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00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卷目錄

 文廟祀典部彙考三

  元太祖一則 太宗三則 世祖中統二則 至元六則 成宗大德七則 武宗至大二

  則 仁宗皇慶一則 延祐三則 英宗至治一則 文宗天曆一則 至順二則 順帝元

  統一則 至元二則 至正四則

  明太祖洪武十二則

禮儀典第二百卷

文廟祀典部彙考三 编辑

编辑

太祖 年以金樞密院為宣聖廟 编辑

按《元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宣聖廟。太祖始 置於燕京 按《選舉志》。「國初燕京始平。宣撫王楫請 以金樞密院為宣聖廟。」

太宗五年六月詔以孔子五十一世孫元楷襲封衍聖公十二月敕修孔子廟 编辑

按:《元史太宗本紀》云云。

太宗八年三月復修孔子廟。

按:《元史太宗本紀》云云。

太宗九年,命洒掃廟戶仍舊。

按《元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太宗九年奉旨 洒掃廟戶依舊一百戶,奉上差法,并行蠲免,不係州 縣所管。」

世祖中統二年六月詔宣聖廟歲時致祭月朔釋奠八月命開平守臣釋奠於廟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六月乙卯,詔宣聖廟及 管內書院,有司歲時致祭,月朔釋奠。禁諸官員使臣 軍馬毋得侵擾褻瀆,違者加罪。八月丁酉,命開平守 臣釋奠於宣聖廟。」

中統三年,宣聖廟成,以嚴忠範請,補東平路廟學樂 工。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聖廟 成。」「閏九月辛卯,嚴忠範奏請補東平路學廟太常樂 工,從之。」

至元元年始行宣聖釋奠禮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至元二年。罷孔廟洒掃戶。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云云。

按《續文獻通考》:「曲阜孔子廟,歷代給民百戶以供洒 掃,復其家。太學成,至是尚書省以括戶之故,盡收為民。翰林 學士王磐言:林廟戶百家,歲賦鈔不過六百貫,僅比 一六品官終年俸耳。聖朝疆域萬里,財賦歲億萬計, 豈愛一六品官捧不以待孔子哉?且於帑庫所省無 多,其損國體甚大。」時論韙之。

至元四年正月癸卯。敕修曲阜宣聖廟。五月丁亥。敕 上都重建孔子廟。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年,中書省定釋奠儀。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十年三月, 「中書省命春秋釋奠,執事官各公服如其品,陪位諸 儒襴帶唐巾行禮。」

按《闕里志》:「至元十年,詔:春秋二丁,執事官員各依品 序,穿著公服,陪位諸儒衣襴衫,戴唐巾。行禮,中書省 判送。御史中丞兼領侍儀司呈,至聖文宣王用王者 禮樂,御王者衣冠,南面當坐,天子供祠,其於萬世之 絕尊、千載之通祀者,莫如吾夫子也。」竊見外路官員 提學教授,每遇春秋二丁,不變常服,以供執事,於禮 未宜。又照得漢唐以來,祭文廟及社稷,無非具公服, 執手板。且鄉人儺,孔子猶朝服而立於阼階,先聖先 師安得不備禮儀。故詔。

至元二十三年。命雲南諸路皆建學以祀先聖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秋七月壬戌。詔中外崇奉孔子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成宗本紀》云云 按《祭 祀志》。成宗即位。詔曲阜林廟。上都大都諸路府州縣 邑廟學書院贍學土地及貢士莊。以供春秋二丁朔 望祭祀。修完廟宇。自是天下郡邑廟學,無不完葺,釋 奠悉如舊儀。

成宗大德 年敕到任先謁聖廟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大德初。敕到任 先謁先聖廟。拜謁方許以次詣神廟。著為令。」

大德五年,復給洒掃二十八戶。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大德五年,復給 洒掃二十八戶,從衍聖公孔治之請也。」

大德六年六月甲子,建文宣王廟於京師。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按:《續文獻通考》:「大德六年六月,建文宣王廟於京師。 先是,京師未有孔子廟,而國學寓於他署。至是,左丞 相哈剌哈孫乃奏始建之大德七年閏五月壬戌,詔禁犯曲阜林廟者。冬十月, 給大都文宣王廟洒掃戶五。」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九年,給曲阜林廟洒掃戶,以尚珍署田五十頃 供歲祀。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大德十年。文宣王廟成。行釋奠禮。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十年八月丁巳,文宣王廟成, 行釋奠禮,牲用太牢,樂用登歌,製法服三襲。命翰林 院定樂名樂章。」 按《祭祀志》,成宗始命建宣聖廟於 京師。大德十年秋,廟成。

大德十一年。七月辛巳。加封至聖文宣王。為《大成至 聖文宣王》。

按《元史成宗本紀》不載 按《武宗本紀》云云。

按《續文獻通考》:「大德十一年詔曰:『蓋聞先孔子而聖 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 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朕 纂成丕緒,敬仰休風,循治古之良規,舉追封之盛典, 加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遣使闕里,祀以太牢』。」於戲! 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惟聖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 「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資神化,祚我皇元。」

武宗至大元年詔以銀幣祀孔子 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誌》:「先是大德十一 年五月二十一日,皇帝正位宸極,集賢院官特進大 司徒、太子太傅、集賢院使香山、集賢大學士、資德大 夫趙也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太子少傅、集賢大學 士王顒奏」:「唐宋以來累朝代孔夫子封贈的名兒,與 來皇帝初登寶位孔夫子的名號,教眾學士商量,與 著呵,宜的一般。」奉聖旨:「商量了,名兒我行,再奏者。」欽 此。六月初八日,香山司徒斡赤大學士趙大學士王 大學士安大學士奏:「如今眾學士商量定,加封孔夫 子作大成至聖文宣王。大都、上都孔林,差人依舊例 致祭,牲加太牢,齎制詞香祝文酒去呵,怎生?」奉聖旨: 准。欽此。七月十九日,中書省奏:孔夫子加封名號,翰 林集賢院官人,他每的言語是的一般。降與聖旨:「差 人祭祀去呵,怎生?」奉聖旨:准。欽此。本年三月二十三 日,懷菜東壁,集賢院使、御史大夫脫脫丞相,集賢學 士、通議大夫師著奏,加封孔子,與了詞頭宣命:如今 與課銀三錠表裡,緞子一十三匹,并合用祭祀物件, 差本院學士騎坐鋪馬,前往孔林祭祀去。更大都上 都合用祭物交與呵,怎生?奉聖旨:「教省家與者。」欽此。 差遣本院學士、嘉議大夫王德淵,於七月欽齎宣詞 祭物到於孔林。卜於十一日丁卯,與守土官奉訓大 夫、兗州知州馬禧,孔氏家長,撫行三獻禮。王德淵親 為祀文宣,賜銀幣珍藏廟庫。五十二代曹州教授之 名書,五「十代孫,孔氏家長撫立石。」

至大二年,定釋奠以二丁,用太牢。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二年春正月丙午,定制,大成 至聖文宣王春秋二丁,釋奠用太牢。」

至大四年閏七月辛丑,命國子祭酒劉賡詣曲阜,以 太牢祠孔子。

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 按《仁宗本紀》云云。

仁宗皇慶二年六月以宋儒周敦頤程顥顥弟頤張載邵雍司馬光朱熹張栻呂祖謙及故中書左丞許衡從祀孔子廟庭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三年詔釋奠以顏曾思孟配享封孟子父為邾國公母為邾國宣獻夫人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三年六月乙亥,敕封孟軻父 為邾國公,母為邾國宣獻夫人。 按《祭祀志》:延祐三 年秋七月,詔春秋釋奠於先聖,以顏子、曾子、子思、孟 子配享。封孟子父為邾國公,母為邾國宣獻夫人。 延祐六年,改以中丁釋奠,又追封周敦頤、蘧瑗並從 祀。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六年二月,改釋奠於中丁。 按《續文獻通考》,延祐六年,追封周敦頤為道國公,又 封蘧瑗為內黃侯,從祀孔子。

延祐七年,遣使以太牢祀孔子,加幣綵。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闕里之廟,始自 太宗九年,令先聖五十一代孫襲爵衍聖公元措修 之,官給其費。而代祠之禮,則始於武宗。牲用太牢,禮 物別給白金一百五十兩,綵幣表裡各十有三匹。四 年冬,復遣祭酒劉賡往祀,牲禮如舊。延祐之末,錦幣 雜綵有加焉。」

按《闕里誌》:「延祐七年,詔以白金一百五十兩,錦綺雜 綵表裡各一十三段,遣說書王存義詣魯,以太牢祀 孔子,仁宗手香加額以授之。」

英宗至治三年泰定帝即位十一月癸丑遣使詣曲阜以太牢祀孔子 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文宗天曆二年二月遣學士曹元用祀孔子八月建====
考證
顏子廟:

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二月癸巳,遣翰林侍講 學士曹元用祠孔子於闕里。秋七月,遣使以上尊腊 羊鈔十錠至大都國子監,助仲秋上丁釋奠。」

至順元年加封叔梁紇顏氏及四配二程爵以董仲舒從祀 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秋七月戊申,加封孔子 父齊國公叔梁紇為啟聖王,母魯國太夫人顏氏為 啟聖王夫人,顏子兗國復聖公,曾子郕國宗聖公,子 思沂國述聖公,孟子鄒國亞聖公,河南伯程顥豫國 公,伊陽伯程頤洛國公。」 按《祭祀志》:「至順元年,以漢 儒董仲舒從祀。其祝幣之式:祝版三,各一尺二寸,廣 八」寸,木用楸、梓、柏。文曰:「維年月日,皇帝敬遣某官等, 致祭於太成至聖文宣王。」幣三,用絹,各長一丈八尺。 其牲齊器皿之數:牲用牛一、羊五,豕五。以犧尊實泛 齊,象尊實醴齊,皆三。有上尊,加羃,有勺,設堂上。太尊 實泛齊,山罍實醴齊,有上尊,著尊實盎齊,犧尊實醴 齊,象尊實沈齊,壺尊實三酒,皆有上尊。「設堂下。盥洗 位在阼階之東,以象尊實醴齊,有上尊,加羃,有勺,設 於兩廡近北;盥洗位在階下近南。籩十、豆十,簠二、簋 二,豋三、鉶三、俎三,有毛血豆,正配位同。籩、豆皆二,簠 一、簋一、俎一,從祀皆同。」凡銅之器六百八十有一。宣 和,爵坫一,豆二百四十有八,簠、簋各一百一十有五, 豋六,犧尊、象尊各六,山尊二,壺尊六,著尊、太尊各二, 罍二,洗二,龍杓二十有七,坫二十有八,爵一百一十 有八,竹木之器三百八十有四,籩二百四十有八,篚 三,俎百三十有三,陶器三,瓶二,香爐一,籩巾二百四 十有一,簠簋巾二百四十有八,俎巾百三十有三,黃 巾蒙單十。其樂,登歌,其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 改用《中丁》。其釋奠之儀:省牲前期一日晡時,三獻官、 監祭官各具公服詣省牲所阼階東,西向立,以北為 上;少頃,引贊者引三獻官、監祭官巡牲一匝,北向立, 以西為上。侍禮牲者折身曰「充」,贊者曰「告充畢」,禮牲 者又折身曰「腯」,贊曰「告腯畢」,贊者復引三獻官、監祭 官詣神廚視滌溉畢,還齋所,釋服釋奠。是日丑前五 刻,初獻官及兩廡分奠官二員,各具公服於幕次。諸 執事者具儒服,先於神門外西序東向立,以北為上。 明贊承傳贊先詣殿庭前再拜畢,明贊升露階東南 隅,西向立。承傳贊立於神門階東南隅,西向立。掌儀 先引諸執事者,各司其事。引贊者引初獻官、兩廡分 奠官點視陳設。引贊者進前曰「請點視陳設。」至階,曰 「升階。」至殿簷下,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 曰「北向立」,點視畢,曰「詣兗國公神位前。」至位,曰「東向 立」,點視畢,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點視 畢,曰「詣東從祀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點視畢,曰「詣 西從祀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點視畢,曰「詣酒尊所」, 曰「西向立」,點視畢曰「詣三獻爵洗位。」至階,曰「降階」,至 位,曰北向立,點視畢曰「詣三獻官盥洗位。」至位,曰北 向立,點視畢曰「請就次方初獻。」點視時,引贊二人各 引東西廡分奠官曰「請詣東西廡神位前。」至位東曰 「東立」,西曰「西向立。」點視畢曰「詣先儒神位前。」至位, 曰「南向立」,點視畢曰「退詣酒尊所。」至酒尊所,東西向 立。點視畢曰「退。」詣分奠官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點 視畢曰「請就次。」西廡分奠官點視畢,引贊曰「請詣望 瘞位。」至位,曰「北向立。」點視畢曰「請就次。」初獻官釋公 服,司鐘者擊鐘,初獻以下各服其服,齊班於幕次。掌 儀點視班齊,詣明贊報知。引禮者引監祭官、監禮官 就位,進前曰「請就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明贊唱曰 「典樂官以樂工進,就位」,承傳贊曰「典樂官以樂工進」, 就位。明贊唱曰「諸執事者就位」,承傳贊曰「諸執事者 就位。」明贊唱曰「諸生就位」,承傳贊曰「諸生就位」,引班 者引諸生就位。明贊唱曰「陪位官就位」,承傳贊曰「陪 位官就位」,引班者引陪位官就位。明贊唱曰「獻官就 位」,承傳贊曰「獻官就位」,引贊者進前曰「請就位」,至位 曰「西向立。」明贊唱曰「闢戶。」俟戶闢,迎神之曲九奏,樂 止。明贊唱曰「初獻官以下皆再拜」,承傳贊曰「鞠躬,拜, 興,平身。」明贊唱曰「諸執事者各司其事。」俟執事者立 定。明贊唱曰「初獻官奠幣」,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 位。」盥洗之樂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 樂止。及階曰「升階」,升殿之樂作,樂止。入門曰「詣大成 至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奠幣 之樂作,搢笏跪,三上香。奉幣者以幣授初獻,初獻受 幣,奠訖,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興,拜,興, 平身曰「詣兗國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東向立。奠幣 如上儀。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奠 幣如上儀,樂止。曰「退復位。」及階,《降殿》之樂作,樂止。至 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明贊唱曰「禮饌官進俎」,奉 俎之樂作,乃進俎,樂止。進俎畢,明贊唱曰「初獻官行 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盥洗之樂作,至位曰 「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請詣爵洗位」,至位曰「北 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樂止。曰「請詣酒尊所。」及階,升殿之樂作,曰「升階」, 樂止。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執爵舉羃。司尊者酌 犧尊之泛齊,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曰「詣大 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獻之 樂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樂 止。祝人東向跪讀祝,祝在獻官之左。讀畢,興,先詣左 配位,南向立。引贊曰「就拜」,興,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 興,拜,興,平身。曰「詣兗國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東向 立。」酌獻之樂作,樂止。讀祝如上儀。曰「詣鄒國公神位 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酌獻之樂作,樂止。讀祝如上 儀。曰「退復位」,至階,降殿之樂作,樂止。至位曰「就位,西 向立。」俟立定,明贊唱曰「亞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 「請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出笏。「請詣爵 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 事者,如是者三,出笏。請詣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執 爵,舉羃。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如是 者三,出笏。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 拜,北向立。」酌獻之樂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 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曰「詣兗國公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酌獻如上儀。 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獻如上儀,樂 止。曰「退,復位。」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明贊 唱曰「終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至位 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請詣爵洗位」,至位曰: 「北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 三,出笏。「請詣酒尊所」,至階曰「升階」,至酒尊所,曰:「西向 立。」搢笏,執爵舉羃,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 事者,如是者三,出笏。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 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酌獻之樂作,搢笏跪,三上 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 興,拜,興,平身。曰「詣兗國公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酌 獻如上儀。曰「詣鄒國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獻 如上儀。樂止。曰退,復位。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 向立。」俟終獻將升階,明贊唱曰「分獻官行禮。」引贊者 分引東西從祀分獻官進前,曰「詣盥洗位」,至位曰「北 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笏。詣酒尊所, 至階曰「升階。」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執爵舉羃。司 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出笏。詣東從祀 神位前,至位曰「就位」,東向立。稍進,搢笏跪,三上香,執 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稍退,鞠躬,拜,興,拜, 興,平身退復位。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 西從祀分獻官,同上儀,唯至神位前東向立。俟十哲 分獻官離位,《明贊》唱曰「兩廡分奠官行禮。」引贊者進 前曰「詣盥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 詣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 授執事者。出笏,曰「詣東廡酒尊所。」及階,曰「升階。」至酒 尊所,曰「北向立。」搢笏,執爵,舉羃,酌象尊之醴齊,以爵 授執事者。出笏,詣東廡神位前。至位,曰「南向立。」稍前, 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 稍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退復位。至階,曰「降階」,至位 曰「就位」,西向立。引西廡分奠官同上儀,唯至神位前 東向立,作西向立。俟終獻十哲兩廡分奠官同時復 位。明贊唱曰「禮饌者徹籩豆。」徹豆之樂作,禮饌者跪 移先聖前籩豆,略離席,樂止。明贊唱曰「諸執事者退 復位。」俟諸執事者至版位,立定,送神之樂作。明贊唱 曰初獻官以下皆再拜。承傳贊曰「鞠躬,拜」,興,拜,興,平 身,樂止。明贊唱曰「祝人取祝,幣人取幣,詣瘞坎。」俟徹 祝幣者出殿門,北向立。望瘞之樂作。明贊唱曰「三獻 官詣望瘞位。」引贊者進前曰「請詣望瘞位。」「至位」,曰「就 位,北向立」,曰「可瘞埋畢。」曰「退復位。」至殿庭前,候樂止。 明贊唱曰「典樂官以樂工出就位。」明贊唱曰「闔戶。」又 唱曰「初獻官以下退詣圓揖位。」引贊者引獻官退詣 圓揖位。至位,初獻在西,亞終獻及分獻以下在東,陪 位官東班在東,西班在西。俟立定明贊唱曰:「圓揖,禮 畢。」退復位。引贊者各引獻官詣幕次更衣。其飲福受 胙,除國學外,諸處仍依常制。

至順三年,追封亓官氏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追 封顏子考妣及妻戴氏。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三年春正月,封孔子妻鄆國 夫人亓官氏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五月追封顏 子父無繇為杞國公,諡文裕;母齊姜氏杞國夫人,諡 端獻;妻戴氏兗國夫人,諡貞素。」 按《祭祀志》:「至順元 年冬十一月,曲阜兗國復聖公新廟落成。元統二年, 改封顏子考曲阜侯為杞國公,諡文裕;妣齊姜氏為 杞」國夫人,諡「端獻夫人」戴氏,兗國夫人,諡「貞素。」又割 益都鄒縣牧地三十頃,徵其歲入以給常祀。按改封顏氏文

《宗本紀》「至順三年」 ,《祭祀志》作「順帝元統二年。」 並存以備參考。

順帝元統元年命浙江行省範銅造和寧宣聖廟祭器凡百三十有五事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至元元年五月遣使者詣曲阜孔子廟致祭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四年春正月,詔修曲阜孔子廟。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二年十月壬戌詔遣官致祭孔子於曲阜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八年秋七月乙卯,遣使祀曲阜孔子廟。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正十六年二月,遣官致祭《曲阜》。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六年二月己卯,命集賢直 學士楊俊民致祭曲阜孔子廟,仍葺其廟宇。」

至正二十二年,追贈未儒楊時、李侗、胡安國、蔡沈、真 德秀等從祀先聖廟,並追諡朱熹父獻靖,改封熹為 齊國公。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正十九年十 一月。江浙行省據杭州路申,備本路經歷司呈准提 控案牘兼照磨承發架閣胡瑜牒。嘗謂文治興隆。宜 舉行於曠典。儒先褒美。期激勵於將來。凡在聞知。詎 容緘默。蓋國家化民成俗。莫先於學校。而學校之設 必崇先聖。先師之祀者。所以報功而示勸也。我朝崇 儒重道之意,度越前古,既已加封先聖「大成」之號,又 追崇宋儒周敦頤等封爵,俾從祀廟庭。報功示勸之 道,可謂至矣。然有司討論未盡,尚遺先儒楊時等五 人,未列從祀,遂使盛明之世猶有闕典。惟故宋龍圖 閣直學士、諡文靖、龜山先生楊時,親得程門道統之 傳,排王氏經義之謬。南渡後,朱、張、呂氏之學,其原委 脈絡皆出於時者也,故宋處士延平先生李侗傳河、 洛之學以授朱熹,凡《集註》所引師說,即其講論之旨 也,故宋中書舍人諡文定。胡安國聞道伊洛,志在《春 秋》,纂為《集傳》,用翼正經,明天理而扶世教,有功於聖 人之門者也,故宋處士贈太師榮國公諡文正。九峰 先生蔡沈從學朱子,親承指授,著書集傳,發明先儒 之所未及,深有功於聖經者也。故宋翰林學士、參知 政事諡文忠西山先生真德秀,博學窮經,踐履篤實。 當時立偽學之禁以錮善類,德秀晚出,獨以斯文為 己任,講習躬行,黨禁開而正學明。此五人者,學問接 道統之傳,著述發儒先之祕,其功甚大。況科舉取士, 已將胡「安國《春秋》、蔡沈《尚書集傳》表章而尊用之,真 德秀《大學衍義》亦備經筵講讀,是皆有補於國家之 治道者矣。各人出處詳見《宋史》本傳,俱應追錫名爵, 從祀先聖廟庭,可以敦厚儒風,激勸後學。如蒙備呈 上司,申達朝省,命禮官討論典禮,如周敦頤等例,聞 奏施行,以補闕典,吾道幸甚。」本省以其言具咨中書 省,仍遣胡瑜赴都投呈。至正二十一年七月,中書判 送禮部,行移翰林、集賢、太常三院會議,俱准所言,回 呈中書省。二十二年八月奏准送禮部定擬五先生 封爵諡號,俱贈太師。楊時追封吳國公,李侗追封越 國公,胡安國追封楚國公,蔡沈追封建國公,真德秀 追封福國公,各給詞頭宣命,遣官齎往福建行省,訪 問各人子孫給付。如無子孫者,於其故所居鄉里郡 縣學,或書院祠堂內安置施行。十二月,追諡朱熹父 為獻靖,其制詞云:「考德而論時,灼見風儀之俊;觀子 而知父,迨聞《詩》《禮》之傳。久閟幽堂,丕昭公論。」故宋左 承議郎、守尚書吏部員外郎、兼史館校勘、累贈通議 大夫朱松,仕「不躁進,德合中行。愬鄒魯之淵源,式開 來學;開圖書之蘊奧,妙契元機。奏對雖忤於權姦,嗣 續篤生於賢哲,化民成俗,著書滿家。既繼志述事之 光前,何節惠易名之孔後?才高弗展,嗟沈滯於下僚; 道大莫容,竟昌明於永世。神靈不昧,休命其承。可諡 獻靖,其改封熹為齊國公。」制詞云:「聖賢之蘊,載諸」經, 義理實明於先正;風節之厲垂諸世,褒崇豈間於異 時?不有鉅儒,孰膺寵數?故宋華文閣待制、累贈寶謨 閣直學士、太師、追封徽國公、諡文朱熹,挺生異質,蚤 擢科名,試用於郡縣而善政孔多;迴翔於館閣而直 言無隱。權姦屢挫,志慮不回。著書立言,嘉乃簡編之 富;愛君憂國,負其經濟之長。正學久達於中原,渙號 「中行於仁廟。詢諸僉議,宜易故封。國啟營丘,爰錫太 公之境土;壤鄰洙泗,尚觀尼父之宮牆。緬想英風,載 欽新命。可追封齊國公,餘並如故。」

编辑

太祖洪武元年定祭期幸太學行釋奠禮 编辑

按《明會典》:「洪武元年,定以仲春秋上丁日降香,遣官 祭孔子於國學。」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元年二月,以太牢親祀孔子於 國子學,八月丁丑,遣官釋奠於先師孔子。」時禮官言: 「周制,凡始立學者,釋奠於先聖先師。凡學,春夏釋奠 於先師,秋冬亦如之。漢儒以先聖為周公,若孔子、先 師,為《詩》《書》之官。《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 有伏生,可以為師者。蓋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釋奠 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惟《春秋》合樂,則天子視學,有 司總祭先聖、先師。是則漢時釋奠,亦略可知矣。嗣後歷代宋、元,因古禮而損益之。今宜定制,以仲春、仲秋 二上丁日降香,遣官祀於國學;以丞相為初獻,翰林 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從之。京師文廟:在城北 國學之左。元太祖置宣聖廟於燕京,以舊樞密院為 之。成宗大德十年,京師廟成。明太祖改為北平府學, 廟如故。

洪武二年,詔以太牢祭孔子於國學,遣使詣曲阜致 祭。詔天下通祀《孔子》。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二年,詔以太牢禮祭先師孔子 於國學,以歲仲春秋上丁,傳制遣官以丞相初獻,翰 林學士國子祭酒亞終獻。已而又遣使詣曲阜致祭。 曲阜,孔子故里也。使者陛辭,太祖諭之曰:『仲尼之道, 廣大悠久,與天地相並,故後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 盡禮,脩其祀事。朕今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 聖之道。今既釋奠國學,仍遣爾脩祀事於闕里,爾其 敬之』!」夏四月丙戌,詔天下通祀孔子,遂賜學糧,增師 生廩膳。上諭禮部尚書劉仲質曰:「孔子明帝王之道 以教後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以正,彝倫攸 敘,其功參乎天地。今天下郡縣廟學並建,而報祀之 禮止行京師,豈非缺典?卿與儒臣其定釋奠禮儀,頒 之天下。學校令每歲春秋仲月通祀孔子。」乃有是詔。 初定制,以春秋上丁,皇帝御奉天殿,傳制遣大臣以 太牢祭至聖先師孔子於太學遣祭酒禮三獻,樂六 奏,文舞六佾。司、府、州、縣、衛學各提調官行事,用少牢 禮樂。如太學樂不能備,則已。京府及附府縣行釋菜 禮。殿中先師南向,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配享,東西相向。「先賢:閔損、冉耕、冉雍、宰予、 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十哲從祀,亦東 西相向」,兩廡從祀;先賢:澹臺、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 長、南宮适、高柴、漆雕開、樊須、司馬耕、公西赤、有若琴 張、申棖、陳亢、巫馬施、梁鱣、公晳哀、商瞿、冉孺、顏辛、伯 虔、曹卹,冉季,公孫龍,漆雕、徒父,顏高,商澤壤,駟赤,任 不齊,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后處,鄔,單奚容, 蒧罕父黑,顏祖,榮旂,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鄭國公,祖 句茲,原亢、縣成,廉潔,燕伋,叔仲會,顏之僕,邽巽,樂欬 公,西輿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秦非,顏 噲,先儒,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孔安國、 毛萇、董仲舒、后蒼、杜子春、王通、韓愈、胡瑗、周惇頤、程 顥、歐陽修、邵雍、張載、司馬光、程頤、楊時、胡安國、朱熹、 張栻、陸九淵、呂祖謙、蔡沈、真德秀、許衡九十一人。是 日子夜,先祭啟聖公孔氏,用少牢。先賢顏無繇、曾點、 孔鯉、孟孫氏左右配享兩廡,先儒程珦、朱松、蔡元定 從祀。時江西崇仁縣訓導羅恢上疏云:「孔廟從祀,當 以道學。論當時有若優於宰予。《論語》記有若言行者 四,皆有裨世教。記宰予言行者四,皆見責聖人。宜以 有若居十哲,而宰予居兩廡,公伯僚阻壞聖門,不宜 從祀。蘧伯玉,孔子故人,行年六十而化,今在兩廡六 十位次之下,未當例,宜陞孔聖殿。」不報。恢,江西永豐 人。

洪武三年,詔正祀典,孔子封爵仍舊。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三年五月,詔正祀典,惟孔子封 爵仍舊。是時上如江淮府,先謁文廟幸學,至南昌亦 如之。」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正諸神封號,惟大成至聖 文宣王及配享從祀諸賢儒如故。」

按《曲阜縣志》:「洪武三年,詔孔子封爵,宜仍其舊。詔曰: 『自有元失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聲教不同。朕奮起 布衣,以安民為念,訓將練兵,平定華夷,大統以正。永 惟為治之道,必本於禮。考諸祀典,知五嶽、五鎮、四海、 四瀆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號,歷代有加。在朕思之 則不然。夫嶽鎮海瀆皆山高水廣,自天地開闢以至 於今,英靈之氣,萃而為神,必皆受命於上帝,幽微莫 測,豈國家封號之所可加?瀆禮不經,莫此為甚。至如 忠臣烈士,雖可加以封號,亦惟當時為宜。夫《禮》所以 明神人,正名分,不可僭差。今命依古定制,凡嶽鎮海 瀆,並去其前代所封名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郡 縣城隍神號一體改正。歷代忠臣烈』」士,亦以當時初 號為實號,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其孔子善明先 王之要道,為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於一方一時 者可比,所以封爵,宜仍其舊。庶幾神人之際,名正言 順,於理為當,用稱「朕以禮祀之意。」所以定到各明神 號,開列於後。於戲!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理既 同,其分當正。故茲昭「示,咸使聞知。」

洪武四年、令「進士行釋菜禮。」更定禮器

按《明會典》:「洪武四年,令進士釋謁,詣國學行釋菜禮。 更定祭器禮物,樂舞各置高案,籩豆簠簋豋鉶悉用 瓷器,牲用熟。樂舞生擇監生及文武大臣子弟在學 者,預教習之。」

洪武五年,文廟成,罷《孟子》配享。

按《兗州府志》,「洪武五年作文廟成,上遂視學釋菜。」 按《春明夢餘錄》,是年罷孟子配享。雷震謹身殿洪武六年復孟子配享。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六年,上曰:『我聞孟子辯異端,闢 邪說,發明孔子之道,宜配享如故』。」

洪武七年、「改仲春次丁致祭」

按《明會典》。「洪武七年仲春上丁,日食改用次丁。 洪武十五年,太學成,始易木主,幸學釋奠。並詔天下 儒學祀孔子,頒釋奠儀。」

按《明會典》:「洪武十五年,始詔天下儒學通祀孔子,頒 釋奠儀。」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五年作,文廟成,遣官祭以太 牢,上遂視學釋菜。始詔司府州縣衛通祀孔子,頒釋 奠儀。」洪武十五年春,作先師孔子廟,在南京太學 左。正殿七間,舊稱「大成殿」,今題曰「先師殿。」高三丈六 尺,闊十三丈一尺,深七丈一尺。露臺東西八丈八尺, 南北四丈五尺,基高六尺,上有石欄杆,前有石階級, 左右石階級各一。殿之東掖為祭器庫十一間,高一 丈五尺,每間闊一丈三尺,深一丈三尺,基高一尺八 寸。西掖為樂器庫十一間,高闊深入與祭器庫同。東 廡十九間,高一丈六尺,每間闊一丈三尺,深一丈八 尺,基高二尺。當廡門之中,有小階級。西廡間數并階 級同。內墀東碑亭一座,御製新建《太學碑樹》焉。西井 一口,石甃兩墀雜植松檜槐柏共六十一株。兩廡之 南,折而北向為東西序各十一間。門各高一丈五尺, 每間闊一丈三尺,深一丈三尺,基高一尺八寸。兩序 之中為大成門,今題曰「廟門五間。」中門三,東西各列 戟十二。門高二丈二尺,闊七丈九尺,前後深四丈八 尺,基高五尺。週環石欄杆,前後各石階級三。門內石 鼓各五,西石《鼓文音訓》碑一通。門外東神廚五間,宰 牲亭三間,井亭一座,井一口、石甃。西神庫五間,持敬 門一間,致齋所三間,外墀東元加封聖號詔書碑一 通,大德十一年七月十九日建。西元加封先聖父母 妻并顏曾思孟制詞碑一通,至順二年九月建。東西 各有南北對廊,樹歷科進士題名碑,雜樹松柏五十 七株。櫺星門三間,隔衢為屏牆,牆下池一方,東西闊 七丈五尺,深四丈,為木欄以護焉。是年十二月,復幸 學。先是五月丁巳,上謂禮部尚書劉仲質曰:「國學新 成,朕將釋菜,令諸儒議禮。議者曰:『孔子雖聖人臣也, 禮宜一奠而再拜』。朕以為孔子明道德以教後世,豈 可以職位論哉!昔周太祖入孔子祠,將拜,左右曰:『孔 子陪臣,不宜拜』。周太祖曰:『百世帝王之師,敢不拜乎? 遂再拜。朕深嘉其明,斷不惑於左右之言。今朕有天 下,敬禮百神,於先師之禮,宜加尊重』。」仲質乃與儒臣 定議,上服皮弁服,執圭,詣先師再拜。獻爵後,又再拜, 退,易服詣彝倫堂。祭酒、司業、博士、助教、進講賜坐,侍 臣以次坐於東西。講畢,宣諭學官諸生而還。明日,祭 酒率學官上表謝恩。己未,遣官祭先師孔子,以太牢 禮畢,祭酒吳顒等升堂,諸生受業。乙丑,上幸國子監 謁先師孔子,釋菜禮成,退御講筵,祭酒吳顒等以次 講畢。上謂之曰:「中正之道,無踰於儒。上古聖人不以 儒名,而德行實儒後世,儒之名立,雖有儒名,或無其 實。孔子生於周末,身儒道,行儒行立,儒教,率天下後 世之人皆欲其中正,惜乎魯國君臣無能用之者。當 時獨一公父文伯之母知其賢,責其子之不能從,則 一國君臣可愧矣。卿等為師表,正當以孔子之道為 教,使諸生咸趨乎正,則朝廷得人矣。」復命取《尚書·大 禹》《皋陶謨》《洪範》,親為講說,反覆開諭,群臣聞者,莫不 𢙀悅。遂賜宴竟日而還。丙寅,祭酒吳顒率博士龔斆 上表謝,各賜羅衣二襲。官民生許恆等四百三十人 各賜春、夏布衣。

按《闕里誌》:「洪武十五年,太學成。孔子以下去塑像,設 木主,遣官以太牢祭。帝遂視學,釋菜,服皮弁,詣位再 拜,獻爵,復再拜。」

按《圖書》編天下各布政司、府州、縣學釋奠儀注,各布 政司及府、州、縣長官一員行三獻禮,或提調官及儒 學教授等官行一獻禮。齋戒,正祭前三日,獻官并陪 祭官、執事人等,沐浴更衣,散齋二日,致齋一日。省牲, 正祭前一日,執事者設香案於宰牲房外,贊引引獻 官常服詣省牲所,贊「省牲」,執事者牽牲從香案前過, 入宰牲房宰之。遂以毛血少許盛於盤。贊引唱「省牲 畢。」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待祭畢埋之。正祭,每歲春 秋二仲月上丁日將行禮起,鼓初嚴,遍燃庭燎香燭。 鼓再嚴,樂舞生、執事者各序立於丹墀兩傍。鼓三嚴, 贊引引各獻官至廟門下立。通贊唱:「樂舞生各就位」, 樂舞生各以序立於廟庭。奏樂之所,司節者分引至 丹墀陛東西兩傍,各序立於舞佾之位。司節在東,則 退至東,三班舞生之首相向;在西,則退至西,三班舞 生之首相向。《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各執事亦各 以序進。就位訖,通贊唱:「分獻官各就位」,各贊引引各 分獻官至拜位,各贊引退立於東西訖,通贊唱:「獻官 就位。」贊引引獻官至拜位,贊引退,立於獻官東西兩 傍相向立訖,通贊唱:「瘞毛血。」執事者捧毛血由廟中門出,四配東西哲由左右門出,兩廡隨之瘞於坎,遂 啟俎蓋。通贊唱:「迎神」,舞生橫執其籥,麾生舉麾,唱迎 神,樂,奏《咸和之曲》,擊柷作樂。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 拜;興;拜,興,平身。」獻官以下俱拜訖,麾生偃麾,樂止,櫟 敔。通贊唱:「奠帛行初獻禮。」捧帛者各捧帛,執爵者各 執爵。贊引「詣獻官前。」唱「詣盥洗所。」引獻官至盥洗所。 司盥者酌水。贊引唱:「搢笏」,獻官搢笏,盥畢進巾。贊引 唱:「出笏」,獻官出笏。贊引唱:「詣酒樽所」,引獻官至酒樽 所。贊引唱「司樽者舉羃酌酒」,執爵者以爵受酒,同捧 帛者在獻官前行,先師帛爵由中門入,四配帛爵由 左門進,各於神案之側,朝上立。贊引隨引獻官亦由 左門入。唱:「詣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前。」麾生舉麾,唱「初 獻樂奏《寧和之曲》」,擊柷作樂。贊引引獻官至神位前。 唱:「跪」,獻官跪、唱:「搢笏」,獻官搢笏,捧帛者轉身西向跪, 進帛於獻官右,獻官接帛。贊引唱:「奠帛」,獻官奠帛,以 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前案上。執爵者轉身西向跪, 進爵於獻官右,獻官接爵。贊引唱「獻爵」、獻官獻爵,以 爵授接爵者,奠於神位前。贊引唱:「『出笏』、獻官出笏。」贊 引唱「俯伏、興、平身,詣讀祝位。」讀祝者位設於堂中香 案前。贊引引獻官至祝位。麾生偃麾,樂暫止,讀祝者 跪取祝文,退立於獻官之左。贊引唱「獻官并讀祝者 皆跪。」通贊隨唱:「眾官皆跪」,陪祭者皆跪訖。贊引唱:「讀 祝。」讀祝者讀畢,仍將祝文跪置於祝案上,退堂西,朝 上立。贊引與通贊同。唱:「俯伏」、興,平身。麾生舉麾不唱。 樂生接奏在先未終之樂。贊引唱「詣復聖顏子神位 前。」引獻官至神位前。唱「跪,搢笏。」獻官搢笏。捧帛者跪 於獻官右,進帛於獻官,獻官接帛。贊引唱:「奠帛」,獻官 獻帛,以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案上。執爵者跪於獻 官右,進爵於獻官,獻官接爵。贊引唱:「獻爵」,獻官獻爵, 以爵授接爵者,奠於神位前。贊引唱:「『出笏』,獻官出笏。」 贊引唱:「俯伏、興、平身。」贊引唱:「詣宗聖曾子神位前」,儀 同復聖位。通贊:隨唱「行分獻禮。」各贊引詣各分獻官 前,同唱:「詣盥洗所。」各贊引引各分獻官至洗所,司盥 者酌水,贊引同唱:「搢笏」,各分獻官搢笏盥洗畢,進巾。 贊引同唱:「出笏」,各分獻官出笏。贊引同唱:「詣酒樽所」, 引各分獻官詣樽所,同唱「司樽者舉羃酌酒」,各執爵 者以虛爵受酒,與捧帛者俱在分獻官前行,至堂及 兩廡神案之側,朝位立,俟正廟。贊引唱:「詣述聖子思 子神位前。」各贊引隨唱:「詣東哲神位前。」各贊引引分 獻官,東哲由左門進詣神位前。同唱「跪」、同唱:「搢笏。」獻 官并分獻官搢笏。東哲捧帛者轉跪於分獻右。進帛 獻官分獻官俱接帛。贊引同唱:「奠帛獻官」、分獻官獻 帛。以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轉身進 爵如進帛儀。餘儀俱同前。贊引唱:「詣亞聖孟子神位」 前,各贊引隨唱:「詣西哲、東廡、西廡神位前。」各贊引引 各分獻官、西哲、東廡、西廡各詣神位前,同唱「跪」,同唱: 「搢笏」,獻官并各分獻官搢笏。東廡,捧帛者轉身跪於 分獻官右,亞聖、十哲、兩廡捧帛者跪於獻官、分獻官 左。進帛獻官分獻官接帛。贊引同唱:「奠帛」,獻官、分獻 官奠帛,以帛授接帛者,奠於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轉 身進爵,如進帛儀。獻官、分獻官接爵。贊引同唱:「獻爵」, 獻官、分獻官獻爵。以爵授接爵者,奠於各神位前。贊 引同唱:「出笏」、各分獻官出笏。贊引同唱:「俯伏、興、平身。」 贊引同唱:「復位。」麾生,偃麾、櫟敔,樂止。各贊引引各獻 官至原拜位立,執事者亦隨至樽所立俟。通贊唱:「行 亞獻禮。」贊引「詣獻官前」,唱:「詣酒樽所。」引獻官至酒樽 所。贊引唱:「司樽者舉羃酌酒」,各執爵,以虛爵受酒,前 行至廟門,如初獻儀。贊引引獻官由左門入。唱:「詣至 聖先師孔子神位前。」麾生舉麾,唱「亞獻樂,奏《安和之 曲》」,擊柷作樂。贊引引獻官至神位前,如初獻爵之儀。 行禮訖,贊引引獻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櫟敔, 樂止。通贊唱:「行終獻禮。」贊引引獻官并執事者,儀同 亞獻。麾生舉麾,唱終獻,樂奏《景和之曲》,擊柷作樂、行 禮、復位,俱如初。惟執爵者不必出朝外,俱在廟兩傍 立。候徹饌,麾生偃麾、櫟敔,樂止。通贊唱:「飲福受胙」,進 福酒者捧爵,進福胙者捧盤,立於神位之東。又令一 執事取正壇羊肩胙置於盤。贊引唱「詣飲福位」,飲福 乃讀祝位也。又令二執事先立於廟內西傍,贊引引 獻官至飲福位,捧福酒、捧福胙轉身向西,立於獻官 傍前。廟內二執事行於獻官西,與捧爵者、捧胙者相 對立。贊引唱「跪搢笏」,獻官跪搢笏。進福酒者跪於獻 官右,進爵於獻官。贊引唱「飲福酒」,獻官接酒,飲訖,兩 傍接福酒者跪於獻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於獻官 右,進胙於獻官。贊引唱:「受胙。」獻官接胙訖,兩傍接福 胙者跪於獻官之左,接胙,由中門出。贊引唱:「出笏」、獻 官出笏。贊引唱:「俯伏、興、平身、復位。」贊引引獻官至原 拜位訖。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各官拜訖。通贊 唱:「徹饌。」麾生舉麾唱:「徹饌」,樂奏《咸和之曲》,擊柷作樂。 執事各於神位前將籩豆稍移動,復立於原位。舞生 直執其籥,與翟同。司節在東者,進立於東一班舞生 之首,舉節朝上,分引舞生於角道東西序立相向。樂止。麾生偃麾櫟敔,舞止。通贊唱「送神」,麾生舉麾唱「送 神,奏《咸和之曲》」,擊柷作樂。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拜, 興;拜,興,平身。」各官拜訖。通贊唱「讀祝者捧祝,進」帛者 捧帛,執事者各詣神位前,待讀祝者先跪取祝文,捧 帛者跪取帛,轉身向外立。通贊唱:「各詣瘞所。」捧帛祝 者過訖,贊引唱:「詣望瘞位。」各贊引引獻官、陪祭官至 瘞所。贊引唱:「祝版一帛一段」,數至九段,待焚訖,樂盡。 麾生偃麾櫟敔,樂止。贊引、通贊同唱:「禮畢。」 啟聖祠 歲仲春、秋上丁日子夜致祭,取不「先父食」義。齋戒同 釋奠,獻官,府附省以府正官行禮,外府佐二官行禮; 州縣附府者,以學正、教諭等官行禮。省牲同釋奠。正 祭日三更,禮生引獻官至盥所。贊引唱「詣盥洗所,搢 笏」,洗訖。唱「出笏。」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贊引唱:「就 位。」通贊唱「迎神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兩廡 分獻官同。通贊唱「奠帛,行初獻禮。」執事者各捧帛、爵 立於神前。贊引引獻官由廟門左入。唱:「詣啟聖公孔 氏神位前」,搢笏、奠帛、獻爵、出笏,詣讀祝位。跪。唱:「讀祝 訖。」唱:「俯伏,興,平身。」兩廡分獻官同唱:「詣先賢顏氏神 位前」,搢笏、奠帛、獻爵、出笏。詣先賢曾氏神位前,儀同 詣先賢孔氏神位前,儀同詣先賢孟孫氏神位前,儀 同兩廡分獻官同獻帛、爵訖。唱「復位。」通贊唱「行亞獻 禮。」執事者各捧帛、爵跪獻神位前訖。唱「行終獻禮。」儀 同。唱「徹饌訖。」唱「送神。」唱「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 身。」兩廡分獻官同拜。通贊唱「讀祝」訖,讀祝者捧祝,進 帛者捧帛,各詣瘞所。唱「望瘞。」捧祝帛至瘞所。唱「詣望 瘞位,焚訖。」唱「禮畢。」

洪武十七年議大成樂。始敕太學及郡學朔望行禮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七年議大成樂。

按《闕里誌》:「洪武十七年,敕每月朔望,太學祭酒以下 行釋菜禮。」

洪武二十年罷武廟,獨尊「孔子。」

按:《春明夢餘錄》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頒「《大成樂器》,定釋奠儀。」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頒大成樂器於天下府學, 令州縣如式製造。」釋奠儀一,齋戒與祀帝王同。一 省牲牛一、山羊五、豕九、鹿一、兔五一。」陳設正壇,犢一、 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 禮神制帛。共設酒尊三、爵三、篚一於壇東南,西向。祝 文案於壇西四配位:每位羊一、豕一、豋一、鉶二、籩豆 各十,簠簋各一、爵三、帛一、篚一。十哲位東五壇:豕一、 分五、帛一、篚一、爵三。每位鉶一、籩豆各四、簠簋各一, 酒盞一。西五壇,陳設同東廡五十三位,共十三壇,共 豕一、帛一、篚一、爵一;每壇籩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盞 四;西廡五十二位,共十三壇,陳設同一。正祭,典儀唱: 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分獻官、陪祀官各就 位。贊引引獻官至盥洗所。贊詣盥洗位,搢笏,出笏,引 至拜位。贊:「就位。」典儀唱:「迎神,奏樂。」樂止。贊:「四拜。」通贊 陪祭官同。典儀唱:「行初獻禮。」奏樂。執事官捧帛、爵詣 各神位前。贊引導遣官贊「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 前。」贊「搢笏。」贊「獻帛。」執事以帛進。奠訖,執事以爵進。贊 引贊「獻爵,出笏。」贊「詣讀祝位。」樂暫止,跪。傳贊「眾官皆 跪。」贊「讀祝。」讀祝官取祝,跪於獻官左。讀訖,贊「俯伏,興, 平身。」贊「詣兗國復聖公神位前」,搢笏,獻爵,出笏。詣郕 國宗聖公神位前、沂國述聖公神位前、鄒國亞聖公 神位前,儀並同前。贊「復位」,樂止。典儀唱「行亞獻禮。」奏 樂,執事以爵獻於神位前,樂止。典儀唱:「行終獻禮。」奏 樂,儀同亞獻,樂止。典儀唱「飲福受胙。」贊詣飲福位跪, 搢笏。執事以爵進。贊「飲福酒」,執事以胙進。贊受胙,出 笏,俯伏,興,平身,復位。贊「兩拜。」傳贊陪祀官同。典儀唱: 「徹饌,奏樂。」執事各詣神位前。徹饌,樂止。典儀唱「送神, 奏樂。」贊引贊「四拜。」傳贊陪祀官同。典儀唱「讀祝官捧 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詣瘞位。」典儀唱「望瘞,奏樂。」贊引 贊:「詣望瘞位。」樂止。贊:「禮畢。」 一、《分獻官儀注》:分獻以 翰林院修撰等官二員,國子監博士等官二員。典儀 唱:分獻官、陪祭官各就位,各二拜,候讀祝訖。唱「分獻 官行禮。」贊引贊「詣盥洗所。」贊「搢笏。」贊「出笏。」贊「陞壇。」贊 「詣神位前。」贊「搢笏。」執事以帛進於分獻官。奠訖,執事 以爵進於分獻官。獻訖,贊「出笏。」贊:「復位。」亞獻、終獻同。 《典儀》唱:「望瘞」,各詣瘞位。配哲從祀牌位四配復聖顏 子,舊封兗國復聖公;宗聖曾子,舊封郕國宗聖公;述 聖子思子,舊封沂國述聖公;亞聖孟子,舊封鄒國亞 聖公;十哲先賢閔子名損,舊封費公;先賢冉子名雍, 舊封薛公;先賢端木子名賜,舊封黎公;先賢仲子名 由,舊封衛公;先賢卜子名商,舊封魏公;先賢冉子名 耕,舊封鄆公;先賢宰子名予,舊封齊公;先賢冉子名 求,舊封徐公;先賢言子名偃,舊封吳公;先賢顓孫子 名師,舊封陳公;東廡先賢澹臺滅明,舊封金鄉侯;先 賢原憲,舊封任城侯;先賢南宮适,舊封汝陽侯;先賢 商瞿,舊封須昌侯;先賢漆雕開,舊封平輿侯;先賢司 馬耕,舊封睢陽侯;先賢有若,舊封平陰侯;先賢巫馬 施,舊封東阿侯;先賢顏辛,舊封陽穀侯;先賢曹卹舊封上蔡侯;先賢公孫龍,舊封枝江侯;先賢秦商,舊封 馮翊侯;先賢顏高,舊封雷澤侯;先賢壤駟赤舊封上 邽侯;先賢石作蜀,舊封成紀侯;先賢公夏首,舊封鉅 平侯;先賢后處舊封膠東侯;先賢奚容蒧舊封濟陽 侯;先賢顏祖,舊封富陽侯;先賢句井彊,舊封滏陽侯; 先賢秦祖,舊封禋城侯;先賢縣成,舊封武城侯;先賢 公祖句茲,舊封即墨侯;先賢燕伋,舊封汧源侯;先賢 樂欬,舊封建成侯;先賢狄黑,舊封林慮侯;先賢孔忠, 舊封鄆城侯;先賢公西蒧,舊封徐城侯;先賢顏之僕, 舊封宛句侯;先賢施之常舊封臨濮侯;先賢秦非,舊 封華亭侯;先賢申棖,舊封文登侯;先賢顏澮,舊封濟 陰侯;先儒穀梁赤舊封睢陽侯;先儒高堂生舊封萊 蕪伯;先儒毛萇,舊封樂壽伯;先儒后蒼、先儒杜子春 舊封緱氏伯;先儒韓愈,舊封昌黎伯;先儒程顥,舊封 豫國公;先儒邵雍,舊封新安伯;先儒司馬光舊封溫 國公;先儒胡安國,舊封建寧伯;先儒楊時,舊封將樂 伯;先儒張栻,舊封華陽伯;先儒陸九淵、先儒許衡,舊 封魏國公,舊有堂邑侯顏何、蘭陵伯荀況、彭城伯劉 向、司空王肅、司徒杜預,今黜;中牟伯鄭眾、良鄉伯盧 植、滎陽伯服虔,今改祀於鄉;萊蕪侯曾點、泗水侯孔 鯉,改入啟聖祠從祀。《西廡》先賢宓不齊,舊封單父侯, 先賢公冶長,舊封高密侯,先賢公晳哀,舊封北海侯; 先賢高柴,舊封共城侯;先賢樊須,舊封益都侯;先賢 公西赤,舊封鉅野侯;先賢梁鱣,舊封千乘侯;先賢冉 孺,舊封臨沂侯;先賢伯虔,舊封沐陽侯;先賢冉季,舊 封諸城侯;先賢漆雕徒父,舊封高宛侯;先賢漆雕哆, 舊封濮陽侯;先賢商澤,舊封鄒平侯;先賢任不齊,舊 封當陽侯;先賢公良孺,舊封牟平侯;先賢公肩定,舊 封梁父侯;先賢《鄡單》,舊封聊城侯;先賢《罕父黑》,舊封 祈鄉侯;先賢《榮旂》,舊封厭次侯;先賢《左人郢》舊封南 華侯;先賢《鄭國》,舊封胊山侯;先賢原亢,舊封樂平侯; 先賢《廉潔》,舊封胙城侯;先賢叔仲會舊封博平侯;先 賢公西《輿如》舊封臨胊侯;先賢《邽巽》,舊封高唐侯;先 賢《陳亢》舊封南頓侯;先賢《琴張舊封陽平侯;先賢步 叔乘舊封博昌侯;先儒左丘明舊封中都伯;先儒公 羊高舊封臨淄伯;先儒伏勝舊封乘氏伯;先儒孔安 國舊封曲阜伯;先儒董仲舒舊封廣川伯;先儒王通、 先儒周惇頤舊封道國公;先儒歐陽修、先儒張載舊 封郿伯;先儒程頤舊封洛國公;先儒胡瑗、先儒朱熹 舊封徽國公;「先儒呂祖謙,舊封開封伯;先儒蔡沈,舊 封崇安伯;先儒真德秀,舊封浦城伯;先儒薛瑄、先儒 王守仁、先儒陳獻章、先儒胡居仁,舊有壽章侯、公伯 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聖、岐陽伯賈逵,扶風伯馬 融,任城伯何休,偃師伯王弼,今黜內黃侯蘧伯玉,長 山侯林放、高宓侯鄭元,新野伯范甯,臨川郡公吳澄, 今改祀於鄉。曲阜侯顏無繇改入「啟聖祠,從祀淄川 侯申黨,即申棖,今存〈棖〉》。

洪武二十九年,黜揚雄從祀,進董仲舒。詔修孔廟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九年,駕幸太學,行釋菜禮。黜揚 雄從祀,進漢董仲舒。後遇登極,皆遣官祭告闕里 按《闕里誌》:洪武二十九年,上謂工部右侍郎秦逵曰: 「春秋之時,人紀廢壞。孔子以至聖之資,刪述《六經》,使 先王之道晦而復明,萬世永賴,功莫大焉。」夫食粟則 思樹「藝之先,衣帛則思蠶繅之始,皆重其所從出也。 孔子之功與天地並立,故朕命天下通祀,以致崇報 之意。而闕里又啟聖降神之地,廟宇廢而不修,將何 以妥神靈,詔來世。爾工部其即為修理,以副朕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