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一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正編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起辛卯黎聖宗洪德二年盡甲午黎聖宗洪德五年凡四年

辛卯二年明成化七年春二月,帝進兵圍闍槃城,大破之,擒其主茶全,振旅而還。

先是,大軍至順化,帝以軍臨敵境,士卒尤宜閑習,詔順化軍出海試舟師。又命順化人阮武圖占國山川險易以進,親制平占策,頒諸營將士,發順化倉粟熟之,謂之帶殻米,轉漕以給軍。至是,駕至新厭、舊坐二海口。茶全使其弟缺名率六將,將兵五千,濳迫帝營。帝密令左遊擊將軍黎希葛等將舟師五百艘,急渡海,潛入沙奇海口,立壘設堡,以截其歸路。帝親率舟師千餘艘、精兵七十餘萬出海,御批:前敍二十六萬已失眞,此敍五百艘已過,況千餘艘、七十萬,何大言不顧至此。樹天子旌旗,鼓譟前進,密令步兵將軍阮德忠率兵潛行山脚,賊望見,大驚,潰將走闍槃。行至幕奴山,遇希葛軍遮截,倉惶奔竄。黎念、吳洪等縱兵擊之,斬一大將,餘皆驚散。帝至采芹,縱兵大擊之,斬三百餘級,生擒六十餘人。茶全大驚,奉表乞降。帝率大軍攻破尸耐,進兵直抵闍槃城,圍之數重,令諸營造飛梯備攻城。茶全勢益竆蹙,日送降款。帝召黎厥中等,謂曰:「賊之鬬志已解,我之攻具已成。今日乘城,一鼓可拔。」御批:好勝耳,非仁義之師。乃密約諸營,令急梯城而入。又諭諸將士:「城下之際,府庫各宜封守,不得燒燔。占主茶全生致行殿,不得戕殺。」有頃,遥見前驅已登城堞,乃連發礮三響以應之。命神武軍斬東門以入,城遂陷,俘獲三萬餘人,斬四萬餘級。御批:亦浮。順化軍生擒苶全,引至帝前宣旨慰問。命引出鎭殿司外居之,遂詔班師。

註:闍槃城,註見陳睿宗隆慶五年。順化,註見光順十年。順化衛軍,註見光順八年。新厭海口,今在廣南省河東縣,一名合和海口,板江、三岐江之流所注,今大壓海口是。舊坐海口,去新厭海口七里許,今小壓海口是。沙奇海門,今在廣義省平山縣。幕奴山,今在沙奇海口之西。采芹海口,今在廣義省平山縣東北。

以占城爲占城、花英、南蟠三國,分王之。

茶全旣被擒,其將逋持持走至藩籠,據占地,稱占城王。持持得國五分之二,使使稱臣入貢,乃封爲王。又封花英、南蟠二王,凡三國,以羈縻之,而取大占、古壘之地,以降人巴太爲大占同知府、多水爲僉知州,諭之曰:「大占、古壘舊爲我境,近代淪于占國,今盡復之,特命爾等鎭守,敢有不從,殺,然後奏。」又命杜子歸爲同知州,知大占軍民事,黎倚陀爲古壘知州,知古壘軍民事,以防占人悖亂。〇禁官民等不得私藏占人。

註:占城,卽林邑,註見前編屬晉穆帝永和九年。藩籠,古屬日南徼外國。丁、黎、陳竝屬占城。黎洪德二年,聖宗以封逋特持潘郎,卽其地也。本朝熙宗孝哲皇帝攻破占城,取潘郎以北至石碑山,置爲泰康營。潘郎南夾潘里,猶爲占城國。顯宗孝明皇帝降爲順成鎭,以其裔爲鎭守。又置平順營,以顺成鎭隸之。世宗孝武皇帝改泰康營爲平康營。嘉隆二年,改平康營爲平和營。七年,又改平和營爲平和鎭、平順營爲平順鎭。明命十二年,改平和鎭爲慶和省、平順鎭寪平順省。南蟠,黎以前屬占城,迨聖宗征占城,拓地至石碑山,封占故主後裔爲南蟠國王,以此山以西之地畀之。自懐仁府由上道行十四日始抵其國。今水舍、火舍二國卽其地也。大占,今廣南省。古壘,註見陳裕宗紹豐十三年。花英,後黎野錄:花英國後裔微弱,今不可考。

西方諸酋求朝貢。

御批:舊史原有先後,非因是而來。大抵此紀多張大也。

帝旣平占城,威震絕域,西方諸酋莫不率服。哀牢遣使臣郎儷齎方物來獻。鎭寧府土官琴公、順平州土官道貳及其弟道童、攸樸峒知州道慮,各以雄象、方物來貢。

註:哀牢,國名。註見前編趙越王二年。鎭寧,府名。註見洪德十年。順平。黎貴惇撫邊雜錄:順平州,屬肇豐府武昌縣甘露源,今成化縣,屬廣治省。琴公、道貳、道童、道慮,皆土酋號。攸樸峒,今失考。

夏四月,帝還宮,獻俘太廟。

帝親制捷書,命官齋至京師,布告天下。駕回至飛來江登舟,占主茶全以憂悸成疾死。斬其首,樹白旗於船頭,題曰:「占城元惡茶全之首。」還,獻俘于太廟,羣臣奉表稱賀。

註:飛來江,在淸化省義山縣飛來社。

六月,置廣南道。

帝以占城地置爲廣南承宣統府三、縣九,置都承憲、三司及升花衛軍凡五所。〇帝以廣南無船軍民納稅常有損失,敕:「自今每至納稅之期廣南承司咨移順化三司交付稅項,差人轉納。」〇敕諭廣南參政范播尊以民生:男十五歳以上俊秀好學,至試日,其本道承憲二司公同選取具奏,充本府生徒教誨,使知禮義。」

註:廣南,洪德天南餘暇集:廣南承宣領府三、縣九。升花府領黎江、河東、熙江三縣。思義府領平山、慕花、義江三縣。懷化府領蓬山、符離、綏遠三縣。廣南,古越裳地,秦屬象郡,漢屬日南,唐爲林邑,宋爲占城里州、占洞之地,陳屬化州。閏胡倂取占人大占、古壘之地,置爲升花、思義四州。屬明合置爲升花府。黎初爲羈縻之地,名曰南界,版籍徒載空名,而其地则爲占人所據。迨洪德三年,聖宗親征占城,取其地置爲廣南承宣,領府三、縣九。本朝太祖嘉裕皇帝四十五年,改置爲廣南營,又析順化、肇豐府之奠磐縣,改置爲府。改熙江爲濰川縣。又增設和榮、延福二縣隸之。改黎江爲醴陽縣,與河東縣仍竝隸升花。又改思義爲廣義府、懷仁府爲歸仁府。又取虬䝉嶺以南之地,增設同春、綏和二縣,置爲富安府,倂隸廣南。嘉隆二年,摘升花、奠磐二府,置爲廣南營。廣義府置爲廣義營、歸仁府置爲平定營、富安府置爲富安營。七年,又改廣南、廣義、平定、富安四營爲鎭。明命十二年,改鎭爲省。十六年,析廣南、奠盤府之濰川縣地,增設桂山縣,與醴陽、河東二縣竝隸升花府。復改廣義府爲思義府、改平定之歸仁府爲懐仁府。析符離縣,改置爲符美、符吉二縣,與蓬山縣隸之。析綏遠縣,增設綏福縣,置爲安仁府。富安府改置爲綏安府,以同春、綏和二縣隸之。紹治元年,改廣南之升花爲升平府、廣義之慕花爲慕德縣。嗣德五年,倂省安仁府,以綏遠、綏福二縣改隸懷仁府。十八年,復置安仁府。富安省改設爲道,屬平定省。二十九年,復舊置富安省。黎朝官制:都總兵使司,置總兵使、總兵同知、總兵僉事。贊治丞政使司,置承政使、參政、參議。淸刑憲察使司:置憲察使、憲察副使。潘輝注歷朝憲章職官志:都總兵職掌兵政;承政使司職掌軍民簿籍;憲察使職掌陳言糾劾、審讞獄訟。升花衛,雲勝、桓貔、挾山、超海,控弦凡五所,屬廣南都司。

初置十二道憲察使。

先是,分天下爲十二道,各置都總兵使司、承政使司,憲察使司猶未備設。至是,旣置廣南都、承、憲三司,遂增置十二道淸刑憲察使司。憲察之置自此始。

註:十二道承宣,詳見光順十年。

立子鑌爲建王。

遣太保黎景徽齎金冊,封子鑌爲建王。

王,帝第五子,丰神凝遠,好學能文。帝每制詩歌,多令賡和。

秋八月,敕提刑御史撿察刑獄。

敕提刑御史:凡刑部、大理及掌獄官出入人罪、枉法慘刻及罪人有寃屈者,親自撿問舉奏,以伸寃枉。

九月,校定官制。

其制以皇宗列爵爲始。親王則皇子受封,以府爲號。嗣親王則親王世子受封,以縣爲號。皇太子、親王眾子竝封公,皇太孫、嗣親王公長子竝封侯,皇太孫、嗣親王公、眾子親公主長子竝封伯,親公主眾子侯、伯長子竝封子爵,追贈親公王長子侯、伯長子竝封男爵,皆以美字爲號。皇宗除授,自佐國使至敍恩使,其例有八。其次勳臣列爵,國公、郡公以府、縣爲號,正用一字;侯、伯以社爲號,全用二字。其勳級,文勳自上柱國至修愼、少尹,凡五品;武勳自上柱國至鐵騎尉,凡五品;各有正從。文階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凡九品;武階自正一品至從六品,凡六品;各有正從。內官、散官,自正三品至從九品,其制凡七,亦有正副。其通資,自上秩至下列,凡二十四資。其功臣榮封,則自推忠至宣力,凡二十四字。大抵有功文臣、武臣,初加二字至八字,其人宜何字,臨辰特加。又以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少師、少尉、少傅、少保爲大臣重職,六部、六科、六寺、十三道御史爲要職。又置五府軍都督府,金吾、錦衣二衛,効力四衛,神武四衛,殿前六衛;在外各鎭亦置府衛都司。江海各處竝置巡檢。承憲諸司、府縣州諸衙門,各置官以治之。

註:官制,洪德天南餘暇集:官制典例,皇宗列爵、親王受封,以府爲號,止用一字,如建興府曰建王之類。嗣親王受封,以縣爲號,全用二字,如海陵縣曰海陵王之類。皇太子、親王眾子封公。嗣親王公長子封侯。皇太孫、嗣親王公眾子、親公主長子封伯。駙馬都尉視伯。公、侯、伯均視正一品之上。親公主眾子、侯伯長子封子,視正一品。追贈親公王長子、侯伯眾子封男,視從一品。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均以美字爲號,如肇康公、永建侯、靜恭伯、延昌子、廣澤男之類。子男子除授佐國使,視正二品。佐國使子除授奉國使,視從二品。奉國使子除授翊國使,視正三品。翊國使子除授亮國使,視從三品。親公主孫、追贈親公主眾子除授崇恩使。親公王曾孫、追贈親公王孫、郡上主子除授裕恩使,均視從三品。親公王玄孫、追贈親公主曾孫、郡上主孫、郡主子除授茂恩使,視從四品。追贈親公王玄孫、郡主孫、郡君子除授敍恩使,視從五品。皇太子、親王女壻除授郡上主儀賓,視正三品。皇太孫、嗣親王、親公主女壻除授郡主儀竇,視從三品。勳臣列爵,國公以府爲號,止用一字,如宣光府曰宣國公之類。郡公以縣爲號,止用一字,如崇方縣曰崇郡公之類。侯伯以社爲號,全用二字,如南昌社曰南昌侯,延河社曰延河伯之類。文勳則上柱國正一品,柱國從一品,正治上卿正二品,正治卿從二品,資正上卿正三品,資正卿從三品,匡美尹正四品,匡美少尹從四品,修愼尹正五品,修愼少尹從五品。武勳則上柱國正一品,柱國從一品,上護軍正二品,護軍從二品,上輕車尉正三品,輕車尉從三品,驍騎尉正四品,飛騎尉從四品,雲騎尉正五品,鐵騎尉從五品。文武階官爵,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均正一品。文則陞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加授特進開府金紫榮祿大夫。武則陞授特進輔國上將軍,加授開國上將軍。太子太師、太子太尉、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都督、右都督,均從一品。文則陞授崇進宣祿大夫,加授銀靑宣祿大夫;武則陞授崇進輔國大將軍,加授崇進鎮國上將軍。少師、少尉、少傅、少保、都點檢、提督、都督同知、提領,均正二品。文則初授光進大夫,陞授光亮大夫,加授光謙大夫;武則初授昭毅將軍,陞授昭雄將軍,加授昭勇將軍。太子少師、太子少尉、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尙書、都督僉事、左右點檢、參督、副提領,均從二品。文則初授奉直大夫,陞授奉公大夫,加授奉訓大夫;武則初授武勳將軍,陞授武略將軍,加授武毅將軍。宗人府宗人令、陵正、都臺御史、左右庶子、都指揮使、都總兵使、宣慰大使,均正三品。文則初授通章大夫,陞授通禮大夫,加授通議大夫。武則初授英烈將軍,陞授英肅將軍,加授英偉將軍。左右侍郎、宗人府左右宗正、陵副、左右諭德、承政使、都指揮同知、神武効力殿前指揮使、諸府衛總知、總兵同知、宣慰使,均從三品。文則初授嘉行大夫,陞授嘉績大夫,加授嘉通大夫。武則初授明翊將軍,陞授明決將軍,加授明懿將軍。翰林院承旨、副都御史、陵丞、左右中允、左右春坊、都指揮僉事、錦衣金吾神威神臂游弩等司指揮使、府衛同總知、總兵僉事、宣慰同知,均正四品。文則初授中貞大夫,陞授中惠大夫,加授中順大夫。武則初授懐遠将軍,陞授定遠將軍,加授安遠將軍。東閣大學士、國子監祭酒、通政使、參政、錦衣金吾神威神臂游弩等司指揮同知、左右贊善、効力神武殿前指揮僉事、府衛僉總知、宣慰僉事,均從四品。文則初授朝列大夫,陞授朝端大夫,加授朝靖大夫。武則初授馳威將軍,陞授秉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翰林院侍讀、僉都御史、六寺卿、詹事院詹事、太醫院大使、奉天府府尹,錦衣金吾衛諸司指揮僉事、鎭殿將軍、力士校尉、神威游弩諸司千戶、馴象馬閑副都知、外鎭諸衛都知、神武殿前統制、象廏馬廏等司正都尉、五府外衛管領、天和宮宮正、軍民招討使,均正五品。文則初授弘信大夫,陞授弘智大夫,加授弘義大夫。武則初授竭忠將軍,陞授貫忠將軍,加授保忠將軍。翰林院侍講、東閣學士、國子監司業、太醫院院使、左右說書、王傅、副通政、管事院少僉事、錦衣金吾二衛斷事、參議、副力士、校尉、神威游弩等司副、千戶、神武殿前中尉、中城兵馬司郎將、五府外衛副管領、天和宮副、軍民招討同知,均從五品。文則初授顯恭大夫。陞授顯亮大夫,加授顯惠大夫。武則初授壯節將軍,陞授盡節將軍,加授勁節將軍。六部各司郎中、翰林院侍書、東閣校書、中書監中書舍人、太醫院御醫正、司天監司天令、六寺少卿、奉天府少尹、憲察使、馴象馬閑等衛正、提轄、副斷事、百戶、神武殿前副中尉。中城兵馬司副郎將、象廏馬廏都尉、五府外衛正武尉、天和宮宮丞、軍民招討僉事、經略使,均正六品。文則初授茂林郎,陞授俊林郎,加授德林郎。武則初授奮力將軍、陞授果力將軍,加授振力將軍。員外郎、翰林院待制、中書監典書、太醫院御醫副、左右司講、馴象馬閑等衛提轄、通政司司丞、知府、左右前後等衛副郎將、五府外衛武尉、城門衛經略使、同知防禦使、天和宮正掌、工部六所所使、尙衣御用等監各局使、太官署署正,均從六品。文則初授茂林佐郎,陞授俊林佐郎,加授德林佐郎。武則初授果敢將軍,陞授雄敢將軍,加授彊敢將軍。翰林院校理、待詔、提刑、監察御史、中書監正字、六寺寺丞、太醫院辧撿、司天監監副、永昌廣德二縣縣尉、六科都給事中、司經局洗馬、各府長史、憲察副使、同知府、馴象馬閑等衛副提轄、象廏馬廏副都尉,五府外衛副武尉、副衛尉、經略、詹事、防禦同知、天和宮副掌、工部六所所副使、太官署署副,均正七品。初授譯事郎,陞授敬事郎,加授承事郎。翰林院檢討、永昌廣德二縣通判、司經局典翰、殿前司司獄、知縣、知州、防禦僉事、工部六所所丞、太官署署丞,均從七品。初授謹事佐郎,陞授敬事佐郎,加授丞事佐郎。史館修撰、昭文館秀林局司訓、國子監五經敎授、司天監監丞、六科給事、中殿前司獄丞、承諭局局正、蠻夷輔導司輔導、正敎坊司司正、神廚太官藍京等署庖正、宣達尙衣御用等監局正、各署署正,均正八品。初授進功郎,陞授効功郎,加授迪功郎。六部司務、史官編錄、御史臺照磨、崇文館秀林局典義、閤門司藍京門司使、五經學正監簿、大理寺評事、天會中東西南北竹木贓罰、天威儲豐等庫庫使、通事正、司天監五官正、濟生堂使、奉天府治中、通政使司典事、詹事院典史、親王公各府伴讀、府尉、衛尉、錦衣金吾効力神武殿前等衛良醫正、神武効力殿前等衛錄事、神威游弩中城等司都事、五府經歷、五府各衛典簿、神武効力殿前象廏馬廏馴蒙馬閑等衛知簿、都官主事、推官、縣丞、同知州、承諭局局副、五刑獄所司獄輔導副、敎坊司司副、神廚太官藍京等署庖副、良醖司司醖、應事局局正、屯田各所所使、蠶桑各所所使、精米司使、宣達尙衣御用等監局副、工部六所匠副、典廏司司正、掌輦典藏珍羞工作等局局正,均從八品。初授進功庶郎,陞授効功庶郎,加授迪功庶郎。庫副使、宗人府撿校、鴻臚序班、老撾北占通事副、濟生堂看診生藥庫使、司天監司晨郎、奉天府各府訓導、主簿、咨議、善醫所善醫正、講諭孔目、良醫閤門副使、藍京山陵知事、五刑同獄所獄丞、御史臺按獄所獄丞、典膳所典膳巡檢使、侍衛局局正、同文雅樂署署正、良醖局局副、應事局局副、屯田蠶桑各所副使、植菜所使、百戲左右所所正、僧錄司僧統、道錄司道統、典牧各所所使、蠻夷長官司長官、掌輦典藏珍羞工作等局局副,均正九品。初授將仕郎,陞授登仕郎,加授立仕郎。典授各所副使、市買司使、各税使、各渡司渡長、各市市長、僧錄司闡教覺義、道錄司演法玄義、會同館使、驛永舖正、各壇使、各祠丞、醫學訓科、各府勸農使、各府河堤使、各寺寺正、僧道正、各觀觀使、蠻夷長官司副長官,均從九品。初授將仕庶郎,陞授登仕庶郎,加授立仕庶郎。內殿官制:內官、散官、侍中令,正三品。副侍中令從三品。弼直令正四品。副弼直令從四品。協詠令正五品。副協詠令從五品。崇廉正正六品。副崇廉正從六品。純良正正七品。副純良正從七品。飭修正正八品。副飭修正從八品。歷使正正九品。副歷使正從九品。其通資,文武預封國公者,上秩二十四資,郡公上階二十三資,侯上聯二十二資,伯上班二十一資,子上序二十資,男上制十九資,正一品上選十八資,從一品上列十七資,正二品中秩十六資,從二品中階十五資,正三品中聯十四資,從三品中班十三資,正四品中序十二資,從四品中制十一資,正五品中選十資,從五品中列九資,正六品下秩八資,從六品下階七資,正七品下聯六資,從七品下班五資,正八品下序四資,從八品下制三資,正九品下選二資,從九品下列一資,凡二十四資。其功臣榮封特加美字,如推忠、翊運、佐理、謹禮、贊治、揚武、敬愼、明義、貞懿、輔國、協謀、同德、謙恭、端雅、竭節、壯烈、威勇、剛正、秉文、効順、純信、敦厚、靜難、宣力,凡二十四等。六部、六科,竝詳見光順六年。十二道監察御史,詳見洪德四年。五府六寺,竝詳見光順七年。錦衣、金吾二衛、効力四衛、神武四衛、殿前六衛,謂之守衛三司。各鎭都司、諸衛軍,竝註見光順八年。按洪德官制,文武階正一品、從一品,竝無初授。文自正二品至從九品,武自正二品至從六品,竝有初授。當辰議定如何,今失詳,姑存註之以備考。

遣使如明。

遣裴曰良、阮覽、黎仁等歲貢。阮德貞、范穆等以占城襲邊告于明。〇甲澂邦交備覽:辛卯二年冬十月,遣阮德貞、范穆等如明奏辭,略曰:「去年八月,占城國王率眾襲臣化州,臣親率國人爲化州援。本年五月,占王又徵兵十餘萬圍臣數重,臣危迫之閒,潰圍迎戰。占國人素憤其王,無復鬬志,相率叛亡。臣之游兵至其國都,有眾弗協,棄甲倒戈。占國王率兵南去,臣卽回國,謹守舊境。臣竊惟占城與臣國世爲讐敵,今復攻襲虜掠,臣不得已,妄集應兵,倉卒之際,惟欲舒邊郡擾攘之患,恐或違聖明訓戒之勤。臣不勝恐懼,進退惟命。」

定稅法。

人丁每人納錢八陌,桑洲稅錢量畝一二三三等,出錢有差。〇置篙尺令。田土每畝十篙六尺五寸。

註:桑洲稅錢。今失考。

冬十一月,占城茶遂反,遣平羗將軍黎念討平之。御批:安在?其能服之?

先是,占主茶全旣被擒,其弟槃羅茶遂逃入山中,遣使告難于明,請封。帝復命黎念爲平羗將軍,領兵三萬往征之,擒茶遂及部落送京師。

謹按:明史安南傳:明成化七年,黎王破占城,執其主槃羅茶全。逾三年,又破之,執其主槃羅茶悦,遂改其國爲南州,設兵戍守。占城傳:成化五年,安南索占城犀象貨寶,令以事天朝之禮事之,占城不從,大舉征伐。七年,破其國,執其王槃羅茶全,遂據其地。王弟槃羅茶悅遂之山中,遣使告難。十年,安南復遣兵執槃羅茶悅,立前王孫齋亞弗庵爲王,以國南邊予之。二傳所載與此相似。惟茶悅死,乃傳其弟茶全。今明史所載,安南旣執茶全,逾三年,復執其弟茶悅,則茶悅當是茶遂之誤。姑附錄之,以俟考。

以太保黎景徽掌六科。

諭景徽等曰:「今得安邦奏,明人多遣兵,從廣西聲言會勘地界,宜急差人採探。如有異意,卽移文各道,集兵防守。我尺山寸河,豈宜抛棄。當堅辯,勿許漸侵。如他不從,尙可命官北使,詳其曲直。敢以太祖尺地寸土啗敵者,重治。」

註:安邦。註見光順十年。

壬辰三年明成化八年春三月,西門閣災。

申定會試法。

其試法:第一場四書八題,論四題,孟四題,舉子自擇四題;五經每經三題,舉子自擇一題;惟春秋二題併爲一題,作一文。第二場詔制表,各三題。第三場詩、賦各二題,賦用李白體。第四場策問一道,以經書旨意之異同、歷代政事之得失爲問。

夏四月,初定進士資格。

舊制:進士分爲三甲,特賜及第、出身,其資格未有定限。至是,會試天下舉人,取中格二十七人。殿試,賜武傑等及第、出身有差。始議定

進士資格:第一甲第一名正六品,八資;第二名從六品,七資;第三名正七品,六資;第二甲從七品,五資;第三甲正八品,四資。初補入翰林院,加一級,繼以本品除監察御史、知縣等職。進士資格自此始。

註:武傑,超類安越人。

秋八月,定各府丁祭。

舊制:諸路文廟丁祭未有定期。至是,準定各府遞年以春秋二仲上丁行禮。

癸巳四年明成化九年春正月,帝親耕耤田。

帝親率羣臣耕耤田,以勸天下之民。

二月,幸西京,拜謁淳茂堂。

帝幸西京,拜謁陵廟。遂乘輕舟,謁淳茂祠堂。

註:淳茂堂,詳見洪德元年。

三月,旱,禱。翌日,雨。

辰天大旱。帝親祈于太廟,并命官遍禱于各神祠。翌日,雨。

夏四月,大雨三日。

校定臺憲職掌。

校定內臺外憲諸司職掌。淸花、乂安道監察御史,該知錦衣衛各司力士、㪅班舍人、五城兵馬司、儀衛司、錦衣衛諸軍、中軍府,及淸花、乂安軍民。海陽、安邦道監御史,該知神臂司,壯士、金吾諸軍,神策四衛,東軍府及海陽、安邦軍民。山南、順化、廣南道監察御史,該知殿前司、六衛、南軍府,及山南、順化、廣南軍民。山西、興化道監察御史,該知効力四衛、馴象四衛、馬閑四衛、西軍府,及山西、興化軍民。京北、諒山道監察御史,該知尙衣,御用監,工部各匠,宣達局,屯田、蠶桑、精米、植菜、典牧各所司,北軍府,及京北、諒山軍民。太原、宣光道監察御史,該知宣達廚、侍衛局、奉直軍,及太原、宣光軍民。御史臺兼知十三道御史、十三道憲察使、憲察副使,專司陳言、廉訪、糾劾、審讞、考課、巡行諸事。諭之曰:「各恭爾事,盤庚所以敎在位;愼乃攸司,成王所以迪厥官。風憲之司,糾察是職,凡在內諸衙貪贓不法,及一切公務利害,從該知按問施行。在外三司官吏貪污、獄訟寃抑,一應公事,係在府縣州者,從道憲準理施行。」

秋九月,大雨。

甲午五年明成化十年夏四月,定徇節諸臣子孫承祀例。

敕忠臣義士:「如前朝陳渴眞、今朝陶表等,各由承憲府縣官訪求子孫各一人具奏,授以散職。如無子孫,許親屬一人免其軍賦,俾奉香火。」

註:陳渴眞,永祿可朗人,事陳順宗爲大將軍,爲胡季犛所殺,詳見陳少帝建新二年。陶表,事詳仁宗延寧六年。

吏部侍郎何儼下獄死。

吏部尙書黃仁添,侍郎何儼、陳洵等,多以遠莅官轉補近便、以瘴癘轉補膏腴。帝命官鞫問之,何儼以憂死。帝諭太保黎念曰:「何儼之死,三不幸焉。法未宜誅,遽遭枉死,一不幸也。我無欲殺之心,而有濫殺之名,二不幸也。仁添未及問,而儼遽至死。三不幸也。」

註:何儼,金花縣金花社人,光順七年丙戌科同進士。

秋九月,募兵征山蠻。

先是,明憑祥州山蠻侵掠諒山沿邊,帝挍定征蠻令凡十條,遣兵征之,驅出塞外。至是,山蠻復擾邊,招募軍民情願從征者。十月,進發。

註:憑祥,註見陳太宗天應政平十一年。

冬十月,修京城。

京城垣牆多看缺損,故修治之。

哀牢來貢。

註:哀牢,註見前編趙越王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