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 土法上马 发展“小化纤”

自力更生 土法上马 发展“小化纤”

——江苏省建设小型合成纤维厂的调查报告
江苏省革命委员会 轻工业部 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通讯员 联合调查
1970年11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江苏省着手建设合成纤维工业,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受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几上几下,成效不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江苏省广大工人怀着一颗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红心,以革命大批判开路,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建成了小型合成纤维厂九个,即将建成并于今年底投产的有八个。生产品种有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维尼纶、丙纶、氯纶等五种。

坚持革命实践 大破“化纤神秘论”

编辑

过去,有些人在“洋奴哲学”的精神枷锁束缚下,把合成纤维工业看得高深莫测,似乎离开了“专家”、洋设备和大量的不锈钢,就办不起来。果真那样神秘吗?事实是最好的回答。常州合成纤维厂是一个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涤纶厂。在建厂过程中,有“洋框框”的人看到这个一无化工“专家”,二无机械加工能力的小厂,不仅要搞纺丝,而且要自己搞原料生产,摇头说:“吹大牛”。常州化纤工人遵循毛主席关于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教导,不懂技术干中学,没有设备自己造,不仅高速度地建立了纺丝车间,而且仅仅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涤纶原料车间,实现了涤纶原料、纺丝配套生产。今年这个厂生产的“的确良”,常州市几十万人口每人可以买到一丈多,使人民的衣着更加丰富多彩了。

化纤工厂坛坛罐罐多,管道多,有些机器设备精密度要求很高。但是,江苏化纤工人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边干边学,从实践中增长才干,变“外行”为“内行”。树脂切片干燥设备是涤纶抽丝的关键设备之一。按照洋框框,涤纶树脂的干燥,必须在能抽真空的“转鼓”中进行。这种设备又大又笨,而且效率很低。南京涤纶纺丝厂的工人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的教导,决心革“洋转鼓”的命,闯自己的新路。他们在党支部领导下,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经过五个月的反复试验,几十次的改装,终于成功地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树脂切片干燥设备,推翻了树脂切片必须在真空中干燥的洋教条。这种设备比“洋转鼓”,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一台日产二吨的干燥机,造价一万多元,而仿造一台容量一吨的“洋转鼓”,得花十几万元。

有些人以合成纤维工业要有大批耐酸、耐碱、耐高温高压的坛坛罐罐为借口,强调非多用不锈钢不可。是被这个拦路虎吓倒,还是把这个拦路虎踢开?连云港的化纤工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工人们说:化工设备采用不锈钢,无非是为了抗腐蚀、防污染。在一定条件下,陶瓷、搪瓷、塑料等材料,同样可以起抗腐蚀的作用。有些非用不锈钢不可的设备,在许多情况下也只是其中的某些部件。经过分析,他们坚决破除了对不锈钢的迷信,对一些要求抗腐蚀的设备,大胆采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全省十七个“小化纤”厂,普遍采用了陶瓷、搪瓷、塑料、铝板、铸铁等各种材料,代替不锈钢制造出反应釜、沉淀罐和各种管道。仅在最必要的部分,使用少量的不锈钢。从而使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坚持大家动手 打倒“条条专政”

编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江苏大办合成“小化纤”,又一次证明了这一伟大真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在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所推行的“条条专政”的影响下,对于化学纤维工业,强调所谓“行业分工”,一家独办。搞纺丝的不能抓原料,搞原料的不能抓纺丝。并且片面强调所谓“大厂经济合理”论。结果是很多困难不好解决,严重影响了地方办化纤工业的积极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江苏广大工人以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鞍钢宪法”为锐利武器,狠批了“条条专政”,打破了行业界限,无论是化纤原料,还是抽丝加工,有条件的都积极搞;同时,批判了重大轻小,重洋轻土的思想。通过狠抓两条路线斗争,开展革命大批判,在广大工人、干部中,统一了认识,很快地掀起了一个发展合成“小化纤”的群众运动。

战斗首先在常州市打响,六个月生产出了“的确良”产品。接着,南京、无锡、苏州、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江阴等专、市、县,纷纷上马。领导带群众,群众促领导,工厂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条条专政”,一事无成;依靠群众,威力无穷。

江苏各地在发展“小化纤”的群众运动中,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特别是注意发挥现有化工企业和纺织企业的积极性。他们打破行业界限,采用大厂办小厂、老厂带新厂的办法,使“小化纤”多快好省地发展起来。全省十七个“小化纤”厂,只有三个是新铺的摊子,其余十四个厂都是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建设起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可以发挥这些工厂老工人多、政治领导力量强的长处,又可以挖掘这些企业的潜力,高速度地发展“小化纤”。而“小化纤”的迅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这些老厂的生产。坚持自力更生大破“依赖思想” 江苏省在发展“小化纤”中,普遍遇到两个问题:一是设备,二是材料。是向上伸手,依赖国家,还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是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也是关系到“小化纤”能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各级革委会组织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大破“等待依赖”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确立自力更生、敢想敢闯、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革命志气。徐州化工厂建设一个涤纶原料车间,总共需要一百二十一台设备,除去二十台定型设备外,其余一百零一台非定型设备,全是本厂工人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敲敲打打,拼拼凑凑,以最快的速度,最省的材料,连续苦战一百三十六天造出来的。南通市国棉二厂建设涤纶纺丝车间时,为了给国家节约新钢材,千方百计修旧利废。一台热定型机原来需用十六吨钢材,他们找来已经报废的纺织机零部件,东拼西凑,修修补补,总共只用了两吨新钢材。

江苏省十七个“小化纤”自力更生解决设备问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是依靠主办的老厂包制全部或大部非定型设备。有些是在市、县或一个大行业范围内搞大协作、大会战。一厂办,众厂帮,主动搞协作,争先来支援,一般都做到了化纤设备制造立足于本地。对于那些精密的关键设备,则由省里作出全面规划,安排一些机械厂定点生产,统一调配,争取逐步做到省内全部自给。这就赢得了时间,争得了速度。

坚持综合平衡 不搞“无米之炊”

编辑

发展工业,不能光抓加工工业,不抓原料,搞无米之炊。坚持综合平衡,注意抓好相应的化工原料的配套,是发展“小化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江苏各专、市革委会在发展“小化纤”中,认真总结了过去省内个别办得比较早的“小化纤”厂,一度由于没有落实原料配套,建成以后迟迟不能进行生产的经验教训,不仅狠抓了合成纤维纺丝加工厂的建设,而且重视抓好相应的化工原料生产。常州、南通、镇江等地办“小化纤”,都是抽丝、原料一齐上马。有的是由“小化纤”厂自力更生搞化工原料生产,做到基本自给自足,效果很好。有的是在一个地区内,搞原料和纺丝的定点配套,组织社会主义协作,因地、因厂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现有化工工厂的基础。一个厂搞一个品种,几个厂通力协作,迅速做到原料成龙配套。如徐州等地就是这样做的。这样做好处很多:担子分着挑,建设速度快;驾轻就熟,技术上容易过关;可以统一使用化工厂的一些供电、供气、供水的公用工程,节约大量投资;还有利于推动化工行业开展综合利用。

江苏各地从发展“小化纤”的实践中体会到:发展小型地方工业的群众运动越是高涨,越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积极地抓好综合平衡。在确定化纤生产品种时,要分析本地区的原料资源和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同时,注意相应的纺织、印染能力的配套。这样做,就会使群众办化纤工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化纤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