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目錄
玉部雜錄
玉部外編
水晶部彙考
山海經〈南山經 西山經 中山經〉
廣志〈水精〉
本草綱目〈水晶〉
天工開物〈水晶〉
水晶部藝文一
水晶盞賦〈有序〉 明靳學顏
水晶部藝文二〈詩〉
詠水晶 唐韋應物
水晶 王建
水晶環 羅維
水晶部選句
水晶部紀事
水晶部雜錄
水晶部外編
食貨典第三百三十二卷
玉部雜錄
编辑《易經鼎卦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本義〉上於象為鉉、 而以陽居陰、剛而能溫、故有「玉鉉」之象。〈大全〉李氏曰:玉, 和物也。鼎道貴和,得玉鉉則陰陽和而鼎之功成矣。 鉉,一也。五取金,上取玉,金剛而玉和,五體柔,故貴剛。 上體剛,故貴和。離為火而鉉居之,金畏火而玉不畏 火,故成鼎之功,以玉為貴也。
《說卦》十一:乾為「玉。」〈正義〉取其「剛」之清明也。〈大全〉程氏曰:「其 德粹也。」胡氏曰:爻剛位間柔相濟,為玉。
《書經引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傳〉《崑山出玉》,言火逸 而害玉。
《顧命》華玉仍几。〈蔡傳〉華,彩色也,華玉以飾几。仍,因也,因 生時所設也。
雕玉仍几。〈蔡傳〉雕,刻鏤也。
《詩經鄘風君子偕老》篇:「玉之瑱也。」
《衛風·竹竿》篇:「佩玉之儺。」
《鄭風·有女同車》篇:「佩玉瓊琚。」〈又〉佩玉將將。
《秦風·終南篇》:「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小雅鶴鳴》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程子》曰:「玉之溫 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麤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 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為器得以成 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後修省畏避, 動心忍性,增益豫防,而義理生焉,道德成焉。」
《白駒篇》:「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斯干篇》:「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注〉 「半圭曰璋」,象其德也。
《大雅·卷阿》篇:「如圭如璋。」〈注〉純潔也。
《板》篇:「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注〉言天之牖民, 其《易》如此,以明上之化下,其《易》亦然也。「壎唱而篪和, 璋判而圭合」,皆言《易》也。〈大全〉孔氏曰:「半圭為璋,合二璋 而成珪。」
《禮記·曲禮》:「執玉不趨。」〈注〉不敢趨也。
受珠玉者,以掬〈注〉謂以兩手共承之也。
飲玉爵者弗揮。〈注〉謂不可振去餘瀝,恐失墜也。 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 行不舉足,車輪曳踵。〈注〉如不克,似不能勝也。《聘禮》曰: 「上介執玉如重。」尚左手,謂左手在上。左,陽尊也。踵,腳 後也。執器而行,但起其前而曳引其踵,如車輪之運 於地,故曰「車輪曳踵。」
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注〉古人之衣,近體 有袍襗之屬,其外有裘。夏月則衣葛,或裘或葛,其上 皆有裼衣。裼衣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則 《皮弁服》及《深衣》之屬是也。掩而不開謂之襲,若開而 見出其裼衣則謂之裼也。「無藉」,謂圭璋特達,不加束 帛,當執圭璋之時,其人則襲也。「有藉」者,謂璧琮加於 束帛之上,當執璧琮時,其人則裼也。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王制》:「有圭璧金璋,不粥於市。」〈注〉所以禁民之不敬。金 璋以金飾之,《考工記》「大璋中璋,黃金勺,青金外」者是 矣。
《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注〉所以禁民之不儉。 禮器,諸侯以圭為瑞,家不藏圭。
《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注〉「龜玉」皆重器,故敬謹如此。
《儀禮聘禮》:「君與卿圖事」,遂命使者。賈人西面坐,啟櫝, 取圭垂繅,不起而授宰。宰執圭屈繅,自公左授使者。 使者受圭,同面垂繅以受命。既述命,同面授上介。上 介受圭屈繅,出授賈人,眾介不從。受享束帛加璧,受 夫人之聘璋。享元纁,束帛加琮,皆如初,遂行,舍於郊, 入竟布幕。賓朝服立於幕東,西面,介皆北面東上。賈 人北面坐拭圭,遂執展之。上介北面視之,退復位,退 圭陳皮,北首西上,又拭璧,展之。會諸其幣,加於左皮 上。上介視之,退馬則幕南,北面奠幣於其前。
及廟門,公揖入,立於中庭。賓立接西塾,几筵既設,擯 者出請命。賈人東西坐,啟櫝,取圭垂繅,不起而授上 介。上介不襲,執圭,屈繅授賓,賓襲執圭。擯者入告,出 辭玉,納賓。賓入門左。
公側襲,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間。擯者退,負東塾而 立。賓降,介逆出。賓出,公側受宰玉裼,降立。擯者出,請 賓裼,奉束帛加璧享。擯者,入告,出許。
「聘於夫人,用璋,享用琮」,如初禮。
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注〉四器,謂圭、璋、璧琮。 《疏》云:「此據公侯伯之使者。若子男則聘用璧琮,享用 琥璜。」
上介執圭,如重授賓。賓入門,皇升堂,讓,將授志。趨授 如爭,承下如送君還而後退。〈注〉如,重慎之也。皇,自莊 盛也。讓,謂舉手平衡也。志,猶念念趨審行步也。爭,爭 鬥之爭,重失墜也。
執圭入門,鞠躬然如恐失之。
《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
《詩含神霧》孔子曰:「詩者,天地之心,刻之玉板,藏之金 府。」
《春秋繁露》:「公侯贄用玉,玉潤而不污,至精潔也,故君 子比之於玉。玉有瑕穢,必見於外,故君子不隱所短。 禮稽命徵,王者得禮制,則澤谷之中,有白玉焉。 禮含文嘉,玉石得宜,則太白常明。」〈又〉「龍馬金玉」,帝王 之瑞應。
《禮斗威儀》:「君乘金而王,則紫玉見於深山。」
《大戴禮》:「玉在山而水潤。」〈又〉玉者,陰中陰也,故勝水。 《孝經援神契》:「神靈滋液,則有玉英。」
《雒書》:「王者不藏金玉,則紫玉見於深山;服飾不逾祭 服,則玉英出。」
《逸論語》:璠璵,魯之寶玉也。孔子曰:「美哉璠璵!遠而望 之,煥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一則孚勝。 玉十謂之區。治玉謂之琢,亦謂之雕。」瑳,玉色鮮白也; 瑩,玉色也;瑛,玉光也;瓊,赤玉也;璿,瑾瑜,美玉也。三 采玉也。「玲瑲琤瑱」,瑝,玉聲也;璬王佩玉也;瑱,充耳也; 璪,玉飾以水藻也。
《老子道德經法本》篇:「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注〉「琭 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見貴,石多故見賤。言不欲 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也。
《為道》篇:「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知難》篇:「聖人被褐懷玉。」〈注〉「被褐」者薄外,「懷玉者厚內。」 匿寶藏懷,不以示人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陰之陰也,故勝水。」〈注〉玉生於山而 藏於山,故「為陰之陰。」以向月則水流,故勝水。
《范子計然》,玉英出藍田。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又〉玉者,「色不如雪,澤不如雨,潤 不如膏,光不如燭。」
《鄒子》:「夫玉出於須彌,無足而至者,人好之也。」
《墨子》:申徒狄曰:「周之靈珪,出於土石;楚之明月,出於 蜯蜃。」 《鬼谷子》:「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孫卿子》:「聘人以珪,問士以璧。」
《史記·陳平世家》:絳侯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 未必有也。」
《漢書董仲舒傳》:「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辟,猶不琢玉而 求文彩也。」
《素書》「棄玉」,取石者盲。
《新語》:「璧玉珠璣不御於上,則玩好之物棄於下。」 賈子:德有天理曰:「道性神明,命之所生,而能象德者, 獨玉也。」
《韓詩外傳》:「良玉度尺,雖有千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淮南子俶真訓》:「鍾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 澤不變,得天地之精。」
《地形訓》:「崑崙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上有玉樹。 北方有玉樹,在赤水之上,崑崙華丘在其東。」
《氾論》訓使人之相去也,若玉之於石,則論人易矣。〈又〉 《玉工》眩玉之似《碧盧》者,唯倚頓不失其情。
《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說林》訓:「白玉不琢,質有餘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注〉師古曰:「晁 采者,美玉。每旦有白虹之氣,光采上出,故晁采也。」 班固《答賓戲》:「不聞和氏之璧,韞於荊山,隋侯之珠,藏於蚌蛤乎?歷世莫眂,不知其將含景耀,吐英精,曠千 載而流夜光也。故先賤而後貴者,和、隋之珍也。」 《鹽鐵論》:「南越以孔雀珥門戶,崑山之旁,以玉抵鳥雀。」 《揚子法言君子》篇:「『或問:君子似玉』?曰:『純淪溫潤,柔而 堅,玩而廉,隊乎其不可形也』。」
《漢武內傳》:「長洲一名青丘,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 不有。」
《論衡》:「玉變為石,珠變為礫,毀謗使然也。採玉者破石 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
應劭《漢官儀》,「封禪,壇有玉龜。」
《符子》《荊山不貴玉》。
王逸《正部論》:「《或問玉符》曰:『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 脂肪,黑如純漆,玉之符也』。」
《矯世論》「白玉之肖牙者,惟離婁能察之。」
《魏略》:「大秦國出采玉,五色,夫餘國出赤玉。」
張楫《廣雅》:「昭華:白珩、琔璜、和璧,璠璵,垂棘玉也。」 晉束晳《發蒙記》:「玉精名委,似美女而青衣,見以桃戟 刺之,以其名呼之,可得也。」
《抱朴子》:「玉脂生玉之山,膏流出萬年以上則凝而成 之,鮮明如水精,以無心草木和之,須臾成水,服之一 升,得千歲王。服元真者,其命不極。」元真,玉別名也。服 玉當于闐得白赤松子,以元蟲而漬玉為水,服之故 得乘煙霞上下也。
《物理·論語》云:「士非玉璧,談者為價。」
《續漢書》:「大秦國有夜光璧。」
《廣志》:「白玉,美者可以照面,出交州。青玉出倭國。赤玉 出夫餘瑜山。元玉、水蒼玉皆佩用。」
《宋書符瑞志》:「王者不藏金銀,則黃銀紫玉見。」
《世說》:會稽孔沈、魏覬,一時之傑。孫興公目之曰:「沈為 孔家金,覬為魏家玉。」
《瑞應圖》「玉甕」者,聖人應也。不汲自盈,王者飲食有節 則出。〈又〉鐘律和調,則《玉羊》見。
《地鏡圖》二:「月中草木先生下垂者,下有美玉。」〈又〉玉,石 之精也。其在石中,若山中石潤而浸,旁有水。其居地 氣者而浮,其氣白而圓,光轉,其地中常潤。
《白玉圖》:玉之精名曰「委」,狀如美女,衣青衣。見之以桃 戈刺之,而呼其名,則可得也。夜行見女子戴燭,行者 潛從其所亡,則入石中有玉。
《明水軒日記》:「玉石產大石窩,至京城一百四十里,折 方估價,營繕司主之。」
《西域記》:「于闐國玉池,每以端午日,自王公而下至庶 人,皆往取之。每取一圓玉,以圓石投之。」
東坡《志林》:「今世真玉至少,雖金鐵不可近,須沙碾而 後成者,以為真玉矣,然猶未也。特珉之精者,真玉須 定州磁芒所不能傷者乃是。嘗問後苑老玉工,亦莫 知其信否。」
《後山談叢》:都市大賈趙氏,世居貨寶,言玉帶有刻文 者,皆有疵疾以蔽映爾,美玉蓋不琢也。比歲荊揚兩 州化洛石為假帶,質如瑾瑜,然可辨者,以有光也。 《演繁露》《說文》珣玗綦皆醫無閭玉,《周書》所謂彝玉也。 《齊東野語》:玉人攻玉,必以邢河之沙,其鐫鏤之具,必 用所謂金剛鑽者。蓋天下至堅者莫如玉。
《癸辛雜識》:「凡玉工描玉,用石榴皮汁描之,則見水不 去。」
《墨莊漫錄》:李淳風論辯真玉云:「其色溫潤,如肥物所 染,敲之,其聲清引,若金磬之餘響,絕而復起,殘聲遠 沈,徐徐方盡,此真玉也。」予頃在唐州,見任布參政之 孫諭,字義可收一璧,凝滑如脂,無有蟻缺,惟有兩栗 大,赤黝,蓋尸沁也。以綿繩挂之擊之,其清越之聲,餘 韻悠揚,正如淳風之說,與世所見水蒼玉不可同日 而語。後聞為一中都貴人取去,自是不復再見也。 《游宦記聞》:玉出藍田崑岡,《本草》亦云:「好玉出藍田及 南陽徐善亭部界,日南、廬容水中,外國于闐、疏勒諸 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國朝禮器及乘 輿服御,多是于闐玉。晉天福中,平居誨從使,于闐為 判官,作記紀其采玉處云:「玉河在國城」外,源出崑山, 西流千三百里,至國界牛頭山,分為三:曰白玉河,在 城東三十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曰烏玉河,在 綠玉河西七里。源雖一,玉隨地變,故色不同。每歲五 六月,水暴漲,玉隨流至,多寡由水細大,水退乃可取。 《方言》曰「撈玉。」國主未采,禁人至河濱。大觀中,添創八 寶,從于闐國求大玉。一日,忽有國使奉表至,故事下 學士院,召譯表語而後答詔。其表云:「日出東方,赫赫 大光,照見西方五百國。五百條貫主」師子黑漢王表 上:「日出東方,赫赫大光,照見四天下。四天下條貫主 阿舅大官家。伱前時要者王,自家甚是用心力,只為 難得似伱尺寸底,自家已令人兩河去訪,纔得似伱 尺寸底,便奉上也。」當時傳以為笑。後果得之,厚大踰 三尺,色如截肪,昔未始有也。大抵今世所寶,多出西 北部落,西夏五臺山于闐國。玉分五色,白如截肪,黃 如蒸栗,黑如點漆,紅如雞冠,紫如臙脂,惟青碧一色高下最多,端帶白色者。漿又分九色,上之上之、中之 下;中之上之、中之下、下之上之中之下。宣和殿有玉 等子,以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則以等比之,高下 自見。今內帑有金等子,亦此法。
《輟畊錄》:霍清甫《治書》云:「考《古圖》載古衣服,今有玉轆 轤、玉具劍。古樂府曰:『腰間轆轤劍』。此器以塊然之璞, 既解為環,中復為轉關,而上下之隙僅通絲髮,作宛 轉其間,今之名玉工者,往往嘆其所未睹。」按《漢雋》不 疑帶𥣬具劍。晉灼曰:「古長劍,首以玉作井轆轤形,上 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今大劍末首,其狀」 如此。前說乃宋李公麟之所紀也。余昔宦遊錢唐,因 識吳和之者,性慧巧,博物收一轆轤,玉青色,形如「呂」 字,環口中間轆轤旋轉,無分毫縫罅,形色極古,人皆 以為鬼工。因土漬,用白梅熬水煮之,良久脫開,詳視 竅中,有雙玉軸在焉。中嵌一物,形若牛筋。意度必是 當間煮之胖脹,撐塞雙軸,入竅關住,「所以宛轉無礙。 年深腐敗縮瘦,因而煮脫。試用乾牛筋搥實,置軸兩 間,對勘孔竅,以線縛定。煮之少時,雙軸果湧入竅中。 須臾取出,依前動轉不脫。後余亦收一小者,壯若旋 環,製作大約相似。後因損折,轉軸中亦有一物,形似 翎桶,想亦同一關捩。」其《玉具》創自三代有之,今止以 兩漢為始。至於宋朝,且千餘年。未有能窮其轆轤底 蘊。今偶以《煮脫》。乃得其機軸。亦云奇矣。
《三餘贅筆》:「古玉器有奇特細巧非人所能雕琢者,多 傳鬼工所為。予曰:非也,此皆昆吾刀及蝦蟆肪所刻。」 按《本草》云:「蝦蟆能合玉石。」陶隱居亦云:其肪塗玉,則 刻之如蠟。但肪不可多得,取肥者剉煎膏以塗玉,亦 軟滑易琢,惜未嘗試耳。
玉部外編
编辑《拾遺記》:炎帝神農氏時,有石磷之玉,號曰「夜明」,以闇 投水,浮而不滅。
《列仙傳》:「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教神農,能 入火不燒。」
《拾遺記》:「軒轅詔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于 蘭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雜寶為屑,以沈榆之膠和 之為泥以塗地,分別尊卑華戎之位也。」
帝顓頊高陽氏,黃帝孫昌意之子。昌意出河濱,遇黑 龍負《元玉圖》。時有一老叟謂昌意云:「生子必葉水德 而王。」至十年,顓頊生手有文如龍,亦有玉圖之象。其 夜,昌意仰視天北辰,下化為老叟。及顓頊居位,奇祥 眾祉,莫不總集。不稟正朔者,越山航海而至。溟海之 北,有勃鞮之國,獻黑玉之環,色如淳漆。
帝堯在位,聖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圖天地 之形,又獲金璧之瑞,文字炳列,記天地造化之始。 《帝王世紀》:有鷰飛而遺卵,簡翟與妹競取,覆以玉筐。 《拾遺記》:商之始也,有神女簡狄遊于桑野,見黑鳥遺 卵于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簡狄拾之,貯以玉筐,覆 以朱紱。夜夢神女謂之曰:「爾懷此卵,即生聖子,以繼 金」德。狄乃懷卵,一年而有娠。經十四月而生。契祚以 《八百葉卵》之文也。雖遭旱厄。後嗣興焉。
《尚書中候》:天乙在亳,諸鄰國襁負歸德。東觀于洛,習 禮堯壇,降三分沈璧,退立榮光不起,黃魚雙躍,出濟 于壇,黑鳥以雄,隨魚亦止,化為黑玉,赤勒曰:「元精天 乙受神福,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
《春秋孔演圖》孔子論經,有鳥化為書,孔子奉以告天, 赤爵集書上,化為玉,刻曰:「孔氏命,作應法。」
《春秋說題辭》「孔子以受黃玉,葬魯城北。」
《尚書考靈曜》:秦王政以白璧沈河,有黑頭公從河中 出,呼政曰:「祖龍來授。」天寶開中,有尺二玉牘。
《錄異記》:「歲星之精,墜于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 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始 皇,一統天下,琢為受命璽。李斯小篆其文,歷世傳之, 為傳國寶。」又《古今異說》云是大角星精。
《拾遺記》:始皇元年,騫霄國獻刻玉。善畫工名裔,使含 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詭怪群物之象。刻玉為百 獸之形,毛髮宛若真矣,皆銘其臆前,記以日月。工人 以指畫地,長百丈,直如繩墨,方寸之內,畫以四瀆五 岳列國之圖。又畫為龍鳳,騫翥如飛,皆不可點睛,或 點之必飛走也。始皇嗟曰:「刻畫之形,何得飛走。」使以 淳漆各點兩玉虎一眼睛,旬日則失之,不知所在。山 澤之人云,見二白虎各無一目,相隨而行,毛色形相, 異于常見者。至明年,西方獻兩白虎,各無一目。始皇 發檻視之,疑是先所失者,乃㓨殺之。檢其臆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迄胡亥之滅,寶劍神物,隨時散亂也。 《雲仙雜記》:始皇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并一寸椹。 《抱朴子》:「安期生賣藥海邊,始皇異之,賜以金璧,值數 千萬。安期生去而置之于阜鄉亭,以赤玉舄為報,留 書曰:『後千歲求我于蓬萊山』。」
《漢武內傳》:西王母云:「昌城玉蕊,夜山火玉。」
長洲一名青丘,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古奇器錄》:「東方朔得西域國玉枝,以進武帝,帝賜近 臣年高者云:『病則枝汗,死則枝折。老聃得之,七百年 不汗;偓佺得之,三千年不折』。」
《十洲記》:「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飲數升輒醉,令 人長生。」
《酉陽雜俎》: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 「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 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 守之。」
《西京雜記》:漢武帝起招靈閣,有一神女留一玉釵與 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見此釵光瑩 異,共謀欲碎之。明視釵匣,惟見白燕直升天去。後宮 人常作玉釵,因名「玉燕釵。」
昆明池刻玉石為魚,每至雷雨,魚常鳴吼,鬐尾皆動。 漢世祭之以祈雨,往往有驗。
《列仙傳》:麻姑降蔡經家,取米數升,撒于地上,悉成珠 玉。方平謂曰:「吾少年好為此,今則不為也。」
《抱朴子》:中山猿有稱「人」字者,金玉也。知其物,則不為 害也。
《搜神記》:「楊公雍伯,雒陽縣人也。本以儈賣為業,性篤 孝,父母亡,葬于無終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無水, 公汲水作義漿于坂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 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云 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云:『汝後當得好婦』。語畢 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 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 許。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為狂,因戲云:「得白璧一 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 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天子聞而異之,拜為大夫。乃 于種玉處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頃地,名曰 玉田。
《神仙傳》:「沈羲為仙人,見所迎老公,以金案玉盤賜羲。」 《晉書。劉聰載記》:「聰子約死,一指猶暖,遂不殯殮。及蘇, 言見元海于不周山,經五日,遂復從至崑崙山,三日 而復返于不周,見諸王公卿將相死者悉在,宮室甚 壯麗,號曰蒙珠離國。元海謂約曰:『東北有遮須夷國, 無主,久待汝父為之。汝父後三年當來。來後,國中大 亂,相殺害,居家死亡略盡,但可永明輩十數人在耳。 汝且還,後年當來,見汝不久』。」約拜辭而歸。道遇一國 曰猗尼渠餘國,引約入宮,與約皮囊一枚,曰:「為吾遺 漢皇帝。」約辭而歸,謂約曰:「劉郎後年來必見過,當以 小女相妻。」約歸,置皮囊于機上,俄而蘇,使左右機上 取皮囊開之,有一方白玉,題文曰「猗尼渠餘國天王, 敬信遮須夷國天王,歲在攝提,當相見也。」馳使呈聰, 聰曰:「若審如此,吾不懼死也。」及聰死,與此玉并葬焉。 《拾遺記》:崑崙山有琅玕璆琳之玉,煎可以為脂。蓬萊 山高二萬里,廣七萬里,水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 加陶冶,自然光淨,仙者服之。方丈之山,地方千里,玉 瑤為林,雲色皆紫。岱輿山西有玉山,其石五色而輕, 或似履舄之狀,光澤可愛,有類人工。其黑色為勝,眾 仙所用焉。北有玉梁千丈,駕元流之上,紫苔覆漫,味 甘而柔滑,食者千歲不飢。
《續搜神記》:樂安高位,其孫雅之在廄中,云:「有神來降, 自稱白頭公,拄杖光輝照人。」白頭公,白玉也。
《魏書靈徵志》:太延元年,自三月不雨至六月,使有司 遍請群神,數日大雨。是日有婦人持一玉印,至潞縣 侯孫家賣之,孫家得印奇之,求訪婦人,莫知所在,其 文曰:「旱疫平寇。天師曰龍」文紐書云:「此神中三字印 也。」
《酉陽雜俎》:睿宗初生含涼殿,則天乃于殿內造佛氏, 有玉像焉。及長,閒觀其側,玉像忽言:「爾後當為天子。」 金星之精墜于終南圭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其精 化為白石,狀如美玉,時有紫氣覆之。天寶中,元宗皇 帝立元元廟于長安大寧里臨淄舊邸,欲塑元元像, 夢神人曰:「太白北谷中有玉石,可取而琢之」,紫氣見 處是也。翼日,命使入谷求之。山下人云:「旬日來常有 紫氣,連日不散。」果于其下掘獲玉石,琢為元元像,高 二尺許,又為二真人、二侍童。
《誠齋雜記》:「貞元中,許商舟行湖中,青衣迎入一府,女 郎請書《江海賦》,碧玉硯、水銀玻璃為匣。」
《劇談錄》:「京國豪士潘將軍,住光德坊。」〈忘其名時人呼為潘鶻律也〉 本居襄漢間,常乘舟射利,因泊江壖。有僧乞食,留之 數日,盡心檀施。僧謂潘曰:「觀爾形質器度,與眾賈不 同,至於妻孥已來,皆享巨福。」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贈云:「寶之不但通財貨,後亦有官祿。」既而遷貿數年,藏 鏹巨萬,遂均陶朱。其後職居左廣,列第京師。常寶念 珠,貯之以繡囊玉合,置之於道場內。每月朔,則出而 拜之,一旦開合啟囊,已亡失珠矣。然而緘封若舊,他 物亦無所失,於是奪魄喪精,以為其家將破之兆。有 主藏者,嘗識京兆府停解所由,王超年且八十已來, 因密話其事。超曰:「異哉!此非攘竊之盜也,其試為尋 之,未知果得否?」超他日因過勝業坊北街,時春雨新 霽,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裝藍縷,穿木屐立於 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踘接而送之,直高數丈。 於是觀者漸眾,超獨異焉。及罷,隨之而行,止於勝業 坊北門短曲,有母同居,蓋以紉針為業。超異時因以 他事熟之,遂為甥舅。然居室甚貧,與母同臥土榻,煙 爨不動者,往往經於累日。設肴羞時有水陸珍異。吳 中初進洞庭橘子,恩「賜宰臣,外京輦未有此物。」密以 一枚贈超云:「有人從內中出,而稟性剛決。」超意甚疑 之,如此往來周歲矣。超一旦攜酒食與之,從容徐謂 之曰:「舅有深誠,欲告外甥,未知如何?」女曰:「每感重恩, 恨無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湯蹈火。」超曰:「潘將軍 失卻《玉念珠》,不知知否?」女子微笑曰:「從何知之?」超揣 其意,不甚密藏。又曰:「外甥可尋覓。厚備繒綵酬之。」女 子曰:「勿言於人,某偶與朋儕為戲,終卻還與,因循未 暇。舅來日,詰旦於慈恩寺塔院相候。某知有人寄珠 在此。」超如期而往。時寺門始開,塔戶猶鎖。女子先在, 謂超曰:「少頃仰觀塔上,當有所見。」語訖而去,疾若飛 鳥,忽於相輪上舉手示超,欻然㩦珠而下,謂超曰:「便 可將還,勿以財帛為意。」超徑詣潘,具述其事,因以金 玉繒錦密為之贈。明日訪之,已空室矣。
《杜陽雜編》:上好食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盤而進,中有 擘之不裂者,上疑其異,乃焚香祝之。俄傾自開,中有 二人,形眉端秀,體質悉備,螺髻瓔珞,足履菡萏,謂之 「菩薩。」上遂置之於金粟檀香合,以玉屑覆之,賜興善 寺,令致敬禮。至會昌中毀佛舍,遂不知所在。
《續博物志》:李德裕好餌雄朱,有道士自云李終南,笑 曰:「此是世間凡火,服之反促壽。」因出一玉象子,狀如 拳曰:「此可求勾漏瑩澈者,燃香致象鼻下,勿令婦人 雞犬見之。三五日象自服之,即復吐出,乃可服。」此火 玉,太陽之精,凝結已三萬年,以相公好道,因以奉借, 惟忠孝是念,無自貽咎。又出金象云:「此是雌者,貴其 相伴,不爾,玉象飛去。」德裕服之有異,乃於都下採聘 名姝,至百數不止,象砂不復吐。後南遷,再遇道士,怒 甚,索二象。是夕風雨濤瀨并作,玉象如團火飛出船, 德裕死於朱崖。
《錄異傳》:「邴浪者,安樂人,行到松滋縣九田山,見一鳥, 形如雉而色正赤,集山岩石上,鳴聲如吹笙,浪即射 中之,鳥仍入石穴中。浪遂鑿石,得一赤玉,狀如鳥形。 江巖常到吳採藥,及富春縣清泉山南,遙見一美女, 衣紫,獨踞石而歌,聲有碣石之音。巖往未及數十步, 輒失女,惟見所踞石耳。如此數日,乃擊破石,遂從石」 中得一紫玉。廣長一尺。後不復見女。
《宋史于闐國傳》:太平興國中,有澶州卒王貴者,晝忽 見使者至營,急召貴偕行。南至河橋,驛馬已具,即命 乘之,俄覺騰虛而去。頃之,駐馬但見屋室宏麗,使者 引貴入,見其主者容衛制度悉如王者。謂貴曰:「俟汝 年五十八,當往于闐國北通聖山,取一異寶,以奉皇 帝,宜深志之。」遂復乘馬,凌虛而旋。軍中失貴已數日 矣,驗所乘,即營卒之馬也。知州宋煦劾貴以聞,太宗 釋之。天禧初,貴自陳年已五十八,願遵前戒,西至于 闐,尋許其行。貴至秦州,以道遠悔懼。俄於市中遇一 道士,引貴出城,登高原,問貴所欲,具以實對。即命貴 閉目。少頃,令開視,山川頓異,道士曰:「此于闐國北境 通聖山也。」復引觀一池,池中有仙童,出一物授之謂 曰:「持此奉皇帝。」又令瞑目。俄頃復至秦州。向之道士 已失所在,發其物,乃玉印也,文曰「國王趙萬永」寶州 以獻。
《誠齋雜記》:賈知微遇增城夫人杜若蘭,以秋雲羅帕 裹丹五十粒與之,曰:「此羅帕是織女採玉繭,織成後 大雷雨,失帕所在。」
《瑯嬛記》:「族雪道君有顯色天膏,封以軟玉油牋,命玉 童寄侍琴仙女於繡雲山中。」
君子國有鳳凰嶺,出天狗,一名「胎詹。」女仙與族雪道 君各以玉膏鍊成上藥,以相饋遺。
水仙女為南溟夫人侍者,手恆弄一圓石,如鳥卵,色 類玉。後以贈青霞君,青霞君以為經鎮。一日誦《陰符 經》,忽大風雨,其石裂破,有一蟲走出,狀若綠螈,就硯 池飲少水,乘風雨飛去,蓋龍也。石亦遂合,略無縫隙。 天下無處非鬼,充塞無間。獨互人國白玉城,自女牆 至城下,俱以白玉為之,鬼不敢入。蓋鬼陰物,喜黑而 畏白。元俗至此城,得其為牆,故歸以白石繞屋耳。是 時河間多疫癘,獨元俗家無染者。至今除夕,人家用
白堊繞門,畫城池列干戈之類,亦遺意也水晶部彙考
编辑《山海經》。
《南山經》
编辑
堂庭之山多水玉。
〈注〉今水精也。
《西山經》
编辑
《竹山》,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時山》,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中山經》
编辑
浮濠之水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
《白石之山》,其中多水玉。
帝苑之水,東北流注于視,其中多水玉。
《廣志》
编辑
水精
编辑水精出大秦黃支國。
《本草綱目》
编辑
水精
编辑釋名
水晶 水,《玉 石英》。
李時珍曰。瑩澈晶光,如水之精英。會意也。《山海經》謂 之「水玉。」《廣雅》謂之「石英。」
集解
李時珍曰:水精,亦頗黎之屬,有黑白二色。倭國多水 精第一。南水精白,北水精黑。信州、武昌水精濁。性堅 而脆,刀刮不動,色澈如泉,清明而瑩,置水中無瑕不 見珠者佳。古語云:「水化」,謬言也。藥燒成者,有氣眼,謂 之硝子,一名海水精。《抱朴子》言「交、廣人作假水精盌」 是此。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熨目,除熱淚。」
李時珍曰:「亦入點目藥。穿串吞咽中。推引諸哽物。」
附錄
火珠,李時珍曰:《說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音 枚回。《唐書》云:東南海中有羅剎國,出火齊珠,大者如 雞卵,狀,類水精,圓白,照數尺,日中以艾承之,則得火。 用灸艾炷,不傷人。今占城國有之,名朝霞大火珠。又 《續漢書》云:「哀牢夷出火精琉璃。」則「火齊」乃「火精」之訛, 正與「水精」對。
《天工開物》
编辑
水晶
编辑凡中國產水晶,視瑪瑙少殺,今南方用者多福建、漳 浦產。〈山名銅山〉北方用者多宣府黃尖山產。中土用者,多 河南信陽州。〈黑色者最美〉與「湖廣興國州。」〈潘家山〉產黑色者 產北不產南。其他山穴本有之。而採識未到,與已經 採識而官司厲禁封閉。〈如廣信懼中官開採之類〉者尚多也。凡水 晶出深山穴內瀑流石罅之中,其水經晶流出,晝夜 不斷。流出洞門半里許,其面尚如油珠滾沸。凡水晶 未離穴時,如綿軟見風方堅硬。琢工得宜者,就山穴 成麤坏,然後持歸,加功省力十倍云。
水晶部藝文一
编辑《水晶盞賦》〈有序〉 明靳學顏
编辑
西亭子觴予會景之亭,出水晶盞焉,命曰:「子能賦諸?」 顏唯唯而賦曰:
「有太陰之凝魄,抱元英之至質,發《坤》藏於重艮,托哲 匠而呈則,既騁技於刀銛,巧天然而弗飾,元精既理, 於焉從規,馳若遺景,駐無藏疵。方宜凌厲乎鑿落,就 執熱而不融,胡浮漚之在掇,羌有質而能容。若乃瑤 宮燕宴,桂館嬋娟,闢瑠璃之甲帳,綴明月之高懸。幽 蟾散馥,素姬承盤,挹上池之靈漿,酌明水於金仙。席」 之元茵。薦以蒼筵。覆之冰縠,繫以霜綸。澄望若空,扣 泠泠然。含有於無,匪色而妍。惟德其物,御惟哲人。
水晶部藝文二〈詩〉
编辑《詠水晶》唐·韋應物
编辑
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裡。持來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水晶》王建
编辑
映水色不別,向月光還度。傾在荷葉中,有時看是露。
《水晶環》羅維
编辑
王室符《長慶》,環中得水精。任圓循不極,見素質仍貞。 信是天然瑞,非因樸斲成。無瑕勝玉美,至潔過冰清。 未肯齊珉價,寧同雜佩聲。能銜任黃雀,亦欲應時鳴
水晶部選句
编辑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水玉磊砢。」
魏劉楨《清慮賦》:「入鐐碧之間,出水晶之都。上青艧之 山,蹈琳瑉之塗。」 元郭鈺詩:「日射水晶江石白。」
水晶部紀事
编辑《拾遺記》:周靈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臺,篩水晶為泥。 《述異記》:闔閭搆水精宮,尤極珍怪,皆出自水府 辟寒,漢武帝有人獻神雀鳥,此鳥畏霜雪,乃起小屋 處之,名曰辟寒臺。皆用水晶為戶牖,使內外通光。 《太真外傳》: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 為造水精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
《三輔黃圖》:清涼殿,夏居之則清涼也。亦曰延清室。《漢 書》曰:「清室則中夏含霜。」即此也。董偃常臥延清之室, 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如屈龍, 皆用雜寶飾之。侍者於外扇偃,偃曰:「玉石豈須扇而 後涼邪?」又以玉晶為盤,貯冰於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侍者謂冰無盤必融濕席,乃拂玉盤墜,冰玉俱碎。玉 晶,千塗國所貢也,武帝以此賜偃。
《拾遺記》:魏明帝時有嗽金鳥,性畏寒,處之小屋,水精 為戶,內外通光,名「辟寒舍。」
吳孫和嘗於月下舞水精如意,誤傷鄧夫人頰。 《交州記》:「太康四年,林邑王范熊獻水精吐壺一口。」 《梁四公記》:「梁天監中,有蜀杰公謁武帝,嘗與諸儒語 及方域。其王宮內有水精城,可方一里,天未曉而明 如晝,城忽不見,其月便蝕。」
《唐書·西域傳》:「吐火羅武德二年,遣使者獻水精桮。」 《瑯嬛記》:「貞觀中,冬月祁寒,韋維家池水徹底俱凍。至 季春,水無停流,而此池凝結如故。使人鑿之,乾堅如 石。維往諦視,皆水晶也,人以為祥瑞。其近岸方丈餘 有疏松,樹影依然在內。維製為屏風,置室中,遠視皆 以為真松樹也,爭以紙摹之。後舉進士,自大理丞累 至」戶部郎中,善于剖判,時人稱之。
《唐書西域傳》:「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開元初, 貢水精桮。」
《酉陽雜俎》:「馬侍中嘗寶一水精盌,夏蠅不近盛水,經 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
《雲仙雜記》:「蕭整嘗登陸渾沙洲,忽水漲不得下,急呼 村童折麈尾水晶環」,與之渡舟而過。
《九國志》:蜀王宗銖,有海客鬻龍腦,蜀中貯以水晶瓶。 殿直李葩欲買之,海客邀善,價數倍。葩造宗銖曰:「海 客有水晶瓶,為爾取之。」翌日至其所,令持錦衾至。宗 銖索衾,與海客共觀,歎其纖細。久之,葩因目從者,挈 瓶去。
《十國春秋閩康宗本紀》:「通文二年夏四月,作紫微宮, 以水晶飾之。」
《南漢高祖本紀》:「大有七年,帝作殿于內宮,曰昭陽殿, 琢水精琥珀為日月,列于東西玉柱之首。」
《續文獻通考》:「遼時臣寮繫帶,以金玉水晶、靛石綴飾 為之。」
《硯譜》:「丁恕有水精硯,用墨即不出,光發墨如歙硯。」 《邵氏聞見錄》:「楚元輔家藏一水精,中有杏一枝。 暇日記杜二丈和叔說,往來史沆都下鞫獄,取水晶 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出,乃案牘故暗者。水晶承日, 照之乃見。」
《鐵圍山叢談》:「政和間,伊陽太和山崩。奏至,上與魯公 皆有慚色。及復上奏,山崩者,出水晶也,以木匣貯之。 進匣可五十斤,而多至數十百匣來上。」
《宋史劉貴妃傳》:「貴妃,臨安人,入宮為紅霞帔,遷才人, 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頗恃寵驕侈, 嘗因盛夏以水晶飾腳踏,帝見之,命取為枕,妃懼,撤 去之。」
《行營雜錄》:劉貢父為中書舍人,一日朝會,幕次與三 衛相鄰。時諸帥兩人出軍伍,有一水晶茶盂,傳玩良 久,一帥曰:「不知何物所成,瑩潔如此。」貢父隔幕謂之 云:「諸公豈不識此乃多年老水耳。」
《續文獻通考》:「金太宗天會中,獲宋水精寶一。」
《元史憲宗紀》:七年,回鶻獻水精盆、珍珠傘等物,可直 銀三萬餘錠。帝曰:「方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錢爾。朕獨 有此,何為卻之。」
《不忽木傳》:王師征交趾失利,復謀大舉。不忽木請遣 使諭以禍福,交趾感懼謝罪貢物。帝嘉曰:「卿一言之 力也。」即以其半賜之。不忽木辭曰:「此陛下神武不殺 所致,臣何功焉。惟受沈水假山、象牙鎮紙、水晶筆格 而已。」
《瑯嬛記》:七夕,徐婕妤雕鏤菱藕,作奇花異鳥,攢于水 晶盤中以進上,極其精巧。上大稱賞,賜以珍寶無數上對之竟日喜不可言。至定昏時,上自散置宮中几 上,令宮人闇中摸取,以多寡精粗為勝負,謂之「鬥巧」, 以為歡笑。
《續文獻通考》:「明錫蘭山、蘇門荅剌等國貢水晶。」 《雲煙過眼錄》:「葉森家舊有水精鉤一,中空有聲汨汨, 內有葉一枝,隨水傾瀉。」
水晶部雜錄
编辑《十洲記》:「崑崙山上有水晶闕。」
《廣雅》:「水晶謂之石英。」
《拾遺記》:「鬱夷國于山上架樓室,向明以開戶,牖以水 晶火藻為階。」
《續漢書》:「哀牢出水精。」
《唐書西域傳》:「波剌斯人富饒,出金銀水精,多工巧。」 《宋史·地理志》:「信州上饒郡,貢水精器。」
《太平寰宇記》:「幽州密雲郡都管有水晶,是寶,出昌平 縣。」
《東齋記事》:宋劉隨待制為通判,嚴明通達,謂之「水晶 燈籠。」
明·曹昭《格古要論》,多年老冰為水晶。然日本國有青 水晶、紅水晶,則水晶非冰也明矣。
珍珠船《魏略》曰:「大秦國以水晶為屋柱,以瑠璃為牆。」
水晶部外編
编辑《列仙傳》:「赤松子服水玉。」
《逸史》:盧杞嘗見一女,令清齋七日,忽騰上碧霄,見宮 闕樓臺皆以水精為牆垣,女子曰:「此水精宮也。」 《瑯嬛記》:南水晶極佳者,不分厚薄,映空若無。昔李少 君謂武帝曰:「甲帳仙妹有欲現形與帝見者,第云世 人濁氣不可得近,必齋戒封閉殿門,以須我,當升于 殿上空中一見耳。」及期,請帝見于殿前,于殿屋上見 仙妹凌空而上,足懸三尺,身被五綵,繡帶飄颻,容色 娟秀,世所未見。帝拜之,仙妹袖中出金字篆書,擲下 與帝,其言多祕。帝于是愈益思,盡見諸神仙矣。後有 人言:「少君以水晶設機,令其上可以立人,使一女子 習之,著男服,匿入殿中。及期,如法行之」,帝謂真仙妹 也。少君罔上,大都此類,上終不察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