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律令部彙考六十四
皇清〈康熙一則〉
祥刑典第七十八卷
律令部彙考六十四
编辑皇清
编辑康熙四十九年
编辑《吏部則例》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准咨
编辑
一、刑部為呈報事:貴州清吏司案呈准直撫趙咨稱,任丘縣張允中於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刺死來祿一案,該令於八月十二日調往固、永二縣會勘地畝,又調赴古北口辦理。
《皇差》係因公出境,應以該縣九月二十日回署之日。
「扣限審結」 等因前來。查該撫既稱「該縣因公出境,以回署之日扣限」 等語。據此,應如該撫所請,作速照限審擬具題可也。
又四月,一吏部為《條例應行事宜》等事,覆江督噶疏稱,常熟縣降調知縣黎龍虧空錢糧一案,承審遲延。據該督疏稱:「定例承審虧空四個月限滿不結,將承審州縣照例議處。如再違限四個月不完,將承審州縣官並知府俱照易結不結例革職」 等語。查此例內所開初參、覆參,似係指一官承審者而言。或有前後「兩官接手承審之案,例內未經分別。臣請嗣後兩官接手承審案件,後官雖屆覆參之限,仍照初參議處。其該管上司係據屬官審解核轉,遇有接任屬官覆參遲延之案,亦應例得畫一」 等語。查《定例》:承審虧空四個月限滿不結,將承審州縣官仍照遲延例議處。如再違限四個月不完者,將承審州縣官併該知府俱照「易結不結例革職」 等語。至承審官四個月限滿不結被參後,如遇別案有離任等事交與接任官,又四個月限滿不結者,該督撫以後到任日期扣限四個月題參,臣部止照初參例議處在案,並未將該管上司一併議處。應將該督所請接任承審官併題「督催上司照初參議處」 之處,均毋庸議。又《疏》稱:「已經定案題報、奉駁行覆審者,其間多係情節未確、勢難依限完結,亦隨照常參展一次」 等語。查此等已定題報之案雖經部內以一、二處不明覆行駁審者係伊等原行審明具題之舊案並非初參之案可比即可得明若再展限一次,案件必致久稽應將該督所請展限一次之處,亦毋庸議可也。奉
旨:「依議。」
又七月二十一日准咨:「一、刑部《為貪酷官員等事》:陝西清吏司案呈,據直撫趙咨稱,參革慶雲縣知縣曹文衡貪劣奉部發審一案,於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四日,隨委景州知州周越與署慶雲縣事南皮縣知縣沈曾懋會同審擬。今周越已經別案降調離任,署州事獻縣知縣楊希魯於五月二十六日到任,應俟楊令到任之日,扣限審結」 等因前來。據此,應如該撫所請,以楊希魯到任之日扣限審結具題可也。
《戶部則例》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一戶部題為運
编辑
丁藐法等事。該臣等會議得《蘆鹽齊》疏稱:玉田營把總張大成呈稱:「旗丁單福德等私販拒捕,捆打官兵」 一案,臣即批令通永道嚴提審擬,併查取疏防各官職名去後。據該縣詳稱:屢移提審,而東昌衛守備田維寧乃以交卸陵糈為辭,不即解審;又經差提回,稱「平山幇船隻併守備俱已起程回去」 等情。似此藐法抗解,顯有縱丁私販,懼罪潛回情弊。所有疏防玉田縣知縣沈中桂、典史李文標,理合題參。查知縣沈中桂、通永道白為璣,奉調查捕飛蝗,俱係因公出境,合併聲明。至守備田維寧、旗丁《單福德》等,伏乞
「敕下總漕迅速提拿,移該直撫嚴審究擬」等因前來。
查定例,知縣、典史失察私鹽一次者,降二級留任;道、府失察二次者,降職一級等語。此例內並無因公出境官員免議之條。再查四十五年十一月內,江南揚州府同知周在都失察私鹽題參一案,稱係周在都因公出境等語,臣部仍照例議處在案,應將玉田縣知縣沈中桂、典史李文標,均照例降三級留任。典史李文標,無級可降,應革職留任;通永道白為璣,照定例降一級。其管船同知、通判,例有處分,應令該御史查參。
到日再議,「仍行令總漕將東昌衛平山幇守備田維寧、旗丁《單福德》等案內有名人犯,作速提拿,解與直撫嚴審具題可也。」 奉。
旨:「依議。」
一、吏部為盤獲私鹽人犯事,該本部覆戶部咨前事,議得戶部咨稱,「長蘆巡鹽御史齊,以武昌、黃州二衛糧船夾帶私鹽一案,奉部查取沿河文武職官失察職名題參,今取天津衛守備孔興祉等職名題參。其署靜海縣事天津同知王來碩等十四員,俱係因公出境,合併聲明等語。相應抄錄原疏,交與吏兵二部查議」等因前來,除靜海縣典史李琨、南皮典史李心振,俱經別案革職,毋庸議,其武職應聽兵部查議外,查定例並無因公出境官員免議之條,應將靜海縣主簿劉起騰、青縣知縣黃志元、典史田仕威、興濟鎮巡檢吳廷燮、南皮縣知縣沈曾懋、吳橋縣知縣杜于藩、典史孫璠、交河縣典史田良足、東光縣知縣徐兆琦、典史陳際泰,景州知州周越、吏目李秉謨,故城縣知縣沈宣、典史馬樹勣,清河縣知縣高麟徵、縣丞王師夔,山東德州知州張聊城縣通濟閘閘官吳嘉行、周李閘閘官楊亦榮、永通閘閘官吳永年、堂邑縣梁土閘閘官王圖、清平縣戴家灣閘閘官汪一砥、臨清州磚板閘閘官韓旭晟、兗州府運河同知許大定、臨清關監督倭赫,均照例「各降二級留任。」查主簿劉起騰、典史田仕威、巡檢吳廷燮、典史孫璠、田良足、陳際泰、馬樹勣,吏目李秉謨、「閘官吳嘉行、楊亦榮、吳永年、王圖、汪一砥、韓旭晟,俱無級可降,應革職留任。」查倭赫已經差滿回任,應照離任官例,於現任內罰俸一年;孫《璠》已經丁憂,亦應照離任官例罰俸一年,補官日再扣。署靜海縣事天津同知王來碩、署滄州事慶雲縣曹文衡、署交河縣事鹽山縣知縣楊可喬、署德州濟南府通判劉餘霨,均照例於現任內各降級留任。署滄州州判事候選州同遲維堵,應照離任官例,於出仕之日罰俸一年。再查東昌府聊城、堂邑、博平、清平、臨清、恩縣、夏津、武城等州縣,濟寧等處閘官職名,疏內並未開列。至管船同知通判例有處分,應行該御史一併查參可也。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初二日奉。
旨:「依議。欽此。」抄出到部。查永通閘閘官吳《永年》冊內:
「並無其人,應令該御史查明報部」 等因。四十九年三月初四日鹽院溫准《吏部劄》
一、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刑部題為《條例應行》等事。該臣等會議得:沙縣解任知縣張漢《虧空倉穀》一案,據福撫梁《疏》稱:張漢《虧空穀》九百二十一石四斗二升,實因春雨連綿,倉邊鼠穴透水,以致浸爛,餘外並無短少,委非侵那。今張漢于原參限內照數全完,正與開復之例相符,應請開復。倉胥吳琦擬杖,援
赦具題前來。隨移查戶部、回稱:張漢原參:「虧空。」
「穀九百二十一石四斗二升,行令該撫審追」等因。查張漢虧空積穀。與戶部原案數目相符。該督既稱限內照數全完。應將沙縣知縣張漢解任之案,准其開復,赴部另補。其不行稟修之經承吳琦,應照「不應重律治罪。」但事犯
赦前應免罪奉
旨:「依議。」
一、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內,刑部覆《江督噶疏》稱,「溧陽丁憂,令莫文滔原參、續參,共虧空四十四、五等年地丁等銀八千餘兩零、米三千二百餘石零、穀一百五石。」 審係莫文滔因承修沙船、修理倉廒、運穀水腳各項那用,俱有冊案可據,實屬因公那移。將莫文滔等擬以流徒杖罪,分別援。
赦,具題前來。據此,莫文滔應革職,合依那移《五千》
兩,以上例僉妻,流三千里,至配所杖一百,折責四十板。經承陳在田,應照「《那移出納》還充官用」 者,計贓准「竊盜」 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係雜犯准徒四年律,應徒四年不行稟阻之經承張元芳、朱廷典、莫廷榮等,均應照「不應重」 律,杖八十。張文升,應照常人盜倉庫錢糧一兩至五兩,杖八十律,杖八十。但陳在田等事犯。
赦前均應免罪革役,已完銀兩速行解部,已完米
「穀報明戶部;未完銀米,仍令該督於莫文滔等名下追完報部。」 再該督疏稱:「先奉部行,查從前該管上司通同隱匿職名,查莫令係四十六年正月內到任,是年經手錢糧,應於次年奏銷前察報。今莫令虧空,據署府事南捕通判馬駛於四十七年五月內察出詳參,現任知府劉𣹢於四十七年七月內到任,復又查」 出,續參原無「通。」
同,「隱匿之處,應請免議」 等語。據此應無庸議可也。《奉》
旨:「依議。」
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內副都「祖」 為「欽奉。」
俞旨。《仰體》
聖懷,敬陳微臣經驗之轍。以杜虧空事。切惟
「國家首重錢糧」 ,起由州縣,臣於去年十一月內欽
奉
《諭旨》,備言州縣虧空之由。凡屬令牧。無不應節儉兢
守以仰報
聖慈。但臣于二十三年、荷蒙
《聖恩》,由戶部郎中外陞山東兗州知府。所屬二十七
州縣,臣惟恐有一二不肖那用錢糧,致成虧空等弊,遂將州縣之流水簿改設為「循環二簿」 ,鈐用府印,一月一轉。再將州縣之串票亦用府印另設交府串根,先期送用,以免守候。會同《循環簿》解府,庶便查對徵收之數。其一月內所徵錢糧若干,即令盡數解交司庫,則州縣既無存留,何從動用?及至歲終奏銷,親臨盤查,該州縣既不能那此掩彼。又何能以徵作欠。所以歷任十年,頗無虧空案件。臣曾經行略著成效,似于杜絕虧空之法不無小補。更有請者,查四十年前浙撫臣張志棟題為敬陳浙省積弊,仰請
天語飭禁等事。奉
旨:「依議欽遵」在案。內有「革除里長,嚴禁濫差」二款,至。
今浙民深沐
「皇恩。」且臣任陝西延安府綏德州知州時,曾恐以催
科累民並不差役下鄉。除內有頑戶間或差拿外,餘皆止用滾單,魚貫挨催,民不擾累而糧無拖欠,綏民稱便。則知革除里長,嚴禁濫差,不特宜于浙土,而直為天下之利。莫若將此二款通行直隸各省,以廣
「皇仁,則國計民生、兩有裨益矣。」奉
旨:「知道了。該部知道。」
一、吏部覆:「直撫趙疏稱,中堂窪地方,前據報有蝗蝻,隨飛飭撲捕。旋據運同等官報稱已經撲盡。臣復差健丁李應魁密訪,據稟稱,中堂窪現有蝗蝻,隨委巡道李成龍飛往督捕,據稱已成飛蝗,現在督捕。目今天道乾燥,蝻易生發,若各官皆如此效尤,則蝗孽何以滅盡?所有捕蝗不力之青州分司李滋奇,相應題」 參,聽部嚴加議處。其督捕不力之鹽法道王清碩,亦應一併題參,以為督捕不力者戒。伏乞
敕部分別議處等因前來。查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內,
直撫趙,以保定縣知縣許聖謨于蝻子初生之時既不實力撲捕,及至長成跳躍,反稱係文邑生發,殊屬怠玩等因,題參。臣部將保定縣知縣許聖謨降三級留任,戴罪撲捕,具題遵行在案。青州運同李滋奇所轄中堂窪鹽竈地方,現有蝗蝻,乃報稱撲盡,殊屬不合,不便照此例議處。應將青州運同李滋奇革職留任,令其戴罪撲捕。鹽法道王清碩,該撫既稱督捕不力,應照許聖謨降三級留任之例,戴罪督捕可也。康熙四十九年七月初九日奉。
旨:「依議。」
一、吏部議得:「戶部具題咨稱,署偏撫王以澧州應存積穀出借窮民,據報如數還倉,今盤量霉爛,將澧州知州曹景濂題參,應將曹景濂照例革職留任,限一年賠完;如逾限不完,該撫照例題參」 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欽此。」移咨等因前來。查《定例》:州縣官員,將一
「應存倉米穀虧空霉爛者,該督撫題參到日,將該州縣官員革職留任,限一年賠補」 等語。應將曹景濂革職留任,限一年賠補。查澧州知州曹景濂于本年正月內題補刑部員外郎,知州員缺于三月內將山東掖縣知縣韓文瑄題補。再查四十八年八月內晉撫蘇以山西大河西路同知蓬密達霉爛存貯倉穀等項題參,戶部會同臣部議覆:「蓬密達已陞詹事府中,允應革職,留於新任,限一年賠完等因,具題遵行在案。曹景濂已補員外郎,應照此例革職,留於新任,限一年賠完之日開復,如不完,照例治罪可也。」 四十九年七月奉。
旨:「依議。」
一、刑部會同吏部會看得:據直撫趙疏稱,「交河縣降調知縣張榮虧空銀穀馬匹」 一案,緣康熙四十二年間,交邑地方,收成歉薄,奉文煮粥賑濟,給銀買米,不敷,張榮遂那倉穀,碾米賑濟,仍虧空穀四千三百七石零。又四十七年五六月間,大雨時行,各倉漏濕浥爛穀一千五百石零。以上二項,虧空穀五千八百七石零又四十七
年虧空地丁銀七百九十二兩零。張榮因眾民以制錢完糧,收錢三百五十千,于參後換銀補庫,餘銀四百四十二兩七錢零。因大雨沖倒倉廒,漂沒穀一千一百一十石,張榮那為買補倉穀之用。又虧空驛馬十匹,因有生瘡之馬,未經收槽。今張榮已經易換補足,歷審情真,將張榮等擬以徒杖,援
赦,具題前來。查張榮係降調知縣,應革職,合依監
臨主守,不正支正收,那移出納,還充官用者,計贓准「監守自盜」 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律應杖一百,流三千里。係雜犯,總徒四年。原係職官,照例折贖。倉書苗宗孔,合依凡倉庫主守之人,安置不如法,曬晾不以時,致有損壞者,計所損壞之物坐贓論,罪止杖一百、徒三年,律應杖一百、徒三年。不行稟阻之經承、黃紋,合依《不應重律》杖八十。但苗宗孔等俱事犯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恩赦》以前,均應免罪,仍革役。未完銀穀仍于《張榮名》
下勒追完解。再,該撫疏稱「張榮虧空」 ,歷年盤查,皆係預為借貸掩飾,張榮又得邀
「赦免罪,上司職名,例應免參」 等語。查定例,州縣倉
「庫錢糧,知府年終盤查出結之後,仍令不時盤查,無論幾時查出虧空,立即報參,免其治罪分賠,或別案發覺始行揭報,仍照舊例治罪分賠」 等語。張榮虧空之處係別案發覺,且四十八年三月內
恩赦,亦無「赦官議處」之條。仍應行令該撫將歷年盤
查失察上司職名查參此案承審遲延之官,該撫已經題參,毋庸議。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初八日奉
旨:「依議。」
一、戶部會議得:「倉場富等疏稱,康熙四十八年,運到四十七年分各衛所漕糧內,除全完另疏奏銷外,所有掛欠不及一分廬州等衛運官滿文桂等所欠米石,仍交坐糧廳勒限嚴行追完,並將各丁掛欠分數,令該廳造冊咨送戶部外,相應將掛欠弁丁,該糧道監兌、押運、僉丁、衛所等官一并題參」 等因前來。查掛「欠不及一分,廬州等衛運官滿文桂、趙勝俱經病故,并袁州等衛運官沃親臣、羅三聘掛欠失風漕米,照例責令旗丁賠補,均毋庸議外,應將掛欠不及一分,鳳陽等衛運官吳起鵬等二十二員,均照例各責二十,革職留通,追比一年。如年限內不完,發南追比,追完還職,免罪;不完,杖一百,革職。欠一」 分以上,吉安所運官楊應龍,照例責三十,革職,留通追比一年。如限內不完,發南追比。追完免罪;不完,杖一百,徒一年。欠二分以上,江淮等衛運官陳士穎等四員,均照例各責四十,革職,留通追比一年。如年限不完,發南追比。追完免罪;不完,杖一百,徒三年。欠三分以上,杭州等衛運官徐應貴等,均「照例各責六十,革職留通,追比一年;如年限內不完,發南追比,追完免罪;不完,發附近衛所充軍;欠四分以上,杭州前衛前幇運官王雲龍,照例責八十,革職留通,追比一年;如年限內不完,發南追比。追完仍杖一百;不完,發邊遠衛所充軍;欠五分以上,杭州前衛前幇兼攝本衛後運官王運龍,照例」 責一百,革職留通追比一年。如年限內不完,發南追比,追完仍徒一年,不完者絞。欠六分以上湖州府白糧運官兼攝溫州衛後幇鄒𤨄,照例擬斬,籍其家產妻子抵償。如不足,原僉各官代賠。但漕糧運通甚屬緊要,今前項漕糧掛欠至一十八萬二千一百七十四石,皆由糧道監兌,押運官不親詣「水次,眼同照數兌足上船。糧船抵淮,總漕將前項漕糧有無足數,不嚴行盤查,以致弁丁於兌糧上船之時,任意折銀,或沿途盜賣,亦未可定。今將此欠一分至六分,弁丁雖行正法治罪,與漕糧無益。且掛欠米石,伊等亦萬不能賠償。除將掛欠不及至六分運官鄒𤨄,旗丁俱照例分別治罪」 ,其總漕糧道既有「照分數議處」 定例,應將總漕糧道等官,亦照例按所欠米石分數議處外,但總漕糧道等官,若不將掛欠米石令其分賠,則漕糧掛欠萬不能免。將所欠漕糧於各欠糧內計算分數,作為十分分賠,總漕半分,糧道一分,監兌官半分,總押運官半分,運官一分半,僉丁衛所官半分,旗丁五分「半分賠。」 此案分數所賠,總漕等官,令其於限內賠完,如不完,交與該部議處。其欠六分運官鄒𤨄分賠米石,如限內賠完,將鄒𤨄減等發落;不完,照例秋後處決。其欠不及一分至五分弁丁賠米石,如限內賠完,俱照例分別應治罪者治罪,應免議者免。
「議,如限內不完,仍照例治罪。將此項不能賠償米石,仍著令總漕糧道等官賠償。嗣後漕糧在水次妥兌上船之時,糧道、監兌官務必眼同照數兌足上船抵淮時,總漕親身嚴行盤查過淮。過淮後,沿河文武各官嚴行速令出境,毋致盜賣。如沿河文武各官不嚴行速催出境,致有弁丁任意盜賣情弊,將該地方官」 交與該部嚴加議處。如此則總漕糧道、監兌、押運等官俱互相嚴查,漕糧自如數抵通,不至掛欠。今前項掛欠米石,既令總漕糧道分賠米石,不欠全完者,應行議敘。查《定例》內山東、河南、湖廣三省漕糧數多,經管糧道十分全完者,紀錄一次;江南、江北、浙江、江西三省漕糧數多,經管糧道十分全完「者加陞一級」 等語。今糧道既令其分賠掛欠米石,嗣後議敘之例應行倍加。各省糧道應紀錄一次者,改為加陞一級,應加陞一級者,改為加陞二級。至總漕議敘之例,於康熙八年停止議敘,今總漕亦令其分賠掛欠米石,不得議敘鼓舞。總漕專管六省漕糧,嗣後各省漕糧十分全完者,仍將總漕照例加陞二級。俟
命下之日,以為定例。通行總漕、總河,并有漕巡撫等。
轉行嚴飭各官遵行可也。康熙四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奉。
旨:「依議。」
一、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內,戶部為移取批迴事:福建清吏司案呈,准《江南司付》稱:「查得《戶科移會》內稱:各省解部鹽課關稅錢糧,該御史監督,皆具批送科,領解官役于銀兩交足之日,將所給實收送科。查驗歷來,皆無掛欠侵漁之弊。其各省司府所解地丁銀兩,并一切顏料等物,糧道所解漕項,織造所解段匹等」 項,並不移會報科,亦無批迴,送驗掣銷,漫無稽查,以致有將錢糧物件花銷掛欠不完者,甚至有遲延數載,始行交納者。非解官那移,即包攬之侵沒。蓋一絲一毫俱關內貢錢糧,若不照各鹽、鹺關鈔一體舉行,則錢糧物料之完欠、批迴之掣掛,無從稽核。本科責任攸關,豈容聽其滋弊?為此移會貴司呈堂,各司轉行各省督撫織造,將解部一切錢糧,并顏料段匹等項,先行移會具硃,限批文送科。俟交完之日,即將部中所給,實收送科,查驗發批。如有違限不到,及遲延不完,或係包攬需索侵沒,或係解官那移掛欠,本科得以查參送部治罪。庶交納不敢稽遲。
國帑,不致侵漁等因前來,相應行文直撫知照。可。
也
一、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總河趙准戶部咨開,「山東清吏司案呈,准河道總督趙咨稱,黃州、武昌二幇回空糧船,夾帶私鹽一案,將周李閘閘官楊亦榮、署通永閘閘官吳永年,以失察之員奉部議處,革職留任。今查二員實在黃州、武昌二幇糧船過後到任,誠屬冤抑,咨請開復」 等因前來。查楊亦榮等應否開復,事隸吏部,應移咨吏部。再,該督又稱,「河閘各官,仍循定例專司疏浚啟閉,催重儹空,嗣後空重糧船夾帶私鹽,仍照例免其議處」 等語。查河閘各官,該督既稱仍照例免其議處,應令該督照例遵行可也。
一、吏部議得:「刑部咨,東撫蔣以陝西河州革職牧張瓚捏報民欠未完糧石,著落伊子張孔璧名下追還,限滿未完,將武定牧、胡從賢咨參,交與吏部議」 等因前來。應將武定牧、胡從賢罰俸一年督催可也。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奉。
旨:「依議。」
《兵部則例》一吏部為咨查事查得兵部咨稱先
编辑
經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原任河南巡撫汪灝拜發本章一封,批內「限六月三十日交投遞,至七月初四日方到。隨准通政使行文,該撫,將何州縣驛遲延之處,行令查參」 去後。今據直隸巡撫趙將《直屬臨洺等十二州縣驛遲誤職名題參》,原抄咨送吏部議等因前來,除臨洺驛驛丞王才剛已經計參休致欒城縣知縣張燧、固節驛驛丞彭應璧。該撫既稱「本到之日實係水漲難行遲誤皆屬有因。均無庸議」 外。應將柏鄉縣知縣岳綸、趙州知州王世溥、伏城驛驛丞尚勷、新樂縣知縣高《純嘏》、定州知州何瑞瀾、慶都縣知縣童步聞、金台驛驛丞王智、安肅縣知縣薛祖順、定興縣知縣金一蘭均照例各罰俸一年。查薛祖順已經丁憂,應於補官日罰俸一年。王世溥有紀錄三次,應銷去紀錄二次,免其罰俸等因彙題。康熙四十九年七月二十日。
奉
旨:「依議。」
《刑部則例》一刑部為報明事福建司案呈該本
编辑
部看得:李三等截劫郝禹城銀騾一案,先據直撫趙《疏》稱,將截劫郝禹城案內拿獲之賊犯李三、蘇煥、康四,擬以「《強盜得財律》立決具題。」 臣部等衙門以李三起意截搶,雖係三人,並無執持兇器,又未傷人,該撫將李三等照《強盜律》擬以立決,與例不符,應令該撫詳審妥擬具題,到日再議去後。今據該撫疏稱:「此案」 復加詳審。據供強劫情事。仍與前招無異。李三所持鞭杆原有二尺多長、雞蛋樣粗、用為防身。雖未執有刀棍等械而行兇之器已具。且當其用土填口置頭褲襠棄置道旁若非赶車人見而解救、則禹城命登鬼籙揆之情理擬斬不枉。但念三等原非慣賊。一時見財起意。且失主傷已平復。應照搶「奪傷人」 律,將為首之李三援赦減等擬流,餘俱免罪。具題前來。據此,李三應照「搶奪傷人者斬」 律應斬。但事犯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恩赦以前,李三應減等,僉妻,流三千里,杖一百至配。
所折責四十板。蘇煥《康四》係為從,應擬流,但伊等亦事犯在
恩赦以前、俱應免罪。所劫銀騾、于各盜家產變賠。再
「該撫既稱從前承審各官遵照駁審改正,應毋庸議」 等因,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十二日彙題,十八日奉
旨:「知道了。」
又二月一,刑部為報明盜劫事。會看得強盜秦三等行劫婁縣城外居民胡長佩家一案,據原任江寧巡撫于準審擬「斬罪具題前來。查盜首秦三探知胡長佩家資稍裕,起意行劫,糾約沈新、陳定、陳二、張大、趙二、張四同夥七人,商定于康熙四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夜三更時分乘船,各執火械,齊至失主門首。秦」 三在外把風,餘盜打門入室,張四持叉戳傷失主胡長佩小腹肩胛,劫取銀錢、衣飾等物,俵分而散,失主傷已平復,于本年十月初六等日陸續拿獲秦三等。該撫歷審,各認情真,除陳二取供後在監病故不議外,秦三、沈新、陳定應照《強盜已行得財律》擬斬立決。但該撫既稱秦三等行劫嘉定縣民「王方家案內有名,應聽彼案審明從重歸結。已獲贓物,給還失主;未獲贓物,將各盜家產變賠。乘船脫逃之盜犯張大、趙二、張四,嚴緝獲日另結。」 再該撫疏稱,「監斃陳二之管獄官,係婁縣典史杜炎,相應附參」 等語。查《定例》州、縣監獄係吏目典史耑管,獄內監斃一人者罰俸三個月等語。應將婁縣典史杜炎照例罰俸三個月。奉
旨:「依議。」
又二月一刑部為報明盜劫事。該臣等會看得據湖廣總督郭疏稱:「武昌縣刁棍胡文昌等結黨脅官」 一案,緣已故楊瑞生,于四十七年五月間米價騰貴,遂同余壽兒等赴縣求糶。呂令當喚倉書楊乃若等,詢明是否可行。乃若以倉穀遵例,糶三已完,不便擅發。瑞生遂倡首糾約胡文昌等,沿街鳴鑼,擁擠縣堂,又請借穀石。呂令仍諭:「不便擅動。」 瑞生等遂群赴楊乃若家,毀碎門壁,糾眾罷市,收斂各鋪銀錢,以作公用。又有劣監王經危言恐嚇,併邀已故劣貢邵圭桓代寫告詞,令楊大定等赴省控告。又糾楊景富等攔阻城門,禁絕衙役出入。呂令聞瑞生等欲搶倉穀,差役查拿。瑞生等復毆差役胡國棟等,歷審情真,將胡文昌等擬以流杖,援
赦,具題前來。查武昌縣刁棍、結黨脅官、毀門罷市。
兇惡已極,為首之楊瑞生應立斬,并為從之邵圭桓病故不議外,胡文昌、余壽兒、張在水、易楚玉、余明山、陳耀吉、王經、楊大定,應照「為從」 例不准援。
赦各僉妻解部發奉天事後入城之沈長卿。《倉書》。
「楊乃若、李來仕」 、潘來廷,均照例杖八十。但沈長卿等事犯,在
「赦前均免罪。」 《楊乃若》等仍革役。雇守《城門》之楊景。
富等應免緝。其瑞生收斂銀錢照追入官毀壞門壁令各犯賠修。再該督《疏》稱:監斃瑞生之管獄官係署江夏縣典史漢陽縣沌口巡檢賈蘭江夏縣典史姚仁洪均照例于現任內各罰俸三個月。又該督《疏》稱、「武昌縣解任知縣呂賁恆審無不職統聽部議」 等語。查武昌縣知縣呂賁恆既稱無不職應准其開復可也。《奉》。
旨:「依議。」
又三月十一日,准咨:「一、刑部為查追事:貴州清吏司案呈:先據直撫趙咨稱:免死減等流犯李」
「二僅止隻身,並無親族,亦無寸土,絲毫家產可追,是以即行發遣,其埋葬銀兩,懇乞豁免」 等因。本部以李二名下應追埋葬銀兩,理應監追一年無完,始可發遣,何並未追完分厘,遽將李二發遣,反以該犯並無親屬寸土為辭,行令該撫嚴追去後。今據該撫咨稱:「李二實係赤貧,並無親族家產,其名下應追埋葬銀」 兩,懇乞豁免,取具天津衛守備印結并《鄉地》甘結送部等因前來。查該撫既稱李二並無親族,亦無家產可變,且該犯又經發遣,無從著追,其名下埋葬銀兩,應准其豁免,仍知照該撫可也。
一、刑部為遵法呈報事:江西清吏司案呈,據直撫趙咨稱:「免死減等流犯王隨子之母寡婦吳氏,家無以次成丁,取具府縣印甘各結,援例留養」 等因前來。查王隨子係毆死朱林山,擬絞,遇
赦減等之流犯,今該撫既稱王隨子之母寡婦家
無以次成丁,與留養之例相符,應將王隨子枷號兩個月,責四十板,准其留養,仍追埋葬銀四十兩給付死者之家等因。康熙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彙題,二十七日奉
旨:「知道了。」 附道詳巡道李毓柱,為遵法呈報事。康。
熙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蒙巡撫都察院趙批,該本道呈詳大名縣免死減等流犯王隨子請賜援例留養緣由。蒙批:「既無此等成案,又與定例未符,未便據咨,仰再定議詳奪。繳」 等因。蒙此,該本道覆:查得大名縣免死減等流犯王隨子,因係孤子,援例留養一案,蒙憲臺以伊母吳氏年止四十五歲,恐與例未符,令再議詳奪。仰見憲臺慎重周詳至意。本道遵查《存留養親條》內開載:凡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等語,似應年七十以上,或身有篤疾者,方可稱老疾而存孤也。然于嫠婦則不然。蓋婦女守貞,既無生育之可望,又難獨立以資生,從一而終,他無所倚。猶之老疾之人,勢窮力衰,計莫可展養生送死之道,一惟孤子是賴。且其甘于苦節而矢《柏舟》之操者,亦惟孤子是慰耳。是以子在則節可守,子去則節難全。即或之死靡他,完貞白首,然而生為無夫之婦,死為無祀之魂,其情亦可憫也。是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孤寡。而朝廷維風勵俗,首表貞良。今吳氏年雖未老,煢獨堪憐,抑且歲月綿長,前途正遠;中年寡嫠,更甚垂暮之老嫗也。若將伊子一旦發遣,則窮年倚閭,望子面以何時;回首伶仃,顧形骸以自弔。杜鵑之血,夜夜交流;猿子之腸,朝朝可斷。由此而喪生改操,俱未可料。是存養之道,不僅侍養,實且為保命全節計也。再查康熙四十一年內,刑部覆陞院李題秋審可矜流犯賈留住之母張氏,年六十一歲,又三十七年,昌黎縣援
《赦減流雷發》朝之母宮氏,年六十四歲,俱未至七
《十年老》之例,均以孤子奉。
旨存留《養親》在案。則今王《隨子》之母吳氏事同一轍。
似應照例一體留養,以普
《皇仁》者也。
又六月二十三日,准咨一刑部為知照事:「『廣東清吏司案呈,據直撫趙咨稱,棗強縣解役姜祿等,押解劉宅安打死王茂春案內旗人馬三赴部,中途通同脫逃』一案。今據原差李永將姜祿拿獲,前來嚴訊。姜祿與信聲明,押解馬三至涿州地方住宿。同信聲明患病,不能管押,轉雇安姓代解。次日,偶遇黃風大作,馬」 三乘間帶繩奔逸,姜祿追趕不及,畏罪潛匿,信聲明亦知風遠避,委係一時疏忽,實無通同賄縱情弊。其未獲之信聲明實因患病雇人管押,以致疏虞,亦無縱放情事。至于馬三罪雖邀免,但係旗人,應令該縣照案緝拿,將姜祿擬以杖罪,信聲明免緝援。
赦,咨請前來。據此,姜祿應照律治罪,但事犯在康
熙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恩赦以前、應免罪仍革役。信聲明免緝。其脫逃之旗
人馬三,應令該撫嚴緝,務獲解部。其僉差不慎之知縣王允文,該撫既稱已經病故應毋庸議。一、吏部咨抄一件為遞解事。查得直隸巡撫《趙》《疏》稱,「涿州差役王成祥等疏脫遞解人犯張伊」 一案。時值該州辦理
皇差因公出境,係吏目差解,所有《吏目劉公鼎》難辭。
「僉差不慎之咎,相應咨參」 等因前來。應將涿州吏目劉公鼎照例住俸戴罪,勒限一年督緝。查劉公鼎已經丁憂,應照離任官例,于補官日罰俸一年。未獲逃犯,交與接任官勒限一年督緝可也。
又六月,一刑部為「休邑鄉村被盜」 事,會議《得強》
盜戴丫頭等行劫休寧縣居住鄉民戴乾家一案、先據安徽巡撫葉九思審擬斬罪具題。經刑部等衙門議覆、將戴丫頭江的的、章有、吳大黑孫魁先擬斬立決、于行劫戴永錫家案內正法。孫魁先之子孫萬珍照強盜已行得財、雖不分贓皆斬律、亦應擬斬立決等因題覆奉、
旨:「這案著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欽此。」該臣等會
議得:「盜首戴丫頭」 ,係戴乾無服族弟。丫頭知戴乾家資饒裕,起意行劫,糾約江的的、章有、吳大黑、孫魁先,于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孫魁先又脅伊子孫萬珍同夥六人,在牛坑關聚集,至二更時分,分執鐵尺刀棍等械,齊至戴乾門首。孫魁先在外把風,餘盜撞門入室。江的的、章有打傷戴乾手足,併打傷伊妻媳,搜劫銀衣等物而去。孫萬珍畏罪並未分贓,先自歸家。各盜負贓至吳山嶺上,俵分而散,失主戴乾並伊妻媳傷俱平復。于四十八年正月初九等日,將江《的的》等陸續拿獲。該撫歷審,各認情真。據此,戴丫頭、江的的、章有、吳大黑、孫魁先,俱照「強盜已行得財」 律,均應斬立決。但戴丫頭、江的的、章有吳大黑、孫魁先,又有行劫戴永錫家案內有名,應于彼案正法。再該撫疏稱:孫萬珍事先並未與謀,實為伊父孫魁先臨期逼脅上盜,行劫之後,又畏罪先歸,並未分贓,甚屬可矜。可否念其誤陷法網,父已擬辟,從寬援減,以廣
「皇仁,聽候《部議》」等語。查該撫既稱孫萬珍係伊父逼
脅上盜事先並未與謀,行劫之後,又畏罪先歸,並未分贓,情有可矜。應將孫萬珍免死減等,僉妻流三千里,至配所杖一百,折責四十板。已獲贓物,給還失主;未獲贓物,將各盜家產變賠,奉
旨:「依議。」
一、刑部為稟報事:貴州司案呈該本部會同院寺會看得:「強賊楊四等,行劫吳橋縣連窩西河地方蘇光美客船,砍打光美夥計李三道,落河身死」 一案,據直撫趙審擬斬徒杖笞,具題前來。查未獲賊張二,知蘇光美船內有銀錢布匹,起意行劫。同已獲賊楊四、趙菜瓜自首賊溫老兒。即聞老兒未獲賊黃四、邢二、劉三、馬二,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楊四煩伊同住之熊進忠煮飯食畢,于二更時分在莊西空廟會齊同夥八人,各持刀棍等械,齊登失主之船。楊四、馬二各將三道砍打落河,搜劫錢布等物,至空廟分贓,坐給熊進忠一股而散。三道傷重,次日身死。該撫歷審,各認情真。據此,楊四、趙菜瓜合依「強盜殺人」 ,不分曾否得財,皆斬梟示律,均應擬斬立決梟示。「溫老兒」 ,合依「知人欲告而自首減罪二等」 律,應杖一百、徒三年。但溫老兒又有行劫江南睢寧縣地方過往官員劉崇業船隻一案,應于彼案從重歸結。受錢四千之熊進忠,合依「知強盜後而分贓」 ,計所分贓,准竊盜為從論,一十兩杖六「十,律應杖六十折責二十板。已獲贓物給還失主;未獲贓物,將各盜家產變賠脫逃之逸賊張二、馬二、黃四、邢二、劉三,仍令該撫勒限嚴緝務獲可也」 等因,于康熙四十九年閏七月十五日題,二十日奉
旨:「楊四、趙菜瓜俱著處斬梟示,餘依議。」
又閏七月一吏部題為報明事:「查得直隸巡撫趙疏稱,交河縣化成寺僧隆旺,于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六日夜被盜,將疏防交河縣知縣徐洹翥指參前來。應將交河縣知縣徐洹翥、典史田良足,均照例住俸,限一年緝拿河間府同知張安世。該撫既稱失事之日因公出境,應照例免其處分,仍停陞勒限一年緝」 拿。奉
旨:「依議 附道。」看該巡道查得交河縣《化成寺》僧人:
隆旺被盜一案,先據該縣申報,蒙院批取疏防職名,併飭勒緝贓賊,務獲審解等因,當即轉飭遵照在案。茲准天津道關,據河間府呈,准河捕廳關據該縣申稱:此案賊贓尚未弋獲,現在差役勒緝,開具印捕各官疏防,由廳加揭申送前來。所有交河縣知縣徐洹翥、典史田良足、同知張安世,相應開揭送參。再失盜之日,該同知因捕滅《文安蝗蝻》,赴保申繳,憲發令箭,在保未回,因公出境。至于天津道,亦應揭參。但前任陞道吳存禮于四十八年十月初四日將敕印拜交楊青驛齎送,是離任已在隆旺未被盜之先;而護理道篆之天津同知王來碩,于初十日方始拜受開印,則任事又在隆旺被盜之後。所有該道統轄職名,似應免其開送。合併聲明。
一、吏部議得:「刑部咨,直撫趙題,以遷安縣盜犯丘冬和、劉四、劉五于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夜越獄脫逃,俱於限內陸續全獲。將疏防遷安縣喬」
于瀛等指參原抄咨送吏部議等因前來,應將遷安縣喬于瀛、典史吳清文免其議處。再查該撫疏稱,越獄人犯於限內全獲者,管獄官例得邀免議處,既無議處之員,又列名題參,徒多一番,題奏議覆之繁,嗣後有越獄之犯於限內全獲者,將緣由咨部備案,庶為省便等語。查《定例》,官員將越獄逃犯即行拿獲者,免其處分等語。嗣後越獄逃犯,當時即行拿獲者,應如該撫所題,免其題參疏防,咨部備案。如非係即行拿獲,仍照舊例題參疏防,臣部勒限戴罪緝拿可也。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初一日奉。
旨:「依議。」
又九月一刑部為報明盜劫事,該臣等會議得:強盜祖長等行劫吳縣城外居民周爾成家一案,據江寧巡撫張審擬斬杖,具題前來。查盜首祖長起意為盜,糾約陳三、李三、張二、祖三同夥五人,捏稱至蘇,探親在江陰縣雇坐蔡二船隻,于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九日舟泊寒山寺地方。李三瞷知周爾成家有貲」 蓄,告知祖長商謀行劫。張二病臥在船,祖長等是夜三更時分登岸同往,祖三懼罪潛回,餘盜分執火械前至失主門首,打門入室。陳三繩捆失主之母,祖長戳傷失主之弟,劫取衣飾等物,俵分而散。失主之弟傷已平復。本年十一月初四日,緝獲祖長等,該撫歷審,各認情真。除陳三、李三取供後在監病故不議外,祖長應照「強盜已行得財」 律,擬斬立決。張二應照「《強盜》共謀不行又不分贓」 律,杖一百。但祖長、張二又于行劫吳文侯等案內有名,俱聽彼案審明,從重歸結。祖三合依「《強盜共謀不行又不分贓律》,應杖一百,折責四十板。船戶蔡二,合依「知同伴人謀害他人不即首告」 律,應杖一百,折責四十板。已獲贓物,給還失主。未獲贓物,將各盜家產變賠。再該撫疏稱「監斃陳三、李三之管獄官」 云云。奉
旨:「依議。」
又九月,一刑部為望邑江汛被盜事,會看得強盜李四、猴子等行劫張扶九等客船一案,據安撫葉疏稱:「脫逃首賊賈五與李四猴子、潘六、聶三瞎子、李四傻子、張二、計麻子,俱係糧船水手,于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內同趕江右漕船,聚眾儀真。因船已開行,雇主老四小舟追赶,賈五遂起盜心,與計麻子等商謀行劫」 ,潘六等各皆允從。于十二月二十七日晚,抵華陽鎮,見有客船伺至二更,賈五等各㩦刀斧等械上岸。潘六、張二把風,賈五等明火登舟,先劫張扶九,次劫何錦船,隻有鄰船孫如龍出視,被賈五斧打,落水淹斃。各盜搜劫銀衣等物,分贓各散。于四十七年閏三月初三等日,拿獲潘六、李四、猴子,歷審情真,李四、猴子、潘六均應按律駢斬。但事歷年久,贓俱花費,請照余俊公等行劫徐士英家之案,擬以監候,俟緝獲到逸賊賈五,再行質審正法。等因,具題前來。除計麻子即紀祥,在吳橋縣地方行劫王應魁家一案內正法不議外,查余俊公等行劫徐士英家,所得贓銀花費無存,止獲煙袋一根,夥盜又未全獲,據原任巡撫喻審擬監候具題,經臣部等衙門議覆,奉
旨:「余俊公、徐亮工、王二、周十俱依議應斬,著監候」秋。
後處決。餘依議欽遵在案。今李四猴子等行劫情事與余俊公之案相符。應如該撫所請,將李四猴子、潘六比照余俊公之案,擬斬監候。俟緝獲逸盜賈五、聶三,瞎子李四、傻子張三,并事後分贓之小李四,船戶王老四,水手慈姓等,再行質審具題到日再議花費之贓,將各盜家產變賠可也。奉。
旨:「依議。」
一、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初九日,刑部咨為呈報事:「覆《直撫趙咨》,盜犯蕭八等行劫葛附桂家一案,均係逸賊劉偉為首,應監禁限年緝獲審結等因。查業經過半,各犯俱已承認,應即行題結,何得請羈禁。再查本部先經將通州馮四等行劫李哥一案,因有盜首張二未獲,將夥盜馮四等照例監候質審。奉。」
旨、「從前這樣強盜事件。首盜脫逃、將夥盜拿獲、即行」
議結。今這案拿獲夥盜,監候拿獲首盜之日質審,所議錯了。嗣後俱照此監候,則監候人犯盈滿,將此問明部內具奏。欽此。本部等將馮四等即行擬斬立決,奉。
旨:「馮四段二王三、侯二于二俱著即處斬,餘依議。」欽
遵在案,應行令該撫作速將蕭八等照原限審結具題可也。
一、刑部議覆偏撫趙疏稱《命案兇犯在逃處分》。
承緝、接緝,獨無定限,如不獲,仍令限年參處。似此接踵報參,終無底止等因前來。嗣後承緝命案之員,初次仍照例以六個月扣限查參,將承緝官住俸,勒限一年緝拿;如不獲再參,將承緝官罰俸一年,准其照案緝拿。接緝之員比照盜案例,令其照案緝拿。再,該撫疏稱:「殺人兇犯如果藏匿本境,該管官員知而容隱,不行拿究,別經發覺,將容隱之官參處。如該管官員委不知情,係地方棍徒,容隱者,止將容隱之人治罪,如先雖容隱,後仍自行出首,亦准免罪」 等語。應如該撫所請,俟
命下之日,通行直隸各省遵行可也。康熙四十九年
十月二十六日奉
旨:「依議。」〈附〉刑部咨巡道詳。刑部為「詳請《題弘接緝》,命。」
犯處分等事。雲南清吏司案呈,據直撫趙咨稱:「『接准部咨,新例,凡承緝盜案兇犯官員初次以六個月扣限查參,住俸限年,緝拿不獲,罰俸一年,照案緝拿』等語。第查直屬現在命案,有兇犯未獲,未滿初參限期定例以前之案。查從前楊清宇強盜殺人自首,婁肇龍虧空上司分賠等案,事在新例以前,仍照前例定」 議。又《定例》前例寬而後例嚴者,若事在後例之前,仍依前例處分等語,請將直屬緝獲兇犯,未獲未滿限期之案,係在未定例以前之事,免其參處,俟定例以後續起之案,方照例扣限勒緝,限滿不獲,揭報參處,庶與成例相符等因。咨請前來。查律內「凡律自頒降日為始,若犯在以前者,並依新律擬斷」 等語。至承緝殺人兇犯,限滿不獲題參,例應處分,先經本部議覆通行,定例稍嚴,嗣因偏撫條奏酌改從輕,後又通行直隸各省在案。況從前舊例,並無承緝兇犯,限滿不獲,免其參處之條,與楊清宇、婁肇龍等之案不同。應將該撫所請之處毋庸議,仍移咨該撫一體照例遵照可也 。復詳查得緝「兇不力,扣限參處」 之例,先前原未通行,故直屬無參處之案。所以前奉新例通行本道,請以例前者免參,例後者扣限,詳憲咨明。蓋以從前限滿之案,既不便于補參,而例後現緝各案,亦可照其畫一矣。茲奉大部以從前舊例,並無承緝兇犯,限滿不獲,免其參處之條,行令一體照例遵行。蒙憲檄,令「將作何扣參之處,妥議詳揭」 等因。遵查大部既不准以新例之後扣限,未便止將例後之案始行參處;其從前已經限滿之案又難補參。今本道再四酌議,似應將例前緝兇各案今限滿不獲者,悉照新例扣參,庶無例前、例後之分,而亦可無違例之虞矣。是否允洽,擬合呈詳憲臺核奪,批示遵行。一、刑部等會看得:《金文利》等謀死金獻賜一案,據江西巡撫郎疏稱:金獻賜家貧乏資,于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夜,偷竊族房金中袁家米雞等物。次早,中袁投同族眾搜獲贓物,將金獻賜交付伊叔金文利。當有金獻齊喊,令送官究處。詎文利不依,以向犯行竊坑累,即起意謀殺,設立繩杆,扯死。伊妻余氏聞言,跪求饒夫,願以身代。文利堅執不理,致氏歸房自縊。文利遂主使伊子獻尊、伊姪獻純,用樹作杆,文利做繩套,逼勒獻賜投頸套中,舉手先扯,復令獻尊、獻純同幇扯,以致獻賜殞命。將《金文利》等擬以斬戍流杖,具題前來。查律內「尊長謀殺卑幼,依故殺法」 等語。起意之金文利,係金獻賜親叔,應合依伯叔故殺姪者杖一百、流二千里律,應僉妻流二千里,至配所杖一百,折責四十板,「聽從伊叔《金文利》主使為從之」 金獻純,係金獻賜大功服兄,應照「《故殺大功堂弟律》擬絞,聽從伊父《金文利》主使為從之」 金獻尊,係金獻賜大功服弟,應照謀殺緦麻以上尊長律擬斬,但子弟行竊,致為不肖,且《金獻純》、金獻尊與已死之金獻賜素無讎恨,緣以獻賜行竊,聽從父叔主使致死。獻賜若照律擬死,情有可憫,應將《金獻純》、金獻尊俱免死減等,各僉妻發邊衛充軍,至配所杖一百,折責四十板,在傍不行勸阻之金獻齊、金獻虎、金獻翰、金仲,俱照知人欲行謀害,他人,不即阻當救護,被害之後不首告者,杖一百,律應杖一百,各折責四十板。謹題,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奉
旨:「依議。」
一、刑部覆「《偏撫趙疏》稱,邀眾保留董藩司,實係鄭勳教令從前質訊,係伊弟鄭杰冒名。鄭勳頂審。因見旗人不便夾責,只得改供招認。即質之鄭杰,堅供如一。是董照祚始將鄭勳藏匿抗不投到繼而假令鄭杰頂名代審。查鄭勳實屬此案要犯,相應題明,嚴著董照祚併頂名投到之。」
「鄭杰名下,勒限追出鄭勳到案審擬等因具題前來。應行令該撫限文到之日嚴訊鄭杰。務必獲到鄭勳確審賄買保留真情結案。及遞保呈之兵丁劉武鐵供出守備王邢彪所給保呈之處。一併審明定擬具題。再該撫疏稱:『長沙府知府薛琳聲、按察司郎廷棟始不能審出假頂情由。今復行審出。似得免議』」 等語。應毋庸議。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奉。
旨:「依議。」
《工部則例》一吏部覆總河趙疏查四十七年四
编辑
月內都察院為遵
旨「察議事:一」疏奉
旨:「嗣後有錢糧盜案及降調罰俸等員,不准題補。」欽
遵在案。今鎮江府通判潘尚智現任內有被盜停陞之案,應將該督所請補授邳睢河務同知之處,毋庸議。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初二日奉
旨:「依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