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寺觀類五 淳熙三山志
卷三十八‧寺觀類六
卷三十九‧土俗類一 

僧寺

羅源縣

懷安縣

道觀 山附

僧寺

羅源縣

六十一所。慶歷《舊記》:六十六所。內四所有寺額。曾師建「記」:六十七所。鐘世明根括寬剩:六十三所。今州籍道觀一所外,(底本、庫本作「今州縣」,據崇抄改。道觀,指洞宮天慶觀。)六十一所,并有起置年代。
靈應院 梅溪里。唐長慶二年置。
舊產錢七百七十一文。「曾記」:七百七十七文。
神光院 徐公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百九十三文。
信安院 拜井里。咸通元年置。
舊產錢一百四十一文。「曾記」:一百四十文。
觀音院 安金里。同年置。背大白峰。
舊產錢二百六十九文。「曾記」:二百四十九文。
安善院 臨濟里。三年置,景德元年賜額。
舊產錢九百三十七文。
護國院 徐公里。六年置,景福元年賜額,慶歷初重建。
舊產錢二貫六百六十七文。「曾記」:二貫六百一十一文。
龍興院 羅平里。十三年置。
舊產錢六百二十六文。「曾記」:六百二十一文。
仙茅院 徐公里。乾符三年置。以山為名。
舊產錢一貫九百五十五文。「曾記」:一貫九百五十文。
報恩院 新順里。廣明元年置。
舊產錢一貫五百六十四文。「曾記」:一貫五百九十文。縣申:一貫五百七十四文。
旃檀院 黃重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百九十四文。「曾記」:三百九十六文。
白馬院 招賢里。中和二年置。
舊產錢一貫三百六十六文。
興王院 梅溪里。大順二年置。
舊產錢三貫九百八十四文。「曾記」:三貫九百一十三文。
小云峰院 新順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貫八百六十二文。
資壽院 安金里。同年置。
舊產錢四百二十九文。
慶田院 同里。乾寧元年置。光化二年賜額。
舊產錢七百三十文。「曾記」:七十三文。
清泉院 羅平里。光化二年置。
舊產錢五百三十二文。
崇勝院 新順里。(底本、庫本皆作「崇勝院」,崇抄作「崇圣院」。里名,底本先書「析豐」,復校改為「新豐」,庫本作「析豐」,崇抄作「新豐」。查本志《敘縣》卷羅源,十二里中只有新順里,正之。)天復二年置。
舊產錢六百四十九文。
大云峰院 黃重里。同年置。
舊產錢三貫三百二十文。「曾記」:五貫三百四文。
南峰院 霍口里。同年置。
舊產錢五十五文。
鳳山院 同里。梁開平元年置。
舊產錢二貫九百四十九文。
翠峰院 徐公里。乾化元年置。
舊產錢六百三十二文。
光化院 梅溪里。二年置。
舊產錢三貫一百六十三文。
崇壽院 新順里。(底本、庫本及崇抄皆作「新豐里」,據本志《敘縣》,皆正為「新順」。)天成二年置。有放生池。
舊產錢七百一十六文。
圣壽院 羅平里。三年置。
舊產錢三貫四百四十二文。
資福院 新順里。(底本、庫本及崇抄皆作「新豐里」,據本志《敘縣》,皆正為「新順」。)五年置。
舊產錢一貫七百六十九文。
福興院 臨濟里。長興二年置。
舊產錢四百四十四文。
龍華院 徐公里。同年置。
舊產錢三百八十一文。
東林尼院 臨濟里。清泰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五十三文。
金粟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產錢八百四十四文。
龍際院 拜井里。同年置。或云:寶勝〔正〕元年。(底本、庫本及崇抄皆作「寶勝」。按:唐代宗時,臺州袁晁僭號「寶勝」,此條列于后唐清泰二年下,與寶勝當無關涉,疑是吳越「寶正」之誤。)
舊產錢一百三文。
西云院 招賢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百八十文。
應德院(底本、庫本作「應德院」,崇抄作「廣德院」。) 新順里。同年置。偽閩永和元年也。
舊產錢六貫八十文。
觀音院 臨濟里。晉天福六年置。
舊產錢五百七十二文。
慈恩院 梅溪里。七年置。
舊產錢一貫九十文。
靈山院 同里。開運二年置。
舊產錢九百五十四文。
慈氏院 徐公里。周顯德二年置。
舊產錢一百八文。「曾記」:一百一文。
集云尼院 安金里。三年置。
舊產錢二百四十四文。
曹山尼院 黃重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百八十八文。
水陸院 安金里。四年置。
舊產錢四百六十二文。「曾記」:四百四十二文。
明安院 臨濟里。六年置。
舊產錢一百三十三文。「曾記」:一百二十八文。縣申:一百二十三文。
凈明院 梅溪里。皇朝建隆元年置。
舊產錢二百八十文。「曾記」:二百八十八文。
靈泉院 臨濟里。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九十三文。
觀音院 霍口里。乾德三年置。
舊產錢六百四文。
四明院 安金里。同年置。
舊產錢五百九十四文。
報國院 羅平里。開寶元年置。
舊產錢四百一十文。
白塔院 安金里。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三十文。
西峰院 霍口里。三年置。
舊產錢四百九十三文。
白云院 安金里。太平興國元年置。
舊產錢五百三十一文。
祥云院 臨濟里。雍熙三年置。
舊產錢三百三十四文。
泗洲院 同里。淳化三年置。
舊產錢四百三十文。
洪福院 羅平里。咸平二年置。
舊產錢八百一十三文。
香林尼院 徐公里。大中祥符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二十文。
棲林尼院 同里。三年置。
舊產錢二百七十三文。
靈巖院 新順里。四年置。
舊產錢三百六十六文。
靈峰尼院 臨濟里。皇祐五年置。
舊產錢九十二文。
薦福院 新順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百八十文。
普明院 善化里。嘉祐元年置。
舊產錢二百一十八文。
翠巖院 善化里。二年置。
舊產錢六百九十四文。
三學院 招賢里。治平元年置。
舊無產錢。
泗洲庵 安金里。紹圣三年置。
舊產錢四文。
仙巖院 新順里。元符二年置。
舊產錢七百九文。

懷安縣

一百五十四所,并在城十八所,共一百七十三所。慶歷《記》:一百八十六所,內十二所有寺額,附郭一十一所有起置年代。曾師建「記」:一百六十五所。鐘世明根括寬剩:一百七十二所。《州籍》現管數同。今《縣申》增一所。除一十八所在城外,一百十五所會到有起置年代,四十所未詳。
升山靈巖寺 州北懷賢里。陳天嘉三年置,舊號飛山。世傳越王勾踐時,自會稽一夕飛來,鑒湖即其址也。山有寺,經始于天嘉三年,以其西巖石間,時聞鐘磬之音,故曰靈巖。唐天寶中,任敦輕舉于此,乃號升山。周樸詩:「升山往古道飛來,此是神功不可猜。(底本、庫本作「不可猜」,崇抄作「莫浪猜」。)氣色雖然離禹穴,峰巒猶自接天臺。巖邊析樹泉沖落,(底本、庫本作「析樹」,崇抄作「石樹」。)頂上浮云日照開。南望閩城塵世界,千秋萬古卷塵埃。」(末二句兩「塵」字,各本皆同,疑有一誤。)興元初,僧雅操居之。觀察使孟皞因請于朝,為立額,《舊記》云:皞始移今所,乃任公上升處。操嘗與談經于此。今寢堂榜曰紫云,其遺跡也。國初,錢昱詩:「杉松滿寺廊,(底本、庫本作「法寺廊」,據崇抄改。)欄檻倚高岡。郡郭曉云淡,(底本、庫本作「曉云淡」,崇抄作「曉云漠」。)禪齋春草長。澗青連竹色,山靜帶茶香。(底本作「花香」,據庫本、崇抄改。)更有名僧在,茅庵住上方。」則當時有寺可知矣。(底本作「十宇可知」,庫本作「卜宇」,據崇抄改。)
任仙公臺 上升處。
祠堂 陶隱居《登真注訣》云:「玉溜山在海中。赤鬢子謂之地肺,肺門,晉太元中,任敦自茅山往居之十餘年,乃自玉溜來居此,其后又往玉笥山,后復來居于王霸壇,得金版仙訣,丹成上升。因號升山。」今臺及洗藥池存。運使石賡詩:「衰年腳手倦躋攀,今日憑高一解顏。驅得江山來目下,(底本先書「目下」,旁校改「目」為「日」,庫本、崇抄皆作「目下」。)化將樓殿出云間。真人煉藥仙都近,釋子焚香佛界閑。塵事數來寧易得,放歌須盡夕陽還。」(底本、庫本皆作「后歌」,據崇抄改。)程守師孟詩:「行處松蘿深似幄。望中城郭細如棋。清泉可惜藏巖下,不作先生洗藥池。」陳先生襄詩「云中直有三清路,塵外都如一局棋。聞欲引泉添洗藥,未應奪我鳳凰池。」通判陳鑄詩:「任公何代此升仙,萬仞仙臺倚翠巔。石徑層層封綠蘚,松蘿步步拂青煙。海中島嶼分諸國,野外云霞萃一川。賢守乘秋縱登賞,不妨吟到夕陽天。」
舊產錢六貫三百四十七文。
石泉院 州北,觀風里。越王山之北。石壁峭直,泉出其下。元和中,僧紹先表請建院于泉側,敕號石泉。
舊產錢二貫七十六文。
芙蓉院 稷下里,山如芙蓉。大和七年,僧靈訓創。(底本作「僧僧訓」,據崇抄改。)咸通八年,以咸通延慶禪院為額。皇朝改太平興國禪院。
芙蓉洞 洞口可丈許,縈紆十餘里。游人篝燈束炬以往,巖石互鎖,乍隘乍廓,紺乳時滴,陰氣逼人,火色青閃。五里,至開山堂,坐可百人,有石床、石鼓、石盆。過此,益凜凜,故莫窮其源。
舊產錢一十二貫七文。
九峰院 興城里。以山峭拔若筆格名,與芙蓉、壽山號曰三山。大中二年,僧僧賢創。(底本作「僧僧賢」,崇抄作「僧□賢」。)咸通二年,號九峰鎮國禪院。柳公權書。大順元年賜僧慈惠禪師并紫衣。
舊產錢一十貫五十一文。「曾記」:九貫三百文。
清流院 接下里。三年置。
舊產錢一貫七百六十三文。
洪福院 欽德里。同年置。
舊產錢九百九十文。「曾記」:九百八十二文。
翠林院 高遷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貫三十四文。「曾記」:二貫二百三十四文。
鷲峰院 長壽里。八年置。
舊產錢三百九十九文。
南山院 恭順里。十年置。
舊產錢三貫八百四十二文。
東林院 興城里。咸通三年置。
舊產錢一貫二十文。
吉祥院 高陽里。六年置。
舊產錢三百六十六文。
幽居院 施化里。廣明元年置。
舊產錢二貫一百二十六文。
廣明郁林院 德風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貫八百四十二文。「曾記」:一貫七百四十二文。
清涼院 施化里。光啟元年置。
舊產錢三貫四百五文。《縣申》:三貫四百文。
壽山廣應院 稷下里。三年置。開山僧號妙覺。龍紀元年改今額。
壽山石 潔凈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底本作「□未而易攻」,庫本作「許潤而易攻」,據崇抄改。)蓋珉類也。五花石坑,相距十數里,紅者,髹者,緗者,紫者,(底本作「紅者髹者緗者紫者」,庫本同,崇抄作「紅者、紺者、紫者、髹者」。)惟艾綠者難得。正若登山,視罅鑿之,(底本作「正若登山紀罅」,據庫本改「紀」為「視」,崇抄作「止若登山視罅」,「正」、「止」疑為「工」字。)僅容身,乃側肩入,盡柹而后見,或竟不值,終□窮取。(底本作「成竟不值終□窮取」,崇抄作「成竟不慎終□窮取」,據庫本改。)今益深遠矣。
舊產錢一十二貫九百四文。
蓮花院 寧碁里。大順二年置。有銅鑄閩王像一軀。相傳三鑄而后成。
舊產錢五貫八十五文。「曾記」:五貫七十五文。
金峰院 越城里。三年置。
舊產錢一百三文。
安國寺 忠信里。始曰龍丘。會昌例廢。乾寧二年,忠懿王復之。光化初,僧師備自雪峰來居焉。館徒常千人。高麗、日本諸僧亦有至者。師備,閩縣江南人也,號宗一禪師。長興元年,閩王延鈞所立碑文:「節度副使王延稟舍」。石刻今存。晉開運中,淮兵入寇,蹂為荒墟。皇朝祥符四年,仍故址新之。
臥龍山 石刻三字。程公師孟詩:「聞說林泉便訪尋,平田一徑上孤岑。榕陰落處宜千客,(崇抄作「宜諸客」。)荔子生時直萬金。盡放遲回官舍近,不妨閑坐石門深。四邊稻熟征租了,(底本作「正租了」,據崇抄改。)稍愜儂家出郭心。」時陳先生襄、劉先生彝、湛郎中俞同游,各有和詩。《舊記》云:陳寶應時,此山有巨石無故自移。
箋經臺 祥符四年,僧可度即此院之北臺箋《楞嚴經》。景祐四年,夏英公竦記其事。
得愛亭 元公絳詩:「朱轓何事獨來頻。(底本作「朱幡」,崇抄作「朱旙」,據庫本改。)不為溪山只為民。最愛年年禾稻熟,(底本作「年年千頃稻」,據庫本改。)時豐自有壤歌人。」
放生池
舊產錢一十三貫五百一十三文。「曾記」:一十二貫九百六十一文。
小資福院 興城里。同年置。
舊產錢六十五文。「曾記」:六十三文。
五臺院 同里。光化三年置。
舊產錢五十二文。
興國院 施化里。天復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九十四文。「曾記」:二百六十文。
廣平院 同里。縣申:蕉溪屯。天祐四年置。
舊產錢一貫八百五十二文。
賢沙寺 懷賢里。升山之下。梁開平元年置。本安國宗一禪師塔院也。(底本作「舊產國」,據庫本、崇抄改。)《宗一碑》云:「開平二年十二月,靈龕歸懷賢里飛山之原。」即此。謝三郎者,閩縣人,釣魚江上。年三十,投釣翻舟,入芙蓉山為頭陀行,后居焉。晉開運三年,淮兵寇閩,焚掠幾盡。皇朝天禧二年,僧戒珠始葺而新之。紹興三十一年,朱丞相倬奏請為功德院,敕賜教忠崇報為額。
飛來山 在寺前。寺門有飛山二字,劉提刑嶠書。按察使安稹詩:「升山游罷到賢沙,松檜陰中一境賒。自愧簪纓趨仕路,翻憐泉石屬僧家。尋窮越國真仙跡,(底本作「真山跡」,據庫本、崇抄改。)見盡閩封好物華。幸接憑熊擁千騎,(崇抄作「畫熊」,據底本、庫本改「憑熊」,謂憑熊軾也。)紅旌歸去照殘霞。」太守葉棣詩:「亂山深處款禪扃,十里松陰步障行。翠竹黃花幾開發,南星北斗自高明。樓臺日轉天邊影。鐘磬風回地底聲。為問閩江船釣客,謝家誰更未知名。」
靜游亭 崖南百步。有運使龐公籍留題長篇。后劉待制夔詩云:「題詩人已貴,袞路冠三臺」。程公師孟詩:「石磴高軒榜靜游,度年紅葉少驚秋。使君會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頭。」
熙春臺 亭之西。
不溢泉 亭東十步。
鬼磨石:仙升崖:朵芝崖:息龜池:寒巖
覽秀亭:小隱
舊產錢六貫四百五十七文。
白泉院 長壽里。二年置。
舊產錢五百五十九文。
隱峰院 施化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貫四百一十九文。「曾記」:一貫八百四十一文。《縣申》:一貫四百四十九文。
資圣院 稷下里。四年置。
舊產錢五百八十六文。「曾記」:五百六十文。
嵩山院 江陽里。乾化元年置。
舊產錢一貫五百三十九文。
偃峰院 太平里。二年置。
舊產錢七十六文。
瀑布院 稷下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百六十四文。
保安凈居萬定尼院 太平里。三年置。偽閩齊國夫人孟氏建。冊禮副使翁承贊《記》。
舊產錢八百四十九文。「曾記」:八百五十一文。
靈峰院 興城里。后唐同光三年置。
舊產錢五百七十八文。
香燈資福崇壽院 太平里。同年置。閩王以國夫人塋郭之西,因置是寺。顯德四年加今額。命以高祖母齊國夫人墳西所種雜果充祭薦。
舊無產錢。
太平山地藏院 同里。四年置。
舊產錢一百一十文。
泗洲院 恭順里。天成元年置。
舊產錢二貫八文。
翠微院 興城里。同年置,至和三年重建。
舊產錢二貫一百二十三文。
香溪石峰院 德風里。同年置,舊名崇壽,乾寧二年改今額。
舊產錢一貫二百四十七文。
林陽院 「曾記」作林洋瑞峰。遵化里。長興二年置。
舊產錢三貫七百二十三文。《縣申》:二貫七百二十三文。
靈溪尼院 高陽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貫二百六十文。「曾記」:一貫二百六文。《縣申》:一貫一百六十文。
白龍院 (底本作「臺龍山」,據庫本、崇抄改。)太平里。晉天福元年置。
舊產錢四百二十四文。「曾記」:二百二十二文。
大林洋院 施化里。同年置。通文元年。
舊產錢二貫五百五十文。「曾記」:二貫五百五十五文。
資國院 溫泉里。三年置。
舊產錢八百九十七文。
瑞云院 施化里。同年置。
舊產錢七百八十六文。「曾記」:八百八十六文。
祥云院 同里。四年置。
舊產錢一貫八百四十五文。「曾記」:一貫八百四十一文。
保壽院 長壽里。六年置。永隆三年。
舊產錢一貫三百九十六文。
興善院 恭順里。八年置。
舊產錢四百六十三文。
靈峰院 稷下里。九年置。
舊產錢九百九十一文。
鳳池寺 懷賢里。漢乾祐元年置,本僧慧覺塔亭也。初,忠懿王易升山僧田為尚賢夫人藏室,尋以施塔所。二年正月,始為禪院,賜號鳳池報慈。皇朝紹興八年,以為顏門下岐焚修之場,改顯忠嗣慶為額。
鳳池山 按:《十國紀年》:「閩王葬夫人任氏于閩縣鳳池山。后忠懿薨,亦葬焉。」又按:乾祐賜額,則鳳池名山久矣。太平興國二年,始分閩九鄉置懷安。元公絳詩:「州人未識鳳池山,朱轂時來此往還。四座杯盤在天上,滿軒云雨落人間。千圍老木排旌蓋,百尺飛泉響佩環。誰為霜綃圖景象,翠微高處一衰顏。」后守葉公棣詩云:「聞說治平元太守,殷勤晚到鳳凰池」。溫公益詩云:「少年曾接元公論,屢話南閩佛剎奇」。蓋山見于《圖經》,前此未顯,元公始披荊榛而大之。
水簾 溫公詩:「竹生石上瓊瑤碧,泉落檐間組帶垂」。陳公旸詩:「地噴飛泉成雨露,根盤喬木列旌麾」。
擢秀亭 提刑喻陟名,仍隸書額,亦有詩。謝守卿材、倅幕皆和。
翠微亭 建炎二年,新進士始題名于魯侯堂。后以其隘,遂移于此。
覽輝亭 舊鳳池軒。
華藏閣 政和五年,承事郎陳瓘為記云:「罪竄之余,世念衰歇,惟致一內典而已。」時了翁在丹丘,方蒙恩自便。
舊產錢一貫七百二十一文。「曾記」:一貫七百一十五文。
棲隱院 高陽里。三年置。
舊產錢九百六十五文。
保福院(底本作「保福院」,庫本作「廣德院」。) 太平里。周廣順二年置。
舊產錢二貫四百文。
龍興院 安定里。顯德元年號仙宗。后改今額。
舊產錢一貫二百八十八文。
云居院 待賓里。三年置。
舊產錢一十二文。「曾記」:一十一文。
法云院 靈運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百四文。「曾記」:一百三十四文。
寶勝院 北平里。(底本作「北平里」,庫本作「比平里」。)皇朝建隆二年置。
舊產錢四百八十七文。「曾記」:四百八十三文。《縣申》:四百一十七文。
閩山院 太平里。乾德四年置。
舊產錢二貫一百二十五文。《縣申》:一貫一百二十五文。
彌陀院 楊崎里。開寶二年置。
舊產錢九百七十三文。
普明院 懷賢里。三年置。
舊產錢三百三十三文。「曾記」:三百三十文。
興福院 遵化里。四年置。
舊產錢一貫二百三文。
普濟院 勝平里。同年置。
舊產錢七十七文。
興慶院 忠信里。七年置。
舊產錢六百二十二文。
華嚴院 觀風里。同年置。
舊產錢三百三十九文。
藥師院 越城里。八年置。
舊產錢二百六十五文。
資圣院 欽德里。九年置。
舊產錢三百一十七文。「曾記」:三百四十文。
普聞院 懷賢里。太平興國二年置。
舊產錢三百六十一文。
崇福院 越城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百七十文。
三峰院 興城里。三年置。
舊產錢一貫六百六十六文。
宴云院 德風里。同年置。
舊產錢七百一文。
云林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貫五百二十三文。
慈云院 施化里。七年置。
舊產錢二百一十二文。「曾記」:二百一十七文。
奉慈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產錢八百一十文。「曾記」:八百七文。
仰山院 德風里。雍熙四年置。
舊產錢一百一十八文。
報恩尼院 超勝里。同年置。
舊產錢一貫五百一十五文。「曾記」:一貫五百一十三文。
大仙宗院 懷賢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貫四百三十二文。
白云院 江陽里。端拱元年置。
舊產錢三百五十八文。
西臺院 「曾記」、《縣申》并作西室。崇江里。(本志「敘縣·侯官鄉」條云:「鄉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舊有崇江里,后并。」此處及以下「般若院」仍稱其里名,存疑。)淳化五年置,王太師墓墩為基。
舊產錢一百文。
報恩院 寧棋里。大中祥符八年置。
舊產錢一貫二百四十三文。
重林院 待賓里。天禧元年置。
舊產錢一貫二百六十六文。
鷲峰院 施化里。天圣二年置。
舊產錢二貫五百九十文。
仙宗塔院 忠信里。七年置。
舊產錢一貫一百五文。
西峰院 太平里。寶元元年置。
舊產錢八百八十二文。
馬鞍山地藏院 太平里。二年置。
舊產錢八十八文。「曾記」:二十八文。《縣申》:八十六文。
龍安院 清善里。慶歷元年置。
舊產錢三百四十二文。
興圣院 太平里。三年置。
舊產錢四百四十七文。「曾記」:一貫九十七文。
靈源院 同里。五年置。
舊產錢五百七十七文。
鹽山院 寧棋里。八年置。
舊產錢一百三十八文。
慶雲院 超勝里。先是,閩王舍花園為之,后廢,皇祐元年復置。
舊產錢一貫二十四文。
南塔院 忠信里。同年置。
舊產錢二百九十二文。「曾記」:四百九十一文。
薦福院 江陽里。二年置。
舊產錢四百六十文。
秀峰院 忠信里。四年置。
舊產錢七百九十二文。
萬安院 施化里。嘉祐元年置。
舊產錢一貫一百二十七文。
觀音尼院 忠信里。二年置。
舊產錢三百八十二文。《縣申》:一百八十二文。
螺峰院 太平里。同年置。
舊產錢四百五十五文。「曾記」:一貫一百三十五文。
彌勒院 崇福里。三年置。
舊產錢八十文。「曾記」:一百八文。
資圣院 懷賢里。熙寧三年置。
舊產錢二百八十九文。
三明院 勝平里。六年置。
舊產錢二百八十文。
長生院 施化里。元豐三年置。
舊產錢一貫四百八十三文。
大慈院 忠信里。三年置。
舊產錢五百三十二文。「曾記」:五百二十一文。
建興院 黃信里。四年置。
舊產錢一貫二百四十八文。「曾記」:一貫四十三文。
般若院 崇江里。六年置。
舊產錢五百一十五文。
羅漢院 稷下里。七年置。
舊產錢四百四十二文。「曾記」:四百二十二文。
云際院 同里。同年置。
舊產錢三百五十一文。「曾記」:三百五十七文。
丁山院 興城里。元祐二年置。
舊產錢六十二文。「曾記」:一百二十文。
報先院 欽德里。五年置。
舊產錢七十五文。
祥山尼院 崇福里。八年置。
舊產錢二百三十六文。「曾記」:一百三十五文。
釋迦尼院 太平里。同年置。
舊產錢八十二文。
保安院 長壽里。紹圣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五十四文。
保福院 遵化里。三年置。
舊產錢三百一十五文。
菩提院 欽德里。元符二年置。
舊產錢二百四十六文。
資福尼院 孝悌里。崇寧二年置。
舊產錢三百三文。
曇山尼院 北平里。五年置。
舊產錢二百二十八文。
鹿苑院 欽德里。同年置。
舊產錢八十一文。
瑞云院 興城里。政和二年置。
舊產錢四百一十五文。
崇福院 稷下里。六年置。
舊產錢一貫五百六文。「曾記」:五百五文。
靈光寺 清平里。建炎四年重修鳳凰亭。
舊產錢一貫二十二文。
崇林尼院 長壽里。紹興二十年置。
舊產錢二百六十三文。「曾記」:二百五十有奇。
資福院 遵化里。
舊產錢二貫四百五十五文。「曾記」:二貫四百六十四文。
靈峰院 同里。
舊產錢二百七十八文。
資國院(底本作「資國院」,崇抄作「資福院」。) 欽德里。
舊產錢二貫三百八十五文。
興福院 興城里。
舊產錢一貫三百四十文。
崇福院 同里,蕉溪屯。
舊產錢六百六十四文。
報恩尼院 同里。
舊產錢三百九十一文。
翠云院 同里。
舊產錢一百三十一文。
保福院 同里。
舊產錢一百一十一文。
靈石尼院 同里。
舊產錢九十二文。
觀寂院 欽德里。
舊產錢三百六十文。
建瑞院 恭順里。
舊產錢一百八十二文。
新興院 高遷里。
舊產錢五文。
觀音院 順安里。
舊產錢九百三十文。
資福院 太平里。
舊產錢六百九十七文。
北天王院 同里。
舊產錢二百六十四文。「曾記」作保圣天王,二百四文。
新興尼院 同里。
舊產錢八十文。
報先院 北平里。
舊產錢六百四十四文。
泗洲院 稷下里。
舊產錢五百九十五文。
前觀音院 同里。
舊產錢五百七十二文。
后觀音院 同里。
舊產錢四百五文。
五云院 同里。
舊產錢三百五十二文。
秀峰院 同里。
舊產錢二百七十四文。
資福院 同里。
舊產錢二百一十六文。
中興院 同里。
舊產錢一百六十一文。
慈峰院 越城里。
舊產錢四百二十三文。
大善院 長壽里。
舊產錢三百九十一文。
西峰院 溫泉里。
舊產錢一百二十五文。
慶安院 高遷里。
舊產錢三百九十一文。
鳳山院 忠信里。
舊產錢一百一十三文。
香山尼院 江陽里。
舊產錢一百七十五文。「曾記」:一百一十三文。《縣申》:二百九十九文。
凈安院 德風里。
舊產錢一百五十六文。
西靈院 江陽里。
舊產錢八十六文。
西林尼院 同里。
舊產錢六文。
山院 觀風里。
舊產錢一百四十三文。林殆庶《記》:五代時創。
白蓮院 寧棋里。
舊產錢一百九文。
觀音院 崇福里。
舊無產錢。
石泉院 楊崎里。
舊產錢九十二文。
寶峰院 懷賢里。
舊產錢八十八文。「曾記」:八十九文。
泗洲院 西安里。
舊產錢八十三文。
以上《州籍》。
香燈地藏院 楊崎里。
舊無產錢。《縣申》:新產十四文。
已上四十所,未會到起置年代。(底本、崇抄皆作「四十所未會起置子粒」,庫本作「田十所未會到起置子粒」。末二字疑誤,今據上例改「子粒」為「年代」。)

道觀

山附

山川勝概,神仙之所棲宅,餐霞飲水,與世迥隔,故耳目不至者,率常以為荒誕。吾州東郭外榴洞,南山間甘果,與城東南突兀號九仙者,此固杳漠無所追據。至升山、怡山、福山、霍童、高蓋、洞宮、石竹,則悉有遺跡可驗。自后漢徐登,吳董奉,梁王霸、林玄光,唐法權、法群,皆家世吾郡,踵相繼見記傳者,巖岫深秀,泉石清古。是以任敦又自臨海,(據出土之王審知夫人任氏墓志銘中作「任敖」,而本志中各處皆作「任敦」,注之。)鄧伯元自吳郡,王玄甫自沛國,褚伯玉自鹽官,咸不遠數千里而至,學成名著,后人間即其地慕求之。于是,有道觀焉。
惟道家以清凈求不死為術,彼安分委命,來向者寡矣,非若釋氏以死后禍福恐動驚怖,故寺院無數,而道觀至今才有其九,自非時代好尚,祠、宮、齋宇亦卑隘無足言者。唐祖混元帝,始廣所建;皇朝祥符間,奉《天書》;崇、觀后,尊道學,故于近郡興置特偉。今天慶、光孝觀,紫極宮,是也。其首冠他所,以朝謁、焚修與祈禳之地,故靈跡古怪又非六者所能盡云。
閩縣 天慶觀 州東七里。皇朝大中祥符六年置。先是后唐長興中,閩王建東華宮。時王鏻方信道士陳守元,既建寶皇宮,又建東華宮。大中祥符元年,詔以正月三日(底本作「一日」,據庫本、崇抄及下文郎簡《記》,并檢《宋史·真宗紀》改。)天書降,為天慶節。二年,令天下建天慶觀。五年,圣祖降,復令建殿。是歲正月,州乃以東華宮為之。時,張鄧公為廣東轉運使,會詔建觀,因請即舊為之,以紓天下土木之勞。十一月建殿,崇奉圣祖。八年,郎簡為《記》云:「元正三日,改元祥符,(底本作「改元□□」,庫本作「改元天禧」,崇抄作「改元」,不示缺。按:此為祥符八年作《記》,當追記前事,非其后之「天禧」,當作「祥符」為是。)特立令節,廣建靈宮;簡自帝心,咸稱『天慶』。然后東封岱宗,西祀睢上,致神人葉夢,語揚天意。(底本、庫本作「語揚」,崇抄作「闡揚」。)乃設位延恩,端圭清夜,祥云飄然以紛郁,圣祖倏爾而來格,仙官肅侍,列位惟六。皇帝欽承明訓,撫育黎庶,復詔列藩,嚴祠立像。蓋尊尊而敦孝也。六年春,敕賜為天慶觀。旁倚翠巘,雅為逍遙之墟;杳隔紅塵,宛是清凈之奧」云云。歲時,長吏率官屬朝謁。有金寶牌。大中祥符六年,有進燒金法,以鐵為之,凡百餘兩為一餅,每餅輻解為八片,謂之鴉咀金。真宗令上方鑄為金牌數百。天禧元年,玉清昭應宮成,遂頒天尊萬壽金寶牌,鎮天下名山福地。
舊產錢二貫九百七十九文。
閩縣 報恩光孝觀 崇寧三年建。先是二年十月,詔天下建崇寧觀。或謂:州南東西兩山,左弱右強。乃建觀九仙山之巔,號「天寧萬壽」,樓閣巋然,遂與烏石相峙,為一州之勝。紹興七年,改為報恩廣孝觀。十三年,改「廣」為「光」。
九仙山 本名于山高一百十五步。周回三百一步。(底本、庫本作「三百一步」,崇抄作「三百十步」。)相傳何氏兄弟九人升仙于此,因號九仙山。古《閩中記》云:「其山越王無諸,九日燕此,亦號九日山。」
四徹亭 在山上。舊名九仙。唐元和中元錫造。慶歷中沈邈修,更名。蔡公襄有《登四徹亭》詩:「偶爾尋幽上翠微,游人啼鳥似前期。花間行印露沾紙,山下放衙云滿旗。艷艷舞衣朝日處,飄飄商櫓落潮時。傳杯且與乘春醉,身世悠然兩自遺。」后建觀,亭始廢。
《政和萬壽道藏》 政和四年,黃尚書裳奏請建「飛天法藏」,藏天下道書,總五百四十函,賜今名,以鏤板進于京。淳熙二年,令以所藏經文送于行在所。
圣上萬壽二樓:左玉虛、右金名。殿前。政和五年黃尚書裳建,自為記。
九天采訪應元保運真君閣 殿南。政和六年黃尚書裳自為記。
舊產錢九百九十七文。
侯官 紫極宮 聚英坊之北。唐天寶元年,田同秀言:(底本、崇抄皆作「田周秀」,據庫本改,其事見史載。)「老子降于丹鳳門。」以錫靈符,因置混元皇帝廟。二年,改廟為宮。三年,以在京為太清宮,東宮為太微宮,諸州為紫極宮。今梁題云:「昭宗乾寧五年九月二日」,蓋再建也。偽《閩錄》云:光化三年創。
舊產錢一貫三百三文。
寧德 鶴林宮 縣北七十里。梁大通二年置,霍童山下。即《洞天記》所謂霍林洞天是也。其峰最高者曰大童,次曰小童。二童之旁一峰,如香爐,曰金剛源。唐貞觀六年,為第一洞天。武后時,司馬煉師于此修煉,后駕鶴升天,道士王玄甫等以聞,遂賜額號鶴林。天寶六年,改曰仙游山。貞元中,鐘臺危側,忽一夕風雨震電,鄉人聞鐘聲,謂傾圮矣,遲明視之,則端然無恙。(底本作「端然□正」,崇抄作「端然正」,不示缺,據庫本改。)后嘗為支提廨院,尋復為觀。
霍童山 高約七里,(底本作「□□七里」,崇抄作「七里」,不示缺,據庫本改。)頂平可坐百人。昔,吳郡人鄧伯元、(底本作「鄧元」,崇抄同,據庫本補。按:是篇上下文皆記及「鄧伯元」。)鹽官人褚伯玉、沛國王玄甫于此,授「青精飯食、白霞丹景」之法,見五臟,(底本作「見五藏」,據庫本、崇抄改。)夜中能書。僧法權、法群及其童子亦于此得道。上有泉名甘露,飲之延年。有石竹廊(底本作「□名甘露□之延年有石行廊」,崇抄作「上有池名甘露飲之延年有石竹廊」,據庫本改補。)三十餘步,石室頗深廣,石橋橫跨半空。有石臼、石盆、石盂,皆天成。石壇旁生竹一枝,遇風則能自掃壇上。西北有「玉鏡」,(底本作「玉鏡」,庫本同,崇抄作「玉鐃」。)碧色鵲尾,香爐在焉。
桃花洲 去合林一里。唐初始有此洲,今轉高大,桃木日盛,故以名洲。
午日巖 巖高數百丈,瀑布直下。程公端午日嘗采藥于此,故名。
舊產錢二百三十文。
羅源 洞宮天慶觀 縣北六里。唐天寶七年。五月十三日,望□□□□□□□移置老君像此山下。樵采有禁。□□□韋尚書岫廉問,嗣而興之,始給田度道士,□□宮觀。(底本「望」字下缺七字,崇抄末有「廣州」二字;又底本「尚書」之前缺四字,崇抄有「韋」字,其餘同缺;底本「宮觀」二字之前亦皆缺二字。庫本則自「望」字起至「宮觀」止,皆無之,徑以「五月十三日」下接「朱梁時」。今仍存底本所缺,待質。)朱梁時,王氏尚佛,遂廢。皇朝建隆元年,邑人林瑞復創殿一間。大中祥符二年,詔置天慶觀,縣令和惲掛額于殿門。有叟余成請大建堂宇,至天圣七年乃備。有餘成自為記,今存。政和八年,以觀徐真人舊宅,歲久頹損,其鄰仙茅寺久據其地。可并歸之。
洞宮山 高三百八十步。原出建州武夷山。(底本作「建□□荑山」,缺二字,崇抄作「建寧府武夷山」,據庫本補。)真誥云:洞宮山,七十二福地,(底本作「洞宮山□□□福地」,崇抄作「洞宮山為第□福地」,據庫本補。)此其一也。」村有神姥石。《舊記》云:昔有神姥來自羅源,所踐之跡,入于磐石。」
仙茅山 去洞宮四里。徐真人煉茅根之所,后于永福高蓋山上升。
八仙亭 開成中創。
舊產錢七十六文。「曾記」:三十六文。
侯官 沖虛宮 西禪寺之南。梁王霸父增,自齊朝渡江入閩,(今西禪,其宅也)善黃老術。霸幼好之,每登怡山經宿乃返,年三十,游武夷山十六年,還舊居。乃于山南鑿井,有白龜吐泉。煉藥既成,點瓦為金。是歲,閩中斗米千錢,乃鬻金運米,以濟貧民。后以所余藥服之,旬日如醉,忽于所居皂莢木下蟬蛻而去。林嵩記云:「梁時三月三日也」。周樸詩云:「王君上升處,信首故居前。皂莢即須朽,白龜應亦全。云間猶一日,洞里已千年。碧色壇如黛,今時誰可仙。」唐貞元中,觀察使李若初嘗登樓西望,有五色云當其宅,遂以為沖虛宮,塑任敦、董奉、徐登及霸像為四仙祠。偽閩王延翰重創。其木與壇、井今存。林嵩為記云:「壇灶基墌猶存。井有白龜,時或游泳。水能祛疾。」初王霸云:「壇壞不用修,木枯不用伐。皂木不結子,結子人得道。西南白龜井,吾乘之去來。龜歸吾亦歸。」慶歷中,皂莢再生。王守逵詩:「修煉曾君此,(底本、庫本作「曾君此」,崇抄作「曾居此」。)傳聞固異常。壇留皂莢樹,人去白云鄉。龜向胎中息,(底本作「龜□胎中息」,缺一字,崇抄作「龜得胎中息」,據庫本補。)神藏肘后方。遼東鶴未返,華表夜蒼蒼(底本作「□蒼」,缺一字,據庫本、崇抄補。)。」林安道《白龜井》詩:「古甃千齡在,寒泉味最純」。(底本作「□齡在」、「□□純」,缺二字,崇抄同,據庫本補。)《皂莢木》詩:「海外蟠桃同永久,月中丹桂共參差」。(底本作「□參差」,缺一字,據庫本補。)紹興中,皂莢復生,然未見其異也。惟□號(底本作「推□號」,缺一字,庫本作「推推號」,據崇抄改。)「真君濟貧金」猶有之。舊陳植詩:「鼎邊雞犬知何在,云外龍鸞去已賒。惟有黃金餘瓦礫,貧民時復得些些。」今每風雨后,數里間耕者或得遺金,紫磨色,半瓦印文宛然,重不過三四銖。
景真堂:東軒孫逢吉、吳栻有詩。
舊產錢三貫五百五十九文。「曾記」:三貫六百文。
福清 福真觀 在海口鎮。元祐七年,道士林知源創。政和八年賜今額。殿西隅有丹井,飲之愈疾,側有宣圣廟。號丹井書堂。
舊無產錢。
福清 靈寶觀 縣南一里。昔有林真君玄光于石竹山煉丹。丹成,騎虎上山。(底本、庫本作「上山」,崇抄作「上升」。)今有虎巖溪,右有井,旱不涸,或曰煉丹水。后為觀。紹圣二年,移于水南玉融山之陰。宣和三年為靈寶道院。曹績書額。乾道九年,史丞相浩重修。
舊產錢二百二十九文。
長樂 祐圣堂 舊有之。紹興初,縣令題今額,招道士住持,遂著《州籍》。其邑人自言:「大中祥符六年,既改東華宮為觀,始以上相青童君香火于今所蓋造奉安。」宣和間,知神霄宮劉靜一增創殿宇。淳熙七年,邑人有請欲以舊東華廣德宮額于此張掛。
舊無產錢。
 卷三十七‧寺觀類五 ↑返回頂部 卷三十七‧土俗類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