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绝伦的逻辑 明目张胆的侵略
荒谬绝伦的逻辑 明目张胆的侵略 《人民日报》评论员 1971年12月6日 |
|
维基百科條目:1971年印巴战争 |
最近几天,印度政府在社会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鼓励下,悍然扩大对巴基斯坦的武装侵略,严重地破坏了印巴次大陆的和平,使这个地区的局势急剧紧张。中国人民强烈谴责印度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
印度反动派对巴基斯坦的武装侵略,是它顽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早在今年三月,印度政府就采取各种手段支持巴基斯坦的分裂分子,粗暴地干涉巴基斯坦内政。之后,它又炮制出一个所谓“孟加拉国临时政府”,这个“政府”实际上是设在印度领土上,并且派遣所谓“自由战士”进入东巴境内进行武装骚乱和颠覆活动。现在,它则企图通过印度军队公开的直接入侵,把这个所谓“孟加拉国”的傀儡政权塞进巴基斯坦,从而达到它蓄谋已久的并吞东巴基斯坦的目的。事实非常清楚:印度政府是赤裸裸的侵略者。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同印度反动派之间的斗争,是干涉和反干涉、颠覆和反颠覆、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
为了发动和扩大对巴基斯坦的侵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和国防部长贾·拉姆等人制造了种种荒谬绝伦的借口,简直蛮横到了极点。
他们说:巴基斯坦在印度“隔壁”,必须按照印度的方案来“解决”巴基斯坦的内部事务。如果巴基斯坦不接受印度的意志,印度就可以出兵占领巴基斯坦的领土。这是“大印度主义”的典型表现。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邻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内部事务。如果印度扩张主义者的这种逻辑可以成立,那么每个国家岂不是都可以任意制造借口,干涉自己周围国家的内政,出兵侵略自己的邻国了么?那还有什么独立主权可言,还有什么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可言呢?
他们还说:只有在东巴基斯坦的“难民返回家园以后”,印度才能“考虑撤退军队的问题”。换句话说,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政治颠覆如果未能得逞,它就有权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威胁以至武装侵占巴基斯坦的领土。大家知道,所谓“难民问题”,正是印度政府猖狂干涉巴基斯坦内政的产物。现在,印度政府竟然又以这个“难民问题”为借口,肆无忌惮地对巴基斯坦发动武装入侵。我们对于印度政府的这种手法,并不生疏。十多年前,印度反动派不是也制造过一个“西藏难民问题”吗?当时,他们在中国西藏地区策动农奴主叛乱遭到失败,就胁迫几万中国的西藏居民到印度去,并利用这一事件进行猖狂的反华活动。印度反动派就是这样惯于挑拨邻国的民族关系,制造事端,作为他们对这些国家进行干涉、颠覆和侵略的口实。
他们还公然叫嚣:巴基斯坦军队“呆在”东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对印度安全的“威胁”,巴基斯坦军队只有“撤出”东巴基斯坦,才是“争取和平的态度”。这真是欺人太甚!在印度扩张主义者看来,东巴基斯坦似乎已经不是巴基斯坦的领土,而成了印度的领土,因此印度军队可以任意开进去,巴基斯坦军队倒是必须撤出来。拆穿了说,印度扩张主义者的所谓“争取和平”,就是要巴基斯坦听任印度对它的颠覆和侵略,就是要巴基斯坦把自己的半壁河山拱手让给印度。这使人想起,在三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就曾经用过这种手段来侵略和欺负中国。一九三一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公然制造沈阳事件,把中国军队赶入关内,在东北炮制出一个所谓“满洲国”。一九三五年,日本侵略者一边策动所谓“华北自治”,炮制冀东傀儡政府,一边公然要求中国军队从自己的领土河北省撤退,以达到它进一步侵占华北的目的。今天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强盗逻辑,不过是历来侵略者所玩弄的一种惯技而已。今天的所谓“孟加拉国”不过是昔日的所谓“满洲国”的再版而已。
印度反动派之所以这样猖狂,是因为它得到社会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支持。几个月前,社会帝国主义同印度签订了实质上是军事同盟的条约。在印度发动对巴基斯坦的武装侵略以后,他们更是公开袒护印度侵略者,胁迫巴基斯坦向印度屈服,并把大批武器运往印度,使印度政府有恃无恐,气焰更加嚣张。社会帝国主义这样积极插手的目的,是企图乘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扩张自己在印巴次大陆的势力范围。这是这个地区的局势所以尖锐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密切关注着印巴次大陆局势的发展。我们历来主张,每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应由本国人民自己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由有关国家通过协商来解决。我们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武装侵略,侵占别国领土。中国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共同斗争中,一向是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的。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反抗印度侵略的斗争是正义的。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印度扩张主义者如果一意孤行,必将玩火自焚,遭到可耻的失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