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菊圃先生集
卷十一
作者:姜樸
1775年
卷十二

哀辭

编辑

李進士時雨哀辭

编辑

記余於庚寅冬。負篋北寺。時人士坌集。於稠人中得吾李君士暉。君嶺外人。年方三十餘。容姿端緊。眉眼明好。髭鬚森然如漆。善飮酒談謔。余心已奇之。徵其業。明三經四氏書。兼閑公車功令。尤精於文賦。其後累上寺屢遇之。後十二年。士暉與余兄同擧進士。見士暉容貌意氣。已减於北寺時。而猶不知其甚異也。後二年。余任嶺外之英山縣。一日。士暉自商山來。時士暉新哭子。顔色顇黑。鬢髮皠然如霜雪。初若不可識。久而握手道舊。酒屢行。士暉輒倚酣拂髯。謔笑高語。余固已悲其衰。而猶喜其舊時意態猶在也。後四年。士暉赴明經試。余訪之於頖林。士暉迎笑曰。吾目眵顚鬝。已無可爲者。顧積勞在是。不能已也。余亦笑而勉之。因就其篋。拈籤試數冊。沛然無所碍。余益悲其人之每遇而每加衰。而其業之不退能如此也。今竟以布衣死。得年廑五十二。嗟乎其可悲也。然余甞聞之君子。曰士與其不學而僥倖科第。寧讀書一生而窮。此固就在我者而爲言。初非苟爲大語。以驚俗而反世者也。今士暉讀書終始四十年。於所謂在我者殆庶幾乎。則宜其無甚慽慽於得喪在歿之際。而顧余前後二十二年之間。閱士暉之盛而衰而窮而死。人世之不足把玩有如是者。嗟乎其可悲也。係以辭。詞在詩集。凡三章。

姻叔尹進士哀辭

编辑

歲庚戌十月。故進士尹公之喪。自寧越舟下而西。將葬於水原先兆。住舟西陵之浦。九日甲辰。姻姪晉山姜樸。謹述哀辭一篇。就舟次奠以單杯。讀以告訣。其辭曰。

越之山草樹蒙翳。虎豹猱鼯之維居。越之水厲石齚齶。蝮蛇虺蜴之多於魚。越之人貉處夷言。輕怒褊嗇。儦儦而窰畬。公爲客寄。終死其間。無所於葬。以匶西還。方舟劣載。溜峽而下。婦老嗣絶。喪誰主者。一奴牽笮。有弟隨之。孑孑竿旐。泛泛其來。七日西陵。魂兮夷猶。苟神理之仁愛。憗有睠于舊丘。繽骨肉與故好。公一見而豫遊。念公性之靜貞。泊自嬉而依道。具姿儀之愷愷。亦雅言而雅笑。尙天倫而明諧。抱晏懷以孤照。宛聲容其如在。曾漠漠以冥窅。沕莫聞而莫覯。愴余懷之悄悄。嗚乎。早業公車。覃思以詣。蔚有其具。屢售而滯。公笑以嘻。斂而自閉。晩而彌介。愍世之陋。全家入越。若勇赴闘。混於峒萌。斫山以耨。藐窮遐之無侶。挐喜憂以自副。旣土習而廬居。公胡爲乎不留。豈荒羇之可厭。抑大期之難逗。捐圖書而莫托。唉寡婦之孤疚。嗚乎。公之懿配。小子姑母。是以承顧。實自乳負。小子已老。在公謂何。公死非夭。後死之嗟。惠許不酬。生死戾違。臨江一哭。中心之悲。

李進士商輔哀辭

编辑

余聞之先輩。穆陵時都憲翫易李公。正色在朝。嚴賢邪謹是非。言論風采。蔚然爲一世之名大夫云。公有孫曰商輔君。君聘于我從祖叔父之門。弱冠美容儀。朗眉豊輔。白而長身。性溫雅慈詳。擧止端常。一見可知其爲名家後秀。文詞贍敏早成。楷法亦精。庠序之游。輒屈其曹偶。比發解而中材進士。兼治明經業。凜凜有聲人士間。以君之材之美。庶幾乎其振衰起替。以世都憲之家者。而旣而二三十年之間。時邁而往。志屈事抑。白首太學。低回於朝韲夕䀋之間。而卒于無所成。歸而視其田園則薉蕪汙廢。不可以爲力。君之志氣。於是乎倦於斯世矣。嗟夫。士果能自爲期耶。惟其有命焉耳。今年春赴試澤宮。在京旅得寒疾不汗。十日而死。旣斂反匶于高陽之里。嗚乎君其已矣。君少時多在甥館。余後君十年。其少則從而叩問資益。長又時與之同硏槧。知君久而閱君之盛衰者莫如余。每見君貌退意弛。忽忽而不樂。則余心亦爲之悒然而悲也。况今其已死哉。况今其已死哉。係以辭曰。

彼醜而媿者。抗餙而蜚。君嫮而顇。彼窳而嗇者。眩賈而趠。君豊而阨。高陽之墟。白石之垠。白石之垠。高陽之原。絫土四尺。爲君之墳。奈何乎君。

姨從兄別提趙公潤璧哀辭

编辑

夏人尙忠。忠之爲字。從中從心。出於中心之義也。至殷而質。則近矣而已離矣。至周而文。則去忠遠矣。周與夏同列爲三代。而其降如是。况後世哉。况文弊而僞哉。無怪乎其餙貌隆辭。虗忮矜矯。翦翦爲無實之觀哉。雖然。是不過擧多而言耳。顧上世豈人人忠哉。後世豈人人不忠哉。亦在其人已。以余睹我姨兄趙公尤信。公愿厚謹愨。有中心之德。誠長者。平生無矜餙之容。矯機之行。夸浮之辭。天性然也。昔者公郊居。入京輒歸我家如家。宿留屢時。姨母我母氏故也。樸時方小。七歲八歲。公愛之。手書勤謹和緩四字於小板。刻而賜之。時樸騃蒙。徒知賜之之爲愛。而不知所以賜之爲愛之意。及稍長而思之。噫其戒之矣。樸自兒時。性褊介悁急。且習於慢逸。公愛而憂之。推其有而與之。欲其矯變而就厚性。其意豈不誠忠乎。而樸迷甚不知變。迂戾僻蹛。至于白首。永負我賢兄慇懃賜敎之意。斯可媿也。公享年七十四歲。居家處世之日久。亦甞爲祿仕。其行固多可紀。苟一言而狀之則忠而已。嗟乎樸生晩。猶得及見公。何必夏人之世哉。公之葬。孝子請挽言。余豈衆人哉。遂書平日所覿于公者。以附古誄之遺。係以辭曰。

觀於世。人以貌。我以心。人上外。我守中。人則工步便言而儇儇。而我則小心而謙謙。朴而不華。嘿而若愚。彼厭公而不知爲可貴者。彼誠薄夫哉。維西有山。迴瀾之側。方舟下匶。穀日其穸。嗚乎。吾今不可以復見古人之德。

李童子仁得哀辭

编辑

梧里李相公家。自相公之大人咸川君以下六世。世登大壽。前後合年爲四百八十甲子。景德胡耉之徵然也。故世之言壽族者。必擧相公家。七世而吾友來初。始以四十八死。余甞惜其人而悲其年之不承也。今見來初所記其從父弟仁得之遺行。則其年不及於來初又三十有一年。嗟乎又何其短也。其記曰。君眉眼明秀。肌膚如玉雪。方能言。試授千字文八字。一聞成誦。七歲。授唐人絶句累百首。曾氏史七冊。後治少微通鑑。廑閱朔訖業。巨細無遺。叩輒信口對。其他書。凡一經見聞。靡不記。羣居曹偶皆服。其死之年。父遘毒癘病甚。晝夜不離側。不脫衣服。積二十餘日如一日。寢食皆失時。卒以此得死疾。性朗爽喜義。遇族人之窮者。輒說衣與之。雖其文房之所玩惜者。在當施。傾倒無難。此來初之記也。嗟乎。具此衆美。生於賢相之家壽耉之世。宜若可以老其材而遠其器。以續聞似宗者。而卒暴絶其命。易戾其所期。至於此極。此何理也。余甞於來初之死。固以此而疑之。反覆悱懣。終不知所歸咎。而徒爲來初而悲之者。今於君亦爾也。然來初旣顯於位。有男女子。年又至中身。有可以慰死生之悲者。而君則冠不及室。齒不及二十。生人之道。盖皆不及成而止。吁其尤可哀也。來初旣有記。非濫言於兄弟者也。吾族兄玄玄子又因記而爲傳。吾兄閉門讀古文五十年。君子之隱者。其言又可信。嗚呼。君可以不朽矣。辭曰。

積世之德。積世之壽。維後維似。害不其舊。嗟乎來初之猶爲殀。又其下之謂何。旣余心之懣結。重爲女而戚嗟。丰姿兮晢晢。慧德兮嬋娟。天旣錫女以衆美。獨何愛乎其年。彼幻忽而漚蹔。及滅沒而何有。惟生者處情而爲生兮。憗㷀㷀兮其父母。謂父母兮逝勿悲。孺子死兮不朽。其兄之記。吾兄之傳。君子之言。百世而存。

金孝子重鎭哀辭

编辑

金君重鎭。市巷人。十三。喪其母。毁而死。人以其童幼也。且市巷。故尤歎異之。君生有至行。愛父母異凡兒。自七八歲。已能在視其飮食起居。及母死。不食哭如成人。事必遵禮。至葬。告父曰。兒生未甞離母。今不忍委而歸。願居墓三年。不許則君貌若爲父而抑之者。而中自隱痛。枕席淚常濕。勸之肉不從。惟居墓之爲請。至曰居墓有制限。侍大人之日則長。且引劉希慶叟爲言。劉亦十三歲廬墓者也。父憫而許之。卽結茇墓側。日三哭。如是半歲。果病發而死。余見高時彦所爲傳。曰君八歲。讀小學甚勤。自灑掃之微。以至事親事長。必體而行之。善乎先王之設敎也。公卿大夫士庶人之子弟無不學。而其始必養之於小學。小學事親之本也。民故亹亹興孝。自世衰以來。此敎都廢。風俗行誼之不及於古人。固也。今君生於衰世之末。處於粥人之間。非有父兄師友之益。而能以孩小之年。盡於孝如此。豈特天姿過人哉。其得之於小學者可知矣。惜乎使不死而進而大之。其成就又何可量。而卒離愍夭閼。廑以壹行名。斯可悲也。然人之道無過於孝。又可以加乎哉。君且死。泣而語父曰。兒不孝無狀。今死矣。顧毋葬在淺土。亟遷之吉地。毋使兒含恨地下。言訖迺死。嗟乎。君子觀人於死生之際。爲其易於亂也。今一縷奄奄。特未及死耳。而其言出於至性。丁寧懇惻。不亂如常日。此則又非小學童子所可能者。吁其可敬也已。言者曰。君有父在。宜不可死。此非知君者之言也。夫孝子之喪其親也。盡其道而已。非必於死者。不幸而至於死。亦豈孝子之心哉。君之喪。以年則爲周人堲周之殤。而聖人之爲禮也。惟視人之行。不視人之年。魯人之勿殤童汪踦者此也。不知君之死。果亦勿殤。如汪踦否乎。見今之世。無以禮訓人者。噫。其殤之矣。係以辭曰。

霜露兮荒山悲。風夕兮孝子思。惻惻兮孤墳。哀哀兮血淚。違山兮不見。孝子之音猶尙在耳。阿母在時。上高堂兮嬉以戱。委蛇兮膝下。寒母衣兮飢母食。劬勞兮罔極。兒非母兮何恃。阿母去兮下黃泉。兒號旻天兒迺死。兒迺死兮其父悴。豈其父之不懷。苟不幸而罹此。維其自盡於所在兮。必於死則匪志。念先王之御世兮。民興孝而亹亹。比屋兮順子。皇錫典兮章懿。何後之人兮。日慢而圮也。曷其有古今兮。盖不勉德而自遂也。吁嗟孝子兮。人道至成人之行兮。問其年則童子。謂余不信。視此遺衣。遺衣兮速眥。尙不余信。視此遺眞。遺眞兮髧彼。東家有兒兮年與同。上堂罵父母。下堂詈兄姊。西家有兒兮長與齊。東市買胡餠。西街競靑李。彼惟童幼之常兮。維孝子之爲異。吁嗟兮孝子。

梅花辭

编辑

梅花悲李季行也。余與數三子。結梅花社於西泉。季行卽主人公之季子。每會壺觴暇豫。翰墨芬芳。各有倡酬以陶情性。季行帣鞲隨長者後。輒有和詩。其詩淸深多警語。其人又過於其詩。淳沉澹厚。無衰俗氣。余甚重愛之。季行亦謬好余。將相仗而爲晩道賞心。噫。今其死矣。吾兒以童丱。隨父與會。時或係名於梅花詩中者。亦以去歲死。以兒故益悲季行。以余故又益悲季行之大人公。嗟乎。社中人多窮。而社以梅花名。其名甚淸。以窮者居淸名。宜其爲命物者之忌如此也。聞季行將以今十七葬。余不可以無語。時方秋半。顧梅花漠然。而余之知季行之深。以梅花社。故辭必以梅花名。亦吾季行之風流顔氣。有契於梅花也。辭曰。

窈窕兮西泉。耿獨留兮梅花。絪縕兮鞮芬。嬋媛兮瑤華。明月兮棲欄。淸焱兮泛柯。君所好兮在玆。逝不顧兮將奈何。幽幽兮西社。楚楚兮嘉客。芳茵兮玉壺。雲牋兮華墨。流風兮若蘭。昭珮交兮日夕。君所眷兮亦在玆。君不留兮將焉適。遵幽涂而永徂。夐杳杳而如遺。莾庭宇之增陰。曖帷牀之留輝。山蒼蒼而景薄。林翳翳而蟬稀。瞻芳塵兮莫及。慨余懷之幽悲。豈鬼伯之相迫。雖欲留而不延。將雅性之過㓗。蛻棼溷而從仙。瓊樓兮紫宮靚。穆穆兮雲天。綺樹兮瑤玉。孔鸞舞兮娟娟。苟於焉其遊戱兮。又何必乎西泉。求其然而莫詰。仰蒼昊余淫涕之漣漣。

哀愼奴金金

编辑

金金。金姓而名金。名固以方言行。而從字則爲金。卽吾隣愼殿中家奴也。奴愚而忠。以余與殿中。通家而密邇也。奴往往以其主之命而服勞於余亦忠。余視如奴。今歲七月。溺死於金陵之小浦。可哀也。其主收其屍藁肂。及九月。買棺而瘞。念其忠也。余聞而悲之。爲辭而誄。辭曰。

浦之水在于中野。其色幽幽兮其來如馬。濊濧瀰岸兮汩女屍。隨潮下上兮魂何之。漠悠揚兮依舊主。舊主傷兮念女。故收其屍兮具棺而斂。瘞于壟兮完且固。藏永古兮女何憾。

哀老躄奴

编辑

嗟汝躄。殆吾家之奴而老者也。自吾曾王父世。畜于家而給廝役不怠。不幸中年。足不良而兀。齒且豁。已不事乎僕隷執役之列。而平生無牝雛之眷。自在廂廊間以老。吾以爲其舊也。遇之不與他廝等。時給酒食與之。問𨓏昔家中事。輒流涕感激。對之纖悉。爲人善作優覡譆笑狀。時令人絶倒。且有手能。善織屨工墁壁以取直。衣食事賴而無甚匱。此豈非能謀其身者耶。壬辰夏。來食于王父錦西任所。是年八月十三日。不甚病忽死。吁其可哀也已。豢狗畜馬之埋。尙費帷盖。况汝老躄之舊於家者乎。玆貿薄木粗布。瘞汝于錦江之西。而終將收汝屍。永葬於連山墓山之足。客土孤魂。庶無憾歟。灑酒一哭。我心傷衋。

病中聞族侄世岳將瘞。泣書十四言以代哀辭。

编辑

秋雲冥。秋雨悲。二水澹澹。其父之思。

九世祖觀察使神道碑跋

编辑

我九世祖觀察公神道碑。成於成化二十三年丁未。上護軍知製敎李琡諴撰。承文校理朴文孝書篆。歲久泐折。墓道廢觀。諸宗人用是爲懼。合謀具石。改書舊碑文以立之。實成化丁未後二百四十三年己酉也。嗚乎。舊碑所紀長男詗。卽我八世祖。後爲大司諫。以直言及燕山甲子禍。子別坐永叔及茂叔。與叔並禍。次諿文科郡守。亦收司編北死。謙弘文校理。訢進士。以佔𠌫齋門人。俱坐戊午案。大諫公之壻正字許磐亦與焉。諶。郡守。諴。進士。別坐公四子。滸參奉。澤進士。溫舍人。濬進士。滸取溫第二子士安爲后。文科正郞。澤子士翰,士翼。溫子士尙右議政謚貞靖。士弼副提學。士孚進士。濬無后。士安取士尙第二子紳爲后。判中樞府事晉興君。士尙子緖承旨。絪儒選左尹晉昌君。紞郡守。士弼子綖承旨。緪主簿。士翰子縝緯。士翼子纘,績。績繼士孚后。茂叔無后。與叔繼諶后。子溧縣監。諿,謙,訢之后。或微或絶。諴之子尙校理。尙子自愿僉正。自愿子進殷判事。其後亦遂微。惟我貞靖公兄弟子孫。從今昌衍。殆不可勝記。嗚乎。我先祖劬德之報。始雖不幸而閼於亂朝。而終必延。錫我後人。彌遠而彌信者如是夫。舊碑廑載大諫公兄弟及別坐公名。其下皆今所追錄云。

跋李壽長墨池揀金

编辑

此貞谷李壽長仁叟所爲編墨池揀金者也。國朝累百年無筆訣。乃今得此於閭巷。嗟乎。斯可以備一世文獻。論書學諸說。得於古人者固多。而往往立己意。上下一語二語。無不精切可喜。是豈不造堂嚌胾者可能也。其叙列張鍾以下。古今筆家。亦自謹備有序。古有筆家良史。仁叟可庶幾焉。或以附錄有濫。爲仁叟病似矣。而仁叟豈失於此者。必其意以爲與世俗一切鄙今之論。寧處以史家詳近之例爾。又何不可也。况余慇懃於是書者。尤在於我東文墨故事者耶。余不知叟。知叟之子。聞叟自少嗜書如淫。今白首無他事。惟日亹亹墨乘異蹟云。嗟乎。以此觀叟。以此觀閭巷。以此觀聖世人文可矣。辛丑小暑節。獨樂窩主人書。

跋李仲賓觀休家藏眉叟先生簡帖

编辑

嚮在我肅廟初服。正邦禮。收召耉碩。眉叟許先生守古道。家居八十年。實膺首命。起布衣爲相。上之所眷禮。先生之所際遇。精神氣意灌注融翕。殆可謂千載一時。而于時執政無學。夸言喜事者附之。擧措多戾亂。先生上箚。痛言不私。輒謝病歸卧漣上。泊然如布衣時。古人之道也。嗟乎。濁流橫潰。正議將息。微先生一言。世道何賴焉。至今士大夫尊慕如神明山嶽。雖在絶倘異議。猶知所敬服。不敢或慢者。以先生之行古道也。夫古道濶遠無新奇。不宜於今。時俗之所駭眩。甚或恚媢詬賊之不置。而惟其直大光明。無一豪私鑿也。故彼卒無以勝之。不惟不能勝。久則知所以敬之。其可誣哉。余甞記亡友李來初之言矣。來初尙古而甚慕先生。凡先生一言一札之在世者。無不貴惜如性命。而其慕之尤在於論執政一箚。卓然爲古道無私。常與我反復相語。欷歔累息而不能已。盖其積閱世變。心有所感觸。故其言如此。今來初已死。世變益無窮。後死者之彳亍感寓。撫古道而慕先生。又當何如也。一日。從驪興李仲賓。得先生手筆二帖。帖首畫先生小像。其下列傅書䟽簡牘。小大無不收。其像茂眉蒼鬚。氣高而神遠。如古之山澤癯仙。其簡牘筆畫。勁詭神變。如古科斗岣嶁之遺。其辭理簡奧。如古之尊敦鼎盂盤几之銘。不獨其道古也。然道古故無不古也。今仲賓收拾於散逸之後。補綴於斷爛之餘。隻字不遺。貴如拱璧。又必揭眞於帖上。朝夕常目。其意之誠且勤如此。仲賓其亦慕先生者哉。慕先生。爲慕古道。誠慕之於所謂執政箚。其意亦果如來初否果也。箚必有手書草本。而是帖不載。豈仲賓求之而不得歟。抑可得而別於簡牘故遺之也。噫。箚與牘亦類也。仲賓其卒圖之。

跋朴淳甫宗儒史疑

编辑

學者要會疑。盖有疑而後有進也。然當疑於疑。失則惑矣。吾老友淳甫氏作史疑。自上古止皇明數百事。要之多當於疑者。嗟乎。淳甫氏其進矣乎。由是而進。益進而益疑。則吾知其疑之益當而其進之益大矣。或曰。淳甫老矣。進之不已晩乎。余答曰。衛武公九十作抑。

跋蒼厓洪大而景輔燕槎錄

编辑

人聲之精者爲詩。故詩道貴精。然所不可以易言也。質生文。文生精。精生眞。眞生朴。朴復反質。終始相因。而質文眞朴。莫不歸成於精。盖天人之工。至此而極備焉。彼急微婉厲廣賁徐裕順比和動之音。無不統在其中。精之爲道誠大矣。而近世俗陋甚。見識錮卑。妄意淺小之近於精也。體局而不至太累於支䢆則謂之精。格拙而不至過犯於板苯則謂之精。以此與人者。已不無輕之之意。而以此受之於人者。不耐無歉焉。甚矣世俗之小見矣。淸廟之瑟。朱絃而踈越。大饗之禮。玄酒而俎腥魚。至精至大之道也。今不求精於遺音遺味之外。而拘拘於淸濁酸醎之間。則誠不失之小哉。吾友蒼厓洪大而性甚精。爲詩如之。其詩屬事比辭。約切可喜。固已無累於淺小局拙之爲精者。而引繩於大處。或不能無恨。及其使燕而歸也。得其紀行諸作而讀之。關海原隰之所茇履。瓌詭巨麗之所歷覽。恢廣感厲。駸駸乎其大。庶其無歉焉者矣。然特視前而大耳。於天人極備之工。猶恐其未也。願大而之勿替於其所已得。而引之於其所未至。由是而益大之。則質文眞朴。莫不歸成。而踈越玄酒。廓然於味音之外耳。其爲精也。不亦大矣乎。噫。豈獨詩道然哉。夫人之所以神明其德。與天地同其大者。由吾一心而已。其心固方寸之微耳。而惟其精一也。故有以極天下之知。窮天下之理。原性順命。廣大無垠。不爲俗陋。不爲世局。凡天下之常變吉凶利害禍福。曾不足以累我。此君子所以精義入神也。大而固性精者。亦宜因是而推廣之。無徒區區於詩學之末而已也。

書忘窩李公壽親帖後

编辑

往在丁未。忘窩李公壽其本生大夫人于衿陽第。公自爲文序其事。仍次朱文公壽母詩三章。乞和於與宴諸君子。得詩凡十一人。吾叔父蘭溪公亦與焉。公作爲一貼。示樸而命之曰。君甞述吾家世綵事矣。此又不可無君一語。繼以公之胤子來初君。又以是勖之。樸敬諾而屬思未及成。而其年大夫人下世。前年。來初又死。俛仰之間。此事便已。今見此帖。人事之感無窮。樸於此又有所痛焉。公之家自咸泉以下四世五世大耋。以至于公。而其間夫人之以壽聞者。亦比有之。景福胡耉之世然也。故前後二百年之間。無中身而死者。無父母在而死者。今不幸而來初始以是死。嗚呼斯可悲也。公之所爲序與詩。來初書之。其時承命而書者也。見其墨跡。宛然如昨日。重爲之愴然傷心。

書愼耳老後聃正陽編後

编辑

士之抱負而不能有爲於世者。中心蘊積。無所於發之。則往往感厲游戱。托玄廓而示之意。盖寓之也。寓之而重則爲屈原之遠遊。輕則爲晦翁之步虛懷仙。而若晦翁之見意於參同者。則又不可謂不重。人之見之者。不深求其所寓之意。而惟幽怪之是問。則失之遠矣。愼生耳老。讀古書二十年。力學篤行。前年入金剛。徧遊內外山。歸述正陽集上下累萬言。大抵多神僊荒詭之語。人以出於耳老也。故尤怪之。耳老之學。尊堯舜孔孟。身不服非聖之道。口不言不經之辭。而今其語乃爾。人之怪之也則宜。然以余觀之。此殆耳老之寓之也。噫。彼屈原則擯斥而不遇耳。晦翁不幸而生於南渡之後。卒不得行其道。此其感憤橫邁之氣。不得不托之於度世鴻濛之際。而若耳老則生於昇平之世。守分求志。優游而自娛。顧亦何感而有所寓也。抑其所負者大。所期者遠。塵臼握促。無可以會其意而適其情。則寧欲其遐寄冲虛。陵軼而不之反耶。觀耳老以正陽名其編。盖取於參同契辟陰邪立正陽之旨。則耳老之意。豈不以彼伯陽輩之所資而爲修鍊者。專在於辟陰立陽。而不止曰陰而必曰陰邪。不止曰陽而必曰正陽。其旨有暗契於吾道者。則我之取以爲的於問學之功。又豈不親切矣乎。而晦翁之所見意於參同者。無亦以此否乎。則耳老之所以寓之者。可知也已。且余於蓬萊正名之役。尤有感於耳老者。嗟乎世衰以來。陰盛陽微。夷狄亂華。典章數物。陸沉已百年。斯文陽九。彼行僞而言辨者。流毒于世。其害至于今。甚於洪水猛獸。人文戾亂。名實易貿。此耳老之所甞惋欝於中者。而顧其力不能有以去之。而其意無所於發之。則卷而卽之於名山。凡其峯巒川洞之以佛爲號者。輒皆革之而爲仙。辨之爲客主贗眞。必刮掃蕩滌而後已。耳老之於仙佛。非偏有厚薄也。亦豈以仙爲賢於佛哉。特出其中之欝而不得發者。而托之於此。以寓其辟陰立陽之道。而聊自愉快焉耳。觀者苟拘拘於仙佛之間。而指議其所去就。則豈不失耳老哉。或曰。晦翁之時。中原之爲夷虜久矣。江西之學。汎濫一世。至如呂伯恭諸人。亦不免拖泥帶水。則其爲害亦深矣。晦翁於此。亦豈無欝而不得發者。而如羅漢峯大藏菴之遊。曾無所易定其名。今耳老之爲。無其近於大劇者耶。余曰。晦翁特不發之於正名。而若毛女洞之辨。其爲狐魅所假。則亦含此意思在。顧何必苛論也。且耳老方進者也。其學力弘蓄。未至於晦翁地位。則所發亦安保其一一包渾無跡也。此則耳老之所宜加勉者也。耳老以其所爲編者。示余求一言。遂書此而還之。又書古詩三章於後。

書族侄思卿必愼四郡詩後

编辑

有深於山水之觀者曰。我東之勝。海山則高城。溪山則永平。江山則丹陽爲勝。其言有閱歷。世之喜論者。無以易之。雖然。此特擧其全而言之耳。由高城以往。旁近諸郡皆海山也。由永平,丹陽以往。亦猶是也。今苟惟人之徇。止守此一區而其餘之略焉。則豈不局哉。記余於癸卯夏。與吾友李來初。同有嶺外行。路過丹陽。輒捨馬借舟。泛游玉筍之下。時少雨初收。雲日方午。山水景益明。巖巒島溆之間。隱隱有仙氣映人。誠絶境也。顧行事甚迫。不得徧及於旁近諸郡。而於丹陽之所謂全者。若二島三巖之勝。亦不能盡焉。此余所以至今爲恨者也。去年秋。思卿以王事出湖左。及歸錄示四郡詩一通。丹陽卽其一。而旁近諸郡亦在詩。盖徧紀諸郡。而以丹陽爲尤勝。故錄中多丹陽詩。凡余之未及徧而爲恨者。與思卿之歷指而以爲多者。卽詩而皆在眼前。無不爲吾之所經歷。余於是盡思卿之有而有之。况余於前日。得與吾來初同游。中流竝觴。傲視軒輊。歌嘯迭作。賞心千古。方其興劇而氣酣也。二人者相與忘外形骸。枕藉江山。而不知西日之將暮也。此則余所獨有而思卿之所無者。余旣盡有思卿之有。而兼有其所無者。則余可以無恨而思卿反有恨焉。嗟乎。今來初死矣。使在而聞余此言者。必掀髯大噱。別有奇論可聽。而今不可得之。此則余與思卿俱有恨於斯世者也。遂書之詩後以歸之。

又書四郡詩評後

编辑

余於思卿四郡詩。旣以數語書其後。又忘僭而批論其一二。盖思卿於詩。天分甚高。風華逸宕。往往出語驚人。而四郡諸作。尤淸警可喜。五聯之峽日無多照。氷泉有暗聞。思致深奧。頗得老杜遺法。林靄有時歇。水天終夜明。興寄空澹。深帶古意。駸駸乎陶謝家本色。當行七聯之古檜冲霄方偃蹇。羣山向夕遂從容。長林礙日村村夕。衆壑分秋樹樹寒。水戶有田多白鷺。火山收稷半丹楓等語。雖不免拕帶宋調。而冠裳齊整。音節遒亮。求之古人。合作不易多得。而起聯之丹丘洞府。結語之降仙㙜下。字字是唐人聲口。雖置之夢得義山之間。吾知其不爲濫也。思卿其深於詩道者乎。然詩道亦古學之餘。當盡在我而已。不可徇之於人。昌黎之言曰。人見而笑之則喜。其言或傷於太夸。而要之非爲徇於人者。故卒以成文章。彼徒就人眼口借毁譽而爲寵辱者。顧亦何所益哉。竊觀思卿自題其詩後之語。則其意類不能斷捨於世俗之所謂名者。一向如此。恐終爲徇人之歸。而有累於詩學之道。思卿其亦反顧矣乎。若曰盡在我如何則亦有說焉。思卿詩。神華有餘而筋脉不足。奇逸之氣太勝。而沉雅之思少遜。故句語每多警絶。而通篇或不能無恨。此則思卿當自知之。就此而極力剗補。益盡其所未盡者。在思卿而已。是豈在人乎哉。

書虞集杜律註後

编辑

甞見老學庵筆記。曰。今人解杜詩。但尋出處。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陽樓詩昔聞洞庭水一篇。豈可以出處求哉。縱使字字尋得出處。去少陵之意益遠矣。此言可謂切中虞伯生之病。世或言虞註便覽。而以余見之。亡論尋得出處來多錯。卽其用己意註解處。牽強穿𮢶。瑣屑支離。愈釋而愈晦。愈詳而愈亂。徒見其勞且妄矣。而後生晩輩。不甚究察。但喜其逐句分析。無所遺闕。而謂爲詳要。酷信篤守。則其爲詩學之害。豈少哉。且不特伯生然也。詩家自古無善註。盖詩人一時會境之語。寓感之詞。類難以跡求而形模。雖使作之者解之。恐或不能無憾。况從後妄道哉。余故曰。詩不必有註。有亦不必看。看詩者。但先去吾葷血氣芬華想。從凈靜暇豫地。坐卧自在看。方其看時。心眼幷到。但勿縛住不止。玩其辭。必尋其言外。不止尋其言外。必以吾身設爲作者。以求見其屬思時光景。然後合首尾楚音詠味。徐取前人批評。參己意究其得失。則闇然之間。日有所進。將庶幾於古人之閫奧矣。又何用區區村秀才囏難註脚爲也。在兼隱齋中。偶閱虞註。謾書之如此。

雜著

编辑

金馬郡文檄辛卯

编辑

盖聞爲政之要。作士是先。若無培養之方。振作者寡矣。不有激勸之擧。聳動者尠焉。故蜀木雖材而不斲則觕。楚鐵雖利而不礪則鈍。肆昔陳襄在郡。溢黌庠之絃歌。范宣居官。致道路之諷誦。乃者分銅虎於北闕。傍金馬於南州。已喜萍水之逢。且幸芳隣之接。顧蔑儒化。愧翁仲於成都。用敷文治。仰子玉於湖府。日者公衙之掣索。時則諸生之曳裾。有光斯文。已獲盈庭之美。不腆敝邑。亦將聞風而興。玆欲同二郡之靑衿。會一處而白戰。將見蔚風雲之奇思。筆陣交開。動皷角之新聲。詩壘雙峙。闘能較藝。寧無對局之才。賭伯爭雄。定有建幟之手。然則得雋者必將增氣而思加勉之道。見屈者亦應憤發而懷自振之方。敎育英才。自是三樂中居一。修興學校。矧惟七事上最先。是庸恭馳尺書。仰煩下吏。早須相報。毋曰姑徐。

答忠賢書院鄕有司通文代作

编辑

謹惟忠賢書院。是三先生妥靈之地也。朝家錫扁號而徽飾。多士奉俎豆而崇仰。聳觀瞻而賁風敎者。且今百年。肆我先輩諸長老。莫不一心於斯。殫誠致虔。左右周旋。尊奉之道。式至今恒如一日。而惟是廟宇齋堂。年久頹荒。孔翼之貌斯缺。藏修之所將廢。則斯文之久闕。多士之歉嘆。爲如何哉。幸賴諸君子居在絃誦之鄕。克懋尊衛之誠。而密邇瞻言。驚惕倍他。倡起黨序。諭我同志。一通再通。辭懇意摯。必欲使先賢芬苾之所。奐飾如故者。甚盛甚盛。顧在同聲之義。當卽𨃃蹶承膺。以相斯役。而第我雒中儕友。散落殆盡。合幷未易。旣不能一番齊會。以講修葺之謨。又未克趁時回覆。用答勤篤之意。或者諸君子諒其委折。有所恕察。而使儒宮至大至重之事。終不免因吾儕而遷就。則甚非所以尊賢重道之意也。用是惕然憂懼。不遑啓處。謹與若而士友。合席商議。定出京有司。且禀院長座下。別屬縉紳主管。以爲勾幹凡事之地。伏願諸君子領悉此意。益加勉勵。同心合力。期於有終。千萬幸甚。

侄子必肱冠字戒

编辑

汝以必肱名。余之所甞命也。昔在東漢。有處士姜肱者。性孝友。與諸弟同被而寢。兄弟夜行遇盜。乞盜殺己而免弟。盜義而兩釋之。陳蕃薦之朝。以安車徵不至。詔圖形以來。肱托眩疾鞱面。工竟不得圖。肱盖孝友君子而隱世者也。其行在史。至今千百年。人嘆誦不衰。余故名汝而望其如之。嗟乎。古人之賢。豈惟肱哉。而必以是命汝者。因姓而求也。亦肱之孝友。誠可慕而有也。汝年今十六。以九月朔日乙酉冠。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將以責成人也。禮必筮賓三加。而顧家窶儀詘。不能備服。斯可謂闕於禮矣。然禮有質有文。三加。文也。責之以成人。質也。苟不可全。文可去也。善乎士冠之祝曰。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棄。舍祛之也。幼志。童幼之心也。順。循也。成德。成人之道。孝友之德也。今汝能冠。亦當棄祛其童幼之心。以順成其孝友之德。而其所以祛之。又當先於最爲病根者。噫。汝志不安定。常有浮濫之病。以爲父兄宗黨憂。非孝友之道。其自今敬守爾志。以靜以一。毋踰于常軌。戒之哉。汝行未溫遜。常有粗厲之病。以爲父兄宗黨憂。非孝友之道。其自今敬脩爾行。克順而謹。毋隳爾本善之性。戒之哉。汝材可以及中人。而厭學甚。厭學則荒。荒則悖。悖則常德之敗。其自今易心俛學。惟日而淑。毋得罪於父兄宗黨。以幾其成人孝友之德。戒之哉。冠而字。亦成人之禮也。余旣名汝而望汝必在於肱。肱之行。其尤著者友。今故字汝曰景友。謂景慕肱。在其友故也。雖然。友。由孝而推之者也。肱之所爲友。本之於其孝者也。今使汝景其友。乃所以景其孝。必使汝景其孝友者。欲使汝體之於身而行之於家。以循其所謂成人之德者也。若肱之出處大節。誠亦有卓然可慕者。而此則惟其時已。惟其在汝已。然必先祛汝童幼之病而後肱可望也。亦勉之哉。

族子世晉冠戒

编辑

天之覆民久矣。民至老死。日仰首睹天。而漠然若不相關。不知在我之性爲天之所命也。今夫人有不知其姓之所自得者乎。不知則不名爲人焉。其實性與姓何縣哉。自人之所受天者而言之。爲性。自人之所承於其祖者而言之。爲姓。皆人之本也。皆人之所爲生也。曷有輕重哉。直所從見之異原。有省不省耳。維我姜氏。得姓厥遠矣。以家籍所記。自我太師中書令正節公。始居晉州之大鳳山下。然前二世而我正順公旣封食晉陽。則姜氏之本於晉陽。厥亦千有餘歲。世世循性行德。燾惠其後人。後人承光。婁公婁卿。至于今萬子孫。源遠而流長。信矣。然自晉陽而分散。或在都。或在湖。或在嶺外之諸疆。盖落落矣。而晉陽之貫無所易。小大同之。誠知其所自得哉。吾家慕軒君。命其子之名曰世晉。其意誠欲其子之卽其名而求知其得姓之原。而承世之仁人之爲心也。昔魯人反葬於周五世。君子善之。爲不忘其所由生也。今其義何異也。嗟乎。由吾身而上之。累世而往也。由一日而兩之。千歲而曠也。由吾所居而度之。異區而驀絶也。而必吟慕而念其所生之本則原於性也。銘名而欲不忘焉則篤於心也。知是心之根性。而是性之根於天。然後能知吾身之有姓。而吾姓之有所本矣。我不知世晉能知是性哉。能知是性之爲天之所命乎哉。不知性。不知天。不知天。不知本。不知本。不知其所自生。彼亦奚異於日仰首睹天。而漠然不相干哉。或曰。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性與天道。聖人不輕告人。今以語始名之小子。不乃重乎。余曰。賜所言者。聖人之極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是也。余之告世晉。百姓之所日用也。孟子之言性善。是也。然繇性善而至于變化。正命亦在所進而已。遂書之。因其冠而戒之。命其字曰復初。因名而廣其反始復古之義也。亦人類不能全其初。性當有以復之也。勉之哉。

李彦忠冠戒

编辑

爾兄之冠。字而及汝。爾匈隨兄。受余戒語。非我能言。爾先子有敎。今汝亦冠。前戒以告。前戒維何。文忠之貞。壹于國家。惟天下之誠。爾宜似之。毋辱爾生。亦爾之思。先子攸懿。中介而和。非義弗履。亦其道貞。宜爾後人之承之。

四箴四銘幷序

编辑

昔韓昌黎。生三十有八年。作五箴以自訟。其序曰。聦明不及於前時。道德日負於初心。先輩念老求業之意。可謂切矣。余之齒。不及於昌黎財三年。而其道德之負。聦明之不及。則視之當又萬萬也。俯仰愧懼。係以感慨。遂奮筆而爲四箴四銘。列書小屛以自警。其亦昌黎五箴之餘義云。

爾形雖藐。匪聵匪瞽。毋自輕以。受人之侮。

右顧身箴

人於日用。患未盡分。苟爾之誠。毋悔毋吝。

右應物箴

思而雖得。言之有時。匪時則妄。矧女弗思。

右昚言箴

彼棼棼者。胡爲其然者。爾屛則全。否則顚。

右靖處箴

獨毋肆。偈厥次。毋曰無覯。無愧于爾屋漏。

右居室銘

正女冠帶。齊女佩。端女躬。莊女容。一女中。

右衣冠銘

維圖維書。賢聖煌煌。今者弗求。逝者其荒。

右圖書銘

筆之壽以日計。硏之壽以世計。由鈍由銳。

右筆硏銘

瘞鶴銘

编辑

來初在南川。得鶴甚愛之。其歸載而歸。載者失謹。其一在道而死。來初心悲。走書於其友蕙圃姜樸曰。鶴不幸死。將瘞之西山之麓。銘吾兄圖之。余甞過南川。見其雪衣丹頂。始舞𭯤𭯤然。今聞其死。尤可念也。旣答書吊之。且銘而志其瘞云。

鶴之降鳥死曰降。西叟之戚。鶴之藏去聲。西山之側。其坎周而其高尺。以爲鶴之宅。奈何乎鶴。

無心筆銘

编辑

唐子西曰。硯之壽以世。墨之壽以月。筆之壽以日。筆之計壽。最夭於氣類者何也。盖製筆之法。有柱有被。皆用毛爲之。而使被包柱若含胎焉。方言稱之爲心者柱是也。製畢。用膠合固。而柱尖必吐在被上森森然。凡書字專靠於柱。而所謂森森者少耗則不日而爲退筆。子西之言誠是也。余近得小管數枝。其㨾廑如棗心。卽筆之有柱而無被者。而俗謂之無心筆。用之幾一年而不耗。余誇之於二從兄子雲。子雲曰。凡筆之夭者以有心。此筆無心故特壽。宜取而爲鑑於人也。其言視子西銳鈍動靜之辨。尤省力而有味可喜。余亦困於心者。凡於一切毁譽是非榮名事利之塗。終有所不能歇舍焉。則尤有感於子雲之言也。然眩於名則蔽。泥於跡則偏。今夫筆之有心。以其有柱也。則彼柱而無被者。全體皆心也。謂之無心可乎。彼謂之無心者。失於名也。不察於其名而從而然之者。蔽於名也。且夫有形而生者皆有心。人與物同。衆人與聖人同。物則已矣。彼衆人者。爲物所蔽。不得全其心。聖人則全之而已。始非無心也。今若執其跡而罪其名。則其弊也將流於佛氏之面壁。蒙莊之枯木死灰。無乃偏乎。夫筆之有夭壽之異者。以有被也。非以有心也。其有被者。被夾膠束心。使心硬住。不自轉運。故其爲用甚勞而見耗速。無被者則圓活自在。惟心所運。不爲物制。故爲用不勞而見耗遅。然則病筆者被也。豈心之罪哉。人之取戒於此者。當戒之在被。無使一物累吾心而已。就心而求。則彌求而彌失之矣。余故欲改筆名曰無被。欲改子雲之言曰無被則久全。有被則易耗。如是而後始無失於名跡之間。而其言尤得之矣。雖然。凡物之包在物內者。通謂之心。自被之包柱者而言。則謂之有心可也。自柱之無被者而言。則柱而已。更無所包。雖謂之無心。亦無不可也。但解其壽夭久速者。當就被而論。不當拘拘於有心無心之別也。旣以是復子雲兄。遂爲之銘曰。

毫毛茂茂叶房月反。有被者制同掣。無被者活。制則竭。活則徹。戒之哉。

若榴辭

编辑

廣雅曰。若榴。石榴也。昔張騫使外國十八年。得於塗林以歸。其種遂徧天下。余庭畜五石榴。以性不能寒霜。後將窨藏。有感而爲之辭曰。

嘉樹兮奇生。綠葉蕤兮朱榮。受命兮荒國。幸委身兮華庭。懷芳實而竊餙兮。思奉媚兮君子。高堂兮玉盤。彌年歲以幽冀。朱明奄兮白露下。素焱厲兮汎夕。芬菲忽其晼晩兮。慨文章之渝色。亮女有之芳好兮。胡爾姿之易傾。維君子之所須兮。貴抗靈而永貞。翠竹兮琅玕。靑松下兮紫苓。石上兮菖蒲。十二節兮幽馨。繽可服而可御兮。攬希光而齊齡。然吾初旣與女而相遇兮。羌不忍乎捨女而求他。逝女感激而遷化兮。秉厲操兮匪譌。霜雪兮無傷。重發榮兮爲余華。

哀罋鼠

编辑

鼠之物。小而黠。善走伏。性且疑。據穴延喙。若出而多不果。畏烏圓若斑生甚。遇輒潛如死。以是幸無旤。而𨓏𨓏爲膏餌所誤。晝謹伏夜肆行。不憚窺嗅趫跳。竊齧闘暴。汙飮食病器簋。入椸𢄧無完衣。人憎之。一日余適有適。見有齊童少。匝罋而譁。其色如有獲。問之。曰嗃鼠幸而陷。就跂之。果有鼠。曲其脊突其目。拱手攢喙。有聲斮斮。或伏而立。乍緣且突。有時畢力跳。半罋而不可逃。余愍其甚黠而卒遭旤如是。騐之罋。有膏脂物在底。曰噫是餌之也。不然胡爾也。彼鼠也。人之伺者。機而謀。穽而徼。勞且密。鮮有中。彼罋何能焉。顧膏在而鼠蹈爾。不然胡爾也。彼誠黠而蒙。疑而貪。畏而忘其身。卒以口腹誤。而快人之憎之也至斯。哀夫。且若是。得不有大罋之設大餌而陷大鼠者乎。於是作哀罋鼠。辭曰。

吾哀夫鼠之貪死兮。胡厥智之不終。始巧走而黠伏兮。穴其身而無㐫。雖猫毒而狸捷兮。潛若死而逃噬。恣齧汚而以夜兮。人莫禁而若嬖。卒厥餌之甚腴兮。懵墮罋而罔悔。罋之幽而若坑兮。汝自囚而誰憝。搖尖喙而乍拱兮。回凸睛而潛駭。苦拚緣而還跌兮。忽跳抽其不能。聲斮斮而甚悲兮。邈生路之無憑。旁有猫磨牙而方進兮。群兒族而拍拍。哀玆鼠之溺嗜兮。剪厥慧而自衂。初若知此隊擗兮。曷不懲而斯觸。姑就幸者而爲謀兮。及抵旤而始怛。豺狼饞而隕擭兮。孔翠饕其罹罻。飛與走之矯且遠兮。末騈尸於香餌。夫人固靈於物兮。宜炳幾而灼理。胡人皮而鼠腹兮。爭死利而不創。紛世路其幾罋兮。簇鉤餌之相望。前者旣陷兮。後者躡以同歸。今古之一轍滔滔兮。其免夫者幾希。媚鼎豨而慮飽兮。羿弧𥷚而戢驁。涎趙鯤而逐肥兮。智鬣摧而卽薧。欒多采而速𦤎兮。郤半公而不保。死東陵而誰寃兮。金谷奢而身覆。民旣汩汩而斯溺兮。與玆鼠其奚隔。物要腯而反殃兮。人放慾而自賊。苟厥利或有小大兮。若夫忘生則均也。顧吾人天賦之聖智兮。夫豈鼠之倫也。遽昧罋而蒙餌兮。嗟胥溺而胥然。尙余心之旁疚兮。詎厥躬之不恩。已焉哉。往不可詔兮。幸來者爲余懲前。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