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01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一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一卷目錄。

 《文廟祀典部,彙考四》

  明二。成祖永樂五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五則 景帝景泰三則 英宗天順

  一則 憲宗成化五則 孝宗弘治五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四則 穆宗隆慶二

  則 神宗萬曆三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三則

《禮儀典》第二百一卷。

文廟祀典部彙考四 编辑

明二 编辑

成祖永樂元年遣官釋奠並建新廟於故址 编辑

按《春明夢餘錄》:「永樂元年八月,遣官釋奠,仍改稱國 子監孔子廟,尋建新廟於故址中為廟南向,東西兩 廡,丹墀西為瘞所,正南為廟門,門東為宰牲亭。神廚 西為神庫持敬門,門正南為外門。正殿初名大成殿, 永樂四年幸學行禮。」

按《續文獻通考》:永樂四年三月辛卯朔,幸學。先是敕 諭禮部曰:『朕惟孔子帝王之師,帝王為生民之主,孔 子立生民之道,三綱五常之理,治天下之大經大法, 皆孔子明之以教萬世。天下不可一日無生民,生民 不可一日無孔子之道。朕皇考太祖聖神文武,欽明 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膺君師億兆之任, 正中夏文明之統,復衣冠禮樂之舊。渡江之初,首建 學校,祀孔子。御經筵講《書》,守帝王之心法,繼聖賢之 道學,集其大成,以臻至治。朕承鴻業,惟皇考之成憲 是遵。今春時和,躬詣太學,如皇考故事,稱朕崇儒重 道、治安天下之意。布告群臣,咸使聞之。爾禮部擇日 舉行。其合行禮儀,禮部詳議以聞』。」故敕。禮部尚書鄭 賜言:「宋制,謁孔子,服靴袍再拜。」上曰:「見先師禮不可 簡,必服皮弁,行四拜禮。」於是進視學儀注,即洪武中 所定也。是日,上親行釋菜禮。命吏部尚書蹇義、戶部 尚書夏原吉、翰林院學士解縉、祭酒胡儼分獻十哲 兩廡。畢,上御彝倫堂,命坐講。祭酒胡儼講《尚書·堯典》, 司業張智講《易·泰卦》。大臣及翰林院詞官皆賜坐。講 畢,宣諭曰:「《六經》聖人之道,彌綸天地,昭揭日月,垂憲 萬世,率由彝訓。與卿等皆勉之。」遂命光祿寺賜百官 茶。次日早,祭酒胡儼等上表及箋稱謝。賜祭酒以下 宴於奉天門,監生宴於丹墀。仍賜儼及司業張智紵 絲羅衣人二襲;學官王峻用等三十五人紵絲衣人 一襲;監生朱璡等三千七十四人鈔各五錠。時禮部 會試舉人,中式者璡第一,故璡為諸生班首云。壬辰, 命工部修《太祖高皇帝詔書碑亭》,禮部奏立「《視學之 碑》,上親為製文。

永樂八年,正「文廟聖賢繪塑衣冠,令合古制。」

按《明會典》云云。

《永樂》十四年、新孔廟,並遣官致祭

按《闕里誌》:「洪武初,奉詔修孔廟。至永樂十四年,又撤 其故而新之。是年,遣官祭闕里。」

永樂十九年,命祭酒行禮於南監。

按《明會典》:「永樂十九年,北京國子監既定。其南監春 祭,命祭酒行禮,稱『皇帝謹遣』。」

宣宗宣德元年遣官詣闕里祭告 编辑

按《闕里誌》:「宣德元年,宣宗皇帝登極,遣太常寺寺丞 孔克準詣闕里祭告。自先師而下四配、十哲、兩廡凡 九壇,俱用太牢。」

英宗正統元年定從祀名爵位次遣官祭告闕里 编辑

按《明會典》。「正統元年。刊定從祀名爵位次。頒行天下。」 按《闕里誌》。「正統元年。英宗皇帝登極。遣國子監司業 趙琬。詣闕里祭告。」

正統二年,以宋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從祀。

按《明會典》云云。

正統三年,禁祀孔子於釋老宮,並定祭丁品物 按《明會典》,「正統三年禁祀孔子釋老宮。令祭丁品物。 非其土產者,鹿以羊代,榛棗以所產果品代。」

正統八年,追封元吳澄為「臨川郡公」,從祀。

按《明會典》云云。

正統九年幸太學,《敕定禮儀》。

按《續文獻通考》正統九年幸學儀注,「先是二月十五 日敕禮部曰:『國家建學,丕隆文教,以圖化理。今太學 新成,朕將祗謁先師孔子,勸勵師生。爾禮部其擇日 具禮儀以聞。禮部具上儀注,前期一日,太常寺整理 祭儀,國子監灑掃殿堂。錦衣衛設御幄於大成門東, 上南向,設御座於彝倫堂正中,鴻臚寺設經案於堂』」 內之左。至日,置書於上,設講案於堂西南。錦衣衛設 鹵簿,教坊司設大樂,俱於午門外。百官朝退,先詣國 子監門外迎駕,陪祀官先詣國子監,具祭服伺候行 禮。駕出,鹵簿《大樂》以次導,行樂設而不作。是日早,太 常寺陳設祭儀於各神位前,設酒、樽、爵如常儀。設「上 拜位於先師神位前正中。」其日,學官率諸生迎駕於成賢街。駕至學宮,學官及諸生跪,俯伏叩頭,興,學官 陪祀行禮。諸生先由太學東西小門入,列堂下,東西 序立。駕入櫺星門,《鹵簿大樂》止門外。上至大成門,入 御幄。禮官入奏請具皮弁服,次奏請行禮。導引官導 上出御幄,由中道詣大成殿陛下。典儀唱:「執事官各 司其事。」執事官先酌酒於爵,候導引上至拜位。贊奏 「就位」,百官各就位,四配、十哲分獻官各詣殿陛東西 階下,兩廡分獻官各詣應前,俱北向立。贊奏上鞠躬, 拜,興,拜,興,平身。贊百官行禮同。贊奏「搢圭」,上搢圭。執 事官跪進爵,上受爵。獻畢,復授執事官。執事官奠於 神位前。奏「出圭」,上出圭。四配、十哲、兩廡分獻官以次 詣神位前奠爵訖,仍以次出殿外,東西向立。贊奏「上 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贊百官行禮同。導引官導上由 中道出,分獻官以次退。上入御幄,易常服訖,禮官奏 請幸彝倫堂。上升輿,禮官前導,由櫺星門出,從太學 門入。學官先分列於諸生前。駕至,學官、諸生跪候駕 過,然後起,仍前序立。百官分列堂外,稍上,左右侍立。 上至彝倫堂,升御座。贊學官、諸生行五拜叩頭禮,東 西序立。堂下三品官以上及翰林院學士升堂,執事 官各以次序立。贊進講,祭酒、司業以次升堂,由東西 小門入,至堂中,執事官舉案於御前。禮官奏「請授經 於講官」,祭酒跪受。上賜講官坐,乃以經置講案,叩頭, 就西南隅几榻坐講。上賜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 以上及翰林院學士坐,皆叩頭序坐於東西,諸生圜 立以聽。祭酒李時勉講《帝庸》作歌與皋陶賡歌一章, 講畢,叩頭退就本位。司業趙琬進講《周易文言》,如儀 畢,出堂門復位。贊唱「有制。」學官諸生列班,俱北面跪 聽。宣諭曰:「聖人之道,具在《六經》,躬行圖治,君臣所同, 尚能勉之!」宣諭畢,贊行五拜叩頭禮畢,學官諸生以 次退,先從東西小門出,仍於成賢街右列班伺候。尚 膳監進茶御前,上命光祿寺賜各官茶畢,各官退列 堂門外,叩頭序立。駕興,升輿,由太學門出升輦,鹵簿 《大樂》前導,樂作。駕出太學門,學官諸生俟駕至,跪叩 頭退。百官常服,先詣午門外,伺候。駕還,鹵簿《大樂》止 於門外。上御奉天門,鳴鞭,百官常服,鴻臚寺致詞行 慶賀禮。鳴鞭畢,駕興,還宮,百官退。明日,國子監祭酒 率學官、監生上表謝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錦衣 衛設丹陛駕,百官朝服侍班行禮畢,上易服於奉天 門。禮官引奏,賜祭酒、司業及學官衣服,諸生鈔錠。祭 酒、司業紵絲衣一襲、羅衣一襲,「諸學官紵絲衣一襲, 監生每人鈔五錠。」駕還,是日,上親御奉天門,賜武官 公、侯、駙馬、伯、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官、 祭「酒、司業、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宴。」又明日,祭酒、 司業率學官、監生復謝恩。

景帝景泰元年遣官闕里祭告 编辑

按《闕里誌》:「景泰元年,景帝登極,遣翰林院侍講吳節 以香帛詣闕里祭告。」

景泰二年,幸學謁廟。

按《續文獻通考》:景泰二年二月初三日幸學前期月 日,敕禮部:「朕惟帝王之道,莫先於宗孔子。朕將祗謁 廟庭,躬修祀禮,退臨太學,勸勵師生,以丕隆文教於 天下。爾禮部其擇日具儀注以聞。」本年正月初八日, 禮部擇日具儀注題奏,奉聖旨:「是。講官并學官添與 紗帽帶,監生每人添與絹一疋。著陳懋、于謙、王直、陳」 循、高穀、江淵、商輅、劉鉉分獻。於是欽天監選擇景泰 二年二月初三日辛未,宜用卯時吉。餘同前。是日,祭 酒蕭鎡講《書經皋陶》篇「天聰明」一章,司業趙琬講《周 易》泰卦象辭。

景泰六年,增兩廡祭品。

按《明會典》。「景泰六年奏准以兩廡祭品儉薄,增豕四 隻,棗、栗各五十斤,黍稷各一斗,形鹽五十斤。南京國 子監一體增設。」

英宗天順元年遣官詣闕里祭告 编辑

按《闕里誌》:「天順元年,英宗復位,遣工科左給事中孫 昱詣闕里祭告。」

憲宗成化元年遣官闕里祭告取衍聖公及三氏子孫觀禮 编辑

按《闕里誌》:「成化元年,憲宗皇帝登極,遣吏部右侍郎 尹旻詣闕里祭告。又駕幸太學,釋奠孔子,遣官取衍 聖公弘緒并三氏子孫赴京觀禮,命衍聖公分獻沂 國公。」此遣官欽取之始。

成化二年,封董仲舒等四人為「伯。」

按《明會典》:「成化二年,封董仲舒為廣川伯,胡安國建 寧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

成化十二年,增樂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

按《明會典》云云。

按《續文獻通考》:成化十二年國子監祭酒周洪謨等 題,「臣近言孔子封號冕服籩豆佾舞等事,禮部尚書 鄒榦等參稱洪武年間新創南京太學,止用神主,不 設塑像。今國子監有塑像者,不過因前元之舊,亦非 聖朝之制。」臣以為不然。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因所當因,革所當革。太祖高皇帝正祀典,百神封號,凡 前代所封者,盡行革去,惟孔子封號仍存其舊。天下 郡縣皆有元時三皇廟像,以民間不可褻瀆,亦皆革 去。惟孔子塑像,除南京太學用神主外,天下府州縣 學,元時塑像,悉存其舊。所因所革,皆以定一代之規, 垂萬世之法。豈可謂所革者為聖朝之制,而所因者 非聖朝之制乎?又謂諡號器數之加否,不足為孔子 重輕所貴乎?孔子之道者,在身體力行,乃為尊崇之 實。臣以為孔子之道不外乎禮樂,今欲體孔子之道, 亦莫先乎禮樂,若不能備其禮樂,則無以將其誠敬。 報本之義既疏,體道之功安在?臣查得唐開元中,始 封孔子為文宣王,被以袞冕,樂用宮縣,當時袞冕之 名,通乎上下。天子之袞冕,十二旒、十二章;一品之袞 冕,九旒九章。宮縣者,天子之樂也。樂既用天子之宮 縣,服必用天子之袞冕,是唐之奉孔子者,已用天子 之禮樂矣。今冕服既用天子禮,而舞佾則用諸侯之 樂。以禮論樂,則樂不備;以樂論禮則禮為僭。禮既不 明,樂又不稱,孔子在天之靈,必所不享。夫禮樂之因 於前「元者,既有缺略,則法制之明於聖朝者,當為釐 正。若事因循,不加釐正,後世君子,必見非笑。如蒙准 言,乞敕內閣大臣并六部三法司、六科十三道等官 計議,首則正其封號。」合無表明孔子周人,當用周制, 其所封乃當時天王之王,非後世國王之王。故從前 代以來,皆用天子冕服。封號既正,則冕服「與封號相 稱,而禮不為僭矣。次則增其器數,合無將十籩、十豆 增為十二籩、十二豆、六佾之舞增為八佾之舞。器數 既加,則佾舞與冕服相稱,而樂不為缺矣。禮明樂備, 則可以格神靈,可以厚風化,可以補前代缺略之典, 可以備聖朝尊崇之制,誠為便益。緣係建言文廟禮 樂事理,未敢擅便。」本監官於奉天門題奏。奉聖旨:是。 尊崇孔子。是朝廷盛典。准他奏。籩豆增為十二。六佾 增為八佾。通行天下。該衙門知道。

成化十三年釋奠,始用八佾,籩、豆十二,羽舞居下。 按《春明夢餘錄》:成化十三年閏二月丁丑釋奠,初用 八佾,籩、豆各十二。先是,周洪謨請加籩、豆、佾舞,又言: 「古者鳴球琴瑟在堂上,笙鏞柷敔在堂下,千羽舞於 兩階。今舞羽居上而樂器居下,非古制也。」禮部尚書 鄒榦駁之,詔以尊崇孔子,國家盛典。從洪謨之言,而 羽「舞始居下」云。

成化二十二年,以上丁次日釋菜。

按《明會典》:「成化二十二年二月朔,當釋菜,值上丁,令 以次日釋菜。」

孝宗弘治元年遣官祭告闕里幸太學行釋奠禮 编辑

按《闕里誌》:弘治元年,孝宗皇帝登極,遣太常寺少卿 田景賢詣闕里祭告。又駕幸太學,釋奠孔子。以吏部 尚書王恕言,詔先師位加幣用太牢,改「分獻」為「分奠」, 遣官取衍聖公并三氏子孫觀禮,命衍聖公分奠兗 國公。禮畢,欽賞弘緒及觀禮族人,各紵絲衣一套,又 賜宴於禮部。

弘治六年,命孔彥繩為翰林世襲《五經》博士,主衢州 孔子廟祀。

按:《明通紀》云云。

弘治九年,以宋楊時從祀,又命增孔廟《樂生》。

按《明會典》:弘治九年,封宋楊時為將樂伯從祀。 按《闕里誌》:弘治九年二月,太常寺卿崔志瑞請天子 之樂,該用樂器人數七十二名,先師孔子原舊樂生 四十六名,同天子之樂,該添樂生二十六名等因到 司,案呈到部。看得禮備樂全,誠為盛世之典。況舞佾 既增,樂亦須稱。合行太常寺將先師孔子祭祀合用 樂器人數,照數增益。其樂器如有缺少,合行該衙門 置造,及通行天下,照例施行。弘治九年二月初二日 該本部尚書倪岳等於奉天門題,奉聖旨:「是。欽此。」 弘治十二年孔廟災,詔重建。

按《明會典》:「弘治十二年六月,曲阜孔廟災,遣翰林學 士李傑祭告。」

按《明通紀》:「弘治十二年,曲阜孔廟火。題准取旁近各 省及各抽分廠銀重修。」

按《兗州府志》:「弘治十二年,闕里至聖廟災,遣翰林侍 讀學士李傑祭告,出帑金十五萬兩,命守臣重建。 弘治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遣官祭告。」

按《明通紀》:「弘治十七年閏四月,曲阜重建孔廟落成, 遣大學士李東陽祭告。」

按《闕里誌》:「弘治十七年,重建廟成,遣大學士李東陽 以香帛并御製碑文,詣闕里祭告。」

武宗正德元年視學謁孔子取三氏子孫至京觀禮按闕里誌正德元年武宗皇帝視太學謁孔子遣禮部主事張潛取衍聖公聞韶并三氏子孫赴京觀禮 编辑

命衍聖公分奠沂國公、以禫服未除辭。命吏部右侍 郎梁儲代。欽賞。賜宴照前例。

正德八年、遣官祭告

按《闕里誌》:「正德八年,因流賊犯闕里,遣山東巡撫都御史趙璜祭告。」

世宗嘉靖元年遣官祭告闕里駕幸太學 编辑

按《闕里誌》:「嘉靖元年,世宗皇帝登極,遣吏部尚書石 瑤詣闕里祭告。本年駕幸太學,詣廟至櫺星門外,即 降輦步入,禮畢,仍步出櫺星門外升輦,遣評士呂祚 取衍聖公聞韶并三氏子孫希瑄、公舉彥佐、弘仁、聞 義赴京觀禮外,有乞恩觀禮三氏學生員彥隆、承概、 承緒等三名,亦准觀禮,欽賞賜宴照前例。」

嘉靖九年,釐正《文廟祀典》。始為木主,題「至聖先師孔 子神位。」

按《明會典》,嘉靖九年釐正祀典,始為木主,題曰「至聖 先師孔子神位。」改大成殿為先師廟,殿門為廟門。四 配稱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之 位。十哲以下及門弟子,皆稱先賢某子之位。左丘明 以下,稱先儒某子之位。申黨即申棖,祀止存棖公、伯 寮、秦冉、顏何、荀況、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 弼、杜預、吳澄十三人俱罷祀;林放、蘧伯玉、鄭眾、盧植、 鄭元、服虔、范甯七人各祀於其鄉;后蒼、王通、歐陽修、 胡瑗、陸九淵增入從祀。凡籩豆樂舞之數,皆更定焉。 其內臣降香亦罷。令南京國子監祭用十籩、十豆, 天下府、州、縣學八籩、八豆,樂舞各止六佾。凡六品以 下官不陪祭者,先一日赴廟瞻拜。 月朔釋菜儀。其 日清晨,執事者各司其事,分獻官、各官分列於大成 門內。監生排班,俟獻官至。通贊唱:「排班,獻官以下各 就位。」通贊唱:「班齊,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引贊「詣獻官 前。」唱:「詣盥洗所。」獻官盥手、帨手訖,引贊唱:「詣酒尊所。」 司尊者舉羃酌酒訖。引贊唱:「詣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前,跪。獻爵,俯伏,興,平身。」執事者行事並同。引贊唱:「詣 復聖顏子神位前」,宗聖曾子神位前,述聖子思子神 位前,亞聖孟子神位前,儀並同。十哲兩廡分獻官一 同行禮畢,引贊同唱:「復位。」引贊導獻官、分獻官至原 拜位立。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禮畢。 啟聖祠 祭儀,嘉靖九年,令兩京國子監并天下學校,各建啟 聖公祠,中祠叔梁紇題稱「啟聖公孔氏之位」,以顏無 繇、曾點、孔鯉、孟孫氏配,俱稱先賢某氏之位。程珦、朱 松、蔡元定從祀,俱稱先儒某氏之位。每歲仲春、秋上 丁日,遣國子監祭酒行禮,南監司業行禮。一,陳設正 位:羊一、豕一、籩豆各八,簠簋各二、鉶二、爵三、帛一、篚 一。東配:豕一、爵三、帛一、篚一。每位簠簋各一、籩、豆各 四。西配同,東西從祀同。一正祭,是日三更,贊引導遣 官至盥洗所,搢笏、出笏。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遣 官就位,迎神四拜,兩廡分獻官同。典儀唱:「奠帛,行初 獻禮。」遣官由廟左門入。贊「詣啟聖公孔氏神位前」,搢 笏、獻爵、出笏,詣讀祝位,跪,讀訖,俯伏,興、平身。兩廡分 獻官同。贊「詣先賢顏氏神位前,獻帛、獻爵。」詣先賢曾 氏、先賢孔氏、先賢孟孫氏各神位前,儀並同前。兩廡 分獻官同。獻帛、爵訖,復位。典儀唱「行亞獻禮」、終獻禮, 儀同初獻。典儀唱「徹饌訖。」唱「送神四拜。」兩廡分獻官 同。典儀唱「讀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詣瘞位。」唱 「望瘞」,捧祝帛饌官至瘞所,贊引贊「詣望瘞位。」贊「禮畢。」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九年,上用大學士張孚敬等議, 釐正祀典,撤去塑像,改大成至聖文宣王為至聖先 師孔子神位。木主高二尺三寸七分,闊四寸,厚七分; 座高四寸,長七寸,厚三寸四分,朱地金書。四配為復 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神位,木主 各高一尺五寸,闊三寸二分,厚五分;座高四寸,長六 寸,厚二寸八分。十哲以下,凡及門弟子皆止稱「先賢 某子神位」,木主各高一尺四寸,闊二寸六分,厚五分; 座高二寸六分,長四寸,厚二寸。左丘明以下稱「先儒 某子神位」,木主各高一尺三寸四分,「闊二寸三分,厚 四分;座高二寸六分,長四寸,厚二寸,俱赤地黑書。」「申 黨、申棖二人」,疑以據《論語》為證,乃存「棖」去「黨。」而公伯 寮、秦冉、顏何、荀況、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 弼、杜預、吳澄十三人俱罷從祀;林放、蘧瑗、鄭元、鄭眾、 盧植、服虔、范甯七人,令各祀於其鄉。后蒼、王通、歐陽 修、胡瑗四人增入從祀,用故詹事兼翰林院學士程 敏政之言也。尋用行人薛侃議,增陸九淵。於是東廡 從祀四十七位,為澹臺、滅明、原憲、南宮适、商瞿、漆雕 開、司馬耕、有若、巫、馬施、顏、辛、曹卹、公孫龍、秦、商、顏、高 壤、駟赤石、作蜀公、夏首后、處奚、容、蒧、顏祖、句井彊、秦 祖、公祖、句茲、縣成、燕、汲、樂、欬、狄黑、孔忠公、西蒧、顏之 僕、施之常、秦非、申棖、顏噲、《穀梁》赤、高堂生、毛萇、后蒼、 杜子春、韓愈、程顥、邵雍、司馬光、胡安國、張栻、楊時、陸 九淵、許衡。西廡從祀四十四位,為宓不齊、公冶長、公 晳、哀高柴、樊須、公西赤、梁鱣、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哆、 漆雕徒父、商澤、任不齊公、良儒、公肩定、鄡單罕父、黑 榮、旂左人郢、鄭國原、亢廉潔、叔仲會、邽巽公西輿,如 陳亢琴、張步叔乘、左丘明、公羊高伏勝、孔安國、董仲 舒、王通、周敦頤、歐陽修、張載、程頤、胡瑗、朱熹、呂祖謙、 蔡沈、真德秀,凡舊封公、侯、伯、爵,盡皆革去。仍改大成 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時徐階疏辨改號易像為非宜,帝怒,切責之。既而復疏曰:「聖謨洋洋,非臣所 能窺測。」上謂其諛佞,謫延平推官,且立《佞人碑》。十一 月奉詔行兩京國子監,責令祭酒等官通行改正,以 稱崇儒重道之意。於是車駕重幸太學,仍行南京,遣 官祭焉。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請正祀典,從 之。因製《祀典說》曰:『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特其位,非 王者之位焉。孔子當時諸侯有僭王者,皆筆削而心 誅之,其生也如是。今不體其心而加之以號,豈善於 尊崇者哉?又若增樂舞用八,佾籩豆用十二,牲用熟, 而上擬乎事天也,無忌之甚者矣。若夫顏回、曾參、孔 伋以子而並配於堂上;顏路、曾晳、孔鯉以父從列於 下,此名之不正者也。綱領既紊,至有宋程頤,遂主英 宗不父濮王之禮,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璁也。為名 分也,為義禮也,非諛君也,非滅師也。茲所正者,亦以 防閑於萬世之下也』。」於是通行天下學校,改大成至 聖文宣王為至聖先師。孔子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 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門弟子, 稱先賢某子,左丘明以下稱先儒某氏。悉罷封爵。 嘉靖十年行釋奠禮。

按《春明夢餘錄》:「嘉靖十年,以釐正祀典,服皮弁,謁廟 用特奠帛。行釋奠禮。迎神、送神各再拜,樂三,奏文舞 六佾。配享、從祀及啟聖祠分奠用酒脯,亦遣官致祭 於南監及闕里。從大學士張璁議也。」

嘉靖十二年幸太學,取衍聖公并族人觀禮。

按《闕里誌》:「嘉靖十二年,復幸太學,遣官取衍聖公聞 韶并族人孔謹公禎承、禎、弘器、聞達、觀禮,欽賞賜宴, 俱照前例。」

穆宗隆慶元年遣官闕里祭告幸太學 编辑

按《闕里誌》:「隆慶元年,穆宗皇帝登極,遣尚寶司卿劉 奮庸詣闕里祭告。本年八月初一日,駕幸太學,遣禮 部主事劉繼文取衍聖公尚賢并三氏子孫孔謑、承 讀、承元、承字弘立,觀禮欽賞賜宴,俱照前例。又以分 奠大臣,特賜衍聖公羊一隻,酒十瓶,鈔三千貫。家長 孔謑,吏部給與冠帶。」

隆慶五年,以本朝薛瑄從祀。

按《明會典》云云。

按《續文獻通考》:「先是戶科給事中魏時亮於隆慶元 年十月請錄真儒,以彰道化,薛瑄、陳獻章、王守仁均 得聖學真傳,宜從祀孔廟。」先是給事中趙御史周 弘祖請以故禮部侍郎薛瑄從祀,御史耿定向亦請 以故新建伯兵部尚書王守仁從祀。下禮部議覆:「薛 瑄潛心理道,勵志修為。言雖不專於著述,而片言隻 簡,動示楷模;心雖不繫於事功,而偉節恢猷,皆可師 法。王守仁質本超凡,理由妙悟;學以致良知為本,獨 觀性命之原;教以勤講習為功,善發聖賢之旨。但瑄 則相去百年,輿論共服。守仁則世代稍近,不無異同。 請敕翰林院、國子監儒臣廣咨博訪,撰議進覽。仍下 本部會同集議,以俟聖斷。」從之。六科韓楫等、十三道 御史馬三樂等,於五年交章請以瑄從祀,下禮部會 廷臣雜議。至是議曰:「臣等謹按:瑄,山西河津縣人。方 幼年,一見濂、洛諸書,即歎曰:『此道學正脈也』。」遂棄去 詞賦,專心於是。其學以復性為的,以居敬窮理為功, 以反躬踐履為實。潛心體究,至老彌精,充養之純,超 然自得。此學問之大原也。平生言動舉止,悉合於矩, 辭受取與一揆諸義。居家則孝友無間,與人則樂易 可親。中正足以矯枉闢邪,剛直足以廉頑立懦,此行 履之大略也。所著有《讀書錄》,有《河汾集》,雖不專以述 作為事,而隻簡片言,皆可師法,微詞奧義,悉合聖謨, 至今學者莫不尊信而誦習之,此著述之大旨也。至 於立朝行己之際,不折節於權門,不謝恩於私室,不 屈法於貴近,不懾志於臨刑,榮辱無以關其心,死生 無以易其操,此樹立之大節也。故一時信從者有「河 東夫子」之稱,一代真儒之許,至今無異議焉。間有疑 其著述之寡,不知學貴心得,道在躬行。矧瑄所著書 且十餘萬言,不為不多。又有言「宋時羅從彥、李侗諸 儒尚未遍祀,瑄不應獨祀者。不知從彥等皆講學於 大明之日,而瑄乃興起於既絕之後,課其難易,功實 倍之。惟陛下博採人言,俯加臨決,早賜施行,於世教 士風,非小補也。」於是命瑄從祀神主,序於先儒呂祖 謙之下。祭酒馬自強以從祀告於先師孔子,行釋菜 禮。仍通行天下學校,一體遵行。

神宗萬曆元年遣官祭告闕里 编辑

按《闕里誌》:「萬曆元年,神宗登極,遣尚寶司司丞張孟 男詣闕里祭告。」

萬曆四年,幸太學,釋奠先師。

按《闕里誌》:萬曆四年,神宗皇帝駕幸太學,釋奠先師。 遣禮部主事張程取衍聖公尚賢并三氏子孫公寧 公源、承倜、弘昹、貞樗、觀禮,欽賞賜宴,俱照前例。 萬曆十二年,以本朝王守仁、陳獻章、胡居仁從祀。 按《明會典》云云按《春明夢餘錄》:禮部尚書請獨祀居仁。大學士申時 行等言:守仁知眾論之不與,則著《朱熹晚年定論》之 書,號召門徒,互相唱和,才美者樂其任意,或流於清 談,庸鄙者借其虛聲,遂敢於放肆,傳習轉訛,悖謬日 甚。其門人為之標榜,至謂「杖之不死,投之江,不死以 上瀆聖聰,幾於無忌憚矣。若夫勦捕軬賊,剪除逆濠, 據事論功,誠有可錄。是以當陛下御極之初,即拜伯 爵,雖出於楊廷和豫為己地之私,亦緣黃榜有封拜 侯伯之令。夫功過不相掩,宜免奪封爵,以彰國家之 大信;申禁邪說,以正天下之人心。」上曰:「卿等議是。」守 仁放言自肆,詆毀先儒,號召門徒,虛聲附和,用詐任 情,壞人心術。近年士子傳習邪說,皆其倡導。至「於逆 濠之變,與伍文定移檄舉兵,仗義討賊,元惡就擒,功 固可錄。但兵無節制,奏捷誇張,近日掩襲塞夷,恩威 倒置。所封伯爵,本當追奪,但係先朝信令,姑與終身。 其沒卹典,俱不准給。」都察院仍榜諭天下:「敢有踵襲 邪說,果於非聖者,重治不饒。」當日申飭嚴切如此。及 入祀時,無一人言及,以彼時良知之說盛行也。

熹宗天啟元年遣官祭告闕里 编辑

按《闕里誌》:「天啟元年,熹宗皇帝登極,遣順天府府丞 姚士慎詣闕里祭告。」

天啟五年,幸太學,釋奠先師。

按《闕里誌》:「天啟五年二月初六日,熹宗皇帝幸太學, 釋奠先師,遣中書舍人楊中極取衍聖公孔引植并 四氏子孫族人彥乾、弘顆、弘毅、聞慶,生員聞範、聞謨、 貞祚,衍聖公遂以觀禮乞恩,奉聖旨准以恩貢入監。 聖旨既稱聖裔,該部優選。」中書孔聞詩、行人孔聞謤 并乞恩觀禮,賜宴賜衣,并如前代,尤加。次年孔聞詩 俸。未及期,奏以「特恩」准考選吏科給事中。

愍帝崇禎二年幸太學釋奠先師 编辑

按《闕里誌》:「崇禎二年正月二十日,帝駕幸太學,釋奠 先師。遣中書舍人梁招孟取衍聖公孔引植子孫族 人彥乾、彥鳳、弘毅,生員聞俊、貞芳、尚皓、尚遜,照例送 監讀書,賜宴賜衣,俱照前例。」

崇禎六年,復行釋奠禮。

按《春明夢餘錄》:「崇禎六年辛巳八月復行釋奠禮,禮 部先以八月初四日請,已,報可。是日丁未,適與丁祭 相值。舊例,丁祭遣閣臣行禮,乃改是月十八日躬行 釋奠,而初四日仍遣閣臣行禮。辛巳八月十八日卯 初刻,駕從長安左門出,自崇文街至成賢街入廟,祭 酒司業吉服,率學官諸生於成賢街左跪迎。駕至櫺」 星門外,降輦,禮部與鴻臚卿導上步入門,登大成門 中階,入御幄,坐定,具皮弁冠服出。太常寺官導由大 成中門道入,盥洗,詣廟中陛,上奏迎神樂,上兩拜,遂 行釋奠禮。太常寺卿跪進帛於上右,上搢圭,立受帛。 獻畢,少卿跪進爵於上右,立受爵。獻畢,上出圭,奏《送 神樂》,上復兩拜。禮畢,上仍至御幄,更翼善冠、黃袍,幸 彝倫堂,諸生列於堂下,祭酒各官列於諸生之前,跪, 候駕過,起,北向立。上至彝倫堂,百官行一拜三叩頭 禮,祭酒以下及諸生行一拜三叩頭禮。有頃,內贊贊 進講,祭酒從東階由東小門入,至堂中,北向立。執事 官舉經案於御前,禮部官奏「請授經於講官。」祭酒跪, 禮部以經立授祭酒,置於講案,復至中堂北向立,一 拜三叩頭。上諭講官坐,祭酒承旨就講案邊坐。上諭 官人,每坐,百官承旨,武官都督以上、文武三品以上 及學士一拜三叩頭坐。祭酒講《皋陶謨》。講畢,退出堂 外。司業羅大任從西階由西小門入,一如祭酒禮。講 《易·咸卦》。講畢,傳制官稱「有制」,宣諭云:「聖人之道,如日 中天」,凡四語。祭酒、司業、學官習禮、公、侯、伯、諸生五拜 三叩頭。尚膳監進茶,上諭官人每吃茶。茶畢,出百官 一拜三叩,賜五府、六部、都察院及衍聖公羊酒甜食。 盒上入彝倫堂後敬一亭,觀世宗所立程子《四箴》諸 碑。又令將廟內各碑及石鼓俱摹榻進覽。

崇禎十四年,詔加崇周、程「諸子。」

按《春明夢餘錄》:崇禎十四年八月諭:「朕覽我聖祖命 儒臣纂輯《五經四書大全》,其中作述、傳註、引証等項, 惟宋儒周子、兩程子、朱子、張子、邵子為多。可見理學 大明於宋,而周、程諸子大有功於聖門,然與周、秦、漢、 唐諸儒並稱先儒,竊為不安。茲欲特加崇隆,是否可 行?著禮部、翰林院、太常寺、國子監、禮科等衙門會同」 詳議來說。十月,部議以「周、程六子宜稱先賢,並請漢 儒董仲舒、隋儒王通俱稱先賢,且宋從祀至十八人, 今止四人為太少,宜以吳與弼、羅倫、蔡清、陳真晟、陳 琛、呂柟、王艮、章懋、羅洪先、鄧元錫、顧憲成等」,令候旨 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