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清稗類鈔
◀上一類 名勝類 下一類▶

燕京八景 编辑

  金《明昌逸事》有燕京八景,曰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大液秋風、瓊島春陰、薊門飛雨、西山積雪、蘆溝曉月、金臺夕照,明人更薊門飛雨為薊門煙樹。高宗更玉泉垂虹為玉泉趵突,蓋泉從山根仰出,噴薄如珠,實與趵突之義相合也。又更西山積雪為西山晴雪。各景皆勒石,紀之以詩。

京都諸勝 编辑

  鼓樓 鼓樓在地安門北,昔之金台坊樓,舊名齊政,元建,置銅壺滴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宋代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次曰萬分,下曰收水,中奉鐃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漏為度,涸則隨時增添,冬則用溫水。

  鼓樓有門三,樓之東南轉角,街市均斜鋪,樓之西,昔為斜街,率皆歌台酒館,有望湖亭,為達官貴人游賞之地。齊政者,取《書》「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之意。

  鐘樓 鐘樓在金台坊東,即萬寧寺之中心閣,元至元中建。後之鐘樓在鼓樓北,明永樂中建,旋燬於火。乾隆乙丑重建,有御製碑。

  鐘樓之制,雄敞高明,與鼓樓相望,有八隅四井之名,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至元中建閣四,層簷三重,懸鐘于上,聲遠愈聞之。

  玉河橋 玉河橋,在東城根者曰南玉河橋,在東交民巷者曰中玉河橋,在東長安街者曰北玉河橋。水自皇城內箭亭流出,南穿城,歸正陽橋城河,橋東西兩岸皆植柳,垂蔭水面。

  觀象台 觀象台在城東南隅堞堵上,元至元十六年建,中為紫薇殿,內有御書聯扁,台上舊有元代郭守敬所製渾天儀、簡儀、銅球、量天尺諸器。康熙癸丑,以舊儀年久多不可用,御製新儀凡六,曰天體儀,曰赤道儀,曰黃道儀,曰地平經儀,曰地平緯儀,曰記限儀,均陳于台上,歷朝遵用,其舊儀移藏台下。乙未年又製地經平緯儀,乾隆甲子,又製璣衡撫辰儀,並陳台上。

  占風竿亦名順風旗,上有鐵箍二十八道,蓋以象二十八宿之數也,自遠即可望之。

  紫薇殿東小室曰壺房,即浮漏堂,內有銅人一,銅壺五,曰日天壺,曰夜天壺,曰平壺,曰萬水壺,曰分水壺。每逢日月蝕前三日調壺,則置銅人於萬水壺上,面南抱箭,箭又名量天尺,長三尺一寸,鐫晝夜時刻,上起午正,下盡午初。壺中安箭舟,如銅鼓形,水長舟浮,則箭上出,水盈箭盡,則洩之於池。箭上時刻與赤道相符,晝夜一周,再注水亦如之,雖遇陰雨,其時刻亦無差也。是銅人為調壺所用,固非占日晷長短之具也。東廂三間為測量所,又別有室三楹,為晷影堂,南北平置銅圭於石台,長一丈六尺二寸,闊二尺七寸,周以水渠;南端置銅表高八尺,上端施銅葉,中穿圓孔,徑二分,午正,日影自圓孔透圭面,成橢圓形,南界為日體上影,北界為日體下影,中心為中影。

  泡子河 泡子河在崇文門東城角,前有長溪,後有廣淀,高堞環其東,天台峙其北,兩岸多高槐垂柳,河水澄鮮,林木明秀,不獨秋冬之際難為懷也。河上諸招提苦無大者,水濱頹園廢圃多置不葺。城內自德勝河外,惟此二三里間無車塵市囂,惜無命駕者耳。宣統年間,河身尚存,經呂公祠南石橋出南水門以入通惠河。

京西諸勝 编辑

  京西八里莊慈壽寺,明代為慈聖太后祝釐之所,有浮圖十三級,與天寧寺相同。塔旁有二碑,東為太后畫九蓮菩薩像,王錫爵書《瑞蓮賦》,西為太后畫關帝像。後寺毀而浮圖及碑存。西直門之西北,有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去城最近者為高梁橋,清明踏青多在此地。沿河高樓多茶肆,夏日游人多有至者,惟無明代踏青之俗矣。南岸樂善園久毀,後又以牆圍之。再西則為可園,俗稱三貝子花園。又西北岸極樂寺,明代牡丹最盛,寺東有國花堂,成親王書。其後牡丹漸盡,又以海棠名,樹高二三丈,凡數十株,國花堂前後皆海棠。光緒中,海棠亦盡矣。又西北岸大正覺寺,俗稱五塔寺,後亦毀,惟五塔存。又西北岸有萬壽寺,寺建於明,乾隆中重修,為太后祝釐之所。寺極宏麗,大殿後疊石象三神山,舊有松七株,最有名,光緒庚寅後樓火,并松俱燼,但存《七松證道圖》。寺西城關為萬壽街,俗稱蘇州街,兩行列肆,全仿吳中。舊傳太后喜蘇州風景,建此仿之,後已毀盡。又西為麥莊橋,又西為廣仁宮,在南岸,地名藍靛廠,火器營駐此,街衢繁盛,廣仁宮每歲四月廟市半月,土人稱為西頂。又北東岸有化成寺,又北至海甸。海甸,大鎮也,自康熙以後,御駕歲歲幸園,而此地益盛,王公大臣亦均有園,翰林院有澄懷園,六部司員各賃寺院。清晨趨朝者,咸集德勝、西直二門外,車馬絡驛。公事畢,或食公廚,或就食肆,其肆多臨河,舉網得魚,付之酒家,至足樂也。及咸豐庚申秋,御園被燬,湖上諸園及甸鎮長街,日就零落,舊日士夫居第,多在燈籠庫一帶,後亦頹廢。

水局 编辑

  京師自地安門橋以西,皆水局也,東南為十剎海,又西為後海,過德勝門而西為積水潭,實一水也。元人謂之海子,宋褧詞所謂「淺碧湖波雪漲,淡黃宮柳煙濛」者也。然都人士遊蹤多集於十剎海,以其去市最近,長夏夕陰,裙屐尤爭趨之。

十剎海 编辑

  京師十剎海,在後門西,上接積水潭,名淨業湖,下通大內三海,荷花楊柳,風景幽絕。光緒中張文襄入相,建樓數楹為寓廬,自題一聯云:「亭上有蝦兼有菜,濠邊非我亦非魚。」以此地本有蝦菜,亭舊址尚存也。潭上舊有寺,高矗梵宇,顏曰「首善第一樓」。相傳粉牆一帶,即明李西涯故宅,法梧門學士詩龕亦在其間,然已不可確指,惟海旁楊柳夾堤耳。有酒樓曰會賢堂,院宇宏敞,軒窗明徹,王公貴人,遠方游客,消夏攜尊,咸集於此,五六月間,門外車馬盛極一時。

後海 编辑

  京師之後海較前海為幽僻,人跡罕至,水亦寬,樹木叢雜,坡陀蜿蜒。兩岸多古寺名園、騷人遺蹟,成親王之貽晉齋居其北,法時帆之詩龕在其西,蝦菜亭、楊柳灣、李公橋、十剎海皆在此地。湖上看山,亦以此地為最暢。

陶然亭 编辑

  陶然亭為都下名勝之一,亭在南下窪,為郎中江藻所建。江,鄂人,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意以名之。地高曠,三面明窗,尤為雅潔。秋日白楊零落,紅蓼花開,都中墨客騷人多宴於此。

金魚池 编辑

  京師崇文門外南小市東偏之金魚池,本名魚藻池,取《葩經》王在之義。方塘小泊,縱橫若町畦,居民皆養魚為業,池上有殿,榜曰瑤池。明代都人,每於五月五日,走馬魚藻池以為樂,國初亦然。今則殿址不存,舊俗亦不復舉。但見荇藻一碧,朱魚浮泳,隄旁垂柳成陰,參差掩映,饒有濠濮間想而已。

八里莊 编辑

  八里莊在京城外,以國初諸老時往看花而名始著,王阮亭、查初白皆有《摩訶菴》詩。其地有酒肆,所售良鄉酒頗著名於時。

二牐 编辑

  京都昆明湖,例禁泛舟,十剎海僅有踏藕小船,而二牐遂為游人薈萃之所,每歲自五月朔至七月望,青帘畫舫,酒肆歌臺,令人疑在秦淮河上。居內城者,例自齊化門外登舟至東便門易舟,至通惠牐;居外城者,則自東便門外登舟,午飯可就牐上酒肆小飲,既酣,或徵歌板,或閱水嬉,悉隨人意。

玉泉山諸勝 编辑

  京師天然名勝為玉泉山,游者可出西直門,道坦平,垂楊夾道,過海淀鎮,鎮在京西,更前進,至萬壽山麓,孝欽后所建頤和園在焉。自此右折,再折而北,為大路,巨石砌道,厚三四寸,縱七八尺,廣亦四五尺,惜年久失修,兩石相接處已裂巨罅。山有古寺,亦名玉泉。入山門,則見林木蔥鬱,道路迂迴,山麓窪地隨處皆泉,水清澈可鑑,以手試之,冷冽如冰。池不廣,有小洲三,其上有瓦礫殘址。康熙庚申年,即金章宗芙蓉殿遺址,以擴為園林,名靜明園,當時以十六景著,曰廓然大公,曰芙蓉晴照,曰竹爐山房,曰采香虛徑,曰聖因綜繪,曰繡壁詩態,曰清涼禪窟,曰溪田課耕,曰峽雪琴音,曰玉峰塔影,曰裂帛湖光,曰風篁清聽,曰雲外鐘聲,曰鏡影涵虛,曰翠雲嘉蔭,曰玉泉趵突,流風遺韻,所存不逮其半。山之四周,地低下,前有高水湖,後有裂帛湖,距玉泉咫尺,水脈暗通,而高水裂帛,復合注於昆明湖,即頤和園所據為勝境者也。池旁一船亭,下泊小舟一,平首而昂尾,徧身鐫竹葉形,髹以翠色,可乘之以泛玉泉神廟前,有石級,於此登巖,而泉之穴在其下,涌出作珠點。此間有童子,嘗以小杯取泉水勸游人飲。壁刊二碑,一為「天下第一泉」,一為「御製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高宗碑紀云:「水味貴甘,水質貴輕,玉泉每斗重一兩,他處名泉無此輕者。池底皆碎石,碧緣水藻浮沉其間,池水不深不淺,終歲如是。」

  自此左上,為石塔,四周刊佛像,右上為一洞,洞口前有「澄照」二字,後有「函雲」二字。由石塔而下,繞至古華嚴寺,屋尚整,惜無几案,院旁有資生洞,甚小,過一佛殿,而至伏魔洞,益小。由洞側至玉峰塔下,塔已圮,不可登,然此已為玉泉山之巔矣。塔下一破屋,故為樓兩層,有佛一尊,肢體不備。下山至華嚴洞,較資生、伏魔二洞稍大,四壁刻小佛,或立或坐,或臥或跽,雲紋繞之,其狀萬千,無一同者。中一石臺,置佛像,亦石質,缺首領,蓋頭為銅質,被人盜以易錢也。此洞皆為雲母石或石英,故現黃黑色,即地質學所謂水成巖也。正門為含輝堂,帝后遊山時輒休憩於此。

西山諸勝 编辑

  自玉泉山騎驢西行,作西山之遊。西山在京西三十里,為太行之首,峰巒起伏,不計萬千,而一峰一名,聞者不易誌,知者不勝道也。其在京畿一帶者,以位置當太行之西,故名西山。由玉泉山來者先至荷葉山,山在玉泉西南平壤間,約八九里入臥佛寺,既唐之兜率寺,雍正間賜名十方普覺寺。門前有琉璃坊一座,前鐫「同參密藏」四字,後鐫「具足精嚴」四字,皆高宗御筆。其內一池作半圓形,蓄小金魚甚多,水石甚清。門內為甬道,長約里許,古松奇檜,夾道森列。殿三進,最後有一臥佛,以手支頤而臥,長約一丈六尺,範銅滲金,精髹五彩。元至治辛巳,詔建西山大壽安寺,冶銅五十萬斤作佛像,殆即此也。兩隅有方桌,各陳佛鞋,為人民製以奉佛者,大小不一,凡二十餘對,最大者長約二尺五寸,鞋頭闊八九寸。前院有桫欏樹一株,又名七葉樹,其葉七出,略如雞爪,故名。樹最潔,古人謂為鳥不棲蟲不生,幹圍兩人抱,約一丈一尺以上,上半已枯,心空如刳,然巨枝下垂,猶拳曲如虯龍,相傳為唐貞觀建寺時,自西域移植而來者。自臥佛寺至香山之碧雲寺,約三里,西山佛寺累百,以碧雲為最閎麗,故遊西山者,靡不至碧雲。高宗《西山碑記》謂「元耶律楚材裔名阿利吉者,捨宅開山,淨業始構,明正德間稅監于經擴而充之,魏忠賢踵而大之,廟貌益宏」云。出山門,門前二石獅,雕鏤工細,年久冒風雨,黯然作蒼翠色。稍入為一橋,橋下澗深二三丈,樹木雜生兩側,泉流其下,盈不及寸,而汨汨然作暴雨聲,橋之左右,徧植柏樹,濃陰下覆,涼爽宜人。更入,西為般若堂,為禪堂,東有小院,為屋數間,前有鐘亭,左右對峙,腐舊已甚,其一尚有鐘懸於梁。院前壁下有石龍首,泉水自龍口噴出,清而涼,沿壁作石槽,導之下注,聲清越可聽。更入,殿宇傾圮,佛像幾無一完整者。院中為方池,上架石橋。正殿頗舊,殿前左右有八角華表,上鐫經文,字極挺秀。更入,正中為碑亭,內植乾隆己巳年《重修碧雲寺碑記》,碑亭之後又一殿,亦腐舊。更入一院,花木清幽,銀杏、桫欏、白骨松尤多,桫欏雖茂,不及臥佛寺四分之一矣。院甚寬廣,右為司房,左為客堂,正殿三間,左右各有一室,左為方丈。出是院左折,別有一院,有榆葉梅一株,開時色艷,紅不及桃,而淡不及杏,有微香。稍入,樹木蓊鬱,山石嶙峭,復甃石為池,有泉自石隙噴薄入小渠,曲折達寺前。泉旁舊有亭榭,柱石猶存,亭前為王仙洞,凡三穴,空無所有,洞外有一癭柳,半幹作一大曲,復森森而上,姿態絕佳。是院右折為羅漢堂,內列五百羅漢像。正殿之後,歷兩石階而上,計三十餘級,有一礬石坊,雲紋精妙,四方柱徧刻之;一小橋,橋下一溝,無水,此為金剛寶座塔院。古木錯列,左右碑亭各一,作六角形,內勒乾隆戊辰年御製碑文,碑作漢、滿、蒙及梵書四種並列;又有一坊,高宗書「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十四字,壁作粉紅色,磚石間砌無損。歷石階三十餘級,又左右折而登,凡十餘級,為一方形臺,以礬石為之,壁刊佛像甚多,正面有「燈在菩提」四字。凡三折而上,作洞龕,其頂有塔七座,純以玉石為之,中方形者最大,四隅各一次之,前面二座為圓形,稍小,方者凡十三層,頂各有帽,在塔上俯觀兩側,白骨松數十株,宛如白龍之群舞空中。塔下北有土邱,為明魏忠賢葬衣冠處。相傳忠賢重修碧雲寺,預立生壙,寫碑題銜,亭殿僭制,忠賢既誅,其徒私葬衣冠於此。康熙間御史張瑗奏除之,後餘荒邱緜亙三四丈而已,惟松檜甚繁茂。

  游者可命碧雲寺僧備山輿,以游香山寺,高宗所建靜宜園在焉,有兵守之,非以名刺白守長,不得徑入。寺建於金大定丙午年,為遼中丞阿里吉所捨,殿前二碑,載捨宅始末,碑石光潤如玉,白質紫章。或云,寺即金章宗之會景樓,正統中太監范宏拓之,費七十萬。門徑寬博,喬木夾蔭,流泉界之,依山以為殿宇,寺前有石橋,橋下方池,為知樂濠,瓔珞巖居其東,慈恩殿右為香爐岡,乃乳峰石。昔人謂其時噓雲霧,類匡廬之香爐峰,故名。左為來青軒,下臨絕壑,玉泉諸峰屏列於前,洵勝境也。

  靜宜園,外蔽短垣,長約十里,舊時園內有二十八景,有瓔珞巖之巖石片片,錯落平立,隨處可作蒲團坐,色蒼黝。古松奇檜,如掌蓋,如列屏,而泉聲泠然,如磬音之遠至。其上為綠雲深處,樹尤茂,巖下月河如帶,有瀑注之,長約丈許,下激山石,如飛銀花。有南北二水道,北水道以石築長堤,廣僅四五尺,中鑿水軌,寬約五尺許,深祇寸許,自下而高,水汨汨流其間,絕無阻窒泛溢,其來源實居高處可知矣。西至韻琴齋,更入則為正凝堂及暢風樓。其後山石嶙峋,有方亭據其端,前為見心齋,荷池一方,水皆山泉所注,清可以鑑,臨池為軒,所謂清如許也。得月軒懸架池上,憑欄俯瞰,人影宛然,有半圓形之長廊,繞池三面。旋至昭廟,乾隆庚子建,凡三層,兩旁有邃洞,以白石為階,折而上凡數十級,殿居其巔,備極崇宏,惜傾圮已甚,其下瓦礫歷歷,不可任步。門前有琉璃坊,題「慧照騰輝」四字,殿後有六角形御碑亭。

  獅子窩,在盧師山麓,西山諸勝之一也。自香山靜宜園而來,道經門頭村,八旗校閱場將臺已巍然在望。凡越二三嶺,而達獅子窩,蓋自香山至此,已十五里矣。左入,前為關帝殿,後為菩薩殿,右為霍山宗祠,再登為望仙樓,繞廊而至碧雲天,東望平疇,煙雲彌目,石刊「奇觀」二字。由望仙樓東折,得石橋,橋旁有仙人洞,甚小。再下為長廊,有聊齋畫壁,橫廣五尺,高約七尺,凡三十五方,甚完整。廊盡處,建一方亭,由亭側登盧師山【俗名青龍山。】之頂,頗崎嘔,既上,甚平坦,濯濯無一樹。遙望渾河,蜿蜒如帶,而太行山脈,不知幾千萬重,聳接煙雲之內,昆明湖、玉泉山、碧雲寺皆在履舄間矣。至福惠寺,有《重建青龍山福惠寺碑記》,明嘉靖時魏雙慶、王福喜嘗捐巨資,後歸內監管理,故寺無一僧也。

  西山有所謂八大處者,一曰寶珠洞,二曰香界寺,三曰龍王堂,四曰大悲寺,五曰三山庵,六曰祕魔崖,七曰重興寺,即靈光寺,八曰長安寺。自獅子窩至翠微山,登寶珠洞,洞甚黝暗,旋至香界寺,前後越數山嶺,無往不陂,無陂不斜,或臨陡壁而進。寺在翠微山麓,舊為平坡寺,剏於唐,明仁宗賜名圓通,康熙戊午葺之,賜名聖感寺,乾隆己巳改名。入門,老松一,蔭全院,兩側有鐘亭。更進為天王殿,為佛殿,後進為高樓,凡七楹,兩旁皆有屋,丹朱剝落矣。

  自香界寺至虎頭山麓之龍王堂甚近,龍王堂一名海泉菴,又名慧雲禪林,康熙辛丑重建。入門,即至聽泉小榭,下有二泉,一在石階下鑿龍口出水,瀦為方池,深約四五尺,中蓄金魚。此處之泉名龍泉,鋤月老人有「龍泉甜水歌」,書一小方,懸於小榭,窗懸一聯云:「當戶老松生夕籟,滿山紅葉入新詩。」小榭之左為丹楓染翠軒,殆以院落多植松楓兩木故也。又有觀音堂三間。

  自龍王堂至大悲寺甚近,亦稱大悲庵,至此已在翠微山左麓矣,雍正甲辰,慧澄禪師重修。入門,有竹林,蒼翠庇牆,前為藥師殿,殿前有銀杏二株,姿態奇古。後進歷十餘級而登,為大悲殿,明嘉靖丁未所建。

  自大悲寺至重興寺亦近,入門,可憩於歸來庵,端方嘗卜居於此,有屋五楹,四壁懸聯額,徐世昌有聯云:「緣石菖蒲蒙綠髮,纏松薜荔長蒼鱗。」端方自書一聯云:「篋有三山記,心藏五岳圖。」錫良復為之記。門臨小池,左倚峭壁,壁上有二洞。院頗荒落,惟樹木蔥鬱,山色湖光兼而有之,此可留宿,且有籐製山輿可乘。池右有石磴數十級,曲折而上,至韜光庵,更上為八角亭,無題名,佇此可以望遠,前有菩薩殿三間。

  自靈光寺至祕魔崖,約里許,崖上證果禪寺,明成化間建,相傳祕魔祖師居之。崖在盧師山半,大石嵌空幾二丈,色黝,是名祕魔崖,洞內有石磴一,相傳為盧師晏坐處。其後復有真武洞,甚小,洞旁有軒三間,面對翠微高峰,樹木頗多。東行百餘步,有大石側立道旁,一池瀦焉,即大、小青龍所蟄處。在祕魔崖右望,平田一片,渾河在其前。渾河即桑乾河下流,自此向張家口而去焉。舊屋甚多,大半傾圮,山門內鐘鼓樓遺址尚存。

白河風景 编辑

  自通州至天津,水程三日可達,河身甚廣,寬處約五十餘丈,古所稱白河者是也。河兩岸植楊柳,蜿蜒逶迤,經數百里不絕。當三四月時,舟行其中,篷窗閒眺,千絲萬鏤,籠霧含煙,水天皆成碧色,間有竹籬茅舍,隱現於桃柳之間,為狀至麗。

秦淮河 编辑

  江寧之秦淮河,自文德橋至利涉橋,夾岸河房,向為應試士子僦居地。折而東,至釣魚巷,則鶯花舊隊也,桃葉渡在武定橋畔。

雨花臺 编辑

  江寧雨花臺地不甚高,而形勢雄壯,登高一望,全城在握。山產石子,紋理圓潤,置於瓦盆石洗中,植水仙花一二株,疏影橫斜,饒有天然風韻,吳門顧希林嘗得一石,上作蝴蝶雙飛形。山之麓,茅屋三楹,茶鐺竹具,可供遊客休憩。

莫愁湖 编辑

  莫愁湖在江寧水西門外,每至夏令,萬荷競放,掉舟其間,如入香雪海。湖有曾公閣,隔湖清涼山色蔥菁可人,人多假此宴客。

京口三山 编辑

  京口三山,曰金,曰焦,曰北固,【一曰北顧。】俱負盛名。北固山有寺,曰甘露,在北門外五里許。入寺,有「天下第一江山」六大字嵌於壁,為宋吳琚所書。寺右有樓,曰多景,對江而立,即梳妝臺故址也。樓凡三層,樓右十步小亭,曰一覽,五步大亭,曰江山多處,亭西為石帆樓,再左為彭楊魁三祠,而關帝廟介於其間,最左為高宗和東坡詩碑亭,甘露之勝盡此矣。寺對面如青螺小髻者,即北固山,負地理歷史之重名,其風景卻蠢蠢無足觀,上有礮臺。金山在西城外五里許,額題為「江天禪寺」,曰金山寺者,俗稱也。入門,隨山而高,拾級而登,為大雄寶殿,阿羅漢甚莊嚴。殿後上十餘級,為藏經樓,樓後為高宗御製詩碑亭,凡三,亭右稍上為塔,塔七級,登臨眺矚,全城宛在目前。塔北有亭,聖祖題「江天一覽」四字,即妙高臺遺址也。塔下有法海洞,黝黑不辨手指,有僧居之,洞外有碑曰浮玉山,蓋金山舊名為浮玉也。焦山在東門外九里許,孤峙江中,須棹舟登之。山麓有海若庵,庵右為高宗御製詩碑亭,再右為文昌閣、文殊庵、東昇樓,樓憑江,極明暢,彭剛直公玉麟謂足為焦山諸勝之首云。山上舊有普濟禪院,聖祖御題為「定慧寺」。寺左為行宮,右為松寥閣,題曰「松寥竹塢」四字,為高宗御書。再右為瘞鶴銘亭,字漫漶已甚,有一二字為人鑿壞,以墮水而見重,將以出水而損其天真矣。右有大牆,題「海不揚波」四大字,所對處即不波亭。右為海西庵,即焦光祠,壁嵌漢三詔之碑石。後為仰止軒,祀楊椒山像,有三詔洞,即焦光隱處也,洞狹小,不能容膝。觀音崖有觀音閣,閣左為夕陽樓,上為西笑閣,折上數十級為迴光精舍。再上為礮台,再上為吸江樓,上供四面佛,憑檻四眺,群山繞膝下,象山則隔江仰首,若承顏色,實名勝也。

第一泉 编辑

  金山寺有第一泉,泉欄作方形,「天下第一泉」之題沒於水中,不能見,別有題碑曰「中冷泉」者,其別號也。以椀貯泉水,雖高出椀口二三分而不溢,其厚冽與杭州之虎跑泉相類,味極甘美。

劍池 编辑

  蘇州虎邱之劍池,相傳為吳王試劍處,有顏真卿書「劍池」二字。

蕪湖風景 编辑

  蕪湖攬長江之勝,風景極佳。城南有赭山,山傍桃塘,堤柳春舒,池荷夏放,風景至佳。赭山之巔有高樓,舊為庠序,後則宿兵矣。對江為梟磯祠,靈旗映漾,宮殿蒼茫。山右為弋磯山,有病院,與聖公會為比鄰。

汴中名勝 编辑

  九龍臺在洛城東北瀍河之左,臺高三十六階步,約十丈立方,四周皆平地,臺有廟宇十餘間,供龍神像。臺右有明季重修石碑,勒「明欽差督造府第內官監簽書右監丞孔寵重修」。又一碑,其略曰:「古有九龍臺,基跨邙嶺,地屆瀍濱。」臺基所築,未詳何時。

  存古閣在洛陽東關外,離城二里,藏古碑八十餘種,方圓長扁不一。魏碑最多,秦漢磚亦有數十件,並有岳武穆行書碑數塊,筆有龍馬精神。

  龍門在洛河之南,距城二十五里,兩山相對,形如壁立,中有一水,曰伊河。碑像不計其數,五尊一洞,名曰一鋪,像大至數丈,小至數寸,即以山石原質鑿成,皆北魏時許愿之所築也。天子最高,諸侯次之,大夫又次之,下至庶民祇能寸許也。

  香山寺在龍門對面伊闕山上,道途平坦,柏木成林。【此柏有葉無枝,葉生於桿,高而且直,名曰箭桿柏。】外有瑤島、蓬壺諸坊,山秀水碧,廟宇層層如階級,清潔不凡,御碑御匾及沿山佛像亦多。

三百三十有三亭 编辑

  大興朱竹君名筠,嘗督學福建,於使院西偏為小山,號笥仙山。諸生聞之,爭來人致一石,刻名其上,凡九府二州五十八縣咸具,刻名者三百餘人,因名其山之亭曰「三百三十有三亭」。

九峰山之勝 编辑

  浙江仙居縣之九峰山,距城十餘里,遙望之適有九峰,遂以得名,層巒疊嶂,上出重霄,中有一峰最高,所謂主峰者是也。山下有亭,游人至,皆稍憩息,乃登山。山路蜿蜒曲折,頗不易行,路旁石壁直立,行一里許,則壁上有洞,洞有木椅一具,相傳為葛洪修道處。又行里許,始至山門,門左側之壁上有泉眼無數,水點下滴,纍纍如貫珠,又如水晶簾,下承以池,水皆落池中,山僧即以之烹茶。入門十數武,有一大石室,如廳事然,後壁設佛龕,龕左有石洞一,深不可測,陰冷之氣侵入肌骨,雖多秉燭亦不能入也。石室東西壁更有五六石洞,皆大如屋宇,或為僧舍,或為客舍,或為庖廚。而客舍之上,又建一小樓,緣梯而升,登樓眺遠,眼界為之一空。昔人有云:「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斯山之勝,概可知矣。山門外左右有小徑,循徑行不遠,又各有石室二間,皆山僧因洞為之,以備人之游覽者。山僧僅四人。每歲游人以八月間為最夥,蓋土著於是月多往游也。

琵琶亭 编辑

  琵琶亭在九江城外之江岸,乾隆癸亥,瀋陽唐觀察英重修。增建高樓,題額曰「江天遺韻」,壁刊南薰殿本白太傅遺像,嘉慶中歙人方體所摹也。登樓四望,前臨大江,後對廬山,左則古木千重,右則人煙萬井。樓下迴廊旋繞,境極幽曠,游人題詠甚多。

黃鶴樓 编辑

  黃鶴樓為武昌名勝,高幾百尺,俯瞰大江,氣象雄壯。光緒癸未,鄰屋失慎,遂被焚,洎張之洞督鄂重建,改為西式,左右置礮臺,命名曰警鐘樓,然舊時形勝已蕩焉無存矣。當樓燬時,有姜氏老人,年已八十有九,在樓煎茗二十餘年,自第二層樓躍下,得不死,樓中諸物,概能記憶。宣統庚戌,南洋勸業會開幕,有製舊時黃鶴樓雛形者,得老人指示,閱四月而告成,毫髮無異。

奧略樓 编辑

  光緒末,武昌軍學兩界以南皮張文襄公之洞久督兩湖,為之在黃鶴樓故址建風度樓,供文襄小像其中。及文襄入軍機,致電鄂中,謂:「此樓形勢,關係全鄂,不當為一人所私。」乃改為奧略樓,取《晉書.劉弘傳》中「恢弘奧略,鎮綏南海」語意也。

巴塘八景 编辑

  巴山積雪 巴塘四周高山,勢若仰孟,山奇峭不毛,終年積雪,映日燦燦,光眩人目。山距巴塘二里,夏時巴塘甚熱,人盡衣葛,而四山之積雪仍依然也。

  煖石回陽 巴塘大營官寨側有石一方,厚薄均丈餘,立於熟土中,土人呼為火龍石。謂於乾隆某年自天墜下,而巴塘溫度於是陡加數倍,且謂巴塘終年無雪,亦此石所致。由巴塘糧臺出示保護,漢人援其說,因以煖石回陽名之。

  二水交馳 小巴、巴楚,巴塘之二小河也。小巴發源於大朔山下,巴楚發源於啞吧廟側,一流巴塘之東,一流巴塘之西,而混合於清真寺下,不一里而又各分東西,流入金沙江內,土人異之,因呼為二水交馳。

  溫泉沐浴 距巴塘二里許有溫泉,夏日可浴,水含硫質,能去疾。光緒某年,巴塘糧員張仲牧捐資建屋,以便人民就浴,並定為單日浴男,雙日浴女,俾免競爭而識區別。

  板橋垂釣 巴塘丁零寺外即金沙江正流,藏民以往來不便之故,因建木橋,長八九丈餘,兩面置欄杆。漢族居巴者,因羨河中魚美,每於午後垂釣橋上,遂美其名曰板橋垂釣。

  柳林較射 巴塘清真寺下有柳數百株,藏民於秋收後往往移居林內,終日較射賭酒以為樂。數十人支布為鵠,於五十步外,以木箭射之,連中三次者,群具酒飲之。

  桃園賞花 距巴塘五里許有桃園一,居金沙江岸,對岸為龍王廟。漢族居巴者,每於桃花盛時遨遊其間,水聲潺潺,風聲習習,洵足開拓胸襟而忘戍邊之苦也。

  古桑抱石 巴塘大營官寨有古桑一株,大幾盈抱,樹中藏一巨石,土人呼為桑抱石,其地因以得名。某有詩云:「礦植原來性不同,古桑抱石信天工。天涯地角無論匹,要算巴山第一宗。」

三十六江樓 编辑

  粵東三水江口有行臺,舊為總督閱兵駐節之地,後遷肇慶,其地遂廢。阮元改為書院,飛閣臨江,規模宏壯,題曰「三十六江樓」。蓋謂北江所匯者九,湞江、始興江、墨江、錦江、翁江、麻江、琶江、濱江、蒼江也;西江所匯者二十七,北盤江、南盤江、龍塘江、思興江、牂牁江、柳江、離江、誓江、潯江、西洋江、洛青江、馱蒙江、黃龍江、橘江、荔江、藤江、秀江、橫槎江、邕江、秋風江、賀江、新江、白馬江、金城江、綠甕江、蕉花江、武陽江也。諸江之水同流於此,故以為名,是可與二十四橋同為詩料也。

榕巢 编辑

  查禮檢堂為粵西太守,署園有大榕樹一株,其榦旁出者四,檢堂謂可架屋其上也,乃斲木為書屋,名曰榕巢,并以自號焉。窗明几淨,掩映綠陰中,退食後,輒梯而上,品書畫,閱文史,頗為退閑勝地。丁艱去,接任者來,熟視笑曰:「此中大便甚佳!」遂穴其板作廁。

粵西奇山 编辑

  粵西山勢突然而起,闃然而止,如陽朔山水,舉國推之,阮文達公總制兩廣,且有「願令陽朔」之語,以其奇也。其山皆石從土出,墳然而高,變態百端,悉肖物形,上下數十里,無一相同者。

雲南響水塘瀑布 编辑

  滇中廣南府有地名響水塘者,其瀑自下而上,躍出半空。初在三里外,即聞轟雷聲,漸近里許,則對面語不相聞,惟見白雨濺空,皆噴而上,高十餘丈,碎點飛灑,濛濛成一片煙霧,闊可十畝,噴而復落,流為澗。驛路在澗石之右,少焉循路而上,則與瀑頂相並。蓋其上又有大山,大山諸水匯於此,跌而下,正值大石如盤陀者,觸而激射,是以濺入空際,非真逆流之瀑也。

名勝聯句 编辑

  嘉善金眉生安清,嘗過鄂渚,集古詩題曰:「大江流日夜,西北有高樓。」後至岳州,題曰:「對此茫茫百端集,此老惓惓天下憂。」至三醉亭,題曰:「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萬六千場。」小孤山在大江中,銳下豐上,如置石盤盎中。碧蘿紅葉,秋景尤麗,金嘗兩過之,書聯曰:「有美一人,中夜聞五銖環珮;遺世獨立,下游俯兩點金焦。」九江琵琶亭,金有一聯曰:「燈影幢幢,悽絕暗風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蘇州新修滄浪亭成,應敏齋廉訪囑金擬一聯曰:「小子聽之,濯足濯纓皆自取;先生醉矣,一邱一壑亦陶然。」南昌百花洲,遠景琵琶亭,近景滕王閣,阮文達公元嘗集白詩、王序為聯云:「楓葉荻花秋瑟瑟,閒雲潭影日悠悠。」又吳城縣望湖亭,相傳為吳周瑜練水軍處,粵寇之亂盡圮,彭剛直公玉麟修復之,聯云:「戰艦列千軍,想當年小喬夫婿,破浪乘風,多少雄姿英發,今我戈船來寄績,弔古憑欄,幾許事業興亡,祇贏得殘灰劫火;湖天開一碧,看此日大地山河,落霞孤鶩,無復活潑生機,誰家鐵笛暗飛聲,悲歌擊筑,把那些滄桑感慨,暫付與芳草斜陽。」又滕王閣有聯云:「奇文共欣賞,我輩復登臨。」秦淮風月,千古艷稱。同治間,粵寇既平,其兩岸河房先後興築,繁盛如昔,各處聯語頗有佳者。林氏水閣云:「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遊,最難忘北海豪情,西園雅集;九曲晴波,三生夢影,樓臺依舊好,且消受東山絲竹,南部煙花。」懷素閣水榭云:「看一水西流,畫舫清樽,且喜金吾不禁;唱大江東去,銅琵鐵板,須邀玉局同來。」夢綠軒水榭云:「璧月夜夜,瓊樹朝朝,綠水紅橋舟似織;詩老鶯鶯,公子燕燕,清歌妙舞酒如淮。」莫愁湖勝棋樓云:「湖號莫愁,女號莫愁,天下事愁原不少;王亦有像,侯亦有像,古今人像此無多。」黃山奇勝聞天下,慈光寺有歙縣曹文正公振鏞聯云:「讀經雲海花飛雨,說法天都石點頭。」普賢庵有不署名一聯云:「奇妙脫凡蹊,果到峰頭始信;光明凌絕頂,直從天外飛來。」杭州西湖冷泉亭有左文襄公宗棠一聯云:「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人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與董思白舊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一問一答,各臻其妙。又孤山以林和靖而傳,咸豐辛酉,仁和典史上杭林兆霖與其母妻姊女六人,同殉粵寇之難,杭人為營塚於和靖墓側,立祠塚前。祠有薛慰農時雨、明克庵德二聯頗佳,薛聯云:「大節媲閻公,取義成仁,青史從今尊縣尉;忠魂依處士,補梅招鶴,孤山終古屬林家。」明聯云:「上下五百年,處士忠臣各今古;迴環三十里,于祠鄂廟共湖山。」安慶府中江第一亭,負城臨江,為郡城勝景,太湖李振鈞有聯云:「秋色滿東南,笑赤壁以還,與客泛舟無此樂;大江流日夜,問青蓮而後,舉杯邀月更何人。」何悔餘題揚州題襟館長聯云:「當年多士登龍,追陪雅集,溯漁洋脩褉,賓谷題襟,招來濟濟英髦,翰墨壯江山之色,翳玉鉤芳草,綠蘸歌衫,金帶名葩,香霏硯席,揚華摛藻,至今傳宏獎風流,賢使君提唱騷壇,誰堪梅閣聯吟,蕪城續賦;此日有人騎鶴,爛漫閒遊,悵文選樓空,蕃釐觀圮,閱盡茫茫浩劫,園林賸瓦礫之場,祇橋畔吹簫,二分月古,灣頭打槳,十里春深,補柳栽桑,漸次復承平景象,大都會搜尋勝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評茶。」

◀上一類 下一類▶
清稗類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