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附錄卷第一

書簡卷第十 歐陽文忠公文集 附錄卷第一
宋 歐陽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附錄卷第二

附録卷第一

 祭文  行狀  謚誥

   祭文   韓忠獻王𤦺

維熈寧五年嵗次壬子某月某日具官某

謹遣三班奉職隨行指使李珪以清酌庻

羞之奠致祭于少師永叔之靈惟公之生

粹禀一作禀粹元精偶聖而出逢辰以亨歷事

三朝翼登太平大名既遂大功既成年未

及老一作深虞滿盈連章得謝潁第來寧

神當𢌿以福禄天冝錫之壽齡胡不憖遺

遽爾摧傾此⿱冝八 -- 𡨋理莫得致詰而天下爲之

失聲嗚呼哀哉公之文章獨歩當世子長

退之偉贍閎肆曠無擬倫逮公始繼自唐

之衰文弱無氣降及五代愈極頽敝唯公

一作公一振之坐還醇粹復古之功在時莫二

公雖云亡其傳一作在時益貴譬如天衢森布

列緯海内瞻仰日髙而 公之諌諍務傾

大忠在慶曆初職司帝聦顔有必犯闕無

不縫正路斯闢姦萌輒攻氣勁忘忤行孤

少同於穆仁廟誠推一作推誠至公孰好孰惡

是焉則從善得盡納治隨以隆人畏清議

知時不容各礪名節恬乎處躬二十年間

由公變風公之功業其大可記屢殿藩垣

所至懷恵甞尹京邑沛有餘地早踐西掖

晚當内制凡厥代言典謨之懿凡厥出令

風雷其一作𫝑三代炳焉公辭無媿樞幄猷

爲台衡弼貳撫御四夷兵戈不試整齊百

度官師咸治服勞一心定䇿二帝中外以

安神人胥慰不校讒言懇求去位公之進退

逺邁前賢合既不苟髙惟戒顛身雖公輔

志則林泉七十致政乃先五年上惜其去公

祈益堅卒遂其請始終克全嗚呼哀哉余

早接公道同氣𩔗出處雖一作殊趣向何異

既忝宰司曰親髙𧨏可否明白𬓛懷坦易

事貴窮理言無飾偽或不知公因罹謗忌

青蠅好㸃白璧奚累嗚呼哀哉自公還事

心慕神馳徒慿翰墨莫挹姿儀公甞頋我

恵以新詩雖亟詶答柰苦衰疲欲復爲問

動巳踰時忽承訃音且駭且悲哀誠孰訴

肝膽㡬𡐦一作公之逝矣世鮮余知一作我知不如

從公焉一作用生爲遐脩薄薦一作𥙊奠公一巵魂𠔃

有靈其來監兹尚饗

   同前         王荆文公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冝八 -- 𡨋

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聞于當時死有傳于後

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質之深厚智

識之髙逺而輔以學術之精微故形於文章見於議

論豪健俊偉怪巧瑰𤦺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

蓄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星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

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

馳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

知嗚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徃返一作感世路之

嶇﨑雖屯邅困躓竄斥流離而终不可掩者以其有

公議之是非旣壓復起遂顯于世果敢之氣剛正之

節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顧念後事

謂如公者可𭔃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謀淚䇿從容

指顧立定大計謂千載而一時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其出處進退又庻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

在乎箕山之側與潁水之湄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

猶爲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

之所嚮慕而瞻依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而

臨風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復見而其誰與

   同前        曾舎人

維公學爲儒宗材不世出文章逸發醇深炳蔚體備

韓馬思兼莊屈垂光簡編焯若星日絶去刀尺渾然

天質辭窮卷盡含意未卒讀者心醒開蒙愈疾當代

一人顧無儔匹諌垣抗議氣震囬遹鼔行無前跋㚄

非恤世偽難勝孤堅竟窒紫微玉堂獨當大筆二典

三謨生明藏室頓挫彌厲誠純志壹斟酌損益論思

得失經體慮萌一作沃心造𰯌帝曰汝賢引登輔弼

公在廟堂尊明道術清淨簡易仁民愛物歛不煩苛

令無迫猝棲置木索里安戸逸櫝歛兵革天清地謐

日進昌言從容宻勿開建國本情忠力悉卯未之歳

龍駕飈歘再拯大艱垂紳秉笏乾坤正位上下有秩

𬒳社稷等夷召畢公在廟堂緫持紀律一用公直

兩忘猜昵不挾朋比不虞訕嫉獨立不囬其剛仡仡

愛養人材奨成誘掖甄抜寒素振興滯屈以爲己任

無有廢咈維公平生愷悌忠實内外洞徹初終若一

年始六十懇辭冕黻連章累歳乃俞所乞放意丘樊

脫遺羈𮩸沉浸圖史左右琴瑟志氣浩然不陋蓬蓽

意謂百齡重休累吉還斡鼎軸賛微計宻云胡傾殂

憗遺則弗聞訃失聲眥淚横溢戇⿱冝八 -- 𡨋不敏早蒙振祓

言繇公誨行繇公率戴徳不酬懷情獨欝西望轜車

莫持紖綍維公犖犖徳義譔述爲後世法終天不没

託辭叙心SKchar能髣髴嗚呼哀哉尚饗

   同前        范蜀忠文公

惟公平生諒直骨鯁文章在世煒煒炳炳老釋之闢

賁育之猛拒塞邪說尊崇元聖天下四方學子甫定

邇來此風勃焉而盛如醒復醉如愈再病粤醒與病

有幸不幸幸不見排不幸不正嗟余空踈敢處季孟

公計之來淚下縻綆聞公⺊宅許洛之境余居在焉

儻得同井異時徃來或接光影薄酒一樽菲肴數皿

逺不得前𭔃此耿耿

   同前        蘇文忠公軾通判杭 州日

嗚呼哀哉公之生於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國有

蓍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

有所畏而不爲譬如大川喬嶽雖一無此字不見其運動

而功利之及於物者蓋不可以數計而周知今公之

没也赤子無所仰芘一有而字朝廷無所稽疑斯文化爲

一作異端一有而字學者至於用夷君子以爲無與一作

爲善而小人沛然自以爲得時譬如深山一作大澤

龍亡而虎逝則變怪雜一作出舞鰌鱓而號狐狸昔

一作公之未用也天下以爲病而其旣用也則又以爲

遅及其釋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復用至其請老而歸

也莫不悵然一作惆悵失望而猶庶幾於萬一者幸公之

未衰孰謂公無復有意於斯世一作也奄一去而莫

予追豈厭世一有之字溷濁絜身而逝乎將民之無禄而

天莫之遺昔我先君懷寳遁一作世非公則莫能致

而不肖無狀因一作縁出入受教於一無此字門下者十

有六年於兹一作聞公之䘮義當匍匐往救一作

懷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緘詞千里以寓一哀而巳

矣蓋上以爲天下慟而下以哭吾一作私嗚呼哀哉

   同前知潁州日

元祐六年歳次辛未九月丙戍朔從表姪具位蘇

軾謹以清酌肴果之奠昭告于故太師兖國文忠公

安康郡夫人之靈嗚呼軾自齠齓以學爲嬉童子何

知謂一作公我師晝誦其文夜夢見之十有五年乃

克見公公爲拊掌歡𥬇改容此我軰人餘子莫群我

老將休付子斯文再拜稽首過矣公言雖知其過不

敢不勉契闊艱難見公汝隂多士方譁而我獨南公

曰子來實獲我心我所謂文必與道俱見利而遷則

非我徒又拜稽首有死無易公雖云亡言如皎日元

祐之初起自南遷叔季在朝如見公顔入拜夫人羅

列諸孫敢以中子請婚叔氏夫人曰然師友之義凡

二十年再升公堂深衣廟門垂涕失聲白髪蒼顔復

見潁人潁人思公曰此門生雖無以報不辱其門清

潁洋洋東注于淮我懷先生豈有涯哉尚饗

   同前        蘇文定公

維年月日具官蘇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𥙊于故

觀文少師贈太師九丈之靈嗚呼嘉祐之初公在翰

林維時先君處于西南世所莫知隠居之深作書號

公曰是知予公應嗟然我明子心吾於天下交逰如

林有如斯文見所未曽先君來東實始識公傾蓋之

歡故舊莫隆遍出所爲歎息改容歷告在位莫此蔽

蒙報國以士古人之忠公不妄言其重鼎鍾厥聲四

馳靡然向風嗟維此時文律頽毀竒邪譎怪不可告

止剽剥珠貝綴飾耳鼻調和椒薑毒病唇齒咀嚼荆

𣗥斥棄羹胾號兹古文不自愧耻公爲宗伯思復正

始狂詞怪論見者投棄踽踽元昆與轍皆來皆試於

庭羽翼病摧有鑒在上無所事媒馳詞數千適當公

懷擢之衆中群疑相豗公恬不驚衆惑徐開滔滔狂

瀾中道而回匪公之明化爲詼俳公徳日隆歷蹈二

府轍方在艱撫視逾素納銘幽宅徳逮存故終喪而

還公以勞去公年未衰屢告遟暮自亳徂青迄蔡而

許來歸汝隂嘯傲環堵轍官在陳於潁則鄰拜公門

下𥬇言歡欣柸酒相属圖史紛紜辯論不衰志氣益

振有如斯人而止斯耶書來告衰情懷酸辛報不及

至凶訃遄臻嗚呼公之於文雲漢之光昭回洞逹無

有采章學者所仰以克嚮方知者不惑昧者不狂公

之在朝以直自遂排斥姦回罔有劇易後來相承敢

隕故事雖庸無知亦或勉勵此風之行逾三十年朝

廷尊嚴庶士多賢伊誰云從公導其先自公之歸忽

焉變遷又誰使然要歸諸天天之生物各維其時朝

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薫風春夏是冝凍雨急雪匪寒不施時去不返雖

彊莫違矧惟斯人而不有時時旣往矣公亦逝矣老

成云亡邦國瘁矣無爲爲善善者廢矣時實使然我

誰懟矣哭公於堂維其悲矣嗚呼哀哉尚饗

  行狀        呉正憲公

故推誠保徳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太子

 少師致仕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户

 食實封一千二百户贈太子太師歐陽公行狀

  曾祖郴累贈金紫光禄大夫太師中書令

 祖偃累贈金紫光禄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父觀皇任泰州軍事判官累贈金紫光禄大夫太

  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追封鄭國公

  本貫吉州永豐縣明徳郷年六十六

 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于

 㑹稽以奉禹祀歴夏商周以世相傳至越王勾踐傳

 五世至王無疆爲楚威王所滅諸子皆受封于楚而

無疆之子蹄封於歐餘山之陽是爲歐陽亭侯子孫

遂以爲氏後稍北徙青之千乗冀之渤海千乗之顯

者曰生字和伯以經爲漢博士所謂毆陽尚書者是

也渤海之顯者曰建字堅石所謂渤海赫赫毆陽堅

石者是也詢通父子顯于唐自通三世生琮爲吉州

刺史又八世生萬爲吉州安福令後世或居安福或

居廬陵安福之六世孫即公曽祖也生八男曰儀者

中南唐進士第父母皆在郷里榮之命其郷曰儒林

里曰毆桂坊曰具慶皇祖而下始居吉水至和中㭊

吉水爲永豐今爲永豐人矣曽祖仕南唐爲武昌令

檢校右散𮪍常侍兼御史大夫性孝友郷里稱之累

贈金紫光禄大夫太師中書令曽祖妣劉氏追封楚

國太夫人皇祖少以文學稱獻所爲文南唐召試爲

南京街院判官累贈金紫光禄大夫太師中書令兼

尚書令祖妣李氏累封吴國太夫人皇考少孤力學

咸平中進士及第天性仁孝居官決獄主於平恕哀

矜終於泰州軍事判官累贈金紫光禄大夫太師中

書令兼尚書令追封鄭國公妣鄭氏累封韓國太夫

人皇考之捐󠄂館舎公纔四歳太夫人守節自誓而教

公以讀書爲文及公成人太夫人自力衣食不以家

事累公使專務爲學及見公之身名偕顯而夫人壽

考康寧爲善之報豈虚也哉公諱脩字永叔天聖中

進士甲科𥙷西京留守推官用王文康公薦召試遷

鎭南軍節度掌書記館閣校勘以書責諫官不論事

諫官以聞謫峽州夷陵縣令徙光化軍乾徳令改武

成軍節度判官范文正公經略陜西辟掌書記辭不

就俄遷太子中允館閣校勘方修禮書命權同知太

常禮院辭不受預修崇文緫目成改集賢校理遂知

太常禮院請𥙷外通判滑州召以爲太常丞知諫院

賜緋衣銀魚未幾同修起居注閱月拜右正言知制

誥賜三品服出使河東還改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

轉運桉察使左遷知制誥知滁州改起居舎人知揚

州徙知潁州復龍圖閣直學士知應天府兼南京留

守司歷尚書禮部吏部郎中丁韓國太夫人憂服除

判吏部流内銓入翰林爲學士加史館修撰勾當三

班院請郡改侍讀學士知蔡州留不行判太常寺兼

禮儀事權知禮部貢舉拜右諫議大夫判尚書禮部

又判祕閣祕書省加侍讀辭不受同修玉牒兼龍圖

閣學士權知開封府以給事中罷同提舉在京諸司

庫務改羣牧使唐書成拜禮部侍郎兼侍讀學士嘉

祐五年以本官爲樞宻副使明年閏八月參知政事

兼譯經潤文歴戸部吏部二侍郎皆參大政進拜左

丞出爲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知亳州熈寧初遷兵

部尚書知青州京東東路安撫使除檢校太保宣徽

南院使判太原府河東路經略安撫監牧使兼并代

澤潞麟府嵐石路兵馬都緫管三辭不受徙知蔡州

熈寧四年六月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階特

進勲上柱國食邑四千三百戸食實封一千二百戸

明年閏七月二十三日薨于汝隂之私第天子聞之

震悼爲之一日不視垂拱朝贈太子太師䘏孤賻

皆從加等公爲人剛正質直閎廓未甞屑屑於事見

義敢爲患害在前直徃不顧用是數至困逐及復振

起終不改其操眞豪傑之士哉居三朝數十年間以

文章道徳爲一世學者宗師接人待物誠信樂易不

爲表襮諸生進者與之抗聲極談簡直明辨至於貴

顯終始如一見者莫不愛服而天資髙逺常人自不

能與之合公待之一也有所稱薦姑取其一善後或

毁公於朝遇其人或其家厄且困必力振之曰吾行

已不以喜怒私也於經術務究大本其所發明簡易

明白其論詩曰察其羙刺知其善惡以為勸戒所謂

聖人之志者本也因其失傳而妄自爲之說者經師

之末也今夫學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善矣得其本

而不通其末闕其所疑可也不求異於諸儒甞曰先

儒於經不能無失而所得固多矣盡其說而理有不

通然後得以論正予非好爲異論也其於詩易多所

發明爲詩本義所改正百餘篇其餘則曰毛鄭之說

是矣復何云乎公㓜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

教以字書稍長從閭里借書讀或手抄之抄未畢而

成誦公之舉進士學者方爲時文號四六公就視之

曰此不足爲然切於養勉爲之而人亦不能及故屢

試有司皆第一名聲籍甚及景祐中與尹師魯偕爲

古學已而有詔戒天下學者爲文使近古學者盡爲

古文獨公古文旣行世以爲模範自兩漢後五六百

年有韓愈愈之後又數百年而公⿰糹⿱𢆶匹 -- 繼出李翶皇甫湜

栁宗元之徒不足多也蓋公之文備衆體變化開闔

因物命意各極其工其得意處雖退之未能過筆札

精勁自成一家當世士大夫有得數十字皆藏以爲

寳生平以奨進人材爲巳任一時賢士大夫雖潛晦

不爲人知者必延譽慰薦極其力而後已後進之士

一爲公所稱遂爲聞人篤於朋友尹師魯梅聖俞孫

明復皆貧甚旣卒公力爲經紀其家表其孤於朝悉

録以官他甞所與厚者未甞遺也公旣書責諫官以

申范文正坐謫夷陵而尹洙余靖亦連貶蔡君謨為

四賢詩世傳之及范公之使陜西辟公偕徃朝廷從

之時天下乆無事一旦西陲用兵士之負材能者皆

欲因時有所施設而范公望臨一時好賢下士故士

之樂從者衆公獨歎曰吾初論范公事豈以為已利

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卒辭焉慶曆𥘉公方登朝

數論天下事爲䇿以揣敵情及指陳利害甚衆旣而

有詔百官上封事公又上䟽言三弊五事力陳當時

之所冝憂者仁宗増諫官員首預其選是時西師乆

京東西盜賊羣起中外騷然仁宗旣進退大臣欲遂

改更諸事公感激恩遇知無不言時范文正公杜正

獻公今司徒韓公司空冨公皆輔政公屢請召對咨

訪責以所爲旣而仁宗降手詔出六條虚心以待後

遂下詔勸農桑興學校多所更革小人不恱一時知

名士見謂爲黨人矣公爲朋黨議以進見集中温成

后方有寵公言前世女寵之戒請加裁損■王薨議

者以國用不足請待豐年以𦵏公言士大夫家有所

待而侈不如及時薄𦵏況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

方也卒從公議澧州進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

言今四海騷然未見太平之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

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則太平失道則危亂

今見其失未見其得願陛下憂勤萬務漸期致理其

瑞木請不宣示于外淮南轉運使吕紹寧到任進羡

餘錢十萬貫公請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陜西用兵之

後河東困弊芻糧不足言者請廢麟州或請移於合

河津或請廢五寨公旣使河外爲四議以較麟州利

害請移兵就食於瀕河清塞堡緩急不失應援而平

時可省餽運麟州得不廢又建言忻代岢嵐火山四

州軍沿𫟪有禁地棄而不耕人戸私糴北界斛斗入

中以爲𫟪儲今若耕之每年可得數百萬石以實𫟪

朝廷從之大爲河東之利自西事後河東賦歛重而

民貧道路嗟怨公奏一作罷數十事以寛民力公自

河東還㑹保州兵叛遂出爲河北都轉運使保州卒

旣降大將李昭亮私納婦女通判馮博文等竊傚之

公發其姦下博文獄昭亮惶恐立出之自保州之變

河北兵驕小不如意即謀爲亂人情務在姑息公乞

假將帥權事從鎭重以銷未萌河北卒無事保塞之

脅從者二千餘人分𨽻河北宣撫使恐復生變欲以

便冝悉誅之公權知成徳軍遇之於内黃宣撫使夜

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禍莫大於殺降昨保州叛卒朝

廷許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脅從故得脫奈何

一旦殺無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諸郡不肯從緩之

必生變是趣其爲亂也且某至鎮州必不從命遂止

公在河北奏置御河催綱司通糧運𫟪州賴之置都

作院於磁相二州以繕戎器仁宗遇公厚甞論及當

世人材目公曰如歐陽某者豈易得哉常欲大用而

未果及使河北陛辭日上面諭曰無爲乆居計有事

言來公對以諫官得風聞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職罪

也況不得其實邪上曰有事第以聞勿以中外爲辭

及黨論大起公極言請加明辨𫝑益危初公妹適張

龜正龜正無子有女非歐出也妹旣𡠉無所歸以孤

女偕來及笄以嫁宗人晟張氏後以他事下獄小人

欲并中公乃捃張氏貲産事窮治乆之卒無有猶貶

滁上公丁太夫人憂旣免喪入見仁宗惻然怪公髪

白問在外幾年今年幾何恩意甚至命判流内銓小

人恐公且復用偽爲公奏乞汰内臣䟽傳之中外宦

者人人切齒内官楊永徳隂以言中公出知同州而

外議不平論救者衆上㝷開悟故馮翊之命卒不行

公在侍從八年多所闓益初河決澶淵陳恭公爲相

欲塞商胡開横壠故道公言功大恐不可成徒勞人

未幾陳罷去新宰相復用李仲昌議欲開六塔河公

言六塔不能吞伏且復決再爭之不得旣而果然濵

徳博數千里大𬒳其害仲昌等得罪流貶至和初

公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貴臣惕隐及北宰相蕭知

足等來押宴曰非常例也以公名重故爾其爲外

夷所畏如此公在翰林仁宗一日乗間見御閤春

帖子讀而愛之左右曰學士歐陽某之辭也乃悉

取宫中帖閱之見其篇篇有意歎曰舉筆不忘規

諌真侍從之臣也毎學士院進文字必曰何人當直

至公之筆必詳覽之毎加歎賞嘉祐初公知貢舉時

舉者爲文以新竒相尚文體大壞公深革其弊前以

怪僻在髙第者黜之幾盡務求平澹典要士人初怨

怒罵譏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變而復正者公之力

也公之尹京承包孝肅公之後包以威嚴爲治公一

切循理不事風采或以爲言公曰人材性各有短長

今捨所長彊其所短以徇俗求譽我不能也至寵貴

犯禁令又求苟免者必寘於法雖詔命有所不從且

請加本罪二等至今行之由公奏請也公在樞宻與

今侍中曽魯公悉力振舉紀綱革去宿弊考天下兵

數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逺近更爲圖籍之法𫟪

乆闕屯守者大加蒐𥙷數月之間機務浸理甞因嘉

祐水災凡再上䟽請選立皇子以固天下根本言甚

激切及在政府遂與諸公恊定大議而先帝力辭宗

正之命公進曰宗室不領職事忽有此除天下皆知

陛下將儲以爲嗣一作以爲儲嗣不若遂正其名且判宗正

寺誥勑付閤門得以不受今立爲皇子止消一詔書

事定矣仁宗以爲然遂下詔及先帝初年未親政事

慈壽垂簾公與諸公徃來兩宫鎮撫内外而危言宻

 議忠力爲多至先帝親御萬機内外肅然每諸公聚

 議事有未可公未甞不力諍臺諫官至政事堂論事

 徃徃靣折其短英宗甞靣稱公曰性直不避衆怨甞

 稱故相王沂公之言曰恩欲歸已怨使誰當且曰貧

 賤常思冨貴冨貴必履危機此古人之所歎也惟不

 思而得旣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庻幾乎及彭思永蔣

 之竒等以飛語汙公公杜門請付有司治之上連詔

 詰問所從來二人辭窮悉逐之上親遣中貴人手詔

 慰安公遂稱疾力解機務自嘉祐以後朝廷務惜名

 器而進人之路稍狹公屢建言館閣育材之地材旣

難得而又難知則當博採而多畜之時冀一得於其

間則傑然出爲名臣矣餘亦不失爲佳士也遂詔二

府各舉五人其後中選者徃徃在清近朝廷稍𭣣其

用矣京師百司所行兵民官吏財用之𩔖皆無緫數

中書一有行移則下有司纂集公因暇日盡以中書

所當知者集爲緫目上有所問宰相以緫目爲對公

以祀假家居上遣中貴人就中書閤取而閱之連典

劇郡以鎮静爲本不求赫赫名舉大體而已民便安

之滁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二州生爲之立祠公在亳年甫六十表致仕

者六不從至蔡而請益堅卒不能奪公志其勇退如

此公平生於物少所好獨好收畜古文圖書集三代

以來金石銘刻爲一千卷以校正史傳百家訛繆之

說爲多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録一千卷藏

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棊一局而常置酒一壷吾老

於其間是爲六一自爲傳以刻石甞被詔撰唐書紀

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其爲紀一用春秋法於唐禮樂志明前世禮樂之本

岀於一而後世禮樂爲空名五行志不書事應盡破

漢儒菑異附㑹之說其論著𩔖此五代史辭約而事

備及正前史之失爲多公之薨上命學士爲詔求書

於其家方繕寫進御甞著易童子問三卷詩本義十

四卷居士集五十卷歸榮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

集八卷奏議集十八卷四六集七卷集古録跋尾十

卷雜著述十九卷諸子集以爲家書緫目八卷其遺

一作逸不録者尚數百篇别爲編集而未及成公初

娶胥氏翰林學士贈吏部侍郎偃之女⿰糹⿱𢆶匹 -- 繼室楊氏集

賢院學士諫議大夫大雅之女今夫人薛氏資政殿

學士户部侍郎贈太尉簡肅公奎之女累封仁壽郡

夫人男八人女三人長女師蚤卒次發光禄寺丞次

女蚤卒次奕光禄寺丞次棐大理評事次某蚤卒次

辯光禄寺丞次三男皆蚤卒次女封樂壽縣君蚤卒

孫男四人曰愻曰憲曰恕曰愬皆以公恩試祕書省

校書郎孫女六人皆㓜將以𤋮寜八年九月二十六

日葬公於開封府新鄭縣旌賢郷之原謹狀

 熈寧六年七月 日樞宻副使正奉大夫行右諫

 議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呉充狀

  謚誥

省司凖勑定謚據本家發到故推誠保徳崇仁翊戴

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太子少師致仕上柱國樂安

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戸食實封一千二百戸贈

太子太師歐陽某行狀依例牒太常禮院擬謚今凖

回牒連到議狀謚曰文忠

宣徳郎守太常丞充集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李清

太子太師歐陽公歸老于其家以疾不起將𦵏行

狀上尚書省移太常請謚太常合議曰公維聖宋

賢臣一世學者之所師法明于道徳見于文章究

覽六經羣史諸子百氏馳騁貫穿述作數十百萬

言以傳先王之遺意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馬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韓愈無所不及而有過之者方天下溺於

 末習爲章句聲律之時聞公之風一變爲古文咸

 知趨尚根本使朝廷文明不愧于三代漢唐者太

 師之功于教化治道爲最多如太師真可謂文矣

 博士李清臣得其議則閱讀行狀考按謚法曰唐

 韓愈李翶權徳輿孫逖本朝楊億皆謚文太師固

 冝以文謚吏持衆議白太常官長官長有曰文則

 信然不復易也然公平生好諫諍當加獻爲文獻

 無已則加忠爲文忠衆相視曰其如何則又合言

 曰忠亦太師之大節太師甞參天下政事進言仁

 宗乞早下詔立皇子使有明名定分以安人心及

 英宗繼體今上即皇帝位兩預定䇿翊戴有安

 社稷功和𥙿内外周旋兩宫間迄于英宗之視政

 蓋太師天性正直心誠洞逹明白無所欺隐不肯

 曲意順俗以自求便安好論列是非分别賢不肖

 不避人之怨誹狙嫉忘身履危以爲朝廷立事按

 謚法道徳博聞曰文廉方公正曰忠今加忠以麗

 文冝爲當衆以狀授清臣爲謚議清臣曰不改於

 文而𫝊之以忠議者之盡也清臣其敢不從遂謚

 文忠謹議

朝奉郎守尚書工部郎中充祕閣校理直舎人院兼

同修起居注權判吏部流内銓𮪍都尉賜緋魚袋錢

藻宣徳郎守尚書刑部員外郎充集賢校理兼同修

起居注權同判吏部流内銓𮪍都尉賜緋魚袋竇卞

伏凖太常禮院謚議如前

 天下文物繁盛之極學士大夫競夫鎪刻組繪日

 益靡靡以汨没於倬詭魁殊之說而不復知淳古

 之爲正也於是時天下曰是太師曰非天下以爲

 韙太師以為陋學士大夫磨牙淬爪爭相出力以

 致之危害太師不之顧曰我道尭舜也我言孔子

 孟軻也而天下不我從將焉徃然卒由太師而一

 歸於醇正故仁義之言其華曄然獨輝灼乎一代

 之盛逺出二京之上嗚虖媺哉大丈夫束帶立夫

 人之朝所以大過人者大節立焉不齪齪小節以

 求曲全可也怫衆慮彊君以難是爲大節不徇世

 俗之論而先識以制未形是爲大節太師當嘉祐

 之間恊議建儲正名挈天下之疑而泮之萬世因

 而若維太山而安不危斯之謂大節謚法道徳博

 聞曰文㢘方公正曰忠生平論譔文章務明堯舜

 孔孟之教於已壞之後可謂道徳博聞矣排左右

 持禄取容之慮特建萬世無窮之䇿而自不以爲

 功可謂㢘方公正矣太常易名曰文忠庶乎天下

 有以知公議之不能泯也

省司準例於都亭驛集合省官同參詳皆恊令式

 請有司準例施行謹詳定訖遂具狀中書門下取

裁奉宰臣判準申謹具狀奏聞伏𠉀勑旨

尚書都省

末故推誠保徳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太

 子少師致仕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

 百戸食實封一千二百戸贈太子太師歐陽脩謚

 曰文忠

附録卷第一


曽舎人祭文甄抜寒素■維公平生王句一本止作徳信天資

元豐𩔖槀作氣志

行狀而夫人壽考康寧而字下一有太字

謚誥則又合言曰言字一作議其下又有文獻疊犯廟謚固不可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