本州長史,偉其人,厚遇之。翰自歌以 舞,屬嘉貞神氣軒舉自如。」
《李栖筠傳》:「栖筠為常州刺史,大起學校,堂上畫孝友傳示諸生,為鄉飲酒禮。登歌降飲,人人知勸。」
《因話錄》:郭尚父二愛姬嘗競寵爭長,互論其公私佐 助之功,忿媢不相面,尚父不能禁。上知之,賜金帛及 簪鐶,命宮人載酒以和之。方飲,令選人歌以送酒,一 姬怒未解,歌未發,遽引滿置觴於席前曰:「酒盡不須 歌。」
《雲仙雜記》:「郭元振落梅妝閣,有婢數十人,客至則拖 鴛鴦襭裙衫一曲終,則賞以糖雞卵,明其聲也。宴罷, 散九和握香。」
《嘉話錄》:「李絳為戶部侍郎,張常侍正甫為本司郎中, 因會把酒,請侍郎唱歌。李終不唱而哂之,滿席大噱。」 《唐書·禮樂志》:「代宗繇廣平王復二京,梨園供奉官,劉 日進製《寶應長寧樂》十八曲以獻。」
大曆元年,又有「《廣平太一樂》《涼州曲》」,本西涼所獻也, 其聲本宮調,有大遍、小遍。會昌初,宰相李德裕命樂 工製《萬斯年曲》以獻。
《樂府雜錄》:「大曆中,有才人張紅紅者,本與其父歌於 衢路丐食,過將軍韋青所居,在昭國坊南門裡。青於 街牖中聞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眉首,即納為姬。其 父舍於後戶,優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絕倫。嘗有樂 工自撰歌,即古長命西河女也。加減其節奏,頗有新 聲。未進聞,先侑歌於青。青召紅紅於屏風後聽之。紅」 紅乃以小豆數合記其拍。樂工歌罷,青入問紅紅如 何,云:「已得矣。」青出云:「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 即令隔屏風歌之,一聲不失。樂工大驚異,遂請相見, 欽伏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聲不穩,今已正矣。」尋達 上聽。翊日召入宜春院,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娘子」, 尋為才人。一日內史奏韋青卒,上告,紅,紅乃上前嗚 咽奏云:「妾本風塵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歸,致身入 內,皆是韋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慟而絕。上嘉歎之, 即贈昭儀。貞元中,有田順,曾為宮中御史娘子。元和、 長慶以來,有李貞信、米嘉榮、何戡、陳意奴。武宗已降, 有陳幼奇、南不嫌、羅寵。咸通中,有陳彥暉。
《杜陽雜編》:元載蕓輝堂之前有池,悉以文石砌其岸。 中有碧芙蓉,香潔菡萏,偉於常者。載因暇日憑欄以 觀,忽聞歌聲清亮,若十四五子唱焉。其曲則「玉樹後 庭花」也。載驚異莫知所在,及審聽之,乃芙蓉中也。 《唐國史補》:「元載擅權累年,客有為都盧緣橦歌,諷其 至危之勢,載覽而泣下。」
《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三年四月「庚午,御麟德殿,試 《定難》樂曲,馬燧所獻。」
《裴度傳》:「度視事之隙,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酣宴終 日,高歌放言,以詩酒琴書自樂。」
《路嗣恭傳》:「嗣恭子恕,私第有佳林園,朝之名卿咸從 之遊,高歌縱酒,不屑外慮,未嘗問家事。」
《酉陽雜俎》:「荊州貞元初,有狂僧善歌《河滿子》,嘗遇醉 伍百,塗辱之,令歌,僧即發聲,其詞皆伍百從前,非慝 也。伍百驚而自悔。」
《唐國史補》:「貞元十二年,駙馬王士平與義陽公主反 目,蔡南史、獨孤申叔播為樂曲,號《義陽子》,有《團雪散 雲》之歌。德宗聞之怒,欲廢科舉,後但流斥南史、申叔 而止。」
于司空以樂曲有《想夫》,憐其名不雅,將改之。客有笑 者曰:「南朝相府,曾有瑞蓮,故歌相府蓮。」自是後人語 訛,相承不改耳。
韋皋鎮西川,進「《奉聖樂》曲」,兼與舞人曲譜同進。到京 於留邸按閱,教坊數人潛窺,因得先進。
《孔帖》:九月九日,帝為黃菊歌,顧左右曰:「安可不示韋 綬?」即遣使持往,綬遂奉和使進。
《次山子心規篇》:元子病,遊世,歸于商餘之中,以酒自 肆,有《醉歌夫》。公聞之,酬元子之酒,請歌之。歌曰:「元子 樂矣,我曰:我雲我山,我林我泉。」又曰:「元子樂矣,我曰: 我鼻我目,我口我耳。歌已矣。」
《唐書劉禹錫傳》:「禹錫貶連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馬。 州接夜郎諸裔,風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 吹徘徊,其聲傖儜。禹錫謂屈原居沅、湘閒,作九歌,使 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聲作《竹枝辭》十餘篇。於是武 陵裔俚悉歌之。」
《本事詩》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 李司徒罷鎮在京,慕劉名,嘗邀至第中,厚設飲饌,酒 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劉於席上賦詩曰:「鬌梳頭宮 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 刺史腸。」李因以妓贈之。
韓晉公鎮浙西,戎昱為部內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 亦爛妙,昱情屬甚厚。浙西樂將聞其能,白晉公,召置 籍中,昱不敢留,餞於湖上,為歌詞以贈之,且曰:「至彼 令歌,必首唱是詞。」既至,韓為開筵,自持杯命歌送之, 遂唱戎詞。曲既終,韓問曰:「戎使君於汝寄情耶?」悚然 起立,曰:「然。」淚隨言下。韓令更衣待命,席上為之憂危。 韓召樂將責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 召置之,成余之過。」乃命妓與百縑,即時歸之《唐書·吐蕃傳》:穆宗長慶二年,遣大理卿劉元鼎往使 贊普宴之,奏《秦王破陣曲》。
《杜陽雜編》:「寶曆二年,淛東國貢舞女二人,一曰飛鸞, 一曰輕鳳。上琢玉芙蓉,以為二女歌舞臺。每歌聲一 發,如鸞鳳之音,百鳥莫不翔集其上。歌罷,令內人藏 之金屋寶帳。蓋恐風日所侵故也。」
《唐書禮樂志》:文宗好雅樂,詔太常卿馮定采《開元雅 樂》,製《雲韶法曲》及《霓裳羽衣舞曲》,遇內宴乃奏,謂大 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圖為樂至於斯也。」自是 臣下功高者輒賜之。樂成,改曲為《仙韶曲》。
《杜陽雜編》:文宗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河滿子》,調 聲風態,率皆宛暢。曲罷,上賜金臂環,即問其從來。阿 翹曰:「妾本吳元濟之妓女,濟敗,因以聲得為宮人。」俄 遂進白玉方響,云本吳元濟所與也,光明皎潔,可照 十數步。言其犀槌即響犀也,凡物有聲,乃響應其中 焉。架則雲檀香也,而文彩若雲霞之狀,芬馥著人,則 彌月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國所有。上因令阿翹奏 《涼州曲》,音韻清越,聽者無不凄然。上謂之「天上樂」,乃 選內人與阿翹為弟子焉。
《唐國史補》:李益詩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 者畫為圖障。又有云:「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天下亦唱 為樂曲。
《全唐詩話》:「王武俊節制鎮冀,劉言史造之。武俊善騎 射,有雙鴨起於蒲稗間,武俊控弦不再發,雙鴨連斃 於地。武俊歡甚,言史《馬上草射鴨歌》以示武俊,議者 以為禰正平《鸚鵡賦》類也。」
《劇談錄》:孟才人善歌,有寵於武宗皇帝。一旦龍體不 豫,召而問曰:「我若不諱,汝將何之?」對曰:「以微眇之身, 受君王之寵,若陛下萬歲之後,無復生焉。」是日俾於 御榻前歌《河滿子》一曲,聲調悽切,聞者莫不涕零。 《唐書·禮樂志》:大中初,帝製新曲,教女伶數十百人,衣 珠翠緹繡,連袂而歌。其樂有《播皇猷》之曲。
《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進貢。其國人危髻金冠,瓔 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遂製《菩薩蠻》曲。文士亦 往往聲其詞,更作《女王國曲》。音調宛暢,傳於樂部。 《全唐詩話》宣宗事:「舊制,盛春內殿賜宴三日,帝妙音 律,每先裁製新曲,俾禁中女伶迭相教授。至是出宮 女數百,分行連袂而歌。其曲有曰『播皇猷』」者,率高冠 方屨,褒衣博帶,趨走俯仰,皆合規矩,于于然有唐堯 之風焉。有曰蔥女蹯歌隊者,率言蔥嶺之士樂河湟 故地,歸國復為唐民也。若《霓裳曲》者,皆執節幡,被羽 服,態度凝碧,飄飄然有翔雲舞鶴見左右。如是數十 曲,流傳民閒。
《杜陽雜編》:「同昌公主薨,上哀痛之,自製挽歌詞,令百 官繼和。是後上晨夕惴心掛想,李可及進歎《百年曲》 聲詞怨感,聽之莫不淚下。」
柳宗元《馬淑誌》。「淑為南康謳者,太府李卿納為外婦, 移官永州,州之騷人,多李之舊日載酒往焉,聞其操, 鳴絃為新聲,撫節而歌,莫不感動。」
《盧氏雜說》:懿宗一日召樂工,上方奏樂,為道調弄,上 遂拍之,故樂工依其節奏曲子,名「道調子。」十宅諸王 多解音聲,倡優雜戲皆有之,以備上幸。其院,迎駕作 樂,禁中呼為「音聲郎君。」
《雲溪友議》:李尚書訥夜登越城樓,聞歌曰:「鴈門山上 鴈初飛」,其聲激切。召至曰:「在籍之妓,盛小藂也。」曰:「汝 歌何善乎?」曰:「小藂是梨園供奉,南不嫌女甥也。所唱 之音,乃不嫌之授也。今色將衰,歌當廢矣。」時察院崔 侍御元範自府幕而拜,即赴闕庭。李君連夕餞崔君 於鏡湖光候亭,屢命小藂歌餞,在座各為一絕句贈 之。
《唐國史補》:韓會與名輩號為「四夔。」會為夔頭而善歌, 妙絕。
李袞善歌,初於江外,而名動京師。崔昭入朝,密載而 至。乃邀賓客,請第一部樂及京邑之名倡以為盛會。 紿言表弟請登末坐,令袞弊衣以出,合坐嗤笑。頃命 酒,昭曰:「欲請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囀喉一發,樂人皆 大驚曰:「此必李八郎也。」遂羅拜階下。
《嘉話錄》:刑部侍郎從伯伯芻言,某所居安邑里,巷口 有鬻餅者,過戶未嘗不聞謳歌,而當壚興甚早。一旦 召與語,貧窘可憐,因與萬錢,令多其本日取餅以償, 欣然持鏹而去。後過其戶,則寂然不聞謳歌聲,謂其 逝矣。及呼乃至,謂曰:「爾何輟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 心計轉麤,不暇唱《渭城》矣。」從伯曰:「吾思官徒亦然。」因 《成大噱》
《續仙傳》:「藍采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行歌於 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餘,醉言:『踏歌踏歌藍采 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 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 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歌詞 極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測《野情錄》:趙嘏頗有詩名,不拘小節,飲中贈歌者曰:「倚 風無處過梁塵,雅唱清歌日日新。來值漢廷花欲盡, 一聲留得萬家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