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23

巻二十二 畿輔通志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畿輔通志卷二十三
  川
  正定府
  滹沱河 在府城南八里源出山西繁峙縣泰戱山由雁門縣流入平山縣東經靈夀縣扺府城南又東經藁城縣北又東經晉州城南又東入保定府束鹿縣
  按滹沱之源昉於山海經泰戯之山滹沱河水出焉其名見於周禮職方氏并州其川滹沱禮記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滹沱戰國䇿趙攻中山以擅滹沱蘇秦説燕王曰燕南有滹沱諸書而桑欽水經獨無其目濁漳巨馬篇中所見不過一二語班固漢書地理志代郡鹵城滹沱河東至參合入滹沱别過郡九行千二百四十里常山郡靈夀禹貢衞水出東北東入滹沱南行唐滋水東至新市入滹沱信都國信都故滹沱在北東入海渤海郡平成滹沱河民曰徒駭河河間府樂城滹沱别水首受滹沱河東至東光入滹沱河弓髙滹沱别水首受滹沱河東至平舒入海皆有之而源委究未悉今據元和志寰宇記所載滹沱發源之處及所經行之地詳列於後元明以來若元史河渠志顧祖禹方輿紀要陸隴其畿輔地圖記亦節録備考
  代州繁峙縣泰戯山一名武夫山在縣東九十里滹沱水出焉 唐林縣水在縣東 崞縣水在縣東二百步 忻州秀容水在縣東三十二里 定襄水西自秀容縣流入 太原盂縣水西自代州五臺縣流入南去縣百里 恒州靈夀縣水在縣西南二十里 正定縣水南去縣一里 九門縣水在縣西九十里 藁城水去縣二十九里 鼓城水在縣北十三里 定州深澤水在縣南二十五里 無極水南去縣二十五里 深州鹿城水在縣西北四十二里 安平水在縣南二十三里饒陽水北去縣四十五里元和志
  代州繁峙縣滹沱河源出縣東南孤阜山東北入恒山界 唐林縣水在縣東 崞縣水在縣東二百步 忻州秀容縣滹沱南歴忻中口俯㑹忻州水 定襄縣水西自秀容縣流入 雁門縣水在縣南 五臺縣水東流經聖人阜 并州盂縣滹沱河自代州五臺縣流入南去縣百里 鎮州靈夀縣河在縣西南二十里 正定縣河在縣北一里 九門縣河在縣北四十九里 藁城縣河在縣東二十九里 鼓城縣河在縣北十三里 束鹿縣河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深州安平縣河在縣南二十三里 饒陽縣河舊在縣南光武所渡處魏武帝因饒河故瀆決令北注新溝所以在今縣北後刺史楊貝改為清寜河是也 瀛州髙陽縣河在縣東北十四里 河間縣河在縣西二十里 鄚州鄚縣河東流經縣南二里至莫金口東北流入文安縣界 霸州大城縣河出縣北一百三十里 文安縣河在縣西北三十里又東溢為趙淀太平寰宇記
  滹沱河在正定路正定縣南一里經藁城縣北一里平山縣北十里經靈夀縣西南二十里此河連貫正定諸郡經流去處皆曰滹沱水也元史河渠志滹沱河源出山西繁峙縣東北百二十里泰戯山自繁峙折而西南流經代州東南又西南經崞縣忻州及定襄縣東復折而東南流經五臺縣南盂縣北又東北入直𨽻正定府平山縣界經縣北又東經靈夀縣及正定府城南歴藁城縣北趨晉州城南繞保定府東束鹿縣南又過安平縣南達深州北復出饒陽縣北歴河間府獻縣南交河縣北入青縣界至縣東南岔河口合於衛河方輿紀要滹沱河在正定府南八里發源山西太原府繁峙縣由雁門流經直𨽻靈夀平山遶正定城南歴藁城晉州束鹿至冀州㑹漳滏二河過衡水武邑武强至河間府獻縣為二支一東流為鹽河一南流交河縣扺青縣岔河口入衛陸隴其畿輔地圖記
  滋河 在正定府東北三十里源出山西大同靈邱縣枚回山流經靈夀行唐扺正定境東入藁城縣北又東過無極縣又東入深澤縣
  蔚州靈邱縣滋水出縣西枚回山懸流五丈湍激之聲響動山谷 正定縣水南去縣三十里行唐縣水北去縣二十六里元和志
  滋河水在府北三十里源出蔚州枚回嶺經靈夀縣入行唐縣之張茂村伏流不見至府境南孟社復出東南入河間府明一統志
  滋河之源最多一出阜平白蛇嶺曰汊河一出山西五臺縣南山之南東流與汊河㑹一出靈夀縣界北山五岳寨一出王母山北峪一出王母山南峪俱至靈夀縣西北五河村五河合流東注至滋峪之東南又有西山之小河入焉故名滋水東返行唐趨正定經藁城東北扺祁州與沙河合行唐縣志按漢書地理志滋水出行唐縣東至新市即入滹沱經流無幾元和志又謂源出靈邱其來頗逺明一統志謂水至行唐而伏其流亦微今行唐縣志又謂自縣而上滙集衆流即成大川蓋源流變遷今昔異矣
  西韓河 在正定縣西二十里源出大鳴泉西南流入滹沱
  西韓河韓信伐趙時經此故名方輿紀要
  洨河 在獲鹿縣南其源有四一出蓮花營一出絳北村又二泉出欒城縣竇嫗村之石牛港四水交流逶迤自欒城合北沙河達於趙州常山郡石邑井陘山洨水所出東南至廮陶入泜漢書地理志咸平五年河北漕臣景望開鎮州常山南河入洨水以利漕宋李燾長編
  洨河在欒城縣西十二里元氏縣之沙河東北流合焉又東南經趙州南下方輿紀要
  北沙河 在獲鹿縣南源出元氏縣西山流經縣界之封龍山東至欒城與洨河合
  金河 在獲鹿縣東南三十里源出井陘縣東流經縣界入元氏縣又東至欒城合於洨河明萬歷中河流堙塞知縣蘇繼歐修濬改名金水河
  衞河 即禹貢恒衞既從之衞水源出靈夀縣東北東南入於滹沱
  靈夀禹貢衞水出東北東入滹沱漢書地理志
  衞水在靈夀縣東北十里俗呼雷溝河源出恒山禹貢恒衞既從即此方輿紀要
  衞水發源靈夀之良同村東南流四十里入滹沱河陸隴其畿輔地圖志
  嵩陽河 一作松陽河在靈夀縣西南五里源出楸山東南流入滹沱又淤泥河在縣東北二里亦曰温泉南流入嵩陽河居人資以灌溉
  魏河 在元氏縣西南六里源出贊皇縣黄沙嶺東北流入縣界與泜水合又東入髙邑縣境
  槐水出贊皇縣黄石山本贊皇山别阜連元氏縣界一曰渡水寰宇記
  槐水在元氏縣西南六里源出贊皇縣之黄沙嶺東流經縣界又東歴高邑方輿紀要
  泜水流經縣西南六里合槐河元氏縣志
  泜水河 在元氏縣南源出封龍山流經縣西南六里紙屯村合槐河入髙邑縣界
  泜水源出封龍山東南合流於槐水地名紙屯渡口方輿紀要
  按泜河有二此為北泜其南泜詳趙州
  猪龍河 在元氏北八里源自山西流經縣界又東至趙州合於洨河
  冶河 在欒城縣北即古太白渠也源出山西平定州之松嶺流經井陘縣合綿蔓水亦曰甘陶河又東北經平山縣又東南流入欒城縣界後自平山縣城西決入滹沱今改流自平山經正定欒城達於洨水
  冶河相傳即漢太白渠時遇水溢逆薪横流人争取之以供炊爨宋金間因以供陶冶之用故謂之冶河正定府志
  冶河一名甘陶河源發山西平定州松嶺自娘子闗流經井陘縣合綿蔓河流至本縣湍激之聲可聞數里冬月不冰由城西北入滹沱河為兩河口一清一濁如涇渭然平山縣志
  冶河在欒城縣西北舊時自平山縣流經此其後自平山縣東北流合於滹沱滹沱不能容決溢為患元至元末引冶河分流滹沱水勢遂殺數年下流湮塞仍決入滹沱皇慶初又議自平山縣西北改闢河道下至寜晉使冶水仍入舊河則滹沱勢分正定之害必少但欒城地形頗低擬於縣北聖母堂東冶河東岸開減水河一道以殺其勢於是冶河復導流於此未㡬復廢方輿紀要
  按漢志太白渠首受綿蔓水東南下至曲陽入斯洨水經注綿蔓水又東謂之太白渠白渠水又東謂之斯洨水是冶河故道本與洨通自併入滹沱決溢為患
  今上雍正四年興修水利於冶河入滹沱之處堅築大堤以遏絶之引入洨河以適其性由是冶河復循故道而滹沱亦慶安瀾矣
  旺婁河在平山縣西十五里地暖泉温隆冬不冰居人於此造楮為業亦名望樓河
  濊河 在平山縣北源出房山東南流入於滹沱房山在平山縣西北濊水出焉東出行唐入博陵謂之木刀溝又從此過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寰宇記
  濊河在縣西北六十里流至縣北入滹沱河平山縣志
  派河 即沙河也在阜平縣南源自山西繁峙縣之白坡頭口流經縣界又東南經定州之曲陽縣流至行唐縣南又南入於新樂
  阜平縣派河在縣北源自恒山流經大派小派二山而南 行唐縣派河在縣西南東入新樂界方輿紀要
  沙水即派水發源山西太原府繁峙縣白坡頭口流經直𨽻阜平曲陽行唐新樂陸隴其畿輔地圖記
  平陽河 在阜平縣東六十里發源太茂山南流入派河又班峪河在縣東四十里發源本縣炭火舖流經縣東入派河又鷂子河源出山西靈邱縣亦經縣東入派河又有小河在縣東闗外發源大派山南流入派河
  胭脂河 在阜平縣西南五十里發源本縣清竿嶺東流入派河水有紅色故名又當城河在縣西南發源山西五臺縣流至縣南與胭脂河合流入派河
  兆流河 在阜平縣龍泉闗外發源闗西八里之印鈔石山下流至縣西北入派河
  郜河 在行唐縣南一里源出縣西北兩嶺口山谷間曰潁水南行三十里經箕山之東許由村之南即所云洗耳溪也又東流曰郜河又東經新樂縣界入派河又縣西北三十五里有甘泉河源出甘泉廟南流入郜河
  賈莊河 在行唐縣北二十里源出縣西北武莊社北山曰曲河東流經賈莊村曰賈莊河又東入派河
  石臼河 在行唐縣南
  南行唐有石臼谷後漢書郡國志
  後漢永平中引石臼滹沱河以通漕即此方輿紀要
  浴河 在新樂縣南五里一名金水河源出縣西南十五里中同村浴兒池東流分而為二一從西折而南一從北折而東與木刀溝㑹曰三叉河口與晉州藁城接界
  浴河在縣中聞村清温可濯冬不凝冰新樂縣志
  雅兒河 在晉州東北十二里入束鹿縣湼槃集滹沱支流也今湮
  木刀溝 在新樂縣西南亦曰長淋溝自閔泉鎮東南流至赤堠村與浴河㑹流經無極藁城二縣入新樂縣木刀溝在縣西南二十四里溝傍人姓木名刀因名元和志
  新樂縣長淋溝在縣南二十四里亦呼為木刀溝寰宇記
  木刀溝源出閔泉鎮平地湧出流經路橋王村至赤堠村與浴河合共行六十里新樂縣河渠考
  宿龍泓 在贊皇縣環山亭下即槐水發源
  酈陽水 在藁城縣西南
  藁之宜安南有酈陽水入之水經注
  宜安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其西有泥陽村疑即酈陽也水今涸藁城縣志
  響閘水 在正定縣城東南隅源自城河西北隅經此南出明萬歷四年知縣周應中用石甃砌流急有聲因懸水磨於此今廢閘外溉田數十頃
  井陘水 在獲鹿縣西北一曰鹿泉水自井陘縣流入又東合綿蔓水
  井陘山水世謂之鹿泉水東北流屈徑陳餘壘又東注綿蔓水水經注鹿泉水一名陘水去石邑縣十里元和志
  鹿泉水在獲鹿縣西即井陘山水世謂之鹿泉水隋置鹿泉縣取此正定府志
  微水 在井陘縣東北二十五里南流入甘陶河綿蔓水 在井陘縣南門外源自山西流經縣界合甘陶河
  綿蔓水上承挑水水出樂平郡之上艾縣東流東經靖陽亭南故闗城也及北流至井陘闗下注澤發水亂流東北經常山蒲吾縣西挑水南經蒲吾縣故城西又東南流經桑中縣故城北又東南流經綿蔓縣故城北自下通謂之綿蔓水水經注
  井陘縣綿蔓水在縣西南八十里韓信擊趙使萬人先背水為陣信曰陷之死地而能生謂此水也元和志
  綿蔓水在井陘縣南門外發源山西平定州流至縣界與甘淘河合正定府志
  淴淴水 在平山縣西一百里一作沕沕水
  淴淴水自半山湧出達於平地灌田數十頃明正德二年於水口建城置戍方輿紀要
  沕沕水泉出山半其聲沕沕傾瀉殆數十丈山髙流深源清泉洌冬夏不竭土人利之平山縣志
  濟水 在贊皇縣南流入髙邑界
  房山贊皇山石濟水所出東至廮陶入泜漢書地理志贊皇縣濟水出贊皇山西北流去縣南十里此别是一濟水應劭以為四瀆誤也元和志
  贊皇縣濟水去縣十里即詩云出宿于濟是也太平寰宇記
  大唐渠 在獲鹿縣東北十里
  獲鹿縣東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白渠灌田有禮教渠總章二年自石邑西北引太白渠東流入正定界以灌田天寶二年又自石邑引大唐渠東南流四十三里入太白渠唐書地理志
  大明川 在靈夀縣西北九十里
  横山嶺西團泊口東俗呼為錦繡大明川其地兩山夾峙中有平原數十里多産花木故名靈夀縣志
  黑龍潭 在贊皇縣西七十里上有龍神廟
  龍潭灣 在欒城縣西五里昔時治河支流也聖水洼 在靈夀縣西北二十五里白石村其水冬夏不竭
  洗兒池 在新樂縣羲臺後
  羲臺後有洗兒池相傳炎帝生於此方輿紀要
  蓮池 在靈夀縣晉州城北二里亦有蓮花池靈夀縣西南之王覺村山水衝開一池其蓮特盛不種而葩名勝志
  湯池 在阜平縣西八十里池水一溫一冷
  養魚池 在靈夀縣
  池在趙王城内武靈王故跡也名勝志
  飲馬池 在行唐縣東
  池在縣東莊頭村相傳唐尉遲敬德留守時開鑿飲馬處今池上有鄂國公廟明一統志
  恒陽第一泉 在正定城西門外迤南䕶城河中舊名甘泉甘洌異於他水
  大鳴泉 在正定縣西北三十里即西韓河上源也有泉數十穴大者如車輪溉田百餘頃少東有小鳴泉又有鵰橋泉在縣西二十里源自大鳴泉凡四五十穴明宣德初知縣李守義引水灌田萬厯四年知縣周應中復濬又開三陽河俱由丁家橋斜角頭李家莊入河溉田甚廣
  涼樓坡泉 在正定縣北三里東南流為周河入滹沱
  旺泉 在正定縣東北隅大可數畆一支南流入城河今廢一支西南流經西洋朱福屯等村明萬歷初知縣周應中開濬大為民利
  白雀泉 在正定縣西南三里斜角頭村之南相傳泉舊在白雀寺中故名
  馬跑泉 在井陘縣東五十里頭泉村亦名頭泉相傳漢光武至此渇甚馬跑地泉出故名
  䝉泉 在元氏縣封龍山半又有龍泉亦在封龍山河西泉 在平山縣西二十五里平地湧泉數處溉田數百頃
  温泉 有二一在阜平縣西三十五里清瑩如鑑一在元氏縣西南八里紙屯村前居民賴之造紙即汦水也
  石乳龍泉 在贊皇縣障石巖上形如乳吐故名白馬泉 在贊皇縣五馬山上味甘美相傳東晉五馬將軍遊畋渇甚馬足忽陷水湧出故名
  野狐泉 在贊皇縣西南七十里泉水湧出遂成大河通於槐
  七里澗 在井陘縣東北諸山溪之水在縣北境者皆滙流於此南入綿蔓河
  龍井 有二一在正定縣北龍王廟前一在元氏縣常山龍王廟内
  八角井 有二一在正定縣龍興寺後一在元氏縣東十五里有龍毋碑記字多剥落
  鷄鳴井 在正定縣北門月城内相傳井傍有石聲如小鷄故名
  蒼石巖井 在井陘縣東南七十里又縣東四十里有方嶺石井六北六十里有莊子頭井
  鹿井 在獲鹿縣西南
  獲鹿縣鹿井在井陘口南山下寰宇記
  輪井 在行唐縣
  水經注云行唐城上西南隅有井大若輪水深莫測謂之輪井名勝志
  滿井 在贊皇縣南萬井村南山絶頂上有龍王廟天欲雨則井泉溢故名
  聖井 在無極縣城北髙陵村禱雨輒應故名
  順德府
  百泉河 在府城東南八里泉從地湧其流無數故曰百泉一曰渦水亦曰鴛鴦水引流而東入南和縣界為灃河
  百泉一名渦水一名鴛鴦水流經南和境是為灃河穆孔暉南和水利記
  七里河 在府城南源出清風嶺東注於百泉郡西阻山有泉焉出清風嶺下循郭南而東注合百泉珍珠黑龍潭泉是為七里河陳九功盛流閘碑記
  達活河 在府城西北五里即古蓼水也源自達活泉由府北東流入任縣與蔡河合
  鉅鹿郡西北一舎有泉名達活咸平中刺史栁開濬旁植千栁建亭其上為一郡之勝熙寜壬子泉忽淪伏不見元豐改元之嵗太守王慥禱於泉上不越月而復出因改名再來泉曲洧舊聞
  達活舊名蓼水出石井岡經任縣入蔡河方輿紀要達活泉出府西北南一泉曰紫金北一泉曰野湖三水滙流總名曰達活北經邢之李道村東北入任縣至薄村西與蔡河合任縣志
  響水河 俗名牛尾河源出府西北之紫金泉與達活泉㑹分流東出環郡城而東北入任縣界合順水河
  野河 在府城西北百二十里即古渠水也源出西山引流七十二道下流至任縣合於灃河
  襄國西山渠水所出東北至任入寖漢書地理志野河在府西北百二十里發源百巖諸山引流凡七十二道下流㑹於灃河方輿紀要
  漢書西山渠水即今野河也邢臺縣志
  白馬河 在府城北二十里源出内邱縣凌霄山南流經府界又東入於任縣
  沙河 在沙河縣南五里一名湡水源出山西遼州流經縣界分為二支一入廣平府之永年縣經雞澤縣與洺河㑹為沙洺河一由縣南為程寨河亦曰新沙河由廣平府之雞澤縣至南和縣入任縣之東盟臺達泊
  沙河縣以沙河在縣南五里因名元和志
  沙河縣湡水在縣西北七十里俗名沙河寰宇記沙河流至縣南分為二支一流南和至任縣一由永年北下雞澤合洺河冊説
  程寨沙河河支流也一曰新沙河自沙河縣南經雞澤縣之栁下村至南和縣由郝橋村六里入任縣地三里至程二寨轉西二里至駱莊折北四里至達家莊又五里至東盟臺達泊任縣志
  洪河 在沙河縣西北源出府栲栳洪山故名流經縣西北納温泉水㑹沙河東出合於灃河
  灃河 在南和縣西十里即百泉河下流也自邢臺縣流經縣界合洪河東注任縣又東入大陸澤灃河上源即百泉水自邢臺經南和任縣方輿紀要灃河其源有二一自府西一自洪河分流經南和縣北入任縣地至疙𤺥臺前入雞爪河任縣志
  狼溝河 在南和縣五里即邢臺百泉水分流也自沙河縣東北流經縣界合灃河
  溝水深廣兩岸多狼故名順德府志
  滏陽河 在平鄉縣東七里自廣平府雞澤縣流入又東北經任縣東又北經趙州隆平縣至寜晉縣合漳河
  滏陽河自雞澤縣三十里至平鄉縣之夏莊橋又四十里至任縣之新店橋又三十里至任縣之邢家灣又四十里至隆平縣之牛家河磁州志
  滏陽河自平鄉中義疃橋入任縣地統泄大陸澤諸河之水經隆平東下任縣志
  洺河 在平鄉縣西十里自雞澤縣流入與南和縣分界又沙河在洺河西五里北流合為一經南和下任縣為沙洺河
  平鄉之境左舒而右縮洺河在境上沙河在境外沙洺合流在平鄉南和之間方輿紀要
  汦河 在内邱縣北自趙州臨城縣流入又東經唐山縣入趙州隆平縣界
  汦水俗名脂溝元和志
  城北三十里為汦水河自臨城縣南合西北諸水合流至尹村扺唐山縣西門轉而東流内邱縣志汦水舊在縣西一里南至任縣入漳康熙七年水徙城北五里東入隆平縣界唐山縣志
  漳河 自山東邱縣分為二支一東北入廣平府之威縣一西北入廣宗縣南又北經平鄉縣東又北經鉅鹿縣東又北入趙州寜晉縣與滏陽河合詳廣平府
  馬河 在内邱縣南即古龍騰水也源出本縣龍騰山東流至縣分為二一東經小馬村為小馬河一東南流入唐山至任縣合聖水河
  平鄉縣龍騰水源出龍騰山在縣西七十五里寰宇記
  縣城南十里有河發源龍騰山東流經栁林郊臺為馬河至張沱分為二其東下者為小馬河經小馬村其南者傍鐵頂墓扺東内邱縣志
  馬河在縣西南十里東入於漳昔人見白馬東行次日水潦隨馬蹄奔流而下遂成河故名唐山縣志馬河舊由馮村北流寨入泊今隨水勢自北引合聖水河任縣志
  李陽河 在内邱縣北五里
  李陽河發源自且停山之東有二焉一自陽武川北答而來一自石河西邱而來合於城西一里轉北而東至唐山縣之西梁村散於田内邱縣志
  沙洺河 在任縣東二十里洺水與沙河合流自南和縣之北髙村迤西入任縣界至石家溝入滏陽河
  蔡河 在任縣北十里源出府西山經邢臺縣之時村入縣界分為二一南向環城為濠一北向東折穿城而出合濠水東流入聖水河
  蔡水發源達活泉稍東與紫金泉合踰三十餘里至縣西郭昔人於此釃為二渠一南向環城為濠一北向東折穿城為渠又北穿城而出與濠水合東走二十餘里乃瀦為湖李景萃重濬蔡渠記
  聖水河 在任縣十五里發源本縣西北聖水井泉從地湧出成河其南有蔡河合入行五里許有馬河合入又東注於達活河
  順水河 在任縣西百泉水之支流也自邢臺流南和入縣界㑹牛尾河至趙五家圪臺注達活河又殷陳溝河亦百泉河南支也由南和經縣界合灃河
  小漳河 滏陽支流也由廣平府水年縣經府城北堤東下南和至任縣之劉累村亦名劉累河又南注沙洺河又牛家口河亦漳水支流也由廣平府曲周縣經平鄉入任縣界合滏陽河
  雞爪泉 在任縣東北西接大陸澤諸水東通滏陽河其北有溝名小雞爪亦洩水之路也舊時大陸諸水悉由縣東北四十里穆家口洩於隆平名曰滏河明嘉靖中發夫修浚自穆家口村至羊毛圪㙮上下相距共四十里後此口闐淤全泊之水獨恃雞爪一河宣洩河身淺溢不足以容衆流於是滏陽河水反由雞爪而内溢
  今上雍正四年興修水利於穆家口故道疏濬深廣不使雞爪一河獨受全泊之水由是滏陽之襟喉得通大陸之尾閭亦快積潦日消民安種植誠萬世之利也
  列葭水 在南和縣南
  南和列葭水東入淲漢書地理志
  南和縣列葭水在縣西南十里下注狼溝河寰宇記按淲水於今無攷隋書地理志龍岡有淲水疑即古泉河也
  落漠水 即古薄洛津在平鄉縣西五里洺河分流也下合滏陽河
  漳水歴經縣故城西有故津謂之薄洛津水經注落漠水在平鄉縣西南十八里故薄落邑也語訛為落漠寰宇記
  落漠河在平鄉西南本洺河分流於滏陽河順德府志
  沙溝水 在内邱縣北五里源出龍騰山東入龍騰水
  沙溝水源出鵲山東流經縣五里鵲山亦名龍騰山寰宇記
  内邱縣沙溝水源出龍騰山引而東合龍騰水方輿紀要
  礪水 亦名渚水源出攫山下入沙溝水
  内邱縣礪水源出攫山其水可以礪刀劍寰宇記礪水即渚水下入沙溝明一統志
  九龍水 在内邱縣鵲王廟前西山一派九水合流於此故名
  按漢書地理志中邱蓬山長谷諸水所出疑即今之九龍水也
  張甲河故道 在廣宗縣東
  張甲河北絶河於廣宗縣分為二瀆左瀆經廣宗縣故城西又北經建始縣故城東水經注
  經城西南四十里有張甲河神龍二年刺史姜師度因故瀆開唐書地理志
  張甲枯河在經城縣東十里寰宇記
  縣東延五十里袤百里一望層沙亘十餘里即張甲故瀆也廣宗縣志
  洺河故道 有二皆在廣宗縣東南
  洺河故道由曲周龍塘村來縣境東南十五里至李磨村東北入威縣之鹿臺又一支自威縣之河窪村來縣境東南二十五里紅龍村合於鹿臺今皆淤塞廣宗縣志
  枯洚渠 在廣宗縣東
  經城縣界東去清河理五十四里有枯洚渠北入南宫縣古冀兖二州於此分域杜佑通典
  玉霞川 在府城西二百里
  時有霞色赤白相間瑩若玉光順德府志
  揚武川 在内邱縣西二十里相傳趙王張耳練兵處
  大陸澤 在任縣東北十里與鉅鹿縣及趙州隆平縣接界
  大陸既作禹貢
  十藪晉有大陸爾雅釋地
  大陸孫炎云今鉅鹿北廣阿澤也尚書正義
  鉅鹿禹貢大陸澤在北漢書地理志
  衡水北經鉅鹿縣故城東路温舒為里監門牧羊澤中取蒲牒用冩書即此澤也水經注
  大陸澤在鉅鹿西北五里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葭蘆茭蓮魚蟹之類充牣其中元和志
  廣阿澤一名大陸一名鉅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在鉅鹿西北五里寰宇記
  鉅鹿縣廣阿澤亦曰大陸接趙州隆平縣界瀦而復流即寜晉之胡盧河也方輿紀要
  大陸澤在鉅鹿縣北五里任縣東北十里渟泓百頃一洲中峙俗名小東湖又名張家泊順德府志大陸澤受水之處在任縣鉅鹿隆平寜晉一帶毎水發時浩淼無際陸隴其畿輔地圖志
  大陸澤廣袤數十里九河之水皆滙焉九河為洺沙蔡馬灃達活百泉聖水滏陽而灃河滏陽為之長九河之外尚有汦泲等八河皆自任之西南西北而歸於大陸灃獨深且長元郭守敬所以獨議開灃河也而滏陽則自穆家口統洩大陸之水經隆平寜晉直下天津自萬歷二十六年漳河溢入滏陽而隆平以下地淺易淤於是滏陽又決而東徙故道猶存所謂古滏陽也古滏塞而大陸之水因從雞爪河以東瀉於新決之滏陽亦其勢使然也王原祁大陸澤圖記
  按爾雅大陸載在十藪而尚書孔氏傳云大陸之地已可耕作則又似以地言正義引孫炎大陸即廣阿澤之説則仍主澤解蔡傳引爾雅廣平曰陸之義而主地東陽陳氏云謂大陸為地者盖以陸名地也謂大陸為澤者盖大陸之旁有澤而因地以名澤也是又合澤與地而渾言之及觀孔氏之導河章傳又曰大陸澤名豈别一大陸耶詳繹經文大陸既作其義與雲土夢作又同冀傳所云地可耕作猶荆傳所云水去而地可耕治原不以大陸為非澤也夫水勢變遷涸溢靡定即以今大陸言之當水發時洪濤浩淼一望無際及其既退疏渠修堰汚泥横潦悉為膏壤以今凖古又何疑焉或曰禹貢導河北過洚水至於大陸班固地理志洚水在信都大陸在鉅鹿鉅鹿在信都之南是先大陸而後洚水與經文不合考正義漢書以襄國為信都或洚水發源在此下尾至今之信都通典清河郡經城縣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襄國今邢臺也經城今廣宗也兩邑相去僅百餘里則洚源於邢經於貝達於冀水勢誠然而禹當日自大伾而下絶洚而北即至大陸亦曉然易見不然班固漢書兼採百家豈竟無據而云爾耶鄭元以大陸在鉅鹿而指淇水為洚水杜佑以枯洚在南宫而謂大陸在深州是因大陸而改洚水之名因洚水而移大陸之地程大昌狃於通典亦疑鉅鹿之廣阿非禹貢之大陸而張垍又以洚水即濁漳改洚為絳是亦猶鄭元之臆説也衆論紛紛遂使千古之輿地受誣而經義益晦故特詳辯於此
  五橋澤 在廣宗縣東
  晉太元十年劉牢之救符丕於鄴慕容垂北遁牢之追之至五橋澤即此方輿紀要
  蓮花池 在沙河縣南十里毎夏月荷花盛開香風十里
  龍窩池 在南和縣西八里水深浪猛雖天氣晴明池面亦多雲霧世傳龍潛於此
  鳯凰池 在南和縣東北二十里縣志云北有鳳池之清景
  黑龍潭 在邢臺縣東南九里深不可測相傳有黑龍潛焉
  九龍潭 在沙河縣黑山下
  響水潭 在南和縣東七里狼溝河水淺沙淤衝決成潭水從潭北出遂為狼溝别支奔響如雷夜静聲聞數里
  白鷺潭 在南和縣徐莊一里水勢瀠迴岸多楊時有白鷺波際翩𦒘捕魚者毎得古器似商周法物
  白龍潭 在南和縣西南沙河水滙此又秋水潭在縣東七里
  洗馬潭 在廣宗縣北八里洗馬村相傳漢光武洗馬於此
  洗腸淵 在内邱縣西十三里佛圖澄洗腸於此因名
  程家灣 在内邱縣西南三十五里以近程子華墓故名
  珍珠泉 在府城東一里泉湧如珠故名又馬跑泉在府西皆入百泉
  野湖泉 在府城西北十里下合達活水
  玉泉 在府城西北馬鞍山下水湧若玉山南為金泉
  九家泉 亦曰洺河泉發源平地下流狼溝河温泉 在沙河縣西北七十里即古湯水也四時常温可愈人病湯山在沙河縣西北七十里山海經云湯山湯水出此湯水愈病為天下最
  漆泉 在沙河縣西八十里色黑如漆
  鴛鴦泉 在南和縣西八里兩泉並湧故名又清泉在縣東葭里屯
  鹹泉 在鉅鹿縣北
  鉅鹿縣有鹹泉煮而成鹽百姓資之元和志
  聖井 在府城西北仙翁山下俗傳果老指此為井掘之得水
  太嘗井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
  世傳趙襄子為太子時嘗獵於此人馬俱渇乏水因禱於天以矢卜之遂得其泉深三十丈襄子嘗之故名順德府志
  仙井 在南和縣治北
  其水與地平深不可測上有仙人廟旱禱輒應明志
  潘井 在廣宗縣東俗傳潘美飲馬於此又傳牧馬處曰潘家窪在縣東南七里
  廣平府
  漳河 河有二源清漳出山西太原府平定州樂平縣沾嶺濁漳出山西潞安府長子縣發鳩山二水分流至河南彰德府涉縣東南合而為一曰交漳口東行二里入磁州西南境又東入河南彰德府臨漳縣界從臨漳東北入廣平縣南界分為二支一入大名府之魏縣至山東東昌府館陶縣入衞河一入山東東昌府之邱縣又分二支一經威縣之南東北行入冀州之南宫縣至天津府青縣亦合衞河一入順德府之廣宗縣北行至趙州寜晉縣㑹滏陽河扺冀州入滹沱河
  按禹貢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周禮職方氏冀州其川漳漳之由來舊矣漢書地理士心上黨郡沾大黽谷清漳水所出長子鹿谷山濁漳水所出水經注漳水於武安縣東清水東南來注之世謂交漳口自此而上為漳之上流歴久不變昔史起堰水以灌田魏武鑿渠而漕粟漳之為利可知也磁州而下則決徙不常歴代以來或亂於河通典河水横流入漳是也或塞於衞元史河渠志漳水潰溢衞不能通是也至明則挾滏陽而北徙明外史河渠志漳河自永樂九年與滏陽河合流是也
  本朝則併滹沱而東溢禹貢錐指滹沱於順治二年從冀州合於漳水是也渾濤駭浪迄無一定而究其尾閭總以衞為歸其入衞也有二道一由山東館陶縣入一由天津府青縣入而其分流則自廣平縣始
  欽定尚書㑹纂地理今釋漳水入直𨽻界至廣平縣分二支一支東行入衞一支為經流東北行經山東邱縣界復分為二支許汝霖北河
  聖功頌序漳自邱縣一折而東經威縣南宫棗强武邑故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縣杜林村一折而西經廣宗平鄉鉅鹿扺寜晉縣㑹滏陽河至冀州又合滹沱河由衡水歴武邑武强入獻縣完固口由單家橋合杜林村之流至鮑家嘴歸運自威縣而東俗曰老漳河自廣宗而北俗曰新漳河而其由館陶入衞者自廣平經魏縣亦分新舊
  二渠過元城而東注此近日漳流之大槩也攷其故道則潰溢四出志記所載異同參半水經注白溝東北經羅勒城東又東北漳水注之羅勒城在館陶之西白溝即今之御河則漳之分流入衞自古已然而顧祖禹方輿紀要云元時資漳以助運始引流於衞非也水經又云濁漳至昌亭與滹沱河㑹又過成平縣南合清河清河即白溝也則漳之合滹沱而入衞亦自古有然而胡三省地理通釋云漳舊入河自河徙而南遂自達於海亦非也酈道元以衞漳合清河處謂之合口今青縣南有合口鎮然則杜林村之流猶漳之行其故道者歟或合與否又不敢强為附㑹也縁節録水經濁漳篇參以酈注兼採諸志而以今之輿地釋之附録備攷
  濁漳水出上黨長子縣西發鳩山漢志出鹿谷山淮南子出發苞山魏志出亷山東過其縣南明統志長子故城在今縣西又東經屯留縣南方輿紀要屯留故縣在今縣東南又東經壺闗縣北山西通志壺闗故城在今長治縣東南又東北經潞縣北今在潞城縣西又東經武安縣南磁州志磁在漢時為魏郡武安縣地清漳水自涉縣東南來注之清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黽谷漢志出鹿谷山淮南子出掲戾山山西通志樂平縣西南有沾縣故城南過縣西又南經昔陽城左傳杜注樂平沾縣有昔陽城東過涉縣西屈從縣南東至武安縣南入於濁漳謂之交漳口磁州志涉縣東南田家嘴古名交漳口又東出山過鄴縣西彰德府志臨漳縣西有鄴縣故城又東經梁期城南地理風俗記鄴北五十里有梁期城故縣也又東經斥邱縣北元和志斥邱故城在成安縣東南又東北經列人縣故城南寰宇記列人故城在肥鄉縣東北又東經肥鄉縣故城北城在今縣西又東北過斥漳縣南明一統志斥漳故城在曲周縣東又東北經平恩縣故城西方輿紀要平恩城在山東東昌府邱縣西又東北過曲周縣東磁州志曲周縣東橋向年漳滏合流於此康熙三十三年漳徙而東不經曲周矣又北經鉅鹿縣故城東今平鄉縣治也又歴經縣故城西明一統志經縣故城在廣宗縣東又經銅馬祠東寰宇記祠在鉅鹿縣東北又北過堂陽縣西方輿紀要堂陽城在南宫縣西南又東北過信都縣西即今冀州又北經鄔縣故城東禹貢錐指城在今東鹿縣東與深州接界又右經下博野縣故城西方輿紀要下博城在舊州城南二十里又東北過阜城縣北禹貢錐指此阜城當在今武邑縣界又東北經武邑郡南即今武邑縣也又東北經武邑縣北又東北至昌亭與滹沱會昌亭即古東昌廢縣也在今武邑縣東又東經弓髙縣故城北北魏志阜城縣有弓髙城又東經阜城縣故城北樂城縣故城南明一統志阜城廢縣在今縣東樂城廢縣在獻縣西南又東北經成平縣南方輿紀要成平城在交河縣東又東左㑹滹沱别河故瀆漢志樂成滹沱别水首受滹沱河東至東光又東北合清河謂之合口方輿紀要合口鎮在青縣南
  滏陽河 即滏水源出磁州之神麕山流經州城東北又東流入邯鄲縣東㑹渚沁二河又東北經府城南轉而東經曲周縣東又北經雞澤縣東又北入順德府平鄉縣界
  神麕之山滏水出焉山海經
  滏陽縣滏水源出縣西北鼓山南巖下泉源奮湧若滏之揚湯故以滏口名之寰宇記
  滏陽河源出磁州流至邯鄲縣東五里亦呼為栁林河東北經府城南東入曲周界左思賦北臨漳滏注云滏水熱以其湧沸如滏故也名勝志
  滏水發源于鼓山之麓而上流八字澗浸淫之水亦常入焉東南行二里許與黑龍洞水滙其流始大黑龍洞即神麕山也滏水東行至州之南繞城東北行至閻家淺入邯鄲縣界又東北流至府城南橋又轉府城東橋又北至曲周縣東橋向年漳滏合流於此康熙二十三年漳河分而往東三十三年漳水復歸六月間仍分東流至今滏水又東至雞澤縣又東至平鄉縣界磁州志
  洺河 源自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經邯鄲縣西又東經永年縣西又東北經雞澤縣東合沙河又北入順德府南和縣界沙洺合流為雞澤平鄉南和三縣接界處
  武安縣洺水源出縣西北三門山山下去縣八十三里元和志
  永年縣洺水在縣南三里寰宇記
  洺河距府二十里發源遼州經武安三達紫山北雙流合滙起臨洺鎮入境内一泓清淺褰裳可涉毎夏秋水漲則為巨浸其下流至雞澤與沙河合廣平府志
  沙河 自順德府沙河縣流入經永年縣北又東經雞澤縣西與洺河會為沙洺河
  余公河 在肥鄉縣西北明嘉靖中滏陽河溢瀰漫百里知縣余炯鑿此河以洩水民德之因名
  舊滏河 在雞澤縣城西自永年通水閘北流經此又北達順德府平鄉縣界其道紆曲不能容水
  本朝康熙七年知縣姜照挑浚新河以導其流自馮鄭村至亭自頭長二里許邑民利之為建亭河上名治水
  拳壯河 在廣平縣東十里漳河支流也東至平鄉縣仍合於漳
  渚河 在邯鄲縣南其源有二一自縣西二十五里藺家河一自縣西南三十里閻家河二河俱出紫山合而為渚經縣南五里又東入滏陽河
  沁河 在邯鄲縣西其源亦有二一自縣西北二十里巖嵛河一自縣西北三十里牛照河二水亦皆出紫山合而為沁經縣西北一里又東繞縣北入滏陽河
  按名勝志渚沁二河即古牛首水也水經注牛首水出邯鄲縣西堵山東流分為二水入邯鄲城經温明殿叢臺又東經邯鄲阜束流出城合成一川又東澄而為渚沁水又東入白渠蓋昔時二水合而入白渠故統名之為渚沁今則二水分而歸滏陽故析名之為渚為沁也
  輸黿河 在邯鄲縣西二十里洺河支流也其水秋夏之交散注田疇或扺城下與沁水同流相傳有龍黿鬬此龍勝而黿負因名
  衞河 亦名御河在清河縣東南二十五里自山東臨清州流入縣界又東入山東武城縣界其故道在縣西北即隋永濟渠也亦名瓠子渠
  清河縣永濟渠近孤女冢元號孤女渠隋煬帝征遼改為永濟俗呼御河寰宇記
  清河西北有隋永濟渠即衞河故道舊名瓠子渠明外史河渠志
  蔡河 在清河縣東南十二里東北流入武城縣界又一字河在縣東北東流入御河
  黄路河 在清河縣北一里其地斥鹵毎衞河泛溢由此下注南宫縣亦名黄蘆河
  賀蘭河 在磁州西北三十里源出賀蘭山東南流入滏陽河
  泥河 在磁州西十五里源出本村沙石小橋下西北流入滏陽又羊渠河在州西三十里源出於本村之西半里許西南流入滏陽
  牤牛河 在州北三十五里其源有二一出蔣村為北河一出林壇舖為南河二水至落子村始合流至東城橋入滏陽又澗河在州北四十里源出河口村東北流經邯鄲縣北入滏陽
  邯水 在肥鄉縣西
  邯水發源邯山東北經邯會故城西北注漳水故曰邯㑹也水經注
  洹水 在成安縣西南七十里自河南臨漳縣入又東南注於衞
  洹水出洹山山在長子縣也水經注
  洹水縣洹水自堯城縣流入元和志
  梁龍德二年戴思逺襲晉魏州西涉洹水拔成安舊五代史
  成安西南有洹水自河南臨漳縣流入界其下流合於御河明外史地理志
  大河故道 有二一在曲周縣東五十里一在威縣南清河縣北
  宋元豐中大河經流於此河後南徙遺跡僅存方輿紀要
  宋皇祐元年河合永濟渠東北經宗城縣東又東北經清河縣東禹貢錐指
  漳河故道 有二一自磁州三臺口北流入邯鄲縣經永年至曲周㑹滏陽河一自成安縣東南流歴肥鄉扺曲周東一里亦合滏陽河自康熙二十三年漳徙而南故道遂湮
  漯河故道 在曲周縣東
  自永年縣界泊頭堡接縣境西朱堡長十五里又東接於漳河枯瀆遇雨漆滏水泛溢輒由此分流北注方輿紀要
  洺河故道 在威縣西
  洺水舊在縣西自廣宗流經縣境合於漳河故隋以洺水名城方輿紀要
  清河故道 在清河縣西
  淇水東北過廣宗縣為清河水經注
  清河東北經廣宗縣故城南又東北經界城亭東又東北經信鄉西又北經信城縣故城西又東北經清陽縣故城西又東北經陵鄉西水經注
  清河縣去郡最逺而無所謂清河者往者黄河決而東徙羣流滙焉無清河矣廣平府志
  阿難渠 在曲周縣南
  阿難渠魏將李阿難所導故名元和志
  曲周縣阿難枯渠在縣南十四里寰宇記
  古白渠 在邯鄲縣南
  白渠水出魏郡武安縣欽口山東南流經邯鄲縣南又東經列人右會漳津地理志曰白渠東至列人入漳是也水經注
  故漳渠 在清河縣南
  枯上漳渠者濁漳渠也源自上黨枯下漳渠者清漳渠也自鄴縣界來非濁漳也隋大業中制使姚暹疏決從上漳渠水入此渠亦名姚暹河煬帝征遼回泛舟於此謂之回鑾河大業末竇建德於廣平郡又疏此水入栁溝遂與永濟合流寰宇記
  涉水渠 亦曰疏水在清河縣東
  清河縣涉水渠自蓮花池達永濟渠先是衞河數決為害百姓奏聞下令開鑿為溝廣丈餘長四十里毎遇汎溢賴此泄之名勝志
  五爪渠 在磁州西十里明洪武中知州包宗達引滏水分為五渠溉田千頃後漸淤塞萬歷十一年知州張夢麟復因故道開濬民甚利之
  雞澤 在府城西南
  雞澤在廣平曲梁縣西南杜預春秋註
  曲梁縣之雞澤國語所謂雞邱矣東北通澄湖水經注
  永年縣雞澤在縣西南十里左傳諸侯同盟於雞澤今其澤魚鼈菱芡州境所資元和志
  康臺澤 在曲周縣東
  廣平郡平恩有康臺澤魏書地形志
  苻秦時為閑牧之所晉太元九年慕容農取康臺牧馬數千即此方輿紀要
  海子 有四皆在磁州城内積水之處也
  雁池 在雞澤縣南三十里雁池村相傳池内掘一石佛有羣雁飛集於上因名
  劍池 在邯鄲縣東南二十里
  相傳樂毅自燕奔趙磨劍於此有石尚存名勝志
  照眉池 在邯鄲縣西北三里
  池方數十畆相傳趙王宫人照眉於此邯鄲縣志
  蓮花池 在清河縣東南三十里
  玉泉池 在磁州西北二十里溢泉營方圓畆許水從地中湧出下流入滏陽河
  董塘陂 在曲周縣西北
  洺水縣董塘陂在縣西北十五里晉龍驤將軍劉牢之救符丕追慕容垂大戰於董塘泉即此陂也元和志
  賈葛澤 在府城西二十里受邯鄲西山之水東流注滏陽河又琵琶潭在城西四十里
  黑龍潭 在府城北三水其水深黑相傳有怪獸居此又方頭固潭在府城北二十里
  白龍潭 在肥鄉縣西六里
  龍潭 在清河縣西南五里明嘉靖中大水滙成八字澗 在磁州西北七十里支分派引流為八字東南入滏河
  邯溝 在邯鄲縣東水經注白渠右出即邯溝也今湮
  曲溝 在磁州北十五里以水流盤曲故名又駙馬溝在州西十五里
  酒務泉 在邯鄲縣西十里其水甘冽俗傳趙王嘗釀酒於此今其地名酒務頭
  隆興泉 在邯鄲縣西北二十里即輸黿河上流也四時常溢嵗旱禱雨多應
  流泉 在磁州西白土里峯頂出泉民資灌溉又廣盛泉在州西四十里神麕山東流入滏河
  蓮花井 在肥鄉縣東十八里
  琉璃井 在邯鄲縣東三十里
  此井不記世代今磚甃之上結成黑色琉璃一丈許與水相值故俗呼為琉璃井云名勝志
  扳倒井 在邯鄲縣西北二十里
  世傳光武為王郎所迫士馬皆渇因無汲具輒扳倒飲明萬歷間縣令盧雲龍命居民以繩測之東西相去僅二寸許名勝志
  聖井 在邯鄲縣西二十里髙阜上水與井平溢出北流滙而為池禱雨常應
  程井 在磁州儒學㦸門之左宋知磁州程晌鑿
  本朝康熙二十七年知州蔣擢重浚井建亭以覆之











  畿輔通志卷二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畿輔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