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四庫全書本)/卷048

卷四十七 皇朝通典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四十八
  禮吉八
  𫝊心殿
  等謹按經筵之典始於宋代聖師之祭舉自明時蓋文華秩祀與學宫釋奠禮不同而儀則一也我
  朝自順治十四年初啓
  經筵禮部疏請
  皇帝詣宏徳殿行致祭
  先師孔子禮康熙十年舉行
  經筵亦遣官告祭
  先師孔子迨
  𫝊心殿既建而前期祗告始垂令典於
  聖學道統之𫝊益尊崇而光顯矣敬稽展祀之制增列太學釋奠之前以補杜典之所未有至
  經筵儀制别詳嘉禮焉
  康熙二十四年
  文華殿之東建
  𫝊心殿奉
  皇師伏羲氏
  皇師神農氏
  皇師軒轅氏
  帝師陶唐氏
  帝師有虞氏
  王師夏禹王
  王師商湯王
  王師周文王
  王師周武王均正位南嚮
  先聖周公東位西嚮
  先師孔子西位東嚮每歲
  御經筵前期遣大學士一人行祗告禮二十五年定御經筵前一日
  皇帝親詣
  𫝊心殿祗告儀又定毎月朔朢太常寺堂官一人供酒果上香行禮
  乾隆六年二月
  諭春秋舉行經筵例應先期祗告
  𫝊心殿當年
  皇祖曾經親詣行禮以昭誠敬今經筵屆期朕親詣𫝊心殿所有應行事宜著該衙門察例具奏禮部等遵
  㫖議奏雍正四年定祗告之禮除祫祭
  太廟
  躬耕耤田仍於前一日祗告外其餘祭祀皆於本日祗
  告今年二月
  經筵應照例於本日祗告
  𫝊心殿
  皇上親詣行禮一應事宜均照康熙二十五年之例從
  之儀具
  大清通禮
  等謹按杜典吉禮有太學一門今以貢士應歸選舉師儒亦繫職官至視學臨雍是為嘉禮不應與釋奠並列吉禮伏惟
  本朝
  徳治熙洽重道崇儒以國子監為太學官司條教備極周詳並具選舉職官諸篇兹不臚述謹稽太學掌故凡
  文廟規制與釋奠合為一門叙列於後至
  臨雍典禮别詳嘉禮云
  釋奠
  等謹按唐代以前並尊周孔為先聖至貞觀中始以孔子為先聖衆儒為先師後世乃獨尊孔子為先聖是杜典所載釋奠之禮不皆専祀孔子故别立孔子祠一門凡褒贈録後之典入焉伏惟我
  
  太宗文皇帝始剏大業即崇文重道建
  孔子廟於
  盛京行釋奠禮
  右文敷教開萬年有道之盛
  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以
  京師國子監為太學
  親臨視學
  躬祭
  文廟
  聖祖仁皇帝臨雍釋奠典禮優隆
  世宗憲皇帝尊禮
  先師崇封五代且又
  特定春秋
  親祭之禮儀文益為隆備我
  皇上臨御之初加崇
  文廟
  詔易黄瓦繼又重新殿廡
  釐定題榜
  特頒法物以備禮器凡春秋丁祀屢經
  躬詣行禮近又新建
  辟雍
  親臨釋奠大典益昭至如
  駐蹕
  盛京
  躬詣
  文廟行禮又建學灤河
  親臨釋奠每嵗遣官致祭並與在京禮同兹謹彚紀於
  篇若乃
  謁闕里
  酹孔林以及遣官告祭之儀並仿杜典舊例詳列闕里祀典篇中
  崇徳元年八月遣官釋奠於
  先師孔子以顔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五年定春秋仲
  月上丁日行釋奠禮
  順治元年定毎月朔朢日國子監祭酒司業率屬員諸生拜謁
  文廟二年二月定毎嵗春秋仲月上丁日祭
  先師孔子遣大學士一人行禮翰林院官二人分獻國
  子監祭酒祭
  啓聖公於啟聖祠均以先賢先儒配享從祀如遇有事改用次丁或下丁通行府州縣衛各學遵行又定太學
  文廟毎月朔日祭酒行釋菜禮朢日司業行上香禮三
  年四月修
  盛京
  文廟九年二月
  世祖章皇帝視學釋奠於
  先師孔子四配十哲兩廡各遣官分獻王以下公以上文官二品武官二品翰詹官七品以上暨國子監官咸齋戒陪祭又題定
  視學前期行取衍聖公率孔顔曾孟仲五氏世襲五經博士孔氏族五人顔曾孟仲族各二人乗傳赴京凡五氏子孫現任京官者咸與祭是年定
  視學釋奠儀注十四年三月給事中張文光奏言我
  朝順治二年
  孔子神位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蓋仍元之舊諡而不稱王耳臣謂追王固屬誣聖即如大成文宣四字亦豈足以盡孔子哉
  皇上事事稽古議禮制度考文務求至當宜仍改主為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庶質之先聖而無疑傳之萬世而永遵矣從之十七年以修葺太學告成
  世祖章皇帝視學釋奠與九年禮同
  康熙六年八月
  命頒中和韶樂於太學
  詔名樂曲曰平詳見樂典八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視學釋奠與順治九年禮同二十三年御書萬世師表扁額恭懸
  大成殿並頒發直省學宫二十六年四月頒
  御製孔子贊序及顔曾思孟四贊於國子監摹勒上石分頒直省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厄魯特噶爾丹朔漠永清仿王制天子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太學以訊馘告之禮遣官釋奠於
  先師
  御製碑文勒石太學五十一年二月升朱子配享位於大成殿十哲先賢卜子商之次五十四年十一月以宋儒范仲淹從祀
  文廟位列西廡先儒之次
  雍正元年三月
  
  至聖先師孔子道冠古今徳參天地樹百王之模範立萬世之宗師其為功於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積厚流光有開必先克昌厥後則聖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遡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舊制孔子之父叔梁公於宋真宗時追封齊國公自宋以後歴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則向來未加封號亦未奉祀祠庭朕仰體
  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敬修崇徳報功之典禮意欲追封五代並享烝甞用伸景仰之誠庶慰羮牆之慕内閣禮部可㑹同確議具奏尋議奏孔子先世五代應俱封公
  爵得
  㫖五倫為百行之本天地君親師人所宜重而天地君親之義又賴師教以明自古師道無過於孔子誠首出之聖也我
  皇考崇儒重道超軼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禮無不備至朕蒙
  皇考教育自幼讀書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無可增之處故敕部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今部議封公上考歴代帝王皆有尊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至聖文宣王封聖父叔梁紇為齊國公元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加封齊國公為啓聖王至明嘉靖時猶以王係臣爵改稱為至聖先師孔子改啟聖王為啟聖公王公雖同屬尊稱朕意以為王爵較尊孔子五世應否封王之處著諸大臣議奏四月遵
  㫖議定自叔梁公以上凡五代並封為王爵
  木金父公為肇聖王
  祈父公為裕聖王
  防叔公為詒聖王
  伯夏公為昌聖王
  叔梁公為啓聖王其啟聖祠向係専祀叔梁公故以啓
  聖為名今合祀五代應更名為
  崇聖祠國子監之
  崇聖祠改造扁額添設神牌祭器擇吉入廟遣大臣一員讀祝祭告每年春秋牲牢酒醴籩豆簠簋每神位前俱照
  啟聖王例陳設將追封字様通行直省府州縣一體遵
  行十月
  命頒
  文廟崇祀先儒位次及祭器祭品樂器圖於天下學宫
  十一月
  諭禮部
  孔子道冠古今為萬世師表薄海内外無不俎豆尊崇國學乃四方表率其制尤重
  聖祖仁皇帝臨雍釋奠典禮優隆朕纘承大統景仰先型羮牆如見念國學為造士之地聖教所被莫先於此恐厯嵗既久有應加修葺之處爾部㑹同工部詳加閱視凡殿宇廊廡及講堂學舍務湏整理周備俾廟貎聿新以申景慕朕將親詣焉二年三月
  世宗憲皇帝視學行釋奠禮與康熙八年同是月諭祔享廟廷諸賢皆有羽翼聖經扶持名教之功然歴代進退不一而賢儒代不乏人或有先罷而今宜復有舊缺而今宜增其從祀崇聖祠諸賢周程朱蔡外孰應升堂祔享者九卿翰林詹事科道㑹同國子監詳考定議以聞尋議奏上得
  㫖先儒從祀文廟闗係學術人心典至重也議復議增必詳加考證折中盡善庶使萬世遵守永無異議爾等所議復祀諸儒雖皆有功經學然戴聖何休未為純儒鄭衆盧植服䖍范𡩋謹守一家言轉相傳述視鄭康成之淳質深通似乎有間至若唐之陸贄宋之韓琦勲業昭垂史冊自是千古名臣然於孔孟心𫝊果有授受而能表彰羽翼乎其他諸儒是否允協著再公同確議務期至當不易具奏六月以平定青海遣官釋奠於先師
  御製碑文勒石太學八月九卿等遵
  㫖再議從祀孔廟宜復祀者六人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鄭康成范𡩋宜增祀者二十人孔子弟子縣亶牧皮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丑漢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黄幹陳淳何基王栢趙復元金履祥許謙陳澔明羅欽順蔡清
  國朝陸隴其入
  崇聖祠者一人宋横渠張子之父迪得
  㫖朕念先賢先儒扶持名教羽翼聖經有闗學術人心爰命九卿詳議今諸臣㕘考周詳評論公正甚合朕心著依議行四年八月仲丁
  世宗憲皇帝親釋奠於
  先師孔子行讀祝跪獻禮先是春秋二祭均遣大學士行禮未載有
  親詣儀注至是奉
  特㫖親詣行禮禮部等奏言陳設犧牲籩豆仍照春秋丁
  祭禮儀請照雍正二年
  視學釋奠行二跪六拜禮立獻帛爵一次不讀祝不飲福受胙分獻四配以尚書分獻十一哲兩廡以侍郎又奏言
  視學釋奠舊儀不讀祝今
  親詣行禮實屬曠典請照康熙二十三年
  親祭
  先師闕里例讀祝文行禮從之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畢
  諭禮部太常寺儀注内開奠帛獻爵皆不跪朕今跪獻非誤也若立獻於先師之前朕心有所不安將此諭衆知之爾衙門可記載嗣後照此遵行六年二月仲丁
  親詣太學釋奠
  先師孔子
  御製詩一章勒碑國學是年
  御書生民未有扁額恭懸
  大成殿並頒發直省學宫七年十二月
  闕里文廟上梁以慶雲見告
  親詣太學致祭
  先師孔子十一年二月仲丁
  親詣太學釋奠
  先師孔子禮成
  諭禮部嗣後親詣行禮於香案前行三上香禮
  乾隆元年二月禮部議增祭祀脯醢鹿脯鹿醢加增鹿二
  正位及四配
  崇聖祠正位仍用兎醢十一哲兩廡
  崇聖祠配位兩廡易兔醢為醓醢加增豕二其陳設向於前一日與各處例不畫一交太常寺照各
  廟辦理祭畢國子監官分胙二年九月奉
  上諭
  至聖先師孔子師表萬世尊崇之典至我朝而極盛
  皇考世宗憲皇帝尊師重道禮敬尤隆闕里文廟特命易蓋黄瓦鴻儀炳煥超軼前模朕祗紹先猷羮牆念切思國子監為首善觀瞻之地辟雍規制宜加崇飾
  大成門大成殿著用黄瓦崇聖祠著用緑瓦以昭展敬至意又禮部議覆元儒吳澄應從祀太學位在西廡先儒趙復之次從之是年
  御書與天地參扁額恭懸
  大成殿並頒發直省學宫三年二月
  諭今年春祭
  先師孔子朕降㫖親詣行禮舊例春秋二祭皆遣官我
  皇考尊
  師重道始定親祭之禮今覽太常寺奏進儀注朕躬獻爵一次其亞獻三獻之爵則豫設於案朕思既行親祭仍當從三獻之儀三月
  皇上視學釋奠行三獻禮餘儀均與雍正二年同又禮
  部議覆先賢有子若升配
  大成殿為十二哲在先賢卜子商之次移朱子神位於西在先賢顓孫子師之次從之五年八月仲丁
  皇上親詣太學釋奠行禮如儀八年九月
  皇上駐蹕
  盛京
  親詣
  文廟行禮九年二月上丁
  皇上親詣太學釋奠行禮如儀十四年五月以平定金
  川遣官釋奠於
  先師
  御製碑文勒石太學十八年八月上丁
  親詣太學釋奠行禮如儀先是改定太學春秋丁祭大成殿内十二哲東西各少牢一兩廡各少牢三崇聖祠四配兩廡東西各少牢一至是又改定兩廡各少牢二又向例十二哲東西各篚一帛一未免太簡應照
  崇聖祠配位各異帛之例每位一帛東西共篚二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犂遣官釋奠於
  先師
  御製碑文勒石太學二十一年二月上丁
  親詣太學行釋奠禮如儀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平定回
  部遣官釋奠於
  先師
  御製碑文勒石太學三十三年十一月
  諭修葺
  文廟現屆落成太學規模式昭輪奐惟門殿題榜尚應詳考彝章用肅景仰向來正殿稱
  先師廟二門曰廟門而大門未有書額蓋沿習明代舊文未加釐正夫廟門之號於禮經所稱祖廟既涉嫌疑而
  先師廟額掲諸殿楹名實尤多未稱應于大門增先師廟額其正殿改為大成殿二門改為大成門庶符㑹典定制朕親書榜字涓吉恭懸以彰崇道尊
  師之至意又
  諭國學崇祀
  先師規制法程美備是飭我
  列聖右文重道尊禮有加朕臨御初即詔易黄瓦儀惟其隆邇以殿廡嵗久弗葺特發帑金二十餘萬鳩庀鼎新敕大臣董厥成輪奐視舊增益工就告蕆而門殿諸額向沿明張璁陋議非所以肅觀瞻明折中也既依㑹典定名躬為書榜並宣示釐正大指兹復親製碑記具修建原委且於幾暇手書付鋟表示鄭重將以明年仲春詣學釋奠落成之彰盛典焉遐稽闕里廟堂有後漢時犧象諸尊以為觀美爰擇内府所藏周范銅鼎尊卣壺罍簠簋觚爵洗各一頒置太學陳之
  大成殿中用備禮器夫
  孔子志在從周楹間列姬朝法物於義惟允所司其敬謹將事典守弗替以克副朕意三十四年二月上丁
  親詣
  文廟釋奠行禮如儀四十一年三月平定兩金川大功
  告成
  御製碑文勒石太學七月
  命設學熱河建立
  文廟四十四年五月
  駐蹕熱河以新建
  文廟適屆落成
  親詣行釋奠禮如儀四十六年閏五月奉
  諭熱河自恭建
  文廟以來朕每年至山莊之日必即展誠祗謁用志景行嗣後仲秋丁祭著照在京
  文廟之例派扈從大學士一員前往行禮以襄大典四
  十八年二月上丁
  親詣
  文廟行釋奠禮如儀
  特命國學建立辟雍詳嘉禮五十年二月上丁以太學新
  
  辟雍工成
  親詣
  文廟行釋奠禮凡釋奠禮儀具
  大清通禮
  闕里祀典
  等謹按杜典有孔子祠一門敘次於老君祠之後未足以昭尊聖之意伏考
  聖朝崇祀
  先師備極隆禮祠祭贈諡首自太學已恭載於前篇矣
  而曲阜之地里宅
  林泉
  聖靈所妥倍切欽崇洪惟
  聖祖仁皇帝親祀廟庭儀隆
  幸魯
  世宗憲皇帝懋昭誠敬堂廡重新我
  皇上展禮告功
  鑾輿數詣
  躬修茂典萬禩欽承謹彚敘為一篇以次於釋奠之後
  
  先賢先儒從祀之制已具釋奠篇中兹惟以四配専祠附焉
  順治八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親政遣官告祭
  闕里
  康熙六年七月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告祭
  闕里二十三年十一月
  聖祖仁皇帝東巡
  躬詣
  闕里致祭
  先師孔子禮成
  諭曰至聖之徳與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廣大無可指稱朕向來研求經理體思至道欲加賛頌莫能名言特書萬世師表四字懸額殿中非云闡揚聖教亦以垂示將來
  
  特命以御前曲柄黄葢留設廟庭復詣
  孔林行三酹酒禮
  賜衍聖公以下陪祀五經博士等銀幣有差先是親詣闕里釋奠儀照
  視學釋奠之禮行二跪六拜禮是年奉
  㫖尊禮
  先師應行三跪九拜禮二十六年四月建
  孔子廟碑
  聖祖仁皇帝親製碑文
  御書勒石二十七年十月
  孝莊文皇后升祔禮成致祭
  闕里二十九年四月建子思子廟於闕里仿顔曾孟三廟規制春秋致祀三十一年九月重修闕里
  聖廟成
  御製碑文勒石三十二年十月
  命皇子詣
  闕里告祭
  先師祭日具蟒袍補服於杏壇上行禮餘儀與遣官致
  祭同禮成詣
  孔林行三跪九叩禮跪祭酒三爵毎祭酒行一叩禮三
  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
  闕里四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五十二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夀均遣官告祭
  闕里五十七年十二月
  孝惠章皇后升祔禮成遣官告祭
  闕里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告祭
  闕里
  雍正元年十一月
  聖祖仁皇帝升祔
  太廟配享
  南北郊禮成均遣官告祭
  闕里七年十一月
  闕里
  聖廟各工告成奉
  㫖遣皇五子及郡王一人往祭是年定告祭
  闕里遣官分祭
  崇聖祠禮十二月
  命修
  孔林享堂牆垣九年
  頒發祭器於
  闕里凡豋鉶簠簋籩豆尊爵均依照經圖舊式範銅為器俾藏諸
  聖廟永為世守十三年九月
  皇上御極遣官詣
  闕里致祭
  乾隆二年四月
  世宗憲皇帝升祔
  太廟配享
  南北郊禮成遣官祭告
  闕里七年十月大學士等議中允于振奏闕里志樂章内稱惟王神明猶襲唐人稱王之舊恭請釐正曲阜及各省學宫並請另行撰擬頒發得
  㫖依議十二年六月奉
  上諭朕幼誦簡編心儀先聖一言一動無不奉聖訓為法程御極以來覺世牖民式型至道願學之切如見羮牆辟雍鐘鼓躬親殷薦而未登闕里之堂觀車服禮器心甚歉然仰惟
  皇祖聖祖仁皇帝巡幸東魯親奠孔林盛典傳於奕禩皇考世宗憲皇帝崇聖加封重新廟貎嘗遣朕弟和親王恭代展祀未以命朕意者其或有待歟朕寅紹丕基撫兹熙洽思以來年春孟月東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壇曕仰宫牆申景行之夙志所有應行典禮大學士㑹同該部稽考舊章詳悉具議以聞尋大學士等奏闕里祀典康熙二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親詣致祭折衷盡善典文該洽應請遵例舉
  行從之十三年二月
  皇上東巡至曲阜先詣
  先師廟行上香禮次日詣
  先師廟行釋奠禮
  崇聖祠遣親王致祭四配十哲兩廡遣官分獻禮成詣
  孔林行三酹酒禮又
  諭朕東巡躬詣闕里致祭
  先師顔曾思孟四賢作配殿筵雖從與饗但聞其故里尚有專廟應分遣大臣恭奉香帛前往致祭以展誠敬向在書齋曾製四賢贊景仰之忱積有日矣其勒石廟中致朕崇重先賢之意十四年五月平定金川遣官告祭
  闕里十六年三月
  皇上南巡十一月
  皇太后六旬萬夀均遣官祭告
  闕里二十年六月
  諭平定準噶爾捷聞以數十年逋冦迅就廓清荒服敉寧中外蒙福乃我國家無疆之庥緬維
  皇祖聖祖仁皇帝削平三孽於康熙二十三年諏吉東巡親祭闕里武功文徳彪炳史冊朕仰承
  先緒集此大勲保泰持盈彌深兢業親告成功於太廟
  
  社嶽瀆諸祀次第遣官敬謹舉行以昭茂典
  先師孔子闕里應恪遵
  成憲躬詣行禮用申誠敬且自瞻謁
  林泉已逾六載仰止之念時切於懐擬於明嵗春月自京起鑾躬詣曲阜翠華所經亦以體察吏治清問閭閻行慶施恵以稱朕法
  祖尊
  師之至意所有應行豫備事宜該部詳議以聞二十一
  年三月
  鑾輿親詣曲阜釋奠
  先師廟禮成復詣
  孔林酹酒又
  親祭
  元聖周公廟遣官分祭四配専祠禮儀與十三年同二
  十三年三月
  南巡迴蹕至山東詣
  闕里瞻禮二十四年十一月平定回部大功告成二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七旬萬夀均遣官祭告
  闕里二十七年三月
  南巡至鄒縣展禮
  孟子廟至曲阜釋奠
  先師孔子遂詣
  孔林酹酒三十年二月
  南巡遣官告祭
  闕里三十六年三月
  皇上親詣
  闕里致祭
  先師行禮與二十一年同禮成奉
  諭前嵗修葺太學告成因念
  闕里廟堂有犧象諸尊爰擇舊藏周笵銅鼎尊等十事陳之
  大成殿用備禮器兹臨幸曲阜祗謁
  先師閱視所列各器不過後漢時所造且色澤亦不能甚古惟兹昌平
  聖里宜陳法物以備觀美著倣太學之例頒内府所
  藏姬朝銅器十事備列
  廟廷用愜從周素願俟回鑾後慎選郵發交與衍聖公孔昭煥世守勿替以副朕則古稱先至意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萬夀遣官告祭
  闕里四十一年三月以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
  皇上親詣
  闕里釋奠行禮如三十六年之儀四十五年二月
  南巡八月
  皇上七旬萬夀均遣官祭告
  闕里四十九年二月
  南巡至曲阜
  親詣
  闕里行釋奠禮如四十一年之儀五十年正月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遣官祭告
  闕里凡闕里釋奠及祭告諸儀具
  大清通禮
  直省府州縣學釋奠
  等謹按杜典太學之後有諸侯立學今
  欽定續通典改為郡縣學一門伏惟我
  
  徳化覃敷崇尚儒術四海之内學校如林
  聖天子揆文奮武拓地二萬餘里崑崙濛氾皆我膠黌文治之隆亘古未有謹彚考直省府州縣學釋奠典制載於篇至於建立學校及弟子員額考核課試之條别詳選舉諸篇兹不重述焉
  順治二年定直省府州縣釋奠於
  先師之禮毎嵗春秋仲月上丁日行釋奠禮以地方正印官主祭陳設禮儀均與國子監丁祭同十一年定提學按臨次日祗謁
  先師行禮
  康熙二十三年
  御書萬世師表扁額恭懸直省
  文廟二十五年定直省武官協領副將以上遇文廟祭祀照例文東武西陪祀行禮二十九年四月頒
  御製孔子賛序及顔曾思孟四賛橅本於直省學宫三十
  七年十月頒
  御製平定朔漠碑文於直省學宫四十九年
  諭直省府州縣春秋致祭
  先師凡同城大小武官均照文官例入廟行禮五十年
  禮臣奏言直省府州縣
  文廟樂章今改用平字以歸畫一從之
  雍正元年三月定
  崇聖祠追封五代字樣通行直省府州縣畫一遵行二年六月頒
  御製平定青海碑文於直省學宫三年八月頒
  御書生民未有扁額恭懸直省
  文廟五年定毎嵗春秋上丁日省會之祭督撫學政率司道府州縣官齊集致祭學政考試各府即於考試處
  文廟行禮六年二月頒
  御製仲丁祭
  文廟詩章石刻於直省學宫
  乾隆二年
  御書與天地參扁額恭懸直省
  文廟六年定學宫從祀先賢先儒神位次序以京師太學成式通行直省府州縣遵照書題按東西先後次序安設十四年十二月頒
  御製平定金川告成太學碑文於直省學宫二十年十
  月頒
  御製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碑文於直省學宫二十六
  年六月頒
  御製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文於直省學宫凡直省府
  州縣釋奠儀具
  大清通禮










  皇朝通典卷四十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通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