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高产地区学大寨的一个榜样
江南高产地区学大寨的一个榜样
——吴县龙桥大队调查报告 |
|
编者按:江南一些富饶高产地区要不要学大寨,能不能学大寨?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还没有正确认识。看一看龙桥大队,将会有所启发。这个大队的经验,例如:突出两条路线斗争,把学大寨作为方向、道路问题来抓,批判了那种认为“条件不一样,大寨经验在这里用不上”等错误思想;按照毛主席关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教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松政治工作,坚持把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放在第一位;在生产水平提高以后,及时注意克服那种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和形而上学观点,树立继续革命、不断创新的思想和“一分为二”观点;在物质条件好了以后,及时注意克服贪图安逸、怕苦怕难的情绪,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可供其他地区,特别是那些高产地区的同志借鉴。
江苏吴县长桥公社龙桥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和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思想革命推动生产革命,连续九年获得大面积高额丰产。今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两千斤,成为江南水乡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群众觉悟提高了,还要继续抓紧政治工作
编辑龙桥大队学大寨的过程,是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过程,是广大干部和社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搞好思想革命化的过程。
龙桥大队地处太湖之滨,但在过去,由于受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社员中有些人肩挑小卖,贩菱卖藕,操心个人发家致富,不关心集体,影响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龙桥贫下中农感到心明眼亮,前进有了方向。大队党支部学习大寨大队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引导社员立大寨志,走大寨路,建设社会主义新龙桥。
树欲静而风不止。龙桥大队刚刚迈出了学大寨的第一步,各种阻力都来了。
有人说,大寨是山区,这里是水乡,条件不一样,大寨经验在这里用不上;有人说,学大寨是为了改变穷困面貌,我们已经不穷了,用不着学大寨;也有人认为,大寨好是好,就是太苦太累吃不消,不想学。还有个别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人说,学大寨是“费力不赚钱”,反对学大寨。这时,刘少奇在苏州地区的代理人也跑来散布种种谬论,妄图破坏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江南富饶地区要不要学大寨?这是一个关系到农业战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龙桥的贫下中农说得好: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是给我们指出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方向。我们贫下中农就是要坚决听毛主席的话,走大寨的路。我们和大寨条件不一样,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一样,为革命多作贡献的志气一样,大寨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龙桥贫下中农顶住了各种歪风邪气,抵制了走资派的种种威胁利诱。他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扩种双季稻,把稻麦两熟改为一年三熟。在学大寨的第一年,粮食亩产就超过了千斤。以后,又连年获得大面积丰收。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认为,社员的觉悟提高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已经解决了,思想工作不必抓得那么紧了。这种思想的出现,引起了党支部的注意。党支部认为,是只抓田头还是先抓人头,这是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龙桥学大寨有一点成绩,正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的结果,现在要把学大寨的水平提高一步,仍然要狠抓根本不转向,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的头脑,改造人的灵魂,只有抓好人头,才能抓好田头。
于是,他们在全大队范围内层层举办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关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教导,回忆本大队各个时期阶级斗争的不同表现,对照大寨找差距。大家清醒地看到:经过不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龙桥干部和社员的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大发扬,但是并不等于没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和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了,只是斗争的表现形式不同。在龙桥,现在弃农经商、公开挑担子贩菱卖藕的人是找不到了,但是留恋那种“赚钱不费力”的生活的,也还有人在。看起来,同在集体田里干活,有人一心想着建设社会主义,有人就只想自己。同样下河为集体罱泥,有人看见岸上的人收工了,把罱竿一扔拔脚就往家里跑;有人总是不声不响地把船里船外洗刷干净才回家。同是龙桥娶进来的媳妇,有的认为龙桥政治空气浓、生产干劲大,做个龙桥人很光荣;也有的认为这里学习紧张、劳动量大,嫁到龙桥是“倒了霉”。这种情况说明,只要我们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资产阶级思想就会滋长,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就会抬头,集体经济就会受到破坏。 找到了差距,统一了认识,大家都自觉针对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生产斗争中的新问题,开展一事一议活动,进行路线教育,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树立为革命种田,为建设社会主义多作贡献的思想。他们对资本主义倾向坚决抵制,对自己头脑里的资产阶级思想也主动批判。
例如:第二生产队社员替丹徒县供销社加工一批蓑衣,订合同时规定一百斤草编二十二件蓑衣,超产归己。结果每百斤草多做出一件,丹徒供销社按合同规定汇来超产款。这笔钱收不收?二队的社员说:我们节约原料多编蓑衣,是为革命多尽一份力,不是为多得几个钱。 他们把钱寄回去,指出当初就不该在合同里订“超产归己”这一条,主动进行了斗私批修。这件事教育了其他生产队的社员。丹徒县供销社的同志也深受感动,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送到龙桥大队,表示要向龙桥社员学习。
生产水平高了,还要不断创新路
编辑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龙桥大队逐步掌握了双季稻的一些生长规律,生产水平比周围的队高,外地来参观的人也夸赞龙桥科学种田好。怎样继续前进?有些人说,我们高产经验有一套,增产措施也不少,再创也难创出什么新办法了。也有人认为龙桥田少,能保住现有的水平不跌下来就不错了,还是老路子好走,老办法可靠,不敢再大胆搞新的试验,创新的成绩。
生产水平提高了,还要不要创新路?党支部认为:积极“创”还是消极“保”,是高产地区在学大寨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新的反映。要学好大寨,必须用毛主席的伟大哲学思想武装干部和社员的头脑,不断破除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破除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观点,树立继续革命、不断创新的精神,为革命不断作出新贡献。在党支部领导下,干部和社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对人和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大家说,那种“增产到顶”,不敢创新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懒汉懦夫的世界观。土地是有限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就是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
为了向有限的土地索取更高的产量,大队和各生产队都组成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大面积夺高产的新途径。一年三熟,要季季高产,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季节,适时收种。一旦抢不住季节,或是气候条件有变化,后季稻就不能正常结实,甚至颗粒无收。过去有些所谓技术“权威”,因为无法解决这个矛盾,曾在这里作过一个“双季稻面积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结论。龙桥社员没有被那些愿走老路的人拖住后腿,也没有被这“洋框框”捆住手脚。他们遵循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品种搭配、茬口布局、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各生产队共进行了近百次试验,试种了几十个品种,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稻麦三熟种植方法,解决了劳力与季节的矛盾,做到一季主动,季季主动。他们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早已远远超过“百分之三十”,从去年起就种了百分之百的双季稻,稻麦三熟平均亩产一千九百零六斤,今年平均亩产又增加到两千零四斤,为江南地区高产再高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物质条件好了,还要继续艰苦奋斗
编辑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灌溉、脱粒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近二年,大队又添置了四台手扶拖拉机。有些社员看到现在集体家底厚了,生产条件好了,家里米囤满满的,圈里猪仔肥肥的,认为艰苦奋斗总算“斗”出头了,往后种田就不必再象以前那样出大力流大汗了。有了拖拉机,再用人工翻地也有人觉得苦。
是艰苦奋斗一阵子,还是艰苦奋斗一辈子,大队党支部认为这是能不能学好大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针对这个问题,支部注意经常对社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教育,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教育。学习一次,认识就提高一步。社员们说:我们今天吃了饱饭,不能忘记旧社会讨饭,不能忘记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物质条件好,是我们继续前进、为革命多作贡献的有利因素,如果躺在好条件上,只想舒舒服服过小日子,不愿艰苦奋斗一辈子,就会落后,就会变修。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想到革命的重担,就更应该出大力流大汗,艰苦奋斗的传统一刻也丢不得。
眼界开阔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树立得更牢了。大家决心以一颗红心两只手,在锦绣江南绘新图。大面积扩种双季稻,对人是一个重要考验。一年两熟变三熟,一亩要花两亩工,一年要用两年肥,一人要顶两人用。过去稻麦两熟,一年两个“双抢”,已经够人忙的了,现在一年三个“双抢”,确实又苦又累。八月江南,骄阳似火,酷暑逼人,这里正是第二个“双抢”季节。龙桥的社员头顶烈日,脚踩烫水,连续二十多天弯腰在水田里抢收抢种。暑气炙得人透不过气来,背上的皮烤得脱了一层又一层,汗水在颈项里结出盐霜。水田里早上蠓虫叮,晚上蚊子咬。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而且越干劲越足。中伏天,空着手在太阳底下走走,全身也会湿透,龙桥的社员为了争分夺秒与时间抢粮食,挑着稻担子上场,再挑粪担子下田,来回不空手。他们说:在旧社会我们每天都是天不明做到夜黑尽,到头来吃不上一顿饱饭,谷子收在地主仓里,眼泪流在自家屋里,那才叫苦。现在为革命种田,越种心越甜。
龙桥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就是凭了这样一股干劲,凭了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获得年年丰收,在有限的土地上为革命不断作出新贡献。全大队每人平均只有八分地,从学大寨以来,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去年一年就交售了两年的征购数,平均每亩土地为国家提供七百斤商品粮。
群众前进了,领导更要走在前头
编辑在农业学大寨的道路上,龙桥大队步子迈得大,取得成效也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坚强的团结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党支部。“群众学大寨,干部先学陈永贵”,这是龙桥大队领导班子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成员一般都做到“毛主席著作学在前,斗私批修走在前,重活脏活干在前”,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努力提高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
在吴县,到龙桥大队参观的人最多,龙桥干部出去开会最多,但是龙桥大队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的天数并不比别的大队少。逢年过节,党支部和大队的主要干部都住到各队饲养棚里,替换饲养员去休息。分柴分草,干部总是最后拿那带柴屑子的。社员们都说龙桥的干部挑的担子比社员重,汗流得比社员多,享受比社员少。
龙桥大队领导班子注意一分为二看自己,狠抓自身思想革命化。他们结合三大革命斗争的实际,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改造世界观。凡是社员中出现了错误倾向,他们总是先从干部身上找原因;有了一点成绩,他们马上就注意反骄防骄。龙桥大队产量高、贡献大,报上登得多,上级表扬多,有的社员流露出沾沾自喜的情绪。发现这种思想,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都带头在社员中斗私,检查自己的骄傲自满思想。为了克服“骄”和“满”,他们带领干部和社员出去参观取经,不仅到先进单位去,还到生产不如龙桥的大队去。他们说“即使我们有九十九分长处,总还有一分短处,因此一定要虚心向人家学习。”今年早稻插秧以后,他们到本公社新南和新北两个大队去参观学习,去时,有人认为这两个队过去生产不如龙桥好,没什么可学的,可是去了发现人家学大寨赶先进的劲头比龙桥大,插秧质量比龙桥好。大家说,这次参观触灵魂,插秧质量的差距反映了思想革命化的差距。通过这件事,把干部思想革命化又促进了一步。
群众在大踏步前进,领导怎么办?《人民日报》《农业学大寨》的社论和有关学大寨的一系列报道发表以后,支部带领大队、生产队干部专门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总结经验找规律,对照先进找差距,发动群众促领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学大寨必须突出两条路线斗争。要领导好一个大队,不仅是要带头干,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抵制违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想。最近,他们特别注意破“先进单位无矛盾”的思想,继续抓紧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遇事先分清两条“线”。在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如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集体养猪和社员养猪的关系等,都更加自觉地注意到全面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及时防止和克服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现在,龙桥大队干部和社员正在结合年终总结评比,进一步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加速世界观的改造。他们决心以大寨大队为榜样,作出新的成绩,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