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堂先生别集/卷十八

卷十七 泽堂先生别集
卷十八
作者:李植

编辑

与林叔平 编辑

植昨来一出。违心强颜。兄所知也。西府本非所求。而不敢居近辞远。意所屑就也。岂料便为一台笔缴越容易如是耶。归来空谷。掀脚草茇。大段快活。且念平生倥侗无识。而妄意先轨屑屑。以进退间小曲折。高自夸诩。今被玷辱。颠越而归。所有饰智惊愚底囊橐。摆落顷尽。兀然但为山野朴鄙之人。真性自在。此其为幸不赀耳。一笑。

与林叔平 编辑

西府递免。得无后咎。幸探示望望。此事乃前时士夫常行体面。今却哓哓以为过激。殊不可晓也。石田岁荒。家已烬残。欲暂还京口。从朋旧假贷。方以厌避俟罪。恐又缚京宦。无路可脱。闷默而止。但取一串数珠精念。活菩萨必有底矣。可笑。

答沈佥知 编辑

复承谆切教责。铭感铭感。植求外补外。无可辞之义。但自前名官见越署。则例不赴任。近虽往往冒嫌而出。若求胜者有之。察其本。要皆托公逞私。不正之甚者也。且谓已递。决意安坐。再申北山之誓。今何面目。更为蹩躄之计也。平生虽无益于人。欲无害于人。今番一出。事辄违心。又令边远吏民。加滞一朔。跋履重险。私心愧恐。若负重谴。而令叔又不力止其来何耶。老母怜悯不肖。甘与冻馁。云云之患。自当以病治病。逊谢而已。恐不足深虑也。无以仰副盛眷。但思读书晦养。无蹈昨非。区区是念。

今之并进者。一曰为亲。二曰避祸。要皆有托焉而逃者也。苟了已分内事。则安有此患。今植之谤伤狼狈。亦所自取。追悔奈何。

与赵玄洲缵韩 编辑

令珍稿一卷。奉阅一昼夜。字核章详。心目俱劳。窃见藻思动蘯。撰法工密。引之杳然无涯。约之森然可象。岂惟当代作者。有所退舍。其传为不朽之光。又断然矣。植少不殖学。长又多难。未尝坐读一卷书。其于词令。可知矣。顾有区区微尚。老而不衰。一斑之窥。心窃自喜。顷来忧患。聪明销锢。自知不能少进于是也。尽胠少作。得句语。数千百数。着意用工。非今日怠废散慢之比。而较诸昨所呈览数篇。差免丑谬也。仍闭之箧中。自戊午至今日。非有所迫。则懒不能作。自不满意。亦不复置册。但求经文数百卷。辍耕之暇。聊尔遮眼。又作缿筒。可容数斗。有所耳目心思。辄书小纸投之。合之亦可得一二卷。庶几村谈杂剧。不至覆瓿也。不意回禄之灾。举为灰土。使人勃然不能自释。仍窃念秦政以前。柱下名山之藏。非不多也。其不随火而免者。独经传诸子游者之说而已。厥后兵燹之惨代有之。然举不若秦火之以法也。而考诸汉,晋,隋,唐艺文所录名目。今之存者。百不一二焉。则知其卓然杰然者。虽千百劫可有也。涓然炯然者。虽一二世可无也。由其诵之者广。藏之者众。则固不能家搜而人灭也。故植尝谓有万岁之文章。六经是已。有千岁之文章。诸子是已。有百岁之文章。鸣于一代小家者流是已。有十岁之文章。作为科制。随即变体者是已。有一岁之文章。随意拾句。蹇劣无传。如吾辈者是已。况如所谓千数百首一二卷文字者。又甚么眇拙塞。不足当古人之一毛末。则其不能使人传之一岁必矣。今以此身主藏。而使所爱者护之。一烬之馀。更无馀本。即身没之后可卜已。虽使不为今烬。不过为前来数十年照影自娱之资。又奚足惜。抑造物者。哀其劳而闷其愚。或使之荡然无遗也欤。即植虽惛。其自今悔是哉。但念畴昔之夜。辱令公一言之褒。其于评骘。若有相契一二者。虽非其实。亦不可不谓之知己也。以令公之文章。其传于后。必在千百岁间无疑矣。如蒙吊之一语。若珍稿所谓房氏书遗失记之类。则植数十年勤苦而未就者。不若令公一举手之光芒也。是植所以勃然不释者。将必愉然自快小人腹而君子虑矣。令公其无意哉。植道力不固。想妻小山中号跳之状。晓寝不昧。呼灯作草忙乱。不及改写辄冒呈。伏惟令裁。不宣。己未端阳。植再拜。

答赵玄洲 编辑

所示婚议。曾因昌宁内弟。知有佳胤而心议之。适于此际。伯举来京。何处得此善媒耶。植曾欲委叩。而女子之家委难先之。伫须而已。玆承令意。似已决定。何幸如之。令丈文献家传。得一毛。足见斑斑。贱息贫家生养。粗安厨几。异日必不至龃龉。不占而孚也。唯是老母年深。时亦艰危。要从速结缡。鄙家意也。然此当更经往复也。

与任疏庵叔英○请先祖考迁墓志文书 编辑

先祖考自幼嗜学。食息未尝释书册。年二十三。升上舍。俄丁都事府君丧。服阕。不复事科业。亦不求仕。奉大夫人。自京就居湖南之古阜外氏庄。戊辰。又丁大夫人丧以卒。初都事府君寝疾逾年。先祖考不解衣带。侍汤药。终始不懈。及卒。庐墓尽制。逮大夫人之丧。哀毁一如前丧。先数年。已感风疾。至是疾益笃。乃曰吾初不意至此。今虽变制无益。必死且无为。经与变俱失也。虑家人潜置肉臛。则凡食品少经芼饪者。皆去之。竟以此不救。天性清严简重。不以声音笑貌假人。其在古阜。年甚少。然犹不出户庭。俨如也。一乡无贵贱贤否。皆严惮出其下。舅郑公素豪举蔑法度士。平居闻先祖履声。必冠束以待。其见敬礼于人如此。于世间事。壹无所好。唯飮酒过量。然门无杂宾。与人酌。辞以非其任。则辄色摄之不强也。人亦促促听命。不敢不尽酌。友爱二弟。教率之不少恕。季弟洸。专受讲训。卒为闻人。自以冢子。承干大夫人蛊。未尝置升尺私财。以至妻子所服用杯棬匕箸。皆有公籍。故殁后。子孙特贫匮。盖申氏此书初头。叙内外先系。而今删节之。申氏即指公外家也。饶于财矣。先祖妣资性愿朴。勤俭持阃。故得不大困。子女皆有立。先世起德水仕松京。故墓盖多在德水之白马山下。而至参议公三世。葬长湍府之獐山。司谏公又卜居沔川沧泽里。殁而葬其山二世矣。庚午之丧。先府君年尚童。家又贫。不克归沔垄。寓葬于古阜雨日山外氏之垄。后被族人占葬。冢尾有圮压之患。先府君将议改葬。乙巳之丧。方侨居骊江。遂卜葬家北元通洞。其后元通洞。又为豪势所侵。沔山多祔葬无可容。先府君欲别择一山。迁合两葬。未几。先府君下世。以其事属孤植。植始择兆于砥平东村白鸦谷中。以癸丑冬。葬先府君。以明年甲寅乙卯。次第启迁祖考妣墓。以二月十三日。合葬于左麓下坐坎之穴。茔内有古冢。用石椁葬。旁有双小石标。无文字款刻。或曰。是罗代制也。环掘之。亦无见复覆以土。呜呼。葬之不可以无志也。如是夫。古人论画像云。一髭不类。则便非其父祖。外貌且不可误。况于德行乎。今谨录行事若干条如右。而不敢少有增饰。伏惟执事据此而赐之叙铭。其受通家知遇之义大矣。敢以请。某月日。前兵曹佐郞李植再拜。

与安牛山邦俊 编辑

高隐海山。世事大变。想尊丈闲逸之中。一念未能忘世也。植病愚人也。而时艰之际。待罪随行。诚无颜面于人世。惟拙技万分一之可效者。欲刊正诬杂之史。使人彝天则不至晦泯。区区之志也。而力不从心。尚未下手。只自咄咄。每思尊丈蔀屋之下。不废千古志业。有所纂记。无非实录。而自前靳秘。此固然矣。然今此修史时。采则可以永传。有赖多矣。只藏尊家。恐不免佚失。幸须依本道行下。即为出给。至企至企。方在阁库中。因来便付此一音。

与安牛山 编辑

曾于赤城。奉寄一书于官人之便。不审领照否。即惟闲居道况清迪。仰恋如结。所送混定诸编。已领闻。己丑间事。别无所记。此诚仆之所欲得于耆献者也。今已开局。而其时事最关士论得失者。尤无所传。以为闷叹耳。前辈文翰非不佳。而但吟风弄月而已。至于著记典故关于世道人纪之事。则寥寥无闻。毕竟千古事业。出于海山闲遁之中。则不尤奇特也哉。馀因便付此。万万不具。

与安牛山 编辑

昌平儒生之至。获承尊覆书。慰诲勤恳。深荷许与之不偶然也。仆家世衰替。自东西分党后。父兄未有显仕者。仆少居骊乡。乡无党论。所习闻者。牛马走街巷之谈也。且先父先舅。以布衣家东里。与金孝元侪辈相识。仆赘于沈氏。即所谓西家也。而其间所闻评论是非与村巷之闻。实无大异同矣。及出身登朝。人以为不有党目。无以立于世。乃始求观朝野纪载一二及名公卿行事始末。则邪正互指。黑白递换。使人未知孰是孰非。此由穷格未至。非有私系于心而然也。四十以后。始入清班。亲与党人左右调停。则言论之偏僻。交游之区别。又与鬼簿所得者大异。盖一层加一层。回视少时村巷所得。则不啻楚越矣。由是慨然自悟。凡务党论而亲党人者。皆非雅德君子也。自此虽随行汩没。或枉被指目。心实无是也。又世变罔极。身负罪累。有万死不足以塞责者。亦何心于蜗角之争乎。今见先朝实录。则又与朝廷党论加险。有若天渊。盖奸臣在党目中。最不厌人心。自知遗臭于后来。敢用暗机于秘藏。随夷为溷。跖𫏋为廉。天纲人纪。几乎泯矣。今上反正初。尹海昌,李芝峯诸公。首请改正诬史。而特以时诎未果。今国事益艰。无望于设局纂史。故仆窃不自料。欲收野史传集为一书。付藏史库。欲使异日不专以诬笔为据也。来谕所谓无得罪于后世者。诚至论也。但仆所怀抱所纪载。不过如右。而实无自己论断于其间。知我罪我。我何与焉。亲戚儆戒。朋俦诮笑。危机败阱。皆所不恤。而所患者。耆献凋尽。文书散乱。夏杞之无征。为千古大恨耳。计此日此世。可以此言往复者。惟左右在耳。相望千里。无由面讲。因此报书。略布固陋。万万只此白。○示赵先生遗事。谨此领悉。前来混定录所采者。十八九。何谓无补乎。别纸所禀。望须批示。至祷至祷。信便恐未易得。但于本官。作公移委送甚的。盖前日。自春秋馆自有申下矣。

别纸 编辑

郑汝立事。史以因嫌罗织为主意。又以为当时贤相以为非实。并其魁而传疑之笔。作两端说。今无尽状其逆谋。而人间传说多过实。以此欲得一纪事文字也。

郑贼书中。欲上章伸理栗谷。而以为圣所弃外。故迟之云。汝立其前。以何事见非于宣祖也。

李泼母孙鞫死事。史没而不书。盖为委官讳之也。其狱不书。则重峯事。亦无附见处。未知母何姓耶。其时已过七十耶。其被囚问。似在庚寅正月云。然耶。

西崖惩毖录以为晋州之陷。全由于金倡义失策。又谓死时痛哭若畏死者然。何耶。史则极赞之。而外史却如此。可怪可怪。

梨峙熊峙是两处。何处为权栗,李福男战处耶。黄进战于何处耶。倭人以熊峙为大捷云云矣。此事至今未明。可叹可叹。

金德龄。似是忠勇有志士也。而功业昧然。自前朝中。多言金为和议所沮。不得展布。又为忌者所中。其死极冤。自此义兵不起。丁酉之变。湖南无应兵者。以此云。或曰。愚人妄动。枉死乃自取也。然岂不关于世道耶。此人首末。无书之者。史则置之于疑信之间矣。

右六条。尊丈逐条书示。勿以草率为嫌何如。

寄洪府尹 编辑

石洲先生集。今已抄定付标。幷新旧本及家藏乱稿。付其胤子伉去。所谓旧本则青原君所选。新本则出东岳叔父家。未知谁选。旧本七百馀首。似杂而间有讥刺已甚者。新本四百馀首。太略而阙于文。今据家藏乱稿。参以二家本。定为此集。其最难取舍处。与二三宗匠商确乃定。兼抄杂文。以附其后而后。此选始完。或言先生诗精粹警策。无不可爱。此不可选。选者妄也。此论固善。然吾东人寒俭。艰于印出。若篇秩伙。则行布不广。先生之梓其先集。什抄一二。今抄此集。什舍一二。亦不免于多矣。然非不佞所臆裁。二家本已先之矣。若异日事力有衍。即续集之印。亦宜有之。望令公姑依此缮写。重加厘正。速谋锓刻。幸甚幸甚。不佞晩识先生面。才获东都叙别之缘。感令公守玄之思。于此集既已尽情矣。惟令公亮之。

与沈德祖长世 编辑

顷于引对。直夫,德耀两公。自以为直言。而其实则虚套也。吾不觉心动遽言曰。此等议论。诚为第一。但十四年间。上自筵臣。下至对策举子。皆累累上达。自上岂不熟闻。今日之病。在不为其事。徒诵其言。请自今讲论人才。修举政法。日有所为。殿下当为而不为。则是过也。当有言论于其间也。两公嫌其折之。遂发台论。丑辞狼藉。皆是罗织。可笑可笑。

与沈德祖 编辑

祸难罔极。东国所未有也。此身亲见。何等薄命耶。在堤,永间。连见传问书。如泉下梦中。髣像平素。悲慰如何。衣冠误国至此。家属受殃。亦似天道。不谓吾两门幸完。江都寓眷。亦免于撮指之中。岂非祖先垂荫耶。生在围中。闻砥谷被屠极惨。当初老亲。不能冒寒动作。但为巢处砥山之计而已。外间来书如权公润,沈摠书中。皆言亲友家属在处。而生独不闻。其不在远处。则举此可知。故深知阖门沦丧。号痛罔极。亟欲陪驾入城。亲诉于上前。而退归省视。则体府自择二百从臣。爻去生之名。安有参奉,监役皆参。而大学士不参之理乎。此必嫌我异同其间而故周之也。奈何奈何。大驾既会戎还都。更无着手处。偸生决死。不在中外远近。在我心上。而为此稽延。不即奔觅老母存没。有终天不可追之悔于顷刻差误之间。则忠孝俱丧。奈何奈何。翌日夕。又闻外家孽属之妻入砥谷者。俘过城下。呼而自言。因此益为心动。遂呈状方伯。径出东门。逢贼几殒。徒步间行。至砥平邑内。始闻老母获免。果如宿料。止留砥谷。正月旬间。老人自觉危惧。忍死乘檐而出。才过原州。而贼已入谷。其危仅一发矣。相见于永春小白山中。气力已竭。艰难运至堤川。欲还砥谷。其处板荡。土贼横行。百计无归处。且留于堤西村。数十口饥坐奈何。生之事。方伯亦为状启。自上固已疑怪其不从。而大臣极口横构。出入喋喋。知不免罪律久矣。台论中止。大臣亦误闻生有德言于己。今更斗护。被论之路已断。惟自上疑讶未释。前后待罪上疏。皆未蒙处分批下。来京旬日。未得肃拜。亦不免饥坐空宇。然不以一念挂怀。所可闷迫者。朝家处置。一向倒乱。天心未回。三月冻雪。民怨益甚。盗贼将起。此身未知何处委骨。但恐死不分明。有负从前自期之志耳。君家避地岭外。各有处所。可以传子姓于后世。吾家独伥伥无可往。三儿幸免贼锋。天若恕我罪悔。得保此一脉血肉足矣。方在堤川。未得逾岭作计。君幸指示方便如何。吾经患以来。内伤极重。身不离席。母子之命。朝夕难卜。所以把笔缕缕。此外更无言矣。惘惘不成状。

与郑畸翁 编辑

今月念日。得见令兄去年七月发书。盖缘下乡经岁。中间滞传故也。以令兄善仁。神不福祐。又不保一童乌。岂非偏遭文人穷命而然耶。闻令伤悼成疾。为之叹虑。想今日远少宽。千万自爱如何。老人失子。乃寿兆。虽悲奈何。弟百病一微喘。迄未尽。亦似以祸患乘除。苦哉苦哉。加以多言贾害。谗说远流异国。命在矛头。世念已断矣。诬史辨正。乃垂死未泯之心。今虽力辞史职。尚欲以此为任。收拾待时为计耳。示册谨领为幸。疏草一本。曾从佐郞公借来。然未若此册之备。此今上朝事。当采入于黄牛大事记中也。但辨诬之举。不能就本史朱墨之。只收聚野史所载。逐年记大事。则治逆事在其中矣。此外广取名臣行状碑志。依朱子名臣言行录例。作一册。此乃已启下事目也。弟等。只管去就。而不欲自添文字于其间。此避旁观之议也。惟弟之从前为人所作状志。则当付他僚去就付载。此皆禀定庙堂之例也。只辨狱事。不足湔许多诬污。先状虽未预撰。但令兄抄示官次大槩。居家立朝德行言论风节之大者。则如文集序所载者。必有大小可识者矣。植当与升平,鹤谷两相。商量增益。完为一状。取其入于史足矣。然曾闻沙溪已撰先状。而士友有不满之者。故不传云。以弟料之。沙老之言。足以信于后。弟于其未备处。亦可添入为完。故曾从师鲁公。求于沙老子孙。而不为之动。殊不晓事矣。此事惟在湔涤大盗之诬。其馀则皆株连所及也。若阙载于名臣录中。则是乃辨之者似贬之也。幸令委悉此意。通于金士刚令公。勿疑书送为幸。凡此伪史。真匿名谤书也。虽李尔瞻复生。必不敢白昼向人以为自己笔也。弟非党目中人也。切为人心世道计。出死力任之。不自觉其愚妄也。诸人各讳其家状。皆是畏祸意也。可笑可叹。城中。少可与论文事者。然胜于湖乡之穷寂。令兄郁忧悲伤。何处宣泻。未可上来与故旧一畅以归耶。如何如何。方苦头风痰逆。伏枕草此不成字。千万不宣。伏惟令心照。谨状上。

与崔相国鸣吉 编辑

闻大监缊绎经训。有所论述。尤不胜向仰叹服。恨此身如絷。不得一番陪侍。管窥緖言耳。曾见新行四书谚解。有与本注相背者多。不审高明以为如何。植辈所留意。惟是文义口诀。而亦无可就质处。倂此僭及。伏惟台财亮。时赐教诲。幸甚。馀病劣倩草。不能一一。统冀台照。谨状。

与金判义禁 编辑

前上再状。未审下领耶。诸宰状禀。未闻回下如何。殊郁郁矣。贼烓极典。非龙以下本意。今闻加一等。则又非汗意也。彼极宽而此极峻。宁有是理。未知庙议何遽出此耶。前头似有别样生梗也。既许本国处置。而间出牙门囚禁之令。且与已闻之语相符有以也。今姑舍是。此府伯搜见文书。则其父诫责之书四五张。皆勉以忠义以死守正之语。至于潜商。亦非其所知之意。此处皆以为此书必非虚假。与伊人平素不类。知人实未易如此也。曾在乙卯冬。有尹锜陷逆狱承服。其父百祥当坐。适有贵责子书一纸见搜。减死窜边。此虽废朝时事。其时相臣一松,蓬莱。引法意陈达。而义新君亦以此例免。愚意七十垂死之人。以一端之善。得免死流置。则举措之大善也。初以此意。略具短疏。属府人付递。而失传不及。俄闻朝议极峻。亦恐不及正事。而徒贻诮笑。故不敢耳。然区区所怀。终不能默。如未处决。台须达于大臣。参用一得之愚。未知如何。弟与伊家同乡相仇视。今被不下城之谗。人或疑此处流言所媒。此书所言。皆出于至公之心。虽人人快其死。而此意同然。秉彝之天盖如此。如其事势邈然。则台不必发此书也。只望台参商事理。有所补益于将来也。

与朴生由明 编辑

谷中近事。闻之甚忧念。然凶年暴子弟所为。何足怪乎。吾已揣之而有前书云云。今亦何至于大乎。所可虑者。大饥在前也。然国未即亡。岂可使土着之人。至于必死乎。无赖之人。未至于饥死。先为乱萌。此则大憝也。今方力请于朝。别样赈恤。此则须恃老夫也。烛龙之义。何处无之。君家在彼中。亦甚忧危。然此不过若干人为非。须勿以见害为怯。而以陷恶为戒。勿以惩恶为策。而以化恶为心。此大旨也。以君之明识。观吾术数。吾虽不能遭遇于世。坐致胡骑。及此未亡之前。岂不能扫灭一萑苻乎。区区内省者。三十年居谷中。仁义之说。不绝于口。而尚未能化及于同闬。吾亦一盗也。吾奴辈中。亦必有内应。而不即夬断。况越次而侵及他人耶。只自反躬自责矣。然犹区区为此言者。君之才。足以起家。已往为山。已到八九仞。深为可惜。况吾家与君村相害。则天人交罚。吾罪尤大。不得不竭诚忠告也。为今之计。其中必有明白现露。而君不得不相容。此则非同恶也。仁智之属也。须密相戒敕。若有乱兆。则决难相容为断。亦须勿泄。使之勿疑而自服于中。此为上策。然不可独为此事。须与决不相同之人。共为腹心一队。誓天同志。相戒相救。然后可以率其无良。谕以利害也。果如此。则其一二人为之者。不服则远也。此外吾亦无计矣。君知读书穷理。而不知合变。此乡陋之过也。闻此言。必醒然领会也。勿怯勿忧。勿枉费他思虑。勿自堕大坑堑。平步坦途。转危为安。此亦增益所不能之秋也。儿子性狭。海亦妖妄。非君何处言之耶。故作秘密手涂作封。览后即付丙。潜心力行为妙。病寒卧呻。灯下草送。

答朴生崇古疑问 编辑

详此书意。疑信相参。而信应证据为多。当时既设计潜瘗。不使人知。则虽立石为表。无所惜无所惮也。既微其表识。必欲后人之推认也。则必有埋志而致详焉。环掘之可得也。不知先世何以虑不及此耶。近闻古冢因有志石。而见知于后孙者多矣。为今计。先寻幽志而不得。则仍加封筑。更以俟后之人可也。掩暴骼修毁冢。古人自以仁心施于冥寞者有之。况有所疑信者。从而修之。非若郭崇韬之冒认也。于礼何伤。郑西川常于某郡。误认先世之坟。加莎土致祭。其后有人呈状。此是吾祖坟。敢来自告。西川大惭。然因其修而得其子孙。乃卞误之一助也。此坟亦闻有人防护之者。于其修墓之后。或有来见者。从而闻见。亦必一验也。愚见如此。

示两相公别纸 编辑

先朝实录。成于奇自献,李尔瞻之手。不但诬污先朝盛美。黑白倒置。壬辰以上十六年史草。失于倭难。故收拾一二野史。编集极略。至不书即位月日。此岂可传之史乎。今上即位初癸亥秋。尹海昌,李芝峯,郑愚伏。榻前启达请改修。即捧承传而下。此非植之所建请自任也。厥后国家多事。不能设厅改修。因循岁月。诬史将遂传于后世。故植上疏。请及此时收拾野史志状之属。别为一录。藏诸史库。使是非并传。则下庙堂议。大臣言当如其言。惟分沙请待后日设厅大修正云云。而崔相请专委臣植。私家自撰述。如古马,班之为。其论甚无据。植连三章争辨乞免。遂得奉成命。禀裁大臣。而与郞厅同僚修正矣。其后植遭沈中之啧言。辞免馆阁。仍两年病剧。不复措意于其事。癸未秋。因李景曾箚论。使植往阅实录。然后复当修正之任。故自癸未九月。始聚书册开局。而国家多事。同僚不会。植亦冬则病伏。久而未成。然于数十朔间。手草数十卷书。已毕中草。非尽精力则不能也。此外手草七八卷。郞官分受。尚未入中草。非植迟缓之罪也。修史之规。乃聚野史小说。以记国家中兴之际征讨大事。皆以数三本册参校考证。从其实纪。以著先王改纪兴复之绩。又聚碑志状传之类。以记名臣先贤行迹。如退溪则从本集所记。东皋则采苏斋碑。栗谷,牛溪则采月沙状。思庵则采玄翁状。此著述之臣。皆圣代所褒赠美谥之名臣。退溪,栗谷。亦当代尊尚褒崇之先儒。而实录。或阙载行迹。或极加丑诋者也。植于此非有私见自笔。一从他人所记而已。今自上以臣为识见不明。好恶不公。圣教至当矣。但若自为好恶是非。则当初自上必不许委任愚臣。愚臣亦岂敢担当莫大之事乎。今所修史草俱在。植之自无好恶是非之笔于其间。可考按知矣。今如圣教使新太史继修。则乙未以后年月虽多。所当修正则不多。乙未以上。则已禀裁于大臣。去就笔削。是非不谬。其史可完矣。所大可虑者此事。两北之论极恶之。盖其是非倒置。自初至终。乃两边所为故也。与植相切。无如朴鲁直。而极力止之矣。大北则固按剑矣。今者两北与南人合。故朝中皆欲打毁之际。有此圣教。新太史所见。岂异于其侪辈也。且必小人弹冠。欲乘时逞志。争劝而下手。新太史亦必不辞。而植之所草。必归删改。奇,李本录。如旧相合。则是床上叠床也。或于郞官中。有欲相陷而承迎者。则植之添祸在此矣。今愿两台位姑缓其事。以待他日他太史之出。则如李敏求继之。亦必不大谬矣。虽因循置之。若不打毁。则此一本。他日终归于史官。天意或有在矣。幸两台位密加庇护。使所已修者。得全而幷传。则天纲人纪。终不殄绝矣。孤臣负万死之罪。朝夕入地。有何一念于人世乎。此事实关世道。千古得失。故惜其不成。每念耿耿。今闻台位力陈而不遂。此由发之太早。有若速为救解此身者。圣答不峻。多幸多幸。此后更勿提起。而若自上下问。以其所修本。采名臣著述。故无自是非褒贬于其间。而书册去就。则禀于摠裁大臣。及与同僚相议。无一笔自擅之事云云。则庶或少释上疑。而其书得保矣。何幸如之。

南汉围城中寄材弟冕端两儿丁丑正月六日 编辑

十四日。扈驾入城后。邈不闻消息。城已被围今改岁。而却敌无期。传闻杀掠已及于二三日程。则吾乡亦似难保。杨根以东。尚有官军声形。未知何状。叩心无言。母主以此身危急。必不自支。汝等须宽慰十分。日气向暄。某条护奉。转向堤春之间。就谷作活。觅一极隩处。为安顿计。凡事计量便宜。不必胶我节度。但势与江都时异。不可不更远适也。胡骑一日数百里。人多处则无不到。非前日比也。吾久知有此日。家人所共听闻。但不能夬决早断。处置未尽。此后但依吾言。幸作穷山小民。不绝世祀。千万大福也。具姊在亲侧否。崟之一行。十五日。尚在梦村云。未知得免否。此大可虑。权别坐来此同苦。其一家早向洪州云云。当此满城士女。十不免二三之时。吾家先在峡中。岂非天德耶。汝等好侍母主与具姊。一家甘苦共之。慰悦老亲之心。至祝至祝。吾为国一死。平生素定。虽在千里外。岂偸生者耶。今奉两宫。同守一城。成败吉凶。只一片赤心。仰恃青天。若非思亲一念。胸中更无他苦也。因义僧出去付此矣。前亦作书不达。此亦难必。大抵此城中僧辈希安等。便是后日知吾消息者也。

寄材弟冕儿 编辑

闻儿辈能吃菜饭云。我心甚喜。但两儿文理甚晦。及此时。须速开孔为可。天上未有不识字神仙。人世未有不识字豪杰。虽入桃源。若一向黑黑。则何以处寂寞而怡神情耶。

答材弟壬午 编辑

朝廷之谤。一生饱吃。今番又颇自取。可笑可笑。但自前虽如此呶呶。毕竟不加罪罚。断为弃物。此诚可痛。暮年衰厄。理当闲废。若因此遂志。实大有益。情外加诬之说。则圣贤所不免。呼牛呼马。不足损我性灵。汝等但自谨密。以我为戒。勿为我慨叹增苦。我道盖如是。非儿辈所当预也。

答寄冕儿丁丑 编辑

书来。知湖行已卜。此时想即好返也。汝弟病可虑。须善救治为可。此处如在水火中。有识皆然。吾坐此思汝等。奉亲山居。耕田望秋。一家安静之乐可羡。而汝等书来。皆有憔涸不乐之意。此乃贼退事暇。人心各怀利便。以非苦为苦。思前算后。善端复塞。不止狃安而已也。然所谓水火者。将满四方。善萌必不绝也。可笑可笑。一书不见。此诚可惜。邑中礼记丽史。亦可览读。何谓全无书耶。陆宣公书。亦何等绝味耶。汝身乃古豪杰做事业之年。养生学农。以谋身家。读书益智。洁身待时。岂是难事乎。吾身已矣。进士亦非少年。人事难恃。惟在汝之自强。千万毋怠毋怠。吾书册中。受当代书迹白红两册。须倩赵进士妆䌙。时时通读。则此两书足以终身忘忧也。

寄冕 编辑

吾在此忧恼中。尚看书字消日。未尝休息。但苦杂客耳。汝等亦勿废看书。此人间至味。若昧昧于此。则将来避世入山。亦必不堪愁苦也。须以大开文理为主也。笔二枝送去。汝等侈用纸笔。可闷可闷。此后戒之。其处预放平凉子扇子等物。求贸黄毛为可。倭砚匣太侈。非可恒用。亦不宜于吾家。吾欲还其子矣。送扇四柄。二则内赐也。各画桃源图。时时披拂。则可忘山居之苦也。

寄冕郑别坐同看 编辑

寿孙言近来山中多怪事。殊可寒心。吾侪虽联骨肉。实则乱世同归之友朋也。已往许多吃尽酸苦。共处山峡中。半生工夫。要是君子路上事也。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则不但为君子所弃。而亦为小人终身作非。早致荣富者之罪人也。吾于反正前在山时。母主已过六十。而不免菜食。此为不孝大矣。然无他道可履。只有大不孝一条路。故不为避也。今为不堪咬菜根。而有与甑山公同失者。非但大失物情。甑山公当必笑骂也。材之冶奴。忽作狂横。皆死罪也。虽以畏我故。不发讼。吾何为为渠当两死罪耶。庶母坟吾自祭之。此冶奴勿入吾谷。勿以吾奴待之。宣于一乡为可。安进士得鹰。亦有谤云。虽未知曲折。若公得则非也。又闻官鹰。汝等借来。虽以相亲之故。不敢不许。此殊害损官家。亟还纳为可。凡事不可因循放过。放过则与甑公同归也。可不戒哉。馀不具。

寄冕 编辑

朝耕夜读。古人所稀。若汩于南亩。则难及书册工夫。但学则不在占毕。无处非学。在讲而明之。守而行之。莫非理也。至于词艺。则闻之父兄先故。不计工拙。逐日作一诗或小文字。乃妙诀云矣。○吾为奸人所诬。沈喝不测。然因此有脱归之便。岂非天乎。平生命道不至大凶。不以为念也。馀须勉力农事。不废讲习为可。

寄冕 编辑

吾近来静坐泽堂。一客不杂。年来无此好况。惟热症未苏。夜眠多不成。然无可药。当清摄而已。沈事诚可虑也。然吾命道。平生险而不凶。今年厄月几尽。何至于作金曹行耶。千万勿虑。弥缝之事。无益而害于义。前已言吾意矣。大抵前头别有一国可虑。吾事不须介念也。

寄冕 编辑

东堂定是何日耶。若从近为之。则试见中场为可。前辈虽不知实学。汉试日不敢不入。今之才士。以不入为高致。可谓痴绝也。若得试则不敢闲游。大槩略诵。所益不少。或有幸中者。故赵素翁每每见之。以为有益也。

寄冕 编辑

今年凶歉已兆。天意罔极。腐心奈何。汝等幸得一名。生缘不落莫。但思延活于此时。勿为人所恶。做得十分工夫以当之为可。有水处畓。须早为耕种。凡田谷。亦须早耕速耘。如六镇人作农。丁宁告戒。俾毋忽吾言为可。虽旱田。若粪灰则不大病。其处不能贮灰。须令儿奴。专任其事。勿樵大柴。全用松叶充灶。厚作灰家。频刮马廏烧之。亦可为灰也。

寄冕 编辑

祖将投归后。促麟坪大君入贺。又送李贰师来。以中原议和当从与否。问于上前事也。中外动色相贺之际。一家方欲团聚。共作富贵容色矣。顾吾心火异于人。亟欲退归谷中。只俟病少间。看今气色。殆不能一日堪也。可笑可笑。手掉自书。只此不尽。

答冕 编辑

绅与书来。知枯旱益甚。无可奈何。今秋则必无一粒。以此计度。为之料理。此外大可忧者。虽有贮。盗贼必起。反以自戕也。惟保养血气。明彻心神。以当险厄饥寒为上策。又不可委诸无奈何而伈伈待死也。

寄冕 编辑

汝若沈迹下僚。则京胜于乡。岂可单栖耶。但数数往来。为人所笑。今番为久留计。如何如何。吾自此为喑人。不复累汝辈。但恐汝辈在众嚣中。恐累乃翁雪上添霜也。须十分戒慎。要先勿置芥滞于胸中。深思古今天下。百变千怪。何事不有。身无言责。只得静观时晦而已。况圣仁在上。宁有大不是底事乎。人心不淳。国言狼藉。匹夫市人之言。不为罪。而士大夫半辞。足以致祸。呰最可畏。举世昧昧。则志士或有昌言而明是非。不计利害而当之者矣。今则皆知之皆言之。吾惟不为谄首足矣。何可形于色辞也。吾意如此。先定诸心。故欲汝辈知之矣。

寄冕 编辑

肉食。非此中所安本分。况甚助热。吾每厌之。切勿买送为可。

答冕 编辑

人来。见两番书。知客况不安。慰虑兼至。吾病势。比汝去时加甚。一日支过。如经大病。夕方少苏。夜又烦闷。此时出谷。必未及登船而倒卧。虽死于道路。何足控惜。所未能忘舍者。修史一事。冀幸万一绝笔。欲俟病间暑退上去。区区即日心事如此而已。他无所念也。看汝许多恼促之语。诚出于虑外。不知人言何以至此。此乃吾见非于朝廷。已久故也。无药可医。自咎奈何。汝省丈无病在京。又朝廷所共扶护。即出谢恩似矣。而谈者犹以为寡耻。吾以罪黜。朝廷无一伸理之辞。今叙复军职之报才至。而彼间议论。若以吾不曾来待京中为非。欲不俟驾而趋。此非时势然也。特以人而改观也。赵飞卿,郑子容。当贼变初。处贼起地。一来谢恩。似不可已。而终始不来。子容袖呑文柄金带。更不辞免。以一奴状免谢。殊极无谓。而未闻人言。时论之宽。圣恩之博。何以加焉。独于吾有似汤火之四周。诚可惧也。然到此地头。惟当致命。非奔走哀乞所能免也。且此二三旬稽谢。而其后干没如前。则何所容隙而罪网遽加耶。千万猛省。勿为哓哓者所乱为可。此身一入都门。更有何辞以退耶。凡汝画策。非汝本意。必他人之言。其欲速来者。虽多方。不过虑吾执滞。欲其幡然。我自方寸不乱。利害是非。岂不灼见耶。欲呈所志。以达趁未上去之意。而官教不来。未知付何军职。须寻便更报为可。砥宰在京。近必下来。此便可凭也。过冬之计。须从初秋经营。而上去后为之。则恐晩为虑。南郭之筑。何暇为之。舍此清泉暖䃐。复吃浊水坐冷床。思之齿酸。奈何。

比于静中。思之精熟。处身行世。更无他策。千金归于沙砾。三公同于仆隶。当平世。且或可言。此时则惟身内之物为吾有。而身外则虽毛发犹外赘也。周身之计。惟治病养气。不为寒热苦险所伤。为一策。惟定心达理。不为荣辱祸福所动。为一策。此又交相养之方也。吾少虚怯无比。又血气俱败。殆不为人。故二者之计俱失而不早用。今则命道幸完。寿贵尚保。此后死生荣辱。不多日月。惟顺受而已。汝则前程方远。而二病未除。然未至如吾之甚也。须及此时。不计价费。厚自服药。勿为间断。至于定心之方。难以详说。惟处事求其正当。以俯仰无愧修身俟命为主。而敛约恭顺。不招人非为次。此外倘来之患。一付之命。乃其大槩也。至若以小事为大事。事事动心。不自安排。未免戚嗟者。乃血气间一病所以。虽有义理之药。不可不服正药者也。为此报者。欲速议药物。且一日安心。以御外至之患也。汝命道夷险相半。虽有一时不好底事。终必如常。吾亦饱经其境。每不免动心。然经历极多。渐觉冥顽不动。非实得也。安得如寒而衣。渴而飮。饥而食。泰然顺应耶。想其境界。必大快乐。而望而未见。可惋。

凡事初不计利害。由正而行。则后虽失败。尤悔不内出。此所谓顺受其正。若曲尽利害之思。妙中机关而得之。则心不免内愧。或失之则不胜其悔。亦何面向人分疏耶。此一着人皆不省。所以醉梦昏乱如许也。

寄冕 编辑

命奴等持书。已见之耶。此处且无他故也。但吾气力日殆。少有劳动。必上冲大苦。不能少飮食。数日内又有胀气。此热胀。非湿胀也。以此虽虚肚时。不能吃彊饭。欲以初一日出江。试行于釜渊等地。连日痛作尚卧。自此至彼之难如此。奈何。幸非有召命。若出江而以稽谢上章乞递。不至大触罪。汝等勿为忉怛可也。相府如问之。则父欲即来谢恩。而病重未能。且身忝冢宰。罪状现著于章奏之间。未及一年。复立清显之地。甚非事体。自古无此没廉耻之事。虽上来不敢行公之意。明白言之。勿为疑难曲解可也。执笔则气上欲绝。诸处书不能答复。以此传布为可。

答冕 编辑

延待之中。得见船便之书。大都已悉矣。但闻汝又伤寒云。无奈端患乃时令之症而延及耶。极虑极闷。吾病且有忧。而为汝等忧闷。惘然度日如年矣。时事如许。大祸将构。朝中浮论虚文。促之激之。此岂非天耶。官职外物也。虽以十全之势。有未必如意。况吾家暂时辉爀。已为灾怪。自此衰替。无足动念。汝无自犯。父之延累。不过不作官。一丘壑必不失。须勿芥怀。内安则外邪不入也。吾事未可恃。不过担舁远行。此不足惧。速则有伴。迟则可免。无非天也。无非天也。

寄冕 编辑

吾于已往。官多禄少。事役良苦。未尝素食。此则内省不大疚也。若得文兼一座。则逾于送西窠也。南事似易完。彼虽有横加之言。朝议必低首顺奉。岂至招兵乎。酸棱渐尽。前头国论。必易归宿。此则比前差顺。所闷徭役烦苦。官吏横恣无状。如数十年前。此则治忽之分。在野者先受苦。可闷可闷。如非添祸。斗粟之谋。亦岂可抛之。作农渐难矣。北方之事。实可忧。非南之比。然必更有大段辽报然后继之。此亦非朝夕之急也。

寄冕 编辑

汝病作已久。岂有坐待自瘳之理。明当送命奴。自彼直送为可。远游赋云。漠虚静以恬愉。淡无为而自得。此作仙之初梯。去病之妙指。须常念此句。可以立地成道。何患于火症乎。姑此报。

寄绅端 编辑

今到黄州。遇此便似可信。故付书矣。的知彼中之奇。只有两件事。一汉船交通事。一金判书入往时防塞事云云。吾独一人。当此件可笑。渡江后。困拘之事必多。但不至大故也。健饭疾驱。病不复作。勿忧勿忧。惟十分慎口语而已。不尽言。

寄绅端 编辑

肃宁。忽遇冕来。惊叹何极。老父乱世失身。延患儿辈。一至于此。奈何。彼间事大不测。国事罔极。但吾罪目。必无增加。当守义俟命而已。家内事勿为放倒。安心度日。经纪之事。专恃郑君耳。馀不尽言。

寄绅端 编辑

吾行不料支保到此。明日渡江。明明当对卞矣。然窃探彼间言意。则节上生节。以吾不下山城为首罪。而劝送怀恩。图解金公之罪。为次云云。此后又未知添入何支节也。汝等切勿出怨言。沈沈自牢为可。吾则入沈必矣。但不至死。死则亦幸也。国事罔测。无可着手处。吾之此厄最小也。然因此添一重怒。不幸不幸。病困不成草。

寄绅端 编辑

先陇不谨扫雪。虽扫。只扫冢上四面积厚。使之消渗。极不可。须亲往看审扫尽之。诸处坟。皆同审为可。

答绅 编辑

连见汝书。知忧虑大苦。又知汝母生病。此不但以苦楚居京生心火。必以近来忧怖事添恼也。极可叹惋。进士之送。本欲镇安汝辈。慰解汝母之忧矣。今则适增其牢骚。事多可虞。此吾之失计也。父兄之难。朋友解之。子弟则例不得全策。过爱而滋惑故也。吾非八九十老耄人。又非果决徒死之人。平生才拙。虽不作富贵人。岂全无心计耶。生此乱世。今始触险事已十。八九解矣。但因汝等苦于贫寒。尝以吾为无才而不智。故虽有教诲聒聒。略不入耳。此乃吾之沓沓闷闷者也。汝则尚未谙人事。姑恃我言。勿为动念。以慰汝母。俾免死病。极祝极祝。且长城药。为先剂送。汝母所服。则亲往赵家。精剂使服之为可。使婢子煎而进之。则何不服之有。如此至易之事。且不能为。而欲官我为太守。解我于大厄耶。汝等所闻。皆季龙等街谈浪说。为之一笑。柳道三乃安岳郡守。拿来事已闻之。今以载宁书送。此皆季龙等误汝也。吾之上下无助如此。常时满门哓哓者。今皆可逐之也。但安坐读书。秋毫勿动为可。不悉。

亲病剂药。当自为之。凡煎汤点汤。皆不可付婢子。而汝欲卧而治之。汝母岂为之耶。吾事八十老亲。逐日所为之事。汝皆不效。却效京华子弟之风。极可闷也。

寄绅 编辑

到平凤书。皆得见。知汝安心好行。只此一事。宽我怀也。然吾惯经忧患。此事不至伤心。汝则血气未完。理气未充。虽外为好言。以慰我心。安能不动心耶。屈原曰。定心广志。余何畏惧。此九章语也。吾尝得一法。以为食厌于口。则不食可也。夜不得眠。则不眠可也。盖人不必食不必眠。只为饥困耳。若口厌而目醒。则大段好境界也。以此为心。则思食思眠。自然安稳。此余少时安贫养心方也。向者未及书于册也。

答端儿 编辑

吾今判作全病人。无时少安。一卧一起。不离枕席。祸患危困之念。自无所入。不待着意安排以定志也。但汝等。须解随时之义。作翺翔蓬艾之乐。又养生之本也。不尽言。

寄端儿 编辑

汝见试否。见与不见之间。须且留读书。临冬至间下来。为过岁计也。为今之计。共为节约。勿为前习。可一家相保。昔者沈家非败产。以舍人南迁之故。浑家奔走南北。青云尤甚。以至首残。此豪习未除而然。吾家有何可恃而效尤耶。此处合聚。则盘飧亦难备。此汝慈氏嗔闷也。凡事深思。则可省是非。一从意气所发。以为当然之理。未可也。非不思目前团圆。但恐浪游无益有损而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