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78

卷七十七 經義考 卷七十八 巻七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七十八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梁武帝尚書大義
  隋志二十卷
  
  劉氏叔嗣尚書注
  七録二十一卷
  佚
  尚書新集序
  七録一卷
  
  尚書亡篇序
  隋志一卷
  佚
  隋志梁五經博士劉叔嗣注
  册府元龜劉叔嗣為五經博士注尚書亡篇序又注尚書二十一卷
  孔氏子袪尚書義
  二十卷
  佚
  集注尚書
  三十卷
  
  任氏孝恭古文尚書大義
  唐志二十卷
  佚
  南史任孝恭字孝恭臨淮人武帝召入西省初為奉朝請進直壽光省為司文侍郎俄兼中書通事舍人侯景獲之使作檄求還私第檢討景許之因走入東府城陷景剉斬之
  蔡氏大寳尚書義疏
  隋志三十卷
  佚
  隋志大寳蕭詧司徒
  孔頴達曰古文近至隋初始流河朔其為正義者蔡大寳巢猗費甝顧彪劉焯劉炫
  巢氏尚書義
  隋志三卷新舊唐志作義疏十卷
  
  尚書百釋
  隋志三卷
  佚
  隋志梁國子助教巢猗撰
  費氏尚書義疏
  隋志十卷
  佚
  陸德明曰梁國子助教江夏費甝作尚書義疏行於世
  李延壽曰齊時諸生畧不見孔傳注解武平末劉光伯劉士元始得費甝義疏乃留意焉
  張氏尚書義
  十五卷
  佚
  尚書廣疏
  崇文總目十八卷
  
  劉氏尚書義疏
  唐志二十卷
  佚
  北史劉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少與河間劉炫結盟為友同受詩於同郡劉軌思受左傳於廣平郭懋常問禮於阜城熊安生開皇中舉秀才射策同修國史直門下省俄除員外將軍於秘書省考定羣言假還復入京為飛章所謗除名於是優游鄉里專以著述教授為務賈馬王鄭所傳章句多所是非煬(「旦」改為「𠀇」)帝即位遷太學博士
  儒林傳信都劉士元河間劉光伯拔萃出類學通南北博極古今後生鑽仰所製諸經義疏縉紳咸師宗之
  劉氏炫尚書述義
  隋志二十卷
  佚
  尚書百篇義
  通志一卷
  
  尚書孔傳目
  通志一卷
  佚
  尚書畧義
  通志三卷
  
  北史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隋開皇中奉勑同修國史俄直門下省兼於内史省考定羣言雖遍直三省竟不得官為縣司責其賦役炫自陳於内史内史送詣吏部尚書韋世康問其所能炫自為狀曰周禮禮記毛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論語孔鄭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雖義有精粗並堪講授周易儀禮榖梁用功差少子史文集嘉言故事咸誦於心天文律厯窮覈㣲妙吏部竟不詳試在朝知名之士十餘人保明炫所陳不謬於是除殿内將軍煬(「旦」改為「𠀇」)帝即位納言楊達舉炫博學有文章射策髙第除太學博士冊府元龜劉炫為太學博士以品卑去任歸於河間時盗賊蠭起榖食踊貴教授不行因凍餒而死其後門人諡曰宣德先生
  按劉光伯尚書百篇義孔傳目畧義三書紹興四庫續到闕書目俱有之又隋志載劉先生尚書義三卷不詳其名度非光伯即士元所著也
  王氏孝籍尚書注
  
  北史王孝籍平原人開皇中召入秘書助修國史後歸鄉里以教授為業終於家注尚書及詩遭亂零落
  顧氏尚書疏
  隋志二十卷
  佚
  尚書文外義
  隋志一巻
  
  今文尚書音
  隋志一卷
  佚
  古文尚書音義
  唐志五卷
  
  尚書大傳音
  隋志二卷
  佚
  北史顧彪字仲文餘杭人明尚書春秋煬(「旦」改為「𠀇」)帝時為秘書學士撰古文尚書義疏二十卷行於世
  冊府元龜彪撰古文尚書義疏二十卷今文尚書音一卷大傳音一卷尚書文外義一卷
  鄭樵曰古文尚書音唐世與宋朝並無今出於漳州之呉氏
  虞氏失名尚書釋問
  隋志一巻
  佚
  王氏失名尚書傳問
  七録二卷
  佚
  亡名氏尚書閏義
  隋志一卷
  
  尚書義疏
  隋志七卷
  佚
  尚書逸篇
  隋志二卷
  
  孫奭曰隋經籍志尚書逸篇出於齊梁之間考其篇目似孔氏壁中書之殘缺者故附尚書之末
  唐孝明皇帝今文尚書
  新唐志十三卷
  
  新唐志開元十四年𤣥宗以洪範無偏無頗聲不協詔改為無偏無陂天寳三載又詔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從今文
  册府元龜唐天寳三載詔曰朕欽惟載籍討論墳典以為先王令範莫越於唐虞上古遺書實稱於訓誥雖百篇奥義前代或亡而六體竒文舊規猶在但以古先所制有異於當今傳寫浸譌有疑於後學永言刋革必在從宜尚書應是古體文字並依今字繕寫施行其舊本仍藏之書府唐大詔令勑曰典謨既作雖曰不刋文字或訛豈必相襲朕聴政之暇乙夜觀書匪徒閲於㣲言實欲暢於精理毎讀尚書洪範至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三復兹句常有所疑據其下文並皆協韻唯頗一字實則不倫又周易泰卦中无平不陂釋文云陂字亦有頗音陂之與頗訓誥無别為陂則亦㑹意為頗則聲不成文應由煨燼之餘編簡墜缺傳授之際差舛相沿原始要終須有刋革朕雖先覺兼訪諸儒僉以為然終非獨斷其尚書洪範無偏無頗字宜改為陂庶使先儒之義去彼膏盲後學之徒正其魚魯仍宣示國學主者施行
  按文苑英華亦載此勑云是孫逖代草
  鄭樵曰易詩書春秋皆有古文自漢以來盡易以今文惟孔安國得屋壁之書依古文而𨽻之安國授都尉朝朝授膠東庸生謂之尚書古文之學鄭康成為之注亦不廢古文使天下後學於此一書而得古意不幸遭明皇更以今文其不合開元文字者謂之野書所用今文違於古義多矣
  馬端臨曰按漢儒林傳言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唐藝文志有今文尚書十三卷注言𤣥宗詔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從今文然則漢之所謂古文者科斗書今文者𨽻書也唐之所謂古文者𨽻書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
  顧炎武曰周禮肆師治其禮儀以佐宗伯注故書儀為義鄭司農云義讀為儀古者書儀但為義洪适𨽻釋云周禮注儀義二字古皆音莪以今考之漢孔耽神祠碑竭凱風以惆憀惟蓼儀以愴悢平都相蔣君碑感慕詩人蓼蓼者儀並以儀為莪也衛尉卿衡方碑感衛人之凱風悼蓼義之劬勞司𨽻校尉魯峻碑悲蓼義之不報痛昊天之靡嘉並以義為莪也呉才老韻補儀牛何反周禮注儀作義古皆音俄詩汎彼栢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惟我儀之死矢靡他又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又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又飲酒孔嘉維其令儀又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又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又辟爾為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于儀穆天子傳黄澤謡黄之陁其馬歕沙皇人威儀管子第子職相切相磋各長其儀劉向説苑食則有節飲則有儀往則有文來則有嘉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太𤣥經陽氣汜施不偏不頗物與爭訟各遵其儀韓勑孔廟禮器碑上合紫臺稽之中和下合聖制事得禮儀儀皆作俄音自中山王文木賦載重雪而梢勁風將等於二儀始與枝雌知斯為韻
  按顧氏所詮最為詳確義既通儀又音俄正與頗同韻明皇不曉事謂從頗則聲不成文遂改為陂徒見嗤於學者矣竊謂經文一字之改雖無大害然亦當復古本為是
  又按王氏困學記聞謂泰誓古文本作大誓故孔氏注云大㑹以誓衆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畏今大作泰畏作威皆衛包所改乃知匪特洪範之取頗為陂也
  文宗皇帝尚書君臣事迹圖
  佚
  玉海文宗毎對宰臣深言經學太和二年五月帝纂集尚書中君臣事跡命工圖寫於太液亭朝夕觀覽
  孔氏頴達等尚書正義
  唐志二十卷
  存
  新唐書國子祭酒孔頴達太學博士王德韶四門助教李子雲等奉詔撰四門博士朱長才蘇德融太學助教隋德素四門助教王士雄趙𢎞智覆審太尉揚州都督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吏部尚書侍中髙季輔吏部尚書褚遂良中書令柳奭𢎞文館學士谷那律劉伯莊太學博士賈公彦范義頵齊威太常博士柳士宣孔志約四門博士趙君贊右内率府長史𢎞文館直學士薛伯珍國子助教史士𢎞太學助教鄭祖𤣥周𤣥達四門助教李𤣥植王真儒與王德韶隋德素等刋定
  中興書目尚書正義二十卷永徽四年長孫無忌等承詔刋定
  孔頴達序曰夫書者人君辭誥之典右史記言之䇿古之王者事總萬機發號出令義非一揆或設教以馭下或展禮以事上或宣威以肅震曜或敷和而散風雨得之則百度惟貞失之則千里斯謬樞機之發榮辱之主絲綸之動不可不慎所以辭不茍出君舉必書欲其昭法誡慎言行也其泉原所漸基於出震之君黼藻斯彰郁乎如雲之后勲華揖讓而典謨起湯武革命而誓誥興先君宣父生於周末有至德而無至位修聖道以顯聖人芟煩亂而剪浮辭舉宏綱而撮機要上斷唐虞下終秦魯時經五代書總百篇采翡翠之羽毛拔犀象之牙角罄荆山之石所得者連城窮漢水之濱所求者照乗巍巍蕩蕩無得而稱郁郁紛紛於斯為盛斯乃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將來者也暨乎七雄已戰五精未聚儒雅與深穽同埋經典共積薪俱燎漢氏大濟區宇廣求遺逸採古文於金石得今書於齊魯其文則歐陽夏侯二家之所説蔡邕碑石刻之古文則兩漢亦所不行安國註之實遭巫蠱遂寢而不用歴及魏晉方始稍興故馬鄭諸儒莫覩其學所注經傳時或異同晉世皇甫謐獨得其書載於帝紀其後傳授乃可詳焉但古文經雖然早出晚始得行其辭富而備其義𢎞而雅故復而不厭乆而愈亮江左學者咸悉祖焉近至隋初始流河朔其為正義者蔡大寳巢猗費甝顧彪劉焯劉炫等其諸公㫖趣多或因循帖釋注文義皆淺畧惟劉焯劉炫最為詳雅然焯乃織綜經文穿鑿孔穴詭其新見異彼前儒非險而更為險無義而更生義竊以古人言誥惟在達情雖復時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經悉對文斯乃鼔怒浪於平流震驚飇於靜樹使教者煩而多惑學者勞而少功過猶不及良為此也炫嫌焯之煩雜就而刪焉雖復㣲稍省要又好改張前義義更太畧辭又過華雖為文筆之善乃非開奬之路義既無義文又非文欲使後生若為領䄂此乃炫之所失未為得也今奉明勑考定是非謹罄庸愚竭所聞見覽古人之傳記質近代之異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煩而増其簡此亦非敢臆説必據舊聞謹與朝散大夫行太學博士臣王德韶前四門助教臣李子雲等謹共銓叙至十六年又奉勅與前修疏人及通直郎行四門博士驍騎尉臣朱長才給事郎守四門博士上騎都尉臣蘇德融登仕郎守太學助教雲騎尉臣隨德素儒林郎守四門助教雲騎尉臣王士雄等對勑使趙𢎞智覆更詳審為之正義凡二十卷庶對揚於聖範冀有益於童稚畧陳其事叙之云爾
  晁公武曰頴達因梁費甝疏廣之唐儒學傳稱頴達與顔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撰五經義訓百餘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云雖包貫異家為詳博然其中不能無謬冗馬嘉運駁正其失永徽中于志寧張行成髙季輔就加増損始布天下藝文志云頴達與李子雲王德韶等撰朱長才蘇德庸隨德素王士雄趙𢎞智審覆長孫無忌李勣等二十四人刋定唐史志傳記事多㕘差此為尤甚所記撰著人姓氏往往不同
  陸氏德明尚書釋文
  宋志一巻
  存
  崇文總目皇朝太子中舍陳鄂奉詔刋定始開寳中詔以德明所釋乃古文尚書與唐明皇所定今文駮異令鄂刪定其文改從𨽻書葢今文自曉者多故音切彌省
  晁公武曰古文尚書孔安國以𨽻古定自漢迄唐行於學官明皇改從今文由是古文遂絶陸德明獨存其一二於釋文
  王應麟曰唐陸德明釋文用古文後周顯德六年郭忠恕定古文尚書并釋文刻板太祖命判國子監周惟簡等重修開寳五年二月詔翰林學士李昉校定上之詔名開寳新定尚書釋文咸平二年十月孫奭請摹印古文尚書音義與新定釋文並行從之天聖八年九月雕新定釋文
  王氏𤣥度注尚書
  新唐志十三卷
  佚
  王氏元感尚書紏繆
  新唐志十巻
  佚
  舊唐書王元感濮州鄄城人舉明經補博城縣丞天授中遷左衛率府録事兼直𢎞文館轉四門博士長安三年表上其所撰尚書糾謬十巻春秋振滯二十卷禮記繩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經史記藳草請官給紙筆寫上秘閣詔令𢎞文崇賢兩館學士及成均博士詳其可否學士祝欽明郭山惲李憲等皆專守先儒章句深譏元感掎摭舊義元感隨方應答竟不之屈鳯閣舍人魏知古司封郎中徐堅左史劉知幾右史張思敬雅好異聞毎為元感申理其義連表薦之尋下詔曰王元感質性温敏博聞強記手不釋卷老而彌篤掎前達之失究先聖之㫖是謂儒宗不可多得可太子司議郎兼崇賢館學士魏知古嘗稱其所撰書曰信可謂五經之指南也
  成氏伯璵尚書斷章
  授經圖十三卷
  佚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姓氏案其書畧序衆篇大㫖
  馮氏繼先尚書廣疏
  宋志十八卷
  佚
  崇文總目偽蜀馮繼先撰以孔穎達正義為本小加已意
  尚書小疏
  宋志十三卷
  













  經義考卷七十八
<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經義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