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鑒 (四部叢刊本)/卷第五

卷第四 申鑒 卷第五
漢 荀悅 撰 明 黃省曾 注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嘉靖乙酉刊本

申鑒卷第五

      吳 郡 黃 省曾 注

雜言下第五

衣裳服者不昧於塵塗愛也昧汚闇塗泥也衣裳者身之法

象固不可不潔衣裳愛焉而不愛其容止外矣容止者人

之符表尤不可不正容止愛焉而不愛其言行末矣

者人之樞機尤不可不慎言行愛焉而不愛其明淺矣

心之神哲尤不可不瑩故君子本神為貴神和德平而

道通是為保真人之所以立德者三一曰貞

二曰達三曰志貞以為質質實也主也達以行之

志以成之君子哉必不得已也守一於兹貞

其主也人之所以立檢者四誠其心正其志

實其事定其分心誠則神明應之況於萬民

誠格幽明志正則天地順之況於萬物乎正通上下

事實則功立表裏相顧分定則不淫思不出位曰才之

實也行可為才不可也曰古之所以謂才也

本今之所謂才也末也然則以行之貴也無

失其才而才有失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

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

逺矣此喻為不善而有才者遵路而騁應方而動不至於適

楚北君子有行行必至矣此喻為善而有才者

或問聖人所以為貴者才乎曰合而用之以

才為貴如元愷之類才配乎徳體用兼全故聖人貴才分而行之以

行為貴若徒有智能技藝而不本於徳末之尚矣舜禹之才而不

為邪甚於此所謂合而用之以才為貴也舜禹之仁雖

亡其才不失為良人哉此所謂分而行之以行為貴也

或問進諌受諌孰難曰後之進諌難也以受

之難故也後謂後世言臣畏犯顔由君拒諫而然若受諌不難

則進諌斯易矣主明臣直

或問知人自知孰難曰自知者求諸内而近

者也反觀内省神明莫遁自知易也知人者求諸外而逺者

也知人難哉密意𭰹心矯言飾行知人難也若極其數也明

有内以識有外以暗明於自知昧於知人全有内以隱

有外以顯昧於自知明於知人然則知人自知人則可

以自知未可以知人也急哉二者較之知人固難而自知為

用已者不為異則異矣君子所惡乎異者

三好生事也好生奇也好變常也好生事則

多端而動衆好生奇則離道而惑俗好變常

則輕法而亂度故名不貴苟傳行不貴苟難

言生事生奇變常三者其名苟傳之名其行苟難之行何貴之有權爲茂矣

其幾不若經權不如經辯爲美矣其理不若絀

如絀老子曰大辯若訥文爲顯矣其中不若樸文不如樸

爲盛矣其正不若約愽不如約莫不爲道道當作大

道之體大之至也莫不爲妙知神之幾妙之

至也莫不爲正知缺一缺一正之至也故君子

必存乎三至弗至斯有守無誖焉

或問守曰聖典而已矣聖典謂六經若夫百家者

是謂無守莫不為言要其至矣莫不為徳玄

其奥矣莫不為道聖人其弘矣言聖典百家皆言皆徳皆

道而唯聖典為至為奥為弘也聖人之道其中道乎是為九

爾雅曰九達謂之逹謂四道交出復有旁通也言聖道無所不逹百家則私蹊曲徑

或曰辭逹而已矣聖人以文其隩也有五曰

玄曰妙曰包曰要曰文幽𭰹謂之玄渾渾若川不可

理微謂之妙奥發天地幾宣鬼數愽謂之包辭兼費隱

義徹上下辭約謂之要簡而不繁要而不縟章成謂之文

丹青光如日月聖人之文成此五者故曰不得已

君子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繫辭文仁故不憂審物明辨

故不惑知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懼勇故不懼若乃所

憂懼則有之憂已不能成天性也懼已惑之

憂不能免天命無惑焉

或問性命曰生之謂性也形神是也此本告子之説

以氣言性莊子曰性者生之質也所以立生終生者之謂命

也吉凶是也吉凶貧富貴賤壽夭禍福之類此亦以氣言命夫生我

之制性命存■爾君子循其性以輔其命休

斯承否斯守■無務焉無怨焉富貴無務貧賤無怨

好寵者乘天命以驕好寵者為勢位所溺故乘富貴之命而驕則踰

節陵分之事興矣好惡者違天命以濫好惡者為饑寒所逼故違

貧賤之命而濫則苟且邪僻之行作矣故驕則奉奉當作承之不成

不成承休濫則守之不終不終守否好以取怠惡以取

甚務以取福惡惡當作怨以成禍怨則不守不守則濫故曰成禍

斯惑矣

或問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

則人事存焉爾命相近也事相逺也則吉凶

殊矣孔子曰性相近也今既曰命命無不善不當云相近矣故曰窮理

盡性以至於命易繫詞文孟子稱性善荀卿稱性

荀子有性惡篇大抵言人之性本惡其善者偽也公孫子曰性無

善惡揚雄曰人之性善惡渾揚子脩身篇曰人之性也善惡

混脩其善則為善人脩其惡則為惡人氣也者所適善惡之焉與劉向曰性

情相應性不獨善情不獨惡向之意以性善者情亦善情惡

者性必惡故曰相應曰問其理曰性善則無四凶四凶共工

驩兠三苗鯀也性惡則無三仁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謂微子箕子比干也

人無善惡文王之教一也則無周公管蔡

旦管叔鮮蔡叔度皆武王同母兄弟性善情悪是桀紂無性而

堯舜無情也性善惡皆渾是上智懷惠惠當作惡

而下愚挾善也理也未究矣唯向言為然

三品之説有類於此

或曰仁義性也好惡情也仁義常善而好惡

或有惡故有情惡也曰不然好惡者性之取

舍也實見於外故謂之情爾必本乎性矣仁

義者善之誠者也何嫌其常善好惡者善惡

未有所分也何怪其有惡凡言神者莫近於

氣有氣斯有形有神斯有好惡喜怒之情矣

故人人當作神有情由氣之有形也氣有白黑神

有善惡形與白黑偕形之白黒隨氣而有情與善惡偕

情之善惡隨神而彰即劉向性情相應之説故氣黒非形之咎情

情當作神惡非情之罪也悦言形之黒本於氣情之惡本於性也

或曰人之於利見而好之能以仁義為節者

是性割其情也性少情多性不能割其棈則

情獨行爲惡矣曰不然是善惡有多少也非

情也有人於此嗜酒嗜肉肉勝則食焉酒勝

則飲焉此二者相與爭勝者行矣行謂食飲非情

欲得酒性欲得肉也有人於此好利好義義

勝則義取焉利勝則利取焉此二者相與争

勝者行矣行謂取義取利非情欲得利性欲得義也

其可兼者則兼取之其不可兼者則隻取重

焉若苟隻好而已雖可兼取當有闕文矣若二好

鈞平無分輕重則一俯一仰乍進乍退相持不定

或曰請折於經曰易稱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是言萬物各有性也彖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是言情

者應感而動者也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

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昆蟲草木皆有性焉不

盡善也此復申情不獨惡之説天地聖人皆稱情焉不

主惡也此復申性不獨善之説又曰爻彖以情言亦如

易繫詞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凡情意心志者皆性動

之别名也情見乎辭是稱情也易繫詞曰聖人之情見乎

言不盡意是稱意也易繫詞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中心

好之是稱心也詩彤弓曰我有嘉賔中心好之以制其志是

稱志也惟所冝各稱其名而巳情何主惡之

有故曰必也正名

或曰善惡皆性也則法教何施曰性雖善待

敎而成性雖惡待法而消唯上智下愚不移

論語其次善惡交爭於是敎扶其善法抑其

惡得施之九品從敎者半畏𠛬者四分之三

其不移大數九分之一也一分之中又有微

移者矣然則法教之於化民也幾盡之矣及

法教之失也其為亂亦如之

或曰法教得則治法教失則亂若無得無失

縱民之情則治亂其中乎曰凡陽性升隂性

降升難而降易善陽也惡隂也故善難而惡

易縱民之情使自由之則降於下者多矣

法教則為惡者易故多曰中焉在曰法教不純有得有

失則治亂其中矣純德無慝其上善也伏而

不動其次也動而不行行而不逺逺而能復

又其次也動謂惡之萌動行則見之於外逺則行而不返其下者逺

而不近也凡此皆人性也制之者則心也動

而抑之遏於隱㣲行而止之禁於履踐與上同性也行

而弗止逺而弗近與下同終也

君子嘉仁而不責惠尊禮而不責意貴德而

不責怨其責也先已而行也先人淫惠曲意

私怨此三者實枉貞道亂大德然成敗得失

莫匪由之救病不給其竟奚暇於道德哉此

之謂末俗故君子有常交曰義也有常誓曰

信也交而後親誓而後故狹矣大上不異古

今其次不異海内同天下之志者其盛德乎

大人之志不可見也浩然而同於道大人之志渾合

造化故不可窺量衆人之志不可掩也察然而流於

衆庶之志流順世俗故易於照鑒同於道故不與俗浮沈

言大人合道故超俗

或曰脩行者不為人恥諸神明其至也乎曰

未也自恥者本也恥諸神明其次也恥諸人

外矣夫唯外則慝積於内矣故君子審乎自

能自愧恥則必能脩行而幽明無怍矣

或曰恥者其志者乎曰未也夫志者自然由

人何恥之有赴谷必墜失水必溺人見之也

赴穽必陷失道必沈人不見之也不察之故

君子慎乎所不察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

至言則心不固思唐虞於上世瞻仲尼於中

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想伯夷於首陽

省四皓於商山而知夫穢志者之足恥也存

張騫於西極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奴甘父俱出

隴西徑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留騫十餘嵗騫亡至大宛為發譯道抵康居康居傳致

大月氏至大夏留嵗餘還並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留嵗餘單于死國中亂騫

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拜騫太中大夫初騫行時百餘人去十三嵗惟二人得還

念蘇武於朔垂朔北方也而知懷閭室者之足鄙

也推斯類也無所不至矣德比於上上謂聖賢

比於下下謂貧賤徳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

知足恥而知之則聖賢其可幾知足而已則

固陋其可安也聖賢斯幾况其為慝乎必無邪慝

固陋斯安况其為侈乎必無放侈是謂有檢純乎

純哉其上也其次得概而已矣莫匪概也得

其概苟無邪斯可矣君子四省其身怒不亂

德喜不缺一義也



申鑒卷第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