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高產地區學大寨的一個榜樣

江南高產地區學大寨的一個榜樣

——吳縣龍橋大隊調查報告
《人民日報》通訊員 《人民日報》記者
1970年12月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編者按:江南一些富饒高產地區要不要學大寨,能不能學大寨?這個問題,有的同志還沒有正確認識。看一看龍橋大隊,將會有所啟發。這個大隊的經驗,例如:突出兩條路線鬥爭,把學大寨作為方向、道路問題來抓,批判了那種認為「條件不一樣,大寨經驗在這裡用不上」等錯誤思想;按照毛主席關於「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的教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鬆政治工作,堅持把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放在第一位;在生產水平提高以後,及時注意克服那種滿足現狀、因循守舊的思想和形而上學觀點,樹立繼續革命、不斷創新的思想和「一分為二」觀點;在物質條件好了以後,及時注意克服貪圖安逸、怕苦怕難的情緒,堅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所有這些,都可供其他地區,特別是那些高產地區的同志借鑑。

江蘇吳縣長橋公社龍橋大隊在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緊緊抓住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和兩種世界觀的鬥爭,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以思想革命推動生產革命,連續九年獲得大面積高額豐產。今年全大隊糧食平均畝產超過兩千斤,成為江南水鄉學大寨的一面紅旗。

群眾覺悟提高了,還要繼續抓緊政治工作

編輯

龍橋大隊學大寨的過程,是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過程,是廣大幹部和社員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搞好思想革命化的過程。

龍橋大隊地處太湖之濱,但在過去,由於受到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影響,社員中有些人肩挑小賣,販菱賣藕,操心個人發家致富,不關心集體,影響了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九六四年,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龍橋貧下中農感到心明眼亮,前進有了方向。大隊黨支部學習大寨大隊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毛澤東思想領先的原則,對社員進行社會主義教育,批判資本主義傾向,引導社員立大寨志,走大寨路,建設社會主義新龍橋。

樹欲靜而風不止。龍橋大隊剛剛邁出了學大寨的第一步,各種阻力都來了。

有人說,大寨是山區,這裡是水鄉,條件不一樣,大寨經驗在這裡用不上;有人說,學大寨是為了改變窮困面貌,我們已經不窮了,用不着學大寨;也有人認為,大寨好是好,就是太苦太累吃不消,不想學。還有個別資本主義傾向嚴重的人說,學大寨是「費力不賺錢」,反對學大寨。這時,劉少奇在蘇州地區的代理人也跑來散布種種謬論,妄圖破壞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

江南富饒地區要不要學大寨?這是一個關係到農業戰線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大問題。龍橋的貧下中農說得好: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是給我們指出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的方向。我們貧下中農就是要堅決聽毛主席的話,走大寨的路。我們和大寨條件不一樣,但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一樣,為革命多作貢獻的志氣一樣,大寨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要做到! 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下,龍橋貧下中農頂住了各種歪風邪氣,抵制了走資派的種種威脅利誘。他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擴種雙季稻,把稻麥兩熟改為一年三熟。在學大寨的第一年,糧食畝產就超過了千斤。以後,又連年獲得大面積豐收。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就認為,社員的覺悟提高了,為革命種田的思想已經解決了,思想工作不必抓得那麼緊了。這種思想的出現,引起了黨支部的注意。黨支部認為,是只抓田頭還是先抓人頭,這是農業學大寨群眾運動中兩條路線鬥爭的一個重要方面。過去龍橋學大寨有一點成績,正是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的結果,現在要把學大寨的水平提高一步,仍然要狠抓根本不轉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人的頭腦,改造人的靈魂,只有抓好人頭,才能抓好田頭。

於是,他們在全大隊範圍內層層舉辦學習班,學習毛主席關於「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和政治是統帥,是靈魂的教導,回憶本大隊各個時期階級鬥爭的不同表現,對照大寨找差距。大家清醒地看到:經過不斷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鍛煉,龍橋幹部和社員的思想覺悟有很大提高,社會主義積極性大大發揚,但是並不等於沒有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和兩種世界觀的鬥爭了,只是鬥爭的表現形式不同。在龍橋,現在棄農經商、公開挑擔子販菱賣藕的人是找不到了,但是留戀那種「賺錢不費力」的生活的,也還有人在。看起來,同在集體田裡幹活,有人一心想着建設社會主義,有人就只想自己。同樣下河為集體罱泥,有人看見岸上的人收工了,把罱竿一扔拔腳就往家裡跑;有人總是不聲不響地把船里船外洗刷乾淨才回家。同是龍橋娶進來的媳婦,有的認為龍橋政治空氣濃、生產幹勁大,做個龍橋人很光榮;也有的認為這裡學習緊張、勞動量大,嫁到龍橋是「倒了霉」。這種情況說明,只要我們政治工作稍微一放鬆,資產階級思想就會滋長,資本主義自發傾向就會抬頭,集體經濟就會受到破壞。 找到了差距,統一了認識,大家都自覺針對階級鬥爭的新動向、生產鬥爭中的新問題,開展一事一議活動,進行路線教育,不斷提高路線鬥爭覺悟,樹立為革命種田,為建設社會主義多作貢獻的思想。他們對資本主義傾向堅決抵制,對自己頭腦里的資產階級思想也主動批判。

例如:第二生產隊社員替丹徒縣供銷社加工一批蓑衣,訂合同時規定一百斤草編二十二件蓑衣,超產歸己。結果每百斤草多做出一件,丹徒供銷社按合同規定匯來超產款。這筆錢收不收?二隊的社員說:我們節約原料多編蓑衣,是為革命多盡一份力,不是為多得幾個錢。 他們把錢寄回去,指出當初就不該在合同里訂「超產歸己」這一條,主動進行了鬥私批修。這件事教育了其他生產隊的社員。丹徒縣供銷社的同志也深受感動,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送到龍橋大隊,表示要向龍橋社員學習。

生產水平高了,還要不斷創新路

編輯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龍橋大隊逐步掌握了雙季稻的一些生長規律,生產水平比周圍的隊高,外地來參觀的人也誇讚龍橋科學種田好。怎樣繼續前進?有些人說,我們高產經驗有一套,增產措施也不少,再創也難創出什麼新辦法了。也有人認為龍橋田少,能保住現有的水平不跌下來就不錯了,還是老路子好走,老辦法可靠,不敢再大膽搞新的試驗,創新的成績。

生產水平提高了,還要不要創新路?黨支部認為:積極「創」還是消極「保」,是高產地區在學大寨運動中兩條路線鬥爭的新的反映。要學好大寨,必須用毛主席的偉大哲學思想武裝幹部和社員的頭腦,不斷破除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破除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的觀點,樹立繼續革命、不斷創新的精神,為革命不斷作出新貢獻。在黨支部領導下,幹部和社員反覆學習了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對人和物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大家說,那種「增產到頂」,不敢創新的思想,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是懶漢懦夫的世界觀。土地是有限的,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緊跟毛主席幹革命,就是要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攀登前人沒有攀登過的高峰。

為了向有限的土地索取更高的產量,大隊和各生產隊都組成三結合的科學實驗小組,進一步開展群眾性的科學研究活動,不斷探索大面積奪高產的新途徑。一年三熟,要季季高產,關鍵在於能否抓住季節,適時收種。一旦搶不住季節,或是氣候條件有變化,後季稻就不能正常結實,甚至顆粒無收。過去有些所謂技術「權威」,因為無法解決這個矛盾,曾在這裡作過一個「雙季稻面積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的結論。龍橋社員沒有被那些願走老路的人拖住後腿,也沒有被這「洋框框」捆住手腳。他們遵循毛主席關於「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教導,不斷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總結自己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在品種搭配、茬口布局、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等各個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各生產隊共進行了近百次試驗,試種了幾十個品種,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本地區的稻麥三熟種植方法,解決了勞力與季節的矛盾,做到一季主動,季季主動。他們雙季稻的種植面積早已遠遠超過「百分之三十」,從去年起就種了百分之百的雙季稻,稻麥三熟平均畝產一千九百零六斤,今年平均畝產又增加到兩千零四斤,為江南地區高產再高產闖出了一條新路。

物質條件好了,還要繼續艱苦奮鬥

編輯

隨着生產的不斷發展,集體經濟不斷鞏固壯大,物質條件也越來越好,灌溉、脫粒等方面都實現了機械化,近二年,大隊又添置了四台手扶拖拉機。有些社員看到現在集體家底厚了,生產條件好了,家裡米囤滿滿的,圈裡豬仔肥肥的,認為艱苦奮鬥總算「斗」出頭了,往後種田就不必再象以前那樣出大力流大汗了。有了拖拉機,再用人工翻地也有人覺得苦。

是艱苦奮鬥一陣子,還是艱苦奮鬥一輩子,大隊黨支部認為這是能不能學好大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兩種世界觀的鬥爭。針對這個問題,支部注意經常對社員進行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教育,進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教育。學習一次,認識就提高一步。社員們說:我們今天吃了飽飯,不能忘記舊社會討飯,不能忘記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物質條件好,是我們繼續前進、為革命多作貢獻的有利因素,如果躺在好條件上,只想舒舒服服過小日子,不願艱苦奮鬥一輩子,就會落後,就會變修。毛主席教導我們:「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想到革命的重擔,就更應該出大力流大汗,艱苦奮鬥的傳統一刻也丟不得。

眼界開闊了,為革命種田的思想樹立得更牢了。大家決心以一顆紅心兩隻手,在錦繡江南繪新圖。大面積擴種雙季稻,對人是一個重要考驗。一年兩熟變三熟,一畝要花兩畝工,一年要用兩年肥,一人要頂兩人用。過去稻麥兩熟,一年兩個「雙搶」,已經夠人忙的了,現在一年三個「雙搶」,確實又苦又累。八月江南,驕陽似火,酷暑逼人,這裡正是第二個「雙搶」季節。龍橋的社員頭頂烈日,腳踩燙水,連續二十多天彎腰在水田裡搶收搶種。暑氣炙得人透不過氣來,背上的皮烤得脫了一層又一層,汗水在頸項里結出鹽霜。水田裡早上蠓蟲叮,晚上蚊子咬。但是沒有一個人叫苦,而且越幹勁越足。中伏天,空着手在太陽底下走走,全身也會濕透,龍橋的社員為了爭分奪秒與時間搶糧食,挑着稻擔子上場,再挑糞擔子下田,來回不空手。他們說:在舊社會我們每天都是天不明做到夜黑盡,到頭來吃不上一頓飽飯,穀子收在地主倉里,眼淚流在自家屋裡,那才叫苦。現在為革命種田,越種心越甜。

龍橋大隊的貧下中農、社員群眾,就是憑了這樣一股幹勁,憑了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獲得年年豐收,在有限的土地上為革命不斷作出新貢獻。全大隊每人平均只有八分地,從學大寨以來,每年都超額完成國家徵購任務,去年一年就交售了兩年的徵購數,平均每畝土地為國家提供七百斤商品糧。

群眾前進了,領導更要走在前頭

編輯

在農業學大寨的道路上,龍橋大隊步子邁得大,取得成效也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一個堅強的團結的領導班子,有一個好的黨支部。「群眾學大寨,幹部先學陳永貴」,這是龍橋大隊領導班子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大隊黨支部和革委會成員一般都做到「毛主席著作學在前,鬥私批修走在前,重活髒活干在前」,在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中,努力提高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

在吳縣,到龍橋大隊參觀的人最多,龍橋幹部出去開會最多,但是龍橋大隊幹部參加集體勞動的天數並不比別的大隊少。逢年過節,黨支部和大隊的主要幹部都住到各隊飼養棚里,替換飼養員去休息。分柴分草,幹部總是最後拿那帶柴屑子的。社員們都說龍橋的幹部挑的擔子比社員重,汗流得比社員多,享受比社員少。

龍橋大隊領導班子注意一分為二看自己,狠抓自身思想革命化。他們結合三大革命鬥爭的實際,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自覺改造世界觀。凡是社員中出現了錯誤傾向,他們總是先從幹部身上找原因;有了一點成績,他們馬上就注意反驕防驕。龍橋大隊產量高、貢獻大,報上登得多,上級表揚多,有的社員流露出沾沾自喜的情緒。發現這種思想,大隊黨支部書記和副書記都帶頭在社員中斗私,檢查自己的驕傲自滿思想。為了克服「驕」和「滿」,他們帶領幹部和社員出去參觀取經,不僅到先進單位去,還到生產不如龍橋的大隊去。他們說「即使我們有九十九分長處,總還有一分短處,因此一定要虛心向人家學習。」今年早稻插秧以後,他們到本公社新南和新北兩個大隊去參觀學習,去時,有人認為這兩個隊過去生產不如龍橋好,沒什麼可學的,可是去了發現人家學大寨趕先進的勁頭比龍橋大,插秧質量比龍橋好。大家說,這次參觀觸靈魂,插秧質量的差距反映了思想革命化的差距。通過這件事,把幹部思想革命化又促進了一步。

群眾在大踏步前進,領導怎麼辦?《人民日報》《農業學大寨》的社論和有關學大寨的一系列報道發表以後,支部帶領大隊、生產隊幹部專門辦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指示,總結經驗找規律,對照先進找差距,發動群眾促領導。他們進一步認識到學大寨必須突出兩條路線鬥爭。要領導好一個大隊,不僅是要帶頭干,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抵制違背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的錯誤傾向和錯誤思想。最近,他們特別注意破「先進單位無矛盾」的思想,繼續抓緊兩條路線鬥爭的教育,遇事先分清兩條「線」。在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時候,如處理糧食生產和多種經營的關係,集體養豬和社員養豬的關係等,都更加自覺地注意到全面按照黨的方針政策辦事,及時防止和克服一種傾向掩蓋着另一種傾向。

現在,龍橋大隊幹部和社員正在結合年終總結評比,進一步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加速世界觀的改造。他們決心以大寨大隊為榜樣,作出新的成績,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光!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