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記第卅二 禮記
緇衣第卅三
奔喪第卅亖 

子言之曰:爲上易事也,爲下易知也,則刑不煩矣。

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願,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蒞之,則民有孫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製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惡德,而遂絕其世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甫刑》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爲仁爭先人。故長民者章誌、貞教、尊仁,以子愛百姓,民致行己以說其上矣。《詩》云:「有梏德行,四國順之。」

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遊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民言不危行,而言行不危言矣。《詩》云:「淑慎爾止,不愆於儀。」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詩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一。《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

子曰:『爲上可望而知也,爲下可述而誌也,則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尹誥》[1]曰:「惟尹躬及湯,咸有一德。」《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子曰: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禦民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矣。《詩》云:「上帝板板,下民卒𤺺。」《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祿不足勸也,刑罰不足恥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康誥》曰:「敬明乃罰。」《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寧,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邇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謀 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後,毋以嬖禦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失,而教是以煩。《詩》云:「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讎,亦不我力。」《君陳》曰:「未見聖,若己弗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

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所褻也。夫水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大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厥度則釋。」《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大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誥》曰:「惟尹躬天敗[2]於西邑夏,自割有終,相亦惟終。」』

子曰:『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詩》 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爲正,卒勞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日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日[3]怨。」』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一,行無類也。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誌,死則不可奪名。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誌,質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一也。」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也。《詩》云:「君子好仇。」

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堅,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子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子曰:苟有車,必見其軾;苟有衣,必見其敝;人苟或言之,必聞其聲;苟或行之,必見其成。《葛覃》曰:「服之無射。」

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可飾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爲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昔在上帝,割[4]田觀文王之德,其集大命於厥躬。」』

子曰:『宋[5]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爲卜筮。」古之遺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爲不敬;事煩則亂,事神則難。」《易》曰:「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恆其德偵,婦人吉,夫子凶。」』

斠勘

编辑
  1. 傳世本『誥』作『吉』。鄭玄注《緇衣》:『「吉」,當爲「告」。「告」,古文「誥」。字之誤也。』,《郭店楚墓竹簡・緇衣》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緇衣》皆正作『《尹誥》云:「惟尹允及湯,咸有一德。」』。塙明傳世本作『吉』爲訛誤。
  2. 傳世本『敗』作『見』。鄭玄注《緇衣》:『「見」或爲「敗」。』,《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尹誥》正作『尹念天之敗西邑夏,曰:「夏自割,其有民,亦惟厥眾,非民亡與守邑。」。』。塙明傳世本作『見』爲訛誤。
  3. 傳世本『日』作『曰』。《郭店楚墓竹簡・緇衣》作『《君牙》云:「日暑雨,小民唯日怨,晉冬祁寒,小民亦唯日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緇衣》同作『《君牙》云:「日暑雨,小民唯日怨,晉冬祁寒,小民亦唯日怨。」』,用同《書・周書・大誥》『文王惟卜用』語,是賓語前置,意即『文王用卜』『小民怨日』。塙明傳世本作『曰』爲訛誤。
  4. 傳世本『割』作『周』。鄭玄注《君奭》:『古文「周田觀文王之德」爲「割申勸寧王之德」,今博士讀爲「厥亂勸寧王之德」。三者皆異,古文似近之。』,孔穎達疏《緇衣》:『古文「周田觀文王之德」爲「割申勸寧王之德」者,以伏生所傳,歐陽、夏矦所注者爲《今文尙書》,以衛、賈、馬所注者,元從壁中書所出之古文,即鄭注《尚書》是也。此「周」字,古文爲「割」;此「田」字,古文作「申」;此「觀」字,古文爲「勸」。皆字體相涉,今古錯亂。』,《郭店楚墓竹簡・緇衣》正引作『《君奭》云:「昔在上帝,割申觀文王德,其集大命于厥身。」』。本章前句有引『《尹誥》曰:「惟尹躬天敗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尹誥》正作『尹念天之敗西邑夏,曰:「夏自割,其有民,亦惟厥眾,非民亡與守邑。」。』。塙明傳世本作『周』爲訛誤。
  5. 傳世本『宋』作『南』。《郭店楚墓竹簡・緇衣》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緇衣》皆作『子曰:「宋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爲卜筮也。』」』。塙明傳世本作『南』爲訛誤。
 表記第卅二 ↑返回頂部 奔喪第卅亖
相關作品
禮記鄭玄註| 禮記正義| 禮記註疏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後來方便今人閲讀,而加入標點符號的版權狀況可能是:

  1. 若由維基文庫用戶自己的方式加入標點符號,依據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的条款释出。
  2. 1999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古籍标点等著作权问题的答复《权司1999第45号》,认为仅加标点不足以有创作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至少应当支付相应的对价。此处民法通则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与著作权是分别的话题。
  3. 中華民國94年(2005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局解釋令函存档)也認爲僅對古文加標點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權。

另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句讀的著作權保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