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四庫全書本)/卷049

卷四十八 皇朝通典 卷四十九 卷五十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四十九
  禮吉九
  
  歴代帝王名臣附
  等謹按杜典有祀先代帝王一條於祠廟之外兼及陵寝兹從其例以次彚載伏惟
  聖朝禮祀
  歴代帝王既立廟於
  京師春秋致享
  聖祖仁皇帝詔定祭典上自伏羲下逮有明凡曽在位者除無道亡國之君皆得奉主入廟増至一百四十三位我
  皇上祗譯
  聖訓折衷至當
  特諭増設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與遼金一體列祀又命撤出漢之桓靈與明神熹二宗同黜祀典彰癉之義為益昭矣至于前代陵寢所在嵗時專祭或
  時廵躬祀或因事遣告禮典至為詳備又自
  列聖以來防䕶修葺之
  命史不絶書我
  皇上隆禮前朝
  特發百萬帑金修復前明諸陵殿宇俾臻完固仰見恩禮渥厚為非常之
  曠典恭録
  諭㫖詳著於篇
  天聰三年十二月
  太宗文皇帝征明至燕京遣貝勒阿巴泰薩哈亷往祭金太祖世宗陵
  順治元年五月以禮葬
  明崇禎帝后又
  詔明十二陵潔禋祀禁樵牧設司香官及陵戸給以香火
  地畆仍
  命戸部給嵗時祭品二年正月
  命祭
  金太祖世宗陵於常用祭品外加太牢一著為例三月
  定每嵗春秋仲月諏日遣官祭
  歴代帝王廟増祀
  遼太祖
  金太祖世宗
  元太祖
  明太祖五帝増遼代功臣耶律赫嚕原作耶律曷魯今改正金代功臣尼瑪哈原作粘没忽今改正斡里雅布原作斡里不今改正元代功臣穆呼哩原作木華黎今改正巴延原作伯顔今改正明代功臣徐達劉基等從祀是月遣官祭
  歴代帝王廟十月建
  明崇禎帝享殿八年二月定直省所在
  歴代帝王陵寢遇
  大慶典遣官分詣河南淮寧縣祭
  伏羲氏山西趙城縣祭
  女媧氏湖南酃縣祭
  神農氏陜西中部縣祭
  軒轅氏山東曲阜縣祭
  少昊氏河南滑縣祭
  高陽氏
  高辛氏山東東平州祭
  陶唐氏湖南寧逺縣祭
  有虞氏浙江㑹稽縣祭
  夏禹王山西榮河縣祭
  商湯王河南内黄縣祭
  商中宗西華縣祭
  商髙宗陜西咸陽縣祭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涇陽縣祭
  漢高祖咸寧縣祭
  漢文帝長安縣祭
  漢宣帝孟津縣祭
  漢光武帝富平縣祭
  後魏孝文帝三原縣祭
  唐高祖醴泉縣祭
  唐太宗蒲城縣祭
  唐憲宗涇陽縣祭
  唐宣宗河南鄭州祭
  後周世宗鞏縣祭
  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遼東廣寧衛今為廣寧縣
  遼太祖順天房山縣祭
  金太祖世宗宛平縣祭
  元太祖世祖江南江寧縣祭
  明太祖順天昌平州祭
  明宣宗孝宗世宗凡祭皆就享殿行禮或因陵寢設壇
  惟元陵望祭六月
  諭禮部順治元年定守明諸帝陵寢并祭典因神宗與我朝有嫌故裁之朕思前朝帝王陵寢理宜防䕶况我朝凡事俱從寛厚神宗陵寢著照十二陵例以時致祭仍設太監陵戸看守十三年十二月
  諭禮部古來聖帝明王皆有大功徳於民者所以累代相因崇祀不替今歴代帝王祭典雖已修舉但十三年來俱係遣官致祭朕今欲于明春親詣行禮以抒景仰前徽至意爾部即酌議禮儀具奏十四年正月定
  親祭
  歴代帝王廟儀又
  諭禮部金代帝陵在房山縣迨明季國衰因我朝先取遼東誤疑金代陵旺氣相闗遂將地脉掘㫁又因己巳我
  太宗皇帝統師入闗念金代先徳遣王貝勒大臣往陵致祭乃復將石柱等拆毁建闗帝廟鎮壓朕思
  天祚本朝於金何與故明不思運數有歸輒毁及金代陵寢愚誕甚矣金太祖世宗入帝王廟祀其陵寢照舊守䕶地方官春秋致祭外爾部即遣官往房山視金陵周圍如切近處果有毁壞即酌量修整其闗帝廟仍留存
  二月
  世祖章皇帝親祭
  歴代帝王廟六月立碑於
  金太祖世宗陵
  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勒石十六年三月
  命立
  明崇禎帝陵碑十一月
  親酹
  明崇禎帝陵遣官祭
  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光宗
  熹宗陵並
  命修葺守䕶永禁樵採十七年正月
  諭禮部前明崇禎帝勵精圖治十有七年不幸寇亂國亡身殉社稷考其生平無甚失徳遘茲厄運殊堪矜憫宜加諡號以昭實行今諡為莊烈愍皇帝爾部即遵諭行
  尋遣官致祭於陵寢十一月遣官祭
  金太祖世宗陵
  康熙元年九月
  聖祖仁皇帝諭歴代帝王陵寢原有祀典理宜䖍肅舉行以昭追崇之意聞明朝陵向所給守䕶内員人戸地畝數少致各陵祭品備辦不敷止於大紅門外總祭殊於朕懷未愜嗣後萬厯陵不祭外每年應春秋二次太常寺差官致祭金朝陵亦每年春秋太常寺遣官致祭其元朝陵未知定所應行望祭禮至前代各陵近者亦應春秋差官致祭逺者著各該地方官春秋致祭六年七
  
  聖祖仁皇帝親政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十一年正月遣官祭明諸陵十四年八月
  巡幸湯泉道經昌平
  親至
  明成祖陵酹酒分遣内大臣等致奠諸陵並
  勅加謹防䕶十五年十月
  駕幸昌平過明諸陵並
  躬親酹酒越日遣官讀文致祭二十一年二月以滇南蕩
  平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二十三年十一月
  南巡至蘇州
  諭曰明太祖一代開創令主功徳並隆朕巡幸方域將及江寧鍾山之麓陵寢斯在朕優禮前代况於其君實賢可遣祀如禮又
  諭明太祖陵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江寧欲至其處親為拜奠至日
  躬詣行禮復
  諭地方官不時巡察務俾守陵人役用心防䕶二十七年
  十月
  孝莊文皇后升祔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二十八年二月
  南巡有
  㫖親祭
  禹陵祭文内可書
  御名至日
  親撰祭文
  躬詣致祭行三跪九拜禮又頒發
  御書地平天成匾額懸於饗殿並
  諭地方官即加修理増添守祀人役
  駕至江寧
  親祭
  明太祖陵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噶爾丹遣官祭歴代帝王陵三十八年四月
  南巡至江寧
  親往
  明太祖陵奠酒畢
  諭大學士等曰朕今日往明太祖陵寢致奠見其圮毁已甚皆由専司無人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𣏌宋即今本朝四十八旗䝉古亦皆元之子孫朕仍沛恩施依然撫育明之後世應酌授一官俾司陵寢俟回京日爾部與九卿㑹議具奏是日并頒發
  御書治隆唐宋匾額懸於陵殿四十一年十一月諭工部令杭州織造㑹同地方官修葺
  禹陵四十二年二月
  南巡至江寧遣官祭
  明太祖陵又
  命皇子往奠酒三月
  聖祖仁皇帝五十萬夀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十一月
  西巡遣官祭
  女媧氏陵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陵又
  漢高祖文帝宣帝光武帝陵又
  諭文王武王皆古之聖君非他帝王可比且向以孔子聖人已書朕名致祭矣此祭文内亦須書名五十二年三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五十七年十二月
  孝惠章皇后升祔禮成均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六十一年四月
  諭大學士等曰朕披覽史冊於前代帝王每加留意書生輩但知譏評往事前代帝王雖無過失亦必刻意指摘論列長短全無公是公非朕觀歴代帝王廟崇祀者每朝不過一二位或廟享其子而不及其父或配享其臣而不及其君皆因書生妄論而定甚未允當况前代帝王曽為天下主後世之人俱分屬臣子而可輕肆議論定其崇祀與不崇祀乎今宋明諸儒尚以其宜附孔廟奏請前代帝王既無後裔後之君天下者繼其統緒即當崇其祀典朕君臨宇内不得不為前人言也朕意以為凡曽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爾等公同從容詳議具奏大學士等遵
  㫖㑹議疏上
  諭明愍帝無甚過失國亡乃伊祖所致愍帝不可與亡國者例論神宗光宗哲宗三君不應入祀其歴代功臣有治安之世輔佐有功者量加増補十一月
  世宗憲皇帝登極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是月大學士等議覆
  歴代帝王廟増祀
  夏王啓仲康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扄厪孔甲臯發商王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太丁帝乙
  周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宣王平王桓王莊王僖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
  王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
  漢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冲帝桓帝靈帝昭烈帝
  唐高祖高宗睿宗元宗肅宗代宗徳宗順宗穆宗文宗
  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遼太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
  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
  理宗度宗端宗
  金太宗章宗宣宗
  元太宗定宗憲宗成宗武宗仁宗泰定帝文宗寧宗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愍帝凡一百四十三位其從祀功臣増黄帝臣蒼頡商臣仲虺周臣畢公高吕侯仲山甫尹吉甫漢臣劉章魏相丙吉耿弇馬援趙雲唐臣狄仁傑宋璟姚崇李泌陸贄裴度宋臣吕𫎇正李沆寇凖王曽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彦博司馬光李綱趙鼎文天祥金臣呼嚕原作斛羅今改正元臣博果宻原作不忽术今改正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明臣常遇春李文忠楊士竒楊榮于謙李賢劉大夏凡四十人奉
  世宗憲皇帝諭是依議速行十二月増設牌位致祭遣履
  郡王允祹行禮
  世宗憲皇帝御製
  歴代帝王廟碑文摹勒上石
  雍正元年二月恭上
  聖祖仁皇帝尊諡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九月
  世宗憲皇帝諭朕近於
  聖祖仁皇帝所遺書笥中檢得未經頒發
  諭㫖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欲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官爵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伏讀之下仰見我
  聖祖仁皇帝海涵天覆大度深仁逺邁百王超軼萬古朕思史紀東樓詩歌白馬商周以來無不推恩前代後世類多疑忌以致歴代之君宗祀殄絶朕仰體
  聖祖如天之心逺法隆古盛徳之事謹將
  聖祖所貽
  諭㫖頒發訪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爵秩俾之承襲以奉春秋祭享但恐有明迄今年代久逺或有姦徒假冒致生事端大學士即㑹同廷臣詳明妥議以副
  聖祖仁皇帝寛仁矜恤之至意是日發出恭録
  聖祖仁皇帝諭㫖曰朕於宫中詳覽前史每見開國之君必英姿偉畧才識過人始能創肇丕基奄有天下其謨謀經畫間雖詳畧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孫善克負荷以傳永久迨其嗣君習於晏安隳墮先業或縱恣嗜慾或委任非人遂致綱紀廢弛滅絶宗祀良可悼歎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咸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乃至末葉衰頽災荒叠見臣工則門户紛然盜賊則西北蠭起京師失守社稷顛覆考其嗣主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葢亦厯數使然耶我朝殱逐逆寇入闗定鼎明代諸陵特設人員守䕶使不湮於荒烟蔓草者亦已逾於舊典矣朕三經南巡皆詣明太祖陵園親行奠酹更令嚴禁樵牧嵗加葺治緬惟明太祖曠世英雄超軼往昔規模典章我朝尚多徴據豈可使其宗祀淪絶承守無人今宜大廓成例訪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陳薦仍世襲之庶可慰明太祖英靈於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恤之懷使天下後世咸共曉焉爾内閣大學士即㑹同吏禮二部確議以聞十一月
  聖祖仁皇帝升配
  南北郊十二月
  册立
  皇后禮成均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二年二月禮部等奏明代後裔有鑲白旗現任直𨽻正定府知府朱之璉一支乃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之後譜牒明確請於此一支按譜揀選引
  見揀用一人從之三月
  世宗憲皇帝親祭
  歴代帝王廟七月
  諭禮部嗣後親祭
  歴代帝王廟日鹵簿大駕俱由廟門映壁外行十月吏
  部帶領明代後裔朱之璉等六人引
  見得
  㫖朱之璉著為一等侯世襲其族准入正白旗是年授爵之後遣往江寧祭明太祖陵一次祭畢回京往昌平州祭明十二陵一次嗣後春秋二季於該旗都統處呈明前往昌平致祭遇有應往江寧祭明太祖陵之處禮部請
  㫖令其前往三年九月四年二月五年三月七年十二月
  
  親祭
  歴代帝王廟十三年九月
  皇上御極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十一月恭上
  世宗憲皇帝尊諡禮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
  乾隆元年二月
  命各省修理
  歴代帝王陵並添設陵戸六月
  皇上諭易名以諡古之制也自周公定為諡法後世帝王未有無諡者明建文為太祖之嫡孫纘承大統在位四年固儼然天下共主矣及成祖既有其天下并去其年號而史官所書則仍稱為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此國之所賴有信史也然不係之以諡而稱曰建文皇帝此俗稱非史體也傳之後世殊為闕典考之太祖有元之天下而諡元主為順帝我
  世祖章皇帝代明之天下而諡明主為愍皇帝雖更姓改物之君尚且追諡而無所嫌忌況當其世者乎𢎞治以來如楊循吉諸人屢以為請迄寢不行皆以後世子孫席有成祖之業故不敢變亂舊章而不慮其貽譏來世也我國家諡崇禎而不諡建文者以明史未竣非當時所急今史書既成若不及此追諡良為遺憾大學士九卿㑹議確擬具奏候朕親加裁定尋議上得
  㫖用恭閔恵皇帝諡九月
  詔以
  明恭閔恵皇帝入祀
  厯代帝王廟是年禮部議准
  帝堯陵在濮州城東南六十里古雷澤之東地為榖林應即舊址加修照例設守陵陵户春秋祭享嗣後遇遣官祭告大典即往穀林行禮至東平一陵或係昔時衣冠弓劍之所藏仍飭有司以時展祀二年五月
  世宗憲皇帝升配
  南郊十二月
  冊立
  皇后禮成均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三年九月
  皇上親祭
  歴代帝王廟八年九月
  皇上詣
  盛京於廣寧遣官祭
  遼太祖陵九年二月
  親祭
  歴代帝王廟十年九月
  諭從前
  聖祖巡幸路經昌平曽遣官致祭明陵此次進口路過昌平應如何遣官致祭該部查例具奏尋禮部覆奏得
  㫖遣官分詣諸陵致祭十月侍郎錢陳羣奏言明莊烈愍皇帝陵享殿傾圯風雨剥落請重為修葺奉㫖著照所請行十一年閏三月
  命陜西修
  歴代帝王陵十三年二月
  東巡至曲阜
  親祭
  少皥陵十四年以平定金川恭加上
  皇太后徽號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十五年八月
  聖駕巡幸中州遣官祭
  周文王廟
  漢光武帝陵
  周世宗陵十六年三月
  聖駕南巡至浙江
  親詣
  禹陵致祭奉
  諭朕時巡至杭州
  禹陵在望緬維平成之徳萬世永賴
  皇祖聖祖仁皇帝曽親祀焉爰東渡浙江陟㑹稽式遵皇祖舊典躬薦馨于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側應世予八品官奉祀該督撫擇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用昭崇徳報功至意
  駕至江寧
  親祭
  明太祖陵八月
  諭金朝陵寢近在房山嵗久榛蕪未經修葺朕惟金太祖
  金世宗功徳載在史書景仰傳之奕禩我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勒石建亭以垂不朽顧念國家祀典光昭雖以時遣官將事而一切享殿繚垣儀制所存觀瞻宜備其令直𨽻總督方觀承前往相度有應増修除治者即行奏聞率属鳩工庀事工竣之後朕將躬親展奠以昭敬禮前朝之意十一月
  皇太后六旬萬壽遣官致祭
  歴代帝王陵十八年二月
  親祭
  金太祖世宗陵十九年七月
  皇上重詣
  盛京於廣寧遣官祭
  遼太祖陵二十年六月平定凖噶爾大功告成遣官祭歴代帝王陵二十一年三月
  東巡至曲阜
  躬詣
  少皡陵上香二十二年二月
  南巡於浙江遣官祭
  禹陵於江寧遣官祭
  明太祖陵越一日
  親詣
  明太祖陵奠酒自後
  南巡江浙並致祭如禮二十四年十一月平定回部大
  功告成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二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七旬萬壽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二十七年
  命重修
  歴代帝王廟並令改葢黄瓦以崇典禮二十九年二月
  工竣
  御製碑文勒石三月
  親祭
  歴代帝王廟三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萬壽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四十年禮部議准停止明世宗陵祭祀四
  十年三月
  親祭
  歴代帝王陵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金川遣官祭歴代帝王陵四十五年八月
  皇上七旬萬壽
  恩詔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四十八年三月
  親祭
  歴代帝王廟四十九年二月
  皇上南巡過曲阜
  親詣
  少皥陵行禮閏三月至江寧
  親詣
  明太祖陵行禮奉
  諭禮部奏詣明太祖陵儀注三奠酒每奠行一叩禮等語前代陵寢於經過時親詣拈香自應較本朝
  陵寢儀節有别然朕加隆前代禮數從優昨經過曲阜親詣少皥陵孔林皆行二跪六叩禮嗣後遇親詣前代陵寢俱照此行禮不必奠酒著為令七月
  諭朕因覽四庫全書内大清通禮一書所列廟祀歴代帝王位號乃依舊㑹典所定有所弗愜於心敬憶
  皇祖實録有勅議増祀之諭令查取禮部原議紅本則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内具題爾時諸臣不能仰體
  聖懷詳細討論未免因陋就簡我
  皇祖諭㫖以凡帝王曾在位者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此外應盡入廟即一二年者亦應崇祀煌煌
  聖訓至大至公上自羲軒下至勝國其間聖作明述之君守文繼體之主無不馨香妥侑不特書生臆論無能仰喻
  高深即歴代以来升歆議禮未有正大光明若此者也乃㑹議疏内聲明偏安亡弑不入祀典而仍入遼金二朝不入東西晉元魏前後五代未免意有偏向視若仰承
  聖意而實顯與
  聖諭相背朕意若謂南北朝偏安不入正統則遼金得國亦未奄有中原何以一登一黜適足啓後人之訾議即因東西晉前後五代有因簒得國擯而不列如操丕不得為正統之例殊不知三國時正統在昭烈故雖以陳夀三國志之尊魏抑蜀而卒不能奪萬世之公評至司馬氏簒竊以還南朝神器數易如宋武帝崛起丹徒手移晉祚自不能掩其簒奪之罪其他雖祖宗得國不正而子孫能繼緒承休即為守文中主亦不可㮣從缺畧况自漢昭烈以至唐高祖統一區夏時之相去三百餘年其間英毅之辟節儉之主史不絶書又安可置而不論至於後五代如朱温以及郭威或起自宼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更易數姓中華統緒不絶如綫然周世宗承藉郭氏餘業慿有疆域尚不失為令主此而㮣不列入則東西晉前後五代數百年間創守各主祀典缺如何以協千秋公論他若元魏雄據河北地廣勢强太武道武勤思政理講學興農亦可謂偏安英主並當量入祀典以示表章朕前命館臣録存楊維楨正統辨諭内詳晰宣論以維楨所辨正統在宋不在遼金元之説為是所以存春秋綱目之義見人心天命之攸歸且檢閲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所載明代崇祀古帝王位號原未列遼金二朝今通禮内崇祀遼金而不入東西晉前後五代似此互相入主出奴伊於何底是皆議禮諸臣有懷偏見明使後世臆説之徒謂本朝於歴代帝王未免區分南北意存軒輊甚失
  皇祖降諭之本意也至明之亡國由於神熹二宗紀綱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統時國事已不可為雖十七年身歴勤苦不能補救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與荒淫失國者一例而論是以
  皇祖睿裁將神熹二宗撤出而愍帝則
  特令廟祀
  褒貶予奪毫釐不爽實千古大公定論乃諸臣於定議時轉復將漢之桓靈増入豈未思炎漢之亡亡於桓靈而不亡於獻帝乎從前定議未將東漢全局詳審論斷轉使昏闇之君濫叨廟食所議未為允協夫自古帝王統緒相傳易代以後饗祀廟庭原以報功崇徳至於嚴簒竊之防戒守成之主或予或奪要必衷於至當而無所容心於其間方協彰癉之義所有歴代帝王廟祀典著大學士九卿更行悉心詳議具奏並著於定議後交四庫館恭録
  皇祖諭㫖並朕此㫖於通禮卷首以昭殷鑒歴朝垂示萬年之至意尋大學士等議奏酌擬増入廟祀
  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簡文帝
  宋文帝孝武帝明帝
  齊武帝
  陳文帝宣帝
  元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
  武帝孝明帝
  唐明宗
  周世宗共二十三帝又
  唐憲宗
  金哀宗二帝應否増入廟祀恭候
  欽定得
  㫖據大學士九卿等㑹議増祀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各帝王一摺並聲請唐憲宗金哀宗應否一體増祀等語憲宗處唐中葉各鎮節度慿陵跋扈僣叛不臣憲宗命將專征削平淮西厥功頗偉在有唐一代中尚屬英主其末年被弑係禍變猝乗與荒亂失徳召變致衅者不同至金哀宗處衰弱之時國勢已不可問推其致敗之由實由熙宗海陵淫虐階厲哀宗自縊殉國與明之愍帝事同一例自應一體増祀餘俱著照所議行五十年正月
  皇上御極五十年大慶
  恩詔遣官祭
  歴代帝王陵二月
  親詣
  歴代帝王廟致祭行禮
  御製祭
  歴代帝王廟禮成恭記文曰予小子既敬遵
  皇祖聖訓増祀
  歴代帝王以今年二月春祭之吉奉
  神主入廟禮以克成祭不欲數於是退而恭記曰
  皇祖之聖允符我
  皇考所尊稱大成有類
  先師孔子而無以復加也即此増入之
  㫖實出大公至明乃稱歴代之名義而非有意於其間也夫歴代者自開闢以來君王者之通稱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有所旌别彰癉於其間也夫有所旌别彰癉於其間則必有所進退而是非好惡紛然起矣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將無所底止且以旌别彰癉言之湯武即有慚徳則歴代開創之君湯武且不若審如是
  三皇五帝之外其宜入廟者有幾是非祭
  歴代帝王之義也故我
  皇祖謂非無道亡國被弑之君皆宜入廟者義在此但引而未發予小子敢不敬申其義乎葢自洪武建廟南京以来北京祖之所祀者寥寥洪武六年始建歴代帝王廟於南京崇祀者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武王漢髙祖光武帝隋髙祖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十九帝已而罷周文王隋高祖唐高祖之祀嘉靖九年罷南京廟祀建  歴代帝王廟於北京二十四年又罷元世祖之祀及我
  世祖定鼎燕京
  幼齡即位百度畢舉爾時議禮之臣於議
  歴代帝王廟位次亦頗有所出入我   世祖定鼎燕京因明代祀典順治二年増祀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明太祖凡五帝而我
  皇祖之諭亦因近
  大事之際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諸臣未能仰遵聖意其出入亦頗不倫㑹典載康熙六十一年   皇祖諭㫖凡帝王在位除無道被弑亡國之主外盡宜入廟崇祀爾時廷臣不能仰體聖意詳細討論且疏奏在十一月   大事前數日所議增祀夏商以來帝王一百四十三位并漢之桓靈皆入之寔不倫矣予小子於昨嵗閲大清通禮始悉其事因命大學士九卿更議増祀而以仲春躬祀入所増
  神主於廟昨嵗因閲大清通禮見崇祀  歴代帝王位次有不愜于懐者如漢之闌入桓靈而於前後五代全未議及因飭大學士九卿等更議増祀晉元帝以來二十五帝而於桓靈則撤出之以昭公論今嵗仲春入  神主於廟躬禮致祭詳見禮成述事詩并序予嘗論之洪武之去遼金而祀元世祖猶有一統帝繫之公至嘉靖之去元世祖則是狃于中外之見而置一統帝繫於不問矣若
  順治初之入遼金而去前五代則爾時議禮諸臣亦未免
  有左袒之意孰若我
  皇祖之大公至明昭示千古為一定不易之善舉哉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東夷文王西夷豈可以東西别之乎正統必有所繫故予於通鑑輯覽之書大書特書一遵春秋不敢有所軒輊於其間予于歴代通鑑輯覽一書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餘年於南北朝及宋元遼金正統偏安   天命人心繫屬存亡之際大書特書必公必平如南宋自徳祐以前尚有疆域可慿至臨安既破帝㬎見俘宋統始絶故自丙子三月以前為宋帝㬎徳祐二年三月以後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于元順帝北遷沙漠委棄中原則自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以後正統乃歸之明為洪武元年至我朝世祖定鼎京師在甲申五月惟時明福王尚監國南京故通鑑輯覽仍書明以别之直至乙酉五月大
  清兵下江南福王就執始書明亡折衷義例惟嚴惟謹一遵春秋之法無所容心曲徇於其間也以為一時之論雖權萬古之論不可欺也然則
  歴代帝王之祀果即非如配享
  先師孔子漠無旌别彰癉於其間乎曰不然也歴代帝王胥祀於景徳之殿其有徳無徳若南若北曰中曰外是一家非一家章章如昭昭如孰可以為法孰可以為戒萬世之後入
  廟而祀者孰不憬然而思愓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然而懼耶是即不明示旌别彰癉而已寓旌别彰癉於無窮矣其有不憬然思惕然懼者則是無道之倫必不能入此
  廟矣嗚呼可不懼哉可不懼哉雖然予更有後言焉葢宜入
  廟與不宜入誠昭然應知懼而我大清國子子孫孫祈
  天永命所以綿萬禩無疆之庥者更當以不入斯廟為棘安不㤀危治不㤀亂用慎苞桑之固思及此有不忍言而又有不忍不言者百世子孫其尚凛難諶之戒乎三月
  駕幸湯山道經昌平
  親酹
  明成祖陵奉
  諭直𨽻昌平州為前明陵寢之地本朝定鼎後我
  世祖章皇帝即命以帝禮改𦵏思陵並勅工部修葺諸陵親臨奠酹併禁止樵採添設陵戸我
  皇祖聖祖仁皇帝亦曽
  親臨致奠並飭地方官加意防䕶所以加禮前代者最為優渥朕此次行幸湯山取道昌平躬詣長陵致奠見諸陵寢明樓享殿多有損壞神牌龕案亦遺失無存為之慨然弗忍視葢由明代中葉以後國事廢弛全不以祖宗為念於陵寢並未修葺至末年復經流㓂擾亂亦無人守衛以致日就傾圮若其後代之君果能嵗加繕治整齊完固逮今不過百有餘年亦何致頺剥若此又諸陵前雖建有碑座均未鐫泐未審彼時是何意見今親臨奠醊周覽之下深為軫惻自應重加修葺増設龕位俾臻完備再我朝開剏之初睿親王以我師克取遼東時明之君臣惑於形家謬説疑金代陵寢與本朝王氣相闗將房山縣金陵拆毁是以爾時亦將定陵享殿撤出停其祭祀然明樓寳城仍存其舊未壞也維時我
  世祖尚未親政其事實由睿親王建議赤非
  世祖意也今國家一統已歴百數十年勝朝陵寢自應一體修復所有定陵享殿著仍行修建春秋祀事如故又明世宗永陵前因尹嘉銓條奏將其祭祀裁撤但前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厯天啟是以歴代帝王廟中撤其位祀而陵寢仍前致祭明世宗雖溺意齋醮尚不致如萬厯天啟之昏庸失徳其陵寢自應照前一體致祭以昭大公我國家受
  天眷命
  世徳顯承於前代陵寢繕完保䕶禮從其厚此次修復諸明陵殿宇等工即費至百萬帑金亦所不靳所有此項工程著派尚書劉墉徳保金簡侍郎曹文埴徳成董率經理務期完固工成後飭該地方官随時稽察小心防䕶嚴禁樵蘓用副朕隆禮勝朝之至意等謹按杜典祀先代帝王之後有老君祠一條彼以一時所尚用加纂輯本非典要又孔子祠後有太公廟一條亦非定禮前明罷之甚當伏考
  本朝祀典並無與此相類者應刪其目至杜典以巡狩
  入吉禮赤於義理未協兹謹從
  大清通禮之例凡
  巡幸盛典恭載於嘉禮門内若封禪之説不見經傳附㑹無稽莫甚於此杜典載之陋矣良由秦漢以至有唐多襲行之甚且以古帝王巡狩望祀之禮妄加縁飾誇耀當世愚惑後人宋代真宗踵行陋轍今
  欽定續通典載之葢存其事正所以黜其非也欽惟本朝受命
  聖徳
  神功超越前代禮
  天祭
  地致敬
  郊壇大典煌煌義昭崇報
  聖祖仁皇帝省方登岱
  慶行
  惠施斥封祀之文而弗舉我
  皇上法
  祖時巡瞻禮泰岱
  茂典重光望秩懷柔與詩書比烈矣伏讀辛夘春東巡
  御製登泰山即事言志詩有那舉升中禮之句注云多有引升中語為幸泰山數典者不知升中乃燔柴告
  天即為封禪之説所自昉向嘗斥為不經是以前者兩陟
  岱頂及此次登嶽祝
  釐不過瓣香展敬並無所謂升中之事其誤不可不正大
  
  聖言折衷經訓而益精之允為卓越萬古恭識於此益以見杜典封禪之議可不待加闢而自明矣
  皇朝通典卷四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