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003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卷目錄

 食貨總部彙考三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五則 成祖永樂二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五則 英宗

  正統五則 代宗景泰一則 憲宗成化四則 孝宗弘治三則 世宗嘉靖一則 穆宗隆

  慶一則 神宗萬曆二則

 食貨總部彙考四

  禮記月令

  爾雅釋地九府

  齊民要術貨殖

 食貨總部總論一

  荀子富國篇

  漢賈誼新書憂民

  韓詩外傳論養民

  鹽鐵論本議

食貨典第三卷

食貨總部彙考三 编辑

编辑

明設「內承運」、「內府、天財等庫」,以收諸色食貨。

按《續文獻通考》:「國初於皇城內設內承運庫,以收段 疋金銀纓玉象牙等,內府天財庫,以收錢鈔等并各 衙門鎖鑰,內府供用庫,以收白熟粳糯米等,廣積庫, 以收紵絲綾羅硫黃焰硝等,甲字庫,以收布疋并各 色顏料,乙字庫,以收紵絲綿布胖襖衿鞋毛襖狐帽 等,丙字庫,以收棉花絲綿等,丁字庫,以收銅鐵皮張」 蘇木等,戊字庫,以收軍器胡椒等,承運庫,以收闊生 絹、翠毛皮等,贓罰庫,以收錢鈔、紵絲、綾羅、紬絹氆氌 鐵力綿布、衣服花絨等,廣惠庫,以收鈔錢等,廣盈庫, 以收紵絲紗羅、綾錦、紬絹、布疋等,皆謂之「內庫。」 據 《會典》載,各布政司并直隸府州縣課程錢鈔,并銀布 帛等項折收,總計三百六十三萬七百七十八錠有 零。外有各處土產茶、鹽、硝礬、朱砂、水銀等物,定有額 稅,立稅課局以司之。所辦鈔、錢、金、銀、布、絹等物,分豁 存留、起解數目,應起解者,赴內府「甲」字等庫交納。

太祖洪武 年置塌場停積客商貨物 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明洪武初,京城置塌場,停積客商貨 物。」

洪武二年、令官司缺用物貨、照依時值收買、隨即給 價

按:《明會典》二年令:「凡內外軍民官司,並不得指以和 雇和買擾害於民。如果官司缺用之物,照依時值對 物兩平收買。或客商到來,中買物貨,並仰隨即給價。 如或減駁價值及不即給價者,從監察御史、按察司 體察,或赴上司陳告,犯人以不應治罪。」

洪武二十三年、令盤點在外諸司庫一應錢帛、應解 京者解京。應收貯者收貯。應燒毀者燒毀。應給付者 給付

按《明會典》:「在外諸司庫,二十三年,令各司府提調正 官監督官攢人等,盤點在庫一應錢帛,若金銀錢鈔 并疋帛零段,解赴京庫。麤重什物及銅鐵錫器,收貯 備用。不堪瑣碎物件,當官燒毀。舊破衣服,給付孤老。 仍俱開數目稽考。」

洪武二十六年令州縣按月申報民間貨物價值 按《明會典》二十六年定,凡民間市肆買賣一應貨物 價值,須從州縣親民衙門按月從實申報合干上司, 遇有買辦軍需等項,以憑照價收買。

洪武 年定、「各處送到內承運庫所收貨物」

按:《明會典》內「承運庫,洪武中定各處解到金銀、纓、玉、 象牙等物,及浙江、福建布政司,直隸蘇、松、常、鎮、徽、寧、 揚州等府、廣德州歲解段疋,并山西布政司歲造黃 生素綾,俱送本庫收。」

成祖永樂三年差監生查盤各處庫藏錢帛 编辑

按《明會典》:「永樂三年,差監生於各處會同巡按御史 查盤庫藏錢帛等項解京。」

永樂十五年、令在外各司府州辦納金銀段疋、解內 府庫

按《明會典》「十五年、令在外各司府州等衙門進納歲 辦」、并閘辦課程等項金銀段疋。俱解內府庫

仁宗洪熙元年差官於各處清查錢帛造冊開報 编辑

按《明會典》、「洪熙元年奏準差官於各布政司、各都司 并直隸府、州衛所清查庫藏錢帛,同下年該收該用 數目,造冊開報」

宣宗宣德五年令納官布絹不如法者加倍追賠原解人送問 编辑

按《明會典》云云。

「宣德七年、差官巡視各處解到布絹絲綿等。」長闊丈 尺收受

按《明會典》:「七年,差戶部主事一員,同揀鈔御史、給事中巡視甲字等庫。凡各處解到布絹絲綿,即督官攢 人等,照洪武年間所定長闊丈尺收受。若有兜攬作 弊者,具奏拏問。」

宣德八年、差官各處清查在庫貨物、計值準折俸支。 又令殷實大戶收買諸色物料供用

按:《明會典》「八年,差給事中主事,於各處清查在庫貨 物,凡紵絲綾羅布絹不成疋,及衣服器皿之物,皆計 時值,準作文武官折色俸支用。」 又按《會典》「八年,令 各處買辦諸色物料,聽差殷實大戶齎價於出產地 方收買供用。」

宣德九年。令應天府買辦物料。於都稅司支鈔給主 按《明會典》云云。

宣德十年奏準、各處在庫贓罰貨物、除解京外、俱易 食物上倉

按《明會典》十年奏準「各處司府、州、縣、衛、所衙門,凡在 庫贓罰,除金銀珠翠起解京庫,其餘銅鐵油麻、羅段、 布疋、衣服之類,及寄養贓罰馬騾驢牛等畜,俱易米 麥穀豆上倉。」

英宗正統二年令該部委官關出官錢給與鋪行收買物料送納 编辑

按《明會典》:「正統二年,令買辦物料,該部委官一員,會 同府縣委官,拘集該行鋪戶,估計時價,關出官錢,仍 委御史一員,會同給與鋪行,收買送納。」

正統三年奏準、在外贓罰貨物、各衙門會同盤點、解 送京庫、及布政司官庫

按《明會典》三年奏準,「凡在外府州縣并軍衛等衙門 贓罰,俱解布政司并直隸府州官庫。候年終直隸府 州會巡按御史,各布政司會按察司盤點見數。其金 銀及堪中段疋,起解京庫,仍具起解存留數目,造冊 送部查考。按察司所追贓罰及不堪段疋,亦送布政 司官庫。金銀并堪中段疋,每歲類解都察院,轉送京」 庫。

正統四年,令各處解到物料,領給勘合,照進交納。又 差官盤驗各庫贓罰貨物,起解及給發本處領用。 按明《會典》四年,令各處解到內府庫物料,俱於六科 領給勘合填數,照進交納。 又按《會典》四年,差給事 中并戶部主事,於各布政司,會同按察司,直隸會同 巡按御史,盤驗各庫贓罰,凡金銀珠翠及紵絲羅段 成疋堪中者、起解京庫。如不成疋、及衣服器皿之類、 準折本處官員俸給。其餘銅錢硫黃、解工部。軍器發 附近衛所領用

正統九年、令各項造作物料、俱用官庫及官買。不許 損民

按:《明會典》「九年,令各項造作物料,止於官庫支用,有 不敷者,奏給官價泒買,不許損民。」

正統十四年、令各處解到物料、送該庫交收、方許支 用

按《明會典》云云。

代宗景泰元年奏準各處解納食貨差官看驗監收驗不堪中者追賠問罪 编辑

按《明會典》:「景泰元年奏準,各處解京布鈔等項,先從 戶部看驗堪中,方許送庫交納,取長單付繳,令各處 解納絹疋。若驗不中度,百疋以上者,侵剋解人,發口 外充軍。絹疋責各犯家下追賠,承行官吏行巡按御 史提問。」又令蘇松等府運納供用庫粳糯米,差御史 一員,同本庫官監收。

憲宗成化十三年差科道官各一員查盤遼東等省糧料草束銀兩 编辑

按《明會典》:「成化十三年令遼東、宣府、甘肅及湖廣、兩 廣、四川等處,每三年各差監察御史一員同給事中 一員,領敕會同巡按御史并原管糧官將各倉庫糧 料、草束銀兩弔取收放卷簿。自某年查盤以後,續有 收支。見在逐一查盤草束亦依法丈量并查原糴糧 料用價數目。若有陳腐糠秕并虛出盜賣虧折等弊」, 應提問者提問,應參奏者參奏。

「成化十六年奏準,各處額徵食貨,責州縣官監收,又 令大戶領解。如不堪者,別分數坐罪,其物沒官。 按《明會典》十六年奏準,各處額徵絲綿折絹戶口食 鹽鈔錢,司府掌印官務嚴加督責各該州縣官監收 本處織造絹疋堪中錢鈔,責令大戶領解,委官管押。 仍先於內混取絹一疋,鈔五十貫,錢五十文,包封印 記,順」附公差人役送部收候比驗仍作正數送納。其 解到錢鈔絹疋,比驗以十分為率。如一分不堪者,罪 坐州縣。三分不堪者,罪坐本府。五分以上不堪者罪 坐布政司。各經該官吏若委官大戶抵換者依律問 罪。不堪錢鈔絹疋,盡數沒官。

成化二十年令巡按會同地方官查盤一應錢帛 按《明會典》:二十年,令各處巡按御史,會同布按二司, 督同各府州縣并鹽運司等衙門掌印官,親詣官庫, 查盤一應錢帛等物,應變賣者變賣,應存留者存留, 應起解者起解三分之二成化二十三年奏準「驗中各處解到貨物,該庫即與 收完,不許延挨。」又,「收糧作弊」者問罪

按《明會典》「二十三年奏準:各處解到錢鈔絹疋,戶部 該司揀驗堪中之數,該庫不許重復看驗,刁蹬留難。 其餘闊布皮張物料等項,但係十庫錢糧,俱會同科 道部官辨驗,果係地道真正本色物件,即與收完,出 給批單通關,不許推調延挨。及供用庫所收糧,如有 多收盜賣虛出,及包攬作弊者,挐送法司問罪。」

孝宗弘治九年令各處開具在庫金銀錢鈔之數送冊查考 编辑

按《明會典》:「弘治九年,令布按二司并直隸府州,將在 庫金銀錢鈔等項,開具數目,按季造冊送部及巡按 御史,以憑查考」

弘治十二年、令各處巡按、每三年、查盤外庫金銀錢 鈔等物一次

按:「《明會典》十二年,令各處巡按御史,三年一次查盤 在外諸司庫藏收貯金銀錢鈔等物,及一應贓罰。 弘治十四年題準:各處解部揀退錢鈔絹布等項,聽 解戶變賣買補。如鋪戶刁蹬,光棍打攪,依例問罪。」 按《明會典》十四年題準,各司府州縣今後起解錢鈔 絹布等項,赴部交納。其中揀退者,聽解戶從便買補, 不能「自買者,當官估價,責令鋪戶變賣銀兩,收買補 納。若鋪戶刁蹬不行買補者,照依在京坑陷納戶事 例問罪。其有無籍光棍打攪者,照依在京打攪倉場 事例,挐送法司,問發充軍。令各處解納折糧布疋赴 部,該部委官於本衙門驗中送付該庫,并巡視科道 官及戶部委官收受,不必再揀。」又令各處起解兩京 絹疋,不及五十疋者送赴該府類解戶部驗退。五十 疋以上者。該府經管官參究治罪

世宗嘉靖四十四年題準州縣起解食貨就地方出產不出產分派本色及別項仍禁各役攔阻索詐 编辑

按《明會典》:「嘉靖四十四年題準:凡起解內庫錢糧,黃 白蠟香料之類,係州縣出產者,多派本色;原非出產 者,準派別項起解。仍通行各該衙門,嚴禁監門、直門、 巡河、巡街員役,毋得攔阻商解,索詐財物。」

穆宗隆慶三年令南京戶部會估一應錢物支放科臣請敕臣下講求理財事宜 编辑

按:《明會典》:「隆慶三年,令南京刑部通行各該問刑衙 門,以後如遇抄沒贓物內除違禁細軟等件遵例解 京,并歲額錢鈔仍照舊外,其餘一應麤重贓物并贖 罪銅錢,徑解南京戶部貯庫,會官估計,酌量支放,明 立文卷照刷,其見在貯庫贓物,盡數查出會估酌處 支銷。」

按《續文獻通考》:「三年,科臣鄭大經疏言,災異疊見,時 事多艱,宜宣召大臣商搉治理,及敕九卿言官并撫 按講求用人理財事宜以聞。」

神宗萬曆四年鑄給關防委官專管試驗廳凡解到各庫貨物須驗中給與進狀會同庫官收受 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二十八年題準,建造試驗廳一 所。萬曆四年,鑄給關防,工部劄委司官一員專管。凡 遇解到甲字庫銀硃、烏梅、梔子、槐花,乙字庫胖襖、褲 鞋、紙張,丙字庫串、五絲、荒絲、吐絲,丁字庫桐油、廣清 漆、生漆、魚線膠、蘇木、黃蘆木黃白麻、檾麻苧麻、黃熟 銅、紅熟銅、熟鐵、熟建鐵、生鐵、鐵線、山羊皮、綿羊皮、狐」 狸皮、鹿皮、麂皮、翎毛,承運庫生絹,「廣積庫焰硝、硫黃, 以上物料俱赴本廳官驗中,給與進狀寄庫。每月逢 九日,會同巡視庫藏科道官進庫驗收。」「戊字庫盔甲、 弓箭、腰刀、弦、明弦、撒袋各處衛所軍器,每年解到,工 部劄行司官各咨兵部,委司官會同驗中,給與進狀 寄庫。每月一次,會同巡視庫藏科道」官、進庫驗收。各 庫收訖、本部給批迴銷。如有不堪、呈部駁回、賠補造 解

萬曆二十九年戶部奏準「開銷借動老庫銀,辦進尊 上徽號合用金兩、寶石、珍珠等料。」

按:《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九年十月戶部奏「御用監 把總張潤澤等題討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尊上徽 號合用金兩寶石珍珠等料緣由,奉旨:戶部知道,臣 等隨行太倉銀庫,備查在庫銀兩,以便給商辦進。據 庫回稱:見貯庫銀止有五千餘兩,奉劄該發進過珠 寶價銀尚欠四十餘萬。該發題準解邊餉銀兩,尚欠 一百四十餘萬,無銀可發。及查老庫止有銀一百十 萬等因。」臣等竊計該監今疏珠寶價銀不下二十五 萬,大禮吉期已迫,並無堪那銀兩。且各商人因欠冠 婚價銀四十餘萬,一聞此旨,魂搖神喪,鳥驚魚逝,絕 無蹤影。臣等設法招徠,無一至者。不得已,許借老庫 銀十萬給發。旋收金兩、珠寶等項,于本月二十六日 隨數解進,該監乃猶求多未已。夫此老庫銀兩者,自 祖宗北遷以來,近二百年,僅積此數,原備非常之急, 故非至緊至迫,萬無借動之理。乃今安常處順,輒動 此銀,可謂無策之甚。隨查皇上臨御以來,兩上聖母 徽號,並無下部置買錢糧之例。自十年九月內,接到承運庫手本催云:「當年例金兩未到,內稱『恭遇尊上 兩宮徽號,合用金兩』」字樣,則金兩出于該庫可知,而 珍珠寶石可例見矣。乃今次盡下本部辦進,不思本 部原無此項額銀,又無歲辦舊例。矧部帑罄竭如洗, 以九邊餉銀欠及一百四十餘萬,尚不敢借老庫,今 以創辦借老庫銀,豈臣等喪心乎?況該監原供內庭 經費,「若一應典禮不支庫貯,仍令本部辦進,無乃肥 內以瘠外,損不足以益有餘乎?伏乞聖恩重念國計 艱難,臣等萬分難措,俯將借動老庫銀十萬兩準與 開銷。其未完之數,及今後典禮,通令該庫辦發。若一 應軍國需用,臣等竭力支撐,庶內外均平,獲免後艱 矣。」奉旨:「是。今歲借動老庫銀兩,準開銷。」

食貨總部彙考四 编辑

《禮記》:

《月令》
编辑

「仲秋之月,易關市,來商旅,納貨賄,以便民事。」四方來 集,遠鄉皆至,則財不匱,上無乏用,百事乃遂。

《易關市》,謂輕其稅,使民利之。商旅,賈客也。匱,亦乏也。遂,猶成也。《正義》曰:關市之處,輕其賦稅,不為節礙,是「易關市」也。「關市既易,則商旅自來」,是「來商旅」也。商旅既來,則貨賄自入,是「納貨賄」也。以此之故,便利民人之事,四方總來聚集,遠鄉於是皆至。貨賄既多,則庫財不匱,所須皆供,故國無乏用,上下豐足,故百事乃遂。

孟冬之月,命百官謹蓋藏。

謂府庫囷倉有財物。

命司徒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謂「芻禾」 、「薪蒸」 之屬。

《爾雅》
编辑

《釋地九府》
编辑

府,聚也,財物之所藏,故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題云《九府》也。

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玕琪》焉。

《醫無閭》,山名,今在遼東。《珣玕》琪玉屬。

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會稽」 ,山名,今在山陰縣南,竹箭篠也。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

犀牛皮角象牙骨

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黃金礝石之屬

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

「霍山」 今在平陽永安縣東北。珠如今雜珠而精好。

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

璆琳,美玉名。琅玕,狀如珠也。《山海經》曰:「崑崙山有琅玕樹。」

「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幽都,山名》,謂多野牛筋骨。

東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

虎豹之屬,皮有縟綵者。

中有「岱岳,與其五穀魚鹽生焉。」

言泰山有魚鹽之饒。疏:此釋八方中國名山所產之物也。案《地理志》遼東郡無慮縣,顏師古云:「即謂醫巫閭。」是縣因山為名,故云山名,今在遼東。《周禮》幽州鎮也。珣,《周書》所謂美玉也。玕,石之似玉者,琪玉也。皆玉之類也,故云玉屬。《禹貢》揚州云:「篠簜既敷。」《釋草》云:「篠,竹箭也。」則竹箭一名篠,是竹之小者,可以為箭幹者也。三品之中,黃金為上。此言美者,故知黃金。礝石,石之次玉者。霍大山,今在平陽永安縣。璆,玉磬也。琳,美玉名。《海內西經》云:「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其上有三頭人,琅玕樹。」注云:「琅玕,子似珠也。」岱岳,泰山也。《禹貢》:「海岱惟青州,厥貢鹽絺,海物惟錯。」言其饒多非一種。

《齊民要術》
编辑

《貨殖》
编辑

范蠡曰:「計然。云旱則資車,水則資舟,物之理也。」白圭 曰:「趣時若猛獸鷙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猶伊尹、呂尚 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漢書》曰:「秦漢之制,列 侯封君食租,歲率戶二百,千戶之君則二十萬,朝覲 聘饗出其中;庶民農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百萬 之家則二十萬,而更徭,租賦出其中。故曰陸地牧馬 二百蹄。」

孟康曰:「五十疋也。」

牛蹄角千。

《孟康》曰:「一百六十七頭牛馬,貴賤以此為率。」

千足羊

師古曰:「凡言千足者,二百五十頭也。」

澤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魚》陂。

《師古》曰:「言有大陂養魚,一歲收魚千石,魚以斤兩為計。」

《山居》千章之楸。

《楸木千章》者,大枚也。師古曰:「大材曰章。」

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栗,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滎 南齊河之間千樹楸,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渭 川千畝竹,及名國萬家之城,帶郭千畝鍾之田。

《孟康》曰:「一鍾六斛四斗。」 師古曰:「一畝收鍾者,凡千畝。」

若千畝梔茜。

《孟康》曰:「茜草、梔子,可用染也。」

千畦薑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諺曰:「以貧求富,農 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 者之資也。

師古曰:「言其易以得利也。」

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

《師古》曰:「千甕以釀酒。」

醯醬千瓨。

師古曰:「瓨,長頭是也,受十升。」

醬千儋。

《孟康》曰:「儋石甖。」 師古曰:「儋人儋之也。一儋兩甖。」

屠牛羊彘千皮,販穀糶千鍾。

師古曰:「謂常糴取而居之。」

薪槁千車,船長千丈。木千章。

《洪洞方》槁,草材也。舊將作大匠掌材曰《章曹掾》。

竹竿萬個,軺車百乘。

師古曰:「軺車,輕小車也。」

牛車千兩,木器漆者千枚,銅器千鈞。

鈞三十斤也

素木鐵器,若《梔茜》千石。

《孟康》曰:「百二十斤為石素,木素器也。」

馬蹄躈千。

師古曰:「躈,口也。蹄與口共千,則為馬二百也。」

牛千足,羊彘千,雙僮手指千。

《孟康》曰:「僮,奴婢也。古者無空手游口,皆有作務,須手指。故曰:手指以別馬牛蹄角也。」 師古曰:「手指謂有巧伎者,指千則人百。」

筋角砂千斤,其帛絮細布千鈞,文采千疋。

《師古》曰:「文,文緒也。帛之有色者曰采。」

榻布皮革千石。

《孟康》曰:「榻布,白疊也。」 師古曰:「粗厚之布也。其價賤,故與皮革同其量耳,非白疊也。榻者,重厚貌。」

漆千大斗。

師古曰:「大斗者,異於量米粟之斗也。今俗猶有大量。」

糵麴鹽豉千合

師古曰:「麴糵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為合;鹽豉則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為合者,相配耦之言耳。今西楚荊沔之俗,賣鹽豉各一斗,則各為眾而相隨焉,此則合也。說者不曉,迺讀為升合之合,又改作占,競為解說,失之遠矣。」

《鮐鮆》千斤。

師古曰:「鮐,海魚也;鮆,刀魚也,飲而不食者。」

鯫千石,鮑千鈞。

《師古》曰:「鯫,膊魚也,即今不著鹽而乾者也。鮑,今之鮑魚也。」

棗栗千石者,三之。

《師古》曰:「三千石。」

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

師古曰:「狐貂貴,故計其數,羔羊賤,故稱其量也。」

旃車千具,他果采千種,

師古曰:「果采,謂於山野采取果實也。」

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

孟康曰:「節,節物貴賤也。謂除估儈,其餘利比於千乘之家也。」 師古曰:「儈者,合會二家交易者也。駔者,其有率也。」

貪賈三之,廉賈五之。

孟康曰:「貪賈未當賣而賣,未當買而買,故得利少而十得其三。廉賈貴乃賣,賤乃買,故十得五也。」

亦比千乘之家。此其大率也。卓氏曰:「吾聞汶山之下 沃壄,下有踆鴟,至死不饑。」

孟康曰:「水鄉多鴟,其山下有沃壄灌溉。」師古曰:「孟說非也。踆鴟,謂芋也,有根可食,以充糧,故無饑年。」《華陽國志》曰:「汶山郡都安縣有大芋,如蹲鴟也。諺曰:『何卒耕水窟』。」闕。「貧何卒亦耕水窟。」言下田能貧能富。

曹邴氏家起,富至巨萬。然自父兄子弟勤約,俯有拾, 仰有取

食貨總部總論一 编辑

《荀子》

《富國篇》
编辑

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藏其餘。節用以禮,裕民以 政。」彼裕民故多餘,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田 肥以易,則出實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禮節用之 餘若丘山,不時焚燒,無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無餘? 故知節用裕民,則必有仁義聖良之名,而且有富厚 丘山之積矣。此無佗故焉,生於節用裕民也。不知節 用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 不半,上雖好取侵奪,猶將寡獲也。而或以無禮節用 之,則必有貪利糾譑之名,而且有空虛窮乏之實矣。 此無佗故焉,不知節用裕民也。《康誥》曰:「弘覆乎天若 德裕乃身。」此之謂也。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 輕重,皆有稱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元裷衣冕, 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稱位,位必稱祿,祿必稱用。 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 制之。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 必勝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 相揜,必時藏餘,謂之稱數。故自天子通於庶人,事無 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無幸位,民無幸生」,此之 謂也。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征,省商賈之數,罕興力 役,無奪農時,如是則國富矣。夫是之謂以政裕民。人 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故 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 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 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貴之者,是貴天下之本也。 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 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 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故為之彫琢刻鏤,黼黻文 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為之鐘鼓管磬,琴 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餘。為 之宮室臺榭,使足以避燥溼,養德、辨輕重而已,不求 其外。《詩》曰:「彫琢其章,金玉其相,亹亹我王,綱紀四方。」 此之謂也。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財物而 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所以為淫泰也。固以為王 天下,治萬變,材萬物,養萬民,兼制天下者,為莫若仁 人之善也。夫故其知慮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 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則治,失之則亂。」百姓誠賴其 知也,故相率而為之勞苦以務佚之,以養其知也。誠 美其厚也,故為之出死斷亡以覆救之,以養其厚。誠 美其德也,故為之彫琢刻鏤黼黻文章以藩飾之,以 養其德。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 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他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 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詩》曰:「我任我輦,我車我牛, 我行既集,蓋云歸哉!」此之謂也。故曰:「君子以德,小人 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後功,百姓之 群待之而後和,百姓之財待之而後聚,百姓之勢待 之而後安,百姓之壽待之而後長,父子不得不親,兄 弟不得不順,男女不得不歡,少者以長,老者以養。故 曰:「天地生之,聖人成之」,此之謂也。今之世而不然,厚 刀布之斂以奪之財,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市 之征以難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 以相顛倒以靡弊之,百姓曉然皆知其汙漫暴亂而 將大危亡也。是以臣或弒其君,下或殺其上,粥其城, 倍其節而不死其事者,無他故焉,人主自取之。《詩》曰: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此之謂也。兼足天下之道,在明 分掩地表,畝剌屮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 也。守時力民,進事長功,和齊百姓,使民不偷,是將率 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節而五穀以時 熟,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 之,歲雖凶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聖君賢 相之事也。」墨子之言,昭昭然為天下憂不足。夫不足, 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今是土之 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然後 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然後葷菜百疏以澤量,然 「後六畜禽獸一切,而剸車、黿鼉、魚鱉、鰌鱣以時別;一 而成群,然後飛鳥、鳧鴈若煙海,然後昆蟲萬物生其 間,可以相食養者,不可勝數也。夫天地之生萬物也, 固有餘,足以食人矣;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 固有餘,足以衣人矣。」夫有餘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 特墨子之私憂,過計也。天下之公患,亂傷之也。胡不 嘗試相與求亂之者誰也?我以墨子之非樂也,則使 天下亂;墨子之節用也,則使天下貧;非將隳之也,說 不免焉。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蹙然衣麤食,惡 憂戚而非樂。若是則瘠。瘠則不足欲,不足欲則賞不 行。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少人徒,省官職,土功 勞苦,與百姓均事業,「齊功勞,若是則不威,不威則賞 罰不行,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 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賢者不可得而進也,不肖者不

可得而退也,則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若是則萬物
考證
失宜,事變失應,上失天時,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下

敖然,若燒若焦。」墨子雖為之衣褐帶索,嚽菽飲水,惡 能足之乎?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故先王 聖人為之不然,知為人主上者,不美不飾之,不足以 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彊之,不 足以禁暴勝悍也。故必將撞大鐘,擊鳴鼓,吹笙竽,彈 琴瑟以塞其耳;必將錭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必將芻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然後「眾人徒備 官職,漸慶賞,嚴刑罰以戒其心。使天下生民之屬皆 知己之所願欲之舉在于是也,故其賞行,皆知己之 所畏恐之舉在于是也,故其罰威。」賞行罰威,則賢者 可得而進也,不肖者可得而退也,能不能可得而官 也。若是則萬物得宜,事變得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 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 丘山,不時焚燒,無所藏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故 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有功撞鐘擊鼓而和。《詩》 曰:「鐘鼓喤喤,磬筦將將,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威儀反 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此之謂也。故墨術誠行,則天 下尚儉而彌貧,非鬥而日爭,勞苦頓萃而愈無功,愀 然憂戚非樂而日不和。《詩》曰:「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 言無嘉,憯莫懲嗟。」此之謂也。垂事養民,拊循之,唲嘔 之,冬日則為之饘粥,夏日則與之瓜麮,以偷取少頃 之譽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頃得姦民之譽,然而非長 久之道也。事必不就,功必不立,是姦治者也。傮然要 時務,民進,事長功輕,非譽而恬失民事進矣,而百姓 疾之。是又不可偷偏者也。徒壞墮落,必反無功。故垂 事養譽,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姦道也。故古 人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凍寒,急不傷力,緩 不後時,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愛其上,人歸 之如流水,親之歡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 他故焉,忠信調和,均辨之至也。故君國長民者,欲趨 時遂功,則和調累解,速乎急疾,忠信均辨,說乎賞慶 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後徐責其在人者。威乎刑 罰,三德者誠乎上,則下應之如影響,雖欲無明達,得 乎哉?《書》曰:「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此之謂 也。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姦民 不懲;誅而不賞,則勤屬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則下 疑俗儉而百姓不一。故先王明禮義以一之,致忠信 以愛之,尚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申重之。時其 事,輕其任以調齊之,潢然兼覆之,養長之,如保赤子。 若是故姦邪不作,盜賊不起,而化善者勸勉矣。是何 邪?則其道易,其塞固,其政令一,其防表明。故曰:「上一 則下一矣,上二則下二矣。」辟之若屮木,枝葉必類本, 此之謂也。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後利之之利也。不 愛而用之,不如愛而後用之之功也。利而後利之,不 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愛而後用之,不如愛而不用 者之功也。利而不利也,愛而不用也者,取天下矣。利 而後利之,愛而後用之者,保社稷也。「不利而利之,不 愛而用之者,危國家也。」觀國之治亂臧否,至疆場而 端已見矣。其候徼支繚,其竟關之政盡察,是亂國已 入其境。「其田疇穢,都邑路,是貪主已。觀其朝廷,則其 貴者不賢,觀其官職,則其治者不能;觀其便嬖,則其 信者不慤」,是闇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俗,其於貨 財取與計數也須熟「盡察,其於禮義節奏也,芒軔僈 楛,是辱國已。其耕者樂田,其戰士安難,其百吏好法, 其朝廷隆禮,其卿相調議,是治國已。觀其朝廷則其 貴者賢,觀其官職則其治者能,觀其便嬖則其信者 慤」,是明主已。凡主相臣下百吏之俗,其於貨財取與 計數也寬饒簡易,其於禮義節奏也,陵謹盡察,是榮 國已。「賢齊則其親者先貴,能齊則其故者先官。」其臣 下百吏,汙者皆化而修,悍者皆化而愿,躁者皆化而 慤,是明主之功己觀國之彊弱貧富有徵驗:上不隆 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 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攻取功則國貧; 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 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 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 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 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 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 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 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後,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是 無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故田野荒而倉廩實, 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伐其本,竭其源而 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則其傾覆滅亡可立 而待也。以國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謂至貪, 是愚主之極也。將以求富而喪其國,將以求利而危 其身。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是無他故焉,其所以失 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覺矣,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凡攻人者,非以為名,則案以為利也。不然,則忿之也。 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布衣紃履之士誠是,則雖在窮閻漏屋,而王「公不 能與之爭名,以國載之,則天下莫之能隱匿也,若是, 則為名者不攻也。將辟田野,實倉廩,便備用,上下一 心,三軍同力,與之遠舉極戰,則不可境內之聚也。保 固視可午其軍,取其將若撥麷,彼得之不足以藥傷 補敗,彼愛其爪牙,畏其仇敵,若是,則為利者不攻也。 將修小大彊弱之義,以持慎之」禮節將甚文,珪璧將 甚碩,貨賂將甚厚,所以說之者,必將雅文辯慧之君 子也。彼苟有人意焉,夫誰能忿之?若是,則忿之者不 攻也。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於磐石, 壽於旗翼。人皆亂,我獨治,人皆危,我獨安,人皆失喪 之,我獨按,起而制之。故仁人之用國,非特將持其有 而已也,又將兼人。《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 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持國之難易,事彊暴之國難, 使彊暴之國事我易。事之以貨寶,則貨寶單而交不 結;約信盟誓,則約定而畔無日。割國之錙銖以賂之, 則割定而欲無厭。事之彌煩,其侵人愈甚,必至於資 單國舉然後已。雖左堯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 「焉者也。」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珮寶玉,負戴黃金, 而遇中山之盜,雖為之逢蒙視詘要撓膕君盧屋,妾 由將不足以免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 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必 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然後節奏 齊於朝,百事齊於官,眾庶齊於下。如是則近者競親, 遠方致願,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威 彊足以捶笞之,拱揖指麾,而彊暴之國莫不趨使,譬 之是猶烏獲與焦僥搏也。故曰:「事彊暴之國難,使彊 暴之國事我易。」此之謂也。

漢賈誼新書 编辑

《憂民》
编辑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九年而餘三年 之食,三十歲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八年,湯旱七 年,甚也。野無青草,而民無饑色,道無乞人,歲復之後, 猶禁陳耕。古之為天下,誠有具也。王者之法,國無九 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蓄謂之急;無三年之蓄, 曰國非其國也。今漢興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 「寡也。陛下不省邪?未獲耳。富人不貸,貧民且饑,天時 不收,請賣宅鬻子」,既或聞耳。「曩頃不雨,令人寒心。一 雨爾,慮若更生,天下無蓄若此,甚極也。其在王法謂 之何?必須困至乃慮,窮至乃圖,不亦晚乎!」竊伏念之, 愈使人悲。然則所謂國無人者,何謂也?有天下而欲 其安者,豈欺陛下者哉?上弗自憂,將「以誰偷?五歲小 康,十歲一凶,三十歲而一大康」,蓋曰大數。自人人相 食,至於今若干年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 下何以相救?卒然邊境有數十萬眾聚,天下將何以 饋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溝壑,剽盜攻擊者興繼而起, 中國失救,外敵必駭,一日而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 人,未必此省為人上弗自省憂,然事困,乃驚而督下, 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無,如憂之何!及方今始秋時, 可善為陛下少間,可使臣從丞相御史計之。」臣議詔 所自用,秩二千石。上雖幸使誼計勿厚疏,殆無傷也, 有時矣。

韓詩外傳 编辑

《論養民》
编辑

「能治天下,必能養其民也。」能養民者,為自養也。飲食 適乎藏,滋味適乎氣,勞佚適乎筋骨,寒煖適乎肌膚, 然後氣藏,平心術,治思慮,得喜怒,起居而遊樂,事時 而用足,夫是之謂能自養者也。故聖人不淫佚侈靡 者,非鄙夫色而愛財用也。養有適,過則不樂,故不為 也。是以冬不數浴,非愛水也;夏不頻湯,非愛火也;不 高臺榭,非無土木也;不大鍾鼎,非無金錫也;不沉于 酒,不貪于色,非辟醜也。直行情性之所安,而制度可 以為天下法矣。故用不靡,則足以養其生,而天下稱 其仁也;養不害性,足以成教,而天下稱其義也;適情 辟餘,不求非其有,而天下稱其廉也。行成不可掩,息 刑不可犯,執一道而輕萬物,天下稱其勇也;四行在 乎民,居則婉愉,怒則勝敵,故審其所以養,而治道具 矣。治道具而遠近畜矣。《詩》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言 相養者之至于晦也。

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 言通財貨不為賈道。故駟馬之家不時雞。之息。伐 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千乘之君,不通貨財;家卿不 修幣施,大夫不為場圃委積之臣,不貪市井之利。是 以貧窮有所歡,而孤寡有所措其手足也。《詩》曰:「彼有 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鹽鐵論 编辑

《本議》
编辑

惟始元六年,有詔書「使丞相、御史與所舉賢良、文學語,問民間所疾苦。」

文學對曰:「竊聞治人之道,坊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

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後教化可興而風俗
考證
可移也。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

之樸,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趨末者眾。夫 文繁則質衰,末盛則本虧;末修則民淫,本修則民慤, 民慤則財用足,民侈則饑寒生。願罷鹽鐵、酒榷、均輸」, 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數為暴於邊鄙。備之則勞中國之士,不備則侵盜不止。先帝哀邊人之久患,苦為虜所係獲也,故修障塞,飭烽燧、屯戍以備之。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今議者欲罷之,內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塞乘城之士饑寒於邊,將何以澹之?罷之,不便也。」

《文學》曰:孔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貧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 不言得喪。畜仁義以風之,廣德行以懷之。是以近者 親附,而遠者說服。故善克者不戰,善戰者不師,善師 者不陳。修之於廟堂而折衝還師。王者行仁政,無敵 於天下,惡用費哉!」

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厲中國,殺伐郡縣。朔方都尉甚悖不軌,宜誅討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澹,不忍暴士大夫於原野,縱然被堅執銳,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又欲罷鹽鐵均輸,憂邊用,損武略,無憂邊之心,於其義未便也。」

《文學》曰:「古者貴以德而賤用兵。孔子曰:『遠人不服,則 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廢道德而任兵革, 興師而伐之,屯戍而備之,暴兵露師,以支久長,轉輸 糧食無已,使邊境之士饑寒於外,百姓勞苦於內,立 鹽鐵始張利官以給之,非長策也,故以罷之為便也。」

大夫曰:「古之立國家者,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萬貨,農商工師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則農用乖,商不出則寶貨絕,農不出則穀不殖,寶貨絕則財用匱。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罷之不便也。」

文學曰:「夫道民以德,則民歸厚;示民以利則民俗薄; 俗薄則背義而趨利,趨利則百姓交於道而接於市。 《老子》曰:『貧國若有餘,非多財也,嗜欲眾而民躁也。是 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禮義坊民,欲實菽粟貨財市,商 不通無用之物,工不作無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鬱滯, 工所以備器械,非治國之本務也』。」

大夫曰:「《管子》云:『國有沃野之饒,而民不足於食者,器械不備也;有山海之貨,而民不足於財者,商工不備也。隴蜀之丹漆旄羽,荊、揚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齊之魚鹽旃裘,兗、豫之漆絲絺紵,養生送死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聖人作為舟楫,以通川谷,服牛駕馬,以達陵陸。致遠窮深,所以交庶物而』」 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鐵官以澹農用,開均輸以足民財。鹽鐵均輸,萬民所戴仰而取給者,罷之,不便也。

《文學》曰:「國有沃野之饒,而民不足於食者,工商盛而 本業荒也;有山海之貨,而民不足於財者,不務民用 而淫巧眾也。故川源不能實漏卮,山海不能澹溪壑。 是以盤庚萃居,舜藏黃金,高帝禁商賈不得仕宦,所 以遏貪鄙之俗,而醇至誠之風也。排困市井,坊塞利 門,而民猶為非也,況上之為利乎?《傳》曰:『諸侯好利則 大夫鄙;大夫鄙則士貪,士貪則庶人盜。是開利孔,為 民罪梯者也』。」

大夫曰:「往者郡國諸侯各以其物貢輸,往來煩雜,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故郡置輸官,以相給運,而便遠方之貢,故曰均輸。開委府于京,以籠貨物,賤即買,貴即賣,是以縣官不失實,商賈無所牟利,故曰平準。平準則民不失職,均輸則民齊勞逸,故平準、均輸所以平萬物而便百姓,非開利孔為民罪梯者也。」

文學曰:「古者之賦稅於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農 人納其獲,女紅效其功。今釋其所有,責其所無,百姓 賤賣貨物,以便上求。間者,郡國或令民作布絮,吏留 難與之為市。吏之所入,非獨齊陶之縑,蜀漢之布也, 亦民間之所為耳,而行姦賣乎?農民重苦,女紅再稅, 未見輸之均也。縣官猥發,闔門擅市,則萬物並收,萬 物並收則物騰躍,騰躍則商賈侔利自市,侔利自市 則吏容姦豪,而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姦吏, 收賤以取貴,未見準之平也。蓋古之均輸,所以齊勞 逸而便貢輸,非以為利而賈萬物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