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庵先生文集/卷十七

卷十六 葛庵先生文集
卷之十七
作者:李玄逸
1810年
卷十八

爲家君移海鄕諸親己亥

编辑

骨肉天顯。一氣所分。相懽相戚。實由良性。殆不可一日輟離而居也。古之人祭祀同福。患難相恤。是故顏相熟而意相親。他人尙爾。況同父母親兄弟哉。吾家宗族之盛。比前已倍。庸非積於前者發於今耶。其在于今。益敦姻好。無難補察。無壞我先人所樹立則幸矣。吾性剛才拙。與物多忤。僶俛辭世。托跡深幽。使爾等有阻闊離索之憂念實在心。日月遂往。舊事寢疏。感念先逝。痛何可言。今吾與季。俱在稀年。冀及今時。展此讌婉。曁汝兒孫共敦家祜。以接源源。以慰遲暮。不亦善乎。古人有常棣行葦之詩。花樹韋家之會。皆所以接慇懃通情好也。願與若輩共遵此義。每以四時首月。爲置罇酌。酒不期旨。惟取合懽。肴母必腆。果蔌隨時。或持奕具。或操射器。或言志或永言。資娛樂適情性而止。要不出禮法之外。其他鄙媟之談。凡人長短。州郡得失。愼勿出諸其口。毋以溷吾家素履。至可至可。

上仲氏存齋先生

编辑

拜違後。瞻想冞切。便中奉手書。審起居甚慰。自索居來。莊敬少工。偸肆有漸。方懷憂懼。茫然若失。下書所論亦及於此。三復省念。益知爲懼。然豈可一戰霣獲。遽發歸田之請哉。當內豎吳漢之志。外戢希文之卒。不以克己爲靳。斷義爲難。則吝可除怠可勝。天君之尊。可計日而待也。常觀古之君子。與物無競故坦蕩。望道靡及故憂惕。是故無入而不自得。亦無適而不致其謹。不可處困而求免。在亨而忘戒也。

上存齋先生

编辑

昨因忙擾。草草修問。伏想已得關聽。卽日便中。伏承手帖。就審哀慕之餘。氣力支勝。且見諭以勉學之意。不勝忻慰。從前游泛之悔。遇歲增深。而氣質欠剛。不能刻勵以變化之。方苦此而書紳。未知將來能消減得一分人欲而扶護得一分天理否。

與四弟應中甲午

编辑

使至。得安報爲慰。前書宜答。無便迄闕。智士當局則迷。愚者旁觀則得。故前書述所疑以貢。不以言爲外。乃切反而深究。欲加雷奮之功。此吾所以忘己劣而繼有論也。凡人心有知。事物有理。自非自誠而明者。必將逐物而窮。隨事而察。然後可以總其條會於極。此顏氏所以旣博而後約也。曾子所以致曲而聞一也。故其始也多端。其終也至要。亦陰陽變合之道也。及智盡心事循理。叩之斯通。處之皆安。則極功可論。樂處可觀。不當安安而足。出入而幾也。

與應中甲辰

编辑

從前察理不精。以爲健順五常之德。惟人得其全體而無所不備。物則同得是理而氣有不全。故理隨以偏。雖說得卽當。而終未洞曉其必然之故。頃賴誘掖之勤。得聞陰陽五行之氣無物不具。但有多少昏明之等。理之在是者。不免有全不全之異。乃始怳然。似有得其要領者。近又反復思量。且質先儒定論。乃得一二枚列。以代面論。如有未當。勿憚裁喩。大凡此理墮在氣質中。自爲一性。則雖以最靈之人。不免隨其氣質而有近仁近義之殊。況禽獸草木之性。梏於形氣。而不能有以通貫乎全體。則理雖具足。而其所以爲性。不能無偏全之異。如曰犬之性牛之性之類是也。故曰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如木火以發生宣著爲性。金水以凝斂貞靜爲性。其發生宣著處。便有仁禮意思。其凝斂貞靜處。便有義智意思。至於馬之健牛之順。蟻蜂之君臣。豺獺之父子類皆如此。氣質是一定而不可易者。故金不可削做木用。木不可鎔做金用。馬不可使耕。牛不可使馳。蜂蟻只知衛君之義。豺獺但知報本之禮。是則通書所謂物則不通。朱子所謂氣偏理亦偏者是也。理是一箇理。隨處具足全無欠闕。如言仁則都在仁上。言義則都在義上。義固包攝在仁中。仁亦不離乎義中。非仁使時把義置在一邊。義使時將仁閣在一處。只這一箇理。自其流動發生處言之。便謂之仁。自其文理密察處言之。便謂之義。禮又是仁之著。智又是義之藏。分之爲二。析之爲四。又統之爲一。自然血脈貫通。不相判離。未有仁而遺義者也。未有義而去仁者也。但或爲氣稟所拘。不能推廣其體段耳。是則通書所謂神妙萬物。朱子所謂性無不在。無非全體者然也。由是觀之。人生而靜。未發之前。粲然全具。無有不善。感於物而動。旣發之後。或過或不及。善惡始分。是故人之有不善。常失之於動。若乃推原其本。指理而言。則固無人物貴賤之殊。由其成性。兼氣而言。則便有通塞全不全之異。程子所謂才說性時。便已不是性者。豈非較然明甚矣乎。今若曰物物各具五常之理則可。若以爲五常之用。各著於物物之中則不可。何則。中庸立言之旨。本以天命之性。推明率性之道專就義理上說。不是兼氣質滾同說來。故率人之性。則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凡五倫之屬。皆人之道也。率牛之性則耕其道也。率馬之性則乘其道也。至於犬之守。鷄之晨。木之曲直金之從革。無非道也。循其性而品節之。固聖人之敎。何必曰五常之用。各著於物物之中。必欲求之於動靜屈伸聲臭影響之間哉。迂滯之見。每嘗有疑於此。故不得不掇拾舊聞。更求至當之歸。不知君意以爲如何。至於理一分殊之說。則吾意以爲理固一也而不害爲萬殊。未有事物之前。其理已具。不可道事物未形之前。元無此理。直待有事有物之後。旋將此道理入在裏面。故程子曰。沖漠無眹。萬象森然已具。蓋造化有漸而理無漸。氣有消息而理無消息。未有天地之先。却有下面許多事物之理。聖人一部易。是撰得出實然之理。自一至萬。終至于不可窮。是豈聖人心思臆度。所能安排推測來。不過是至微之中。自有箇意思情狀。終始泯滅他不得。故聖人特假手於天爾。故易曰先天而天不違。是則不待事物之來。而逆知其理之謂也。子思子曰。君子之道。費而隱。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道卽理也。道之費。至於莫能載莫能破。而其體則隱而莫之見。此豈非本然分殊處乎。且如仁義禮智。固是大綱領。其中含具萬理。自有條理。非是渾然裏面。都無差別。却是後來。旋次安排。做出許多條緖。此實合當如此。便如此。程子所謂性中。只有箇仁義禮智四者而已。曷嘗有孝弟云者。只爲性是理。孝弟是事。理無形。事物有跡。理是人分上。所合當然者便是。初豈有甚麽般樣。如爲君止於仁。爲臣止於敬。爲父止於慈。爲子止於孝。同是此理而分各不同。至於親親之殺。尊賢之等。凡小大精粗尊卑貴賤之類。莫不各有自然之理。此豈聖人一一心思理會。做將出來。特循其理而不差耳。若夫萬類之成形成質。固是陰陽五行之所爲。然其所以爲是物之理則未嘗不前定。蓋陰陽五行。紛綸錯綜。不失條緖。便是理。若非理爲之主。而只陰陽五行鶻崙成化。則兩間生類。怪異差忒。殆不可名狀。而生生之道。或幾乎息矣。惟其理爲之主。而陰陽五行。經緯錯綜。以行其造化。故天地生物千萬年。只是這物事。馬不生角。足不背出。圓者常圓。方者常方。此理前定故也。故明於物理者。當知天下事。合有合無。難罔以非其理。是豈一一身親目睹而後知其然耶。直以理推之耳。若極論之。則如山之魍魎。水之罔象。土之羵羊之類。雖不可謂理之常。旣有其物。則亦不可謂無此理。至如古今文章字畫之變。華夷人物語言之殊。此皆不待人爲。自然而然。亦不可謂無此理。但此等處。旣非扶世立敎之言。又非人倫日用之常。故聖人之所罕言。而學者之所不必窮探力索者也。至於善惡皆天理之說。聞之雖若可駭。然有善必有惡。物之有對。理固然也。故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惡亦不可不謂之性。若於此信得及。可與論性矣。雖然。惡是善之反。非與善俱生對峙而並行。只此理之變而失其常耳。故曰惡祛則善存。垢盡則明復。惡非自外而入。只此理之過不及便是。善非旣滅而復息。只祛其蔽則本體固然。以此觀之。於前說之疑。思過半矣。第念吾弟見識之眞執守之篤。非復他人之比。但自信太過。便有聖人復起。不易吾言底意思。無復從容玩理。有若無實若虛之義。無論所見之是與不是。只此氣象。已先不好了。更願深思。勿憚改也。言涉偲切而想所樂聞。故因謾及之。

答應中癸丑

编辑

自得楮便所傳書。一向不聞問。戀想不可言。春雨支離。凄寒未祛。山中計應尤甚。未委此時。孤寓體力何似。吾數日前重患感冒。連日大痛。今始稍間。尙未離枕席。殊可悶。前示圖書疑義。深發鄙滯。開益多矣。但第一條引周謨問答處。此間無書冊可檢審。不免摸索爲說。此等處。正望參考鐫改。今所示如此。殊失所望。挑出字。是借用其文。非並用其義。此則吾意以爲似無害。未知如何。稱停字之不貼。來示甚當。但不是索言處。故以歇後語槩之耳。末後二款。是大議論。非造次言說可盡。今不暇究悉。以待後日面論耳。大槩此圖。外大父積數十年工。僅得成書。如吾淺見。半生硏鑽。未能略窺其彷彿。而數月之內。便被吾弟看破。議論如是的確。所謂愚智之間。不啻三十里也。雖然。亦願低心下意。就本圖中。尋其脈絡意義。判然知眞贗之實。然後論破改正。而以至誠惻怛不得不爾之心處之。則如何如何。病裏神思憒憒。且苦手戰。口占代草。萬萬不具。

答應中

编辑

離違久。跂望方深。忽此收問。豈勝忻慰。但承比間有眼疾無聊之苦。此是濕熱蒸鑠之致。將息有方。玩索有味。計非久當卽痊安。而日有新得矣。吾海行遇雨。通身遍濕。歸來頓悴。伏枕度日。殊覺憒憒耳。諭及形而上下之說。語高而旨深。極荷開警之益。但吾意猶有所未契者。不免少致反復。願吾弟之察之也。夫道之得名。本爲事物當然之理。是故凡言道者。就事物有形象。指其所具之理。謂之道。若大傳所謂形而上下之云。卽就形器上。分說得此是器彼是道。朱子所謂就形處離合分別云者。已是大煞分明。曷嘗有有形以上爲道。有形以下爲器之意乎。朱子答呂子約書曰。陰陽也君臣也父子也。皆事物也。形而下者也。是數者。各有當然之理。卽所謂道也。形而上者也。是就陰陽君臣父子中。指其當然之理以爲道。又未見夫更探未有形器以上底物事。以爲道之意也。來諭曰。今日之疑。不過形容上下字不著。至比之捕風捉影。殊不可曉。當日面論時。吾謂太極圖後論中所說上下字。正好發明此意云云。今乃揮斥之以爲不當援以爲證。所見旣如此。無惑乎諸說之未契也。近偶考出南軒張氏之說。有曰道不離器。器具於道。易之論道器。特以一形上下而言也。其言豈不較然明甚矣乎。朱子,南軒旣已如此說破。後來諸老先生之說。莫不皆然。其曰器者。有形之物也。道者無形之理也。凡天下之物。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理便在其中。大而天地亦形而下者。乾坤乃形而上者。以身言之。形體皆形而下者。曰性曰心之理。乃形而上者。天下未嘗有無理之器無器之理。卽器求之則理在其中。若舍器求理。未有不蹈於空虛之見云者。眞西山之說也。其曰無形影可指。故謂之形而上。有形象可言。故謂之形而下。太極在陰陽中。而不雜乎陰陽。故云上耳。非謂其在上也。陰陽不外於太極。而依舊是形氣。故云下耳。非謂其在下也云者。退陶老先生之說也。吾所云云。不出此兩先生之說之外。前此吾弟固嘗致疑於退陶及西山之說。今則曰以意逆志則無可疑。豈得其意而遺其外。有如九方皐相馬之說耶。何前後之不同耶。來諭謂聖賢之言。有主道而言者。有主器而言者。是則誠然矣。如曰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如曰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云者。是主道而言者也。如曰從陰陽處看。則所謂太極者。便只在陰陽裏。而今人說陰陽上面。別有一物無形影底是太極非也。如曰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則天地中有太極。在陰陽則陰陽中有太極云者。是主器而言者也。聖賢之言。各有所主。固有不同處。吾弟以形而上下之說。爲有辨別道器之意。乃曰道是有形以上底物事。器是有形以下底物事。判然離而貳之。殊失程子器亦道道亦器之義。朱子就形處離合分別。有分別而不相離之訓。其於經文本旨。不亦相左乎。況前所錄寄諸說。本爲解釋形而上下之義。不是極本窮源。就天地萬物未判底時節而爲言者也。竊願更於事事物物。皆有箇道理。有物必有則處。入思議消詳。虛心紬繹。得其旨意之所歸。則於前日之所疑。思過半矣。若猶以爲其於上下字文義。未得分明訓釋云爾。則亦願更就太極圖後論中所說上下字。反復推明前後意脈。則可知此上下字正解此義。不是向別處去也。來諭所謂無形故得上之名。有形故得下之名云者。可謂翻案得太重矣。無已而必欲使之下語。則吾必曰道惟沖漠。故謂之形而上。器是粗迹。故謂之形而下云爾。大槩有形以上以下之說先儒亦有如此訓釋者。今按孟子小註。新安陳氏亦有此說然此不過一時偶見不到處。不可援引證據。以爲不可易之定論也。何也。上自程,朱。下及諸老先生。未嘗有如此見解也。來諭勸吾平心紬繹。而吾亦云云。正陸象山所謂平心之說。恐難明白者。然此天下公理。不可以一時意見執著把持。終不放開膠漆之盆也。更願滌去舊見。虛心觀理。以求至當之歸。千萬幸甚。如以爲不然。則但當別立意見。各爲一說。亦自不妨。不必驅率前言以從己意。帶累他聖賢也。病倦信筆。言無倫次。惟吾弟諒之。

重答應中

编辑

久雨經旬。幽鬱方深。長牋短幅。一倂見投。披玩如對。豈勝忻慰。所論形而上下之說。前書已盡。吾弟其復之。意見旣異。遂成南北。無望其必同。然見謂前書煩而易晦。今請約言之。夫所謂形而上爲道物之理也。形而下爲器。物之物也。就此物上。分得此是物彼是理者。乃經文本意也。今茲見解之殊。蓋亦有說。非但說著上下字不同而已也。甲則指面前一箇物事曰。此一物之中。其可見底卽所謂器。其不可見底卽所謂理。乙則曰。就此有形象處言之。其未有此形以上底爲道。其已有此形以下底爲器。許多乖爭。不出此兩款。所謂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者也。或疑太極陰陽。不可分道器。朱子曰。太極無象而陰陽有氣。則亦安得而無上下之殊哉。此所以爲道器之別。是就陰陽中。以無象與有氣。分形而上下之爲道爲器。曷嘗有更指未有陰陽以上時所有底物事。以爲道之意乎。以此意推之。則所說上下字。正是就此陰陽中。分得道爲上器爲下。更不成別說箇上下字也。如答呂子約書所謂道義與氣。雖有形而上下之分。然不是氣在身中而道義在皮外云者。實一串來歷也。前書所引退陶老先生所謂太極在陰陽中。而不雜乎陰陽。故云上耳。非謂其在上也。陰陽不外於太極。而依舊是形氣。故云下耳。非謂其在下也者。其說上下字。與朱子所云。豈不同條而共貫也哉。來諭謂特爲上下字見解不同。畢竟無收殺云。故更擧上下字。反復言之耳。大槩從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此理。大傳所謂易有太極。朱子所謂在無物之前是也。從形氣上看。則理與氣渾淪不可分開。然不害理氣之各爲一物。大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張子所謂由氣化有道之名是也。今此形而上下之云。實就形氣上說。而吾弟乃以不涉形氣者當之。是以其說闊疏無情理。且不免判而二之之病。今不敢苟同。故因復索言。若又未契。則理固未易明。人固未易曉也。今後請勿見諭。吾亦從此更無言矣。

與應中

编辑

昨緣晷短未從容。歸來耿耿。數日來調況何似。雨中摘穗。朝夕甚艱。想彼中亦同此耳。跋文中分字之疑。反復思之。誠有所未安者。今不須改用他語。只依本文。以四或字。代前後上下四箇字。則意足而文雅。未知此意如何。嘗觀朱子與張南軒論程集改字之失。其所以警之者深且切矣。至如改沿爲泝。似無大段害事處。必欲改而從舊。以爲沿字意頗寬舒。泝字氣像迫急云云。則先賢於一兩字移易。其致謹如此。吾輩今不幸而當此修正遺文之責。可不以恭遜謹畏之心處之。而乃反主張一時意見。躁率輕肆。易而爲之哉。切願虛心平氣而熟察之。以求至當之歸。千萬千萬。

與應中

编辑

奉違匝月。豈勝戀想。昨因諸兒省還。雖悉近況。終不如對榻面寫之爲樂也。節屆楝風。時雨乍晴。想攝中調況日益淸健矣。吾眼疾比劇。甚無聊。兼歲月飄忽亡兒再朞已迫。感時撫跡。悲緖觸心。悄悄無好懷想耳。洪衍草本。今已斷手。自覺編得稍好。但念前日見規之意。不敢輒成定本。今謾因書奉告。幸願重加鐫諭。如得理到之言。不敢不服。不煩諸友繕寫。須當焚之耳。前日兩首絶句和送。並望笑覽。

與應中別紙

编辑

諭及所與權侍郞往復精一存省之辨。槩皆周徧詳悉。非近世士友間所耳目者。令人斂衽興歎。殊慰窮愁幽闃之抱。但就兩家所論。反復紬繹。亦似交有得失。竊以己意。稍加檃括。以取可否。後便幸望批回。蓋自堯舜以來。聖賢相傳言句雖殊。其所以爲說。不出知行兩塗而已。推本言之。惟精屬知。惟一屬行。如孔子所謂博文約禮。博文是惟精。約禮是惟一。大學所謂格致誠正。格致是惟精。誠正是惟一。中庸所謂擇善固執。擇善是惟精。固執是惟一。至於學問思辨與篤行。孟子所謂知言養氣。皆是此一串來歷。然凡此數說。皆從動處言之。未嘗及靜時工夫。權台所謂惟精惟一。當以知行言。不須以存省言者。可謂得其旨矣。大抵聖賢開示後學之言。各有所指。或有單指一邊言者。或有兼該體用言者。必欲牽合。強爲一說。則非立言本意也。故孔子言性相近。而集註兼氣質而言。孟子言性善。而集註拈出不雜氣質者而言。此其所以各就所指者。爲之訓解也。虞書之言一。乃是守得確固之義。其言中。乃是無過不及之義。而集傳只是隨經訓解。未嘗以爲惟一兼存養之工。執中兼不偏不倚之義。至子思之作中庸。乃始極本窮源。貫動靜該體用而言。故於是有存養省察之分焉。所謂惟一非無存養底意思。而舜之所以告禹者。只從動處言之。則不必拖引未說底道理。參涉其間也。所謂誠身固執。雖從動處說起全篇首尾。該貫體用而言。則不可謂不兼存養底工夫也。夫精一存省之言。各是一章。文義自不相蒙。若欲驅率以從己意。至謂主一之一。與惟一之一。均是一義云。則似欠稱停。夫所謂主一。是不之東不之西。弗貳弗參之義。惟一。是察旣精守便確。一定不離之義。吾弟比而同之。恐有未察名言之失。且其所引中庸或問中夫於天下之事。又加以固執之功此一句。當屬上句讀。依舊是用處工夫。至雖其不睹不聞之間。亦必戒謹恐懼而不敢懈。方說到靜處工夫。而吾弟以固執之功一句。屬之下文。以爲朱子蓋以固執之功。言之於未發之前。專以固執歸之於存養者。又恐錯看了。若論其古今詳略之異則有前聖之所未言。至後聖發之者。先儒所謂大學只言愼獨。令從動處做工夫。至中庸。方言存養省察。動靜相須。交致其力。乃是發前古所未發者。詎不信然。後來伊洛之訓。以居敬窮理做兩頭項說。如曰存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如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莫非兼言存養省察之義。朱子擧似學者。每以此語爲爲學之要。此則實自中庸戒懼謹獨中發端來歷也。中庸逐項所說。皆不出這箇樣子。吾弟所謂動而存誠於此心之用。靜而存誠於此心之體。止其爲誠身也亦大矣者。似無病敗。而權台之呵叱。亦過分了。且旣謂惟精惟一。當以知行言。不必以存省言之。而今以惟精惟一。皆歸之省察者。亦似未安。蓋省察雖是動時工夫。亦恐不可便以精一言也。且存養雖是靜處工夫。凡日用云爲視聽言動食息之間。亦皆有養。則中庸所謂戒懼於不睹不聞之際者。以道不可須臾離而無時無處。不致其謹也。然則權台所謂不識存養。亦有動時之存養。用處之存養乎云者。專以存養歸之於寂然不動之際。亦恐失於照管也。蓋從古聖賢。或只從外面說。或兼該內外而言。若能於此實有所見得。則知不言不爲少。言之不爲多。今觀兩家所論。或預擬未言之前。謂有此意。或賺連旣言之後。幷斥其無。互相捱閃。終無歸一之期。若兩家各自虛心。更勿護前。從容觀理。則自當有見。何至若此之紛紛哉。兩家辨說累百千言。非憒敗昏耗之識所可領會。然愁悴無聊中。沿洄思繹。似有得其梗槩者。不敢以默。聊盡暴之。幸加商訂。兼奉權台。以爲求敎之地如何。

答應中五弟景羲六弟子躍丁巳

编辑

別來依戀。昨得中弟十三日書。忻悉侍奉眷集匀安。信後多日。旋切馳情。吾此來。粗幸無他。而事多拘礙。尙此濡滯。或恐有意外之虞耳。洛耗別無可傳道者。但爻象不佳。深爲有識之憂耳。朝紳外。頗有布衣來訪者。言論志節。忼慨可尙。但自此無以副其相訪之意。殊可愧歎。眉相遣人致問。往拜其門。禮貌之甚下。款語數刻。風采可歆適因海上便。忙草不具。

答諸弟乙亥

编辑

前秋奴還。裁書備述此間事。未及關照。杺行已離彼中。來致兩處訊帖披緘如對。喜復何言。但應中所患。尙爾沈澌。憂慮不淺。信後歲改。想有脫然之喜矣。子躍所苦。亦已失去多時耶。更願過意將攝。慰此天涯瞻戀之懷。吾棘裏添齒。已作六十九歲人。自量餘日無幾。況此生朝。懷緖益惡不但常年孤露之感而已。子躍書中道盛年雅意。極幽遐窮探歷。今老矣。徒抱老驥伏櫪之歎之意。令人咄咄不能已也。此間寂寞無憀中。一二學子來問字。有朱楗者齒尙少。於文義已通。亦能曉解人意。有所告語。輒略略領會得。將來似有進取之望。但所居窮僻。絶無師友之益。向後恐難究其志業耳。

答應中,子躍丙子

编辑

八月半後。得第三兒來至。驚喜茫然。且得僉問。開緘如對。何慰如之。但家間瘞夭之痛。門內三喪之慼。驚慘不可言。惟以僉調況比前稍勝。爲慰耳。吾夏秋來。連有阿堵之患。不得專意看書。但欲隨事點檢。救藥粗疏膠擾底病痛。而未能得力。是可懼耳。所從遊者。如朱生楗。終始不怠。漸有進步處。不易。渠能相信如此。且見謂早晩若得蒙宥南還。決意往從於南岳廣丘之間。質疑請益。以卒有所聞也。其志可尙。內弟張綸娶婦得賢云。外家一脈。庶幾有托。良慰良慰。將送家督歸商家事。塞垣深秋。寒聲蕭瑟。惹起登山臨水之感。所懷千萬。不暇究悉。

答景羲

编辑

阻家問一年強半。殊不堪幽鬱。兒子歸來。驚喜難狀。但消息之來。無非摧腸酸鼻底事。言之哽塞。更不欲提起也。及讀來書。可驚可悲。可笑可喜之事。不一而足。十回披玩。累日不去手。但承疾病隨屬。未有脫然之期。屬此遲暮。沈困每如是。殊入念中。吾棘裏幽蟄。累經寒暑。摧傷之餘。氣力可想。惟以志士不忘在溝壑。常自責勉耳。書中見諭以還丹久視之術。正好今日受用。但念鼎器已敗。實難追補。智慮昏耗。思索不透。若非用三五年工夫。絶人事而爲之。不能略窺其端緖。況望其入靜行持得。有所成就也。且年迫桑楡。餘日無幾。回顧平生。凡百多可悔者。方欲及此一息尙存。分寸躋攀。少答受中以生之責。亦恐力有所不暇耳。念吾弟早涉其流。分外加工。已得其作料孔穴。及今隨時隨處。暫施其一二。其於養生治病。正如牛刀割鷄。縱不得白日飛昇。亦當延年益算。猶不失爲鶴駕山下一仙翁。惟吾弟之勉之也。塞垣深秋。將送大兒還鄕。佇立籬門。不堪悽愴超忽之念。草草布此。餘不多及。

答宗孫之炫

编辑

前得書。仍委禫事祫祭。俱無事過行。且知巨創後氣力支持。遙慰萬萬。示及祭祀儀節。不必奉主出就廳事。只於廟內行事。而用一獻之禮。如朔望茶薦之儀。告辭用有事而告之例。只當告合祔之位。告妣位祝辭曰。今以吉辰。式遵典禮。將配于先考某官府君云云。告考位祝辭曰。某罪逆不滅。歲及免喪。已行吉祭。將配以先妣某封某氏。謹告云云可也。

答宗孫別紙

编辑

出後大宗者。爲本生父題主。當稱顯叔父某官府君。旁題當書從子某奉祀。題主告辭。當云從子某敢昭告于顯叔父某官府君。而形歸窀穸以下。用家禮本文。初虞祝文。當云從子某敢昭告于顯叔父某官府君。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夜哀慕。不自勝堪。而謹以後用本文。再虞三虞卒哭同上。初朞再朞並同。三年後忌日祝文。當云歲序遷易。諱日復臨。追遠感時。不勝哀慕云云可也。祔祭宗子主之。只當依本文行之。而前頭禫祭時。旣無主人主祭者。且依長子有故不禫則諸子服其服而除之之文。主婦於禫月。因朔望設殷奠。哭而除之。似合事宜耳。

答檼姪

编辑

頃日相對時。詢及吉祭儀節。客擾殊甚。未及商量。近看士虞記曰。是月也吉祭。猶未配。註曰。禫月行四時之祭。猶未得以某妣配。哀未忘。若喪中然也。言猶者。如祥祭以前。不以妣配。又云。禫月吉祭。未配後月吉。如小牢配云云。蓋三年廢祭之餘。禫祭適當仲月。故急於正祭。雖行吉祭。猶是禫月之中。不忍遽然合配。且待後月。別設祭奠于家廟。告以合配。如小牢饋食之禮。奠畢合櫝云爾。卽今宗家所遭。似當用此例。若踰月行吉祭之家。自當於祭時。異位異版。祭畢合櫝。汝家似當依此行之。故因書告知。更宜入思議也。宗孫處亦及此意。如以爲然。則新主祝辭云。喪制有期。歲及免喪。今以吉辰。肇薦殷禮。追感歲時。昊天罔極。敢以淸酌庶羞。祗薦歲事。尙饗云云如何。

答桱,槾,栐諸喪姪問目

编辑

斬衰重服。赴伯叔父母之葬。當服何服。

若已具服。則服其服以葬無疑。但未製服。則當於承衰服上。著巾帶以從事。蓋出於不得已也。夫承衰非正服。且旣葬受服後。遇期喪則有麻葛重之文。承衰服上。著朞喪巾帶。恐無不可也。若脫承衰而素服加巾帶則恐駭俗。

閭閻不淨之故。未得卒哭而祔。宗子方在衰服中。似未必代告。未知如何。

先考居祖父母喪時。從時王制。三年而祔。至存齋兄遭前嫂朴氏喪。始從家禮。卒哭而祔。先考亦以爲是。自是一家大小喪。皆卒哭而祔。大槩朱子於此事。極意分疏。以明不得不然之意。士大夫家只得從之。然今汝家不幸。不得及時行事。則孔子雖有善殷之說。練而祔。旣無端的可據。不若從時王制。三年而祔。似寡過矣。宗子方持齊衰重服。且行祭之所。遠在嶺外。不若使其子代行之爲愈也。

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何所適從。

此等處。從家禮爲是。

左設自卒哭始。吾家行之已久。而沙溪云自虞以後當左設。亦有所據否。

卒哭後。讀祝始於主人之左。凡所以神道事之之禮。皆在卒哭後。則祭物左設。似當在卒哭後耳。

遣奠及題主奠。主人以下無哭拜之文。而丘氏儀節有之。沙溪以儀節爲當。未知可從行否。

從儀節行之似當。

家禮。虞祭無扱匙之文。而退溪先生以寒岡說爲是。沙溪答問中。引證明甚。依此行之如何。

先儒所論如是。遵而行之。更有何疑。

家禮。袒在小斂之後遷尸之前。喪大記曰。凡斂者袒。遷尸者襲。與家禮檀弓不同。何歟。

儀禮經傳,通解續。有云小斂大斂皆袒者。爲事多故袒。爲便也。小斂之後。奉尸夷于堂之前。主人爲擧尸故袒而括髮也。大斂之後。遷尸者襲。謂大斂於地。遷尸入棺之屬。事少故襲也。蓋其文散出。似可疑。然細看則與家禮檀弓不相戾也。

家禮陳練服。似指正服而言。非但指中衣之承衰者。只練中衣。未知如何。

儀禮喪服變制變服條云。朞而練。練衣黃裏縓緣。疏曰。練小祥也。練爲中衣黃裏者。黃爲中衣裏也。正服不可變。中衣非正服。但承衰而已。故小祥而爲黃袷裏也。縓淺絳色。緣謂中衣領及褎緣也。由此觀之。小祥。練中衣而不變其正。至中衣則練其表而黃其裏。蓋變除之節。先從其裏故也。故檀弓疏曰。小祥時。外有衰。內有練中衣。中衣內有裼衣。裼衣內有鹿裘云。則其不變正服之義。可見矣。

答桱,槾,栐,槮,霖姪

编辑

三兒來。得汝等書。知還侍几筵。殊以爲慰。但故宅荒涼。遺跡翳然。緬想情境。自不勝痛也。吾六載放逐之餘。幸蒙雷雨之澤。而臺章隨發。蹲縮待命。未知末梢竟如何出場也。初聞放歸之命。卽離配所。涉蟾津而東。目今所往處。卽晉之岳陽里也。若使臺繳旋停。伴春還鄕。誠爲好事。然旣到之後。耳目所接。無非摧心傷骨之事。苦痛苦痛。諭及欲爲顯親之誠。溢於言表。誠可歎尙。然嘗觀朱子答或人求銘誌之書曰。顯親之道。不在浮文而在於務實。若使力行爲善。使人稱之曰君子之子。則其爲顯親也。不亦大乎。今吾誦言及此。爲汝曹願之。前日問目。略綽答去。未知得免疏漏否。方送季兒還鄕。又作書處多。不暇究悉。

寄子栽,杺甲寅

编辑

汝兄嫂旣已出來。念汝輩稚幼。獨處孤寓。何以爲心。中宵耿耿。不能安寢耳。此處病患漸安。諸況俱依昨耳。洪司諫以今十四日。奄至不淑。文章節行。世豈有斯人。痛悼傷惜。殆無以爲懷也。須十分謹愼。夜間尤致防護。千萬至望。讀書亦須日有程課。毋至游泛。至可至可。汝兩姊俱在。殊以爲慰。但內外有限。不宜狎昵以壞我家法也。

寄子梴,栽

编辑

近頗阻信。豈勝馳戀。眷集做況俱安穩否。吾無事。但以太闃爲苦耳。警甫似已復常。何賀如之。今有復書投寄爲可。三兒近有書冊之工否。無其實有其聲。可恥可懼之甚。勉之哉勉之哉。吾寂寥中讀得論語。殊有意趣。但前頭多事。恐業不專耳。

答子梴,栽壬戌

编辑

奚來得兩書。忻悉各處寓況支遣。但以食道艱乏。辛苦太多。不得不關念。見三兒動心忍性之踰。天其或者玉汝于成耶。此亦方苦涸轍。然聞汝壯言。使我增老當益壯之氣耳。

寄子梴,栽,杺己巳

编辑

別來已匝月矣。各房眷集作何樣。來時家家無見糧。念之不能忘也。吾此來蹤跡。狼狽轉甚。淹留門外。已過數旬。悶不可言。來時日熱氣困。不得趲程。去廿四至夢村。方知有柏府之除。欲陳疏辭免。兼陳所懷。以邦禁至嚴。留守夜致書。諭以不可冒禁之意。旋有水部右侍郞之命。遂具疏直送政院。政院又以言涉忌諱還出給。初四日。再疏乞遞。初六日。又移天官右侍郞。未效涓埃。徒竊寵榮。惶愧難勝。國有過擧。爻象不佳。亟欲退歸而姑未決。尤令人惱心耳。

寄諸子

编辑

暑雨蒸溽。未委各房諸況何如。念之不能忘也。吾僅免恙。但濕熱隆蟄。賓客沓至。苦無偸閒時節。此爲可悶。昨聞大臣榻前陳達。欲以閒局見處。專任輔導之職。責望逾深。可懼可悶。大槩朝廷之意皆以爲儒臣之責。但當專意講說。無預事務。方爲得體。獨李參議鳳徵,李掌令雲徵以爲事務道學。不可岐而爲二。俗論每每如此。可惜可惜云矣。大臣陳薦人之意。各薦三人。吾亦與薦主耳。

寄諸子

编辑

大雨時行。新涼漸生。或可滌煩昏生新意否。洪範衍義。嚮者權瑍令公來見問行中帶來否。答以一兩冊見在。固要一見。卽持去白大相公前。欲使嶺伯資給寫出。雖無入梓之事。極以仰煩官司爲懼。急書請止則業已發書云。幸與靜而商議攷校以待如何。兩弟處亦告知可也。國祥在於八月廿六。帶職者不可徑歸云。亦可悶也。

寄諸子

编辑

秋氣漸涼。各房諸況。得順序康泰否。吾今十五日。入太學焚香謁聖。陞座受屬官諸生禮畢。招諸生陞堂。爲之誦說爲己爲人之分。約以數日後通讀大學或問。仍爲文諭館學諸生。其文今謾附送。今十八日。大臣及備局堂上引見時。快雪庚申獄枉死人冤。緣坐諸人皆放釋。皆出上裁。甚盛德也。

答諸子

编辑

續得書。備悉前後消息。忻慰倍品。吾前月二十四日。呈疏受由。來省金臺山先墓。略具酒肴爲文以祭。少伸平生情事。殊可幸也。沔陽宗孫適以今春。移家來此。去墓下十里。所居在東江上流絶勝處。有亭堂陡起臨江。留止近一旬。主人待之甚款。坐臥起止安穩便適。無異在家時。兼遠囂塵滌煩襟。灑然直入淸涼界中。良快良快。此來又被春官少卿之命。方上疏辭免。未知竟如何出場也。其爲惶悶。如何可言。分外陞擢每如此。毋惑乎呶呶者之興訛造訕。然在我無歉。則雖百車何詬。秪恐在我者不能無歉耳。李伯雨出宰成川。可恨。獨此人知我心事耳。

重答諸子

编辑

方在楊州江閣。去京師四十里。自族孫所。送附汝書。忻悉近況。吾依昨遣免。凡百前書已盡。小小議論。如蝟毛而起。誠爲可懼。然吾豈若張禹,孔光,胡廣,趙戒之流。遜言含嘿。以取媚於當世哉。處鄕黨處朝廷。體貌有異。不可以多言爲病也。

寄子梴,栽庚午

编辑

久不聞音耗。豈勝鬱鬱。吾求去不得。是爲可悶。近日朝廷爻象甚不佳。欲百般祈免。早尋遂初。而此間諸友皆謂國祥前不宜徑歸。勢將過此後逡巡作退計耳。左右台皆見訪。虛禮雖隆而無其實。是可歎也。李伯雨一夕來訪。從容說出天下大計。粗快煩襟耳。

寄子梴,栽

编辑

苦戀餘。得權主簿所致書。忻悉彼時諸況。吾乞遞未蒙允。亦有一二重臣爲王留行者。以此行期漸至遷延。極可悶也。非不知早退之爲樂。而進退不得自由。或勸留疏徑去。非但分義未安。亦慮旣出之後。必有追遣促回之命。恐有中路狼狽之虞。亦不敢決意爲之。欲懇辭得請。如不得已。方始請告而歸。如前冬之爲者。一日之間。思慮萬千。而未得善策。俯仰多愧。不知所以爲心也。亨叔上來。得朝夕之款。殊可喜也。

答子梴,栽甲戌

编辑

歲新矣。各房眷集得無事否。吾旅館添齒。感懷倍切。都政初三四已畢。嶺人初入仕受點者七。諮議今政差出。且欲以李廈卿爲司業。僚議以資未準姑徐之耳。宜寧應旨陳疏。首論君德。次及民瘼。人多稱善。而採施不可必也。前日所陳鄕約選士兩款。左揆宗伯皆塞之不得行。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今方循例呈辭三度後。呈疏乞遞。若不得請。則出於下策。欲以焚黃請告而歸。未知竟如何也。

答子梴,栽

编辑

得書。忻悉近況。吾四上辭章。尙未蒙允。殊可悶也。若終不得請。欲以焚黃請告下去。未知得如意否。疏中略擧數件事。以言不行請去。按疏可知其詳也。近看朝著爻象。萬無得行己意之路。畢竟退伏衡茅。爲究竟地。惟是之圖耳。

寄子梴,杺

编辑

長兒分岐之恨。迨今不釋于懷。癡奴劣騎。道塗歇泊無事。家中大小得保無他否。吾今月十四。始到配所。人馬一行俱無事。是則幸矣。但嶺路之險。道里之遠。使人驚魂惱心。不意垂老蹈此境界。然莫非命也。亦且奈何。此地風淳俗厚。大小人員見待極款。可感。彼中秋成。還復如何。租稅祭享口食之資。皆不可闕。凡百便宜調用可也。聞宜寧解綬還山。汝輩頻日往省。聽其敎誨。仁谷亦然也。臨書掛漏。不能一一。惟冀愼言語謹租賦。致誠祭享之事。副此遠地之望。

答子栽,杺戊寅

编辑

商舶之廻。得四月十八日二十四日書。具悉春來百口無夭殤之患。稍釋憂戀。而想象奔走勞悴之狀。不堪情懷。累日作惡也。況聞仁谷弟患一向沈綿。自然憂慮薰心。眠食俱不安。罻羅蒙絆。日復一日。此生恐無握手相展之期。念之哽愴。奈何奈何。此間前月初。又移于蟾江西畔。水泉淸潔。境落幽閒。粗可棲息。而遷移困頓之狀。不言可想。申帥遣裨致問。其弟益愰甫亦來相見。聽其言觀其貌。叩其所學。與羅生斗甲相等。而文雅則過之矣。漂淪南北。得接數箇好人。未爲無所得也。

答子栽,杺己卯

编辑

得七月廿八書。知炎程行役無事。但前後書來。凶音沓至。俱可摧心傷骨。不知昨歲今年是何運氣。降禍之偏。若是之酷耶。今年暑濕異常。家中大小無人不病。吾亦患痢頗苦。用俗方。人參一錢。入地龍三箇。煎服二次。病遂良已。今已復常矣。近接邸報。怒目切齒之狀。愈往愈甚。停啓之期。漠然無已時也。朴正郞奄至不祿。此是平生故人。聞其臨絶之語。益令人傷怛。示及兩條疑義。註疏旣有明文。固當遵而行之。且凡人居父喪而遭此者。猶且如是。況喪姪所遭。後喪重於前喪。尤不可不遵此例也。若汝輩成服旣不後時。本家雖有所拘。不得行練。服親似當於朞日。爲位哭而除之也。此間以成服旣晩。擬於來朔行之耳。

答子梴,杺庚辰

编辑

㷞孫來得兩書。忻悉近況。此間凡百依昨。前月廿六日。湖臬關文來到。始知薇繳亦停。自此還鄕有日。喜可知也。人馬猝難調立。且以金羅密城省墓之故。發程不易。似在今念五六間。四月初三四。當卸鞍琴韶耳。權天章作宰靈山。席不暇煖。使其弟仲章涉漲來問。眞所謂人之相去。不翅九牛毛也。公二族孫到彼留連而去。有書相問。意甚繾綣。不禁遐想而起懷也。

答子梴甲戌

编辑

嶺海重阻。相望落落。只此歲裏。固無得接鄕閭消息之望。千萬意外。金甥杺兒並轡來到。驚喜可言。就悉家中安否及各處爲況。尤可慰也。此間地主見待頗厚。且有一二學子。相從問學。殊慰窮寂之懷。及得兒子壻郞來集。日夕談讌。頓忘遷謫之苦耳。杺兒又離彼中。凡百事務。皆叢委汝身上。遠慮不暫釋也。廣丘仁谷連得無事否。天涯地角。杳無相接之期。念之未嘗不愴然也。

答子檥壬子

编辑

連得書。知憂患向平。爲慰。但聞汝哀傷不能定情。極以爲慮。須深思遠慮。不復爲姑息目前之計。以貽父母之憂。至可至可。古之純孝。不在過哀傷生。要在承繼立揚。念之念之。

答子檥

编辑

數日不聞問。戀懷可言。吾漸向蘇完。自此可無事矣。仲素之亡。傷痛未定。天休又以今初五日不淑。吾人厄會。一何至此。追思相與之分契舊之重。不覺失聲驚呼而涕泗之交零也。

答子檥乙卯

编辑

昨得書。知婦患危苦。二日乃安。是何憂虞苦無休歇時耶。須寬著心大著肚。每見其至。大段排遣。至可至可。眼瞖傷食。俱出於心下不穩之致。雖有不如意事。大放得下。毋命留滯也。

寄子栽壬子

编辑

入去後消息不一至。戀想可言。此間今廿日夕時。失火燒屋。天之厄我。何至此耶。然且順受耳。惟願汝輩觸處勤勉。勿近雜伴。壞却心性。朝夕加意誦詩習字。使心目不離於書林藝苑之間。吾之家業。惟此一事而已。於此有失。則亦且奈何。念之念之。

寄子栽

编辑

頃面草草。歸來耿耿。卽日陰雨。學況何似。科場文字。隨衆製作無妨。但一向靠著。恐妨大受。范魯公不云乎。遲遲澗畔松。鬱鬱含晩翠。灼灼園中花。早發還先萎。汝念哉汝念哉。

寄子栽乙卯

编辑

近日做況何似。霜重衣單。念之不能釋心。汝叔父答汝問目。甚得開發後學之體。可尙可尙。汝須亟從之。聞所未聞。且將或問疑義。條擧請問。得其指意。仍卒其篇爲可。昔吾外大父自丱角時。從西厓,鶴峯問難。卒有所得。此義不可忘也。

答子栽問目丙辰

编辑

心之發者。特念慮萌動之機。非應事接物之時耶。

心意之發。或有先事而動者。然隨事而發者亦多。雖或先事而動。亦向事上去矣。

正心誠意。亦可以動靜分言之耶。

誠意是動時工夫。正心是靜時工夫。推此求之。可見其自有分際而不可亂也。

憂懼愛惡同一情也。分屬身心。若有內外之分者何耶。

四者固是同一情也。而或就心上言之。或就接物上言之。所從而言之。有不同耳。

心一也。而章句曰具衆理而應萬事。或問曰妙衆理而宰萬物。具應之與妙宰有以異乎。

具應就大體上說。妙宰就知覺上言。妙是運用之意。宰是裁制之意。

心之所之謂之志。發則意也。之與發何以異乎。且思慮當屬之何處耶。

志是正出。無許多委曲底。意是旁生。有繚繞屈曲底。意思思慮。似當屬之意。

氣質二者。必分而言之何耶。且旣已形化而稟氣淸濁。賦質粹駁。猶有待於天地何耶。

混沌之初。輕淸者騰上爲天。重濁者凝結爲地。天處乎上而陰陽迭運者氣也。地居乎下而剛柔定體者質也。人之受氣乎天。賦質乎地者。推此可見矣。大槩氣質之分。語其粗也。則呼吸出入氣也。而形骸百體質也。語其精也。則知覺通明氣也。而持守凝定質也。故以淸濁言氣。以粹駁言質。以正偏言質。以通塞言氣。

以陰陽五行所値言之。則得吉善之氣者。壽富通顯。値其不善者反是。是受氣於天之驗也。沙土之人細。澤國之人黔。南方之人。聲徵而疏理。北方之人。性鷙而貌侵。是成質乎地之驗也。由此觀之。稟氣之淸濁。賦質之粹駁亦然。所謂形化之後無待乎天地之氣者。恐未然。

答子栽丁巳

编辑

歲換雪塞。念汝情切。便中得書。忻悉近況。但躬親柴役。念之傷歎。然觀汝辭意。不以爲病。有豎立不挫之氣。此意可尙。從古達人。多從這裏過。勉之勉之。吾侍旁粗遣。但以老大無聞爲懼。且虛名謾播。此尤可懼之甚也。聞汝去時。被酒不省云。此何節拍耶。戒之戒之。不一。

寄子栽

编辑

戀中得書。忻悉近況。且有讀書廬阜之勝。不任嘉尙。吾數日不安。旋卽復常。更無虞矣。閒中閱盡晦庵語錄。靜裏旬朔。勝似忙中一年。念之念之。彼中若無拘礙。住得數朔無妨。吾若貨馬。旬間作覲行。當過汝耳。惟願愼飮食節言語。毋貽遠念。夜間尤不可獨處。令齋直輩直宿爲可

答子栽

编辑

送歸悢悢。得書。知道塗歇泊俱無事。慰喜不可言。況偸閒選勝。以爲讀書游息之計。尤可喜也。須著意勤勉。以副此拳拳之望。朱子晩節。深以前時以無數書冊相隨。爲不專之戒。今亦不必多帶文字。須致精一書。沈潛玩索。兼致收放心之工。至可至可。且汝近日際接儀度甚闊疏。須加工猛省。無處不是學也。

寄子栽

编辑

數日霜寒。爲況如何。念之不能忘也。海上父兄宗族。將以今十七。齊進慰酌于闈堂。殊爲一家盛事。汝亦不可不及期入來也。疏冊上達與否。尙未知皁白耳。與人相接之際。須謹察密省。與丈老言。明辨簡當。與儕流言。和易詳謹。勿施戲慢驕傲之態。千萬之望也。

答子栽癸亥

编辑

收問知祀祭無事爲慰。示來僉議。出於相念之切。固當服膺。第念朱子與長子受之書。論台越之事而曰。今番眞試一過矣。答門人微諷之語曰。今人開口解說。一飮一啄。自有命。及遇小小利害。便生趨避計較之心。覺此道日孤。令人意思不佳。汝亦曾見此語否。風便草此。不多及。

寄子栽癸酉

编辑

朝講罷後。又參相見禮。氣候比昨稍勝。可幸。小箚榻前展讀。天顏溫粹。屢加奬歎。不勝感幸。李鳴瑞敍用事。又陳得請。蓋以府啓兩道伯俱遞故也。以兩監司差出之故。今日開政。方在政廳而氣力似堪當。不須慮也。

寄子栽乙亥

编辑

潦捲涼生。各房諸況無事否。節換時移。百物變遷。自不堪悽愴超忽之念。然不可以幽蟄窮愁之故。全然放倒。以重老而無聞之罪。猶日誦孟子數板。至告子上篇。已過百遍。開初當卒業耳。季兒及朱生。或講朱書。或受大學或問。時有曉解開發處。亦可喜也。權尙書蒙恩量移。可賀。碣文疑處。得已斤正否。權參判以持服故。不欲作人家墓道文字耶。若不然。分付檼姪。求伯兄誌文可也。𤌍孫時時提警。使不至爲沒見識蔑模樣人。至望至望。權得初父子及朴周瑞各寄唐律。今謾和去。可一觀也。靈光人沈思溟以疏論尤宋不宜配享道峯。亦來此地。其疏本今附去。朝報中數款語。亦謄往矣。

答子栽

编辑

九月廿二日。見汝兄到北靑書。知登程有日。廿五始得相接。經年契闊。悲喜可想。且見汝書。具悉許多曲折。怳若對面語。吾入秋來。眠食俱安。孟子已卒業方看近思錄。時有會心處。輒復忻然忘食耳。權台士範及金錦翁山天錄。明春汝若入來。持來爲可。萬萬都在汝弟口報。不具。

答子栽己卯

编辑

杺兒烜孫。一倂來到。驚喜倍萬。且得汝書。細悉近況。稍慰遠念。宜寧窀穸之事。聞已了畢。孔懷之痛。到此益切。奈何奈何。且聞仁里姪家。新卜葬地。新舊兩喪。一時同窆云。事巨力綿。何以了辦。漠在天涯。蔑致絲毫之助。第劇傷歎。且汝素多勞悴之患。恐致傷損之甚。念此憂惱。當夜睡不著耳。吾自八月以後。食味稍復。無可憂者。阿烜得接六載離闊之餘。喜慰不可言。觀其容貌端正。氣調溫雅。尤可念。但少激昂振作之氣。使之鏡考循省。奮迅豎立耳。申明仲從遊山來。一宿而歸。傷於登陟高寒處。呻吟痛楚。不得與之款晤。然大槩似欲回頭於前所云云者。若能索言竭論。庶有一鼓可克之勢矣。

答子杺丙子

编辑

一自送汝南歸。惘然若失。汝兄來。知道塗無滯礙。極以爲慰。但家間瘞夭之慘。門內三喪之慼。驚心愴念。痛矣痛矣。吾經寒閱暑。得免呻吟之苦。昕夕之資。亦不至闕乏。這裏得此足矣。細聞彼中春夏間氣像。使我意緖作惡。殆不能爲懷。當此時節。凡百調度。汝獨當之。尤可念。三兒來。路生受萬端。幸渠身上無疾病耳。童蒙句讀。得不廢日課否。亦恐獨處難堪耳。葛庵記一本。袖致權侍郞。請改錦翁碣文中南嶽之號。爲可南嶽。乃伯氏所嘗爲號者。故及之耳。此間凡百。皆在汝伯口報。不縷及。

寄熤孫

编辑

歲已換矣。想侍下諸況次第安裕。吾千里旅館。獨坐守歲。此時懷想。一倍悽黯。大政已過。方謀乞遞。未知能如願否。念汝年齡已近而立。切願承事之暇。親近書冊。愼言語謹行止。以副遠望。

答諸孫㷞,烜,煣,燔,煇,炓,熅丁丑

编辑

蒙犯潦炎。跋涉三千。使我昏昏欲死。忽得汝等書。文辭筆畫。俱至進益。便覺心開目明。慰豁不可言。更願益加勤勉。終作門戶光榮。寔所望也。吾幸得水土好處。庶免生病之虞。此外更何望。餘不一一。

答諸孫己卯

编辑

戀餘得書。知諸況俱安。是幸。但前後便中。凶音沓至。驚心痛骨。殆無以爲懷。吾棲遑之餘。大傷暑濕。苦痢一旬。今才少間。當非久痊安矣。臺繳非時月可止。只得任之耳。觀汝輩頭流山錄後語。使老夫拭目改觀。但韓文公所謂無乃假之人耶。若使汝輩如滂之喜則大善。餘不一一。

寄烜孫庚辰

编辑

冒熱行役之餘。得無事遣免否。念之不能忘也。吾依昨。但以酷熱蒸鑠爲苦耳。仍念桑楡漸迫。放倒荒墜如此。怛然震懼。無以爲心。汝輩當及時勉勵。勿貽異日窮廬之歎。至望至望。

答烜孫癸未

编辑

昨得書。知靜處山齋。學味淸勝。慰喜不可言。秋氣乍動。晨夕產涼。吾亦稍有蘇氣。重聽不至大段耳。須觸處斂束。若在嚴師畏友之側。不以幽閒處獨。自私自便。莊敬以持身。潛思以窮理。則學問大要。不出是二者。勉之勉之。相見在邇。不多及。

答烜,煣兩孫曁槇子

编辑

連得書。忻悉群居鍊況支勝。兩次製作。不至大段迂拙。亦可幸。然吾所願。必須謹言飭行。勿致悔尤。千萬千萬。

答煣孫

编辑

昨憑晉營便。得汝書。知已屆若木。慰慰。念汝生長窮村。寡聞淺識。觸處不忘謹言飭行之戒。亦不廢讀書寫字之工。至望至望。

答煣孫壬午

编辑

送歸惘惘。便回得書。知道塗歇泊俱無事。殊可慰釋。吾日漸向安。而臺章無收殺之期。殊覺惱念。然亦且奈何。明仲已還云。極欲一見。而路遠不可得。徒切願言之思耳。今有答柬。致之爲可。此人於汝可謂嚴師畏友。日夕相對。必有所益。良可慰也。宋秀才遠來相訪。其義可尙。但此間煩擾。若無閒暇時節。是可歎也。

答燔,煇兩孫癸未

编辑

連得書。忻悉道塗歇泊俱無事。吾所苦耳患。日漸開通。若因此更無往復。尤可幸也。聞方與同志讀書山寺。深以爲喜。須到處謹言行攝容儀。勿爲有識者嗤點。至望至望。

答槇,槤,㭓三子乙亥

编辑

戀餘得書。大慰遠念。吾入秋後氣力稍健。可勿慮也。惟願汝輩操危慮深。訥言謹行。待嫡之道。無少無長。宜加敬愼。罔敢怠慢。使隣里鄕黨皆稱曰。此人輩習於賢父兄之訓。故其謙恭謹愼能如此。豈不於吾有光而於汝輩爲安乎。朝夕之間。從汝嫡兄所。敬受誨語。詩云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勉哉勉哉。

戒槤子

编辑

雖在遠外。常若提耳面命。勿忘勿怠。存敬畏之心。持恭遜之節。愼言語節嗜欲。修孝悌之行。至於讀書寫字。亦著意勤勉。毋至虛度光陰。亦勿飮酒過度。以致失言失儀之患。寔所望也。