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堂先生別集/卷十八

卷十七 澤堂先生別集
卷十八
作者:李植

编辑

與林叔平 编辑

植昨來一出。違心強顏。兄所知也。西府本非所求。而不敢居近辭遠。意所屑就也。豈料便爲一臺筆繳越容易如是耶。歸來空谷。掀脚草茇。大段快活。且念平生倥侗無識。而妄意先軌屑屑。以進退間小曲折。高自誇詡。今被玷辱。顚越而歸。所有飾智驚愚底囊橐。擺落頃盡。兀然但爲山野樸鄙之人。眞性自在。此其爲幸不貲耳。一笑。

與林叔平 编辑

西府遞免。得無後咎。幸探示望望。此事乃前時士夫常行體面。今却嘵嘵以爲過激。殊不可曉也。石田歲荒。家已燼殘。欲暫還京口。從朋舊假貸。方以厭避竢罪。恐又縛京宦。無路可脫。悶默而止。但取一串數珠精念。活菩薩必有底矣。可笑。

答沈僉知 编辑

復承諄切敎責。銘感銘感。植求外補外。無可辭之義。但自前名官見越署。則例不赴任。近雖往往冒嫌而出。若求勝者有之。察其本。要皆託公逞私。不正之甚者也。且謂已遞。決意安坐。再申北山之誓。今何面目。更爲蹩躄之計也。平生雖無益於人。欲無害於人。今番一出。事輒違心。又令邊遠吏民。加滯一朔。跋履重險。私心愧恐。若負重譴。而令叔又不力止其來何耶。老母憐憫不肖。甘與凍餒。云云之患。自當以病治病。遜謝而已。恐不足深慮也。無以仰副盛眷。但思讀書晦養。無蹈昨非。區區是念。

今之竝進者。一曰爲親。二曰避禍。要皆有托焉而逃者也。苟了已分內事。則安有此患。今植之謗傷狼狽。亦所自取。追悔奈何。

與趙玄洲纘韓 编辑

令珍藁一卷。奉閱一晝夜。字核章詳。心目俱勞。竊見藻思動蘯。撰法工密。引之杳然無涯。約之森然可象。豈惟當代作者。有所退舍。其傳爲不朽之光。又斷然矣。植少不殖學。長又多難。未嘗坐讀一卷書。其於詞令。可知矣。顧有區區微尙。老而不衰。一斑之窺。心竊自喜。頃來憂患。聰明銷錮。自知不能少進於是也。盡胠少作。得句語。數千百數。着意用工。非今日怠廢散慢之比。而較諸昨所呈覽數篇。差免醜謬也。仍閉之篋中。自戊午至今日。非有所迫。則懶不能作。自不滿意。亦不復置冊。但求經文數百卷。輟耕之暇。聊爾遮眼。又作缿筒。可容數斗。有所耳目心思。輒書小紙投之。合之亦可得一二卷。庶幾村談雜劇。不至覆瓿也。不意回祿之災。擧爲灰土。使人勃然不能自釋。仍竊念秦政以前。柱下名山之藏。非不多也。其不隨火而免者。獨經傳諸子游者之說而已。厥後兵燹之慘代有之。然擧不若秦火之以法也。而考諸漢,晉,隋,唐藝文所錄名目。今之存者。百不一二焉。則知其卓然傑然者。雖千百劫可有也。涓然炯然者。雖一二世可無也。由其誦之者廣。藏之者衆。則固不能家搜而人滅也。故植嘗謂有萬歲之文章。六經是已。有千歲之文章。諸子是已。有百歲之文章。鳴於一代小家者流是已。有十歲之文章。作爲科制。隨卽變體者是已。有一歲之文章。隨意拾句。蹇劣無傳。如吾輩者是已。況如所謂千數百首一二卷文字者。又甚麽眇拙塞。不足當古人之一毛末。則其不能使人傳之一歲必矣。今以此身主藏。而使所愛者護之。一燼之餘。更無餘本。卽身沒之後可卜已。雖使不爲今燼。不過爲前來數十年照影自娛之資。又奚足惜。抑造物者。哀其勞而悶其愚。或使之蕩然無遺也歟。卽植雖惛。其自今悔是哉。但念疇昔之夜。辱令公一言之褒。其於評騭。若有相契一二者。雖非其實。亦不可不謂之知己也。以令公之文章。其傳於後。必在千百歲間無疑矣。如蒙弔之一語。若珍藁所謂房氏書遺失記之類。則植數十年勤苦而未就者。不若令公一擧手之光芒也。是植所以勃然不釋者。將必愉然自快小人腹而君子慮矣。令公其無意哉。植道力不固。想妻小山中號跳之狀。曉寢不昧。呼燈作草忙亂。不及改寫輒冒呈。伏惟令裁。不宣。己未端陽。植再拜。

答趙玄洲 编辑

所示婚議。曾因昌寧內弟。知有佳胤而心議之。適於此際。伯擧來京。何處得此善媒耶。植曾欲委叩。而女子之家委難先之。佇須而已。玆承令意。似已決定。何幸如之。令丈文獻家傳。得一毛。足見斑斑。賤息貧家生養。粗安廚几。異日必不至齟齬。不占而孚也。唯是老母年深。時亦艱危。要從速結縭。鄙家意也。然此當更經往復也。

與任疏庵叔英○請先祖考遷墓誌文書 编辑

先祖考自幼嗜學。食息未嘗釋書冊。年二十三。陞上舍。俄丁都事府君喪。服闋。不復事科業。亦不求仕。奉大夫人。自京就居湖南之古阜外氏莊。戊辰。又丁大夫人喪以卒。初都事府君寢疾逾年。先祖考不解衣帶。侍湯藥。終始不懈。及卒。廬墓盡制。逮大夫人之喪。哀毀一如前喪。先數年。已感風疾。至是疾益篤。乃曰吾初不意至此。今雖變制無益。必死且無爲。經與變俱失也。慮家人潛置肉臛。則凡食品少經芼飪者。皆去之。竟以此不救。天性淸嚴簡重。不以聲音笑貌假人。其在古阜。年甚少。然猶不出戶庭。儼如也。一鄕無貴賤賢否。皆嚴憚出其下。舅鄭公素豪擧蔑法度士。平居聞先祖履聲。必冠束以待。其見敬禮於人如此。於世間事。壹無所好。唯飮酒過量。然門無雜賓。與人酌。辭以非其任。則輒色攝之不強也。人亦促促聽命。不敢不盡酌。友愛二弟。敎率之不少恕。季弟洸。專受講訓。卒爲聞人。自以冢子。承幹大夫人蠱。未嘗置升尺私財。以至妻子所服用桮棬匕箸。皆有公籍。故歿後。子孫特貧匱。蓋申氏此書初頭。敍內外先系。而今刪節之。申氏卽指公外家也。饒於財矣。先祖妣資性愿樸。勤儉持閫。故得不大困。子女皆有立。先世起德水仕松京。故墓蓋多在德水之白馬山下。而至參議公三世。葬長湍府之獐山。司諫公又卜居沔川滄澤里。歿而葬其山二世矣。庚午之喪。先府君年尙童。家又貧。不克歸沔壟。寓葬於古阜雨日山外氏之壟。後被族人占葬。冢尾有圮壓之患。先府君將議改葬。乙巳之喪。方僑居驪江。遂卜葬家北元通洞。其後元通洞。又爲豪勢所侵。沔山多祔葬無可容。先府君欲別擇一山。遷合兩葬。未幾。先府君下世。以其事屬孤植。植始擇兆于砥平東村白鴉谷中。以癸丑冬。葬先府君。以明年甲寅乙卯。次第啓遷祖考妣墓。以二月十三日。合葬于左麓下坐坎之穴。塋內有古冢。用石槨葬。旁有雙小石標。無文字款刻。或曰。是羅代制也。環掘之。亦無見復覆以土。嗚呼。葬之不可以無誌也。如是夫。古人論畫像云。一髭不類。則便非其父祖。外貌且不可誤。況於德行乎。今謹錄行事若干條如右。而不敢少有增飾。伏惟執事据此而賜之敍銘。其受通家知遇之義大矣。敢以請。某月日。前兵曹佐郞李植再拜。

與安牛山邦俊 编辑

高隱海山。世事大變。想尊丈閑逸之中。一念未能忘世也。植病愚人也。而時艱之際。待罪隨行。誠無顏面於人世。惟拙技萬分一之可效者。欲刊正誣雜之史。使人彝天則不至晦泯。區區之志也。而力不從心。尙未下手。只自咄咄。每思尊丈蔀屋之下。不廢千古志業。有所纂記。無非實錄。而自前靳祕。此固然矣。然今此修史時。採則可以永傳。有賴多矣。只藏尊家。恐不免佚失。幸須依本道行下。卽爲出給。至企至企。方在閣庫中。因來便付此一音。

與安牛山 编辑

曾於赤城。奉寄一書於官人之便。不審領照否。卽惟閑居道況淸迪。仰戀如結。所送混定諸編。已領聞。己丑間事。別無所記。此誠僕之所欲得於耆獻者也。今已開局。而其時事最關士論得失者。尤無所傳。以爲悶嘆耳。前輩文翰非不佳。而但吟風弄月而已。至於著記典故關於世道人紀之事。則寥寥無聞。畢竟千古事業。出於海山閑遯之中。則不尤奇特也哉。餘因便付此。萬萬不具。

與安牛山 编辑

昌平儒生之至。獲承尊覆書。慰誨勤懇。深荷許與之不偶然也。僕家世衰替。自東西分黨後。父兄未有顯仕者。僕少居驪鄕。鄕無黨論。所習聞者。牛馬走街巷之談也。且先父先舅。以布衣家東里。與金孝元儕輩相識。僕贅於沈氏。卽所謂西家也。而其間所聞評論是非與村巷之聞。實無大異同矣。及出身登朝。人以爲不有黨目。無以立於世。乃始求觀朝野紀載一二及名公卿行事始末。則邪正互指。黑白遞換。使人未知孰是孰非。此由窮格未至。非有私係於心而然也。四十以後。始入淸班。親與黨人左右調停。則言論之偏僻。交游之區別。又與鬼簿所得者大異。蓋一層加一層。回視少時村巷所得。則不啻楚越矣。由是慨然自悟。凡務黨論而親黨人者。皆非雅德君子也。自此雖隨行汩沒。或枉被指目。心實無是也。又世變罔極。身負罪累。有萬死不足以塞責者。亦何心於蝸角之爭乎。今見先朝實錄。則又與朝廷黨論加險。有若天淵。蓋奸臣在黨目中。最不厭人心。自知遺臭於後來。敢用暗機於祕藏。隨夷爲溷。跖蹻爲廉。天綱人紀。幾乎泯矣。今上反正初。尹海昌,李芝峯諸公。首請改正誣史。而特以時詘未果。今國事益艱。無望於設局纂史。故僕竊不自料。欲收野史傳集爲一書。付藏史庫。欲使異日不專以誣筆爲據也。來諭所謂無得罪於後世者。誠至論也。但僕所懷抱所紀載。不過如右。而實無自己論斷於其間。知我罪我。我何與焉。親戚儆戒。朋儔誚笑。危機敗穽。皆所不恤。而所患者。耆獻凋盡。文書散亂。夏杞之無徵。爲千古大恨耳。計此日此世。可以此言往復者。惟左右在耳。相望千里。無由面講。因此報書。略布固陋。萬萬只此白。○示趙先生遺事。謹此領悉。前來混定錄所採者。十八九。何謂無補乎。別紙所稟。望須批示。至禱至禱。信便恐未易得。但於本官。作公移委送甚的。蓋前日。自春秋館自有申下矣。

別紙 编辑

鄭汝立事。史以因嫌羅織爲主意。又以爲當時賢相以爲非實。竝其魁而傳疑之筆。作兩端說。今無盡狀其逆謀。而人間傳說多過實。以此欲得一紀事文字也。

鄭賊書中。欲上章伸理栗谷。而以爲聖所棄外。故遲之云。汝立其前。以何事見非於宣祖也。

李潑母孫鞫死事。史沒而不書。蓋爲委官諱之也。其獄不書。則重峯事。亦無附見處。未知母何姓耶。其時已過七十耶。其被囚問。似在庚寅正月云。然耶。

西崖懲毖錄以爲晉州之陷。全由於金倡義失策。又謂死時痛哭若畏死者然。何耶。史則極贊之。而外史却如此。可怪可怪。

梨峙熊峙是兩處。何處爲權慄,李福男戰處耶。黃進戰於何處耶。倭人以熊峙爲大捷云云矣。此事至今未明。可歎可歎。

金德齡。似是忠勇有志士也。而功業昧然。自前朝中。多言金爲和議所沮。不得展布。又爲忌者所中。其死極冤。自此義兵不起。丁酉之變。湖南無應兵者。以此云。或曰。愚人妄動。枉死乃自取也。然豈不關於世道耶。此人首末。無書之者。史則置之於疑信之間矣。

右六條。尊丈逐條書示。勿以草率爲嫌何如。

寄洪府尹 编辑

石洲先生集。今已抄定付標。幷新舊本及家藏亂稿。付其胤子伉去。所謂舊本則靑原君所選。新本則出東岳叔父家。未知誰選。舊本七百餘首。似雜而間有譏刺已甚者。新本四百餘首。太略而闕於文。今據家藏亂稿。參以二家本。定爲此集。其最難取捨處。與二三宗匠商確乃定。兼抄雜文。以附其後而後。此選始完。或言先生詩精粹警策。無不可愛。此不可選。選者妄也。此論固善。然吾東人寒儉。艱於印出。若篇秩夥。則行布不廣。先生之梓其先集。什抄一二。今抄此集。什捨一二。亦不免於多矣。然非不佞所臆裁。二家本已先之矣。若異日事力有衍。卽續集之印。亦宜有之。望令公姑依此繕寫。重加釐正。速謀鋟刻。幸甚幸甚。不佞晩識先生面。纔獲東都敍別之緣。感令公守玄之思。於此集旣已盡情矣。惟令公亮之。

與沈德祖長世 编辑

頃於引對。直夫,德耀兩公。自以爲直言。而其實則虛套也。吾不覺心動遽言曰。此等議論。誠爲第一。但十四年間。上自筵臣。下至對策擧子。皆累累上達。自上豈不熟聞。今日之病。在不爲其事。徒誦其言。請自今講論人才。修擧政法。日有所爲。殿下當爲而不爲。則是過也。當有言論於其間也。兩公嫌其折之。遂發臺論。醜辭狼藉。皆是羅織。可笑可笑。

與沈德祖 编辑

禍難罔極。東國所未有也。此身親見。何等薄命耶。在堤,永間。連見傳問書。如泉下夢中。髣像平素。悲慰如何。衣冠誤國至此。家屬受殃。亦似天道。不謂吾兩門幸完。江都寓眷。亦免於撮指之中。豈非祖先垂蔭耶。生在圍中。聞砥谷被屠極慘。當初老親。不能冒寒動作。但爲巢處砥山之計而已。外間來書如權公潤,沈摠書中。皆言親友家屬在處。而生獨不聞。其不在遠處。則擧此可知。故深知闔門淪喪。號痛罔極。亟欲陪駕入城。親訴于上前。而退歸省視。則體府自擇二百從臣。爻去生之名。安有參奉,監役皆參。而大學士不參之理乎。此必嫌我異同其間而故周之也。奈何奈何。大駕旣會戎還都。更無着手處。偸生決死。不在中外遠近。在我心上。而爲此稽延。不卽奔覓老母存沒。有終天不可追之悔於頃刻差誤之間。則忠孝俱喪。奈何奈何。翌日夕。又聞外家孼屬之妻入砥谷者。俘過城下。呼而自言。因此益爲心動。遂呈狀方伯。徑出東門。逢賊幾殞。徒步間行。至砥平邑內。始聞老母獲免。果如宿料。止留砥谷。正月旬間。老人自覺危懼。忍死乘檐而出。纔過原州。而賊已入谷。其危僅一髮矣。相見於永春小白山中。氣力已竭。艱難運至堤川。欲還砥谷。其處板蕩。土賊橫行。百計無歸處。且留於堤西村。數十口飢坐奈何。生之事。方伯亦爲狀啓。自上固已疑怪其不從。而大臣極口橫構。出入喋喋。知不免罪律久矣。臺論中止。大臣亦誤聞生有德言於己。今更斗護。被論之路已斷。惟自上疑訝未釋。前後待罪上疏。皆未蒙處分批下。來京旬日。未得肅拜。亦不免飢坐空宇。然不以一念掛懷。所可悶迫者。朝家處置。一向倒亂。天心未回。三月凍雪。民怨益甚。盜賊將起。此身未知何處委骨。但恐死不分明。有負從前自期之志耳。君家避地嶺外。各有處所。可以傳子姓於後世。吾家獨倀倀無可往。三兒幸免賊鋒。天若恕我罪悔。得保此一脈血肉足矣。方在堤川。未得逾嶺作計。君幸指示方便如何。吾經患以來。內傷極重。身不離席。母子之命。朝夕難卜。所以把筆縷縷。此外更無言矣。惘惘不成狀。

與鄭畸翁 编辑

今月念日。得見令兄去年七月發書。蓋緣下鄕經歲。中間滯傳故也。以令兄善仁。神不福祐。又不保一童烏。豈非偏遭文人窮命而然耶。聞令傷悼成疾。爲之嘆慮。想今日遠少寬。千萬自愛如何。老人失子。乃壽兆。雖悲奈何。弟百病一微喘。迄未盡。亦似以禍患乘除。苦哉苦哉。加以多言賈害。讒說遠流異國。命在矛頭。世念已斷矣。誣史辨正。乃垂死未泯之心。今雖力辭史職。尙欲以此爲任。收拾待時爲計耳。示冊謹領爲幸。疏草一本。曾從佐郞公借來。然未若此冊之備。此今上朝事。當採入於黃牛大事記中也。但辨誣之擧。不能就本史朱墨之。秖收聚野史所載。逐年記大事。則治逆事在其中矣。此外廣取名臣行狀碑誌。依朱子名臣言行錄例。作一冊。此乃已啓下事目也。弟等。只管去就。而不欲自添文字於其間。此避旁觀之議也。惟弟之從前爲人所作狀誌。則當付他僚去就付載。此皆稟定廟堂之例也。只辨獄事。不足湔許多誣汚。先狀雖未預撰。但令兄抄示官次大槩。居家立朝德行言論風節之大者。則如文集序所載者。必有大小可識者矣。植當與昇平,鶴谷兩相。商量增益。完爲一狀。取其入於史足矣。然曾聞沙溪已撰先狀。而士友有不滿之者。故不傳云。以弟料之。沙老之言。足以信於後。弟於其未備處。亦可添入爲完。故曾從師魯公。求於沙老子孫。而不爲之動。殊不曉事矣。此事惟在湔滌大盜之誣。其餘則皆株連所及也。若闕載於名臣錄中。則是乃辨之者似貶之也。幸令委悉此意。通于金士剛令公。勿疑書送爲幸。凡此僞史。眞匿名謗書也。雖李爾瞻復生。必不敢白晝向人以爲自己筆也。弟非黨目中人也。切爲人心世道計。出死力任之。不自覺其愚妄也。諸人各諱其家狀。皆是畏禍意也。可笑可嘆。城中。少可與論文事者。然勝於湖鄕之窮寂。令兄鬱憂悲傷。何處宣瀉。未可上來與故舊一暢以歸耶。如何如何。方苦頭風痰逆。伏枕草此不成字。千萬不宣。伏惟令心照。謹狀上。

與崔相國鳴吉 编辑

聞大監縕繹經訓。有所論述。尤不勝嚮仰嘆服。恨此身如縶。不得一番陪侍。管窺緖言耳。曾見新行四書諺解。有與本註相背者多。不審高明以爲如何。植輩所留意。惟是文義口訣。而亦無可就質處。倂此僭及。伏惟台財亮。時賜敎誨。幸甚。餘病劣倩草。不能一一。統冀台照。謹狀。

與金判義禁 编辑

前上再狀。未審下領耶。諸宰狀稟。未聞回下如何。殊鬱鬱矣。賊烓極典。非龍以下本意。今聞加一等。則又非汗意也。彼極寬而此極峻。寧有是理。未知廟議何遽出此耶。前頭似有別樣生梗也。旣許本國處置。而間出牙門囚禁之令。且與已聞之語相符有以也。今姑舍是。此府伯搜見文書。則其父誡責之書四五張。皆勉以忠義以死守正之語。至於潛商。亦非其所知之意。此處皆以爲此書必非虛假。與伊人平素不類。知人實未易如此也。曾在乙卯冬。有尹錡陷逆獄承服。其父百祥當坐。適有貴責子書一紙見搜。減死竄邊。此雖廢朝時事。其時相臣一松,蓬萊。引法意陳達。而義新君亦以此例免。愚意七十垂死之人。以一端之善。得免死流置。則擧措之大善也。初以此意。略具短疏。屬府人付遞。而失傳不及。俄聞朝議極峻。亦恐不及正事。而徒貽誚笑。故不敢耳。然區區所懷。終不能默。如未處決。台須達于大臣。參用一得之愚。未知如何。弟與伊家同鄕相仇視。今被不下城之讒。人或疑此處流言所媒。此書所言。皆出於至公之心。雖人人快其死。而此意同然。秉彝之天蓋如此。如其事勢邈然。則台不必發此書也。只望台參商事理。有所補益於將來也。

與朴生由明 编辑

谷中近事。聞之甚憂念。然凶年暴子弟所爲。何足怪乎。吾已揣之而有前書云云。今亦何至於大乎。所可慮者。大飢在前也。然國未卽亡。豈可使土着之人。至於必死乎。無賴之人。未至於飢死。先爲亂萌。此則大憝也。今方力請於朝。別樣賑恤。此則須恃老夫也。燭龍之義。何處無之。君家在彼中。亦甚憂危。然此不過若干人爲非。須勿以見害爲怯。而以陷惡爲戒。勿以懲惡爲策。而以化惡爲心。此大旨也。以君之明識。觀吾術數。吾雖不能遭遇於世。坐致胡騎。及此未亡之前。豈不能掃滅一萑苻乎。區區內省者。三十年居谷中。仁義之說。不絶於口。而尙未能化及於同閈。吾亦一盜也。吾奴輩中。亦必有內應。而不卽夬斷。況越次而侵及他人耶。只自反躬自責矣。然猶區區爲此言者。君之才。足以起家。已往爲山。已到八九仞。深爲可惜。況吾家與君村相害。則天人交罰。吾罪尤大。不得不竭誠忠告也。爲今之計。其中必有明白現露。而君不得不相容。此則非同惡也。仁智之屬也。須密相戒勅。若有亂兆。則決難相容爲斷。亦須勿洩。使之勿疑而自服于中。此爲上策。然不可獨爲此事。須與決不相同之人。共爲腹心一隊。誓天同志。相戒相救。然後可以率其無良。諭以利害也。果如此。則其一二人爲之者。不服則遠也。此外吾亦無計矣。君知讀書窮理。而不知合變。此鄕陋之過也。聞此言。必醒然領會也。勿怯勿憂。勿枉費他思慮。勿自墮大坑塹。平步坦途。轉危爲安。此亦增益所不能之秋也。兒子性狹。海亦妖妄。非君何處言之耶。故作祕密手塗作封。覽後卽付丙。潛心力行爲妙。病寒臥呻。燈下草送。

答朴生崇古疑問 编辑

詳此書意。疑信相參。而信應證據爲多。當時旣設計潛瘞。不使人知。則雖立石爲表。無所惜無所憚也。旣微其表識。必欲後人之推認也。則必有埋誌而致詳焉。環掘之可得也。不知先世何以慮不及此耶。近聞古冢因有誌石。而見知於後孫者多矣。爲今計。先尋幽誌而不得。則仍加封築。更以竢後之人可也。掩暴骼修毀冢。古人自以仁心施於冥寞者有之。況有所疑信者。從而修之。非若郭崇韜之冒認也。於禮何傷。鄭西川常於某郡。誤認先世之墳。加莎土致祭。其後有人呈狀。此是吾祖墳。敢來自告。西川大慙。然因其修而得其子孫。乃卞誤之一助也。此墳亦聞有人防護之者。於其修墓之後。或有來見者。從而聞見。亦必一驗也。愚見如此。

示兩相公別紙 编辑

先朝實錄。成於奇自獻,李爾瞻之手。不但誣汚先朝盛美。黑白倒置。壬辰以上十六年史草。失於倭難。故收拾一二野史。編集極略。至不書卽位月日。此豈可傳之史乎。今上卽位初癸亥秋。尹海昌,李芝峯,鄭愚伏。榻前啓達請改修。卽捧承傳而下。此非植之所建請自任也。厥後國家多事。不能設廳改修。因循歲月。誣史將遂傳於後世。故植上疏。請及此時收拾野史誌狀之屬。別爲一錄。藏諸史庫。使是非竝傳。則下廟堂議。大臣言當如其言。惟分沙請待後日設廳大修正云云。而崔相請專委臣植。私家自撰述。如古馬,班之爲。其論甚無據。植連三章爭辨乞免。遂得奉成命。稟裁大臣。而與郞廳同僚修正矣。其後植遭瀋中之嘖言。辭免館閣。仍兩年病劇。不復措意於其事。癸未秋。因李景曾箚論。使植往閱實錄。然後復當修正之任。故自癸未九月。始聚書冊開局。而國家多事。同僚不會。植亦冬則病伏。久而未成。然於數十朔間。手草數十卷書。已畢中草。非盡精力則不能也。此外手草七八卷。郞官分受。尙未入中草。非植遲緩之罪也。修史之規。乃聚野史小說。以記國家中興之際征討大事。皆以數三本冊參校考證。從其實紀。以著先王改紀興復之績。又聚碑誌狀傳之類。以記名臣先賢行迹。如退溪則從本集所記。東皐則採蘇齋碑。栗谷,牛溪則採月沙狀。思菴則採玄翁狀。此著述之臣。皆聖代所褒贈美諡之名臣。退溪,栗谷。亦當代尊尙褒崇之先儒。而實錄。或闕載行迹。或極加醜詆者也。植於此非有私見自筆。一從他人所記而已。今自上以臣爲識見不明。好惡不公。聖敎至當矣。但若自爲好惡是非。則當初自上必不許委任愚臣。愚臣亦豈敢擔當莫大之事乎。今所修史草俱在。植之自無好惡是非之筆於其間。可考按知矣。今如聖敎使新太史繼修。則乙未以後年月雖多。所當修正則不多。乙未以上。則已稟裁于大臣。去就筆削。是非不謬。其史可完矣。所大可慮者此事。兩北之論極惡之。蓋其是非倒置。自初至終。乃兩邊所爲故也。與植相切。無如朴魯直。而極力止之矣。大北則固按劍矣。今者兩北與南人合。故朝中皆欲打毀之際。有此聖敎。新太史所見。豈異於其儕輩也。且必小人彈冠。欲乘時逞志。爭勸而下手。新太史亦必不辭。而植之所草。必歸刪改。奇,李本錄。如舊相合。則是床上疊床也。或於郞官中。有欲相陷而承迎者。則植之添禍在此矣。今願兩台位姑緩其事。以待他日他太史之出。則如李敏求繼之。亦必不大謬矣。雖因循置之。若不打毀。則此一本。他日終歸於史官。天意或有在矣。幸兩台位密加庇護。使所已修者。得全而幷傳。則天綱人紀。終不殄絶矣。孤臣負萬死之罪。朝夕入地。有何一念於人世乎。此事實關世道。千古得失。故惜其不成。每念耿耿。今聞台位力陳而不遂。此由發之太早。有若速爲救解此身者。聖答不峻。多幸多幸。此後更勿提起。而若自上下問。以其所修本。採名臣著述。故無自是非褒貶於其間。而書冊去就。則稟于摠裁大臣。及與同僚相議。無一筆自擅之事云云。則庶或少釋上疑。而其書得保矣。何幸如之。

南漢圍城中寄材弟冕端兩兒丁丑正月六日 编辑

十四日。扈駕入城後。邈不聞消息。城已被圍今改歲。而却敵無期。傳聞殺掠已及於二三日程。則吾鄕亦似難保。楊根以東。尙有官軍聲形。未知何狀。叩心無言。母主以此身危急。必不自支。汝等須寬慰十分。日氣向暄。某條護奉。轉向堤春之間。就穀作活。覓一極隩處。爲安頓計。凡事計量便宜。不必膠我節度。但勢與江都時異。不可不更遠適也。胡騎一日數百里。人多處則無不到。非前日比也。吾久知有此日。家人所共聽聞。但不能夬決早斷。處置未盡。此後但依吾言。幸作窮山小民。不絶世祀。千萬大福也。具姊在親側否。崟之一行。十五日。尙在夢村云。未知得免否。此大可慮。權別坐來此同苦。其一家早向洪州云云。當此滿城士女。十不免二三之時。吾家先在峽中。豈非天德耶。汝等好侍母主與具姊。一家甘苦共之。慰悅老親之心。至祝至祝。吾爲國一死。平生素定。雖在千里外。豈偸生者耶。今奉兩宮。同守一城。成敗吉凶。只一片赤心。仰恃靑天。若非思親一念。胸中更無他苦也。因義僧出去付此矣。前亦作書不達。此亦難必。大抵此城中僧輩希安等。便是後日知吾消息者也。

寄材弟冕兒 编辑

聞兒輩能喫菜飯云。我心甚喜。但兩兒文理甚晦。及此時。須速開孔爲可。天上未有不識字神仙。人世未有不識字豪傑。雖入桃源。若一向黑黑。則何以處寂寞而怡神情耶。

答材弟壬午 编辑

朝廷之謗。一生飽喫。今番又頗自取。可笑可笑。但自前雖如此呶呶。畢竟不加罪罰。斷爲棄物。此誠可痛。暮年衰厄。理當閑廢。若因此遂志。實大有益。情外加誣之說。則聖賢所不免。呼牛呼馬。不足損我性靈。汝等但自謹密。以我爲戒。勿爲我慨嘆增苦。我道蓋如是。非兒輩所當預也。

答寄冕兒丁丑 编辑

書來。知湖行已卜。此時想卽好返也。汝弟病可慮。須善救治爲可。此處如在水火中。有識皆然。吾坐此思汝等。奉親山居。耕田望秋。一家安靜之樂可羨。而汝等書來。皆有憔涸不樂之意。此乃賊退事暇。人心各懷利便。以非苦爲苦。思前算後。善端復塞。不止狃安而已也。然所謂水火者。將滿四方。善萌必不絶也。可笑可笑。一書不見。此誠可惜。邑中禮記麗史。亦可覽讀。何謂全無書耶。陸宣公書。亦何等絶味耶。汝身乃古豪傑做事業之年。養生學農。以謀身家。讀書益智。潔身待時。豈是難事乎。吾身已矣。進士亦非少年。人事難恃。惟在汝之自強。千萬毋怠毋怠。吾書冊中。受當代書蹟白紅兩冊。須倩趙進士粧䌙。時時通讀。則此兩書足以終身忘憂也。

寄冕 编辑

吾在此憂惱中。尙看書字消日。未嘗休息。但苦雜客耳。汝等亦勿廢看書。此人間至味。若昧昧於此。則將來避世入山。亦必不堪愁苦也。須以大開文理爲主也。筆二枝送去。汝等侈用紙筆。可悶可悶。此後戒之。其處預放平涼子扇子等物。求貿黃毛爲可。倭硯匣太侈。非可恒用。亦不宜於吾家。吾欲還其子矣。送扇四柄。二則內賜也。各畫桃源圖。時時披拂。則可忘山居之苦也。

寄冕鄭別坐同看 编辑

壽孫言近來山中多怪事。殊可寒心。吾儕雖聯骨肉。實則亂世同歸之友朋也。已往許多喫盡酸苦。共處山峽中。半生工夫。要是君子路上事也。若爲山九仞。功虧一簣。則不但爲君子所棄。而亦爲小人終身作非。早致榮富者之罪人也。吾於反正前在山時。母主已過六十。而不免菜食。此爲不孝大矣。然無他道可履。只有大不孝一條路。故不爲避也。今爲不堪咬菜根。而有與甑山公同失者。非但大失物情。甑山公當必笑罵也。材之冶奴。忽作狂橫。皆死罪也。雖以畏我故。不發訟。吾何爲爲渠當兩死罪耶。庶母墳吾自祭之。此冶奴勿入吾谷。勿以吾奴待之。宣於一鄕爲可。安進士得鷹。亦有謗云。雖未知曲折。若公得則非也。又聞官鷹。汝等借來。雖以相親之故。不敢不許。此殊害損官家。亟還納爲可。凡事不可因循放過。放過則與甑公同歸也。可不戒哉。餘不具。

寄冕 编辑

朝耕夜讀。古人所稀。若汩於南畝。則難及書冊工夫。但學則不在佔畢。無處非學。在講而明之。守而行之。莫非理也。至於詞藝。則聞之父兄先故。不計工拙。逐日作一詩或小文字。乃妙訣云矣。○吾爲姦人所誣。瀋喝不測。然因此有脫歸之便。豈非天乎。平生命道不至大凶。不以爲念也。餘須勉力農事。不廢講習爲可。

寄冕 编辑

吾近來靜坐澤堂。一客不雜。年來無此好況。惟熱症未蘇。夜眠多不成。然無可藥。當淸攝而已。瀋事誠可慮也。然吾命道。平生險而不凶。今年厄月幾盡。何至於作金曹行耶。千萬勿慮。彌縫之事。無益而害於義。前已言吾意矣。大抵前頭別有一國可慮。吾事不須介念也。

寄冕 编辑

東堂定是何日耶。若從近爲之。則試見中場爲可。前輩雖不知實學。漢試日不敢不入。今之才士。以不入爲高致。可謂癡絶也。若得試則不敢閑遊。大槩略誦。所益不少。或有幸中者。故趙素翁每每見之。以爲有益也。

寄冕 编辑

今年凶歉已兆。天意罔極。腐心奈何。汝等幸得一名。生緣不落莫。但思延活於此時。勿爲人所惡。做得十分工夫以當之爲可。有水處畓。須早爲耕種。凡田穀。亦須早耕速耘。如六鎭人作農。丁寧告戒。俾毋忽吾言爲可。雖旱田。若糞灰則不大病。其處不能貯灰。須令兒奴。專任其事。勿樵大柴。全用松葉充竈。厚作灰家。頻刮馬廏燒之。亦可爲灰也。

寄冕 编辑

祖將投歸後。促麟坪大君入賀。又送李貳師來。以中原議和當從與否。問于上前事也。中外動色相賀之際。一家方欲團聚。共作富貴容色矣。顧吾心火異於人。亟欲退歸谷中。只竢病少間。看今氣色。殆不能一日堪也。可笑可笑。手掉自書。只此不盡。

答冕 编辑

紳與書來。知枯旱益甚。無可奈何。今秋則必無一粒。以此計度。爲之料理。此外大可憂者。雖有貯。盜賊必起。反以自戕也。惟保養血氣。明徹心神。以當險阨飢寒爲上策。又不可委諸無奈何而伈伈待死也。

寄冕 编辑

汝若沈跡下僚。則京勝於鄕。豈可單棲耶。但數數往來。爲人所笑。今番爲久留計。如何如何。吾自此爲喑人。不復累汝輩。但恐汝輩在衆囂中。恐累乃翁雪上添霜也。須十分戒愼。要先勿置芥滯於胸中。深思古今天下。百變千怪。何事不有。身無言責。只得靜觀時晦而已。況聖仁在上。寧有大不是底事乎。人心不淳。國言狼藉。匹夫市人之言。不爲罪。而士大夫半辭。足以致禍。呰最可畏。擧世昧昧。則志士或有昌言而明是非。不計利害而當之者矣。今則皆知之皆言之。吾惟不爲諂首足矣。何可形于色辭也。吾意如此。先定諸心。故欲汝輩知之矣。

寄冕 编辑

肉食。非此中所安本分。況甚助熱。吾每厭之。切勿買送爲可。

答冕 编辑

人來。見兩番書。知客況不安。慰慮兼至。吾病勢。比汝去時加甚。一日支過。如經大病。夕方少蘇。夜又煩悶。此時出谷。必未及登船而倒臥。雖死於道路。何足控惜。所未能忘捨者。修史一事。冀倖萬一絶筆。欲俟病間暑退上去。區區卽日心事如此而已。他無所念也。看汝許多惱促之語。誠出於慮外。不知人言何以至此。此乃吾見非於朝廷。已久故也。無藥可醫。自咎奈何。汝省丈無病在京。又朝廷所共扶護。卽出謝恩似矣。而談者猶以爲寡恥。吾以罪黜。朝廷無一伸理之辭。今敍復軍職之報纔至。而彼間議論。若以吾不曾來待京中爲非。欲不俟駕而趨。此非時勢然也。特以人而改觀也。趙飛卿,鄭子容。當賊變初。處賊起地。一來謝恩。似不可已。而終始不來。子容袖呑文柄金帶。更不辭免。以一奴狀免謝。殊極無謂。而未聞人言。時論之寬。聖恩之博。何以加焉。獨於吾有似湯火之四周。誠可懼也。然到此地頭。惟當致命。非奔走哀乞所能免也。且此二三旬稽謝。而其後乾沒如前。則何所容隙而罪網遽加耶。千萬猛省。勿爲嘵嘵者所亂爲可。此身一入都門。更有何辭以退耶。凡汝畫策。非汝本意。必他人之言。其欲速來者。雖多方。不過慮吾執滯。欲其幡然。我自方寸不亂。利害是非。豈不灼見耶。欲呈所志。以達趁未上去之意。而官敎不來。未知付何軍職。須尋便更報爲可。砥宰在京。近必下來。此便可憑也。過冬之計。須從初秋經營。而上去後爲之。則恐晩爲慮。南郭之築。何暇爲之。捨此淸泉暖䃐。復喫濁水坐冷床。思之齒酸。奈何。

比於靜中。思之精熟。處身行世。更無他策。千金歸於沙礫。三公同於僕隷。當平世。且或可言。此時則惟身內之物爲吾有。而身外則雖毛髮猶外贅也。周身之計。惟治病養氣。不爲寒熱苦險所傷。爲一策。惟定心達理。不爲榮辱禍福所動。爲一策。此又交相養之方也。吾少虛怯無比。又血氣俱敗。殆不爲人。故二者之計俱失而不早用。今則命道幸完。壽貴尙保。此後死生榮辱。不多日月。惟順受而已。汝則前程方遠。而二病未除。然未至如吾之甚也。須及此時。不計價費。厚自服藥。勿爲間斷。至於定心之方。難以詳說。惟處事求其正當。以俯仰無愧修身竢命爲主。而斂約恭順。不招人非爲次。此外倘來之患。一付之命。乃其大槩也。至若以小事爲大事。事事動心。不自安排。未免慼嗟者。乃血氣間一病所以。雖有義理之藥。不可不服正藥者也。爲此報者。欲速議藥物。且一日安心。以禦外至之患也。汝命道夷險相半。雖有一時不好底事。終必如常。吾亦飽經其境。每不免動心。然經歷極多。漸覺冥頑不動。非實得也。安得如寒而衣。渴而飮。飢而食。泰然順應耶。想其境界。必大快樂。而望而未見。可惋。

凡事初不計利害。由正而行。則後雖失敗。尤悔不內出。此所謂順受其正。若曲盡利害之思。妙中機關而得之。則心不免內愧。或失之則不勝其悔。亦何面向人分疏耶。此一着人皆不省。所以醉夢昏亂如許也。

寄冕 编辑

命奴等持書。已見之耶。此處且無他故也。但吾氣力日殆。少有勞動。必上衝大苦。不能少飮食。數日內又有脹氣。此熱脹。非濕脹也。以此雖虛肚時。不能喫彊飯。欲以初一日出江。試行於釜淵等地。連日痛作尙臥。自此至彼之難如此。奈何。幸非有召命。若出江而以稽謝上章乞遞。不至大觸罪。汝等勿爲忉怛可也。相府如問之。則父欲卽來謝恩。而病重未能。且身忝冢宰。罪狀現著於章奏之間。未及一年。復立淸顯之地。甚非事體。自古無此沒廉恥之事。雖上來不敢行公之意。明白言之。勿爲疑難曲解可也。執筆則氣上欲絶。諸處書不能答復。以此傳布爲可。

答冕 编辑

延待之中。得見船便之書。大都已悉矣。但聞汝又傷寒云。無奈端患乃時令之症而延及耶。極慮極悶。吾病且有憂。而爲汝等憂悶。惘然度日如年矣。時事如許。大禍將構。朝中浮論虛文。促之激之。此豈非天耶。官職外物也。雖以十全之勢。有未必如意。況吾家暫時輝爀。已爲災怪。自此衰替。無足動念。汝無自犯。父之延累。不過不作官。一丘壑必不失。須勿芥懷。內安則外邪不入也。吾事未可恃。不過擔舁遠行。此不足懼。速則有伴。遲則可免。無非天也。無非天也。

寄冕 编辑

吾於已往。官多祿少。事役良苦。未嘗素食。此則內省不大疚也。若得文兼一座。則逾於送西窠也。南事似易完。彼雖有橫加之言。朝議必低首順奉。豈至招兵乎。酸稜漸盡。前頭國論。必易歸宿。此則比前差順。所悶徭役煩苦。官吏橫恣無狀。如數十年前。此則治忽之分。在野者先受苦。可悶可悶。如非添禍。斗粟之謀。亦豈可拋之。作農漸難矣。北方之事。實可憂。非南之比。然必更有大段遼報然後繼之。此亦非朝夕之急也。

寄冕 编辑

汝病作已久。豈有坐待自瘳之理。明當送命奴。自彼直送爲可。遠遊賦云。漠虛靜以恬愉。淡無爲而自得。此作仙之初梯。去病之妙指。須常念此句。可以立地成道。何患於火症乎。姑此報。

寄紳端 编辑

今到黃州。遇此便似可信。故付書矣。的知彼中之奇。只有兩件事。一漢船交通事。一金判書入往時防塞事云云。吾獨一人。當此件可笑。渡江後。困拘之事必多。但不至大故也。健飯疾驅。病不復作。勿憂勿憂。惟十分愼口語而已。不盡言。

寄紳端 编辑

肅寧。忽遇冕來。驚嘆何極。老父亂世失身。延患兒輩。一至於此。奈何。彼間事大不測。國事罔極。但吾罪目。必無增加。當守義竢命而已。家內事勿爲放倒。安心度日。經紀之事。專恃鄭君耳。餘不盡言。

寄紳端 编辑

吾行不料支保到此。明日渡江。明明當對卞矣。然竊探彼間言意。則節上生節。以吾不下山城爲首罪。而勸送懷恩。圖解金公之罪。爲次云云。此後又未知添入何支節也。汝等切勿出怨言。沈沈自牢爲可。吾則入瀋必矣。但不至死。死則亦幸也。國事罔測。無可着手處。吾之此厄最小也。然因此添一重怒。不幸不幸。病困不成草。

寄紳端 编辑

先隴不謹掃雪。雖掃。只掃冢上四面積厚。使之消滲。極不可。須親往看審掃盡之。諸處墳。皆同審爲可。

答紳 编辑

連見汝書。知憂慮大苦。又知汝母生病。此不但以苦楚居京生心火。必以近來憂怖事添惱也。極可嘆惋。進士之送。本欲鎭安汝輩。慰解汝母之憂矣。今則適增其牢騷。事多可虞。此吾之失計也。父兄之難。朋友解之。子弟則例不得全策。過愛而滋惑故也。吾非八九十老耄人。又非果決徒死之人。平生才拙。雖不作富貴人。豈全無心計耶。生此亂世。今始觸險事已十。八九解矣。但因汝等苦於貧寒。嘗以吾爲無才而不智。故雖有敎誨聒聒。略不入耳。此乃吾之沓沓悶悶者也。汝則尙未諳人事。姑恃我言。勿爲動念。以慰汝母。俾免死病。極祝極祝。且長城藥。爲先劑送。汝母所服。則親往趙家。精劑使服之爲可。使婢子煎而進之。則何不服之有。如此至易之事。且不能爲。而欲官我爲太守。解我於大阨耶。汝等所聞。皆季龍等街談浪說。爲之一笑。柳道三乃安岳郡守。拿來事已聞之。今以載寧書送。此皆季龍等誤汝也。吾之上下無助如此。常時滿門嘵嘵者。今皆可逐之也。但安坐讀書。秋毫勿動爲可。不悉。

親病劑藥。當自爲之。凡煎湯點湯。皆不可付婢子。而汝欲臥而治之。汝母豈爲之耶。吾事八十老親。逐日所爲之事。汝皆不效。却效京華子弟之風。極可悶也。

寄紳 编辑

到平鳳書。皆得見。知汝安心好行。只此一事。寬我懷也。然吾慣經憂患。此事不至傷心。汝則血氣未完。理氣未充。雖外爲好言。以慰我心。安能不動心耶。屈原曰。定心廣志。余何畏懼。此九章語也。吾嘗得一法。以爲食厭於口。則不食可也。夜不得眠。則不眠可也。蓋人不必食不必眠。只爲飢困耳。若口厭而目醒。則大段好境界也。以此爲心。則思食思眠。自然安穩。此余少時安貧養心方也。向者未及書于冊也。

答端兒 编辑

吾今判作全病人。無時少安。一臥一起。不離枕席。禍患危困之念。自無所入。不待着意安排以定志也。但汝等。須解隨時之義。作翺翔蓬艾之樂。又養生之本也。不盡言。

寄端兒 编辑

汝見試否。見與不見之間。須且留讀書。臨冬至間下來。爲過歲計也。爲今之計。共爲節約。勿爲前習。可一家相保。昔者沈家非敗產。以舍人南遷之故。渾家奔走南北。靑雲尤甚。以至首殘。此豪習未除而然。吾家有何可恃而效尤耶。此處合聚。則盤飧亦難備。此汝慈氏嗔悶也。凡事深思。則可省是非。一從意氣所發。以爲當然之理。未可也。非不思目前團圓。但恐浪遊無益有損而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