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六

卷第四十五 濳研堂文集 卷第四十六
清 錢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嘉慶丙寅刊本
卷第四十七

潛研堂文集卷四十六

             嘉定錢大昕

 墓誌銘五

  國子監學正戴先生墓誌銘

乾隆四十有八年三月十四日國子監學正上元戴先

生卒春秋五十有九嗚呼先生今之經師也往歲壬午

與族人東原同舉于鄉一時有二戴之目予與東原交

最久東原殁後始得交先生而意氣相投猶東原也先

生之子衍善衍範又嘗從予遊乞予志墓其何敢辭先

生諱祖啓字敬咸别字東田後更以未堂自號先世居

徽之休寧明萬歴中有諱顯傑者始自江西徙江寧曾


祖進忠贈文林郞祖天章上元縣生員贈朝議大夫父


濬增廣生先生少頴悟世父學士雪村公教以書史記

誦之餘卽能講解弱冠以後遂潛心經義有志于儒者


體用之學於四子書用功尢深凡精義語類及大全之

說皆博觀而審擇之所作舉業文精深博大一以先民


爲師吳門楊文叔高郵夏醴谷兩先生先後主鍾山書

院皆嘆以爲異才然浮沈諸生中者十有五年舉鄉薦

累試禮部輒不遇而學益高望益重甲午歲陜西巡撫

畢公慕其名延爲𨵿中書院院長凡攷課甄别升降之

規皆取决于先生日有程月有課視生徒如子弟隨材


善誘各有進益嘗曰我無它愛憎惟眞讀書立品者文


或未工亦優奬之大要欲合文章學問人品爲一也居


數月弟子著錄日衆安西迪化諸州來學者趾相接畢


公乃奏于 朝言戴某學術純正訓迪有方六年後如


有成效乞格外推恩酌用得  旨報可戊戌試禮部


成進士例授中書科舍人仍還關中明年先生在院六


載矣畢公援前奏復薦諸 朝引  見之日特試四


書文一篇有  旨以國子監學正學錄用旣拜


命需次歸里未到選期奄忽不起嗚呼書院始于朱初

本鄉學也


世宗皇帝始頒詔立書院于行省治所合一省之秀者


延名師教之擬於古諸侯之國學先生主講席有年道


尊而教行牧伯咸薦 天子親試將以爲太學之師視


胡翼之之遇殆過之矣海内方以爲眞先生復出而竟


止于此悲夫悲夫平生篤志經籍議論一以宋儒爲宗


所著尚書協異尚書涉傳春秋四測老子新解各若于


卷文集又若干卷性不妄取而常濟人之乏嘗舉大父


語以勖子弟云利于人亦利于已者亟爲之利于人不


利于巳者勉爲之利于已不利于人者勿爲也娶黃孺

人辛酉舉人元鑑之女子四人衍善上元學附生衍範


國子生衍緖衍士女子三人壻曰丁酉副貢生王芾曰


已亥科舉人方遵軾曰試用州同阮坦孫男二人孫女


二人銘曰

俗學之𡚁急於功利口誦程朱而行與悖卓哉先生文


與行兼規矩允蹈泥淖弗溓研思六經旁及子史不苟


異同要衷於是牧伯禮請爲諸生師夫子之稱徧于𨵿


西教成入覲  天顔有喜俾官成均分教胄子濟濟


槐市企踵云來胡不旄期梁木遽摧先生逝矣典刑猶


在學成一鄉名動四海九江信都殁而道尊遺書無恙

昌爾子孫


  優貢生候𨕖儒學訓導楊君墓誌銘


國家立學校崇儒術𨕖京朝官提督學政三年一更代


將受代例擇通省人士文行兼優者三四人或二三人


升之成均以示勸也夫鄉試三載一舉大省解額或多


至百餘人然徒錄其文未及其行惟學使薦舉優行擇


之精故得之尢難幸而得之又或名與實不相應以予


所見名實允副者其惟吾友楊君鐵齋乎葢自平湖陸


淸獻公講學東南恪守攷亭不爲它說所搖動論者推


爲 本朝儒宗第一君私淑淸獻尊而信之又嘗從陸

聚緱編修遊與上下其議論故博涉羣書得其要領編


修之殁君爲文祭之謂朱子後大儒無如南吳北許兩


公魯齋墨守寒泉遺論草廬作諸經纂言則别有心得


有魯齋以干城朱子然後異說不得逞有草廬以推廣

朱子之學然後儒家不局於專門訓詁之陋葢以淸獻


方魯齋而以草廬擬編修也而君生平學行宗仰所在

斷可識矣君生而頴敏五歲授以漢魏六朝詩卽能背

誦時族兄進士錫恒豪於飮一日宗人小飮指謂君曰


弟試誦詩一首吾當飮一杯君卽應聲誦數十篇無一


字誤進士連引釂遂至沈醉舉坐驚異及長補金山縣

生員文日益有名十應鄉舉同考薦卷者四終不遇學


使晉寧李公因培舉君優行明年


聖駕南巡 召試詩賦入二等有内府文綺之


賜聲名隱然動江左而不得一官命也君之舉優行也


與吾邑曹中允仁虎同薦李公有春華秋實之目中允


旋登進士列侍從君獨蹭蹬塲屋以升貢太學當得儒


學訓導未及官而遽沒然公論具在固不以顯晦分優


絀也君事親孝居䘮自大小斂至祥禫壹遵家禮儀節


嘗與友人論䘮禮謂記云居䘮未塟讀䘮禮旣塟讀祭


禮此爲平日未讀禮者言也儀禮十七篇素所誦習何

待苫凷中始佔畢哉張子言居䘮它書不可觀者謂非

聖之書也讀聖賢書未必越于禮外聖賢之學寧以居

䘮而遂㤀之其議論通達如此教授生徒各隨才器誘

掖之所成就者尢衆性躭著述丹黃不去手於四書詩

書易小學皆有劄記於春秋有四傳存疑于三禮有臆

說又有觀理編律呂指掌圖鐵齋偶筆詩文雜著合若

干卷君初名開基字履德其後更名履基而仍其字鐵

齋其自號也曾祖國訓 贈奉政大夫祖黼一名貫甫

江西臨江府同知父升歲貢生候𨕖儒學教諭先世居

平湖後徙婁縣之張堰雍正初析婁之南境爲金山縣

今爲金山人夫人陸氏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某之孫平


湖縣學生某之女早卒君壯失偶終身不更娶子運昌


縣學生女嫁婁縣學生馮孝錫孫男一人女一人君春


秋六十有三以乾隆四十年閏月十九日終於家以其


年某月日塟於某鄉某原銘曰


鑿之深而成淵也綆之修而及泉也玉粲之璱兮上燭


天也終韞于櫝璞自完也讀父之書有子賢也謂客莫


嘲後有子雲也


  孝廉胡君墓誌銘

嶺以南才士予所識者三人欽州馮敏昌魚山順德張

錦芳葯房及胡亦常同謙同謙以詩經舉於鄉出吾友


益都李南磵之門其來京師介南磵書訪予與之言詩

文源流洞中癥結它日讀其所作詩超然獨𨓏脫棄凡


近之格旣下第南歸與休寧戴東原同舟至富春江乃

别舟中盡鈔東原所著書攜歸將刋之東粤抵家後手

書報予欲壹其志於經術予益聳然異之無幾何葯房


以書報同謙死矣且述其事狀乞予爲銘巳而南磵書


至復以爲言乃摭其畧書之同謙姓胡氏亦常其名贈

文林郞翰林院庶吉士景輝之曾孫贈承德郞吏部主


事炳之孫丙辰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吏部騐封司員外

郞傑之子性冲淡淵黙與鄉人處由由然不見臧否而


抗志希古不欲爲一鄉一國之士方吏部捐館時同謙

年尙少能自刻厲以殖其學事母何太安人孝有郭外

田數十稜最其歲入悉以奉母晨夕甘旨無缺夫婦終


歲厭粗糲自若嘗購書盈簏索直數鎰謀諸婦脫(⿰釒义)-- 釵

錢償之不敢私取田之所入其於詩妙悟天成不由師


授能於南園諸公外自成一家魚山嘗謂人曰吾粤詩

人曲江之後當推海雪繼海雪者其豸浦乎豸浦同謙


所居因以自號者也同謙生於乾隆癸亥某月日以癸

未三月廿四日卒年止卅有一其卒也以歸舟盛暑中

鈔書多𤓰果解㵣得胃寒疾歸而益劇竟至不起死

之日有四女而無男後數月妾遺腹舉一子名應科又

明年五月母何太安人卒應科亦殤嗚呼同謙之目其

不得瞑矣夫悲夫悲夫銘曰

榕之不材其大蔽牛蘭之猗猗秋風敗之豸浦之原四

尺墳兮恒幹久棄神明存兮

  孝廉范君墓誌銘

予歸田後慕四明天台之勝數往來甬上與其鄉賢士

大夫游所尤心折者孝廉范君莪亭也君性樂夷澹外

和内介以圖籍爲生活以友朋爲性命予嘗偕一二同

志訪君甕天居出所藏明賢墨迹品題其高下茗椀爐


香相對竟日不知世閒有徵逐游戲事君又熟於鄉邦


文獻予纂鄞志數就君咨訪傾囷出之無倦色古所謂


直諒多聞之友君殆兼有之比年久不相見而尺素歲

率一再至今春吾家竹初先生書來達君之訃而孤


懋賢等復狀君行實乞予志其銘爰次而敘之四明范


氏出宋尚書右僕射忠肅公之裔忠肅子員外郞公麟


始家於鄞迄今六百餘年代有顯人爲鄞甲族君諱永


祺字鳯頡别字莪亭康熙甲辰進士湖北通城縣知縣


内閣中書某之曾孫府學廪膳生某之孫國學生某之

子幼而敏悟未弱冠補博士弟子屢應省試輒斥而文

益有名以食餼久次列歲貢年六十始中式浙江鄉試

主司以得名宿相慶而君引疾不赴計偕遂以孝廉終

君博覽强記好收藏明代及 國朝名公尺牘自碩輔

名儒忠臣孝子文人逸士以及閨閣方外靡不收錄攷

其時代爵里行誼别爲序錄以寓論世尚友之旨其仕

宦顯達而爲淸議所斥者翰墨雖工弃勿錄也工於漢

唐篆隸尤精摹印遠近得者咸什襲珍之甕天室成集

蘭亭字爲七言律二篇東南名士屬和者數十家一時

傳爲佳話其内行修謹言動必依規矩宗族鄉䣊推重

無間言春秋六十有九以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廿日卒


娶朱孺人再娶黄孺人皆先卒子四人懋賢懋頴懋楫


懋樹伯季補縣學生餘皆太學生女一人壻曰水濬孫


十六人曾孫一人銘曰


學之博也蔚乎薦紳之型行之敦也叶乎州里之評猗


大器之晩成而澹乎其居貞雲養弗升水冽弗盈以昌


其名


  張蔚園墓誌銘


君姓張氏諱大受字若谷一字可之蔚園其自號也先


世自無錫遷居常熟曾祖雯昌明中書舍人祖廷華鄉

飲賓父文揚倜儻好義交游皆賢士大夫陶編修貞一

嘗爲作家傳稱九如處士者也君所居卽瞿文㦤公故

第始生之夕處士夢文㦤授以筆曰以𢌿爾子六歲就

傅頴悟絶倫十二卽能詩十三丁母陳孺人憂日跪木

主前誦金剛經三年無間五經博士言先生德堅教授

里中君與陶太常正靖嚴觀察有禧俱稱入室弟子益

都趙贊善執信來吳中君以詩文請質許爲國士并賦

詩書箑贈之十九補太倉州學生明年試高等食餼於

庠與沈編修淑約入山讀書學成乃出未幾丁處士君

憂沈亦聯登鄉㑹榜不果斯約以貢入成均與番禺莊

相公有恭同邑孫主事夢逵襆被蕭寺以道義相期勉


未嘗持一刺走貴人門也鄉先逹蔣文恪公欲延爲師


乘小車往訪屏跡不見累試京兆無所遇復歸里門從


學者日益衆乾隆十六年


天子首舉 南巡之典君獻頌 行在文采博贍以籍


貫誤注不得預 召試之列自是無仕進之志而造詣


益醇鄉邦有大利病輒倡議究其可否先是大吏建議


築兩縣沿海石塘君言築隄捍潮本以衛民今所定塘


基乃在濱海三五里以内綿亘百廿餘里所占皆膏腴


之産徙入廬舍毁人墳墓不知凡幾且築塘之士必取

諸近地計塘身及起土之所占田殆將萬畝 國家會


計久定雖灘沙懸課往往以漲補灘未得遽議豁免此


所占田旣無漲可補𫝑必加派於通邑百姓未得䕶田


之益先有加賦之累矣因貽書蔣文恪公纚纚千餘言


指陳尢切其見義敢言通曉治體如此惜乎未得尺寸

之柄而以明經終老也以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卒


春秋七十有一配黃氏國子監生朝珍女未嫁時刲𮌎


肉愈母疾汪孝廉元亮爲之傳子二人曰應麟曰應祥


戊子舉人孫⿳䒑⿲止自匕⿱儿夂 -- 夔有學行能世其家君所譔述甚富中年


燬於火今遺文四卷夔所捜輯也其塟在錦峯山麓祔

處士穴之左銘曰

士不榮世宜昌其文文無難易有本則傳剽賊偏駁外


强中乾剪綵之花雖多弗鮮猗歟蔚園本本原原楹書


零落拾遺抱殘志存開濟非苟而言郷人尸祝久而勿


諼匪直也文其行允敦我摭其實式表墓門








潛研堂文集卷四十六    門人吳嘉泰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