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日下舊聞考 (四庫全書本)/卷111

卷一百十 欽定日下舊聞考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一
  京畿三河縣
  原三河縣在州城東七十里明一統志
  等謹按三河縣明𨽻通州故云在州城東
  本朝𨽻順天府在府東一百一十里
  増縣東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九十里東至薊州界二十里西至通州界五十里南至香河縣界三十里北至宻雲縣界五十五里東南至寳坻縣治九十里西南至通州界七十里東北至平谷縣界十五里西北至順義縣治九十里 大清一統志
  原三河縣本漢臨泃縣地清𩔖天文分野之書
  朱彛尊原按前後漢志上谷涿郡無臨泃縣
  増三河縣本漢臨泃縣地唐析潞縣地置三河縣屬幽州明一統志
  増明一統志三河本漢臨泃縣地今考兩漢書並無臨泃縣唐書地理志幽州范陽郡潞縣下云武徳二年置臨泃縣貞觀元年省臨泃而薊州漁陽郡三河下云開元四年析潞縣置故知本是一地先分為臨泃後分為三河皆自唐非漢也日知録
  原臨泃石趙所置亦曰臨渠晉永和六年燕慕容霸伐趙收安樂北平兵糧與其主雋會于臨渠即此城也後魏廢方輿紀要
  原唐武徳二年析潞縣置臨泃縣貞觀元年開元四年更置三河縣新唐書
  原縣初置屬幽州開元十八年改𨽻薊州太平寰宇記原金元並屬通州清類天文分野之書
  増三河漢潞縣地唐武徳二年析置臨泃屬元州貞觀初廢景龍三年改臨泃置三河開元四年析潞縣置三河縣屬幽州十八年改薊州五代初廢後唐長興三年復置三河晉天福中入于遼屬薊州尚武軍保大末入于金尋入宋宣和五年屬廣川郡七年仍入金天徳三年升潞縣為通州以三河𨽻焉元屬大都路明屬順天府通州洪武十年省平谷縣入三河十三年仍設平谷屬薊州 畿輔通志
  増乾隆七年
  御製三河縣詩 近山風轉嚴當秋樹如綺策渡過三河馬足怯寒水秉穂堆圃塲老㓜趁墟市稍免凍與饑憂餘亦生喜尋思赤縣廣安得皆似此
  等謹按三河縣
  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備録
  原吕髙渡三河詩 白馬渡三河春風起緑波天圉燕樹合山遶漢宫多落電流弓景青雲遏劍歌邊烽方未息吾敢問漁蓑 江峯集
  原縣城髙二丈五尺明嘉靖二十九年知縣事張仁増崇五尺至四十二年知縣事劉文彬又増五尺其角樓敵臺則知縣張倫所建也三河縣志
  等謹按縣城自
  本朝康熙十八年以後屢次領
  帑重修城方四里髙二丈五尺城門四東曰就日南曰
  來薫西曰瞻雲北曰承恩
  原舊城在今縣東三里泃河南被水衝廢今三河城即趙徳鈞所改置城方六里濠濶三丈深半之城邑考原縣治洪武初建正統間重修儒學在縣治西南金泰和間建元至正戊子教諭劉元皓建文廟兩廡明宣徳間重修三河縣志
  原元禮部郎中王約有重建三河講堂記亦以縣城始剏于後唐明宗云名勝志
  原元王約重建三河講堂記 禮部侍郎田君嘉甫告予曰吾邑三河始城于後唐明宗長興三年宣聖廟未詳其初而廟之講堂乃金泰和五年富察公剏焉榜之曰明道迄今將百年而摧圯無餘令尹劉君鐸自元貞二年宰是邑即明道故基而為堂費不擾民而厥績告成焉 三河縣志 按富察舊作蒲察今從八旗姓譜改正
  増元珠克三河縣學剏建兩廡記畧 我朝開闢之初首命内外郡邑各建廟學泃陽當衝道絃誦蔑聞禮樂弗振泮宫僅蔽風日而兩廡俱闕殊乏從祀之儀至正戊子教諭劉元皓由平谷秩滿調是邑惄焉傷之即白于縣之令佐剏建兩廡六間兩齋二間計已束修及官吏捐俸里閈助費工趨事集不數月而成 同上 按珠克索倫語房屋也舊作祝阿今譯改
  原叚家嶺在縣東二十里官道旁方輿紀要
  原靈山華山聖水山駝山俱在縣北靈山去縣治十五里三面出泉形勝記所謂北倚靈山者也又十五里為華山一名兎兒山又十五里為駝山即香河縣駱駝港之源水遶駝山而出故名其地又有石城青梁諸山口聖水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又十五里為鳳凰山名勝志増蟠龍山在縣西北五十里舊名旁立山後改新名三河縣志
  等謹按蟠龍山舊有
  行宫乾隆十九年始移建於山迤北之大新莊詳見後増乾隆九年
  御製蟠龍引 蟠龍山名前建行宫偶來駐驆有作我聞金陵自昔稱龍蟠千秋形勝想像間奕奕瑶光照薊野蟠龍亦得名兹山江南江北不異地天龍逰戯同歸禪獅峯鷲嶺詎獅鷲何如九二見在田南陽卧客吾心企敢誇乘六以御天
  等謹按蟠龍引
  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備録
  原三河以地近七度鮑邱臨泃三水而名郡縣釋名
  等謹按七度河之度亦作渡
  増泃水又東南逕臨洵城北屈而厯其城東側城南出水經注
  原七渡河在縣西北一名黄頒水源自順義縣黄頒峪流注縣界下流入于白河鮑邱河在縣西南即白河之别名也自宻雲縣流經通州東境米莊村又流經縣界至寳坻縣境合于泃河泃河在縣北自薊州平谷縣流入縣境又東南流入寳坻縣界合于鮑邱河唐志縣北十二里有渠河塘西北六十里有孤山陂溉田三千頃渠河疑即泃河之譌也方輿紀要
  原三河縣西北有泉汲以洗目可愈目疾因名聖水長安客話
  原泃河石橋俗名小河橋在縣南門外正徳十二年御馬監太監張鋭建大學士楊一清作碑記鋭邑人也三河縣志
  等謹按泃河石橋明正徳中建萬厯四十六年重修
  本朝順治七年康熙三十年乾隆十三年屢經修葺原明楊一清新建泃河石橋記畧 三河縣城南百歩有河即古之泃河也東通錯橋西逹金雞塘境接通薊往來經由之路嵗治浮橋以渡河水泛濫橋輒壞僉謂易以石庶可乆而工役繁莫之能舉也左都督張明捐金數千鳩工伐石屬前大同副總兵指揮同知趙㫤董其事度之長三十歩髙五尺廣若干尺以正徳十年十月工成石淙槀
  原錯橋在縣東五里之七渡河長安客話
  等謹按錯橋乆廢
  本朝康熙年間於其地額設渡船四以便行者
  増錯橋一名草橋今廢三河縣志
  原宣徳三年七月順天府三河縣奏本縣錯橋東通遼海西達京師今年五月霖雨山水暴漲壊橋甃石皆缺驛使往來不便乞撥軍夫工匠於華山石厰取石修砌庶幾可成從之明宣宗實録
  原宣徳三年八月丁未車駕發京師戊申駐驆三河縣東之草橋同上
  原宋褧宿錯橋詩 偶來城下錯橋西神樹棲鴉迫暮啼數騎東來飲河水一聲羗管碧雲低 燕石集原劉希彛詩 錯橋臨七渡山色遶泃陽地脉沿溪潤春流到海長沙容開麗景樹影弄晴光川上情何極東逰憶故鄉名勝志
  増大新莊
  行宫乾隆十九年建前建石橋一座西石橋一座東木橋一座三河縣志
  等謹按大新莊
  行宫内恭懸
  皇上御書扁曰止水靈淵曰隨安室曰物外情聨曰法雨普沾資海滴慧珠通映仰燈然又聨曰勒寒花樹芳遲發向暖郊原潤逮耕又曰萬頃緑雲秋麥蔚千村紅雨杏花深
  増乾隆三十五年
  御製大新莊行宫晩坐詩 過午非常暖蒸為雲密垂逺山藏影暗平野羃煙披作雨庶幾遇去年有所思春郊霑尺澤心幸復斯時昨嵗至盤山適當好雨優霑廻蹕經此村農共趂春耕覽之心慰兹將届興犁正思甘雨幸午暄雲佈兾釀尺霖復如去年之霑澤以紓望念
  増乾隆四十年
  御製於大新莊行宫作 列岫對龍蟠是處又名蟠龍山以南對列岫得名居停一宿安村民迓行輦衛士解征鞍書史静如待庭軒清且寛杏花將欲綻芳信逓田盤
  等謹按大新莊
  行宫
  御製詩謹繹有關紀述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録
  原泥窪鎮在縣西二十里有廵司又西十里曰夏店有五槐公館又西二十里曰煙郊與通州接界有官兵戍守方輿紀要
  増煙郊
  行宫乾隆二十年三河縣志
  等謹按煙郊
  行宫建自康𤋮年間乾隆二十年移建於舊址迤南正殿外簷恭懸
  聖祖御書額曰虚明向逺開殿内恭懸
  皇上御書額曰緑浄雲畦聨曰為元后則時天若知小人依所逸無樓額曰眺逺樓曰逺含澄景聨曰樹色溪光成静賞花香鳥語絶塵縁又曰目同碧宇朗無盡心與白雲㪚以閒捲房聨曰春色昌昌有脚化工蕩蕩無私佛室聨曰慈慧顯三千大化圓通示不二法門皆
  御書
  増乾隆十年
  御製煙郊行宫晩坐詩 春宵雪後寒古月望前潔雪月成䨇清幽齋景殊絶瓷檠燄花落竹竈茶煙歇託好有常因即事愜静恱去嵗將今夕不起心分别
  等謹按煙郊
  行宫
  御製詩恭載首見之篇餘不備録
  原三河驛在縣南關正徳初併公樂夏店二驛剏之者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張仁重修今廢三河縣志
  原明李貢併三河驛記畧 三河縣東有驛曰公樂西有驛曰夏店皆去縣二十里使者東西至以驛在野且隘恒不止宿必抵縣宿先是廵撫都御史平湖屠公勲請併于縣為三河驛為衆議廢格正徳辛未貢檢舊牘乃運二驛舊材併作成之甚速由是東西使者至皆領于驛縣釋重累爰刻鉻于石曰漁陽之西潞河之東有三河縣處乎其中兩驛距縣各二十里使者不留必縣是止前賢謀國莭財裕人并二為一道里亦均我聞于朝天子曰可經之營之有堂有厦昔者𠉀吏輟食而嗟今領于驛寧其室家昔者邑民苦于帳具今領于縣有害斯去事雖由我恐蔽前賢刻銘于石兾永嵗年 同上
  原三河縣多曠土宜耕屯有唐會莊為昔時墾植之址屯政考
  補三河縣有延福寺元崇國寺碑隂
  補普安禪師至温于三河作蓮宫寺道園學古録
  増舍利塔在縣西門外金正隆元年顯武將軍孟勝建相傳藏佛牙舍利子於内髙十三級三河縣志
  原金中都轉運使劉樞墓在縣西五十里同上
  原劉樞字居中通州三河人天眷二年進士張浩營建燕京宫室選樞分治工役官至中都路轉運使大定四年卒于官金史本傳
  原後唐長興三年趙徳鈞為節度使于幽州東北百餘里城三河縣以通薊州運路遼人來争徳鈞擊却之九月朔城三河畢邊人頼之通鑑
  増後唐李存朂㧞燕以趙徳鈞鎮幽州為節度使乃城三河而戍之五代史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