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第127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二十七卷
經濟彙編 樂律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錄》。

 笙竽《部·藝文二》

  《鳳笙曲》,          梁武帝

  《詠笙》·            沈約

  詠笙·            《陸罩》。

  《詠笙》          唐·楊希道

  笙             《李嶠》

  《嵩嶽聞笙》         劉希夷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秋夜安國觀聞笙》,      劉禹錫

  《吹笙歌》·          殷堯藩

  《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    厲元

  「《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    鍾恪

  《銀河吹笙》         李商隱

  《題笙            羅鄴》。

  《小遊仙           曹》唐。

  省試,一一吹竽。        黃滔

  《笙》磬同音          闕名。

  理笙           卓英英。

  王都事家《聽周子奇吹笙》,   元倪瓚

  《玉笙謠》,為鐵門笙伶周奇賦   張雨

  《聽蘆笙作》        明·馬嘉楨

 《笙竽部》·選句

 《笙竽部》·紀事

 笙竽《部·雜錄》:

 笙竽《部·外編》

《樂律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笙竽部藝文二 编辑

《鳳笙曲》
梁·武帝
编辑

《綠耀剋》《碧雕琯笙》,朱脣玉指學鳳鳴,流連參差飛且 停,飛且停,在鳳樓弄嬌響,閒清謳。

《詠笙》
沈約
编辑

彼美實奇枝,孤篠定參差。鶤雞已啁哳,棗下復林離。 本期王子宴,寧待《洛濱吹》。

《詠笙》
陸罩
编辑

管清羅袖拂,響合絳脣吹。含情應節轉,逸態逐身移。 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參差。

《詠笙》
唐·楊希道
编辑

短長插鳳翼,洪細摹鸞音。能令楚妃歎,復使荊王吟。 切切孤竹管,來應雲和琴。

《笙》
李嶠
编辑

懸匏曲沃上,孤篠汶陽隈。形寫歌鸞翼,聲隨舞鳳裁。 歡娛分北里,純孝即南陔。今日虞音奏,蹌蹌鳥獸來。

《嵩嶽聞笙》
劉希夷
编辑

月出嵩山東,月明山益空。山人愛清景,散髮臥秋風。 風止夜何清,獨夜草蟲鳴。仙人不可見,乘月近吹笙。 絳脣吸靈氣,玉指調《真聲》。《真聲》是何曲?三山鸞鶴情。 昔去洛塵俗,願言聞此曲。今來臥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樂吾事,笙歌銘夙心。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编辑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 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秋夜安國觀聞笙》
劉禹錫
编辑

織女分明銀漢秋,桂枝梧葉共颼颼。月露滿庭人寂 寂,《霓裳》一曲在高樓。

《吹笙歌》
殷堯藩
编辑

伶兒竹聲聲繞空,秦女欲濕臙脂紅。玉桃花片落不 住,《三十六簧》能喚風。

《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
厲元
编辑

緱山明月夜,岑寂隔塵氛。紫府參差曲,清宵次第聞。 韻流多入洞,聲度半和雲。拂竹鸞驚侶,經松鶴舞群。 蟾光聽處合,仙路望中分。坐惜千巖曙,遺音過汝墳。

《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
鍾恪
编辑

月滿緱山夜,風傳子晉笙。初聞盈谷遠,漸聽入雲清。 杳異人閒曲,遙分鶴上情。孤鸞驚欲舞,萬籟寂無聲。 此夕留煙駕,何時返玉京。唯愁音響絕,曉色出都城。

《銀河吹笙》
李商隱
编辑

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 斷,別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 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

《題笙》
羅鄴
编辑

筠管參差排鳳翅,月堂淒切勝龍吟。最宜輕動纖纖 玉,醉送當觀灔灔金。緱嶺獨能徵妙曲,嬴臺相並吹 清音。好將宮徵陪歌扇,莫遣新聲鄭衛侵。

《小遊仙》
曹唐
编辑

笑擎雲液紫瑤觥,共譜雲和碧玉笙。花下偶然吹一 曲,人閒因識董雙成。

《省試一一吹竽》
黃滔
编辑

「《齊竽》今應試,真偽不難知。欲使聲聲別,須令箇箇吹。」 後先無錯雜,能否立參差。次第教單進,宮商乃異宜凡音皆竄跡,主藝始呈奇。以此論文學,終憑一一窺。

《笙磬同音》
闕名
编辑

笙磬聞何處,凄鏘宛在東。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遠散空。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閒洪纖韻,能齊搏拊功。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理笙》
卓英英
编辑

頻倚銀屏理鳳笙,調中幽意起春情。因思往事成迢 逓,安得《緱山》和一聲。

《王都事家聽周子奇吹笙》
元·倪瓚
编辑

隔水吹笙引鳳鳴,十三聲外柳風清。風流自有王子 晉,留取清樽吸月明。

《玉笙謠為鐵門笙伶周奇賦》
張雨
编辑

我有紫霞想,愛聞白玉笙。懸匏比竹無靈氣,昆丘採 此十二莖。鳳咮銜明珠,鳳翼排素翎。金華周郎妙,宮 徵子晉仙人初。教成月下吹參差,群雛亦和鳴。緱氏 山頭白雲起,七月七日來相迎。長謝時人一揮手,飄 下滿空鸞鶴聲。

《聽蘆笙作》
明·馬嘉楨
编辑

誰伴愁人坐月明,苗中兒女舞蘆笙。自言頗似《江南 曲》,不是秋笳出寒聲。

笙竽部選句 编辑

晉王羲之《與謝安書》,「知君嘗得小笙,笙是名器,若令 諸君聞之,皆當可不言,而云見今笙者,皆不以為佳, 恐是不能識也。」

傅元《西都賦》:「列仙逸唱,熊虎聽音。丹蛟吹笙,文豹鼓 琴。」

陳顧野《王笙賦》,「聲流洛渚,器重汾陽,協歌鐘於宿夕, 詠月扇於遶梁,同離鴻於流徵,會別鶴於清商。」 王廙《笙賦》,「其制器也,則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懸 崖之絕嶺,邈崫崒以崇高,延修頸以亢首,厭瑤口之 陸離,舞靈蛟之素鱗,銜明珠於帶垂。弱舌紙薄,鉛錘 內藏,合松蠟以密際,糅彤丹以發光。」

又曰:「直而不倨,曲而不悱,疏音簡節,樂不乃妙,足可 以易俗移風,興洽至教,弘義著於典謨兮,歷萬代而 彌劭。」

唐敬括《觀樂器賦》:「及夫汶陽之篠入用,曲沃之匏見 娛。爰裁爰截,為笙為竽,其氣散,其音。吁!此匏之器也。」 晉陸雲詩:「鳴簧發丹脣,朱絃繞素腕。」

梁元帝詩:「獨念陽臺下,願待洛川笙。」

陳後主詞「小樓吹徹玉笙寒。」

北周庾信詩:「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陳子昂詩:「馳驅翠帆駕,伊鬱紫鸞笙。」

崔顥《岐王席觀妓》詩:「拂匣先臨鏡,調笙更炙簧。」 杜甫《玉臺觀》詩:「人傳有笙鶴,時過北山頭。」

王建《宮詞》:「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劉禹錫詩:「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白居易詩。「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篥沈平笙。」 李賀詩:「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李商隱《留贈畏之》詩:「郎君下筆驚鸚鵡,侍女吹笙弄 鳳皇。」

又《七夕》詩:「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杜牧之《寄題甘羅寺北軒》詩:「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 宜聞子晉笙。」

笙竽部紀事 编辑

《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無革造,惟作笙簧。」

《穆天子傳》:天子觴王母於瑤池,王母吟曰:「吹笙鼓簧, 中心翱翔。」

《廣博物志》:「周亮高放瀟灑,不干榮祿。太子晉聞之,召 與相見,或鼓琴吹笙。」

《禮記·檀弓》:「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 笙歌。」

《呂氏春秋貴因篇》「墨子見荊王衣錦吹笙。」

《說苑正諫篇》:「景公飲酒,移於晏子家,晏子不敢與焉。 移於司馬穰苴家,司馬穰苴不敢與焉。移於梁丘據 家,梁丘據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樂哉今夕, 吾飲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國?微此一臣者,何 以樂吾身』?」

《韓非子?內儲說》: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 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 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一曰:韓昭侯曰:「吹竽者眾,

吾無以知其善者。」田嚴對曰:「一一而聽之
考證
韓愈《答陳商書》:齊王好竽,有求仕於齊者,操瑟而往,

立王之門,三年不得入。客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雖 工,如王之不好何?」

《漢書禮樂志》:孔光奏:「竽工員三人,一人可罷。」「竽三 十六」,簧,笙類。

《漢武帝內傳》:七月七日,王母至,自設天廚,真妙非常。 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許飛瓊鼓震靈之簧。 《趙飛燕外傳》:帝於太液池中起為瀛洲榭,后歌舞歸 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后所愛侍郎馮 無方吹笙,以倚后歌。

《後漢書。桓帝本紀》贊:「桓帝好音樂,善琴笙。」

《列仙傳》:「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好牧豕吹竽,年七十 不娶婦而不老。邑人多奇之,從受道。問其要,言但食 木菖蒲根,飲水不饑不老。」

《神仙傳》:「王遙有竹篋,長數寸,有一弟子姓錢,隨遙數 十年,未嘗見。遙開之,常入石室,室中有二人。遙既至, 取弟子所擔篋發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遙自鼓一 枚,以二枚與室中二人並坐鼓之。」

《魏志杜夔傳》:「夔以知音為太樂令、協律都尉。文帝嘗 令夔與左願等於賓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難色,由 是帝意不悅,後因他事,遂黜免。」

《武夷山誌》:「武夷君命宋小娥運居巢。」即大笙也。 《續仙傳》:「謝元卿遇神仙,吹叢霄之笙。」

《宋書謝景仁傳》:景仁子恂,恂子穉善吹笙。 《南史謝恂傳》:「恂子孺子,少與族兄莊齊名,多藝能,尤 善聲律。王彧,孺子姑之子也。嘗與孺子宴桐臺,孺子 吹笙,彧自起舞,既而歎曰:『今日真使人飄颻,有伊洛 閒意』。」

《香案牘》:「陶弘景少便鞍馬,善射,晚皆不為,惟聽吹笙。」 《南齊書東昏侯本紀》:「帝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兒子。」 《周書斛斯徵傳》:「徵遷大宗伯,時鄭譯獻新樂,十二月 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與徵議之,徵駮而奏, 帝頗納焉。」

《北史蠻獠傳》:「獠,南蠻之別種,用竹為簧,群聚鼓之,以 為音節。」

《唐書南蠻傳》:「南詔國俗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 笙推盞勸釂。」

《羯鼓錄》:宋開府孫沇有音律之樂,貞元中進《樂書》三 卷,德宗覽而嘉焉。又知是璟之孫,遂召對,賜坐,與論 音樂。又召至宣徽,張樂使觀焉,曰:「有舛誤乖濫,悉可 言之。」上使與宣徽使、教坊使就教坊與樂官參議,數 日然後奏進。樂工多言沇不解聲律,不審節拍,兼有 聵疾,不可議樂,上頗異之。又宣召見使作樂,曲罷,問 其得失,承稟舒遲,眾工多笑之。沇顧笑者,忿怒,作色 奏曰:「曲雖妙,其閒有不可者。」上驚問之,即指一琵琶 云:「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閒即抵法,不宜在至尊前。」又 指一笙云:「此人神魂已遊墟墓,不可更令供奉。」上尤 驚異,令主者潛伺察之。既而琵琶者為同儕告訐稱 六七年前其父自縊,不得端由。即令按鞫。遂伏罪。笙 者乃憂恐不食旬日而卒。上益加知遇。

《李公子傳》:「公子置妾數百人,有奇女子曰春荑,善鑒 古器,善笙。」

《唐書禮樂志》:「文宗好雅樂,詔太常卿馮定製雲韶樂, 有笙竽皆一。」

《樂府雜錄》:「自古能笙者多矣,太和中,有尉遲章尤妙。 宣宗已降,有范漢恭之子名寶師,盡傳父藝,今在陝 州。」

《碧雞漫志》:武宗疾篤,孟才人以笙歌獲寵者,密侍左 右。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為哉?」才人指笙囊泣曰: 「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曲 以洩憤。」許之,乃歌一聲《河滿子》,氣亟立殞。

《續前定錄》:進士鄭滂子自說應舉時,曾夢看及第,榜 上但見「鳳」字。大中元年,求解鳳翔,偶看本府鄉貫首 便是「鳳」字。至東都,試《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詩》,生 側諸詩,悉有「鳳」字。明年果登第焉。

《全唐詩話》:李群玉好吹笙,及授校書郎東歸,盧肇送 詩云:「妙吹應諧鳳。」

《朝野僉載》:「洛州殷文亮曾為縣令,性巧好酒。刻木為 人,衣以繒綵,酌酒行觴,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 笙,皆能應節。」此亦莫測其神妙也。

《五代史唐家人傳》:「莊宗皇后劉氏,生五六歲,晉王攻 魏,掠成安,裨將袁建豐得后,納之晉宮。貞簡太后教 以吹笙歌舞,既筓,甚有色,莊宗見而悅之。莊宗已為 晉王,太后幸其宮,置酒為壽,自起歌舞。太后歡甚,命 劉氏吹笙佐酒,酒罷去,留以賜莊宗。」

《宋史樂志》:「東西班樂,亦太平興國中選東西班習樂 者,樂器獨用銀字觱篥、小笛、小笙。」

《西南裔傳》:至道元年,西南牂牁諸蠻來貢方物。太宗 召見,令作本國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聲,良久,數 十輩連袂宛轉而舞,詢其曲,則名曰「水曲。」

《樂志》:「景祐二年,李照自造葦籥、清管、簫管、清笛、大笙大竽、宮琴、宮瑟、大阮、大稽凡十一種,永備雅器。詔許 以大竽、大笙二種下大樂用之。」

康定元年九月,帝服靴袍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館 閣、臺諫官閱雅樂,因出頌塤、匏笙、洞簫,仍令登歌,以 八音諸器各奏一曲。

《鄰幾雜志》:韓持國按樂,見絃斷絃續者笙竽之類,吹 不成聲。詰之云:「自有按樂器,國家議黍尺,數年乃定。」 造樂器費以萬計,乃用樂工私器以享宗廟。

《宋史樂志》:「元豐二年,詳定所以朝會樂而有請者十。 其五。古之鄉射禮,三笙一和而成聲,謂三人吹笙,一 人吹和。今朝會作樂,丹墀之上,巢笙、和笙各二人,其 數相敵。非也。蓋鄉射乃列國大夫士之禮,請增倍為 八人,丹墀東西各三巢一和。」

元豐三年,詔范鎮與劉几定樂。鎮上奏曰:「今八音無 匏、土二音。笙竽以木斗,攢竹而以匏裹之,是無匏音 也;塤器以木為之,是無土音也。八音不具,以為備樂, 安可得哉?」不報。

元祐三年,范鎮樂成。其所製簫、笛、塤、篪、巢笙、和笙各 二。

蘇軾《瓶笙詩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劉幾仲餞飲東 坡觴中,聞笙簫聲,杳杳若在雲霄閒,徐而察之,則出 於雙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嘯,坐客驚嘆,請作《瓶笙詩》 記之。」

《宋史樂志》:宣和元年四月,蔡攸上書,奉詔製造太、少 二音登歌宮架,用於明堂,漸見就緒。乞報大晟府者 凡八條。其五,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 曰閏餘,莫見古制。匏備八音,不可闕數。今已各分太、 正、少三等,而閏餘尤無經見。唯《大晟樂書》稱「匏造十 三簧者,以象閏餘。十者,土之成數;三者,木之生數,木」 得土而能生也。故獨用黃鐘一清聲,黃鐘清聲無應 閏之理。今去閏餘一匏,止用兩色,仍改避七星。七星 之名,止曰七管、九管。其六舊制有巢笙、竽笙、和笙。巢 笙自黃鐘而下十九管,非古制度。其竽笙、和笙並以 正律林鐘為宮。三笙合奏,曲用兩調。和笙奏黃鐘曲, 則巢笙奏《林鐘曲》以應之。宮徵相雜,器本宴樂。今依 鐘磬法,裁十二管,以應十二律,為太、正、少三等。其舊 笙更不用。

紹興十三年郊祀,有司言:「大禮排設樂器,登歌則用 巢笙、和笙各四,并七星、《九曜》、閏餘匏笙各一;宮架則 用巢笙及簫,並一十四,《七星》《九曜》、閏餘匏笙各一,竽 笙十。」

紹興十五年正旦朝會,樂:第一爵,登歌奏《和安之曲》, 堂上之樂隨歌而發;第二爵,笙入,乃奏瑞曲,惟吹笙 而餘樂不作;第三爵,奏瑞曲,堂上歌、堂下笙,一歌一 吹,相閒。

《夢華錄》: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閒爭古,酒樓翫月, 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 外。

《西湖志餘》:「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孝宗過德壽宮起 居,遂留賞月。上皇召小劉妃獨吹白玉笙《霓裳中序》」, 時侍宴官開府曾覿進《壺中天》詞云:

《癸辛雜識》:「理宗朝,張循王府有獻白玉簫管長二尺 者,中空而瑩薄,奇寶也,內府所無。即時有旨補官。未 幾,韓蘄王府有獻白玉笙一攢,其薄如鵝管,其聲清 越,真希世之珍也。此二物皆在軍中日得之北方,即 宣和故物也。」

《齊東野語》:趙元父祖母齊安郡夫人徐氏,幼隨其母 吳郡王家,又及入平原郡王家,嘗談兩家侈盛之事, 歷歷可聽。其後翠堂七楹,全以石青為飾,故得名。專 為諸姬教習聲技之所。一時伶官樂師,皆梨園國工 也。吹彈舞拍,各有總之者,號為「部頭。」每遇節序生辰, 則旬日外依月律按試,名曰「小排當」,雖中禁教坊所 無也,只笙一部,已是二十餘人。自十月旦至二月終, 日給焙笙炭五十斤,用綿熏籠藉笙於上,復以四和 香熏之。蓋笙簧必用高麗銅為之,靘以綠臘,簧煖則 字正而聲清越,故必用焙而後可。陸天隨詩云:「妾思 冷如笙,時時望君煖。」樂府亦有簧煖簧清之語,舉此 一事,餘可想見也。靘字韻書千定切,音請。註:靘,青果 色也。蓋藏果者必以銅青故耳。

《文獻通考》:「羅蕃,其王每日授衙,凡遇祭享,管設只於 平川坡野閒。其作樂不過鳴大鼓,吹葫蘆笙,樂人踏 舞而已。」

《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三年,太常臣奏:太廟樂器笙 匏,歲夕就壞,音律不協,遂造笙匏三十有四。」

元中統閒,回回國進《興隆笙》,以竹為簧,有聲無律。玉 宸樂院判官鄭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濁。

《紹興府志》:「嵊縣白雲洞,在縣東七十里,與金庭山相 近,風月之夕,山中有聞吹笙者

笙竽部雜錄 编辑

《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小雅鼓鐘》:「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禮記檀弓》:「笙竽備而不和,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周禮春官》典同。笙之為聲,固下管之所先也,所以 鼓其金奏者,有所不可廢,則以鎛鐘次之。笙磬逓發 於樂作之時,鎛鐘交鳴於作樂之際,此鼓鐘必曰笙 磬同音,韶樂必曰笙鏞以閒節奏,相承有自來矣。 《國語》「匏竹利制。」匏,笙也。「利制」,以聲音調利為制。 匏以宣之?宣,發揚也。

《墨子三辯》篇:「昔者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 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

《非樂篇》: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 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雖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 中聖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 「為樂非也。」

《荀子富國》篇:「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 利也。古者先生分割而等異之也,故為之鐘鼓管磬 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餘。」 《禮論》篇:「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

《韓非子解老篇》:「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鐘 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

《呂氏春秋·分職篇》:「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明 日不拜樂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

《淮南子時則訓》:「孟夏之月,南宮御女赤色,衣赤采,吹 笙竽。」

《說山》訓「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無。以為不信,視 籟與竽。」

《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新論隨時》篇:「墨子儉嗇而非樂者,往見荊王衣錦吹 笙,非苟違性,隨時好也。」

《專學》篇:「奕秋,通國之善奕也。當奕之時,有吹笙過者, 乍而聽之,則奕敗矣。非奕道暴深,情有暫闇,笙猾之 也。」

《詩經疑問》:「《詩》三百篇,皆可絃可歌。」《儀禮·鄉飲酒》:禮,「工 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南陔》《白華》《華黍》,乃閒歌《魚 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 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燕》 禮,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奏《南陔》《白華》《華黍》,閒 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 由儀」遂歌鄉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 《采蘋》《大射禮》:「歌《鹿鳴》,三終乃管新宮。」曰歌曰笙,皆止 於《二南》《小雅》,而不及《大雅》《三頌》,何歟?

《拾遺記》: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鳴之禽,名曰「青鸐」, 其聲似鐘磬笙竽也。

《樂緯》:「巽。主立夏,樂用笙。」

《竹譜》:「又有族類,爰挺嶧陽。懸根百仞,疏幹風生。簫笙 之選,有聲四方。質清氣爽,眾管莫伉。」

魯郡鄒山有篠,形色不殊,質特堅潤,宜為笙管,諸方 莫及也。

《文心雕龍聲律》篇:「練才洞鑒,剖字鑽響,識疏闊略,隨 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

《舊唐書音樂志》:「齊竽燕筑,俱非皦繹之音。東缶西琴, 各寫哇淫之狀。」

《文苑傳序》:「空混吹竽之人,即異《聞韶》之歎。」

《兼明書》:丘希範侍宴會樂遊苑《送徐州應詔詩》云:「詰 旦閶闔開,馳道聞鳳吹。」臣延濟曰:「鳳,吹笙也。笙體象 鳳,故比之也。」明曰:「吹者,樂之總稱;鳳者,美言之也。以 天子行幸,必奏眾樂,豈獨吹笙而已哉?故《月令》云:『命 樂工習吹,大享帝於明堂』。是謂眾樂為吹也。」

《雲仙雜記》:「初造笙,每管中入荻根,細沙一豆許,遇吹 時,飛沙於中,激揚聲愈清徹。近世樂工未有知者,惜 夫!」

《小學紺珠》八:「風條為笙,明庶為管,清明為柷,景為絃, 涼為塤,閶闔為鐘,不周為磬,廣莫為鼓。」

《鄰幾雜志》:「原甫云:『《南陔》《白華》六篇,有聲無詩,故云笙, 不云歌也。有其義,亡其詞,非亡失之亡,乃無也』。」 胡瑗《樂論》:「立春之氣,其為樂也,為大竽,為小竽。」 《通志:樂府總序》定《南陔》《白華》《華黍》《崇丘》《由庚》《由儀》六 笙之音,所以葉歌也。

《避暑錄話》:「大樂舊無匏、土二音,笙竽但如今所用,木 刻其本而不用匏,塤亦木為之,是八音而為木者三 也。」元豐末,范蜀公獻《樂書》,以為言,而未及行。至崇寧 更定大樂,始具之。

《桂海器志》:「胡盧笙,兩江峒中樂。」

《嫏嬛記》:瑟曰文鵠,笙曰采庸,皆仙樂也。 《溪蠻叢笑》:葫蘆笙,潘安仁《笙賦》:「曲沃懸匏,汶陽孤篠」, 皆笙之材。蠻所吹。葫蘆笙亦匏瓠餘意。但列管六,與 《說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蘆笙。

枕譚:老子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資賀有餘,此之 謂盜竽。竽者,五音之長,竽唱則眾樂皆和,大姦倡而小盜和,故云盜竽。今本誤作「盜夸」,字相近故也。 《丹鉛總錄》:宋乾德中,牂牁入貢,召見,詢問地理風俗, 令作本國歌舞。一人吹瓢笙,名曰水曲,即今蘆笙也。 予在大理見之,嘗作《蘆笙吟》五解,其辭云:「蘆笙吟,蘆 笙吟,可憐一寸匏,能括四海音。」「蘆笙吟,蘆笙吟,可憐 一節蘆,能通四海心。昔我聞蘆笙,乃在盤江河。河邊 跳月歌,令人元鬢皤。今我聞蘆笙,乃在開南橋。短歌 和長謠,從夕至清朝。悲亦不在聲,歡亦不在聲。昔聲 與今聲,不是兩蘆笙。」

《廣博物志》應璩《新詩》曰:「漢末桓帝時,郎有馬子侯。自 謂識音律,使客奏笙竽。為作陌上桑,反言鳳將雛。左 右偽稱善,亦復自搖頭。」

《夢書簧為結約》。「夢得簧」者,得賢友也。

《續文獻通考》:「匏,艮音也。其風融,其聲崇聚,立春之氣 也。」

《紹興府志樂部》作「笙,率以會稽臥龍山竹為貴。」

笙竽部外編 编辑

《列仙傳》: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閒,道士 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見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 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空洞靈章》真人彈雲「璈吹九鳳之簫,神州之笙,其音 響逸,流激千尋。」

《幽怪錄》:「伶人刁朝俊妻甚美而有癭,癭中有琴瑟笙 竽之聲。一日忽破裂,內一猱跳去,癭乃無。」

《妙女傳》:唐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縣崔氏婢名妙 女,年可十三四,夕汲庭中,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諸天 仙及僕隸等,悉來參謝」,其家初甚驚惶,良久乃相與 問答,仙者悉憑之敘言。如此或往或來,日月漸久。一 日妙女吟唱,空中忽有片雲如席,雲中有笙聲,聲調 清鏘,舉家仰聽,感動精神。

《酉陽雜俎》:許州有一老僧,自四十以後,每寐熟,即喉 聲如鼓簧,若成韻節。許州伶人伺其寢,即譜其聲,按 之絲竹,若合古奏。僧覺,亦不自知,二十餘年如此。 《嫏嬛記》:唐厲元渡江,見一婦人屍,收葬之。夜夢在一 處,如深山中。明月初上,清風吹衣,遙聞有吹笙聲,音 韻縹緲。忽有美女在林下自詠云:「紫府參差曲,清宵 次第聞。」及就試,得《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題,用夢 中語作第三第四句,竟以是得賞,舉進士,人以為葬 婦人之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