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三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九卷目錄
衣服部雜錄
衣服部外編
禮儀典第三百三十九卷
衣服部雜錄
编辑《易經·訟卦》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書經舜典》:「車服以庸。」
《禹貢》:「島夷皮服。」〈注〉「《海曲》曰島。」海島之夷,以皮服來貢 也。
島夷卉服,厥篚織貝。〈注〉卉,草也。葛越,木棉之屬。織貝, 錦名。織為貝文,《詩》曰「貝錦」是也。今南夷木棉之精好 者亦謂之吉貝。海島之夷以卉服來貢,而織貝之精 者則入篚焉。
《說命》「惟衣裳在笥。」
《詩經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澣我衣。」〈注〉私燕服也。衣 禮服也。
「《𨚍風》《柏舟》」,心之憂矣,如匪澣衣。〈注〉憂之至於煩冤,《憒 眊》如衣不澣之衣也。
《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裡。」〈注〉綠,蒼勝黃之間色。黃,中 央土之正色。間色賤而以為衣,正色貴而以為裡,言 皆失其所也。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注〉上曰衣。下曰裳。《記》曰:「衣正色。 裳間色。」今以綠為衣。而黃者自裡轉而為裳。其失所 益甚矣。
《魏風·葛屨》:「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注〉女婦,未廟見之稱也。娶婦三月廟見,然後執婦功。 「要裳」,要襋,衣領。好人,猶大人也。魏地陿隘,其俗儉嗇 而褊急,故以「葛屨履霜」起興而刺其使女縫裳,又使 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
《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正義〉「曳」者,衣裳在身, 行必曳之。婁與「曳」連,則同為一事。
《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 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載元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注〉言制其平居之服,而以 為「自今可以勿為行陳銜枚」之事矣。
《小雅·大東》:「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注〉粲粲,鮮盛貌。 《禮記曲禮》: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 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
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
《內則》:「子事父母,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褻衣 衾,不見裡。」〈注〉袒與裼皆《禮》之敬,故非敬事不袒裼也。 不因涉水,則不揭裳,不見裡,為其可穢。
《父母》: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澣。衣裳綻裂, 紉箴請補綴。〈注〉「和灰」,如今人用灰湯也,以線貫箴為 紉。
《玉藻》:「君賜車馬,乘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
《少儀》「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注〉此「貴貴」之道, 以廣敬也。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注〉衣裳之制,取諸乾坤, 有其名則有其義,服之而不審名義,是無知之人矣。 《左傳》桓公二年,取郜大鼎于宋。臧哀伯諫曰:「袞冕黻 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 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 也;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呂氏春秋》:「被褐而出,衣錦而入,藏文于內,固不可也。」 《孫卿子》:「大布之衣,粗絲之履,可以養體。」
《韓子》:晉平公問叔向曰:「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 天下,不識臣之力也?」叔向對曰:「管仲善制割,賓胥無 善削縫,隰朋善純緣,衣成君舉而服之,亦臣之力也, 君何力之有?」
《文子》:「古之為道者,量腹而食,制形而衣。」
《墨子》:「古者聖王制為衣服之法:冬服紺緅之衣,輕且 暖;夏服絺綌之服,輕且清。」
《淮南子》:「夫以一世之變,欲以耦化應時,譬猶冬被葛 而夏被裘。夫一儀不可以百發,一衣不可以出歲,儀 必應乎高下,衣必適乎寒暑,是故世異則事變,時移 則俗易。」
《韓詩外傳傳》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說目也。君子衣服 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
《說苑》:「聖人之衣也,便體以安身;其食也,安於腹。適衣 節食,不聽口目。」
《鹽鐵論》:「古者庶人耋至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 故命曰布衣。及其後則絲裡枲表,直領無褘,袍合不 緣。夫羅紈文繡者,人君后妃之服也;繭紬縑練者,婚姻之嘉飾也。是以文繒薄織,不粥於市。今富者縟繡 羅紈,中者素綈錦冰,常民而被后妃之服,褻人而居 婚姻之飾。夫紈素之賈倍縑,縑之用倍紈也。」
《新論》:楚之郢,都車掛轂,民摩肩,市路相交,號為「朝衣 新而暮衣敝。」
紫貂白狐,製以為裘,鬱若慶雲,皎如荊玉,此毳衣之 美也。壓菅蒼蒯,編以蓑芒,葉微疏纍,黯若朽穰,此卉 服之惡也。美惡雖殊,適用則均,隨時成務,各有宜也。 《夢書》上「襦為大夫」,婦人夢之,得賢夫也。
《東觀漢記》:建武二年,封景丹為櫟陽侯。上謂曰:「富貴 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故以封卿。」按前漢皆言衣繡, 惟此言衣錦。
《申鑒雜言》「衣裳服者不昧于塵塗,愛也。衣裳愛焉而 不愛,其容止外矣。」
《輶軒絕代語》:「南楚凡人貧,衣被醜敝謂之須。」或謂 褸裂。注云。衣壞貌也。《左氏》曰:「蓽路藍褸以啟山林。」褸 音縷。
《補筆談》:「唐以來士人文集,好用古人語,而不攷其意, 凡說武人,多云『短後衣』」,不知「短後衣」作何形制。短後 衣出《莊子說劍篇》,蓋古之士人衣皆曳後,故時有衣 短後之衣者。近世士庶人衣皆短後,豈復更有短後 之衣。
《野客叢談》:漢官吏著皁,其給使賤役著白。按谷永曰: 「擢之皁衣之吏。」張敞曰:「敞備皁衣二十餘年。」注云:「雖 有四時服,至朝皆著皁衣。」《兩龔傳》曰:「聞之白衣,戒君 勿言。」注:白衣給使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 內之屬。晉陶淵明謂白衣送酒是也。又觀《戰國策》左 師公謂臣有賤息,願令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知官 吏著皁舊矣。
《雞跖集》:梁夏侯亶妓妾無衣,至令隔簾作樂。人謂「簾」 為「妓衣。」
燕翼《貽謀錄》:國初仍唐舊制,有官者服皂袍,無官者 白袍,庶人布袍,而紫惟施于朝服,非朝服而用紫者 有禁。然所謂紫者乃赤紫,今所服紫謂之黑紫以為 妖,其禁尢嚴。故太平興國七年詔曰:中外官并貢舉 人,或于緋綠白袍私自以紫加于衣服者,禁之。止許 白袍或皁袍。至端拱二年,忽詔士庶皆許服紫,所在 不得禁止。而黑紫之禁,則申嚴於仁宗之時也。 《石林燕語》:「國朝既以緋紫為章服,故官品未應得服 者,雖燕服亦不得用紫。」蓋自唐以來舊矣。太平興國 中,李文正公昉嘗舉故事,請禁品官綠袍,舉子白紵 下不得服紫色衣,舉人聽服皁,公吏工商伎術通服 皁白二色。至道中弛其禁。今胥吏寬衫與軍伍窄衣 皆服紫。沿習之久,不知其非也。
《鄰幾雜志》:婦人不服寬褲,與襜製旋,裙必前後開勝, 以便乘驢。其風始於都下妓女,而士夫家反慕之,曾 不知恥辱如此。又涼衫以褐紬為之,以代毳袍。韓持 國云:「始於內臣班行,漸及士人。今兩府亦然,獨不肯 服。」予讀《儀禮》,婦人衣上之制如明衣,謂之景。景,明也, 所以禦塵垢而為光明也。則涼衫亦所以護朝服,雖 出近俗,不可謂之無稽。
《瑯嬛記》:縫衣詩自太宗宮人孟浩然後,鮮睹佳者。近 惟謝幼睿一首字字精工,不啻青出於藍也。詩曰:「懶 向粧臺理曉粧,為郎獨自製衣裳。金針入處心俱痛, 素線牽時恨共長。霜戶敢辭纖手冷,芸窗思貼弱肌 香。縫成不怪無鴻雁,贏得宵來覆妾床。」遂為一時傳 誦。
《演繁露》:唐睿宗召司馬承禎問道,遂賜絳霞紅帔以 還,公卿賦詩送之。今世之謂霞帔者,殆起此耶? 王章臥牛衣中,注:「龍具也。」龍具之制,不知何若?案《食 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 《南粵王傳》:陸賈往賜尉佗上中下褚衣。師古音云:「裝 衣以綿,多少分三品。」
《書》蕉後周皇帝后服制:「受繭則服鷩衣,聽女教則服 鵫衣,歸寧則服鴩衣。」蓋蘇綽所制,而鵫鴩亦惟此見 之。
《岩棲幽事》:「田衣」,即山谷所謂稻田衲。王右丞有詩云: 「『手巾花㲲淨,香帔稻畦成』是也。」《霏雪錄》謂「袈裟」者,恐 非。
《文獻通考》:「褐者,裾垂至地。」《張良傳》,有老父衣褐至良 所。師古曰:「褐制若裘,今道士所服者是也。」裘即如今 之道服也。斜領交裾,與今長背子略同。其異者,背子 開褲,裘則縫合兩腋也。然今世道士所服,又略與裘 異,裘之兩裾,交相掩擁,而道士則兩裾直垂也。師古 略舉其概,故不能詳也。長背子古無之,或云近出宣、 政間。然小說載蘇文忠襌衣襯朝服,即在宣、政之前 矣。詳今長背既與裘制大同小異,而與古中單又大 相似,殆加減其制而為之耳。則中單腋下縫合,而背 子則離異其裾,中單兩腋各有帶穴,其穴而互穿之, 以約定裡衣。至背子則既悉去其帶,惟此為異也。至其用以襯藉公裳,則意制全是中單也。今世好古而 存舊者,縫兩帶綴背子腋下,垂而不用,蓋放中單之 交帶也。雖不以束衣,而遂舒垂之,欲存古也。《太平御 覽》有《仙公請問經》,其文曰:「太極真人曰:『學道當潔淨 衣服,備巾褐制度,名曰道之法服也。巾者,冠中之巾 也。褐者,長裾,通冒其外衣也』。」巾褐皆具,乃道家法服 之制。今世衣直掇為道服者,必本諸此也。
三代時衣服之制,其可考見者雖不一,然除冕服之 外,惟元端、「深衣」二者其用最廣。元端則自天子至於 士皆可服之,《深衣》則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服之。蓋 元端者,國家之命服也;深衣者,聖賢之法服也。然元 端雖曰命服,而本無等級,非若冕弁之服,上下截然 者之比。故「天子服之而不為卑,士服之而不為僭。至」 於深衣,則裁製縫衽,動合禮法。故賤者可服,貴者亦 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養老,諸侯 服之以祭膳,卿、大夫、士服之以夕視私朝;庶人服之 以賓祭。蓋亦未嘗有等級也。古人衣服之制不復存, 獨深衣則《戴記》言之甚備。然其制雖具存,而後世苟 有服之者,非以詭異貽譏,則以迂闊取哂。雖康節大 賢。亦有「今人不敢服古衣」之說。司馬溫公必居獨樂 園而後服之。呂滎陽朱文公必休致而後服之。然則 三君子當居官涖職見用于世之時亦不敢服以取 駭於俗觀也。蓋例以「物外高人之野服」視之矣。可勝 慨哉。
《清言》口奉清齋。過客時供粱肉,身衣裋褐,兒童或衣 羅衫。固知供奉之綺裘,不富于公孫之布被。
《續清言》:「時近惡緣,如皁染衣而衣皁。日修淨行,若香 熏室而室香。」
《玉笑零音田子》見玉食,蹙然曰『弗饑,斯可矣;見錦衣, 顰然曰『弗寒,斯可矣;見華屋,愀然曰『弗露,斯可矣。毋 玉爾食而玉爾儀,毋錦爾衣而錦爾心,毋華爾屋而 華爾德。惟儀之玉,以振天下,惟心之錦,以文天下;惟 德之華,以覆天下。故君子去彼取此』』』。
《觚不觚錄》:「褲褶,戎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 下有橫摺,而下復豎摺之。若袖長則為曳撒。腰中間 斷,以一線導橫之,則謂之程子;衣無線導者,則謂之 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燕居之所常用也。邇年以來, 忽謂程子衣道袍皆過簡,而士大夫宴會必衣曳撒, 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
《應諧錄》:西吳族世豐於財,不事詩書。其母有弟補博 士弟子員,衣青衿來謁。母大詫曰:「而何服此衣服哉? 嗟而貧衣不足於藍,故綴以青歟,奈何不浼我取足 耶?」蓋不識青衿為時制服也。
《三事溯真》:「上古法制未備,厥民蚩蚩,有巢氏教之茹 毛取皮,以蔽前後,自是而衣作。後世始有衣裳之制。 今何時也,而更文繡之耶?」
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後世始 縟繡羅紈,中者素綈錦冰,常人而被后飾矣。夫如是, 民安得不貧,生安得不困哉?是以君子揆厥本始,毋 蹈時好,自然財衍而力有餘。
人身之生,淨裸蠘,赤灑灑,一絲一縷,皆裝綴也。而執 之為「己有」,固之為「已私」,則過矣。
「寒弗禦也」,故衣非寒弗衣矣。鳥有羽,獸有毛,何衣衣 之求為蔽體也?而文綺是求以悅人目焉,不已侈乎? 是故君子職其事則原其本,受其養則思其初,豈徒 以徇時尚悅俗目為也?
上衣下裳,實也;「彰施五采」則文矣。君子寧實其文,毋 寧文其實。實者,文之所由生也。過文則奢,奢則僭。文 者,實之所由傷也。務實則儉,儉則不偪。奢而僭,惡莫 大焉;儉而不偪,美孰大焉?故君子辨之。
許行癖學也。衣褐捆屨,織席以食,豈不欲高世絕俗 哉?而卒不能去者,為有生之所必資也。而處之無術, 烏得謂之知道?
《語》有之:「六十不造屋,七十不製衣。」居與衣身所切也。 古之人猶量時計享,不肯役心於無用,況非所常用, 而肯役役於美觀眩聽已乎?故君子汰浮華,簡精實, 稽其所享而後致力焉。若冗功剩物,黜不加念,豈為 物役哉?
辟寒十月,御前供進夾羅御服,臣僚服錦襖子夾,公 服授衣之遺意。自是御爐日設火,至明年二月朔止。 皇后殿開爐節排,當是月遣使朝陵,如寒食儀。都人 亦出郊拜墓,用綿裘、楮衣之類。
《賢奕尚衣縫人》云:「上近體俱松江三梭布所製」,本朝 家法如此。太廟紅紵絲拜褥,立腳處乃紅布,其品節 又如此。今富貴家佻達子弟,乃有以紵絲綾緞為褲 者,其暴殄過分,亦已甚矣。
《日知錄》:《漢書五行志》曰:「風俗狂慢,變節易度,則為剽 輕奇怪之服,故有服妖。」余所見五六十年,服飾之變, 亦已多矣。故錄其所聞,以示後人焉。
冠服《太康縣志》:「國初時,衣衫褶前七後八。弘治間,上 長下短,褶多。正德初,上短下長三分之一。士夫多中停,冠則平頂高尺餘,士夫不減八九寸。嘉靖初,服上 長下短,似弘治時市井少年,帽尖長,俗云邊鼓帽。弘 治間,婦女衣衫僅掩裙腰,富者用羅緞紗絹織金彩 通袖,裙用金彩膝襴髻高寸餘。正德間,衣衫漸大,裙」 褶漸多,衫唯用金彩補子,髻漸高。嘉靖初,衣衫大至 膝,裙短褶少,髻高如官帽,皆鐵絲胎,高六七寸,口周 而尺二三寸餘。
對襟衣《太祖實錄》:「洪武二十六年三月,禁官民步卒 人等服對襟衣,惟騎馬許服,以便於乘馬故也。其不 應服而服者罪之。」今之罩甲,即對襟衣也。《戒庵漫筆》 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長,比襖減短。正德間,創自武宗。 近日士大夫有服者,按《說文》,無袂衣謂之。」趙宧光 曰:「半臂衣也。武士謂之蔽甲方,俗謂之披襖,小者曰 背子。即此製也。」《魏志楊阜傳》:「阜見明帝著帽,被縹綾 半袖,問帝曰:『此於禮何法服也』?」則當時已有此製。 「左衽。」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云:「陳益為奉使金國屬 官,過滹沱光武廟,見塑像左衽。」岳珂《桯史》云:「至漣水, 宣聖殿像左衽。泗州塔院設五百應真像,或塑」或刻, 皆左衽。此制蓋金人為之,迄於明初而未盡除。其見 於《實錄》者,「永樂八年撫安山東給事中王鐸之奏,宣 德七年河南彰德府林縣訓導杜本之奏,正統十三 年山西絳縣訓導張幹之奏」,屢奉明旨,而未即改正。
衣服部外編
编辑《路史》:「古初之人,卉服蔽體,次民氏沒,辰放氏作時,多 陰風,乃教民。」木茹皮,以禦風霜,綯髮閐首,以去靈 雨。而人從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治二百有五十載。 《拾遺記》:顓頊居位,奇祥眾祉,莫不總集,不稟正朔者, 越山航海而皆至。溟海之北有勃鞮之國,人皆衣羽 毛,無翼而飛,日中無影,壽千歲,憑風而翔,乘波而至。 中國氣暄,羽毛之衣稍稍自落,帝乃更以文豹為飾。 周靈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臺,時有萇弘,能招致神 異,王乃登臺,望雲氣蓊鬱,忽見二人乘雲而至,鬚髮 皆黃,非世俗之類也。乘遊龍飛鳳之輦,駕以青螭,其 衣皆縫緝毛羽,王即迎之上席。
《列仙傳》:「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為府小吏,精木工,舉 手能成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小吏白府君, 請作轉輪,懸閣上其巔作祠舍,留止其傍,食芝草,飲 神泉,著鹿皮裘上閣。後百餘年下賣藥於市。」
道士徐延年,平陽人也。見人持新羅黃衣云:「延年五 月五日三更之時,月明若晝,從五億萬人登仙。」 《傳燈錄》:釋迦佛生四十九年,將金縷僧伽黎衣,傳與 一祖達摩訶迦葉,傳至三十二祖弘忍。
《洞冥記》:「太初四年,東方朔從支提國來。人長三丈二 尺,三手三足,各三指,多力善走,國內小山能移之,有 澗泉飲能盡。結海苔為衣,其戲笑,取犀象相投擲為 樂。」
《異苑》:「晉惠帝永康元年,帝納皇后羊氏。將入宮,衣中 忽有火光,家咸怪之。自後蕃臣搆兵,洛陽失御,后為 劉曜所嬪。」
《稽神錄》:江南軍使王建封驕恣奢僭,築大第於淮之 南,暇日臨街坐窗下,見一老嫗㩦少女過於前,衣服 襤縷,而姿色絕世。建封呼問之,云:「孤貧無依,乞食至 此。」建封曰:「吾納爾女而給養以終身,可乎?」嫗欣然。建 封即召入,命取新衣二襲以衣之。嫗及女始脫故衣, 皆化為凝血于地。旬月,建封被誅。
《高僧傳》:「史宗者,不知何許人,嘗著麻衣,世稱麻衣道 士,在廣陵白土埭謳唱引。」高平檀祗為江都令,聞 而召來,應對機捷,賦《詠懷詩》曰:「有欲苦不足,無欲亦 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披麻裘。」
《鎮江府志》:道士范可保夏月獨遊甘露寺,將登北軒, 忽有人衣故褐衣自傍入,肩帔相拂,范素好潔衣新, 心不悅。俄牽一黃狗駕肩而出,范怒形於色,褐衣回 顧,目光如電,范始知懼。久而山下人至曰:「山上霹靂 取龍知之乎。」范固不聞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