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060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六十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六十卷目錄

 喪葬部彙考二十四

  宋四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五則 淳熙三則

禮儀典第六十卷

喪葬部彙考二十四 编辑

宋四 编辑

孝宗隆興元年夏五月欽宗大祥易服行禮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夏五月壬子,欽宗大祥, 帝服衰服詣几筵,易祥服,行祥祭禮。」

乾道三年夏四月皇伯母薨舉哀成服六月皇后夏氏崩秋七月皇太子薨帝十三日除服太子妃及本宮人斬衰三年文武一日而除閏月權攢安恭皇后 编辑

于修吉寺。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三年春三月壬戌,伯母秀王 夫人張氏薨。夏四月癸酉,為秀王夫人成服于後苑, 百官進名奉慰。六月辛卯,皇后夏氏崩。秋七月乙巳, 皇太子薨,諡曰莊文。閏月癸酉,權攢安恭皇后於臨 安修吉寺按《禮志》:孝宗乾道三年四月一日,太常 寺言,皇伯母秀王夫人薨,輟朝五日,內二日不視事。 乞「自今月二日為始,輟朝至六日止;其二日、三日並 不視。」從之。高宗於劉光世、張俊、秦檜之喪,皆為臨 奠,然設幄、舉哀、成服之禮,未之行也。孝宗乾道三年, 始為皇伯母秀王夫人薨,設幕殿後苑壬地,舉哀成 服,復舉行焉。七月九日,皇太子薨。設素幄于太子 宮正廳之東,皇帝自內常服至幄,俟時至易服,皁幞 頭、白羅衫、黑銀帶、絲鞋,就幄發哀。是日,皇后服素詣 宮,隨時發哀如宮中之禮。合赴陪位官並常服吉帶, 入麗正門,詣宮幕次,俟時至,常服黑帶立班,俟發哀 畢,易吉服退。自發哀至釋服日,皇帝不視事,權禁行 在音樂,仍命諸「寺院聲鐘。其小斂、大斂合祭告,以本 宮主管春坊官一員行禮。」其餘祭告,以諸司官行禮。 差護喪葬事一員。左藏庫出錢二萬貫、銀五千兩、絹 五千匹。成服日,皇帝服期,次粗布幞頭、襴衫、腰絰、絹 襯衫、白羅鞋,以日易月,十三日而除。皇后服次粗布 蓋首、長衫裙、帔、絹襯服、白羅鞋。《六》宮人不從服。皇太 「子妃及本宮人,並斬衰三年。文武百官成服,一日而 除。其文武合赴官及御史臺、閤門、太常寺引班祗應 人,並服布幞頭、襴衫,腰繫布帶。本宮官僚並服齊衰 三日服,臨七日而除。釋衰服後藏其服,至葬日服,葬 畢而除。」十二日,詔故皇太子攢所就安穆皇后攢宮 側近擇地。繼而都大主管所言:「太史局官等選到寶 林院法堂,堪充皇太子攢所。」從之。十三日,以皇太子 薨,告天地、宗廟、社稷、宮觀。十八日,賜諡莊文。閏七月 一日,遣攝中書令、尚書右僕射魏杞奉諡冊、寶于皇 太子靈柩前,百官常服入次,易黑帶。行禮畢,常服赴 後殿門外,進名奉慰。是夕,皇帝詣東宮行燒香之禮, 如宮中之儀。二日出葬,「宰臣葉顒等詣靈柩前,行燒 香之禮,興靈訖,行事官、陪位,親王南班、宗室東宮官 僚入班廳下再拜。宰臣升,詣香案前上香、酹茶、奠酒 訖,舉冊官舉哀冊,讀冊官跪讀。讀訖,宰臣再拜,各降 階立,在位官皆再拜。靈柩進行,文武百僚奉辭于城 外,親王、宗室並騎從至葬所,掩壙畢,辭訖,退。」是日,百 僚進「名奉慰。」按《孝宗成恭夏皇后傳》:「初入宮為憲 聖太后,閣中侍御。普安郡王夫人郭氏薨,太后以夏 氏賜王,封齊安郡夫人。即位,進賢妃。踰年,奉上皇命, 立為皇后。乾道三年崩,諡安恭。寧宗時,改諡成恭。」 按《莊文太子傳》:「太子諱愭,孝宗嫡長子也。母郭皇后, 初名愉,乾道元年,立為皇太子。三年秋,太子病」暍,醫 誤投藥,病劇。上皇與帝親視疾,為赦天下。越三日薨, 年二十四。諡「莊文。」太子賢厚,上皇與帝皆愛之。帝從 禮官議服期,以日易月。文武百官服衰,服一日而除; 東宮臣僚齊衰三月,臨七日而除。比葬,帝再至東宮, 命宰臣奉諡冊,大小祥皆以執政官行禮。

按《文獻通考》,「大行皇后啟攢發引,皇帝服忌日之服, 黑綎犀帶、絲鞋,親行祭奠燒香之禮,致欽不拜,陪位 立班臣僚並吉服入,易帶立班,於啟攢行禮時一臨 而止。自餘發引前夜祭告并啟奠、祖奠、遣奠、行禮陪 位官、陪位官,以親王總護使、南班宗室本宅親屬為 之。及會葬,從梓宮臣僚並服初喪之服,至攢宮掩攢」 奉辭訖,易常服退。所有縗服,候禮畢毀棄。自啟攢之 日至發引,前後殿不視事,其發引、啟奠、祖奠,並係總 護使行禮。俟梓宮發引,升龍轝,至和寧門,降龍輴,升 大、昇轝,皇帝親行遣奠之禮,讀哀冊,皇帝致欽不拜。 及梓宮進發,百官常服黑帶,奉辭於城外訖,赴後殿 門外,進名奉慰。親王、宗室本宅親屬並隨行。掩攢後行禮,行第一虞虞,主將回,行第二虞禮畢,奉迎几筵 殿安奉。皇帝行安神燒香禮,如宮中之儀。畢,次行第 三虞、第四虞、第五虞、第六虞、第七虞、第八虞、第九虞, 並係太常卿行事,逐日一祭。祭禮畢,次行卒哭祭,次 迎奉祔廟。卒哭,係南班宗室正任行禮,百官吉服,赴 後殿門進名奉慰。祔廟,其日,以鼓吹金吾仗及本殿 儀衛從物,導引虞主祔太廟,親王、南班宗室皆騎導。 文武百僚吉服陪位,設《登歌》宮駕樂舞。其諡冊寶,於 虞主前陳列,至太廟收奉於冊寶殿。其虞俟祔廟畢, 赴太廟冊寶殿權行安奉。

乾道四年夏五月,預定莊文太子小祥、大祥、禫除之 禮。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乾道四年五月,禮 部太常寺言:「國朝典故,即無皇太子小祥典禮。今參 酌討論,將來莊文太子小祥日,乞皇帝前後殿特不 視事。其日先命侍從官一員,常服詣太子神座前行 奠酹禮,令本宮官僚常服陪位,奠酹畢退。次慶王、恭 王常服赴神坐前,奠酹畢退。次太子妃并榮國公以 下行家人禮。至大祥日,太子妃、榮國公以下及本宮 人行禮畢,焚燒神帛,衰服間月,妃及榮國公行禫祭 家人禮。」從之。明年七月九日大祥。是日,皇帝不親事, 差簽書樞密院事梁克家詣太子宮行奠酹禮,如前 儀。

乾道六年秋九月,「金人許歸欽廟梓宮。」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六年閏五月戊子,遣范成大 等使金求陵寢地。九月,范成大至自金,金許以遷奉 及歸欽廟梓宮。」

按《文獻通考》:「先時上賜宰臣陳俊卿手札曰:『朕痛念 祖宗陵寢淪于鄰境四十餘年,今欲特遣泛使就彼 祈請,卿以為如何,可密奏來』。」俊卿以為未可,坐罷相 知福州。乃遣范成大行令學士院草國書,以陵寢所 在,欲求河南地為辭。成大將行,祕書少監李燾等皆 不以為然。國子博士丘宗山輪對,論其無益啟侮,上 不樂曰:「卿家祖先墳墓為人占據,莫亦須理會否?」答 云:「臣但能訴之,不能告之。」上赫怒。成大既出疆,使還 其國,書云:「和約再成,界山河以如舊。緘音遽至,指鞏、 洛以為言,援曩時無用之文,瀆今日既盟之好。既云 廢祀,欲伸追遠之懷,止可奉遷,即俟刻期之報。至若 未歸之旅柩,亦當並發於行塗。」明年,遣趙惟賀金主 生辰,復附《國書》,略曰:「惟列聖久安之陵寢,既難一旦 而驟遷,則靖康未返之衣冠,豈敢先期而獨請?」其後 金人徙葬欽宗於鞏原,而荊、襄諜報乃謂金以十萬 騎奉遷陵寢以來,中外洶洶,邊帥咸請增戍,後卒無 事。

乾道七年夏五月庚寅,金人葬欽宗于鞏原。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一年三月辛巳,命有司以 天水郡公旅櫬,依一品禮,葬于鞏洛之原。」

按,《文獻通考》?《朝野雜記》:「欽宗之喪,舉哀于天章閣南, 以學士院為几筵殿,遙上陵名曰永獻陵。乾道中,朝 廷遣使求陵寢地,金人許以遷奉,且并歸靖康梓宮。 朝廷難之,金人乃以禮陪葬于鞏原云。」

乾道九年。春二月乙酉。孫榮國公挺薨。追封豫國公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七年夏四月己酉命廕補武舉宗室小使臣行三年喪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四年冬十月,太上皇帝崩,帝行三年喪,以群 臣請布素視事。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四年「秋九月癸卯,太上皇 不豫,乙巳,詣德壽宮問疾。冬十月辛未,以太上皇不 豫,赦。壬申,詣德壽宮問疾。癸酉,分遣群臣禱於天地、 宗廟、社稷。甲戌,以太上皇未御常膳,自來日不視朝, 宰執奏事內殿。乙亥,詣德壽宮侍疾。太上皇崩於德 壽殿。遺誥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奉皇太后旨,以奉」 國軍承宣使甘昇主管太上皇喪事。戊寅,以滎陽郡 王伯圭為攢宮總護使。翰林學士洪邁言:大行皇帝 廟號當稱祖,詔有司集議以聞。己卯,詔尊皇太后。辛 巳,詔曰:「大行太上皇帝奄棄至養,朕當衰服三年,群 臣自遵易月之令。可令有司討論儀制以聞。」甲申,用 禮官顏師魯等言,「大行太上皇帝上」繼徽宗正統,廟 號稱宗。乙酉,百官五上表,請帝還內聽政。丙戌,詔「俟 過小祥,勉從所請。」戊子,帝衰絰,御素輦還內。甲午,詣 德壽宮,自是七日皆如之。十一月戊戌朔,詣德壽宮。 自是朔望皆如之。己亥,大行太上皇帝大祥。自是帝 以白布巾袍御延和殿,詣德壽宮,絰衰而杖如初。詔 皇太子惇參決庶務。庚子,皇太子三辭參決庶務,不 許。辛丑,詣德壽宮禫祭,百官釋服。甲辰,群臣三上表, 請御殿聽政。詔俟過祔廟。辛亥冬至,詣德壽宮。戊午, 詔皇太子參決庶務於議事堂,在內寺監、在外守臣 以下與宰執同除授訖乃奏。己未,詔三日一朝德壽宮。十二月癸巳,金遣完顏崇安等來賀明年正旦,見 于垂拱殿之東楹素幄,詔禮物毋入殿,付之有司。 按《高宗本紀》,紹興三十二年夏六月丙子,詔皇太子 即皇帝位,帝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 皇后。孝宗即位,累上尊號曰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 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 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於德壽殿,年八十一,諡曰聖 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加諡受 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按《禮 志》,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高宗崩,孝宗慟哭擗踊,踰 二日不進膳。尋諭宰執王淮,欲不用易月之制,如晉 武、魏孝文實行三年之喪,自不妨聽政。淮等奏:「《通鑑》 載晉武帝雖有此意,後來只是宮中深衣練冠。」帝曰: 「當時群臣不能將順其美,司馬光所以譏之。後來武 帝竟欲行之。」淮曰:「記得亦不能行。」帝曰:「自我作古何 害?」淮曰:「御殿之時,人主衰絰,群臣吉服,可乎?」帝曰:「自 有等降。」乃出。內批:「朕當衰絰三年,群臣自行易月之 令。其合行儀制,令有司討論。」詔百官于以日易月之 內,衰服治事。二十日。丁亥,小祥,帝未改服,王淮等乞 俯從禮制。上流涕曰:「大恩難報,情所未忍。」二十一日, 車駕還內。帝衰絰御輦,設素仗,軍民見者往往感泣。 詔自今五日一詣梓宮前焚香。帝服衰服,素幄,引輔 臣及班次。而禮官奏謂苴麻三年,難行于外庭。奏入 不出。十一月戊戌朔,禮官顏師魯、尤袤等奏,乞禮畢 改服小祥之服,去杖絰,禫祭禮畢,改服素紗軟腳折 上巾、淡黃袍、黑銀帶。神主祔廟畢,改服幞頭、黑綎犀 帶。遇過宮燒香,則于宮中衰絰行禮,二十五月而除。 帝批:淡黃袍改服白袍二日。己亥,大祥四日。辛丑,禫 祭禮畢五日。壬寅,百官請聽政,不允。八日,百官三上 表,引康誥「被冕服,出應門」等語,以證九日,詔可。《服 紀》宋天子及諸臣服制,前史皆散記諸禮中,未嘗特 錄之也,後史則表而出之。高宗于外廷以日易月,於 內廷則行三年之禮,御朝則淺素淺黃。孝宗又力持 三年之制,皇帝未成服則素紗軟腳幞頭、白羅袍、黑 銀帶、絲鞋。「成服日,布梁冠、首絰、直領布大袖衫、布裙、 褲、腰絰、竹杖、白綾襯衫,或斜巾帽子。視事日,去杖、首、 絰;小祥日,改服布幞頭、襴衫、腰絰、布褲。」大祥畢,服素 紗軟腳幞頭、白羅袍、素履、黑銀帶。禫祭畢,素紗軟腳 幞頭,淺色黃羅袍、黑銀帶。祔廟日服履、黃袍、紅帶。御 正殿視事,則皁幞頭、淡黃袍、黑綎、犀帶、素絲鞋。此中 興後制也。孝宗居憂,再定三年之制。其服布冠、直領、 大袖衫、布裙、首絰、腰絰、竹杖。小祥「不易服。大祥禮畢, 始去杖、去絰禫。祭畢,始服素紗軟腳幞頭、白袍、黑銀 帶。祔廟畢,服皁幞頭、黑綎、犀帶。」每遇過宮廟謁,則衰 絰行禮,二十五月而除。三年之內,禁中常服布巾、布 衫、布背子。視事則御內殿,服白布幞頭、白布袍、黑銀 帶。殿設素幄,每五日一次過宮,則衰絰而杖。虞祭則 布折上巾、黑帶、布袍。受金使弔,則衰絰,御德壽殿東 廊之素幄;受賀節使,則御垂拱殿東楹之素幄。是時, 宰執近臣皆不肯行,惟斷自上心,堅不可奪。大臣乃 不敢言,贊其決者,惟敕局下僚沈清臣一人而已。 是年十月,以將作監韋璞充金國告哀使,閤門舍人 姜特立副之。禮部、太常寺言:「告哀使、副并三節人,從 禮例,如在大祥內,合服布幞頭、襴衫、布褲、腰絰,布涼 繖、鞍韉;在禫服內,合服素紗軟腳幞頭、黲色公服、黑 綎、犀帶,青繖,皁鞍韀,俟禫除,即從吉服,仍繫黑帶,去 魚;涼繖、韀並從禫制,并去狨座。三節人衣紫衫、黑帶, 並不聽樂,不射弓弩,候過界,聽使副審度,隨宜改易 服用。」從之。或遣留遺信物,使同上服。

按《文獻通考》:朱熹《君臣服議》曰:「淳熙丁未十月八日, 太上皇帝上僊,遺誥至,州縣有司,莫識衣冠制度,大 率盡用令式斬衰之服。哀臨既畢,及被禮部所下符, 則止當用布四腳、直領、布襴衫、麻絰而已。此符當與 遺誥同日俱下,乃遲數日,有司不虔,惑誤四方已如 此。而於布四腳之下注云:『係幞頭』。於直領布襴下注」 云:「上領不盤」,則雖間有舉哀稍緩之處,官吏傳觀,亦 多不曉四腳幞頭之說。予記《溫公書儀》及《後山談叢》 所記頗詳,乃問周武帝所製之常,及布一方幅,前兩 角綴兩大帶,後兩角綴兩小帶,覆領四垂,因以前邊 抹額而繫大帶于腦後,復收後角而繫小帶于髻前, 以代古冠,亦名幞頭,亦名折上巾。其後乃以漆紗為 之,而專謂之幞頭,其實本一物也。今禮官以幞頭解 四腳是矣,而又不肯詳言其制,則未知其若馬、陳之 所謂周武之所制者耶?抑將以紙為胎,使之剛強跂 立,亦若今之漆紗所為者耶?至于直領布襴衫上領 不盤之說,則眾尤莫曉。蓋既曰直領,則非上領,既曰 上領,則不容不盤,兩言之中自相牴牾,至於如此,雖 予亦莫識其所以然也。乃有強為之說者曰:「雖為上 領,而不聯綴斜帛,湊成盤曲之勢,以就正圓,但以長 布直縫,使足以繞項而已。」予謂禮官之意或是如此, 亦不可知,但求之於古,既無所考,則亦何敢信而從之耶?疑此特生于古今之禮不同,禮官不能分別去 取,而欲依違其間,是以生此回惑耳。蓋直領者,古禮 也,其制具于《儀禮》,其像見于《三禮圖》。上有衣而下有 裳者是也。上領有襴者,今禮也,今之公服,上衣下襴, 相屬而弗殊者是也。竊意國恤舊章之本文,必有曰 「直領布衫」者,而又曰「布襴」者。其服直領布衫,則兼服 布裙而加冠于首;其服布襴衫,則首加四腳而已。蓋 其初雖合古今之禮,而猶各有所施,則亦未為失也。 今既不察其異矣,又但見公服之上領而有襴,遂解 直領為上領下盤,而增「襴」字於「衫」字之上文若遷今 以就古,而不知其實之誤,反至於廢古以循今也。又 前此州縣誤用之禮,皆著菅屨,而符乃無文,承用之 者,遂屨襪以赴臨,殊乖禮意。獨無「曰杖」云者,於禮為 粗合,而亦有所未盡。蓋《禮》,君之喪,諸達官之長杖。所 謂達官,謂專達之官。在今日則內之省曹、寺監長官, 外之監司郡守,凡一司之長,若嘗任侍從以上,得專 奏事者是也。故今不杖之制,施於僚佐以下則得之 矣。至使其長官下而同之,而雖故相領帥若家居者 無異文,豈「不薄哉!」又後數日,乃得邸吏所報《朝廷冠 服制度》則云:「皇帝初喪,服白羅袍、黑銀帶、絲鞋、白羅 軟腳、折上巾。成服日,服布斜巾、四腳裙、褲、冠、帽、竹杖、 腰絰、首絰、直領、大袖布襴衫、白綾襯衫。視事日,去杖、 首絰;小祥日,改布四腳、直領、布襴衫、腰絰、布褲。大祥 日,服素紗軟腳折上巾、淺黃衫、黑銀帶。群臣之服分 為三等:上等布頭冠、布斜巾、布四腳、大袖、襴衫、裙、褲、 首絰、腰絰、竹杖、襯服;中等布頭冠、幞頭、大袖襴衫、褲、 腰絰;其下等則布幞頭、襴衫、腰絰而已。」詳此,帝服有 冠、有裙,而衫曰「直領」,則是古之喪服當自為一襲者。 又有四腳有襴衫,則皆當世常服,又當別為一襲者。 而今乃一之,則果如予之所料矣。然至于小祥之服, 則衫直領而下不裙;宰臣之服,則下雖有裙而衫非 直領,此又不可曉者。其餘亦多重複繆誤,如「斜巾」、四 腳冠、帽乃四物,不當一時並加于首。

四者皆首服,獨冠於古制。斜巾乃民間初喪未成服時所用,既成服則去之,蓋古者免之遺制也。今成服而與冠並用,其失一也。「四腳」 之說,已見于前,蓋宇文氏廢古冠而為之,若兼存而互用,猶不相妨。今同時並加,其失二也。帽古今皆為燕服,與正服之用,亦各有所施,今與古冠四腳並用,三失也。今天子之冠四:袞冕、通天幞頭、帽子,雖皆御服,如之何而可並用于一時乎?

《直領》、上領,古裙,今襴,亦四物,不當一時並加于身。冠 當服以終喪,不當小祥而釋。

古禮,小祥改服練冠,但以熟布為之,其制不易也。今小祥便只服布四腳,不服練冠,非是。其去巾帽,亦不知有何據也。

四腳、幞頭、折上巾,三名一物,不當錯出而異名。

說亦見前。《兼禮官》亦云「四腳係幞頭」 ,則知二者非異物,而于朝臣之服上等曰「四腳」 ,中、下等曰「幞頭」 ,不知何謂。

其曰銀帶、絲鞋、白綾襯衫者,則尤非喪禮之所宜服, 亦不待辨而知其非矣。大抵其失在於兼盡古今,以 為天子備物之孝,而不知考其得失而去取之,正天 子議禮制度、考文之事也。然此等條目之多,欲一一 而正之,則有不勝正者。必循其本而有以大正焉,則 曰「斬衰三年」,為父為君,如《儀禮喪服》之說而已。其服 則布冠、直領、大袖、布衫,加布衰辟領、負版、揜衽,布襯 衫、布裙、麻腰絰、麻首絰、麻帶、菅履、竹杖。自天子至於 庶人,不以貴賤而有增損也。但《儀禮》之冠三梁,乃士 禮。今天子通天冠二十四梁,當準之而去其半以為 十二梁,群臣則如其本品進賢冠之數以為等。大本 既立,然後益考《禮經》,以修殯葬饋奠「之禮,參度人情, 以為居處飲食之節。行之天下,凡諸吉凶之禮,有詭 聖不經如《上領》」之類者,一切革而去之,則亦庶乎一 王之制,而無紛紛之惑矣。而前此議者猶慮其說之 難行,雖以元祐之盛時,而不能行范祖禹之論,蓋不 知自漢以來,所以不能復行君父三年之喪者,一則 以人主自無孝愛之誠心,而不能力行以率於上;二 則慮夫臣民之眾,冠婚、祠享、會聚之有期,而不欲以 是奪之也。國家自祖宗以來,《三年通喪》,實行於內,則 其所以立極導民者無所難矣。獨所以下為臣民之 慮者,未有折衷,是以依違于此,而未敢輕議,此亦慮 之過矣。夫古之所謂方喪三年者,蓋曰「比方于父母 之喪」云爾。蓋事親者,親死而致喪三年,情之至義之 盡者也。「事師」者,師死而心喪三年,謂之哀如父母之 無服,情之至而義有所不得盡者也。事君者,君死而 方喪三年,謂其服如父母,而分有親疏,此義之至而 情或有不至於其盡者也。然則所謂「方喪」者,豈曰必 使天下之人寢苫枕塊,飲水食粥,泣血三年,真若居 父母之喪哉。今臣之服,如前所陳,則已有定說矣。獨

庶人士吏之貧者,則無責乎其全,雖以白紙為冠而
考證
但去紅紫華盛之飾,其亦可也。至如飲食起居之制,

則前所謂參度人情者,正欲其斟酌古今之宜,分別 貴賤親疏之等,以為隆殺之節。且以婚姻一事言之, 則宜自一月之外許軍民,「三月之外許士吏,復土之 後許選人,祔廟之後許承議郎以下,小祥之後許朝 請大夫以下,大祥之後許中大夫以下。各借吉三日。 其大中大夫以上,則並須禫祭,然後行吉禮焉。官卑 而差遺,職事高者從高,遷官者從新,貶官者從舊。如 此,則亦不悖于古,無害于今,庶乎其可行矣。」或者又 謂「今之吉凶服上領之制,相承已久,而遽盡革之,恐 未為允。」此不然也。古今之制,祭祀用冕服,朝會用朝 服,皆用直領垂之,而不加紳束,則如今婦人之服;交 掩于前而束帶焉,則如今男子之衣皆未嘗上領也。 今之上領公服,乃夷狄之戎服,自五代之末,流入中 國,至隋煬帝時,巡游無度,乃令百官戎服從駕,「而以 紫、緋、綠三色為九品之別,本非先王之法服,亦非當 時朝祭之正服也。今雜用之,亦以其便于事而不能 改耳,曷若準朝服、祭服之法,參取唐公服之制,以為 便服而去之哉!」民私喪,五服制度皆如此禮,但以親 疏分五等,而衣服之制不殊。溫公《書儀》,但斬衰用此 制,而大功以下從俗禮,非是。惟高氏《送終禮》其說甚 詳,當更討論訂正,別為公私通行《喪服制度》,頒行民 間,令其遵守。庶幾先王之禮大小由之,上下交修,可 以久而不廢。且使大義素定於臣民之家,免至臨事 紛錯,疑惑眾聽。高宗崩,宰相王淮等上陵名曰永 思。詔:「攢宮遵《遺誥》,務從儉約,凡修營百費,並從內庫 及封椿錢物,毋侵有司經常之費。諸路監司州軍府 監止進慰表,其餘禮並免,仍不得以進奉攢宮為名, 有所貢獻。」按行使蕭燧等言:「相視到大行太上皇帝 神穴地段,係在徽宗皇帝攢殿籬圍之外正西北,顯 仁皇后攢殿近上正西向南,乞差官覆按施行。」詔戶 部侍郎葉翥充覆按使。

按《癸辛雜識》,「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自漢文短 喪,其後時君皆以日易月,行之既久,無以為非者。惟 孝宗皇帝行之獨斷,一旦復古,可謂孝矣。《李氏雜記》 嘗書其事,甚略,今摭當時始末于此,以益國史之未 備」云。高宗之喪既易月,孝宗常諭大臣不用易月之 制,如晉武、魏孝文實行三年之服,自不妨聽政。丞相 周必大入奏,上服縗絰,嗚咽流涕。奏及喪服指揮,上 曰:「司馬光《通鑑》所載甚詳。」必大奏:「晉武雖有此意,後 來止是宮中深衣練冠。」上曰:「當時群臣不能將順其 美,光所以譏之。後來武帝竟行。」必大奏:「記得,亦是不 能行。」上曰:「自我作古何害?」遂詔曰:「大行太上皇帝奄 棄至養,朕當衰服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至小祥 祭奠,上不變服。必大奏:「聖孝過哀,猶御初祥之服,臣 等不勝憂惶,乞俯從禮制。」上流涕曰:「大恩難報,情所 不忍,俟過大祥商量。」既而必大又奏:「禮官苴麻三年, 恐難行于外庭,今祥禫在邇,乞付外施行。」樞密施師 點奏曰:「百日之制,其實不可行,正礙正月人使朝見。」 上云:「朕自所見。」必大「奏:陛下聖孝冠古,知漢文短喪 之失,而陋晉群臣不能成武帝之美,所以銳意復古, 非聖孝高明,豈易及此。」上曰:「朕正欲稍救千餘載之 弊。」會敕令所刪定官沈清臣論《喪服》六事,凡八千言, 展讀甚久,極合上意。知閣張嶷奏已展正,引例隔下, 清臣奏讀如初。久之,嶷又云:「簡徑奏事。」上目之,令勿 卻。已而甚久,嶷前奏,恐妨進膳。清臣正色曰:「言天下 事。」讀竟乃已。上勞之曰:「卿二十年閑廢,今不枉矣。」于 是上意益堅。一日奏事,上忽指示衣袂曰:「此已易用, 布不太細否?」必大奏曰:「陛下獨斷,行三年之喪,均是 布衣,何細也?且光堯初上僊,陛下便有此意,而群臣 不能將順,致煩聖慮,所謂其臣莫及,足以」垂訓萬世 矣。至卒哭祭迎祔太廟,內批:「朕昨降指揮,欲縗絰三 年。緣群臣屢請御殿易服,故以布素視事內殿雖有 祔廟勉從所請之詔,然稽之經典,心實未安,行之終 制,乃為近古。宜體至意,勿復有請。」於是徑行三年之 服焉。

淳熙十五年春三月,權攢高宗於永思陵,帝親行奉 迎虞主之禮,詔「布素終制。」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五年春正月丁酉朔,詣德 壽宮几筵行禮。戊戌,皇太子初決庶務於議事堂。三 月庚子,王淮等上大行太上皇諡曰聖神武文憲孝 皇帝,廟號高宗。乙巳,上高宗諡冊寶於德壽殿,又上 懿節皇后改諡『憲節冊寶於別廟本室。丁未,右丞相 周必大攝太傅,持節導梓宮。丙寅,權攢高宗於永思』」 陵。夏四月壬申,帝親行奉迎虞主之禮。自是七虞、八 虞、九虞、卒哭、奉辭皆如之。丙戌,祔高宗神主于太廟, 詔曰:「朕比下令欲衰絰三年,群臣屢請御殿易服,故 以布素視事內殿。雖詔俟過祔廟,勉從所請,然稽諸 典禮,心實未安,行之終制,乃為近古。宜體至意,勿復 有請。」己丑,詔民緣攢宮役者蠲其賦。按《高宗本紀》: 淳熙十五年三月丙寅,攢于會稽之永思陵。按《禮志》:淳熙十五年正月十八日甲寅,百日,帝過宮行焚 香禮。二十一日丁巳,諭輔臣曰:「昨內引洪邁見朕已 過百日,猶服衰麤,因奏事應以漸,今宜服如古人墨 衰之義,而巾則用繒或羅,朕以羅絹非是,若用細布 則可。」王淮等言:「尋常士大夫丁憂過百日,巾衫皆用 細布,出而見客則以黲布。今陛下舉曠古不能行之 禮,足為萬世法。」帝又曰:「晚間引宿、直宿之類如何?」淮 曰:「布巾、布背子,便是帝服。」上不以為然。自是,每御延 和殿,止服白布折上巾、布衫,過宮則衰絰而杖。三月 壬子,啟攢,帝服初喪之服。甲寅,發引。丙寅,掩攢。甲戌, 親行第七虞祭。大臣言:「虞祭乃吉禮,合用靴袍。」上曰: 「只用布折上巾、黑帶、布袍可也。」二十日丙戌,神主祔 廟。是日,詔曰:「朕昨降指揮,欲衰絰三年。緣群臣屢請 御殿易服,故以布素視事。內殿雖有俟過祔廟,勉從 所請之詔,稽諸典禮,心實未安,行之終制,乃為近古。 宜體至意,勿復有請。」于是大臣乃不敢言。蓋三年之 制,斷自帝心,執政近臣皆主易月之說,諫官謝鍔、禮 官尤袤心知其不可而不敢盡言。惟敕令所刪定官 沈清臣再上書,願堅主聽大事於內殿之旨,「將來祔 廟畢日,預降御筆,截然示以終喪之志,杜絕輔臣方 來之章,勿令再有奏請。力全聖孝,以示百官,以刑四 海。」帝納用焉。仍詔攢宮遵遺誥,「務從儉約,凡修營百 費,並從內庫,毋侵有司經常之費。諸路監司、州軍府 監止進慰表,其餘禮並免,不得以進奉攢宮為名,有 所貢獻。上陵名曰《永思》。」按高宗大喪本紀所載迎奉虞主卒哭奉辭諸禮見于文

「獻《通考》」 者統附于後

按《文獻通考》:淳熙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右丞相周必 大等言:「檢點故事,山陵五使係隨神主還京徽宗攢 之時。緣紹興七年先已立虞祔廟總護使,所以徑赴 行在。後來顯仁皇后掩攢,誤用變禮。今來神主在塗, 事體不同。臣等欲參酌典故,導從渡江,餘行事官自 依已降指揮先回。」從之。啟攢前三日,奏告天地、宗 廟、社稷、宮觀。其日,俟總護使行啟攢禮畢,奏遷梓宮 還殿。安奉訖,行事、陪位官並服初喪服,內不曾製孝 服者常服黑帶,就位立班。皇帝服初喪之服,詣帳,即 御坐。簾降,引太常卿當幄前跪,奏「請皇帝行啟攢祭 奠之禮。」簾捲,前導官導皇帝出幄,詣殿上褥位,西向 立。奏「請拜」,皇帝再拜舉哭,在位官皆再拜、舉哭。前導 皇帝詣香案前,北向立。「奏請皇帝三上香跪。」「內侍進 茶酒,奏請皇帝酹茶,三奠酒,俛伏,興,奏請少立。讀祝 文訖,奏請哭再拜」,皇帝哭再拜,在位官皆哭再拜。前 導皇帝還褥位,西向立。奏請拜,皇帝再拜,在位官皆 再拜。前導官導皇帝歸御幄,簾降,奏「禮畢」,百官奉慰 如上儀。自是百僚並服初喪服,朝一臨,臨退不易服。 至發引奉辭靈駕畢,易常服、黑帶。自啟攢後,祔廟前, 臨安府內外禁樂,諸路准此。 發引三日前差官奏 告,用「《大昇轝》并龍輴一副,先下文思院製造。總護使 一員,執政為之;橋道頓遞使一員,侍從為之;主管梓 宮前并回程應干事務一員,內侍為之。」 啟奠。有司 設牙床、牲牢、醴饌,太傅、宰執、總護使、皇親、侍中、前導 官及應陪位官外,餘文武官並免立班,徑赴城外。候 靈駕奉辭,合行事、陪位官就位立班。皇帝服衰絰,至 御幄,即座。簾降。太史局報時:前三刻,太常卿當幄前 跪,奏「請皇帝行啟奠之禮。」簾捲,前導官導皇帝出幄, 詣殿上褥位,西向立。奏「請拜、舉哭」,皇帝再拜、舉哭,在 位官皆再拜、舉哭。內侍官奉盤匜帨巾酒爵以進。奏 請去杖、盥手、帨手、洗爵、拭爵。前導官導皇帝詣靈座 前,太傅後從。

凡升降及祖奠、遣奠禮。皆太傅後從。

奏「請跪,三上香。」進幣、爵酒官西向跪。進幣次進爵酒, 奏「請受幣,奠幣執爵,三祭酒,奠爵,俯伏興。奏請執杖, 少立哭止。讀文訖,奏請哭再拜」,皇帝哭再拜,在位者 皆哭再拜。前導官導皇帝還褥位,西向立,奏「請拜,靈 駕少駐。俟權置定」,輦官等並權退。如有皇太后,即服 衰服,先詣梓宮前舉哭,行燒香禮。俟皇太后燒香禮 畢,然後有司設牙床,行啟奠禮。有皇太子同太傅等 官立班 祖奠。俟啟奠既徹後,有司設牙床、醴饌。應 行事、陪位官詣殿下北向立。太常卿當幄前跪,奏「請 皇帝行祖奠之禮。」簾捲,前導官導皇帝出幄,詣殿上 西向褥位立。奏「請拜」、舉、哭、行禮,並如舉奠之儀。訖,前 導官導皇帝於稍東褥位,西向立。

太傅、宰執、前導官、總護使司官屬、權退詣几筵殿門外以俟前導後從立班。

次引皇親南班官於殿下,稍東。有皇太子,則引皇太 子升殿,詣皇帝褥位之東,西向立。總護使升殿,於皇 太子之後西向立。禮直官引侍中奏請靈駕進發,如 行啟奠之禮。少府監帥其屬進龍輴于殿下。輦官等 升捧梓宮,太傅持節導梓宮進發降殿。太常少卿帥 執翣者分左右障梓宮。初,梓宮降殿,靈駕前奏「請梓 宮升龍輴。」將作監捧梓宮登龍輴,挽士奉引至門外。 侍中奏「請靈駕權駐。」「升大昇轝。」皇帝歸幄,簾降,陪位少退,前導官立于御幄前。如有皇太后,即詣梓宮前 舉哭,行燒香禮。奉辭還宮 遣奠。俟少傅率梓宮官 奉梓宮升大昇轝。訖,有司設哀冊、牙床、牲牢、醴饌,次 引讀冊、舉冊官、進幣爵酒官,各隨地之宜立,酌酒官 於酒樽之後立,陪位官皆立,如祖奠之儀。太常卿當 前跪,「奏請皇帝行遣奠之儀。」簾捲,前導官導皇帝出 幄,詣大昇轝之前褥位立,奏請拜,舉哭,盥手、帨手、洗 爵、拭爵、上香、進幣、爵酒、受幣、奠幣、執爵、三祭酒、奠爵、 俯伏、興,皆如啟奠之儀。「奏請執杖,少立,哭止。」讀哀冊 官跪讀哀冊訖,「奏請哭」拜如上儀。皇帝權歸幄次。禮 直官引侍中奏請靈駕進發。有司率僧道、儀衛、法物 等前引靈駕。前導官導皇帝出幄次,舉哭,執綵繩,俟 大昇轝進發。內侍官割繩,前導官導皇帝歸幄次。哭 止,簾降,前導官退。皇帝釋衰服,服折上巾、白袍、黑銀 帶以俟還。內管及應奉官就大昇轝前奉辭,易常服、 黑帶。從「駕總護使、頓遞使、都大主管官於皇帝幄次 朝辭,餘行事官免。又其餘文武百官,城外奉辭靈駕 訖,各進名奉慰。 掩攢并神主祔廟,用虞主一,神主 一,大匱二,小匱二,腰輿二,汲水鐵浴桶二,索全;矮香 案二,紫羅衣子全,白羅拭巾二,各長八尺;筆硯墨一 副,白羅巾二,各長八尺。皇后用青羅巾二,襯藉。神主、 虞主紫羅褥子二,浴斛跌座二,錦褥子全,曲几二,衣 子全,油絹帕二,各三幅,罩匱羅夾帕二,各三幅。大行 皇帝用黃羅,皇后用紅羅,并祏室法物等,並先下文 思院製造。攢宮內安設,用黝三疋,纁二疋,下左藏庫 支供。選勘好物帛贈玉一段,盛黝纁贈玉匣床及帕、 鎖匙全,下文思院製造。監掩攢」宮差攝太傅,併差監 察御史,復土九鍤差攝太保,以侍從等官為之。其日, 俟大昇轝詣宮,侍中詣大昇轝前,俯伏跪奏稱:「侍中 臣某言,請靈駕降轝,升龍輴詣獻殿。」奏訖,俛伏,興。有 司捧梓宮升龍輴入,詣獻殿上訖,俟掩攢日時前行 遷奠禮。有司於梓宮前陳設祭器,實設禮料畢,先引 陪位官並立定,次引奉禮郎以下入就位。立定,次行 禮總護使詣殿梓宮前立,贊者曰「再拜。」總護使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舉哭。次引奉禮郎、太祝、太官令各人 就位,立定,次引行禮總護使詣盥位,盥手、帨手,洗爵、 拭爵,詣酒尊所,跪,執爵。俟太官令酌酒訖,興,詣梓宮 跪,上香。奉禮郎奉幣行禮。總護使再拜舉哭,在位官 皆舉哭。總護使復位,又再拜,在位官再拜訖,哭止。次 引總護使詣望瘞位立,奉禮郎、太祝、太官令重行立 定。有司瘞祝、幣訖,退。俟掩攢時至,引侍中詣梓宮前, 俯伏,興。有司捧遷侍中臣某言:「請靈駕赴攢宮。」奏訖, 俛伏,興。有司捧遷梓宮,少傅引梓宮即攢宮畢,權退。 俟梓宮進皇堂訖,次引將作監掩攢宮,太傅、監察御 史並監掩攢宮,次引少保復土九鍤。俟掩攢宮將畢, 內謁者浴虞主訖,以羅巾拭訖,引內謁者詣攢宮俛 伏,跪奏稱「內謁者臣某言,請神靈上虞主。」奏訖,俛伏, 興,扶持夾侍啟匱覆訖,捧腰輿,內侍捧遷虞主升腰 輿,至獻殿上,南向權置定。次引內謁者謁虞主腰輿 前,俛伏,跪奏稱「內謁者臣某言,請虞主降輿升座。」內 侍捧虞主即坐訖,權退,俟掩攢宮訖,次詣虞主前行 虞祭禮。是日,百官進名奉慰,總護使率應在攢宮官 奏表奉慰。 第一虞至第六虞祭,太常卿既行掩攢 宮之禮,並如遷奠之儀,惟不用陪位官。掩攢之後,總 護使以下並易常服、黑帶, 奉迎虞主依例用細仗 五百人,太「常鼓吹一百三十人,下兵部、太常寺差撥, 及神主祔廟日同山陵等使,並隨還京。」文武百僚合 出城奉迎虞主官,並常服、黑帶,其威儀、僧道、儀衛、親 從等,並詣權安虞主幄次前排立。禮直官引禮儀使 升詣虞主香案前,搢笏、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執笏降, 復位,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訖。次引禮儀使、都大主管 官以下詣虞主幄前褥位立班定,禮直官揖,躬拜,禮 儀使拜,在位官皆再拜訖。次引禮儀使升詣虞主香 案前,搢笏,三上香,執笏,降,復位,再拜,在位官皆再拜 訖。次引禮儀使、都大主管官升詣殿幄分立定,禮直 官引內謁者詣虞主腰輿前,俛伏,跪奏稱:「內謁者臣 某言,請虞主進行。」奏訖,俟虞主進行至宮門外,禮儀 使以下並權退,以俟皇帝行奉迎之禮。其僧道、儀衛、 親從等止於宮門外,退。虞主將至,皇帝自內服履袍 歸御幄。簾降。禮直官、太常博士、太常卿於幄前,俟虞 主將至殿前,扶持夾侍捧腰輿入殿。禮直官、太常卿 當幄前俛伏,跪奏稱:「太常卿臣某言,請皇帝奉迎虞 主,行安神之禮。」奏訖,俛伏,興,退復位。簾捲,前導宮導 皇帝出幄,詣殿門內奉迎虞主升殿,至殿上權駐。前 導官導皇帝於殿上稍東褥位,少立。次引內謁者詣 虞主腰輿前,俛伏,跪奏稱:「內謁者臣某言,請虞主降 輿升座,權安奉。」奏訖,俛伏,興,退。內侍扶捧虞主升座, 啟匱于後,以巾覆之訖,少退。前導官導皇帝詣殿下 褥位,西向立。奏「請拜」,皇帝再拜。訖,前導官導皇帝升 殿,詣虞主香案前。奏「請皇帝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又 奏「請皇帝再拜。」訖,前導官導皇帝降階復位,西向立俟內侍啟巾捧匱覆虞主訖,前導官導皇帝歸御幄, 簾降。禮直官、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當幄前俛伏,跪奏 稱:「太常卿臣某言,禮畢。」奏訖,俛伏,興。前導官導皇帝 還內,百官進名奉慰。次宗正卿以酒脯行安神禮。如 有太皇太后、皇太后,俟內侍奉虞主升座後,前導官 導皇帝權歸御幄。次提舉官奏「請太皇太后、皇太后 詣虞主前北向立」,內侍官啟匱於後,以羅巾覆之訖, 少退。太皇太后、皇太后行安神燒香禮,如宮中之儀 訖,退。淳熙十五年二月,宰執進呈虞主祭乃吉禮,合 用靴袍。上曰:「只用布折上巾、黑帶、布袍可也。」 第七 至第九虞祭,並皇帝親行禮,間日而祭。其日有司設 牙床、牲牢、醴饌。行禮前,御史臺、閤門、太常寺先引文 武百官詣几筵殿裡外立班定。次禮直官引讀文官 詣殿上東向立,進幣爵酒官詣殿上西向立,酌酒官 於殿上酒樽之後,北向立定。次禮直官、太常博士引 太常卿詣幄前,立定,皇帝入御幄。簾降,禮直官、太常 博士引太常卿詣幄前,俯伏跪,奏稱:「太常卿臣某言, 請皇帝行虞祭之禮。」奏訖,俯伏興,退復位。簾捲,前導 官導皇帝出幄,詣殿上褥位,西向立。內侍啟虞主匱 于後,以羅巾覆之。訖,奏「請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 以內侍進盤匜沃,內侍奏「請皇帝帨手」,內侍進爵。又 奏「請皇帝洗爵」,內侍進巾。又奏「請皇帝拭爵」訖,前導 官導皇帝詣虞主前。奏請皇帝跪,三上香。進幣、爵酒 官搢笏跪,先進幣,次進爵酒。又奏請皇帝受幣,奠執 爵,三祭酒于茅苴,奠爵訖,俯伏興。又奏「請少立。」讀祝 文官搢笏跪,讀祝文訖,奏「請拜」,皇帝再拜,在位官皆 再拜。前導官導皇帝還褥位,西向立。奏「請拜」,皇帝再 拜,在位官皆再拜訖,內侍啟虞主巾捧匱,覆虞主訖, 前導官導皇帝歸御幄。簾降,禮直官、太常博士次引 太常卿當幄前俛伏,跪奏稱:「太常卿臣某言,禮畢。」訖, 俛伏,興,退復位。前導官退,陪位行事官以次退,文武 百僚進名奉慰。第八、第九虞並如上儀。第七、第八、第 九虞祭禮例,間日行禮。九虞既畢,以祔廟前二日,皇 帝親行卒哭之禮,如太史局所選。祔廟日辰稍遠,則 合三日一虞。九日行九虞禮畢,以祔廟前三日卒哭。

卒哭。其日、有司設牙床、牲牢醴饌。行事陪位官就

位立班。皇帝御幄,簾降,次引皇太子、宰執、從駕官立 班。太常當幄前跪,「奏請皇帝行卒哭之祭。」簾捲,前導 皇帝出幄,詣殿上褥位,西向立。內侍啟虞主匱于後, 以白羅巾覆之,皇太后、虞主覆以青羅巾。奏「請拜」,皇 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內侍奉盤匜、帨手巾、酒爵以 進,奏請皇帝盥手、帨手、洗爵、拭爵。前導官導皇帝詣 虞主前,奏請皇帝跪,三上香。進幣,爵酒官跪進幣,次 進爵酒,奏請皇帝受幣、奠幣,執爵酒三祭酒於茅苴, 奠爵俛伏,興,奏「請少立。」讀祝文官跪讀祝文訖,奏「請 拜」,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前導官導皇帝還褥位, 西向立。內侍啟虞主巾捧匱覆虞主。前導官導皇帝 歸御幄,簾降,奏「禮畢」,百官進名奉慰。 神主祔廟,用 細仗二百人,紹興十五年四月,添作五百人,差官奏 告,仍行享大廟別廟禮差初獻,亞獻官差侍從一員。 題祔廟神主,神主祔廟合添一室,先令兩浙運司計 會太常寺修蓋。又造室牌一面,先進請御書修製 《寧神奉辭禮》。其日儀仗、鼓吹、僧道儀衛等於門外排 立,皇帝詣几筵殿前御幄,簾降,太常卿當幄前跪,奏 「請皇帝行寧神奉辭之禮。」簾捲,前導官導皇帝出幄, 詣几筵殿上褥位,西向立。內侍啟虞主匱于後,以白 羅巾覆虞主訖,皇太后、虞主則用青羅巾。奏請拜,皇 帝再拜。前導官導皇帝詣虞主香案前,奏「請皇帝三 上香」,又請詣虞主香案前,奏「請皇帝三上香」,又奏「請 皇帝再拜。」前導官導皇帝詣殿門外御幄,簾降,輦官 擎腰輿詣几筵殿下置定。內謁者詣虞主前跪,奏「請 虞主降座,升輿進行。」奏訖,內侍啟羅巾,以匱覆虞主, 扶持夾侍。捧腰輿官奉虞主升腰輿,輦官擎輿進行。 虞主將至宮門,御幄,簾降,前導官導皇帝步導虞主 進行,至宮門。前導官導皇帝詣褥位,西向立。內謁者 侍虞主前跪,奏「請虞主少駐」,扶持夾侍,輦官以下並 權退。有司陳香案等,前導官導皇帝詣香案前,北向, 奏「皇帝再拜」,又奏「請皇帝三上香」,又奏「請皇帝再拜。」 前導官導皇帝歸御幄,簾降,奏「禮畢。」輦官擎虞主腰 輿進行,儀仗鼓吹威儀,僧道儀衛前引,禮儀使、都大 主管官後從,詣太廟,皇帝還內。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