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015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十五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十五卷目錄

 度量權衡部藝文一

  嘉量銘

  權衡銘          漢李尤

  宜用古尺駁        晉摰虞

  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

              北周庾信

  同律度量議        隋牛弘

  執秤誡         唐姚元崇

  謝賜尺詩狀        張九齡

  中和節謝賜尺狀      白居易

  平權衡賦         劉禹錫

  度賦            高邁

  嘉量賦           敬括

  玉斗賦           前人

  平權衡賦         李宗和

  平權衡賦          陳祐

  衡誠懸賦          前人

  前題            張賈

  衡賦            闕名

  前題            闕名

  秦度量銘跋       宋歐陽修

  秦權銘跋          董逌

  秦權銘跋          前人

  莽權銘跋          前人

  谷口銅筩銘跋        前人

  尺銘            朱熹

  又             前人

  擬木斛除度支使誥      胡錡

  代木斛謝表         前人

  如皋縣修倉平量記     明盛儀

 度量權衡部藝文二

  中和節詔賜公卿尺詩   唐陸復禮

  前題            李觀

  前題            裴度

  賦得秤送孟儒卿       包何

  東屯莊監秤       宋劉學箕

  天秤           明郭登

考工典第十五卷

度量權衡部藝文一 编辑

《嘉量銘考工記
{{{3}}}{{{4}}}
编辑

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 茲器維則。

《權衡銘》
漢·李尤
编辑

夫審輕重,莫若「權衡。」欲正是非,其唯賢明。

《宜用古尺駁》
晉·摯虞
编辑

陳勰掘地得古尺,尚書奏:「今尺長於古尺,宜以古為正。」 潘岳以為習用已久,不宜復改。虞駁之。

「昔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其形容,象物制器,以 存時用。故參天兩地,以正算數之紀;依律計分,以定 長短之度。其作之也有則,故用之也有徵。考步兩儀, 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施之金石,則音韻和諧;措之規矩,則器用合宜。一本 不差,而萬物皆正,及其差也,事皆反是。今尺長於古, 尺,幾於半寸,樂府用之,律呂不和;史官用之,歷象失 占;醫署用之,孔穴乖錯。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 之所取徵,皆絓閡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從古也。」唐 虞之制,同律度量衡;仲尼之訓,謹權審度。今兩尺並 用,不可謂之同;知失而行,不可謂之謹。不同不謹,是 謂謬法,非所以軌物垂則,示人之極。凡物有多而易 改,亦有少而難變,亦有改而致煩,有變而之簡。度量 是人所常用,而長短非人所戀惜,是多而易改者也。 正失於得,反邪於正,一時之變,永世無二,是變而之 簡者也。憲章成式,不失舊物,季末苟合之制,異端雜 亂之用,當以時釐改,貞夫一者也。臣以為宜如所奏。

《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
编辑

北周庾信

臣聞「三才既立,君臣之道已陳;六位時成,禮樂之功 斯正。故以葉和日月,測度陰陽,悅豫兆人,儀刑萬國」 者也。伏惟皇帝應籙馭天,披圖受命,據太陽而縣象, 履文昌而建極。白環表讓德之符,元珪告成功之瑞。 太階既平,升中可習,必當水建千年,山稱萬歲。伏見 敕旨,刊正音律,平章曆象,奏黃鍾而歌《大呂》,變孤竹 而舞《雲門》。莫不器取疏通,聲從安樂,《四分》既明,三微是定。是以聞鐘洛浦,即辨聲乖;聽鐸邯鄲,先知響韻。 二分二至,行於司曆之官;九變九成,被於中和之職。 足以動天地,感鬼神,化被風俗,平分寒暑。豈直吟嘯 谿谷,回翔鸞鳳而已哉!是知零陵廟前,徒尋舜管;始 平城下,空論周尺。臣聞上制其禮,下習其儀,君定其 法,臣行其事。謹造《玉律》一具,并玉秤、尺、斗、升、合等,始 得成功。至於分粟累黍,量絲數龠,實以仰稟聖規,參 詳神思。所冀節移陰管,無勞河內之灰;氣動陽鍾,不 待金門之竹。而琬琰事輕,般倕慮淺,不足展采成均, 增輝度量。賫器奉表以聞。

《同律度量議》
隋·牛弘
编辑

竊惟權衡度量,經邦懋軌,誠須詳求故實,考校得 「謹尋今之鐵尺,是太祖遣尚書故蘇綽所造。當時檢 勘,用為前周之尺,驗其長短,與宋尺符同,即以調鍾 律并用均田度地。今以上黨羊頭山黍,依《漢書律曆 志》度之。若以大者椆累,依數滿尺,實於黃鍾之律,須 撼乃容;若以中者累尺,雖復小稀,實於黃鍾之律,不 動而滿。」計此二事之殊,良由消息未善,其於鐵尺,終 「有一會。且上黨之黍,有異他鄉,其色至烏,其形圓重, 用之為量,定不徒然。正以時有水旱之差,地有肥瘠 之異,取黍大小,未必得中。案許慎解秬黍體大,本異 於常,疑今之大者,正是其中,累百滿尺,即是《會古》。實 龠之外,纔剩十餘。此恐圍徑或差,造律未妙,就如撼 動取滿,論理亦通。」今勘周、漢古錢,大小有合,宋氏渾 儀,尺度無舛。又依《淮南》,累粟十二成寸,明先王制法, 索隱鉤深,以律計分,義無差異。《漢書·食貨志》云:「黃金 方寸,其重一觔。」今鑄金校驗,鐵尺為近。依文據理,符 會處多。且平齊之始,已用宣布,今因而為定,彌合時 宜。至於玉尺累黍,以廣為長,累既有剩,實復不滿。尋 訪古今,恐不可用。其「晉梁尺量,過為短小,以黍實管, 彌復不容,據律調聲,必致高急。且八音克諧,明王盛 範,同律度量,哲后通規。臣等詳校前經,斟量時事,謂 用鐵尺,於理為便。」

《執秤誡》并序
唐·姚元崇
编辑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君子執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齊七政,在人以均萬物。稱物平施,為政以則,毫釐不差,輕重必得,是執衡持平之義也。

聖人為衡,四方取則,志守公正,體兼平直。用於天官, 銓綜斯得;用於里閈,紛競以息。故南北以對,左右以 持,稱物低昂,不差毫釐,使錙銖不惑,輕重無疑。智不 能矯,愚不能欺,存信去詐,以公滅私。王道無偏,君子 無黨。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師長。其身率正,不令 而行。在下無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為,下必從矣」; 上之所教,人亦效矣。心苟至公,人將大同。心能執一, 政乃無失。嗟爾多士,欽哉勉旃。庶以觀則,同夫《佩弦》。

《謝賜尺詩狀》
張九齡
编辑

右:今日高力士宣敕,賜臣等御製詩并寶尺。伏以尺 者紀度之數,宜麗天文;詩者律呂之和,是生節物。聖 恩下逮,天旨旁流,因物寓言,以言垂象。臣雖瞽陋,伏 見宸衷,竊謝良工,徒秉刀尺,終期死力,取配鈞衡,而 未「副所圖,退省知罪,臣等不勝負荷感懼之至。」

《中和節謝賜尺狀》
白居易
编辑

右,今日奉宣,賜臣等前件紅牙銀寸尺各一者。伏以 中和屇節,慶賜申恩,當晝夜平分之時,頒度量合同 之令。況以紅牙為尺,白金為寸,美而有度,煥以相宣, 逮下明忖度之心,為上表裁成之德。慶澤所及,歡心 畢同。臣等塵忝日深,寵錫歲至。雖恩光下濟,咫尺之 顏不違;而尸素內慚,分寸之功未效。捧受愧畏,倍萬 𢘆情。謹具奏聞。謹奏。

《平權衡賦》
劉禹錫
编辑

「惟天垂象,惟聖作程,播二氣而是分晷度,立五則而 在審權衡。上穆天時,應陰陽之克正;下統人極,俾準 繩而惟平。」於是黍累無差,毫釐必究,等度量而化通 遠邇,體平均而勢行宇宙。當其夾鍾中律,南呂戒候, 銅渾應節於寒暑,玉漏方齊乎宵晝。由是命有司而 申令,考前王而是遵。權輕重以審則,中規矩而和鈞。 事垂文兮風傳乎千古;道如砥兮日用於兆人。懿夫 正以處中,平而立矩。命其同也,有虞之制克彰;稱其 謹焉,宣父之言可取。故能用該仁里,象合天文。既左 旋而右折,量輕併而重分。持平罔虧,可謂範於秉鈞 之佐;立信惟一,將有助於執契之君。不然,則何以懸 之而息彼奸詐,正之而協於晨夜?得「平則正,我之道 兮允執厥中。」益寡裒多,眾所用兮不言而化。化之有 孚,功莫可踰。立規程罔慚夫龜鏡,揣鈞石寧失乎錙 銖。匪假垂鈞而其用不匱,何勞剖斗而所爭自無。方 今百度惟貞,萬邦承則。順時設教兮靡不獲所,同律 和聲兮允臻其極。玉衡正而三階以平,七政齊而庶 政不忒矣。美君臣之同體,猶權衡以合德。宰準繩之 在心,庶輕重之不惑。

《度賦》
高邁
编辑

昔在太始,原於物初,天地草昧,建皇王以為宰;淳朴自理,非賢臣而弗居。歷雲「官與《鳥職》,接《洪範》而《周書》。」 無不校權衡之輕重,考度量之盈虛,因物以極神,託 數以明象,積分而成寸,引尺而為丈,列陰偶而陽奇, 法天三而地兩,準之億萬,其如指掌。時止則止,時行 則行,隨物而應,施不失平。其至妙也,多少不能以藏 「數;其至微也,長短不能以隱情。易而無欺,簡而無惑。 節之以禮,其儀不忒。聖人進退以觀象,君子方圓而 取則。」戒百王之規矩,為萬代之繩墨。欽若伯禹,聖哉 為王。道濟天下,爰敕《大章》。投足既廣,行地無疆。彼里 之難測,用度之可量。四時以日月為明,萬國以君王 作大。同衡律而一軌量,海內平而天下泰。居日中而 成市,觀異方而畢會。在商賈之所資,惟尺度而為最。 夫道以神契,物以言筌,義無不盡,理無不全。度之為 物也,資道以為用;度之為道也,託物而無偏。述斯往 矣,吾不知所以然。

《嘉量賦》
敬括
编辑

作之嘉量,其義惟深。嘉者以善為節,量者用平其心。 窮微於《子穀》之數,酌憲於《黃鍾》之音。蓋取諸象,爰範 於金。亦既成止,其儀可覿,堅外可程,虛中受益。功格 於衡鏡,實同乎珪錫。以分多少,寧患乎不均。以立信 仁,抑行之無斁。然美其方能立矩,卑莫可踰。出入罔 恡,包含式孚。徇公滅私,乃為而勿有;納新吐故,亦用 當其無。理將神而共契,跡與道而相符。且器守乎謙, 人惟厥操。人非器罔主,器非人奚導?不謹則詐偽生 端,無方則羨溢為秏。職是司者,胡顏相冒。由此言旃, 不其至然;外乎則概,𣂁乃旁穿。既因物以進退,亦與 時而遷。施於政而四方仰則,毗乎理而百代猶傳。 誠可美而可尚,願斯焉而取焉。異乎大小區分,高卑 奇偶。始增撮而就合,卒聚升而成斗;隨求而獲進獲 退,順動而何先何後。洎乎職興都尉,計起弘羊。洽平 糴而作典,布均輸而有方。常平由是以實,大國因之 用強。豈比「天有斗而酒漿不挹,山有谷而牛馬空量。」 然而當「春秋分之期,為晝夜至之時,于以較矣。于以 用之,實萬人之所欲,敢望聞于有司。」

《玉斗賦》
前人
编辑

玉以至寶見珍,斗以至平為器。聚圭合而成量,瑩瑜 瑕以表義。蘊石而山谷增輝,握樞而《春秋》定位。祕以 重璞,攻以他山。中虛有待,旁達無間,內倍殊璧,外圓 若環。用之則稱物平施,運之則含照自閒。燕石既分, 楚圭未剝,平準獻度,良工就琢。剡則為璋,合而成玨。 口應吐納,柄隨把握。有異擊刁漢營,進綴趙幄。議其 遠邇,曾是悠邈。特達垂名,切磋有成。炯光月皎,洞徹 冰清。揣摩律度,比較權衡。法帝車之杓,如軒如輊;校 嘉量之趾,不縮不盈。至若劉項爭帝,龍蛇起陸,楚塞 瞻烏,秦原逐鹿,羽輕灞上之敵,漢厄鴻門之酷。亞夫 按劍,張良獻玉,雖碎斗以稜威,終拔山而取辱。比德 者何?邀功則多。佩服惟允,關石用和。既執契而不遠, 諒求仁而靡他。爾以至公秉彝,我以不貪為寶。扣之 則清越流響,祕之則含弘守道。光照廡以如虹,價連 城而無考。豈徒玉卮無當,冰壺見杲而已。是以在天 成象,在物可師,立身而溫潤無匹,應用而盈虛有時。 嘗為國器,藏諸有司。若暴新之所執,吾何以則而象 之?

《平權衡賦》
李宗和
编辑

王者統四時,均五則,彼權衡之為準,驗陰陽之不忒。 鉤深致遠,黍累於焉靡差;稱物平施,晷度由之斯得。 惟權也分其重,惟衡也取其平。明乎國經,固懸茲以 垂範;掌乎天秩,如用茲而永貞。衡任權以鈞物,權資 衡以作程。故一人體之,以清萬國,萬國仰之,而庶政 以成。當其元鳥司分,疇人敬授,既量諸夕,又測其畫。 盈虛氣等,何藉於土圭;日夜時分,已傳於玉漏。莫不 同度量以應其時,平權衡以葉其候。苟順氣以頒節, 實從時而不謬。其功斯博,其道式孚,諒同均於遠近, 故不失於錙銖。俾稱物者守之無易,掄材者持之罔 逾。皇矣我君,康哉神化。萬方取則,自得於均平;二氣 尚分,無愆於晝夜。不然者,何以佐璿「樞之斟酌,調元 氣以絪縕。申乎舊章,孰似權衡之大。匪無同異,所紀 《春秋》之分;齊其重輕,等其規矩,豈鈞銖之是待,在繩 準而有取。」固將平邦國,亦以敘彝倫。七政惟齊,有符 乎應天之運;百工咸賴,實資乎秉國之鈞。宜其平域 中而齊律度,貞天下而利黎人。惟止直可法,惟中平 可均。夫如是,則權衡者蓋亦考茲義而是遵。

《平權衡賦》
陳佑
编辑

「俾民不迷。」茲器維則,行之而萬象正,動之而天下直。 一人不宰,命任權者必公;百辟以孚,在持衡者守德。 此蓋國之恆準,教以順行,雖因時以考正,乃假人而 後成。權之垂知,俯下而斯重;衡之正,乃得一以至貞, 忠以自勝,直哉惟清。物無偏以表德,器守公而作程。 動必推移,佐璿璣而克正;靜無偃仰,若泰階之既平。 懿夫衡之誠懸,德乃是茂。秉中正以不忒,在毫釐而 何謬?眾星分列,若歷歷以拱辰;一權下臨,正亭亭而當晝。斯斟酌之所以俾名實以相副者也。爾其觀象 取則,其數可陳。積而成重,銖以和鈞;稱物平施,則其 道無極。從時利用,乃有命惟新。既審度而攸準,夫何 患乎不均。安則無傾,正以順化,四時行令,必因其陰 陽。一德奉天,諒貞夫日夜是知;分寸相生,成乎象盈 虛有準。觀夫文因黃鍾以起數,應元鳥之司分。爾乃 七政允修,五常斯睹,為時德也,誠金義而木仁;為器 法焉,乃左旋而右矩。既輕重之必審,雖細微而待取; 平之為美,曲逆終作。漢臣中以見稱,伊尹是為殷輔。 茲乃衡之為道也可大,權之為義也斯孚。繩從則正, 德不可誣。動不欺於累黍,用有識於分銖。若夫求平 之至者,執中之謂乎!

《衡誠懸賦》
前人
编辑

衡之誠也,義在乎有孚;懸之審也,法貴其不渝。先賢 所以弘建作,智者所以通規模。俾人事之有準,在權 衡之合符。端平可以揣金石,輕重可以分錙銖。遠取 諸天,既齊七政;不私於物,亦象三無。質因材而斯宣, 文綴星而可覽。臨用詳備而有誠,物情詐偽而何敢? 比良工之度木,同藥鏡之照膽。故審其思者,為衡可 持。端其事者於物無欺。以之忖刻舟爰定其圭撮。以 之明度量不失其毫釐。實同途於執政。將一體於有 司。誠可大而可久。必念茲而在茲。若乃遷,有無應 用廛里。萬物稟原,百貨資始。苟執其均平,孰不我以? 稱物則合於聖人,有常乃比於君子。至哉《權衡》!功與 利并。成天下之務,其利斯溥;為天下之式,其功不輕。 道在乎至要,理歸乎至貞。提握之間,而萬人取則;尋 尺之內,而九有致平。豈不以作者之聖,述者之明。守 而弗失,用之必行。將度量而並設,與規矩而齊名。掄 材至精,多士無壅,以權衡擬升降,以中正為遵奉,當 平施而不差,仰衡誠之義重。

《前題》
張賈
编辑

「衡稱物以致用,誠至精以作孚。惟衡也,表正直之有 則;惟誠也,俾輕重之不踰。是將默運乎規矩,顯微乎 錙銖。齊日月於七政,協天地於三無。且衡之德也;權 以相扶,正之道也。禮之為樞,權得其誠而物無不應, 禮歸於正而奸不可誣。是知大德所感,小人是慘。舉 輕為重,彼於信而自虧;犯正以邪,將畏禮而罔敢。」衡 之用也可大,衡之設也無欺。既有別於高下,固非差 於毫釐。懿夫設爾而倚,坦然而夷。其大不讓,其細不 遺。始執謙而益矣,終忌滿而損之。必盈縮而得度,乃 中正而自持。弘於道,深可均於五則;遵乎信,宜作配 於四時。原夫衡為器之軌,禮為邦之紀。宰物者必察 其所持,為政者必視其所以。均則無怨;是將施德於 人,審乃不欺。故曰「為仁由己。」彼天下之至精,實至人 之用情,衡持平而固本,權應變而定傾。俾廉者之中 節,抑貪夫而不爭。虛而受鈞石,不能以為重;進而就 圭撮,不足以為輕。惟合德之為美,故進退而有程。我 有司以守職操持,群才所奉。垂正直之權衡,察善敗 之輕重。此所以振千古之「貞範」,副大君之垂拱者也。

《衡賦》
闕名
编辑

先王之欲,「齊政立信,平施執中。」天下之利害攸同,則 非衡無以達其志,非衡無以成其功。故後代聖人,奉 之而不墜,懸之而無窮,遠必照乎庶物,近罔欺於厥 躬。少多之分著,彼我之情通,廉者不約,貪者不豐,昭 昭有禮殊之義,洋洋有樂和之風,乃以見權衡之德, 器用之雄也。觀夫製形有象,稱物以律,萬萬靡差,銖 銖罔失,雖遇寡而必舉,亦裒多而不溢。倘有賈豎,懷 虛背實,雖手巧而用售,終身平而貞吉。節在不欺,德 咸有一,用之則竭力於百戰,捨之則甘心於三黜。其 昭明也,有景緯之文;其重墜也,有沈潛之質。是以「《春 秋》仲而均之以法,日夜分而俾之無妄。體正居中,懷 柔抱壯。揣千鈞之重,不贏其材;稱萬物之多,莫重其 量。」夫然則人亦有是,豈惟斯乎?士為之物,官為之衡。 材之云多,雖默必重。文之不腆,雖語必輕。非榮辱莫 敢怨,得喪莫敢驚。挺然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確乎不 拔,孰敢議其屯亨。吾當顒顒視聽,直心舉措。豈能朵 頤,騰口如羹也。

《前題》
闕名
编辑

搜聖人之垂象,伊茲衡之可觀。材徑挺以繩直,星連 綿而珠攢。惟用也甿庶不能以多少隱;惟平也輕重, 不能以詐偽干。故得萬人所以廛里。物或紛競,可以 定黍累之圭撮;利其分毫,可以觀低昂之容止。「執中 以告,無或不喜。」則夫衡之為物,其用甚大。四方正而 域中平,七政齊而天下泰。動而無欲,任之故絕私,益 而無妨,行之固不害。然能思無不踐,應倉舒刻舟之 深淺;問無不知,表張重度骨之威儀。若乃均其神道, 形其事業,聖人因之以平施,邊鄙賴之而不怯。豈欲 決其差謬,明其有無?小人取之以作則,君子見之而 交孚。則有王臣謇謇,宰職秩秩,洞鑒人才,神無隱質。 諒茲衡之攸媲,故守之而弗失。倘陳平之見知,宰《州 縣》之如一

《秦度量銘跋》
宋·歐陽修
编辑

古秦度量銘二。按《顏氏家訓》,隋開皇二年,之推與李 德林見長安官庫中所藏秦鐵,稱權傍有鐫銘二,其 文正與此二銘同。之推因言:「司馬遷《秦始皇帝本紀》 書丞相隗林,當依此銘作隗狀。」遂錄二銘,載之《家訓》。 余之得此二銘也,迺在祕閣校理文同家。同,蜀人,自 言嘗遊長安,買得二物,其上刻二銘,其一乃銅鍰,不 知為何器。其上有銘,循環刻之,乃前一銘也。其一乃 銅方版,可三四寸許,所刻乃後一銘也。考其文與《家 訓》所載正同。然之推所見,是鐵稱權,而同所得乃二 銅器。余意秦時茲二銘刻於器物者非一也。及後又 於集賢校理陸經家得一銅版,所刻與前一銘亦同, 益知其然也。故并錄之云。嘉祐八年七月十日書。

《秦權銘跋》
董逌
编辑

李元吉得《秦權銘》,前詔與世所見盡同。其後詔曰:「元 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 詞焉。今襲號而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 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銘,故刻左,使毋疑。」則與世 所見字異。其後又曰「平陽斤」,平陽為晉邑,則所置隸 守也。按《史記秦紀》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 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 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去疾、 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請具刻詔書。」刻石固明白矣。 此詔今見於金石,不一其詞,故自不同,太史氏所記, 亦其一也。按權一物具,前後詔書,皆刻金為之。古者 鐫刻金石有其灋,漢後惟見刻石有存於今,而刻金 之工殆絕世不得傳,然世亦有鈞同此,而無「刻」字。秦 雖創法立制,其權量固同天下,而刻銘疑內府所守, 其餘官府具得受之,故能備前後詔。然今時所見,猶 有數器,皆刻此詔。當其時,其在四方,應官府所在得 受以為制。此詔在民間,以此為數,而準取其平,未必 盡有刻也。

《秦權銘跋》
前人
编辑

《秦權銘》曰:「二十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 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去疾綰法度量,𠟭不壹歉 款者,皆壹明之。」此始皇帝詔也。又曰:「元年,制詔丞相 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詞焉。」今襲號 而刻詞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 稱成功盛德,刻此銘,故刻左使無疑。此二世詔也。昔 開皇二年,長安得秦稱權,旁有銅塗鐫字,即此銘也。 《家訓》所傳則從鼎,而此從貝為異。許慎《說文》兼有二 字,蓋籀書文異。壹從壼,昆吾圜器,其從吉,聲也。壹為 專,非數也。其以權量專明之,所以一度量於天下。秦 無道甚矣,其制法立器,蓋不苟如此,字尤奇古,如三 代鼎彝舊文,顏之推嘗被詔寫讀,謂《史記隗林》當從 「權」作狀,書傳久遠,或轉訛至此。今世得此銘者,其器 不一,皆法制之物,故得著焉。

《莽權銘跋》
前人
编辑

銘曰:「律權石重四鈞。」同《律度量衡》,有新氏造。按《漢志》,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為斤一百二十,故謂之權石。 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其餘小大之差,以輕 重為宜。圜而環,令肉倍好者,權與物鈞重萬一千五 百二十銖,當萬物數。此元始定制也。莽號《新室權銘》 既著之矣,方晉之末,校尉王。掘得圜石,其銘如是, 當時以為瑞。參軍續咸曰:「王莽時物也,故以是傳之。」 不知所存有幾,而此銘蓋一時所同制也。

《谷口銅筩銘跋》
前人
编辑

大業三年三月。改斗稱一依古法。正用小斗小稱小尺。以合於律呂度數。

銅筩,銘曰「谷口銅筩。」甘露元年十月,計掾章平,左馮 翊府容十斗,重四十斤。劉原父以校今權量,容纔三 斗,重纔十四斤爾。漢武以累黍定律,至宣帝時,權量 審矣。考之於古,其斛名曰律嘉量,方尺而圜其外,庣 旁九釐五毫,冪百六十二寸。其權銘曰「律權石重四 鈞。」同律度量衡。劉徽以魏量校之,斛容九斗七升四 合有奇。則魏斛大於漢制。梁、陳以古升五升為斗,周 則以古升當官斗一升三合四勺矣。一斗實重六斤 十二兩。公孫崇依《漢志》修稱尺,與律權石等,梁陳依 之。齊以古稱一斤八兩為斤。隋氏不用律制,但以古 三升制為一升,古三斤制為一斤。《傳》曰:「魏、齊斗稱於 古二而為一,周、隋斗稱於古三而為」一,傳本論以大 人、同儀、主事各二人為隸古,蓋當時筆畫可以貴也。 方時嘗遣儁士張叔等十八人東詣博士受《七經》,還 以教授,至武帝,皆徵入為王官。按叔名寬,世稱之七 車。張任博士,作《春秋章句》十五萬言,今於題名可考。 知蜀學比齊魯,自文翁倡之,余每升其堂,考其題名, 徘徊歎仰,未嘗不移日也。

《尺銘》
朱熹
编辑

有矗其經,有棘斯緯。字體變化,忽與神會。倨句如矩, 其繩則直。我端我躬,允相茲尺。

===又             前人===魯曾氏作《斯器》,正文字,「畀來系。」

《擬木斛除度支使誥》
胡錡
编辑

舜齊七政,量居其一,蓋微此不足以平天下之心也。 苟非其材,不在茲選。爾中通而外直,體圓而用方,景 山松柏,是斲是虔,就匠之輪,以成厥器。乃命式於九 圍,既戒既平,時靡有爭,朕已嘉汝績矣。今擢司計度, 凡國賦之出納,軍儲之斂散,一歲幾何,悉資等畫。爾 其必有昔人,不差升斗之長也。往祗使事,毋忽朕言。

《代木斛謝表》
前人
编辑

乾圜合制,粗守均平。渙汗有華,忽陞計度。循牆祗奉, 斂板欽承。伏念臣器本易盈,筲無足筭。為之以信,曾 陳韓愈之言;剖而不爭,徒抱莊周之志。故在取益,則 圭撮不容少失;有所宜損,則黍勺弗使或加。職第謹 於漢倉,政何裨於舜度。愧蔑允工之報,遽叨經費之 諮。矧歲計年支,貴不差於升斗;而沙量籌唱,期盡給 於樵蘇。慚無聚米之長,曷勝足食之任。茲蓋恭遇皇 帝陛下,參天量廣,並日德明。無黨無偏,成《洪範》農疇 之用;有容有執,尊《中庸》既廩之賢。以平政而行仁,每 量能而授職。遂令空竭,亦在簸揚。臣敢不益盡虛心, 堅持端概。出入幾何之問,所合講明;會計當矣之言, 尚思佩服。

《如皋縣修倉平量記》
明·盛儀
编辑

「國家稽古定制,倉廩之儲,概量之式,出納之典,著在 令甲,頒之官守,昭如也。而時之庸吏,多忽焉不舉,且 陰壞以為利。於此有能奉若振舉而得民心者焉,其 不為可取也乎?」同郡寧陽丞李君鎮、鄉進士馬君紳, 一日至自如皋,談其令任丘西莊劉子仲衡之善政, 出光祿鄺大夫所為《軍儲倉記》,及其友嚴生怡所為 《撤攤事略》,請儀續記焉。夫有積此有倉,有倉此有量, 有量此有法,誠不可偏廢也。第人存則倉修量平而 法舉耳。其《事略》若曰:「如皋地瀕海,瘠鹼,多茅葦,田半 荒蕪不治,民復不善工賈,號為下邑。然百姓淳朴畏 法,每歲賦之徵,常屬丞若簿,不幸而直墨不仁者,率 擅加公量。民以賦入者,胥徒執概,叱」民退立,於是注 米滿量而四溢,米攤於地,其厚平階,民莫敢正視,故 輸其一而再倍之以上,不能取盈焉。官隱度其贏可 足賦額,輒通奸民為乾沒計,訹民入貨而抵其輸。若 頑民恃險遠,常以逋賦為得計者,則亦置之莫敢問。 故輸者恆病,貨者恆利,逋者恆肆,曾無有號呼而控 告於上者。及轉漕之「官。若卒抵邑交兌,因持其短長 而挾以多取,則又默而莫敢與之較,民交受病焉。」豈 朝廷之法固然乎?自西莊公之來為皋也,既悉此弊, 已而稽籍如額,較量合式,且不時躬蒞收焉。入量聽 民自概,餘米之攤地者,令民自撤,胥徒鴈立無所容。 奸民聞,無分遠近險易,負戴相屬,逾月斂畢。往歲之 病者瘳,貸者革,逋者復矣。及漕官至,公與據法定約, 漕卒唯唯聽命,無敢譁者,倉內外聞唱籌之聲而已。 明日委僚屬共事,一守前約,賦貢兩得,無偏病矣。於 是皋民翕然謂公德威所致,思永其法,以為民利,與 此倉並久,故嚴生疏其大略如此,以俟記儀聞衡量, 王政重務,帝舜所同,武王所謹,而孔子所為平者也。 《莊子》曰:「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夫竊 斗斛者,非盜民,即盜臣也,不容於盛明之世。後漢第 五倫為京兆主簿,平銓衡,正斗斛,市無阿枉,百姓悅 服。以今觀之,倫之所正,民間之斗斛而已,民尚悅服。 西莊此舉,則正官司之斗斛,合孔子之所謂平權量 者也。官無所私,下無所損,弱不獨累,強不便梗民。租 完國賦,供入以是,出以是,可不謂平乎?平即所謂「薄 稅斂,均無貧」者矣。皋民之悅服,其不深於漢京兆之 民乎?然此亦不過修復祖宗倉氏定制,可為嗣皋尹 者告也。法得《續書》,若西莊為皋,士民多所稱述,其他 善政,諒亦如是量矣。自有品量人物者鑒焉,當別有 書之者。

度量權衡部藝文二 编辑

《中和節詔賜公卿尺詩》
唐·陸復禮
编辑

春仲令初吉,歡娛樂大中。皇恩貞百度,寶尺賜群公。 欲使方隅法,還令規矩同。捧觀珍質麗,拜受聖恩崇。 如荷丘山重,思酬方寸功。從茲度天地,與國慶無窮。

《前題》
李觀
编辑

淑節韶光媚,皇家寵賜崇。具寮頒玉尺,成器幸良工。 豈止尋常用,將傳度量同。人何不取則,物亦賴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誠勵匪躬。奉之無失墜,恩澤自天中。

《前題》
裴度
编辑

《陽和》行慶賜,尺度為臣工。荷寵乘佳節,傾心立大中。 短長思合製,遠近貴攸同。共仰裁成德,將酬分寸功。 作程施有用,垂範播無窮。願續延洪壽,千春奉聖躬。

《賦得秤送孟儒卿》
包何
编辑

願以金錘秤,因君贈《別離》。鉤懸新月吐,衡舉眾星隨。 掌握須平執,錙銖必盡知。由來投分審,莫放弄權移。

《東屯莊監秤》
宋·劉學箕
编辑

讀書不執箋注,治生奚用豐財。吟詩一首兩首,飲酒三杯五杯。石田茅屋無恙,不與亂生蒼苔。

割盡黃雲萬頃,舂成玉粒千倉。出甑香粳滿舍,壓糟 新酒盈堈。田家慚愧時熟,官府催徵可償。

《天秤》
明·郭登
编辑

「體物何曾有重輕,相君因爾號阿衡。誰多誰少皆公 論,纔有些兒便不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