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川莊記
作者:譚友夏 
1617年
本作品收錄於《鵠灣文草/卷6

莊遠清白江六里,過繁縣北五里,江至此分為川。在大石橋西半里,川又分,不及橋一畝復合。橋北不能見川,柳陰之。柳南度竹隱橋,以川為地,不能見地而見川;時一見地,浮其間如水上物。度其地,十三畝有半,竹陰之。蜀中竹善為陰,碧沈如桐,高矚始有葉,葉鬱鬱隆,至半,萬竹齊陰,倒影在川,川嘗碧,碧浸人影而後已。榿亦然,年深映遠,株必累百。初入竹時,煙其步。

朱無易先生從蒼蔚間置含清亭,清所含也,竹盡榿陰之,合百數十以為影,如不見川;而見川所浮之地,如榿中物。然川至此奔激怒生,流潑潑有聲,自竹隱橋以南之地皆若動。先生乃置軒,常自成都來住累月,課隸人,分江水入川,灌田以自澹。而先生之仲子履顏其軒為「純音」,先生之鄉人稱為繁川莊,先生皆聽之。

萬曆丁巳,官楚憲司,屬譚子為之記。記暇,譚子想慕其地,復為絕句詩凡六首,先生亦聽之也。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