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第105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一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五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一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五卷目錄

 荒政部紀事二

食貨典第一百五卷

荒政部紀事二

编辑

《魏書源賀傳》:「賀子懷為使持節,加侍中行臺,巡行此 邊。自京師遷洛,邊朔遙遠,加連年旱儉,百姓困敝,懷 御命巡撫,存恤有方,便宜運轉,有無通濟。又表曰:景 明以來,北蕃連年災旱,高原陸野,不任營殖,唯有水 田,少可菑畝。然主將參僚,專擅腴美,瘠土荒疇給,百 姓因此困敝,日月滋甚。諸鎮水田,請依地令分給細 民,先貧後富。」

《良吏傳》:「路邕,陽平清淵人。世宗時,積功勞,除齊州、東 魏郡太守,有惠政。靈太后詔曰:『邕蒞政清勤,善綏民 俗。比經年儉,郡內饑饉,群庶嗷嗷,將就溝壑。而邕自 出家粟,賑賜貧窘,民以獲濟。雖古之良守,何以尚茲。 宜見霑錫,以垂獎勸。可賜龍廄馬一匹、衣一襲,被褥 一具,班宣州鎮,咸使聞知。邕以善治民,稍遷至南青』」 州刺史而卒。

閻慶引為東秦州敷城太守在政五年清勤厲俗頻 年饑饉慶引歲常以家粟千石賑恤貧窮民賴以濟 其部民楊寶龍等一千餘人申訟美政有司奏曰:「案 慶引自蒞此郡惠政有聞。又能自以己粟贍恤饑饉 乃有子愛百姓之義如不少加優賚無以厲彼貪殘。 又案齊州東魏郡太守路邕在郡治能與之相埒語」 其分贍,又亦不殊。而聖旨優隆,賜以衣馬,求情即理, 謂合同賞,靈太后卒無褒賞焉。

《李平傳》:「平拜尚書,加散騎常侍。武川鎮民饑,鎮將任 款請貸,未許,擅開倉賑恤,有司繩以費散之條,免其 官爵。平奏款意在濟人,心無不善,世宗原之。」

《臨淮王譚傳》:「譚子提,提子昌,昌弟孚,累遷兼尚書右 丞,遷左丞。蠕蠕王阿那瓌既得返國,其人大饑,相率 入塞。阿那瓌上表請臺賑給,詔孚為北道行臺,詣彼 賑恤。孚陳便宜表曰:『皮服之人,未嘗粒食,宜從俗因 利,拯其所無。昔漢建武中,單于款塞,時轉河東米糒 二萬五千斛、牛羊三萬六千頭以給之,斯即前代和』」 戎、撫新、柔遠之長策也。乞以牸牛產羊,餬其口命。且 畜牧繁息,是其所便,毛血之利,惠兼衣食。

《裴延儁傳》:「延儁,肅宗初,除廷尉卿,轉平北將軍,幽州 刺史。范陽郡有舊督亢渠,徑五十里。漁陽燕郡有故 戾陵諸堰,廣袤三十里,皆廢毀多時,莫能修復。時水 旱不調,民多饑餒,延儁謂疏通舊跡,勢必可成,乃表 求營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隨力分督,未幾而就, 溉田百萬餘畝,為利十倍,百姓至今賴之。」

《封懿傳》:「懿子元之,元之弟子磨奴,磨奴族子回,授平 北將軍、瀛州刺史。時大乘寇亂之後,加以水潦,百姓 困乏,回表求賑恤,免其兵調,州內甚賴之。」

《城陽王長壽傳》:長壽子鸞,鸞子徽,除後將軍、并州刺 史。先是,州界夏霜,禾稼不熟,民庶逃散,安業者少,徽 輒開倉賑之。文武咸共諫止。徽曰:「昔汲長孺,郡守耳, 尚輒開倉救民災敝,況我皇家親近,受委大藩,豈可 拘法而不救民困也?」先給後表。肅宗嘉之。

《裴延儁傳》:「延儁從祖弟良,良從父兄子慶孫為邵郡 太守。在郡之日,值歲饑凶,四方遊客嘗有百餘,慶孫 自以家糧贍之。」

《楊播傳》:「播弟津,津子逸,除光州刺史。時災儉連歲,人 多餓死,逸欲以倉粟賑給,而所司懼罪不敢。逸曰:『國 以人為本,人以食為命,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假令以 此獲戾,吾所甘心』。遂出粟,然後申表。右僕射元羅以 下,謂公儲難闕,並執不許。尚書令臨淮王彧以為宜 貸二萬,詔聽二萬。逸既出粟之後,其老小殘疾不能」 自存活者,又於州門煮粥飯之,將死而得濟者以萬 數。帝聞而善之。

《樊子鵠傳》:「子鵠除殷州刺史,屬歲旱儉,子鵠恐民流 亡,乃勒有粟之家,分貸貧者,并遣人牛易力,多種二 麥,州內以此獲安。」

《北齊書李元忠傳》:「元忠天平四年,除使持節光州刺 史。時州境災儉,人皆菜色,元忠表求振貸,俟秋徵收。 被報,聽用萬石。元忠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 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振之。 事訖表陳,朝廷嘉而不責。」

《循吏傳》:「蘇瓊累遷南清河太守。天保中,郡界大水,人 災絕食者千餘家。瓊普集部中有粟家,自從貸粟,以 給付饑者。州計戶徵租,復欲推其貸粟。綱紀謂瓊曰: 『雖矜饑餒,恐罪累府君』。瓊曰:『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陳狀,使撿皆免,人戶保安。後遷左丞, 行徐州事。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淮南歲儉,啟 聽淮北取糴」,後淮北人饑,復請通糴淮南,遂得商估 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於河北。

《陝西通志》:「後周宇文椿,建德初,除岐州刺史。關中民 饑,椿表陳其狀,璽書勞慰,因令所在開倉賑恤。」 《隋書郭衍傳》:「衍開皇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 其屬縣多漂沒,民皆上高樹,依大冢。衍親備船栰并 齎糧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卹,後始聞奏,上 大善之。」

《張須陁傳》:須陁大業中為齊郡丞。屬歲饑,穀米踊貴, 須陁將開倉賑給,官屬咸曰:「須待詔敕,不可擅與。」須 陁曰:「今帝在遠,遣使往來,必淹歲序。百姓有倒懸之 急,如待報至,當委溝壑矣。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先開倉而後上狀。帝知之而不責也。

《食貨志》:「煬皇嗣守鴻基,國家殷富,雅愛宏翫,肆情方 騁,初造東都,窮諸巨麗。帝昔居藩翰,親平江左,兼以 梁陳曲折,以就規摹。曾雉踰芒,浮橋跨洛,金門象闕, 咸竦飛觀。頹巖塞川,構成雲綺,移嶺樹以為林藪,包 芒山以為苑囿,長城御河,不計於人力,運驢武馬,指 期於百姓,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既而一討渾庭」, 三駕遼澤,天子親伐,師兵大舉,飛糧輓秣,水陸交至。 疆場之所傾敗,勞弊之所殂殞,雖復太半不歸,而每 年興發。比屋良家之子,多赴於邊陲;分離哭泣之聲, 連響於州縣。老弱耕稼,不足以充饑餒;婦工紡績,不 足以贍資裝。九區之內,鸞和歲動。從行宮掖,常十萬 人。所有供須,皆仰州縣。租賦之外,一切徵斂,趣以周 備,不顧元元。吏因割剝,盜其太半。遐方珍膳,必登庖 廚;翔禽毛羽,用為玩飾,買以供「官,千倍其價。人愁不 堪,離棄室宇,長吏扣扉而達曙,猛犬迎吠而終夕。自 燕、趙跨於齊、韓,江、淮入於襄、鄧,東周洛邑之地,西秦 隴山之右,僭偽交侵,盜賊充斥,宮觀鞠為茂草,鄉亭 絕其煙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關中癘疫,炎旱傷稼。 代王開《永豐》之粟,以振饑人。去倉數百里,老幼雲集, 吏在貪殘,官無攸次,咸資鏹貨,動移旬月,頓臥墟野, 欲返不能,死人如積,不可勝計。雖復皇王撫運,天祿 有終,而隋氏之亡,亦由於此。

煬帝幸太原,為突厥圍於鴈門。突厥尋散,遽還洛陽。 是時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然所在倉庫猶 大充牣,吏皆懼法,莫肯「振救,由是益困。初皆剝樹皮 以食之,漸及於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擣槁為末而 食之,其後人乃相食。」十二年,帝幸江都。是時,李密據 洛口倉,聚眾百萬。越王侗與段達等守東都。東都城 內糧盡,布帛山積,乃以絹為汲綆,然布以爨。代王侑 與衛元守京師,百姓饑饉,亦不能救。義師入長安,發 永豐倉以振之,百姓方蘇息矣。

《王仁恭傳》:仁恭領馬邑太守。於時天下大亂,百姓饑 餒,道路隔絕,仁恭頗改舊節,受納貨賄。又不敢輒開 倉廩,賑卹百姓。其麾下校尉劉武周與仁恭侍婢姦 通,恐事泄將為亂,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凍餒填 委溝壑,而王府君閉倉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 怒眾,吏民頗怨之。其後仁恭正坐廳事,武周率其徒 數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時年六十。武周於是開倉 賑給郡內皆從之。

《唐書李勣傳》:「勣,曹州離狐人。隋大業末,李密亡命雍 丘,勣說密以奇計破王世充,密署勣東海郡公。是時 河南、山東大水,隋帝令饑人就食黎陽倉,吏不時發, 死者日數萬。」

《張儉傳》:「儉,高祖從外孫也。以功除右衛郎將,遷朔州 刺史。大教民營田,歲收穀數十萬斛。雖霜旱,勸百姓 相賑贍,免饑殍,州以完安。」

《循吏傳》:「陳君賓為邢州刺史,貞觀初,徙鄧州。州承喪 亂後,百姓流穴,君賓加意勞徠,不期月皆還自業。明 年,四方霜潦,獨君賓所治有年儲倉充羡,蒲、虞二州 民就食其境,太宗下詔勞之曰:『去年關內六州,穀不 登餱,糧少,令析民房逐食。聞刺史與百姓識朕此懷, 務相安養,還有贏糧,出布帛贈遺行者。此知水旱常 數,更相拯贍,禮讓興行,海內之人,皆為兄弟,變澆薄 之風,朕顧何憂!已命有司錄刺史以下功最,百姓養 戶免今年調物』。」是歲,入為太府少卿。

《白孔六帖》:「帝幸東都,詔孝敬皇帝監國。時關中饑,孝 敬皇帝視廡下兵食有榆皮蓬食者,帝悄然命家令 寺給米。」

《唐書員半千傳》:半千為武陟尉,歲旱,勸令殷子良發 粟賑民,不從。及子良謁州,半千悉發之,下賴以濟。刺 史大怒,囚半千於獄。會薛元超持節度河,讓太守曰: 「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釋之。

《太宗諸子傳》:「曹王明子皋,貶溫州長史,俄攝州事。州 大饑,發官廩數十萬石賑餓者。僚吏叩庭請先以聞, 皋曰:人日不再食且死,何俟命後發哉?苟殺我而活 眾,其利大矣。既貸,乃自劾,優詔開許《王方翼傳》:「方翼再遷肅州刺史。儀鳳間,河西蝗,獨不 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餒死,皆重繭走方翼治下。乃 出私錢作水磑」,簿其贏以濟饑瘵。構舍數十百楹居 之,全活甚眾。芝產其地。

《文藝傳》:「劉憲父思立,在高宗時為名御史。於時河南 北大旱,詔遣御史中丞崔謐等分道賑贍。思立建言: 『蠶務未畢而遣使撫巡,所至不能無勞餞。又,賑給須 立簿最,稽出入往返停滯,妨廢且廣。若無驛處,馬須 豫集,以一馬勞數家。今農事待雨,興作輟日,役破歲 計,本欲安存,更煩擾之。望且責州縣給貸,須秋遣使 便』。」詔聽罷謐等行。

《循吏傳》:「韋景駿,神龍中歷肥鄉令。河北饑,身巡閭里, 勸人通有無,教導撫循,縣民獨免流散。及去,人立石 著其功。」

《韓思復傳》:思復為梁府倉曹參軍,會大旱,輒開倉賑 民。州劾責,對曰:「人窮則濫,不如因而活之,無趣為盜 賊。」州不能詘。

《宋璟傳》:「璟檢校貝州刺史,時河北水,歲大饑,武三思 使斂封植,璟拒不與,故為所擠。」

《薛仁貴傳》:「仁貴子訥,起家城門郎,遷藍田令。富人倪 氏訟息錢於肅政臺,中丞來俊臣受賕,發義倉粟數 千斛償之。訥曰:『義倉本備水旱,安可絕眾人之仰,私 一家報?上不與』。」

《韋維傳》:「維擢武功主簿,督役乾陵,會歲饑,均力勸功, 人不知勞。」

《張廷珪傳》:「廷珪為沔州刺史,頻徙蘇、宋、魏三州。初,景 龍中,宗楚客、紀處訥、武延秀、韋溫等封戶多在河南 河北,諷朝廷詔兩道蠶產所宜,雖水旱得以蠶折租。 廷珪謂兩道倚大河,地雄奧,股肱走集,宜得其歡心, 安可不恤其患而殫其力?若以桑蠶所宜而加別稅, 則隴右羊馬,山南椒漆,山之銅錫鈆錯海之蜃蛤魚 鹽,水旱皆免,寧獨河南北外於王度哉!願依貞觀、永 徽故事,準令折免。」詔可。

《王丘傳》:丘為黃門侍郎,會山東旱饑,議以中朝臣為 刺史。制詔:「皋陶稱:『在知人,在安民』。皆念存邦本,乾乾 夕惕,無忘一日。今長吏或未稱,蒼生謂何?深思循良, 以革頹敝,宜重刺史之選,自朝廷始。」乃以丘與中書 侍郎崔沔等並為山東刺史。

《卓行傳》:「元德秀門弟子李崿擢制科,遷南華令。大水, 他縣饑,人至相屬。崿為具餐粥,及去,糗糧送之,吏為 立碑。」

《冊府元龜》:「李裕天寶中為義陽郡守,上言所部遭損 戶一萬八百三戶,請給兩月糧,充種子。許之。」

《唐書趙憬傳》:「憬字退翁,寶應中,方營泰、建二陵,用度 廣。又吐蕃盜邊,天下荐饑,憬褐衣上疏,請殺禮從儉, 士林歎美。」

《段秀實傳》:「秀實為營田官,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 占,給與農,約熟歸其半。是歲大旱,農告無入,令諶曰: 『我知入不知旱也』。責之急,農無以償,往訴秀實。秀實 署牒免之,因使人遜諭令諶。令諶怒,召農責曰:『我畏 段秀實邪』?以牒置背上,大杖擊二十,輿致廷中。秀實 泣曰:『乃我困汝』。即自裂裳裹瘡注藥,賣己馬以代償。」 淮西將尹少榮頗剛鯁,入罵令諶曰:「汝誠人乎!涇州 野如赭,人饑死,而爾必得穀,擊無罪者。段公仁信大 人,惟一馬,賣而市,穀入汝,汝取之不恥。凡為人傲天 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尚不愧奴隸邪?」令諶聞,大愧,流 汗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一夕自恨死。

《張嘉貞傳》:「嘉貞子延賞,為淮南節度使。歲旱,民他遷, 吏禁之。延賞曰:『食者人恃以活,拘此而斃,不如適彼 而生。苟存吾人,何限為』。」乃具舟遣之,敕吏為修室廬, 已逋債而歸者,更增於舊。

《蕭瑀傳》:瑀從子鈞,鈞子瓘,瓘子嵩,嵩子衡,衡子復,為 同州刺史。歲歉,州有京畿觀察使儲粟,復輒發以貸 人。有司劾治,詔削階,停刺史。或弔之,復曰:「苟利於人, 胡責之辭?」

《文藝傳》:「孫逖子成為信州刺史,歲大旱,發倉以賤直 售民,故饑而不亡。」

《裴漼傳》:「『漼從祖弟寬,寬子諝,拜河東租庸鹽鐵使。時 關輔旱,諝入計,帝召至便殿,問:榷酤利歲出內幾何』? 諝久不對。帝復問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諝曰:『臣自 河東來,涉三百里,而農人愁歎,穀菽未種。誠謂陛下 軫念元元,先訪疾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治國者 仁義而已,何以利為』?故未敢即對。帝曰:『微公言,朕不 聞此』』。」拜左司郎中。

《韋倫傳》:「倫為太子少師郢國公致仕時,請為義倉,以 捍無年。」

《韓休傳》:休子洄,擢戶部侍郎,判度支,積米長安、萬年 二縣,各數十萬石,視年豐耗而發斂,故人不艱食。 《劉晏傳》:晏為轉運鹽鐵使,楊炎執政,銜宿怨,妄言晏 罪,賜死。晏既被誣,而舊史推明其功,陳諫以為管、蕭 之亞,著論紀其詳。大略以開元、天寶間天下戶千萬至德後殘於大兵,饑疫相仍,十耗其九,至晏充使,戶 不二百萬。晏通計天下經費,謹察州縣災害,蠲除振 救,不使流離死亡。起廣德二年,盡建中元年,黜陟使 實天下,戶收三百餘萬。王者愛人,不在賜與,當使之 耕耘織紝,常歲平斂之,荒年蠲救之,大率歲增十之 一。而晏尤能時其緩急而先後之,每州縣荒歉有端, 則計官所贏,先令曰:「蠲某物貸某戶。」民未及困而奏 報已行矣。議者或譏晏不直賑救,而多賤出以濟民 者,則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勿使 至賑給。故賑給少則不足活人,活人多則闕國用,國 用闕則復重斂矣。又賑給近僥倖,吏下為姦,彊得之 多,弱得之少,雖刀鋸在前,不可禁以為二害。災沴之 鄉,所乏糧耳,他產尚在,賤以出之,易其雜貨,因人之 力,轉於豐處。或官自用,則國計不乏,多出菽粟,恣之 糶運,散入村閭,下戶力農,不能詣市,轉相沾逮,自免 阻饑,不待令驅,以為二勝。晏又以《常平法》豐則貴取, 饑則賤與,率諸州米,嘗儲三百萬斛,豈所謂有功於 國者耶?

《李實傳》:「實拜京兆尹,貞元二十年旱,關輔饑,實方務 聚斂以結恩,民訴府上,一不問。德宗訪外疾苦,實詭 曰:『歲雖旱,不害有秋。乃峻責租調,人窮無告,至撤舍 鬻苗輸於官。優人成輔端為俳語諷帝,實怒奏賤工 謗國,帝為殺之。或言古者瞽誦箴諫,雖詼諧托諭何 誅焉。帝悔,然不罪實』。」

《王播傳》:「播為工部郎中,知御史雜事。關中饑,諸鎮或 閉糴,播以為言,三輔不乏。」

《崔衍傳》:「衍為清源令,歷蘇、虢二州。奏州部多巖田,又 郵傳劇道,屬歲無秋,民舉流亡,不蠲減租額,人無生 理。臣見長吏之患在因循不以聞,不患陛下不憂恤 也,患申請不實,不患朝廷不矜貸也。陛下拔臣大州, 寧欲視民困而顧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為詔度支 減賦。」

《楊於陵傳》:「於陵為浙東觀察使,越人饑,請出米三十 萬石贍貧民。」

《冊府元龜》:「穆贊代崔衍為宣歙池觀察使。宣州歲饉, 贊遂以錢四十二萬貫代百姓之稅,故宣州人不流 散。」

《唐書白居易傳》:「居易,元和元年召入翰林為學士,遷 左拾遺。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蠲貸,振除災沴。 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 瘠。」

《李絳傳》:「絳繇司勳郎中進中書舍人。江淮大旱,帝下 赦令,有所蠲弛。絳言江淮流亡,所貸未廣,而宮人猥 積,有怨鬲之思。當大出之,以省經費。帝順納。」

《李栖筠傳》:「栖筠子吉甫為淮南節度使。江淮旱,浙東、 西尤甚,有司不為請,吉甫白以時救恤。帝驚,馳道使 分遣賑貸。」

《盧坦傳》:「坦拜宣歙池觀察使,時江淮旱,穀踊貴。或請 抑其價。坦曰:『所部地狹,穀來他州,若直賤,穀不至矣。 不如任之』。」既而商以米坌至,乃多貸兵食出諸市,估 遂平。

《舊唐書。憲宗紀》:元和七年夏,上謂宰臣曰:「卿等累言 吳越去年水旱,昨有御史自江淮回,言不至為災,人 非甚困。」李絳對曰:「臣得兩浙、淮南狀,繼言歉旱。方隅 授任,皆朝廷信重之臣。御史非良,或容希媚,此正當 姦佞之臣。況推誠之道,君人大本,任大臣以事,不可 以小臣言間之。伏望明示御史姓名,正之典刑。」上曰: 「卿言是也。朝廷大體,以恤人為本,一方不稔,即宜賑 救,濟其饑寒,況可疑之也?向者不思而有此問,朕言 過矣。」絳等拜賀。

《唐書文藝傳》:「吳武陵,元和初擢進士第。長慶初,置和 糴貯備使,擇郎中為之。武陵諫曰:今緣邊膏壤,鞠為 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價四十而 無踰月積,皆先取商人而後求牒,還都受錢。脫有寇 薄城,不三旬便當餓死。何所取材而云和糴哉?」 《李渤傳》:「渤為江州刺史,度支使張平叔斂天下逋租, 渤上」言:「度支所收貞元二年流戶賦錢四百四十萬, 臣州治田二千頃,今旱死者千九百頃,若徇度支所 斂,臣懼天下謂陛下當大旱,責民三十年逋賦。臣刺 史上不能奉詔,下不忍民窮,無所逃死,請放歸田里。」 有詔蠲責。

《荒政考略》:「白居易出刺杭州,開西河以通漕,民無旱 潦之患。」

《唐書崔祐甫傳》:「祐甫從子倰,以蘇州刺史奏課第一, 遷湖南觀察使。湖南舊法,雖豐年貿易不出境,鄰部 災荒不恤也。倰至,謂屬吏曰:『此豈人情乎?無閉糴以 重困民』。削其禁,自是商賈流通,貲物益饒。」

《王播傳》:「播弟起,歷河中節度使。方蝗旱,粟價騰踊,起 下令家得儲三十斛,斥其餘以市,否者死。繇是廥積 咸出,民賴以生。」

《循吏傳》:「盧弘宣累遷給事中。開成中,山南、江西大水詔弘宣與吏部郎中崔璡分道賑卹,使有指。還遷京 兆尹、刑部侍郎,拜劍南東川節度使。時歲饑,盜贅結 酋豪自王,偽署官吏,發敖廥,招亡命。弘宣下檄脅諭, 賊黨稍降。其黠強者署軍中孱,無能,還之農魁長逃 入峽中,吏捕誅之,徙義武節度使。初,詔賜其軍粟三」 十萬斛,貯飛狐。弘宣計輓費不能滿直,敕吏守之。明 年春,大旱,教民隨力往取。時幽、魏饑甚,獨易定自如, 至秋,悉收所貸,軍食以饒。

《薛仁貴傳》:「仁貴子訥,訥子嵩,嵩子平,平子從,累遷汾 州刺史,徙濮州。儲粟二萬斛以備凶災。於是山東大 水,詔右司郎中趙榤為賑卹使,榤表其才,擢將作監。 終左領軍衛上將軍。」

《狄仁傑傳》:「仁傑族孫兼謨,歷刑部郎中,蘄、鄧、鄭三州 刺史。歲旱饑,發粟賑濟,民人不流徙。」

《循吏傳》:「韋丹子宙為永州刺史。州方災歉,乃斥官下 什用所以供刺史者,得九十餘萬錢,為市糧餉。俗不 知法,多觸罪。宙為書制律,并種植為生之宜,戶給之。 州負嶺,轉餉艱險,每饑人輒莩死。宙始築常平倉,收 穀羨餘以待乏。」

《群書備考》:「唐天復甲子歲,自隴西亢陽,民多流散山 中,竹皆放花結子,饑民采之,舂米而食,珍於粳糯。其 子粒顏色紅纎,與今紅粳不殊,其味尤更馨香。數州 之民皆挈家入山就食之,可謂百萬元元,活於貞、筠 之下。」

《冊府元龜》:「袁象先初仕梁,為天平軍兩使留後,時鄆 境再饑,戶民流散,象先即開倉賑恤,蒙賴者甚眾。」 《五代史唐臣傳》:「豆盧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薦韋 說為相。時大水,四方地連震,流民殍死者數萬人,軍 士妻子皆採稆以食。莊宗日以責三司使孔謙,謙不 知所為。樞密小吏段徊曰:『臣嘗見前朝故事,國有大 故』」,則天子以朱書御札問宰相水旱,宰相職也。莊宗 乃命學士草詔,手自書之,以問革說,革說不能對,第 曰:「陛下威德著於四海,今西兵破蜀,所得珍寶億萬, 可以給軍。水旱,天之常道,不足憂也。」

《十國春秋?南唐齊昭孝王景達傳》:景達,烈祖第四子。 生於吳順義四年,是歲大旱,烈祖方輔政,極於焦勞。 七月既望,雩祀得雨,景達以是日生,烈祖喜,因小名 雨師。

《吳越武肅王世家》:「寶正三年夏,大旱,有蝗蔽日而飛, 晝為之黑,庭戶衣帳悉充塞。王親祀於都會堂。是夕, 大風,蝗墮浙江而死。」

《文穆王世家》:王名元瓘,初名傳瓘,武肅王第七子。唐 長興三年夏,改名嗣立。除民田荒絕者租稅。

《五代史雜傳》:「安彥威為西京留守,遭歲大饑,彥威賑 撫饑民。民有犯法,皆寬貸之。饑民愛之,不忍流去。」 《冊府元龜》:「趙瑩為晉昌軍節度使,時天下大蝗,境內 捕蝗者獲蝗一斗,給祿粟一斗,使饑者獲濟,遠近嘉 之。」

《十國春秋南唐烈祖紀》:「昇元五年秋,遣使振貸黃州 旱傷戶口。是歲,吳、越水,民就食境內,遣使振卹安集 之。」

《五代史雜傳》:「楊彥詢拜安國軍節度使,徙鎮鎮國,遭 歲大饑,為政有惠愛。」

《冊府元龜》:「晉楊彥詢為華州節度使,在任二年,屬部 內蝗旱,道殣相望,彥詢以官粟假貸,州民賴之,存濟 者甚眾。」

《十國春秋·南唐元宗紀》「保大四年秋,淮南蟲食稼,除 民田稅。」

《邊鎬傳》:「保大七年,楚馬氏兄弟相攻,鎬為信州刺史, 領屯營兵兼湖南安撫使,自萍鄉帥師入潭州,遷馬 氏之族及文武將吏於金陵。時湖南饑饉,鎬大發廩 賑之,楚人大悅。」

《吳越忠懿王世家》:「廣順三年,境內大旱,邊民有鬻男 女者,出粟帛贖之,歸其父母,仍令所在開倉賑卹。」 《冊府元龜》:「周張昭瑀為博州刺史,上言民饑,欲賑貸, 詔從之。」

《十國春秋·南唐元宗紀》:「保大十二年春,大饑疫,命州 縣鬻糜食餓者。」

《遼史韓延徽傳》:「延徽子德樞,守左羽林大將軍,遷特 進太尉。時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丁歲菑,饑饉 疾癘,德樞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下車整紛 剔蠹,恩煦信孚,勸農桑,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 《楊佶傳》:「佶累遷翰林學士,燕地饑疫,民多流殍,以佶 同知南京留守事,發倉廩,振乏絕,貧民鬻子者,計傭 而出」之。

《劉伸傳》:「伸以崇義軍節度使致仕,適燕薊民饑,伸與 致仕趙徽、韓造,日濟以糜粥,所活不勝算。」

《宋史賈黃中傳》:「黃中知宣州,歲饑,民多為盜。黃中出 己奉造糜粥,賴全活者以千數。仍設法弭盜,因悉解 去。」

《史珪傳》:「珪為光州刺史,會歲饑,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聞,即開倉減價以糶,所全活甚眾。吏民詣闕請 植碑頌德者數百人。」

《李允則傳》:「允則知潭州,湖南饑,欲發官廩,先賑而後 奏,轉運使執不可。允則曰:『須報踰月,則饑者無及矣』。」 明年荐饑,復欲先賑,轉運使又執不可。允則請以家 貲為質,乃得發廩賤糶,因募饑民堪役者隸軍籍,得 萬人。轉運使請發所募兵禦邵州蠻,允則曰:「今蠻不 攪無名益戍,是長邊患也。且兵皆新募,饑瘠未任出 戍」,乃奏罷之。

《江南通志》:「王禹偁知長洲縣,自敘云:『去年多稼不登, 編戶艱食,賦斂之入,有乘其期。而民部督成於郡,郡 侯歸罪於縣,鞭笞之人,日不下百數輩,菜色在面而 血流於膚。讀書為儒,胡寧忍此。因出吏部考課曆,納 質於巨商,得錢一萬七千,市白粲代輸之,明春民盡 歸其直』。」

《宋史鄭文寶傳》:「文寶授陝西轉運副使,許便宜從事, 會歲歉,誘豪民出粟三萬斛,活饑民八萬六千口。」 《任中正傳》:中正為祕書丞、江南轉運副使,至部,歲大 稔,民出租賦平糴,皆盈羨。發運使王子輿欲悉調餉 京師,中正曰:「東南歲輸五百餘萬,而江南所出過半, 今歲有餘,或歲少歉,則數不登,患及吾民矣。」乃止。擢 監察御史、兩浙轉運使。民饑,中正不俟詔,發官廩振 之。

《李防傳》:「防通判潞州,遷祕書丞,體量二浙民饑,建言 逃戶田宜即召人耕種,使人不敢輕去甽畝,而官賦 常在。又請京師置折中倉,聽人入粟,以江、浙、荊湖物 償之。」

《張詠傳》:詠知杭州,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獲犯 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 恐無以禁。」詠曰:「錢唐十萬家,饑者八九,苟不以鹽自 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以俟秋成,當仍舊法。」 《李行簡傳》:行簡為侍御史,陝西旱蝗,命往安撫,發倉 粟救乏絕。又蠲耀州積年逋租。

《循吏傳》:「崔立知兗州,歲大饑,募富人出穀十萬餘石 振饑者,所全活者甚眾。」

魯有開知衛州,水災,人乏食,擅貸常平錢粟與之,且 奏「乞蠲其息。」

《陳堯佐傳》:「堯佐知壽州,歲大饑,出奉米為糜粥,食餓 者。吏人悉獻米至,振數萬人。」

《李宥傳》:「宥知蘄州,歲凶人散,委嬰孩而去者,相屬於 道。宥令吏收取,計口給穀,俾營婦均養之。每旬閱視, 所活甚眾。」

《陳思讓傳》:「思讓孫若拙,知永興軍府時,鄰郡歲饑,前 政拒其市糴,若拙至則許貿易,民賴以濟。又移知鳳 翔府,入拜給事中,知澶州。蝗旱之餘,勤於政治,郡民 列狀乞留。」

查道傳道,知虢州。秋蝗災民歉,道不候報,出官廩米 賑之,又設粥糜以救饑者。給州麥四千斛,為種於民, 民賴以濟,所全活萬餘人。

《李昉傳》:昉孫昭述,為真定府路安撫使,知成德軍,大 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積粟為粥糜,活饑民數萬計。 《馬亮傳》:「亮知潭州,徙昇州,行次江州,屬歲旱民饑,湖、 湘漕米數十舟適至,亮移文守將,發以振貧民。因奏 瀕江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願罷官糴,令民轉粟 以相賙。」

《江南通志》:許元知丹陽縣,縣有練湖法,盜決湖者罪 死。會歲大旱,元請借湖水溉民田,不待報決之。州遣 吏按問,元曰:「便民罪令可也。」竟不能詰。由是溉民田 萬餘頃,歲乃大豐。

《宋史程琳傳》:「琳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權三司使范 雍使契丹,命琳發遣三司使大倉贍軍。粟陳腐不可 食,歲且饑,琳盡發以貸民,凡六十萬斛,饑民賴以全 活,而軍得善粟。」

《姚仲孫傳》:「仲孫通判睦州,徙滁州,歲旱饑,有詔發官 粟以賑民,而主吏不時給。仲孫既至州,立劾主吏,夜 索丁籍,盡給之。」

《張傅傳》:「傅知楚州,會歲饑,貽書發運使求貸糧,不報。 因歎曰:『民轉死溝壑矣,報可待邪』?乃發上供倉粟賑 貸,所活以萬計,因拜章待罪,詔獎之。」

《楊億傳》:億從子紘,提點江東刑獄,除轉運、按察使。江 東饑紘,開義倉賑之,吏持不可,紘曰:「義倉為民也,稍 稽人將殍矣。」

《趙安仁傳》:安仁子良規,為祕書監,知同、陝、相三州。陝 歲饑,百姓請閣殘稅二分,為官伐芟,以給河埽。或以 為須報乃可行,良規曰:「若爾,無及矣。」檄縣遂行,而以 擅命自劾。

《王隨傳》:「隨知江寧府,歲大饑,轉運使移府發常平倉 米,計口日給一升,隨置不聽,曰:『民所以饑者,由兼并 閉糴以邀高價也』。乃大出官粟平其價。」

儒林公議:「明道中,江淮薦饑,乃命王隨為安撫使。隨 素無才術,不能拯傷救敝以活流殍,但令人負緡以散丐者。每出則前後擁塞,趨導者不能呵。隨方切切 矜問,示為恩惠,識者無不嗤之。」

《宋史楊仲元傳》:仲元第進士,調宛丘主簿。民訴旱,守 拒之曰:「邑未嘗旱,校吏導民而然。仲元白之曰:『野無 青草,公日宴黃堂,宜不能知,但一出郊可見矣』。」校吏 非他,實仲元也。竟免其稅。

《夏竦傳》:竦知河州,徙襄州。屬歲饑,大發公廩不足,竦 又勸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萬斛,用全活者四十餘 萬人。竦子安期知渭州,籍塞下閑田,募人耕種,歲得 穀數萬斛,以備振發,名曰「貸倉。」

《韓億傳》:「億知相州,河北旱,轉運使不以實聞,億獨言 歲饑,願貸民租。」後知益州。故事,益州歲出官粟六萬 石振糶貧民。是歲大旱,億倍數出粟,先期予民,民坐 是不饑。

《王沿傳》:「沿為開封府推官,又體量河朔饑民,所至不 俟詔,發官廩濟之。」

沿子鼎,知深州。河北大饑,人相食,鼎經營振救,頗盡 力。

張旨傳旨知遂城縣,遷著作佐郎。明道中,淮南饑,自 詣宰相陳捄荒之策,命知安豐縣,大募富民輸粟以 給餓者。既而浚渒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為斗 門,溉田數萬頃,外築堤以備水患。

《范仲淹傳》:仲淹為右司諫,歲大蝗旱,江淮京東滋甚。 仲淹請遣使循行,未報,乃請間曰:「宮掖中半日不食 當何如。」帝惻然,迺命仲淹安撫江淮,所至開倉振之, 且條上捄敝十事。

《澠水燕談錄》:「明道末,天下蝗旱。知通州吳遵路乘民 未饑,募富者得錢萬貫,分遣衙役航海糴米於蘇、秀, 使物價不增。又使民採薪,官為收買,以其直糴官米。 未至冬大雪,即以元價易薪芻與民,官不傷財,民且 蒙利。又建茅屋百間,以處流民,捐俸錢置辦鹽蔬,日 與茶飯參俵,有疾者給藥以理,其願歸者,具舟續食, 還之本土。」是歲,諸郡率多轉死,惟通安堵不知凶歲, 故民愛之若父母。明年,范文正按撫淮、浙,上公績狀, 頒下諸郡。熙寧中,予官於通,繼公之治逾四十年,猶 詠誦未已。

《宋史儒林傳》:「林概知長興縣,歲大饑,富人閉糴以邀 價,概出奉粟庭下,誘土豪輸數千石以飼饑者。知連 州,康定初,言蜀饑,願罷川峽漕,發常平粟貸民租,募 富人輕粟價,除商旅之禁,使通貨相資。」

《鄭驤傳》:「驤為三司度支判官,建言:蜀人引江水溉田, 率有禁,歲旱利不均,宜弛其禁。又言京西旱,舊禁粟 無出國門,可且勿禁。」

《楊告傳》:「告除京西轉運副使,屬部歲饑,所至發公廩, 又募富室出粟賑之。民伐桑易粟,不能售,告命高其 估以給酒官,民獲濟者甚眾。」

《韓琦傳》:「琦權知制誥,益利歲饑,為體量安撫使。異時 郡縣督賦調繁急,市上供綺繡諸物不予直,琦為緩 調蠲給之。逐貪殘不職吏,汰冗役數百,活饑民百九 十萬。」

《荒政考略》:「韓琦於慶曆八年遇大水年饑,流民滿道。 琦大發倉廩,并募人入粟,分命官吏設粥食之,日往 按視,遠近歸之,不可勝數。明年皆給路糧,遣各還業, 所活甚多,下詔嘉獎。」

《宋史沈立傳》:「立為兩浙轉運使,蘇、湖水,民艱食,縣戒 強豪民發粟以振,立亟命還之,而勸使自稱貸,須歲 稔官為責償。」

《龍川別志》:「富公知青州,歲穰而河朔大饑,民東流。公 以為從來拯饑,多聚之州縣,人既猥多,倉廩不能供, 散以粥飯,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饑死,死氣熏蒸,疫疾 隨起,居人亦致病斃。是時方春,野有青菜,公出牓要 路,令饑民散入村落,使富民不得因陂澤之利,而等 級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穀大積,分遣寄居閑官 往主其事,問有健吏,募民中有曾為吏胥走隸者,皆 倍給其食,令供簿書,給納守禦之役,借民倉以貯,擇 地為場,掘溝為限,與流民約,三日一支,出納之詳,一 如官府。」公推其法於境內,吏胥所在,手書酒炙之餽 日至,人人忻戴,為之盡力。比麥熟,人給路糧遣歸,餓 死者無幾,作叢冢葬之。其間強壯堪為禁卒者,募得 數千人,刺「指揮」二字,奏乞撥充諸軍。時中有與公不 相能者,持之不報,人為公憂之。公連上章懇請,且待 罪,乃得報。自是天下流民處,多以青州為法。

《宋史梅摯傳》:摯知昭州,通判蘇州。二浙饑,官貸種食。 已而督償頗急,摯言:「借貸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詔緩 輸期。後為度支副使。初,河北歲饑,三司益漕江、淮米 餉河北。後江、淮饑,有司尚責其數,摯奏減之。

《湘山野錄》:范文正公鎮青社,會河朔艱食,青之賦輿 移博州置納,青民大患輦置之苦,而河朔斛價不甚 翔踴。公止戒民本州納價,每斗三鍰,給鈔與之,俾簽 募者輓金往幹曰:「博守席君夷亮,余嘗薦論,又足下 之婦翁也。攜書就彼坐倉,以倍價招之,事必可集。齎巨榜數十道,介其境則張之,設郡中不肯假廩,寄僧 舍可也。」簽稟教行焉。至則皆如公料。村斛時為厚價 所誘,貿者山積,不五日遂足,而博斛亦衍。斛金尚餘 數千緡,隨等差給還。青民因立像祠焉。

《甲申雜記》:「庚寅歲,湖州孔目官朱氏以米八百石作 粥散貧。是歲生服,服為從官。」

《夢溪筆談》: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范文 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 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 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 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 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 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 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 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 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 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 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 美澤也。

《宋史鍾離瑾傳》:「瑾以殿中丞通判益州,建言州郡既 上雨後雖凶旱,多隱之以成前奏,請令監司劾其不 實者。」擢開封府推官,出提點兩浙刑獄。衢、潤州饑,聚 餓者食之,頗廢農作。請發米二萬斛賑給,家毋過一 斛。

《李參傳》:「參以蔭知鹽山縣,歲饑,諭富室出粟,平其直 予民,不能糴者,給以糟籺,所活數萬。」

《徐起傳》:「起知徐州,就為轉運使,募富室得米十七萬 斛,賑餓殍,又移粟以贍河北京西者,凡三百萬。」 《李若拙傳》:「若拙子繹,權知貝州,歲旱,繹為酒務,市民 薪草,溢常數,餓者皆以樵採自給,得不死,官入亦數 倍。」

《續文獻通考》:「宋程珦知沛縣,會久雨,平原出水,穀既 不登,晚種不入。珦計可耕,而種時已過矣。乃募富室, 得豆數千石以貸民,使布之,水未盡涸,而甲已露矣, 是年遂不艱食。」

《宋史循吏傳》:張逸知益州,會歲旱,逸使作堰壅江水 溉民田,自出公租減價以振民。初,民饑,多殺耕牛食 之,犯者皆配關中。逸奏:「民殺牛以活將死之命,與盜 殺者異。若不禁之,又將廢穡事。今歲少稔,請一切放 還復其業。報可。」

吳遵路知常州,嘗預市米吳中,以備歲儉。已而果大 乏食,民賴以濟,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累遷淮 南轉運副使兼發運司事。廣屬郡常平倉儲畜至二 百萬,以待凶歲。

《荒政考略》:「扈稱於仁宗時為梓州路轉運使,屬歲饑, 道殍相望,稱先出祿米賑民,富家大族皆願以米輸 入官,全活者數萬人,降敕褒獎。」

《宋史王珪傳》:「珪從兄琪,通判舒州,歲饑,奏發廩救民, 未報,先振以公租。守以下皆不聽,琪挺身任之。」 《燕翼詒謀錄》:「今州縣義倉米,始於仁宗時。始,集賢校 理王琪嘗於景祐中陳請,乞每正稅二斗別輸一升, 領於轉運使,遇水旱振給。有司會議不同而止。慶曆 元年九月,琪申前議,上特詔行之。至新法行,又增作 每一」斗收一升,然水旱振給,所賴為多。行之日久,官 吏視為公家之物,遇振給,靳惜特甚,殊失元立法之 意。

《浙江通志》:「李惟幾,嘉祐中知海鹽,歲荐饑,數上書請 官錢貸民,濬溝洫,樹木閘,置鄉底堰,民獲歲稔。」 《宋史陳希亮傳》:「淮南饑,安撫、轉運使皆言壽春守王 正民不任職,正民坐免。詔希亮乘傳代之。轉運使調 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萬石,謂之折役米。米翔貴, 民益饑。希亮至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移知鳳 翔,倉」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敗為憂。歲饑,希亮發十 二萬石貸民,有司懼為擅發,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 以新易舊,官民皆便。

《司馬池傳》:池子旦,歷鄭縣主簿。吏捕蝗,因緣騷民,旦 言蝗,民之仇,宜聽自捕,輸之官。後著為令。丁艱,服除, 知祁縣。天大旱,人乏食,群盜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 自備。且召富者開以禍福。於是爭出粟,減直以糶,猶 不失其贏。饑者獲濟,盜患亦弭。

《燕肅傳》:「肅子度,知陳留縣。京東蝗,年饑盜發。度勸邑 豪出粟六萬以濟民,又行保伍法以察盜。」

《朱景傳》:「景知壽州,亟發廩振給,以勸富者。出積穀,所 活數萬。」

《范純仁傳》:「純仁知襄邑縣時,旱久不雨。純仁籍境內 賈舟,諭之曰:『民將無食,爾所販五穀,貯之佛寺,候食 闕時,吾為糴之』。」眾賈從命,所蓄十數萬斛。至春諸縣 皆饑,獨境內民不知也。

《東軒筆錄》:治平間,河北凶荒,繼以地震,民無粒食,往 往賤賣耕牛,以延歲月。是時,劉渙知澶州,盡發公帑 之錢以買牛。明年逋民歸,無牛可以耕鑿,而其價騰踴十倍,渙復以所買牛依元直賣與。是故河北一路, 唯澶州民不失所由,渙權宜之術也。

《曾鞏傳》:「鞏為實錄檢討官,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 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 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 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餘。又貸之種糧,使隨秋 賦以償,農事不乏。」

《馬仲甫傳》:「仲甫為夔路轉運使,歲饑,盜粟者當論死。 仲甫請罪減一等,詔須奏裁。復言饑羸拘囚,比得報 死矣,請決而後奏。」徙使淮南,真揚諸州地狹出米少, 官糴之多,價常踊登。濱江米狼戾而農無所售,仲甫 請移糴以舒其患,兩益於民。從之。

《范鎮傳》:鎮知陳州,陳方饑,視事三日,擅發錢粟以貸, 監司繩之急,即自劾,詔原之。是歲大熟,所貸悉還。 《竇卞傳》:卞知深州。熙寧初,河決滹沱水及郡城,地大 震,流民自恩、冀來踵相接,卞發常平粟食之。吏白擅 發且獲罪,卞曰:「俟請而得報,民死矣。吾寧以一身活 數萬人。」尋以請,詔許之。

《黃廉傳》:「廉第進士,熙寧初,或薦之王安石,安石白神 宗召訪時務,對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 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則一,而四方推奉,紛然不同, 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盡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齊、 晉旱,淮、浙飛蝗,江南疫癘,陛下不盡知也』。」帝即命廉 體量,振濟東道,為監察御史裏行。又言:「比年水旱,民 蒙支貸倚閣之恩。今幸歲豐,有司悉當舉催。久饑初 稔,累給併償,是使民遇豐年而思歉歲也。請令諸道 以漸督取之。」河決曹村,壞田三十萬頃,民廬舍三十 八萬家。受詔安撫京東,發廩振饑。遠不能至者,分遣 吏移給,擇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過所,毋征算。轉行 者賦糧,質私牛而與之錢,養男女棄「於道者,丁壯則 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萬。

《澠水燕談錄》:「熙寧八年,淮西大饑,人相食。朝廷遣近 臣安撫同監司賑濟,而措置乖戾,不能副朝廷愛養 元元之意。安撫先檄郡縣,以厚朴燒荳腐,開饑民胃 口。提刑司督諸郡多造紙襖為衣,而又得稻田居之, 安撫可無慮矣。聞者大慚。朝廷知之,重行降黜。 熙寧中,淮西連歲蝗旱,居民艱食。通、泰農田中生菌 被野,饑民得以採食。元豐中,青、淄荐饑,山中及平地 皆生白麪白石如灰而膩,民有得數十斛,以少麪同 和為湯餅可食,大濟乏絕。」二事頗異,皆所目見。 《甲申雜記》:「潤州金壇縣陳亢,熙寧八年,餓莩無數,作 萬人坑,每一屍設飯一甌,席一領,紙四貼,藏屍不可 紀。」是歲生廓,又生度,皆為監司孫登仕者相繼。 《浙江通志》:「孫載任德清縣,熙寧八年,杭、秀、湖三郡饑, 載諭富室倍糴,至明年,平其價出糶,一邑之民賴以 全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