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德云南志
◀上一卷 卷十三 下一卷▶

云南志卷十三 志十三 编辑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编辑

东至蒙化府界三百六十里,南至湾甸州界二百七十里,西至腾衔卫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大理府云龙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北到蒙化府漾备驿三百二十里,东南到顺宁府四百八十里,西南到腾冲军民指挥使司二百八十里,西北到五井盐课提举司五百三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九十里,至应天府八千三百六十五里,至顺天府一万一千八百一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禹贡梁州西南徼外之地,天文井鬼分野。古哀牢国。汉武帝时内附,置不韦县,属益州郡,后叛。建武中,其王贤栗等率其种人万馀诣越嶲太守郑鸿降,光武封为君长。永平元年,诸夷复叛,遣益州太守张翕讨平之,立澜沧郡,㝷改永昌郡,以广汉郑纯为太守。十二年,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慰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蜀汉诸葛亮取南中,仍为永昌郡。晋因之。唐属姚州都督府,后为南诏蒙氏所㩀,历叚氏、高氏皆为永昌府。元宪宗七年,于永昌立三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升为府,隶大理路。及置金齿等处宣抚司,治于此。本朝洪武十五年,仍置府,又立金齿卫。至二十三年,省府,以金齿卫为军民指挥使司。编户九里,领县一、安抚司一、长官司二。

  • 永平县 在司城东北一百七十里。本东汉永昌郡之博南县。晋因之,后改永平县。唐时,南诏置胜郷郡。宋时,大理因之。元初,废郡,立永平千户所。后复为永平县,属永昌府。本朝改今属。编户七里。
  • 潞江安抚司 在司城西一百三十五里。旧名怒江甸,讹为潞江。元至元间,始置柔远路军民总管府,治怒江甸,隶金齿等处宣抚司。后为麓川宣慰司所㩀。本朝洪武十五年,改为柔远府。后置潞江长官司。永乐九年,升安抚司。
  • 鳯溪长官司 在司城东二十五里。本元永昌府地。洪武二十三年,置今司。
  • 施甸长官司 在司城南一百里。元至元间,置石甸长官司,后讹为施甸。本朝因之。

郡名 编辑

哀牢古名,永昌汉名,金齿元名

山川 编辑

  • 大保山 在司城内,约高九十馀丈。竹木阴森,四时不改。
  • 栖贤山 在司城北四里。旧有楼贤寺。
  • 灵鹫山 在司城北五里。旧有光宗兰若寺。
  • 九隆山 在司城南七里。山有九岭,又名九坡岭。沙河源出于此。相传哀牢酋九隆居此山下,故名。诸葛亮南征时,凿断山脉,以泄其气,有迹存焉。
  • 卧狮山 在司城南一十五里。约高一百馀丈,以形似名。
  • 官市山 在司城南二十里。下有芭蕉洞,内石色如彩盖之状。其北有官市堰。
  • 哀牢山 在司城东二十里,约高三百馀丈。本名安乐,夷语讹为哀牢。绝顶有一石,如人坐怀。中有二穴,名天井。土人于春苜视水之盈涸,以卜岁之丰㐫。穴下相通,取左穴水,则右穴水涸,取右亦然。又山下有一石,状如鼻,二泉出焉。一温一凉,号为玉泉,故又名玉泉山。
  • 虎障山 在司城西二十里。下出温泉。
  • 卧佛山 在司城西北二十里。昔人因岩石凿为卧佛,其洞与池皆号卧佛。
  • 石涧山 在司城东北三十里。林峦层叠,伏如屏列。
  • 峡口山 在司城东南四十里。下有一洞,广二丈。金齿川流俱入此洞,伏行地中,至澜沧江出焉。
  • 罗岷山 在司城东北八十里,澜沧江西岸。高千馀仭,延袤四十馀里。顶常有石飞下,过者必趋。
  • 笔架山 在司城东南三十馀里。以形似名。
  • 玛瑙山 在司城西一百里许。因出玛瑙,故名。
  • 高黎共山 本名昆仑冈,夷语讹也。在永昌西,腾冲东。蒙氏异牟㝷封为西岳。东临古穹甸江,即今潞江也。有瘴毒,夏秋不可行。西即麓川江,以藤索为桥。山上下各五七十里。山顶天霁时,见吐畨雪。山马行者,自晨至午,才到山顶,炊憩而下。徒步者,止宿于上。
  • 髑髅山 在永平县西南五里。相传昔有妖食人,止存髑髅。有僧于此山上立神祠,下建佛刹以镇之,妖害遂息。
  • 罗木山 在永平县北八里。
  • 花桥山 在永平县西南二十五里。
  • 和丘山 在永平县西三十里。高可千馀仭,云合即雨。东麓一潭,四时澄澈,流为木里场河。西麓有泉,流为曲洞河。
  • 慱南山 在永平县西南四十里。一名金浪巅山,一名丁当丁山。极为险隘,乃蒲蛮出没之所。昔南诏遣将军征缅,囬师多赍金宝,经此山遇盗,将军死之。后立祠曰金浪巅山神祠。北麓有泉,流为花桥河。
  • 羊街山 在永平县北四十里。山半涌泉,周围五尺,名曰一碗水。行者咸掬饮之。
  • 地宝藏山 在永平县东七十里。
  • 罗武山 在永平县东北一百一十里。山半有泉,胜备江发源于此。
  • 横岭山 在永平县东北一百三十五里。极陡峻,驿路经其上。其西有泉,下流为九渡河。
  • 和场山 在潞江安抚司东三十馀里。
  • 掌亢山 在安抚司南六十里。
  • 雷弄山 在安抚司东八十里。
  • 鳯溪山 在鳯溪长官司治东。东西有二泉,合流为鳯溪。
  • 秀岩山 在施甸长官司东南二里。小罗窑河源出于此。
  • 摩苍山 在施甸长官司治东三里。一名施甸山。孤峯耸翠。
  • 石栅山 在施甸长官司西一十里。
  • 当归山 在施甸长官司西北二十五里。上产当归。
  • 甸头山 在施甸长官司西南三十里。其南有碧霞山。
  • 新栅山 在施甸长官司西北四十里。
  • 象鼻岭 在司城西七里。形如象鼻,故名。
  • 龙王岩 在司城西一十五里。一山中断,两崖壁立,如斧劈之状。
  • 澜沧江 经司城东北八十五里罗岷山下。汉明帝兵开博,南行者愁怨,作歌曰:汉德广,开不賔,度博南,越澜津,渡澜沧,为他人。即此也。详见关梁。
  • 㯽榔江 源出吐畨,绕金齿、百夷,经干崖阿昔甸,下合大车江,至江头城。
  • 银龙江 在永平县东,守御城跨其上。源自上甸里,合木里场河,又南合曲洞河,又东南过萨佑河、花桥河,又东南入澜沧江。
  • 胜备江 源出罗武山,南流经永平县东南境,合九渡、双桥二河,至蒙化府合溪备江。
  • 潞江 旧名怒江。源出雍望,经潞江安抚司之北。两岸陡绝,瘴疠甚毒,夏秋不可行。蒙氏封为四渎之一。
  • 清水河 有二:一出本司阿隆村,一出甘松坡下,合流至潞江安抚司城东北,合鳯溪郎义河,又至司城东南,合沙河诸水,入于峡口洞。
  • 沙木河 源自顺宁府,经司城东北百馀里,西北入澜沧江。
  • 坪市河 一北甸头山,一出石甸寨,合流经施甸西,又南台蒲缥寨涧水,经新栅山口,从陡崖飞下,下流入于潞江。
  • 曲洞河 在永平县西三十里,源出和立山之西麓。
  • 木里场河 在永平县西三十里,源出和丘山之东麓。
  • 九渡河 在永平县东北一百三十五里,源出横岭山之西。
  • 青花海 在司城东北四里,源出龙泉。内有红白荷花,夏月盛开,香风十里,为郡人游赏之所。
  • 荷花池 在司治西。
  • 易罗池 在司城南,周三百馀步。源自地中涌出,相传沙一触沉木而感孕,即此池也。
  • 龙泉 有二:一在司城北郎义村,折为三泒;一在上丛村,皆有灌溉之利。
  • 温泉 凡四:一在本司东北三十里金鸡村,一在本司北一十五里郎义村西山下,一在本司南五十里蒲缥寨,一在永平县南八里曲洞村。工人四时浴之,春月尤盛。
  • 大诸葛堰 在司城南一十五里,其东有东岳堰及小诸葛堰,皆有灌溉之利。
  • 甸尾堰 在司城南三十里,周广二里。

形胜 编辑

  • 北接大理,东界澜沧 元志。
  • 众山环郭 近郭诸山环拱,左右
  • 两江设堑 西南有上下潞江,东北有澜沧江,深广莫测,边夷不能越,犹堑之设也。

土产 编辑

澜沧江滨出有金沙,取洗融为金 铜铁锡 琥珀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外皮,中成琥珀。 土玛瑙哀牢山支巅出有红白丝相间纒者,谓之纒丝玛瑙 有红如胭脂者,谓之红玛瑙。 缥𣱃即白𣱃布,坚厚缜密,颇类丝䌷。 茶 漆 靛 细布 桐花绩为布,洁白不受垢。 紫㯽榔即马金囊,状类白豆䓻,嚼涂恶疮甚效 或食一枚,饮冷水即无所伤。 蒌叶藤叶似葛,蔓附于树,可为酱郡 汉书所谓蒟酱也 实似桑椹,皮黒肉白,味辛,合㯽榔食之,御瘴疠。 波罗蜜实大如瓜,味甘酸。 猩猩兽 如人能言。 百夷纱百夷撚线 汉人织布,坚厚缜密,可以御寒。 濮竹节相去数尺。 藤条竹出高黎共山,上有斑点,中实可作杖。 青木香 天麻 桔梗 苦参 泽泻 橘红 木贼 陈皮 狼毒 贯仲 威灵仙 枳壳 黄耆 香白芷 牵牛 五味子 何首乌 金银花 半夏 南星 黄柏 地榆 商陆 黄岑 柴胡 防风 香附子 麻黄 紫苏 茴香 干葛 杏仁 麦门冬 粟壳已上俱出本司境。 当归出施甸当归山。 诃子出潞江。茯苓出永平县境。

户口 编辑

  • 户 九千八十五。
  • 口 四万八千七十八。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三百五十二顷九十四亩九分。
  • 粮 夏税小麦正耗四百七十五石三斗七升九合三勺五抄。秋粮米正耗三千六百四十四石八斗五升三合。

屯田 编辑

本司各所屯田七千八十六顷二十四亩二分二厘。地一百四十顷二十九亩九分。永平御工所屯田一百七十六顷一十五亩四分。地三十八顷五十二亩六分。

风俗 编辑

  • 金齿绣面 云南志:百夷之俗,以金褁两齿。白金齿蛮,漆其齿曰漆齿蛮,文其面曰绣面蛮,剌其足曰花脚蛮,以彩䋲撮髻曰花角蛮。
  • 穿鼻儋耳 哀牢人皆以铜为圏穿其鼻,又为大圏坠其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乃坠之,垂至肩以为贵。
  • 采猎为务 蒲蛮,一名朴子蛮。其服食好尚与顺宁府者相同。居澜沧江以西者,性勇徤,专为盗贼。髻插弩箭,兵不离身,以采猎为务。骑不用鞍,跣足驰走如飞。男子出外,其妇杜门绝客,禁杵,曰静坐以待其至。有罪无分轻重,其酋长皆杀之。有战闘,杀犬分肉为令,击木为号。讲和则斫牛为誓,刻木为信。乎酋位,则父子兄弟相攻,邻里不救,受贿乃救云。
  • 衣冠礼仪悉效中土 居诸葛营者,称旧汉人,衣冠礼仪悉效中土。近年以来,郡中士夫凡交际之间,必高帽长衫,文其语言,不为俗态。虽市井常人出入之间,其衫帽亦不少离司志。
  • 婚姻论门第 同上。
  • 夷俗丕变 司境土人有三种:曰僰人,曰阿昌,曰蒲蛮。僰人与汉人同风,阿昌初无人礼,蒲蛮㩀险为恶。今近城居者咸慕汉俗,而吉㐫之礼多变其旧。又有潞江诸处、百夷妇人,夫死则抱尸而眠,合面而哭,虽经久臭烂不顾也。

公署 编辑

  • 镇守衙门 在司治东北。
  • 金沧道 在城内敷教坊东,洪武三十年建。永平县亦有
  • 布政司分司 在敷教坊东,正统九年建。
  • 兵备分司 在司治南。
  • 参将衙门 在司治南。
  • 司治 在宣威坊北,洪武十六年建。内有经历司、永丰库、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中前。金齿永昌一十千户所,每所百户十,镇抚一。外有旌善、申明二亭,南有宣威,左右有策勋、敷教二牌楼。又有镇抚厅、税课司、阴阳学、足食仓、养济院,俱在司傍。近又有金齿巡检司,在司南四十里。
  • 永平县治 洪武间建。内有典史厅,外有旌善、申明一亭。养济院,所领有打牛坪巡检司,在县东一百里。
  • 永平御 在永平县治东北,洪武十九年建。内有金齿前前右右二千户所,每所领所镇抚一,百户十。
  • 潞江安抚司治 洪武三十五年建。
  • 鳯溪长官司治 洪武三十三年建。
  • 施甸长官司治 洪武十八年建。内有吏目厅,所领有石甸巡检司。

学校 编辑

  • 金齿司学 旧在中正坊西。正綂九年,刑部侍郞杨宁因征麓川,驻师金齿,见学宫卑陋,乃移置于策勋坊西,始宏其规。有夫子庙、两庑、㦸门、棂星门、明伦堂、四齐讲堂、庖厨、射圃,缭以崇垣,固以重门。是役也,都指挥胡志、李昇实经营焉。礼部左侍郞兼翰林侍讲学士王英有新学诗并序,吏部尚书王直有记。棂星门外有二旗亭,头曰兴贤、毓秀,则副使王槐所建。
  • 社学 有二:一在本司中正坊旧儒学,一在永平县。

城池 编辑

  • 金齿城 洪武十六年建。周遭一十三里一十四步,凡八门:东曰昇阳,南曰镇南,西南曰龙泉、曰安定,西曰勇镇,西北曰仁夀,北曰通华,东北曰拱北。其上各有楼,又有角楼四,敌台三,城铺六十四。又有教场在拱北门外。
  • 永平御城 洪武二十六年建。周围三里三分,凡四门:东曰春阳,南曰德化,西曰镇西,北曰武安。又有教场在东门外。

驿堡 编辑

  • 金齿驿 在司城拱北外二里许,洪武三十五年建。
  • 沙木和驿 在司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
  • 潞江驿 在潞江安抚司西一十五里,正綂十一年建。
  • 蒲缥驿 在司城南六十里,正綂十二年建。
  • 永平驿 在永平县东五里,洪武十六年建。
  • 打牛坪驿 在永平县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建。
  • 沙木和堡 在司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建。本司官军。
  • 永平堡 在永平城东北五里。
  • 漾备上堡 在永平城东北七十里。已上二堡俱永平御官军。

哨戍 编辑

芹菜塘哨 羊𣙢哨 莾本哨 新关哨 山顶俱金齿司。 大陡坡哨 蒙能哨 虾䗫塘哨 大栗树哨 观音山哨 杉松哨 莾卜浪哨俱永平御

铺舎 编辑

在城铺 板桥铺 天井铺 山达铺 平坡铺俱在司北。 一碗水铺 打板箐铺 蒲缥铺 八湾铺在司城南 俱隶金齿司。 沙木和铺 丁当山铺 花桥铺 县前铺 梅花铺 天井铺 白土铺 黄连铺 胜备桥铺 打牛坪铺 许登铺 横岭铺 白水铺俱隶永平县。

关梁 编辑

  • 山达关 在司城东北七十五里。
  • 老姚关 在司治东南一百四十里。
  • 丁当丁山关 在博南山。
  • 上甸关 在永平县北二十里。
  • 花桥关 在永平县西南四十里。
  • 潞江关 在潞江东岸。
  • 清水关 在卧佛山西。
  • 蒲关 在施甸长官司莽由寨。
  • 众安桥 在诸葛营西。其东有神济桥,皆跨沙河。
  • 北津桥 旧名板桥,在城北二十里。长五丈六尺,阔二丈,为屋其上,往来者憩焉。东又有东津桥,皆跨清水河。
  • 鳯鸣桥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跨沙木河。
  • 太平桥 在永平县东一里江东村。又东北有二桥,曰安定,曰通市,俱跨银龙江。
  • 霁虹桥 在司城东八十五里,跨澜沧江。旧以竹索为桥,修废不一。洪武间,镇抚华狱铸二鐡柱于两岸以维舟,然岸陡水悍,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囬禄所败。弘治十四年,兵备副使王槐重修,构造屋于其上,贯以鐡䋲,行者若履平地。有记。
  • 关索寨 在永平县东北四里,周回三里。俗传蜀汉将关索所筑。

台榭 编辑

  • 安边定远楼 在司城南。洪武十七年,指挥佥事李观建。上景常有诗序。
  • 观骑楼 在司治南七里诸葛营。永乐二十年建。

祠庙 编辑

  • 城隍庙 在城内。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东。
  • 社稷坛 在城西。
  • 厉坛 在社稷坛东北。
  • 诸葛武侯庙 在城南七里诸葛营。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擒孟获,定永昌,屯营于此。人怀其德,立祠祀之。至今上民自称为诸葛遗民,因名诸葛村。有古题咏。
  • 忠毅祠 在大保山下。本朝正綂间,征麓川,都督方政率众渡潞江,力战死之。赠咸远伯,谥忠毅。土人哀慕,立祠祀之。
  • 旗纛庙 在本司后。每年霜降日,本司官祭之。
  • 武安王庙 在司治南。
  • 东岳庙 去城南七里诸葛营内。
  • 龙王祠 有二:一在城西龙泉门外,一在城西北一十五里。其下有泉,灌田甚广。
  • 郷贤祠 在儒学东。旧为文昌祠。弘治间,副使林俊改祀郷贤吕凯诸人。
  • 名宦祠 在城中儒学东。弘治十六年,兵备王槐建。祀诸葛亮诸贤。

古迹 编辑

  • 废不韦县 在司境。汉武帝置,徙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居之。以嘉为不韦后,因名不韦,以彰其先人之恶。东汉永昌郡治此。
  • 废哀牢县 在司境,故牢王国。东汉永平中,置哀牢县,属永昌郡。晋因之,后废。废博南县。在永平县境。东汉永平中,置哀牢县,属永昌郡。晋因之,后废。废博南县。在永平县境。东汉永平中置。哀牢县属永昌郡晋因之,后废。
  • 废博南县 在永平县境。东汉永平中置哀牢县,属永昌郡,晋因之,后废。废。博南县,在永平县境。东汉永平中置,晋因之,后改曰永平。
  • 诸葛营 在司城南一十里。其东东岳堰内,一土数周,回三十馀丈,高六尺,随水高下,虽盛潦不没。俗谓武侯旗台。
  • 万箭树 在澜沧江三十里。叚氏时,蒲蛮出没经此,过者射其树以厌胜之,至今犹然。树高五尺,而离如猬剌。
  • 废光明井 在司城东五里。唐大历间,井傍常见三角牛、四角羊、鼎足鸡,中有火烛天。南诏塞之,今建为风云雷雨坛。

宦迹 编辑

  • 郑纯 永昌太守。
三国
  • 诸葛亮
  • 王伉 永昌郡丞。
  • 张罗疋 永昌郡都督。
  • 叚阿坚 金齿宣慰。
  • 李宣 四川嘉定人。四川上万户府万户,调守永昌,甚有政声。
本朝
  • 李观 夀州人。元。云南行省右丞。
  • 胡渊 指挥。
  • 胡琛 指挥。
  • 胡志 都督佥事。
  • 政 都督。
  • 杨宁 刑部侍郞。
  • 吉庆 御马监太监。弘治间,镇守金腾。
  • 孙绪 印绶监少监。弘治间,镇守金腾。
  • 张诚 御马监太监。正德间,镇守金腾。
  • 毛福夀 山后人。正綂间,都督司知克参将,镇守金腾。
  • 沐诚
  • 沐详 流。克参将,镇守金腾。
  • 沐崧 正德间,克参将,镇守金腾。
进士
  • 文㴻 成化丙戍进士,仕至知府。
  • 张志淳 成化甲辰进士,历官吏部验封清吏司贠外郎,转文罗司郎中、太常少卿。㝷转本寺卿、南京工部侍郞。
  • 滕㯽 成化甲辰进士,历南京户部郎中。
  • 马文
  • 陆芸 俱弘治乙丑进士。

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编辑

东至金齿潞江安抚司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麻里长官司界三百里,南至南甸州界二十里,北至茶山长官司界二百四十里,东北到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二百七十五里,东南到南甸宣抚司大蒲窝寨一百里,西南到干崖宣抚司一百八十里,西北到茶山长官司五百里。自司治至市政司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应天府八千六百四十里,至顺天府一万二千八十五里。

建置沿革 编辑

汉为永昌郡,西境即越赕地,僰、骠、俄昌三种蛮居之。唐置羁縻州。南诏蒙氏九世孙异牟㝷取越赕,置软化府。其后白蛮徙居之,改腾冲府。宋时地属大理叚氏。元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及置藤越县。十四年,改腾冲府。后以顺江州及藤越、越甸、古涌三县省入,隶大理路。本朝因之。洪武三十三年,改腾冲守御千户所,隶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正綂十四年,升军民指挥使司,隶云南都司。

郡名 编辑

藤越元名

山川 编辑

  • 来鳯山 在司城南四里,一名龙鳯山,上有神祠。
  • 球𤤓山 在司城东五里,顶平可居,以避寇。上有水池,傍有二欠,距十馀丈。上穴周三尺,下六周一尺。水从上穴流经下穴,注为伽河池。
  • 宝峯山 在司城南一十里,一名长洞山。上有玉宝寺,乃高僧摩伽陀修道之所。
  • 水尾山 在司城南一十五里,上有水尾寺。
  • 下干峨山 在司城北一十五里,下有池,亦名下千峨。
  • 土山 在司城北一十五里,上有龙池,周五十馀丈,下亦有龙池。
  • 颠峻山 在司城东南一十八里。
  • 罗生山 在司城东南二十里,峯峦千丈,条冈百里,林木森茂,腾冲之名山也。
  • 上干峨山 在司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池,名清河,亦名上千峨。周五百馀丈,花木围绕,叶落池内,则鸟鹊衔去。山北有金塔坡,相传昔有异人修道于此,至今无蚊蚋霜雪。
  • 巃嵸山 在司城北三十里。山极高峻,云合即雨。
  • 罗左冲山 在司城南三十里。
  • 赤土山在司城东三十里。
  • 缅箐山 在司城西三十五里。
  • 高黎共山 在司城东北一百二十里,一名昆仑冈,夷语讹为高良公。山极高峻,介腾冲、潞江之间。冬月,潞江无霜,其山顶霜雪极为严沍,蒙氏封为西岳。自顶至下,东西各五七十里,骑行者自晨至午方至其顶,步者止宿于上。
  • 大盈江 有三源:一出赤土山,流为马邑河;一出巃嵸山,滀为小湖,流为高河;一出罗生山,流为罗生场河。绕司城,自东而北而西,三水合为火盈江,又名大车江。南入南甸州为小梁河,至干崖为安乐阿,西流为㯽榔江。
  • 龙川江 源出峨昌蛮地七藏甸,经越甸,傍高黎共山北渡口,古有藤索桥。下流至太公城,合大盈江。
  • 叠水河 在城西南。山麓有石岩,断䧟百尺,水势奔飞,雷怒雪翻,吐珠喷沫,观者毛悚。
  • 大车湖 在司南。湖甚广阔,中有山,远观之,真琼浪中一点青也。
  • 半月池 在司城北七里,周五十丈。
  • 玉泉 在大盈江右王泉寺下。源从平地石鏬涌出,流合大盈江,灌田甚广。
  • 分水泉 在高黎共山之顶,清澈可掬。相传昔神僧悯行者之渴,以锡卓地而泉涌焉,至今往来者咸掬饮之。
  • 温泉 有四:一在城北马邑村,一在城东南大洞村,一在城南罗左冲村,一在城西缅箐村。水沸如汤,入多浴之。

形胜 编辑

  • 诸夷接境,诚要害之地 云南志:孟养、缅甸诸夷皆接境,诚要害之地。今筑城置司,以控扼之。
  • 南有鳯山,西有宝峯 旧腾冲府志。

土产 编辑

黄藤 濮竹高黎 共山出,节甚长。 漆 㯶 硫黄 野猪其形类家猪,不畏虎豹,境内山谷多有之。 孔雀 鹦鹉 鸜鹆 竹䶉仙茅 黄连 黄精 半夏 南星 柴胡

户口 编辑

  • 户 二千六百五十八。
  • 口 二万二十七。

田粮 编辑

  • 田 官民田一千七十八顷九十六亩二分三厘。
  • 粮 秋粮米正耗三千七百四十八石六斗一升五合六勺。

屯田 编辑

马站屯 瓦甸屯 龙川江屯 苗仓屯 刀怕休屯 石墙屯 丘坡屯 混泥屯 罗古城屯阿卜屯俱左所。 江东屯 明光屯 瓦甸屯 新庄屯 济密屯 阿幸屯 混泥屯 石墙屯 江苴屯俱右所。 新庄屯 界头屯 龙川屯 早赐屯 阿幸屯 罗密城屯 早参屯 顺江屯俱中所。 曲石屯 千双屯 瓦甸屯 早贵寨屯 济密屯 江苴屯 龙川江屯 石墙屯 乌索屯 甸苴屯 阿幸屯 阿卜屯 界头屯俱前所。 罗香寨屯 瓦甸屯 界头屯 新庄屯 顺江屯 早参屯 明光屯 混泥屯 早赐屯 鸡次平屯 乌索屯 阿幸屯 公坡屯 龙川江屯俱后所。

风俗 编辑

  • 蛮性懦弱,善孳畜,佃种 境内。俄昌蛮。即㝷传蛮也。似蒲而别种,居山野间,状类汉人,性懦弱。男子项髻戴竹兜鍪,饰以毛、熊皮、猪牙、雉尾,衣无领䄂,善孳畜佃种,又善商贾。妇人以五釆帛褁其髻为饰。有产不令人知,三日乃浴其子于江,治生如常。种秫为酒,歌舞而饮,以糟粕为饼,晒之以代乏。比之诸夷之强悍,则此类为易治也。
  • 构木巢居,刀耕火种 哈喇蛮,有名无姓,形陋体黒,服食类蒲蛮,而性则柔懦,惧官府。巢居山中,刀耕火种,多旱谷。男子间有剃发者,俱戴笋箨笠。
  • 风俗渐变 境内各夷旧俗甚陋,自本朝立学以来,民间俊秀子弟奋发以读书自励,科不乏人,而其父兄亦各向慕,革其旧染矣。

公署 编辑

  • 金沧道 在城南门内。
  • 布政司分司 在西门内。
  • 司治 在城中,正綂十四年建。内有经历司、镇抚、左、右、中、前、后、腾冲六千户所,每所领所镇抚一、百户十。又有镇夷关巡检司,去司治南二十五里。龙川江巡检司,去司治东七十五里。
  • 镇守衙门 在城内,弘治元年建。
  • 参将衙门 在城内,成化二十三年建。
  • 兵备衙门 在城内,弘治元年建。
  • 参将衙门 在城内,成化二十三年建。
  • 兵备衙门 在城内,弘治元年建。

学校 编辑

  • 腾冲司学 在司治右,成化十六年巡按御史樊莹建,成化二十年增修。有夫子殿、东西两庑、明伦堂、志道、㩀德、依仁、㳺艺四赍,缭以崇垣,固以重门,门之外有成贤坊。

城池 编辑

  • 腾冲司城 正綂十四年建。尉遭七里开四门,东曰霑化,南曰靖边,西曰永安,北曰溥润,上各有楼,其西门外有教场。

驿堡 编辑

  • 腾冲驿 在霑化门外,正綂十四年建,弘治十六年重修。
  • 龙川江驿 在龙川江前十五里,正綂十四年建。

哨戍 编辑

  • 乱箭树哨 在城东三十里。
  • 黄草坝哨 在城东五十里。
  • 竹笆哨 在城东八十里。俱弘治六年建。本司官军。

铺舎 编辑

在城总铺 芹菜塘铺 赤土桥铺 橄榄坡铺 龙川江铺 竹笆桥铺 分水岭铺

关梁 编辑

  • 龙川江关 在司城东七十里江之西岸。
  • 古勇关 在司城西一百里古勇甸。
  • 镇夷关 去司城二十五里,正綂十四年建,为云南极边,过此一里皆夷境矣。
  • 马面关 去司城一百五十里。
  • 和自关 去司治南四十五里。
  • 孟琏关 去司洽东南三十里。
  • 大盈桥 跨城西大盈江,景泰三年建。
  • 藤桥 有三:一在龙川,一在瓦甸,一在曲石,俱跨龙川江上。盖江水湍急,难以木石为之,编藤为桥,系于岸树,以通往来。

台榭 编辑

  • 钟楼 在城中,正綂十四年建,栖钟以警晨昏。

祠庙 编辑

  • 城隍庙 在城东。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
  • 社稷坛 在城西。
  • 厉坛 在城北。
  • 旗纛庙 在司后。

坟墓 编辑

  • 杜光庭子墓 光庭,唐人,其子失其名。相传寓蒙氏,死葬龙鳯山。清平官张罗疋重其才德,为之立庙。
  • 高左丞墓 左丞,叚氏时人,死葬龙鳯山。有碑甚高大,题曰:威武将军腾冲府知府高泰。

古迹 编辑

  • 越甸废县 元至元中,置此县于越甸,㝷省入府。
  • 龙马槽 在司北一百五十里江中,有石如槽。南诏时,常有龙马食于此。
  • 镇兵石 在司城中,俗传诸葛亮置此以禳兵戈。
  • 济旱石 在土山傍金轮寺内,石围一尺五寸。山上有龙池,相传昔高僧摩伽陀所遗。每遇旱,举而浸于龙池,则雷雨即至。若移浸他处,则无验。
  • 罗古城 在司治北一百里。相传昔有夷酋居此。周五里,濠垒尚存。
  • 罗密城 在司治八十里。周四里,濠垒尚存。
  • 尚书营 在司治南五里。正綂间,尚书王骥营于此。
  • 侍郞坝 在司治北三里。兵部侍郞侯琎所筑。蓄水以灌民田,故名。
  • 钟溪 在司城西北擂鼓山下。巅有古刹,遗址尚在。相传昔有钟重千馀斤,声极宏远。一夕风,两钟忽移于溪中,遍体生草而纽,常见人不敢往视,往则雷两骤至。

宦迹 编辑

金齿司指挥使。

云南志卷十三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云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