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正德雲南志
◀上一卷 卷十三 下一卷▶

雲南志卷十三 志十三 编辑

金齒軍民指揮使司 编辑

東至蒙化府界三百六十里,南至灣甸州界二百七十里,西至騰銜衞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大理府雲龍州界一百二十里,東北到蒙化府漾備驛三百二十里,東南到順寧府四百八十里,西南到騰衝軍民指揮使司二百八十里,西北到五井鹽課提舉司五百三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九十里,至應天府八千三百六十五里,至順天府一萬一千八百一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禹貢梁州西南徼外之地,天文井鬼分野。古哀牢國。漢武帝時内附,置不韋縣,屬益州郡,後叛。建武中,其王賢栗等率其種人萬餘詣越嶲太守鄭鴻降,光武封爲君長。永平元年,諸夷復叛,遣益州太守張翕討平之,立瀾滄郡,㝷改永昌郡,以廣漢鄭純爲太守。十二年,以其地置哀牢、愽南二縣,割益州郡西部都慰所領六縣合爲永昌郡。蜀漢諸葛亮取南中,仍爲永昌郡。晉因之。唐屬姚州都督府,後爲南詔蒙氏所㩀,歷叚氏、髙氏皆爲永昌府。元憲宗七年,於永昌立三千户所,隷大理萬户府。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陞爲府,隷大理路。及置金齒等䖏宣撫司,治於此。本朝洪武十五年,仍置府,又立金齒衞。至二十三年,省府,以金齒衞爲軍民指揮使司。編户九里,領縣一、安撫司一、長官司二。

  • 永平縣 在司城東北一百七十里。本東漢永昌郡之愽南縣。晉因之,後改永平縣。唐時,南詔置勝郷郡。宋時,大理因之。元初,廢郡,立永平千户所。後復爲永平縣,屬永昌府。本朝改今屬。編户七里。
  • 潞江安撫司 在司城西一百三十五里。舊名怒江甸,訛爲潞江。元至元間,始置柔逺路軍民總管府,治怒江甸,隷金齒等䖏宣撫司。後爲麓川宣慰司所㩀。本朝洪武十五年,改爲柔逺府。後置潞江長官司。永樂九年,陞安撫司。
  • 鳯溪長官司 在司城東二十五里。本元永昌府地。洪武二十三年,置今司。
  • 施甸長官司 在司城南一百里。元至元間,置石甸長官司,後訛爲施甸。本朝因之。

郡名 编辑

哀牢古名,永昌漢名,金齒元名

山川 编辑

  • 大保山 在司城内,約髙九十餘丈。竹木隂森,四時不改。
  • 棲賢山 在司城北四里。舊有樓賢寺。
  • 靈鷲山 在司城北五里。舊有光宗蘭若寺。
  • 九隆山 在司城南七里。山有九嶺,又名九坡嶺。沙河源出於此。相傳哀牢酋九隆居此山下,故名。諸葛亮南征時,鑿斷山脉,以泄其氣,有跡存焉。
  • 卧獅山 在司城南一十五里。約髙一百餘丈,以形似名。
  • 官市山 在司城南二十里。下有芭蕉洞,内石色如彩盖之狀。其北有官市堰。
  • 哀牢山 在司城東二十里,約髙三百餘丈。本名安樂,夷語訛爲哀牢。絶頂有一石,如人坐懷。中有二穴,名天井。土人於春苜視水之盈涸,以卜嵗之豐㐫。穴下相通,取左穴水,則右穴水涸,取右亦然。又山下有一石,狀如鼻,二泉出焉。一温一凉,號爲玉泉,故又名玉泉山。
  • 虎障山 在司城西二十里。下出温泉。
  • 卧佛山 在司城西北二十里。昔人因巖石鑿爲卧佛,其洞與池皆號卧佛。
  • 石澗山 在司城東北三十里。林巒層疊,伏如屏列。
  • 峽口山 在司城東南四十里。下有一洞,廣二丈。金齒川流俱入此洞,伏行地中,至瀾滄江出焉。
  • 羅岷山 在司城東北八十里,瀾滄江西岸。髙千餘仭,延袤四十餘里。頂常有石飛下,過者必趨。
  • 筆架山 在司城東南三十餘里。以形似名。
  • 瑪瑙山 在司城西一百里許。因出瑪瑙,故名。
  • 髙黎共山 本名崑崙岡,夷語訛也。在永昌西,騰衝東。蒙氏異牟㝷封爲西嶽。東臨古穹甸江,即今潞江也。有瘴毒,夏秋不可行。西即麓川江,以藤索爲橋。山上下各五七十里。山頂天霽時,見吐畨雪。山馬行者,自晨至午,纔到山頂,炊憇而下。徒歩者,止宿于上。
  • 髑髏山 在永平縣西南五里。相傳昔有妖食人,止存髑髏。有僧於此山上立神祠,下建佛刹以鎮之,妖害遂息。
  • 羅木山 在永平縣北八里。
  • 花橋山 在永平縣西南二十五里。
  • 和丘山 在永平縣西三十里。髙可千餘仭,雲合即雨。東麓一潭,四時澄澈,流爲木里塲河。西麓有泉,流爲曲洞河。
  • 慱南山 在永平縣西南四十里。一名金浪巔山,一名丁當丁山。極爲險隘,乃蒲蠻出沒之所。昔南詔遣將軍征緬,囬師多齎金寳,經此山遇盗,將軍死之。後立祠曰金浪巔山神祠。北麓有泉,流爲花橋河。
  • 羊街山 在永平縣北四十里。山半湧泉,周圍五尺,名曰一碗水。行者咸掬飲之。
  • 地寳藏山 在永平縣東七十里。
  • 羅武山 在永平縣東北一百一十里。山半有泉,勝備江發源于此。
  • 橫嶺山 在永平縣東北一百三十五里。極陡峻,驛路經其上。其西有泉,下流爲九渡河。
  • 和塲山 在潞江安撫司東三十餘里。
  • 掌亢山 在安撫司南六十里。
  • 雷弄山 在安撫司東八十里。
  • 鳯溪山 在鳯溪長官司治東。東西有二泉,合流爲鳯溪。
  • 秀巖山 在施甸長官司東南二里。小羅窑河源出于此。
  • 摩蒼山 在施甸長官司治東三里。一名施甸山。孤峯聳翠。
  • 石柵山 在施甸長官司西一十里。
  • 當歸山 在施甸長官司西北二十五里。上産當歸。
  • 甸頭山 在施甸長官司西南三十里。其南有碧霞山。
  • 新柵山 在施甸長官司西北四十里。
  • 象鼻嶺 在司城西七里。形如象鼻,故名。
  • 龍王巖 在司城西一十五里。一山中斷,兩崖壁立,如斧劈之狀。
  • 瀾滄江 經司城東北八十五里羅岷山下。漢明帝兵開愽,南行者愁怨,作歌曰:漢德廣,開不賔,度愽南,越瀾津,渡瀾滄,爲他人。即此也。詳見關梁。
  • 㯽榔江 源出吐畨,遶金齒、百夷,經干崖阿昔甸,下合大車江,至江頭城。
  • 銀龍江 在永平縣東,守禦城跨其上。源自上甸里,合木里塲河,又南合曲洞河,又東南過薩佑河、花橋河,又東南入瀾滄江。
  • 勝備江 源出羅武山,南流經永平縣東南境,合九渡、雙橋二河,至蒙化府合溪備江。
  • 潞江 舊名怒江。源出雍望,經潞江安撫司之北。兩岸陡絶,瘴癘甚毒,夏秋不可行。蒙氏封爲四瀆之一。
  • 清水河 有二:一出本司阿隆村,一出甘松坡下,合流至潞江安撫司城東北,合鳯溪郎義河,又至司城東南,合沙河諸水,入于峽口洞。
  • 沙木河 源自順寧府,經司城東北百餘里,西北入瀾滄江。
  • 坪市河 一北甸頭山,一出石甸寨,合流經施甸西,又南台蒲縹寨澗水,經新柵山口,從陡崖飛下,下流入于潞江。
  • 曲洞河 在永平縣西三十里,源出和立山之西麓。
  • 木里塲河 在永平縣西三十里,源出和丘山之東麓。
  • 九渡河 在永平縣東北一百三十五里,源出橫嶺山之西。
  • 青花海 在司城東北四里,源出龍泉。内有紅白荷花,夏月盛開,香風十里,爲郡人逰賞之所。
  • 荷花池 在司治西。
  • 易羅池 在司城南,周三百餘歩。源自地中湧出,相傳沙一觸沉木而感孕,即此池也。
  • 龍泉 有二:一在司城北郎義村,折爲三泒;一在上叢村,皆有灌溉之利。
  • 温泉 凢四:一在本司東北三十里金鷄村,一在本司北一十五里郎義村西山下,一在本司南五十里蒲縹寨,一在永平縣南八里曲洞村。工人四時浴之,春月尤盛。
  • 大諸葛堰 在司城南一十五里,其東有東嶽堰及小諸葛堰,皆有灌溉之利。
  • 甸尾堰 在司城南三十里,周廣二里。

形勝 编辑

  • 北接大理,東界瀾滄 元志。
  • 衆山環郭 近郭諸山環拱,左右
  • 兩江設塹 西南有上下潞江,東北有瀾滄江,深廣莫測,邉夷不能越,猶塹之設也。

土産 编辑

瀾滄江濵出有金沙,取洗融爲金 銅鐵錫 琥珀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外皮,中成琥珀。 土瑪瑙哀牢山支巔出有紅白絲相間纒者,謂之纒絲瑪瑙 有紅如臙脂者,謂之紅瑪瑙。 縹𣱃即白𣱃布,堅厚縝宻,頗類絲紬。 茶 漆 靛 細布 桐花績爲布,潔白不受垢。 紫㯽榔即馬金囊,狀類白荳䓻,嚼塗惡瘡甚效 或食一枚,飲冷水即無所傷。 蔞葉藤葉似葛,蔓附於𣗳,可爲醬郡 漢書所謂蒟醬也 實似桑椹,皮黒肉白,味辛,合㯽榔食之,禦瘴癘。 波羅蜜實大如瓜,味甘酸。 猩猩獸 如人能言。 百夷紗百夷撚線 漢人織布,堅厚縝密,可以禦寒。 濮竹節相去數尺。 藤條竹出髙黎共山,上有斑㸃,中實可作杖。 青木香 天麻 桔梗 苦參 澤瀉 橘紅 木賊 陳皮 狼毒 貫仲 威靈仙 枳殻 黄耆 香白芷 牽牛 五味子 何首烏 金銀花 半夏 南星 黄栢 地榆 商陸 黄岑 柴胡 防風 香附子 麻黄 紫蘇 茴香 乾葛 杏仁 麥門冬 粟殻已上俱出本司境。 當歸出施甸當歸山。 訶子出潞江。茯苓出永平縣境。

户口 编辑

  • 户 九千八十五。
  • 口 四萬八千七十八。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三百五十二頃九十四畆九分。
  • 粮 夏税小麥正耗四百七十五石三斗七升九合三勺五抄。秋粮米正耗三千六百四十四石八斗五升三合。

屯田 编辑

本司各所屯田七千八十六頃二十四畆二分二𨤲。地一百四十頃二十九畆九分。永平禦工所屯田一百七十六頃一十五畆四分。地三十八頃五十二畆六分。

風俗 编辑

  • 金齒繡面 雲南志:百夷之俗,以金褁兩齒。白金齒蠻,漆其齒曰漆齒蠻,文其面曰繡面蠻,剌其足曰花脚蠻,以彩䋲撮髻曰花角蠻。
  • 穿鼻儋耳 哀牢人皆以銅爲圏穿其鼻,又爲大圏墜其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乃墜之,垂至肩以爲貴。
  • 採獵爲務 蒲蠻,一名樸子蠻。其服食好尚與順寧府者相同。居瀾滄江以西者,性勇徤,專爲盗賊。髻挿弩箭,兵不離身,以採獵爲務。騎不用鞍,跣足馳走如飛。男子出外,其婦杜門絶客,禁杵,曰靜坐以待其至。有罪無分輕重,其酋長皆殺之。有戰闘,殺犬分肉爲令,擊木爲號。講和則斫牛爲誓,刻木爲信。乎酋位,則父子兄弟相攻,隣里不救,受賄乃救云。
  • 衣冠禮儀悉效中土 居諸葛營者,稱舊漢人,衣冠禮儀悉效中土。近年以来,郡中士夫凢交際之間,必髙帽長衫,文其語言,不爲俗態。雖市井常人出入之間,其衫帽亦不少離司志。
  • 婚姻論門第 同上。
  • 夷俗丕變 司境土人有三種:曰僰人,曰阿昌,曰蒲蠻。僰人與漢人同風,阿昌初無人禮,蒲蠻㩀險爲惡。今近城居者咸慕漢俗,而吉㐫之禮多變其舊。又有潞江諸䖏、百夷婦人,夫死則抱屍而眠,合面而哭,雖經乆臭爛不顧也。

公署 编辑

  • 鎮守衙門 在司治東北。
  • 金滄道 在城内敷教坊東,洪武三十年建。永平縣亦有
  • 布政司分司 在敷教坊東,正統九年建。
  • 兵備分司 在司治南。
  • 叅將衙門 在司治南。
  • 司治 在宣威坊北,洪武十六年建。内有經歷司、永豐庫、左右中、前後中、左中右、中前。金齒永昌一十千户所,每所百户十,鎮撫一。外有旌善、申明二亭,南有宣威,左右有策勳、敷教二牌樓。又有鎮撫㕔、稅課司、隂陽學、足食倉、養濟院,俱在司傍。近又有金齒廵檢司,在司南四十里。
  • 永平縣治 洪武間建。内有典史㕔,外有旌善、申明一亭。養濟院,所領有打牛坪廵檢司,在縣東一百里。
  • 永平禦 在永平縣治東北,洪武十九年建。内有金齒前前右右二千户所,每所領所鎮撫一,百户十。
  • 潞江安撫司治 洪武三十五年建。
  • 鳯溪長官司治 洪武三十三年建。
  • 施甸長官司治 洪武十八年建。内有吏目㕔,所領有石甸廵檢司。

學校 编辑

  • 金齒司學 舊在中正坊西。正綂九年,刑部侍郞楊寧因征麓川,駐師金齒,見學宫卑陋,乃移置于策勳坊西,始宏其規。有夫子廟、兩廡、㦸門、櫺星門、明倫堂、四齊講堂、庖厨、射圃,繚以崇垣,固以重門。是役也,都指揮胡誌、李昇實經營焉。禮部左侍郞兼翰林侍講學士王英有新學詩并序,吏部尚書王直有記。櫺星門外有二旗亭,頭曰興賢、毓秀,則副使王槐所建。
  • 社學 有二:一在本司中正坊舊儒學,一在永平縣。

城池 编辑

  • 金齒城 洪武十六年建。周遭一十三里一十四歩,凢八門:東曰昇陽,南曰鎮南,西南曰龍泉、曰安定,西曰勇鎮,西北曰仁夀,北曰通華,東北曰拱北。其上各有樓,又有角樓四,敵臺三,城鋪六十四。又有教塲在拱北門外。
  • 永平禦城 洪武二十六年建。周圍三里三分,凢四門:東曰春陽,南曰德化,西曰鎮西,北曰武安。又有教塲在東門外。

驛堡 编辑

  • 金齒驛 在司城拱北外二里許,洪武三十五年建。
  • 沙木和驛 在司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
  • 潞江驛 在潞江安撫司西一十五里,正綂十一年建。
  • 蒲縹驛 在司城南六十里,正綂十二年建。
  • 永平驛 在永平縣東五里,洪武十六年建。
  • 打牛坪驛 在永平縣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建。
  • 沙木和堡 在司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本司官軍。
  • 永平堡 在永平城東北五里。
  • 漾備上堡 在永平城東北七十里。已上二堡俱永平禦官軍。

哨戍 编辑

芹菜塘哨 羊𣙢哨 莾本哨 新關哨 山頂俱金齒司。 大陡坡哨 蒙能哨 蝦䗫塘哨 大栗𣗳哨 觀音山哨 杉松哨 莾卜浪哨俱永平禦

鋪舎 编辑

在城鋪 板橋鋪 天井鋪 山達鋪 平坡鋪俱在司北。 一碗水鋪 打板箐鋪 蒲縹鋪 八灣鋪在司城南 俱隷金齒司。 沙木和鋪 丁當山鋪 花橋鋪 縣前鋪 梅花鋪 天井鋪 白土鋪 黄連鋪 勝備橋鋪 打牛坪鋪 許登鋪 横嶺鋪 白水鋪俱隷永平縣。

關梁 编辑

  • 山達關 在司城東北七十五里。
  • 老姚關 在司治東南一百四十里。
  • 丁當丁山關 在愽南山。
  • 上甸關 在永平縣北二十里。
  • 花橋關 在永平縣西南四十里。
  • 潞江關 在潞江東岸。
  • 清水關 在卧佛山西。
  • 蒲關 在施甸長官司莽由寨。
  • 衆安橋 在諸葛營西。其東有神濟橋,皆跨沙河。
  • 北津橋 舊名板橋,在城北二十里。長五丈六尺,闊二丈,爲屋其上,徃来者憇焉。東又有東津橋,皆跨清水河。
  • 鳯鳴橋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跨沙木河。
  • 太平橋 在永平縣東一里江東村。又東北有二橋,曰安定,曰通市,俱跨銀龍江。
  • 霽虹橋 在司城東八十五里,跨瀾滄江。舊以竹索爲橋,修廢不一。洪武間,鎮撫華獄鑄二鐡柱于兩岸以維舟,然岸陡水悍,時遭覆溺。後架木爲橋,又爲囬禄所敗。弘治十四年,兵備副使王槐重修,構造屋于其上,貫以鐡䋲,行者若履平地。有記。
  • 關索寨 在永平縣東北四里,周逥三里。俗傳蜀漢將關索所築。

臺榭 编辑

  • 安邉定逺樓 在司城南。洪武十七年,指揮僉事李觀建。上景常有詩序。
  • 觀騎樓 在司治南七里諸葛營。永樂二十年建。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 在城内。
  •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
  • 社稷壇 在城西。
  • 厲壇 在社稷壇東北。
  • 諸葛武侯廟 在城南七里諸葛營。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擒孟獲,定永昌,屯營於此。人懷其德,立祠祀之。至今上民自稱為諸葛遺民,因名諸葛村。有古題詠。
  • 忠毅祠 在大保山下。本朝正綂間,征麓川,都督方政率衆渡潞江,力戰死之。贈咸逺伯,謚忠毅。土人哀慕,立祠祀之。
  • 旗纛廟 在本司後。每年霜降日,本司官祭之。
  • 武安王廟 在司治南。
  • 東嶽廟 去城南七里諸葛營内。
  • 龍王祠 有二:一在城西龍泉門外,一在城西北一十五里。其下有泉,灌田甚廣。
  • 郷賢祠 在儒學東。舊爲文昌祠。弘治間,副使林俊改祀郷賢吕凱諸人。
  • 名宦祠 在城中儒學東。弘治十六年,兵備王槐建。祀諸葛亮諸賢。

古蹟 编辑

  • 廢不韋縣 在司境。漢武帝置,徙南越相吕嘉子孫宗族居之。以嘉爲不韋後,因名不韋,以彰其先人之惡。東漢永昌郡治此。
  • 廢哀牢縣 在司境,故牢王國。東漢永平中,置哀牢縣,屬永昌郡。晉因之,後廢。廢愽南縣。在永平縣境。東漢永平中,置哀牢縣,屬永昌郡。晉因之,後廢。廢愽南縣。在永平縣境。東漢永平中置。哀牢縣屬永昌郡晉因之,後廢。
  • 廢愽南縣 在永平縣境。東漢永平中置哀牢縣,屬永昌郡,晉因之,後廢。廢。愽南縣,在永平縣境。東漢永平中置,晉因之,後改曰永平。
  • 諸葛營 在司城南一十里。其東東嶽堰内,一土數周,廻三十餘丈,髙六尺,随水髙下,雖盛潦不沒。俗謂武侯旗臺。
  • 萬箭𣗳 在瀾滄江三十里。叚氏時,蒲蠻出沒經此,過者射其𣗳以厭勝之,至今猶然。𣗳髙五尺,而離如蝟剌。
  • 廢光明井 在司城東五里。唐大曆間,井傍常見三角牛、四角羊、鼎足鷄,中有火燭天。南詔塞之,今建爲風雲雷雨壇。

宦蹟 编辑

  • 鄭純 永昌太守。
三國
  • 諸葛亮
  • 王伉 永昌郡丞。
  • 張羅疋 永昌郡都督。
  • 叚阿堅 金齒宣慰。
  • 李宣 四川嘉定人。四川上萬户府萬户,調守永昌,甚有政聲。
本朝
  • 李觀 夀州人。元。雲南行省右丞。
  • 胡淵 指揮。
  • 胡琛 指揮。
  • 胡誌 都督僉事。
  • 政 都督。
  • 楊寧 刑部侍郞。
  • 吉慶 御馬監太監。弘治間,鎮守金騰。
  • 孫緒 印綬監少監。弘治間,鎮守金騰。
  • 張誠 御馬監太監。正德間,鎮守金騰。
  • 毛福夀 山後人。正綂間,都督司知克叅將,鎮守金騰。
  • 沐誠
  • 沐詳 流。克叅將,鎮守金騰。
  • 沐崧 正德間,克叅將,鎮守金騰。
進士
  • 文㴻 成化丙戍進士,仕至知府。
  • 張志淳 成化甲辰進士,歷官吏部驗封清吏司貟外郎,轉文羅司郎中、太常少卿。㝷轉本寺卿、南京工部侍郞。
  • 滕㯽 成化甲辰進士,歷南京户部郎中。
  • 馬文
  • 陸芸 俱弘治乙丑進士。

騰衝軍民指揮使司 编辑

東至金齒潞江安撫司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麻里長官司界三百里,南至南甸州界二十里,北至茶山長官司界二百四十里,東北到金齒軍民指揮使司二百七十五里,東南到南甸宣撫司大蒲窩寨一百里,西南到干崖宣撫司一百八十里,西北到茶山長官司五百里。自司治至市政司一千六百四十里,至應天府八千六百四十里,至順天府一萬二千八十五里。

建置沿革 编辑

漢爲永昌郡,西境即越賧地,僰、驃、俄昌三種蠻居之。唐置覊縻州。南詔蒙氏九世孫異牟㝷取越賧,置軟化府。其後白蠻徙居之,改騰衝府。宋時地屬大理叚氏。元憲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及置藤越縣。十四年,改騰衝府。後以順江州及藤越、越甸、古湧三縣省入,隷大理路。本朝因之。洪武三十三年,改騰衝守禦千户所,隷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正綂十四年,陞軍民指揮使司,隷雲南都司。

郡名 编辑

藤越元名

山川 编辑

  • 来鳯山 在司城南四里,一名龍鳯山,上有神祠。
  • 球𤤓山 在司城東五里,頂平可居,以避㓂。上有水池,傍有二欠,距十餘丈。上穴周三尺,下六周一尺。水從上穴流經下穴,注爲伽河池。
  • 寳峯山 在司城南一十里,一名長洞山。上有玉寳寺,乃髙僧摩伽陀脩道之所。
  • 水尾山 在司城南一十五里,上有水尾寺。
  • 下干峨山 在司城北一十五里,下有池,亦名下千峨。
  • 土山 在司城北一十五里,上有龍池,周五十餘丈,下亦有龍池。
  • 顛峻山 在司城東南一十八里。
  • 羅生山 在司城東南二十里,峯巒千丈,條岡百里,林木森茂,騰衝之名山也。
  • 上干峨山 在司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池,名清河,亦名上千峨。周五百餘丈,花木圍繞,葉落池内,則鳥鵲啣去。山北有金塔坡,相傳昔有異人脩道於此,至今無蚊蚋霜雪。
  • 巃嵸山 在司城北三十里。山極髙峻,雲合即雨。
  • 羅左衝山 在司城南三十里。
  • 赤土山在司城東三十里。
  • 緬箐山 在司城西三十五里。
  • 髙黎共山 在司城東北一百二十里,一名崑崙岡,夷語訛爲髙良公。山極髙峻,介騰衝、潞江之間。冬月,潞江無霜,其山頂霜雪極爲嚴沍,蒙氏封爲西嶽。自頂至下,東西各五七十里,騎行者自晨至午方至其頂,歩者止宿于上。
  • 大盈江 有三源:一出赤土山,流爲馬邑河;一出巃嵸山,滀爲小湖,流爲髙河;一出羅生山,流爲羅生塲河。遶司城,自東而北而西,三水合爲火盈江,又名大車江。南入南甸州爲小梁河,至干崖爲安樂阿,西流爲㯽榔江。
  • 龍川江 源出峨昌蠻地七藏甸,經越甸,傍髙黎共山北渡口,古有藤索橋。下流至太公城,合大盈江。
  • 疊水河 在城西南。山麓有石岩,斷䧟百尺,水勢奔飛,雷怒雪翻,吐珠噴沫,觀者毛悚。
  • 大車湖 在司南。湖甚廣濶,中有山,逺觀之,真瓊浪中一㸃青也。
  • 半月池 在司城北七里,周五十丈。
  • 玉泉 在大盈江右王泉寺下。源從平地石鏬湧出,流合大盈江,灌田甚廣。
  • 分水泉 在髙黎共山之頂,清澈可掬。相傳昔神僧憫行者之渴,以錫卓地而泉湧焉,至今往来者咸掬飲之。
  • 温泉 有四:一在城北馬邑村,一在城東南大洞村,一在城南羅左衝村,一在城西緬箐村。水沸如湯,入多浴之。

形勝 编辑

  • 諸夷接境,誠要害之地 雲南志:孟養、緬甸諸夷皆接境,誠要害之地。今築城置司,以控扼之。
  • 南有鳯山,西有寳峯 舊騰衝府志。

土産 编辑

黄藤 濮竹髙黎 共山出,節甚長。 漆 㯶 硫黄 野猪其形類家猪,不畏虎豹,境内山谷多有之。 孔雀 鸚鵡 鸜鵒 竹䶉仙茅 黄連 黄精 半夏 南星 柴胡

户口 编辑

  • 户 二千六百五十八。
  • 口 二萬二十七。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一千七十八頃九十六畆二分三𨤲。
  • 粮 秋粮米正耗三千七百四十八石六斗一升五合六勺。

屯田 编辑

馬站屯 瓦甸屯 龍川江屯 苗倉屯 刀怕休屯 石墻屯 丘坡屯 混泥屯 羅古城屯阿蔔屯俱左所。 江東屯 明光屯 瓦甸屯 新莊屯 濟宻屯 阿幸屯 混泥屯 石墻屯 江苴屯俱右所。 新莊屯 界頭屯 龍川屯 早賜屯 阿幸屯 羅宻城屯 早叅屯 順江屯俱中所。 曲石屯 千雙屯 瓦甸屯 早貴寨屯 濟宻屯 江苴屯 龍川江屯 石墻屯 烏索屯 甸苴屯 阿幸屯 阿蔔屯 界頭屯俱前所。 羅香寨屯 瓦甸屯 界頭屯 新莊屯 順江屯 早叅屯 明光屯 混泥屯 早賜屯 鷄次平屯 烏索屯 阿幸屯 公坡屯 龍川江屯俱後所。

風俗 编辑

  • 蠻性懦弱,善孳畜,佃種 境内。俄昌蠻。即㝷傳蠻也。似蒲而别種,居山野間,狀類漢人,性懦弱。男子項髻戴竹兠鍪,飾以毛、熊皮、猪牙、雉尾,衣無領䄂,善孳畜佃種,又善商賈。婦人以五釆帛褁其髻爲飾。有産不令人知,三日乃浴其子於江,治生如常。種秫爲酒,歌舞而飲,以糟粕爲餅,曬之以代乏。比之諸夷之强悍,則此類爲易治也。
  • 構木巢居,刀耕火種 哈喇蠻,有名無姓,形陋體黒,服食類蒲蠻,而性則柔懦,懼官府。巢居山中,刀耕火種,多旱穀。男子間有剃髮者,俱戴笋籜笠。
  • 風俗漸變 境内各夷舊俗甚陋,自本朝立學以来,民間俊秀子弟奮發以讀書自勵,科不乏人,而其父兄亦各向慕,革其舊染矣。

公署 编辑

  • 金滄道 在城南門内。
  • 布政司分司 在西門内。
  • 司治 在城中,正綂十四年建。内有經歷司、鎮撫、左、右、中、前、後、騰衝六千户所,每所領所鎮撫一、百户十。又有鎮夷關廵檢司,去司治南二十五里。龍川江廵檢司,去司治東七十五里。
  • 鎮守衙門 在城内,弘治元年建。
  • 叅將衙門 在城内,成化二十三年建。
  • 兵備衙門 在城内,弘治元年建。
  • 叅將衙門 在城内,成化二十三年建。
  • 兵備衙門 在城内,弘治元年建。

學校 编辑

  • 騰衝司學 在司治右,成化十六年廵按御史樊瑩建,成化二十年增修。有夫子殿、東西兩廡、明倫堂、志道、㩀德、依仁、㳺藝四齎,繚以崇垣,固以重門,門之外有成賢坊。

城池 编辑

  • 騰衝司城 正綂十四年建。尉遭七里開四門,東曰霑化,南曰靖邉,西曰永安,北曰溥潤,上各有樓,其西門外有教塲。

驛堡 编辑

  • 騰衝驛 在霑化門外,正綂十四年建,弘治十六年重修。
  • 龍川江驛 在龍川江前十五里,正綂十四年建。

哨戍 编辑

  • 亂箭𣗳哨 在城東三十里。
  • 黄草壩哨 在城東五十里。
  • 竹笆哨 在城東八十里。俱弘治六年建。本司官軍。

鋪舎 编辑

在城總鋪 芹菜塘鋪 赤土橋鋪 橄欖坡鋪 龍川江鋪 竹笆橋鋪 分水嶺鋪

關梁 编辑

  • 龍川江關 在司城東七十里江之西岸。
  • 古勇關 在司城西一百里古勇甸。
  • 鎮夷關 去司城二十五里,正綂十四年建,爲雲南極邉,過此一里皆夷境矣。
  • 馬面關 去司城一百五十里。
  • 和自關 去司治南四十五里。
  • 孟璉關 去司洽東南三十里。
  • 大盈橋 跨城西大盈江,景泰三年建。
  • 藤橋 有三:一在龍川,一在瓦甸,一在曲石,俱跨龍川江上。盖江水湍急,難以木石爲之,編藤爲橋,繫於岸𣗳,以通徃来。

臺榭 编辑

  • 鐘樓 在城中,正綂十四年建,棲鐘以警晨昏。

祠廟 编辑

  • 城隍廟 在城東。
  •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
  • 社稷壇 在城西。
  • 厲壇 在城北。
  • 旗纛廟 在司後。

墳墓 编辑

  • 杜光庭子墓 光庭,唐人,其子失其名。相傳寓蒙氏,死塟龍鳯山。清平官張羅疋重其才德,爲之立廟。
  • 髙左丞墓 左丞,叚氏時人,死塟龍鳯山。有碑甚髙大,題曰:威武將軍騰衝府知府髙泰。

古蹟 编辑

  • 越甸廢縣 元至元中,置此縣於越甸,㝷省入府。
  • 龍馬槽 在司北一百五十里江中,有石如槽。南詔時,常有龍馬食于此。
  • 鎮兵石 在司城中,俗傳諸葛亮置此以禳兵戈。
  • 濟旱石 在土山傍金輪寺内,石圍一尺五寸。山上有龍池,相傳昔髙僧摩伽陀所遺。每遇旱,舉而浸於龍池,則雷雨即至。若移浸他䖏,則無驗。
  • 羅古城 在司治北一百里。相傳昔有夷酋居此。周五里,濠壘尚存。
  • 羅宻城 在司治八十里。周四里,濠壘尚存。
  • 尚書營 在司治南五里。正綂間,尚書王驥營于此。
  • 侍郞壩 在司治北三里。兵部侍郞侯璡所築。蓄水以灌民田,故名。
  • 鐘溪 在司城西北擂皷山下。巔有古刹,遺址尚在。相傳昔有鐘重千餘斤,聲極宏逺。一夕風,兩鐘忽移於溪中,徧體生草而紐,常見人不敢徃視,徃則雷兩驟至。

宦蹟 编辑

金齒司指揮使。

雲南志卷十三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雲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