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十四卷目錄
布部紀事
布部雜錄
布部外編
褐部彙考
詩經〈豳風七月〉
說文〈釋褐〉
唐國史補〈兔褐〉
天工開物〈褐氈〉
褐部選句
褐部紀事
褐部雜錄
帛部彙考
書經〈禹貢〉
禮記〈王制〉
周禮〈夏官 冬官〉
方言〈帛部雜釋〉
釋名〈釋綵帛〉
財貨源流〈帛〉
演繁露〈厚帛〉
本草綱目〈帛〉
帛部藝文〈詩〉
省試恩賜耆老布帛 唐李絳
帛部選句
食貨典第三百十四卷
布部紀事编辑
《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閭師》:凡無職者出夫布。
王子年拾遺,記周成王六年,然丘國遣使貢獻,使者 衣雲霞之布,如今之朝霞布也。
《列子·殷湯篇》: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 浣之布。其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 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列女傳》:楚江乙母者,楚大夫江乙之母也。當恭王之 時,乙為郢大夫。有入王宮盜者,令尹以罪乙,請於王 而黜之。處家無幾,其母亡布八尋,言:令尹盜之。王方 在小曲臺,令尹侍焉。王謂母曰:令尹信盜也,寡人不 為其富貴不行法焉。若不盜而誣之,楚國有常法。母 曰:令尹非身盜之也,乃使人盜之。王曰:奈何。對曰:昔 孫叔敖之為令尹也,道不拾遺,民不閉關,而盜賊自 禁。今令尹之為治也,耳目不明,盜賊縱橫,是故盜妾 之布,是與使之何異。王曰:令尹在上,寇盜在下,令尹 不知有何罪焉。母曰:昔者妾子為郢大夫,有盜王宮 中之物,妾子坐而黜之,妾子亦豈知之乎。然終坐之, 令尹獨何,以不坐是為過也。王曰:善。非徒譏令尹,又 譏寡人。令吏償母之布,因賜金十鎰,讓金布曰:妾豈 貪貨而干王哉。王召江乙而用之。
《左傳》:襄公十年夏,晉荀偃,士丐,請伐偪陽,孟氏之臣 秦菫父,輦重如役。主人懸布,菫父登之,及堞而絕之, 隊則又懸之,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 以徇於軍三日。
晏子景公謂晏子曰:東海中有水而赤,有棗華而不 實,何也。晏子曰:昔秦穆公乘龍理天下,以黃帝布裹 蒸棗至海,而投其棗布,故水赤,蒸棗故華而不實。公 曰:吾佯問子耳。對曰:嬰聞佯問者,亦佯對之。
《史記·循吏傳》:公儀休為魯相。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 其家婦,燔其機,云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 《禮記·檀弓》:子柳之母死,既葬,子碩欲以賻布之餘具 祭器。子柳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家於喪,請班諸 兄弟之貧者。
《孔叢子·陳士義篇》:秦王得西戎利刃以之割玉如割 木焉,以示東方諸侯。魏王問子順曰:古亦有之乎。對 曰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 劍長尺有咫。鍊鋼赤劍用之切玉如泥焉。是則古亦 有焉。王曰火浣之布若何。對曰周書火浣布垢必投 諸火,布則火色,垢則灰色,出火振之皜然。疑乎雪焉。 王曰今何以獨無。對曰秦貪而多求。求欲無厭。是故 西戎閉而不致。此以素防絕之也。然則人主貪欲。異 物所以不至。不可不慎也。
《莊子·山木篇》: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係履而過魏 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 《漢書·淮南厲王長傳》:長,高帝少子也,文帝時得罪處 蜀嚴道邛郵。不食而死,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 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史記·景帝紀》:後二年,令徒隸衣七布。
《漢書·張騫傳》:騫拜大中大夫,為天子言。曰:臣在大夏
時,見邛竹杖、蜀布,問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
市之身毒國。《太平御覽》:張敞為京兆尹,長安遊徼受贓布,罪名已
定。其母年八十,守遺腹,子詣敞自陳,願乞一命。敞多
其母守節,而出教更量。所受布狹幅短,度中疏虧。二
尺價值五百,由此得不死。
《後漢書·馬援傳》:公孫述稱帝於蜀,援往觀之,述為制 都布單衣。〈注〉東觀記曰都作荅。史記曰:荅布千匹。前 書音義曰:荅布,白疊布也。何承天纂文曰:都致、錯履、 無極,皆布名。
《後漢書·獨行傳》:陸續字智初,會稽吳人也。世為族姓。 祖父閎,字子春,建武中為尚書令。美姿貌,喜著越布 單衣,光武見而好之,自是常敕會稽郡獻越布。 《郅惲傳》:惲為上東城門侯。帝嘗出獵,車駕夜還,惲拒 關不開。帝令從者見面於門間。惲曰:火明遼遠。遂不 受詔。帝乃迴從東中門入。明日,惲上書諫,賜布百匹。 《馬皇后紀》:后賜諸貴人有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 也。
《東觀漢記》:廉范年十五入蜀迎母。喪,及到葭萌渡,船 沒幾死。太守張穆持筒中布數篋與范。范曰:石生堅, 堅生香。前後相違,不忍行也。遂不受。
永平中,衛尉馬廖以布三千匹,私贍三輔衣冠,知與 不知,莫不畢給。
建初元年,詔賈逵入北宮虎觀、南宮雲臺。講左氏傳, 又使發出左氏大義長於二傳者。書奏,上嘉之,賜布 五百匹,衣一襲。
《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二年夏,詔令天下大酺五日。賜 公卿已下錢帛各有差;及洛陽人當酺者布,戶一匹, 城外三戶共一匹。賜博士弟子員見在太學者布,人 三匹。
《三國·魏志·齊王芳紀〈注〉·傅子》曰:漢桓帝時,大將軍梁 冀以火浣布為單衣,常大會賓客,冀陽爭酒,失杯而 污之,偽怒,解之曰:燒之。布得火,赫然,如燒凡布,垢盡 火滅,粲然潔白,若用灰水焉。
《後漢書·楊璇傳》:靈帝時璇為零陵太守。時蒼梧、桂陽 猾賊相聚,吏人憂恐。璇乃特制馬車數十乘,以排囊 盛石灰於車上,繫布索於馬尾,順風鼓灰,賊不得視, 因以火燒布,布然馬驚,奔突賊陣。群盜破散。
《魏志·董卓傳〈注〉·獻帝紀》曰:卓獲山東兵,以豬膏塗布 十餘匹,用纏其身,然後燒之,先從足起。
《後漢書·董卓傳》:王允與呂布及僕射士孫瑞謀誅卓。 有人書呂字於布上,負而行於市,歌曰:布乎。有告卓 者,卓不悟。王允乃與士孫瑞密表其事,使瑞自書詔 以授布。布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先賢行狀》: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盜者曰:我邂逅迷 惑,從今以後將改過,幸無使王烈聞之。人有以告烈 者,烈以布一端遺之。曰:是知恥惡。知恥惡,則善心將 生,故與之勸為善也。
《廣州先賢傳》:丁密,蒼梧廣信人也。清貧高節,非家織 布不衣。
《魏略》:皇甫隆為燉煌太守,燉煌婦人作裙,率縮如羊 腸,用布一匹;隆禁止之,所省復不貲。
《搜神記》:崑崙之墟,有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 生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 其鳥獸之毛也。漢世西域皆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 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無含生之氣, 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 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於廟門 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至是,西域使至 而獻火浣布焉,於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
《拾遺記》:晉太康中有羽山之民獻火浣布。前虞舜時 獻黃布,漢末獻赤布,梁冀製為衣。
《晉書·王戎傳》: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 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 者尤之。
《十六國春秋·光祿大夫傅》:祇太常摯虞遺張軌書,告 以京師饑軌。即遣參軍杜勳獻毯布三萬匹。
郭子劉道貞常為徒扶風,王以五匹布贖之。既而用 為從事中郎,當時以為美談。
《晉書·元帝紀》:帝性簡儉沖素。有司嘗奏太極殿廣室 施絳帳,帝曰:漢文集上書皁囊為帷。遂令冬施青布, 夏施青絲帷帳。
《謝尚傳》:尚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始到官,郡府以 布四十匹為尚作烏布帳。尚壞之,以為軍士襦褲。 俗說桓豹奴善乘騎,亦有極快馬。有一諸葛郎,自云 能走與馬,等桓車騎。以百匹布置埒,令豹奴乘馬。諸 葛競走先。至者,得布。便俱走,諸葛桓與馬齊欲至埒 頭,去布三尺許。諸葛一躍坐布上,遂得之。
《笑林》:沈珩弟峻字叔山,有名譽而性儉。張溫使蜀
入內,良久出。語溫曰:向擇一端布,欲以送卿,而無麤
者。溫嘉其能顯非。
《燕書》:宋該字宜弘,為右長史。太祖會群僚以該性貪, 故賜布百餘匹,令負而歸。重不能勝,乃至僵。頓以愧辱之。
《宋書·王元謨傳》:孝武大舉北征,以元謨為寧朔將軍, 前鋒元謨營貨利,一匹布責人八百梨,以此倍失人 心。
《南史·庾域傳》:長沙王為益州域,隨為懷寧太守。罷任 還家,妻子猶事井臼,而域所衣大布,餘俸專充供養。 《梁書·王僧孺傳》:僧孺除游擊將軍,兼御史中丞。僧孺 幼貧,其母鬻紗布以自業,嘗攜僧孺至市,道遇中丞 鹵簿,驅迫溝中。及是拜日,引騶清道,悲感不自勝。 《南史·宗室傳》:鄱陽忠烈王恢,為郢州刺史,境內大寧。 時有進筒中布者,恢以奇貨異服,即命焚之,於是百 姓仰德。
《梁四公記》:梁天監中,有蜀闖杰,
仇
。四公謁
武帝杰公嘗與諸儒語及方域,間歲海南商人齎火
浣布三端。帝以雜布積之,令杰公以他事召。至於市
所,杰公遙識曰:此火浣布也。二是緝木皮所作,一是
續鼠毛所作。以詰商人具如所說。
《陳書·姚察傳》:察自居顯要,一不交通。嘗有私門生不 敢厚餉,止送南布一端,花練一匹。察謂之曰:吾所衣 著,止是麻布蒲練,此物於吾無用。既欲相款接,幸不 煩爾。此人遜請,猶冀受納,察厲色驅出,因此伏事者 莫敢餽遺。
《北史·魏鄭羲傳》:羲孫述祖為光州刺史。有人入市盜 布,其父怒曰:何負吾君。執之以歸首。述祖特原之,自 是境內無盜。
《隋書·文帝紀》:開皇十五年夏,相州刺史豆盧通貢綾 文布,命焚之於朝堂。
《大業拾遺錄》:七年十二月,朱寬征琉球國。還獲男女 千餘人,并雜物產。與中國多不同,緝木皮為布甚細, 而幅闊三尺二寸,亦有細班布幅闊四尺許。
《唐書·南蠻傳》:貞觀時,王頭黎獻朝霞布。
《舊唐書·太宗紀》:貞觀十八年,命將征遼東,安州人彭 通請出布五千匹,以資征人。上喜之,比於漢之卜式。 拜為宣義郎。
《六帖》:唐開元初,日本栗由復朝,請從諸儒受經。詔四 門助教趙元默即鴻臚為師,獻元默大幅布。
《唐書·隱逸傳》:張志和,嘗欲以大布製裘,嫂為躬績織, 及成,衣之,雖暑不解。
《郭子儀傳》:子儀封汾陽郡王,屯絳州時。帝引至臥內, 賜布九萬匹。
《玉泉子》:夏侯孜為左拾遺,常著桂管布衫朝謁。開成 中,文宗無忌諱。好文問孜,衫何太麤澀。具言桂管產, 此布厚可以御寒。他日,上問宰相:朕察拾遺夏侯孜, 必貞介之士。宰相曰:其行今之顏冉。上嗟嘆,亦效著 桂管布。滿朝皆倣之,此布為驟貴也。
《宋史·哲宗紀》:元祐四年十一月,敕溪洞彭儒武等進 溪洞布。
《食貨志》:紹興二十年,詔:廣西折布錢因張浚增至兩 倍以上,今減作一貫文折輸。
布部雜錄编辑
《易經·說卦傳》:坤為布。〈疏〉正義曰:取其地廣載也。〈大全〉徐 氏曰:動闢而廣,故為布。吳氏曰:旁有邊幅,而中平廣 也。
《禮記·玉藻》:年不順成,君衣布搢本。
《荀子》:璇、玉、瑤、珠,不知佩也,雜布與錦,不知異也。 《史記·貨殖傳》: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細布千鈞,文采 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注〉榻布:粗厚之布也。
《漢書·食貨志》:凡浮游無事,出夫布一匹。
《越絕書》:白越,細布也。
《淮南子·說山訓》:鄉者其人。見彈而求鶚炙,見卵而求 晨夜,見黂而求成布,雖其理哉,亦不病暮。象解其牙, 不憎人之利之也。
《說林訓》:曹氏之裂布,蛷者貴之,然非夏后氏之璜。〈注〉 楚人命名為曹。今俗間以始織布,繫著其旁,謂之曹 布。燒以傅蝫,蛷瘡則愈。故蛷者貴之璜,以發眾國家 之寶,故曰:然非夏后氏之璜也。
《十洲記》:炎洲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 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 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以緝為布。 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國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 之,終無潔淨。惟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 落,潔白如雪,亦多仙家。
《說苑》:墨子曰:古有用無文者,禹是也,土階三等,衣裳 細布;當此時,黼黻無所用,務在堅完。
《後漢書·南蠻傳》:秦惠王併巴中,以巴氏為蠻夷君長, 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歲一出義賦千八百錢。其民 戶出幏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
《洞冥記》:波祗國亦名波弋國,獻神精香草:一名荃靡, 一名春蕪,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 為布。所謂春蕪布,亦名香荃布。堅密如冰紈也。握一 片滿室皆香,婦人帶之彌月芬馥。
末多國人長四寸,織麟毛為布,以文石為床。人形雖 小,而室宇崇曠。織鳳毛錦,以錦為帷幕也。
《三國·魏志·東夷傳》:夫餘在長城之北,其民在國衣尚 白,白布大袂,袍、褲,履革鞜。
挹婁在夫餘東北。其土地多山險。有五穀、牛、馬、麻布。 韓有三種。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 弁辰國。土地肥美,曉蠶桑,作縑布。
《抱朴子·廣譬篇》: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 《元中記》:元菟北有山,山有花。人取紡織為布。
《梁書·高昌國傳》:高昌,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為 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述異記》:揚州有蛇市,市人鬻珠玉。而雜貨鮫布,鮫人 即泉先也,又名泉客。
《南州異物志》:五色斑衣以絲布古具木所作。此木熟
時狀如鵝毳,中有核如珠。細過絲綿,人將用之則
治出其核。但紡不織,任意牽引,無有斷絕。欲為斑布,
則染之五色。織以為布,弱軟厚緻,上毳毛外徼。人以
斑布,文最煩縟多巧者,名曰城。城其次小麤者,名曰
文辱。又次麤者,名曰鳥麟。
《周書·異域傳》:稽胡,一名步落稽,劉元海五部之苗裔 也。其俗少桑蠶,多麻布。
《南史·海南諸國傳》:林邑國出古貝樹,其花如鵝毳,抽 其緒紡之以作布,布與紵布不殊。亦染成五色,織為 斑布。
《西南夷傳》:狼牙修國,男女皆袒而被髮。其王及貴臣 乃加雲霞布覆胛,以金繩為絡帶。
《北史·高麗傳》:其國春秋校獵,王親臨之。稅,布五匹、穀 五石;游人則三年一稅,十人共細布一匹。
《西域傳》:高昌賦稅計田輸銀錢,無者輸麻布。
《隋書·南蠻傳》:林邑國。王戴金花冠,衣朝霞布,珠璣瓔 珞。
赤土國。男女以朝霞、朝雲雜色布為衣。豪富之家,恣 意華靡。
《唐書·地理志》:山南道。郢州富水郡,上。土貢:紵布。 淮南道。厥賦:絁、絹、綿、布。厥貢:絲、布、紵、葛。
劍南道。有交梭,彌牟、布。
《唐六典》:勝寧等州出女稽布,濟州出賨布,海州出楚
布,涪州出連頭獠布,巴州出闌干布,涼州出毼布,西
州出白,南州出斑布,漢州出彌牟布,韶州出竹子
布。
《五代史·契丹附錄》:西婁有邑屋市肆,交易無錢而市 布。
《宋史·龜茲國傳》:國城有市井而無錢貨,以花蕊布博 易。
《桂海虞衡志》:黎單黎人所織青紅間道木綿布也,桂 林人悉買以為臥具。
《揮麈前錄》:高昌國出白、繡文花蕊布。
賢奕尚衣縫人,云上近體俱松江三梭布所製,本朝
家法如此,大廟紅紵絲拜裀立腳處,乃紅布其品節。
又如此今富貴家,佻達子弟乃有以紵絲綾段為褲
者,其暴殄過分,亦已甚矣。
布部外編编辑
《洞冥記》:東方朔字曼倩,父張夷字少平,妻田氏女夷, 年二百歲。顏如童子,朔生三日而田氏死。時景帝三 年也。鄰母拾而養之,三歲。天下祕讖,一覽闇誦於口。 居常指撝天下,空中獨語。鄰母忽失,朔累月方歸。母 笞之後,復去。經年乃歸,母忽見。大驚曰:汝行經年一 歸,何以慰我耶。朔曰:兒至紫泥海,有紫泥污衣,仍過 虞淵湔浣朝發中返。何云經年乎。母問之汝悉是何 處行。朔曰:兒湔衣竟暫息都崇堂,王公飴之以丹霞 漿,兒食之太飽,悶幾死。乃飲元天黃露,半合即醒。既 而還路,遇一蒼虎息於道傍。兒騎虎還,打捶過痛,虎 囓兒,腳傷。母悲嗟,乃裂青布裳裹之。朔復去家萬里, 見一枯樹。脫布掛於樹,布化為龍,因名其地為布龍 澤。
褐部彙考编辑
《詩經》
《豳風七月》编辑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箋〉褐毛布也,〈疏〉正義曰毛布。用毛為布,今夷狄作褐,皆織毛為之,賤者所服。
《說文》编辑
《釋褐》编辑
褐短衣也。
《唐國史補》编辑
《兔褐》编辑
宣州以兔毛為褐,亞於錦綺。復有染絲織者,尤妙。故 時人以為兔褐,真不如假也。
《天工開物》编辑
《褐氈》编辑
凡綿羊有二種:一曰蓑衣羊。剪其毳為氈為絨,片帽
襪遍天下。胥此出焉。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國。作褐為
賤者,服亦以其毛為之。褐有粗而無精。今日粗褐亦
間出此羊之身。此種自徐淮以北州郡,無不繁生。南
方唯湖郡飼畜。綿羊一歲三剪毛。〈夏季希革不生〉每羊一隻
歲得絨襪料。三雙生羔牝牡,合數得二羔。故北方家
畜綿羊百隻,則歲入計百金,云一種矞羊。〈番語〉唐末
始自西域傳來,外毛不甚蓑長。內毳細軟,取織絨褐。
秦人名曰山羊,以別於綿羊。此種先自西域傳入,臨
洮今蘭州獨盛。故褐之細者,皆出籣州。一曰蘭絨,番
語謂之孤古絨,從其初號也。山羊毳絨亦分兩等:一
曰搊絨,用梳櫛搊下打線織帛。曰褐子、把子、諸名色。
一曰拔絨。乃毳毛精細者。以兩指甲逐莖撏下,打線
織絨褐。此褐織成,揩面如絲帛滑膩。每人窮日之力,
打線只得一錢重。費半載工夫,方成匹帛之料。若搊
絨打線,日多拔絨數倍。凡打褐絨線,冶鉛為錘。墜於
緒端,兩手宛轉搓成。凡織絨褐機,大於布機。用綜八
扇穿經度縷,下施四踏輪。踏起經隔二拋緯,故織出
文成斜現。其梭長一尺二寸,機織羊種皆彼時歸夷
傳來。〈名姓再詳〉故至今織工皆其族類,中國無與也。凡綿
羊剪毳,粗者為氈。細者為絨氈。皆煎燒沸湯,投於其
中搓洗。俟其粘合,以木板定物式。鋪絨其上,運軸赶
成。凡氈絨白黑為本色,其餘皆染色。其氍毹、氆氌等
名稱皆華夷各方語。所命若最粗而為毯者,則駑馬
諸料雜錯而成,非專取料於羊也。
褐部選句编辑
趙壹疾邪賦: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披褐懷金玉, 蘭蕙化為芻。
古詩:短褐中無絮,帶斷續以繩。
褐部紀事编辑
《史記·商君傳》:趙良曰: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 公之賢而願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 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淮南子》:宓子治單父三年,而巫馬期衣短褐,易容貌, 往觀化焉。
《左傳》: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于公孫有山氏。曰: 佩玉蕊兮,予無所繫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 之,對曰:粱則無矣。麤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 乎,則諾。
《新序·雜事篇》:齊有婦人,極醜無雙,號:無鹽女。行年三 十,無所容入,衒嫁不售,乃拂短褐,自詣宣王,願一見。 于是宣王召而見之。
《韓詩外傳》:東郭先生知宋將亡,褰褐而過其朝曰:宋 將有荊棘之患,索吾褐故褰而避之。
《史記·藺相如傳》: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遺趙 王書,願以十五城易璧。趙王召見藺相如。遂遣相如 奉璧西入秦。秦王無意償趙城,相如乃使其從者衣 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漢書·婁敬傳》:敬,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雒陽,高帝 在焉。敬脫輓輅,見齊人虞將軍曰:臣願見上言便宜。 虞將軍欲與鮮衣,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 不敢易衣。虞將軍入言上,上召見。
《貢禹傳》:元帝時,齊三服官。遷禹為光祿大夫,禹上書 曰:臣禹年老貧窮,家訾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裋 褐不完。有田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徵臣,臣賣田百畝 以供車馬。《晉書·王獻之傳》:獻之疏曰:故太傅臣謝安。弱冠遐棲, 則契齊箕皓;應運釋褐,而王猷允塞。
《超傳》:桓溫將伐慕容氏,超進策曰:北土早寒,三軍
裘褐者少,恐不可涉冬。
《晉書·隱逸傳》:楊軻,常衣褐縕袍,人不堪其憂,而軻悠 然自得。
《藝術傳》:單道開,敦煌人也。常衣麤褐,或贈以繒服,皆 不著。
《孝友傳》:何琦善養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恆以述作 為事。
《隱逸傳》:劉驎之少尚質素,虛退寡欲。桓沖聞其名,請 為長史,驎之固辭不受。沖嘗到其家,驎之于樹條桑, 使者致命,驎之曰:使君既枉駕光臨,宜先詣家君。沖 乃造其父。父命驎之,然後方還,拂短褐與沖言話。 《苻堅載記》:王猛懷佐世之志。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 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
《陶潛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南史·何點傳》:梁武帝與點有舊。及踐阼,召之。點以巾 褐引入華林園,帝賜詩酒,恩禮如舊。
《北史·魏侯深傳》:深背杜洛周歸尒朱榮。路中遇寇,身 被苫褐。榮賜其衣帽,厚待之。
《顏氏家訓》:思魯嘗謂吾曰:朝無祿位,家無積財,當肆 筋力,以申供養。吾命之曰:若務先王之道,家世之業, 藜羹縕褐,我自欲之。
《唐書·卓行傳》:陽城德宗,召拜右諫議大夫,遣長安尉 楊寧齎束帛詣其家。城褐衣到闕下辭讓,帝遣中人 持緋衣衣之,召見。
《嘉話錄》:有朝士詣友,生見衲衣道人在坐。他日,曰:公 好毳褐之,夫吾但覺其臭耳。友生曰:毳褐之臭,豈甚 銅乳之臭,吾視毳褐愈于朱紫遠矣。
《宋史·徐鉉傳》:鉉歷左常侍。淳化二年,廬州女僧道安 誣鉉姦私下吏,道安坐不實抵罪,鉉亦貶靜難行軍 司馬。初,鉉至京師,見被毛褐者輒哂之,邠州苦寒,終 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帶,遽索筆手疏,約 束後事,又別署曰:道者,天地之母。書訖而卒。
《聞見錄》:邵康節,熙寧初始為隱者。之服烏帽縚褐,見 卿相不易也。
《家世舊聞》:泰州徐神翁能知未來事。召至都下,用太 宗見陳摶故事。御絛褐,即便殿以賓禮接之。
褐部雜錄编辑
《老子·知難篇》:聖人被褐懷玉。
《墨子·非樂篇》:人不可衣短褐;衣服不美,身體從容,不 足觀也。
《呂氏春秋》:被褐而出,衣錦而入。藏文于內,固不可也。 《中論》:視袞龍之文,然後知被褐之陋。
《晉書·皇甫謐傳》:謐疏曰:皋陶振褐,不仁者遠。
《抱朴子》:結褐嚼蔬,而不悒悒也。黃髮終否,而不恨恨 也。
《唐書·地理志》:常州晉陵郡。土貢:兔褐。
會州會寧郡。土貢:駝毛褐。
《裴淵記》:蠻夷取榖樹皮,熟搥之以為褐。
《明道雜志》:南唐平徐鉉入朝,見朝中士大夫寒月衣 毛衫。乃嘆曰:自五胡猾,夏乃有此風鉉。鄙之不肯服。 在邠州中寒疾死。鉉之為此言,是不甘為亡國之俘。 為醜言以薄中朝士大夫耳。不然,豈不讀毛詩也。《詩》 曰:無衣無褐。鄭元注褐毛,布也。毛布非今段子乎。則 其來自三代也。古人衣裘,并皮衣之為裘,取毛織之 為褐,理何爽乎。
帛部彙考编辑
《書經》
《禹貢》编辑
徐州厥篚元纖縞。
〈蔡傳〉元赤黑色幣也。纖縞皆繒也。《禮》曰:及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纖。《記》曰:有虞氏縞衣而養老,則知纖縞皆繒之名也。曾氏曰:元赤而有黑色,以之為袞,所以祭也。以之為端,所以齊也。以之為冠,以為首服也。黑經白緯曰纖。纖也縞也,皆去
凶即吉之所服也。
荊州厥篚元纁。
〈蔡傳〉《周禮》:染人,夏纁元,纁絳色幣也。〈大全〉鄭氏曰: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又再染以黑,則為緇。元色在緅緇之間,其六入者是染元纁之法也。此州染元纁色善,故貢之。
《禮記》编辑
《王制》编辑
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于市,姦色亂 正色,不粥于市。
〈陳注〉數升縷多寡之數也,帛廣二尺四寸。
《周禮》编辑
《夏官》编辑
《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利布帛。
《冬官》编辑
氏湅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以蜃。
〈訂義〉易氏曰:絲弱于帛,帛壯于絲,湅絲不過涗水而漚之,湅帛則以欄為灰,煮而熟之,以至淫之盝之,又至于塗之宿之,其為特詳。 趙氏曰:以欄為灰。謂燒,欄木。以為灰也。渥淳以灰煮,熟漸,漬其帛也。淳沃也,渥漬之使厚也。既曰:渥淳不可遽至乾熇,故實諸潤澤濕之器。蜃白蛤也,以蛤為粉,浸淫器中,欲令帛白也,淫即善防者,水淫之,之淫。 陳用之曰:既曰渥淳必有水焉,非特灰而已,故實于澤器,欲其不遽以乾熇,故也淫謂粉蜃以淫其上,則閉其濕于澤器之中,而得以漸漬之矣。 毛氏曰:以欄為灰,變生而熟,以蜃為灰,變質而白。
清其灰而盝之,而揮之。
鄭康成曰:清澄也。于灰澄而出,盝晞之晞而揮,去其蜃。 毛氏曰:于器從而振之謂之盝。 陳用之曰:盝以盛之。 王昭禹曰:灰既澄而清,則盝而出之,而揮去其所惹之蜃灰。
而沃之,而盝之,而塗之,而宿之。
鄭康成曰:更渥淳之。 王昭禹曰:既揮其灰,沃之以水,又從而盝出之。既盝出矣,又從而塗之以蜃灰而宿之,則使經宿焉。 毛氏曰:自此不復用湅,亦不須和以水,其帛且濕,但塗以乾灰而已,豈非變生為熟易,而變質為白難乎。 陳用之曰:或言實諸澤器,不言塗宿。或言塗宿而不言灰蜃之用,相備以見也。
明日沃而盝之。
毛氏曰:塗之矣,復以清水沃而盝之者,去其所塗之灰也。然塗之宿而已,明日從而盝之,與夫清其灰而盝之異矣。此盝之二。每事不同,因其事也。
晝暴諸日,夜宿諸井,七日七夜,是謂水湅。
王昭禹曰:又從而暴諸日,而溫之以陽氣,宿諸井而寒之以陰氣。
《方言》编辑
《帛部雜釋》编辑
繒帛之細者謂之纖。東齊言布帛之細者曰綾,秦晉 曰靡。
《釋名》编辑
《釋綵帛》编辑
紡麤絲織之曰疏。疏寥也,寥寥然也。
縠粟也,其文足,足而踧,視之如粟也,又謂沙縠,亦取 踧,踧如沙也。
繐,齊人謂涼,謂惠,言服之輕細涼惠也。
紈渙也,細澤有光,渙渙然也。
紬抽也,抽引絲端出細緒也,又謂之絓。絓挂也,挂于 帳端振舉之也。
繭幕也,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煮熟 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
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
《財貨源流》编辑
《帛》编辑
帛繒也,繒帛之總名。
《演繁露》编辑
《厚帛》编辑
繒厚帛也,蔡邕女誡曰:繒貴厚而色尚深,為其堅韌 也。按此即厚帛乃始名繒其著色深也。
《本草綱目》编辑
《帛》编辑
釋名
李時珍曰:素絲所織,長狹如巾,故字從白巾。厚者曰 繒雙,絲者曰縑。後人以染絲造之,有五色帛。
主治
陳藏器曰:緋帛燒研,傅初生兒臍。未落時,腫痛又療 惡,瘡丁腫諸瘡有根者入膏用為上仍以掌大一片 同露蜂房棘刺鉤爛草節亂髮等分燒研,空腹服方 寸匕。
王好古曰: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李時珍曰:燒研療血崩,金瘡出血,白駁風。
陳藏器曰:五色帛主盜汗,拭乾,訖棄道頭。
附方
肥脈癮:曹姓帛,拭之愈。〈千金方〉
帛部藝文〈詩〉编辑
《省試恩賜耆老布帛》唐·李絳编辑
渙汗中天發,殊私海外存。衰顏逢聖代,華髮受皇恩。 燭物明堯日,垂衣闢禹門。惜時悲落景,賜帛慰餘魂。 厚澤沾翔泳,微生保子孫。盛明今尚齒,歡奉九衢樽。
帛部選句编辑
漢劉向《九歎》:申誠信而罔違兮,情素結于紉帛。
班婕妤《擣素賦》:改容飾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班固《竇車騎北征》:頌同庖廚之珍饌,分裂室之纖帛。
張衡《東京賦》:通帛績。〈又〉聘丘園之耿潔,履束帛之
戔戔。
蔡邕《團扇賦》:裁帛製扇,陳象應矩。
梁元帝《薦鮑幾表》:旌蒲出魯賁,帛歸齊頌聲,既興盛 業斯在。
唐駱賓王《上崔長史啟》:籯金味道之子,候纁帛以彈 冠。屑玉含毫之人,望弓旌而蹺足。
蕭穎士《蓮蕊散賦》:滫以蘇膏,幕以油帛。
李白《明堂賦》:奉珪瓚獻琛帛。
宋曾鞏戶部侍郎:制田疇生齒之籍,穀帛貨泉之計。 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唐李《同望幸新亭賜錢公宴》詩:賜錢開漢府,分帛
醉堯人。
岑參詩:天門街西聞擣帛。
杜甫詩: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又〉自京赴奉先縣。 詠懷詩: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 貢城闕。
嚴維《贈別至弘上人》詩:衲衣求壞帛,野飯拾春蔬。 戴叔倫詩:尺帛無長裁,淺水無長流。〈又〉屯田詞:捕蝗 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缾無粟。
于鵠秋衣詞:篋中有秋帛,裁作遠客衣。
白居易詩:磨刀不如礪,擣帛不如砧。
周賀《逢播公》詩:衲衣春壞帛,香印雨霑灰。
賈島詩:衣褐惟麤帛,筐箱祇素書。
《僧寒山》詩:仕魯蒙幘帛,且愛裹疏巾。
《善住》詩:亂藤懸雨壁,壞帛挂風枝。
宋蘇軾詩:青綾衲衫暖襯甲,納線勒帛光透脅。 元柳貫詩:江驛北來無鴈帛,水鄉隨處有魚罾。 明莫士安《題湖山清曉圖》詩:書封鴈帛感蘇卿,膾斫 鱸絲羨張翰。
王士熙《早朝行》:輦金馱帛分遠行,龍沙士飽無鼓聲。
![]()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3年1月1日之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