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齋先生文集 (田愚)/前編續卷二

前編續卷一 艮齋先生文集
前編續卷之二
作者:田愚
1927年
前編續卷三

與崔命喜,兪鎭敏丁未

编辑

平時。只憑天資作用。體道功夫。卻甚麤疏。要約處。領會旣未端的。放過處。省克復不猛利。學之不精。德之不崇。寔源於此。此當加意矯揉。不可只如前日自恕。三千年宗敎。誠莫重焉。但以繼往開來。以兆佗日之太平。謂之擔在老拙。則禮台及諸公之言。可謂太沒斟量矣。惟願同志之士。須先以靜敬爲本。繼之體認天理。而用之於立德酬世之際。若乃察觀慮下之敎。克伐怨欲之戒。尤要盡心。如此則前聖相傳道脈。庶幾由此而立矣。

答柳確淵壬寅

编辑

習氣之妨奪。良心之梏喪。何爲而然也。請學稼圃。雖見斥於聖門。此則爲樊子意欲以是治民而發。至於貧無以自資。如躳親鉏菜。如管幼安。灌畦鬻蔬。如陶元亮者。其胷次灑然。視世閒不義之軒冕。不啻如塵銖矣。但恐自家志槩。未甚高邁。而專力於畎畮而已。則古人懿蹟。反成俗累。此卻可省也。蚤夜閒。須讀取少文字。以養胷中義理。慕得古賢豪。以滌世閒習染。庶幾心事相安。無復如前日之妨奪梏喪也。

呂紫微曰。張才叔名庭堅。豐淸敏稷門人。貶象州。所居屋才一閒。以箔隔之。家人處箔內。才叔處箔外。上漏下濕。躡屐端坐。了無厭色。鄒志完嘗稱曰。是天地閒和氣薰蒸所成。欲往相迎。先覺和氣襲人。余再昨年見此語。不覺感歎。以爲眞可師法。錄以自敎。今見來書處約受苦之狀。偶復記憶。信筆寫去。更記葉水心言。司馬徽。采桑樹上坐。龐統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微行懿筐之閒。乃有王伯之略。足以樂而忘憂。貧賤誠不能爲士累也。此語亦佳。可時時翫味。

與金炳允己酉

编辑

心大有二。心小亦有二。君子克己而心量宏闊。世俗懷私而心量狹隘。君子持敬而心功精細。世俗矜己而心氣侈肆。此是日用善惡。切近關限。不可不精覈而勇決也。

答金煕鎭丙午

编辑

宋儒陳本堂著。贈孫會叔言曰。夫人幸而儒其名。必儒其實。滔滔與俗具流。妄立標榜。無復餘事。良可悲己。余觀今時士子。往往只著峩冠闊袖。朋儔聚會。所譚不過時變世情。高者又理氣之爭而止。竊常恥之。承錄示鄙贈數段。無甚奇論。然皆是講義省身之要。高明于此。能無慊否。比年奔走山訟。天降性命。聖傳道術。幾於江湖之忘。鼎鼎百年。今已半矣。陳氏所歎無復餘事者。不幸類之。直從今日爲始。復理舊美。力圖新功。要以前所贈退翁無一席無理之地。亦無一息無理之時。須無時無處。不用功夫者。爲此身歸宿之所。而日勉焉孶孶。則庶幾追補前失。而可以不負夙志矣。

與金煕鎭

编辑

今日士流。孰不以內夏外夷爲第一義。然近聞吾黨中。乃有嫁女而納貨者。此是裔戎之風。宜擯斥而不齒。念賢者年紀長大。其於儕流之錯。應致箴警。不知曾及之否。昔趙相汝愚。有㛰家典庫事。晦翁移書切責。至有天下之士。將以夷虜之道。疑於門下。而不入其鄕之語。此見聖賢篤於友誼之風。幸望以此意。徧告近郡學侶也。昔有高士以布裳木屐嫁女者。此雖似太儉。其視號爲爲學而從夷者。豈非天淵之懸耶。今我輩必以履繩蹈矩。非禮弗行。賤貨上廉。非義弗受。爲胥敎誨之一大事可也。

與金學曾癸卯

编辑

轉聞近遭人辱。不知信否。大抵人之處世。要知虛實之理。彼以煙竹揚灰之時。視君如空。君能以空自處。便沒事。惜其未也。昔丙吉掾吏有嗜酒者。醉嘔車上。西曹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彼將何所容哉。西曹第忍之。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韓魏公帥武定時。夜作書。令兵持燭。兵佗顧。燭燃公鬚。公以袖拂之。作書如故。少頃回視。則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鞭之。亟呼視曰。勿易。渠今已解持燭矣。軍中感服。今試思之。君非將相之貴。彼非君之下屬。揚灰非汙車燃鬚之比。此不可以忍乎。明蔣恭靖公瑤。爲御史時。舟泊某渡。有僧大肆罵詈。公若不聞。少頃復詬之。舟人以告。公假寐不應。卽令放舟。次日一主事。被僧罵。遂箠楚。僧詰奏被逮。詢之乃國族也。後問公所以忍。公曰。以一僧而妄誣吾輩。必有所恃。可輕與較哉。彼嘔車燃鬚。無心之失。或可忍住。今此僧罵。視君所遭。豈不更甚。觀蔣氏假寐不應。卽令解纜。其胷襟。何等深沈。何等浩落。觀其言。亦徵其智慮之明且遠也。使當時。君能視如虛空。彼將媿服。而彼之徒黨。亦應責其無禮於士子。如此則儒者德威。足以化服異類。所補豈小乎哉。惜乎。不此之爲。乃反自召其辱。所失大矣。古人云。忍之一字。衆妙之門。余繼之云。忤之一言。羣禍之媒。從前與君論處世之方。未嘗不以此告之。而不見省。今而後始得一師。亦云幸矣。使儒者。當大義關繫。夫子違滿朝大夫士之衆。而必用拜下之禮。對季氏子弟。論仲,冉二子。尙云弑父與君亦不從。則其嚴毅正直。爲如何哉。吾輩正宜植此義根。至於匡人之厄。喪家之狗。夫子又何嘗與之較哉。蓋道義軀殼。公私輕重之分。不可以不審也。

與崔顯喜丁未

编辑

士之爲學。欲以保全性體。而絶去邪穢也。苟非上智。必待聖訓友講。以明其善。又必藉苦心極力。以成其德。夫大衆廣庭。不難於檢攝。而爾室屋漏。常易於放慢。平安無事。不難於操執。而死生在前。輒至於章皇。須是平日讀書講義之功專一。而無二三粗疏之病。治心求仁之力勇果。而無懦弱因循之失。然後乃可免矣。

答李晦在乙巳

编辑

竊念尊先師渾齋公。北儒之傑然者。雖爲時輩仇疾。而其德學之盛。非彼之所得而點汙也。足下欲求正道。須以渾老之敎爲起腳。而歸宿於前代聖賢。無不可者。何必遠走二千里。冒兵塵。犯賊鋒。以有求於老醜如僕者哉。從前渾門諸子。咸以師敎見諭。而願執北面之禮。則不得已而槩許之。今於足下。亦豈有佗說哉。第今士子有三宜尊者。華也君也性也。是三者。古今天下之所同尊而不可易者也。乃有視彼裔戎。若天上人。而不復知有先王之制者。又有自託於民權。而欲脅制君上者。又有指心爲形上之道。而謂性爲心下之物者。是皆不可不明析而定其去取者也。幸與舊日同志。互相講討。而各自持守也。

答林奭榮丙戌

编辑

由範梅菊之夢。誠可異也。其畫題。是賢所命云。然則何不令畫武矦高卧草廬。而梅鶴則布置於囱外耶。須用雪景乃佳。如此則可與靖節松菊。正作對也。然陶公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䕺中坐。久之。逢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卽便就酌。醉而後歸。今畫陶公之菊。必以此爲主乃嘉。欲煩都君。更作兩幅。以爲三疊小屛。兩疊各畫葛,陶二公。其一欲寫權石洲柴桑物色似隆中之詩。○陶公則兼施秋景乃嘉。二公巾服。必得如漢晉閒衣冠乃善。今聞安雅所傳。都已作泉下人。可歎可歎。仙鄕如有畫手。賢者可能爲我求之耶。雖甚望而不敢必焉耳。自與賢別。所得學者十餘輩。而其中資稟志尙卓然可望者。殊未易見。但今陰盛陽微之時。有意於此事者。眞所謂空谷跫音。豈不欣欣然以接之乎。惜乎。愚無自修之功以爲敎授之本也。彼中士友渾齋安丈及金友希聖以外。又有何人可與共學者耶。病伏涔涔之中。萬事無心。惟有世道人物之念。炳然如丹。自銷鑠不得矣。從吾遊者。君與仁父。庶有將來之望。而君則微有文勝之弊。此不是小病。不可不勉力於質行一邊也。仁父卻又氣魄不足。恐難負荷得去。皆可念。

答林奭榮丁未

编辑

云云。比讀中庸。看得戒懼功夫。儘細密。儘周徧。有不敢自肆之妙。今哀侍旣遭重喪。不敢不謹守禮防。罔有不及之愆。又不可不敬約哀情。毋致太過之失。此非有戒懼之功。何以致中節之和乎。此處省察纔疏漏。便到小人無忌憚之地矣。愼之愼之。

與宋鳳浩

编辑

吾人有天賦至善之性。有人倫至正之道。則宜其盡性盡道。而可以齊聖矣。無柰理無識能可以自盡。則是宜責誰做。孔子曰。人能弘道。子思子論道而曰。待其人而後行。禮記曰。苟無忠信之人。禮不虛道。道猶行也。然則吾儒功夫。專在人盡其理而已矣。夫所謂人。非指形氣。乃就形氣上面。指其有神識才能之心而言也。心字上面。又有不可一霎時畔棄底性理。則心其可以自用乎。心不自用。則不敢自竆。而必竆夫理矣。不敢自尊。而必尊其性矣。近世乃有指弘道之人。爲形而上之道者。然則中庸禮記兩人字。亦須認做道矣。其將曰道能弘道。非道弘道。曰道待道而行。曰苟無忠信之道。道不虛行矣乎。恐似說不去矣。今也談理氣講學問。而不本於經訓。乃徒欲以己見爲定本。則其害曷有竆哉。

答金敎潤丙申

编辑

人要提得一箇道心。保得一箇天理而已。其餘種種繫累戀著。總叫做害我相。

答韓一鉉癸卯

编辑

遇賊受劫。聞之駭歎。但賊有外內。劫有輕重。夫人之心。本自湛然靜明。及遇事。又能截然方正。其所以爲體用者然也。若不能敬以奉性。義以制事。乃縱氣慾。使之襲擊靈府。捽去心官。無復紀律可以管轄。無復號令可以指麾。則其爲浩劫。奚但揮劒掠貨而已哉。今要懲外嚴內。因輕慮重。而防賊如城。尊主如天。以保本然之善也。

答金思禹

编辑

魏莊渠言。人各私其私。天地間。結成一塊私人。君完養厥德。盎然天地生物之心。又求天下愷悌相與。擧先王仁政行之。盡破羣私。合爲天下大公。愚謂這箇私字病痛。直至敎得父子兄弟君臣師生各自猜疑。每思之。使人心痛。魏氏之言。正爲今日治病之第一神丹。苟得君相。如此救得。誠爲萬幸。如未能然。但得儒林一二鉅公。養得忠厚正直之德。不偏不礙。又敎得門弟。皆要虛心循理。不立人我。務相愛敬。期以偕底至善之域。亦庶幾可以挽回一世已頹之風矣。此區區之所血願也。如趙某者。不知如何做得。恁地乖戾。使人懷抱不得。得非己之胷次自狹窄。容不得佗耶。時一念之。絶覺浩慨也。

答金思禹己亥

编辑

目下作用。是與常時談辨相似與不相似。相似者萬之一。不相似者十而二五。此豈非可恥之甚。而猶且安之。吾恐古人見之。其不以皮底無血漢詬之者。幾希。思之至此。直是痛悼不自堪忍。竊念聖賢所謂講學。是講其所當學。學其所嘗講。今吾人講自講。學自學。兩不相管。而方且自命爲儒。宜乎流俗之見譏也。魏莊渠言。以講爲學。故不長進。王鶴潭言。後世以著述爲道學。而道學衰矣。此言皆可篆之心肺。輪之士友也。

答金思禹

编辑

愚於動靜語默。自是心氣粗㬥。形骸弛緩。而與道理本體。不相涉入。每事過輒有悔。悔已復然。用是尋常不自慊也。不謂賢者。乃欲一一察識。以爲進修之助。旣又以無能發明。深致悼歎。而益切相聚之願。愚乍讀來書。便謂賢近日漸有侈大張旺之病。意頗不樂。繼以紬繹之。所言。皆出於嗜學之誠心。非適爲觀聽之美談而已也。至於詞語之過高者。終是失於斟量。此卻當裁損以就中也。噫。高明之於愚。眞如古之善學者。愚於吾友。乃未有所觀感效法之資。此大可媿也。昨來淸州士人朴君成大。夏來見訪。說吾友今冬欲就龍子寺看書云。故勸渠往彼同學。未知果能成行否耳。吾輩於世事。一無所爲。惟有奬勸有志之士。以成其學。爲可以勉力。蓋此事是從古聖賢一團誠心所發見處。而其於世程所補。豈淺淺哉。

答金貞燦丙申

编辑

昨年外除。堅臥不起。久自遞改。閔氏善辭之言。常所欽誦。龜山晩出之誤。每竊致疑。當時有勸之出腳者有疑之爲累者。此皆擇義未精。而遠方傳聞。又有暫赴旋歸之說。尤可笑也。今此來諭。眞知言矣。

答金貞燦壬寅

编辑

自訟如木石之頑。而欲一及吾門。洗滌塵垢。意甚美矣。但念木石雖頑。而無私欲之累。吾人雖靈。而有詐僞之雜。大可悲也。天道誠而已矣。人之道。在思誠。思誠而誠焉。則詐僞去而天矣。使左右立債竭力。以至吾門。吾方塵垢滿襟。而思得江漢以濯之。其於人何哉。前書所擧事天如事父一段。是思誠去僞之準的。小小言動。隱隱心念。亦莫不以誠爲樞紐。久而至於自然。則天人合而無塵垢可滌。雖不及相見可矣。

與金貞燦辛亥

编辑

保眞二字。極好體會。此出全翁詩。花發先天色。水流太古心。此夢作。覺而足之曰。如何最靈者。獨不保眞襟。今値海嶽之變。能持此二字者。幾人哉。比得兩絶云。人雖有慧性。還復懷私心。豈若這花水。了無塵土襟。此自戒而戒人也。又云。誣花渝本色。謗水夾渾心。花水終無語。幽人坐整襟。此自信也。比年所得似此。今說與諸君。亦令知悉而勉勵。

與權永巽壬辰

编辑

大雪滿山。能不作袁安臥否。能念及天下之寒者否。夫百行萬善五典四德。無非是學者所當勉力。而孔子何以只敎人求仁。仁之一字。須子細體究。自看我平日所存所發。果是仁抑不能仁。於此看得破。始是有進步處。其于執喪之儀。亦須有大警悟處。

與權永巽

编辑

愚答人書。有隨緣順處云云一段。不謂士謙揭之壁上。近看羅整菴擧僧家頌。隨順世緣無罣礙云。此卽宗杲水上葫蘆之謂也。佛氏道理。眞是如此。論語無適無莫。若非義之與比。何以異此。愚本意實謂隨所遇世緣。順其理而處之。非謂其不問是非。一味與世無礙也。卽與論語不殊。但看者錯會。實有水上葫蘆之弊。此不可不慮。故玆告耳。

父豈可逃。世豈可出。而釋氏乃爾。愚嘗戲謂違緣多礙。莫佛氏若也。若曰佛隨意順處。則無所遁其情矣。必如吾夫子之從心不踰矩。乃可謂之順也。佛無直內方外之學。而只有從我私意而已。

與權永巽癸巳

编辑

近看何書。作何功夫。日月如金。眞可惜也。若不及早究得義理蹊徑。踏得聖賢門庭。則異時氣衰心闌。縱欲振拔。終是鼓作不起。待到此地。雖放聲痛哭。亦復何補。念之念之。勉旃勉旃。小孫時就座下問字。想致煩惱。然亦是理當如此。何可避也。惟使減其字數。而添其遍數爲得耳。童規送去。亦只敎以每日數十字。而音義不可不令曉知。而其文義則稍竢佗日少進而後。徐徐敎授。未晩也。

與沈能浹癸巳

编辑

今日與閔某。講小學毋不敬章。記得朱先生嘗云。禮言毋不敬。是正心誠意之事。詩言思無邪。是心正意誠之事。因思小學之敎。與大學之功。互相通融。然則小學之書。胡可以其近而忽之哉。儼若思。是未發時事。則又與中庸相參涉矣。安民哉。又豈非夫子所謂修己以安百姓者耶。安定辭。安是心氣和平之發。定是事理明確之意。又毋不敬。是欲其敬心之貫本末該動靜兼精粗徹首尾。而無少疏漏。無所間息之意。人苟能如是用力。久久成熟。則將有從心不踰矩之妙矣。偶爾見得如此。抽筆寫往。試爲訂示。

答沈能浹己亥

编辑

先生嘗言。仁有以性體言者。有以現成能浹。竊意現成。是心與理。打成一片。而流行於日用。無適而不然者。如何。言者。今以是求之。論語所謂安仁之仁。無乃是現成底。而安仁之云。亦無乃對著那利仁不違仁等言歟。其實聖人分上和安字。亦不須下得。而全體惟仁而已。今以此仁屬性。安屬心。而分體用小子妄謂安仁之仁。已該得體用。亦如何。言。未知如何。

聖人分上和安字。亦不須下得。朱子亦嘗云然。然孔子旣言仁者安仁。今且就安仁上竆究道理。來諭謂仁該得體用是矣。獨不思安字亦該得體用乎。但仁是性上該得體用之體。安是心上該得體用之用。利仁不違仁。都要如此究索。此處義理。極好翫味。切勿被舊見障蔽去也。

余嘗於伊川賓主朋友。豈不是天性之訓。體得有無竆之味矣。又於龜山人之大倫。朋友居一。不由其道。得罪於天之訓。未嘗不竦然心目。旣而又讀朱子之敎曰。人能盡道於朋友。雖鬼神。亦必相之而錫以和平之福。不覺歡然而喜矣。彼柳,洪諸人者。皆於師友之性。看得不當。事由不推其所以來爾。今余遭此變。惟有敬天一事。爲可以持循之資爾。若因彼之誣誖。而動了心忿了辭。只此已是不敬天。人而不敬乎天。厥罪大矣。吾何求哉。求不得罪於天而已矣。傳曰。君子無入而不自得。此由無往而非吾用力之地也。賢輩胷中勃然。容亦無怪。然揆以天然之中。則無或過了分數歟。余願吾門諸子。務修己德。而絶口不譚彼事。則爲善處謗之道耳。

與徐柄甲丁亥

编辑

前書覽未。雪滿山中。高栖僧社。探索聖言。想趣味深長。而惜此匏繫。無由對討。回憶往時。不覺心神飛越。計高明。每於山月皎然。孤燈耿耿之夜。亦不能無悵惋之情矣。今冬家居。與兒孫輩。朝夕相親。頗覺歡樂。但諸生會者多。而房室狹窄。雖分處四鄰。而終是有紛撓不安靜之象。近來得金友駿榮,沈君能浹二人。金則年纔少余一歲。而不憚屈己。是固已難事。而其抱負富贍。非餘人之比。曾已遊從於諸先生之門。所見已臻高明之域。而猶且俛首稱師於余。此愚之所不能及。沈君自是尼邊人。一朝毅然回頭。不顧外人訾謗。惟求吾儒眞詮。而其看書極精詳。儕流中極不易得。庶幾吾黨有人。幸甚幸甚。

與徐柄甲丁酉

编辑

近覺同人不甚長進。其病專在泛讀廣講。未曾近思實體。以是深自懲創。亦欲諸賢痛改舊習。庶幾不遂爲道學之累。幸以此意轉相告諭也。南軒與東萊書云。今世學者。慕高忽近之病爲多。此間來者。今不敢泛告。想渠輩。聽某前日說話。覺有滋味。今卻鈍悶。若信得及。始可與講習也。是其察病施藥。不爲不切。然南軒沒後。東萊致書晦翁。歎張門人多不得力。而曰。荊州不能察人情虛實。其敎未必能有益。中庸論盡己之性,盡人之性。功夫無竆如此。此豈追往事。亦要高明深勉之耳。此豈非今日後輩之所當交警而互勸之者哉。千萬深念。

與徐柄甲己亥

编辑

賢曾見金永胄收斂說否。彼以先師之無言於丙子。鄙人之自靖於乙未。奮筆惡詈。靡極不至。不謂其無識無禮之至此也。夫義無一定之體。人有所處之異。而今也不辨位分之不同。惟欲以一槩斷定。豈非粗疏之甚者乎。佗姑無論。如孔子於昭公之放。伯玉於獻公之出。申屠蟠,諸葛亮,管寧。於靈帝,何后之弑。朱子日。武矦未遇先主。只得退藏。一向休了也。沒柰何。如此則安有起義復讎之日乎。和靖,豫章,籍溪。於靖康之亂。延平,朱子,張,呂。於欽宗之崩。龜峯,沙溪。於二陵之掘。愼齋,尤,春。於建虜之和。一一投疏。一一稱兵矣乎。又皆終身白衣白冠。而身應兩白人種之讖。如彼之爲乎。彼雖豪橫。恐亦不敢以忿懟之氣。咆哮喝罵將去也。前代聖賢。固已如此。又以倂世諸長老觀之。如宋淵齋,金鳳峀,崔勉菴,張四未及佗羣賢。亦復一一投疏。一一稱兵矣乎。先師何嘗出身立朝。而有言責之不得辭者乎。鄙人亦何嘗出身立朝。而有官守之不得免者乎。夫孔蘧以下諸聖賢之不投疏不稱兵。亦以當時無言責無官守故爾。先師與鄙人。於此又何慊乎哉。然其或有不計處地之異。而徒以忠義之氣。出而進言。起而倡義者。亦無不襃而與之。觀於春秋綱目及諸賢文集可見矣。又安有守義而非倡義。倡義而詈守義。如今日之爲乎。此可以觀世變也。至若金所謂託罪君父一段。又不謂其不仁不義之至於斯也。彼誠有孝親之心。亦何忍造言誣人。如此之酷乎。誠有愛君之性。亦何敢託人詬天。如此之極乎。蓋此數句。非論義理當否。乃是上變手勢也。此是何等兇言。而不見實蹟。乃敢筆之於書而播之於世乎。人謂其人狂生。豈眞喪心耶。如不以病人待之。則必以兇人目之。吾不忍爲也。彼亦應有客氣銷歇。本心呈露之日。値此介然之頃。必致噬臍之悔。而自焚其書之不暇矣。余嘗從鳳汝,強哉諸君。聞其有志節。爲難得之士。今觀其所爲。似未曾聞義理之講。似未曾得敬愼之養者。甚可惜也。氣節從資性做出。終是麤豪。未合道理。從學問做成。但見學問。不見氣節。彼于此一種道理。眼力蓋未曾到也。安得使佗刳心以納之。盡力以從之。恨未有其術耳。

與徐柄甲丁未

编辑

厭世汙濁。入太華山芙蓉菴。已有日矣。身在僻處。理亂宜若可忘。而君民之危辱。豺狼之咆哮。自有因心而發。而有不可遺者矣。若乃士流之守前言而捱去底。懷正志而興起底。固欲告以胷中之蘊。而使之益有所立矣。其提空名而悠泛底。隨世變而畔去底。更欲激而進之。挽而回之。冀其同歸于正。耿耿此心。可質神明。爲誦陸公一樹梅前一放翁之句。而歎其不可得。則且步其韻以見意耳。

湖海無從借帆風。搔頭獨立月明中。如何化作身千億。一茂才前一臼翁。讀之太息。

與崔念喜

编辑

志須策勵得堅固。書須誦繹得精熟。心須喚醒得明了。理須竆索得至極。善須踐履得牢確。人須應接得和厚。私須克治得淨盡。事須思慮得周匝。凡此數者。都要服膺勿失也。

答金明烈

编辑

爲善須用十分眞心做。方是誠善。若有一毫未純。便是僞善。此非有明心子細驗察。則雖雜亦不覺。此余之所深畏。亦令誠煥看。

與黃鳳立丙午

编辑

天地氣數。能令天下國家亂。而不能使士心亂。士子自任。可不重歟。橫渠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道。爲去聖繼絶學。爲萬世開太平。此箇事功。誠未易到。吾人立志。不可不遠大。望汝強。益自奮勵。

答金榮建庚寅

编辑

每念賢者奉老親。護病弟。辛苦百端。不覺動懷。然若不就此立定脚跟。更於何處用功。如到行不得處。切勿困倒。必醒起此心。令主宰肅敬。便與天理相涵。而彼外物之侵撓者。自不足爲吾病矣。

答朱仁植丁未

编辑

君以今日邪說肆行。校宮燒燼之時。率畫師遠來。摹取聖像。是豈易見。欽尙不已。但所摹。未能酷肖原本。可歎。竊念此肥瘠短長。有一定之象。未易得眞。若乃神化不測之心。淵微無迹之德。如何能默契於往聖定本耶。信乎求道之難也。雖然。能明而誠。眞腴可得而味矣。聖言思之精則明。己心守之一斯誠矣。只于此二者。用功而歲久。應有水到渠成之日矣。至於影幀。且當奉藏而時一展拜。以寓景仰之誠。可也。晦翁之去橫渠。僅百年。且有難得眞本之歎。今何可強求一毫不差之象耶。所欲題贊。非惟手掉難寫。旣是疑似未定。亦不敢率爾也。

與朴齊麟丙申

编辑

不相問訊。今幾月矣。未審舊痾漸平。用紓尊丈及老友之憂否。顧此身形枯損。一似破屋。東傾西頹。修養無術。想高明不住下功。有可以見語者否。晦翁嘗言。道家妙訣。只要神形全不撓動。故曰心使氣則強。纔使氣。便不是自然。只要養成嬰兒。如身在這裏坐而外面行者。是嬰兒。其導引法。皆是下策。又言康節於百原深山中。闢書齋。獨處其中。王勝之常乘月訪之。必見其燈下正襟危坐。雖夜深。亦如之。若不是養得至靜。如何見得道理。如此精明。今吾兩人。非壯盛無疾者比。要得靜力。時危如此。尤宜用深藏不現露也。然若非有義理浸潤。行檢飭勵之實。實與二氏寂無。無以異矣。此又不可不念也。那當奉眄。臨風依然。

答崔鍾和丙申

编辑

所示記夢。讀之未盡。涕已入紙也。蓋風儀鮮明。氣皃端雅。果是吾父師二老之象。又其所以告高明者。實聖門博文克己之旨。而再發於兩宵之感。尤可異也。深望吾友盡心以奉副二老冥詔諄諄之意。是亦與親炙者無異矣。

答崔鍾和

编辑

身世須彌。雖聖人當之。亦無如之何矣。只要心地安靜如澂潭。以爲隨機應變之本可也。某地此亦尋常有意。而恨力之不逮。今得來示。如痒得搔。但恐人我難合。做說不似。此須深加商度也。吉星所照。非余所知。只善人所聚。便是福地。只要地因我而爲吉。莫求我因地而獲福。須與諸公議成之也。

記得陽明詩云。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倒崖落我左。絶壑臨我右。我足復荊棘。雨雪更紛驟。來書去去須彌。其險難。與此又何如。然詩又云。邈然思古人。無悶聊自有。此又晦翁所謂死生在前。聖人元不動心。處之恬然者也。此時此思。豈不是大好快活。大矣哉。思之功也。詩又云。無悶雖足珍。警惕忘爾守。君看眞宰意。非薄亦諒厚。聖人之自然。無悶雖貴。而學者未易遽及。須勉守警惕之意。而仰體仁天鍊我精玉汝成之厚意焉爾。則此心豈不漸見處之安底氣象。此是若要熟。須從這裏過之法。勉之勉之。

答崔鍾和

编辑

恢廓世界。出入極難。誠如來示。安得與夏馥共入林慮山中。以終餘年耶。如不可得。則只得與卷中人爲師友以自樂已矣。

呂晩邨之爲僧免禍。不可爲也。徐東海之避地全髮。正宜法也。不然。有死而已。

答崔鍾和丁酉

编辑

存心之法。切忌散漫而貴凝定。不要虛遠而務切近。常使心在此。自養自省。竆理之功。與其專向故人爭辨處費神。不若且就自己性情上體認。必要察識得何者爲仁之發。何者爲義之用。又要辨別得如何是私邪。如何是公正。力行之道。又只求不畔乎天命之性。聖修之敎。而不牽於氣習。不奪於訾謗。三者又皆以敬畏爲本。如此勉勉而不已焉。則庶幾乎道矣。此區區近日所用力。而終是氣習時時拘掣。精力又復昏耗。所以有意而無得也。且觀今世學問。不於性情心意上著腳。卻去文字華藻上下手。此決與儒門相傳宗旨異矣。願賢者。須以鄙生爲戒。必趁年力未衰之日。立定屋址。又以俗學爲障。勿以芬華無實之習。分卻精力。區區不勝其厚望焉爾。

似聞某人以鄙里故。深衣幅巾之外。又有脣舌。謂國未亡君尙存。安得稱李臣。不料人之無識。至此之甚也。彼亦嘗出入任門矣。豈不聞二千餘歲宣尼學。五百來年李氏臣之句乎。又况悔軒詩亦云。我趙本以漢陽人。三百餘年李氏臣。此則在國家全盛之日。又非先師丙寅感吟之比。而前後識者未聞有譏議之者。何也。况愚借屋在萬山中。而新構無里號。因面前一峯。稱李臣臺。而取以名洞。又何不可。况往年事。又何忍言哉。外有東匪。叛逆國家。內有讎虜。威脅君父。志義之士。忠良之人。莫不腐心切齒。號哭欲死。草野賤臣。因山名里。用寓向君之意。有何不可。而彼亦自號爲儒。何苦如此。而乃與鄕里惡口同其歸也。深可痛惜。

答崔鍾和辛丑

编辑

梅山曰。喪中忌祭出主祝。不當書屬稱。而只云某官府君。若或職銜相同。或學生相同。則何以分別。

祔祭祝。已書屬稱。則雖擧屬稱。亦何礙。

祖在而祖母亡。父則已受其服而死矣。後遷祖母葬。則可服緦乎。

喪服小記陳氏註云。祖在而喪祖母。則如父在而爲母服也。以此旁照。則祖在而遷葬祖母。則如父在而遷葬母。受緦也。

通典問。父尙在。母出嫁亡。今改葬有服否。徐廣云。改葬服緦。惟施極重。此旣出嫁。未聞兒有服之文。然緣情制服。就從重之義。合卽心之理云云。此說恐未安。

非應服三年者。改葬無服緦之禮。而鏡湖於增解。另立出母改葬服一條。而引徐廣此說以實之。無乃爲大不可者耶。

長子死。長孫又死而無子。長子有弟。長孫亦有弟。誰當攝祀。

長孫之弟攝祀。然後可免一廟二主之弊矣。

爲人後者。未及出斜。而誤受養父母斬齊三年之服。爲本生旣降朞矣。知無禮斜。不成爲父子。罷歸本宗。則於本生已往降服者。可追服否。不爾則是薄於天屬。而厚於養育也。如此者。處義柰何。

此無前據。不敢妄有所論。但當人以此爲恨。平生不與宴樂。罕御酒肉。則似可以少伸其情。而至於追服。則不敢輕議耳。

答崔鍾和戊申

编辑

賢輩有才。兼有熱腸。熱腸冷腸。皆是病。不可不察也。其在今日所欲爲之事。或未可子細審擇。容亦無怪。如愚者旣無才。且老病。縱使常仕。宜其致事。今何可強所不能。而自取困石之辱哉。竊恐賢輩爲之。亦未免有言爲不同。世我相違而做不得之慮矣。呂新吾言。爲善而偏於所向。亦是病。聖人之爲善。度德量力。審勢順時。若認殺民竆可悲。而枉己徇人。便是欲矣。止此此箇道理。恐賢輩竆究未到。更須虛心翫理。以進識趣也。夫事功名節。君子固不欲棄。道德義理。較彼更重。故曰天下國家可均。爵祿可辭。白刃可蹈。而中庸不可能也。雖曰聖人無不可爲之時。然朱子又曰。聖人見萬物陷於塗炭。豈不欲出而救之。但時也要出不得。亦只得且住。况可以挾小智恃薄才。而冀其萬一之成乎。

與李喜璡辛亥

编辑

鬼神章誠字。當以理看。而或問以其誠耳一句。卻似與先生平日之言不同。當作如何解。若曰鬼神之德所以盛。以其實理云爾。則文勢終似未安。其字改以有字。或其下著有字。則此誠字爲實理。豈不曉然明白乎。此區區所憤悱而不能釋者。須與諸君。同共商訂而示破也。○眞氏於天命不已節。再使以其誠也。宜參究。今若曰學者之德所以未盛。以其未誠耳。卽此誠字。當作何義看耶。

答趙弘淳戊戌

编辑

顧諟天之明命這箇功夫。是學人所不可須臾放下者。故前日所以奉聞於左右。蓋有深意在也。不知近日接續下手。無大段閒闊之病否。晦翁先生訓門人云。學須要專一用功。不可雜亂。因擧異敎數語云。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置之一處。何事不辦。止此今日我輩。學未進德未成。只緣不曾專一用心。往往未免雜亂之故。切望左右專意於此。須常常見得天之明命。光輝洞徹。不被氣欲遮障。必要似此。久久成熟。

答趙弘淳己酉

编辑

人心至危而難安。天理難明而易暗。千萬與彼中諸子。互相管攝而講貫之也。

與崔東明甲午

编辑

念左右病寄孤館。展轉痛苦。雖知鄙眷盡心將護。顧此弱腸。如何能勿傷。然人生世閒。如風花泡沫。縱得妻孥侍奉。轉眄之頃。忽已相失。無足憑恃。今得良士友。日夜診視。相與譚往昔懿蹟。得病中襟懷灑落。亦一奇緣。至若壽命短長。有非悲喜可變。要當淡然無累。亦覺神氣自安爾。

與朴癸巳

编辑

今日看語類。論陸氏。謂其學。只管說一箇心。本來是好底物事。上面著不得一箇字。近時諸人。只管說此心是太極。怕人說性爲心主。其見便是如此。若識得一箇心了。萬法流出。都無許多事。佗卻是實見得道理恁地。所以不怕天不怕地。一向胡叫胡喊賀孫錄。○近時洪某所處省齋事。是非胡叫胡喊者耶。愚於此。竊獨有感焉。蓋聞性是天地人物本然之理。故爲至尊無對之物。愚嘗與省齋往復。必以老洲吳先生所謂性爲心宰一句。爲道學之淵源。而終不見是。每深以爲恨。近聞其略改前見。而遽爲一邊所攻。至有不忍聞之說。豈謂其主理之學。乃至於此耶。絶可歎也。吾輩於此。切要令心之運用。無一不本於性之本體。蓋必如此。然後庶不爲陸氏之尊心。千萬勉旃。

答朴甲午

编辑

示諭人心之亂。甚於兵火。誠然誠然。曾子疾革。只要正。不慮死。豈惟疾病。至於金革之際。亦須求箇義字。不至於畏死。則胷次多少灑落矣。

與朴乙未

编辑

纖惡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惡未盡。察字裏面。帶得克治意。雖善必麤矣。橫渠此訓。儘當翫味。比見從學之士。無論彼我。類多秖以苟免顯然罪過爲能事而已。殊未有直就方寸中。搜尋得潛伏暗匿底惡念出來。痛與血戰。期以滌盡者。所以有爲善之名。而實無成性之功。見此自懼。故因筆奉聞。幸同元禮敬禮諸君。相與警省而勿弛其勞也。如得靠實下手。雖旬月之閒。亦見奇驗。

與張元斗丙午

编辑

讀書一事。志士只見得可以開心明目而利於行。俗流只見得可以多聞博識而釣夫名。又如登仕。吾儒只見得可以尊主而庇民。時輩只見得可以榮身而肥家。此如伯夷見飴曰。可以養老。盜蹠見之曰。可以沃樞。學者只要立心以正。心一正則萬事皆正矣。此云正心。單指趨向言。與大學所載者。微不同然。於人之關繫。則甚大。不可忽也。

答林喆榮己丑

编辑

憑由博仲殷。細詢吾友問學之實。咸稱君天資美甚。但惜其少被家務。分卻實功。以此欲見益切矣。縱未能卽一訪。亦須於幹蠱餘暇時。親經傳。必令所讀書。逐一向身心上發見。庶幾見理事一致,精粗無閒之妙。千萬勉旃。令兄每念其病證。極費憂慮。心知仲明友悌深至。其所以左右順適。而不令少有違忤悶鬱之意者。靡不用極也。凡干疾病。例緣血氣不和。血氣不和。必由心氣不平。况怔忡之人。尤宜令心地和平。不使聞憂患忿懟之辭。不使見憎惡驚愕之事。專務恬靜安和。又時服養心之劑。如此幾年。庶幾見功。令兄是士流所恃以爲傑然不常有之人物。切望仲明。悉心畢精。以養得賢兄。用張吾道。用光德門。區區不勝其厚望爾。何當奉覿。雖欲見之甚而未易可必。臨書。但自歎息而已。

曾見道書。有一聯云。心在靈關身有主。氣歸元海壽無竆。詞理俱到。儘可受用。幸與令兄。共持守之。吾於賢昆仲。愛之實深。而望之亦厚矣。至禱至禱。

答朴元鎬丙戌

编辑

承示以疾病俗累。一切關心。書冊功廢而懈怠意生。每念及時勉學之語。但切歎恨而止。此乃不就事上存察。專靠文字。爲學之過。先賢云。世事雖多。盡是人事。人事不敎人做。更責誰做。今也養親疾。處家務。獨非人事耶。若要無此。除是死也。高明所讀小學語孟。皆是說日用眼前事。只此數書。已足以處此。且更虛心平氣。隨分量應將去。不要有厭苦排遣之念。若只於文字上做活計。恐未免如貧漢漫讀別人田卷。而卒不免於凍餒之患也。

平居無事。則靜坐或看書。及至有人客須接。有事務須應。最要此心光明整肅。不被佗昏亂。此便是聖門正法。更別無妙訣爾。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此是禪家語。亦可移作吾儒用。但初學心氣未定。義理未明。且須就閒寂處。時時靜坐。以恬養此心。自然道理漸明。此是周,程,李,朱諸先生所敎。不可泛看也。

與具鶴謨丙午

编辑

近年爲學節度何如。比自驗之。立心用功。最要專一。如天地之氣。精醇專一。所以能化生萬物。聖人之德。純一無雜。所以能泛應曲當。學者功夫。二三間斷。衆理都昧。萬事皆敗。如得心力專一。縱遇著平生所未見底物類。亦能洞然識得破。縱撞著天來極難處底事變。亦必沛然行將去。一字功效。果如何哉。豈惟學道爲然。攝生亦要養得精氣一。則可以延年。爲國亦要聚得民志一。則可以永命。大哉一也。

與金振玉丙午

编辑

比年竆居。學趣何如。世謂治產與學道相反者非也。人苟勵志收心。雖未暇竆經。凡經理庶務。皆是實學。若志不精猛。心亦散慢。雖終年佔畢。只是外馳之習。亦復何補於道乎。此由不實做。故有是論也。人又以從政與爲學爲兩塗。而置儒術於無用之地。而所以事君治民者。一切苟𥳑放肆。所見如此。世道何從而隆乎。左右旣處約矣。切宜以勵志存心爲務。使前儒之訓。不歸於空言也。

答金潛

编辑

聞三年中無方笠。可知其不出門。昔宋直學士吳公芾。性至孝。遭喪終制。不交人事。無墨衰絰。墨衰。宋時喪人出入之服也。今哀侍之行。亦庶幾吳公之事。爲之歎賞不已。此旣如是。佗亦可勉。須於日閒云爲。胷中思慮。逐一謹愼。毅然不被世習所撓奪。此是老拙所望於哀侍者也。

與鄭寅昌庚子

编辑

曲禮所言。是室中設席之法。室以奧爲主。奧在西南隅。南北向西上。東西向南上。皆統于奧也。禘祫。太祖東向。昭穆南北向西上。士昏禮。御勝袵席北趾。是東西向南上。若堂上布席。則與此異。大射賓席卿席小卿席大夫席。皆南向。經云東上。大射工席諸公席。皆北向。經亦云東上。鄕飮禮註。以賓統主人。以東爲上也。鄭氏云。鄕飮鄕射。賓升席。自西方。升由下炳菴言。賓席南向。則當西上。此不分堂室而誤也。介席南上。以鄭氏坐在陽則上左。坐在陰則上右之云。旁照則主人以坐東而南上。介以坐西而南上。不當以介統於賓。何不北上爲疑也。賓統於主。是日之禮。當以主人爲主故云爾。不當以賓主敵。何以言統於主人爲疑也。

衆子冠席及醮席。以鄕飮禮註例之。冠者當統於宗子。而亦以東爲上。家禮之席右南向。本於士冠禮之筵。西南面。將由右升也。筵末啐酒。亦以席西頭言明矣。冠峯不察曲禮朱書。只言室中布席。而反以疏說爲誤。大抵後儒不分堂室布席之異。故其說愈多。而其差愈甚矣。

朱子論曲禮毋踖席云。此是衆人共坐一席。以前爲上。後爲下。正與玉藻義同。按此不問何向背。但以前爲上。後爲下。以趨隅而由後升也。蓋衆共一席。不得以左右分上下也。鄕飮。乃是特設賓席一人之坐。故以西爲下。與此異。朱子語止此。此又與答正甫南向尙右之說。似相戾。然室中堂上。一特衆共之分。有不同故也。

玉藻本但爲侍坐之席。席前席。所向而爲上也。登席不當由前。不由前者。爲其躐席也。孔穎達云。席當從下而升。從上爲躐席也。此說是。故必趨隅而由後升。此朱子所謂曲禮玉藻同者也。愚伏前卽下。與黃以周前猶下之云同。而皆誤也。年前與炳菴往復。以冠峯說爲是者誤。此當刪去也。

與鄭寅昌

编辑

今見溫生。傳其所聞云。京中方以余有書淸國領事。訾嗸頗多。所謂天下事眞無所不有也。昔年裵某。問余果與睦仁德往復否。因使余被髮入山以避禍。甲午年京中何人言。余遣門人。請劉榮福討倭。余皆笑而置之。今又有此聲。必有使女奴。陰習石介書者。然有罪無罪。旣在我矣。有禍無禍。又有頭上蒼天。吾何懼哉。仁之道大。無所不包。今此僞書一款。使仁人當之。亦將寂若無聞。泰然處之。必不嘵嘵自辨。近于不知命也。

與鄭寅昌辛丑

编辑

澤堂李公。酒戶甚寬。而未嘗喜飮。亦不曾沽諸市。或有家釀。與客對歡而止。未嘗過節。出外被人苦勸。雖或醉歸。言語威儀。不失常度。尤菴先生謂以不爲酒困而擧揚焉。余觀左右。未嘗不以酒失爲戒。然剛制不足。每至濫酌。未免有多言失儀之時。此實士君子奉持遺體之一大關繫也。千萬愼之。醉墮馬。退翁少日。亦有之。然旋卽戒絶。故竟進大賢地步。君豈獨不能爾耶。今日卽孔夫子諱辰也。君嘗有夢矣。今於余言。須眞如共承明誨於聖人神位之前也。聖人之不及亂。非後學所當法耶。

與金璂重辛丑

编辑

時敏因侍坐。語及孟子。先生曰。近來看得如何。對曰。數日看得無爲其所不爲。無欲其所不欲。先生大聲曰。如斯而已矣。旣而曰。盡得此。便是聖人。此王德修記和靖語也。語意警切。讀之。直能使人竦然心目。見今荒歲。寒士活計。不啻上天摘星之難。余與賢者。將以溝壑爲歸。只消用得孟子此二句。便沒事。雖然。此事。說時易而行時難。故王公門人。問難紛然。公曰。不必多問。但去行取。且如理會精一執中。只管說如此是精。如此是一。臨了中。卻不見。此語更能警發人意思。余與賢者。共宜體察。

與金敬基丁亥

编辑

余愛賢者德氣甚好。雍也德行。故可使南面。求也藝。故可使從政。晦翁言。才德足以兼仲弓之所長。然曰南面而不曰爲政。則疑其主於德而言。此可見也。然賢者之德。以生質言。仲弓之德。兼學問言。今宜以好古敏求切問近思爲務。以成其德。不然。世之好人。豈少哉。故曰美質易得。至道難聞。

答金酇謨己亥

编辑

所需孝敬二字。意非不美。而于用功之理。卻恐靡所補益。蓋人之爲善。必自有肯心。然後從此流露發洩。而爲懿行。今若欲靠得人所寫。以爲之助。則晦翁所謂持敬安用判公憑者也。今亦何必寫。但念孝必至於爲聖爲神。敬必至於事天饗帝。方爲孝敬之至善全體也。然欲致其極。須先從麤處偏處。勉之又勉。漸漸習熟。漸漸周徧。以至於幾十年之久。則孟子所謂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而至於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妙。亦將可覩。而孝敬之至善全體。亦將可至矣。須先將小學明倫,敬身兩篇。反覆熟看。親切體行也。

答金酇謨丙午

编辑

孝弟爲仁之本。是論語言仁第一章。而朱子聖於釋經者。於集註。不曰仁者心與理一。如虞贊之言。而乃曰仁者愛之理心之德。何也。今虞贊只於此處。虛心遜志。以通曉焉。則後面許多仁字。或就人上說。或就事上說者。皆可以曲暢旁達。而無復窒礙矣。不然。朱子告甘叔懷所擧禪家語。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卽向汝道者。區區老拙。僭亦云爾。

克復言訒居處恭諸章仁字。朱子謂是專言之仁。余又以巧令忠恕不違仁求仁得仁安仁利仁之類。皆謂之專言之仁。專言之仁。是性理。而非如虞贊所謂心與理一。而有知覺作用形而下之器者也。此語非常差誤。亟宜改之。

答金酇謨

编辑

來諭謂不違仁。旣聞命矣。然則安仁。亦可以三隅反而不能然。何也。謹按不違仁。集註云。仁者。心之德也。愛之理在其中。心不違仁。是無私欲而有其德也。鄙欲謂安仁。是無私欲而安其德也。語類云。不違仁。是心不違理。鄙欲謂安仁。是心安其理也。如此立語。似可通也。來諭謂安仁之仁。非性中之仁。此似然也。但嘗竊疑不違是有心底安。安是無心底不違。二者。只微有生熟之分耳。非所安所不違。有心所成心所具之異也。如此說無害否。高明且道從心所欲。自不踰矩。非安仁乎。矩旣是性。則仁獨不可以性理看耶。

答金鎭基己酉

编辑

敬名。曾以無義欲改之。今請以聖玉更定。蓋鎭字注玉鎭也。輔潛菴言。玉有溫潤含蓄氣象。所以爲寶。人有溫潤含蓄氣象。所以爲聖也。其理一也。拙者平生於溫潤含蓄四字。極有媿焉。而亦深有願學之意。然卒未有進也。每思之。不勝痛悼。今欲與左右共勖焉。應亦喜聞之矣。

與金武亮丙午

编辑

禮是生人體質。天地心肝。一差則陷於裔戎。再差則入於禽犢。故從古聖賢。罔不以謹禮爲敎。今遭尊祖妣喪。宜以哀敬爲本。而其始終節文。亦須細考禮書。勉而循之。縱有駭俗去處。期以橫渠力行爲法。馴致人不非之。己亦自安可也。

答某丙申

编辑

陳北溪從學朱先生於漳州道院。然此是師生之閒。無所嫌矣。如朱恕之於胡廬山。召之欲見則不往。使之爲役。則短衣徒跣而入。胡公遂與之爲禮。此爲美事。又如近年沈雲稼令監之知靑陽縣也。縣有中人金順慶。從鳳峀門下學。雲老遂往見之。金不曾入公堂。此尤兩得之矣。

與崔東晙

编辑

喪制有本有末。如致哀慼之誠。盡禮文之宜。嚴內外之別。謹言笑之出。屛耳目之誘。黜宴安之娛者。本也。至於哭踊之數。飮食之節。此則在乎量筋力而行之而已。乃所謂末也。是以禮曰。居喪之禮。毁瘠不形。視聽不衰。有疾則飮酒食肉。不勝喪。乃比於不孝不慈。此先賢之論也。今哀侍以食素生疾。宜開權道。竢氣復。復行常禮。乃爲善物。千萬勿疑其所行也。

與吳培根乙酉

编辑

昨日所爭。今聞竟以甲子書送。儘得告以直信之道也。事成否何嘗在此。學者立心。亦何可以事之成敗。爲之前卻也哉。聞來。使人爽然。郭泰所稱始見子之面。今乃知子之心。金寒暄所歎我非汝師。而汝實吾師者。正今日之謂也。俄與鄭君相赫。語及而歎賞矣。繼自今。凡處心行事。一以此事爲準。則德之進也孰禦。勉旃勉旃。

答宋毅燮庚寅

编辑

向以金禮。貽書宋宅仁。略與辨明。蓋此友資性。謹厚有餘。而見識未逮。且念坐在啾喧之鄕。而恐其不能覺悟。不能樹立。故欲其知裏許。而有以自守矣。頃見鳳汝說。此友雖知其爲是。而不敢出諸其口云。愚謂此一等人。進不得爲儒者。退不得爲時輩。其爲可惜。反有甚於隨俗出沒者矣。孟朱二夫子。所以上承前聖。下啓後學者。無佗。只有一箇直字。爲之欛柄。縱橫運用。無非此理。近日讀書。見得此意思。頗端的。雖以此得罪於人。而不以爲悔也。今人多是無骨力。無神識。雖多方矯揉。百種鼓作。畢竟如水投石。無所徵驗。不知佗天地交付之理。埋沒在甚處。全不見影響。可怪可怪。宋朝疑禮。晦翁先生。只據鄭康成一人。而猶且言使當時寫此文字出來。誰人敢爭。今金氏所守者。國家律令也。羣賢定論也。如此而猶不免於俗謗。可以觀世變也。此箇風俗。如何抵當得。只且自立。如晦翁先生之訓已矣。

答林瀅喆乙巳

编辑

錄示南相箴人。不謹字學書及左右覺誤之意。備悉矣。凡文字。非特點畫不可添減。聲音尤當辨別。如離空之類。音同而平仄不同。獻臾之類。音異而指意迥別。是可以不謹乎哉。至於綱常之正。禮義之中。出處之義。辭受之節。都要別嫌明微。無令疑似也。如朴某者。能于詩文。豈不知此。特以立幟儒門之氣勝。故字音復古之辨出。而爲識者所笑。人之趨向。更宜審擇也。

答金斗善己酉

编辑

名善字性。心靈氣正。形肖天地。曷不齊聖。心曠厥職。或褻帝則。戒爾翼翼。竆理制行。何謂心職。欽承德性。久而誠矣。是謂至命。文事尼奉。顔服思尊。前聖後聖。惡有二源。旣聞此道。又復鹵莽。厥疾云何。名曰迷罔。用以爲敬性齋銘。

答梁基韶

编辑

人心元有許多道理。不待添得毫髮。聖賢書傳甚多。然亦只是發明得這箇道理。了無一句餘賸。聖賢德行甚衆。然亦只是運用得這箇道理。別無一事造作。但人之氣質拘之於前。見聞梏之於後。所以自家元有底道理。蔽塞而不發露。故必須將前言往行。子細誦繹。切實踐履。及乎久而有得。又皆是自身道理。中人以下姑無論。虞帝,伊,傳,周,孔,顔氏之聖。亦皆賸讀得書。如今人尤何可舍書而求道乎哉。始須先看一書。費十分心力後。一書只費八九分。自後漸漸省力。

答李秀永

编辑

所詢學訣。余以爲人於義理。須理會得綱領。於私利。須攻拔了根苗。如心之靈明不昧。性之純粹無惡。君臣父子仁敬慈孝之道。堯舜孔孟明誠中正之德。華夏當尊。夷狄當斥。正學當崇。俗學當黜之類。是義理綱領。如有意近名。修行未實。容著隱慝。借取仁義。義利雙行。理慾混施。生斯世善斯可。事求可功求成之類。是私利根苗也。千古聖人勸戒之言。不一而足。而擧其大體。不過此兩端。學者於此。要見得精明。體得純全。於彼要察得周匝。去得淨盡。爲學眞訣。如斯而已。

答申弘澈己亥

编辑

聞貧窶已甚。遷徙靡定。以此莫能來見。豈不矜惻。但得前告敬功有進。百舍相望。實同合席。如其未也。日夕相從。亦何所益。第所謂敬者。非專尙虛靜淵默之謂。亦非止謂高拱長跽之類。須是於天命之性。聖人之敎。專心奉承。洞灟危惕。罔或有少閒歇。有少差失。此是敬字眞實下手處。未知者敬以知之。已知者敬以守之。若夫爲氣所勝習所奪。都要責敬功未至。不問高才鈍才,小事大事,處士朝士,正論俗論,死地樂地。無不靠得敬字。做骨子以應之。雖未能直下便得力。久之。將自有至處。切勿以佗說夾帶而淆亂之也。

與崔錫洛壬寅

编辑

所聞張氏之言。誠有之。但鄭生爲其族人問禮時。立後昭穆失序不諱之故。答以罷繼矣。彼又讆言。自赤子時。被養於族婦人。故依備要爲養母朞而除之說。令不杖朞矣。蓋罷繼。以昭穆失序也。服朞。以撫育恩深也。養母服。宋制齊衰三年。明制斬衰三年。本朝仍宋制。備要不杖朞。于叔逵曰。當爲父在爲母服。庚蔚之曰。齊衰。周馮煕表請服朞。梅山曰。乳哺撫育。恩參造化。固宜制服。而至於三年則過矣。追聞鄭自有母乳哺。非被養於族婦人。則更令服同爨緦矣。前後所處。俱有義諦。無可疑者。但張與鄭居近。早知其非養於族婦人。而僕則被欺耳。張若責以見欺則可。今乃曰罷繼則何服之有。此恐不詳其所問之非實而然也。所聞則自幼被養。罷繼自罷繼。報恩自報恩。二者倂行而不相誖。故尤翁答具時經書。以所繼失序。令其改正。而改正後。無佗族人之可託者。則依侍養例。仍奉其祀。以此推之。其有恩而服朞。無託而承祭。又何干於罷繼耶。張氏或未及細詳答問,徧考諸說而然耶。不然則恐別有意在。此則非僕之所與知也。

答崔相文戊申

编辑

比看晦翁論道家妙訣。只要神不撓動。心纔使氣。便非自然。只要養成嬰兒。其導引皆下策。今君受氣薄。不可不養。余亦老且病。須要以恬靜寡欲爲務。明道靜後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晦翁居心無物轉虛明。宜潛心體認也。因思孟子不動心。顔子不動聲氣。亦皆是不撓動也。但彼則專氣致柔。以求長年。此則循理臻妙。以合天德。此爲不同爾。今要循理。必先竆理。竆理之要。就言行心意。察其是非。辨其公私。將聖賢經傳。審其文義。究其精奧。以至於明徹無餘蘊。則循理之功。亦不甚費力而得之矣。若如後人只將性命理氣。爭同爭異。無補於實事。徒資乎空譚。是亦心使氣。非自然之道也。

與林基洪丙申

编辑

君子處險難而能自保者。剛中而已。剛則才足自衛。中則動不失宜。此伊川易傳語。吾們遭天下古今未易出之險難。若不於剛中之道有所得。則何以能自保也。自保云者。總包義與生而言之也。賢輩須先從明敬上用力。蓋明者。剛之本。敬者。中之道也。歸而求諸大學之篇。則可以得其方矣。

答林元根戊戌

编辑

夫理事一截。心迹同歸。安有養親以孝而持己以俗之理。亦安有撫躳發省而廢學不修之道。幸自玆爲始。以事育爲爲學田地。而其閒言行。務令合乎從前所受之書。其有遺忘而誤錯者。切宜深惕而遄改之。又要偸得小閒隙。將小學論語二書。或潛翫默究。或朗讀暗誦。以進義理之趣。而資踐履之需焉。則庶幾爲親爲己。合尖爲一。動心行事。兩相照顧矣。須用至誠心。依此法。做得一兩月功夫。必與日前悠泛時氣象意思。判然別也。

答李會軾辛丑

编辑

曾以祿仕見詢。此復如何。今世從宦者。如能守職而無慊。又能不失身於時輩。則可以仕矣。自度不能。則恐未若自守之爲愈也。如以親飢爲言。亦難曠官失身而可以養親也。爲己爲親。只是一義。更無兩轍。未可輕出也。

曩以昏昧爲憂。今以虛僞懺悔。旣恁究勘。亦宜自改。改得。則明且誠矣。所求妙藥。卽明誠兩字便是。但誠從明生。明又從何來。雖上知之聖。猶有不講之憂。朋來之樂。孔門諸子。孰有賢於顔子者。顔子乃有能多之問。今君輩以淺狹之資。自視無不足。而不肯取益於人。豈有開明之理。理旣不明。心身安有自誠之理。聖之益聖。愚之益愚無佗。以自足與取諸人之異也。

答任公烈癸巳

编辑

昔之君子。所以孜孜於學問者。只爲吾之所受於天地父母者。善無不備。所聞於聖賢師友者。法無不周。而自家所以進修者。卻有多少未盡。是以蚤夜警厲。罔敢少解。以庶幾追蹤古人。而無媿於己心焉爾。其設心如是。故於身計之通塞。世俗之愛憎。蓋邈然無所入於胷中矣。以座下之美質。承家學之正脈。所以勉勉循循而不敢自已者。宜有異於餘人。故敬此奉勖。想有以諒此苦衷矣。

沈潛溫栗。磊落峻正。古人多以此而論資質。然余欲學人。將此等言語。晝夜用意體當久久。亦須漸能養成這樣氣像。此是伊川所謂奪造化者。賢其念之。

答任公烈乙未

编辑

夷狄之世。深衣危冠。操儒生禮不變。此方正學之所稱述於兪,金,盧中兩賢者。而彼必不識此箇道理。故訕罵吾門禮服。至於李臣渠。又未見悔軒,全齋詩語。悔軒詩云。我趙本以漢陽人。三百餘年李氏臣。全齋詩云。二千餘歲宣尼學。五百來年李氏臣。此皆孤陋無識之致。無足責也。然必如其意。則截袂從夷。附賊背君而後可矣。豈非誖乎。至於某人相從。梅翁於李光地起復。已深譏之。見梅山雜錄。而吾嘗熟聞於星門矣。余謂如光地者。是明朝儒者。而稽顙於虜廷。棄禮於母喪。又嘗謂荀彧之侍中。原是漢官。未嘗仕操。此又背馳於朱子矣。朱子說。見大全劉子澄尤延之兩書。若是者。眞可謂忠孝罪人。聖門亂賊也。余之素執如此。其肯相從於某人耶。彼必輕信訛言而然也。勿與彼相校也。天下之事。必至於久而後。是非之實可見。此君子立言制行。所以不屑流俗一時之毁譽。而惟欲其無所媿悔於吾心也。此晦翁先生語。學者。不可以不佩服者也。

與鄭顯欽丙午

编辑

士之起家名世。在立心光明。持身正大。謹禮守道。稽聖協天。此數句。非竭平生之力。定做不得。而爲天下後世之法爾。從古聖賢。都只如此。正不在童觀夷思冒昧苟且以爲之也。

答朴準晦辛亥

编辑

來諭斥正錫。爲鳥雀之喧噪。然鳥雀之喧噪。不害人。吾謂此如狐蠱之迷惑。夫人改過則爲善士。文過則爲小人。此易知之理。柳君相浚。始也擇義未精。遂欲私印師稿。旣而爲士論所斥。而改從善道。得爲完人而死。諸賢皆不念舊錯而哀其早世。余亦爲作其遺集序而稱許之矣。後三十年。其父名樂淵。字奇玉。乃曰。初非私印。而當時通章。自是誣謗。亦無所改而謂之改過。實爲險詐。凡此云云。專爲報怨於徐,尹。而立子於大勳。然殊不知適足以掩其子改過之懿蹟。而成其子私印之罪名。此非有狐媚蠱毒。孰肯如是。傳曰。國家將亡。必有妖孼。正錫殆柳家之妖孼歟。

旭也僞書中。構誣十罪。援引十人者。申三嘉責其無狀。則曰。此是金門人所爲。今又對而明說。此非我也。自有任其責者。而我蒙其罪。此言誠可笑也。金監役答沈雲稼書言。李某示以數田十罪之書。而瞥眼看過而已。非此中贗作。柳持平答承旭書言。足下就田文。手註句語。指目十人。而在都下則謂是田所自云。往安城則又謂都下人公誦。如此情跡。爲人所笑云云。夫一文字。而曰金門所爲。曰田所自云。曰都下公誦。曰自有任其責者。金,柳所謂正士金稱旭語。正見。柳稱旭語。不過如此耶。使人噴飯也。且世之信其說而罪我者。亦不得不歸於無識之流矣。

答吳震泳己亥

编辑

惠寄白紙。正濟所乏。荷戢甚甚。但知舊書問。常溢几案。蘇黃門之大罵。禮旣不敢。欲不啓封。如劉元城。則情又不忍。不相酬答。則犯敎傷義。亦有如嵇康之言者。欲悉謝復。則又無陶荊州之筆翰。而有晦翁寫札雙瞽之慮。欲只數字而已。如語類之訓。則所處又與宰相不同。實有偃蹇之嫌。加以古今事證。性理辨難。禮義疑目。則孤處海隅。無人爲之檢出本子。在傍倩寫。又絶難得。精神日弊。性命難保。徐氏芳謂傷生之具。酒色以外。無如文字。凡以文字見督者。皆鴆毒我也。此言不爲無理。魏鶴山答許介之書曰。稿山筆家。至老未衰。駸駸六十。胡不深自收斂。此固衰病之所宜深念。亦諸少輩安老之道。所當加察。故呂藍田有所質問於伊川。恐煩枉答。不敢拜書。只令從子某詣門請敎。此則非鄙人所敢望於諸君。至於春翁之不肯批誨於學者疑目。實是救得衰世文弊。而使人長致思之功。此爲彼此所當法者也。昔邵氏浩。以問目卷子。呈晦翁。得逐一說過。復請逐段疏下數語。先生辭曰。某意思到處或說不得。說得處或寫不得。據此則非惟爲文弊。亦恐所寫與所說不同。所說與所思不同。正自難也。此則旣然矣。其尋常寄信。歐陽公以爲老年書問略亦無嫌。此意今日諸君。宜深諒之。

答吳震泳乙巳

编辑

考妣忌日同。則各設兩位而行事。如正祭諸位之儀爲得。兩世忌日同者。亦然。但祖與考。則或哭或不哭。未安。不如先後各行也。如以猝變先規爲難而合祭。則不得已而歲序遷易下。添顯考顯妣四字。亦可矣。

長子無後。次子攝祀。則立後前不祧位以下。一向無祝單獻。雖甚未安。然欲如某家次子改題三獻之例。則干統之嫌。重於未安之私。恐無變通之路矣。

考妣甲日。欲就墓所。略設伸情。固可爲也。先賢又有廟中諸位普同薦新之論。亦可從也。

答李復圭

编辑

貧士爲祭養賓客之需。從事畎畮。其撓汩無暇。罕接師友。稀對方策。自其勢然爾。然人之爲學。只要打疊狂妄身心。勉循天聖命敎而已。今曰何以則脫此諸累。此是狂妄心。不可長也。長則須如佛者之叛君親棄妻子。然彼於自身。亦終柰何不得。此實自私。非大公之道。故虞帝耕稼陶漁。孔聖釣弋。曾氏耘樵。伊川細事必親。晦翁負米手舂。而皆未嘗以爲苦也。况欲求仁集義。亦只從事思敬,執事敬,敏於事上做功夫。欲棄事絶物。更無煅煉此心處。若乃冥然默坐。兀然手書。紛然騁辨。非吾儒所貴也。前輩事訓數段錄往。試熟復之。可以開廣心胷。進益功程。而不遂爲專力形氣一邊底人也。

與洪煕燮丙午

编辑

仁義禮智信。對看則五各爲一。統言則一皆包四。五之各一。不難知也。一之包四。非自體之者。未易了然也。如伊川之言仁包四者。明道之言惟義無對。猶可以理會得。至於禮之一於恭敬。而或不足於四者之分。則非全體之禮也。智之偏於通達。而或有欠於四者之分。則非全體之智也。信之倚於誠實。而或有虧於四者之分。則非全體之信也。故學者從一處做起。要令這一處做得。無闕漏。則禮智信亦皆包四者。非獨仁義爲然也。雖然。不以學問鑄成全器。只靠資質。偏就一德。則仁只是仁。義只是義。其餘亦然。故曰學問之功大。資質之用小。人其可以不勉乎哉。

與金炳周,崔滄烈丙午

编辑

士之生世。不問世之治亂。俱有處之之法。夫世愈危亂而志愈堅定。行愈高峻。不可少有遊移卑屈之態也。人苟以正自持。不怕死。只怕天。天地鬼神。亦且與之爲一。彼山揮木客。任佗伎倆自做弄。而我乃超出乎其上矣。豈不快哉。二君十舍負米以見饋。此意殷摯。無以爲報。今且擧以正自持與天合一之道。用作交勖之需。

答崔觀鉉丙午

编辑

來諭謂鄙書。講明內夏外夷之說。奉持成仁取義之訓。爲今世極則。而願更求精微之論。以爲進修之資。此意甚善。夫居敬精義。崇德修慝。視前兩語。覺得愈更親切。幸竭力於斯語。庶無虧乎遺體也。

答李根星乙未

编辑

賢者詳明有餘。而厚重少遜焉。愚昔事師。每以含蓄謹質之屬見敎。蓋學道須要寧靜篤厚。若聰慧豪邁者。雖有所得。終未能深造而厚積。觀顔,閔,曾,冉所就。比子貢,子路。益加邃密而的確。便自可見。願與賢者。立誓而盡心焉。

與楊煕一丙申

编辑

汝常喜言靜坐。想得眞實旨趣。余於此。未嘗不留意。然終是氣質動擾處多。賓客從容時少。不能端的下手。所以無得力處。每欲見汝。共訂得失。不知可能一來否。近看古人論朱陸云。專務虛靜。完養精神。象山之定論。主敬涵養。以立其本。讀書竆理。以致其知。身體力行。以踐其實。三者交修倂盡。朱子之定論。此言辨別兩家門庭。明白典要。今雖以主靜持敬爲基本。然又必以熟究書義。推明物則以達之。務盡人倫。實驗行事以充之。纔不墮落於旁蹊矣。

答魯容復庚子

编辑

李,姚兩家皆云。弟子欲記夫子歎雉之言。而先記此以明時之義。經中此例甚多。無闕文。此說似可通。陳,吳不必從。而吳之改嗅爲歎。古人有以無理駁之者矣。黎氏雌字有深意。及感麟與歎雉同之說。本出董氏。雖略有意思。然當時所見。偶是雌雉耳。豈必雄而變言雌乎。

顔子之勇不發露。故不須言。子路較麤。須謂之勇。然未行恐聞章。范註謂子路能用其勇。乘桴章。程註亦謂子路勇於義。則豈可全歸之血氣乎。但不察聖人此言出於憂世。而以爲實。此卻誤耳。或謂略去喜其與己一邊。但謂憤時疾俗已久。而喜夫子意與已同。味根錄。以此爲亦自有見。試倂商之。

成人以下。任氏翼聖。宋氏愼三。亦皆如林說矣。然余每以語類時擧倪淳錄爲據。而以胡注爲長。蓋此在集註之後。恐註未及改正耳。閻氏四書釋地。亦以胡解爲確。

石門是魯城門。故只云孔氏亦可知。長沮是佗邦之人。必稱孔某。此以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歟。及是魯孔某歟兩言觀之。可見矣。從而後。子路意中。只有一夫子。卒遇丈人。信口說出。丈人之不曾識夫子。倂未及想。來示直稱孔某未安。古人諱法。與今異故歟。

晏子賢而識未至。故沮景公用孔子。史記所載。恐太甚。不可盡信也。交久而敬之。聖人寬仁。不沒其善。學者所當潛翫。

答鄭禮欽乙巳

编辑

示諭用力於浩然章。而未有所得。以此欲得一言以爲法。此恐未免於騎驢覓驢之失。何也。養氣在集義。欲集義。要知言。此孟子之所已言。而法如是而已。至於揠苗助長之戒。則最宜深念也。內外兩忘。是格物致知以上功夫。恐未易遽及此。亦且從知言集義上。用功久之。定性養氣。卽有合尖之妙矣。鄙寫尊華二字。以之揭尊丈燕處之室。意雖好而字甚拙。爲可媿也。所示柳汝聖謂我好開化。此有曲折。曾有問其人事。余答曰。削禍倡義則善。而棄喪從戎未善也。彼於棄喪之說。無以發明。故相與造爲斥倡義之謗。欲以汙衊我也。彼又每以余之不起義。爲好開化。然則彼之今日不起兵。亦好開化而然歟。來諭所謂心術不美一句。已道得盡矣。然凡遇彼邊人。切勿與之對辨。蓋疑者。辨之仁也。毁者。辨之惑也。只要吾黨諸君。因彼毁而益勉於尊華攘夷之義。得無臨亂苟免之恥焉。則佗山之石。豈不爲攻玉之需乎。吾故曰彼邊之賜我。厚矣大矣。賢輩於此。不可不深察也。

答金輝誠丙申

编辑

向書。自以擇里不智深有悔意。此誠然也。但近世敎化陵夷。風俗薄惡。一里仁厚絶難得。只須就一二士人忠厚可仗者所居之邨。便卽遷徙。令子弟秀者力學。樸者務農。上可以養德成家。下可以保生逃難。殊非小事。須速圖之。古人言。不擇而不處。迷途之子。尙有轉機。擇之而不處。邪徑之人。永無歸路。所以不處亦有故。人情所喜者浮華。以里仁樸實可厭。所趨者熱閙。謂里仁平淡無奇。此言亦可思也。

答全弘丙申

编辑

盤庚難讀。誠如所諭。此是方言俚語。當時民閒皆曉得。今則老師宿儒。亦難強解。故林少穎嘗論此云。如今人卽日伏惟。尊候百福。如使古人聞之。亦不知是何等語。曾見人因語錄難看。至有咎宋賢者。余以爲當時用此。正爲易曉。且如我邦人言商賈不利爲無歲月。指取婦爲入丈家之類。後世聖人見之。亦難會解。朱子雅言尙書不如且看分明處。其難曉者。姑闕之可也。盤誥之類。要添減字。硬說將去儘得。然只是穿鑿。終無益耳。來書謂大意不過使臣民黜私意。施實德而已。學者體之。豈容佗求。若是者。庶乎免於聖人有郢書後世多燕說之譏矣。

答全弘

编辑

言行矛盾。知見鶻突。皆緣此心做主不起。而氣習從而害之。如欲矯治其病。須就視聽言動思慮上。逐一用全副精神。照管提撕。不使少有疏脫之失。只此是藥。更不問難易。只一味依法做去。久之。心主自然豎立。氣習自然銷歇。而知見不患其不明。言行不患其不合矣。

與田得相丙午

编辑

口誦心惟而以身體之。務使吾之所存所發。與𥳑編之言。漸相應副而不致反戾。是爲學聖第一正法。令若平生讀書。鎭日論文。而心術事行。不復驗其合違。遂偃然自命爲道學。悍然自是以爲正也。則識者之視吾儒。爲何如哉。須將從前悠泛之習。紕繆之見。一切截斷。惟務日新功夫。庶幾免於俗學之累矣。

答延壯煕乙未

编辑

賢者所聞訾說。非直近日爲然。昔年以堅守朱,宋死法。忤時賢。不壞父子常經。墮世網。今又以力持聖賢禮服。觸開化。不惟開化。雖某某諸人。亦以其異己。而爭相訕罵。或目之以狂醉。或斥之以亂逆。其俗輩之隨風逐波者。搖漾迷亂。不辨子午。外佗鬼蜮狐蠱。如朴徵遠者。又何足挂齒牙閒也。賢者。不聞晦翁癩子尤老癘疫之說乎。從古聖賢。合於天而戾於人者。何限。如我輩發言擧足。動乖理致。宜其召人譏誚也。朱子大全與留相書。有杜門循習語。此在黨禍時。退陶先生釋之曰。循。不違之意。擧世見攻。無可如何。順而循之。習以爲常。故謂之循習。此一著。可作目下受用之資也。

周蓼恤與人書言。以道德文章之事。與朋友往來。未有匿避而不覿面之時。然亦時有不相見者。以道德文章非今日之所急也。古人云。倂道理。亦有論不得之處。眞至言也。每一讀之。不覺慨然發歎也。今日之深衣幅巾。大爲時輩之忌諱。向使任輔卿。因見鄭氏。微及欲訪意。輔卿歸言其有不喜色。此豈非倂禮服亦有行不得之處乎。入山枯死。如尤翁之訓。乃爲今日第一義也。

答韓致淵辛卯

编辑

病寄山堂。雪裏對梅。緬惟玉皃。正勞懸想。際服手𥳑。備審見在講席之下。時承庭候之安。慰慰甚甚。又聞比擧丈夫子。而左右深存王吉之戒。目下福慶之積。前頭敎化之明。皆可賀也。抑又念之。凡人之生於先王之時者。自在胞胎。以至言食。咸有敎法。故及乎就傅受業。易以見功。被選入仕。亦皆可觀。今世則胎敎無論。早從孩提。已示以異物。諭以誑言。而使其正性淳質。斲傷萬端。逮乎有識之初。卽授以邪淫之詩詞。使作巧令之文字。本原如此。則其居家養親。立朝事君。亦何自而得其正乎。有識之憂歎。厥惟久矣。故曰。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難。又曰。人材日衰少。善保膝下兒。是其眷眷爲世道慮者。爲如何哉。切望高明。深存此義。彌加鞭辟近裏之功。有以爲佗日身敎之基本焉。至於某某之始勤終怠。某某之棄禮敗俗。皆賢輩之所宜識戒也。善乎。賀醫閭之言曰。世風不好。豪傑之士。挺然特立。與世違拗。方始去惡爲善。此語雖若過激。然不從流俗。矍相之戒。合乎汙世。鄕原之病也。故余嘗謂今之所謂過中者。僅能及乎古之始學。若使古之中行之士。生乎今之世。則人必憤罵。指爲狂怪矣。賢輩于此處。猛加審察。力與持守。庶不到得流徇無立之地矣。勉旃勉旃。更冀特將此話。徧以告于所與遊處者。令各體會而身履焉。是亦爲以善及物之功矣。

答李承學丁未

编辑

所示三字說。此有某丈手筆在。吾何惕焉。因念道大無外。則區處萬變之理。固自在也。心大無外。則包容萬衆之量。亦自具也。特人不能充其道而恢其心焉耳。今也卻將精細之心。以究微妙之理。則可以知所處而優優有餘矣。想得某丈寫此三字時。當是無心。故後卻遺忘也。此不可以相恕乎。其或慮一邊之言。而謂無此語。則雖未若直截說出。我又何必將親筆。以相詰乎。只宜任佗柳邊。以造言疑我。而我自泰然處之。上有仁天。幽有正神。皆知我心矣。如此則可謂得道與心之本然矣。且余前後被謗。此類極多。豈獨今事爲然乎。昔賢有無辨妄言之戒。此可爲吾人法也。

與吳鍾命辛丑

编辑

貧窶如何抵敵。馳念殊切。晦翁言。人須是於大原上。以上下文考之。所謂大原。指天命之性。看得透。自然心胷開闊。見世閒事。皆瑣瑣不足道矣。語類僩錄又言外面富貴利祿。此何足道。若這處打不透。更說甚麽學。同上汝以命爲名。敬顧爲字。誠能顧名體道。看得虛靈洞徹之中。具得仁義禮智之理。無所障蔽。而行住坐臥之閒。做得提撕省察之功。無或閒斷焉。則於身計之通塞。世情之濃淡。自看得低矮。無可以著眼矣。

與金榮淑丙午

编辑

目前顯然差錯。或能懲治。惟心曲藏伏之邪惡。根株已固。頭項亦多。辨認不易。斬斷更難。故聖人云。攻其惡。無攻人之惡。不云毋而云無者。無非禁截語。若實用力於自治。自是遑遑汲汲。無暇𥳑點別人。今須自省。我果能如此眼鼻莫開。自然不及外事否。纔不如此。便是自待薄而望人厚之病。切宜識戒而勇革之也。

與金榮淑丁未

编辑

晦翁論性善而曰。能信得及直下。便是聖人。更無一毫人欲。做得病痛。愚每嘗疑如何。纔信性善。便更無人欲。今覺得此信字。恰與聞道之聞相似。學者只患信得不及。不患信後有欲。苟見得己性中萬善咸備。一邪了無。直與天地同體。不須堯舜讓頭。則居家極貧賤。處世大患難。事事俱有可處之道。而彼許多紛紛擾擾。擧無以爲梗於吾之心矣。今只要操存此心。以體驗吾性。此爲本原上功夫。不可忽也。

與田宅燁

编辑

學者之心。須先有明透分辨之德而後。處身酬世。始能合於規矩繩墨。而得近聖賢門牆矣。若自不分明而無界限。則是非混淆。事行依違。而遂與庸常輩同歸矣。昔屈子稱堯舜爲耿介。耿介似未足爲聖人之德。而顧亭林以爲堯舜所以行出乎人者。以其耿介。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則不可與入堯舜之道矣。又引四勿而曰。是謂之耿介。反是則謂之猖披。此可謂善看出耿介兩字者矣。

答鄭海觀丁酉

编辑

古今天下。皆是上聖之資。則氣質性之說。無從起矣。然則就氣質中單指善。則只當作本然看。然今旣有氣質性之說。則其惡者。固是從氣質上出來。其善者。亦是此理藉氣質之美。而流露發洩於外。如顔之好仁。孟之惡不仁。固是本然性。然纔有些偏處。亦不得不謂之氣質性矣。然善反之。則渾然無此偏。直與天地同體。聖神一德。更無氣質性之可言也。故張子有弗性之論矣。理之精微。書終難宣。惟宜以意潛究而自得焉可也。

答鄭海觀己亥

编辑

程子曰。動物有知。植物無知。其性自異。但賦形於天地。其理則一有。據此而以湖論人物理同性異云云爲是者似矣。但又有犬牛人其性本同。但限以形。故不可更。如隙中日光。方圓不移。其光一也之說。則所謂其性自異之性。莫是以氣質性言耶。不然。何以曰自異。又曰本同。而使相矛盾耶。

今曰智者有知。愚者無知。其性自異。此豈非氣質之性乎。氣質之性不同。何足爲本然性異之證。

與林章佑丙申

编辑

前書所論靜坐昏惰之失。此無別法。只有自整肅灑濯。誓不被血氣所勝而已。記得語類六十二卷廿四板僴錄云。佛家說我會說話底。會作用底。便是神通妙用。更不問道理如何。儒家須就這上。尋討箇道理方是道。禪老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眞人。在汝面上出入。佗只認得這箇把來作弄。而今學者。就故紙上理會。也解說得去。只是都無那快活和樂底意思。和佛家底也不曾見得。似佗佛家。雖無道理。然佗卻一生受用快活。便是就形而下者之中。理會得似那形而上者。而今學者。須先曉得這一層。卻去理會那上面一層。方好。語類說止此。今學人無問長少。例被客氣物累所牽制壓倒。所謂那會說話。會作用底。拱手歸降。垂頭聽命。更不自作主宰。一向昏亂。旣不能自存。又不能竆理。甚可惜也。請以晦翁此訓。子細翫味。親切體驗。做得旬月功夫。以左右篤實。必有進處。那時更須示及。

答林章佑丙申

编辑

所引鄒氏名位名世之分。余亦每稱之。以爲所見殺高。至於栗翁漏船匡救之云。百載之下。猶可想見其心事。後學雖未敢遽語此。然不可不時常諷味。以養仁性也。若乃指余爲所任之責。與古來聖賢。毫無所異。則卻自歸於認螢爝爲日月之明。責僬僥以千斤之重。豈非虛夸謬妄之甚者乎。向後須將此箇見識。亟行刊落。凡言議意見。務主平正樸實。庶幾寡罪也。所論浮念一段。可驗近日實作之功。甚以爲喜也。此事。栗翁於輯要正心章。論之詳矣。第依其法。下得旬月功夫。亦必漸見意味也。

所詢主一之法。主一兩字是法。更無可言。言之愈多。而心愈不一。一有湛一,一事之分。靜時。心要湛然純一。動時。心要專主一事。其說詳具於近思錄四卷。及晦翁敬齋箴。南軒主一箴。試細考之可也。

未發見聞之說。恐太麤在也。若如盛見。人必聾瞽熟睡而後。始有未發氣象矣而可乎。此一義。朱子大全答呂子約書。論之詳而責之深矣。此就川西訒谷寫出。細究便可見也。今夏余答宋約齋。有一書。論此頗詳盡。亦未暇錄往。可歎。大抵見聞知覺。與視聽思慮不同。而今不分其有心無心。纔有聞見知覺。便指爲已發。此大誤也。若不能明透。不如且就動上存心。久之。恐亦於靜中有進。不可急迫求之。反成病痛。輕要正心章按說。更宜虛心翫味。不可只如此率意立論也。仁父所論。亦精密可思。不宜草草颺倬了。

答林章佑丁酉

编辑

宋開寶皇后喪。不成服。當時君臣。皆不免爲倫理之罪人也。至於在野儒者。似不必出位進言。但自成服。恐合事宜。

律殺子。罪止於徒。故程子有父殺子孫告祖當死之訓矣。據此則胡氏說魏孝文之於馮太后。服非所服。劉氏又謂生不能正。死而絶之。可也。皆誖義傷倫之論。決不可從。而高明之以正學爲正。得之。然學未至而好語變。則鮮不得罪於倫理。愼之愼之。

答林章佑戊戌

编辑

嗣王於先君之廟。旣不稱禰。則當何稱。天下有一定之名。祖孫父子。是也。有不定之名。而仍一定者。高曾祖禰。是也。周制生倫有世次。此則祖孫父子之不可易者也。廟制有廟次。此則高曾祖禰之以繼統言者也。此說甚長。日後來此。細考前人所辨可也。

與林炳志丁西

编辑

正心言體之疑。想已明晳矣。看謝氏所論安仁利仁處。輔氏一說。可以開悟。如言存言其體。理言其用。利者。有所存。其體斯不亡。有所理。其用斯不亂。今正心亦然。自非聖人之非有所正而自不偏者。其孰能因其本然之體之正。而不加正之之功而亦自不偏也乎。此理不難知。而前此妄見。亦曾如士尙之疑。信乎學之不可不講也。

答林炳志己亥

编辑

朱子第一書。言太極初無形象方所之可言。此卽圖解無聲無臭之說也。其下句。又言但以此理至極而謂之極。此卽圖解樞紐根柢之說也。何嘗始異於陸而終合於陸。今學案案說。可謂舞文弄法。而矯誣前賢。欺罔後世者矣。

鄕原似德非德。而反亂乎德。故雖有無擧無刺之行。而聖賢且深惡而痛闢之。如此而民猶有閹然媚世者矣。夷狄在人與禽獸之閒。而常欲猾夏。故縱有仁政堯舜之稱。而君子且嚴防而區別之。如此而民猶有公然屈身者矣。噫。其孰能將老洲先生二訓。而布之天下。以警其爲士者哉。

每事只說自底是。此一句。是四海九州千古萬古。無大病痛。在身喪身。在家亡家。在國與天下。其禍之烈。更不可說。凡爲士類者。千萬戒絶之可也。呂門人祭師文。使人駭歎。近世士夫家恒言。必曰。子弟中生得獃無能者。只可使爲儒學。噫。此何言也。其弊必至於率獸食人。人亦相食。仰屋浩歎。爲之柰何。

笠影之諭。此亦初疑之。後復細看。似是與辭。非譏之也。今以語類十二之三板左賀孫錄。百十六之十八板右訓祖道錄。八之十五板右賀孫錄佛家云云。所以佗那下常有人。自家這下自無人云云。三段。合而觀之。約齋所論。恐似未得先生本指。幸更與商量看。以約齋之明且虛者。必當犂然無異辭矣。但念鄙人于持敬。只眼光不亂一著亦復不能似佗。指僧。每深自媿也。

答林炳志丙申

编辑

集註學問之道。固非一端。謂如讀書質疑,居敬立誠,改過克己之類也。其道則在於求其放心而已。謂種種學問之道。專在於求其放心而已。此與語類學問之道皆所以求放心者。賀孫錄。初無不同。特看者自錯會其意。以爲求放心而後可學問。誤矣。集註能如是三字。謂以學問求放心。非舍學問而單言求放心。志氣淸明。涵養之功也。義理昭著。格致之效也。自志氣淸明。至可以上達一句。是說求放心成效處。此須子細看。

答林炳志己酉

编辑

格。猶竆也。程書。格。至也。章句。格。極至也。講義或問。據此則格非來至之義。如作來至。則格物物格。皆當釋云物애格。似說不去也。章句物理之極處。釋物字。無不到。釋格字。夫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云者。猶言理到。理到卽理竆理盡之意也。補亡章。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是物格之註脚。而栗谷諺解於粗下。不云애而云ㅣ。尤翁又嘗有看冊冊盡之諭。則尤翁所述栗翁之言及所欲主애之論。恐當爲未定說也。大抵先將格物物格。以物를格。物이格。立定文義。然後其於先賢之言至其極詣其極者。自可以輾轉究解。而見其與理到之云。不相妨掣也。尤翁此極處將到何處之詰。以冊之盡處自到盡處奉對。則可通。

甘土蜜信。此尤翁所以辨駁五藏各性之說者。與湖論全別。蓋五藏。包在上文理賦於人人字之中。何可又就人中。偏指肝具仁性。肺具義性乎。此所以見非於尤翁也。今不究立言之本指。遂執此爲據。則天下之物。無性者多矣。豈可乎。枯槁灰土。糞壤汙穢之物。朱栗二先生。皆謂亦皆有性。而所謂蜜者。如何獨無性乎。余曾有論此義頗詳。今不暇寫往。爲恨。

與崔鳳喜丁未

编辑

賢輩有求明之願。而無從師之資。此誠可悶。然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未必聖哲。庸常更多。子之鄕里居者。亦衆矣。必有善者。亦必有不善者。一一擇而師之。則何患德之不崇。第恐自待爲士。視彼爲凡流。而不甚留意耳。縱不然。又恐擇之有不敏。從之改之。有不勇耳。如此雖鎭日承師。亦何益矣。孟子言歸而求之。有餘師。又示以人性之善。發露於日用之閒者。無不可師也。橫渠己心嚴師之說。更妙。蓋屋漏幽隱之地。念慮萌芽之始。毫髮邪私。總瞞不過。早加警懼而遏絶之。至於大庭稠座。將言將動。亦必質之於心師。得其印可。然後方敢啓口擧足。如是久之。豈不長進。試依此行之。

答崔鳳喜

编辑

立志如愚公之移山。察理如俗子之明利。克私如猛將之鏖陳。須守此三箇如字。至於終身而後已。

答崔鳳喜

编辑

示諭昏氣之患。此極難瘳。然若能提起得這一箇志帥。欽欽如行干戈之閒。懔懔如泛風濤之中。常要精明剛健危懼戰慄。則昏憒之氣。自然銷散。縱有時動。亦易與灑濯。只管灑濯之不已。終必勝矣。如氣倦欲睡。始須強自喚醒。旣喚醒之而又喚醒之。坐醒不得。又要起醒行醒風醒雪醒。久須醒得成。而睡不著矣。

別紙

编辑

衣服飮食男女宮室之屬。皆道之所寓。亦欲之所存也。不顧禮義而惟欲之徇者。流俗之不及也。欲去根塵而惟理之惡者。異學之太過也。若乃吾聖人之敎。則使人於軀命之奉。去其本無之私。而充其固有之善。得不至於過不及也。是所謂中庸之道也。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又惡可外事物而求所謂道者哉。

與安盛洛丙午

编辑

曾看醫書。言腫熱初起。令心注在患處。邪氣被眞火銷盡。今又見晦翁論志云。心在手上手便煗。在腳上腳便煗。若眞箇要求仁。豈患力不足。今以此兩語自體過。如志欲四勿。眼自不敢視邪色。耳自不敢聽淫聲。身與口皆自不敢放言亂動矣。志欲三省。爲人謀。便自然忠。與朋友交。便自然信。受之於師。便自然習矣。其不能然者。皆志得不誠切爾。此大可驗也。

答鞠瑛煥

编辑

童子有絰帶。喪服及雜記疏。俱有明文。故鏡湖,梅山。皆不從沙溪說。昔先師喪仲季二胤。用首絰。雖有人言。而不之改矣。

所示期服人居常以絰帶終制之意。甚善甚盛。出入欲用白笠。亦合禮意。曾令泰安士子。如此行之。人多笑之。然我自循理。佗何足問。昔有問服人白笠何如。栗谷曰。古人雖弔。不以玄冠。况有服乎。今日見洪萬戶俊。以大功服。著白笠。不至駭怪。愚常以此訓。爲當從無疑。

答鞠瑛煥

编辑

昨問及壁書沙𠀉兩事。皆非孔子所爲。壁書家語云。孔騰畏秦法峻急。乃壁藏其家語,孝經,尙書,論語於夫子舊堂。漢記尹敏傳云。孔鮒所藏。又尙書序本謂孔安國所作。而朱子謂不類西漢文字。仁山金氏云。東漢人爲之。云。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金仁山尙書表註云。孔鮒兄弟藏書之時。上距孔子歿。垂三百年。諸書所言如此。而俗儒多認壁書爲夫子所藏。謬妄極矣。至於沙𠀉之說。係是後人贗作。識者所不道也。顧氏日知錄云。自漢以後。凡世傳帝王易姓之說。一切附之孔子。如沙𠀉之亡。卯金之興。皆謂夫子前知而預爲之讖。魏高祖太和九年詔。自今圖讖秘緯及名爲孔子閉房記者。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論。今世所謂鄭鑑錄。亦是妖妄之言。人君信之則亡其國。大夫信之則亡其家。士庶信之則亡其身。此決是焚滅之書。至於近時。又有所謂土亭秘訣。栗谷秘訣之說。甚矣。人之好妄也。此爲人上者。不崇儒明道之過也。僧家且譏預知者。爲野狐精。豈有吾儒而爲讖緯書。以惑後人哉。

與鞠瑛煥庚子

编辑

學要就事上。驗得所見所行合與不合。合者固鮮矣。其不合處。亦須審取遠近分數。使遠者近。近者中。此爲爲學實處。其餘時。又要看得切近文字。制得浮揚氣習。養得心性本原。及遇事至。又用前法。酬應檢防。如是循環。久久強力不輟。義理漸勝。物累漸輕。忽不自知其已至君子之域矣。勉之勉之。

與鞠瑛煥

编辑

日間。做得體察功夫。有進步之驗否。學問雖未深造。性命卻只自在。讀書事親。啓口動足。皆有精微之理。要在究索得周悉。持守得牢確。此便是存養事天之學也。若自家胷中。纔著一毫疏忽不緊密意脈。便將天之所賦。一齊打壞了。千萬審察。

與鄭大鉉丙申

编辑

嚴敬以存心。則神明安其則而欲無自生。矩規以範身。則耳目守其官而物無從引。此古人之意而學者之所宜深體也。昨夕。左右自言多忘不記。蓋忘。多是懈怠泛忽所致。須將敬字。外內防檢。使此心。常如居燒屋之下。坐漏船之上。則雖欲忘之。不可得矣。

答洪秉敎丁未

编辑

如坐燒山。旣知難免。卽須抖擻精神。必爲眞玉之色澤不變。不可如草木之爲灰燼也。

與洪秉敎庚戌

编辑

愚少受敦艮之敎於先師。而體之不力。到老無成。所以取本卦彖傳爻象。揭壁而目在之。因念左右。遭今日危亂之甚。非昔年誑誘之比。或慮立腳不住。又恐不能厚終。故爲寫古人解二段送去。幸日三復也。

腳跟不定。全體皆差。艮趾之義。是從腳跟下用力者也。但恐陰柔不能固守。故戒以永貞乃利。永貞者。立定腳跟。直要於敦艮者也。○以厚終訓敦艮。蓋爲學處。始易厚。終難厚。終則合行止爲一。而艮學畢矣。

答徐正泰

编辑

所諭爲學之術。在存養致知力行三者者。得之。但擧其所以難得力之病。以爲問者。竊恐不然。昔朱門人自言人欲眞難克。天理眞難明。先生罵曰。公不曾去下功夫。只管說道難。余亦謂賢者。眞箇欲存養。則自應常惺惺精明。如烈火之不可犯。那邪思妄想。駐足不得。眞箇欲致知。則自應切問近思。以漸而進。以類而推。不患其窒塞。眞箇欲力行。則自應誓死殺賊。百折不回。不患其因循而難振爾。今且將近思錄第三四卷。逐段理會。隨事體察。久之自有見處。亦自有至處矣。

與金氣炯丙午

编辑

左右每以時危爲憂。避亂爲慮。此固然也。但爲吾之所當爲。而其得避不得避。有命存焉。君子無容心焉可也。所當爲之目。誠敬兩字。爲之主也。其說寫在下方。試考而體之。○誠敬者。人之命脈也。誠敬存。則百行萬善。罔不待是而出焉。誠敬亡。則禮儀秩然。文章燦然。言辯懸河。勇力蓋世。其佗天文地理卜筮筭數之屬。無不周知。究亦誕謾放肆而已矣。今須將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及君子誠之爲貴。不誠無物之訓。蚤夜體察。不成不已。蓋敬身者。人敬之。誠身者。人信之。人信人敬而及於患者。未之聞也。

與林學洙丙午

编辑

曠千百年。無一人如顔子者。此程子語也。千古萬古後。你如何知得無一箇人似舜。此朱子語也。據程語。亞聖也難做。然復以朱語觀之。士如何不以聖人自期。今無如顔子者。以不能知過不貳。遇己便克爾。苟能以性爲主。而心之思慮。形之動止。一視性善之理。而不敢違焉。是亦舜而已矣。惟在省勉之如何耳。

答全夏錫癸卯

编辑

世道交喪。人材日衰。如遇求學。曷勝懼喜。但念朝廷無敎養之政。鄕塾多虛僞之習。縱有一二長老。開門而授徒。遠近後進。執經而請業。要其終而觀之。能察邇言而謹庸行。具實用而成眞儒者。蓋鮮矣。其故何也。以不法三代聖賢。但認後世文章事功。爲儒門第一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