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六 濳研堂文集 卷第二十七
清 錢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嘉慶丙寅刊本
卷第二十八

濳研堂文集卷二十七

              嘉定錢大昕

題跋

   跋誠齋先生易傳

宋寶謨閣學士廬陵楊文節公易傳二十卷下筆于淳

熈戊申八月脫藁于嘉泰甲子四月閱十有七年而成

書旣沒之後有稱其書於朝者敕降三省劄下吉州給

筆札繕寫申進其子承議郞長孺具狀進之其說長於

以史證經譚古今治亂安危賢姦消長之故反覆寓意

有槩乎言之開首第一條論乾卦云君德惟剛則明干

見善決于改過主善必堅去邪必決聲色不能惑小人

不能移陰柔不能姦故亾漢不以成哀而以孝元亾唐

不以穆敬而以文宗皆不剛健之過也嗚呼南渡之君

臣優柔寡斷有君子而不用有小人而不去朝綱不正

國恥不雪日復一日而淪胥以亾識者謂惟剛健足以

救之誠齋此傳其有所感而作與至於繫辭夫易何爲

者也以下以意易其次第又輒補易曰高宗伐鬼方三

年克之小人勿用子曰非天下之至仁凡二十三字於

其孰能與于此哉之上此則朱儒師心之失不得曲爲

之諱也

   跋程氏周易古占法

沙隨程氏與朱文公同時其沒也文公稱其著書滿家

足以傳世今所傳者唯周易古占法二卷其下卷題云

古周易章句外編卽史所云易傳外編也宋史本傳云

嘗授經學於崑山王葆嘉禾聞人茂德嚴陵喩樗今讀

此書稱玉泉先生者喩樗也又稱聞人茂德先生茂德

葢其字而史失書名又此三人皆迥所受業者而史云

授經學於某某是誤仞爲迥之弟子矣杜預注左傳云

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沙隨卽寧陵之古名而傳云

應天府寧陵人家於沙隨豈不大可笑乎

   跋周易本義咸淳本

曩有客讀朱文公本義畢謂予曰雜卦傳咸速也恆久

也注但云咸速恆久而不加一字得母有脫句乎蒙無

以應也今見咸淳乙丑九江吳革刊本乃是感速常久

始歎本義之𥳑而明葢感故速常故久俗本譌兩字而

注文遂成附贅矣又雜卦遘遇也不作姤與唐石經岳

倦翁本正同可證文公本義猶未誤或據流俗本以訾

考亭豈其然乎

   跋薛季宣書古文訓

薛季宣書古文自序以爲卽隸古定本然唐初諸儒未

有言及此本者陸元朗言尙書之字本爲隸古旣是隸

寫古文則不全爲古字今宋齊舊本及徐李等音所有

古字葢亦無幾穿鑿之徒務欲立異依𠊓字部改變經

文疑惑後生不可承用然則薛所傳者得非陸氏所稱

穿鑿改變之本乎鼂公武嘗得古文尙書刻石蜀中今

世亦無傳大約與薛本無異愚嘗謂孔壁古文增多二

十四篇與今篇目𮞉異就令薛所傳果卽隸古定書亦

是梅氏私定非眞安國本何可援以爲信耶

   跋胡氏詩傳附錄纂疏

𩀱湖胡氏於易詩皆有譔述此書專宗朱氏集傳集傳

之外又采語錄諸說益之謂之附錄次采集諸儒說謂

之纂疏閒出已意則加愚按以別之明永樂中脩五經

大全其體例皆昉於此然𩀱湖於鄭風多兼取序說澤

陂取濮氏說以有美一人指洩冶其論魯頌四篇皆史

克所作作於魯文公時閟宮之新廟卽僖公廟也作泮

宮克淮夷皆僖公實事非頌禱之詞春秋經也魯頌亦

經也史之闕文幸有魯頌以補之同出一聖人之手何

獨信春秋而疑魯頌皆自具識解非專阿徇紫陽者至

經文爰其適歸爰下注家語作奚今本直改作奚婁豐

年婁下注力注反今本直改作屢祇自疧兮下引劉氏

曰當作與𤸅同睂貧反今本無之然則今世所行集

傳爲後人改竄者已不少矣又如注中匡衡之爲康衡

本避庿諱今本亦改爲匡惟此尙存廬山眞面目此書

泰定丁卯建安劉君佐翠巖精舍刊本有盱江揭祐

民序予從寶山羅店朱氏假閱之

   跋春秋左氏傳宋本

吳門黃氏購得宋槧左傳不全者兩本一爲大字本一

爲小字巾箱本而小字者尢精妙其於昭廿年衞矦賜

北宮喜析朱鉏謚一節注云皆死而賜謚傳終言之則

兩本竝同乃知何義門所言之不𡚶然予終未敢以此

本爲可從者何也左氏文極精嚴一字不可增減常事

不書非常則特書傳之恆例也卽以謚言之諸矦薨而

臣子謚之常也傳於諸矦之謚皆隨文互見而未嘗特

書惟楚成之謚曰靈不暝曰成乃暝以其非常而書惡

商臣之悖逆也楚共之請爲靈若厲而子囊易之以其

非常而書嘉子囊之達禮也大夫死而謚皆君所賜亦

常也傳於大夫之謚皆隨文互見未嘗書其君賜某人

謚曰某子者而於此特書是二百四十年未有之例也

若果死而賜謚及墓田當云衞矦賜北宮貞子析朱成

子以齊氏之墓田何須云賜謚曰某子耶或謂生而賜

謚是豫凶事傳何以不言非禮是又不然傳言非禮者

皆事之近於禮者也若夫禮之甚者直書其事而非禮

自見不待言也或謂杜注終言之死者人之終可爲死

而賜謚之證此亦不然二臣雖生而賜謚未必卽在是

年因納公從公事而牽連及之亦傳之常例耳相臺岳

氏及淳熈種德堂本皆與王厚齋所見本同吾從眾可

   跋春秋緐露

鄭司農云古者書義爲誼儀爲義今攷中庸述孔子之

言曰仁者人也義者宐也是孔氏古文爲誼之證也董

生云仁者人也義者我也是漢初改誼爲義之證也董

生治公羊春秋故許叔重五經異義以公羊穀梁爲今

文說左氏爲古文說而說文解字訓誼云人所宐訓

義云已之威儀皆用古文說又說文之例稱春秋者皆

左氏經傳若公羊則別而出之許氏之尊古文如此後

之人乃舍說文而別求古文且詆說文爲秦篆甚矣其

惑也因讀董子書偶識之

   又

弟十六卷祭義篇春上豆實夏上尊實秋上机實冬上

敦實豆實韭也尊實䵄也机實黍也敦實稻也予謂尊

當爲籩机當爲朹周禮籩人四籩以麷爲首醢人四豆

以韭爲首尊酒器不可以盛實隸書或省辵因譌

爲尊爾古者盛黍稷以簠簋古文簋作朹今書爲机亦

字形相涉而譌

   跋范氏穀梁集解

范武子穀梁集解於先儒董仲舒京房劉向許愼何休

杜預皆舉其姓名惟鄭康成稱君而不名范氏世習鄭

學故也徐邈江熈徐乾鄭嗣四人與范同時曰邵曰泰

曰雍曰凱則其子弟其稱先君者甯之父汪也序云升

平之末歲次大梁先君北蕃𢌞軫頓駕於吳者謂升平

五年汪爲安北將軍徐兖二州刺史其十月以罪免爲

庶人是年歲在辛酉於十二次爲大梁也汪屛居吳郡

從容講肄其卒當在𥳑文之世甯𢰅次集解宐在豫章

免郡之後序云從弟彫落二子泯沒從弟謂邵二子謂

雍凱也攷隋書經籍志有徐邈穀梁傳十卷徐乾穀梁

傳注十卷其餘諸家皆失傳賴范氏書得存其一二耳

徐邈書楊氏作疏屢引之徐乾官給事郞亦見於隋志

晉書范甯傳止載子泰一人楊疏所引長子泰字伯倫

中子雍字仲倫少子凱字季倫當出於臧榮緖晉書也

   跋儀禮集說

君善此書不顯於元明之世自納蘭氏刊入九經解而

近儒多稱之其說好與康成立異而支離穿鑿似是而

非吾友褚𠛬部寅亮有儀禮管見三卷攻之不遺餘力

矣旣夕篇薦馬纓三就入門北面交轡圉人夾牽之御

者執策立于馬後哭成踊右還出哭成踊者主人也敖

氏以爲圉人與御者引雜記薦馬者哭踊證之按彼疏

云馬是牽車爲行之物行期已至孝子感之而哭踊是

哭踊非薦馬者明矣主人不哭踊而圉人御者反哭踊

揆諸禮節必非人情敖之疏謬如此乃譏鄭爲疵多醇

少豈其然乎

   跋禮記簒言

禮記本四十九篇此書止三十六篇者別大學中庸投

壺奔喪冠義昏義鄕㱃酒義射義燕義聘義而出之而

曲禮檀弓雜記不分上下也又別其類爲四曰通禮九

曲禮內則少儀玉藻㴱衣月令王制文王世子明堂位

也曰喪禮十一喪大記雜記喪服小記服問檀弓曾子

問大傳閒傳問喪三年問喪服四制也曰祭禮四祭法

郊特牲祭義祭統也曰通論十二禮運禮器經解哀公

問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坊記表記緇衣儒行學記樂記

也此書詮解詳贍勝於陳可大而明以來取士舍此用

彼者以經文少十篇而一篇之中前後移易於初學誦

習不便也予家所藏則明崇禎二年兩淮巡鹽御史晉

陽張養所刊有新城王象晉序

   跋大戴禮記

大戴禮記八十五篇史記索隱云四十七篇亾見今存

者有三十八篇自宋以來相傳之本篇弟始三十九終

八十一中閒闕者四篇重者一篇韓元吉云兩七十三晁公武云兩七十四

實四十篇視小司馬所稱多二篇者唐以前無明堂篇

後人從盛德篇析而二之而遷廟釁廟兩篇疑古本亦

合爲一也小戴記經北海鄭氏表章得列十經之數而

大戴之書無師授者以致亾佚過半宋元以後小戴記

與易書詩春秋列而爲五而儀禮周官亦束之高閣士

夫之能讀大戴者益以少矣然兩家之記要各有所長

如夏小正勝於呂氏月令武王踐阼較之文王世子爲

醇而孔子三朝記七篇曾子十篇皆古書之厪存者寔

賴斯記以傳必軒彼而輊此非通論也學者惑於隋志

之文謂大戴之書爲小戴所刪取然隋志述經典傳授

多疎舛不可信鄭康成六蓺論但云戴德傳記八十五

篇戴聖傳四十九篇別無小戴刪大戴之說今此書與

小戴畧同者凡六篇可證其非刪取之餘詩正義引大

戴禮辨名記云干人爲英又引大戴禮政穆篇云太學

明堂之東序也劉昭注續漢書引作昭穆篇漢書儒林

傳服䖍注驪駒逸詩篇名見大戴禮今本皆無之葢在

逸四十七篇中矣

 上式言聞之於師客歌驪駒主人歌客毋庸歸江翁

 曰經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禮服䖍注以爲見大戴禮

 是大戴亦有曲禮篇也

   跋逸周書

說文木部䯂字下引逸周書疑沮事闕四字讀者多不

能解今檢文酌篇有聚疑沮事句乃悟許氏所見本云

䯂疑沮事後人轉寫脫䯂字𡚶於句尾添一闕字而二

徐不能是正也䯂與聚義雖相近然許氏所據當是古

本魏晉人希識古字故多誤改

   跋爾雅疏單行本

唐人五經正義本與注別行後儒欲省兩讀并而爲一

雖便於初學而卷弟多失其舊不復見古書眞面𫎇竊

病焉兹見金昌袁氏又愷所藏宋槧爾雅疏單行本不

特𥿄墨精妙且可想見古注疏之式良可寶也此書引

陸氏艸木疏其名皆從木㫄與今本異攷古書機與璣

通馬鄭尙書璿璣字皆作機隋書經籍志烏程令吳郡

陸機本從木㫄元恪與士衡同時又同姓名古人不以

爲嫌也自李濟翁強作解事謂元恪名當從玉㫄晁氏

讀書志承其說以或題陸機者爲非自後經史刊本遇

元恪名輒改從玉㫄予謂攷古者但當定艸木疏爲元

恪作非士衡作若其名則皆從木㫄而士衡名字尢與

尙書相應果欲示別何不改士衡名耶卽此可徵郉叔

明諸人識字猶勝於李濟翁也

   跋四書纂疏

趙格庵以咸淳六年正月入西府其冬除參知政事十

年二月罷在政地四載雖未有奇節亦無瑕玷可指其

卒在德祐二年初無仕元之迹而倪燦補蓺文志寘諸

元人之列殊不可解其注稱資政殿大學士則元代無

此職名仍是宋官耳揆厥所由特以宋史不爲立傳而

黃晉卿格庵先生阡表有至元十三年四月二十有三

日薨於里第一語疑其曾受元職耳然其文云公自福

州代還知時事不可爲憂懣成疾醫以藥進麾使去曰

吾可死矣又云奉身而𨓆以全其歸公之自處可謂無

憾矣其銘詞云允矣明哲歸潔其身則格庵之未嘗仕

元審矣晉卿身爲元臣而格庵之卒恰在宋亾之歲故

不稱德祐而稱至元非有不滿之辭也王應麟黃震皆

卒於元代不妨其爲宋臣何獨於格庵而疑之倪志舛

誤極多而此條關係格庵名節且恐爲攻道學者藉口

故不可不辨幷以吿後世之讀是書者

   跋經典釋文

自六書之義不明經生轉寫字體譌變而音亦從而譌

陸元朗集錄諸家音往往不能定而兼存之㝷其條例

當以先者爲優後者爲劣今攷之亦未盡當如周禮摶

埴之工釋文兼收團博二音依前音宐從專依後音宐

从尃據鄭氏注搏之言拍也拍與搏聲相近則經文當

用搏字而讀如博矣尔疋釋山篇小山岌大山釋文

胡官反又兼存袁恆二音依前二音字當爲依後音

字當爲二字說文皆無之尋小山及大山當取緜亙

之義則讀如恆者爲正矣釋艸篇蔆蕨攗釋文兼收亾

悲居郡居羣三音依前音宐从麋依後二音宐从麇說

文有攈無攗且蕨攈爲雙聲則文當作攈而讀如麇矣

釋艸又云小葉釋文豬葉反又阻畱反依前音宐从

耴依後音宐从取說文有菆無亦當以後音爲正左

氏成四年取氾祭釋文兼收凡祀二音依前音當从巳

依後音當从巳杜注成𦤎縣東有氾水今土人讀如祀

音則文當作汜而讀如祀矣文十一年錫穴哀十二年

戈錫釋文竝音羊又星歴反若用後音字當爲錫今無

以辯之

   又

陸氏自序云粤以癸卯之歲承乏上庠攷唐書儒學傳

秦王平王世充辟爲文學館博士補太學博士高祖釋

奠賜帛五十匹遷國子博士封吳縣男卒是元朗於高

祖朝已任博士史雖不言其卒年大約在太宗貞觀之

初若癸卯歳則貞觀十七年也恐元朗已先卒卽或尙

存亦年近九十不復能著書矣且在國學久次不當始

云承乏竊意癸卯乃是陳後主至德元年元朗嘗受業

於周宏正宏正䘚於太建中則至德癸卯元朗年已非

少本傳但云解褐始興國左常侍不言爲博士恐是史

家脫漏細檢此書所述近代儒家惟及梁陳而止若周

隋人𢰅音疏絕不一及又可證其𢰅述必在陳時也

   跋羣經音辨

羣經音辨七卷宋賈文元公昌朝在經筵日所進初刻

於崇文院南渡再刻於臨安府學三刻於汀州寧化縣

學康熈中吳門張士俊以汀本重刻字畫端謹可稱善

本宋初經生帖括遵守漢唐注疏音義異同必準諸陸

氏釋文無敢少有出入熈寧以後儒者競以已意說經

視注疏如土苴而音之戾於古者多矣此書之存亦中

流之一壺也其所引經文如書烏夷皮服祀無豐于尼

惟其斁墍茨平來以圖春秋傳釋感於敝邑菀何忌菀

羊牧之禮記葱渫處末廣夾不中度先飯辡嘗儀禮綴

足用燕几較在南皆與今本不同尋其義大較勝於今

本葢北宋去唐未遠猶有師承故也

   跋說文解字

自古文不傳於後世士大夫所賴以考見六書之源流

者獨有許叔重說文解字一書而傳寫巳久多錯亂遺

脫今所存者獨徐鉉等校定之本鉉等雖工篆書至于

形聲相從之例不能悉通𡚶以意說如說文代取弋聲

徐以弋爲非聲疑兼有忒音不知忒亦從弋聲也絰取

至聲徐以爲當从姪省不知姪亦從至聲也配取巳聲

徐以巳爲非聲當从妃省不知妃亦從巳聲也卦取圭

聲徐以圭聲不相近當从挂省不知挂亦从圭聲也嘆

取堇聲徐以爲當从漢省不知漢从難省聲難仍从堇

聲也取殿聲徐以爲當从省聲不知殿本从

乃从殿聲也今字取枲聲徐以枲爲非聲不知

枲从台聲詩天之未陰雨今本作迨亦从台聲也

取瞏聲徐以瞏爲非聲當从環省不知瞏从袁聲環還

翾嬛儇獧之類並从瞏聲古人讀瞏如環詩獨行瞏瞏

釋文本作㷀煢與瞏聲相轉故多假借通用非環瞏有

異聲也熇取高聲徐以高爲非聲當从嗃省不知嗃亦

从高聲且說文無嗃字徐氏據周易王輔嗣本增入攷

劉表本作熇熇鄭康成訓苦熱之意亦當从火㫄熇之

與嗃猶妃之與配本是一字不當展轉取聲也能取㠯

聲徐以爲非聲按台能皆以㠯得聲古人讀能爲奴來

切漢諺云欲得不能光祿茂才不必鼈三足乃有此音

也翬取軍聲徐以爲當从揮省不知揮亦從軍聲軍轉

爲威猶斤轉爲幾祈圻蘄沂之取斤聲揮翬之取軍聲

皆聲之轉而徐未之知也贛取竷省聲徐云竷非聲未

詳按詩坎坎鼓我說文引作竷竷坎與空聲相轉故空

矦一名坎矦贛爲竷之轉聲猶鳳爲凡之轉聲而徐亦

未之知也兌取㕣聲徐以爲非聲按兌說同義說卽从

兌得聲㕣轉爲說猶殄轉爲飻此四聲之正轉而徐亦

未之知也弼取㐁聲徐以爲非聲按㐁有三讀其一讀

如誓誓从折得聲弼从丙得聲亦四聲之正轉而徐未

之知也移取多聲徐云多與移聲不相近葢古有此音

按栘眵趍皆取多聲猶之波取皮聲奇取可聲東方

朔繆諫淸湛湛而瀸滅兮溷淖淖而日多梟鶚旣已成

羣兮元鶴弭翼而屏移張衡思元賦處子懷春精神囘

移如何淑明㤀我實多此古人以移叶多之證六朝以

降古音日亾韻書出而支歌判然爲二而徐亦未之知

也虔取文聲讀若矜徐云文非聲未詳按古人眞文先

仙諸韻互相出入高彪詩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皇

綱董此不虔此古人讀虔如矝之證而徐亦未之知也

駁取爻聲㼎取交聲徐皆以爲非聲按覺學本蕭宵肴

豪之入聲釣从勺鞄从包翯从高駮从交徐皆不復致

疑而獨疑駁㼎之非聲何也輅賂皆取各聲徐以各爲

非聲當從路省按藥鐸本虞模之入聲謨从莫涸从固

縛从尃薄从溥並取諧聲路之从各亦諧聲也說文不云各聲

葢轉寫之脫徐皆不復致疑而獨疑輅賂之非聲何也是古

人四聲相轉之法徐亦未之知也𩏶取𥼚聲讀若酋徐

云𥼚側角切聲不相近按𥼚本从焦聲平入異而聲相

通鄭康成謂秦人猶搖聲相近脩有條音繇有宙音秋

聲茅从矛聲朝从舟聲彫从周聲皆聲之相轉何

獨疑𩏶之𥼚聲是古音相通之例徐亦未之知也訴从

厈省聲徐以爲非聲按訴本从㡿省字或作𧪜朔與㡿

並从屰得聲屰與啎聲相近故許君訓啎爲逆㡿朔皆

以屰得聲則訴之从㡿聲宐矣今本㡿作厈乃轉寫之

譌徐氏不能校正轉疑其非聲亦過矣其它增入會意

之訓大半穿鑿附會王荆公字說葢濫觴於此夫徐氏

於此書用心勤矣然猶未能悉通叔重之義例後人學

益𨹟心益粗又好不知而𡚶作母惑乎小學之日廢也

   跋徐氏說文繫傳

大徐本用孫愐反切此本則用朱翺反切音與孫愐同

而切字多異孫用類隔者皆易以音和翺與小徐同爲

祕書省校書郞姓名之上皆繫以臣字當亦南唐人也

弟一字下注云當許愼時未有反切故言讀若此反切

皆後人所加甚爲疏朴又多脫誤今皆新易之此數語

當出於翱今繫於臣鍇注之下似失之矣

   跋汗𥳑

三代古文奇字其詳不可得聞賴有許叔重之書猶存

其略說文所收九千餘字古文居其大半其引據經典

皆用古文說閒有標出古文籒文者乃古籒之別體非

古文祇此數字也且如書中重文往往云篆文或作某

而正文固已作篆體矣豈篆文亦祇此數字邪作字之

始先𥳑而後緐必先有一二三然後有从弋之弌弍弎

而叔重乃注古文於弌弍弎之下吾以是知許所言古

文者古文之別字非弌古於一也古文中豐而首尾銳

小篆則豐銳停勻叔重采錄古文而以小篆法書之後

人不學𡚶指說文爲秦篆別求所爲古文而古文之亾

滋甚矣郭忠恕汗𥳑談古文者奉爲金科玉律以予觀

之其灼然可信者多出於說文或取說文通用字而郭

氏不推其本反引它書以實之其它偏㫄詭異不合說

文者愚固未敢㴱信也予嘗謂學古文者當先求許氏

書鐘鼎眞贗雜出可采者僅十之一至如岣嶁文滕公

石室文崔彥裕纂古之類似古實俗當置不道而好怪

之夫依仿點畫入之楷書目爲古文徒SKchar有識者捧腹

   跋龍龕手鑑

六書之學莫善於說文始一終亥之部自字林玉篇以

至類篇莫之改也自沙門行均龍龕手鑑出以意分部

依四聲爲次平聲九十七部上聲六十部去聲二十六

部入聲五十九部始金終不以雜部殿焉每部又以四

聲次之計二萬六千四百三十餘字其中文攴不分曰

臼莫辨耑峕入於山部鬬鬧入於門部糞入於米部

瓢瓟入於爪部以爲部首而讀武平反以亠爲部首

而讀徒矦反以爲部首而讀居凌反滳音商而又音

都歴反則混商於啇䥴音子泉反而又音戶圭反則溷

巂於雋𨐔則多辛複出弓則弓雜兩收歪甭孬本里

俗之𡚶談悉魚豕之譌字而皆緐徵博引汙

我𥳑編指事形聲之法埽地盡矣行均字廣濟序其書

者燕臺憫忠寺沙門智光字法炬題統和十五年丁酉

七月卽宋至道三年

   跋古文四聲韻

新安汪氏重刊夏英公古文四聲韻五卷前有慶歴四

年進呈序葢從汲古毛氏影宋鈔本全紹衣鮚埼亭外

集有跋云是書卽取汗簡分韻錄之絕無增減異同今

攷汗𥳑所引七十一家而此書所引九十八家雖不無

重複而增益已不少全所鈔得之天一閣范氏有紹興

乙丑晉陵許端夫後序而無英公自序葢別是一本恐

非英公書也英公博覽好古而未通六書之原不能別

擇去取故踳譌複沓較之汗𥳑爲甚如崔彥裕纂古多

繆𡚶不經之字籒韻亦後人𡚶作精於六書者自能辨

   跋復古編

曩予與族子獻之論俗書之譌謂翛當爲脩薩當爲薛

自矜剙獲讀是編則謙中巳先我言之始信理之是者

古人復起不能易也謙中雖篤信說文然所據者乃徐

氏校定本如摴禰韻墪劇坳辦毬皆徐新附字笑爲

李陽冰所加而誤仞爲正文琵琶乃𢱧把之譌而以爲

枇杷四凸乃窅突之俗而以爲坳垤突古作人譌爲凸字認古

書作仞而以爲訒妙古書作眇而以爲紗䍘與𥥍須與

湏畐與荅形聲俱別而併爲一文此則誤之甚者

   跋吳棫韻補

世謂叶音出於吳才老非也才老博攷古音以補今韻

之闕雖未能盡得六書諧聲之原本而後儒因是知援

詩易楚辭以求古音之正其功已不細古人依聲寓義

唐宋久失其傳而才老獨知之可謂好學㴱思者矣朱

文公詩集傳閒取才老之補音而加以叶字才老書初

不云叶也楊用修譏才老叶音母氏劬勞勞叶音僚四

牡有驕驕叶音高攷才老書初無此文殆誤仞朱氏之

叶音爲皆出于才老爾詩外禦其務吳讀謨逢切朱不

從吳氏而讀戎爲汝以叶務音騶虞之虞朱於第一章

叶音弟二章叶五紅反誰謂女無家朱於前章叶音

谷後章叶各空反皆吳氏所無未可歸咎于吳也

   跋平水新刊韻略

向讀崑山顧氏秀水朱氏蕭山毛氏毘陵邵氏論韻謂

今韻之併始於平水劉淵其書名曰壬子新刊禮部韻

略訪求藏書家邈不可得未審劉淵爲何許人平水何

地頃吳門黃蕘圃孝廉得平水新刊韻略元槧本予假

讀之前載正大六年己丑季夏中旬河閒許古道眞序

其略云平水書籍王文郁攜新韻見頤庵老人曰稔聞

先禮部韻略或譏其嚴且𥳑今私韻歲久又無善本文

郁累年畱意隨方見學士大夫精加校讐又少添注語

不遠數百里敬求韻引是此韻爲文郁所定也卷末有

墨圖記二行其文云大德丙午重刊新本平水中和軒

王宅印是此書初刻於金正大已丑重刻於元大德丙

午其云中和軒王宅或卽文郁之後耶其前列聖朝頒

降貢舉程式則延祐設科以後書坊逐漸添入又御名

廟諱一條稱英宗爲今上皇帝可驗此書爲至治閒印

本也又附壬子新增分毫點畫正誤字三葉壬子新雕

禮部分毫字様三葉此壬子者未知其爲淳祐之壬子

當元憲宗時未有年號抑皇慶之壬子歟攷正大已丑在淳祐

壬子前廿有四年而其時已倂上下平聲各爲十五上

聲廿九去聲三十入聲十七則不得云倂韻始於劉淵

豈淵竊見文郁書而翻刻之耶又其時南北分裂王與

劉旣非一姓刊板又不同時何以皆稱平水論者又謂

平水韻併四聲爲一百七韻陰時夫倂上聲拯韻入迥

韻據此本則迥與拯等之倂平水韻已然矣劉書旣不

可得見此書世亦尟有著錄者姑識所疑以諗後之言

韻者

 許序稱平水書籍王文郁初不能解後讀金史地理

 志平陽府有書籍其倚郭平陽有平水是平水卽平

 陽也史言有書籍者葢置局設官於此元太宗八年

 用耶律楚材言立經籍所平陽當是因金之舊然則

 平水書籍者文郁之官稱耳劉淵亦題平水而黃公

 紹韻會凡例又稱爲江北劉氏平陽與江北相距甚

 遠何以有平水之稱是又可疑也

   跋方日升韻會小補

此書雖因黃公紹之本而增注倍之可稱博洽之士王

元美贈詩但稱其能詩奕品在弟二似淺之乎視子謙

然子謙謁元美金陵時元美已垂老其得假館李本寧

所當由元美之力而此書之成則元美已不及見矣

   跋荀子

荀子三十二篇世所共訾謷之者惟性惡一篇然多未

達其旨趣夫孟子言性善欲人之盡性而樂於善荀子

言性惡欲人之化性而勉於善言性雖殊其敎人以善

則一也世人見篇首云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遂掩卷

而大詬之不及讀之終篇今試平心而讀之荀子所謂

僞只作爲善之爲非誠僞之僞故曰不可學不可事而

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僞

古書僞與爲通堯典平秩南訛史記作南爲漢書王莽

傳作南僞此其證也若讀僞如爲則其說本無悖矣後

之言性者分義理之性與氣質之性而二之而戒學者

以變化氣質爲先葢已兼取孟荀二義而所云變化氣

質者實暗用荀子化性之說是又不可不知也

   跋呂氏春秋

呂氏季春紀具挾曲𫎇筐卽月令之曲植籧筐也淮南

作撰曲筥筐高氏注呂書云挾讀如朕本或作䀹譌三輔謂

之挾關東謂之得其注淮南云撲持也三輔謂之撲以

予攷之挾撲皆栚之譌文何以明之方言云槌宋魏陳

楚江淮之閒謂之植自關而東謂之槌其橫關西曰㮳

說文無㮳字卽栚也齊部謂之㭙說文解字云栚槌之橫者也關

西謂之栚今本譌作㯢㭙槌也關東謂之槌關西謂之㭙鄭

康成注月令云植槌也然則植栚槌㭙本一物字形雖

異實一聲之轉耳㭙从特省聲古書直與特通詩實維

我特韓詩作直檀弓行幷植于晉國注植或爲特故植

曲之植亦爲㭙注中或作持或作得亦皆爲㭙之譌文

審矣蒙當爲𥴧說文𥴧飮牛筐也方曰筐圓曰𥴧高氏

亦云圓底曰𫎇方底曰筐故知蒙卽𥴧之譌也餘姚盧

學士召弓方校刊是書因書以詒之

   又

以越大夫種爲鄞人其說出于王厚齋而成化四明郡

志遂收入人物門後來皆因之厚齋所據者高誘注呂

氏春秋也今攷呂氏書弟二卷當染篇注云楚之鄒人

弟四卷尊師篇注云楚鄞人鄒鄞字形相渉安見鄞之

必是而鄒之必非耶高氏注以范蠡爲楚三戶人葢本

于吳越春秋今世所傳吳越春秋亦非足本然張守節

注史記嘗引之云大夫種姓文字子禽荆平王時爲宛

令之三戶之里范蠡從犬竇蹲而吠之從吏恐文種慙

令人引衣而鄣之文種曰無鄣也云云是大夫種嘗爲

宛令而三戶則宛里名也種旣宦于楚因范蠡要之乃

棄楚而適越種爲楚人非越人明矣且使種而誠鄞人

也則虞翻朱育悉數會稽之先賢何以皆不及種而乾

道四明圖經寶慶四則志敘人物又何以絕不一及乎

太平寰宇記敘荆州人物云文種楚南郢人樂史生於

宋初其所見呂氏春秋注當是郢字今本作鄒又作鄞

皆轉寫之譌郢爲楚都鄒鄞皆非楚地也厚齋學問該

洽獨此一條偶據誤本予修鄞志已辯其失幷書以詒

盧學士云

   跋淮南子

淮南天文訓稱淮南元年太一在丙子冬至甲午立春

丙子攷淮南王安始封之年卽漢文帝十六年也下距

太初元年六十歲太初之元太歲在丙子後人命爲丁丑則是

年亦在丙子淮南所稱太一卽太歲矣其云冬至甲午

立春丙子則必有譌葢冬至與立春相去四十五日有

奇古今不易自甲午訖丙子僅四十三日此理之所必

無者以術推之是年冬至葢己酉日立春則甲午日耳

漢時諸矦王始討皆自稱元年雖列矦亦然史記諸表

可覆按或謂淮南僭號者非也許高舊注本無此語後

人竄入不足信

   跋論衡

論衡八十五篇作于漢永平閒自蔡伯喈王景興葛稚

川之徒皆重其書以予觀之殆所謂小人而無忌憚者

乎觀其問孔之篇掎摭至聖自紀之作訾譭先人旣已

身蹈不韙而宣漢恢國諸作諛而無實亦爲公正所嗤

其尤紕繆者謂國之存亾在期之長短不在政之得失

世治非賢聖之功衰亂非無道之致賢君之立偶在當

治之世無道之君偶生于當亂之時善惡之證不在禍

福嗚呼何其悖也後世誤國之臣是今而非古動謂天

變不足畏詩書不足信先王之政不足法其端葢自充

啟之小人哉

   跋釋名

劉熈釋名八卷見於隋志不言何代人直齋書錄解題

題云漢徵士北海劉熈成國當有所據𠕋府元龜則云

後漢安南太守然漢無安南郡或是南安之譌近時校

書家以司州之名曹魏始有之而釋州國篇有司州疑

其爲魏初人以予攷之殆非也吳志程秉傳避亂交州

與劉熈攷論大義遂博通五經薛綜傳少依族人避地

交州從劉熈學韋曜傳曜因獄吏上書言見劉熈所作

釋名信多佳者據此三文推之則劉君漢末名士建安

中避地交州故其書行于吳而韋宏嗣因有辨釋名之

作也交州與魏隔遠不當有入魏之事史又不言其曾

仕吳殆遯跡以終者淸風亮節亦管寧之流亞矣漢雖

無司州之名而百官志稱司隸校尉建武中復置幷領

一州又稱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屬司隸校尉

則司隸部亦可云州左雄傳稱司冀復有大水司冀對

舉葢當時案牘之文稱其官則曰司隸稱其地則曰司

部亦曰司州雖未著於甲令不得謂漢無此名也若以

司州刺史名官則自晉南渡始魏時尙沿漢制以司隸

校尉領州如邢顒徐宣徐邈崔林孫禮諸人皆除司隸

校尉不稱司州刺史也晉書地理志謂魏以河南河內

河東恆農平陽五郡置司州者乃是史家追稱之在當

時不過以平陽改屬司隸以京兆馮翊扶風改屬雍州

耳非竟定爲司州也此書釋天篇一云豫司兖冀一云

兖豫司冀與左雄傳文正同釋州國篇言司州司隸校

尉所主不言何義明司州之名出於流俗相沿未可執

此單辭卽以爲魏初人也范蔚宗以釋名爲劉珍所𢰅

今據吳志則爲熈𢰅無疑承祚去成國未遠較之蔚宗

爲可信矣

   跋抱朴子

莊子朝菌不知晦朔司馬彪云大芝也天陰生糞上見

日則死一名日及潘尼云木槿也爾疋椵木槿郭景純

云或呼日及按朝菌有二解而均有日及之名菌槿聲

又相近則潘說得之抱朴子論僊篇云蜉蝣校巨鼇白

芨料大椿本用莊子語當作日及今云白芨字之譌也

予後讀宋史田敏傳言尔疋注日及改爲白及乃悟抱

朴之文亦宋人𡚶改葢道藏三洞四部之書皆祥符中

王欽若等所定此書本從道藏中抄出因仍其譌爾

   跋濳虛

此汲古閣毛氏影鈔宋本字畫精妙可喜本書三十六

葉附張敦實發微論二十葉後有淳熈壬寅孟冬朔泉

州敎授陳應行跋稱建陽邵武兩本皆有闕略此所據

者文正曾孫待制侍郎家傳善本也朱文公嘗見溫公

遺墨多闕文而泉州刻無一字闕疑爲㷳本予謂考亭

不喜楊子雲而溫公是書全學太元故有意抑之非定

論也南渡初以溫公無後錄其族曾孫伋季思後之季

思嘗爲吏部侍郞是時以待制知泉州出家藏本刻之

郡庠敦實婺源人紹興五年進士官朝散郞樞密院檢

詳諸房文字兼皇子慶王府贊讀見羅氏新安志刊於

淳熈二年此題左朝奉郞監察御史當是淳熙九年

履官也






潛研堂文集卷二十七   門人袁廷檮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