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第107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一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七卷
經濟彙編 銓衡典 第一百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一百七卷目錄

 休致部紀事二

銓衡典第一百七卷

休致部紀事二 编辑

《魏書李茂傳》:「茂為光祿大夫,性謙慎,以弟沖寵盛,懼 於盈,遂託以老疾,固請遜位。高祖不奪其志,聽食大 夫祿,還私第,因居定州之中山,自是優游草舍,不入 京師。」

《羅結傳》:世祖初,結遷侍中,年一百七歲,精爽不衰。世 祖以其忠慤,甚見信待,監典後宮,出入臥內,因除長 信卿。年一百一十,詔聽歸老,賜大甯東川以為居業, 并為築城,即號曰:羅侯城。至今猶存。朝廷每有大事, 驛馬詢訪焉。年一百二十歲卒。

《尉元傳》:元進位司徒,封山陽郡開國公。頻表以老乞 身,詔曰:「元年尊識遠,屢表告退。朕以公秉德清挹,體 懷平隱,仁雅淵廣,謀猷是仗。方委之以政,用康億兆。 故頻文累札,仍違沖志。而謙光逾固,三請彌切,若不 屈從高謨,復何以成其美德也。已許其致仕,主者可 出表付外,如禮申遂。」元詣闕謝老,引見於庭,命升殿 勞宴,賜元冠素服。又詔曰:「夫大道凝虛,至德沖挹,故 尹王法元猷以御世,聖人崇謙光而降美。是以天子 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所以明孝悌於萬國,垂教本於 天下。自非道高識博,孰能處之?是故五帝憲德,三王 乞言。若求備一人,同之古哲,叔世之老,孰能克堪?師 上聖則難為其舉,傅《中庸》則易為其選。朕既虛寡,德 謝曩哲,更老之選,差可有之。前司徒、山陽郡開國公 尉元,前大鴻臚卿、新泰伯游明根,並元亨利貞,明允 誠素,少著英風,老敷雅跡,位顯台宿,歸終私第。可謂 知始知卒,希世之賢也。公以八十之年,宜處三老之 重;卿以七十之齡,可充五更之選。」於是養三老五更 於明堂,國老庶老於階下。高祖再拜三老,親袒割牲, 執爵而饋於五更,行肅拜之禮。賜國老庶老衣服有 差。既而元言曰:「自天地分判,五行施則,人之所崇,莫 重於孝順。然五孝六順,天下之所先,願陛下重之,以 化四方。臣既衰老,不究遠趣,心耳所及,敢不盡誠。」高 祖曰:「孝順之道,天地之經。今承三老明言,銘之於懷。」 明根言曰:「夫至孝通靈,至順感幽,故《詩》云:『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如此則孝順之道,無所不格。願 陛下念之,以濟黎庶。臣年志朽敝,識見昧然,在於心 慮,不敢不盡。」高祖曰:「五更助三老以言至範,敷展德 音。當克己復禮,以行來授。」禮畢,乃賜步挽一乘。詔曰: 「夫尊老尚更,列聖同致,欽年敬德,綿哲齊」軌。朕雖道 謝元風,識昧叡則,仰稟先誨,企遵猷旨,故推老以德, 立更以元,父焉斯彰,兄焉斯顯矣。前司徒公元、前鴻 臚卿明根,並以沖德懸車,懿量歸老,故尊公以三,事 更以五。雖更老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既高,宜加殊 養,三老可給上公之祿,五更可食元卿之俸。供食之 味,亦同其例。

《游明根傳》:「明根遷大鴻臚卿,河南王幹師,尚書如故。 明根以年踰七十,表求致仕,詔不許。頻表固請,乃詔 曰:『明根風度清幹,志尚貞敏,溫恭靜密,乞言是寄。故 抑其高蹈之操,至於再三,表請殷勤,不容違奪,便己 許其告辨。可出前後表付外,依禮施行』。」引明根入見, 高祖曰:「卿年耆德茂,服勤累朝,歷職內外,並著顯績。 逮於耆年,履道不渝。是以釐革之始,委以禮任,遲能 迂德,匡贊於朕。然高尚悠邈,便爾言歸,君臣之禮,於 斯而畢,眷德思仁,情何可已。夫七十致仕,典禮所稱, 位隆固辭,賢者達節。但季俗陵遲,斯道弗繼。卿獨秉 沖操,居今行古,有魏以來,首振頹俗,進可以光我朝 化,退可以榮慰私門。」明根對曰:「臣桑榆之年,鐘鳴漏 盡,蒙陛下之澤,首領獲全,待盡私庭,下奉先帝陛下 大恩,臣之願也。但犬馬之戀,不勝悲塞。」因泣不自勝。 高祖命之令進,言別殷勤,仍為流涕。賜青紗單衣、委 貌冠,被褥錦袍等物。其年,以司徒尉元為三老,明根 為五更,行禮辟雍,賜步挽一乘,給上卿之祿,供食之 味。大官就第月送之,以定律令之勤。賜布帛一千匹, 穀一千斛。後明根歸廣平,賜絹五百匹,安車一乘,馬 二匹,幄帳被褥。車駕幸鄴,明根朝於行宮。詔曰:「游五 更,光素蓬簷,歸終衡里,可謂朝之舊德,國之老成。可 賜帛五百匹,穀五百斛。」敕大官備送珍羞。後車駕幸 鄴,又朝行宮,賜穀帛如前,為造甲第。國有大事,恆璽 書訪之。舊疹發動,手詔問疾,太醫送藥。太和二十三 年,卒於家。

《高閭傳》:「閭為太常卿,世宗踐祚,閭累表遜位,詔曰:『閭貞幹早聞,儒雅素著,出內清華,朝之儁老。以年及致 仕,固求辭任,宜聽解宗伯,遂安車之禮,特加優授,崇 老成之秩。可光祿大夫,金印紫綬,使散騎常侍兼吏 部尚書邢巒就家拜授』。」及辭,引見於東堂,賜以餚羞, 訪之大政,以其先朝儒舊,告老永歸,世宗為之流涕。 詔曰:「閭歷官六朝,著勳五紀,年禮致辭,義光進退,歸 軒首路,感悵兼懷。安駟籯金,漢世榮貺,可賜安車、几 杖、輿馬、繒綵,衣服、布帛,事從豐厚,百寮餞之,猶昔群 公之祖。」二疏也。閭進陟北邙,上《望闕表》,以示戀慕之 誠。

《楊播傳》:「播弟椿拜司徒,進位太保。莊帝還宮,椿每辭 遜,不許。上書頻乞歸老。詔曰:椿國之老成,方所尊尚, 遽以高年,願言致仕,顧懷舊德,是以未從。但告謁頻 煩,辭理彌固,以茲難奪,又所重違,今便允其雅志。可 服侍中朝服,賜服一具,衣一襲,八尺床帳几杖,不朝, 乘安車,駕駟馬,給扶傳詔二人,仰所在郡縣,時以禮」 存問安否,方乖詢訪,良用憮然。椿奉詔於華林園,帝 下御座,執椿手流淚曰:「公先帝舊臣,實為元老。今四 方未寧,理須諮訪。但高尚其志,決意不留,既難相違, 深用悽愴。」椿亦歔欷欲拜,莊帝親執不聽。於是賜以 絹布,給羽林衛送,群公百寮餞於城西張方橋,行路 觀者,莫不稱嘆。

《隋書李穆傳》:「穆拜太師,贊拜不名,子孫雖在襁褓,悉 拜儀同,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貴盛當時無比。穆 上表乞骸骨,詔曰:朕初臨㝢內,方藉嘉猷,養老乞言, 實懷虛想。七十致仕,本為常人。至若呂尚以期頤佐 周,張蒼以華皓相漢,高才命世,不拘恆禮。遲得此心, 留情規訓。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 集,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第詢訪。」開皇六 年,薨於第,年七十七。

《賀若誼傳》:「誼素有威名,拜靈州刺史,進位柱國。誼時 年老,而筋力不衰,猶能重鎧上馬,甚為敵所憚。數載 上表乞骸骨,優詔許之。誼家富於財,於郊外構一別 廬,多植果木。每邀賓客,列女樂,遊集其間。卒於家,時 年七十七。」

《張煚傳》:「煚為司成中大夫,典國史,後以年老,致仕於 家。及高祖受禪,欽其德望,以書徵之曰:朕初臨四海, 思存政術,舊齒名賢,實懷勤佇儀同昔在周室,德業 有聞,雖云致仕,猶克壯年。即宜入朝,用副虛想。及謁 見,敕令勿拜,扶陞殿上,降榻執手,與之同坐,宴語久 之,賜以几杖。」

《周搖傳》:「搖為幽州總管六州五十鎮諸軍事,後徙為 壽州。初自以年老乞骸骨,上召之,既引見,上勞之曰: 『公積行累仁,歷仕三代,克終富貴,保茲遐壽,良足善 也。賜坐褥歸於第。歲餘終於家,時年八十四』。」

《唐書李靖傳》:靖為畿內道大使,會足疾,懇乞骸骨。帝 遣中書侍郎岑文本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 少,雖頓憊猶力於進。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欲成公 美,為一代法,不可不聽。」乃授檢校特進,就第賜物千 段,尚乘馬二,祿賜國官府佐皆勿廢。若疾少間,三日 一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加賜靈壽杖。

《李日知傳》:日知為刑部尚書,屢乞骸骨,許之。日知將 有請,不謀於家,歸乃治行,妻驚曰:「產利空空何辭之 遽?」日知曰:「仕至此已過吾分,人亦何厭之有。若厭於 心,無日而足也。」既罷,不治田園,惟飾臺池,引賓客與 娛樂。

《賀知章傳》:「知章為祕書監。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 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 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 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僧子為會稽 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

《全唐詩話》:「賀知章年八十六,臥病冥然,無知疾損,上 表乞為道士還鄉。明皇許之,捨宅為觀,賜名千秋。命 其男僧子為會稽郡司馬,賜鑑《湖剡川》一曲。詔令供 帳東門,百寮祖餞。御製送詩并序云:『天寶三年,太子 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 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 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 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 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詩云:「遺榮期 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環中得 祕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又云:「筵 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換羽衣。悄 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開元天寶遺事》:宋璟求致仕表云:「臣竊祿簪裳,備員 廊廟。霜毫生頷,雪刺滿頭。求退歸耕,養慵巖穴。樂生 堯世,死荷聖恩。」

《唐書郗士美傳》:「士美為中書舍人,為宰相元載所忌, 辭疾還東都,號『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 輔政,召為太子左庶子,集賢殿學士,不拜。以老乞身, 改詹事,聽致仕。帝召見,褒歎良久,賜金紫,公卿以下咸祖都門,世高其節』。」

《鮑防傳》:防與知雜御史竇參遇,導騎不引避,參讁其 僕。及為相,防尹京兆,迫使致仕,授工部尚書。防叱曰: 「吾與蕭昕子齒,而同昕老,坐宰相餘忿邪?不得志卒。」 《孔戣傳》: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騎常侍,還為 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韓愈,謂曰:「公尚壯,上三留,何去 之果?」戣曰:「吾豈要君者。吾年一,宜去;吾為左丞,不能 進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無留資,何恃而歸?」曰:「吾負 二宜去,尚奚顧子言?」愈嗟嘆,即上疏言:「臣與戣同在 南省,數與戣相見。其為人,守節清苦,論議正平,年七 十,筋力耳目未衰,憂國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輩在朝 不過三數人,陛下不宜苟順其求,不留自助也。《禮》,大 夫七十致事,若不得謝,則賜之几杖安車,不必七十, 盡許致仕。今戣據禮求退,陛下若不聽許,亦無傷義, 而有貪賢之美。」不報。以禮部尚書致仕,歲致羊酒,如 漢徵士禮。

《蕭嵩傳》:「嵩授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兼中書令。自張說 罷宰相,令缺四年,嵩得之,然常遙領河西節度。在公 慎密,人莫見其際。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呼 為親家,儀物貴甚。俄封徐國公。初,裴光廷與嵩數不 協,光廷卒,帝委嵩擇相,嵩推韓休。及休同位,峭正不 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慚,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厭 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極,幸陛下 未厭,得以乞身。有如厭臣,首領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因流涕。帝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決。第歸夕當 有詔。」俄遣高力士詔嵩曰:「朕將爾留,而君臣誼當有 始有卒者。」乃授尚書右丞相,與休皆罷。是日,荊州進 黃甘,帝以紫帉包賜之。擢子華給事中。久之,進太子 太師。而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坐賂中人牛仙童得罪, 李林甫素忌嵩,因言「嵩嘗以城南墅遺仙童」,貶青州 刺史。尋復拜太子太師,固請老,見許。嵩退,修蒔園區, 優游自怡,家饒財。而華為工部侍郎,衡以尚主位三 品就養,年踰八十,士豔其榮。

《蕭俛傳》:文宗即位,召俛授少師,稱疾,力不拜,乃還左 僕射,許致仕。莊恪太子時,議選舊德保輔東宮,復以 少師召,輒上還制書堅辭。即遷太子太傅,優詔褒尚。 開成初,弟俶為楚州刺史,召見帝曰:「俛先帝賢宰相, 筋力未衰,可一來爾,道朕意。」乃以詔書并絹三百,因 俶致之。俛終不起,以壽卒。母韋賢明,治家嚴,俛雖宰 相,侍左右如褐衣時。居喪哀毀,既老,家於洛,歲時賓 客請謝,以為煩。乃舍濟源墅,自放山野,優游窮年, 雲溪友議。江曲韋大夫丹與東林靈轍上人騭忘形 之契,篇什唱和,月四五焉。序曰:「轍公近以《匡廬七詠》 見寄,及吟味之,皆麗艷於文圃也。此七篇者,俾予益 起歸歟之興。且芳時勝侶,窮遊於三二道人,必當攀 躋千仞之峰,觀九江之水。是時也,飄然而去,不求京 口之顧;默爾而遊,不假東門之送。天地為一朝,萬物 任陶鑄。青山羽翼,松逕幽邃,何必措足於丹霄,馳心 於太古。偶為《思歸題絕句一首,以寄上人》、法友、談元, 幸先達其深趣。」詩曰:「王事紛紛無暇日,浮生冉冉只 如雲。已為平子歸休計,五老巖前必共君。」轍公奉酬 詩曰:「年老身閑無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盡道 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余謂韋亞台歸意未堅,果 為高僧所誚。歷覽前代,散髮海隅者,其幾人哉! 《唐國史補》:韋倫為太子少保致仕,每朝朔望,群從甥 姪。於下馬橋,不減百人。 高貞公《致仕制》云:「以年致政,抑有前聞。近代寡廉,罕 由斯道。」是時杜司徒年七十,無意請老,裴晉公為舍 人,以此譏之。

《幽閑鼓吹》:崔咸舍人,嘗受張公之知,及懸車之後,公 與議行止。崔時為司封郎中,以感知之分,極言贊美。 公便令製表,表上,值無厚善者,而一章允請。三數月 後,門館閴寂,家人輩竊罵之,公亦後悔,每語子弟曰: 「後有大段事,勿與少年郎議之。」

《遼史耶律官奴傳》:官奴初徵為宿衛將軍,重熙九年, 以疾去官。上以官奴屬尊,欲成其志,乃許自擇一路 節度使。官奴辭曰:「臣愚鈍不任官。」使加歸義軍節度 使,輒請致政。官奴與歐里部人蕭哇友善,哇謂官奴 曰:「仕不能致主澤民,成大功烈,何屑屑也。吾與若居 林下,以枕簞自隨,觴詠自樂,雖不官,無歉焉。」官奴然 之,時稱《二逸》。

《宋史田敏傳》:周世宗即位,拜敏太常卿,檢校左僕射, 加司空。顯德五年,上章請老,賜詔曰:「卿詳明禮樂,博 涉典墳,為儒學之宗師,乃薦紳之儀表。朕方資舊德, 以訪話言,遽覽封章,願致官政。引年之制,雖著舊文, 尊賢之心,方深虛佇。所請宜不允。」遷工部尚書。俄再 上表願歸故鄉,以遂首丘之志。改太子少保致仕,歸 淄州別墅。恭帝即位,加少傅。開寶四年,卒,年九十二。 敏解官歸鄉里,有良田數十頃,多釀美酒,待賓客。體 強少疾,徒步往來閭巷間,不以杖。

《王易簡傳》:「易簡為刑部尚書。周顯德四年,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歸鄉里。宋初,召加少傅。所居華陰,構一 鳴堂、二品樓,優游自適。」

《王彥超傳》:「彥超,開寶二年為右金吾衛上將軍,判衛 仗事。太平興國六年,封邠國公。七年,彥超語人曰:『人 生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當自知止』。」明年, 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師,給金吾上將軍祿。彥超既得 請,盡斥去僕妾之冗食者,居處服用,咸遵儉約。雍熙 三年卒,年七十三,贈尚書令。開寶初,彥超自鳳翔來 朝,與武行德、郭從義、白重贊、楊廷璋俱侍宴。太祖從 容謂曰:「卿等皆國家舊臣,久臨劇鎮,王事鞅掌,非朕 所以優賢之意。」彥超知旨,即前奏曰:「臣無勳勞,久冒 榮寵,今已衰朽,願乞骸骨歸丘園,臣之願也。」行德等 竟自陳夙昔戰功及履歷艱苦。帝曰:「此異代事,何足 論。」翌日,皆罷行德等節鎮,時議以此許彥超。初,彥超 將致政,每戒諸子曰:「吾累為統帥,殺人多矣。身死得 免為幸,必無陰德以及後,汝曹勉為善事以自庇。」及 卒,諸子果無達者。宣化門內有大第,園林甚盛,不十 餘年,其家已鬻之矣。

《趙普傳》:「普拜太保兼侍中,被疾請告,車駕屢幸其第 省之。普稱疾篤,三上表求致仕。上勉從之,以普為西 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書令。普三表懇讓, 賜手詔曰:『開國舊勳,惟卿一人,不同他等,無至固讓。 俟首塗有日,當就第與卿為別』。普捧詔涕泣,因力疾 請對,賜坐移晷,頗言及國家事。上嘉納之。普將發,車」 駕幸其第。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劉 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馳傳撫問,凡三上表乞骸骨, 拜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奉料,令養疾,俟損日赴闕, 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齎詔書賜之。又特遣使賜 普詔曰:「卿頃屬微痾,懇求致政。朕以居守之重,慮煩 耆耋,維師之命,用表尊賢。佇聞有瘳」,與朕相見。今賜 羊酒如別錄,卿宜愛精神,近醫藥,強飲食,以副朕眷 遇之意。

《吳虔裕傳》:虔裕掌金吾三十餘年,性簡率,言多輕肆。 右金吾上將軍王彥超告老,虔裕語人曰:「我縱僵仆 殿階下,斷不學王彥超。」七十致仕,人傳笑之。每朝會 及從遊宴,太宗憐其壽高,常慰撫之。

《顏衎傳》:「衎授工部尚書,致仕還鄉里,臺閣縉紳祖餞 都門外,冠蓋相望,時人榮之。」

《王嗣宗傳》:嗣宗以左屯衛上將軍,檢校太尉致仕,卒 年七十八。嗣宗事三朝,最為宿舊,所至以嚴明御下, 尤傲很,務以醜言凌挫群類。為中丞日,常忿宋白、郭 贄、邢昺。七十不請老,屢請真宗敕其休致,又遣親屬 諷激之。及嗣宗晚歲疾甚,猶享厚祿,徘徊不去。嘗謂 人曰:「僕惟此一事,未能免物議。」眾皆嗤之。

《李昉傳》:「昉年七十,以特進司空致事,朝會宴饗,令綴 宰相班,歲時賜予,益加厚焉。至道元年正月望,上觀 燈乾元樓,召昉賜坐於側,酌御樽酒飲之,自取果餌 以賜。上觀京師繁盛,指前朝坊巷省署以諭近臣,令 拓為通衢長廊。因論晉、漢君臣昏闇猜貳,枉陷善良, 時人不聊生,雖欲營繕,其暇及乎?昉謂晉、漢之事,臣 所備經,何可與聖朝同日而語?若今日四海清晏,民 物阜康,皆陛下恭勤所致也。」上曰:「勤政憂民,帝王常 事。朕不以繁華為樂,蓋以民安為樂耳。」因顧侍臣曰: 「李昉事朕,兩入中書,未嘗有傷人害物之事,宜其今 日所享如此,可謂善人君子矣。」昉所居有園亭別墅 之勝,多召故人親友宴樂其中。既致「政,欲尋洛中九 老」故事,時吏部尚書宋琪年七十九,左諫議大夫楊 徽之年七十五,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太常少卿 致仕李運年八十,水部郎中朱昂年七十一,廬州節 度副使武允成年七十九,太子中允致仕張好問年 八十五,吳僧贊寧年七十八。議將集會蜀寇而罷。 《郭延澤傳》:「延澤歷國子」博士,咸平中求休退,授虞部 員外郎致仕。居濠州城南,有小園以自娛,其詠《牡丹》 千餘首,聚圖籍萬餘卷,手自刊校。范韓丕皆與之 游。

《曹脩古傳》:「脩古為監察御史,奏唐貞觀中,嘗下詔,令 致仕官班本品見任上,欲其知恥而勇退也。比有年 餘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補。請下有司,敕 文武官年及七十,上書自言,特與遷官致仕,仍從貞 觀舊制,即宿德勳賢,自如故事。因著為令。」

《湘山野錄》:孫集賢冕,天禧中直館幾三十年,江南端 方之士也。節概清直,晚守姑蘇,甫及引年,大寫一詩 於廳壁。詩云:「人生七十鬼為鄰,已覺風光屬別人。莫 待朝廷差致仕,早謀泉石養閑身。」去年河北曾逢李, 見素今日淮西又見陳。或云陳李二公被差者也「寄語姑蘇孫刺史, 也須抖擻老精神。」題畢,拂衣歸九華,以清節高操,羞 百執事之顏。朝廷嘉之,許再任。詔下已歸,竟召不起。 王冀公欽若,里閈交素也。冀公天禧中罷相,以宮保 出鎮餘杭,艤舟蘇臺,歡好款密。醉謂孫曰:「老兄淹遲 日久,且寬衷,當別致拜。聞」公正色曰:「二十年出處中 書一素交,潦倒江湖不預一點化筆,迨事權屬他,出廟堂數千里為方面,始以此語見說,得為信乎?」冀公 愧謝,解舟遂行。

《郡閣雅言》:王易簡、蕭希甫下及第名居榜尾,不看榜 歸華山。尋就山釋褐,授華州幕官。後拜左拾遺。又辭 官歸隱,留詩曰:「汨沒朝端愧不才,誰能低折向塵埃。 青山得去且歸去,官職有來且自來。」再入升朝,官位 諫垣臺,間三十年,官至八座。乞致仕,歸華山,十年而 終。

《明道雜志》:貢父劉公作給事中時,鄭穆學士表請致 仕狀過門下省,劉公謂同舍曰:「宏中請致仕,為年若 干也?」答者曰:「鄭年七十三矣。」劉公遽曰:「慎不可遂其 請。」問曰:「何故也?」劉曰:「且留取伴八十四底。」時潞公年 八十四,再起平章事。宏中,穆字也。

《東軒筆錄》:陳恭公初罷政判亳州,年六十九,遇生日, 親族往往獻老人星圖以為壽,獨其姪世修獻《范蠡 遊五湖圖》,且贊曰:「賢哉陶朱,霸越平吳,名遂身退,扁 舟五湖。」恭公甚喜,即日表納節。明年累表求退,遂以 司徒致仕。

《宋史朱昂傳》:「昂為翰林學士,踰年,拜章乞骸骨,召對 敦諭,請彌確,乃拜工部侍郎致仕。翌日,遣使就第賜 器幣,給全奉,詔本府歲時存問,章奏聽附驛以聞。命 其子正辭知公安縣,以便侍養,許歸江陵。舊制,致仕 官止謝殿門外,昂特延見命坐,恩禮甚厚,令俟秋涼 上道,遣中使賜宴於玉津園,兩制三館皆預,仍詔賦」 詩餞行,縉紳榮之。昂前後所得奉賜,以三之一購奇 書,以諷誦為樂。及是閒居,自稱「退叟」,著《資理論》三卷 上之,詔以其書付史館。弟協以純謹著稱,仕至主客 郎中、雍王府翊善。昂以書招之,協亦告老歸。兄弟皆 眉壽,時人比漢之「二疏。」知府陳堯咨署其居曰「東、西 致政坊。」昂於所居建二亭:曰「知止」,曰「幽棲。」頗好釋氏 書。晚歲自為墓誌。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門人諡曰 「正裕先生。」

《澠水燕談錄》:荊南朱昂,博學有清德,晚年以工部侍 郎乞骸骨,既得謝,真宗賜坐寵詔留候秋涼,還荊南。 故吳淑贈詩曰:「浴殿東涼初閣筆,渚宮秋晚得懸車。」 比行,賜宴玉津園,侍臣皆赴,坐中內侍傳詔,各賦詩 餞行,凡四十八篇。獨李翰長維詩最奇絕,云:「清朝納 祿猶強健,白首還家正太平。」昂弟協,亦退居里中,皆 「八十餘時」謂《渚宮》。二疏。

《宋史張士遜傳》:「士遜,寶元初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 入相。時朝廷多事,士遜亡所建明,諫官韓琦論曰:『政 事府豈養病之地邪』?士遜不自安,累上章請老,迺拜 太傅,封鄧國公致仕。詔朔望朝見及大朝會,綴中書 門下班,與一子五品服。士遜辭朝朔望間遣中使勞 問,御書飛白『千歲』字賜之,士遜因建千歲堂。嘗請買」 城南官園,帝以賜士遜。宰相得謝,蓋自士遜始。 《孫奭傳》:「奭拜龍圖閣學士,三請致仕,召對承明殿,敦 諭之。以年踰七十,固請泣下,帝亦惻然。詔與馮元講 《老子》三章,各賜帛二百匹。以不得請,求近郡,優拜工 部尚書,復知兗州。詔須宴而後行。又留數月,特宴太 清樓,近臣皆預,帝作飛白大字以賜二府」,而小字賜 諸學生,獨奭與晁迥兼賜大、小字,詔群臣即席賦詩, 太后又別出禁中珍器勸酒。翌日,奭入謝,又命講《老 子》,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及行,賜宴瑞聖園,又賜詩, 詔近臣皆賦,以恭謝恩。改禮部尚書。既而累表乞歸, 以太子少傅致仕。

《張根傳》:「根為遂昌令,當改京秩,以四親在堂,冀以父 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 如其志,時年三十一。鄉人之賢者彭汝礪序其事,自 以為不及。」

《楊偕傳》:「偕為尚書戶部員外郎,馬季良以罪斥置滁 州,自言得致仕。偕以謂致仕用優賢者,不當以寵罪 人,又數論陞降之弊,仁宗嘉納之。」

《杜衍傳》:「衍以尚書左丞出知兗州。慶曆七年,衍甫七 十,上表請還印綬,乃以太子少師致仕。衍為宰相,賈 昌朝不喜,議者謂故相一上章得請,以三少致仕。皆 非故事。」蓋昌朝抑之也。皇祐元年,特遷太子太保,召 陪祀明堂,仍詔應天府敦遣。就道都亭驛,設帳,具几 杖待之。稱疾固辭,進太子太傅,賜其子同進士出身, 又進太子太師。知制誥王洙謁告歸應天府,有詔撫 問,封祁國公。衍清介,不殖私產。既退,寓南都凡十年, 第室卑陋,才數十楹,居之裕如也。出入從者十許人, 烏帽、皂履、綈袍、革帶。或勸衍為居士服,衍曰:「老而謝 事,尚可竊高士名邪?」善為詩,正書、行、草皆有法。病革, 帝遣中使賜藥,挾太醫往視。

《清波雜志》:「歐陽公為西京留守推官,事錢思公,一日 群游嵩山,取潁陽路歸,暮抵龍門,雪作,登石樓望都 城次,忽煙靄中有車馬渡伊水者。既至,乃思公遣廚 傳歌妓,且致,俾從容勝賞,毋還歸之意。思公既貶,漢 東王文康公晦叔為代。一日,訝幕客游有責曰:『君等 自比寇萊公何如,萊公尚坐奢縱取禍,眾不敢對。公取手板起立曰:「以某論之,萊公之禍,不在杯酒,在老 不知退爾。」四座偉之。是時文康年已高,為之動,故歐 公六十五即休致。門生或有言公德望為朝廷倚重, 且未及年,豈容遽去?公答曰:「某平生某節,為後生描 畫盡,惟有早退,以全晚節,豈可更被驅逐乎?」以是知 公未老告歸,蓋以文康公為戒,且踐疇昔之言也。或 云歐公游潁陽,見山中石壁上丹書「神清洞」,即此時 也。

《墨莊漫錄》:歐陽文忠公與韓子華、吳長文、王禹玉同 直玉堂,嘗約五十八歲即致仕,子華書於柱上,其後 過限七年,方踐前志,寄子華曰:「俗諺云:也賣弄得過 裏。」其詩曰:「人事從來無處定,世途多故踐言難。誰知 潁水閒居士,十頃西湖一釣竿。」

《聞見後錄》:歐陽公乞致仕表云:「俾其解組官庭,還車 故里。披裘散髮,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 之樂。」客有面嘆其工緻平淡者,公曰:「也不如老蘇秀 才,有田一廛,足以為養。行年五十,復將何求?」蓋蘇明 允《謝官牋》中語,公愛之尚不忘耳。

《澠水燕談錄》:初,歐文忠公與趙少師概同在中書,嘗 約還政後再相會。及告老,趙自南京訪文忠公於潁 上,文忠公所居之西堂曰「會老」,仍賦詩以志一時盛 事。時翰林呂學士公著方牧潁,職兼侍讀,及龍圖,特 置酒於堂,宴二公,文忠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 士,清風明月兩閒人」之句。

《東軒筆錄》:歐陽修致仕居潁,蔡,承禧經由上謁於私 第,從容曰:「公德望隆重,朝廷所倚,未及引年,而遽此 高退,豈天下所望也?」歐陽公曰:「吾與世多忤,晚年不 幸為小人誣衊,止有進退之節,不可復令有言而竢 逐也。今日乞身已為晚矣。」小人蓋指蔣之奇也。歐陽 公在潁,惟衣道服,稱六一居士。又為傳以自序。 《揮麈》前錄:國朝百官致仕,庶僚守本官,以合遷一官 回授任子,侍從仍轉一官,宰執換東宮官。熙寧初,歐 陽文忠公始以太子少師帶觀文殿學士致仕,示特 恩也。故《謝表》云:「道愧師儒,乃忝春官之峻秩;身居畎 畝,猶兼書殿之隆名。」自是以為例。

《青箱雜記》:樞相張公昇,字杲卿,陽翟人。大中祥符八 年,蔡齊下及第,仕亦晚達。皇祐中,自潤州解官,時已 六十餘,語三命僧化成曰:「運限恰好,去未得。」未幾,除 侍御史知雜事。不十年,作樞相,退歸陽翟,生計不豐, 短㲲輕絛,翛然自適。乃結庵於嵩陽紫虛谷,每旦晨 起,焚香讀華嚴,庵中無長物,荻簾紙帳、布被、革履而 已。年八十餘,自撰《滿江紅》一首,聞者莫不慕其曠達。 詞曰:「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 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明月,交光好。便假 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 了。算簟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 樂常不早。待春來、㩦酒殢東風,眠芳草。」 杜祁公酷嗜吟詠,致政後,作《林下書懷》詩曰:「從政區 區到白頭,一生寧肯顧恩仇。雙鳧乘鴈常深媿,野馬 黃羊亦過憂。豈是林泉堪佚老,只緣蒲柳不禁秋。始 終幸會承平日,樂聖惟能擊壤謳。」然予不見野馬黃 羊事,後讀唐《張說傳》乃見之,則所謂吾肉非黃羊必 不畏,吃血非野馬必不畏刺是已。

《齊東野語》:韓忠武王以元樞就第,絕口不言兵,自號 清涼居士,時乘小騾放浪西湖泉石間。一日至香林 園,蘇仲虎尚書方宴客,王徑造之,賓主歡甚,盡醉而 歸。明日,王餉以羊羔,且手書二詞以遺之。《臨江仙》云: 「冬日青山瀟洒靜,春來山暖花濃。少年衰老與花同。 世間名利客,富貴與貧窮。榮華不是長生藥,清閑不 是死門風。勸君識取主人公。單方只一味,盡在不言 中。」《南鄉子》云:「人有幾何般,富貴榮華總是閑。自古英 雄都是夢,為官。寶玉妻兒宿業纏。年事已衰殘。鬚鬢 蒼蒼骨髓乾。不道山林多好處,貪歡。只恐癡迷誤了 賢。」王生長兵間,未能知書,晚歲忽若有悟,能作字及 小詞詩詞,皆有見趣,信乎非常之才也。

《澠水燕談錄》:慶曆末,杜祁公告老,退居南京,與太子 賓客致仕王煥、光祿卿致仕畢世長、兵部郎中分司 米實、尚書郎致仕馮平為「五老會,吟醉相勸,士大夫 高之。祁公以故相耆德,尢為天下傾慕。兵部詩云:『九 老且無元老貴,莫將西洛一般看。五人年皆八十餘。 康寧爽健,相得甚歡。故祁公詩云:『五人四百有餘歲』』」, 深稱分曹與挂冠。而畢年最高,時九十餘,故其詩云: 「非才忝預最高年。」是《時歐文忠公留守雎陽》而嘆慕, 借其詩觀之,用《次韻》卒章云:「聞說優游多唱和,新詩 何惜借傳看。」

張文懿既致政,而安健如少年。一日,《西京看花回》,道 帽、道服、乘馬、張蓋,以女樂從入鄭門。監門官不之識 也,且禁其張蓋,以門籍請書其職位,文懿以小詩大 書其紙末云:「門吏不須相怪問,三曾身到鳳池來。」監 門官即以詩進,仁宗遣中使,賜以酒餼問勞。

《續聞見近錄》:張文懿為鄧國公,既致政還鄉,時范文正守鄧,置酒高會,軍校皆命坐,文懿既坐,即據主席 而客。文正席中駭之,文懿徐曰:「公知鄧州,蹔守此土 耳,老夫開國於此,所以主席無嫌。」識者是之。明日文 懿復置會,揮金甚盛,以帛三百端為文正壽,時人榮 之。

《過庭錄》:彭季長長子衛明微,時奉母晏夫人調官宣 城簽判。母難於遠涉,明微年未三十,遂承志掛冠歸, 栽花植竹,築堂曰「壽燕」,歲時奉親遊宴,盡其樂。晏夫 人八十餘卒,明微亦享上壽,忠宣有詩美之。

曾肇子開守亳,秩滿丐祠《歸江南》一詞,《別諸僚舊》云: 「歲晚鳳山陰,看盡楚天冰雪。不待牡丹時候,又使人 輕別。如今歸去老江南,扁舟載風月。不似畫梁雙燕, 有重來時節。」

范蜀公六十三歲致政,歸第後十餘年,上欲起之者 再三。蜀公表謝云:「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七十五 而復來,孰云中禮?」朝廷無以強之,竟從其請。

《聞見前錄》:英宗即位,侍御史呂誨獻可言王安石不 已,出知鄧州。獻可病,自草章乞致仕,曰:「臣無宿疾,偶 值醫者用術乖方,殊不知脈候有虛實,陰陽有逆順, 診察有標本,治療有先後,妄投湯劑,率任情意,差之 指下,禍延四肢,寖成風痹,遂難行步。非秖憚蹠盭之 苦,又將虞心腹之變,勢已及此,為之奈何?雖然,一身 之微,固未足恤,其如九族之託,良以為憂。是思納祿 以偷生,不俟引年而還政。」蓋以一身之疾,喻朝政之 病也。溫公、康節日就臥內問疾,獻可所言,皆天下國 家之事,憂憤不能忘,未嘗一語及其私也。

《宋史吳瑛傳》:「瑛,蘄州蘄春人。知郴州,至虞部員外郎。 治平三年,官滿如京師,年四十六,即上書請致仕。公 卿大夫知之者,相與出力挽留之,不聽,皆嘆服以為 不可及相率賦詩飲餞於都門,遂歸蘄。有田僅足自 給,臨溪築室,種花釀酒,家事一付子弟。賓客至必飲, 飲必醉。或困臥花間,客去亦不問,有臧否人物者,不」 酬一語,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愛其《樂易》而敬其高。 嘗有貴客過之,瑛酒酣而歌,以樂器扣其頭為節,客 亦不以為忤。

《張齊賢傳》:「齊賢請老,以司空致仕,入辭便坐,方拜而 仆,上遽止之,許二子扶掖升殿,命益坐茵為三。歸洛 得裴度午橋莊,有池榭松竹之盛,日與親舊觴詠其 間,意甚曠適。」

《張宗誨傳》:「『宗誨以祕書監致仕,嘗事干謁,其子曰:昔 賀祕監以道士服東歸會稽,明皇賜以鑑湖,以為休 老之地。今洛下雖無鑑湖,而嵩、少、伊、瀍,天下佳處,雖 非朝廷所賜,皆閑逸之人所有爾。大人盍衣羽服以 優游,何必更事請謁乎』?宗誨曰:『吾作白頭老監,枕書 而眠,何以賀老流沙之服為哉』!時以為名言。」

《宇文之邵傳》:之邵為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 疏奏不報,喟然曰:「吾不可以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 允歸,時年未四十,自強於學,不易其志,日與交友為 經史琴酒之樂,退居十五年而終。司馬光曰:「吾聞志 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今於之 邵見之矣。」范鎮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學富而行篤, 少我二十一歲,而先我掛冠,使吾慊然。」其為兩賢所 推尚如此。

《李東之傳》:「東之請老,自工部尚書拜太子太保致仕。 舊無閤門謝辭式,特賜對延和,命之坐,仍置宴資善 堂。遣使諭之曰:『以先帝梓宮在殯,朕不得為詩』。」令講 讀官皆賦詩,勸勞甚渥。又敕王珪敘其事。東之出都 門,即幅巾白衣以見客。再遷少師。熙寧六年卒,年七 十八。有李受者,字益之,長沙之瀏陽人也。仕於治平 中,至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屢以老乞骸 骨,不聽。神宗立,進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復言:「臣在 先帝時,年已七十,不敢竊祿以自安。今又加數年,筋 力憊矣,惟陛下哀之。」於是拜刑部侍郎致仕,賜宴賦 詩及序,如東之禮。相去數月,故時稱「二李。」

《李孝基傳》:「孝基累官光祿卿,與父東之同謝事,纔年 五十,士大夫美之,以比二疏。」

《聞見近錄》:李東之、李受自侍從請歸老,先公時在經 筵,因而奏曰:「東之等尚可陳力而亟請老,近年士大 夫貪冒爵祿,年踰禮經而不知止者多矣,望陛下稍 加恩數,以勵風俗。」已而詔就資善堂會經筵官賜餞, 內出珍果名花、巨觥酌勸,時人榮之,比之二疏。 《宋史范鎮傳》:鎮為翰林學士,知通進銀臺司,言青苗 疏五上,其後指安石用喜怒為賞罰,曰:「陛下有納諫 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 民之術,臣知言入觸大臣之怒,罪且不測。然臣職獻 替而無一言,則負陛下矣。」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 手顫,自草制極詆之。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得恩典 悉不與。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 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和平之福。天下聞而壯 之。安石雖詆之深切,人更以為榮。既退,蘇軾往賀曰: 「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聞,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 為政,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日與賓 客賦詩飲酒,或勸使稱疾杜門,鎮曰:「死生禍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同天節》乞隨班上壽。」許之,遂為令。軾得 罪下臺獄,索與鎮往來書文甚急,猶上書論救,久之, 徙居許。哲宗立,韓維言鎮在仁宗時有啟建儲之議, 未嘗以語人,人亦莫為言者。具以十九疏上之。拜端 明殿學士,起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且欲以為門下 侍郎,鎮雅不欲起,從孫祖禹亦勸止之,遂固辭,改提 舉崇福宮。祖禹謁告歸省,詔賜以龍茶,存勞甚渥。復 告老,以銀青光祿大夫再致仕,累封蜀郡公。

《石林燕語》:元豐末,文潞公致仕歸洛,入對時年幾八 十矣。神宗見其康強,問:「卿攝生亦有道乎?」潞公對:「無 他,臣但能任意自適,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當 事,酌中恰好即止。」上以為名言。

翟公巽知密州,侯蒙元功自中書侍郎罷政歸鄉,公 有啟云:「得請真祠,歸榮故里。雖老成去國之易,而明 哲保身之全。多士嘆嗟,餞韓侯之出祖;邦人慰喜,詠 季季之來歸。」又云:「乘安車而過諸子,未慕昔賢;揮賜 金以娛故人,用償夙志。」公平時四六多聱牙高古,而 此啟特平易,誠大手筆也。後元功於里第築臺曰高 藍光。既落成,公就臺張具為宴,自作致語,有云:「公槐 避寵,衣繡歸家。從方外之赤松,寄高懷於綠野。珍禽 綷羽,借雞樹之遺棲;曲沼回塘,分鳳池之餘潤。」《晉世 語》云:「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共領樞要。侯獻、 曹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曰:『此亦久 矣,其能復幾』!」指放、資也。又《晉書》:「荀勖」守中書監,毗贊 朝政,及遷尚書令。勖久在中書,專掌機事,失之甚慍。 人有賀者,怒曰:「奪我鳳凰池,何賀焉?」故公用雞樹、鳳 池,皆中書事,考之方見其切。

故事,臣寮告老,一章即從。仁宗時始命,一章不允,兩 章而後從,所以示優禮也。熙寧末,范景仁以薦蘇子 瞻,孔經甫,不從,曰:「臣無顏可見班列。」乃乞致仕,章四 上不報。最後第五章併論青苗法,於是始以本官致 仕,神宗初未嘗怒也。景仁既得謝,猶居京師者三年。 時王禹玉為執政,與景仁久同翰林,景仁每從容過 之,道舊樂飲終日,自不以為嫌,當權者亦不之責。元 祐初,熙寧、元豐所廢舊臣,自司馬溫公以下皆畢集 朝,獨景仁屢召不至,世尢以為高云。

《王氏談錄》:公嘗讀《甘露記》,歎曰:「無妄之禍,乃至於此。 以此視之,軒冕非可戀之物,吾日有歸意。」

《過庭錄》:韓持國晚年守許,崔子厚為酒官,值韓生辰, 獻歌頌褒諛者甚眾。子厚獨以詩警之云:「衣錦榮名 雖烜赫,掛冠高節莫因循。」韓得之,再三嘆詠曰:「非君 誰為我言。」於是以太子少師致仕。

《澠水燕談錄》:孫宣公奭,以太子少傅致仕,居於鄆。一 日置宴詩廳,語客曰:「白傅有言:『多少朱門鎖空宅,主 人到老不曾歸』。今老夫歸矣。」喜動於色,復顧石守道 諷《易·離卦》九三爻,且曰:「樂以忘憂,自得小人之志;歌 而鼓缶,不興大耋之嗟。」公以淳德奧學,勸講禁中二 十餘年。晚節勇退,優游里中,終始全德,近世少匹。 《卻掃編》凡侍從官以上乞致仕者,雖優進官資而不 許帶職。熙寧中,始許致仕者帶舊職。於是王懿敏公 素首以端明殿學士致仕。未幾,歐陽文忠公又以觀 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會韓魏公寄詩賀之,公和 篇曰:「報國勤勞已蔑聞,終身榮遇最無倫。老為南畝 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侍從籍通清切禁,嘯歌行 作太平民。欲知念舊君恩厚,二者難兼始兩人。」蓋謂 是也。《官制》行,職事官致仕,仍許帶職事官,著為令。 在外州府宮觀,舊惟西京崇福宮、南京鴻慶宮、舒州 靈仙觀、鳳翔府上清太平宮、兗州仙源縣景靈宮、太 極觀,皆有提舉管勾官。熙寧初,始詔杭州洞霄宮、永 康軍丈人觀、亳州明道宮、華州雲臺觀、建州武彝觀、 台州崇道觀、成都府玉局觀、建昌軍仙都觀、江州太 平觀、洪州玉隆觀、五岳廟、太原府興安王廟皆置。又 增判留司御史臺、國子監監員,蓋以優士大夫之老 疾不任職者,而王荊公亦欲以寘異議之人。

韓忠憲公平日常語子弟曰:「進取在於止足,寵祿不 可過溢。年若至六十,可以退身謝事,歸守父母墳墓, 則是忠孝兩全矣。」及公薨,其子康公服既闋,將造朝, 自誓於墓前曰:「仕宦至六十,決當乞歸田里,洒掃墳 壟,期於不墜先訓。」及熙寧中,以觀文殿學士守南陽, 年五十九矣,遽欲謝事,又以自來大臣引年,往往不 即賜可,徒奏牘累上。旋復視事,故先手疏具述遺誡 及誓於墓之事於上,且曰:「昔晉王羲之為會稽太守, 去郡不仕,亦嘗自誓於父母墓前。朝廷以其誓苦,不 復召之。臣今志願雖與羲之頗殊,然誓於先臣墓前 無異矣。東晉固不足以比隆聖時,所以保全臣下一 節,斯亦可尚。臣區區之志,中外士大夫多有知者,即 非臣今日輕有去就,妄干退閒也。」然章屢上,終不允, 迄不得如其志。及元祐初,方致仕,時年七十五矣,故士大夫以退為難。

《中山詩話》:陳文惠堯佐以使相致仕,年八十,有詩云: 「青雲岐路遊將遍,白髮光陰得最多。」搆亭號佚老,後 歸政者往往多效之。

《東軒筆錄》:「熙寧庚戌冬,荊公自參知政事拜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史館大學士。是日,百官造門奔賀者,無 慮數百人。荊公以未謝恩不見之,獨與余坐西廡之 小閣。荊公語次,忽頻蹙久之,取筆書窗曰:『霜筠雪竹 鍾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放筆揖余而入。後三年,公 罷相知金陵,遂納節辭平章事,又乞宮觀,久之,得會」 靈觀使,遂築第於南門外。元豐癸丑春,余謁公於第, 公遽邀余同遊鍾山,憩法雲寺,偶坐於僧房,余因為 公道平昔之事,及誦書窗之詩,公憮然曰:「有是乎?」微 笑而已。

王荊公初罷相,知金陵,作詩曰:「投老歸來一幅巾,君 恩猶許備藩臣。芙蓉堂下觀秋水,聊與龜魚作主人。」 及再罷,乞宮觀,以會靈觀使居鍾山,又作詩曰:「乞得 膠膠擾擾身,鍾山松竹替埃塵。只將鳧鴈同為客,不 與龜魚作主人。」

「王荊公再罷政,以使相判金陵,到任即納節讓同平 章事,懇請賜允,改左僕射。未幾,又求宮觀,累表得會 靈觀使。築第於南門外七里,去蔣山亦七里。平日乘 一驢,從數僮,遊諸山寺。欲入城,則乘小舫,泛潮溝以 行,蓋未嘗乘馬與肩輿也。所居之地,四無人家,其宅 僅蔽風雨,又不設垣牆,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勸築垣, 「輒不答。元豐末,荊公被疾,奏捨此宅為寺,有旨賜名 報寧。既而荊公疾愈,稅城中屋以居,竟不復造宅。」 《談苑》:「陳執中作相,杜祁公引年,一表便許,止除少師, 物論喧然。宣彥國在鄆,葉道卿在青,皆不平之。執中 守亳,病甚,累表乞致仕,不允,移曹南臥京第者踰年。 又五年,方許致仕。是時富公作相,欲矯」前事耳。 《石林詩話》:司馬溫公熙寧間自長安得請留臺歸,始 至洛中,嘗以詩言懷云:「三十餘年西復東,勞生薄宦 等飛蓬。所存舊業惟清白,不負明君有樸忠。早避喧 煩真得策,未逢危辱早收功。太平觸處農桑滿,嬴取 閭閻鶴髮翁。」出處大節,世固不容復議。是時雖以論 不合去,而神宗眷禮之意愈厚,然猶以「避煩畏辱」為 言,況其下者乎?元祐初起相,至是十七年矣。度公之 意,初蓋未嘗以自期也。

《墨莊漫錄》:范蜀公乞致仕,章四上未允。第五章言「臣 所懷有可去者二,謂言青苗不見聽,一可去;薦蘇軾、 孔文仲不見用,二可去。」章既上,遂得請。

《鄰幾雜志》:祕書丞沈士龍者,嘗建言害民事數十條, 漕司不行,遂棄官歸,關門不放過,訴云:「母老病拘滯 於此,母必不全,亦關吏之罪也。」士龍竟坐擅去官守, 追官勒停,舉主、關吏一例見劾。

王大同太尉嗣宗知西京,年踰耳順。有一郎監當亦 年老,以吏事被責。大同忘己之年,遽云:「年已老,何不 休官作甚?」徐悟,顧洛陽知縣蕭祕丞云:「我只要料錢 養家。」

《宋史鄭穆傳》:穆拜給事中兼祭酒。元祐五年,除寶文 閣待制,仍祭酒。六年,請老,提舉洞霄宮。敕過門下,給 事中范祖禹言:「穆雖年出七十,精力尚強。古者大夫 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謝,則賜之几杖。祭酒居師資之 地,正宜處老成,願毋輕聽其去。」不報。太學之士數千 人,以狀詣司業,又詣宰相請留,亦不從。於是公卿大 夫各為詩贈其行,空學出祖汴東門外,都人觀者如 堵,歎未嘗見。

《何異傳》:異權工部尚書,告老,抗章言:「近臣求去,類成 虛文,中外相觀,指為禮數,無以為風俗廉恥之勸。」以 寶章閣直學十知泉州。從所乞予祠,進寶章閣學士, 轉一官致仕。卒年八十有一。

《連庶傳》:「庶為壽春令,以母老乞監陳州稅,嘗送客出 北門,見日西風塵,而冠蓋憧憧不已,慨然有感,即日 求分司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