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64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四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錄

 天地祀典部彙考十八

皇清三康熙一則 圜丘圖二十二 方澤圖十二 祈穀壇圖六 堂子附

禮儀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天地祀典部彙考十八

编辑

皇清三

编辑

康熙八年

编辑

「《大清會典》。康熙八年議准仍於正月上辛日祭 上帝」於

大享殿行祈穀禮。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俱照順治十四年行禮。

又議准:每歲正月上辛日。如有事,改次辛日或下辛日。

上帝於

大享殿行祈穀禮。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

上親詣行禮、或遣官恭代、俱由禮部題請。今由太常

一前期視牲齋戒。省牲、視祝版玉帛香監宰牲等儀。俱與

圜丘同。

一正位

上帝神牌、安設殿內正中、南向、用告祀青帛一、其餘陳

設供品俱與

天壇大祀同

一配位

太祖神牌、安設殿內東旁、西向

太宗神牌、安設殿內西旁、東向

世祖神牌、安設殿內次東旁、西向、用奉先白色帛各一

無玉。其餘陳設供品。與正位同。

一正祭日早、禮部太常寺官入

皇乾殿、詣

《上帝》、

《太祖》、

太宗。

世祖神位前、各上香。一跪三叩頭、興。捧

神牌奉安龍亭內、各一跪三叩頭、興。校尉舉亭行至 大享殿階下、各詣亭前、一跪三叩頭、興、捧起、由中階

進至

「殿內、《跪安》」各

神座、一跪三叩頭、退。今由太常寺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庫祝案前。一跪三叩頭。捧請祝文、送至

大享殿、安設祝案上、一跪三叩頭、退

一正祭日

上禮服出宮乘輦。鹵簿大駕全設。不作樂。

午門鳴鐘。陪祀王以下、公以上、在

午門內、金水橋南排立。候

駕隨行。不陪祀王以下文武各官、在

午門外、分翼排列、跪送。陪祀文武各官預於壇前

櫺星門外、兩旁排列。候

駕。

「上至壇西門鋪棕薦處降輦。」贊引官對引官導至更

衣幄。次更祭服。盥手畢、入

大享東旁門。至殿內拜位前立。鴻臚寺官引王以下、

公以上序立階上。陪祀各官由西門入、序立階下。典儀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執干戚引進。贊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典儀唱「燔柴迎。」

帝神。協律郎唱「舉迎神樂奏《中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

陞壇導

上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捧香盒跪案右。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上香。」

上舉柱香上爐內。又三上塊香。興。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

太宗。

世祖位前上香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眾官俱

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陪祀各官俱隨行禮。

典儀唱「奠玉帛。」 協律郎唱「舉奠玉帛。」 樂奏《肅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

上帝位前立。捧玉帛官跪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獻玉帛。」

上受玉帛、拱舉獻正案上興。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

太宗。

世祖位前、以次奠帛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進俎。」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東旁。進俎官率廚役舁牛、由中階、以次

進於

《上帝》、

《太祖》、

太宗。

世祖各位前陳設訖。協律郎唱舉進俎。樂、奏《咸平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

上帝位前立。奏「跪。」

上跪奏「進俎。」

上拱舉畢。興。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

太宗。

世祖各位前、進俎如前儀。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初獻禮。」協律郎唱「舉初獻。」

樂奏《壽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

上帝位前立。執爵官捧爵跪案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獻爵。

上受爵、拱舉獻案正中。興。贊引官奏「詣讀祝位。」 上詣讀祝位立。樂止。讀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頭。

捧祝版立於案左。贊引官奏「跪。」 傳贊官贊「眾官俱跪。」

上跪。王以下陪祀各官、及讀祝官皆跪。贊引官贊讀

祝。讀祝官讀畢、興。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頭、退。樂作。贊引官奏「叩、興。」 傳贊官贊「眾官俱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贊引官導 上詣

《太祖》、

太宗。

世祖位前。各獻爵如前儀。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武舞生叩頭退。文舞生執羽籥引進

典儀唱「行亞獻禮。」 協律郎唱「舉亞獻樂。奏《景平之章》。」 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各

位前、獻爵於案左。餘如初獻儀。不讀祝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協律郎唱「舉終獻。」

樂奏《永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陞壇。」 導

上詣各

神位前。獻爵於案右。餘如亞獻儀。贊引官奏「復位。」 上復位立。樂止。文舞生叩頭退。太常寺官一員唱「賜」

福胙。光祿寺官二員捧福胙向

上帝位前拱舉。贊引官奏「詣福胙位。」導

上詣福胙位立。捧福胙官二員跪於

上右。接福胙官二員跪於

上左。贊引官奏「跪。」

上跪。奏「飲福酒。」

上受爵。拱舉授接爵官。奏「受胙。」

上受胙。拱舉授接胙官。各退。贊引官奏「叩、興。」

上行三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不跪叩。贊引官奏

復位

上復位、立。行謝福胙禮。贊引官奏「跪、叩、興。」傳贊官贊

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典儀》

唱徹饌。協律郎唱舉徹饌。樂奏《凝平之章》。樂作,捧玉官至。

上帝案前。一跪三叩頭。請玉退。樂止。典儀唱送 帝神。協律郎唱「舉送神樂奏《清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

跪叩、興。傳贊官贊「眾官俱跪叩、興。」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興。王以下各官俱隨行禮。樂止。

典儀唱「捧祝帛香饌各詣燎所。」 贊引官導

上轉立拜位東旁。捧祝帛官各詣位前、一跪三叩頭。

捧香饌官俱跪捧不叩。依次捧起、送至燎所。典儀唱「望燎。」 協律郎唱舉望燎。樂奏《太平之章》。樂作。贊引官奏詣望燎位。導

上詣望燎位立。祝帛焚半。贊引官奏禮畢。導

上《由》。

大享東旁門出。王貝勒貝子公等隨後出。各官兩旁。

排立候過

上至更衣幄次、「更衣陞輦。設鹵簿。大駕作樂。」回宮。王

等隨後行。各官出兩旁門退。不陪祀。各官仍於

午門外排班跪迎

午門鳴鐘王等俱隨

駕入。

上還宮。各退

一祭畢、禮部太常寺官於各

神位前一跪三叩頭。捧各

神牌、由中路下、奉安龍亭內。各一跪三叩頭。依次送至 皇乾殿階下。於亭前一跪三叩頭、捧各

神牌至座上安設上香、一跪三叩頭、退。今由太常寺

一祭日、太常寺官徹齋戒牌銅人送庫收貯如常儀

一遣官致祭、俱在階下行禮。出入由西門。《無福胙》。王以下公以上、俱不齋戒。陪祀各官照常齋戒陪祀

圜丘總圖

圜丘總圖

圜丘祭祀圖

圜丘祭祀圖

圜丘第一成陳設圖

圜丘第一成陳設圖

正位南向

圜丘配位陳設圖

圜丘配位陳設圖

東一壇西向

西一壇東向

東二壇西向

圜丘壇第二成陳設圖

圜丘壇第二成陳設圖
,

{{{2}}}

{{{2}}}

從位東一壇西向

從位西一壇東向

從位西一壇,東向。

從位東、二壇西向。

從位西二壇東向。

皇穹宇 正位神座圖

皇穹宇 正位神座圖

皇穹宇 配位神座圖

皇穹宇 配位神座圖
,

{{{2}}}

{{{2}}}

皇穹宇從位神座圖

皇穹宇從位神座圖

東一壇、

西一壇:

東二壇:

西二壇:

圜丘告祭圖

圜丘告祭圖

圜丘告祭陳設圖

圜丘告祭陳設圖

正位南向

圜丘遣官告祭圖

圜丘遣官告祭圖

圜丘遣官告祭陳設圖

圜丘遣官告祭陳設圖

正位南向

方澤總圖

方澤總圖

方澤祭祀圖

方澤祭祀圖

方澤第一成陳設圖

方澤第一成陳設圖

正位北向配位東。一壇西向。

配位西一壇,東向

配位東二壇西向配位東,二壇西向。

方澤第二成陳設圖

方澤第二成陳設圖

從位東一壇,西向。

從位西一壇,東向。

從位東、二壇西向;從位東,二壇西向。

從位西二壇東向。

方澤遣官告祭圖

方澤遣官告祭圖

方澤遣官告祭陳設圖

方澤遣官告祭陳設圖

祈穀壇圖

祈穀壇圖
,<a href="pic.asp?hbD=0&pg=" onfocus="this.blur()" target=_blank>《圖3》:

祈穀壇祭祀圖

祈穀壇祭祀圖

祈穀壇陳設圖

祈穀壇陳設圖

正位南向

祈穀壇配位陳設圖

祈穀壇配位陳設圖

東一壇西向

西一壇東向

東二壇西向

堂子
编辑

崇德元年

《大清會典》:「崇德元年定每年元旦」、

皇上率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及外藩來朝王等、詣

堂子上香、行「三跪九叩頭禮、畢。還宮」

每月初一日,親王以下,貝子以上,每府派一人齋戒一日往。

堂子內供獻

每年四月初八日,內府並每旗王貝勒一位、依次往。

堂子備供。是日、內府以下、及各旗佐領軍民人等、

不祈禱,不報祭,不宰牲,不理刑名。

春秋二季,立竿致祭,親王、郡王、貝勒,每家各祭三竿,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每家各祭二竿,鎮國、輔國、奉國將軍,每家各祭一竿。不祭者聽。其無爵宗室,不祭。

凡致祭日期初一日

皇上致祭。初二日《禮親王府》、初三日《鄭親王府》,《初四》

日睿親王府,初五日肅親王府,初六日《英郡王府》,初七日豫郡王府,初八日額爾克楚赫《虎兒貝勒府》,初九日《羅羅渾貝勒府》,初十日《額勒渾貝勒》府,十一日饒餘貝勒府。此定期內。若遇

皇上致祭、則應祭之家停祭。

貝子、公等依次致祭。凡祭三竿之家,於定期內各祭一竿。過十一日後,再各祭二竿。或致祭日,有兩三家同祀神者,仍依次俟應先祭之家祭畢,次祭之家方祭。如諸王、貝勒於定期致祭之日,有事不得祭,預期知會禮部,令次祭之家致祭,其有事者隨便補祭。凡為馬群致祭者,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許祭,鎮國將軍以下不許祭。有違例多祭、併爭祀神者議處。凡官員庶民等、設立

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

順治二年

《大清會典》:「順治二年,定每年元旦」,

皇上親詣

堂子行禮或不行禮、由禮部預期題請。如

皇上親詣行禮。親王以下、貝勒以上、及外藩來朝親

王以下、貝勒以上、俱赴。

太和門齊集。鹵簿大駕樂器陳設如常儀。

上出宮。王等在

午門內金水橋、分翼排跪。候

駕過、隨行貝子以下、鎮國將軍以上、民、公、侯、伯都統

精奇尼哈番滿漢尚書、漢武官一品以上等官、及外藩來朝貝子以下、都統以上、俱在東長安門齊集。俟

駕出跪候過、隨行

上致祭行禮。王以下各官隨行禮畢。

上還宮。其不隨往文武各官、俱朝服在

午門外齊集候

上往還時、俱排跪送迎。

每年三月初一日,九月初一日,俱立竿。

皇上親往致祭。是日鹵簿大駕全設。內掌儀司官設 皇上行禮坐褥於

堂子:正殿內一。前圓殿一。

上具禮服、乘輦出宮。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

午門內、金水橋兩翼排跪。候

駕過隨行未入《八分公》以下、及文武官員、俱在

午門外排班跪送

上降輦入至殿中、向東坐。於所設褥上。王貝勒等在

丹陛上坐。貝子入。八分公等在丹墀內坐。

上於正殿及圓殿神前行一跪三叩頭禮。諸王大臣

俱排立不隨行禮。祭畢、

「上在丹陛上西旁正坐。」公等以上亦在

丹陛上。分翼排坐。進祭物、飲祭酒畢。

上陞輦。作樂還宮。

午門外齊集。各官排班跪迎王貝勒貝子入。八分

公以上隨至

太和門候

上還宮。俱退

順治六年

《大清會典》:「順治六年,定:每年元旦早,親王以下貝勒」、

以上赴

堂子掛紙錢,貝子以下不掛。今郡王以上掛紙錢,貝勒以下不掛。

康熙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年,定親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康

親王府;第二「《顯親王府》;第三《莊親王府》;第四《安親王府》;第五《裕親王府》;第六簡親王府」 ;

康熙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四年,定郡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溫。」

郡王府第二;惠郡王府第三;信郡王府第四,平

郡王府第五,順承郡王府:

康熙十一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一年,定每年元旦

皇上詣

堂子行禮時。令鳴贊官贊禮。

康熙十二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二年定「嗣後祭」

《堂子漢》堂官不隨往。

康熙二十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年定,凡遇致祭日期。」

內府祭畢次

皇太子府致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