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22

卷二十一 畿輔通志 巻二十二 卷二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巻二十二
  川
  保定府
  清苑河 在清苑縣南一名沈水源出雞距泉經縣城南折而東北合徐河
  北平縣有沈水東經其城又東南入徐水水經注清苑縣因清苑河為名太平寰宇記
  清苑河源出府西雞距泉亦名沈水方輿紀要
  清苑河流經縣城南分流繞城為濠有東上東下兩閘啟閉蓄洩天津賈舶直抵南城下縣志雞距泉與一畝泉合流為清苑河由縣而東與徐河合輿圖
  徐河 一名順水源出易州五迴嶺經滿城縣為大冊河至安肅縣為徐河過清苑縣北折而東入安州為依城河
  徐水西出廣昌縣東南大嶺下嶺有五迴三源奇發齊㵼一澗東流轉北逕北平縣漢光武追銅馬五幡於北平破之順水即徐水之别名也東經蒲城北又東逕清苑城與沈水合水經注
  徐河發源易州五迴嶺流經滿城縣北一十里名大冊河至安肅縣南四十里為徐河又經清苑縣北十五里折而東達安州境明一統志
  徐水自清苑縣流入與依城河合安州志
  方順河在滿城南祈水下流也在完縣為曲逆河東入滿城縣為方順河又東流至清苑縣為石橋河與清苑河合
  方順河在滿城縣南五十里其上源即完縣之祈水也東流至縣境曰方順河又東經清苑縣南二十里曰石橋河合於清苑河方輿紀要
  奇邨河 在滿城縣東即一畝東與雞距泉合流處清苑河上流也以經奇邨故名
  渝河 在滿城縣西十五里
  渝河發源易州嶺流徑縣西北伏流於地幾三十里出為一畝泉書云水在地中曰渝舊志
  曹河 即曹水在安肅縣南二十五里源出曹河澤由西釜山經縣東南至安州合於徐河
  曹水西北出朔寧縣曹河澤東南流經北新城縣故城南又東入於徐水水經注
  曹河至新城縣西南與徐河合曰温義河府志
  曲水河 在安肅縣西四十里源出狼山與雹河合沙河 在定興縣西北亦曰遒䦨河源出淶水縣平樂山東經縣界入於巨馬河
  沙河即遒䦨河在淶水縣西十五里發源本縣平樂山流至定興為沙河入拒馬河陸隴其畿輔地圖記
  北河 在定興縣南河陽渡巨馬沙易㑹流於此下流為白溝河
  河陽渡係淶易沙三水㑹流處俗曰北河輿圖
  渾河 在新城縣東三十里
  渾河至順天府固安縣南分一枝入新城縣東轉入霸州輿圖
  琉璃河 在新城縣東自𣵠州流入東合紫泉河按舊志新城縣東有南里河即琉璃河支流也舊止小溝明嘉靖中其溝自底突湧裂土成河與運河相通
  本朝康熙中琉璃河自涿州逕此流入紫泉河
  紫泉河 在新城縣東北源出縣西北十五里龍堂村至縣十里合琉璃河又南入白溝河
  斗門河 在新城縣西源出縣西北李家營即宋何承矩闢斗門興水利處由界河西溝東入高橋窪
  界河 在新城縣南巨馬河支流也流經縣南入定興界與斗門河合又南入於白溝
  白溝河 在新城縣南巨馬易沙三水合流於定興之河陽渡為白溝河南流至縣界東經容城縣至雄縣城南東入茅兒灣達玉帶河其分流亦由容城縣過雄縣西為黄灣河又折入新安合四角河白溝河在新城縣南十里由定興縣南流來定興河陽渡為淶易沙三河㑹流處俗名北河經容城至雄縣南東流茅兒灣入玉帶河一支由容城縣分流至雄縣西三里名黄灣河又經新安流入四角河輿圖
  白溝河自白溝店曲折而南五里為高橋又南十五里為趙村橋又南十餘里為西槐村迤東七八里至雄縣環城西南經瓦濟橋土人謂之清河又東為亞谷橋又東為大陰橋又東迤南為柴禾淀始與九河合流入茅兒灣舊志
  白溝河自雄縣之古縣村西南逆流過新安縣之大楊村入燒車淀亦與九河合流而東新安縣志
  馬村河 在新安縣西北自淶水縣巨馬河分流入縣南合於白溝
  馬村河本自巨馬分流由淶水縣東南境赤土社經縣之馬村故名又東南流合於白溝方輿紀要
  魚池河 在新城縣東北十五里其水無源由交渠鳴澤經倉上入縣東趙莊窪又龍灣河在縣東北二十五里亦無源自河頭村平景孟良營溢入趙莊窪
  横河 即古恒水在唐縣西南七十里源自曲陽縣流入縣界合於唐河
  恒水出常山曲陽縣東入滱水尚書正義
  横河源出曲陽縣龍泉鎮東徑十八渡與唐河合即古恒水也舊志
  唐河 在唐縣西南即滱水也源出山西大同府靈邱縣流入倒馬關經完縣西北又南入唐縣界又東南入慶都過曲陽定州至祁州三岔口與滋沙二河合
  滱水出代郡靈邱縣高氏山水經
  滱水東逕倒馬關又東逕唐縣故城俗亦謂之唐水水經注
  唐河在唐縣西一百五十歩在慶都縣西南四十二里元和志
  景德元年北靣都鈐轄閻承翰自嘉山東引唐河至定州宋史河渠志
  唐河在縣西北七十里即滱水也南入唐縣界完縣志
  唐河舊在縣西南二十里折而東經縣南十里其後决而南趨自符城以東瀆為沙川十餘里唐縣志唐河在縣南自唐縣流入慶都縣志
  唐河在州南十五里自定州流入至州東與沙滋二河合曰三岔口祁州志
  灣里河 在唐縣西北四十里源出縣西北蔡莊北山流經灣里長店至大洋社注於唐河
  放水河 在唐縣東北源出石臼泉流經完縣入方順河
  唐縣東北三十里有石臼泉流為放水河至完縣界合五雲泉入方順河輿圖
  龍塘河 在博野縣南相傳有龍自七公河順流蕩其地通於蟾河
  蟾河 在博野縣東南二十五里滱滋沙三水合流至縣境為蟾河入蠡縣為楊村河
  滱滋沙三水自祁州三岔口合流至博野縣名蟾河陸隴其畿輔地圖記
  清水河 在慶都縣西
  清水河在慶都縣西一里經縣南東二里合於龍泉河方輿紀要
  龍泉河 在慶都縣西北平地湧泉滙而為河與清水河合入唐河
  慶都縣西三里有堅功泉又西一里有西堤泉又縣西南有沈家泉湧魚泉俱平地湧出合為龍泉河其下流滙於唐河方輿紀要
  壩龍河 在慶都縣西南五里東北流七里合於清水河
  䕶城河 在慶都縣南門外發源城東九泉流至清苑縣楊城村入方順河
  楊村河 在蠡縣南十里滋沙滱三水下流也自祁州經博野縣流入縣界北至高陽曰布裏河楊村河在蠡縣南滋河沙河唐河之水自祁州合流經博野縣入縣界為楊村河又北經玉田渚口入高陽縣境方輿紀要
  泔河 在蠡縣東二十里楊村河支流也下流亦入高陽界又縣西舊有小陳河源出慶都東北流入安州今淤
  黄灣河 在雄縣西三里白溝分流也詳白溝河
  高陽河 在雄縣南二十里上流即新安縣之猪龍河入縣界為高陽河由蓮花淀入四角河
  雄河 在雄縣南三里自安州易水即依城河分流周環縣城經瓦濟門東下即䕶城河也亦曰瓦濟河又閘河在縣南五里相傳為宋楊延昭運糧河
  派河 一曰沙河在祁州西南自定州流入與滱滋二水合流沙水即派河源出山西由定流入祁州三岔口與滱滋二水合輿圖
  滋河 一名澬河在深澤縣西北八里源出山西流經正定府自無極縣流入縣界又東北入祁州合滱沙二水
  滋河源出山西流經正定府境内自無極縣流入縣界方輿紀要
  滋河在縣西十里上自正定府無極縣流入下流至祁州三岔口合滱沙二水輿圖
  滹沱河 在束鹿縣西南四十里自晋州流入又東入深冀二州界
  滹沱河在縣南二十五里上自晉州流入經縣南下流入冀合滏漳二河輿圖
  滹沱自晉州東七十至東鹿縣
  本朝順治十二年自晉州境内寨子村决入縣境百尺口歸清水河康熙五年復自晉州决入分爲五道一由縣彭六左劉家莊西一由縣漢口村俱流入冀州境歸清水河一由縣傾井村一由縣張岔口村一由縣棗營村俱流入深州境歸清水河束鹿縣志按漢書注滹沱水經深澤縣東南寰宇記河在高陽縣東北二十里是昔時高陽深澤之境皆河所經也今徙而南在束鹿晉冀之間衝嚙為甚
  鴉兒河 在束鹿縣南十里滹沱分流也舊自縣東北達博野縣合於唐河後東入深州界仍合於滹沱今滹沱南徙河亦漸淤
  依城河 在安州北卽徐曹諸水下流也東入新安為長流河
  依城河在安州北關外上流卽徐河一畝泉方順河諸水下流入新安長流河輿圖
  按水經注滱水東北逕依城北世謂之依城河則以滱水為依城河而方輿紀要云安州爲九河下流九河者徐曹方順一畝卽清苑河滋沙滱鴉兒與州之易水合而為九河是又以易水為依城河今攷輿圖唯徐河自清苑合曹及方順一畝諸水達州界為依城河其滱滋沙三水合於祁州由博野高陽入猪龍河其鴉兒河則舊自滹沱分流入滱今滹沱南徙鴉兒故道亦淤
  邱家道口河 在安州東南三十里自高陽馬家河分流經州界下流入白洋淀
  淘河 在安州東南依城河之分支也
  淘河易水東出之别名也宋人以塘泊為邊備徃徃疏濬以防淤澱故沿邊諸水皆曰淘河方輿紀要
  布裏河 在高陽縣東二十里本馬家河上流卽蠡縣之楊村河東入新安為猪龍河
  按舊志馬家河在縣東卽蠡縣楊村河下流也上承滱滋沙三水舊自蠡縣東入河間明正德中自蠡縣北决入縣界瀦為淀又東北入安州界嗣後時有决溢天啓中决入布裏愚地等村故又曰布裏河
  本朝康熙初復由布裏東决合猪龍河
  高河 在高陽縣東二十五里舊自蠡縣流入縣界㑹猪龍河今淤又縣西南六里舊有運河相傳為宋時轉餉處今亦淤
  猪龍河 在新安縣南六十里即高陽之馬家河也流入雄縣為高陽河
  高陽故城東龍化村是猪龍河也俗傳顓頊時有猪化龍而成是河故名名勝志
  長流河 一名長溝河在新安縣西南五里其上流有二皆自安州來一曰依城河即徐水一曰雹河卽南易水至縣界合流曰長流河東南入四角河
  長流河一名長溝河在新安縣西南五里方輿紀要徐水至安州為依城河至新安合雹水為長流河四角河一接新安之長流河陸隴其畿輔地圖記
  按眀統志長流河源自雹水在縣西五里又温義河源自徐河在縣西南八里南與長流河合葢依城河入新安亦名温義至合雹河則總名長流也
  三岔河 在新安縣南八里上接温義下達四股南通猪龍故名
  四股河 亦名四殳河在新安縣東南十五里上納長流河下達於任邱之四角河
  四殳河上承温義中流為殳一通王家寨一通寨南一通店頭一通四角河相傳元至正時鑿保定府志
  梁頭河 在新安縣南三里自長流河分流下達於雄縣之瓦濟河
  縣南三里有梁頭河明景泰間䟽長流河引流自城西南隅過南門至東門外三里末流達於瓦濟河方輿紀要
  稠河 在新安縣東六里一名試牛河亦長流河之支也
  魚水 在滿城縣西南
  魚水出北平縣西南魚山東流注於浦水水經注
  南昌水 在安肅縣西
  南昌水東流過梁門去縣西二十里引為陂塘以漑民田輿地志
  馬溺水 在唐縣西
  馬溺水出上曲陽城東北東流注於滱水經注
  鴻上水 在唐縣西北
  滱水東流鴻上關於是左納鴻上水水出近溪東流注於滱水經注
  祈水 卽南濡古曰曲逆水在完縣西南源出伊祈山曲折東流入滿城縣為方順河
  濡水出蒲隂縣西枉渚迴湍率多曲復亦謂之曲逆水也水經注
  濡水今謂之祈水出伊祈山曲折東流經縣南又東經滿城為方順河完縣志
  五靈水 在完縣西二十里一名五雲泉源出大蒐山五竅如龍流至縣西南十里合祈水
  九流水 在完縣西二十里發源伊祈山平地九泉淺而不竭又店頭水在縣西三十里二水並合五雲泉入祈水
  蒲水 源出完縣西北三十里東南流合祈水蒲水出蒲陽山東南流經蒲陰縣故城北東入濡水經注
  蒲水發源縣西北三十里道務村流縣北又東流至曲逆故城東南與曲逆水合舊志
  按水經注有蘇水出曲逆縣西南近山東北流與蒲水並入於濡今源流無攷
  博水 在完縣東南
  博水在完縣東南水經注博水出望都縣其流旋伏旋見經陽城縣散為澤瀦是為陽城淀下流注於唐河今源流多淤方輿紀要
  唐池 在唐縣西南
  唐縣城西有一水導源盧奴縣之西北泉湧而出東流至唐城西北隅堨而為湖俗謂之唐池蓮荷被水勝遊多萃其上水經注
  龍池 在完縣北四十里其水可灌漑居民便之海子淀 在新城縣東三十五里受紫泉斗門兩窪之水舊有小溝䟽淀東注淺狹易淤又黒洋淀在縣東南五十里
  牙家港 在安州西北三里與朱家港白洋淀接茅兒灣 在雄縣東四十里上接紫禾淀下通保定縣玉帶河為諸水經流要口
  陽城淀 在慶都東南今湮
  博水至陽城縣散為澤渚世謂之陽城淀水經注陽城淀在望都縣東南元和志
  馬務淀 亦名馬草淀在雄縣東三十里又蒼耳淀綠鬚淀亦在雄縣境
  紫禾淀 在雄縣東南十里白溝長流高陽諸河胥滙於此
  蓮花淀 在雄縣西南十里新安高陽諸水所滙也相近有石臼淀又縣西十里有留通淀燒車淀皆方二十餘里
  臺河淀 在雄縣北又縣北有襄子淀接新城界又縣東南有五官淀接任邱縣界
  劉家淀 在安州西二十里石橋一畝諸水所滙也北流接依城河又菱子淀在州東三十里自唐滋沙三河分流入白洋淀
  大澇淀 在高陽縣東馬家河所瀦也周圍二十里又縣西南十里有延福淀接蠡縣界又縣東北有馬棚淀宋監馬棚牧地也
  白洋淀 在新安縣南二十里周六十餘里南高陽西安州東任邱北新安四處環之而新安十數村居其中
  白洋淀安州高陽任邱新安諸水俱滙流於此下達四角河輿圖
  雜淀 在新安縣西五里又縣南有杜家淀縣東有鴨圏淀楊家淀王家淀皆與白洋淀相通
  按舊志雜淀爲雹河蘆草灣水所瀦蘆草灣乃九河外水其外更猛於九河蓋九河有道可循此則四散瀰漫也
  大溵淀 在新安縣西北五里卽古大渥澱也
  本朝雍正四年疏渠洩水營田數千頃為膏膄之地渥水上承二陂於容城縣東南謂之大渥澱小渥澱水南流注易水謂之渥同口水經注
  殷家淀 在新安縣東三里卽小渥澱也
  督亢陂 在新安縣界
  梁門陂 在安肅縣北
  易水東分為梁門陂陂水北接范陽陂水經注
  范陽陂 在定興縣南
  范陽陂在范陽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謂之鹽臺陂水經注
  縣西南五十里閻臺之西有狼兒淀地形窪下郎山之水渚焉蓋卽古鹽臺陂舊志
  邊吳泊 在安州西南亦曰邊吳淀今湮
  邊吳泊亦曰邊吳淀九河合流溢而為泊城南舊有邊吳塔又有古堤在州城北東自邊吳村而下接雄縣南自板橋而下接蠡縣皆以防九河之决溢今廢方輿紀要
  廣利渠 在唐縣西南金太和六年所開引唐水灌田數千畝又導而東以漑隣邑明萬歴中知縣楊一桂復浚之建九閘以時蓄洩又於雹水村架木為槽以過水號為騰橋凡濬渠七十里歴村落三十有八分析閘渠二十有五漑田無算
  黄黒泉與龍泉水合流遶為城濠隆冬不氷人謂其中有温泉云名勝志
  黄溝窪 在清苑縣東一畝石橋諸水所瀦也又草橋窪史家窪亦在縣東
  高橋窪 在新城縣南二十里高橋河故道也水集為患相近有泗莊東西窪與高橋相連
  冷水溝 在滿城縣東十五里發源賈村東下流漸盛可引以灌漑南流㑹於清苑河
  柳灣 卽蘆草灣在安肅縣東北十里宋遼分界處柳灘 在安州東南三十里白洋淀西堤與浦口趙口陶口相連
  龍潭 有二一在高陽縣東南四十里一在高陽縣南二里沙窩
  一畝泉 在府西三十里一名尚泉其流與雞距泉合
  雞距泉 亦在府西三十里泉水噴流狀似雞距與一畝泉合
  按明統志及方輿紀要元張柔作新渠鑿西城以入水水循市東行轉北别為東流垂及東城又折而西雙流交貫由北水門而出是卽清苑河上流也今清苑河繞城東轉市河乆廢
  浴丹泉 在唐縣葛洪山後相傳為葛洪浴丹處曲家泉 在慶都縣西半里東流直入隍中又縣西有湧魚西堤諸泉詳龍泉河
  黄黑泉 在慶都縣北里許二泉相去僅十餘歩其色分明不溷
  古溝 在容城縣北門外其西有村名曰溝西白河水溢逕村西直抵城下由溝北洩東入新安白洋淀
  啞溝 在完縣西北由唐縣孤山流逕縣界又東北入完縣界今湮
  蘭溝 在定興縣東南四十里相傳范陽有五溝青白藍紅黄此卽藍溝也青溝在清苑縣東
  雙井 在府治西二井並鑿相離尺許一苦一甘聖井 在定興縣固城鎮
  固城鎮土井泛溢為民患元總管萬戸張柔淘井獲大士像有淨水瓶一至今泉雖溢不踰其限因名聖井名勝志
  善利井 在唐縣西一名天王井
  八角井 在深澤縣西一名龍泉井大旱不竭靈井 在唐縣西北
  靈井隋圖經云唐縣中山城西北有一大井俗呼趨母井昔云醇酧千日即井水所醖後以石葢之人不敢開齊刺史博陵崔濟欲開之有雲霧隱起即蔽之寰宇記
  傾井 在束鹿縣西南明統志云漢光武師行過此渴甚井自傾不煩綆溢居人以䋲測之水隨欹側為淺深
  河間府
  衛河 卽運河自山東武城縣經恩縣境入本府故城縣南繞城而東入山東德州界又東北逕本府景州東又東北逕吳橋縣西又東北逕東光縣西又東北逕交河縣東又東北逕泊頭鎮入天津府南皮縣界按衛河卽古清河隋永濟渠也詳見大名府志
  故城縣衛河在城南自山東武城縣北流逕恩縣境入縣界繞城而東入德州界 景州河在州東十里自德州流入又東北逕吳橋縣境入東光縣界 吳橋縣河在縣西三十里與德州接界 東光縣河在縣西三里東北入南皮境方輿紀要
  故城縣河道北自恩縣界起南至武城縣界止計長一十六里 景州河道西岸北自吳橋縣界起南至山東德州界止計程二十四里 吳橋縣河道北自東光縣界起西岸南至景州界止東岸南至山東德州界止計程四十二里 東光縣河道西岸北自交河縣界起東岸北自南皮縣界起南至吳橋縣界止計程六十里 交河縣河道北自天津衛界起南至東光縣界止計長八十二里治河要覽
  滹沱河 其上流合漳滏諸水亦謂之胡盧河自深州武强縣流至獻縣城南曰完固口分而為二一西南由單家橋入交河縣又東至青縣鮑家嘴入衛河一西北由臧家橋至河間縣龍華橋又北逕順天府大城縣為子牙河歸三角淀
  滹沱偕漳滏諸流共由武强入獻縣完固口復為兩支一由西南入單家橋至鮑家嘴歸運一由西北入臧家橋歴河間大城為子牙河出王家口歸淀許汝霖北河聖功頌序
  漳滏合流至冀州與滹沱合至獻縣分而為二一由單家橋六十里至淮鎮又四十里至高川俱獻縣境又六十里至滄州之杜梨木又五十里至交河縣界又二十里至青縣入運河一由臧家橋六十里至河間縣之沙河橋又六十里至河間縣之龍花橋又六十里至大城縣為子牙河磁州志
  漳河 此自山東邱縣東北行之一支所謂老漳河也由冀州棗强縣流經故城縣西又東北經景州之北阜城縣之東與冀州武邑縣連界又東北逕交河縣南又東北入天津府青縣界詳廣平府
  劉麟河 在阜城縣北七里北接冀州棗强縣之索盧河東至交河縣合於漳河
  阜城縣劉麟河在縣北七里劉豫阜城人也其子麟嘗渡此而名有黄瀘河自冀州棗强縣東北來注之入交河縣界注於洚河 交河縣洚河在縣南五里即阜城縣之漳河方輿紀要
  四角河 在任邱縣西北五十七里其北接高陽河卽沙滋滱三水下流也自保定府之祁州博野蠡縣髙陽新安至雄縣由蓮花淀而入其西接長流河卽徐雹諸水下流也自保定府之安州新安由四殳河而入其南接白溝河之支流自保定府之容城縣分岔歴雄縣新安由燒車淀而入三河合流而東過趙北口由柴禾淀入順天府保定縣界為玉帶河
  鏡河 在任邱縣南舊時滋沙滱諸水溢於肅寧縣境為中堡河又東為玉帶河入任縣界為鏡河又東北入蓮花淀今多淤塞
  肅寧縣中堡河在縣東北三十里保定府蠡縣以東高陽以南之水溢入縣境為中堡河又東分流為玉帶河 任邱縣境河上源卽肅寧之玉帶河也流經縣南八里又北至縣南三里㑹蓮花泊方輿紀要
  按保定河間二府舊志滋沙滱之水舊自蠡縣引流而東歴肅寧之五千淀而達於雄縣之瓦濟河中堡玉帶二河皆其經流處也後自蠡縣北入高陽歴新安雄縣而出任邱之趙北口於是故道多湮而玉帶河之名亦移於順天府之保定縣矣
  清河 在交河縣西二十五里漳水支流也自縣西南界北流逕富莊驛又東逕縣東北六十里張家橋又東五里散流入於滹沱俗名清頭河亦名運糧河相傳五代梁時趙王鎔於此運糧以餉晉師故名又李村河俗名土河亦自漳水分流經縣東北四十里李村橋又東合於清河
  倒流河 在交河縣東北九十里縣東境之水滙流於此西行四十里注於滹沱故曰倒流亦名蔡河
  平成河 在交河縣東北八十里一名陽氣寺古河蛤螺河 在交河縣北二十五里下流入滹沱河土河 在寧津縣南二十五里其上流自山東德州逕德平縣西北流入境内相傳卽古篤馬河水經篤馬河東北逕般縣故城西漢般縣在今德平之北正寧津南界也又東流入山東樂陵縣界又有遲河流河俱在縣東四十里至楊盤店西入於土河謂之三渡口
  谷家河 在寧津縣北二十里其上源卽吳橋縣之龍灣也東流逕縣界又東入於土河
  夾河 在吳橋縣東北十五里二水中分故名索盧河 一名黄瀘河亦名枯河在故城西南五十里南經冀州棗强縣界又北入阜城縣劉麟河其水無源數年一至遇泛濫則波濤洶湧從流而下旱轍涸民播種其中收穫倍利或曰卽衛河之支流也
  大河故道 在府境
  按西漢以前大河由景州而入吳橋水經大河故瀆北逕蓨縣故城東又北逕安陵縣西蓨縣即景州安陵今吳橋縣之安陵鄉也自是而東則合漳水而歴東光縣界水經注大河故瀆東北至東光縣故城西而北與漳水合東光故城在今縣東過此而北則合衛河而歴滄州界水經注衡漳東北入清河謂之合口今滄州西有合口鎮卽其處也東漢以後河由千乘入海故道遂為漳衞所占至宋仁宗時河復由此宋史河渠志皇祐元年河合永濟渠註乾寧軍入海謂之北流永濟渠卽衛河乾寧軍卽青縣今故城景州吳橋交河東光諸州縣界中衛河所經皆宋時大河北流之道也又河渠志熙寧元年河溢樂壽埽樂壽今獻縣也元豐五年河溢阜城下埽二邑去衛甚逺而亦被河之患者蓋其時河流横決南合於衛北又溢於漳也至金明昌五年河決陽武東注壽張而瀛滄之界不復有黄河矣
  鳴犢河故道 在景州西南
  元帝永光五年河決清河靈鳴犢口漢書溝洫志河水自靈縣别出為鳴犢河東逕鄃縣城北東北合大河故瀆水經注
  張甲河故道 在景州故城界
  張甲右瀆東北逕廣川縣故城西又東逕棘津亭南又東北至蓚縣東㑹清河水經注
  屯氏北瀆 在寧津縣界
  屯氏别河北瀆東逕重平縣故城南水經
  滱水舊瀆 在河間任邱二縣界
  滱水東北逕依城北卽古葛城也又東北逕阿縣故城東又東北至長城注於易水經注
  滱水在府城西自安州高陽流經此又北流入任邱縣界合於易水方輿紀要
  高河舊瀆 在河間縣西南交河縣西北
  高河自高陽縣流入府境東南流至交河縣合於滹沱眀志交河縣以高河滹沱合流而名方輿紀要
  易水舊瀆 在任邱縣西北
  易水自易縣東逕鄚縣故城北又東至文安水經注易水在鄚縣北三十里東入文安界合滹沱寰宇記
  濡水舊瀆 在任邱縣西北
  濡水自高陽東北至鄚入易春秋杜預註
  濡水歴安州届高陽關過鄚州任邱縣舊志
  白洋淀 在任邱縣西北五十里關城村與安州高陽新安接界衆流所滙深廣四通芰荷交匝望之如江湖焉又凡察淀在縣西北三十里前堂後堂二淀俱在縣西北四十里北花淀在縣西北四十二里池魚絲窩二淀俱在縣西北五十里光淀在縣西北五十里龍王淀在縣西北六十里
  洋東五千二淀俱在肅寧縣東南三十里舊時鐵燈竿諸水散流所滙今湮
  五官淀 舊名武溘淀在任邱縣東北三十五里舊時鐵燈竿之水由此而東入於柴禾淀今湮又三滸淀在縣東北十三里今亦淤
  掘鯉淀 在任邱縣北
  掘鯉淀在鄚縣北二十里俗名掘柳淀寰宇記
  狐狸淀 在任邱縣西北
  淀中有蒲柳多葭葦寰宇記
  蓮花泊 在任邱縣南三里荷香十里柳陰交匝為邑勝地又齊家泊亦在縣城南
  古長豐渠 有二皆在河間縣
  瀛州河間西北百里有長豐渠貞觀二十一年刺史朱潭開又西南五里亦有長豐渠開元二十五年刺史盧暉自東城平舒引滹沱東入淇通漕漑田五百餘頃唐書地理志
  通利渠 在任邱縣南五里亦名魚君陂唐開元四年縣令魚思賢開以洩淀水得地二百餘頃
  永清渠 在東光縣西其深莫測漸平
  沙溪 在故城縣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南河其水無源秋雨後一望汪洋春至即涸
  孟港 亦名柳行港在故城縣東二里漳水決入處也自縣北達景州西為青草河又東北注於千頃窪
  龍灣 在吳橋縣東二十里淺深斷續流衍東注寧津縣為谷家河
  房淵 在獻縣北寰宇記樂壽縣房淵方三百里今湮
  張大窪 在交河縣東三十里爲鍾水之處明萬歴十七年知縣馬中良開溝五道以通絳河窪旁之田始無水患又達達窪在縣東北七十里又窪東窪在縣東北九十里
  千頃窪 在景州東北三十里其地卑衍舊為鍾水處
  明宣德中大河北決自德州潰入境内知州劉深開渠導入此窪水患遂息方輿紀要
  白草窪 在吳橋縣西南三十里又曹家窪在城西十里梅家窪在城東北三十里
  五龍潭 在任邱縣北十里春夏不溢秋冬不竭又白龍潭在縣西十八里
  龍潭 在寧津縣西北三十里水深莫測相傳有龍窟故名
  百道口 在府城西南
  河間縣大亷陂下注滹沱其決入之處謂之百道口寰宇記
  鐵燈竿故瀆 在府西南
  府境有鐵燈竿水其上流自武强饒陽之境滙漳河滹沱諸流又北接博野蠡縣沙滱諸河下流瀦為陂池紆迴散澷經府境而北通靜海直沽以達海其支流環繞郡城每遇夏秋水發一望無際方輿紀要
  靳河故瀆 在東光縣南二十里唐開元中開今湮完固口 在獻縣西南十八里滹沱偕漳滏諸流至此分為二支一西南歸運一西北為子牙河詳前滹沱
  趙北口 在任邱縣北五十里亦曰趙堡口衆水所滙中駕長橋通南北孔道
  下口 在東光縣北二十里
  衛河有大小龍灣縈迴而下經縣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方輿紀要
  福井 在河間縣治西南相傳為唐大歴中鑿明正德時湮塞後縣尹牛象坤尋故址復濬因名其地曰福井巷有任彦蘖碑記
  天津府
  衛河 卽運河自河間府交河縣流逕南皮縣西又東北逕滄州城西又東北逕青縣南合滹沱河又東北逕靜海縣又東北逕天津縣北又東與白河㑹三岔河
  南皮縣衛河在縣西二十里與交河縣接界 滄州河在城西其上游自南皮縣流入又東北入興濟縣界 青縣河在城東一里自興濟縣流入境合滹沱河 靜海縣河在縣城西北自青縣合滹沱河流入境至小直沽與白河㑹方輿紀要
  天津運河北自武清縣交界三岔河起南至東岸南皮縣西岸交河縣東止歴天津靜海青縣滄州共計程三百四十五里治河要覽
  滹沱河 自河間府獻縣分流經交河縣抵青縣南七十里杜林鎮與漳河㑹
  漳河 亦自河間府交河縣來至杜林鎮與滹沱合流至青縣南二里鮑家嘴合於衞河其合處曰岔河口亦曰汊河口水勢洶湧濶數十丈
  按滹沱自獻縣分流一由大城為子牙河卽漢志所云從河東至文安入海者此正流也一至青縣杜林鎮合漳河卽水經注所云衡漳東北左㑹滹沱别河故瀆謂之合口者此支流也近志以子牙為滹沱之别支而杜林鎮之别瀆反謂之正流誤矣漳河自山東邱縣分流一北行至冀州合滹沱所謂新漳河也一東行至青縣合滹沱所謂老漳河也滹沱衝嚙於恒晉至冀州合漳而渾濤益怒蓋水之勢合則猛也漳河潰溢於洺瀛至青縣合滹沱而安行赴海蓋水之性就下而順也昔禹播九河於大陸之北而同逆河於渤碣之間因地宜亦順水性也
  三岔河 在天津縣東北本名三汊口亦名三汊沽衞河西南自靜海來逕縣北而東其流濁白河西北自順天府武清縣來亦逕縣北而東其流清各流至縣東北二百歩許而合流謂之三岔河又東南出直沽注於海
  減水河 有二一自順天府武清縣楊村北流至天津縣東南張家嘴入直沽此洩潞河之水者也一自滄州南流至天津縣大直沽渡入直沽此洩衞河之水者也
  清河 在青縣西南五十里其相近又有湛河泗河共三河皆無源為交河縣雨潦洩水之渠北至𭩚河口南二十里魚兒莊注於南淀
  黑龍港河 在青縣西十五里又馬家橋河在縣西八里胡家店河在縣西十里以上三河至縣北十五里空城村滙而為一至大城縣入子牙河
  鹽河 在靜海縣西自河間府河間縣流經此與順天府大城縣分界卽子牙河也
  浮河 在滄州東南五十四里自河間府東光縣東北流逕州界又東逕鹽山縣東入於海
  浮河自東光縣永厚渠分流東北逕滄州南十里又東北逕州東一里又東北入海寰宇記
  浮河在舊城南十里東北入海漢於此置縣以在浮水之陽故名浮陽滄州志
  浮河在縣東百里自滄州界入縣境達海鹽山縣志
  九女河 在滄州東七十里相傳有劉氏九女塟此因名
  獻河 在慶雲縣南三十里一名陷河卽河間府寧津縣土河之下流經山東樂陵縣流入縣西北境之水多滙於此又東經山東海豐縣注於海無棣縣有陷河濶數里西通德棣東至海齊乘陷河至樂陵縣分南北二𣲖南𣲖入霑化北𣲖由慶雲入海豐馬谷山前抵土河口入海山東通志
  鬲河 在慶雲縣南卽九河之鬲津也詳九河故道紀家河 在慶雲縣南五里又叉河在縣南三里下流俱注於鬲河
  胡蘇河 在慶雲縣西南十二里此亦九河之一也詳後故道
  直沽 在天津縣東南衛河白河丁字沽之水滙流於此又東南注於海
  按今天津縣本名小直沽其南則衛河合南路之水其北則白河合北路之水滙流於此明永樂二年築城置衛
  本朝雍正八年改設府治為京師東面襟喉之地其東南十里為大直沽渡元史至元二十五年増立直沽海運米倉是其處也地勢平衍每遇霖潦羣川汎溢直與海平故有直沽之名又東南四十里為海口杜祐通典所云三㑹海口也
  西沽 在天津縣東北自順天府武清縣納三角淀之水與白河㑹而入於直沽河形如丁字故又名丁字沽
  鹹水沽 在天津縣東南六十里卽古豆子䴚也自渤海至平原其間濵海之地土人多謂之豆子䴚括地志
  河間之豆子䴚今鹹水沽是也東去海四十里地斥鹵廣數十里宋時置戌守於此地理通釋
  鹹水沽乃出海要地河間府舊志
  葛沽 在天津縣東六十里相近有大沽明天順初開以通薊州運道者也亦曰新河詳順天府
  明月沽 在慶雲縣東北七十里東接馬谷山瀕海煮鹽處也
  渤海 在天津縣東一百二十里 京畿南北羣川悉由直沽以入其西南歴滄州鹽山而接山東之海豐縣界其東北歴青縣靜海而達於順天府之寶坻縣界元時江淮漕運悉行海道以抵直沽明永樂初亦行之自㑹通河成始罷
  海運之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元史食貨志
  明初海運仍元故道自㑹通河成報罷盧傳印海運攷天津去海不過百里風帆馳驟逺自閩浙近自登遼皆旬日可達控扼襟要第一形勝處也方輿紀要
  大河故道 禹貢逆河入海之迹多不可攷不敢附㑹據史志所載古大河之經府境者有二道一由河間府東光縣歴南皮滄州青縣静海而達於天津此為西漢時大河入海之道亦卽北宋時河合永清渠北流之道也水經注河水篇大河故瀆東北至東光縣故城西而北與漳水㑹又淇水篇清河東至東光縣西又東北右㑹大河故瀆則自東光而下漳衞所經清河卽衛水詳大名府皆大河故道矣水經清河東北過南皮縣西又東北經浮陽縣西南皮故縣在今治東北浮陽卽今滄州舊城也又水經濁漳水東北過章武縣西又東北過平舒縣南東入海今青縣静海漢為平舒章武二縣地而天津又章武濵海之區也蓋西漢以前河北經章武漳衛皆附之以達海新莾時河東徙千乘漳衛遂由其故道以達海自是而後河不由此者幾歴千年至宋皇祐元年河自澶州合永濟渠而北流入海卽今運河所行之道也宋史河渠志黄御河帶北行入獨流東巖經乾寧軍滄州等八砦邊界直入大海其近海口濶六七百歩深八九丈三女砦以西濶三四百歩深五六丈獨流巖卽寰宇記所云獨流口在靜海縣北三女砦卽今之三河砦在靜海縣東乾寧軍今青縣海口今直沽入海之處也一由河間府寜津縣經南皮之東歴鹽山慶雲而達於山東之海豐是為北宋時二股河東流之故道宋史河渠志嘉祐八年河流𣲖别於魏之苐六埽遂為二股自魏恩東至德滄入於海是謂東流蓋其時以合永清渠者為北流故此又有東流之目也河間府志寧津縣古黄河堤在縣西三十里東北入南皮界慶雲縣志古黄河自南皮由鹽山孟家店至慶雲縣黒牛王店又東逕海豐境達於海寧津卽宋臨津地界德州南皮鹽山宋俱屬滄州慶雲海豐為宋滄州之無棣縣是則志所云古黄河者蓋卽宋史所云德滄之東流也宋史又云神宗熙寧二年從宋昌言開濬二股於是東流盛而北流閉元豐四年河復注於御河於是北流盛而東流閉哲宗元符二年河大決於内黄於是併勢北行而東流遂絶計嘉祐八年為嵗癸卯元符二年為歲己卯東流所注不及四十年而近有指此為禹河故迹者遂以海豐之馬谷山為碣石語多不經甚至目酈善長蔡九峰為南産不知北地高下九峯固是南人而善長之居范陽則魏書有明文豈竟未之見耶
  九河故道 九河之不可攷乆矣爾雅釋水徒駭太史馬頰覆釡胡蘇簡潔鈎盤鬲津九河皆禹所名也孔氏尚書傳依其次而序之朱子孟子集註亦宗其説至於故道所在不可得而詳也春秋緯寳乾圗云齊吕填八流以自廣尚書中𠉀亦云自齊桓公塞之蔡沈以為此無稽之言也漢書溝洫志成帝時河堤都尉許商言古記九河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現在成平東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駭間相去二百餘里新莾時御史韓牧言可畧於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但為四五亦有益夫漢世近古諸儒考據精博緯圖中候非盡無徴至許商以奉命行視圖方畧韓牧亦以能治河徴而或止得其三或僅求其四五則其餘之湮滅可知也唐宋以後去古寖逺舊迹日湮而杜祐通典李吉甫元和志歐陽忞輿地廣記樂史太平寰宇記於徒駭胡蘇鬲之外又得馬頰鈎盤覆釡簡潔四河惟太史未詳所在千年以前求之而不得千年以後竟一一犂然有其處所此可信乎抑不可信乎蔡沈曰或新河而載以舊名或一地而互為兩説皆似而非無所依據斯言誠是然據許商所云三河旣實有其地而孔頴達亦云九河之次自北而南旣知三河之處則其餘六者當亦在成平東光鬲縣之南北今攷河間府交河縣東有成平故城東光縣東有東光故城山東德州北有鬲縣故城皆漢縣也川原平衍沮洳盈望九河舊迹要亦不離此域然或為平疇或存枯瀆無論禹時故道不可復問即漢世所為三河者亦在有無斷續之間矣因備列九河之目叅以衆説而詳辨於後
  徒駭尚書䟽李巡曰徒駭者禹疏九河以徒衆起孫炎曰禹疏九河用功雖廣衆懼不成故曰徒駭漢書注師古曰徒駭在成平唐書地理志清池西五十里有徒駭河西堤寰宇記徒駭河與清池相接清池今滄州也與交河相去七十餘里河蓋由交河而入滄州也漢書地理志成平有滹沱河民曰徒駭于欽齊乗河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旣東徙漳自入海安知北流之漳非古徒駭夫漳與滹沱為并冀大川不得强以九河之名被之但自大河東徙而二川北溢或竟潰入徒駭之中正未可知間竊為之斷曰徒駭非漳滹沱也漳滹沱之經行於瀛滄界者卽徒駭故道也
  太史尚書疏李巡曰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郭璞曰太史今所在未詳明李賢一統志太史河在南皮縣治北于欽齊乘清滄二州之間有古河堤岸數重太史等河當在其處自漢以上未知所在而忽得之于欽李賢其説自不足據馬頰尚書疏李巡曰河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也明一統志馬頰河在東光縣界蓋九河之次自北而南以地計之當在東光境内李賢之説似為得之寰宇記篤馬河卽古馬頰河篤馬在九河之南許商有明言何不一攷耶樂史蓋誤認唐之馬頰為古之馬頰耳元和志馬頰河在安德縣南五十里平昌縣南十里乆視二年開決亦名新河蓋此卽漢之篤馬河水經所云東北逕安德縣故城又東北逕平昌縣故城北者也故瀆乆湮唐復開名爲馬頰所謂新河而被以舊名者也樂史不辨元和志新河二字之義而指為九河之一紕謬甚矣覆鬴尚書疏李巡曰水中多渚徃徃而虚形如覆釡通典安德縣有覆鬴河安德故城在今山東陵縣德平界與河間府之寧津相近而河間府志云覆釡河在南皮縣東南滄州志又云河在慶雲縣南意覆鬴自陵縣歴寧津南皮而達慶雲乎不敢强為之説也
  胡蘇尚書疏李巡曰其水下流故曰胡蘇胡下也蘇流也孫炎曰水流多散胡蘇然漢書地理志東光有胡蘇亭元和志胡蘇河在饒安縣西五十里寰宇記胡蘇河一名赤河其水赤渾色自臨津流逕饒安無棣入海齊乘滄州之南有大連澱西踰東光東至海非胡蘇河歟滄州志胡蘇河在慶雲縣西南十二里按今滄州卽唐饒安慶雲即唐宋無棣寧津即漢東光宋為臨津縣今其縣西有胡蘇亭正班固所云在東光者也寰宇記之言近之矣
  簡尚書疏李巡曰簡大也其水深而大也郭璞曰水道簡易史記正義簡在貝州歴亭縣按歴亭今山東東昌府恩縣也若簡河在此則出鬲津之南矣謬甚齊乘滄州大連澱南至西無棣縣有曰大河曰沙河皆瀕古堤兹非簡潔等河歟河間府志簡河在慶雲縣南三十里二説差近
  潔尚書疏李巡曰河水多山石治之苦潔潔苦也郭璞曰水多約潔金史地理志南皮縣有潔河未知何據按簡之與潔本屬二河爾雅明列為九漢晉唐宋諸儒紀載相仍蔡傳獨宗歐陽忞之説而合之為一未免穿鑿
  鈎盤尚書疏李巡曰言河水曲知鈎屈折如盤也後漢書初平二年公孫瓚破黄巾於槃河水經注篤馬河故渠川派東入般縣為槃河蓋亦九河之一也通典右鈎槃河在樂陵縣東南元和志在陽信縣北四十里寰宇記在樂陵縣東南五十里從德州平昌來金史地理志將陵縣有鈎盤河慶雲縣志鈎盤河在縣西南自德平西北樂陵東南經慶雲南由海豐霑化至九山入海九河自鬲津而外此河源委尚為有據
  鬲津尚書疏李巡曰河水狹小可鬲以為津也漢書地理志平原郡鬲平當以為鬲津按漢鬲縣故城在今山東陵縣西陵縣唐安德也元和志鬲津枯河在縣南七十里則鬲津實導源於此又東逕吳橋縣南河間府志古鬲津河在吳橋南亦名吳川又東逕寧津縣南縣志鬲津河在縣南又東逕南皮縣南與山東樂陵分水寰宇記樂陵縣鬲津枯河在縣西三里南皮縣志河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又東逕慶雲縣南慶雲舊無棣也金史地理志無棣有鬲津河又東北逕鹽山縣東南縣志河自慶雲北入鹽山界崔家口又東逕海豐入海鬲津之流最長史志亦多可攷故詳序之
  無棣河故道 在滄州及南皮鹽山慶雲之南亦名無棣溝
  清河自東光又東北無棣溝出焉東逕南皮縣故城南又東逕樂亭北又東逕新鄉城北又東分為二瀆又東逕樂陵郡北又東屈而北入又東轉逕宛鄉故城南又東南逕高城縣故城南與枝瀆合瀆上承無棣溝南逕樂陵郡西又東南逕千童縣故城東枝瀆又東南屈東北注無棣溝無棣溝又東北逕鹽山東北入海水經注
  滄州清池西南五十七里有無棣河開元十六年開無棣有無棣溝通海唐書地理志
  明溝河故瀆 在滄州西又陽通河故瀆在州東南滄州清池西四十五里有明溝河堤東南十五里有陽通河唐書地理志
  毛河故瀆 在滄州南
  南皮古毛河自臨津逕縣入清池唐書地理志
  毛河在清池縣西南又東入鹽山界寰宇記
  按毛河卽屯氏之訛也漢書注師古曰屯音大門反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塌河淀 在天津縣東北四十里
  大連淀 在滄州齊乘滄州南有大連澱詳見九河故道又唐書地理志清池西五十里有李滮淀宋史河渠志滄州北舊有三堂濼今皆無攷
  西濼 在青縣東南東西横亘凡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秋水四至一望無際
  薩摩陂 在滄州北
  陂在長蘆縣北十五里周五十里有蒲魚之利元和志
  古平魯渠 在滄州北
  渠在魯城縣郭内魏武北伐時所開元和志
  劉公渠 在鹽山南五十里
  渠舊承無棣溝下流大小羣川悉附入海無棣溝塞每患泛溢明萬歴四十二年知縣劉子誠自縣西南開渠至縣東南四十里高家灣由古黄河道入海鹽山縣志
  盤古溝 在青縣南
  乾寧軍有盤古溝水深三丈大早不涸九域志青縣南十五里有盤古溝深三丈東流入於衛水濟運治河要覽
  仵清池 在滄州東南
  清池縣舊有大連澱後魏延興二年澱水泛溢破仵清村因瀦為池水澄味鹹未嘗枯涸寰宇記仵清池今曰大梁五龍堂元至元丁亥重濬齊乘
  尹兒灣 在天津縣東明永樂六年命陳瑄總督海運因創百萬倉於直沽尹兒灣築城置衞今去城八里有運糧河舊自海口達尹兒灣之運路也
  黒龍灣 在鹽山縣南十八里夏秋積水成川獨流淺 在青縣北卽宋獨流口也黄御支流經此而北亦曰獨流河今其地多蒲葦之利
  黄御支流自興濟縣北流逕縣境謂之獨流河卽九域志乾寧軍北之獨流口也舊時河流甚盛其後黄御分流遂致淺塞方輿紀要
  馬家口 在天津縣東南洩南淀之水又冦家口在州南十里許通水淀之利
  郎兒口 在滄州南四十里
  延祐四年開郎兒口決積水由滄州城北川達於海元史河渠志
  州南有大堤亘五十里東為滄州境西為南皮境若衞河水漲西境為患特甚元大定以來屯軍士民爭訟不决乃以公移開掘截然中叚約二十餘丈水由中流名郎兒口州縣各立碑堤上河間府志
  八㑹口 在慶雲縣北
  水流交㑹處也滄州南境之水至此入於陷河方輿紀要
  毛公井 在舊滄州城内
  清池有甘井開元二十年令毛某母老苦水鹹無以養縣舍穿地泉湧而甘民謂之毛公井唐書地理志
  寒氷井 在南皮縣西
  南皮縣寒氷井在縣西一里魏文帝與吳質書憶昔南皮之游浮甘𤓰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氷卽此井是也寰宇記




  畿輔通志卷二十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畿輔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