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定宇第二書

定宇第二書
作者:袁枚 清朝
本作品收錄於《小倉山房文集/18

覆書道士之制行,非經不可,疑經者非聖無法云云。僕更不謂然。

夫窮經而不知經之所由名者,非能窮經者也。三代上無「經」字,漢武帝與東方朔引《論語》稱傳不稱經。成帝與翟方進引《孝經》稱傳不稱經。《六經》之名始於莊周,《經解》之名始於戴聖。莊周,異端也;戴聖,贓吏也。其命名未可為據矣。桓、靈刊《石經》,匡、張、孔、馬以經顯。歐陽歙贓私百萬,馬融附奸,周澤彈妻,陰鳳質人衣物,熊安稱觸觸生,經之效何如哉!

《六經》中,惟《論語》、《周易》可信,其他經多可疑。疑,非聖人所禁也。孔子稱「多聞闕疑」,又稱「疑思問」。僕既無可問之人,故宜長闕之而已。且僕之疑經,非私心疑之也,即以經證經而疑之也。其疑乎經,所以信乎聖也。《六經》者文章之祖,猶人家之有高、曾也。高、曾之言,子孫自宜聽受,然未必其言之皆當也。《六經》之言,學者自宜參究,亦未必其言之皆醇也。疑經而以為非聖者無法,然則疑高、曾之言,而為之幹蠱,為之幾諫者,亦可謂非孝者無親乎?

漢王充曰:「著作者為文儒,傳經者為世儒。著作者以業自顯,傳經者因人以顯。是文儒為優。」宋劉彥和曰:「傳聖道者莫如經。然鄭、馬諸儒,宏之已足,就有闡宣,無足行遠。」唐柳冕曰:「明《六經》之義,合先王之道,君子之儒也;明《六經》之注,與《六經》之疏,小人之儒也。今先小人之儒,而後君子之儒,以之求才,不亦難乎?」此三君子之言,僕更為足下誦之。

足下謂說經貴心得,不以沿襲為工。此言是矣。然而一人之心,即眾人之心也;一人之心所能得,即眾人之心所能得,不足以為異也。文章家所以少沿襲者,各序其事,各值其景,如煙雲草木,隨化工為運轉,故日出而不窮。若執一經而說之,如射舊鵠,雖後羿操弓,必中故所受穿之處;如走狹徑,雖跦々小步,必履人之舊跡也。

前賜《讀大禮議》、《六宗說》俱精確,然一則毛西河曾言之,一則郝京山曾言之。其書俱在,其說更詳。此豈足下有意襲之哉!足下之心得之,彼二人之心先得之。足下之識雖在二人之前,而足下之生已在二人之後,則不襲之襲,二人傳而足下不傳矣。且僕固疏於經者也。甫得二義,已覺其襲。倘從足下之言,而惟經之是窮,則足下之終日仰首屋梁所自矜獨得者,不俱可危乎?要之,足下自問不能購盡天下說經之書,又不能禁絕天下說經者之口,姑毋以說經自喜也。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